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啟峰報導】中央大學的戲曲研究室成立於1992年的一月,成立原因是因為中文系洪惟助教授鑒於外國高等研究學府每每其研究成果與資料能夠並齊,就連大陸資金不充裕的山西師範大學,亦可以將戲曲辦得有聲有色。於是洪惟助教授便興起了創立研究室的構想,希望能將寶貴的戲曲資源在台灣紮根。 說起戲曲研究室,他們的研究重點──崑曲,是中國歷年來最重要的劇展,在戲劇史上不但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也堪稱為戲劇發展中,擁有最高成就者。因此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崑曲在台灣的發展,在早期,台灣的亂彈、十三腔便都已經有運用到崑曲的劇目;1949年由於大陸一批崑曲研究學者隨政府遷台,間接帶動了台灣崑曲的發展;1990年台灣展開崑曲傳襲計劃,希望藉此招收業餘愛好者的學習,前幾屆都是請台灣的劇界名人開講,第四屆後,則幾乎清一色邀請大陸崑劇藝人現身說法,推廣至今,崑曲已經培養出不少的台灣觀眾與劇團。 成立十一年來,戲曲研究室的資料收集已頗有成果,甚至足以堪稱全世界崑曲資料最完整的研究室。裡面相關戲曲的資源有書籍與期刊七千多冊,視聽資料三千多捲,崑曲相關文物數百件,可說是資料相當齊全。而這裡面的資源,主要是輔助戲曲的研究與教學用,當然也提供給同學平時到研究室欣賞參觀。戲曲研究室歷年來辦過三次的崑曲文物展,第一次是1992年六月在中大舉辦,第二次是1992年10月在中央圖書館,第三次是2002年五月在文建會,觀眾迴響度都還算不差。另外,戲曲研究室也與台灣崑劇團合作,到台灣各校園表演崑劇,或是辦相關講座以吸引觀眾興趣,並常從外面邀請一些戲曲名團來中大演出,像是梨園戲、客家採茶戲等,活動可說是豐富多元。 研究室這幾年來亦有許多研究成果的著作產生。前一陣子《崑曲辭典》的推出,是從古至今第一本昆劇專用辭典,可說是戲劇史上的頭件大事。全套書籍共兩本,並附有兩片資料光碟,絕對是研究崑劇同好者的一大福音。而最近《崑曲叢書第一輯》也剛完成推出,全套共有六本書。之後預計在年底還有《台灣崑曲活動史》、《北管中的崑曲之研究》兩本書籍的發行,因此戲曲愛好者想收集戲曲的著作已不是件難事,只要至各書局,皆可輕鬆獲得這些相關戲曲的資料。 雖然戲曲研究室的資料可說是豐富齊全,可惜研究的人員卻仍嫌不足,因此今年本校中文研究所首開前例,招收兩名第一屆的戲曲研究生,指導他們以崑曲相關戲劇方面的學術作精深的研究。今年的招生只能算是培植人才的第一步,洪惟助教授希望接下來之後,還可以增加招收戲劇的研究人員,預定是每屆的研究生再加一名名額,而博士班也加一名,以傳承他們戲曲研究室的研究成果,繼續將戲曲發揚光大。 ﹝在此感謝洪惟助教授及戲曲研究室所提供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