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集解內篇校正

逍遙遊第一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逍 遙 遊 第 一 言 逍 遙 乎 物 外 , 任 天 而 遊 無 窮 也 。   補 釋 文 : 「 逍 音 銷 。 遙 亦 作 搖 。 遊 亦 作 游 。 逍 遙 游 者 , 篇 名 , 義 取 閒 放 不 拘 , 怡 適 自 得 。 」 武 按 : 本 書 讓 王 篇 善 卷 曰 : 「 逍 遙 於 天 地 之 間 , 而 心 意 自 得 。 」 足 明 此 義 。 蓋 遊 之 逍 遙 , 喻 心 意 之 逍 遙 自 得 也 。 天 運 篇 云 : 「 以 遊 逍 遙 之 虛 。 」 逍 遙 , 無 為 也 。 是 欲 心 意 之 逍 遙 自 得 , 重 在 無 為 也 。 而 郭 象 云 : 「 夫 大 小 雖 殊 , 而 放 於 自 得 之 場 , 則 物 任 其 性 , 事 稱 其 能 , 各 當 其 分 , 逍 遙 一 也 。 豈 容 勝 負 於 其 間 哉 ! 」 郭 氏 此 說 , 自 樹 一 義 則 可 , 若 以 之 釋 本 篇 , 則 失 其 旨 矣 。 本 篇 之 旨 在 凝 神 , 而 神 之 能 凝 , 在 心 意 之 逍 遙 , 欲 心 意 之 逍 遙 , 則 在 無 為 。 人 之 不 能 逍 遙 者 , 有 為 也 。 其 所 為 者 , 名 也 , 功 也 , 己 也 。 此 外 則 有 有 用 之 材 也 。 故 篇 中 揭 其 綱 曰 , 聖 人 無 名 , 神 人 無 功 , 至 人 無 己 , 大 樗 無 用 。 夫 至 於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 無 用 , 斯 無 為 矣 , 斯 逍 遙 矣 。 故 篇 中 要 之 曰 「 其 神 凝 」 , 結 之 曰 「 彷 徨 乎 無 為 其 側 , 逍 遙 乎 寢 臥 其 下 」 。 本 篇 之 大 旨 , 如 斯 而 已 矣 。 莊 子 恐 人 之 不 明 也 , 特 借 遊 之 說 以 明 之 。 遊 有 大 小 , 特 設 鵬 鷽 之 喻 以 明 之 。 蜩 鷽 自 以 為 遊 之 至 而 逍 遙 矣 , 然 侷 促 數 仞 之 高 , 搶 攘 榆 蓬 之 間 , 以 視 鵬 之 一 舉 九 萬 里 , 其 遊 固 至 小 而 有 限 也 。 鵬 之 遊 較 大 矣 , 然 必 積 九 萬 里 之 厚 風 , 而 後 乃 今 掊 之 以 圖 南 , 則 其 遊 猶 有 所 待 也 。 夫 遊 有 限 與 有 待 , 烏 在 其 能 逍 遙 也 ? 且 鵬 所 適 者 南 冥 也 , 非 能 遊 於 無 窮 也 , 非 能 遊 於 無 何 有 之 鄉 也 , 猶 之 於 有 限 也 , 又 烏 在 其 能 逍 遙 也 ? 此 喻 之 以 物 也 。 更 證 之 以 人 , 由 效 一 官 以 至 徵 一 國 之 流 , 其 自 視 其 德 , 亦 猶 鵬 鷽 自 視 其 遊 之 至 也 。 然 日 斤 斤 於 效 、 比 、 合 、 徵 , 心 之 為 累 亦 甚 矣 , 未 若 宋 榮 子 不 隨 世 之 非 譽 而 勸 阻 也 。 然 尚 有 內 外 榮 辱 之 見 存 , 未 若 列 子 之 乘 風 , 灑 落 世 務 , 超 脫 塵 垢 也 。 然 必 待 風 而 後 行 , 猶 之 鵬 翼 必 待 風 而 後 舉 , 未 若 乘 天 地 之 正 , 御 六 氣 之 辨 , 以 遊 無 窮 而 無 所 待 也 。 而 其 所 以 能 至 此 者 , 其 功 夫 則 在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 能 至 於 無 己 , 則 在 己 之 一 心 , 斯 真 逍 遙 矣 。 然 桂 以 可 食 致 伐 , 漆 以 可 用 致 割 , 虎 豹 之 文 來 射 , 猿 狖 之 捷 來 格 ; 人 則 以 材 之 有 用 , 召 世 之 繫 累 。 是 能 逍 遙 於 心 者 , 未 必 能 逍 遙 於 境 也 。 又 必 無 所 可 用 焉 , 然 後 心 、 境 兩 適 , 無 所 遊 而 不 逍 遙 矣 。 無 所 遊 而 不 逍 遙 , 然 後 能 專 精 抱 一 , 而 神 凝 矣 。 斯 旨 也 , 文 更 舉 證 以 明 之 。 許 由 之 辭 天 子 , 無 名 也 。 藐 姑 射 神 人 , 物 莫 之 傷 , 無 己 而 神 凝 也 。 四 子 使 堯 見 之 而 喪 其 天 下 , 無 功 也 。 而 終 之 以 大 樗 之 無 用 。 斯 之 為 文 , 由 小 以 至 大 , 由 淺 以 及 深 , 喻 之 以 物 , 襯 之 以 人 , 旁 敲 側 擊 , 反 托 正 喻 , 無 非 說 明 無 為 之 道 而 已 。 郭 氏 乃 謂 大 小 雖 殊 , 逍 遙 一 也 , 按 諸 文 旨 , 豈 其 然 乎 !

    北 冥 有 魚 , 釋 文 : 「 本 一 作 溟 , 北 海 也 。 」   正 釋 文 : 「 北 冥 , 本 一 作 溟 , 覓 經 反 , 北 海 也 。 嵇 康 云 : 『 取 其 溟 溟 無 涯 也 。 』 梁 簡 文 帝 云 : 『 窅 冥 無 極 , 故 謂 之 冥 。 』 東 方 朔 十 洲 記 云 : 『 水 黑 色 , 謂 之 冥 海 。 』 」 近 人 朱 桂 曜 云 : 「 王 氏 誤 解 釋 文 , 以 冥 為 北 海 , 大 非 。 如 其 說 , 是 北 冥 為 北 北 海 矣 。 且 下 文 『 南 冥 』 又 何 解 乎 ? 冥 即 海 也 。 」 武 按 : 王 氏 之 誤 , 在 刪 去 釋 文 為 首 「 北 冥 」 二 字 , 故 「 北 海 也 」 三 字 遂 專 訓 冥 矣 。 然 朱 氏 謂 冥 即 海 , 亦 大 非 。 下 文 「 窮 髮 之 北 有 冥 海 者 」 , 如 朱 氏 說 , 是 冥 海 為 海 海 矣 。 考 說 文 : 「 冥 , 幽 也 。 從 日 、 六 , だ 聲 。 日 數 十 , 十 六 日 而 月 始 虧 。 」 だ 亦 夜 也 。 簡 文 窅 冥 之 訓 得 之 。 十 洲 記 云 : 「 水 黑 色 , 謂 之 冥 海 。 」 以 水 言 海 , 以 黑 言 冥 , 非 謂 冥 即 海 也 , 冥 僅 表 色 而 已 。 今 就 「 北 冥 」 二 字 言 , 北 表 方 , 冥 表 色 , 即 北 方 幽 黑 。 其 義 止 此 。 釋 文 之 釋 為 北 海 者 , 以 本 文 自 釋 為 天 池 也 。 故 北 冥 、 南 冥 , 謂 為 南 北 天 池 之 名 則 是 , 謂 冥 即 海 則 非 也 。 其 名 為 鯤 。 釋 魚 : 「 鯤 , 魚 子 。 」 方 以 智 云 : 「 鯤 本 小 魚 , 莊 子 用 為 大 魚 之 名 。 」   正 鯤 , 釋 文 : 「 徐 音 昆 , 李 侯 溫 反 , 大 魚 名 也 。 」 朱 桂 曜 云 : 「 鯤 自 有 大 魚 之 義 , 非 莊 子 假 借 用 之 。 關 尹 子 一 字 篇 : 『 能 運 大 鯤 大 鯨 。 』 孔 子 家 語 『 鯤 魚 , 其 大 盈 車 』 , 即 以 鯤 為 大 魚 。 文 選 宋 玉 對 楚 王 問『
故 鳥 有 鳳 而 魚 有 鯤 』 , 亦 以 鯤 為 大 魚 。 」 鯤 之 大 , 不 知 其 幾 千 里 也 。 化 而 為 鳥 , 其 名 為 鵬 。   補 鵬 , 釋 文 : 「 徐 音 朋 。 說 文 云 朋 及 鵬 , 皆 古 文 鳳 字 也 。 『 朋 , 鳥 象 形 。 鳳 飛 , 群 鳥 從 以 萬 數 , 故 以 鵬 為 朋 黨 字 。 』 」 鵬 之 背 , 不 知 其 幾 千 里 也 ; 怒 而 飛 , 其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 是 鳥 也 , 海 運 則 將 徙 於 南 冥 。 玉 篇 : 「 運 , 行 也 。 」 案 : 行 於 海 上 , 故 曰「
海 運 」 。 下 云 「 水 擊 」 , 是 也 。   正 林 希 逸 云 : 「 海 運 者 , 海 動 也 。 今 海 瀕 俚 歌 , 猶 有 『 六 月 海 動 』 之 語 。 海 動 必 有 大 風 , 其 水 湧 沸 , 自 海 底 而 起 , 聲 聞 數 里 。 」 武 按 : 藝 文 類 聚 八 , 引 莊 子 佚 文 云 : 「 海 水 三 歲 一 周 , 流 波 相 薄 , 故 地 動 。 」 此 為 海 運 確 證 。 南 冥 者 , 天 池 也 。 成 玄 英 云 : 「 大 海 洪 川 , 原 夫 造 化 , 非 人 所 作 , 故 曰 天 池 。 」 按 : 言 物 之 大 者 , 任 天 而 遊 。   正 按 語 謂 「 物 之 大 者 , 任 天 而 游 」 , 意 是 指 鵬 之 遊 能 逍 遙 也 , 則 與 文 意 適 相 反 。 文 寫 鵬 之 將 徙 天 池 也 , 甚 難 而 有 待 。 待 海 運 , 待 飆 風 , 而 後 水 擊 三 千 , 而 後 摶 上 九 萬 , 翼 莫 夭 閼 , 息 須 六 月 。 如 此 種 種 , 乃 極 寫 鵬 遊 之 不 逍 遙 , 以 反 襯 神 人 之 逍 遙 , 所 謂 背 面 敷 粉 法 也 。 故 按 語 非 是 。 齊 諧 者 , 志 怪 者 也 。 司 馬 彪 云 : 「 齊 諧 , 人 姓 名 。 」 簡 文 云 : 「 書 名 。 」   補 諧 , 正 韻 音 骸 。 釋 文 : 「 齊 諧 , 戶 皆 反 。 」 又 云 : 「 怪 , 異 也 。 」 周 禮 : 「 外 史 掌 四 方 之 志 。 」 鄭 注 : 「 志 , 記 也 。 」 武 按 : 言 齊 諧 者 , 記 載 怪 異 之 事 者 也 。 以 作 書 名 為 允 。 俞 樾 云 : 「 按 下 文 『 諧 之 言 曰 』 , 若 是 書 名 , 不 得 但 稱 諧 。 」 然 文 心 雕 龍 有 諧 隱 篇 , 是 諧 即 隱 也 。 劉 向 新 序 , 言 齊 宣 王 發 隱 書 而 驗 之 。 齊 諧 , 即 隱 書 之 類 , 亦 即 齊 之 諧 書 也 。 書 名 諧 , 何 得 不 可 但 稱 諧 乎 ? 諧 之 言 曰 : 「 鵬 之 徙 於 南 冥 也 , 水 擊 三 千 里 , 崔 譔 云 : 「 將 飛 舉 翼 , 擊 水 踉 蹌 。 」 摶 扶 搖 而 上 者 九 萬 里 , 崔 云 : 「 附 翼 徘 徊 而 上 。 」 爾 雅 : 「 扶 搖 謂 之 飆 。 」 郭 注 : 「 暴 風 從 下 上 。 」   補 摶 , 釋 文 :「
徒 端 反 。 」 郭 慶 藩 曰 : 「 文 選 江 文 通 雜 體 詩 注 引 司 馬 云 : 『 摶 , 圜 也 。 扶 搖 , 上 行 風 也 , 圜 飛 而 上 行 若 扶 搖 也 。 』 說 文 : 『 摶 , 以 手 圜 之 也 。 』 」 武 按 : 扶 搖 , 即 下 文 羊 角 風 。 此 風 之 勢 , 扶 疏 搖 曳 , 曲 行 而 上 , 如 羊 角 也 。 鵬 亦 隨 風 勢 圜 轉 而 上 飛 , 所 謂 摶 也 。 章 炳 麟 謂 字 當 從 「 搏 」 , 崔 說 得 之 。 不 知 搏 者 拍 也 , 摶 亦 有 拍 義 , 於 義 較 完 , 不 須 從 「 搏 」 也 。 去 以 六 月 息 者 也 。 」 成 云 : 「 六 月 , 半 歲 , 至 天 池 而 息 。 」 引 齊 諧 一 證 。   補 「 六 月 」 字 , 伏 下 「 大 年 」 「 小 年 」 句 。 野 馬 也 , 司 馬 云 : 「 野 馬 , 春 月 澤 中 游 氣 也 。 」 成 云 : 「 青 春 之 時 , 陽 氣 發 動 , 遙 望 藪 澤 , 猶 如 奔 馬 , 故 謂 之 野 馬 。 」   正 自 此 句 至 「 則 已 矣 」 , 就 齊 諧 所 言 之 九 萬 里 , 說 明 其 高 之 形 狀 。 野 馬 者 , 乃 高 九 萬 里 內 游 動 雲 氣 之 形 也 。 呂 覽 云 : 「 至 亂 之 世 , 其 雲 狀 有 若 犬 若 馬 。 」 又 云 : 「 其 狀 若 眾 馬 以 鬥 , 其 名 曰 滑 馬 。 」 前 漢 書 天 文 志 云 : 「 石 氏 『 見 槍 雲 如 馬 』 。 」 以 此 證 知 野 馬 為 言 雲 氣 , 猶 之 呂 氏 所 云 之 「 滑 馬 」 也 。 下 文 「 絕 雲 氣 」 , 即 指 此 , 故 郭 訓 為 遊 氣 。 崔 云 「 天 地 間 氣 如 野 馬 馳 」 , 為 得 其 旨 。 司 馬 與 成 僅 就 澤 氣 言 , 與 上 之 「 九 萬 里 」 , 下 之 「 天 之 蒼 蒼 」 , 不 相 應 矣 。 塵 埃 也 , 成 云 : 「 揚 土 曰 塵 。 塵 之 細 者 曰 埃 。 」   補 釋 文 : 「 埃 音 哀 。 」 生 物 之 以 息 相 吹 也 。 成 云 : 「 天 地 之 間 , 生 物 氣 息 , 更 相 吹 動 。 」 按 : 漢 書 揚 雄 傳 注 : 「 息 , 出 入 氣 也 。 」 言 物 之 微 者 , 亦 任 天 而 遊 , 入 此 義 。 見 物 無 大 小 , 皆 任 天 而 動 。 「 鵬 」 下 不 言 , 於 此 點 出 。   正 按 語 非 也 。 郭 慶 藩 云 : 「 既 言 鵬 之 飛 與 息 各 適 其 性 , 又 申 言 野 馬 塵 埃 皆 生 物 之 以 息 相 吹 , 蓋 喻 鵬 之 純 任 自 然 , 亦 猶 野 馬 、 塵 埃 之 累 動 而 升 , 無 成 心 也 。 郭 氏 謂 『 鵬 之 所 馮 以 飛 者 』 , 疑 誤 。 」 武 按 : 此 說 與 王 氏 按 語 相 類 。 本 文 正 寫 鵬 南 徙 時 之 情 狀 , 尚 未 涉 及 物 各 適 性 一 層 , 如 忽 插 入 此 義 , 則 上 下 文 意 不 貫 。 莊 子 文 不 如 是 駁 雜 也 。 且 以 「 生 物 」 句 總 承 「 野 馬 」 二 句 , 亦 欠 分 曉 。 至 郭 象 謂 「 此 皆 鵬 之 所 馮 以 飛 者 」 , 說 原 不 誤 。 蓋 莊 子 欲 寫 鵬 摶 上 九 萬 里 之 高 , 須 寫 天 之 高 。 然 天 之 高 不 易 寫 也 , 特 寫 輕 虛 而 居 上 層 者 , 狀 如 野 馬 之 雲 氣 也 ; 其 下 , 則 浮 空 之 塵 埃 也 ; 又 下 , 則 生 物 相 吹 之 息 也 。 有 此 三 層 , 則 天 之 高 見 矣 。 鵬 升 乎 三 者 之 上 , 而 馮 之 以 飛 , 則 九 萬 里 之 高 見 矣 。 此 三 者 , 即 所 以 成 風 者 也 。 先 提 於 此 , 以 為 下 文 風 之 伏 筆 。 而 人 自 下 仰 望 , 所 見 蒼 蒼 然 者 , 即 此 三 者 之 色 也 。 三 者 原 無 色 , 厚 則 有 色 , 如 水 原 無 色 , 深 則 有 色 , 色 亦 蒼 蒼 然 也 。 色 為 三 者 之 色 , 而 非 天 之 正 色 也 , 故 下 接 以 「 天 之 蒼 蒼 , 其 正 色 耶 」 之 疑 問 辭 也 。 如 此 解 , 則 上 下 文 意 一 串 矣 。 天 之 蒼 蒼 , 其 正 色 邪 ! 其 遠 而 無 所 至 極 邪 ! 其 視 下 也 亦 若 是 , 則 已 矣 。 其 , 謂 鵬 。 是 , 謂 人 視 天 。 鳥 在 九 萬 里 上 , 率 數 約 略 如 此 , 故 曰 「 則 已 矣 」 , 非 謂 遂 止 也 。 借 人 視 天 喻 鵬 視 下 , 極 言 搏 上 之 高 。 且 夫 水 之 積 也 不 厚 ,   補 自 此 至 「 將 圖 南 」 , 說 明 必 須 九 萬 里 高 之 理 由 。 其 中 以 水 喻 風 , 以 芥 與 杯 喻 鵬 , 喻 中 之 喻 也 。 則 其 負 大 舟 也 無 力 。 覆 杯 水 於 拗 堂 之 上 , 支 遁 云 : 「 謂 堂 有 坳 垤 形 也 。 」   補 坳 , 廣 韻 : 「 於 交 反 , 地 不 平 也 。 」 集 韻 : 「 窊 下 也 。 」 則 芥 為 之 舟 , 李 頤 云 : 「 芥 , 小 草 。 」 置 杯 焉 則 膠 , 崔 云 : 「 著 地 。 」 呂 水 淺 而 舟 大 也 。 風 之 積 也 不 厚 , 則 其 負 大 翼 也 無 力 。 故 九 萬 里 則 風 斯 在 下 矣 , 而 後 乃 今 培 風 ; 王 念 孫 曰 : 「 培 , 馮 也 。 周 禮 馮 相 氏 注 : 『 馮 , 乘 也 。 』 鵬 在 風 上 , 故 言 馮 。 培 、 馮 音 近 義 通 。 漢 書 周 傳 , 封 蒯 城 侯 , 顏 注 : 呂 忱 蒯 音 陪 , 楚 漢 春 秋 作 馮 城 侯 。 』 是 培 、 馮 音 近 之 證 。 」   正 王 念 孫 之 說 太 于 曲 。 武 意 「 培 」 當 為 「 掊 」 之 ● , 字 形 相 差 甚 微 , 易 誤 也 。 人 問 世 「 自 掊 擊 於 世 俗 」 , 則 掊 者 擊 也 。 文 意 謂 背 負 青 天 , 已 居 於 風 之 上 , 而 後 乃 今 以 翼 擊 風 而 飛 , 猶 前 之 水 擊 三 千 里 , 亦 以 居 水 之 上 , 以 翼 擊 水 而 飛 也 。 且 「 掊 」 字 與 上 「 摶 」 字 相 應 , 摶 亦 有 擊 義 , 特 為 圜 勢 耳 。 如 此 , 則 文 意 前 後 相 顧 。 背 負 青 天 而 莫 之 夭 閼 者 , 馬 云 : 「 夭 , 折 也 。 閼 , 止 也 。 言 無 有 折 止 使 不 行 者 。 」   補 釋 文 云 ; 「 一 讀 以 背 字 屬 上 句 。 」 武 按 : 此 「 背 」 字 , 承 上 「 鵬 之 背 不 知 其 幾 千 里 也 」 之 「 背 」 字 來 , 其 為 鵬 之 背 而 非 風 之 背 明 矣 , 故 當 屬 此 句 。 而 後 乃 今 將 圖 南 。 謀 向 南 行 。 借 水 喻 風 , 唯 力 厚 , 故 能 負 而 行 , 明 物 非 以 息 相 吹 不 能 遊 也 。   補 玩 兩 「 而 後 」 字 , 足 見 鵬 飛 之 不 易 而 有 待 , 必 待 至 九 萬 里 之 高 , 而 後 乃 培 風 ; 必 待 無 夭 閼 , 而 後 將 圖 南 。 以 此 可 知 物 之 大 、 飛 之 高 且 遠 如 鵬 者 , 其 遊 實 未 能 逍 遙 , 反 襯 神 人 之 逍 遙 ; 所 摶 者 扶 搖 , 反 襯 乘 天 地 之 正 ; 所 適 者 南 冥 , 反 襯 遊 四 海 之 外 ; 有 待 , 反 襯 無 待 。 無 一 不 與 後 文 針 鋒 相 對 , 無 一 不 為 後 文 設 喻 蓄 勢 。 注 中 「 明 物 」 二 句 宜 刪 。 蜩 與 學 鳩 笑 之 曰 : 釋 文 : 「 學 , 本 又 作 鷽 。 本 或 作 鸒 , 音 預 。 同 馬 云 : 『 學 鳩 , 小 鳩 。 』 」 俞 樾 云 : 「 文 選 江 淹 詩 『 鸒 斯 高 下 飛 』 , 李 注 引 莊 子 此 文 說 之 。 又 引 司 馬 云 : 『 鸒 鳩 , 小 鳥 。 』 是 司 馬 注 作 鸒 , 不 作 鷽 。 」   補 釋 文 : 「 蜩 音 條 , 司 馬 云 : 蟬 。 」 武 按 : 此 段 言 蜩 鳩 之 飛 雖 無 所 待 , 然 數 仞 而 止 , 其 遊 有 限 , 以 喻 物 之 小 者 亦 不 能 逍 遙 也 。 「 我 決 起 而 飛 , 李 云 : 「 決 , 疾 貌 。 」   補 「 決 起 而 飛 」 , 無 待 也 , 反 映 鵬 之 有 待 。 槍 榆 枋 , 支 云 : 「 槍 , 突 也 」 。 李 云 : 「 猶 集 也 。 」 榆 枋 , 二 木 名 。 枋 音 方 , 李 云 : 「 檀 木 。 」   補 釋 文 : 「 槍 , 七 良 反 。 榆 , 徐 音 踰 。 」 武 按 : 榆 枋 數 仞 耳 , 反 映 鵬 之 九 萬 里 。 時 則 不 至 而 控 於 地 而 已 矣 , 王 念 孫 云 : 「 則 猶 或 也 。 」 司 馬 云 : 「 控 , 投 也 。 」   正 成 玄 英 云 : 「 突 榆 檀 而 栖 集 , 時 困 不 到 前 林 , 投 地 息 而 更 起 。 」 俞 樾 云 : 「 其 決 起 而 飛 槍 榆 枋 也 , 有 時 能 至 , 有 時 不 能 至 。 至 則 集 於 榆 枋 , 不 至 則 投 於 地 。 」 武 按 : 鳥 類 無 論 如 何 小 , 斷 無 不 能 飛 集 於 樹 之 理 。 俞 說 殊 昧 物 理 , 成 則 謂「
困 不 到 前 林 」 , 本 文 無 此 義 , 亦 屬 意 增 , 皆 由 誤 解 「 至 」 字 為 至 於 栖 集 之 所 也 。 實 則 審 上 下 文 義 , 時 者 , 時 辰 也 。 韓 詩 外 傳 九 言 雉 云 :「
常 噣 梁 粟 , 不 且 時 而 飽 。 」 且 , 未 定 之 辭 , 姑 且 也 , 將 也 。 言 不 將 至 一 時 或 不 定 至 一 時 而 即 飽 也 , 與 此 「 時 」 字 義 同 。 時 則 不 至 者 , 言 槍 集 榆 枋 , 一 個 時 辰 且 不 至 , 即 投 於 地 , 反 映 鵬 之 必 以 六 月 息 也 。 兩 相 對 照 , 文 意 極 為 完 密 。 蓋 大 年 , 小 年 與 大 知 、 小 知 , 為 本 篇 兩 要 素 , 一 時 與 六 月 , 即 大 年 、 小 年 之 類 也 。 奚 以 之 九 萬 里 而 南 為 ? 」 借 蜩 鳩 之 笑 , 為 惠 施 寫 照 。   正 注 傅 會 。 惠 施 非 本 篇 主 人 , 主 人 乃 無 己 之 姑 射 神 人 也 。 篇 末 二 段 , 莊 子 特 借 己 與 惠 施 論 辯 之 言 , 明 無 所 可 用 之 旨 , 非 寫 惠 施 也 。 注 乃 謂 為 之 寫 照 , 殊 屬 誤 解 。 下 倣 此 。 俞 樾 云 : 「 而 字 下 , 當 有 圖 字 。 上 文 『 而 後 乃 今 將 圖 南 』 , 此 即 承 上 文 而 言 也 。 文 選 注 引 此 , 正 作 『 奚 以 之 九 萬 里 而 圖 南 為 』 。 」 武 按 : 俞 說 非 也 。 蓋 上 句 乃 將 然 之 謀 , 記 者 之 所 記 也 ; 此 句 則 已 然 之 跡 , 故 二 蟲 得 據 而 笑 之 。 如 加 「 圖 」 字 , 則 亦 為 將 然 之 謀 , 二 蟲 又 何 從 知 而 據 之 以 為 笑 乎 ? 文 選 注 必 涉 上 句 而 誤 也 。 九 萬 里 者 , 高 也 , 非 言 其 遠 。 適 莽 蒼 者 三 餐 而 反 , 釋 文 : 「 蒼 , 七 蕩 反 , 或 如 字 。 崔 云 : 『 草 野 之 色 。 』 」 三 餐 , 猶 言 竟 日 。   補 釋 文 : 「 莽 , 莫 浪 反 。 餐 , 七 丹 反 。 」 腹 猶 果 然 ; 補 果 , 說 文 : 「 木 實 也 。 」 張 晏 曰 : 「 有 核 曰 果 。 」 按 果 狀 多 圓 凸 。 腹 飽 則 隆 起 , 猶 如 果 之 狀 然 。 適 百 里 者 , 宿 舂 糧 ; 隔 宿 擣 米 儲 食 。 適 千 里 者 , 三 月 聚 糧 。 補 郭 注 : 「 所 適 彌 遠 , 則 聚 糧 彌 多 。 」 武 按 : 上 引 三 事 係 插 喻 , 以 喻 榆 枋 之 槍 , 不 至 一 時 , 南 冥 之 去 , 息 以 六 月 , 以 伏 下 「 大 年 」 「 小 年 」 句 。 之 二 蟲 謂 蜩 、 鳩 。   補 之 , 是 也 。 又 何 知 ! 借 人 為 二 蟲 設 喻 。   正 注 非 。 此 係 借 二 蟲 為 下 「 知 效 一 官 」 等 人 及 宋 、 列 設 喻 , 蓋 同 一 不 能 逍 遙 也 。 文 謂 蜩 、 鳩 二 蟲 以 一 時 笑 鵬 之 六 月 , 以 數 仞 笑 鵬 之 九 萬 里 , 此 由 己 小 不 知 彼 大 , 故 下 言 「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 也 。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 釋 文 : 「 音 智 , 本 亦 作 智 。 下 大 知 同 。 」   正 知 , 承 上 「 又 何 知 」 之 知 字 , 應 如 字 讀 , 音 智 非 。 玉 篇 : 「 知 , 識 也 , 覺 也 。 」 謂 心 與 境 遇 而 覺 識 也 。 智 之 度 , 較 知 為 深 。 禮 記 「 禮 用 知 ( 音 智 ) 者 之 謀 」 句 , 疏 云 : 「 智 , 謂 謀 計 , 曉 達 前 事 。 」 荀 子 正 名 云 : 「 知 有 所 合 謂 之 智 。 」 白 虎 通 情 性 節 云 : 「 獨 見 前 聞 , 不 惑 於 事 , 見 微 知 著 也 。 」 合 上 三 說 言 之 , 謂 就 其 所 知 者 , 加 以 思 索 謀 計 , 而 能 曉 達 前 事 , 見 微 知 著 , 於 事 機 有 合 者 , 方 謂 之 智 。 夫 莊 子 之 道 , 一 則 曰 「 離 形 去 知 」 , 再 則 曰 「 同 乎 無 知 , 其 德 不 離 」 , 觀 此 , 則 知 尚 應 去 , 何 況 勞 精 敝 神 之 智 乎 ? 下 文 「 朝 菌 不 知 晦 朔 」 二 句 , 即 釋 小 知 也 。 齊 物 論 云 「 小 知 閒 閒 」 , 亦 同 此 義 。 又 云 「 閑 閑 」 , 及 「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至 矣 」 , 與 王 倪 之 四 不 知 , 則 釋 大 知 也 。 以 此 知 音 智 之 不 當 也 。 小 年 不 及 大 年 。 上 語 明 顯 , 設 喻 駢 列 , 以 掩 其 跡 。   正 此 與 上 「 小 知 」 句 , 同 為 本 篇 主 要 字 句 , 束 上 啟 下 。 注 乃 謂 為 設 喻 掩 跡 。 非 也 。 奚 以 知 其 然 也 。 朝 菌 不 知 晦 朔 , 列 子 湯 問 篇 : 「 朽 壤 之 上 , 有 菌 芝 者 , 生 於 朝 , 死 於 晦 。 」 晦 謂 夜 。 釋 文 : 「 朔 , 旦 也 。 」   補 奚 , 何 也 。 然 , 如 此 也 。 釋 文 : 「 朝 菌 , 徐 其 隕 反 。 司 馬 云 : 『 大 芝 也 。 天 陰 生 糞 上 , 見 日 則 死 , 一 名 日 及 , 故 不 知 月 之 終 始 也 。 』 」 惠 蛄 不 知 春 秋 , 此 小 年 也 。 釋 文 : 「 惠 , 本 作 蟪 。 司 馬 云 : 『 惠 蛄 , 寒 蟬 也 , 一 名 蝭 蟧 , 春 生 夏 死 , 夏 生 秋 死 。 』 」   補 釋 文 : 「 蛄 音 姑 。 廣 雅 云 : 『 蟪 蛄 , 蛁 蟧 也 。 』 按 即 楚 辭 所 云 『 寒 螿 』 者 也 。 蝭 音 提 。 蟧 音 勞 。 蛁 音 彫 。 螿 音 將 。 」 武 按 : 不 知 晦 朔 與 春 秋 , 不 僅 小 年 , 亦 小 知 也 , 意 係 雙 承 。 楚 之 南 有 冥 靈 者 , 以 五 百 歲 為 春 , 五 百 歲 為 秋 ; 上 古 有 大 椿 者 , 以 八 千 歲 為 春 , 八 千 歲 為 秋 。 「 楚 之 南 」 下 , 全 引 列 子 湯 問 篇 。 「 楚 」 , 彼 作 「 荊 」 。   補 釋 文 : 「 冥 , 本 或 作 榠 , 同 。 李 頤 云 : 『 冥 靈 , 木 名 也 。 江 南 生 。 以 葉 生 為 春 , 葉 落 為 秋 。 』 椿 , 丑 倫 反 。 」 武 按 : 陳 碧 虛 闕 誤 此 下 有 「 此 大 年 也 」 , 言 見 成 玄 英 本 。 於 法 應 有 , 以 與 上 「 小 年 」 句 為 對 文 也 。 而 彭 祖 乃 今 以 久 特 聞 , 李 云 :「
彭 祖 , 名 鏗 , 堯 臣 , 封 彭 城 , 歷 虞 、 夏 至 商 , 年 七 百 歲 , 故 以 久 壽 見 聞 。 」   補 成 玄 英 云 : 「 彭 祖 養 性 , 能 調 鼎 , 進 雉 羹 於 堯 。 」 又 云 : 「 特 , 獨 也 。 」 釋 文 : 「 世 本 云 : 『 姓 籛 〔 一 〕 , 名 鏗 。 』 籛 音 翦 。 」 眾 人 匹 之 , 不 亦 悲 乎 ! 此 段 從 「 小 年 」 句 演 出 。   補 成 云 : 「 世 人 比 匹 彭 祖 , 深 可 悲 傷 。 」 武 按 : 菌 、 蛄 與 冥 、 椿 , 眾 人 與 彭 祖 , 皆 小 年 不 及 大 年 。 自 「 朝 菌 」 至 此 , 證 實 「 小 知 大 知 , 小 年 大 年 」 二 句 。 「 不 亦 悲 乎 」 句 , 特 就 眾 人 之 情 說 , 非 莊 子 重 視 彭 祖 之 壽 而 為 眾 人 悲 也 。 觀 刻 意 篇 所 言 可 知 。 其 言 曰 : 「 此 道 引 之 士 , 養 形 之 人 , 彭 祖〔
二 〕 壽 考 者 之 所 好 也 。 」 繼 曰 : 「 不 道 引 而 壽 , 無 不 忘 也 , 無 不 有 也 , 澹 然 無 極 , 而 眾 美 從 之 。 此 天 地 之 道 , 聖 人 之 德 也 。 」 蓋 本 篇 之 旨 , 在 無 為 而 凝 神 。 如 彭 祖 之 道 引 , 非 無 為 也 ; 養 形 , 非 凝 神 也 ; 特 以 久 聞 , 非 澹 然 無 極 也 。 與 莊 子 之 道 異 , 非 莊 子 所 取 也 。 讀 者 於 此 等 處 如 不 認 清 , 則 於 本 書 必 多 隔 膜 。 湯 之 問 棘 也 是 已 。 湯 問 篇 「 殷 湯 問 於 夏 革 」 , 張 湛 注 : 「 湯 大 夫 。 」 棘 、 革 古 同 聲 通 用 。   補 郭 慶 藩 云 : 「 論 語 『 棘 子 成 』 , 漢 書 古 今 人 表 作 『 革 子 成 』 。 詩 『 匪 棘 其 欲 』 , 禮 坊 記 作 『 匪 革 其 猶 』 。 漢 書 『 煮 棗 侯 革 朱 』 , 史 記 索 隱 革 音 棘 , 皆 其 證 。 」 武 按 : 此 段 辭 意 , 與 前 文 複 。 所 以 引 之 者 , 以 前 語 近 怪 , 且 出 齊 諧 , 恐 人 疑 其 不 典 , 故 引 湯 、 棘 問 答 以 實 之 。 且 前 後 詳 略 各 異 , 足 以 互 明 。 如 前 言 北 冥 , 謂 為 北 方 窅 冥 之 天 或 窅 冥 之 地 皆 可 , 此 則 以 「 窮 髮 」 「 天 池 」 句 明 之 。 前 言 鯤 之 大 , 此 則 言 其 廣 與 修 。 前 言 鵬 背 幾 千 里 , 當 指 其 修 也 , 此 則 以 泰 山 形 其 高 與 大 。 扶 搖 不 知 其 狀 也 , 此 則 以 羊 角 形 之 。 野 馬 等 不 知 其 實 也 。 此 則 以 「 雲 氣 」 二 字 釋 之 。 騰 躍 而 上 , 明 槍 之 勢 也 ; 數 仞 而 下 , 明 槍 之 高 也 。 「 飛 之 至 也 」 句 , 則 所 以 笑 之 意 較 前 益 明 矣 。 非 此 , 則 前 語 未 了 , 前 意 未 申 , 且 不 足 徵 , 故 複 而 非 複 也 , 夫 豈 漫 爾 引 之 乎 ! 窮 髮 之 北 , 有 冥 海 者 , 天 池 也 。 有 魚 焉 , 其 廣 數 千 里 , 未 有 知 其 修 者 , 其 名 為 鯤 。 有 鳥 焉 , 其 名 為 鵬 , 背 若 泰 山 ,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 湯 問 篇 : 「 終 髮 北 之 北 , 有 溟 海 者 , 天 池 也 。 有 魚 焉 , 其 廣 數 千 里 , 其 長 稱 焉 , 其 名 為 鯤 。 有 鳥 焉 , 其 名 為 鵬 ,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 其 體 稱 焉 。 」 按 : 列 子 不 言 鯤 化 為 鵬 。 又 此 下 至 「 而 彼 且 奚 適 也 」 , 皆 列 子 所 無 , 而 其 文 若 〔 三 〕 相 屬 為 義 。 漆 園 引 古 , 在 有 意 無 意 之 間 , 所 謂 「 洸 洋 自 恣 以 適 己 」 者 , 此 類 是 也 。   補 釋 文 : 「 李 云 : 『 髮 , 猶 毛 也 。 』 司 馬 云 : 『 北 極 之 下 , 無 毛 之 地 也 。 』 按 : 毛 , 草 也 。 」 成 玄 英 云 : 「 修 , 長 也 。 」 摶 扶 搖 羊 角 而 上 者 九 萬 里 , 司 馬 云 : 「 風 曲 上 行 若 羊 角 。 」   補 淮 南 原 道 訓 高 注 : 「 扶 , 攀 也 。 搖 , 動 也 。 扶 搖 , 直 如 羊 角 轉 曲 縈 行 而 上 也 。 」 絕 雲 氣 , 補 史 記 天 官 書 注 , 索 隱 曰 : 「 絕 , 度 也 。 」 荀 子 勸 學 篇 注 : 「 絕 , 過 也 。 」 謂 鵬 度 過 雲 氣 , 至 背 負 青 天 , 然 後 摶 風 而 飛 也 。 雲 氣 , 即 上 文 野 馬 等 氣 也 。 此 句 與 下 文 「 乘 雲 氣 」 不 同 , 說 見 下 。 負 青 天 , 然 後 圖 南 , 且 適 南 冥 也 。 引 湯 問 再 證 。 斥 鴳 笑 之 曰 : 司 馬 云 : 「 斥 , 小 澤 。 鴳 , 雀 也 。 斥 , 本 作 尺 。 」 古 字 通 。 夏 侯 湛 抵 疑 : 「 尺 鷃 不 能 陵 桑 榆 。 」 文 選 七 啟 注 : 「 鷃 雀 飛 不 過 一 尺 , 言 其 劣 弱 也 。 」 按 : 雀 飛 何 止 一 尺 ? 下 文 明 言 「 數 仞 」 矣 。 「 彼 且 奚 適 也 ? 彼 , 鵬 。 我 騰 躍 而 上 , 不 過 數 仞 而 下 , 翱 翔 蓬 蒿 之 間 , 此 亦 飛 之 至 也 。 而 彼 且 奚 適 也 ? 」 又 借 斥 鴳 之 笑 , 為 惠 施 寫 照 。   補 正 成 云 : 「 八 尺 曰 仞 。 翱 翔 , 猶 嬉 戲 也 。 」 釋 文 : 「 躍 , 曲 若 反 。 翱 , 五 刀 反 。 蒿 , 好 刀 反 。 」 蓬 , 唐 韻 : 「 薄 紅 切 。 」 集 韻 : 「 蒿 , 好 平 聲 。 」 說 文 : 「 菣 ( 去 刃 切 ) 也 。 」 禮 月 令 注 : 「 蒿 亦 蓬 蕭 之 屬 。 」 爾 雅 釋 草 : 「 蘩 之 醜 , 秋 為 蒿 。 」 陸 佃 疏 : 「 蒿 , 草 之 高 者 。 」 武 按 : 斥 鴳 之 笑 , 以 小 笑 大 ; 榮 子 之 笑 , 以 大 笑 小 。 前 後 映 射 , 在 有 意 無 意 之 間 。 此 小 大 之 辯 也 。 點 明 。   補 正 辯 同 辨 , 集 韻 : 「 皮 莧 切 」 。 說 文 : 「 判 也 」 。 廣 韻 : 「 別 也 。 」 武 按 : 此 句 為 通 篇 關 鍵 。 鵬 之 與 蜩 、 鷽 , 宋 、 列 之 與 藐 姑 射 , 皆 小 大 之 辨 也 , 而 莊 子 所 明 者 在 大 。 蓋 道 之 大 者 。 至 人 、 神 人 、 聖 人 也 。 藐 姑 射 , 則 至 人 、 神 人 之 實 證 也 。 故 「 藐 姑 射 」 一 段 為 本 篇 之 主 文 , 藐 姑 射 神 人 則 為 本 篇 之 主 人 。 生 物 之 鵬 , 無 生 物 之 冥 靈 大 椿 , 人 之 彭 祖 、 宋 、 列 之 屬 , 皆 藐 姑 射 之 陪 襯 也 ; 蜩 、 鷽 也 , 菌 、 蟪 也 , 藐 姑 射 之 反 襯 也 。 後 段 惠 、 莊 之 辯 論 , 則 「 大 」 字 之 餘 波 , 且 借 以 明 無 用 之 旨 者 也 。 如 此 讀 本 篇 , 則 前 後 脈 絡 氣 勢 。 皆 成 一 串 。 郭 象 於 此 句 , 乃 謂 「 或 翱 翔 天 池 , 或 畢 志 榆 枋 , 各 稱 體 而 足 」 。 繹 其 所 言 , 是 無 分 乎 大 小 也 , 夫 豈 本 篇 之 旨 乎 ?

