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器官移植專題

引言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李瑞全


  器官移植是醫療倫理的一個主題,也是應用倫理學中常論及的課題。此一課題幾乎涉及每一個現代人的生命和生活。器官和組織的移植是現代醫療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也是許多因器官壞死或損傷的嚴重疾病的唯一救命方法。一般而言,現代人大多贊同器官和組織之捐贈和移植,無論是活體的或死後的移植。但是,無論在國內或國外,器官之取得卻常不易,而捐贈之比率遠比贊同者為少。例如,據美國的報告顯示,雖然有二份之一到四份之三的人贊同器官移植,但美國現時在等待捐贈器官的四萬人中,其中三份之一到二份之一會在得到器官?,其中三份之一到二份之一會在得到器官前已死亡,而在所有等待器官的新生兒中,約半數由於得不到所需器官而逝世。雖然美國各州在這十年加強了器官捐贈的努力,但卻沒有甚麼具體成果,一般認為阻力出自家屬之不願意捐出所愛者的器官。除眼角膜在超過半數的州中立法視為自動捐贈之外,美國基本上是採取自願與利他精神來作器官捐贈的。至於採取沒有表明拒絕即視為自動同意器官捐贈的一些國家,如歐洲的法國、奧地利、比利時等,也沒有取得更高的捐贈率。此中顯示贊同與實際上作出捐贈有一段距離。


  這種情況在台灣也約略相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正作一關於中壢地區市民對器官移植的意向研究;在預查(pilot study)中可以看到贊同器官移植的比率非常高,但據器官捐贈協會統計,在實際上取得家屬同意的器官捐贈比率則偏低。這個狀況可能要待整個調查完成後才可進一步確定。這個預查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思想,似不影響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意願。但何以實際上有差距,是值得作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的。


  這一期的專題中,除了基督教的專稿外,我們特別就中國傳統思想的儒釋道三家對器官移植的取向,邀請學者專家們贊述,以廓清丹V,邀請學者專家們贊述,以廓清一些誤解,例如全屍的觀念,人須死後七天生命才完全結束等,希望可以透視出國人對器官移植的思想背景。我們也特別邀約兩位醫療界的學者專家從醫學的角度贊文論述相關的倫理課題。此外,本期得到遠從香港寄來論述器官收集政策的文章,和一位經濟學家從市場供求關係,理解和疏解器官捐贈短缺的問題;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篇則檢討台灣在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規範和觀點,這些論析都提供我們重要的角度和焦點,以深化這個專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