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中央大學日前受邀參加越南肯特大學50週校慶,為台灣唯一受邀參與的大學校院。
圖為該校合唱團校慶表演,展現學生創意活力。圖/國際處提供
為強化學術交流與雙邊合作,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國際長許秉瑜日前赴越南進行三天參訪,拜訪越南科學院應用機械與資訊研究所、肯特大學(Can Tho University)、農林大學,以及我國駐當地教育組,為中大與越南高等教育界之間的教研合作打下更深厚的基礎。
在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透過中大第一位越南籍校友、現任農林大學工學院院長阮揮碧的協助,中央大學與姊妹校農林大學更新雙方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備忘錄,討論籌辦碩博士班雙聯學制及兩校共同主辦國際研討會等未來規劃。
此外,中央大學與越南科學院應用機械與資訊研究所的合作,則可能開設英語授課課程,提升研究效率,也希冀彼此在交通運輸、防洪避災等領域合作跨國研究計畫。
本校與肯特大學於2015年締結姊妹校,該校設有16個學院、96個科系、38個碩士學位及15個博士學位,目前約有六萬名學生,是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最大的國立大學,也是評比最佳的越南大學之一。兩校簽約前即保有友好關係,雙方工學院互動密切,曾聯袂向台灣、越南政府機構申請雙邊研究計畫,且該校已有多位講師於中大就讀,研究表現優秀傑出。
創校於1966年,今年為肯特大學50週年校慶,該校特別邀請周景揚校長參與慶典,中央大學為台灣唯一受邀參與的大學校院,意義別具。慶祝大會以享有盛名的肯特大學合唱團表演開場,演出形式自由開放,展現校方重視學生發展創意的教育理念。
肯特大學校長何清全(Hà Thanh Toàn)特地向周校長致意並表示,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南的大學持續發展與海外大學合作,他對兩校合作深表肯定並寄予厚望,期許雙方透過資訊交流、經驗交流,互蒙其利。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右)與越南農林大學校長Nguyen Hay(左)
更新簽署學術交流與合作備忘錄,未來朝向雙聯學制等規劃邁進。圖/國際處提供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右)、越南科學院駐胡志明市辦公室主任Nguyen Thanh Hung(左),
共同推動台越高教合作。圖/國際處提供
2016-4-12
桃園市長鄭文燦(右)、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左)出席捐贈儀式。溫立安攝
國立中央大學於4月12日舉辦「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捐贈儀式」,桃園市長鄭文燦、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出席捐贈儀式並操作儀器正式啟用。市值3百餘萬元的高科技檢驗儀器ICP,原為桃市府環保局執行業務之用,今贈與中央大學做教學研究。
典禮上由鄭文燦市長贈與儀器操作手冊,以示代表,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回贈琉璃獎座,感謝桃市府培育人才用心深遠。雙方於環工所實驗室共同操作ICP儀器,正式啟用。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沈志修、稽查科長林立昌、中央大學總務長吳瑞賢、工學院長田永銘、環工所長李崇德等多位貴賓師長均到場觀禮。
鄭文燦市長表示,市府環保局去年已將環境檢驗業務委外辦理,為使政府資源做最有效、最大化的利用,故主動將該台高科技檢驗儀器贈與中央大學,體現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概念。同時也藉此拋磚引玉,希冀更多關心環境的優質企業共襄盛舉,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他進一步指出,國家的興盛與否決定於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紮根必須實務與知識兼備,希望本次捐贈可幫助學生在學術研究領域上更加精進,為國家培養環境保護的一流人才,未來能貢獻所長,協助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進而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
