中大首頁 | 校友服務網 | 中大校史館 | 數位校史網 .
訂閱本報取消訂閱查閱舊訊我要捐款聯絡我們

>>核心能力調查問卷<<

校園焦點

校友專區 松林記事 活動簡訊
  
     
 
   
百年中大新春校友團拜 攝/石孟佳 (秘書室)

        百年中央大學新春校友團拜二月十二日在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校友們不畏寒流來襲,參與人數突破千人,創下歷年新高。
        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前中大校長余傳韜、中大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劉兆漢、校友總會理事長王隆、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和校內一級主管等都蒞臨這場盛會。
        曾志朗委員形容這是他近來見過最盛大的場面。他說,中大有許多尖端研究,令全世界驚豔,。
連續多年出席團拜活動的前中大校長余傳韜說,母校在通識教育的耕耘,獲得教育部「通識領航」學校榮銜,令人欣喜。
        中大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劉兆漢說,這些年看到中大突飛猛進,身為中大大家庭成員實感欣慰。
        新任的校友總會理事長王隆則感性地表示,此次聚會是建國百年難得一次,格外令人珍惜。
        中大校長蔣偉寧表示,他就任以來一直期許中大成為國內最重要大學之一,中大近年來在學術、教學和行政上持續追求卓越,成果亮麗。
        最後,由校友總會王隆理事長、中大蔣偉寧校長分別抽出現金一萬元和i pad大獎。為今年的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大樓正式啟用 攝/ 朱韻璇 (秘書室)

        民國92年,全球首創的客家學院在國立中央大學成立;經過八年辛勤耕耘,在各界引頸企盼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1月21日為座落於中大湖畔旁的「客家學院大樓」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包括世界客屬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司法院院長賴浩敏、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及客家大老游金華、鍾肇政、溫送珍、彭欽清等人都出席盛會剪綵,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及客家學院前院長江明修除感謝各界人士長期對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關心與支持外,更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培養高級客家理論與實務人才,發展客家研究重鎮。
        吳伯雄致詞時表示,看見中央大學不斷提升,身為中壢在地人的他也感到與有榮焉;他期盼客家學院在有了自己的家以後,能厚植客家學,吸引全世界所有客家學者前往取經。
         客家學院運用客家內涵打造校園建物,以清水混凝土的現代質樸特色呈現,並透過紅磚瓦外牆、深色斜瓦屋頂及卵石基座呈現傳統客家人文印象。

 
 
.
 
 
 
 

        今年校友團拜為大氣系所友會第二屆理監事投票,以及頒發第二屆江火明老師獎助學金,提前於本系所友會活動時間參與的學長姊、學弟妹及同學們比去年多,校友出席人數就高達104人 ,再加上許多久違的系所友們相見如故的場景,真讓人感動!
         今年新春校友團拜真的是「擠爆圓山飯店」,雖然天氣寒冷,大家參與的熱情暖和了整個圓山飯店。

 
更多精采畫面請連結http://www.atm.ncu.edu.tw/93/alumni/index.htm
 
 
.
 
 
   
房東聯誼會獎學金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文/徐郁雯(秘書室新聞組)


        冷風颼颼又濕又冷的天氣趕不走房東們的愛心,在學務處2樓會議室舉辦頒贈儀式,學務長郝玲妮與房東聯誼會會長黃俊雄都親自到場頒發獎學金,對照外頭的天氣,場面溫馨感人。
        今年是房東聯誼會第二年的捐贈,一共提供5萬元的獎學金給10名賃居生,只要成績優秀,平均分數80分以上且租屋的房東有加入房東聯誼會者即可申請。
房東聯誼會會長黃俊雄表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他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幫助中大學生。另外現場受贈學生代表發表感言,她說雖然外宿,但房東很貼心,逢年過節還會送年節食物,平時也都很關心住宿情形,現又受贈獎學金,對生活也有幫助,真的很感謝。
         頒贈儀式雖簡單卻很溫馨,希望未來能引起更多迴響,讓中大學子能受惠更多!

