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0

電影熱情永存,「卓越貢獻」的《放映週報》永續

文/王欣雯
原文出處:中大新聞網 http://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1276






















中央大學由文學院副院長林文淇教授所帶領的《放映週報》團隊在第十四屆台北電影獎中,獲得卓越貢獻獎殊榮。朱韻璇攝

台北電影節第二屆卓越貢獻獎名單由《放映週報》及資深電影工作者曹源峰雙獲獎。由中央大學英文系林文淇教授所帶領的《放映週報》團隊在第十四屆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中,於台北市長郝龍斌手中接下這份肯定。《放映週報》團隊多年以來的努力,終於透過電視媒體轉播,讓更多人看見,其對台灣電影及文創相關領域的卓越貢獻「有影唷!」

《放映週報》的「無聲」耕耘,「有聲」呈現

《放映週報》於2005年萌芽,原為林文淇輔導中央大學育成中心成立「中映電影公司」下發行的刊物,但在無利可圖之下,發行一年半後考慮停刊。但源於電影熱愛,盼能讓電影人保有暢所欲言的園地,《放映週報》由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以非營利方式接續經營,成為台灣第一個以國片和獨立製片深入訪談、報導、評論與分析為內容的電子報。該報兼顧電影的深度影評與現象觀察,資深影人的作品與動向,及經典影片的重新詮釋等多元發展,讓《放映週報》日漸茁壯。

發刊至今,歷經七年多來的風風雨雨,看盡國片的興衰起伏,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以及非主流電影的萎靡,旁觀一家家倒下的國片影評相關產業,《放映週報》始終堅持讓獨立製片的電影人有話盡情說的熱忱,帶著一群業餘編輯,憑著一股熱情與傻勁,淌著電影人及影評人癡狂的血液,《放映週報》做得到商業媒體不願做的無利可圖,讓全球看見台灣電影人的默默耕耘。因為比起賺錢,林文淇認為對台灣電影界的教育推廣方為亙古不變的意義所在。

林文淇受到蔡明亮導演2002年開始帶著自己的電影跑遍國內校園的啟發,認為好的電影需要積極推廣。因此透過《放映週報》每週出刊大約一萬五千字的訪問報導與評論,希望帶領觀眾了解電影藝術與異國文化,省思爭議性話題,進而達到教育推廣之更深遠境界。經費支出的效益多高?利益獲得多少?這些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人文的投資是無價的!電影的世界可以是單純娛樂的簡單,也可以是盤根交錯的複雜。

糟了,以後不能隨便說要停刊了!

林文淇表示除了新聞局每年十萬元補助和電影研究室少許的人事費外,週報沒有其他的發行經費來源,一份刊物連一位專職編輯都沒有。偏逢年年都有主力編輯學生畢業,編輯人才面臨青黃不接時期,「停刊吧!」的念頭都忍不住浮現。資源上的拮据,讓夢想無法展翅,但秉持對電影的熱愛及夢想的純粹,《放映週報》在歷代「放映義工」編輯群默默付出下,他們不顧學業、不太睡覺、無領稿酬,只想讓夢想翱翔,而一期接一期的出刊。

令人不禁好奇的是為何林文淇總是熱情洋溢?充滿動力?林文淇帶著樂觀大無畏的神色表示:「點子多,常常異想天開,源源不絕,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與其說自己充滿動力,倒不如說我常會不自覺地高估自己,常看到了10﹪部分,就以為看到了200﹪,低估了執行的困難!但頭不能洗一半,做了!就只好衝鋒陷陣。」就是憑著這股傻勁,儘管《放映週報》面臨經費拮据以及編輯人才青黃不接的兩大困境,仍堅持做有意義的事,無欲則剛,好玩就做!偏偏《放映週報》又是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所有的努力,落下的汗珠,累積的過程都是有價值的!

請與《放映週報》一同攜手,共話電影夢

《放映週報》目前訂戶人數約四萬人,為維持一定品質的稿件,一定水準的專訪,亟需各界捐款並協助,儘早能夠聘用一位專職編輯。林文淇信心滿滿的表示:「給《放映週報》一塊錢,我們可以做出一百塊錢的品質,這種精神糧食的補給,其效益無法馬上感受,但之後的貢獻以及效益將會是無遠弗屆。」

台北電影節第二屆卓越貢獻獎讓這份林文淇謙稱「專業或許不足,熱血絕對有餘」的《放映週報》,注入活力以及信心,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看文字如何將「電影人」思緒整裝待發,看「電影觀眾」又是如何受這份熱血有餘的刊物感動,看主流以及非主流電影如何在我們周遭埋下人文藝術的震撼!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