由於環境品質監控及污染物的調查、鑑定,均需仰賴足夠且正確的檢測數據,因此,現化代環境分析儀器需具備迅速且精確的分析能力。廣由一般環境分析實驗室所使用的ICP儀器可應用於環境水質、粉塵、土壤、重金屬及食品等樣品之組成分析,對於研究開發、品質控制及監測元素上有極大幫助,目前已廣泛使用於環境品質分析。
「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儀(ICP)」以電漿原理分析環境樣品,經儀器檢測,樣品將呈現不同的顏色、波長,藉此來判斷濃度等各類數值,蒐集檢測資料。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感謝鄭市長對中大辦學的肯定;儀器贈與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止於善用資源,中大師生亦能多所獲益。這部儀器具備微量且精確的實驗分析能力,對教學、研究助益良多,讓實務上的操作訓練更加完備、研究分析愈顯精良。
中大環工所教師專長研究包含水質監控、土壤汙染整治、毒性空氣污染物防治、綠色材料與能源、PM2.5成因及演化等領域,創所26年來已培育870名碩、博士生,多任職於工程顧問及污染處理公司、高科技產業、政府和教學研究機構。環工所在學期間提供紮實的訓練培養,讓學生踏入社會後,得以盡力為國家社會貢獻所學。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左)回贈琉璃獎座致謝鄭文燦市長(右)。溫立安攝
桃園市政府及中央大學攜手培育研究人才,為環境維護而努力。中大環工所獲贈ICP環境檢測儀器
迅速且精確的分析能力對於研究開發、環境品質控制及監測元素將有極大幫助。溫立安攝
2016.03.31
由中央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許協隆(左五)和洪汶宜助理教授(左四)的帶領下
「7-11」團隊成功打造出的最輕巧鋼橋結構。圖/土木系提供
由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主辦之「2016年亞洲學生鋼橋競賽 (2016 Asia Bridge Competition) 」,中央大學土木系團隊在工學院副院長許協隆和洪汶宜助理教授的帶領下,從三國、十一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分別摘下「結構成本」、「設計理念簡報」和「載重變位預測」三項分組冠軍,並奪下競賽總冠軍殊榮。
7-11團隊 傳揚勤奮務實的台灣精神
這個比賽源自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與美國鋼結構學會(AISC),2006年起在亞洲開辦以來,已邁入第11屆,輪流在日本、泰國和台灣三國舉辦,明年將移師台灣,由中央大學主辦。主要希望激發學生的創意,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由土木系三年級林冠泓、洪文孝、萬泓顯、邱繼正、陳思恩、李妤蓁和鄭海寧等7人,再加上指導老師和助教共11人,隊名特別取名為「7-11」團隊,象徵著他們打拼的精神。共同發想的不對稱結構鋼橋,橫著放,像極了台灣鐵路環島路線,加上黑白紅色系,正是阿里山火車的標記,充滿了勤奮務實的「台灣精神」。
該團隊從去年十二月徵選成軍以來,學生從構想、設計、分析、製作、安裝和載重,過程全部一手包辦。不但課餘時間和寒假全心投入,為了裁切、焊接、鑽孔、上色與組裝練習,甚至忙到凌晨四點多,但學生們一點都不以為苦,能見證作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並與團隊成員建立革命情感,最為開心。
細節決勝負 最輕巧最佳化設計
本著「Less is More」的信念,該團隊3月13-16日赴日比賽,在精算每一根桿鍵受力之後,成功打造出的最輕巧鋼橋結構,4公尺鋼橋本身重量僅有17公斤,是所有參賽隊伍中最輕巧的,且載重300公斤後僅有5.3 mm變形。帶隊的洪汶宜老師說,重量輕巧最具經濟效益,不但有助於學生攜帶出國比賽,更有助於結構成本競賽項目脫穎而出。
洪汶宜老師説,另一勝出關鍵在於組裝設計。一般的螺絲孔洞雖然組裝快速又方便,但螺栓不同鬆緊程度會嚴重影響載重變形,學生團隊採用創新的接合方法,雖然費時又耗工,但可減少組裝施工造成的誤差,「魔鬼就藏在細節之中」。
洪汶宜老師表示,鋼橋競賽就像縮小的現實工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當前的橋梁設計趨勢,面臨跨距越來越大,高度越來越高,施工又必須降低對環境衝擊和交通影響,挑戰越來越嚴格。學生透過比賽,可提早接觸實務面的問題,是很寶貴的經驗。
參賽的李妤蓁說,為了有效行銷,硬著頭皮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動畫,獲益良多。陳思恩和鄭海寧雖是轉學生,但能轉個彎找到興趣也甘之如飴。萬泓顯擅設計圖,洪文孝和邱繼正諳實作,隊長林冠泓則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團隊相處融洽,共同為台灣與中央大學打了漂亮的一戰!
