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幻電影的重新認識18, novembre, 1999, 14:57:26 經過此次中央文院三系聯合科幻影展,以及系上電影與文學課程上的探討過後,我自己對於所謂科幻電影算是有了一番重新的認識。無論是定義上、情節鋪陳、電影手法應用或者是整體效果的呈現,都讓我擺脫以往純粹就娛樂角度來看電影的心態,而去深入認識並了解這樣的電影如何發生、演變、進入主流、成為商業導向的種種歷變過程。 過去,未曾深入認識電影之前,對於科幻(sience-fiction)這一詞的模糊刻板印像僅止於其對科技的無限想像所引申而出的非現實故事。而展現在電影上的,或許是受當下好萊塢電影市場稱霸的影響,所謂的科幻電影,也被硬生生的侷限在科技手法的賣弄技巧之上。諸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飛碟、外星人、機器人、未來都市...等。愈來愈進步的聲光科技,足以讓觀眾穿梭時空到過去原始時代甚至未來世界。這的確是一種虛擬世界的視覺享受;不過,卻也輕易地讓我們忘記去思考電影背後所隱含地意義。我們得強調一點,電影不只是純粹提供娛樂的工具,它也代表了一種文化、一種意識傳達、刺激思考的當代產物。 科幻同樣地展現在小說文學及電影上,它代表的不啻為人類對未來勇於夢想與挑戰的決心。科技的發達使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越顯激越,工業革命即是一個起跑點,它將古早前人所不可掌握、所夢想的逐一實踐。幾百年前,誰會相信我們能聽到甚至看到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說話的神情語態呢?但我們卻不能斷然否定他們不曾這樣幻想過,或許只是透過另一種不可知的神奇力量,但總之這樣的想像即是科幻的開山祖師。今天我們很難再說什麼樣的事是不可能的,因為幾千年來,人類已經或者說是持續的在創造不可能。想像刺激我們去創造科學,而科學引導我們去想像,這兩者間相輔相成。科技不是簡單的賣弄技術,科技和人應該是互動的,它的背後應該還有更多的空間留待思考和想像。 看過科幻影展的“攻殼特攻隊“後,發現這樣一部精緻的動畫片,不只是單純的漫畫改編卡通,連電影一貫的角度拍攝法也被融入在內。它敘述著科技巔峰後的隱憂,生化人與真正人類的異同。人類將自己創造的更完美,徹底將人與科技融為一體後,卻又回到人類思考的原點:“我“究竟竟是誰,真正的“我“在哪裡?人類被自己所創的軟體提問:你們人類確定真正的生命為何?只要有思考就是存在嗎?思考一旦被拷貝,真正的主人又是誰?突然間,一大堆生命哲學的問題福現在腦海。如果我們在尚未找到答案之前,科學的進步超越了我們所能思考應對的範圍,那麼,人類會不會被自己所創造的科技逼問到死角,而因此自尋毀滅呢? 而第二部“驚異狂想曲"或者說是劉光能老師所譯的“偷夢狂想曲“中,其內容探討相信在課堂上,或者其他同學的討論中都已有深入且精闢的探究。而我在這部所看到的,是個真正異於一般商業科幻片中強烈的正邪對峙,相互廝殺的情節。它對細節的深刻描寫,人物角色的刻劃,在在傳遞了一種對於人的夢想、科技與生命細膩的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