 

 

感動 100

 
慈父代子完成學業:王龍雄兒女成班  

        桃園縣民王龍雄為過世的孩子唸完大學,以實際行動把對孩子的愛帶入中大,照亮親情也溫暖師生的心。
       國立中央大學校園,曾經出現過這樣的身影,一位既非中大教職員也不是學生,他是代子修課的企管系「旁聽生」,王龍雄。每每上完課他必定轉往附近的圓光寺,在愛子王逸濤的骨灰牌位前講述上課內容,分享種種校園趣聞。
       一九九五年,王家小兒子王逸濤如願考入第一志願中央大學企管系。天有不測風雲,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九日晚上八時許,王逸濤期末考完畢和同學黃正平前往補習班打完工,兩人共乘機車從台北回家途中,不幸遭酒駕肇事者迎面撞擊致死。
       正值青春年華享受大學生活才半年的兒子,竟因車禍喪生,這個晴天霹靂的生活驟變,令傷心欲絕的王龍雄夫婦不知如何自處。王龍雄日夜思念著孩子回家暢述學校生活的快樂神情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痛惜其心願無法達成,決定為愛子重拾課本,念完大學。
       過去,王家父子倆的話題總離不開大學生活,王龍雄也對么兒的朋友圈耳熟能詳。在車禍傷重病危的日子裡,班上同學幾乎天天守署病榻,更讓王家銘感於心。王龍雄將兒子第一學期即獲得的優秀學生獎學金二萬五千元增加至六萬元,提供為中央大學企管系每學期的獎學金,來幫助這群好同學,「倒沒想到失去了一個兒子,卻贏回了全班的兒女。」
       王龍雄看到「同學們」就好像看到愛子一般,令自己充實,也賴以逐漸撫平心中的傷痛;而透過王龍雄的身教,亦讓校內年輕學子們深切體悟到天下父母心,懂得更珍惜生命及身邊的一切。王龍雄的「勤學」,使王逸濤似乎仍活生生地為「中大人」的一份子,無私父愛幫助了自己,也感動了中央大學全體師生。

 

原新聞報導刊載於【1997-04-25/中國時報/05版】
【1997-04-25/聯合報/05版】    
 

   
我的父親羅家倫 羅久芳/口述  李菁/記者

       我們或許可以用這樣幾個字符勾勒出羅家倫的一生: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人,31歲的清華大學校長,中央大學的10年掌權者。羅家倫女兒羅久芳講述父親的故事,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那個動盪與希望、啟蒙與救亡並存的年代。

10年中大校長
       1932年8月,父親就任中央大學校長。其實父親當時並不十分情願接下這一棘手的職務。但他的北大老師、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親自到家,一再以國家及民族學術文化前途的大義,終於說服父親。
        抗戰一開始,中央大學先後四次被炸。在第一次被炸後,父親就開始準備遷校。父親認為中日戰爭會持續很久,如果遷校就到重慶最好。因為從南京到重慶有水路可以直達,四川山陵起伏,容易防空。
        在南京淪陷一天前,父親最後一次巡視了學校本部和農學院所在的丁家橋,看到那兒畜牧場中有許多良種的雞、鴨、豬、牛、羊等,當時已沒船、沒車,沒辦法帶走了,他不得不召集員工宣佈:「放棄禽畜,員工轉移。」
        這些禽畜都是學校花錢從外國進口的良種,場長不捨得放棄,連夜發動員工用船把它們運到長江北岸,取道河南、湖北數省,輾轉千里,歷時兩年。當他們帶著這些一隻不少的禽畜奇蹟般地出現在重慶沙坪壩時,一個個衣衫襤褸,父親見到忍不住落淚,竟孩子一樣與那些“遠道歸來”的牲畜相擁親吻。
        1937年11月初,中央大學就在重慶開學復課,抗戰8年中,教學從未間斷,損失最小、秩序最穩定,這在當時全國高校中,確實絕無僅有。在抗戰初期的1938年開始實行全國“聯考”的幾年中,當時全部考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將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願來填報。中央大學在當時也是全國高校中院系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所大學。
        在那個充滿政治紛爭的年代,“中大校長”一職絕不是一個美差。父親處於各種政治力量爭鬥與牽制中,承擔了很多壓力。1941年夏天,筋疲力盡的父親辭去中央大學校長的職務。
        1969年12月25日,一個風和日暖的下午,父親放棄了他最后的掙扎,離開了這個世界。父親安葬在臺北近郊山旁的陽明山第一公墓,四周叢林環繞,放眼遠望觀音山和淡水河,雲邊深處,便是隔海的故鄉大陸。

文章節錄自《三聯生活週刊》2006年第4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