〔 一 〕 「 籛 」 原 作 「 錢 」 , 據 釋 文 改 。

〔 二 〕 「 彭 祖 」 原 誤 「 彭 變 」 , 據 刻 意 篇 原 文 訂 正 。

〔 三 〕 「 若 」 原 作 「 皆 」 , 據 王 氏 莊 子 集 解 原 刻 本 ( 以 下 簡 稱 王 氏 原 刻 ) 改 。

    故 夫 知 效 一 官 , 行 比 一 鄉 , 李 云 : 「 比 , 合 也 」   補 知 音 智 。 效 , 戶 教 反 。 行 , 下 孟 反 。 比 , 毗 至 反 。 德 合 一 君 而 徵 一 國 者 , 郭 慶 藩 云 : 「 而 讀 為 能 。 能 、 而 , 古 字 通 用 。 官 、 鄉 、 君 、 國 相 對 , 知 、 行 、 德 、 能 亦 相 對 。 」 司 馬 云 : 「 徵 , 信 也 。 」   正 此 段 與 「 宋 榮 子 」 「 列 子 」 二 段 , 均 為 至 人 無 己 、 神 人 無 功 、 聖 人 無 名 之 反 襯 。 此 段 隱 示 世 人 之 數 數 於 功 與 名 。 若 就 世 情 言 之 , 知 能 效 官 , 行 能 比 鄉 , 德 能 合 君 徵 國 , 自 高 於 常 人 一 等 , 然 就 道 言 之 , 未 免 於 世 之 功 名 數 數 然 也 。 如 是 , 則 足 以 累 心 而 損 道 , 尚 何 逍 遙 之 有 乎 ? 以 視 榮 子 之 不 數 數 然 者 , 則 非 所 及 矣 。 注 中 郭 說 , 未 免 穿 鑿 。 官 , 職 位 也 , 與 鄉 、 國 對 , 君 則 國 之 君 也 。 而 , 應 如 字 讀 。 「 德 」 字 統 君 與 國 言 , 中 以 「 而 」 字 連 屬 成 句 。 就 狹 義 言 , 德 合 于 一 君 ; 就 廣 義 言 , 德 見 信 于 一 國 也 。 且 本 篇 所 重 , 在 道 與 德 , 而 不 在 能 。 又 知 效 一 官 , 即 含 能 義 , 無 庸 讀 而 為 能 , 添 此 蛇 足 也 。 其 自 視 也 亦 若 此 矣 。 此 , 謂 斥 鴳 。 方 說 到 人 , 暗 指 惠 施 一 輩 人 。   正 「 暗 指 」 句 , 傅 會 , 說 見 上 。 宣 云 ; 「 如 斥 鴳 之 自 以 為 至 。 」 此 段 由 知 而 行 而 德 , 由 官 而 鄉 而 君 而 國 , 亦 小 大 之 辨 也 。 而 宋 榮 子 猶 然 笑 之 。 司 馬 、 李 云 : 「 榮 子 , 宋 國 人 。 」 崔 云 : 「 賢 者 。 」 謂 猶 以 為 笑 。   補 韓 非 子 顯 學 篇 : 「 宋 榮 子 之 議 , 設 不 鬥 爭 , 取 不 隨 仇 , 不 羞 囹 圄 , 見 侮 不 辱 。 」 王 先 慎 曰 : 「 宋 榮 , 即 宋 鈃 。 」 天 下 篇 : 「 宋 鈃 、 尹 文 聞 其 風 而 悅 之 。 」 釋 文 : 「 鈃 音 形 。 郭 音 堅 。 」 武 按 : 又 即 孟 子 之 宋 牼 。 牼 將 說 罷 秦 、 楚 之 兵 , 與 榮 子 設 不 鬥 爭 同 , 故 知 即 一 人 也 。 其 所 以 笑 之 者 , 以 彼 輩 效 官 比 鄉 , 合 君 徵 國 , 於 世 數 數 然 也 。 且 舉 世 譽 之 而 不 加 勸 , 舉 世 非 之 而 不 加 沮 , 郭 象 云 : 「 審 自 得 也 。 」   補 成 云 : 「 舉 , 皆 也 。 勸 , 勵 勉 也 。 沮 , 怨 喪 也 。 」 釋 文 : 「 沮 , 慈 呂 反 , 敗 也 。 」 武 按 : 齊 語 「 且 有 後 命 」 注 : 「 且 , 猶 復 也 。 」 此 文 「 且 」 字 , 言 榮 子 不 僅 不 效 上 舉 諸 人 汲 汲 於 世 之 功 名 , 且 復 世 譽 之 不 勸 , 世 非 之 不 沮 , 實 高 於 上 舉 諸 人 一 等 。 此 亦 小 大 之 辨 也 。 定 乎 內 外 之 分 , 郭 云 : 「 內 我 而 外 物 。 」 辨 乎 榮 辱 之 境 , 郭 云 : 「 榮 己 而 辱 人 。 」   正 心 , 內 也 。 譽 與 非 , 外 也 。 內 心 有 主 , 而 不 為 外 所 動 , 即 所 謂 「 定 乎 內 外 之 分 」 也 。 不 以 譽 為 榮 而 加 勸 , 不 以 非 為 辱 而 加 沮 , 即 所 謂 「 辨 乎 榮 辱 之 境 」 也 。 郭 注 非 是 。 斯 已 矣 。 成 云 : 「 榮 子 智 德 , 止 盡 於 斯 。 」 正 注 非 。 言 榮 子 僅 定 內 外 , 辨 榮 辱 , 如 斯 而 止 矣 。 意 注 射 下 句 。 彼 其 於 世 , 未 數 數 然 也 。 言 不 數 數 見 如 此 者 也 。 正 注 欠 分 曉 。 釋 文 : 「 數 數 , 音 朔 , 下 同 。 司 馬 云 : 『 猶 汲 汲 也 。 』 」 武 按 : 言 榮 子 於 世 未 嘗 汲 汲 也 。 世 之 所 重 者 , 惟 功 與 名 。 榮 子 之 於 世 未 數 數 然 者 , 即 不 汲 汲 以 求 世 之 功 與 名 也 。 然 如 列 子 , 則 並 功 與 名 之 心 而 無 之 , 又 高 榮 子 一 等 矣 。 此 亦 小 大 之 辨 也 。 淮 南 俶 真 訓 :「
是 故 舉 世 而 譽 之 不 加 勸 , 舉 世 而 非 之 不 加 沮 , 定 於 死 生 之 境 , 而 通 於 榮 辱 之 理 。 ( 中 略 ) 視 天 下 之 間 , 猶 飛 羽 浮 芥 也 。 孰 肯 分 分 然 以 物 為 事 也 ? 」 足 證 本 義 。 分 分 , 猶 數 數 也 。 雖 然 , 猶 有 未 樹 也 。 司 馬 云 : 「 樹 , 立 也 。 至 德 未 立 。 」 按 : 言 宋 榮 子 不 足 慕 。   正 按 語 宜 刪 。 榮 子 不 以 世 之 譽 與 非 而 勸 沮 , 較 之 比 鄉 、 合 君 、 徵 國 者 , 能 自 樹 立 矣 。 然 定 內 外 , 辨 榮 辱 , 是 尚 有 物 我 榮 辱 之 見 存 , 猶 未 能 脫 然 無 累 , 卓 然 自 樹 也 。 且 定 內 外 之 分 , 未 能 無 己 也 ; 辨 榮 辱 之 境 , 未 能 無 功 與 名 也 。 未 能 無 己 、 無 功 與 名 , 心 亦 何 能 逍 遙 乎 ? 夫 列 子 御 風 而 行 , 成 云 : 「 列 禦 寇 , 鄭 人 , 與 鄭 繻 〔 一 〕 公 同 時 。 」 按 : 列 子 黃 帝 篇 : 「 列 子 師 老 商 氏 , 友 伯 高 子 , 盡 二 子 之 道 , 乘 風 而 歸 。 」 下 又 云 ; 「 隨 風 東 西 , 猶 木 葉 幹 殼 , 竟 不 知 風 乘 我 邪 , 我 乘 風 乎 ? 」   補 田 子 方 篇 :「
列 禦 寇 為 〔 二 〕 伯 昏 無 人 射 。 」 德 充 符 篇 : 「 子 產 師 伯 昏 無 人 。 」 應 帝 王 篇 「 列 子 歸 , 以 告 壺 子 」 , 列 子 黃 帝 篇 作 「 壺 邱 子 」 。 司 馬 云 : 「 名 林 , 鄭 人 , 列 子 師 。 」 呂 覽 下 賢 篇 : 「 子 產 往 見 壺 丘 子 林 。 」 以 此 知 列 子 與 子 產 同 時 。 而 劉 向 云 「 列 子 與 鄭 繆 公 同 時 」 , 成 氏 之 說 當 本 此 。 讓 王 篇 言 鄭 子 陽 遺 列 子 粟 , 并 見 呂 覽 、 列 子 、 淮 南 等 書 。 考 左 傳 魯 襄 二 年 , 言 子 罕 當 國 , 子 駟 ( 即 子 陽 ) 為 政 。 時 鄭 為 成 公 之 十 四 年 , 去 繆 公 之 卒 , 已 三 十 四 年 矣 。 如 劉 向 所 說 , 則 其 時 列 子 之 年 在 四 十 上 下 。 今 假 定 為 年 四 十 , 越 五 年 , 為 鄭 簡 公 元 年 , 鄭 侵 蔡 , 獲 蔡 司 馬 。 鄭 人 皆 喜 , 惟 子 產 不 順 , 云 云 。 子 國 怒 之 曰 : 「 爾 何 知 ? 童 子 言 焉 , 將 為 戮 矣 。 」 以 此 知 子 陽 遺 粟 時 , 子 產 尚 在 童 年 也 。 簡 公 十 二 年 , 子 產 始 為 卿 。 二 十 三 年 , 子 皮 授 子 產 政 。 定 公 八 年 , 子 產 卒 , 去 子 駟 為 政 時 已 四 十 九 年 , 此 時 列 子 年 且 九 十 矣 。 是 年 為 魯 昭 公 二 十 年 , 孔 子 年 約 五 十 二 。 天 運 篇 言 孔 子 行 年 五 十 有 一 , 南 之 沛 見 老 聃 。 是 此 時 老 子 尚 未 出 函 谷 關 也 。 達 生 篇 、 呂 覽 審 己 篇 , 均 言 列 子 問 道 於 關 尹 , 此 事 必 在 關 尹 函 谷 問 道 之 後 。 蓋 列 子 未 及 老 子 之 門 , 間 接 問 之 於 關 尹 也 。 此 時 列 子 之 年 且 踰 百 歲 矣 。 其 卒 於 何 時 , 書 闕 有 間 , 無 從 稽 考 。 然 彼 能 乘 風 者 , 自 不 可 以 人 之 壽 例 之 也 。 泠 然 善 也 , 郭 云 〔 三 〕 : 「 泠 然 , 輕 妙 之 貌 。 」   補 釋 文 : 「 泠 音 零 。 」 武 按 : 此 喻 列 子 超 然 世 外 , 無 功 無 名 , 故 能 泠 然 善 也 。 然 其 遊 猶 有 所 待 , 亦 僅 泠 然 善 而 已 , 尚 未 能 逍 遙 也 。 旬 有 五 日 而 後 反 。 彼 於 致 福 者 , 未 數 數 然 也 。 成 云 : 「 致 , 得 也 。 得 風 仙 之 福 。 」 按 : 言 得 此 福 者 , 亦 不 數 數 見 也 。   正 按 語 非 。 郭 注 : 「 苟 有 待 焉 , 則 雖 御 風 而 行 , 不 能 以 一 時 而 周 也 。 」 又 云 : 「 自 然 御 風 行 耳 , 非 數 數 然 求 之 也 。 」 成 疏 : 「 旬 , 十 日 也 。 」 武 按 : 此 喻 列 子 尚 不 能 如 至 人 之 無 己 。 蓋 福 者 , 一 己 免 乎 行 , 御 風 泠 然 而 善 之 福 也 。 列 子 猶 待 風 而 行 , 是 未 能 捨 己 之 福 , 即 未 能 無 己 也 , 特 不 汲 汲 求 此 福 而 已 。 「 風 」 為 篇 中 著 意 之 字 。 蓋 效 、 比 、 合 、 徵 , 及 榮 子 等 輩 , 塵 累 濁 重 , 不 能 乘 風 也 。 鵬 能 乘 風 矣 , 然 必 待 扶 搖 之 飆 風 , 而 後 能 絕 雲 負 天 ; 必 待 九 萬 里 之 厚 風 , 而 後 將 圖 南 。 夫 飆 則 非 風 之 正 , 厚 則 非 泠 然 之 輕 妙 也 。 列 子 能 乘 輕 妙 之 風 矣 , 然 不 能 無 所 待 也 , 不 能 乘 天 地 之 正 , 御 六 氣 之 辯 也 。 觀 此 , 知 已 上 各 文 , 無 一 不 從 反 面 為 下 文 蓄 勢 。 此 雖 免 乎 行 , 猶 有 所 待 者 也 。 雖 免 步 行 , 猶 必 待 風 。 若 夫 乘 天 地 之 正 , 而 御 六 氣 之 辯 , 司 馬 云 : 「 六 氣 , 陰 、 陽 、 風 、 雨 、 晦 、 明 。 」 郭 慶 藩 云 : 「 辯 讀 為 變 , 與 正 對 文 。 辯 、 變 , 古 字 通 。 」   補 郭 說 是 也 。 管 子 戒 第 二 十 六 : 「 是 故 聖 人 齊 滋 味 而 時 動 靜 , 御 正 六 氣 之 變 。 」 可 證 古 辯 、 變 通 。 此 二 句 言 乘 天 地 陰 陽 之 正 , 御 陰 陽 六 種 之 變 氣 也 。 正 者 , 未 變 者 也 。 順 之 而 遊 , 故 曰 乘 。 及 變 而 為 六 氣 , 則 因 勢 而 動 , 隨 感 而 應 , 如 御 馬 之 有 控 、 罄 、 縱 、 送 然 , 故 曰 御 。 此 二 句 在 本 篇 最 為 精 要 。 下 「 藐 姑 射 」 一 節 , 即 設 喻 證 明 此 義 者 也 。 素 問 陰 陽 應 象 大 論 云 : 「 陰 陽 者 , 天 地 之 道 也 。 」 天 元 紀 大 論 云 : 「 陰 陽 之 氣 , 各 有 多 少 , 故 曰 三 陰 三 陽 也 。 」 至 真 要 大 論 云 :「
帝 曰 : 『 善 ! 願 聞 陰 陽 之 三 也 何 謂 ? 』 岐 伯 曰 : 『 氣 有 多 少 異 用 也 。 』 」 王 冰 注 : 「 太 陰 為 正 陰 , 太 陽 為 正 陽 ; 次 少 者 為 少 陰 , 次 少 者 為 少 陽 ; 又 次 為 陽 明 , 又 次 為 厥 陰 。 」 據 此 , 則 所 謂 乘 天 地 之 正 者 , 乘 天 地 之 正 陰 正 陽 , 即 乘 太 陰 太 陽 也 。 或 問 : 此 僅 曰 「 乘 天 地 之 正 」 , 何 以 知 「 正 」 字 指 陰 陽 言 也 ? 答 曰 : 天 地 , 即 表 陰 陽 也 。 陰 陽 應 象 大 論 云 : 「 積 陽 為 天 , 積 陰 為 地 。 」 呂 覽 有 始 篇 注 : 「 天 , 陽 也 。 地 , 陰 也 。 」 文 選 東 都 賦 註 引 范 子 云 : 「 天 者 陽 也 , 地 者 陰 也 。 」 蓋 陰 陽 者 , 天 地 之 道 ; 天 地 者 , 陰 陽 之 象 。 潛 移 默 運 者 , 陰 陽 也 ; 形 象 著 明 者 , 天 地 也 。 一 而 二 , 二 而 一 者 也 。 故 此 即 以 「 天 地 」 二 字 代 陰 陽 。 本 書 如 此 活 用 之 例 不 一 。 如 秋 水 篇 云 「 牛 馬 四 足 是 謂 天 」 , 以 天 表 自 然 之 義 也 。 天 地 篇 云 「 無 為 為 之 之 謂 天 」 , 以 天 表 無 為 之 義 也 。 應 帝 王 篇 云 「 示 之 以 天 壤 」 , 亦 活 用 者 也 。 故 此 「 乘 天 地 之 正 」 , 即 乘 陰 陽 之 正 也 。 然 不 直 曰 「 乘 陰 陽 之 正 」 , 而 必 曰 「 乘 天 地 之 正 」 者 何 也 ? 答 曰 : 以 陰 陽 有 多 少 也 。 如 陽 明 、 厥 陰 之 類 , 陰 陽 少 而 未 盛 , 不 得 謂 之 正 也 。 必 陽 升 於 天 , 陰 降 於 地 , 然 後 至 於 極 盛 之 位 , 方 可 謂 之 正 陰 正 陽 , 方 可 以 「 天 地 」 之 字 表 之 。 今 姑 以 陽 論 。 易 曰 「 時 乘 六 龍 以 御 天 」 , 謂 按 時 節 , 次 第 乘 六 種 之 龍 以 上 升 。 自 乾 之 初 九 , 以 至 九 五 , 陽 方 盛 而 至 於 天 。 故 九 五 之 爻 曰 「 飛 龍 在 天 」 , 即 在 天 之 陽 也 。 此 陽 , 方 可 謂 之 正 , 方 可 表 以 天 。 九 五 以 下 。 如 少 陽 、 陽 明 等 , 其 陽 未 盛 , 未 至 於 天 , 則 不 可 以 天 表 之 也 。 地 之 表 陰 , 可 以 類 推 。 易 所 謂「
御 天 」 , 即 此 之 「 乘 天 」 也 。 故 不 曰 「 乘 陰 陽 之 正 」 , 而 曰 「 乘 天 地 之 正 」 也 。 天 元 紀 大 論 又 云 : 「 寒 、 暑 、 燥 、 溼 、 風 、 火 , 天 之 陰 陽 也 。 三 陰 三 陽 上 奉 之 。 」 至 真 要 大 論 又 云 : 「 岐 伯 曰 : 『 厥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風 。 少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熱 。 太 陰 司 天 , 其 化 以 溼 。 少 陽 司 天 , 其 化 以 火 。 陽 明 司 天 , 其 化 以 燥 。 太 陽 司 天 , 其 化 以 寒 。 』 」 是 此 所 謂 「 六 氣 」 者 , 即 寒 、 暑 、 燥 、 溼 、 風 、 火 也 。 所 謂 「 御 六 氣 之 辯 」 者 , 即 御 此 三 陰 三 陽 所 化 寒 、 暑 、 燥 、 溼 、 風 、 火 之 氣 也 。 陰 陽 無 質 , 化 氣 則 有 質 , 故 此 謂 「 乘 天 地 之 正 」 , 而 不 謂 「 乘 天 地 之 正 氣 」 , 以 正 陰 正 陽 尚 未 變 化 為 氣 也 。 至 司 馬 以 陰 、 陽 、 風 、 雨 、 晦 、 明 訓 六 氣 , 係 據 左 傳 昭 公 元 年 秦 醫 和 之 說 。 素 問 在 和 前 , 和 說 當 本 諸 素 問 , 皆 醫 學 家 之 言 也 。 在 易 則 於 三 陰 三 陽 升 降 變 化 之 際 , 分 之 為 六 位 , 演 之 以 六 爻 。 六 爻 之 在 乾 陽 卦 內 者 , 就 其 高 下 之 位 , 象 之 以 六 龍 。 故 易 曰 : 「 六 位 時 成 , 時 乘 六 龍 以 御 天 。 」 疏 言 : 「 乾 之 為 德 , 以 依 時 乘 駕 六 爻 之 陽 氣 , 以 拱 御 於 天 體 。 六 龍 , 即 六 位 之 龍 也 。 以 所 居 上 下 言 之 , 謂 之 六 位 也 。 陽 氣 升 降 , 謂 之 六 龍 也 。 」 疏 語 最 為 明 晰 。 下 「 御 飛 龍 」 , 即 乾 卦 六 龍 內 第 五 位 之 龍 , 實 即 升 居 五 位 之 陽 氣 也 。 故 此 二 句 之 義 , 本 之 於 易 。 又 本 之 於 老 子 之 言 。 田 子 方 篇 , 老 子 曰 : 「 至 陰 肅 肅 , 至 陽 赫 赫 。 肅 肅 出 乎 天 , 赫 赫 發 乎 地 , 兩 者 交 通 成 和 , 而 物 生 焉 。 」 所 謂 「 乘 天 地 之 正 」 , 即 乘 此 肅 肅 之 至 陰 , 赫 赫 之 至 陽 也 。 交 通 成 和 者 , 謂 陰 陽 由 交 通 變 化 成 和 氣 也 。 易 乾 卦 亦 曰 : 「 乾 道 變 化 , 各 正 性 命 , 保 合 太 和 。 」 其 義 正 同 。 而 陰 陽 之 在 天 地 與 在 人 身 , 一 也 。 惟 天 地 之 陰 陽 交 通 出 於 自 然 , 人 身 之 陰 陽 , 欲 其 交 通 , 則 必 有 道 以 御 之 , 然 後 能 合 以 成 和 , 凝 以 成 神 。 是 故 變 由 於 交 通 , 交 通 在 於 御 , 故 曰 「 御 六 氣 之 辯 」 也 。 夫 莊 子 此 書 , 所 以 明 道 也 。 其 所 謂 道 , 非 仁 義 之 謂 , 乃 陰 陽 之 謂 也 。 上 已 舉 素 問 「 陰 陽 者 , 天 地 之 道 」 之 語 矣 。 易 繫 辭 曰 :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 」 管 子 正 篇 曰 : 「 陰 陽 同 度 曰 道 。 」 本 書 則 陽 篇 曰 : 「 陰 陽 者 , 氣 之 大 者 也 , 道 者 為 之 公 。 」 言 道 為 陰 陽 之 公 名 也 。 由 此 知 莊 子 所 修 之 道 , 即 修 陰 陽 及 其 所 化 之 六 氣 , 以 合 和 凝 神 之 道 也 。 曰 乘 曰 御 , 即 喻 修 之 之 工 夫 也 。 此 理 觀 慎 子 所 言 益 明 。 慎 子 之 言 曰 : 「 五 日 為 候 , 三 候 為 氣 , 六 氣 為 時 , 四 時 為 年 , 而 天 地 備 矣 。 天 地 相 去 八 萬 四 千 里 , 沖 和 之 氣 在 其 中 , 四 萬 二 千 里 已 上 為 陽 位 , 四 萬 二 千 里 已 下 為 陰 位 。 冬 至 之 候 , 陽 發 於 地 , 一 氣 上 升 七 千 里 。 至 六 氣 , 則 上 升 四 萬 二 千 里 , 而 陽 至 陽 位 , 故 其 氣 溫 , 為 春 分 之 節 也 。 六 氣 , 而 陽 極 陽 位 , 故 熱 而 為 夏 至 之 節 也 。 夏 至 之 候 , 陰 出 於 天 , 一 氣 下 降 七 千 里 。 至 六 氣 , 則 下 降 四 萬 二 千 里 , 而 陰 至 陰 位 , 故 其 氣 涼 , 為 秋 分 之 節 也 。 六 氣 , 而 陰 極 陰 位 , 故 其 氣 寒 , 而 為 冬 至 之 節 也 。 天 地 之 所 以 能 長 能 久 者 , 以 其 陽 中 有 陰 , 下 降 極 而 生 陽 , 陰 中 有 陽 , 上 升 極 而 生 陰 。 二 者 交 通 。 合 為 太 和 , 相 因 而 為 氤 , 相 而 為 氳 。 以 此 施 生 化 之 功 , 此 變 化 之 所 以 兆 也 。 」 其 所 謂 冬 至 陽 發 於 地 , 夏 至 陰 出 於 天 , 乃 本 老 子 「 肅 肅 出 天 、 赫 赫 發 地 」 之 說 也 。 所 謂 升 降 之 候 , 陰 陽 之 位 , 實 易 「 六 位 時 成 」 二 句 最 明 顯 之 注 腳 。 惟 天 地 相 去 , 不 知 其 極 。 慎 子 謂 「 相 去 八 萬 四 千 里 」 , 人 或 以 為 非 是 。 不 知 慎 子 乃 言 陰 陽 在 天 地 間 循 環 升 降 之 距 離 , 猶 之 地 文 學 家 言 包 地 球 之 空 氣 , 厚 止 二 百 里 , 非 謂 天 去 地 止 有 此 數 也 。 漢 鍾 離 權 復 本 慎 子 之 說 , 著 靈 寶 畢 法 一 書 , 取 法 天 地 陰 陽 升 降 之 位 與 時 之 理 , 以 攝 養 一 身 之 陰 陽 。 後 世 修 煉 家 遂 有 「 運 周 天 」 、 「 駕 河 車 」 之 說 , 且 區 之 為 六 候 , 分 之 為 三 百 六 十 爻 。 其 說 近 則 本 之 於 鍾 離 , 遠 則 源 於 易 、 老 及 此 二 句 , 與 養 生 主 篇 「 緣 督 以 為 經 」 句 , 非 盡 妄 誕 無 稽 也 。 故 此 二 句 係 寓 言 修 道 家 養 氣 凝 神 之 理 , 讀 者 當 與 養 生 主 篇 「 緣 督 以 為 經 」 , 人 間 世 篇 「 無 聽 之 以 耳 」 , 「 惟 道 集 虛 」 , 「 徇 耳 目 內 通 」 , 應 帝 王 篇 「 機 發 於 踵 」 各 句 下 補 、 正 之 語 , 匯 通 觀 之 , 方 可 明 其 大 凡 。 惟 此 理 精 妙 , 此 事 幽 玄 , 天 地 間 自 有 此 一 種 道 術 , 特 不 足 為 淺 人 道 耳 。 以 遊 無 窮 者 , 彼 且 惡 乎 待 哉 ! 無 所 待 而 遊 於 無 窮 , 方 是 逍 遙 遊 一 篇 綱 要 。   補 釋 文 :「
惡 音 烏 。 」 故 曰 : 至 人 無 己 , 神 人 無 功 , 聖 人 無 名 。 釋 文 : 「 己 音 紀 。 」 成 云 : 「 至 言 其 體 , 神 言 其 用 , 聖 言 其 名 , 其 實 一 也 。 」 正 郭 慶 藩 曰 : 「 文 選 任 彥 昇 到 大 司 馬 記 室 牋 注 引 司 馬 云 : 『 神 人 無 功 , 言 修 自 然 , 不 立 功 也 。 聖 人 無 名 , 不 立 名 也 。 』 釋 文 闕 。 」 武 按 : 齊 物 論 篇 云 : 「 王 倪 曰 : 『 至 人 神 矣 。 』 」 是 至 人 、 神 人 一 也 。 故 下 藐 姑 射 神 人 , 亦 至 人 也 。 惟 聖 人 則 有 間 。 則 陽 篇 云 : 「 客 大 人 也 , 聖 人 不 足 以 當 之 。 」 秋 水 篇 云 : 「 大 人 無 己 。 」 此 言 「 至 人 無 己 」 , 則 至 人 即 大 人 也 , 聖 人 不 足 以 當 之 矣 。 列 子 力 命 篇 云 : 「 橫 私 天 下 之 身 , 橫 私 天 下 之 物 , 其 唯 聖 人 乎 ! 公 天 下 之 身 , 公 天 下 之 物 , 其 唯 至 人 乎 ! 」 公 天 下 之 身 , 即 無 己 也 , 此 明 言 聖 人 不 及 至 人 矣 。 外 物 篇 云 : 「 聖 人 之 所 以 駴 天 下 , 神 人 未 嘗 過 而 問 焉 。 賢 人 之 所 以 駴 世 , 聖 人 未 嘗 過 而 問 焉 。 」 此 明 言 聖 人 不 及 神 人 矣 。 成 氏 乃 謂 「 其 實 一 也 」 , 尚 欠 詳 審 。 自 「 若 夫 乘 天 地 之 正 」 至 此 , 為 本 篇 之 主 , 下 則 逐 一 舉 事 證 明 之 。 此 三 句 , 為 本 段 之 主 ; 「 至 人 無 己 」 句 , 則 又 三 句 中 之 主 也 。

〔 一 〕 「 繻 」 , 原 作 「 繆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成 疏 改 。

〔 二 〕 「 為 」 原 誤 「 與 」 , 據 田 子 方 篇 改 。

〔 三 〕 「 云 」 , 原 作 「 注 」 , 據 王 氏 原 刻 改 。

    堯 讓 天 下 於 許 由 , 司 馬 云 : 「 潁 川 陽 城 人 。 」   補 此 段 引 許 由 不 願 居 天 子 之 名 , 證 明 聖 人 無 名 。 曰 : 「 日 月 出 矣 , 而 爝 火 不 息 , 字 林 : 「 爝 , 炬 火 也 。 」   補 釋 文 : 「 爝 , 本 亦 作 燋 , 音 爵 。 郭 祖 繳 反 。 」 又 曰 : 「 小 火 也 。 」 淮 南 人 間 訓 : 「 夫 爝 火 在 縹 煙 之 中 也 , 一 指 所 能 息 也 。 」 武 按 : 一 指 能 息 , 其 為 小 火 明 矣 。 其 於 光 也 , 不 亦 赤 難 乎 ! 時 雨 降 矣 , 而 猶 浸 灌 , 其 於 澤 也 , 不 亦 勞 乎 ! 夫 子 立 而 天 下 治 , 而 我 猶 尸 之 , 成 云 : 「 尸 , 主 也 。 」   補 釋 文 : 「 浸 , 子 鴆 反 。 灌 , 古 亂 反 。 」 正 韻 : 「 浸 , 漬 也 。 」 博 雅 : 「 灌 , 溉 也 。 澤 音 宅 , 潤 澤 也 。 」 淮 南 原 道 訓 : 「 上 天 則 為 雨 露 , 下 地 則 為 潤 澤 。 」 天 地 篇 : 「 堯 之 師 曰 許 由 。 」 故 堯 謂 由 為 夫 子 。 言 若 夫 子 立 為 天 子 , 天 下 必 致 太 平 。 吾 自 視 缺 然 , 請 致 天 下 。 」 許 由 曰 : 「 子 治 天 下 , 天 下 既 已 治 也 。 而 我 猶 代 子 , 吾 將 為 名 乎 ? 名 者 , 實 之 賓 也 。 吾 將 為 賓 乎 ? 正 俞 樾 云 : 「 本 作 『 吾 將 為 實 乎 』 , 與 上 『 吾 將 為 名 乎 』 相 對 成 文 。 『 吾 將 為 名 乎 , 名 者 , 實 之 賓 也 』 , 其 意 已 足 。 『 吾 將 為 實 乎 』 , 當 連 下 文 讀 之 。 實 與 賓 形 似 , 涉 上 句 『 實 之 賓 也 』 而 誤 。 若 如 今 本 , 則 為 賓 即 是 為 名 , 兩 文 複 矣 。 」 武 按 : 俞 說 非 也 。 名 既 為 實 之 賓 , 是 實 重 而 名 輕 也 。 吾 將 為 賓 乎 , 言 吾 將 捨 其 實 之 重 而 為 名 之 輕 乎 ? 用 「 乎 」 之 疑 問 詞 者 , 乃 反 言 以 見 意 , 謂 不 就 輕 而 為 賓 也 。 此 句 係 校 量 名 、 實 二 者 , 而 以 「 賓 」 字 表 名 之 輕 , 故 「 賓 」 字 與 「 名 」 字 不 複 , 非 涉 上 句 而 誤 也 。 鷦 鷯 巢 於 深 林 , 不 過 一 枝 ; 李 云 : 「 鷦 鷯 , 小 鳥 。 」 郭 璞 云 :「
桃 雀 。 」   補 釋 文 : 「 鷦 , 子 遙 反 。 鷯 音 遼 。 」 成 云 : 「 鷦 鷯 , 巧 婦 鳥 也 , 一 名 工 雀 , 一 名 女 匠 , 亦 名 桃 蟲 , 好 深 處 而 巧 為 巢 也 。 」 偃 鼠 飲 河 , 不 過 滿 腹 。 李 頤 云 : 「 偃 鼠 , 鼷 鼠 也 。 」 李 楨 云 : 「 偃 , 或 作 鼴 , 俗 作 ] 。 」 本 草 陶 注 : 「 一 名 鼢 鼠 , 常 穿 耕 地 中 行 , 討 掘 即 得 。 」 說 文 「 鼢 」 下 云 : 「 地 行 鼠 , 伯 勞 所 化 也 。 」 李 說 誤 。 歸 休 乎 君 ! 予 無 所 用 天 下 為 。 庖 人 雖 不 治 庖 , 尸 祝 不 越 樽 俎 而 代 之 矣 。 」 釋 文 : 「 傳 鬼 神 言 曰 祝 。 」   補 釋 文 : 「 庖 , 鮑 交 反 , 掌 廚 人 也 。 祝 , 之 六 反 。 樽 , 子 存 反 , 本 亦 作 尊 。 俎 , 側 呂 反 。 」 武 按 : 淮 南 泰 族 訓 :「
調 五 味 者 , 庖 也 。 陳 簠 簋 , 列 樽 俎 , 設 籩 豆 者 , 祝 也 。 齊 明 盛 服 , 淵 默 不 言 , 而 神 之 所 依 者 , 尸 也 。 宰 祝 雖 不 能 , 尸 不 越 樽 俎 而 代 之 。 」 可 謂 此 處 的 解 。

