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器官移植專題

我對台灣地區應用倫理學發展情形的一些看法?


銘傳管理學院共同學科 鈕則誠


一、寫作緣起


  身為《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的編輯,加上在大學講授「應用倫理學」通識課程至今已將近四年,我對台灣地區應用倫理學的發展情形自然多了一份關切。應用倫理學在台灣出現大約是五、六年前的事,屬於哲學界推陳出新的嘗試,落實於教學與研究兩方面,尚未及於社會服務。此外屬於專業自律的專業倫理學也在這段期間紛紛出現大學課表上,呼應了社會需求。我這篇小文章即是對這幾年台灣地區應用倫理學發展情形所做的主觀性回顧。


二、為應用倫理學定位


  倫理學屬哲學一大分支,原本是希望通過學理的闡明而對人生起著規範指導的作用。然而也許是哲學家「為哲學而哲學」的學術興趣,以及對哲學知識「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執著,加上科學技術不斷地衝擊著社會人文,反倒使得傳統倫理學偏離了現實人生,出現脫節現象,應用倫理學乃自此應運而生。根據西方學者一致的看法,應用倫理學的興起與醫藥科技的突破創新關係密切。一些醫療上的道德難局凸顯出傳統倫理學的無能為力以及學院哲學的漠不關心,終於使得有識之士改弦更張。知名哲學家StephenToulmin1982年一篇名為<醫學如何挽救倫理學>的宏文為此作了最佳註腳。應用倫理學同步開出了應用哲學,前者且為後者的主要內容。應用哲學不是傳統哲學的現代應用,而是傳統應用學術的後現代哲學反思,對傳統哲學和現代科技都具有批判甚至顛覆的功能,但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洗滌心靈、解放人生。在人本主義的前提下,哲學與科學都是為人生服務的。現實人生沒有必要受到觀念的框限和科技的桎梏,應用倫理學對此有著深刻的反省,這正是我們積極推廣應用倫理學的原因。


三、台灣地區應用倫理學發展情形


  應用倫理學了解到言詮的有限、知識的局部和實踐的重要。因此以下的介紹將是有限、局部且主觀的,要緊的是激勵讀者的反思、批判與實踐。應用倫理學目前在台灣可分為教學與研究兩方面來看,教學方面又可分為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兩種;通識課程常由哲學學者規劃,專業課程則多出自各專門領域學者之手,其中的知識/權力情境頗堪玩味。


  台灣地區的應用倫理研究最具體的表現乃是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設立的「應用倫理學研究室」,不久的將來尚有南華管理學院生死學研究所共襄盛舉。中央哲學所曾與該校企管系合辦三次「管理與哲學」學術研討會,帶動了企業倫理學和管理哲學的研究風氣;即將於今夏成立的南華生死所則將研究重點置於醫療、護理等衛生保健倫理學之上。此外中央哲學所的環境倫理學和性別倫理學研究亦獨樹一幟,頗有成就。


  應用倫理學的研究與發展除了紮根在特定研究單位裏,也散布於各學的教學活動中,最大規模的教學實驗推行於1993至1996年銘傳管理學院通識課程,全校七千名學生全部必修兩學分「應用倫理學」。此一實驗雖已告一段落,但接踵而至的則是輔仁大學全校一萬七A但接踵而至的則是輔仁大學全校一萬七千名學生必修「專業倫理」兩學分,以及台北護理學院全校二千名學生必修「生死學」兩學分。而在此之前,靜宜大學已將「倫理學」列為全校必修。


  輔大和北護的必修課程由專業教師授課,可視為專業導向的應用倫理教學。而散見於各系所的必選修專業倫理相關課程,亦多由未具哲學背景的教師授課。陽明大學的醫學倫理學、中原大學的工程倫理學、各校企管與資訊科系所開設的企業倫理學及資訊倫理學等,均由專業教師擔綱。更多情況下,應用倫理相關課題被納進融入式教學內,在專業課程中附帶引介。


  融入式教學的優點是倫理與專業實務結合,缺點則是倫理的討論不夠深入。我必須站在哲學的立場上強調:「倫理學或哲學也是一種專門學科」,不是醫療或工程或管理專家可以隨意置喙的。當然哲學學者同樣必須謙遜向其他專業學習,如此方能達到科際整合的目的。為了維護倫理學的主體性,我個人較傾向協同式教學,即是讓應用倫理相關課程獨立開授而非依附於其他科目之中,但由雙方專家輪流講授,並安排幾次相互對談,以尋求了解與共識。台灣地區的哲學共同體一方面在自家內相當有自信,一方面卻未能於面對其?當有自信,一方面卻未能於面對其他學科時保持開放心靈同時堅持自家主體性,而讓強勢學科佔了上風。如今是到了該走出去交手過招的時刻了。


四、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展望


  我喜歡稱傳統倫理學為「前科學的倫理學」,而視應用倫理學為「後科學的倫理學」。現代自然科學發端於哲學乃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結果,其後社會科學又以模仿自然科學紛紛自立,哲學遂成今日狹隘局面。應用倫理學的適時出現,不但對科技所衍生的倫理道德問題有所釐清,也讓傳統哲學找到了一條新出路。後科學的倫理學或哲學可以海闊天空地發展,一如後現代哲學家Richard Rorty所觀察到的,哲學可以是一門科學,或像一首詩,或成為一種政治活動。我們真的不必劃地自限。


  對於應用倫理研究的前景,我個人是看好的。中央哲學所取應用倫理學做為發展特色,並以此推動博士班的設立;南華生死所將醫護倫理學落實於有關生死的教育和管理活動上;這些都是有系統地長期研究的保證。至於較具特色的個別型研究或相關領域的開發,例如台東師院的兒童哲學研究,以及台北醫學院、慈濟醫學院所推動的醫學人文教育等,均有助於應用倫理研究的普及?育等,均有助於應用倫理研究的普及。


  至於應用倫理教學的發展,一如前述,可分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方面。但是在我看來,許多專業課程其實具有通識的性質。我過去曾為文建議將各專門學科的歷史、社會和哲學考察及反省列為各專門學系的「進階通識課程」,例如把醫學史、醫學社會學、醫學倫理學三者列為醫學院的通識課程,以跨領域、跨學科的方式進行科際對話,似為較理想的教學方式。以此觀之,輔大各系所開設的專業倫理課程若未能吸納哲學人力資源,則失去了科際對話的契機,其倫理反思也就相對變得薄弱了。應用倫理學在大學中除了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可能外,社會服務也是一種亟待開發的方向。實踐應用乃是倫理道德的真諦,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的教化多歸於宗教團體,改善之道或可從效法西方之道或可從效法西方國家培養具有執行專業能力的「應用倫理學家」著手。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6),《通識教育季刊》,第三卷,第二期,新竹:清華大學。


  Almond, B.(Ed.) (1995). Introducing Applied Ethics. Oxford : Blackwell.


  Almond, B., & Hill, D. (Eds.) (1991). Applied Philosophy: Morals and Metaphysics in Contemporary Debate. London : Routledge.


  Cohen, A., & Dascal, M. (Eds.) (1989). The Institution of Philosophy: A Discipline in Crisis ? La Salle, Illinois : Open Court.


  DeMarco, J. P., & Fox, R. M. (Eds.) (1986). New Directions in Ethics : The Challenge of Applied Ethics.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Koehn, D. (1994). The Ground of Professional Ethics. London : Routledge.


  Winkler, E. R. & Coombs, J. R. (Eds.) (1993). Applied Ethics: A Reader. Oxford :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