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永續發展專題

台灣永續之道


陳章波


  何謂永續?在界定永續範疇時,至少涉及指涉對象及時間尺度。星球的誕生、死亡以億年為單位,它們永續嗎?以百萬年為計算單位的物種存續又是如何,才可謂之永續呢?人種出現迄今也只不過數百萬年,智人才十萬年,而有文化也才一萬年罷了;中國各朝代的年代也只歷時兩三百年就更替了,但中華文化卻也延續了數千年之久;而個人一生只存活近百年,又如何計較永續呢?禪修者一念萬年又是如何?是以就「永續台灣」一詞而言,指涉的對象可能為台灣島本身的自然山川環境、島上存活的動植物、島上的人類及人類所建構的城市、文化、政權等等;而時間的長短也是多端的,有心理上的相對單位及物理上的絕對單位。本文所要討論的將集中在人類在台灣島上的存續;而時間尺度上則無以為界,短則五十年,長則永遠了。


  現存有的物種都是成功者,都能達成「個體的存活,種族的繁衍」,才得以存續到今日,但是否有未來,就不知了。所以說「食、色性也」是一切生物物種永續之道。以人類為例,人要是三餐不繼,無以溫飽,也就無法行「窈窕淑中]就無法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螽斯衍慶」、「多子多孫多福氣」。回溯生命的長河,在地球環境變動之下,不能因應變化而完成食、色之道的生物就走出了生命舞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誠為至理。「To be or not to be」是大學問;「吃,不被吃」也是大問題。有的生物,如我們人類,當氣候變乾燥,人類遠祖從吃熱帶雨林的多汁水果,轉變為吃草原的地下莖食物;種種轉變伴隨了直立行走及空出雙手的行為改變,而逐漸淘鍊出大腦;有了更好的適應行為,克服了天地之障;而大量繁衍子孫。


  人類大腦急速發展之後,更增強使用地球物質的能力;人類更加健康、長壽,生下了更多的人口。在此一循環之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地球,對我們生活環境的所作所為,都產生了新變化。這種變化大的如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而改變了全球氣候變遷;小的如停車位不夠而埋填掉了家門前的小河。地球再也不堪人類的壓榨,山河不再美麗;人類的生活雖然充滿物質享樂,但心靈生活的品質卻不及格了!此外,更多的個人因為生理及心理的不健全而沒有生育的能力及機會;或生下的孩子無法安適地生活,而成了叛逆的青少年;甚而早早就離開了生命舞台。當人類以萬物為芻狗之際,大自類早就悄悄地在執行它天地不仁,以「萬人為芻狗」的天意了。資本主義之下的經濟開發行為,為人類帶了豐沛的物質,但也危及了地球的生機。這種過度的擴張行為有利於一時,卻正也切斷了永續之脈。人們何時才能參悟這個因果?


  人存在的意義就生物層面而言,就在於繁衍下一代,讓人種的基因永續地存留下去!如果人的行事只是完全由生物特性所決定,那可稱為生物人。由於基因傳遞的驅動,生物人會是非常的自私!即使在地球戌a球有限資源之下,生物人的人口也可能無限擴張而危及地球,危及自身的永續而不自知。好在我們人類演化至今,由於大腦的發達而不再只是生物人而為文化人。


  人存在的意義就文化層面來說又是什麼呢?在今日人口壓力之下,自然環境惡化之際,人類生活品質惡化之交,有許多人就遲疑了人生的意義:我們是被生下來受苦的嗎?而不做永續的打算,只想一生一世貪婪地揮霍。「只要我喜歡」不正是新一代的行事準則嗎?但另一群人卻看出了人口不可無限增加,因此主動節育甚而放棄了繁衍下一代的義務,但卻積極為地球的永續而努力。這種認知及行為的適應轉變是根基於基因或是大腦呢?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的呢?可喜的,生物演化過程中,藏了我們人類解套的祕方。


  自生物演化出有性生殖,生物得以快速地大量增加其變異度。這些形形色色的個體在自然淘擇下,適者生存了。有性生殖的成功策略至少給我們二個啟示:一是多樣化;另一是合作利他的行為。雄雌兩性個體不論是直接的肉體交媾行為,或同時將雄雌配子釋放在大海中,雄雌雙方要充分合作才能繁衍下一代,所以也在演化出有性生殖的同時,就配套了合作利他的基因。只是這種利他行為在原古時代因為資源取得不易,所以只侷限在個人的配偶上、家族上或及於一邦一國。但就今日而言,這個基因也正是人類挽救地球的利器了。這個基因使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為地球的永續而做出利他行為,走出生物人自私的框框。


  大腦讓我們認知到地球之危機,即在於棲地資源的有限性。食物來自地球上的動植物,我們的食衣住行都在地球。我們的生命永遠永遠地被牽懸在地球的資源上;那一天地球資源不夠了,人類也就無以永續了。蚱蜢小舟能載幾多愁?地球在眾多人口壓力之下,相對再相對地又能大於蚱蜢小舟幾多呢?地球之有限性否定了一切擴張型的永續期望。


  物種演化上,有的一成不變,有的越變越複雜,有的卻變小,簡單化了。各類物種演化是宿命的不回頭路,人的演變又是如何呢?人腦是否有能力煞車轉向呢?還是有的人不變,被淘汱;有的變錯了,也被判出局;有的變對了,而得以活下去?


  時至今日資本主義操作下的物質主義能長久嗎?若不,我們要改變往那兒去?台灣在世界的永續之道又是如何?有了以上的分析,就台灣永續之道而言,也就一清二楚了。


  不論科學怎麼發達,我們人類永遠不可能不依賴於棲地。棲地的健康、美麗、鳥語花香,才得以有健康的我們,所以要多研究了解台灣的棲地特徵,並加以維護保育,棲地上生物多樣性的盛衰即反映了棲地的良劣。


  人的存活仍然是食色,但並不需要許多額外的物質需求,在心理上、生理上儘量減量;而色方面的需求滿足可藉文化人的發展而得以解脫,如學佛人所說的,過樸實生活,放下一切,也就不為外物所牽絆,而得以發展內在心靈、大腦的文化相關活動。多思考些宇宙之誕生、生命的源起、人的造化;多參與大自然的關愛,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保育及弱勢團體的扶持及照顧。


  減少人口,提升人的素養及生活品味,不以城市人為榮,而以地球人為傲。


  做好地球村的一份子:地球是整體的,生命與地球是不可分割的,人只是生命環中的一小單元,但卻要主宰行元,但卻要主宰地球,就如同合唱團中的不合作的隊員,任意突顯自己而破壞合唱團的功能。台灣只是地球中的一環,不能分割出來,自掃門前雪是無以永續的。居住於台灣小島的我們更是不應有以消耗棲地資源來換取不必要享樂的生活態度,而應以提升使用物資的效率,增加人與大自然的合諧及人類內在的快樂。


  當人們意識到了環境的改變已影響人類的未來永續,這時中國古代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有了新涵意。覺者要思考出人類的未來,重塑生命價值;動者要走入社會,做出實際作為,以保育、復育山河;文宣者要廣為宣導、平面、影視,無所不用。


  台灣居民能否短期的安身就在您我大腦之運作下決定了;但長遠而言,卻也是宇宙所定的。就個人短暫、不會永續的一生而言,禪修得身心統一、天人合一、一念萬年,為地球之永續立下立德、立功、立言,或可謂之永續作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