    肩 吾 問 於 連 叔 成 云 : 「 並 古 之 懷 道 者 。 」 曰 : 「 吾 聞 言 於 接 輿 , 釋 文 : 「 皇 甫 謐 云 : 『 接 輿 躬 耕 , 楚 王 遣 使 以 黃 金 百 鎰 、 車 二 駟 聘 之 , 不 應 。 』 」   補 成 云 : 「 接 輿 , 姓 陸 , 名 通 , 楚 人 , 與 孔 子 同 時 , 而 佯 狂 不 仕 。 」 武 按 : 此 段 引 藐 姑 射 神 人 , 證 明 至 人 無 己 。 大 而 無 當 , 釋 文 : 「 丁 浪 反 。 」 按 : 當 , 底 也 。   正 淮 南 本 經 訓 : 「 留 於 口 , 則 其 言 當 。 」 齊 俗 訓 : 「 晉 平 公 出 言 而 不 當 。 」 注 : 「 當 , 合 也 。 」 此 謂 接 輿 之 言 誇 大 , 而 於 情 理 無 所 合 也 , 故 下 言 「 不 近 人 情 」 焉 。 往 而 不 返 。 吾 驚 怖 其 言 , 猶 河 、 漢 而 無 極 也 ; 成 云 : 「 猶 上 天 河 漢 , 迢 遞 清 高 , 尋 其 源 流 , 略 無 窮 極 。 」   補 釋 文 : 「 怖 , 普 布 反 , 廣 雅 云 : 『 懼 也 。 』 」   正 成 說 非 。 「 河 、 漢 」 句 , 係 往 而 不 返 之 譬 況 語 , 謂 其 言 往 而 不 返 , 無 所 歸 宿 , 猶 如 河 、 漢 之 水 , 滔 滔 長 流 , 無 所 止 極 , 非 謂 上 天 河 漢 之 清 高 也 。 大 有 逕 庭 , 宣 潁 云 : 「 逕 , 門 外 路 ; 庭 , 堂 外 地 。 大 有 , 謂 相 遠 之 甚 。 」 不 近 人 情 焉 。 」   補 上 句 為 此 句 之 譬 況 語 , 謂 門 外 之 逕 , 與 門 內 之 庭 , 所 處 限 隔 , 不 相 接 近 也 。 而 此 句 則 申 說 「 大 而 無 當 」 句 之 義 。 焉 , 釋 文 : 「 猶 然 也 。 」 王 引 之 云 : 「 狀 事 之 詞 , 與 然 同 義 。 」 連 叔 曰 : 「 其 言 謂 何 哉 ? 」 曰 : 「 藐 姑 射 之 山 , 釋 文 : 「 藐 音 邈 , 簡 文 云 : 『 遠 也 。 』 姑 射 , 山 名 , 在 北 海 中 。 」   補 釋 文 : 「 射 , 徐 音 夜 。 又 食 亦 反 。 」   正 簡 文 僅 取 姑 射 為 山 名 , 非 也 。 下 文 「 往 見 四 子 藐 姑 射 之 山 」 , 而 山 海 經 海 內 北 經 有 列 姑 射 山 , 列 子 黃 帝 篇 「 姑 射 山 」 , 一 本 作 「 列 姑 射 」 , 可 證 山 名 當 為 藐 姑 射 也 。 又 其 云 「 在 北 海 中 」 , 不 知 何 據 。 山 海 經 東 山 經 有 姑 射 山 , 所 在 非 北 海 ; 在 海 內 北 經 之 山 為 列 姑 射 , 而 非 姑 射 。 黃 帝 篇 內 之 姑 射 山 , 僅 云 在 海 中 , 不 言 北 也 。 但 此 係 借 山 名 以 寓 意 , 無 庸 求 實 其 所 在 。 蓋 說 文 解 「 射 」 字 云 : 「 弓 弩 發 於 身 而 中 於 遠 也 。 」 藐 姑 射 者 , 謂 深 遠 之 旨 , 姑 以 下 文 所 言 影 射 之 也 。 深 遠 之 旨 何 ? 下 「 其 神 凝 」 之 神 也 。 「 神 凝 」 二 字 , 為 本 篇 主 旨 , 且 為 全 書 主 旨 , 以 其 為 神 人 之 德 , 修 道 之 果 也 。 觀 本 段 均 注 射 凝 神 立 論 , 故 「 神 」 字 實 為 本 段 所 射 之 鵠 也 。 有 神 人 居 焉 , 肌 膚 若 冰 雪 ,   補 釋 文 : 「 肌 , 居 其 反 。 」 武 按 : 刻 意 篇 云 : 「 純 素 之 道 , 惟 神 是 守 。 守 而 勿 失 , 與 神 為 一 。 」 又 云 : 「 能 體 純 素 , 謂 之 真 人 。 」 肌 膚 若 冰 雪 , 喻 其 體 純 素 也 。 純 素 , 則 與 神 為 一 , 一 則 凝 矣 。 真 人 , 即 神 人 也 。 真 言 其 體 , 神 言 其 用 也 。 又 天 地 篇 云 : 「 機 心 存 於 胸 中 , 則 純 白 不 備 , 純 白 不 備 , 則 神 生 不 定 。 」 若 冰 雪 , 喻 純 白 備 也 。 純 白 備 , 則 神 生 定 , 定 則 凝 矣 。 故 「 冰 雪 」 句 實 為 下 「 神 凝 」 二 字 寫 照 。 如 曰 不 然 , 此 寫 神 人 。 非 寫 美 女 , 何 用 敘 其 肌 膚 之 白 乎 ? 淖 約 若 處 子 。 李 云 : 「 淖 約 , 好 貌 。 」 釋 文 : 「 處 子 , 在 室 女 。 」   正 釋 文 : 「 淖 , 郭 昌 略 反 。 」 武 按 : 淖 約 , 李 云 「 好 貌 」 , 非 也 。 荀 子 宥 座 篇 : 「 淖 約 微 達 。 」 楊 倞 注 : 「 淖 當 為 綽 。 約 , 弱 也 。 綽 約 , 柔 弱 也 。 」 說 苑 作 「 綽 約 微 達 」 , 訓 柔 弱 是 也 。 在 宥 篇 : 「 淖 約 柔 乎 剛 強 。 」 老 子 曰 : 「 柔 弱 勝 剛 強 。 」 又 曰 : 「 弱 者 者 道 之 用 。 」 文 子 道 原 篇 亦 曰 : 「 柔 弱 者 道 之 用 。 」 即 淖 約 所 喻 之 意 也 。 上 句 冰 雪 言 其 體 , 此 句 淖 約 言 其 用 。 道 之 用 , 即 神 也 。 處 子 , 黃 帝 篇 作 「 處 女 」 。 孫 子 曰 : 「 靜 如 處 女 。 」 老 、 莊 之 道 貴 靜 , 故 以 處 女 喻 之 。 且 老 子 曰 「 守 雌 」 , 曰 「 牝 常 以 靜 勝 牡 」 , 皆 處 女 所 喻 之 意 也 。 不 食 五 穀 ,   補 成 云 : 「 五 穀 者 , 黍 、 稷 、 麻 、 菽 、 麥 也 。 」 吸 風 飲 露 。   補 春 秋 元 命 包 云 : 「 陰 陽 怒 而 為 風 。 」 慎 子 云 : 「 陽 在 外 者 不 得 入 , 則 周 旋 六 合 而 為 風 。 」 故 上 言 風 為 陰 陽 之 變 氣 也 。 吸 , 說 文 :「
內 息 也 。 」 因 風 為 陰 陽 之 變 氣 , 故 吸 於 內 以 調 之 。 蔡 邕 月 令 云 : 「 露 者 , 陰 之 液 也 。 」 慎 子 云 : 「 陽 感 之 , 則 液 而 為 露 。 」 謂 陰 受 感 而 為 露 也 。 吸 風 合 言 陰 陽 , 飲 露 則 單 言 陰 , 總 之 喻 神 人 之 呼 吸 陰 陽 於 內 也 。 淮 南 俶 真 訓 云 : 「 是 故 聖 人 呼 吸 陰 陽 之 氣 , 而 群 生 莫 不 顒 顒 然 仰 其 德 以 和 順 。 」 所 謂 呼 吸 陰 陽 , 即 此 句 所 喻 之 意 ; 所 謂 其 德 , 即 下 之「
神 凝 」 也 ; 所 謂 群 生 和 順 , 即 下 「 物 不 疵 癘 」 也 。 乘 雲 氣 , 御 飛 龍 , 而 遊 乎 四 海 之 外 。 「 乘 雲 氣 」 三 句 , 又 見 齊 物 論 篇 , 「 御 飛 龍 」 作「
騎 日 月 」 。   補 鵬 穿 越 雲 氣 , 馮 風 而 飛 , 不 能 乘 雲 氣 也 , 故 曰 絕 。 列 子 御 風 而 行 , 亦 不 能 乘 雲 氣 也 。 能 乘 雲 氣 者 , 厥 為 神 人 。 此 中 大 有 分 別 。 且 或 乘 雲 氣 , 或 御 飛 龍 , 非 若 列 子 之 必 待 風 也 。 乘 雲 氣 , 承 上「
乘 天 地 之 正 」 說 ; 御 飛 龍 , 承 「 御 六 氣 之 辯 」 說 。 元 命 包 云 ; 「 陰 陽 聚 為 雲 。 」 慎 子 云 : 「 陰 與 陽 得 , 助 其 蜚 騰 , 則 飄 颺 而 為 雲 。 」 說 文 : 「 龍 , 能 幽 能 明 , 能 細 能 巨 , 能 短 能 長 , 春 分 而 登 天 , 秋 分 而 潛 淵 。 」 賈 誼 云 : 「 龍 變 無 常 , 能 幽 能 章 。 」 傅 元 龍 贊 云 : 「 誕 應 陽 精 , 屈 伸 從 時 , 變 化 無 形 。 」 據 此 以 言 , 龍 , 陽 精 也 , 變 化 不 測 者 也 , 故 易 乾 卦 取 之 , 以 象 陽 氣 之 升 降 變 化 焉 。 「 乘 雲 」 句 , 合 言 陰 陽 , 「 御 龍 」 句 則 單 言 陽 , 總 之 , 喻 神 人 攝 調 陰 陽 於 外 也 。 惟 易 乾 卦 言 陽 氣 在 六 位 中 之 變 化 , 故 設 六 龍 以 喻 之 。 此 不 言 六 龍 , 而 言 飛 龍 者 , 以 飛 龍 應 五 爻 而 當 五 位 。 其 上 上 九 , 則 陽 過 亢 ; 其 下 九 四 , 則 陽 未 盛 。 準 之 慎 子 之 說 , 過 亢 者 , 陽 極 陽 位 也 ; 未 盛 者 , 甫 出 陰 位 , 方 至 陽 位 也 。 後 之 修 煉 家 , 以 言 火 候 之 老 嫩 , 皆 在 所 不 取 也 。 惟 九 五 之 飛 龍 , 純 陽 正 盛 , 無 過 不 及 , 非 老 非 嫩 , 控 御 此 氣 , 所 以 為 神 人 也 。 其 神 凝 , 三 字 吃 緊 。 非 遊 物 外 者 , 不 能 凝 於 神 。   補 說 文 : 「 凝 , 俗 冰 字 。 」 顏 氏 匡 謬 正 俗 : 「 冰 轉 音 凝 。 」 說 文 : 「 凝 , 冰 堅 也 。 」 黃 氏 韻 會 :「
冰 , 古 凝 字 。 , 古 冰 字 。 後 人 以 冰 代 字 , 故 以 凝 代 字 。 」 武 按 : 大 戴 禮 曾 子 天 圓 篇 云 : 「 陽 之 精 氣 曰 神 。 」 易 曰 : 「 陰 陽 不 測 之 謂 神 。 」 故 神 凝 由 吸 風 飲 露 、 乘 雲 氣 、 御 飛 龍 而 來 。 蓋 此 數 句 , 上 已 釋 明 其 為 修 道 者 調 攝 陰 陽 之 喻 也 。 而 其 著 手 處 , 則 在 用 志 不 分 。 達 生 篇 述 佝 僂 丈 人 之 言 曰 : 「 吾 處 身 也 , 若 厥 株 拘 ; 吾 執 臂 也 , 若 槁 木 之 枝 。 」 孔 子 稱 之 曰 : 「 用 志 不 分 , 乃 凝 於 神 。 」 故 凝 神 之 要 點 在 用 志 不 分 。 人 間 世 篇 , 仲 尼 語 顏 回 曰 「 一 若 志 」 , 老 子 曰 「 守 靜 篤 」 , 曰「
抱 一 」 , 同 此 義 也 。 蓋 志 不 分 則 靜 , 靜 則 定 , 一 則 凝 矣 。 內 神 凝 , 而 外 則 若 厥 株 拘 與 槁 木 之 枝 , 與 南 郭 子 綦 形 如 槁 木 同 。 而 子 綦 自 謂 「 喪 我 」 , 喪 我 者 , 無 己 也 。 故 用 志 不 分 然 後 能 無 己 , 無 己 然 後 能 神 凝 。 此 「 神 凝 」 二 字 , 即 示 藐 姑 射 神 人 為 無 己 之 至 人 也 。 使 物 不 疵 癘 而 年 穀 熟 。 司 馬 云 : 「 疵 , 毀 也 。 」 癘 音 癩 , 惡 病 。 列 子 黃 帝 篇 : 「 姑 射 山 , 在 海 中 。 山 上 有 神 人 焉 , 吸 風 飲 露 , 不 食 五 穀 , 心 如 淵 泉 , 形 如 處 女 。 不 施 不 惠 , 而 物 自 足 , 不 聚 不 斂 , 而 己 無 愆 。 陰 陽 常 調 , 日 月 常 明 , 四 時 常 若 , 風 雨 常 均 , 字 育 常 時 , 年 穀 常 豐 。 而 土 無 札 傷 , 人 無 夭 惡 , 物 無 疵 癘 。 」 漆 園 本 此 為 說 。   補 釋 文 : 「 疵 , 在 斯 反 , 病 也 。 癘 音 厲 , 本 或 作 厲 。 」 武 按 : 此 與 在 宥 篇 「 慎 守 汝 身 , 物 將 自 壯 」 之 義 同 。 自 「 藐 姑 射 」 至 此 , 寓 意 精 深 , 茲 再 就 本 書 舉 證 以 明 之 。 刻 意 篇 云 : 「 純 粹 而 不 雜 , 靜 一 而 不 變 , 惔 而 無 為 , 動 而 以 天 行 , 此 養 神 之 道 〔 一 〕 也 。 」 肌 膚 若 冰 雪 , 非 純 粹 不 雜 乎 ? 靜 一 不 變 , 惔 而 無 為 , 處 子 之 性 行 類 之 。 乘 雲 御 龍 , 及 乘 天 地 之 正 , 御 六 氣 之 辯 , 即 動 而 以 天 行 也 。 神 凝 者 , 即 由 養 神 之 至 也 。 刻 意 篇 又 云 : 「 靜 而 與 陰 同 德 , 動 而 與 陽 同 波 。 」 處 子 , 陰 也 , 靜 也 ; 飛 龍 , 陽 也 , 動 也 。 此 二 語 之 寓 意 , 尤 為 明 顯 。 彼 篇 又 云 : 「 精 神 四 達 並 流 , 無 所 不 極 : 上 際 於 天 , 下 蟠 於 地 , 化 育 萬 物 , 不 可 為 象 。 」 夫 乘 雲 御 龍 , 遊 四 海 之 外 , 非 四 達 並 流 , 際 天 蟠 地 乎 ? 使 物 不 疵 癘 而 年 穀 熟 , 即 化 育 萬 物 , 不 可 為 象 也 。 天 運 篇 云 : 「 龍 合 而 成 體 , 散 而 成 章 , 乘 乎 雲 氣 而 養 乎 陰 陽 。 」 體 者 , 乾 陽 之 體 , 即 神 凝 而 成 體 也 。 散 即 變 也 。 散 而 成 章 者 , 易 說 卦 曰 : 「 故 易 六 位 而 成 章 。 」 注 總 言 六 畫 ; 又 細 分 之 , 則 陰 陽 之 位 , 間 雜 而 成 文 章 也 。 故 體 者 , 陰 陽 之 正 也 ; 散 者 , 六 氣 之 變 也 。 斯 體 也 , 靜 則 謂 之 和 , 動 則 謂 之 神 。 文 子 上 仁 篇 云 : 「 陰 陽 交 接 , 乃 能 成 和 。 」 交 接 者 , 所 以 凝 也 。 故 凝 神 者 , 凝 此 陰 陽 之 和 也 , 即 所 謂 養 乎 陰 陽 也 。 以 本 段 為 本 篇 主 文 , 且 為 莊 子 道 要 , 故 特 詳 為 拈 出 之 。 吾 是 以 狂 而 不 信 也 。 」 狂 , 李 九 況 反 。 按 : 音 讀 如 誑 。 言 以 為 誑 。   正 釋 文 : 「 狂 , 求 匡 反 , 李 云 : 『 癡 也 。 』 」 武 按 : 廣 韻 : 「 巨 王 切 , 病 也 。 」 心 不 能 審 得 失 之 地 , 則 謂 之 狂 。 應 璩 詩 云 : 「 積 念 發 狂 癡 。 」 李 訓 癡 , 是 也 。 淮 南 精 神 訓 : 「 大 怖 生 狂 。 」 又 原 道 訓 : 「 薄 氣 發 瘖 , 驚 怖 為 狂 。 」 故 「 狂 」 字 應 從 李 訓 , 方 與 上 「 吾 驚 怖 其 言 」 句 相 關 合 , 讀 誑 非 也 。 至 肩 吾 之 意 , 以 為 使 物 不 疵 癘 而 年 穀 熟 , 必 以 天 下 為 事 而 後 能 , 今 藐 姑 神 人 , 不 過 一 己 之 神 凝 耳 , 並 未 以 天 下 為 事 , 何 能 致 如 斯 之 效 ? 其 狂 而 不 信 者 在 此 。 連 叔 一 則 曰 「 孰 弊 弊 焉 以 天 下 為 事 」 , 再 則 曰 「 孰 肯 以 物 為 事 」 , 即 針 對 此 點 而 答 也 。 連 叔 曰 :「
然 。 瞽 者 無 以 與 乎 文 章 之 觀 , 聾 者 無 以 與 乎 鐘 鼓 之 聲 。 豈 惟 形 骸 有 聾 盲 哉 ? 夫 知 亦 有 之 。   補 釋 文 : 「 瞽 音 古 , 盲 者 無 目 , 如 鼓 皮 也 。 與 音 豫 。 觀 , 古 亂 反 。 」 文 子 符 言 篇 : 「 豈 獨 形 骸 有 闇 、 聾 哉 ? 心 亦 有 之 。 塞 也 , 莫 知 所 通 。 」 此 闇 、 聾 之 類 也 。 淮 南 泰 族 訓 亦 有 此 語 。 是 其 言 也 , 猶 時 女 也 。 司 馬 云 : 「 猶 處 女 也 。 」 按 : 時 , 是 也 。 云 是 其 言 也 , 猶 是 若 處 女 者 也 。 此 人 也 、 此 德 也 云 云 , 極 擬 議 之 詞 。   正 女 同 汝 , 指 肩 吾 。 承 上 「 聾 盲 」 來 , 言 不 惟 形 骸 有 聾 盲 , 知 亦 有 之 , 汝 聞 接 輿 之 言 , 狂 而 不 信 , 即 是 知 之 聾 盲 也 。 「 是 其 言 也 」 句 , 指 「 然 , 瞽 者 」 至 「 知 亦 有 之 」 一 段 之 言 也 。 如 此 解 , 文 句 方 能 承 接 一 氣 。 若 如 司 馬 說 , 「 瞽 者 」 一 段 便 成 贅 L 。 且 上 以 處 子 況 神 人 , 陸 注 「 在 室 女 」 , 郭 注 : 「 不 以 外 傷 內 。 」 若 此 處 單 稱 女 , 出 室 女 亦 屬 之 , 則 外 傷 矣 , 何 可 以 況 神 人 乎 ? 之 人 也 , 之 德 也 , 將 磅 礡 萬 物 以 為 一 。 世 蘄 乎 亂 , 孰 弊 弊 焉 以 天 下 為 事 ! 李 云 : 磅 礡 , 猶 旁 礡 。 」 李 楨 云 :「
亦 作 旁 魄 , 廣 被 意 也 。 言 其 德 行 廣 被 萬 物 , 以 為 一 世 求 治 , 豈 肯 有 勞 天 下 之 跡 ? 老 子 曰 : 『 我 無 為 而 民 自 化 。 』 亂 , 治 也 。 」 簡 文 云 :「
弊 弊 , 經 營 貌 。 」 案 〔 二 〕 : 蘄 同 期 。   補 釋 文 : 「 旁 , 薄 剛 反 , 字 又 作 磅 。 礡 , 蒲 博 反 。 司 馬 云 : 『 磅 礡 , 猶 混 同 也 。 』 蘄 , 求 也 。 弊 弊 , 徐 扶 計 反 。 」   正 注 引 李 楨 云 : 「 以 為 一 世 求 治 。 」 是 以 「 一 世 」 連 讀 , 又 訓 亂 為 治 , 均 非 。 奚 侗 云 : 「 釋 文 出 『 世 蘄 』 二 字 , 文 選 吳 都 賦 注 引 至 『 世 』 字 , 可 見 古 無 有 『 一 世 』 連 讀 者 , 」 武 按 : 玩 郭 注 成 疏 , 亦 不 以 「 一 世 」 連 讀 。 須 知 「 萬 物 以 為 一 」 , 係 本 書 要 語 , 各 篇 屢 見 , 而 原 於 老 子 「 萬 物 得 一 以 生 」 之 言 。 本 書 如 德 充 符 篇 云 : 「 物 視 其 所 一 。 」 又 云 : 「 自 其 同 者 視 之 , 萬 物 皆 一 也 。 」 天 地 篇 云 : 「 萬 物 一 府 。 」 秋 水 篇 云 : 「 萬 物 一 齊 。 」 在 宥 篇 云 : 「 萬 物 云 云 , 各 復 其 根 。 」 云 云 , 眾 多 貌 , 不 一 也 ; 復 根 , 則 一 矣 。 義 均 相 同 。 故 此 處 應 從 「 一 」 字 絕 句 。 「 亂 」 字 訓 治 , 雖 出 爾 雅 、 說 文 , 然 於 此 文 不 合 。 左 宣 十 二 年 傳 : 「 人 反 物 為 亂 。 」 又 宣 十 五 年 傳 : 「 民 反 德 為 亂 。 」 其 義 適 與 「 之 德 也 , 磅 礡 萬 物 以 為 一 」 相 反 。 蓋 此 處 以 神 人 、 世 人 對 舉 , 一 正 一 反 也 。 神 人 以 無 為 之 德 , 和 萬 物 為 一 , 故 曰 「 孰 弊 弊 焉 以 天 下 為 事 」 ; 世 人 以 有 為 為 治 , 即 弊 弊 以 天 下 為 事 。 如 是 , 則 不 能 磅 礡 萬 物 為 一 , 不 一 , 則 亂 矣 , 故 曰 「 世 蘄 乎 亂 」 也 。 此 義 原 於 老 子 「 為 者 敗 之 」 一 語 。 而 本 書 繕 性 篇 略 云 : 「 古 之 人 , 在 混 芒 之 中 , 與 一 世 而 得 澹 漠 焉 。 當 是 時 也 , 陰 陽 和 靜 , 鬼 神 不 擾 , 萬 物 不 傷 , 群 生 不 夭 。 人 雖 有 知 , 無 所 用 之 。 此 之 謂 至 一 。 」 此 段 足 證 之 人 、 之 德 磅 礡 萬 物 為 一 之 義 。 「 混 芒 」 與 「 一 世 得 澹 漠 」 二 語 , 與 司 馬 訓 磅 礡 為 混 同 之 義 合 。 彼 篇 又 略 云 : 「 逮 德 下 衰 , 燧 人 、 伏 羲 始 為 天 下 , 是 故 順 而 不 一 。 唐 、 虞 為 天 下 , 興 治 化 之 流 , ● 淳 散 朴 , 附 之 以 文 , 益 之 以 博 , 然 後 民 始 惑 亂 。 」 其 所 謂 燧 、 羲 、 唐 、 虞 , 此 文 以 一「
世 」 字 概 之 。 「 興 治 化 」 以 下 各 語 , 即 弊 弊 以 天 下 為 事 也 。 其 所 以 如 此 者 , 意 在 蘄 乎 治 , 而 民 竟 惑 亂 , 非 即 此 文 所 謂 「 世 蘄 乎 亂 」 乎 ? 此 文 簡 奧 , 非 匯 通 全 書 觀 之 , 不 易 明 也 。 之 人 也 , 物 莫 之 傷 , 大 浸 稽 天 而 不 溺 , 司 馬 云 : 「 稽 , 至 也 。 」   補 釋 文 : 「 稽 音 雞 , 徐 、 李 音 啟 。 」 大 旱 、 金 石 流 、 土 山 焦 而 不 熱 。 是 其 塵 垢 秕 糠 , 說 文 「 」 作「
秕 」 。 釋 文 : 「 秕 糠 , 猶 繁 碎 。 」 按 : 言 於 繁 碎 之 事 物 , 直 以 塵 垢 視 之 。   補 釋 文 : 「 垢 , 古 口 反 。 秕 , 徐 甫 姊 反 。 陶 , 徒 刀 反 。 鑄 , 之 樹 反 。 」 成 云 : 「 散 為 塵 , 膩 為 垢 , 穀 不 熟 為 秕 , 穀 皮 為 糠 。 鎔 金 曰 鑄 , 範 土 曰 陶 。 」 武 按 : 「 大 浸 稽 天 」 以 下 各 句 , 即 申 說 「 物 莫 之 傷 」 也 。 將 猶 陶 鑄 堯 、 舜 者 也 , 孰 肯 以 物 為 事 ! 又 引 不 以 天 下 為 事 之 神 人 , 以 明 其 自 全 之 道 。   正 釋 文 謂 「 秕 糠 猶 繁 碎 」 , 於 義 無 取 。 此 謂 「 引 神 人 以 明 自 全 之 道 」 , 亦 非 。 讓 王 篇 : 「 道 之 真 以 治 身 , 其 緒 餘 以 為 國 家 , 其 土 苴 以 治 天 下 。 」 司 馬 云 : 「 土 苴 , 如 糞 草 也 。 」 即 塵 垢 之 說 也 。 又 天 道 篇 : 「 君 之 所 讀 者 , 古 之 糟 魄 已 夫 ! 」 司 馬 云 :「
魄 , 本 又 作 粕 。 」 即 秕 糠 之 說 也 。 合 而 言 之 , 塵 垢 秕 糠 。 道 之 粗 跡 也 。 神 人 以 其 粗 跡 , 將 猶 陶 鑄 成 為 堯 、 舜 之 治 , 即 「 土 苴 以 治 天 下 」 之 說 也 。 前 「 孰 弊 弊 」 句 , 不 以 天 下 之 事 為 事 也 。 世 自 化 之 , 無 所 事 事 也 。 此 「 孰 肯 」 句 , 不 以 天 下 之 物 為 事 也 。 不 以 物 為 事 , 則 如 知 北 遊 篇 所 云 「 聖 人 處 物 不 傷 物 , 物 亦 不 傷 也 」 。 係 就 事 與 物 分 說 。 宋 人 資 章 甫 適 諸 越 , 李 云 : 「 資 , 貨 也 。 章 甫 , 殷 冠 也 。 以 冠 為 貨 。 」 司 馬 云 : 「 諸 , 於 也 。 」 補 此 段 證 明 神 人 無 功 。 越 人 短 〔 三 〕 髮 文 身 , 無 所 用 之 。 為 無 所 用 天 下 設 喻 。 堯 治 天 下 之 民 , 平 海 內 之 政 , 往 見 四 子 藐 姑 射 之 山 , 司 馬 、 李 云 : 「 四 子 , 王 倪 、 齧 缺 、 被 衣 、 許 由 。 」 李 楨 云 : 「 四 子 本 無 其 人 , 徵 名 以 實 之 , 則 鑿 矣 。 」   正 天 地 篇 : 「 堯 之 師 曰 許 由 , 許 由 之 師 曰 齧 缺 , 齧 缺 之 師 曰 王 倪 , 王 倪 之 師 曰 被 衣 。 」 然 則 堯 與 四 子 , 非 全 無 瓜 葛 , 徵 天 地 篇 所 舉 之 名 以 實 之 , 顯 有 根 據 , 且 許 由 已 見 上 文 , 不 得 為 鑿 也 。 治 天 下 , 平 四 海 , 示 堯 之 有 功 也 , 為 神 人 無 功 之 反 映 。 汾 水 之 陽 , 窅 然 喪 其 天 下 焉 。 」 汾 水 之 陽 , 堯 都 。 宣 云 : 「 窅 然 , 深 遠 貌 。 」   正 釋 文 : 「 汾 , 徐 扶 云 反 。 汾 水 出 太 原 。 窅 , 徐 烏 了 反 。 李 云 : 『 窅 然 , 猶 悵 然 。 』 」 武 按 : 宣 注 「 深 遠 貌 」 , 於 本 文 不 合 , 應 從 李 說 。 自 「 宋 人 」 以 下 至 此 , 郭 注 : 「 堯 之 無 用 天 下 為 , 亦 猶 越 人 之 無 所 用 章 甫 耳 。 然 遺 天 下 者 , 固 天 下 之 所 宗 。 天 下 雖 宗 堯 , 而 堯 未 嘗 有 天 下 也 , 故 窅 然 喪 之 , 而 嘗 遊 心 於 絕 冥 之 境 。 」 成 疏 與 李 楨 注 , 其 意 均 同 。 三 氏 之 注 , 於 文 義 適 得 其 反 。 其 誤 在 於 宗 堯 , 不 知 本 文 所 宗 者 為 至 人 、 神 人 。 四 子 者 , 神 人 也 , 而 以 塵 垢 秕 糠 視 堯 ; 堯 治 天 下 者 也 , 四 子 即 以 塵 垢 秕 糠 視 治 天 下 。 故 上 言「
無 所 用 天 下 為 」 , 又 言 「 孰 弊 弊 焉 以 天 下 為 事 」 也 。 此 段 以 宋 人 喻 堯 , 以 章 甫 喻 天 下 , 而 「 越 人 」 句 則 喻 四 子 無 所 用 天 下 。 故 宋 人 至 越 , 悵 然 喪 其 章 甫 ; 堯 見 四 子 , 悵 然 喪 其 天 下 , 亦 可 曰 喪 其 治 天 下 之 功 也 。 蓋 堯 乃 弊 弊 以 天 下 為 事 者 , 文 言 其 平 海 內 之 政 , 是 有 治 天 下 之 功 者 也 。 而 四 子 神 人 也 , 神 人 無 功 , 堯 見 四 子 , 為 其 所 化 , 故 亦 窅 然 喪 其 治 天 下 之 功 焉 。 如 此 解 , 章 甫 之 喻 , 方 見 密 合 , 而 證 明 上 「 神 人 無 功 」 句 亦 見 緊 切 。

〔 一 〕 「 道 」 原 作 「 至 」 , 據 刻 意 篇 改 。

〔 二 〕 「 案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補 。

〔 三 〕 「 短 」 字 , 集 釋 本 作 「 斷 」 。

    惠 子 謂 莊 子 曰 : 司 馬 云 : 「 姓 惠 , 名 施 , 為 梁 相 。 」   補 此 段 與 下 段 , 借 與 惠 子 論 辯 , 以 明 無 用 然 後 逍 遙 之 旨 。 此 則 借 瓠 於 無 用 中 有 一 可 用 , 不 免 有 慮 而 為 樽 之 患 , 以 喻 人 有 一 能 之 可 用 , 即 難 免 招 世 繫 累 , 不 能 逍 遙 也 。 「 魏 王 貽 我 大 瓠 之 種 , 瓠 , 瓜 也 , 即 今 葫 盧 瓜 。   補 釋 文 : 「 魏 王 , 司 馬 云 : 『 梁 惠 王 也 。 』 」 武 按 : 魏 自 河 東 遷 大 梁 , 故 謂 之 魏 , 或 謂 之 梁 也 。 貽 音 怡 , 遺 也 。 瓠 音 護 。 我 樹 之 成 而 實 五 石 , 以 盛 水 漿 , 其 堅 不 能 自 舉 也 。 成 云 ; 「 樹 , 植 。 實 , 子 也 。 虛 脆 不 堅 , 故 不 能 自 勝 舉 。 」 剖 之 以 為 瓢 ,   補 反 映 下 文 樗 之 「 不 夭 斤 斧 , 物 無 害 者 」 。 則 瓠 落 無 所 容 。 簡 文 云 : 「 瓠 落 , 猶 廓 落 也 。 」 成 云 ; 「 平 淺 不 容 多 物 。 」   補 釋 文 : 「 剖 , 普 口 反 。 」 非 不 呺 然 大 也 , 釋 文 : 「 呺 , 本 亦 作 。 李 云 : 『 虛 大 貌 』 」 俞 樾 云 : 「 呺 , 俗 字 , 當 作 枵 , 虛 也 。 」   補 釋 文 : 「 呺 , 徐 許 僑 反 。 」   正 俞 說 非 。 廣 韻 : 「 呺 然 , 大 貌 。 」 本 句 「 呺 然 」 , 為 「 大 也 」 之 形 容 詞 , 「 大 也 」 則 無 異 「 呺 然 」 之 注 也 。 四 字 一 意 , 如 改 「 呺 」 作 「 枵 」 , 並 應 改 本 句 為 「 非 不 枵 然 虛 也 」 , 於 法 方 合 。 但 本 文 未 嘗 言 虛 , 而 所 重 者 在 大 。 首 即 標 言 「 大 瓠 」 , 繼 言 「 實 五 石 」 , 大 也 , 因 之 瓢 亦 大 。 然 平 淺 無 所 容 , 正 以 其 不 虛 也 , 其 不 須 以 「 枵 然 」 形 容 之 明 矣 。 吾 為 其 無 用 而 掊 之 。 」   補 「 無 用 」 二 字 , 為 本 段 及 下 段 主 旨 , 且 為 全 篇 主 旨 , 與 無 名 、 無 己 並 重 , 特 借 惠 子 之 口 提 出 之 。 莊 子 曰 : 「 夫 子 固 拙 於 用 大 矣 。 宋 人 有 善 為 不 龜 手 之 藥 者 , 向 秀 云 ; 「 龜 , 拘 坼 也 。 」 徐 音 舉 倫 反 。 此 以 「 龜 」 為 「 皸 」 之 假 借 。 玄 應 音 義 「 皸 」 下 引 通 俗 文 :「
手 足 坼 裂 曰 皸 , 經 文 或 作 『 龜 坼 』 。 」 下 引 此 文 為 證 。   正 釋 文 :「
龜 手 , 愧 悲 反 。 司 馬 云 : 『 文 坼 如 龜 文 。 』 」 武 按 : 注 中 「 玄 應 音 義 」 「 音 」 字 上 , 當 補 「 眾 經 」 二 字 , 否 則 , 下 「 經 文 」 二 字 無 著 。 且 注 太 糾 纏 , 不 如 從 司 馬 說 , 較 為 明 爽 。 蓋 言 手 凍 文 坼 如 龜 背 之 文 , 故 謂 之 為 「 龜 手 」 , 猶 之 爾 雅 釋 詁 之 「 鮐 背 」 , 疏 「 老 人 皮 膚 消 瘠 , 背 若 鮐 魚 」 也 。 又 釋 名 : 「 九 十 曰 鮐 背 , 背 有 鮐 文 也 。 」 背 有 鮐 文 為 鮐 背 , 手 有 龜 文 為 龜 手 , 同 一 義 也 。 李 楨 借 讀 為 皸 , 俞 樾 謂 宜 讀 如 拘 , 拘 與 區 同 音 , 區 與 丘 同 音 , 龜 在 丘 音 。 如 此 迂 迴 牽 傅 , 義 仍 未 明 也 。 世 世 以 洴 澼 絖 為 事 。 成 云 : 「 洴 , 浮 。 澼 , 漂 。 絖 , 絮 也 。 」 李 云 : 「 漂 絮 水 上 。 」 盧 文 弨 云 : 「 洴 澼 , 擊 絮 之 聲 。 」   補 正 釋 文 : 「 洴 , 徐 扶 經 反 。 澼 , 普 歷 反 。 絖 音 曠 。 小 爾 雅 云 : 『 絮 細 者 謂 之 絖 。 』 」 朱 桂 曜 曰 : 「 文 選 任 彥 昇 為 蕭 揚 州 薦 士 表 注 : 『 絖 , 古 纊 字 。 』 」 武 按 : 洴 澼 如 為 擊 絮 聲 , 則 與 下 「 絖 」 字 不 能 相 連 成 句 , 盧 說 非 也 。 宜 從 成 說 。 客 聞 之 , 請 買 其 方 百 金 。 李 云 : 「 金 方 寸 重 一 斤 為 一 金 。 百 金 , 百 斤 也 。 」 聚 族 而 謀 曰 : 『 我 世 世 為 洴 澼 絖 , 不 過 數 金 ; 今 一 朝 而 鬻 技 百 金 , 請 與 之 。 』   補 釋 文 : 「 鬻 音 育 , 司 馬 云 : 『 買 也 。 』 」 客 得 之 , 以 說 吳 王 。 越 有 難 , 吳 王 使 之 將 , 冬 , 與 越 人 水 戰 , 大 敗 越 人 , 裂 地 而 封 之 。 能 不 龜 手 一 也 , 或 以 封 , 或 不 免 於 洴 澼 絖 , 則 所 用 之 異 也 。 今 子 有 五 石 之 瓠 , 何 不 慮 以 為 大 樽 而 浮 於 江 湖 , 司 馬 彪 云 : 「 慮 , 猶 結 綴 也 。 樽 如 酒 器 , 縛 之 於 身 , 浮 於 江 湖 , 可 以 自 渡 。 」 按 : 所 謂 腰 舟 。   正 說 文 : 「 慮 , 謀 思 也 。 」 爾 雅 釋 言 : 「 作 、 造 , 為 也 。 」 武 按 : 何 不 慮 以 為 大 樽 , 言 何 不 謀 慮 之 以 作 大 樽 也 ? 句 有 「 為 」 字 , 不 必 訓 慮 為 結 綴 , 因 結 綴 之 意 , 「 為 」 字 可 以 賅 之 。 至 司 馬 結 綴 之 訓 , 不 知 何 據 。 考 徐 鍇 說 文 解 字 通 論 云 : 「 思 有 所 圖 曰 慮 。 慮 猶 縷 也 。 」 說 文 「 絡 」 字 下 云 : 「 生 革 可 以 為 縷 束 也 。 」 故 此 句 亦 可 訓 為 何 不 縷 束 以 為 大 樽 也 。 鶡 冠 子 學 問 第 十 五 : 「 中 河 失 船 , 一 壺 千 金 。 」 注 : 「 壺 , 瓠 也 。 佩 之 可 以 濟 涉 , 南 人 謂 之 腰 舟 。 」 此 司 馬 注 之 所 本 也 。 而 憂 其 瓠 落 無 所 容 ? 則 夫 子 猶 有 蓬 之 心 也 夫 ! 」 向 云 : 「 蓬 者 , 短 不 暢 , 曲 士 之 謂 。 」 按 : 言 惠 施 以 有 用 為 無 用 , 不 得 用 之 道 也 。   補 釋 文 : 「 郭 云 : 『 蓬 生 非 直 達 者 。 』 」 武 按 : 荀 子 勸 學 篇 : 「 蓬 生 麻 中 , 不 扶 自 直 。 」 然 則 非 生 麻 中 , 必 不 直 而 曲 矣 。 此 向 、 郭 注 之 所 本 也 。

    惠 子 曰 : 「 吾 有 大 樹 , 人 謂 之 樗 。 其 大 本 擁 腫 而 不 中 繩 墨 , 其 小 枝 卷 曲 而 不 中 規 矩 , 立 之 塗 , 匠 者 不 顧 。   補 武 按 : 此 段 言 樗 以 無 用 , 故 無 物 害 , 無 困 苦 , 以 喻 人 必 無 用 , 方 免 世 患 而 獲 逍 遙 也 。 繼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而 言 無 用 者 , 以 心 雖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 苟 材 有 可 用 , 必 致 如 大 瓠 以 有 一 可 用 , 即 被 慮 而 為 樽 。 故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 又 必 無 用 , 然 後 盡 無 為 之 量 , 極 逍 遙 之 致 。 如 是 , 則 不 僅 遊 逍 遙 , 寢 臥 亦 逍 遙 也 。 釋 文 : 「 樗 , 敕 魚 反 。 」 成 云 : 「 栲 、 漆 之 類 , 嗅 之 甚 臭 , 惡 木 也 。 」 腫 , 章 勇 反 。 李 云 : 「 擁 腫 , 猶 盤 癭 。 」 中 , 丁 仲 反 。 卷 , 本 又 作 「 拳 」 , 同 音 權 。 今 子 之 言 , 大 而 無 用 , 眾 所 同 去 也 。 」 猶 言 棄 而 不 取 。 莊 子 曰 : 「 子 獨 不 見 狸 狌 乎 ? 成 云 : 「 狌 , 野 貓 。 」   補 釋 文 : 「 狸 , 力 之 反 。 狌 , 郭 音 生 , 司 馬 云 : 『 ● 也 。 ● , 由 救 反 。 』 」 卑 身 而 伏 , 以 候 敖 者 , 司 馬 云 : 「 遨 翔 之 物 , 雞 鼠 之 屬 。 」   補 說 文 : 「 敖 , 出 遊 也 。 」 漢 書 景 十 三 王 傳 : 「 請 閉 諸 姬 舍 門 , 無 令 出 敖 。 」 師 古 曰 : 「 敖 , 遊 戲 也 。 」 東 西 跳 梁 , 成 云 : 「 跳 梁 , 猶 走 擲 。 」   補 釋 文 : 「 跳 音 條 。 」 不 辟 高 下 ; 辟 音 避 。 中 於 機 辟 , 辟 , 所 以 陷 物 。 鹽 鐵 論 刑 法 篇 「 辟 陷 設 而 當 其 蹊 」 , 與 此 同 義 。 亦 作 「 臂 」 。 楚 詞 哀 時 命 篇 : 「 外 迫 脅 於 機 臂 兮 。 」 機 臂 , 即 機 辟 也 。 玉 篇 王 注 , 以 為 弩 身 。 死 於 網 罟 。 今 夫 斄 牛 , 司 馬 云 : 「 旄 牛 。 」   補 釋 文 : 「 罟 , 徐 音 古 。 斄 , 徐 、 李 音 來 , 又 音 離 。 」 其 大 若 垂 天 之 雲 。 成 云 : 「 山 中 遠 望 , 如 天 際 之 雲 。 」 此 能 為 大 矣 ,   補 斄 牛 能 負 重 耕 田 , 即 其 所 為 之 大 也 。 而 不 能 執 鼠 。 今 子 有 大 樹 , 患 其 無 用 , 何 不 樹 之 於 無 何 有 之 鄉 , 廣 莫 之 野 , 簡 文 云 : 「 莫 , 大 也 。 」 徬 徨 乎 無 為 其 側 , 釋 文 : 「 彷 徨 : 猶 翱 翔 。 」   補 釋 文 : 「 彷 , 薄 剛 反 。 徨 音 皇 。 廣 雅 云 ; 『 彷 徨 , 徙 倚 也 。 』 」 武 按 : 「 無 為 」 二 字 , 總 結 無 名 、 無 功 、 無 己 、 無 用 。 逍 遙 乎 寢 臥 其 下 ? 郭 慶 藩 云 : 「 逍 遙 , 依 說 文 , 當 作 『 消 搖 』 。 」 又 引 王 瞀 夜 云 : 「 逍 遙 者 , 調 暢 悅 豫 之 意 。 」   補 此 句 見 無 為 者 寢 臥 亦 逍 遙 , 不 僅 遊 也 , 以 進 一 步 作 結 。 不 夭 斤 斧 , 物 無 害 者 , 無 所 可 用 , 言 無 處 可 用 之 。 人 間 世 篇 : 「 是 不 材 之 木 也 , 無 所 可 用 。 」 又 云 : 「 予 求 無 所 可 用 久 矣 。 」 又 山 木 篇 : 「 無 所 可 用 。 」 文 義 並 與 此 同 。 安 所 困 苦 哉 ! 」 又 言 狸 狌 之 不 得 其 死 , 斄 牛 之 大 而 無 用 , 不 如 樗 樹 之 善 全 , 以 曉 惠 施 。 蓋 惠 施 用 世 , 莊 子 逃 世 , 惠 以 莊 言 為 無 用 , 不 知 莊 之 遊 於 無 窮 , 所 謂 「 大 知 」 「 小 知 」 之 異 也 。   正 注 言 「 斄 牛 之 大 而 無 用 , 不 如 樗 樹 之 善 全 」 , 非 也 。 此 段 莊 子 因 惠 子 謂 其 言 大 而 無 用 , 乃 引 狸 狌 能 捕 鼠 , 可 謂 小 而 有 用 矣 , 然 不 得 其 死 ; 斄 牛 執 鼠 不 如 狸 狌 , 非 斄 牛 徒 大 而 無 用 也 , 乃 不 得 其 用 也 。 秋 水 篇 云 :「
騏 驥 驊 騮 , 一 日 而 馳 千 里 , 捕 鼠 不 如 狸 狌 , 言 殊 技 也 。 」 斄 牛 亦 然 。 今 患 斄 牛 不 能 執 鼠 , 何 不 使 之 負 重 致 遠 , 以 譬 患 大 樹 無 用 , 何 不 樹 之 於 無 何 有 之 鄉 , 廣 莫 之 野 , 以 成 其 無 用 之 大 用 乎 ? 此 針 對 惠 子 「 大 而 無 用 」 之 言 以 駁 之 也 。 如 注 言 「 斄 牛 大 而 無 用 」 , 不 反 證 合 惠 子 之 言 乎 ? 有 失 莊 子 答 辯 之 旨 矣 。 所 謂 「 安 所 困 苦 」 者 , 如 大 瓠 可 用 為 樽 , 致 被 結 綴 以 浮 江 湖 , 此 即 大 瓠 之 困 苦 也 , 樗 則 無 此 矣 。
 
 

    齊 物 論 第 二 天 下 之 物 之 言 , 皆 可 齊 一 視 之 , 不 必 致 辯 , 守 道 而 已 。 蘇 輿 云 : 「 天 下 之 至 紛 , 莫 如 物 論 。 是 非 太 明 , 足 以 累 心 。 故 視 天 下 之 言 , 如 天 籟 之 旋 怒 旋 已 , 如 鷇 音 之 自 然 , 而 一 無 與 於 我 。 然 後 忘 彼 是 , 渾 成 毀 , 平 尊 隸 , 均 物 我 , 外 形 骸 , 遺 生 死 , 求 其 真 宰 , 照 以 本 明 , 游 心 於 無 窮 。 皆 莊 子 最 微 之 思 理 。 」   補 玉 篇 : 「 凡 生 天 地 之 間 , 皆 謂 物 也 。 」 荀 子 正 名 篇 : 「 故 萬 物 雖 眾 , 有 時 而 欲 遍 舉 之 , 故 謂 之 物 。 物 也 者 , 大 共 名 也 。 」 本 書 達 生 篇 : 「 凡 有 貌 、 象 、 聲 、 色 者 , 皆 物 也 。 」 釋 文 : 「 論 , 力 頓 反 。 」 周 禮 春 官 大 司 樂 賈 疏 : 「 直 言 曰 論 。 」 錢 大 昕 十 駕 齋 養 新 錄 : 「 王 伯 厚 云 : 『 莊 子 齊 物 論 , 非 欲 齊 物 也 , 蓋 謂 物 論 之 難 齊 也 。 邵 子 詩 : 「 齊 物 到 頭 爭 。 」 恐 誤 。 』 」 按 左 思 魏 都 賦 「 萬 物 可 齊 於 一 朝 」 , 劉 淵 林 注 「 莊 子 有 齊 物 之 論 」 , 劉 琨 答 盧 諶 書 「 遠 慕 老 莊 之 齊 物 」 , 文 心 雕 龍 論 說 篇 「 莊 周 齊 物 , 以 論 為 名 」 , 是 六 朝 人 已 誤 以 「 齊 物 」 二 字 連 讀 。   正 齊 物 論 , 謂 齊 一 論 物 之 言 也 。 註 中 「 天 籟 之 旋 怒 旋 已 」 句 , 誤 。 蓋 篇 中 之 旋 怒 旋 已 , 係 言 地 籟 , 非 言 天 籟 。 由 於 各 注 均 以 「 大 塊 噫 氣 」 節 言 地 籟 者 為 天 籟 , 故 誤 者 非 僅 蘇 輿 一 人 也 。 至 莊 子 之 撰 本 文 , 所 以 明 道 也 。 何 以 篇 題 為 齊 物 論 , 而 不 為 齊 道 論 ? 蓋 道 無 形 無 名 , 絕 於 言 議 。 故 知 北 遊 篇 云 : 「 道 不 可 言 , 言 而 非 也 。 」 又 云 : 「 所 以 論 道 , 而 非 道 也 。 」 是 則 可 論 者 唯 物 耳 。 故 則 陽 篇 云 : 「 言 之 所 盡 , 知 之 所 至 , 極 物 而 已 。 」 然 號 物 之 數 曰 萬 , 至 不 齊 也 , 逐 不 齊 之 物 而 論 之 , 論 亦 何 能 齊 哉 ? 日 馳 不 齊 之 論 , 如 徐 無 鬼 篇 所 謂 「 馳 其 形 性 , 潛 之 萬 物 」 , 徒 勞 精 敝 神 , 傷 生 損 性 , 此 修 道 者 之 大 患 也 。 故 莊 子 於 逍 遙 遊 篇 之 後 , 繼 以 斯 篇 。 良 以 心 之 能 逍 遙 者 , 無 己 也 , 無 己 則 不 齊 齊 矣 。 物 本 不 齊 , 心 則 可 齊 , 故 人 間 世 篇 仲 尼 以 「 齋 」 語 顏 回 。 齋 者 , 齊 也 。 又 曰 : 「 一 若 志 。 」 即 齊 其 心 也 。 夫 心 何 以 不 齊 ? 由 感 於 不 齊 之 物 , 而 有 審 辨 彼 此 、 是 非 、 美 惡 之 知 , 因 而 生 好 惡 之 情 , 隨 發 而 為 不 齊 之 論 矣 。 故 欲 論 之 齊 , 則 在 冥 情 去 知 。 情 冥 知 去 , 則 心 如 死 灰 矣 , 蝶 我 胥 忘 矣 。 此 之 謂 「 喪 我 」 , 喪 我 則 齊 之 極 致 也 。 故 本 篇 先 言 心 , 即 帶 言 情 , 然 後 繼 以 不 齊 之 大 知 、 小 知 , 大 言 、 小 言 , 中 則 舉 彼 此 、 是 非 、 成 虧 、 齊 與 不 齊 之 知 與 言 , 反 覆 申 說 之 , 末 則 逐 節 引 證 以 事 實 , 而 本 篇 之 義 無 餘 蘊 矣 。

