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讀」電影文本:奇士勞斯基《三色之藍/白/紅》的協奏曲形貌及「信望愛」內涵〉,2000

奇士勞斯基 (Krzystof Kieslowski, 1941-1996) 以外籍藝術家的身分編導一般稱為「三部曲」的系列電影《三色之藍/白/紅》 (Trois Couleurs : Bleu/ Blanc/ Rouge, 1993/ 94/ 94) 。事實上,《三色》彼此之間密切的關連並不是普通的「三部曲」所可比擬,因為已經達到譬如「一首」協奏曲的三個樂章一體成形的地步。

再者,片名抽象化,但是取自法國國旗的三個顏色,而且在文宣中聲明,三色分別代表法國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三大箴言「自由、平等、博愛」。然而,正如波蘭時期的奇士勞斯基揚名坎城、聲震國際的作品《殺人影片》 (Dekalog 5 : Krotki film o zabijaniu, 1988) 取材自基督教聖經《舊約》「十誡」之第五誡,但是落實在當代日常生活之中一樣,《三色》其實暗中引據《新約》所揭櫫的「信望愛」三超德,以此為基礎重新檢視源自大革命之初所訂定的「人權與民權宣言」的三大共和理想,並且做出不同的詮釋。

閱讀《三色》可以說是在上述種種直/間接、內/外在線索之中加以選擇、加以編結,並且賦予形貌、賦予涵義的行為。概略說來,《三色》特有的結讀方向多少可以歸納為「跨領域」與「跨文化」兩個主要的軸線。首先是因為,電影固然號稱綜合藝術,「片裡」也常有搭配音樂(配樂)的做法,但是畢竟和「影片自身」近似某類「樂種結構」的特殊現象各屬不盡相同的問題和領域。其次,從法國資金/波蘭編導的角度來看,《三色》當然只有「跨國」合作的關係;可是,從源自法國大革命的共和理想/編導個人無法忘情的基督精神,或是法國深具理性特質的現代思惟/波蘭不可忽視的宗教傳統來看,《三色》涉及的顯然又是涵蓋在歐洲的整體文化之下另有個別差異的文化問題。

 

| 專題一得 recherches |
CCPF(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