2016年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舉辦的「亞洲學生鋼橋競賽」,
中央大學奪下總冠軍殊榮。圖/土木系提供
「亞洲學生鋼橋競賽」重視實作,女同學也加入車工焊接行列。圖/土木系提供
2016.03.23
香港馬鞍山靈糧小學教師來台專業學習,參訪內定國小推動「明日閱讀」進行方式。
圖為三年級學生闖關「數學島」任務,練習算數,香港小學教師從旁提問。朱韻璇攝
香港馬鞍山靈糧小學教師來台專業學習,參訪內定國小推動「明日閱讀」進行方式。圖為三年級學生闖關「數學島」任務,練習算數,香港小學教師從旁提問。朱韻璇攝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陳德懷教授主持之「明日閱讀計畫」,推行身教式閱讀,培養學童閱讀興趣和習慣,獲得更好的學習能力。在台灣已獲得300多所中小學迴響,影響也廣及香港、新加坡、澳門等華人地區。
繼去年新加坡多所小學教師代表團來台參訪後,本(3)月下旬,香港馬鞍山靈糧小學陳美娟校長也率團來台取經,觀摩桃園內定國小、中平國小、新北武林國小等校。香港「明日閱讀」預計將於今年擴大規模,嘉惠更多師生。
陳美娟校長表示,此次全校52位教師來台專業進修,主要是想看看台灣的校園推行經驗,學習如何在教室內運用數位教學,尤其是學校、教師、家長三方應如何互動配合,攜手提升學習成效。
國立中央大學與香港教育學院合作推動「明日閱讀」多年。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江紹祥教授負責統籌香港的明日閱讀,啟動「建立香港及亞太區明日閱讀社群計畫」,並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顯示香港政府對於華人學生中文閱讀的重視。
目前,香港已有6所小學推行此項閱讀計畫,成效彰顯。為嘉惠更多香江師生,今年將擴展規模,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每所學校各輔導數所小學,將「明日閱讀」的種子散播在香港更多學校。
明日閱讀的核心理念為「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由家長、教師以身作則,帶領孩童一起讀書,漸漸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擁有閱讀力,才能獲得更好的自我學習能力。
計畫執行方式包含以平板電腦作為學習輔具,陳德懷教授計畫團隊所開發的「明日書店」、「數學島」等數位學習內容,可供學童彼此推薦圖書,或試做數學習題完成任務,教師則在旁巡視及觀察學習狀況,個別指導學生。此教學模式有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依照自身程度與能力學習,教師有更多時間能輔導低成就學生,高成就學生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香港馬鞍山靈糧小學陳美娟校長曾於2012年參訪桃園市中平國小和大崙國小,十分認同明日閱讀理念,返港後立即籌備「午間靜讀」試行計畫:兩班學生分別由中文科任老師陪同,於教室進行「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15分鐘。試行階段學生的改變,令師長們相信計畫不但可行,且可以大力推廣,遂在新學年推動全校靜讀計畫,其後更帶動家長入班陪讀。
陳美娟校長期許學校推動明日閱讀計畫能更豐富與深入,故於3月21日至23日率團52位教師,來台參訪推動「明日閱讀」有成之學校,與台灣教師交流並分享學校推行的經驗。
參訪桃園、新北小學後,她觀察到數位教學的導入不會取代教師的位置,相反地,教師角色改變但重要性不減,老師可依學生需求個別指導,更能提供適才適性的教育方式。
桃園市內定國小長期在明日閱讀努力紮根,乃至明日學校課程(如明日數學)的推動與落實,都可見用心。本次特別安排訪問團進班和學童一起參與「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感受全校寧靜的讀書時光與氛圍。香港教師團也參觀課堂的一對一數位學習與互動,孩子們以平板電腦作為學習輔具,進行「明日書店」的圖書推薦、「數學島」任務等等。
計畫主持人陳德懷教授說:「我有次問香港幾位校長,為什麼你們閱讀的國際評比第一名,但閱讀興趣卻低落。回應是,因為閱讀理解要考試,興趣不用考。的確,我們華人老師與家長常常忽略興趣這回事!然而,這20多年來國際上有很多有關興趣的研究,『興趣是學習之母』,我們不應該太急功近利。」
他認為:「如果沒有學好ABC,英文不會好;如果沒有大量閱讀建立豐富背景知識,學習不會好;如果沒有形成終身閱讀習慣,下一代在21世紀就很難生存。大量閱讀與閱讀習慣的建立,都需要興趣支撐。」