    南 郭 子 綦 隱 机 而 坐 , 司 馬 云 : 「 居 南 郭 , 因 為 號 。 」 釋 文 : 「 隱 。 馮 也 。 李 本 机 作 几 。 」 按 : 事 又 見 徐 無 鬼 篇 , 「 郭 」 作 「 伯 」 ,「
机 」 作 「 几 」 。   補 釋 文 : 「 隱 。 於 靳 反 。 机 音 紀 。 」 仰 天 而 噓 , 答 焉 似 喪 其 耦 。 向 云 : 「 噓 , 息 也 。 」 釋 文 : 「 答 , 解 體 貌 , 本 又 作 嗒 。 耦 , 本 亦 作 偶 。 」 俞 云 : 「 偶 當 讀 為 寓 , 寄 也 。 即 下 文 所 謂 『 吾 喪 我 』 也 。 」 按 : 徐 無 鬼 篇 「 噓 」 下 無 此 句 。   補 釋 文 : 「 噓 音 虛 。 吐 氣 為 噓 。 答 , 都 納 反 。 耦 , 五 口 反 , 匹 也 , 對 也 。 」 武 按 : 耦 與 列 子 仲 尼 篇 「 顧 視 列 子 形 神 不 相 偶 」 之 偶 同 。   正 「 答 然 」 句 , 當 玩 一「
似 」 字 。 言 人 見 其 答 然 解 體 之 狀 , 似 喪 其 匹 偶 者 然 , 即 下 文 「 形 如 槁 木 」 也 。 「 吾 喪 我 」 , 則 子 綦 自 明 之 辭 , 人 固 無 從 知 之 , 因 喪 我 存 於 內 , 而 喪 耦 則 形 於 外 。 俞 氏 混 而 一 之 , 殊 欠 分 曉 。 故 「 耦 」 字 當 從 釋 文 訓 匹 。 下 文 「 彼 是 莫 得 其 偶 , 謂 之 道 樞 」 , 謂 無 彼 是 對 偶 則 好 惡 之 情 不 生 , 是 非 之 辯 不 起 , 故 喪 耦 而 物 論 自 齊 , 即 佛 書 之 「 無 人 相 」 也 。 此 句 與 「 彼 是 莫 得 其 偶 」 句 互 相 發 明 , 義 頗 重 要 。 若 徐 無 鬼 篇 , 重 在 槁 骸 死 灰 , 故 無 須 此 句 也 。 俞 說 非 。 顏 成 子 游 立 侍 乎 前 , 李 云 :「
子 綦 弟 子 , 姓 顏 名 偃 , 諡 成 , 字 子 游 。 」 按 : 徐 無 鬼 篇 作 「 顏 成 子 入 見 」 。   正 廣 韻 十 四 清 「 成 」 字 下 注 云 : 「 漢 複 姓 , 十 五 氏 。 莊 子 有 務 成 子 、 廣 成 子 、 顏 成 子 游 、 伯 成 子 高 。 」 然 則 顏 成 蓋 複 姓 也 。 曰 : 「 何 居 乎 ? 無 鬼 篇 作 「 夫 子 物 之 尤 也 」 。   補 釋 文 : 「 居 , 如 字 , 又 音 姬 。 司 馬 云 : 『 猶 故 也 。 』 」 形 固 可 使 如 槁 木 , 而 心 固 可 使 如 死 灰 死 ? 文 子 道 原 篇 引 老 子 曰 : 「 形 若 槁 木 , 心 若 死 灰 。 」 徐 無 鬼 篇 與 此 二 句 同 , 「 木 」 作 「 骸 」 。 知 北 遊 篇 : 「 形 若 槁 骸 , 心 若 死 灰 。 」 庚 桑 楚 篇 亦 有 二 句 , 「 槁 骸 」 作 「 槁 木 之 枝 」 。 達 生 篇 亦 云 : 「 吾 執 臂 也 , 若 槁 木 之 枝 。 」 是 此 「 槁 木 」 即 槁 木 之 枝 。 槁 骸 , 亦 槁 枝 也 。 以 下 異 。   補 釋 文 : 「 槁 , 古 老 反 。 」 武 按 : 「 心 」 字 為 全 篇 總 幹 。 篇 中 所 說 之 情 、 知 、 言 , 皆 根 於 心 , 特 於 此 處 先 為 提 出 。   正 注 謂「
槁 木 即 槁 木 之 枝 」 , 於 文 義 尚 欠 精 審 。 此 處 以 「 槁 木 」 形 容 形 之 枯 槁 , 其 意 已 足 , 不 須 加 「 之 枝 」 二 字 也 。 達 生 篇 有 此 二 字 者 , 以 槁 木 喻 身 , 以 枝 喻 臂 也 。 庚 桑 楚 篇 有 此 二 字 者 , 其 文 曰 「 動 不 知 所 為 , 行 不 知 所 之 , 身 若 槁 木 之 枝 」 , 以 槁 木 不 易 為 風 所 動 , 而 枝 則 可 動 , 故 以 槁 木 喻 心 之 不 動 , 而 其 身 之 動 , 一 出 於 不 知 , 如 槁 木 之 枝 , 因 風 而 動 , 無 容 心 也 。 此 則 隱 机 枯 坐 , 動 靜 各 別 , 故 不 須 以 易 動 之 枝 為 喻 , 未 可 漫 引 相 證 也 。 今 之 隱 机 者 , 非 昔 之 隱 机 者 也 。 」 子 綦 曰 : 「 偃 , 不 亦 善 乎 而 問 之 也 ! 而 同 爾 。   正 而 , 如 字 , 連 上 下 文 為 一 句 。 上 已 呼 偃 之 名 , 下 不 必 再 用 「 爾 」 字 。 今 者 吾 喪 我 ,   補 答 稱 「 喪 我 」 , 非 僅 喪 耦 也 , 係 進 一 層 說 。 即 下 之 化 蝶 不 知 周 也 , 又 即 佛 書 之 「 無 我 相 」 也 。 無 人 無 我 , 彼 是 雙 忘 , 尚 何 物 論 之 不 齊 哉 ? 汝 知 之 乎 ? 汝 聞 人 籟 而 未 聞 地 籟 , 汝 聞 地 籟 而 未 聞 天 籟 夫 ! 」 郭 云 : 「 籟 , 簫 也 。 」   補 釋 文 : 「 籟 , 力 帶 反 。 夫 音 扶 。 」 武 按 : 風 吹 地 面 之 竅 成 聲 , 地 籟 也 。 人 吹 比 竹 成 聲 , 人 籟 也 。 心 動 而 為 情 , 情 宣 於 口 而 為 言 , 天 籟 也 。 總 提 於 此 , 以 啟 下 文 , 而 以 天 籟 為 主 , 地 籟 、 人 籟 則 比 喻 也 , 陪 襯 也 。 凡 莊 子 為 文 , 每 於 其 正 意 之 前 或 後 , 設 喻 以 襯 托 之 , 闡 明 之 , 如 此 處 是 也 。 又 如 罔 兩 問 景 、 莊 子 夢 蝶 之 喻 , 「 彼 出 於 是 」 、 「 自 彼 則 不 見 」 各 句 之 義 , 逍 遙 遊 篇 鯤 、 鵬 、 宋 、 列 之 反 喻 至 人 , 皆 此 例 也 。 若 於 設 喻 處 作 正 文 讀 之 , 則 不 得 其 要 領 矣 。 子 游 曰 : 「 敢 問 其 方 。 」 成 云 : 「 方 , 術 也 。 」   正 易 恆 卦 注 : 「 方 猶 道 也 。 」 謂 問 三 籟 之 道 理 也 。 子 綦 曰 : 「 夫 大 塊 噫 氣 , 俞 云 ; 「 塊 , ● 或 體 , 大 地 。 」 成 云 : 「 噫 而 出 氣 。 」   補 釋 文 : 「 塊 , 古 怪 反 。 噫 , 乙 戒 反 。 」 武 按 : 大 塊 既 為 大 地 , 風 則 為 其 所 噫 之 氣 , 而 所 吹 以 成 聲 者 , 又 為 地 面 之 木 竅 , 故 謂 其 聲 為 地 籟 也 。 其 名 為 風 。 是 唯 無 作 , 作 則 萬 竅 怒 呺 。 而 獨 不 聞 之 翏 翏 乎 ? 之 , 猶 其 。 下 同 。 釋 文 : 「 翏 翏 , 長 風 聲 , 李 本 作 飂 。 」   補 釋 文 : 「 呺 , 胡 刀 反 。 翏 翏 , 良 救 反 , 又 六 收 反 。 」 山 林 之 畏 隹 , 即 崔 , 猶 崔 巍 。   正 注 專 就 山 勢 言 , 則 「 林 」 為 贅 字 矣 。 奚 侗 遷 就 此 義 , 云 「 林 當 為 陵 」 , 擅 改 原 文 。 尤 涉 武 斷 。 惟 郭 云 「 大 風 之 所 扇 動 也 」 , 成 云 「 畏 隹 , 扇 動 之 貌 」 , 為 得 其 旨 。 蓋 此 處 係 寫 風 勢 , 非 寫 山 勢 , 故 重 在 「 林 」 字 。 畏 隹 者 , 林 木 被 風 扇 動 之 狀 也 。 下 句 「 大 木 」 , 即 從 此 「 林 」 字 生 出 。 至 郭 、 成 扇 動 之 訓 , 雖 不 知 其 所 本 , 然 亦 略 可 推 得 其 義 , 考 工 記 注 : 「 故 書 畏 作 威 。 」 書 陶 謨 「 天 明 畏 」 , 釋 文 : 「 馬 本 作 威 。 」 書 呂 刑 「 德 威 惟 畏 」 , 墨 子 尚 賢 下 作 「 德 威 惟 威 」 。 是 畏 古 與 威 通 用 。 文 選 甘 泉 賦 注 「 威 蕤 」 云 : 「 猶 葳 蕤 也 。 」 又 景 福 殿 賦 : 「 流 羽 毛 之 威 蕤 。 」 尋 威 蕤 之 義 , 披 垂 流 動 貌 。 蕤 與 隹 為 疊 韻 , 隹 正 齒 , 蕤 半 齒 , 音 亦 相 近 , 故 畏 隹 與 威 蕤 。 義 亦 相 近 , 郭 、 成 所 以 訓 為 扇 動 也 。 大 木 百 圍 之 竅 穴 , 似 鼻 , 似 口 , 似 耳 , 似 枅 , 似 圈 , 似 臼 , 似 洼 者 , 似 污 者 ; 字 林 云 : 「 枅 , 柱 上 方 木 。 」 成 云 ; 「 圈 , 獸 之 闌 圈 。 」 宣 云 : 「 洼 , 深 池 。 污 , 窊 也 。 三 象 身 , 三 象 物 , 二 象 地 , 皆 狀 木 之 竅 形 。 」   補 此 承 說 「 萬 竅 」 。 釋 文 : 「 枅 音 雞 , 又 音 肩 。 簡 文 云 : 『 欂 櫨 也 。 』 圈 , 起 權 反 。 臼 , 其 九 反 。 洼 , 烏 攜 反 , 李 於 花 反 。 污 音 烏 。 」 武 按 : 禮 記 玉 藻 : 「 母 沒 而 杯 圈 存 焉 。 」 洪 頤 k 云 : 「 枅 通 作 鈃 。 」 說 文 曰 : 「 鈃 , 似 鐘 而 頸 長 。 」 謂 瓶 罍 之 屬 , 故 與 杯 圈 為 例 。 說 文 : 「 洼 , 深 池 也 。 」 國 語 周 語 注 : 「 大 曰 潢 , 小 曰 污 。 」 說 文 : 「 潢 , 積 水 池 。 」 據 此 , 則 洼 與 潢 同 , 污 則 較 小 。 禮 運 「 汙 尊 而 抔 飲 」 , 以 汙 擬 尊 , 其 小 可 知 。 玉 篇 從 于 者 古 文 , 從 ● 者 今 文 。 激 者 , 謞 者 , 叱 者 , 吸 者 , 叫 者 , 譹 者 , 穾 者 , 咬 者 , 宣 云 ; 「 激 如 水 激 聲 , 謞 如 箭 去 聲 ; 叱 出 而 聲 粗 , 吸 入 而 聲 細 ; 叫 高 而 聲 揚 , 譹 下 而 聲 濁 ; 穾 深 而 聲 留 , 咬 鳴 而 聲 清 。 皆 狀 竅 聲 。 」 釋 文 : 「 謞 音 孝 。 司 馬 云 : 『 譹 , 哭 聲 。 』 」 按 : 「 交 交 黃 鳥 」 , 三 家 詩 作 「 咬 咬 」 。   補 此 承 說 「 怒 呺 」 。 釋 文 : 「 激 , 經 歷 反 。 謞 , 司 馬 云 : 『 若 讙 謞 聲 。 』 叱 , 徐 音 七 , 司 馬 云 : 『 若 叱 咄 聲 。 』 叫 , 古 弔 反 。 譹 音 豪 。 穾 , 徐 於 堯 反 。 又 音 杳 。 」 前 者 唱 于 而 隨 者 唱 喁 。   李 云 : 「 于 、 喁 , 聲 之 相 和 。 」 成 云 : 「 皆 風 吹 樹 動 , 前 後 相 隨 之 聲 。 」   補 釋 文 : 「 喁 , 五 恭 反 , 又 徐 音 愚 。 」 武 按 : 呂 氏 淫 辭 篇 : 「 今 舉 大 木 , 前 呼 輿 謣 , 後 亦 應 之 。 」 此 蓋 引 舉 木 呼 應 之 聲 , 以 喻 風 聲 也 。 泠 風 則 小 和 , 飄 風 則 大 和 , 李 云 : 「 泠 , 小 風 也 。 爾 雅 : 「 回 風 為 飄 。 」 和 , 胡 臥 反 。   補 上 之 唱 隨 , 乃 前 後 之 聲 相 和 也 。 此 承 說 和 聲 之 大 小 , 因 風 而 別 。 釋 文 : 「 泠 音 零 。 」   厲 風 濟 則 眾 竅 為 虛 。 向 云 : 「 厲 , 烈 也 。 濟 , 止 也 。 」 風 止 , 則 萬 竅 寂 然 。   補 萬 竅 怒 呺 者 , 厲 風 也 。 大 和 者 , 飄 風 也 。 小 和 者 , 泠 風 也 。 分 三 種 寫 之 。 而 獨 不 見 之 調 調 、 之 刁 刁 乎 ? 」 郭 云 : 「 調 調 、 刁 刁 , 皆 動 搖 貌 。 」   補 上 寫 聞 , 此 寫 見 , 皆 以 「 獨 不 」 之 同 一 句 法 出 之 。 又 所 重 者 在 風 聲 , 以 喻 人 之 言 語 , 故 聞 詳 而 見 略 。 子 游 曰 : 「 地 籟 則 眾 竅 是 已 , 人 籟 則 心 竹 是 已 。 以 竹 相 比 而 吹 之 。   補 釋 文 : 「 比 , 毗 志 反 。 」 武 按 : 「 大 塊 」 至 「 刁 刁 乎 」 一 段 , 皆 言 地 籟 , 特 借 子 游 口 中 提 出 「 地 籟 則 眾 竅 是 已 」 一 句 點 明 之 , 且 作 一 收 束 。 上 文 未 言 人 籟 , 嫌 於 疏 漏 , 復 借 子 游 之 口 , 提 出 「 比 竹 」 一 句 以 補 之 。 此 行 文 精 密 處 。 各 家 注 此 , 均 與 天 籟 相 混 , 其 於 本 文 之 義 , 似 未 詳 審 。 敢 問 天 籟 。 」 子 綦 曰 : 「 夫 吹 萬 不 同 , 而 使 其 自 已 也 。 咸 其 自 取 , 怒 者 其 誰 耶 ! 宣 云 ; 「 待 風 鳴 者 地 籟 , 而 風 之 使 竅 自 鳴 者 , 即 天 籟 也 。 引 子 綦 言 畢 。 」   正 宣 注 非 。 子 游 至 此 方 問 天 籟 , 是 前 所 言 者 為 地 籟 , 而 非 天 籟 也 。 子 綦 因 子 游 之 問 , 再 將 地 籟 之 義 補 足 , 此 以 後 方 言 天 籟 。 「 其 」 字 , 指 木 說 。 自 , 從 也 。 謂 吹 之 者 , 僅 泠 、 飄 、 厲 之 風 也 , 而 有 萬 種 不 同 之 聲 者 , 使 木 從 己 之 竅 形 不 同 所 致 也 。 「 咸 其 自 取 」 二 句 , 倒 句 也 。 言 怒 呺 者 誰 使 之 乎 ? 無 他 , 皆 其 所 自 取 也 。 怒 呺 之 聲 , 有 激 者 、 謞 者 各 聲 之 不 同 , 由 其 自 身 之 竅 有 似 鼻 、 似 口 各 形 之 不 同 也 。 此 自 取 之 義 也 。 本 段 以 風 喻 下 文 之 心 與 真 君 , 以 竅 之 鳴 喻 情 之 萌 與 言 之 發 。 故 自 「 大 塊 」 至 此 , 皆 下 文 之 喻 , 非 正 文 也 。 子 綦 之 言 , 直 至 後 文 「 此 之 謂 葆 光 」 方 畢 。 「 葆 光 」 與 「 大 知 閑 閑 」 之 間 , 則 子 綦 闡 發 天 籟 之 義 也 。 於 其 中 特 標 「 夫 言 非 吹 」 二 句 , 蓋 明 吹 為 地 籟 與 人 籟 , 而 「 大 知 閑 閑 」 以 下 所 言 者 , 乃 天 籟 也 。 下 文 之 「 天 鈞 」 「 天 府 」 「 天 倪 」 , 皆 由「
天 籟 」 二 字 所 推 演 者 也 。 郭 象 乃 於 「 怒 者 其 誰 」 句 下 注 云 「 此 重 明 天 籟 也 」 , 宣 則 云 「 引 子 綦 之 言 畢 」 , 皆 於 此 文 尚 欠 分 曉 。 或 曰 : 子 綦 之 言 , 至 「 怒 者 其 誰 」 句 止 , 各 注 所 同 , 子 獨 謂 止 於 「 葆 光 」 , 何 所 據 而 決 之 乎 ? 曰 : 余 決 之 於 其 義 啣 接 未 斷 也 , 決 之 於 其 全 文 體 段 之 整 齊 一 致 也 。 蓋 全 文 分 六 大 段 , 皆 問 答 體 。 第 一 大 段 , 以 「 喪 我 」 發 端 , 下 至 「 葆 光 」 , 子 綦 、 子 游 問 答 之 辭 也 。 二 大 段 , 堯 、 舜 問 答 之 辭 也 。 三 大 段 , 齧 缺 、 王 倪 問 答 之 辭 也 。 四 大 段 , 瞿 鵲 、 長 梧 問 答 之 辭 也 。 五 大 段 , 罔 兩 與 景 問 答 之 辭 也 。 末 段 , 則 以 自 喻 夢 蝶 不 知 周 也 結 , 亦 喪 我 也 , 以 與 篇 首 之 「 喪 我 」 相 照 應 。 且 文 選 孫 子 荊 征 西 官 屬 送 於 陟 陽 候 作 詩 註 云 「 莊 子 曰 『 南 郭 子 綦 曰 , 天 下 莫 大 於 秋 毫 之 末 , 而 太 山 為 小 』 云 云 , 是 李 善 亦 以 「 大 知 閑 閑 」 以 下 為 子 綦 之 辭 也 。

    大 知 閑 閑 , 小 知 閒 閒 ; 釋 文 : 「 知 音 智 。 下 同 。 」 成 云 : 「 閑 閑 , 寬 裕 也 。 」 俞 云 : 「 廣 雅 釋 詁 : 『 閒 , 覗 也 。 』 閒 閒 , 謂 好 覗 察 人 。 」 此 智 、 識 之 異 。   正 知 , 如 字 , 音 智 非 。 說 見 逍 遙 遊 「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 句 正 語 。 詩 魏 風 : 「 桑 者 閑 閑 兮 。 」 傳 : 「 閑 閑 然 , 男 女 無 別 往 來 之 貌 。 」 武 按 : 傳 中 「 無 別 」 二 字 , 釋 閑 閑 之 義 , 以 其 承 桑 者 言 , 故 加 「 男 女 」 「 往 來 」 字 。 此 承 大 知 言 , 謂 大 知 無 所 分 別 , 即 不 事 小 察 也 , 以 與 小 知 之 閒 閒 反 照 。 下 文 「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 即 證 明 此 義 者 也 。 閒 , 廣 韻 「 廁 也 」 , 前 漢 韋 玄 成 傳 註 「 隔 也 」 。 「 廁 」 「 隔 」 二 字 , 均 有 分 別 義 , 再 兼 覗 義 言 之 , 謂 小 知 好 分 別 視 察 , 非 若 大 知 之 兼 照 無 別 也 。 俞 專 就 好 覗 察 人 說 , 未 免 太 拘 。 又 逍 遙 遊 篇 「 朝 菌 不 知 晦 朔 」 , 因 其 僅 知 朝 而 不 知 朔 , 亦 閒 閒 義 也 。 大 言 炎 炎 , 小 言 詹 詹 。 炎 炎 , 有 氣 燄 。 成 云 : 「 詹 詹 , 詞 費 也 。 」 此 議 、 論 之 異 。   補 釋 文 : 「 炎 炎 , 于 廉 、 于 凡 二 反 。 李 頤 云 : 『 同 是 非 也 。 』 詹 詹 , 音 占 。 李 頤 云 : 『 小 辯 之 貌 。 』 」 武 按 : 以 李 訓 為 是 。 又 按 「 知 」 字 「 言 」 字 , 本 文 之 骨 幹 也 。 下 文 反 覆 宣 演 , 或 分 說 , 或 合 說 , 總 不 離 此 二 字 , 故 特 於 此 處 點 出 。 然 知 主 於 心 , 言 為 心 之 聲 , 心 之 所 發 , 合 於 自 然 者 , 道 也 。 外 於 心 而 相 對 者 , 物 也 。 情 者 , 心 之 用 也 。 ( 朱 子 語 。 ) 是 非 者 , 心 之 所 司 也 , 即 成 乎 心 者 也 。 表 達 心 之 是 非 者 , 言 也 。 是 故 道 也 , 情 也 , 物 也 , 是 非 也 , 本 文 之 線 索 也 , 而 「 心 」 字 則 本 文 之 總 綱 也 , 特 於 「 日 以 心 鬥 」 句 點 出 。 扼 此 數 字 讀 本 文 , 則 若 網 在 綱 , 有 條 不 紊 , 各 段 貫 通 , 竟 體 靈 活 矣 。 各 家 注 , 非 失 之 遊 辭 無 當 , 便 涉 於 破 碎 支 離 , 鮮 能 就 全 文 加 以 疏 通 貫 穿 者 。 其 寐 也 魂 交 , 其 覺 也 形 開 此 寐 、 覺 之 異 。 與 接 為 搆 , 成 云 : 「 搆 , 合 也 」   補 列 子 穆 王 篇 : 「 覺 有 八 微 , 夢 有 六 候 , 奚 謂 八 徵 ? 一 曰 故 , 二 曰 為 , 三 曰 得 , 四 曰 喪 , 五 曰 哀 , 六 曰 樂 , 七 曰 生 , 八 曰 死 。 此 八 徵 者 , 形 所 接 也 。 奚 謂 六 候 ? 一 曰 正 夢 , 二 曰 蘁 夢 , 三 曰 思 夢 , 四 曰 寤 夢 , 五 曰 喜 夢 , 六 曰 懼 夢 。 此 六 者 , 神 之 所 交 也 。 」 淮 南 子 說 山 訓 篇 注 : 「 魂 , 人 陽 神 。 」 故 神 交 , 即 魂 交 也 。 魂 交 , 則 演 為 六 夢 , 其 所 謂 形 接 者 , 即 此 處 「 形 開 , 與 接 為 搆 」 也 , 開 而 後 接 , 此 係 分 層 言 之 , 然 一 本 列 子 為 說 。 所 謂 「 為 搆 」 者 , 即 日 為 八 徵 搆 結 而 不 能 解 也 。 日 以 心 鬥 。 宣 云 : 「 心 計 相 角 。 」   補 此 句 為 本 段 綱 領 , 至 下 「 吾 獨 且 奈 何 哉 」 止 , 皆 闡 發 此 句 之 義 。 意 謂 形 既 開 而 與 八 徵 接 搆 , 因 以 亂 心 , 而 日 事 角 鬥 矣 。 「 形 開 , 與 接 為 搆 」 , 反 映 形 如 槁 木 , 此 句 反 映 心 如 死 灰 。 縵 者 , 窖 者 , 密 者 。 簡 文 云 : 「 縵 , 寬 。 」 司 馬 云 : 「 窖 , 深 也 。 」 宣 云 : 「 密 , 謹 也 。 」 成 云 : 「 略 而 言 之 , 有 此 三 別 。 」 此 交 、 接 之 異 。   補 釋 文 : 「 縵 , 末 旦 反 。 窖 , 古 孝 反 。 」 武 按 : 縵 , 解 見 下 。 史 記 貨 殖 傳 : 「 任 氏 獨 窖 倉 粟 。 」 徐 廣 曰 : 「 窖 音 校 , 穿 地 以 藏 也 。 」   正 此 非 言 交 、 接 之 異 , 乃 言 心 鬥 之 情 態 有 此 三 者 之 不 同 也 。 總 提 於 此 , 下 乃 就 此 三 者 分 承 說 明 之 。 小 恐 惴 惴 , 大 恐 縵 縵 。 李 云 : 「 惴 惴 , 小 心 貌 。 」 宣 云 : 「 縵 縵 , 迷 漫 失 精 。 」 此 恐 、 悸 之 異 。   補 釋 文 : 「 惴 惴 , 之 瑞 反 」 。 鶡 冠 子 天 則 第 四 : 「 踰 年 累 歲 , 用 不 縵 縵 。 」 陸 佃 注 :「
縵 縵 , 漫 滅 之 貌 , 猶 言 精 神 散 漫 也 。 」   正 此 二 句 , 承 上 「 縵 者 」 說 , 非 言 恐 、 悸 之 異 也 。 心 鬥 之 情 態 一 。 其 發 若 機 栝 , 其 司 是 非 之 謂 也 ; 釋 文 : 「 機 , 弩 牙 。 栝 , 箭 括 。 」 成 云 : 「 司 , 主 也 」 按 : 發 言 即 有 是 非 , 榮 辱 之 主 也 。   補 釋 文 : 「 栝 , 古 活 反 。 」 晉 語 : 「 言 以 昭 信 , 奉 之 如 機 , 歷 時 而 發 之 。 」 可 資 參 證 。   正 此 承 上 「 窖 者 」 說 。 窖 者 深 藏 , 此 則 言 窖 者 之 發 出 若 機 栝 也 。 心 鬥 之 情 態 二 。 其 留 如 詛 盟 , 其 守 勝 之 謂 也 ; 留 不 發 , 若 詛 盟 然 , 守 己 以 勝 人 。 此 語 、 默 之 異 。   補 釋 文 : 「 詛 , 側 據 反 。 ( 成 云 : 「 祝 也 。 」 ) 盟 音 明 。 」 ( 成 云 : 「 誓 也 。 」 ) 武 按 ; 周 禮 詛 祝 鄭 注 : 「 大 事 曰 盟 , 小 事 曰 詛 。 」   正 此 承 上 「 密 者 」 說 , 非 言 語 、 默 之 異 也 。 心 鬥 之 情 態 三 。 其 殺 若 秋 冬 , 以 言 其 日 消 也 ; 宣 云 : 「 琢 削 , 使 天 真 日 喪 。 」   補 儀 禮 士 冠 禮 : 「 德 之 殺 也 。 」 注 : 「 殺 , 猶 衰 也 。 」 此 處 即 下 文 「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 其 行 盡 如 馳 」 之 意 。 其 溺 之 所 為 之 。 不 可 使 復 之 也 ; 溺 , 沈 溺 。 宣 云 ; 「 『 為 之 』 之 『 之 』 , 猶 往 。 言 一 往 不 可 復 返 。 」 正 之 , 語 助 詞 。 此 句 言 不 可 使 復 其 初 也 。 如 作 「 往 」 字 解 , 則 為 不 可 使 復 往 , 於 義 不 合 。 此 二 句 , 承 上 二 句 來 , 謂 其 日 消 者 由 其 沈 溺 之 所 致 , 不 可 使 復 其 未 消 之 初 也 。 繕 性 篇 「 無 以 反 其 性 情 而 復 其 初 」 , 其 義 正 同 。 并 合 上 二 句 , 總 承 上 文 , 言 心 因 溺 於 日 鬥 , 而 日 趨 消 殺 也 。 其 厭 也 如 緘 , 以 言 其 老 洫 也 ; 宣 云 : 「 厭 然 閉 藏 。 緘 , 祕 固 。 洫 , 深 也 。 老 而 愈 深 」 。   補 釋 文 : 「 洫 , 郭 已 質 反 」   正 則 陽 篇 ; 「 與 世 偕 行 而 不 替 , 所 行 之 備 而 不 洫 。 」 釋 文 : 「 王 云 : 『 敗 壞 也 。 』 」 按 : 老 洫 , 即 老 敗 也 , 與 下 「 近 死 」 句 方 貫 。 近 死 之 心 , 莫 使 復 陽 也 。 宣 云 : 「 陰 鷙 無 復 生 意 。 」   補 寓 言 篇 : 「 而 生 陽 也 。 」 武 按 : 莫 使 復 陽 , 即 莫 使 復 生 也 。   正 注 中 「 陰 鷙 」 二 字 宜 刪 。 此 二 句 , 承 上 二 句 來 , 總 承 心 因 日 鬥 , 由 消 殺 進 一 步 而 為 老 敗 , 以 近 於 死 , 而 不 可 復 活 也 。 與 上「
殺 若 秋 冬 」 四 句 相 對 , 同 一 句 法 。 上 為 不 可 使 復 初 , 此 為 莫 之 使 復 生 , 係 推 進 一 層 說 。 喜 怒 哀 樂 , 慮 歎 變 慹 , 宣 云 : 「 慮 多 思 , 歎 多 悲 , 變 多 反 覆 , 慹 多 怖 。 音 執 。 」   補 釋 文 : 「 樂 音 洛 。 慹 , 之 涉 反 , 司 馬 云 : 『 不 動 貌 。 』 」   正 注 非 。 自 「 縵 者 」 至 「 莫 使 復 陽 也 」 , 皆 寫 心 鬥 之 狀 ; 心 之 用 為 情 , 即 寫 情 之 狀 也 。 故 「 近 死 之 心 」 句 , 復 點 「 心 」 字 , 照 應 上 「 心 」 字 , 作 一 小 收 束 。 「 情 」 字 , 至 下 「 有 情 而 無 形 」 句 方 出 。 荀 子 正 名 篇 ; 「 性 之 喜 怒 哀 樂 謂 之 情 。 」 文 子 下 德 篇 : 「 人 之 情 , 思 慮 聰 明 喜 怒 也 。 」 據 此 , 則 本 文 「 喜 怒 哀 樂 慮 歎 」 , 合 上 文 「 恐 」 字 , 均 心 所 發 之 情 也 。 慹 者 , 心 不 動 也 。 田 子 方 篇 「 慹 然 似 非 人 」 , 言 老 聃 不 動 心 之 貌 也 。 此 句 之 意 , 言 若 思 慮 慨 歎 , 則 情 動 於 中 , 而 變 其 不 動 之 心 矣 。 姚 佚 啟 態 ; 成 云 : 「 姚 則 輕 浮 躁 動 , 佚 則 奢 華 縱 放 , 啟 則 情 欲 開 張 , 態 則 嬌 淫 妖 冶 。 」 按 : 姚 同 佻 。 動 止 交 接 , 性 情 容 貌 , 皆 天 所 賦 。 以 上 言 人 。   補 釋 文 : 「 佚 音 逸 。 態 , 敕 代 反 。 」   正 姚 , 賈 子 新 書 容 經 篇 「 姚 不 惛 」 , 注 「 姚 , 寬 遠 之 意 」 ; 說 文 「 史 篇 以 為 姚 , 易 也 」 , 春 秋 傳 「 楚 師 輕 姚 」 。 佚 , 說 文 「 忽 也 」 , 又 同 逸 , 安 佚 也 。 方 言 : 「 佚 , 蕩 緩 也 。 」 啟 , 說 文 「 教 也 」 , 玉 篇 「 開 發 也 」 。 態 , 廣 韻 「 意 態 」 , 史 記 老 子 傳 正 義 「 恣 態 之 容 色 」 。 諸 字 之 義 大 抵 如 此 。 成 疏 於 「 佚 」 字 加 奢 華 , 「 啟 」 加 情 欲 , 「 態 」 加 嬌 淫 妖 冶 , 就 字 論 , 無 此 義 , 就 文 論 , 無 此 意 , 任 意 增 加 字 義 , 以 傅 會 其 說 , 且 將 此 句 與 上 句 各 字 平 說 , 亦 屬 牽 強 。 王 按 云 「 以 上 言 人 」 , 均 非 。 此 句 之 義 , 言 心 鬥 之 情 , 輕 浮 蕩 逸 則 開 發 於 外 而 為 態 , 即 姚 佚 之 情 見 於 外 而 為 態 也 。 上 句 情 變 於 內 , 此 句 情 啟 於 外 也 。 樂 出 虛 , 無 聲 而 有 聲 。 宣 云 : 「 本 虛 器 , 樂 由 此 作 。 」 蒸 成 菌 。 無 形 而 有 形 。 皆 氣 〔 一 〕 所 使 。 以 上 言 物 。 正 注 謂 「 以 上 言 物 」 , 郭 於 此 注 云 「 此 蓋 事 變 之 異 也 」 , 均 非 。 蓋 此 二 句 係 插 喻 , 言 以 上 所 舉 心 鬥 各 種 之 情 態 , 如 樂 之 出 於 虛 而 無 形 , 故 下 言 「 可 行 己 信 , 而 不 見 其 形 」 也 ; 如 氣 之 蒸 成 菌 而 無 根 , 故 下 言 「 莫 知 其 所 萌 」 也 。 上 下 文 意 , 各 相 承 注 。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 而 莫 知 其 所 萌 。 日 與 夜 代 , 於 何 萌 生 ? 上 句 又 見 德 充 符 篇 。   正 言 上 所 舉 心 鬥 所 發 之 各 情 , 日 夜 相 更 代 , 莫 知 其 所 生 。 已 乎 已 乎 ! 旦 暮 得 此 , 其 所 由 以 生 乎 ! 既 無 可 推 求 , 不 如 其 已 乎 。 然 俯 仰 旦 暮 間 , 自 悟 真 理 。 此 者 , 生 之 根 也 。   正 「 已 乎 」 之 已 , 成 云 「 止 也 」 。 此 注 本 之 , 非 也 。 應 作 自 身 解 , 即 下 文 之 「 我 」 也 。 與 上 「 而 使 其 自 己 也 」 句 相 呼 應 , 上 句 乃 此 句 之 喻 也 。 此 句 意 謂 上 所 述 之 各 情 雖 莫 知 其 所 萌 , 然 我 乎 我 乎 , 旦 暮 得 此 , 其 所 由 以 生 乎 ? 此 者 , 指 上 文 所 發 之 情 也 。 蓋 我 之 生 必 有 情 , 特 情 之 發 當 理 與 不 當 理 耳 。 注 謂 「 此 者 , 生 之 根 」 , 非 也 。   非 彼 無 我 , 宣 云 : 「 彼 , 即 上 之 此 也 。 」   補 彼 , 即 指 情 。 謂 非 情 則 無 我 。 此 重 明 上 句 「 我 乎 我 乎 , 旦 暮 得 此 , 其 所 由 以 生 乎 」 之 意 。 非 我 無 所 取 。 成 云 : 「 若 非 自 然 , 誰 能 生 我 ? 若 無 有 我 , 誰 稟 自 然 乎 ? 」   正 文 中 並 未 涉 及 自 然 , 成 說 未 免 節 外 生 枝 。 文 謂 情 者 , 我 之 情 也 , 然 則 情 之 所 發 , 非 我 自 取 而 誰 取 之 乎 ? 此 句 與 上 「 咸 其 自 取 」 句 相 應 , 上 句 為 此 句 之 喻 , 亦 即 此 句 之 伏 筆 也 。 是 亦 近 矣 , 成 云 : 「 我 即 自 然 , 自 然 即 我 , 其 理 非 遠 。 」   正 成 說 非 。 言 情 之 所 發 , 既 由 我 之 自 取 , 則 情 之 於 我 , 可 謂 近 矣 。 而 不 知 其 所 為 使 。 宣 云 ; 「 究 竟 使 然 者 誰 耶 ? 」 按 : 與 上 「 怒 者 其 誰 耶 」 相 應 。   正 情 與 我 既 近 , 則 情 之 發 , 我 應 知 其 所 為 使 , 而 竟 不 之 知 也 。 必 有 真 宰 , 而 特 不 得 其 眹 。 崔 云 : 「 特 , 辭 也 」 李 云 :「
眹 , 兆 也 。 」 按 : 云 若 有 真 為 主 宰 者 使 然 , 而 其 眹 跡 不 可 得 見 。 可 行 己 信 , 而 不 見 其 形 , 可 運 動 者 , 己 信 能 之 , 而 不 見 運 動 我 之 形 。   正 可 行 使 我 之 心 發 動 各 情 , 己 可 徵 信 , 而 不 見 主 宰 者 之 形 。 句 中 「 行 」 字 , 跟 上 「 使 」 字 來 。 有 情 而 無 形 。 與 我 有 相 維 繫 之 情 , 而 形 不 可 見 。   正 情 , 即 上 文 自 「 縵 者 」 至 「 啟 態 」 各 情 , 特 於 此 處 點 出 「 情 」 字 。 以 總 括 上 文 。 注 謂 為 「 維 繫 之 情 」 , 非 也 。 且 「 情 」 字 不 僅 總 括 上 文 , 並 啟 下 「 是 非 」 各 節 。 劉 勰 新 論 去 情 篇 云 : 「 情 者 , 是 非 之 主 。 」 蓋 有 情 則 有 好 惡 , 有 好 惡 則 有 是 非 。 而 是 非 之 發 則 有 言 , 言 各 是 其 所 是 而 非 其 所 非 , 故 儒 、 墨 是 非 之 辯 起 , 而 真 道 隱 矣 。 莊 子 則 我 喪 物 化 , 且 無 彼 此 , 何 有 是 非 ? 既 無 是 非 , 尚 何 物 論 之 不 齊 哉 ! 百 骸 、 成 云 : 「 百 骨 節 。 」 九 竅 、 眼 、 耳 、 口 、 鼻 七 竅 , 與 下 二 漏 而 九 。 六 臟 , 李 楨 云 : 「 難 經 三 十 九 難 : 『 五 藏 , 心 、 肝 、 脾 、 肺 、 腎 也 。 』 亦 有 六 藏 者 , 腎 有 兩 藏 也 。 左 腎 , 右 命 門 也 。 命 門 者 , 謂 精 神 之 所 舍 也 。 其 氣 與 腎 通 , 故 言 藏 有 六 也 。 」 賅 而 存 焉 , 成 云 : 「 賅 , 備 。 」 吾 誰 與 為 親 ? 成 云 : 「 豈 有 親 疏 ? 」 汝 皆 說 之 乎 ? 其 有 私 焉 ? 將 皆 親 而 愛 悅 之 乎 ? 或 有 私 於 身 中 之 一 物 乎 ? 如 是 者 〔 二 〕 皆 有 。 為 臣 妾 乎 , 其 臣 妾 不 足 以 相 治 也 ! 其 遞 相 為 君 臣 乎 , 其 有 真 君 存 焉 。 言 皆 悅 不 可 , 有 私 不 可 。 既 如 是 矣 , 或 皆 有 之 , 而 賤 為 役 使 之 臣 妾 乎 , 然 無 主 不 足 以 相 治 也 。 其 或 遞 代 為 君 臣 乎 , 然 有 真 君 在 焉 , 即 上 「 真 宰 」 也 。 此 語 點 醒 。   補 真 君 者 , 心 之 神 也 。 「 如 是 者 皆 有 」 斷 句 , 與 上 句 為 一 氣 。 言 其 有 私 於 身 中 之 一 物 乎 , 然 身 中 之 物 賅 而 存 也 , 勢 不 能 獨 有 私 , 如 有 私 , 則 皆 有 矣 。 又 言 身 中 之 物 皆 為 臣 妾 乎 , 然 彼 此 比 肩 , 不 足 以 相 治 也 , 其 勢 不 能 無 君 , 故 必 有 真 君 存 焉 。 因 上 所 言 之 真 宰 , 不 得 其 眹 , 不 見 其 形 , 果 有 乎 , 無 乎 ? 此 處 反 覆 推 勘 , 明 其 應 有 也 。 如 求 得 其 情 與 不 得 , 無 益 損 乎 其 真 。 一 受 其 成 形 , 不 亡 以 待 盡 。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 其 行 盡 如 馳 , 而 莫 之 能 止 , 不 亦 悲 乎 ! 成 云 ; 「 刃 , 逆 。 靡 , 順 也 。 」 真 君 所 在 , 求 得 不 加 益 , 不 得 不 加 損 。 惟 人 自 受 形 以 來 , 守 之 不 死 , 坐 待 氣 盡 , 徒 與 外 物 相 攖 , 視 歲 月 之 行 盡 如 馳 , 而 莫 之 能 止 , 不 可 悲 乎 ! 按 : 「 一 受 其 成 形 , 不 亡 以 待 盡 」 , 又 見 田 子 方 篇 , 「 亡 」 作 「 化 」 。   正 注 非 。 情 即 上 文 「 有 情 而 無 形 」 之 情 , 心 鬥 所 生 之 情 也 。 真 者 , 真 君 也 。 求 者 , 非 求 真 君 所 在 , 乃 求 遂 其 情 也 。 言 如 求 得 遂 其 情 , 於 真 君 無 益 ; 不 得 , 於 真 君 無 損 。 是 以 下 瞿 鵲 言 聖 人 不 喜 求 也 。 一 受 其 成 形 , 不 自 牿 亡 其 真 , 以 待 天 年 之 盡 , 即 下 文「
所 以 窮 年 也 」 之 意 , 與 養 生 主 之 「 盡 年 」 , 及 德 充 符 篇 所 云 「 常 因 自 然 而 不 益 生 」 之 義 亦 同 。 靡 , 荀 子 性 惡 篇 「 靡 使 然 也 」 , 楊 注 : 「 磨 切 」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 言 其 心 與 物 相 戕 害 、 相 磨 切 也 。 此 句 應 上 「 心 鬥 」 , 及 「 其 殺 若 秋 冬 」 句 ; 「 其 行 盡 如 馳 而 莫 之 能 止 」 , 應 上 「 日 消 」 與 「 不 可 使 復 」 句 。 下 之 終 身 役 役 , 苶 然 疲 役 , 即 行 盡 而 非 待 盡 也 。 終 身 役 役 而 不 見 其 成 功 , ● 然 疲 役 。 而 不 知 其 所 歸 , 可 不 哀 邪 ! 所 有 皆 幻 妄 , 故 無 成 功 , 疲 於 所 役 , 而 不 知 如 何 歸 宿 。 盧 文 弨 云 : 「 ● , 當 作 苶 。 」 司 馬 作 「 薾 」 。 簡 文 云 : 「 疲 , 困 貌 。 」   補 終 身 役 役 , 應 上 「 其 溺 之 所 為 」 句 。 苶 然 疲 役 , 應 「 老 洫 」 句 。 ● , 釋 文 「 乃 結 反 」 。 人 謂 之 不 死 , 奚 益 ! 其 形 化 , 其 心 與 之 然 , 可 不 謂 大 哀 乎 ? 宣 云 : 「 縱 生 何 用 ? 及 形 化 , 而 心 亦 與 之 俱 化 , 靈 氣 蕩 然 矣 。 」   補 此 應 上 「 莫 使 復 陽 也 」 。 人 之 生 也 。 固 若 是 芒 乎 ? 其 我 獨 芒 , 而 人 亦 有 不 芒 者 乎 ? 成 云 : 「 芒 , 闇 昧 也 。 」   補 此 應 上 「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 而 莫 知 其 所 萌 」 以 下 數 句 。 言 不 知 其 萌 , 不 知 所 使 , 不 得 其 眹 , 是 芒 昧 不 明 。 夫 隨 其 成 心 而 師 之 , 誰 獨 且 無 師 乎 ? 奚 必 知 代 而 心 自 取 者 有 之 ? 愚 者 與 有 焉 。 心 之 所 志 , 隨 而 成 之 。 以 心 為 師 , 人 人 皆 有 , 奚 必 知 相 代 之 理 , 而 心 能 自 得 師 有 之 ? 即 愚 者 莫 不 有 焉 。   補 成 心 , 言 已 發 動 而 成 為 情 意 之 心 也 , 即 心 已 為 情 所 膠 著 也 。 「 師 」 字 , 應 作 動 詞 解 , 與 人 間 世 「 猶 師 心 者 也 」 之 師 同 。 釋 文 : 「 與 音 豫 。 」 「 奚 必 知 代 而 心 自 取 」 句 , 承 上 「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 、 「 非 我 無 所 取 」 說 。 言 何 必 知 喜 怒 哀 樂 恐 慮 之 情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 而 我 之 心 自 取 者 有 之 ? 愚 者 雖 情 知 少 , 亦 與 有 焉 。 未 成 乎 心 而 有 是 非 , 是 今 日 適 越 而 昔 至 也 。 未 成 凝 一 之 心 , 妄 起 意 見 , 以 為 若 者 是 道 , 若 者 非 道 , 猶 未 行 而 自 夸 已 至 。 此 「 是 非 」 , 與 下 「 是 非 」 無 涉 。 天 下 篇 「 今 日 適 越 而 昔 來 」 , 惠 施 與 辯 者 之 言 也 , 此 引 為 喻 。   正 注 非 。 未 成 乎 心 者 , 言 一 切 情 感 尚 未 生 於 心 也 。 朱 晦 庵 云 : 「 心 之 所 感 有 邪 正 , 故 言 之 所 形 有 是 非 。 」 未 成 乎 心 , 即 心 尚 無 所 感 也 。 言 者 心 之 聲 , 心 無 所 感 , 則 情 不 動 , 情 不 動 , 則 無 是 非 之 言 。 如 謂 有 是 非 , 是 如 今 日 適 越 而 昨 日 至 , 喻 必 無 是 理 也 。 「 是 非 」 二 字 , 為 篇 中 筋 節 , 特 於 此 點 出 , 以 為 後 文 伏 脈 。 後 文 儒 、 墨 是 非 之 辯 , 由 成 榮 華 之 情 於 心 所 致 , 即 各 師 其 成 心 也 。 是 以 無 有 為 有 。 無 有 為 有 , 雖 有 神 禹 , 且 不 能 知 , 吾 獨 且 奈 何 哉 ! 無 有 為 有 , 雖 神 禹 之 智 〔 三 〕 , 不 能 解 悟 。 自 夸 自 欺 , 吾 末 如 之 何 矣 。 此 段 反 復 喚 醒 世 人 。 正 注 中 「 自 夸 自 欺 」 以 下 , 宜 刪 。

