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上課內容整理 |
見摰法師上課提起這次中台所舉辦的兩岸佛教論壇,惟覺老和尚提及「佛法以人為根本,人成即佛成」,即說明人心之重要,如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需要開啟智慧之門才能逐步實踐。《金剛心總持論》的精神無非是要勸導大家「斷惡修善」,但實行的過程中,存有次第與事理,在修善斷惡中,如何能知那個是最重要的,需要靠清淨智慧。六祖慧能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即是「照見五蘊皆空」,亦如《金剛經》所言:「應如是住,如是?伏其心」。師父教導大家要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無論是遇到逆境或順境,要學習「無著生心」,放下「意識心」、「妄想心」,生起「清淨心」、「不動心」,讓心可做得了主。師父提到李翱刺史向藥山惟儼禪師問道之公案,藥山禪師以一淨水瓶為例,簡單伸出手指,上下比劃,問李翱明白否,李翱搖頭,於是藥山禪師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刺史當下徹悟,於是作了一偈:「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即是師父在說法時,大眾聽法的這念心若是清淨、做得了主,本具的覺性即現前,一切現成,法爾如是。但悟道之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麼去修行、怎麼保任這念清淨無為心,如《心經》所言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學佛修行者要努力精進不懈怠(97/1課程) |
見摰法師「金剛經總持論」上課摘要: 師父從天台的「三因佛性」來論《金剛經總持論》。 一、正因佛性:即指人人本自具有的覺性 簡單論之,會變異的即非本具之真心。如凡夫意識心是會隨時空 環境而流轉,是虛妄的,是因緣和合而有,非真如不變。 二、了因佛性:指一切能對治妄心的法門 藉由聽經聞法、誦經持咒、打坐、拜懺等加行,了解並彰顯「正 因佛性」。 三、緣因佛性:指一切善緣(助緣) 藉由廣修福報以得善緣相助,時時提起正念,以慈悲心、智慧心 廣行菩薩道。 從「三因佛性」來對照《金剛心總持論》:正因佛性,即指「自性佛位」,了因佛性及緣因佛性即指「引出佛位」,緣因佛性亦即是「自得果佛位」。師父勉勵大家要長養善心、廣結善緣,漸次修行,達身口意三業清淨,最重要是建立正知見以達正定(定慧等持),破除 我執(我執乃驅動生死輪迴之因),瞭解緣起性空,累世薰修契入菩提 涅槃。(97/3/10課程) |
見摰法師「金剛心總持論」上課摘要: 佛法所論「智慧」,與一般習得的知識不同;智慧是指本具的覺性,不會隨時空而改變,智慧的本質是空性,不藉由外境而得,雖是無相、無為,但存在作用,不假外求,心清淨(去除染性)即可得。 師父解釋「遍計執性」,指意識心(第六意識)普遍且廣泛的含藏於心,因而產生主觀、我執及妄想,除需努力靠禪定修練且要行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能顯現如來藏心、大光明藏心。(97/3/27課程) |
5/21見摰法師上課摘要: 有感於全球災難頻傳,師父說明天災之造成原因有三:一是恣意畋獵、殺生引起;二是悖逆父母、不孝造成;三是大家之共業引動而成。面對無常現前,師父勉勵大家要以慈悲心吃素,進而長養出離心。 要解脫生死,除非一心不亂、一念不生,但這要靠禪定、般若、智慧及福德共同而成,雖知易行難,但難行要能行。在平時,就要以不淨觀來除我相;以平等心來除人相。師父勸勉大家要能破相入性,時時存在清楚的做主心,才能將妄心轉為真如心,不生不滅,才是生命的本質。(97/5/26課程) |
師父以「藥師佛十二大願」說明真正做到利益眾生之事,需先點亮自己,才能真正照亮別人。學佛以聞思修為次第,以佛法薰修確立正知見,自利而利他,行六度波羅密。師父勉勵大家遇不如意事時,要先反求諸己,用智慧去取捨,才能助眾生離苦得樂。修行的道路上,要時時注意起心動念,順境時忌貪、逆境時忌嗔。 佛陀入涅槃時,勸誡弟子今後要「以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說明佛弟子修行的方向。而戒最重要就是要能攝心,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戒定慧三無漏學做為學佛的明燈,即能達般若智慧。修行要?實的下功夫,不能靠臆測,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念頭的改變,影響行為的改變,才能如藥師佛第三大願所言:「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97/10/06課程)
|
(感謝瓊玲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