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開鑼 文院三系戲劇公演 【記者洪瑋伶報導】 中文系
夏天的滋味
5月1日 今年中文系的戲劇公演與英、法兩系大異其趣,英、法兩系是由大四同學擔任主要製作,中文系則是由大三同學挑起大樑。推出的戲碼「夏天的滋味」由大三的王哲駿和洪瑋伶編導,並且配合「荷風中文週」同步展開,將帶領觀眾在炎炎夏日一同體驗愛情的滋味。 相較於英、法兩系的歌舞路線,中文系今年的戲劇公演著重在劇情的鋪陳與劇中人物的心理詮釋,是一齣寫實劇。由青春年華的學生制服愛情、五味雜陳的浪漫中年之愛、無聲勝有聲的黃昏之戀三部份組成,透過老、中、青三段正在發生、尚未發生、即將發生的愛情,來探討愛情的點滴,並由發生在酷暑的大事、小事,展現人們在面對、追求愛情時的堅持、勇敢、執著、害怕,以及懦弱。雖然是一齣手法傳統的寫實劇,但仍然嘗試有所突破,所以該劇大量運用舞台佈景象徵手法,期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享受與心靈體會,這在舞台設計與製作方面是一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還有該劇的配樂。戲中使用歌劇「卡門」中膾炙人口的曲目「哈巴奈拉之歌」做為愛情的象徵。其餘配樂也可以說是老情歌大會串,由50年代橫跨到90年代,觀眾屆時除了欣賞演員飆演技、飆感情之外,也可以從配樂中得到另一番生命與愛情的感動和回味。 英文系
前往波士頓的28種方法/誰怕大野狼
3月26、27日 今年英文系的畢業公演首度嘗試由學生自己創作,不同以往長約兩個半小時的長劇,今年他們推出兩齣短劇。主要是因為同學們覺得沒有必要讓一個班級五十個人都同意一個劇本,另外自己創作時處理短劇比處理長劇容易,觀眾的接受度也相對提高。這兩齣戲都是歌舞劇,英文系的同學希望他們新的嘗試能帶給觀眾視覺與聽覺上的新感受。
前往波士頓的28種方法(28
ways to go to Boston) 本劇由英四的鄭彥谷編導,他認為全台各大專院校外文系的畢業公演都使用外國人的劇本,可是我們是黃種人,卻要在舞台上搬演白人的故事與世界,這樣是很奇怪的。所以他嘗試改變,設計一齣為台灣人而寫的劇本。雖然劇中的台灣人崇洋媚外,但台灣人的本土性仍會顯露出來。特別的是英文系的畢業公演,不只是講英文而已,戲中安排台語對白穿插其中,也播放文夏的歌曲,可說是對傳統英文戲劇的「叛逆」。 一般觀眾對戲劇的觀念還停留在有劇本、演員背台詞以推演故事的模式,但是鄭彥谷認為,一齣戲不一定要有劇本,有時候劇本與語言反而會妨礙觀眾的理解。導演或劇作家甚至可以不特別表現理念與主旨,只要讓觀眾開心的度過觀戲時光就好。因此這次的英文系公演中做了兩項嘗試:第一是不寫劇本,第二則是讓演員即興創作。所以在排演的時候,導演會先設定一個大綱,例如讓大家來玩一個火車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只要發現好的東西,就把它留下來,像捏陶土一樣慢慢成型,是一齣實驗性頗高的戲碼。 誰怕大野狼(Who’s
afraid of big bad wolf?) 本劇由英四的陳穎慈編導,他則是做了另一種實驗。通常一個故事是由一個主線從頭貫穿到尾,而陳穎慈試著在一個故事之中再用其他的故事來貫穿愛情與男人,有點像是一部女性自覺史。最主要的架構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紅帽故事。從小紅帽的角度看待許多從文學故事和童話故事中走出來的女子。劇中主要是討論女孩子從純情的等待愛情,到為愛情付出卻不一定有回報,甚至會去忌妒的心理樣態。其中有女人間的戰爭,也有男人與女人間的戰爭。有女人的憎恨、情慾開發、敗金等議題的探討。該劇到了尾聲時,小紅帽也成長為不一樣的人,可說是小紅帽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此外,Ingrid在戲裡滲入超現實的因子,某些現實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將呈現在觀眾目前。 法文系 暴發戶(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5月7、8日 法文系今年的畢業公演採喜劇走向,以十七世紀劇作家莫里哀的作品Le
Bourgeois gentilhomme。故事描述一名一心想晉身貴族的暴發戶,嚮往上流社會生活所發生的趣事,與追求名利時所顯露的醜態。主要是諷刺當時資產階級普遍而又病態的社會價值觀,亦即崇尚上流社會名號、地位等。 法文系畢業公演的導演,大四的詹倩怡和張晏禎提到,所以走喜劇路線,一方面是因為喜劇輕鬆、討喜,觀眾能夠輕鬆愉快的看完一齣戲;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外系同學不一定懂法文,所以看戲時必須加看字幕,演出喜劇的話將相對減少外系同學欣賞時的負擔。 除了喜劇風格之外,舞蹈也是法文系本次公演的一大特色。事實上該劇當時便是以芭蕾劇的形式呈現,著重表演、劇情結構較鬆散、沒有明顯的故事性,並且以娛樂觀眾為主。所以法文系此次也會自己編舞,並且改編許多舞蹈穿插其中。 另外,將古典戲劇用新的方式呈現也是法文系的立意所在。除了將舞台由十七世紀的宮廷場景搬到二十世紀之外,原著表現的精神也變得相對淡薄,主要強調其中幽默風趣的部分,而不著眼於時代諷刺的意義。他們希望所有的觀眾都能輕鬆而且沒負擔地看完一齣喜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