〔 一 〕 「 氣 」 原 誤 「 眾 」 , 據 王 氏 原 刻 改 。

〔 二 〕 「 者 」 字 ,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均 無 。

〔 三 〕 此 二 句 王 氏 原 刻 作 「 無 而 為 有 , 雖 禹 之 智 」 。

    夫 言 非 吹 也 , 應 上 「 吹 」 。   補 至 此 繳 清 「 吹 」 字 。 吹 , 地 籟 、 人 籟 也 。 夫 言 非 吹 者 , 謂 非 如 地 竅 之 聲 由 風 吹 , 比 竹 之 聲 由 人 吹 , 而 由 言 者 自 然 而 有 言 , 故 曰 天 籟 也 。 本 篇 「 大 知 閑 閑 」 以 上 言 地 籟 、 人 籟 , 以 下 則 言 天 籟 , 特 於 此 處 提 清 。 自 此 至 「 是 之 謂 兩 行 」 , 反 覆 申 說 大 言 炎 炎 、 小 言 詹 詹 之 義 。 言 者 有 言 , 其 所 言 者 特 未 定 也 。 補 此 句 總 冒 以 下 各 節 。 言 之 未 定 , 分 兩 層 說 : 一 言 之 有 無 未 定 , 二 言 之 是 非 未 定 。 果 有 言 邪 ? 其 未 嘗 有 言 耶 ? 其 以 為 異 於 鷇 音 , 亦 有 辯 乎 , 其 無 辯 乎 ? 人 言 非 風 吹 比 , 人 甫 有 言 , 未 定 足 據 也 。 果 據 以 為 言 耶 ? 抑 以 為 無 此 言 耶 ? 抑 以 為 與 初 生 鳥 音 果 有 別 乎 , 無 別 乎 ? 其 言 之 輕 重 尚 不 定 。   補 此 謂 言 之 有 無 未 定 , 以 下 則 謂 言 之 是 非 未 定 。 郭 云 : 「 以 為 有 言 耶 , 然 未 足 以 有 所 定 。 以 為 無 言 邪 , 則 據 己 已 有 言 。 」 釋 文 :「
鷇 , 苦 豆 反 , 李 音 彀 。 」 爾 雅 釋 鳥 : 「 生 哺 , 鷇 ; 生 噣 , 雛 。 」 郭 璞 注 : 「 鷇 , 鳥 子 , 須 母 食 之 。 」 列 子 湯 問 篇 : 「 負 其 材 力 , 視 來 丹 猶 雛 、 鷇 也 。 」 張 湛 注 : 「 鷇 音 寇 。 生 而 須 哺 曰 鷇 , 自 食 曰 雛 。 」 武 按 ; 鷇 音 居 於 無 言 有 言 之 間 , 以 為 無 言 耶 , 則 固 有 音 也 ; 以 為 有 言 耶 , 則 鷇 不 能 言 也 , 僅 有 音 而 已 。 有 音 無 言 , 辯 無 自 生 矣 。 道 惡 乎 隱 而 有 真 偽 ? 言 惡 乎 隱 而 有 是 非 ? 隱 , 蔽 也 。 道 何 以 蔽 而 至 於 有 真 有 偽 ? 言 何 以 蔽 而 至 於 有 是 有 非 ? 補 此 處 點 出 「 道 」 字 , 道 惡 乎 往 而 不 存 ? 言 惡 乎 存 而 不 可 ? 宣 云 : 「 觸 處 皆 道 , 本 不 須 言 。 一 言 一 道 , 亦 不 須 辯 。 」   補 釋 文 : 「 惡 音 烏 。 」 成 云 : 「 惡 乎 , 謂 於 何 也 。 」 正 注 非 。 此 二 句 , 較 上 二 句 進 一 層 說 。 上 言 道 隱 蔽 不 明 , 即 下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段 所 謂 「 道 之 所 以 虧 也 」 。 夫 謂 虧 , 則 尚 有 未 虧 者 存 。 故 道 雖 隱 於 偽 , 尚 有 真 者 存 ; 言 雖 隱 於 非 , 尚 有 是 者 存 。 此 言 往 而 不 存 , 並 真 者 亦 不 存 矣 , 非 僅 虧 也 ; 存 而 不 可 , 並 是 者 亦 不 可 矣 。 故 曰 進 一 層 說 也 。 道 隱 於 小 成 , 小 成 , 謂 各 執 所 成 以 為 道 , 不 知 道 之 大 也 。 宣 云 : 「 偏 見 之 人 , 乃 至 道 隱 。 」 成 引 老 子 云 : 「 大 道 廢 , 有 仁 義 。 」 補 下 文 云 : 「 道 之 所 以 虧 , 愛 之 所 以 成 。 」 此 謂 道 隱 於 愛 之 小 成 也 。 言 隱 於 榮 華 。 成 云 : 「 榮 華 , 浮 辯 之 詞 , 華 美 之 言 也 。 只 為 滯 於 華 辯 , 所 以 蔽 隱 至 言 。 老 子 云 : 『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 』 」   補 此 二 句 , 解 答 上 之 疑 問 也 。 列 禦 寇 篇 顏 闔 言 孔 子 云 「 方 且 飾 羽 而 畫 , 從 事 華 辭 , 以 支 為 旨 」 , 即 此 榮 華 之 謂 。 下 文 惠 子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即 務 榮 華 不 實 之 辯 , 致 言 隱 昧 不 明 也 。 故 有 儒 、 墨 之 是 非 , 以 是 其 所 非 , 而 非 其 所 是 。 成 云 : 「 昔 有 鄭 人 名 緩 , 學 於 求 氏 之 地 , 三 年 藝 成 , 而 化 為 儒 。 儒 者 祖 述 堯 、 舜 , 憲 章 文 、 武 , 行 仁 義 之 道 , 辯 尊 卑 之 位 , 故 謂 之 儒 。 緩 弟 名 翟 , 緩 化 其 弟 , 遂 成 於 墨 。 墨 者 , 禹 道 也 。 尚 賢 崇 禮 , 儉 以 兼 愛 , 摩 頂 放 踵 , 以 救 蒼 生 , 此 謂 之 墨 也 。 緩 、 翟 二 人 , 親 則 兄 弟 , 各 執 一 教 , 更 相 是 非 。 緩 恨 其 弟 , 感 激 而 死 。 然 彼 我 是 非 , 其 來 久 矣 。 爭 競 之 甚 , 起 自 二 賢 , 故 指 此 二 賢 為 亂 群 之 帥 。 是 知 道 喪 言 隱 , 方 督 是 非 。 」 按 : 儒 、 墨 事 , 見 列 禦 寇 篇 。   補 「 其 」 字 , 指 對 方 說 。 是 彼 之 所 非 , 非 彼 之 所 是 , 猶 儒 家 是 墨 家 所 非 , 如 重 喪 之 類 ; 非 墨 家 所 是 , 如 兼 愛 之 類 。 推 之 墨 家 亦 然 。 欲 是 其 所 非 而 非 其 所 是 , 則 莫 若 以 明 。 郭 嵩 燾 云 : 「 彼 是 有 對 待 之 形 , 而 是 非 兩 立 , 則 所 持 之 是 非 , 非 是 非 也 。 彼 是 之 見 存 也 。 」 按 : 莫 若 以 明 者 , 言 莫 若 即 以 本 然 之 明 照 之 。   正 謂 欲 是 其 所 非 而 非 其 所 是 , 由 於 為 小 成 與 榮 華 之 見 所 隱 蔽 , 而 不 明 彼 此 之 情 , 是 非 之 理 也 。 莫 若 以 天 然 之 明 照 之 , 則 隱 者 顯 矣 。 下 文 「 照 之 以 天 」 , 及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 此 之 謂 以 明 」 , 即 釋 此 義 。 物 無 非 彼 , 物 無 非 是 。 有 對 立 , 皆 有 彼 此 。 自 彼 則 不 見 , 自 知 則 知 之 。 觀 人 則 昧 , 返 觀 即 明 。   補 既 「 物 無 非 彼 」 , 則 此 中 亦 有 彼 , 即 自 彼 也 , 人 每 於 自 身 之 彼 則 不 見 也 。 如 蝶 , 彼 也 , 今 我 夢 為 蝶 , 即 自 彼 也 , 覺 則 見 己 而 不 見 蝶 , 故 曰 「 自 彼 則 不 見 」 也 。 「 自 知 則 知 之 」 者 , 如 夢 為 蝶 時 , 不 知 人 之 知 也 , 覺 則 不 知 蝶 之 知 也 。 人 每 以 覺 時 之 知 為 自 知 , 而 不 知 夢 時 之 知 亦 為 自 身 之 彼 之 知 , 故 下 曰「
彼 出 於 是 」 , 非 有 二 也 。 然 人 恆 於 自 彼 之 知 則 不 知 , 而 自 知 則 知 之 。 究 之 夢 之 與 覺 , 孰 為 真 境 , 自 知 與 自 彼 之 知 , 孰 為 真 知 , 非 大 聖 不 能 定 也 。 下 「 夢 飲 酒 者 」 段 , 與 「 夢 蝶 」 段 , 即 證 明 此 義 者 也 。 故 曰 : 彼 出 於 是 , 是 亦 因 彼 。 彼 是 , 方 生 之 說 也 。 有 此 而 後 有 彼 , 因 彼 而 亦 有 此 , 乃 彼 此 初 生 之 說 也 。   正 「 方 」 字 , 注 中 訓 初 。 成 云 : 「 方 , 方 將 也 。 」 呂 氏 春 秋 安 死 篇 : 「 其 所 非 , 方 其 所 是 也 。 其 所 是 , 方 其 所 非 也 。 」 高 注 : 「 方 , 比 。 」 按 : 均 於 文 義 未 合 。 說 文 : 「 方 , 併 船 也 。 象 兩 舟 省 總 頭 形 。 」 儀 禮 鄉 射 禮 : 「 不 方 足 。 」 注 : 「 方 猶 併 也 。 」 彼 是 方 生 , 即 彼 是 併 生 。 下 文 「 方 生 方 死 , 方 死 方 生 」 , 即 併 生 併 死 , 併 死 併 生 也 。 就 時 間 言 , 即 同 時 之 意 , 如 人 死 為 鬼 , 當 人 之 死 , 同 時 即 為 鬼 之 生 , 此 即 方 死 方 生 為 併 死 併 生 之 說 也 。 可 與 不 可 , 因 對 待 比 較 而 成 , 有 不 可 者 存 , 然 後 方 見 其 可 , 故 當 可 之 時 , 不 可 者 已 併 存 矣 。 此 就 一 己 言 也 。 當 我 可 之 時 , 人 之 好 尚 各 異 , 同 時 必 有 以 為 不 可 者 , 此 即 方 可 方 不 可 為 併 可 併 不 可 之 說 也 。 雖 然 , 方 生 方 死 , 方 死 方 生 ; 然 其 說 隨 生 隨 滅 , 隨 滅 隨 生 , 浮 遊 無 定 。 郭 以 此 言 生 死 之 變 , 非 是 。   正 此 非 言 其 說 之 隨 生 隨 滅 , 乃 承 上 物 之 彼 是 方 生 , 而 推 論 方 死 , 以 明 彼 是 之 生 死 無 定 也 。 下 二 句 , 由 心 之 可 不 可 , 然 後 因 之 形 於 言 之 是 非 。 物 與 言 對 舉 分 說 , 不 可 混 視 。 郭 說 亦 未 盡 非 也 。 方 可 方 不 可 , 方 不 可 方 可 ; 言 可 , 即 有 以 為 不 可 者 ; 言 不 可 , 即 有 以 為 可 者 。 可 不 可 , 即 是 非 也 。 因 是 因 非 , 因 非 因 是 。 有 因 而 是 者 , 即 有 因 而 非 者 ; 有 因 而 非 者 , 即 有 因 而 是 者 。 既 有 彼 此 , 則 是 非 之 生 無 窮 。   補 此 承 上 二 句 說 , 可 則 因 而 是 之 , 不 可 則 因 而 非 之 。 可 不 可 動 於 心 , 是 或 非 則 形 於 言 。 是 以 聖 人 不 由 , 宣 云 : 「 不 由 是 非 之 途 。 」 而 照 之 於 天 , 成 云 : 「 天 , 自 然 也 。 」 按 : 照 , 明 也 。 但 明 之 於 自 然 之 天 , 無 所 用 其 是 非 。   補 此 句 為 後 堯 、 舜 問 答 一 節 張 本 。 亦 因 是 也 。 是 , 此 也 。 因 此 是 非 無 窮 , 故 不 由 之 。 蘇 輿 云 : 「 猶 言 職 是 故 也 。 」   正 注 非 。 言 聖 人 不 由 是 非 之 途 , 而 照 之 於 自 然 之 天 , 亦 惟 因 之 而 已 。 即 下 文 「 是 不 是 , 然 不 然 」 也 , 與 後 「 朝 三 」 段 「 亦 因 是 也 」 對 照 。 養 生 主 篇 云 : 「 依 乎 天 理 , 因 其 固 然 。 」 管 子 心 術 篇 云 : 「 無 為 之 道 因 也 。 因 也 者 , 無 益 無 損 也 。 以 其 形 , 因 為 之 名 , 此 因 之 術 也 。 」 又 云 : 「 因 也 者 , 舍 己 而 以 物 為 法 者 也 。 感 而 後 應 , 非 所 設 也 ; 緣 理 而 動 , 非 所 取 也 。 故 道 貴 因 。 」 二 者 均 足 為 本 處 參 證 。 是 亦 彼 也 , 彼 亦 是 也 。 是 , 此 也 。 郭 云 : 「 此 亦 為 彼 所 彼 , 彼 亦 自 以 為 此 。 」   補 承 上 「 物 無 非 彼 」 二 句 說 , 既 物 無 非 彼 , 故 是 亦 彼 也 ; 物 無 非 是 , 故 彼 亦 是 也 。 彼 亦 一 是 非 , 此 亦 一 是 非 。 成 云 : 「 此 既 自 是 , 彼 亦 自 是 ; 此 既 非 彼 , 彼 亦 非 此 。 故 各 有 一 是 , 各 是 一 非 也 。 」   補 由 上 之 說 , 是 無 彼 此 也 。 然 就 世 情 觀 之 , 彼 亦 一 是 非 , 此 亦 一 是 非 , 互 相 對 立 , 顯 分 彼 此 。 果 且 有 彼 是 乎 哉 ? 果 且 無 彼 是 乎 哉 ? 分 則 有 彼 此 , 合 則 無 彼 此 。   補 以 道 言 之 , 無 彼 此 ; 以 世 情 言 之 , 有 彼 此 。 果 有 乎 , 無 乎 , 特 未 可 定 也 。 夫 有 彼 此 , 然 後 有 言 語 , 既 彼 此 之 有 無 未 可 定 , 則 言 之 有 無 亦 未 可 定 , 更 無 論 是 非 矣 。 較 上 「 其 所 言 者 特 未 定 也 , 果 有 言 耶 , 其 未 嘗 有 言 耶 」 , 更 進 一 層 說 。 彼 是 莫 得 其 偶 , 謂 之 道 樞 。 成 云 ; 「 偶 , 對 。 樞 , 要 也 。 體 夫 彼 此 俱 空 , 是 非 兩 幻 , 凝 神 獨 見 , 而 無 對 於 天 下 者 , 可 得 會 其 玄 極 , 得 道 樞 要 。 」   補 淮 南 子 原 道 訓 : 「 經 營 四 偶 , 還 反 於 樞 。 」 高 誘 注 云 : 「 樞 , 本 也 。 」 武 按 : 上 言 「 是 亦 彼 也 , 彼 亦 是 也 」 , 則 彼 亦 可 謂 之 是 , 是 亦 可 謂 之 彼 , 彼 是 兩 渾 , 則 彼 是 并 不 對 立 而 為 偶 。 不 對 立 為 偶 , 則 無 是 非 之 辯 , 此 即 道 之 樞 要 也 , 亦 可 謂 之 道 之 本 也 。 又 按 上 文 南 郭 子 綦 答 然 似 喪 其 耦 , 即 彼 是 莫 得 其 偶 也 。 偶 與 耦 同 。 樞 始 得 其 環 中 , 以 應 無 窮 。 郭 嵩 燾 云 : 「 是 非 兩 化 , 而 道 存 焉 , 故 曰 道 樞 。 握 道 樞 以 游 乎 環 中 , 中 , 空 也 。 是 非 反 復 , 相 尋 無 窮 , 若 循 環 然 。 游 乎 空 中 , 不 為 是 非 所 役 , 而 後 可 以 應 無 窮 。 」 唐 釋 湛 然 止 觀 輔 行 傳 宏 決 引 莊 子 古 注 云 : 「 以 圓 環 內 空 體 無 際 , 故 曰 環 中 。 」 按 則 陽 篇 亦 云 : 「 冉 相 氏 得 其 環 中 以 隨 成 。 」   正 淮 南 子 原 道 訓 云 ; 「 得 道 之 柄 , 立 於 中 央 。 」 又 云 : 「 執 道 要 之 柄 , 而 游 於 無 窮 之 地 。 」 可 與 此 互 相 發 明 。 樞 猶 之 柄 也 。 譬 之 規 然 , 以 一 端 居 中 , 即 樞 也 , 他 端 旋 之 則 成 圓 , 如 是 , 可 以 圓 轉 無 窮 。 以 喻 大 道 無 我 , 尚 何 有 彼 ? 既 無 彼 我 , 更 何 有 是 非 ? 執 無 彼 我 之 道 , 猶 之 執 樞 然 , 置 之 環 之 中 心 , 可 以 圓 轉 無 窮 矣 。 無 窮 , 指 世 情 之 是 非 之 無 窮 也 。 此 處 重 在 執 樞 圓 轉 以 應 無 窮 , 即 盜 跖 篇 所 謂 「 若 是 若 非 , 執 而 圓 機 」 , 非 重 環 之 中 空 也 。 郭 說 失 之 。 是 亦 一 無 窮 , 非 亦 一 無 窮 也 。 郭 云 :「
天 下 莫 不 自 是 而 莫 不 相 非 , 故 一 是 一 非 , 兩 行 無 窮 。 」   補 世 情 之 是 非 , 兩 相 倚 伏 。 而 循 環 相 生 , 有 是 之 者 , 則 必 有 非 之 者 , 有 今 日 以 為 是 , 而 他 日 以 為 非 者 ; 今 日 以 為 非 , 而 他 日 以 為 是 者 。 故 是 之 無 窮 , 非 之 亦 無 窮 也 。 此 申 釋 上 句 「 無 窮 」 二 字 之 義 。 故 曰 「 莫 若 以 明 」 。   惟 本 明 之 照 , 可 以 應 無 窮 。 此 言 有 彼 此 而 是 非 生 , 非 以 明 不 能 見 道 。   正 以 道 言 之 , 是 無 定 是 , 非 無 定 非 。 照 之 以 自 然 之 明 , 而 不 執 我 見 , 則 是 非 之 辯 息 矣 。 此 句 繳 應 上 節 「 莫 若 以 明 」 句 。

    以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 不 若 以 非 指 喻 指 之 非 指 也 ; 以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 不 若 以 非 馬 喻 馬 之 非 馬 也 。 天 地 , 一 指 也 ; 萬 物 , 一 馬 也 。 為 下 文「
物 謂 之 而 然 」 立 一 影 子 。 近 取 諸 身 , 則 指 是 ; 遠 取 諸 物 , 則 馬 是 。 今 曰 指 非 指 , 馬 非 馬 , 人 必 不 信 , 以 指 與 馬 喻 之 , 不 能 明 也 。 以 非 指 非 馬 者 喻 之 , 則 指 之 非 指 , 馬 之 非 馬 , 可 以 悟 矣 。 故 天 地 雖 大 , 特 一 指 耳 , 萬 物 雖 紛 , 特 一 馬 耳 。   正 此 設 喻 證 明 「 物 無 非 彼 」 二 句 , 及「
是 亦 彼 也 」 至 「 果 且 無 彼 是 乎 哉 」 數 句 之 義 。 蓋 物 本 無 彼 此 , 彼 此 由 人 分 , 猶 之 物 本 無 名 , 名 由 人 立 , 可 立 之 以 此 名 , 亦 可 立 之 彼 名 , 即 下 文 所 謂 「 物 謂 之 而 然 」 也 。 如 馬 名 未 立 之 時 , 以 名 牛 者 名 馬 , 則 馬 為 牛 矣 。 今 馬 牛 之 名 已 立 , 鬣 者 人 共 知 其 為 馬 , 而 牛 則 人 共 知 其 為 非 馬 也 。 若 復 以 此 馬 證 彼 馬 之 非 馬 , 必 為 人 所 嗤 , 且 亦 無 以 伸 其 說 , 因 其 同 為 是 ( 習 久 成 是 ) , 而 不 能 有 非 存 於 其 間 也 。 如 以 非 馬 證 彼 馬 之 非 馬 , 名 既 非 真 , 是 非 今 復 對 立 , 不 能 遽 執 是 非 之 誰 屬 也 。 故 言 以 馬 喻 , 不 若 以 非 馬 喻 。 天 地 雖 大 , 萬 物 雖 眾 , 皆 可 作 如 是 觀 也 已 。 可 乎 可 , 不 可 乎 不 可 。 郭 云 : 「 可 乎 己 者 , 即 謂 之 可 ; 不 可 於 己 者 , 即 謂 之 不 可 。 」   補 天 地 萬 物 之 名 , 皆 可 乎 可 , 不 可 乎 不 可 , 非 其 真 也 。 如 鬣 者 可 名 為 馬 , 以 人 之 可 之 也 , 非 真 鬣 者 必 名 馬 而 後 可 也 。 不 可 名 之 為 牛 , 以 人 之 不 可 之 也 , 非 真 名 牛 之 不 可 也 。 又 淮 南 泰 族 訓 云 :「
周 公 誅 管 叔 、 蔡 叔 , 以 平 國 弭 亂 , 可 謂 忠 臣 也 , 而 未 可 謂 弟 弟 也 。 湯 放 桀 , 武 王 伐 紂 , 以 為 天 下 去 殘 除 賊 , 可 謂 惠 君 , 而 未 可 謂 忠 臣 矣 。 樂 羊 攻 中 山 , 未 能 下 , 中 山 烹 其 子 , 而 食 之 以 示 威 , 可 謂 良 將 , 而 未 可 謂 慈 父 也 。 故 可 乎 可 , 而 不 可 乎 不 可 ; 不 可 乎 不 可 , 而 可 乎 可 。 」 亦 可 參 證 。 道 行 之 而 成 , 宣 云 : 「 道 , 路 也 。 」 按 : 行 之 而 成 , 孟 子 所 云 「 用 之 而 成 路 」 也 。 為 下 句 取 譬 , 與 理 道 無 涉 。   正 「 行 道 」 二 字 , 與 天 地 篇 「 行 於 萬 物 者 道 也 」 之 義 同 。 篇 中 「 道 」 字 , 多 與 「 心 」 「 物 」 「 言 」 諸 字 並 舉 , 猶 之 知 與 言 、 是 與 非 、 心 與 情 亦 往 往 并 舉 也 。 此 「 道 」 字 與 「 物 」 字 并 舉 , 承 上 啟 下 。 按 語 謂 「 與 理 道 無 涉 」 , 未 能 將 全 文 會 通 觀 之 也 。 物 謂 之 而 然 。 凡 物 稱 之 而 名 立 , 非 先 固 有 此 名 也 。 故 指 、 馬 , 可 曰 非 指 、 馬 ; 非 指 、 馬 者 , 亦 可 曰 指 、 馬 。   補 此 句 重 要 , 以 下 「 然 不 然 」 之 說 , 均 根 於 此 。 惡 乎 然 ? 然 於 然 。 惡 乎 不 然 ? 不 然 於 不 然 。 何 以 謂 之 然 ? 有 然 者 , 即 從 而 皆 然 之 。 何 以 謂 之 不 然 ? 有 不 然 者 , 即 從 而 皆 不 然 之 。 隨 人 為 是 非 也 。 正 物 何 以 然 ? 其 然 也 , 由 於 人 謂 之 然 , 非 物 之 真 然 也 。 何 以 不 然 ? 其 不 然 也 , 亦 由 人 謂 之 不 然 , 非 物 之 真 不 然 也 。 物 固 有 所 然 , 物 固 有 所 可 。 無 物 不 然 , 無 物 不 可 。 論 物 之 初 , 固 有 然 有 可 , 如 指 為 指 , 馬 為 馬 是 也 。 論 物 之 後 起 , 則 不 正 之 名 多 矣 , 若 變 易 名 稱 , 無 不 然 , 無 不 可 , 如 指 非 指 , 馬 非 馬 , 何 不 可 聽 人 謂 之 ? 「 惡 乎 然 」 以 下 , 又 見 寓 言 篇 。 此 是 非 可 否 并 舉 , 以 寓 言 篇 證 之 , 「 不 然 於 不 然 」 下 , 似 應 更 有 「 惡 乎 可 ? 可 於 可 ; 惡 乎 不 可 , 不 可 於 不 可 」 四 句 , 而 今 本 奪 之 。   補 文 子 自 然 篇 云 : 「 故 至 寒 傷 物 , 無 寒 不 可 ; 至 暑 傷 物 , 無 暑 不 可 。 故 可 與 不 可 皆 可 , 是 以 大 道 無 所 不 可 , 可 在 於 其 理 。 是 可 不 趨 , 見 不 可 不 去 。 可 與 不 可 , 相 為 左 右 , 相 為 表 。 」   正 寓 言 篇 「 惡 可 」 四 句 , 居 「 惡 乎 然 」 四 句 之 下 , 而 與 之 為 對 偶 。 此 莊 文 齊 整 處 。 此 篇 則 刪 去 「 惡 乎 可 , 惡 乎 不 可 」 二 句 , 而 將 「 可 乎 可 , 不 可 乎 不 可 」 置 於 本 段 之 首 , 以 承 說 「 萬 物 , 一 馬 也 」 之 理 , 並 遙 接 上 文 「 方 可 方 不 可 」 句 , 與 寓 言 篇 用 意 不 同 , 故 於 「 惡 乎 然 」 四 句 之 下 不 重 出 , 避 複 也 。 此 莊 文 之 奇 變 處 。 由 此 可 以 窺 見 莊 叟 執 筆 時 , 亦 煞 費 經 營 也 。 王 氏 謂 「 今 本 奪 之 」 , 豈 其 然 乎 ? 故 為 是 舉 莛 與 楹 , 厲 與 西 施 , 恢 憰 怪 , 道 通 為 一 。 釋 文 : 「 為 , 于 偽 反 。 」 成 云 : 「 為 是 故 略 舉 數 事 。 」 俞 云 : 「 說 文 : 『 莛 , 莖 也 。 』 漢 書 東 方 朔 傳 : 『 以 莛 撞 鐘 。 』 司 馬 云 : 『 楹 , 屋 柱 也 。 厲 , 病 癩 。 』 莛 、 楹 , 以 大 小 言 ; 厲 、 西 施 , 以 美 醜 言 。 」 成 云 、 恢 , 寬 大 之 名 。 , 奇 變 之 稱 。 憰 , 矯 詐 之 名 。 怪 , 妖 異 之 稱 。 」 按 : 自 知 道 者 觀 之 。 皆 可 通 而 為 一 , 不 必 異 視 。 補 釋 文 : 「 莛 , 徐 音 庭 。 厲 , 如 字 , 惡 也 。 李 音 賴 。 西 施 , 越 王 句 踐 所 獻 吳 王 美 女 也 。 恢 , 徐 苦 回 反 , 簡 文 本 作 弔 ( 音 的 ) 。 , 九 委 反 。 李 云 : 『 戾 也 。 』 憰 音 決 , 乖 也 。 」 武 按 : 德 充 符 篇 云 : 「 自 其 異 者 視 之 , 肝 膽 楚 、 越 也 。 自 其 同 者 視 之 , 萬 物 皆 一 也 。 」 若 莛 與 楹 , 大 小 雖 異 , 然 同 為 物 ; 厲 與 西 施 , 美 惡 雖 異 , 然 同 為 人 ; 恢 憰 怪 , 其 情 雖 異 , 然 同 於 性 。 自 其 同 者 視 之 , 皆 一 也 , 故 曰 「 道 通 為 一 」 。 其 分 也 , 成 也 ; 分 一 物 以 成 數 物 。 其 成 也 , 毀 也 。 成 云 : 「 於 此 為 成 , 於 彼 為 毀 。 如 散 毛 成 氈 , 伐 木 為 舍 等 也 。 」 凡 物 無 成 與 毀 , 復 通 為 一 。 如 此 成 即 毀 , 毀 即 成 , 故 無 論 成 毀 , 復 可 通 而 為 一 , 不 必 異 視 。   補 庚 桑 楚 篇 : 「 道 通 , 其 分 也 ; 其 成 也 , 毀 也 。 所 惡 乎 分 者 , 其 分 也 以 備 ; 所 以 惡 乎 備 者 , 其 有 以 備 。 」 可 作 此 處 參 證 。 唯 達 者 知 通 為 一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 唯 達 道 者 能 一 視 之 , 為 是 不 用 己 見 , 而 寓 諸 尋 常 之 理 。   補 成 云 : 「 寓 , 寄 也 。 」 庸 , 爾 雅 釋 詁 : 「 常 也 。 」 晉 語 : 「 無 功 庸 者 , 不 敢 居 高 位 。 」 注 : 「 國 功 曰 功 , 民 功 曰 庸 。 」 史 記 周 勃 傳 : 「 才 能 不 過 凡 庸 。 」 玉 篇 : 「 凡 , 非 一 也 。 」 廣 韻 : 「 常 也 , 皆 也 。 」 是 常 也 , 民 功 也 , 凡 也 , 皆 也 , 均 「 庸 」 字 之 義 。 蓋 用 之 義 狹 , 庸 之 義 廣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者 , 謂 不 自 用 , 而 寄 諸 人 人 之 皆 用 也 。 庸 也 者 , 用 也 ; 宣 云 : 「 無 用 之 用 。 」   正 寄 諸 人 人 之 皆 用 , 亦 即 我 之 用 也 。 用 也 者 , 通 也 ; 無 用 而 有 用 者 , 以 能 觀 其 通 。 正 如 斯 之 用 , 則 人 人 之 用 同 而 不 二 , 是 通 為 一 也 。 此 句 「 通 」 字 , 承 上 「 知 通 為 一 」 來 。 通 也 者 , 得 也 。 觀 其 通 , 則 自 得 。   正 知 北 遊 篇 : 「 聖 人 故 貴 一 。 」 老 子 曰 「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寧 , 神 得 一 以 靈 」 云 云 。 老 、 莊 之 道 貴 一 , 故 屢 言 「 守 一 」 「 抱 一 」 , 皆 得 一 之 旨 也 。 此 句 謂 「 通 為 一 」 也 者 , 得 一 也 。 適 得 而 幾 已 。 適 然 自 得 , 則 幾 於 道 矣 。   補 幾 , 爾 雅 釋 詁 「 近 也 」 。   正 淮 南 原 道 訓 : 「 道 者 一 立 而 萬 物 生 。 所 謂 無 形 者 , 一 之 謂 也 。 」 管 子 心 術 篇 : 「 天 之 道 , 虛 其 無 形 。 」 據 此 , 則 一 者 , 所 以 表 道 也 。 此 句 謂 適 得 一 而 近 於 道 巳 。 因 是 已 。 因 , 任 也 。 任 天 之 謂 也 。   正 因 任 於 廣 而 已 。 已 而 不 知 其 然 , 謂 之 道 。 宣 云 : 「 已 者 , 既 通 為 一 。 不 知 其 然 , 未 嘗 有 心 也 。 謂 之 道 , 所 謂『
適 得 而 幾 』 也 。 」 按 : 此 言 非 齊 是 非 不 能 得 道 , 以 下 又 反 言 以 明 。   補 已 而 不 知 其 然 , 言 已 如 此 , 而 不 知 其 如 此 也 。 勞 神 明 為 一 , 而 不 知 其 同 也 , 謂 之 朝 三 。 若 勞 神 明 以 求 一 , 而 不 知 其 本 同 也 , 是 囿 於 目 前 之 一 隅 , 與 「 朝 三 」 之 說 何 異 乎 ?   補 此 節 從 反 面 證 明 上 文 。 上 文 謂 「 道 通 為 一 」 , 非 勞 神 明 為 一 也 。 勞 神 明 為 一 , 則 非 因 矣 。 何 謂 朝 三 ? 狙 公 賦 芧 , 曰 : 「 朝 三 而 暮 四 。 」 眾 狙 皆 怒 。 曰 : 「 然 則 朝 四 而 暮 三 。 」 眾 狙 皆 悅 。 名 實 未 虧 , 而 喜 怒 為 用 , 亦 因 是 也 。 列 子 黃 帝 篇 : 「 宋 有 狙 公 者 〔 一 〕 , 愛 狙 , 養 之 成 群 , 能 解 狙 之 意 , 狙 亦 得 公 之 心 。 損 其 家 口 , 充 狙 之 欲 。 俄 而 匱 焉 , 將 限 其 食 , 恐 眾 狙 之 不 馴 於 己 也 , 先 誑 之 曰 : 『 與 若 芧 , 朝 三 而 暮 四 , 足 乎 ? 』 眾 狙 皆 起 而 怒 。 俄 而 曰 : 『 朝 四 而 暮 三 , 足 乎 ? 』 眾 狙 皆 伏 而 喜 。 物 之 以 能 鄙 相 籠 , 皆 猶 此 也 。 聖 人 以 智 籠 群 愚 , 亦 猶 狙 公 之 〔 二 〕 以 智 籠 眾 狙 也 。 名 實 不 虧 , 使 其 喜 怒 哉 ! 」 張 湛 注 : 「 好 養 猿 猴 者 , 因 謂 之 狙 公 。 芧 音 序 , 粟 也 。 」 按 : 漆 園 引 之 , 言 名 實 兩 無 虧 損 , 而 喜 怒 為 其 所 用 , 順 其 天 性 而 已 , 亦 因 任 之 義 也 。   正 釋 文 : 「 狙 , 七 徐 反 。 朝 三 暮 四 , 司 馬 云 : 『 朝 三 升 , 暮 四 升 。 』 」 成 云 : 「 賦 , 付 與 也 。 芧 , 橡 子 也 , 似 栗 而 小 也 。 」 武 按 : 「 名 實 未 虧 , 而 喜 怒 為 用 , 亦 因 是 也 」 三 句 , 乃 就 狙 公 言 之 也 。 謂 狙 公 之 名 實 未 虧 , 而 順 狙 之 喜 怒 以 為 用 , 而 不 自 用 , 亦 因 任 狙 之 天 性 也 , 即 以 狙 之 用 為 用 也 。 引 此 事 , 以 證 上 文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 之 義 , 非 泛 設 也 。 是 以 聖 人 和 之 以 是 非 , 而 休 乎 天 鈞 , 是 之 謂 兩 行 。 釋 文 : 「 鈞 , 本 又 作 均 。 」 成 云 : 「 均 平 之 理 。 」 按 : 言 聖 人 和 通 是 非 , 共 休 息 於 自 然 均 平 之 地 , 物 與 我 各 得 其 所 , 是 兩 行 也 。 按 寓 言 篇 亦 云 : 「 始 卒 若 環 , 莫 得 其 倫 , 是 謂 天 均 。 天 均 者 , 天 倪 也 。 」 此 作 「 鈞 」 , 用 通 借 字 。   正 和 之 以 是 非 , 即 上 文 「 道 通 為 一 」 , 又 即 下 文 「 是 不 是 , 然 不 然 」 也 。 漢 書 鄒 陽 傳 : 「 獨 化 於 陶 鈞 之 上 。 」 張 晏 云 : 「 陶 家 名 模 下 圓 轉 者 為 鈞 。 」 故 寓 言 篇 云 : 「 始 卒 若 環 。 」 凡 陶 鈞 有 樞 。 上 文 「 道 樞 」 , 天 鈞 之 樞 也 。 休 乎 天 鈞 , 即 承 上 文 「 樞 始 得 其 環 中 」 句 。 此 之 謂 兩 行 , 承 上 文 「 以 應 無 窮 , 是 亦 一 無 窮 , 非 亦 一 無 窮 也 」 三 句 。 聖 人 和 通 是 非 , 視 之 如 一 , 然 於 世 情 之 是 非 , 則 任 其 兩 行 無 窮 , 惟 執 道 樞 以 應 之 而 已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成 云 : 「 至 , 造 極 之 名 。 」   補 自 此 至 「 此 之 謂 以 明 」 , 申 說 大 知 閑 閑 , 小 知 閒 閒 之 義 。 「 未 始 有 」 數 句 , 說 大 知 ; 昭 文 三 子 之 知 , 小 知 也 。 惡 乎 至 ? 有 以 為 未 始 有 物 者 , 至 矣 盡 矣 , 不 可 以 加 矣 。 郭 云 : 「 此 忘 天 地 , 遺 萬 物 , 外 不 察 乎 宇 宙 , 內 不 覺 其 一 身 , 故 能 曠 然 無 累 , 與 物 俱 往 , 而 無 所 不 應 。 其 次 以 為 有 物 矣 , 以 上 又 見 庚 桑 楚 篇 。 而 未 始 有 封 也 。 封 , 界 域 也 。 其 次 見 為 有 物 , 尚 無 彼 此 。 」 其 次 以 為 有 封 焉 , 而 未 始 有 是 非 也 。 雖 見 有 彼 此 , 尚 無 是 非 。 是 非 之 彰 也 , 道 之 所 以 虧 也 。 見 是 非 , 則 道 之 渾 然 者 傷 矣 。 道 之 所 以 虧 , 愛 之 所 以 成 。 私 愛 以 是 非 而 成 。   補 虧 道 成 愛 , 故 愛 成 為 小 成 。 申 釋 上 「 道 隱 於 小 成 」 句 。 果 且 有 成 與 虧 乎 哉 ? 果 且 無 成 與 虧 乎 哉 ? 成 云 : 「 果 , 決 定 也 。 道 無 增 減 , 物 有 虧 成 。 是 以 物 愛 既 成 , 謂 道 為 損 , 而 道 實 無 虧 也 。 故 假 設 論 端 , 以 明 其 義 。 」 有 成 與 虧 , 故 昭 氏 之 鼓 琴 也 ;   補 鼓 琴 , 昭 氏 所 愛 也 。 下 稱 其 知 之 盛 , 則 其 愛 可 謂 小 成 矣 。 舉 此 , 以 證 上 「 道 隱 於 小 成 」 句 。 無 成 與 虧 , 故 昭 氏 之 不 鼓 琴 也 。 宣 云 : 「 故 , 古 也 。 」 成 云 : 「 姓 昭 , 名 文 , 古 善 琴 者 。 鼓 商 則 喪 角 , 揮 宮 則 失 徵 , 未 若 置 而 不 鼓 , 五 音 自 全 。 亦 猶 存 情 所 以 乖 道 , 忘 智 所 以 合 真 者 也 。 」   補 成 云 「 姓 昭 , 名 文 」 , 不 詳 所 出 。 考 列 子 湯 問 篇 : 「 瓠 巴 鼓 琴 , 而 鳥 舞 魚 躍 。 鄭 師 文 聞 之 , 棄 家 , 從 師 襄 游 。 」 呂 氏 春 秋 君 守 篇 : 「 鄭 太 師 文 , 終 日 鼓 瑟 而 興 。 」 名 同 矣 , 而 不 知 是 否 姓 昭 。 惟 文 子 自 然 篇 云 : 「 故 無 絃 , 雖 師 文 不 能 成 其 曲 。 」 繼 之 云 : 「 至 于 神 和 游 于 心 手 之 間 , 放 意 寫 神 , 論 變 而 形 于 絃 者 , 父 不 能 以 教 子 , 子 亦 不 能 受 之 于 父 , 此 不 傳 之 道 也 。 」 與 此 處 「 其 子 又 以 文 之 綸 終 , 終 身 無 成 」 之 意 同 。 據 此 以 推 , 昭 文 蓋 即 鄭 之 太 師 文 也 。 昭 文 之 鼓 琴 也 , 師 曠 之 枝 策 也 , 成 云 : 「 枝 , 柱 也 。 策 , 打 鼓 枝 , 亦 言 奧 節 枝 。 曠 妙 解 音 律 , 晉 平 公 樂 師 。 」 按 : 枝 策 者 , 拄 其 策 而 不 擊 。   補 晉 語 「 平 公 說 新 聲 」 句 解 云 : 「 師 曠 , 晉 主 樂 太 師 子 野 。 」 淮 南 原 道 訓 : 「 師 曠 之 聰 。 合 八 風 之 調 。 」   正 昭 文 善 鼓 , 師 曠 善 聽 , 惠 子 善 談 , 文 係 分 說 , 然 以 昭 文 、 惠 子 為 主 , 而 師 曠 乃 昭 文 之 陪 襯 也 。 故 下 文 「 堅 白 」 句 繳 清 惠 子 , 「 以 文 之 綸 」 句 繳 清 昭 文 , 師 曠 則 不 之 及 , 非 疏 也 。 人 有 賓 主 , 故 文 有 詳 略 也 。 注 謂 「 拄 其 策 而 不 擊 」 , 非 也 , 乃 師 曠 拄 其 策 以 聽 音 也 。 曠 蓋 聰 耳 而 妙 知 音 者 。 惠 子 之 據 梧 也 , 司 馬 云 : 「 梧 , 琴 也 。 」 成 云 : 「 檢 典 籍 , 無 惠 子 善 琴 之 文 。 據 梧 者 , 止 是 以 梧 几 而 據 之 談 說 。 」 德 充 符 篇 莊 子 謂 惠 子 云 : 「 今 子 外 乎 子 之 神 , 勞 乎 子 之 精 , 倚 樹 而 吟 , 據 槁 梧 而 瞑 。 」   正 據 德 充 符 篇 所 言 , 梧 義 自 見 。 蓋 梧 亦 樹 也 , 吟 既 倚 樹 , 瞑 自 可 據 梧 。 惟 吟 則 徙 倚 不 定 , 故 概 言 曰 樹 ; 瞑 則 據 而 不 移 , 故 梧 可 指 名 。 其 必 以 梧 者 , 以 其 槁 也 。 槁 則 風 難 動 搖 , 據 之 方 可 以 瞑 。 如 此 解 , 非 不 可 通 , 正 不 必 憑 空 添 「 琴 」 「 几 」 字 附 會 之 也 。 三 子 之 知 幾 乎 ! 皆 其 盛 者 也 , 故 載 之 末 年 。 崔 云 : 「 書 之 於 今 也 。 」 按 : 言 昭 善 鼓 琴 , 曠 知 音 律 , 惠 談 名 理 , 三 子 之 智 , 其 庶 幾 乎 ! 皆 其 最 盛 美 者 , 故 記 載 之 , 傳 於 後 世 。 正 「 三 子 之 知 幾 乎 盛 」 句 , 對 照 上 文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 知 幾 乎 盛 不 及 知 之 盛 , 知 之 盛 不 及 知 之 至 , 此 大 知 、 小 知 之 分 也 。 末 年 者 , 三 子 之 晚 年 也 。 注 謂 為 「 後 世 」 , 非 也 。 又 謂 載 為 「 記 載 」 , 亦 與 文 義 不 合 。 荀 子 榮 辱 篇 : 「 皆 使 人 載 其 事 , 而 各 得 其 宜 。 」 注 : 「 載 , 行 也 。 」 復 見 書 皋 陶 謨 「 載 采 采 」 注 。 又 事 也 , 見 書 舜 典 「 有 能 奮 庸 熙 帝 之 載 」 注 。 載 之 末 年 者 , 言 三 子 於 其 所 知 , 行 之 於 晚 年 , 猶 言 從 事 至 於 終 身 也 。 與 下 文 「 其 子 又 以 文 之 綸 終 」 , 其 意 相 同 。 所 以 如 此 者 , 由 其 好 之 也 。 如 此 解 , 上 下 句 意 方 貫 。 唯 其 好 之 , 以 異 於 彼 , 其 好 之 也 , 欲 以 明 之 彼 。 宣 云 : 「 惟 自 以 為 異 於 人 , 且 欲 曉 人 。 」 成 云 : 「 彼 , 眾 人 也 。 」 按 : 「 唯 其 好 之 」 四 語 , 專 承 善 辯 者 說 。   正 此 處 重 在 「 好 」 字 , 好 即 愛 也 。 上 證 「 愛 之 所 以 成 」 句 , 下 啟 「 成 」 字 。 注 拋 荒 「 好 」 字 , 失 其 旨 矣 。 好 之 異 於 彼 , 乃 偏 私 之 好 , 非 眾 所 共 好 也 ; 即 自 用 其 好 , 而 不 寓 諸 庸 眾 之 好 也 。 欲 以 明 之 彼 , 及 下 「 非 所 明 而 明 之 」 , 即 自 用 其 明 , 而 不 寓 諸 庸 眾 之 明 也 。 此 從 反 面 證 明 下 文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 是 之 謂 以 明 」 數 語 之 義 。 至 此 處 「 彼 」 字 , 統 指 上 三 子 。 此 四 語 , 並 下 「 非 所 明 而 明 之 」 共 五 語 , 總 冒 下 「 故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至 「 終 身 無 成 」 三 語 。 就 惠 子 論 , 「 彼 」 字 指 眾 人 , 謂 惠 子 之 好 之 也 , 欲 以 明 之 眾 人 , 非 眾 人 所 明 而 強 欲 明 之 , 故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就 昭 文 論 , 「 彼 」 字 指 其 子 , 謂 昭 文 之 好 之 也 , 欲 以 明 之 其 子 , 非 其 子 所 明 而 強 欲 明 之 , 故 終 身 無 成 。 蓋 鼓 琴 者 , 須 明 琴 理 之 妙 , 而 後 能 善 也 。 惟 師 曠 係 善 聽 音 者 , 聰 由 天 授 , 固 不 能 明 之 於 人 , 且 其 所 聽 者 與 昭 文 為 一 類 , 故 文 不 復 敘 及 之 也 。 注 乃 謂 「 四 語 專 承 善 辯 者 」 , 則 下 「 而 其 子 」 二 語 全 無 承 接 , 不 太 突 兀 乎 ? 於 理 於 法 , 胥 失 之 矣 。 非 所 明 而 明 之 , 故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非 人 所 必 明 , 而 強 欲 共 明 之 , 如 「 堅 石 」 「 白 馬 」 之 辯 , 欲 眾 共 明 , 而 終 於 昧 , 故 曰 「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 「 堅 白 」 , 又 見 德 充 符 、 天 下 、 天 地 、 秋 水 四 篇 。 成 云 : 「 公 孫 龍 , 趙 人 。 當 六 國 時 , 弟 子 孔 穿 之 徒 , 堅 執 此 論 , 橫 行 天 下 , 服 眾 人 之 口 , 不 服 眾 人 之 心 。 」   補 荀 子 修 身 篇 注 云 : 「 此 言 公 孫 龍 、 惠 施 之 曲 說 異 理 , 不 可 為 法 也 。 堅 白 , 謂 離 堅 白 也 。 公 孫 龍 堅 白 論 曰 : 『 堅 、 白 、 石 三 , 可 乎 ? 曰 : 不 可 。 二 可 乎 ? 曰 : 可 。 』 謂 目 視 石 。 但 見 白 , 不 知 其 堅 , 則 謂 之 白 石 。 手 觸 石 , 則 知 其 堅 , 而 不 知 其 白 , 則 謂 之 堅 石 。 是 堅 白 終 不 可 合 為 一 也 。 」   正 列 子 仲 尼 篇 : 「 子 輿 曰 : 『 吾 笑 龍 之 詒 孔 穿 。 』 」 注 : 「 孔 穿 , 孔 子 之 孫 。 世 記 云 : 『 為 龍 弟 子 。 』 」 成 疏 當 本 此 。 然 孔 叢 子 載 公 孫 龍 與 孔 穿 辯 論 臧 三 耳 於 平 原 君 所 , 明 日 , 平 原 君 謂 公 孫 龍 曰 : 「 其 人 ( 指 穿 ) 理 勝 於 辭 , 公 辭 勝 於 理 。 辭 勝 於 理 , 終 必 受 詘 。 」 據 此 , 則 穿 何 至 為 龍 弟 子 ? 世 記 所 云 , 似 不 足 徵 。 且 本 文 言 惠 子 , 并 未 涉 及 公 孫 龍 。 而 德 充 符 篇 「 子 以 堅 白 鳴 」 句 , 明 為 莊 子 謂 惠 子 之 語 , 似 不 必 徵 引 公 孫 龍 與 孔 穿 。 而 其 子 又 以 文 之 綸 終 , 終 身 無 成 。 郭 云 : 「 昭 文 之 子 , 又 乃 終 文 之 緒 。 」 成 云 : 「 昭 文 之 子 , 倚 其 父 業 , 卒 其 年 命 , 竟 無 所 成 。 」 按 : 終 文 之 緒 , 猶 禮 中 庸 云 「 纘 太 王 、 王 季 、 文 王 之 緒 」 也 。 所 謂 無 成 者 , 不 過 成 其 一 技 , 而 去 道 遠 。 仍 是 無 成 。   正 注 非 。 釋 文 : 「 綸 音 倫 , 崔 云 : 『 琴 瑟 絃 也 。 』 」 武 按 : 崔 說 是 也 。 此 承 昭 文 鼓 琴 來 , 故 言 綸 , 猶 之 言 絲 竹 絃 索 也 。 以 文 之 綸 終 , 言 以 文 之 琴 絃 終 其 身 , 與 上 「 載 之 末 年 」 之 意 同 。 終 身 無 成 , 謂 其 技 不 及 其 父 之 有 成 也 。 若 是 而 可 謂 成 乎 , 雖 我 亦 成 也 。 成 云 : 「 我 , 眾 人 也 。 若 三 子 異 於 眾 人 , 遂 自 以 為 成 , 而 眾 人 異 於 三 子 , 亦 可 謂 之 成 也 。 」   正 注 非 。 惠 子 欲 明 「 堅 白 」 之 說 於 人 , 而 人 終 昧 , 是 惠 子 之 所 好 者 無 成 也 。 昭 文 欲 子 之 成 其 技 , 而 其 子 終 身 無 成 , 是 昭 文 之 所 好 者 無 成 也 。 若 是 之 無 成 而 可 謂 之 成 , 則 我 之 毫 不 能 琴 、 不 能 辯 者 , 亦 何 不 可 謂 之 為 成 乎 ? 若 是 而 不 可 謂 成 乎 , 物 與 我 無 成 也 。 若 是 而 不 可 謂 成 乎 ? 則 天 下 之 無 成 者 多 矣 。 當 知 以 我 逐 物 , 皆 是 無 成 也 。 是 故 滑 疑 之 耀 , 聖 人 之 所 圖 也 。 為 是 不 用 而 寓 諸 庸 , 此 之 謂 以 明 。 司 馬 云 : 「 滑 疑 。 亂 也 。 」 按 : 雖 亂 道 , 而 足 以 眩 耀 世 人 , 故 曰 「 滑 疑 之 耀 」 。 聖 人 必 謀 去 之 , 為 其 有 害 大 道 也 。 為 是 不 用 己 智 , 而 寓 諸 尋 常 之 理 , 此 之 謂 以 本 然 之 明 照 之 。 以 上 言 求 道 則 不 容 有 物 , 得 物 之 一 端 以 為 道 , 不 可 謂 成 。   正 注 非 。 滑 , 說 文 「 利 也 」 。 周 禮 天 官 食 醫 : 「 調 以 滑 甘 。 」 疏 : 「 滑 者 , 通 利 往 來 , 所 以 調 和 五 味 。 」 疑 。 廣 韻 「 不 定 也 」 。 禮 坊 記 : 「 夫 禮 者 , 所 以 章 疑 別 微 。 」 疏 : 「 疑 。 謂 是 非 不 決 。 」 是 則 「 滑 」 字 有 通 利 調 和 之 義 , 與 篇 中 「 和 之 以 是 非 」 , 「 道 通 為 一 」 之 意 合 。 「 疑 」 字 有 不 定 不 決 之 義 , 即 篇 中 「 果 且 有 彼 是 乎 哉 , 果 且 無 彼 是 乎 哉 」 之 意 , 亦 即 因 是 而 不 自 是 也 。 耀 , 說 文「
照 也 」 。 晉 語 : 「 光 明 之 耀 。 」 是 耀 為 光 之 照 燿 者 。 老 子 「 光 矣 而 不 燿 」 , 謂 有 光 而 韜 蔽 之 , 不 照 燿 也 , 與 此 「 滑 疑 之 耀 」 同 義 。 所 謂 滑 疑 之 耀 者 , 似 耀 非 耀 , 疑 而 不 定 之 光 , 因 滑 以 和 之 也 。 故 兼 有 老 子「
和 其 光 , 同 其 塵 」 之 意 。 下 文 「 搖 光 」 , 亦 此 類 也 。 本 書 中 有 「 天 光 」 , 有 「 人 光 」 。 庚 桑 楚 篇 : 「 宇 泰 定 者 發 乎 天 光 。 」 此 不 眩 燿 之 光 也 , 莊 子 之 所 取 也 。 列 禦 寇 之 「 形 諜 成 光 」 , 此 眩 耀 之 人 光 也 , 莊 子 之 所 去 也 。 滑 疑 之 耀 , 因 為 莊 子 所 取 , 故 曰 「 聖 人 之 所 圖 也 」 。 王 氏 乃 謂 聖 人 必 謀 去 之 , 夫 豈 莊 子 之 旨 哉 ? 此 處 「 用 」 「 庸 」 二 字 , 皆 由 「 以 明 」 之 「 以 」 字 生 出 , 且 即 詮 釋 「 以 」 字 者 也 。 蓋 以 者 用 也 , 以 明 , 用 明 也 。 第 用 有 獨 用 、 共 用 之 分 , 前 已 釋 用 之 義 狹 , 庸 之 義 廣 , 即 用 為 獨 用 , 而 庸 為 共 用 也 。 如 惠 施 輩 獨 用 己 明 , 而 不 用 眾 人 之 明 , 且 欲 眾 人 明 己 之 所 明 , 故 道 隱 而 人 終 昧 也 。 必 也 不 用 己 明 , 而 寄 之 於 眾 人 之 明 , 所 謂 「 為 是 不 用 寓 諸 庸 , 是 之 謂 以 明 」 者 乃 如 此 , 非 惠 施 輩 之 以 明 也 。 又 寓 諸 眾 人 之 明 , 即 因 眾 人 之 明 以 為 明 。 上 文 「 聖 人 不 由 而 照 之 於 天 , 亦 因 是 也 」 , 又 庚 桑 楚 篇 「 惟 庸 有 光 」 , 義 皆 相 通 。

