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夢想家

文院四所長的所務規劃

 

【記者顏意芳報導】研究所招生即將在三月至五月展開,因此更是不能錯過研究所近期內的研  究與活動,還有更重要的研究走向及未來發展,請看以下所長的規劃藍圖。

 

哲研所李瑞全所長

  哲研所的研究方向大致分為中國哲學現代詮釋、應用倫理學及中西當代哲學的研究,網路教學及英語教學則是下學期的教學重點。

哲研所李瑞全教授認為網路提供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個人及小組可以透過網路討論,使意見交流量增加;而將相關的教材資源及文獻放置於網路平台,同學取閱方便,學習效率自然提高。上學期將網路教學於應用倫理學的課程上使用,效果卓著,因此本學期將網路教學也應用在〈康德哲學〉課程上。同時為了配合學校政策,也增設英語教學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英文素質。

目前哲研所已有幾個計劃正在進行,包括了〈基因醫學國家型研究計劃人類基因體ELSI(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計劃〉,由哲研所所長李瑞全主持研究;國科會〈環境倫理學研究計劃〉,由朱建民教授及蕭振邦教授共同負責;〈性別研究計劃〉則是由寧應斌教授主導,另外還有與陽明大學、榮民總醫院共同合作的〈臨床倫理諮詢研究計劃〉,即將出版相關書籍提供醫務專業人員使用。

20035月時將舉辦「環境倫理學」會議,邀請美國學者至中大演講,分享研究心得,為期一天。而由哲研所與中文所共同推動的「儒家研究中心」也在200211月成立,並預計在20039月份時舉辦「青年儒學論文發表會」。

未來將以推動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爭取哲學系的成立為主要目標。另外也會在《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中增加學術論文的部分,此《應用倫理研究通訊》是目前哲學學術研究方面第一本的中文刊物。哲研所也即將有兩本書籍問世,即是由Klumer Academic publisher出版的生命倫理學專書及中文ELSI論文集的出版。

歷史所齊茂吉所長

  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的招生將是下學期的重要推動計劃。目前僅有師範大學設有碩士在職專班,歷研所所長齊茂吉教授希望中大能夠提供平台,讓鄰近的中小學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士也有深造的機會,因此中大歷史所將於92學年度開始招收碩士在職專班人員,未來課程時間將安排在夜間,一星期兩天上課。

另外由於上學期舉辦的「明清至當代中國史」講座反應熱烈,下學期也將舉辦系列講座,講題將著重於台灣史的領域,邀請學者至中大作學術上的交流,對台灣歷史有興趣者不妨密切注意歷研所的活動。

中大歷史所研究重點著重在台灣史及明清至當代中國史為主,對此齊主任提出了「史緣」的概念。所謂「地緣」是指受周圍環境影響而產生的熟悉感,而「史緣」則是指時間座標造成熟悉度。生在台灣的環境中,時間對台灣造成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台灣史的研究是歷史所發展的重點。在大學部的課程中,也相當重視這一點,所以在大學共同科目中,就有賴澤涵教授、戴寶村教授及吳學明教授講授台灣史。

對於大學的歷史教育,齊主任指出目前傳統教材中對歷史人物的評論非客觀,因此在大學中顛覆傳統的評斷,不侷限同學們的思考,而是提供許多背景資料、提供比較機會,讓學生們能夠擺脫制式教育下的歷史觀,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讓同學學習到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而研究所的訓練則是以培養開闊心胸、科技整合的專業知識及宏觀(Macro)信念為主。碩士班的學生們也編輯《史匯》刊物,將所內研究生的學期課業報告及學位論文摘要編輯成冊,不僅大方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時也與同學們交流彼此的心得。

歷史研究所的長期規劃則是推動博士班的成立。目前由於人力及教學資源的不足,使博士班尚未能產生,齊主任對此抱持樂觀態度,認為在長期的努力下,師資不足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藝研所顏娟英所長

  藝術學研究所新年度的重腳戲為「藝術史學程」,這將是文學院所推出的第一個學程,藝研所所長顏娟英表示將全心全意地辦好,同時也希望文學院,甚至於全校的學生們共同熱心參與。

