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應用倫理教學之探討

生命倫理學之課程設計與教學


李瑞全


  生命倫理學衍生自西方當代的倫理學,作為一專門研究領域約只有五十年,生命倫理學的教學歷史自然更短。但由於這五十年的急劇發展,生命倫理學不但成為哲學系所的一門熱門科目,在醫學院也漸成為一門必選的科目,常成為擴充的醫療倫理學的一部份。近年美國的生命倫理學教學上多有與法律和法學結合的科目,以回應生命倫理研究中新科技所產生的在政策和法律上的新議題,也是提供給法律與政策工作者和研究者一些相關的倫理分析成果。生命倫理學在台灣的發展,主要是作者自1996年在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推展這一研究領域時才開始出現。創始時主要講授的科目,包括生命倫理學、儒家生命倫理學、生命科技倫理學等。也有其他相關的課程,如應用倫理學、醫護倫理學、生死學等科目。其後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又開辦「應用倫理學在職進修碩士專班」,其中之一即是生命倫理學的專業式的碩士課程,才更有系統地開授生命倫理學的科目。本文所述主是根據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教學經驗作一引介。


  在教學上,設立一個課程與設立一門課都需要對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有一明確的構想。在一個課程中,教學的目標應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即,需要通過若干門課來達成。以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所開設的生命倫理學的碩士班專業課程來說,即包含了超過一門的生命倫理學的專業科目,如「生命倫理學I」,此為導論式的入門科目;「生命倫理學II」則是進入廣度的生命倫理議題的研習,和深度的生命倫理學理論的研討;「生命倫理學專題」則是依研究生的取向而設定為以論文研究所涉及的範圍作為研讀的核心,以幫助學員朝向論文的發展。這一課程同時配以若干基本科目,如「哲學基本問題」、「倫理學」、「邏輯與思考」,和「論文I」、「論文II」、「論文III」等。前者用以補強學員進行專業研究所必須的哲學方面的基礎,後者主要指導學員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課題構想、研究之方法和步驟、構想和書寫論文的方式和格式、宣讀論文和進行辯護等。由於這些配套的科目可通用於其他哲學課程,不是本文的主題,以下將略過不表。


  進一步來說,課程中的各門科目也相應訂立相關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達成課程之整體目標。在生命倫理學課程主要是培訓相關的專業人材,撰寫生命倫理學碩士論文,因此,課程中的各門科目的教學內容,主要自然是這個領域的各種研究成果和發展的項目,和步步引領學員從入門到完成論文為主。由於篇幅所限,以下將只以其中一門作為範例引介,說明生命倫理學科目和教學上的特點。由於生命倫理學的發展到目前也不過五十年,生命倫理學這一範圍也是由此累積而成,構成各門生倫理學科目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先簡介生命倫理學發展的歷程和由此產生的主要的議題和研究成果。


  一、背景:生命倫理學的發展與課題


  生命倫理學的發展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醫療和生命科學和科技的長足發展,一是倫理學界重新投入實際的倫理爭議的研究和分析,改變了傳統上由專業醫師講授醫療倫理的方式,發展成為當代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醫學和生命科學上的主要影響來自第二次大戰之後,現 代醫療科技和生命科學的急劇發展。自 五十年代美國研發出「呼吸機」(respirator),六十年代製造出洗腎機和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等發展,引生出許多新的醫療倫理議題和新的生命形式,諸如病人接受心臟移植後的人格同一性、稀有而重要的醫療資源如洗腎機的分配、植物人與腦死的生命型態、基因工程所衍生的改造人類物種、基因優生、跨基因物種、人造物種等爭議、各種新的人類生殖的科技等,都引生許多新穎而嚴重的倫理議題。另一方面,生命倫理學發展得這麼快,其中論據的多樣和深入,遠非傳統醫療倫理由醫師口耳相傳,卻主要是由於倫理學家的加入,把西方哲學與倫理學的析理分明,重視論據,反覆分辨的討論方式帶進來,使得生命倫理的研討非常繁富細緻。這一發展使得許多不容易處理的倫理困惑,得到相當詳明的論述和分析,因此,不但深化這一領域的研究,而且成為行政、法律和司法所必須參考的學術理據。生命倫理學學理的發展,原初主要是引用傳統倫理學,如功利主義和康德的義務論,但很快便進一步開發出新的生命倫理學理論,如著名的原則主義等。近年更有社群主義、德行論、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等新的理論進入,使生命倫理學更多樣化,討論的工具和規範更為豐富。而這方面的發展尚方興未艾,不但新的倫理議題隨科技發展而不斷衍生出來,在推向全球性和跨地域的倫理研究方面,近年又有探尋全球生命倫理學和區域性的理論,如亞洲生命倫理學等發展。