〔 一 〕 「 者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列 子 補 。

〔 二 〕 「 之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列 子 補 。

    今 且 有 言 於 此 , 不 知 〔 一 〕 其 與 是 類 乎 ? 其 與 是 不 類 乎 ? 類 與 不 類 , 相 與 為 類 , 則 與 彼 無 以 異 矣 。 如 人 皆 執 彼 此 之 見 , 今 且 有 言 於 此 , 不 知 其 與 我 類 乎 ? 與 我 不 類 乎 ? 若 務 求 勝 彼 , 而 引 不 類 者 為 類 , 則 與 彼 之 不 類 有 異 乎 ? 宣 云 : 「 是 , 我 也 。 」   正 是 , 此 也 。 與 此 類 者 , 非 即 此 也 。 類 與 不 類 , 同 為 非 此 , 故 曰 「 相 與 為 類 」 。 既 非 此 。 則 為 彼 矣 , 故 曰 「 與 彼 無 以 異 」 。 譬 之 儒 家 以 己 所 言 為 合 道 , 墨 所 言 為 非 道 , 不 知 大 道 不 稱 。 又 老 子 曰 : 「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 無 始 曰 :「
道 不 可 言 , 言 而 非 也 。 」 據 此 , 則 儒 家 以 言 言 道 , 非 道 也 , 與 墨 之 非 道 同 , 即 與 墨 無 異 矣 。 無 異 , 尚 何 是 非 之 辯 乎 ? 自 此 至 「 葆 光 」 , 復 承 「 大 言 」 「 小 言 」 說 。 前 半 發 揮 上 文 「 言 者 有 言 , 其 所 言 者 特 未 定 也 , 果 有 言 耶 , 其 未 嘗 有 言 耶 」 數 句 之 義 , 末 則 帶 說 「 知 」 字 。 雖 然 , 請 嘗 言 之 。 成 云 : 「 嘗 , 試 也 。 」 有 始 也 者 , 有 未 始 有 始 也 者 , 成 云 : 「 未 始 , 猶 未 曾 也 。 」 按 : 事 端 未 露 。 有 未 始 有 〔 二 〕 夫 未 始 有 始 也 者 。 并 無 事 端 , 僅 具 事 理 。 有 有 也 者 , 有 無 也 者 , 言 之 有 無 。 有 未 始 有 無 也 者 , 言 未 曾 出 。 有 未 始 有 〔 三 〕 夫 未 始 有 無 也 者 。 並 出 言 之 心 亦 未 曾 萌 。 俄 而 有 無 矣 , 而 未 知 有 〔 四 〕 無 之 果 孰 有 孰 無 也 。 忽 而 有 有 言 者 , 有 無 言 者 , 然 有 者 或 情 已 竭 , 無 者 或 意 未 盡 。 是 有 者 為 無 , 無 者 為 有 , 故 曰 「 未 知 有 無 之 果 孰 有 孰 無 也 」 。   補 此 二 句 , 主 文 也 , 虛 籠 下 文 。 下 以 謂 之 有 無 證 明 之 。 今 我 則 已 有 謂 矣 , 既 顯 有 言 矣 。   補 呂 氏 春 秋 精 諭 篇 : 「 知 謂 , 則 不 以 言 矣 。 言 者 , 謂 之 屬 也 。 」 列 子 說 符 篇 : 「 孔 子 曰 : 『 何 為 不 可 ? 唯 知 言 之 謂 者 乎 ? 』 」 注 : 「 謂 者 , 所 以 發 言 之 旨 趣 。 」 「 夫 知 言 之 謂 者 , 不 以 言 言 也 。 」 此 處 承 上 「 俄 而 有 無 矣 」 句 來 。 上 本 兼 有 無 言 , 下 但 就 有 之 義 加 以 證 明 , 有 義 明 , 而 無 義 亦 明 矣 。 其 所 謂 者 , 即 下 「 天 下 莫 大 於 秋 毫 」 六 句 。 而 未 知 吾 所 謂 之 果 有 謂 乎 , 其 果 無 謂 乎 ? 未 知 吾 所 言 之 果 為 有 言 乎 , 其 果 為 無 言 乎 ? 合 於 道 為 言 , 不 合 則 有 言 與 無 言 等 。 天 下 莫 大 於 秋 毫 之 末 , 而 太 山 為 小 ; 莫 壽 於 殤 子 , 而 彭 祖 為 夭 。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 釋 文 : 「 殤 子 , 短 命 者 也 。 或 云 : 年 十 九 以 下 為 殤 。 司 馬 云 : 『 兔 毫 在 秋 而 成 。 』 」 成 云 : 「 秋 時 , 獸 生 毫 毛 , 其 末 至 微 , 故 謂 秋 毫 之 末 也 。 人 生 在 於 襁 褓 而 亡 , 謂 之 殤 子 。 物 之 生 也 , 形 氣 不 同 , 有 小 有 大 , 有 夭 有 壽 。 若 以 性 分 言 之 , 無 不 自 足 。 故 以 性 足 為 大 , 天 下 莫 大 於 毫 末 , 莫 小 於 太 山 。 太 山 為 小 , 則 天 下 無 大 ; 毫 末 為 大 , 則 天 下 無 小 。 小 大 既 爾 , 夭 壽 亦 然 。 是 以 兩 儀 雖 大 , 各 足 之 性 乃 均 ; 萬 物 雖 多 , 自 得 之 義 唯 一 。 」 按 : 此 漆 園 所 謂 齊 彭 、 殤 也 。 但 如 前 人 所 說 , 則 誠 虛 誕 妄 作 矣 。 其 意 蓋 謂 太 山 、 毫 末 皆 區 中 之 一 物 , 既 有 相 千 萬 於 太 山 之 大 者 , 則 太 山 不 過 與 毫 末 等 , 故 曰 「 莫 大 於 毫 末 , 而 太 山 為 小 」 。 彭 祖 、 殤 子 , 皆 區 中 之 一 人 , 彭 祖 七 八 百 年 而 亡 , 則 彭 祖 不 過 與 殤 子 等 , 故 曰 「 莫 壽 於 殤 子 , 而 彭 祖 為 夭 」 。 我 能 與 天 地 無 極 , 則 天 地 與 我 並 生 ; 我 不 必 與 萬 物 相 競 , 則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也 。 漆 園 道 術 精 妙 , 喚 醒 世 迷 , 欲 其 直 指 最 初 , 各 葆 真 性 。 俗 子 徒 就 文 章 求 之 , 止 益 其 妄 耳 。   正 成 云 : 「 故 以 性 足 為 大 , 天 下 莫 大 於 毫 末 , 莫 小 於 太 山 。 」 其 意 以 毫 末 之 性 足 , 故 大 ; 太 山 之 性 不 足 , 故 小 也 。 若 問 其 何 所 據 而 便 指 毫 末 之 性 足 , 太 山 之 性 不 足 , 恐 成 氏 必 無 理 由 置 答 也 。 王 氏 按 語 , 迄 祇 說 得 一 「 齊 」 字 。 無 如 此 數 句 中 , 並 無 「 齊 」 字 之 義 。 即 就 文 字 淺 詁 之 , 固 明 言 毫 末 大 , 太 山 小 , 殤 子 壽 , 彭 祖 夭 , 亦 未 嘗 言 齊 也 。 蓋 毫 大 、 山 小 、 殤 壽 、 彭 夭 之 說 , 猶 之 天 下 篇 「 天 與 地 卑 , 山 與 澤 平 」 , 此 惠 施 弱 德 逐 物 , 外 神 勞 精 之 談 。 莊 子 一 譏 之 曰「
其 道 舛 駁 」 , 再 譏 之 曰 「 其 言 不 中 」 , 「 特 與 天 下 之 辯 者 為 怪 」 , 與 「 今 日 適 越 而 昔 至 」 之 言 同 一 不 合 事 理 。 可 證 此 數 句 並 非 莊 子 自 明 其 道 , 特 借 此 不 合 事 理 之 言 , 以 明 如 斯 之 謂 , 與 無 謂 等 。 即 證 上 文 「 果 有 謂 乎 , 果 無 謂 乎 」 二 句 也 , 亦 即 證 「 果 孰 有 孰 無 」 之 句 也 , 又 即 證 「 言 者 有 言 , 其 所 言 者 特 未 定 也 , 果 有 言 耶 , 其 未 嘗 有 言 耶 」 數 句 也 。 蓋 「 言 者 有 言 」 數 句 , 虛 提 冒 下 , 至 此 , 乃 實 證 而 暢 發 之 也 。 並 回 映 儒 、 墨 是 非 之 辯 , 其 為 不 合 事 理 之 言 , 與 此 略 同 。 莊 子 之 文 , 真 有 銅 山 西 崩 , 洛 鐘 東 應 之 妙 。 郭 注 、 成 疏 , 與 王 氏 按 語 , 均 未 見 及 於 此 , 徒 就 齊 大 、 小 、 彭 、 殤 , 騁 厥 玄 言 , 無 當 文 義 。 蓋 由 誤 解 篇 題 之「
齊 」 字 , 遂 在 處 以 齊 義 附 會 之 。 不 知 篇 題 所 謂 齊 者 , 乃 齊 物 論 之 是 非 也 , 至 於 大 、 小 , 何 嘗 齊 之 ? 固 明 言 「 小 知 不 及 大 知 」 矣 。 壽 、 夭 亦 何 嘗 齊 之 ? 固 明 言 「 小 年 不 及 大 年 」 矣 。 此 皆 不 就 文 章 求 之 之 過 也 。 莊 子 之 意 , 於 其 文 章 發 之 ; 欲 明 莊 子 之 意 , 自 當 於 其 文 章 求 之 。 文 章 明 , 意 義 斯 明 矣 。 王 氏 乃 謂 「 徒 求 文 章 , 止 益 其 妄 」 , 然 則 何 事 而 為 之 集 解 乎 ? 亦 矛 盾 之 論 也 已 。 既 已 為 一 矣 , 且 得 有 言 乎 ? 何 所 容 其 言 ? 既 已 謂 之 一 矣 , 且 得 無 言 乎 ? 謂 之 一 , 即 是 言 。 一 與 言 為 二 , 二 與 一 為 三 。 自 此 以 往 , 巧 曆 不 能 得 , 而 況 其 凡 乎 ! 成 云 : 「 夫 以 言 言 一 , 而 一 非 言 也 。 一 既 一 矣 , 言 又 言 焉 , 有 一 有 言 , 二 名 斯 起 。 復 將 後 時 之 二 名 , 對 前 時 之 妙 一 , 有 一 有 二 , 不 謂 之 三 乎 ? 從 三 以 往 , 雖 有 善 巧 算 曆 之 人 , 亦 不 能 紀 得 其 數 , 而 況 凡 夫 之 類 乎 ! 」   正 言 者 因 有 所 對 而 後 發 , 所 以 通 彼 此 之 情 也 。 既 已 為 一 , 則 是 無 偶 以 為 對 , 即 上 文 所 謂 「 彼 是 莫 得 其 偶 」 也 , 尚 何 容 有 言 ? 既 已 有 謂 一 之 言 , 即 是 對 一 而 言 , 一 即 言 者 之 偶 也 , 偶 則 二 也 , 尚 何 得 為 一 ? 不 得 為 一 , 而 謂 之 為 一 , 與 亳 大 、 彭 夭 , 同 為 不 合 事 理 之 言 , 有 謂 與 無 謂 等 也 。 故 自 無 適 有 , 以 至 於 三 , 而 況 自 有 適 有 乎 ! 成 云 : 「 自 , 從 也 。 適 , 往 也 。 至 理 無 言 , 言 則 名 起 。 從 無 言 以 之 有 言 , 纔 言 則 至 於 三 。 況 從 有 言 適 有 言 , 枝 流 分 派 , 其 可 窮 乎 ! 」 補 物 而 曰 萬 , 非 一 也 。 我 與 物 對 , 亦 非 一 也 。 宇 內 明 明 有 我 有 物 , 以 我 比 類 於 物 , 是 以 有 適 有 也 。 自 無 適 有 以 至 於 三 , 況 自 有 適 有 , 而 可 強 之 為 一 乎 ? 無 適 焉 , 因 是 已 。 若 其 無 適 , 惟 有 因 任 而 已 。 此 舉 物 之 大 小 、 人 之 壽 夭 並 齊 之 , 得 因 任 之 妙 。   正 因 者 , 因 其 大 而 大 之 , 因 其 小 而 小 之 , 所 謂 因 物 付 物 , 無 容 心 於 其 間 也 。 若 於 亳 末 、 太 山 之 本 不 齊 者 而 欲 齊 之 , 我 與 萬 物 本 不 一 者 而 欲 一 之 , 是 勞 神 明 為 一 也 。 勞 神 明 為 一 , 是 適 人 之 適 與 適 物 之 適 也 。 惟 不 適 人 與 物 之 適 , 而 惟 自 適 其 適 , 如 養 生 主 篇 所 謂 「 依 乎 天 理 」 , 「 因 其 固 然 」 而 已 , 如 是 , 尚 何 有 矯 誣 之 謂 , 致 物 論 之 不 齊 哉 ? 夫 道 未 始 有 封 , 成 云 : 「 道 無 不 在 , 有 何 封 域 ? 」 言 未 始 有 常 , 郭 云 : 「 彼 此 言 之 , 故 是 非 無 定 。 」   補 遙 應 上 文 「 言 者 有 言 , 其 所 言 者 特 未 定 也 」 句 。 為 是 而 有 畛 也 。 為 言 無 常 , 而 後 有 畛 域 。   補 釋 文 : 「 畛 , 徐 之 忍 反 , 郭 、 李 音 真 , 謂 封 域 畛 陌 也 。 」 請 言 其 畛 : 有 左 , 有 右 , 或 袒 左 , 或 袒 右 。 有 倫 , 有 義 , 郭 云 : 「 物 物 有 理 , 事 事 有 宜 。 」 釋 文 : 「 崔 本 作 『 有 論 有 議 』 。 」 俞 云 : 「 崔 本 是 。 下 文 云 『 存 而 不 論 』 , 『 論 而 不 議 』 。 又 曰 : 『 故 分 也 者 , 有 不 分 也 ; 辯 也 者 , 有 不 辯 也 。 』 彼 所 謂 分 、 辯 , 即 此 『 有 分 有 辯 』 。 然 則 彼 所 謂 論 、 議 即 此 『 有 論 有 議 』 矣 。 」 按 : 上 言 「 有 畛 」 , 倫 義 非 畛 也 。 當 從 俞 說 。 有 分 , 有 辯 , 分 者 異 視 , 辯 者 剖 別 。 有 競 , 有 爭 , 競 者 對 競 , 爭 者 群 爭 。 此 之 謂 八 德 。 德 之 言 得 也 。 各 據 所 得 , 而 後 有 言 。 此 八 類 也 。 六 合 之 外 , 聖 人 存 而 不 論 ; 成 云 : 「 六 合 , 天 地 四 方 。 妙 理 希 夷 , 超 六 合 之 外 , 所 以 存 而 不 論 。 」 六 合 之 內 , 聖 人 論 而 不 議 。   成 云 :「
六 合 之 內 , 謂 蒼 生 所 稟 之 性 分 。 聖 人 隨 其 機 感 , 陳 而 應 之 。 既 曰 憑 虛 , 亦 無 可 詳 議 。 」   補 「 論 」 字 見 前 。 議 , 唐 韻 「 宜 寄 切 , 音 義 」 , 廣 雅 「 謀 也 」 , 廣 韻 「 評 也 」 。 春 秋 經 世 , 先 王 之 志 , 聖 人 議 而 不 辯 。   成 云 : 「 春 秋 者 , 時 代 。 先 王 , 三 皇 、 五 帝 。 志 , 記 也 。 祖 述 軒 、 頊 , 憲 章 堯 、 舜 , 記 錄 時 代 , 以 為 典 謨 。 聖 人 議 論 , 利 益 當 時 , 終 不 取 是 辯 非 , 滯 於 陳 跡 。 」 按 : 「 春 秋 經 世 」 , 謂 有 年 時 , 以 經 緯 世 事 , 非 孔 子 所 作 春 秋 也 。   正 成 訓 春 秋 為 時 代 , 王 氏 從 之 , 謂 「 有 年 時 以 經 緯 世 事 」 。 然 則 何 謂 聖 人 議 而 不 辯 乎 ? 武 意 春 秋 即 春 秋 經 也 。 言 春 秋 為 經 世 之 書 , 先 王 之 志 所 寄 , 故 後 之 聖 人 , 僅 評 議 之 而 已 , 無 所 辯 難 , 語 意 較 為 明 順 。 且 左 傳 昭 三 十 二 年 , 稱 春 秋 為 「 善 志 」 , 杜 註 : 「 記 事 之 善 者 也 。 」 則 先 王 之 志 , 亦 可 訓 為 先 王 之 所 記 也 。 莊 子 屢 舉 孔 子 之 語 , 豈 於 其 所 作 之 經 , 而 不 一 及 之 乎 ? 即 謂 春 秋 經 在 莊 子 時 或 未 大 行 於 世 , 非 莊 子 所 及 見 , 然 晉 語 「 羊 舌 肸 習 於 春 秋 」 , 韋 解 : 「 春 秋 紀 人 事 之 善 惡 , 而 目 以 天 時 , 謂 之 春 秋 , 周 史 之 法 也 。 時 孔 子 未 作 春 秋 。 」 又 左 傳 魯 昭 公 二 年 韓 宣 子 適 魯 , 見 易 象 與 魯 春 秋 , 曰 : 「 周 禮 盡 在 魯 矣 。 吾 乃 今 知 周 公 之 德 與 周 之 所 以 王 也 。 」 其 時 孔 子 年 方 十 有 一 歲 。 是 在 孔 子 之 前 , 魯 固 已 有 春 秋 矣 。 觀 宣 子 「 周 所 以 王 」 之 語 , 與 莊 子 所 言 「 先 王 之 志 」 合 。 然 則 訓 春 秋 為 時 代 , 其 不 當 明 矣 。 故 分 也 者 , 有 不 分 也 ; 辯 也 者 , 有 不 辯 也 。 以 不 分 為 分 , 不 辯 為 辯 。   正 分 於 此 而 不 能 賅 於 彼 , 仍 有 不 得 分 者 在 , 故 曰 「 有 不 分 也 」 。 辯 於 此 而 不 能 見 於 彼 , 仍 有 不 及 辯 者 在 , 故 曰 「 有 不 辯 也 」 。 庚 桑 楚 篇 云 : 「 辯 者 , 辯 其 所 不 能 辯 也 。 」 可 以 相 證 。 若 聖 人 則 不 爾 , 懷 之 而 已 矣 。 曰 : 何 也 ? 聖 人 懷 之 , 存 之 於 心 。 補 懷 為 尚 書 「 懷 山 襄 陵 」 之 懷 , 注 : 「 懷 , 包 也 。 」 言 聖 人 包 涵 之 , 即 下 「 大 辯 不 言 」 也 。 眾 人 辯 之 以 相 示 也 。 相 夸 示 。 補 上 文 言 「 隱 於 榮 華 」 , 蓋 夸 示 以 為 榮 華 也 。 故 曰 : 辯 也 者 , 有 不 見 也 。 不 見 道 之 大 , 而 後 辯 起 。   正 不 見 己 之 非 , 不 見 人 之 是 。 夫 大 道 不 稱 , 宣 云 : 「 無 可 名 。 」   正 即 下「
不 道 」 之 道 , 「 不 」 下 「 道 」 字 , 言 也 。 稱 , 謂 也 , 又 言 也 。 故 不 稱 , 即 不 道 。 大 辯 不 言 , 使 其 自 悟 , 不 以 言 屈 。   補 知 北 遊 篇 : 「 論 則 不 至 , 辯 不 若 默 。 」 大 仁 不 仁 , 成 云 : 「 亭 毒 群 品 , 汎 愛 無 心 , 譬 彼 青 春 , 非 為 仁 也 。 」   補 大 仁 莫 如 天 地 , 然 老 子 曰 「 天 地 不 仁 」 , 以 其 生 養 萬 物 , 任 運 自 然 , 非 有 意 為 仁 也 。 大 宗 師 篇 云 : 「 利 澤 施 於 萬 物 , 不 為 愛 人 。 」 意 均 相 同 。 大 廉 不 嗛 , 釋 文 : 「 徐 音 謙 。 」 成 云 : 「 知 萬 境 虛 幻 , 無 一 可 貪 , 物 我 俱 空 , 何 所 遜 讓 ? 」   補 漢 書 尹 翁 歸 傳 : 「 溫 良 嗛 退 。 」 師 古 注 : 「 嗛 , 古 以 為 謙 字 。 」 韓 詩 外 傳 : 「 嗛 乎 其 廉 。 」 蓋 廉 者 每 多 謙 退 , 而 「 嗛 乎 」 則 廉 之 形 容 詞 也 。 盜 跖 篇 : 「 棄 天 下 而 不 自 以 為 廉 。 」 棄 天 下 , 大 廉 也 , 不 自 以 為 廉 , 即 不 嗛 也 。 大 勇 不 忮 。  宣 云 : 「 無 客 氣 害 人 之 心 。 」    正 小 勇 亦 未 必 有 害 人 之 心 , 以 此 釋 忮 , 義 尚 未 適 。 成 云 : 「 忮 , 逆 也 。 虛 己 逗 機 , 終 無 迕 逆 。 」 蓋 勇 則 好 鬥 , 即 與 人 迕 , 大 勇 不 爾 也 。 道 昭 而 不 道 , 以 道 炫 物 , 必 非 真 道 。   補 大 道 不 稱 , 故 不 昭 , 昭 則 非 道 。 言 辯 而 不 及 , 宣 云 : 「 不 勝 辯 。 」   補 即 上 「 辯 者 有 不 辯 也 」 , 又 即 論 則 不 至 。 仁 常 而 不 成 , 郭 云 : 「 有 常 愛 , 必 不 周 。 」   補 奚 侗 云 : 「 成 , 江 南 古 藏 本 作 周 。 郭 注 『 常 愛 , 必 不 周 』 , 是 郭 本 亦 作 周 。 」 廉 清 而 不 信 , 宣 云 : 「 外 示 皦 然 , 則 中 不 可 知 。 」 勇 忮 而 不 成 。 成 云 : 「 舍 慈 而 勇 , 忮 逆 物 情 , 眾 共 疾 之 , 必 無 成 遂 。 」 五 者 而 幾 向 方 矣 。 釋 文 : 「 , 崔 音 圓 〔 五 〕 , 司 馬 云 : 『 圓 也 。 』 」 成 云 : 「 幾 , 近 也 。 」 宣 云 : 「 五 者 本 渾 然 圓 通 , 今 滯 於 跡 , 而 近 向 方 , 不 可 行 也 。 」   補 易 繫 辭 : 「 蓍 之 法 , 圓 而 神 ; 卦 之 德 , 方 以 智 。 」 夫 不 稱 、 不 言 、 不 仁 、 不 嗛 、 不 忮 , 渾 融 無 跡 , 可 通 為 一 , 也 。 即 環 也 。 游 於 環 中 , 則 道 樞 也 。 昭 也 , 辯 也 , 常 也 , 清 也 , 忮 也 , 滯 於 有 跡 , 斯 向 方 矣 。 據 易 之 義 , 由 圓 向 方 , 即 由 道 向 智 也 , 故 下 即 帶 說 「 知 」 。 故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至 矣 。 成 云 : 「 智 不 逮 , 不 強 知 。 知 止 其 分 , 學 之 造 極 也 。 」   補 承 上 「 方 」 字 來 , 並 證 明 上 文 「 大 知 閑 閑 」 之 義 及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一 段 , 復 總 攝 以 下 不 知 各 義 。 孰 知 不 言 之 辯 , 不 道 之 道 ? 不 道 , 即 上 「 不 稱 」 。 若 有 能 知 , 此 之 謂 天 府 。 宣 云 : 「 渾 然 之 中 , 無 所 不 藏 。 」 注 焉 而 不 滿 , 酌 焉 而 不 竭 , 而 不 知 其 所 由 來 , 郭 云 :「
至 理 之 來 , 自 然 無 跡 。 」 此 之 謂 葆 光 。 成 云 : 「 葆 , 蔽 也 。 韜 蔽 而 其 光 彌 朗 。 言 藉 言 以 顯 者 非 道 , 反 復 以 明 之 。 」   補 釋 文 「 葆 光 , 音 保 。 崔 云 : 『 若 有 若 無 , 謂 之 葆 光 。 』 」 淮 南 本 經 訓 : 「 不 言 之 辯 , 不 道 之 道 , 若 或 通 焉 , 謂 之 天 府 。 取 焉 而 不 損 , 酌 焉 而 不 竭 , 莫 知 其 所 由 出 , 謂 之 瑤 光 。 」 高 注 : 「 瑤 光 , 謂 北 斗 杓 第 七 星 也 。 」 文 子 下 德 篇 同 , 惟 「 瑤 光 」 作 「 搖 光 」 。 武 按 : 「 葆 光 」 二 字 , 與 上 文 「 注 」 「 酌 」 之 義 不 屬 , 以 從 淮 南 、 文 子 作 「 搖 光 」 為 是 。 搖 光 星 , 屬 北 斗 。 詩 大 雅 : 「 酌 以 大 斗 。 」 斗 蓋 挹 酒 之 勺 也 , 居 北 七 星 象 之 , 故 以 為 名 。 詩 小 雅 : 「 惟 北 有 斗 , 不 可 以 挹 酒 漿 。 」 此 本 文 「 注 焉 不 滿 , 酌 焉 不 竭 」 之 所 本 也 。 惟 字 宜 從 「 搖 」 。 禮 記 曲 禮 : 「 招 搖 在 上 。 」 鄭 注 : 「 招 搖 星 , 在 北 斗 杓 端 , 主 指 者 。 」 釋 文 : 「 北 斗 第 七 星 。 」 春 秋 運 斗 樞 云 : 「 北 斗 七 星 , 第 七 搖 光 。 」 孔 疏 : 「 此 搖 光 , 即 招 搖 也 。 」 史 記 天 官 書 : 「 北 斗 七 星 。 」 索 隱 云 : 「 第 七 搖 光 。 」 前 漢 司 馬 相 如 大 人 賦 : 「 部 署 眾 人 於 搖 光 。 」 是 各 書 均 作 「 搖 」 , 不 作 「 瑤 」 也 。 且 搖 光 者 , 搖 動 不 定 之 光 也 , 與 上 文 「 滑 疑 之 耀 」 相 印 合 , 此 亦 可 見 前 後 脈 絡 之 聯 貫 也 。

〔 一 〕 「 不 知 」 二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二 〕 「 有 」 字 據 集 釋 本 補 。

〔 三 〕 「 有 」 字 據 集 釋 本 補 。

〔 四 〕 「 有 」 字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五 〕 「 圓 」 , 釋 文 作 「 刓 」 。