中大藝術學研究所開辦即將十年,包括藝術史與音樂學,在學界有很好的聲譽,顏所長希望能夠在此領域繼續拓展,首先必須往下紮根,例如在大學部辦「藝術史學程」,將來再開辦博士班。

藝術史關係到「眼耳鼻舌身」六根之首的眼睛,也就是視覺藝術。我們日常生活如何看,喜歡選擇看什麼,什麼是值得欣賞的?這不但關係到雅俗共賞的娛樂性,事實上更關係到我們的心,心境、心性與心智或人智。是誰?是怎麼樣製造出我們的視覺文化?誰?如何接受與批判這一切的視覺空間?我們時時刻刻在生活中都在應用並挑戰著所謂的視覺文化。

過去,藝研所的學生們除了定期舉辦藝術之夜,介紹歌劇與電影欣賞,參與藝文中心的展覽活動之外,兩年前也曾在小劇場辦過一場轟動的演出「X先生的畫像」。今年春天預定將再推出一場與1920年代上海美術圈有關的話劇,必定精彩,有興趣者請多多捧場。

藝術史的研究不但涵蓋作品原件的分析,其實更與生活、社會、創作者以及研究者的生命史息息相關。演出一場與研究相關的戲,也好比寫一篇研究計畫,只不過是團隊演出,但是藉著演戲來反映自己的學術志趣與對當時社會的反思,這和研究也是異曲同工。很有趣吧!請記得注意藝研所的演出公告,他們很需要掌聲和歡笑。

另外,同樣需要掌聲和批評的還是秋季的「藝術史學程」。在「藝術史學程」中將西洋、中國和台灣美術史都準備成深入淺出的十四個課程,還備有一些專題,例如「美術史跡與考古」、「美術工藝與生活史」、「文人畫」、「藝術與社會」等等。每一個課程都可單選,修足20個學分即可以拿到修業證明,對於以後進入美術館、媒體工作,或進入研究所都有相當幫助。

期許未來的藝術學研究所與文學院、中大,乃至於四校聯盟系統之間有更多的相互激盪。

學習所柯華葳所長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在民國91年成立並展開招生事項,距今一年不到。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的英文名稱為Graduate Institute of Learning & Instruction,在名稱上就區別了本校的學習所與一般的教研所不同。Instruction是一種新的學習理論,主要是以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這一點與中大學習所的目標想吻合,因此在名稱上以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與一般教研所為區隔。

學習所開辦至今,所走的方向與一般的教育研究所或教育心理學研究所有蠻大的區別,一來是因為教研所與教心所的研究室偏重於教學方法的探討,例如教室管理與測驗評量的部分,這也是從前制式教育下的教學方式;而中大學習所則是以學習者為出發點,重視個別化教學,並以當代科技輔佐之,以了解學習者背後的學習歷程為主要研究方向,同時這也是中大學習所的特色之一。

學習所所長柯華葳認為,學習所成立至今,部分同學仍對學習所了解不足,因此柯所長時常找機會與研究所內的學生及老師們溝通,將本所主要的精神傳達給所內的師生們,並與師生們取得共識。

由於本所發展的重點在於認知心理的部分,在研究所的課程中有不少基礎課程常讓學生們覺得吃不消,不過在經過一學期的磨練之後,同學們已認同這些課程,並從中學習不少。另外,科技方面的運用也是學習所的研究重點之一,故學習所與本校資電學院的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合作,兩方面有一部份必修課程重疊,目的在於使兩所資源互相交流,並以個別優勢互補。

在上學期時,舉辦數場演講,邀請各校專業人才,其中包括了語文專業、歷史專業、科技專業、教育專業或心理專業人才,蒞臨本校演講,顯示出學習所注重跨領域學習,不僅師生參與踴躍,更吸引外校學子至本校聆聽演講,若有興趣者可以注意學習所的網站,當週講題皆會直接公佈於網站上,歡迎有意者前往聽講。

演講時間:每週三下午100~300  地點:O-2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