  根據最近的學界綜述,生命倫理學之主要課題可包括醫病關係、生與死、人工生育、基因科技、人體與動物實驗、醫療資源的分配、公共健康與流行疾病的議題。每一組議題又包含多個子題,如生與死包括墮胎、安樂死、自然死、醫助自殺等,人工生殖包括各種人工生殖方方之道德問題、代理孕母、訂造嬰兒、基因增強等。九一一之後又有生命科技恐怖主義的討論,人類基因體草稿完成後的基因體藥物學的倫理反省等。生命倫理學的議題日多,函蓋的內容日廣,因此,生命倫理學的內容和訓練顯然不可能是一、二門科目可以函蓋得了的,必須以一課程來規劃,方可能使學生較能掌握此一領域的內容和發展的方向等。


  二、生命倫理學課程和科目


  生命倫理學的專業培訓課程包括碩士班和博士班兩種。碩士班即上述所說的應用倫理在職碩士專班。碩士班的課程主要目的是培訓生命倫理學專業研究者,對象主要是各種專業之研習者。而課程內容除了上文所說的輔助科目外,主要是「生命倫理學I」、「生命倫理學II」和「生命倫理學專題」等。學習年期基本上是三年。這一課程的設計是以未受過哲學訓練的學員為對象,以層層漸進而深入的發展,使學員能完成這一課程的要求。由於照顧學員的多樣化背景,而採取一專業的方式,即三年全力集中學習應用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而不採一般研究所課程之較寬鬆多樣科目的方式。基本上,這一課程所採用的書刊和參考閱讀資料和教材,都是學界中最新近的課本和專書等,期使學員在三年之後所學的與西方任何著名大學的相同研習,在資料上和論題研討上並無差距。而此一課程之第三年的專題研習實已超過一般碩士課程所提供的科目,包括在中央大學哲研所提供給全職的碩士研究生的科目。這一課程還有一特點。由於這是在應用倫理學課程之下的分枝,學員在專攻生命倫理學之進程中,同時最少修習了商業倫理和環境倫理共三個科目,而這兩者與生命倫理學非常接近,學理部份也具有一定的重疊性,而且部份議題也具有重疊性和連續性,因此,學員不但專精於生命倫理學,也同時研習過相近的兩門也是非常熱門的當代應用倫理學的研究,可說是相得益彰。這是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生命倫理學課程與其他類似的課程稍為不同的特色,可以說是一個特有的優點。


  在更高級的博士班方面,生命倫理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訓具國際學術研究和創見的專家。培訓對象則以具碩士與基本生命倫理學知識與訓練的學員。課程內容方面則包括「生命倫理學專題研究」、「生命科技倫理學」、「儒家生命倫理學」等。輔助科目則包括「倫理學經典研究」、「現代倫理學研究」、「當代倫理學研究」、「應用倫理學」等。由於這是博士研究,對學生在一般的哲學基礎和廣博學識有更嚴格的要求,在專攻生命倫理學的過程中更強調學生的自發性和創造性。


  三、生命倫理學科目之教學與內容:以「生命倫理學」為例


  以下謹以生命倫理學課程中一門基本科目,即「生命倫理學」作為範例,展示生命倫理學科目的特色。這一科基本上是入門科目,主要引介生命倫理學的研究給學生。教學目標訂定為:研習生命倫理學之理論、認識各種生命倫理爭議之議題和觀點、掌握概念分析和規範分析的方法、建立批判推理能力、形構論據和論點、能討論和書面表達自己的論據和意見。教學的內容則包括