明日閱讀從「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開始,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與習慣,並藉由同儕分享,延續閱讀興趣與動力。計畫施行成效卓著,不僅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海外華人世界的教育現場也跟隨脈動。
陳德懷教授表示,今年9月將邀請台灣、香港等地小學各18個班級學生組成「亞太明日閱讀社群」,讓孩子們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透過網路分享喜愛的書本、互相聊書,擴展孩子的閱讀與國際視野,未來也希望安排孩子們有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中央大學網學所陳德懷教授(右一)、內定國小蔡澍勳校長(左五)
歡迎香港馬鞍山靈糧小學陳美娟校長(右三)率教師團來台交流。朱韻璇攝
國立中央大學網學所陳德懷教授「明日閱讀計畫」,推行身教式閱讀,培養學童閱讀興趣和習慣,
再搭配線上平台作為學習輔助,提升孩童閱讀力和創作力。朱韻璇攝
2016-03-02
國立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右)與華聯生技楊桂華董事長(左)於產學合作
簽約儀式互贈紀念品,象徵雙方邁進「精準醫療」。圖/生醫理工學院提供
國立中央大學與華聯生技於本(3)月2日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由周景揚校長及楊桂華董事長代表簽約,雙方單位將攜手開發「高通量基因檢測」相關服務,結合學界研發能量與企業動力,再創台灣產學界合作佳話。
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徐沺院長、生醫系陳健生副教授、蘇立仁助理教授,以及華聯生技高錦男總經理、蘇弘儒副總經理、行銷業務處吳孟樵處長等師長主管,在場見證合作之開展。為加深彼此認識及開拓未來發展,雙方並各就「高通量實驗平台於生物醫學之應用」、「華聯於精準醫療之角色」為題,發表介紹彼此特色。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5年國情咨文中宣布開啟「精準醫療」紀元。自此,基因檢測相關技術更加地受矚目,包含一次檢測能篩查全基因體的高通量工具:基因晶片、次世代定序等等。
華聯生物科技專注於基因檢測相關的晶片及儀器試劑產品整合型元件(IDM, Integrated Devices Manufacturer)。公司成立於2002年,營業總部位於竹科,是台灣工研院授權的衍生公司,為全球唯一非美系的高密度晶片廠商。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轉型,如今華聯生技已成長為一具備微陣列檢測晶片與次世代基因定序能力的全頻譜基因生技公司。
新興成立的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以跨領域理念整合基礎與臨床生醫研究,並配合國家之六大新興產業計畫的「生物科技產業」、「醫療照護產業」發展研究。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蘇立仁助理教授表示,醫療照護產業是一個跨領域且整合度相當高的產業。考量產業的整體需求,生醫理工學院務求落實跨領域生醫科技人才培育的機制,蓄積中大轉譯醫學、高通量生物晶片檢測、生醫訊號分析、高階復健醫材與腦神經科學,以及環境壓力與健康關係等等的研究與教學資源整合。
中央大學於2012年已與全球生技趨勢接軌,成立「高通量實驗分析核心設施」,提供校內師生及校際合作伙伴高通量基因檢測及大數據分析的服務,讓中大在這波「精準醫療」的潮流中也不落人後。近期積極與醫療單位合作,同時也尋求串接業界,希望將基礎研究蓄積的核心能力,與醫院或業界橋接,攜手協助台灣的生醫科技產業發展。
華聯生技蘇弘儒副總經理過去曾在工研院專精於生物晶片開發。他指出:「中央大學與華聯各自擁有不同技術平台的基因檢測能力,此次合作將提供產學研究更彈性、更優質的高通量基因檢測服務,將㩦手進軍精準醫療領域。」
國立中央大學與華聯生技產學攜手合作,開發高通量基因檢測服務。圖為中大周景揚校長(左一)
與華聯生技楊桂華董事長(右一)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圖/生醫理工學院提供
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與華聯生技各自擁有不同技術平台的基因檢測能力,
雙方合作更加如虎添翼。圖為雙方人員於簽約典禮發表專題,交流鞏固合作方向。圖/生醫理工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