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回第29期總覽
 
第 29 期 
民國93年6月    
篇  名
孟子論辯探究
作  者
林 憶 芝
類  型
論文 
頁  數
193~228頁
全文下載
語  言
中文
中文大綱
壹、引言
貳、孟子論辯之內容
參、孟子論辯的方法
肆、孟子論辯的意義
伍、結論
中文摘要
人皆謂孟子好辯,但孟子自己卻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之辯是逼不得已的。孟子身處戰國之世,邪說暴行充斥,已到了「仁義充塞」、「率獸食人」之境地,孟子乃是為仁義之道而辯,為「正人心,息邪說」而辯。

孟子與楊墨之徒辯,與農家、縱橫家辯,與告子、高子辯,因為諸家之言論、主張都是「舉一而廢百」的,是一偏之見,未能全幅肯定人文精神的意義,故孟子以儒家仁義之道,向諸家重新肯定人倫、人格之意義。

孟子對人性有信心,相信人有反省能力,能夠判辨是非曲直。因此人也許會一時被偏見所蔽,但必有能力理解和實踐仁義。因此,孟子運用反詰、設問、對比、設譬等方法,引導人作自我反省,使之通過自己的思考以掌握仁義之正理。孟子之辯,是站在仁義之道而辯,是為人文價值而辯。
關 鍵 字
孔子、孟子、楊朱、墨翟、為我、兼愛、節葬、仁義、性善、人文精神、人倫、五倫、宋牼、農家、縱橫家、景春、告子、高子、慎子、論辯、正人心、僻邪說
 
               
               
               
 Copyright © 2007-2011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維護-中央大學人文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