  運生命倫理學分析架構、倫理學理論(康德義務論、功利主義、儒家倫理學、生命倫理學(原則主義、儒家生命倫理學、其他理論和觀點)、中層倫理原則(自律、不傷害、仁愛、公義)、中層倫理規則(諮詢同意原則、保護主義、真誠、保秘、私隱)、各個重要概念與區分(安樂死、自然死、拒絕醫療、醫療無效、行為能力、代理決定等)。同時,以生命倫理學中著名的案例,如代理孕母之Baby M,安樂死之Baby Doe,精神病保秘之 Tarasoff等案例,作為討論和學習的素材。教科書則採用經典的由Beauchamp 與Childress合著之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H. T. Engelhardt 之Foundations of Bioethics、李瑞全之〈儒家生命倫理學〉,論文集如Contemporary Issues of Bioethics等,並加上其他生命倫理學專題專書、學術期刊的論文等。在教學方法上,一般包括講述、個案討論、議題論辯、個別研究和報告等。學期評核則以學期報告(約一萬字)為主。


  以下是這一門課其一個課程進度表的安排:


  一、引論: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之發展與方法


  二、基本倫理學理論I:功利主義


  三、基本倫理學理論II:義務論


  四、基本倫理學理論III:儒家


  五、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


  六、生命倫理學導論:發展與議題


  七、生命倫理學理論I:原則主義


  八、生命倫理學理論II:儒家生命倫理學


  九、生命倫理學理論III:其他理論與檢討


  十、生命倫理學議題I:四基本原則一


  十一、生命倫理學議題II:四基本原則二


  十二、生命倫理分析的方法


  十三、生命倫理議題及課堂報告I


  十四、生命倫理議題及課堂報告II


  十五、生命倫理議題及課堂報告III


  十六、生命倫理學之展望


  在這一科目之基礎上,再以具有更深入和更廣度的生命倫理學的研究習,使學員能掌握當前生命倫理學的發展,運用已有的理論和議題,撰寫碩士論文。在博士課程中,則更要求學員能參與當前生命倫理學界的討論和發表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和著作。


  四、教學效果評估和展望


  由於生命倫理學在西方屬新興的學門,在國內更是近年才開始發展,大學部的哲學系通常都沒有開設這一門課,因此,許多基本的內容和知識都要從頭教起。而在基礎的哲學訓練中,一般初進研究所的研究生的哲學背景和知識都有待加強,倫理學的訓練通常嚴重不足。而在專業知識,如醫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佑識,都需要學員自行加強。由於生命倫理學主要是西方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所率先發展出來的,因此,許多原始文獻,如相關的案例,學術研究成果、書刊等,都是以英文寫成。國內學生一般的英文程度不高,在初期都不容易掌握所必須的學習語言,也因此對學習成果造成相當不利的表現。一個比較不嚴重的問題是部份研究生對論文寫作也有能力不足的現象,但這一問題通常可以很快克服。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所開設的課程和科目,只是一個起步,仍是在摸索中求進步的階段。


  當然,生命倫理學的研習主要在培訓出可以在各個專業上對當前社會所面對的相關的倫理議題,能作出合理的回應。許多重大的生命倫理議題不太可能由行政或專業人員自行解決或解答,而必須參考生命倫理學界之研討成果和共識,如醫療人員要對病人所提出的倫理問題,如對有缺陷胎兒是否要墮胎,對病人的權益之尊重與回應;政府在政策之制訂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如是否容許進行榦細胞研究,代理孕母可否合法化;收集和使用個人基因所涉及的保密、私隱等問題。因此,目前的課程和科目的成效還要等待這方面的教育是否能對社會在這些方面的倫理議題,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專業人士來為社會服務,以及所提供的服務水準來評量。目前的生命倫理學教學基本上屬於開發性,尚遠未能稱為是成熟的,這須要長時間的培訓和研究才能達成生命倫理學的較理想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