    故 昔 者 堯 問 於 舜 曰 : 「 我 欲 伐 宗 、 膾 、 胥 敖 , 崔 云 : 「 宗 一 , 膾 二 , 胥 敖 三 國 。 」 按 人 間 世 篇 「 堯 攻 叢 枝 、 胥 敖 , 國 為 虛 厲 。 」 是 未 從 舜 言 矣 。   正 釋 文 : 「 膾 , 徐 古 外 反 。 胥 , 息 徐 反 , 華 胥 國 。 敖 , 徐 五 高 反 。 」 武 按 : 宗 膾 , 人 間 世 作 「 叢 枝 」 。 奚 侗 云 : 「 叢 、 宗 音 近 。 枝 疑 快 字 之 誤 , 快 、 膾 音 近 。 」 奚 說 是 也 。 必 「 宗 膾 」 二 字 連 為 一 國 名 , 故 誤 則 均 誤 。 釋 文 於 「 胥 」 下 注 「 華 胥 國 」 , 是 以 敖 為 一 國 名 , 其 餘 二 國 , 則 為 宗 膾 與 胥 。 崔 說 非 也 。 此 節 證 上 文 「 照 之 以 天 」 句 之 義 。 南 面 而 不 釋 然 。 成 云 : 「 釋 然 , 怡 悅 貌 也 。 」 按 : 釋 同 懌 。 語 又 見 庚 桑 楚 篇 。   正 釋 , 說 文 「 解 也 」 , 廣 韻 「 捨 也 」 。 言 常 置 伐 三 國 之 事 於 心 , 而 不 能 捨 釋 也 。 其 故 何 也 ? 」 舜 曰 : 「 夫 三 子 者 , 成 云 : 「 三 國 君 。 」 猶 存 乎 蓬 艾 之 間 。 存 , 猶 在 也 。 成 云 : 「 蓬 艾 , 賤 草 。 」 若 不 釋 然 , 何 哉 ? 昔 者 十 日 並 出 , 淮 南 子 : 「 堯 時 十 日 並 出 , 使 羿 射 落 其 九 。 」 故 援 以 為 喻 。 補 堯 時 十 日 並 出 , 見 淮 南 子 本 經 訓 。 萬 物 皆 照 , 而 況 德 之 進 乎 日 者 乎 ! 」 成 云 : 「 進 , 過 也 。 欲 奪 蓬 艾 之 願 , 而 伐 使 之 從 我 , 於 至 道 豈 宏 哉 ! 」 堯 、 舜 一 證 。 齧 缺 問 乎 王 倪 曰 : 釋 文 : 「 倪 , 徐 五 嵇 反 , 李 音 義 。 高 士 傳 云 : 『 王 倪 , 堯 時 賢 人 也 。 』 天 地 篇 云 : 『 齧 缺 之 師 。 』 」   補 釋 文 : 「 齧 , 五 結 反 。 」 按 : 此 節 引 王 倪 之 言 , 證 明 「 大 知 閑 閑 」 , 並 申 說 上 文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一 段 及 「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至 矣 」 之 義 。 「 子 知 物 之 所 同 是 乎 ? 」 曰 : 「 吾 惡 乎 知 之 ! 」 「 子 知 子 之 所 不 知 邪 ? 」 成 云 : 「 子 既 不 知 物 之 同 是 , 頗 自 知 己 之 不 知 乎 ? 」 曰 : 「 吾 惡 乎 知 之 ! 」 「 然 則 物 無 知 邪 ? 」 汝 既 無 知 , 然 則 物 皆 無 知 邪 ? 曰 : 「 吾 惡 乎 知 之 ! 成 云 : 「 豈 獨 不 知 我 , 亦 乃 不 知 物 。 物 我 都 忘 , 故 無 所 措 其 知 也 。 」   補 J 處 濕 , 猿 猴 處 木 , 麋 鹿 食 薦 , 蝍 且 則 甘 帶 , 鴟 鴉 則 耆 鼠 , 以 此 知 物 之 不 同 是 也 。 猵 狙 之 與 猿 , J 之 與 魚 , 異 類 也 , 麋 之 與 鹿 , 類 而 非 類 也 , 然 以 為 雌 , 與 之 交 , 與 之 游 , 以 此 知 物 之 又 非 不 同 是 也 。 謂 物 無 知 耶 , 猵 知 以 猿 為 雌 , 麋 知 與 鹿 交 , J 知 與 魚 游 。 謂 物 有 知 耶 , 則 不 知 毛 嬙 、 麗 姬 之 美 也 。 然 則 是 之 同 否 , 知 之 有 無 , 特 未 定 也 , 故 曰 「 吾 惡 乎 知 之 。 」   正 此 即 「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也 。 後 「 嘗 試 言 之 」 以 下 , 即 闡 明 四 「 惡 乎 知 」 之 意 , 原 有 郭 注 , 以 其 空 泛 , 特 刪 。 應 帝 王 篇「
齧 缺 問 於 王 倪 , 四 問 而 四 不 知 」 , 即 此 三 問 , 合 下 「 子 不 知 利 害 」 二 語 , 是 四 問 也 。 雖 然 , 嘗 試 言 之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知 之 非 不 知 邪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不 知 之 非 知 邪 ? 李 云 : 「 庸 , 用 也 。 詎 , 何 也 。 」 按 : 小 知 仍 未 為 知 , 則 不 知 未 必 非 。   正 詎 , 說 文 「 猶 豈 也 」 。 武 按 : 注 中 按 語 , 非 是 。 蓋 知 有 時 間 性 , 此 時 以 為 是 者 , 他 時 或 以 為 非 ; 有 地 域 性 , 此 地 以 為 是 者 , 他 地 或 以 為 非 。 故 大 宗 師 篇 云 : 「 夫 知 有 所 待 而 後 當 , 其 所 待 者 , 特 未 定 也 。 」 又 曰 :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天 之 非 人 乎 ? 所 謂 人 之 非 天 乎 ? 」 足 證 此 義 。 且 吾 嘗 試 問 乎 女 : 民 溼 寢 則 腰 疾 偏 死 , 司 馬 云 : 「 偏 枯 。 」   補 女 音 汝 。 J 然 乎 哉 ? 按 : 言 物 則 不 然 。 成 云 : 「 泥 J 。 」   補 釋 文 : 「 J , 徐 音 秋 。 」 木 處 則 惴 慄 恂 懼 , 釋 文 : 「 恂 , 徐 音 峻 , 恐 貌 。 班 固 作 。 」   補 釋 文 : 「 惴 , 之 瑞 反 。 慄 音 栗 。 恂 , 郭 音 旬 。 」 猿 猴 然 乎 哉 ? 三 者 孰 知 正 處 ? 民 、 J 、 猿 , 孰 知 所 處 為 正 ? 民 食 芻 豢 , 芻 , 野 蔬 。 豢 , 家 畜 。 孟 子 : 「 芻 豢 之 悅 我 口 。 」   補 釋 文 : 「 芻 , 初 俱 反 。 小 爾 雅 云 : 『 謂 之 芻 。 』 , 古 但 反 。 豢 , 徐 音 患 。 」 今 小 爾 雅 廣 物 八 云 : 「 稿 謂 之 稈 , 稈 謂 之 芻 , 生 曰 生 芻 。 」 說 文 : 「 稈 , 禾 莖 也 。 」 廣 雅 : 「 稿 謂 之 稈 。 」 麋 鹿 食 薦 , 說 文 : 「 薦 , 獸 之 所 食 。 」   補 釋 文 : 「 麋 音 眉 。 薦 , 牋 練 反 , 司 馬 云 : 『 美 草 也 。 』 」 後 漢 書 馬 融 傳 : 「 其 土 毛 則 摧 毛 〔 一 〕 薦 草 。 」 李 賢 注 : 「 一 曰 : 草 稠 曰 薦 。 」 韓 非 子 內 儲 說 上 : 「 若 如 臣 者 , 猶 獸 鹿 也 , 唯 薦 草 而 就 。 」 管 子 觀 十 三 : 「 薦 草 多 衍 , 則 六 畜 易 繁 也 。 」 注 : 「 薦 , 茂 草 也 。 」 蝍 且 甘 帶 , 釋 文 : 「 蝍 且 , 字 或 作 蛆 。 廣 雅 云 : 『 蜈 公 也 。 』 崔 云 : 『 帶 , 蛇 也 。 』 」   補 釋 文 : 「 蝍 音 即 。 蛆 , 子 徐 反 。 爾 雅 云 : 『 蒺 藜 , 蝍 蛆 。 』 郭 璞 注 云 : 『 似 蝗 , 大 腹 , 長 角 , 能 食 蛇 腦 。 』 」 玉 篇 : 「 螏 藜 , 蝍 蛆 , 能 食 蛇 , 亦 名 吳 公 。 」 鴟 鴉 耆 鼠 , 鴟 、 鴉 二 鳥 。 耆 , 釋 文 「 字 或 作 嗜 」 。   補 釋 文 : 「 鴟 , 尺 夷 反 。 鴉 , 本 亦 作 , 於 加 反 。 崔 云 : 『 烏 也 。 』 」 秋 水 篇 : 「 於 是 鴟 得 腐 鼠 , 鵷 鶵 過 之 , 仰 而 視 之 曰 嚇 ! 」 四 者 孰 知 正 味 ? 民 、 獸 、 蟲 、 鳥 , 孰 知 所 食 之 味 為 正 ? 猿 , 猵 狙 以 為 雌 , 釋 文 : 「 猵 , 徐 敷 面 反 , 郭 、 李 音 遍 。 司 馬 云 : 『 猵 狙 , 一 名 獦 牂 , 似 猿 而 狗 頭 , 與 雌 猿 交 。 』 」   補 釋 文 : 「 狙 , 七 餘 反 。 」 麋 與 鹿 交 , J 與 魚 游 。 毛 嬙 、 麗 姬 , 人 之 所 美 也 , 魚 見 之 深 入 , 鳥 見 之 高 飛 , 麋 鹿 見 之 決 驟 。 崔 云 : 「 決 驟 , 疾 走 不 顧 。 」 四 者 孰 知 天 下 之 正 色 哉 ? 自 我 觀 之 , 仁 義 之 端 , 是 非 之 塗 , 樊 然 殽 亂 , 吾 惡 能 知 其 辯 ! 」 釋 文 : 「 樊 音 煩 。 」 說 文 : 「 殽 , 雜 錯 也 。 」 成 云 : 「 行 仁 履 義 , 損 益 不 同 , 或 於 我 為 利 , 於 彼 為 害 , 或 於 彼 為 是 , 於 我 為 非 , 何 能 知 其 分 別 ! 」 齧 缺 曰 :「
子 不 知 利 害 , 補 民 溼 寢 , 則 腰 疾 偏 死 , 害 也 ; 於 J 則 利 。 木 處 則 惴 慄 恂 懼 , 害 也 ; 於 猿 猴 則 利 。 故 此 句 渾 括 上 文 言 之 。 則 至 人 固 不 知 利 害 乎 ? 」 王 倪 曰 : 「 至 人 神 矣 。 成 云 : 「 至 者 , 妙 極 之 體 ; 神 者 , 不 測 之 用 。 」   補 此 節 證 上 文 「 古 之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一 段 。 大 澤 焚 而 不 能 熱 , 河 海 〔 二 〕 沍 而 不 能 寒 , 向 云 : 『 沍 , 凍 也 。 」 補 釋 文 :「
沍 , 戶 故 反 。 」 疾 雷 破 山 、 風 振 海 而 不 能 驚 。 補 奚 侗 云 : 「 風 上 脫 飄 字 。 據 成 疏 『 飄 風 』 云 云 , 是 成 本 有 飄 字 。 江 南 李 氏 本 亦 有 飄 字 。 」 武 按 : 自 「 大 澤 」 至 此 , 言 若 無 有 大 澤 、 河 海 、 雷 風 也 者 , 證 上 文「
未 始 有 物 」 。 若 然 者 , 乘 雲 氣 , 郭 云 : 「 寄 物 而 行 , 非 為 動 也 。 」   正 郭 說 與 句 意 相 違 。 謂 至 人 神 矣 , 故 能 乘 雲 氣 , 以 神 行 , 不 藉 乎 物 也 。 騎 日 月 , 郭 云 : 「 有 晝 夜 而 無 死 生 。 」   正 言 超 乎 日 月 之 上 , 證 上 文 「 未 始 有 始 」 。 而 遊 乎 四 海 之 外 。 三 句 與 逍 遙 篇 同 , 「 騎 日 月 」 作 「 御 飛 龍 」 。   補 逍 遙 遊 篇 作 「 御 飛 龍 」 者 , 為 下 「 神 凝 」 句 寫 照 , 此 則 為 「 死 生 無 變 於 己 」 句 寫 照 。 所 謂 生 者 , 不 過 在 人 世 經 歷 月 日 , 生 活 於 此 時 間 中 而 已 ; 所 謂 死 者 , 其 生 活 日 月 終 盡 也 。 死 生 無 變 於 己 者 , 超 然 乎 日 月 之 上 而 不 為 所 拘 , 故 曰 「 騎 日 月 」 也 。 死 生 無 於 己 , 郭 云 : 「 與 變 為 體 , 故 死 生 若 一 。 」   補 遊 四 海 之 外 , 與 死 生 無 變 , 證 「 未 始 有 封 」 。 而 況 利 害 之 端 乎 ! 」 齧 缺 、 王 倪 二 證 。

〔 一 〕 「 摧 毛 」 , 後 漢 書 馬 融 傳 作 「 搉 牧 」 。

〔 二 〕 「 海 」 ,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均 作 「 漢 」 。

    瞿 鵲 子 問 於 長 梧 子 曰 : 「 吾 聞 諸 夫 子 , 長 梧 子 , 李 云 : 「 居 長 梧 下 , 因 以 為 名 。 」 崔 云 : 「 名 丘 。 」 俞 云 : 「 瞿 鵲 , 必 七 十 子 之 後 人 。 夫 子 , 謂 孔 子 。 下 文 『 丘 也 何 足 以 知 之 』 , 即 孔 子 名 。 因 瞿 鵲 述 孔 子 之 言 而 折 之 。 崔 說 非 也 。 下 文 『 丘 也 與 汝 皆 夢 也 , 予 謂 汝 夢 亦 夢 也 』 , 予 者 , 長 梧 子 自 謂 。 既 云 『 丘 與 汝 皆 夢 』 , 又 云 『 予 亦 夢 』 , 則 安 得 即 以 丘 為 長 梧 子 之 名 乎 ? 」   補 則 陽 篇 有 「 長 梧 封 人 」 , 釋 文 云 : 「 長 梧 , 地 名 。 」 長 梧 子 , 猶 之 南 郭 子 綦 以 所 居 為 號 也 。 李 說 恐 係 望 文 生 義 。 長 梧 開 口 便 云 「 丘 何 足 以 知 之 」 , 以 下 , 其 自 稱 則 曰 予 , 足 知 以 丘 稱 孔 子 。 俞 說 是 也 。 自 此 至 「 而 以 是 相 蘊 」 為 一 節 , 引 瞿 鵲 、 長 梧 問 答 之 言 , 證 明 大 言 炎 炎 之 義 , 並 從 反 面 申 證 「 古 之 至 人 , 其 知 有 所 至 矣 」 一 段 。 聖 人 不 從 事 於 務 , 郭 云 : 「 務 自 來 而 理 自 應 , 非 從 而 事 之 也 。 」   補 說 文 : 「 務 , 趣 也 。 」 徐 曰 : 「 言 趣 赴 此 事 也 。 」 釋 詁 : 「 務 , 彊 也 。 」 注 : 「 事 務 以 力 勉 彊 。 」 此 言 聖 人 於 事 , 不 勉 彊 趣 赴 也 。 下 四 「 不 」 字 句 , 即 申 說 此 義 。 不 就 利 , 不 違 害 , 成 云 : 「 違 , 避 也 。 」 不 喜 求 , 不 緣 道 , 郭 云 : 「 獨 至 。 」   補 求 得 其 情 與 不 得 , 無 益 損 乎 其 真 , 故 不 喜 求 也 。 無 適 焉 , 因 是 已 , 故 不 緣 道 也 。 無 謂 有 謂 , 謂 , 言 也 。 或 問 而 不 答 , 即 是 答 也 。   補 知 北 遊 篇 「 聖 人 行 不 言 之 教 」 , 又 田 子 方 篇 「 目 擊 而 道 存 」 , 均 「 無 謂 有 謂 」 也 。 有 謂 無 謂 , 有 言 而 欲 無 言 。   補 上 文 「 大 辯 不 言 」 , 又 知 北 遊 篇 :「
狂 屈 曰 : 『 唉 ! 予 知 之 , 將 語 若 , 中 欲 言 而 忘 其 欲 言 。 』 」 均 「 有 謂 無 謂 」 也 。 而 遊 乎 塵 垢 之 外 。 夫 子 以 為 孟 浪 之 言 , 向 云 : 「 孟 浪 , 音 漫 瀾 , 無 所 趨 舍 之 謂 。 」 宣 云 : 「 無 畔 岸 貌 。 」 李 云 : 「 猶 較 略 也 。 」 成 云 : 「 猶 率 略 也 。 」 按 : 率 略 即 較 略 , 謂 言 其 大 略 。   正 孟 浪 , 崔 云 : 「 不 精 要 之 貌 。 」 武 按 : 不 精 要 與 妙 道 , 反 正 相 對 。 長 梧 子 以 此 言 為 最 精 要 , 故 曰 「 黃 帝 之 所 聽 熒 也 」 。 其 於 孔 子 , 以 為 不 精 要 , 則 曰 「 丘 也 何 足 以 知 之 」 。 注 中 各 解 , 與 上 下 句 意 不 切 。 而 我 以 為 妙 道 之 行 也 。 吾 子 以 為 奚 若 ? 」 長 梧 子 曰 : 「 是 黃 帝 之 所 聽 熒 也 , 「 黃 」 , 元 作 「 皇 」 , 釋 文 : 「 本 又 作 黃 。 」 盧 文 弨 云 : 「 黃 、 皇 通 用 。 今 本 作 黃 。 」 成 云 : 「 聽 熒 , 疑 惑 不 明 之 貌 。 」 而 丘 也 何 足 以 知 之 ! 且 汝 亦 大 早 計 , 釋 文 : 「 大 音 泰 。 」 成 云 : 「 方 聞 此 言 , 便 謂 妙 道 , 無 異 下 云 云 〔 一 〕 也 。 」   正 方 聞 其 言 , 即 以 為 行 , 且 以 為 妙 道 之 行 , 是 太 早 計 也 。 見 卵 而 求 時 夜 , 崔 云 : 「 時 夜 , 司 夜 , 謂 雞 。 」 正 朱 桂 耀 云 : 「 淮 南 說 山 訓 : 『 見 彈 而 求 鴞 炙 , 見 卵 而 求 辰 夜 。 』 高 注 : 『 雞 知 將 旦 , 鶴 知 夜 半 , 見 其 卵 , 因 望 其 夜 鳴 , 故 曰 求 辰 夜 也 。 』 辰 夜 與 時 夜 同 。 詩 東 方 未 明 : 『 不 能 辰 夜 。 』 傳 : 『 辰 , 時 也 。 』 」 武 按 : 朱 說 是 也 。 「 時 夜 」 作 「 司 夜 」 非 。 見 彈 而 求 鴞 炙 。 司 馬 云 :「
鴞 , 小 鳩 , 可 炙 。 毛 詩 草 木 疏 云 : 『 大 如 班 鳩 , 綠 色 , 其 肉 甚 美 。 』 」 成 云 : 「 即 鵬 鳥 , 賈 誼 所 賦 。 」 按 : 二 句 又 見 人 間 世 篇 。 予 嘗 為 女 妄 言 之 , 補 有 謂 無 謂 也 。 女 亦 以 妄 聽 之 。 奚 成 云 : 「 何 如 ? 」   正 奚 , 疑 問 詞 , 何 也 , 不 含 「 如 」 字 義 。 如 屬 上 句 , 「 奚 」 下 應 加 「 如 」 字 或 「 若 」 字 , 上 文 「 吾 子 以 為 奚 若 」 句 可 證 也 。 單 「 奚 」 字 不 成 語 , 且 上 句 亦 無 須 附 此 疑 詞 。 成 說 非 也 。 應 屬 下 句 , 直 貫 至 「 以 隸 相 尊 」 。 其 意 言 奚 為 旁 日 月 , 挾 宇 宙 , 為 合 置 涽 , 以 隸 相 尊 ? 此 皆 眾 人 役 役 之 所 為 , 聖 人 則 不 如 此 , 惟 愚 芚 而 已 。 各 注 家 於 「 旁 日 月 」 至 「 相 尊 」 各 句 , 不 知 文 係 指 數 眾 人 役 役 之 心 理 與 行 為 , 誤 以 為 列 舉 聖 人 之 美 德 , 故 不 能 冠 之 以 「 奚 」 , 「 奚 」 字 無 可 著 落 , 只 得 勉 附 上 句 , 遂 致 「 奚 」 字 以 下 文 義 扞 格 不 通 矣 。 旁 日 月 , 釋 文 : 「 旁 , 薄 葬 反 , 司 馬 云 : 『 依 也 。 』 」 郭 云 : 「 以 死 生 為 晝 夜 之 喻 。 」   正 注 非 。 上 文 至 人 「 騎 日 月 」 , 是 超 乎 日 月 之 上 , 而 非 旁 也 。 在 宥 篇 言 大 人 云 :「
以 遊 無 端 , 出 入 無 旁 , 與 日 無 始 。 」 彼 「 大 人 」 , 即 此 篇 之 「 聖 人 」 也 。 則 聖 人 之 不 旁 日 月 明 矣 , 故 上 冠 之 以 「 奚 」 也 。 旁 日 月 , 則 縈 情 生 死 , 依 戀 歲 月 , 此 眾 人 之 役 役 也 。 此 證 「 有 始 」 。 挾 宇 宙 , 尸 子 云 : 「 天 地 四 方 曰 宇 , 古 往 今 來 曰 宙 。 」 說 文 : 「 舟 輿 所 極 覆 曰 宙 。 」 成 云 : 「 挾 , 懷 藏 也 。 」 郭 云 : 「 以 萬 物 為 一 體 之 譬 。 」   正 注 非 。 列 禦 寇 篇 言 小 夫 之 知 云 : 「 迷 惑 於 宇 宙 , 形 累 不 知 太 初 。 彼 至 人 者 , 歸 精 神 乎 無 始 , 而 甘 冥 乎 無 何 有 之 鄉 。 」 懷 挾 宇 宙 , 則 不 能 無 迷 惑 矣 。 宙 , 古 今 也 , 則 非 無 始 矣 。 又 大 宗 師 篇 云 : 「 無 古 今 , 而 後 能 入 於 不 死 不 生 。 」 無 則 不 挾 也 。 宇 , 四 方 , 則 非 無 何 有 之 鄉 , 冥 亦 不 挾 也 。 且 宇 , 空 間 也 , 宙 , 時 間 也 , 挾 則 不 能 時 空 雙 遣 。 彼 之 「 至 人 」 , 此 之 「 聖 人 」 也 。 彼 之 「 小 夫 」 , 此 之 「 眾 人 」 也 , 故 挾 宇 宙 , 亦 眾 人 之 役 役 也 。 此 證 「 有 封 」 。 為 其 吻 合 , 吻 , 司 馬 云 「 合 也 」 。 向 音 脣 , 云 : 「 若 兩 脣 之 相 合 也 。 」 成 云 : 「 無 分 別 貌 。 」   補 此 證 「 有 是 」 。 言 有 心 以 為 吻 合 於 己 者 , 即 上 文 所 謂 「 勞 神 明 為 一 」 也 。 又 即 為 是 , 而 非 因 是 也 。 置 其 滑 湣 , 成 云 : 「 置 , 任 也 。 滑 , 亂 也 。 向 本 作 汨 。 涽 , 闇 也 。 」   正 此 證 「 有 非 」 。 置 , 徐 鍇 曰 「 與 罷 同 意 」 。 置 之 , 則 去 之 也 。 滑 , 即 上 文 「 滑 疑 之 耀 」 之 滑 。 滑 涽 , 向 云 「 未 定 之 貌 」 。 武 按 : 此 句 言 去 其 未 定 而 不 合 於 己 者 。 夫 道 無 為 也 , 通 於 一 也 。 聖 人 因 是 也 , 故 不 為 其 吻 合 , 亦 不 置 其 滑 涽 。 一 為 一 置 , 是 有 是 非 , 不 能 任 其 兩 行 也 , 勞 神 明 為 一 也 。 此 亦 眾 人 之 役 役 也 。 以 隸 相 尊 ? 成 云 : 「 隸 , 賤 稱 , 皁 僕 之 類 。 」 按 : 此 貴 賤 一 視 。   正 按 語 非 。 此 謂 眾 人 以 隸 之 賤 相 與 自 尊 也 。 蓋 尊 以 賤 而 方 顯 。 隸 何 以 賤 ? 眾 人 賤 之 也 , 眾 人 何 以 賤 隸 ? 欲 形 己 之 尊 也 。 此 亦 有 封 也 。 若 聖 人 則 不 爾 。 秋 水 篇 言 大 人 云 : 「 不 賤 門 隸 。 」 又 云 : 「 以 道 觀 之 , 何 貴 何 賤 ? 」 即 此 聖 人 之 愚 芚 也 。 以 上 五 者 , 皆 眾 人 之 役 役 也 。 眾 人 役 役 , 補 上 文 云 「 與 物 相 刃 相 靡 , 其 行 盡 如 馳 , 而 莫 之 能 止 」 , 結 之 云 : 「 終 身 役 役 , 而 不 見 其 成 功 。 」 此 言 旁 、 挾 、 為 、 置 與 相 尊 , 即 與 物 刃 靡 而 行 盡 如 馳 也 。 上 文 渾 言 役 役 之 由 , 此 則 分 述 役 役 之 事 , 前 後 相 應 。 莊 文 結 構 , 往 往 如 此 。 聖 人 愚 芚 , 芚 , 徐 徒 奔 反 。 司 馬 云 : 「 渾 沌 不 分 察 。 」 成 云 : 「 忘 知 廢 照 , 芚 然 若 愚 。 」   補 天 地 篇 : 「 若 愚 若 昏 , 是 謂 玄 德 。 」 此 愚 芚 之 說 也 。 參 萬 歲 而 一 成 純 。 參 糅 萬 歲 , 千 殊 萬 異 , 渾 然 汨 然 , 不 以 介 懷 , 抱 一 而 成 精 純 也 。   補 刻 意 篇 云 : 「 純 粹 而 不 雜 , 靜 一 而 不 變 。 」 即 此 一 與 純 之 義 也 。 不 雜 不 變 , 故 能 騎 日 月 , 死 生 無 變 於 己 , 即 參 萬 歲 之 義 也 。 萬 物 盡 然 , 而 以 是 相 蘊 。 釋 文 : 「 蘊 , 積 也 。 」 按 : 言 於 萬 物 無 所 不 然 , 但 以 一 是 相 蘊 積 。   補 萬 物 盡 然 , 即 上 文 「 無 物 不 然 」 也 。 莛 與 楹 , 厲 與 西 施 , 恢 憰 怪 , 道 通 為 一 , 自 無 吻 、 涽 、 隸 、 我 之 分 , 故 曰 「 萬 物 盡 然 」 也 。 以 是 相 蘊 , 與 上 「 因 是 也 」 同 義 。 蓋 「 因 」 字 有 仍 襲 連 接 之 義 , 與 蘊 積 之 義 近 。 此 變 「 因 」 為 「 蘊 」 者 , 承 上 「 參 萬 歲 」 而 言 之 也 。 即 謂 雖 參 萬 歲 , 而 以 一 是 相 因 襲 累 積 也 。 予 惡 乎 知 說 生 之 非 惑 邪 ! 說 音 悅 。   補 此 段 證 上 文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知 之 非 不 知 邪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不 知 之 非 知 邪 」 , 並 遙 證 「 果 且 有 彼 是 乎 哉 , 果 且 無 彼 是 乎 哉 」 之 義 。 予 惡 乎 知 惡 死 之 非 弱 喪 而 不 知 歸 者 邪 ! 喪 , 失 也 。 弱 齡 失 其 故 居 , 安 於 他 土 。 麗 之 姬 , 艾 封 人 之 子 也 。 成 云 : 「 艾 封 人 , 艾 地 守 封 疆 者 。 」 晉 國 之 始 得 之 , 涕 泣 沾 襟 ; 及 其 至 於 王 所 , 崔 云 : 「 六 國 諸 侯 僭 稱 王 , 因 謂 晉 獻 公 為 王 也 。 」 與 王 同 筐 床 , 釋 文 : 「 筐 , 本 亦 作 匡 , 崔 云 : 『 方 也 。 』 」   正 下 句 言 飲 食 之 美 , 此 句 言 寢 處 之 安 。 筐 訓 方 , 不 當 此 義 。 淮 南 主 術 訓 : 「 匡 床 蒻 席 , 非 不 寧 也 。 」 注 : 「 匡 , 安 也 。 」 食 芻 豢 , 而 後 悔 其 泣 也 。 又 借 喻 。 予 惡 乎 知 夫 死 者 不 悔 其 始 之 蘄 生 乎 ! 郭 云 : 「 蘄 , 求 也 。 」 夢 飲 酒 者 , 旦 而 哭 泣 ; 夢 哭 泣 者 , 旦 而 田 獵 。 方 其 夢 也 , 不 知 其 夢 也 。 夢 之 中 又 占 其 夢 焉 , 補 此 證 上 文 「 自 彼 則 不 見 」 之 義 。 覺 而 後 知 其 夢 也 。 覺 夢 之 異 。 且 有 大 覺 而 後 知 此 其 大 夢 也 , 死 為 大 覺 , 則 生 是 大 夢 。   正 注 非 , 大 覺 , 謂 如 下 文 之 「 大 聖 」 , 非 謂 死 也 。 上 文 「 死 生 無 變 於 己 」 , 謂 視 死 生 如 一 , 而 無 所 輕 重 也 。 漆 園 之 旨 , 生 則 養 生 以 盡 年 , 死 則 委 懷 而 任 命 。 若 如 注 說 , 是 重 視 乎 死 , 而 有 差 別 心 , 非 視 之 如 一 也 。 而 愚 者 自 以 為 覺 , 竊 竊 然 知 之 。 自 謂 知 之 。   補 司 馬 云 : 「 竊 竊 , 猶 察 察 也 。 」 此 證 上 文 「 自 知 則 知 之 」 之 義 。 君 乎 , 牧 乎 , 固 哉 ! 其 孰 真 為 君 上 之 貴 乎 , 孰 真 為 牧 圉 之 賤 乎 , 可 謂 固 陋 哉 ! 丘 也 , 與 女 皆 夢 也 ; 予 謂 女 夢 , 亦 夢 也 。 是 其 言 也 , 其 名 為 弔 詭 。 釋 文 : 「 弔 音 的 , 至 也 。 詭 , 異 也 。 」 蘇 輿 云 : 「 言 眾 人 聞 此 言 , 以 為 弔 詭 , 遇 大 聖 則 知 其 解 矣 。 」   補 釋 文 : 「 詭 , 九 委 反 。 」 此 應 上 「 為 女 妄 言 之 」 。   正 說 文 : 「 弔 , 問 終 也 。 」 曲 禮 : 「 知 生 者 弔 。 」 鄭 注 : 「 說 者 有 弔 辭 。 」 即 問 終 之 辭 , 亦 即 弔 死 之 辭 也 。 莊 子 之 道 , 視 生 死 如 夢 , 故 謂 夢 之 辭 , 亦 可 謂 之 弔 。 「 是 其 言 也 」 句 , 指 「 丘 也 」 以 下 四 句 , 即 弔 夢 之 辭 也 。 丘 、 女 皆 夢 , 予 謂 女 夢 亦 夢 , 可 謂 詭 異 非 真 , 故 弔 夢 謂 之 弔 詭 也 。 萬 世 之 後 , 而 一 遇 大 聖 知 其 解 者 , 是 旦 暮 遇 之 也 。 解 人 難 得 , 萬 世 一 遇 , 猶 旦 暮 然 。 既 使 我 與 若 辯 矣 , 若 勝 我 , 我 不 若 勝 , 若 果 是 也 , 我 果 非 也 邪 ? 我 勝 若 , 若 不 吾 勝 , 我 果 是 也 , 而 果 非 也 邪 ? 若 、 而 , 皆 汝 也 。   補 此 節 仍 就 「 言 」 字 之 義 發 揮 , 而 結 之 以 是 不 是 , 然 不 然 。 物 論 之 能 齊 者 在 此 。 其 或 是 也 , 其 或 非 也 邪 ? 有 是 有 非 。 其 俱 是 也 , 其 俱 非 也 邪 ? 我 與 若 不 能 相 知 也 , 則 人 固 受 其 黮 闇 。 吾 誰 使 正 之 ? 使 我 各 執 偏 見 , 不 能 相 知 , 則 旁 人 亦 因 之 不 明 , 是 受 其 黮 闇 也 。 我 欲 正 之 , 將 誰 使 乎 ? 黮 闇 , 不 明 之 貌 。   補 黮 , 廣 韻 「 徒 感 切 」 。 武 按 : 「 既 使 我 與 若 辯 矣 」 至 此 , 重 申 上 文 「 果 且 有 彼 是 乎 哉 , 果 且 無 彼 是 乎 哉 」 之 義 。 使 同 乎 若 者 正 之 , 既 與 若 同 矣 , 惡 能 正 之 ? 使 同 乎 我 者 正 之 , 既 且 乎 我 矣 , 惡 能 正 之 ? 使 異 乎 我 與 若 者 正 之 , 既 異 乎 我 與 若 矣 , 惡 能 正 之 ! 使 同 乎 我 與 若 者 正 之 , 既 同 乎 我 與 若 矣 , 惡 能 正 之 ? 然 則 我 與 若 與 人 俱 不 能 相 知 也 , 而 待 彼 也 邪 ! 同 彼 , 我 不 信 ; 同 我 , 彼 不 服 。 別 立 是 非 , 彼 我 皆 疑 , 隨 人 是 非 , 更 無 定 論 , 不 能 相 知 , 更 何 待 邪 ? 極 言 辯 之 無 益 。   正 注 非 。 其 誤 在 不 明 「 彼 」 字 之 義 , 以 為 指 「 若 」 字 言 , 正 語 見 下 。 化 聲 之 相 待 , 若 其 不 相 待 。 郭 嵩 燾 云 : 「 言 隨 物 而 變 , 謂 之 化 聲 。 若 , 與 也 。 是 與 不 是 , 然 與 不 然 , 在 人 者 也 。 待 人 之 為 是 為 然 , 而 是 之 然 之 , 與 其 無 待 於 人 而 自 是 自 然 , 一 皆 無 與 於 其 心 , 如 下 文 所 云 也 。 」   正 郭 說 非 。 其 訓 若 為 與 , 亦 非 。 上 句 「 彼 」 字 , 指 上 文 夢 中 之 我 也 。 若 , 如 也 。 謂 當 辯 論 是 非 之 局 者 , 我 與 若 也 , 局 外 則 人 也 。 我 與 若 與 人 , 既 俱 不 知 是 非 之 真 而 正 之 , 此 外 更 無 可 相 正 者 , 其 待 正 於 夢 中 之 彼 乎 ? 蓋 我 與 若 , 皆 有 夢 中 之 我 , 乃 覺 時 之 彼 也 , 即 上 文 「 自 彼 則 不 見 」 之 「 自 彼 」 也 , 猶 之 莊 子 夢 中 之 蝶 也 。 莊 子 夢 身 化 為 蝶 , 謂 之 物 化 , 則 其 夢 中 之 言 , 可 謂 之 聲 化 , 即 此 化 聲 之 義 也 。 待 夢 中 之 化 聲 以 正 是 非 , 更 屬 虛 幻 , 故 其 相 待 , 如 其 不 相 待 也 。 乃 極 言 是 非 無 定 , 無 可 相 正 , 故 聖 人 和 之 , 任 其 兩 行 也 。 和 之 以 天 倪 , 因 之 以 曼 衍 , 所 以 窮 年 也 。 成 云 : 「 天 , 自 然 也 。 倪 , 分 也 。 曼 衍 , 猶 變 化 。 因 , 任 也 。 窮 , 盡 也 。 和 以 自 然 之 分 , 任 其 無 極 之 化 , 盡 天 年 之 性 命 。 」 按 : 此 二 十 五 字 , 在 後 「 亦 無 辯 」 下 , 今 從 宣 本 移 正 。 又 寓 言 篇 亦 云 : 「 卮 言 日 出 , 和 以 天 倪 , 因 以 曼 衍 , 所 以 窮 年 。 」   補 釋 文 : 「 倪 , 徐 音 詣 , 李 云 『 分 也 』 。 崔 云 『 際 也 』 。 曼 , 徐 音 萬 , 郭 武 半 反 。 衍 , 徐 以 戰 反 。 司 馬 云 : 『 曼 衍 , 無 極 也 。 』 」 武 按 : 此 二 十 五 字 , 宣 本 係 從 呂 惠 卿 所 移 。   正 韓 愈 南 海 廟 碑 : 「 乾 端 坤 倪 。 」 是 倪 與 端 同 義 。 寓 言 篇 : 「 始 卒 若 環 , 莫 得 其 倫 。 」 其 義 與 淮 南 主 術 訓 之 「 運 轉 無 端 」 同 , 言 天 鈞 運 轉 若 環 , 莫 得 其 始 卒 之 端 也 。 故 寓 言 篇 繼 之 曰 : 「 是 謂 天 均 。 天 均 者 , 天 倪 也 。 」 與 此 處 之 「 天 倪 」 同 。 言 世 情 恆 分 是 非 , 以 道 言 之 , 一 出 以 和 , 而 無 是 非 之 端 , 猶 天 均 之 運 轉 無 端 , 故 曰「
和 之 以 天 倪 」 也 。 回 應 上 文 「 樞 始 得 其 環 中 」 , 及 「 聖 人 和 之 以 是 非 , 而 休 乎 天 鈞 」 各 句 。 曼 衍 , 成 云 「 變 化 」 , 司 馬 云 「 無 極 」 , 實 兼 二 義 , 謂 變 化 於 無 極 也 。 漢 書 晁 錯 傳 云 : 「 土 山 丘 陵 , 曼 衍 相 屬 。 」 注 : 「 曼 衍 , 猶 聯 延 也 。 」 無 極 與 聯 延 , 方 與 下 句 「 窮 年 」 義 相 應 , 並 回 應 上 文 「 以 應 無 窮 」 句 。 何 謂 和 之 以 天 倪 ? 是 不 是 , 然 不 然 。 是 若 果 是 也 , 則 是 之 異 乎 不 是 也 亦 無 辯 ; 然 若 果 然 也 , 則 然 之 異 乎 不 然 也 亦 無 辯 。 成 云 : 「 是 非 然 否 , 出 自 妄 情 , 以 理 推 求 , 舉 體 虛 幻 , 所 是 則 不 是 , 所 然 則 不 然 。 何 以 知 其 然 邪 ? 是 若 定 是 , 是 則 異 非 ; 然 若 定 然 , 然 則 異 否 。 而 今 此 謂 之 是 , 彼 謂 之 非 ; 彼 之 所 然 , 此 以 為 否 。 故 知 是 非 然 否 , 理 在 不 殊 , 彼 我 更 對 , 妄 為 分 別 , 故 無 辯 也 矣 。 」 忘 年 忘 義 , 成 云 : 「 年 者 生 之 所 稟 , 既 同 於 生 死 , 所 以 忘 年 。 義 者 裁 於 是 非 , 既 一 於 是 非 , 所 以 忘 義 。 」 補 忘 年 , 即 上 文 「 參 萬 歲 而 一 成 純 」 也 ; 忘 義 , 即 「 萬 物 盡 然 , 而 以 是 相 蘊 」 也 。 振 於 無 竟 , 故 寓 諸 無 竟 。 」 成 云 : 「 振 , 暢 。 竟 , 窮 。 寓 , 寄 也 。 」 按 : 理 暢 於 無 窮 , 斯 意 寄 於 無 窮 , 不 須 辯 言 也 。 瞿 鵲 、 長 梧 三 證 。   正 振 , 廣 韻 「 動 也 」 。 禮 記 曲 禮 : 「 入 竟 而 問 禁 。 」 疏 : 「 竟 , 疆 首 也 。 」 武 按 : 言 是 非 轉 動 於 無 窮 之 竟 , 聖 人 和 之 之 心 , 亦 寄 寓 於 無 窮 之 竟 。 忘 年 , 以 時 間 言 ; 忘 義 , 以 名 理 言 ; 振 竟 , 以 環 境 言 。 意 分 三 層 , 義 方 賅 備 。

〔 一 〕 下 「 云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補 。

    罔 兩 問 景 曰 : 郭 云 : 「 罔 兩 , 景 外 之 微 陰 也 。 」 釋 文 : 「 景 , 本 或 作 影 , 俗 。 」   補 此 段 證 明 上 文 「 非 彼 無 我 , 非 我 無 所 取 , 是 亦 近 矣 , 而 不 知 其 所 為 使 , 必 有 真 宰 , 而 特 不 得 其 眹 」 一 段 之 義 , 以 景 與 形 喻 彼 我 。 「 曩 子 行 , 今 子 止 , 曩 子 坐 , 今 子 起 , 何 其 無 特 操 與 ? 」 成 云 : 「 獨 立 志 操 。 」   補 成 云 : 「 曩 , 昔 也 。 特 , 獨 也 。 」 景 曰 : 「 吾 有 待 而 然 者 邪 ! 吾 所 待 又 有 待 而 然 者 邪 ! 影 不 能 自 立 , 須 待 形 , 形 不 能 自 主 , 又 待 真 宰 。   補 證 「 必 有 真 宰 」 句 。 吾 待 蛇 蚹 、 蜩 翼 邪 ! 言 吾 之 待 如 之 。 釋 文 : 「 蚹 音 附 。 司 馬 云 : 『 蛇 腹 下 齟 齬 , 何 以 行 者 也 。 』 」 成 云 : 「 若 使 待 翼 而 飛 , 待 足 而 走 , 禽 獸 甚 多 , 何 獨 蛇 蚹 可 譬 ? 蚹 , 蛇 蛻 皮 。 翼 , 蜩 甲 也 。 蛇 蛻 舊 皮 , 蜩 新 出 甲 , 不 知 所 以 , 莫 辯 所 然 , 獨 化 而 生 , 蓋 無 待 也 。 是 知 形 影 之 義 , 與 蚹 甲 無 異 也 。 」 按 : 言 吾 之 所 待 , 其 蛇 蚹 邪 , 蜩 翼 邪 ? 謂 二 物 有 一 定 之 形 , 此 尚 不 甚 相 合 也 。 以 上 與 寓 言 篇 同 , 而 繁 簡 互 異 。   正 釋 文 : 「 蜩 , 徐 音 條 。 」 唐 韻 : 「 蚹 , 蛇 腹 下 橫 鱗 可 行 者 。 」 武 按 : 成 說 非 也 。 言 吾 之 行 止 坐 起 , 有 待 而 然 , 而 所 待 者 , 似 蛇 之 行 待 於 蚹 , 蜩 之 飛 待 於 翼 也 , 與 寓 言 篇 文 略 同 而 義 異 。 彼 言 甲 言 蛻 , 其 下 接 「 似 之 而 非 也 」 句 。 此 言 蚹 與 翼 , 蓋 景 與 形 附 , 猶 蚹 附 於 蛇 , 翼 附 於 蜩 , 若 蛻 與 甲 , 則 脫 離 蛇 蜩 而 不 附 , 故 曰 「 似 之 而 非 也 」 。 惡 識 所 以 然 ? 惡 識 所 以 不 然 ? 」 成 云 : 「 待 與 不 待 , 然 與 不 然 , 天 機 自 張 , 莫 知 其 宰 。 」 罔 兩 、 景 四 證 。   補 證 「 而 特 不 得 其 眹 , 而 不 知 其 所 為 使 」 。

    昔 者 莊 周 夢 為 胡 蝶 , 栩 栩 然 胡 蝶 也 , 成 云 : 「 栩 栩 , 忻 暢 貌 。 」   補 釋 文 : 「 胡 蝶 , 蛺 蝶 也 。 栩 , 徐 況 羽 反 , 喜 貌 。 崔 本 作 翩 。 」 武 按 : 此 節 遙 證 上 文 「 物 無 非 彼 , 物 無 非 是 , 自 彼 則 不 見 , 自 知 則 知 之 , 故 曰 彼 出 於 是 , 是 亦 因 彼 」 數 句 , 及 「 其 寐 也 魂 交 , 其 覺 也 形 開 」 二 句 , 近 證 「 且 有 大 覺 , 而 後 知 此 其 大 夢 也 」 , 並 反 證 「 其 形 化 , 其 心 與 之 然 」 之 義 。 自 喻 適 志 與 ! 李 云 : 「 喻 , 快 也 。 」 自 快 適 其 志 。 與 音 餘 。   正 李 說 非 。 玉 篇 : 「 喻 , 曉 也 。 」 言 適 志 惟 自 己 知 曉 也 。 證 上 文 「 自 知 則 知 之 」 。 不 知 周 也 。 補 證 上 文 「 自 彼 則 不 見 」 也 。 蓋 就 覺 時 言 , 蝶 者 周 之 彼 也 ; 就 夢 時 言 , 周 者 蝶 之 彼 也 , 即 所 謂 「 自 彼 」 也 。 俄 然 覺 , 則 蘧 蘧 然 周 也 。 成 云 : 「 蘧 蘧 , 驚 動 之 貌 。 」   正 釋 文 : 「 覺 , 古 孝 反 。 蘧 蘧 , 徐 音 渠 , 李 云 : 『 有 形 貌 。 』 」 武 按 : 上 文 云 : 「 其 覺 也 形 開 。 」 蘧 蘧 , 即 狀 形 開 也 。 李 說 得 之 , 成 說 非 。 不 知 周 之 夢 為 胡 蝶 與 , 胡 蝶 之 夢 為 周 與 ? 周 與 胡 蝶 , 則 必 有 分 矣 。 此 之 謂 物 化 。 周 、 蝶 必 有 分 , 而 其 入 夢 方 覺 , 不 知 周 、 蝶 之 分 也 , 謂 周 為 蝶 可 , 謂 蝶 為 周 亦 可 。 此 則 一 而 化 矣 。 現 身 說 法 , 五 證 。 齊 物 極 境 。   補 栩 栩 然 者 蝶 也 , 蘧 蘧 然 者 周 也 ; 魂 交 則 蝶 也 , 形 接 則 周 也 。 故 曰 : 「 則 必 有 分 矣 。 」 然 蝶 為 周 所 夢 化 , 則 周 亦 蝶 也 , 蝶 亦 周 也 , 分 而 不 分 也 , 即 上 文 所 謂 「 彼 出 於 是 , 是 亦 因 彼 」 , 「 是 亦 彼 也 , 彼 亦 是 也 」 。 究 之 周 夢 蝶 與 , 蝶 夢 周 與 ? 孰 夢 孰 覺 ? 孰 彼 孰 是 ? 故 上 文 云 : 「 且 有 大 覺 , 而 後 知 此 其 大 夢 也 。 」 又 云 : 「 萬 世 之 後 , 而 一 遇 大 聖 知 其 解 者 , 是 旦 暮 遇 之 也 。 」 「 物 化 」 , 為 本 書 要 語 , 後 篇 屢 見 。 德 充 符 篇 云 : 「 命 物 之 化 , 而 守 其 宗 也 。 」 宗 也 者 , 即 天 下 篇 「 以 天 為 宗 」 之 天 也 。 天 道 篇 云 : 「 其 生 也 天 行 , 其 死 也 物 化 。 」 綜 二 者 之 意 言 之 , 謂 其 死 也 , 命 物 之 化 , 特 守 其 生 前 之 天 , 而 不 隨 之 以 俱 化 也 。 知 北 遊 篇 云 : 「 古 之 人 , 外 化 而 內 不 化 。 」 又 云 : 「 與 物 化 者 , 一 不 化 者 也 。 」 則 陽 篇 亦 有 斯 語 。 今 以 形 名 言 之 , 蝶 與 周 , 彼 與 是 , 生 與 死 , 死 與 夢 , 不 一 也 。 然 上 文 云 : 「 道 通 為 一 。 」 是 形 名 雖 不 一 , 由 道 言 之 則 一 , 故 曰 「 與 物 化 者 , 一 不 化 也 。 」 大 宗 師 篇 云 : 「 若 人 之 形 者 ,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也 。 」 是 則 物 化 者 , 外 化 也 , 形 化 也 。 上 文 云 「 其 形 化 , 其 心 與 之 然 」 , 言 眾 人 之 死 而 物 化 也 , 其 心 亦 與 之 俱 化 。 有 道 者 不 爾 , 非 謂 其 不 死 也 , 形 死 而 心 不 死 , 即 形 化 而 心 不 化 也 , 亦 即 物 化 而 一 不 化 也 。 德 充 符 篇 云 : 「 以 其 心 , 得 其 常 心 。 」 又 云 :「
一 知 之 所 知 , 而 心 未 嘗 死 者 乎 ? 」 故 道 通 於 一 者 , 一 知 之 所 知 也 。 一 不 化 者 , 內 不 化 也 , 常 心 不 化 也 。 是 以 人 能 抱 一 而 守 其 天 , 雖 其 死 也 物 化 , 而 其 常 心 則 不 化 也 。 上 文 云 : 「 惟 達 者 知 通 為 一 。 」 是 達 者 之 視 死 與 夢 , 一 也 。 故 莊 子 於 夢 , 亦 曰 「 物 化 」 也 。 又 按 周 夢 蝶 而 不 自 知 , 即 喪 我 也 , 與 子 綦 喪 我 相 照 應 。 喪 我 , 自 無 彼 此 , 何 有 是 非 ? 如 是 , 則 物 論 自 齊 矣 。 注 言 「 齊 物 極 境 」 , 非 是 。
 
 

    養 生 主 第 三   補 釋 文 : 「 養 生 以 此 為 主 也 。 」   武 按 : 篇 中 不 以 有 涯 之 生 逐 無 涯 之 知 , 與 緣 督 以 為 經 二 意 , 即 養 生 之 主 也 。 無 論 為 善 為 惡 , 皆 須 用 知 , 用 知 。 則 官 知 不 能 止 , 不 止 。 則 足 以 攖 心 而 亂 神 , 亂 則 神 不 欲 行 , 於 是 不 能 緣 督 以 為 經 矣 。 緣 者 , 神 緣 之 也 。 故 「 官 知 止 而 神 欲 行 」 一 句 , 實 總 上 二 意 而 為 養 生 之 主 也 。 篇 首 自 「 吾 生 也 有 涯 」 至 「 可 以 盡 年 」 , 分 為 四 段 , 作 全 篇 總 冒 , 以 後 逐 段 舉 事 證 明 之 , 即 分 注 於 各 段 之 後 。

    吾 生 也 有 涯 , 而 知 也 無 涯 生 有 窮 盡 , 知 無 畔 岸 。   補 釋 文 : 「 涯 , 亦 作 崖 , 魚 佳 反 。 」 玉 篇 : 「 涯 , 水 際 也 。 」 武 按 : 涯 , 邊 際 也 。 以 有 涯 隨 無 涯 , 殆 已 ; 向 云 : 「 殆 , 疲 困 。 」 已 而 為 知 者 , 殆 而 已 矣 。 已 , 止 也 。 事 過 思 留 , 其 殆 更 甚 。 言 以 物 為 事 , 無 益 於 性 命 。   正 注 非 。 已 , 過 事 語 辭 , 如 齊 物 論 篇 「 今 我 則 已 有 謂 矣 」 之 已 。 言 業 已 危 殆 , 而 仍 以 為 知 者 , 則 更 殆 矣 。 以 上 為 第 一 段 。 為 善 無 近 名 , 補 第 二 段 。 為 惡 無 近 刑 。 王 夫 之 云 : 「 聲 色 之 類 , 不 可 名 為 善 者 , 即 惡 也 。 」 二 語 淺 說 。   補 列 子 說 符 篇 楊 朱 曰 : 「 行 善 不 以 為 名 而 名 從 之 , 名 不 與 利 期 而 利 歸 之 , 利 不 與 爭 期 而 爭 及 之 , 故 君 子 必 慎 為 善 。 」 此 即 「 為 善 無 近 名 」 之 解 也 。 夫 為 善 而 其 終 必 至 於 爭 , 則 為 善 即 惡 也 。 爭 之 極 , 必 罹 官 刑 矣 。 又 庚 桑 楚 篇 : 「 為 不 善 乎 顯 明 之 中 者 , 人 得 而 誅 之 ; 為 不 善 乎 幽 閒 之 中 者 , 鬼 得 而 誅 之 。 」 夫 為 不 善 , 即 為 惡 也 。 誅 即 刑 也 。 然 所 謂 惡 者 , 非 僅 傷 人 之 謂 也 , 傷 己 之 生 , 損 己 之 性 , 即 惡 也 。 刑 非 僅 官 刑 之 謂 也 , 傷 生 損 性 , 即 刑 也 。 如 喜 怒 哀 樂 發 而 不 中 節 , 即 足 以 傷 生 損 性 , 即 惡 , 即 刑 也 。 下 文 老 聃 死 , 人 哭 其 所 不 當 哭 , 遁 天 倍 情 , 是 為 遁 天 之 刑 , 即 其 例 也 。 又 如 汲 汲 於 富 貴 , 戚 戚 於 貧 賤 , 遑 遑 於 功 名 , 皆 足 以 傷 生 損 性 , 即 惡 , 即 刑 也 。 叔 山 無 趾 謂 仲 尼 天 刑 之 , 亦 其 例 也 。 彼 為 仁 義 者 , 世 以 為 善 目 之 矣 , 然 自 莊 子 之 道 言 之 , 亦 為 惡 而 近 刑 也 。 故 其 言 曰 : 「 彼 仁 義 者 , 何 其 多 憂 ? 」 曰 :「
枝 於 仁 者 , 擢 德 塞 性 以 收 名 聲 。 」 曰 : 「 說 仁 邪 , 是 亂 於 德 也 。 說 義 邪 , 是 悖 於 理 也 。 」 曰 : 「 攘 棄 仁 義 , 而 天 下 始 玄 同 矣 。 」 曰 : 「 上 不 敢 為 仁 義 之 操 。 」 又 曰 : 「 伯 夷 死 名 於 首 陽 之 下 。 」 並 謂 彼 其 所 殉 仁 義 也 。 夫 伯 夷 為 仁 義 , 至 以 殉 名 死 , 則 何 異 於 為 惡 而 被 刑 哉 ? 故 曰 「 為 善 無 近 名 , 為 惡 無 近 刑 」 也 。 然 據 楊 子 之 言 , 為 善 必 有 名 , 今 曰 「 無 近 名 」 , 即 無 為 善 也 。 據 庚 桑 楚 篇 之 言 , 為 惡 必 有 刑 , 今 曰 「 無 近 刑 」 , 即 無 為 惡 也 。 蓋 莊 子 之 道 , 重 在 無 為 而 去 知 , 故 曰 : 「 孰 肯 以 物 為 事 ? 」 曰 : 「 君 子 不 得 已 而 臨 蒞 天 下 , 莫 若 無 為 。 無 為 也 , 而 後 安 其 性 命 之 情 。 」 曰 : 「 從 容 無 為 , 而 萬 物 炊 累 焉 。 」 此 重 無 為 也 。 曰 : 「 同 乎 無 知 , 其 德 不 離 。 」 曰 : 「 罪 在 於 好 知 。 」 曰 : 「 絕 聖 棄 知 , 大 盜 乃 止 。 」 曰 : 「 離 形 去 知 , 同 於 大 通 。 」 此 重 去 知 也 。 蓋 名 與 刑 , 由 於 善 惡 , 善 惡 生 於 有 為 , 有 為 出 於 有 知 , 去 知 則 無 為 矣 。 無 為 , 何 有 善 惡 , 更 何 有 名 與 刑 哉 ? 然 則 事 物 至 前 , 何 以 應 之 ? 曰 因 之 而 已 , 順 之 而 已 , 即 下 句 之 「 緣 」 也 , 又 即 下 文 之 「 依 乎 天 理 」 也 , 「 因 其 固 然 」 也 。 此 為 第 三 段 。 緣 督 以 為 經 , 李 頤 云 : 「 緣 , 順 。 督 , 中 。 經 , 常 也 。 」 李 楨 云 : 「 人 身 惟 脊 居 中 , 督 脈 並 脊 而 上 , 故 訓 中 。 」 王 夫 之 云 : 「 身 後 之 中 脈 曰 督 。 緣 督 者 , 以 清 微 纖 妙 之 氣 , 循 虛 而 行 , 自 順 以 適 得 其 中 。 」 深 說 。   補 此 為 第 四 段 。 下 「 庖 丁 解 牛 」 一 段 , 即 證 此 句 之 義 者 也 。 釋 禪 波 羅 蜜 法 門 明 通 觀 篇 云 : 「 諦 觀 三 性 , 即 豁 然 明 淨 , 三 昧 智 慧 , 與 捨 俱 發 。 心 不 依 善 , 亦 不 依 惡 , 正 住 其 處 。 」 其 所 謂 捨 者 , 捨 世 知 也 , 與 不 以 生 隨 知 同 義 。 其 全 義 可 為 總 括 以 上 之 的 解 。 可 以 保 身 , 可 以 全 生 , 全 其 有 生 之 理 。 可 以 養 親 , 以 受 於 親 者 歸 之 於 親 , 養 之 至 也 。   正 此 承 上 文 來 , 言 既 能 保 身 全 生 , 則 不 先 父 母 中 道 夭 殞 , 而 可 盡 父 母 之 年 以 為 養 也 。 可 以 盡 年 。 天 所 與 之 年 , 任 其 自 盡 , 勿 夭 折 之 , 則 有 盡 者 無 盡 。 從 正 意 說 入 , 一 篇 綱 要 , 下 設 五 喻 以 明 之 。   正 大 宗 師 篇 「 以 其 知 之 所 知 , 以 養 其 知 之 所 不 知 , 終 其 天 年 , 而 不 中 道 夭 者 , 是 知 之 盛 者 也 」 , 以 解 此 段 最 愜 。 又 德 充 符 篇 : 「 常 因 自 然 , 而 不 益 生 。 」 齊 物 論 篇 : 「 不 亡 以 待 盡 。 」 一 則 不 益 之 以 盡 年 , 一 則 不 亡 之 以 盡 年 , 兩 面 夾 寫 , 於 盡 年 之 義 , 更 無 餘 蘊 。 而 齊 物 論 之 「 窮 年 」 , 其 義 亦 同 也 。 「 可 以 保 身 」 至 此 , 為 上 四 段 作 一 收 束 , 以 下 分 別 舉 事 , 證 明 上 四 段 之 義 。 注 謂 此 為 綱 要 , 下 設 喻 以 明 此 , 非 也 。

    庖 丁 為 文 惠 君 解 牛 , 釋 文 : 「 丁 其 名 。 崔 、 司 馬 云 : 『 文 惠 君 , 梁 惠 王 。 』 」 成 云 : 「 解 , 宰 割 。 」   補 淮 南 子 齊 俗 訓 : 「 屠 牛 坦 一 朝 解 九 牛 , 而 刀 可 以 鬃 毛 ; 庖 丁 用 刀 十 九 年 , 而 刃 如 新 剖 硎 。 何 則 ? 游 乎 眾 虛 之 間 也 。 」 許 注 : 「 坦 , 齊 大 屠 。 庖 丁 , 齊 屠 伯 。 」 呂 氏 春 秋 精 通 篇 : 「 宋 之 庖 丁 , 好 解 牛 , 所 見 無 非 死 牛 者 , 三 年 而 不 見 生 牛 。 用 刀 十 九 年 , 刃 若 新 ● 研 , 順 其 理 , 誠 乎 牛 也 。 」 武 按 : 據 此 , 則 庖 丁 宋 人 也 。   正 文 惠 君 , 司 馬 訓 為 梁 惠 王 , 不 知 何 據 。 豈 因 其 同 一 「 惠 」 字 , 遂 據 而 訓 之 歟 ? 若 然 , 未 免 武 斷 矣 。 本 書 於 一 國 之 君 , 或 稱 侯 , 或 稱 王 , 惟 則 陽 篇 直 稱 魏 瑩 , 然 著 其 國 號 , 使 人 一 望 而 知 為 梁 惠 王 也 。 從 無 去 國 名 , 著 諡 號 , 稱 之 曰 「 君 」 如 此 者 , 惟 於 宋 元 公 稱 宋 元 君 , 亦 未 去 其 國 名 也 。 元 君 之 曾 祖 為 文 公 , 而 解 牛 之 庖 丁 , 呂 氏 曰 宋 人 , 下 文 公 文 軒 , 司 馬 亦 曰 宋 人 , 或 莊 子 為 文 時 , 因 其 同 國 , 遂 聯 類 及 之 。 然 則 文 惠 君 , 其 即 宋 文 公 乎 ? 究 多 「 惠 」 字 , 終 嫌 勉 強 。 考 戰 國 時 , 人 臣 受 有 封 地 者 稱 君 , 如 信 安 君 、 信 陵 君 、 靖 郭 君 、 孟 嘗 君 是 也 。 文 惠 君 當 屬 此 類 。 又 其 時 諸 侯 多 僭 稱 王 , 每 以 公 封 其 臣 , 如 人 間 世 篇 之 葉 公 子 高 是 也 。 時 宋 已 稱 王 , 本 書 於 宋 王 凡 數 見 。 下 文 公 文 軒 , 吾 意 公 必 爵 名 , 文 其 姓 , 軒 其 名 。 如 葉 公 子 高 可 易 稱 公 子 高 或 公 沈 諸 梁 也 。 以 「 公 文 軒 見 右 師 」 一 句 之 書 法 論 之 , 上 段 先 書 爵 , 次 書 姓 名 ; 下 段 亦 先 書 官 , 未 書 姓 名 者 , 姓 名 或 不 能 詳 , 或 不 必 詳 也 。 據 此 以 推 , 則 文 惠 君 者 , 即 公 文 軒 , 惠 則 其 諡 也 。 著 公 者 , 明 前 稱 君 之 等 也 。 兩 著 其 姓 者 , 明 前 後 一 人 也 。 此 為 文 前 後 相 注 , 隱 顯 互 見 之 法 , 莊 文 之 所 以 為 妙 也 。 手 之 所 觸 , 補 「 觸 , 明 刻 世 德 堂 本 、 宋 刻 趙 本 作 「 解 」 。 肩 之 所 倚 , 足 之 所 履 , 膝 之 所 踦 , 蘇 輿 云 : 「 說 文 :『
踦 , 一 足 也 。 』 膝 舉 則 足 單 , 故 曰 踦 。 」 踦 , 徐 居 彼 反 。   補 釋 文 : 「 倚 , 徐 於 綺 反 。 」 集 韻 : 「 丘 奇 切 , 音 欹 。 」 砉 然 響 然 , 奏 刀 騞 然 , 司 馬 云 : 「 砉 , 皮 骨 相 離 聲 。 」 崔 云 : 「 砉 音 畫 。 騞 音 近 獲 , 大 於 砉 也 。 」 成 云 : 「 砉 然 嚮 應 , 進 奏 鸞 刀 , 騞 然 大 解 。 」   補 嚮 與 響 同 。 達 生 篇 : 「 猶 應 嚮 景 。 」 釋 文 : 「 嚮 , 許 丈 反 , 本 亦 作 響 。 」 列 子 仲 尼 篇 : 「 其 應 若 響 。 」 此 謂 由 觸 、 倚 、 履 、 踦 之 動 , 而 發 音 砉 然 。 此 騞 然 之 音 , 與 動 相 應 , 若 響 之 應 聲 然 。 騞 , 釋 文 「 又 音 麥 」 。 武 按 : 騞 與 下 文 「 謋 」 字 , 雙 聲 疊 韻 , 故 義 近 。 謋 , 速 也 。 玉 篇 : 「 騞 , 行 不 止 。 」 亦 有 速 意 。 列 子 湯 問 篇 來 丹 言 其 寶 劍 云 : 「 其 觸 物 也 , 騞 然 而 過 , 隨 過 隨 合 , 覺 疾 而 不 血 刃 焉 。 」 玩 彼 文 意 , 騞 然 係 狀 其 刃 過 之 速 , 張 湛 注 為 「 破 聲 」 , 與 文 意 不 合 。 蓋 惟 其 刃 過 之 速 , 所 以 為 寶 劍 也 ; 惟 其 奏 刀 之 速 , 所 以 見 其 技 之 善 也 。 成 云 「 騞 然 大 解 」 , 未 違 此 義 。 崔 說 非 也 。 莫 不 中 音 。 釋 文 : 「 中 , 丁 仲 反 。 下 同 。 」   補 此 謂 砉 然 嚮 然 , 中 于 音 也 。 合 於 桑 林 之 舞 , 司 馬 云 : 「 桑 林 , 湯 樂 名 。 」 崔 云 : 「 宋 舞 樂 名 。 」 釋 文 : 「 左 傳 『 舞 師 題 以 旌 夏 』 是 也 。 」   補 朱 桂 曜 云 : 「 桑 林 , 蓋 湯 禱 旱 於 桑 林 之 樂 名 。 左 傳 襄 公 十 年 : 『 宋 公 享 晉 侯 於 楚 丘 , 請 以 桑 林 。 』 杜 注 : 『 桑 林 , 殷 天 子 之 樂 名 。 』 淮 南 修 務 訓 : 『 湯 苦 旱 , 以 身 禱 於 桑 林 之 際 。 』 高 注 : 『 桑 山 之 林 , 能 興 雲 雨 , 故 禱 之 。 』 」 武 按 : 修 務 訓 又 云 : 「 湯 旱 , 以 身 禱 於 桑 山 之 林 。 」 故 高 注 云 然 。 此 謂 觸 、 倚 、 履 、 踦 合 於 舞 也 。 乃 中 經 首 之 會 。 向 、 司 馬 云 : 「 經 首 , 咸 池 樂 章 也 。 」 即 堯 樂 。 宣 云 : 「 會 , 節 也 。 」   補 朱 桂 曜 云 : 「 路 史 後 紀 : 『 陶 唐 氏 製 咸 池 之 樂 , 而 為 經 首 之 詩 , 以 享 上 帝 , 命 之 曰 大 咸 。 』 是 經 首 , 乃 咸 池 樂 章 名 也 。 急 就 篇 云 : 『 五 音 總 會 歌 謳 聲 。 』 顏 師 古 注 : 『 會 , 謂 金 石 竹 絲 匏 土 革 木 總 合 之 也 。 』 又 楚 辭 九 歌 : 『 五 音 兮 繁 會 。 』 」 武 按 : 此 承 上 「 莫 不 中 音 」 句 而 指 實 之 , 謂 莫 不 中 音 者 , 所 中 何 音 ? 乃 中 經 首 之 會 也 。 如 此 解 , 句 中 「 乃 」 字 方 順 。 文 惠 君 曰 : 「 譆 ! 李 云 : 「 歎 聲 。 」   補 釋 文 : 「 譆 , 徐 音 熙 。 」 善 哉 ! 技 蓋 至 此 乎 ? 」 庖 丁 釋 刀 對 曰 : 「 臣 之 所 好 者 道 也 , 進 乎 技 矣 。 成 云 : 「 進 , 過 也 。 」 始 臣 之 解 牛 之 時 , 所 見 無 非 牛 者 。 三 年 之 後 , 未 嘗 見 全 牛 也 。 成 云 : 「 操 刀 既 久 , 頓 見 理 間 , 纔 睹 有 牛 , 已 知 空 郤 。 亦 猶 服 道 日 久 , 智 照 漸 明 , 所 見 塵 境 , 無 非 虛 幻 。 」   補 所 見 無 非 牛 者 , 郭 云 「 未 能 見 其 理 間 」 。 未 嘗 見 全 牛 , 郭 云 「 但 見 其 理 間 也 」 。 武 按 : 理 間 者 , 腠 理 間 郤 也 。 足 證 四 大 假 合 , 吾 身 亦 屬 虛 妄 。 方 今 之 時 , 臣 以 神 遇 向 云 : 「 暗 與 理 會 。 」 而 不 以 目 視 , 官 知 止 而 神 欲 行 。 成 云 : 「 官 , 主 司 也 。 」 按 : 「 官 」 承 上 , 專 以 目 言 。 目 方 睹 其 跡 , 神 已 析 其 形 。   補 成 云 : 「 既 以 神 遇 , 不 用 目 睹 , 故 眼 等 主 司 悉 皆 停 廢 , 從 心 所 遇 , 順 理 而 行 。 」 武 按 : 官 知 止 , 即 不 以 生 隨 知 也 。 必 官 知 止 , 而 後 神 乃 欲 行 。 神 之 所 行 者 何 道 ? 則 緣 督 以 為 經 也 。 故 此 句 與 下 「 依 夫 天 理 」 、 「 因 其 固 然 」 二 句 , 為 本 篇 要 語 , 亦 即 養 生 要 義 也 。 依 乎 天 理 , 成 云 : 「 依 天 然 之 腠 理 。 」   補 郭 云 : 「 不 橫 截 也 。 」 武 按 : 依 天 理 , 即 緣 督 之 意 。 依 , 順 也 。 督 , 背 脊 中 間 之 脈 理 也 。 刻 意 篇 云 : 「 去 知 與 故 , 循 天 之 理 。 」 義 與 此 通 。 批 大 郤 , 字 林 : 「 批 , 擊 也 。 」 成 云 : 「 大 郤 , 交 際 之 處 。 」 郭 音 卻 。   補 批 , 史 記 孫 臏 傳 : 「 批 亢 擣 虛 。 」 注 : 「 相 排 批 也 。 」 釋 文 : 「 郤 , 徐 去 逆 反 , 崔 、 李 云 : 『 間 也 。 』 」 字 亦 作 「 隙 」 。 知 北 遊 篇 : 「 若 白 駒 之 過 郤 。 」 釋 文 : 「 本 亦 作 隙 。 」 郭 云 : 「 有 際 之 處 , 因 而 批 之 令 離 。 」 導 大 窾 , 郭 慶 藩 云 : 「 窾 當 為 款 。 漢 書 司 馬 遷 傳 注 : 『 款 , 空 也 。 』 謂 骨 節 空 處 。 」   補 釋 文 : 「 道 音 導 。 窾 , 徐 苦 管 反 , 崔 、 郭 、 司 馬 云 : 『 空 也 。 』 」 因 其 固 然 。 技 經 肯 綮 之 未 嘗 , 俞 云 : 「 技 蓋 枝 之 誤 。 枝 , 枝 脈 ; 經 , 經 脈 。 枝 經 , 猶 言 經 絡 。 素 問 王 注 引 靈 樞 經 云 : 『 經 脈 為 , 支 而 橫 者 為 絡 。 』 支 , 通 作 枝 。 經 絡 相 連 處 , 必 有 礙 於 游 刃 , 庖 丁 因 其 固 然 , 故 無 礙 。 」 釋 文 : 「 肯 , 著 骨 肉 。 司 馬 云 : 『 綮 , 猶 結 處 也 。 』 音 啟 。 」 言 枝 經 肯 綮 , 皆 刃 所 未 到 。 嘗 , 試 也 。   正 俞 說 非 也 。 此 句 言 奏 刀 之 技 , 未 嘗 經 過 肯 綮 之 處 , 因 肯 綮 為 著 骨 肉 , 及 骨 肉 聚 結 處 , 經 必 損 刀 也 。 其 置 「 未 嘗 」 於 句 末 者 , 倒 句 法 也 。 此 類 句 法 , 經 史 中 多 有 之 。 若 如 俞 說 , 先 須 改 「 技 」 為 「 支 」 。 支 、 經 為 二 脈 , 然 此 二 脈 , 包 絡 牛 身 , 牛 身 恃 之 以 束 固 者 也 。 其 質 柔 , 刀 經 之 即 斷 , 如 不 之 經 , 則 絡 束 如 故 , 牛 身 從 何 得 解 ? 此 事 理 之 不 可 通 者 也 。 且 「 技 」 字 為 本 段 脈 絡 , 劈 頭 由 文 惠 君 口 中 點 出 , 庖 丁 以 「 進 乎 技 矣 」 應 之 。 此 句 「 技 」 字 , 即 跟 「 進 乎 」 句 「 技 」 字 來 , 即 說 明 技 之 所 以 進 也 。 上 下 本 承 注 一 氣 , 俞 氏 改 之 為 「 支 」 , 蓋 未 審 及 於 此 也 。 而 況 大 軱 乎 ! 軱 音 孤 , 崔 云 : 「 槃 結 骨 。 」 良 庖 歲 更 刀 , 割 也 ; 族 庖 月 更 刀 , 折 也 。 崔 云 : 「 族 , 眾 也 。 」 俞 云 :「
謂 折 骨 , 非 刀 折 。 左 傳 曰 : 『 無 折 骨 。 』 」 今 臣 之 刀 十 九 年 矣 , 所 解 數 千 牛 矣 , 而 刀 刃 若 新 發 於 硎 。 釋 文 : 「 磨 石 。 」   補 釋 文 : 「 硎 音 刑 。 」 彼 節 者 有 間 , 節 , 骨 節 。 而 刀 刃 者 無 厚 , 以 無 厚 入 有 間 , 恢 恢 乎 其 於 游 刃 必 有 餘 地 矣 , 是 以 十 九 年 而 刀 刃 若 新 發 於 硎 。 雖 然 , 每 至 於 族 , 郭 云 : 「 交 錯 聚 結 為 族 。 」 吾 見 其 難 為 , 怵 然 為 戒 , 視 為 止 , 郭 云 : 「 不 屬 目 他 物 。 」 行 為 遲 , 郭 云 : 「 徐 其 手 。 」 動 刀 甚 微 , 謋 然 已 解 , 謋 與 磔 同 , 解 脫 貌 。   補 釋 文 : 「 謋 , 化 百 反 。 」 類 篇 云 : 「 速 也 。 」 武 按 : 謋 然 者 , 狀 解 脫 之 速 也 。 觀 句 意 , 微 動 刀 即 已 解 , 非 速 何 ? 成 訓 為 骨 肉 離 之 聲 , 非 也 。 如 土 委 地 。 提 刀 而 立 , 為 之 四 顧 , 為 之 躊 躇 滿 志 , 郭 云 : 「 逸 足 容 豫 自 得 之 謂 。 」 按 : 田 子 方 篇 亦 云 : 「 方 將 躊 躇 , 方 將 四 顧 。 」   補 如 土 委 地 , 郭 云 : 「 理 解 而 無 刀 跡 , 若 聚 土 也 。 」 釋 文 : 「 躊 , 直 留 反 。 躇 , 直 於 反 。 」 善 刀 而 藏 之 。 」 釋 文 : 「 善 , 猶 拭 。 」   正 宣 云 : 「 整 好 其 刀 。 」 文 惠 君 曰 : 「 善 哉 ! 吾 聞 庖 丁 之 言 , 得 養 生 焉 。 」 牛 雖 多 , 不 以 傷 刀 , 物 雖 雜 , 不 以 累 心 , 皆 得 養 生 道 也 。 一 喻 。   正 庖 丁 解 牛 , 以 神 遇 而 官 知 止 , 即 不 以 有 涯 之 生 , 隨 無 涯 之 知 也 。 依 天 理 , 因 固 然 , 游 刃 於 有 間 , 即 不 為 善 與 惡 , 而 惟 緣 督 以 為 經 也 。 是 以 牛 解 數 千 , 年 經 十 九 , 而 刀 刃 若 新 , 即 保 身 、 全 生 、 盡 年 之 義 , 而 深 合 於 養 生 之 道 者 也 。 然 全 段 要 義 , 則 在 證 明 「 緣 督 以 為 經 」 一 句 。 至 前 之 「 善 哉 」 , 善 其 技 也 ; 此 之「
善 哉 」 , 善 其 技 之 進 於 道 也 。

    公 文 軒 見 右 師 而 驚 曰 : 司 馬 云 : 「 公 文 姓 , 軒 名 , 宋 人 。 」 簡 文 云 : 「 右 師 , 官 名 。 」 「 是 何 人 也 ? 惡 乎 介 也 ? 介 , 一 足 。 天 與 , 其 人 與 ? 」 司 馬 云 : 「 為 天 命 與 , 抑 人 事 也 ? 」 曰 : 「 天 也 , 非 人 也 。 天 之 生 是 使 獨 也 , 司 馬 云 : 「 獨 , 一 足 。 」 按 : 此 與 德 充 符 篇 三 兀 者 不 同 : 介 者 天 生 , 兀 者 人 患 。 人 之 貌 有 與 也 。 郭 云 : 「 兩 足 并 行 。 」 正 成 云 : 「 與 , 共 也 。 」 宣 云 : 「 匹 偶 。 」 與 郭 注 皆 非 。 周 禮 春 官 太 卜 注 : 「 與 , 謂 予 人 物 也 。 」 德 充 符 篇 : 「 道 與 之 貌 , 天 與 之 形 。 」 此 句 言 人 之 貌 有 賦 與 之 者 , 即 天 與 之 , 非 人 為 也 。 以 是 知 其 天 也 , 非 人 也 。 形 殘 而 神 全 也 。 知 天 則 處 順 。 二 喻 。   補 介 者 , 天 之 所 與 , 即 無 異 天 與 之 以 刑 也 。 刑 為 天 與 , 非 由 為 惡 , 惟 當 依 乎 天 理 , 因 其 固 然 而 已 。 夫 不 為 惡 , 且 有 如 右 師 之 受 天 刑 者 , 更 何 可 為 惡 , 以 自 近 刑 乎 ? 此 段 喻 為 惡 無 近 刑 。

    澤 雉 十 步 一 啄 , 百 步 一 飲 , 不 蘄 畜 乎 樊 中 。 蘄 同 期 。 猶 言 不 期 而 遇 。 李 云 : 「 樊 , 藩 也 , 所 以 籠 鳥 〔 一 〕 。 」   正 釋 文 : 「 蘄 音 祈 , 求 也 。 樊 音 煩 。 」 宣 云 : 「 雖 飲 食 之 艱 如 此 , 不 求 樊 中 之 養 。 」 韓 詩 外 傳 九 : 「 君 不 見 大 澤 中 雉 乎 ? 五 步 一 啄 , 終 日 乃 飽 , 羽 毛 澤 悅 , 光 照 於 日 月 , 奮 翼 爭 鳴 , 聲 響 於 陵 澤 者 何 ? 彼 樂 其 志 也 。 援 置 之 囷 倉 中 , 常 噣 梁 粟 , 不 且 時 而 飽 , 然 獨 羽 毛 憔 悴 , 志 氣 益 下 , 低 頭 不 鳴 。 夫 食 豈 不 善 哉 ? 彼 不 得 其 志 也 。 」 武 按 : 五 步 一 噣 , 終 日 乃 飽 , 言 食 飲 之 艱 也 。 本 文 「 十 步 一 啄 , 百 步 一 飲 」 , 則 更 艱 矣 。 至 羽 毛 澤 悅 , 聲 響 於 陵 澤 , 即 本 文 所 言 之 神 王 也 。 二 者 對 照 , 意 更 明 顯 。 神 雖 王 , 不 善 也 。 」 釋 文 : 「 王 , 于 況 反 。 」 不 善 , 謂 不 自 得 。 鳥 在 澤 則 適 , 在 樊 則 拘 ; 人 束 縛 於 榮 華 , 必 失 所 養 。 三 喻 。   正 注 非 。 此 段 言 雉 不 求 畜 乎 樊 中 者 , 以 一 入 樊 籠 , 便 受 囚 拘 , 如 韓 傳 所 謂 「 羽 毛 憔 悴 」 ,「
低 頭 不 鳴 」 , 何 若 飲 啄 澤 中 , 放 曠 於 自 得 之 場 ? 食 飲 雖 艱 , 而 身 則 適 , 身 適 而 神 自 王 也 。 然 神 雖 王 矣 , 在 雉 固 依 乎 天 理 , 因 其 固 然 而 已 , 心 固 不 自 知 其 善 也 。 以 喻 人 有 心 為 善 , 則 必 得 名 , 何 異 雉 之 求 畜 乎 樊 中 ? 蓋 名 。 乃 人 之 樊 籠 也 。 此 段 喻 「 為 善 無 近 名 」 。

〔 一 〕 「 鳥 」 , 釋 文 作 「 雉 」 。

    老 聃 死 , 司 馬 云 : 「 老 子 。 」 按 : 老 子 不 知 其 年 , 此 借 為 說 。   補 釋 文 : 「 聃 , 吐 藍 反 。 」 成 云 : 「 姓 李 , 名 耳 , 字 伯 陽 , 外 字 老 聃 。 降 生 陳 國 苦 縣 。 當 周 平 王 時 , 去 周 , 西 度 流 沙 , 適 之 罽 賓 。 而 內 外 諸 經 , 竟 無 其 跡 。 而 此 獨 言 死 者 , 蓋 莊 子 寓 言 耳 。 」 又 云 : 「 老 君 降 生 、 行 教 、 昇 天 , 備 載 諸 經 , 不 具 言 也 。 」 史 記 索 隱 曰 : 「 許 慎 云 : 『 聃 , 耳 漫 也 。 』 故 名 耳 , 字 聃 。 」 正 義 曰 : 「 聃 , 耳 漫 無 輪 也 。 」 秦 失 弔 之 , 釋 文 : 「 失 音 逸 。 」 三 號 而 出 。 弟 子 曰 : 「 非 夫 子 之 友 邪 ? 」 補 世 人 弔 友 喪 , 必 哭 。 今 弟 子 見 失 僅 號 而 不 哭 , 疑 其 非 友 , 故 問 。 曰 : 「 然 。 」 補 宣 云 : 「 是 吾 友 。 」 「 然 則 弔 焉 若 此 , 可 乎 ? 」 補 弟 子 謂 若 此 號 而 不 哭 , 於 弔 友 喪 之 禮 可 乎 ? 曰 : 「 然 。 補 宣 云 : 「 可 也 。 」 始 也 , 吾 以 為 其 人 也 , 謂 真 人 不 死 。 正 注 非 。 文 如 海 本 「 其 人 」 作 「 至 人 」 , 亦 非 。 成 玄 英 本 作 「 其 人 」 , 與 此 本 同 , 是 也 。 惟 成 謂 其 人 指 老 君 弟 子 言 , 則 非 。 宋 刻 趙 本 、 明 世 德 堂 本 , 均 作 「 其 人 」 , 其 , 指 老 子 言 ; 人 , 世 俗 之 人 也 。 謂 始 也 , 吾 以 為 老 子 乃 世 俗 之 人 也 , 如 為 世 俗 之 人 , 吾 當 以 世 俗 弔 喪 之 禮 哭 之 。 而 今 非 也 。 補 而 今 非 世 俗 之 人 也 , 其 死 , 亦 非 死 也 , 乃 是 帝 之 縣 解 也 , 吾 何 為 以 世 俗 之 禮 哭 焉 ? 此 與 大 宗 師 篇 孟 子 反 、 子 琴 張 於 子 桑 戶 死 , 相 和 而 歌 曰 「 而 已 返 其 真 , 我 猶 為 人 猗 」 之 意 同 。 故 此 句 。 直 貫 注 下 文 「 適 來 」 一 段 。 向 吾 入 而 弔 焉 , 有 老 者 哭 之 , 如 哭 其 子 ; 少 者 哭 之 , 如 哭 其 母 。 彼 其 所 以 會 之 , 必 有 不 蘄 言 而 言 , 不 蘄 哭 而 哭 者 。 所 謂 「 不 言 而 信 , 不 比 而 周 」 也 。 會 , 交 際 。 言 , 稱 譽 。 言 老 子 誠 能 動 物 , 我 之 不 哭 , 自 有 說 也 。   正 注 非 。 彼 , 指 哭 者 。 言 彼 老 少 所 以 相 會 聚 言 哭 於 此 , 必 有 不 求 言 哭 而 言 哭 者 。 言 者 , 稱 也 。 即 老 者 稱 之 如 子 , 少 者 稱 之 如 母 而 哭 之 也 。 田 子 方 篇 云 : 「 其 諫 我 也 似 子 , 其 道 我 也 似 父 。 」 此 正 相 同 。 老 聃 非 老 者 之 子 。 非 少 者 之 母 , 於 天 倫 人 情 , 不 蘄 乎 如 斯 言 哭 , 而 竟 言 哭 , 是 乃 言 哭 之 不 當 者 , 故 下 曰 「 遯 天 倍 情 」 。 秦 失 因 弟 子 疑 其 弔 而 不 哭 , 乃 先 舉 哭 之 遯 天 倍 情 者 反 證 之 。 是 遯 天 倍 情 , 忘 其 所 受 , 釋 文 : 「 遯 , 又 作 遁 。 」 是 , 謂 老 聃 。 情 , 乃 惠 子 所 謂 情 , 見 德 充 符 篇 。 受 者 , 受 其 成 形 。   正 注 非 。 是 , 指 上 老 少 之 哭 言 。 非 母 子 , 而 哭 之 如 母 子 , 是 逃 遁 乎 天 然 之 倫 , 倍 加 於 常 人 之 情 , 而 忘 乎 其 所 受 也 。 蓋 母 子 之 情 , 所 受 於 天 , 今 非 母 子 , 而 哭 如 母 子 , 故 曰 「 忘 其 所 受 」 。 倍 情 , 猶 過 情 也 。 古 者 謂 之 遁 天 之 刑 。 語 又 見 列 禦 寇 篇 。 德 充 符 以 孔 子 為 天 刑 之 , 則 知 「 遁 天 刑 」 是 贊 語 。 舊 解 並 誤 。   正 注 非 。 倍 加 常 情 , 過 於 哀 哭 , 足 以 傷 生 損 性 , 無 異 受 刑 , 故 曰 「 遁 天 之 刑 」 。 遁 天 者 , 逃 遁 自 然 之 天 性 也 。 則 陽 篇 「 遁 其 天 , 離 其 性 , 滅 其 情 」 , 於 此 「 遁 天 」 義 同 。 可 知 非 贊 語 , 即 德 充 符 篇 亦 非 贊 語 。 王 解 均 誤 。 適 來 , 夫 子 時 也 ; 適 去 , 夫 子 順 也 。 安 時 而 處 順 , 哀 樂 不 能 入 也 , 古 者 謂 是 帝 之 縣 解 。 」 釋 文 : 「 縣 音 玄 。 」 成 玄 : 「 帝 , 天 也 。 」 按 大 宗 師 篇 云 : 「 得 者 時 也 , 失 者 順 也 。 安 時 而 處 順 , 哀 樂 不 能 入 也 , 此 古 之 所 謂 縣 解 也 。 」 與 此 文 大 同 。 來 去 得 失 , 皆 謂 生 死 。 德 充 符 郭 注 亦 云 : 「 生 為 我 時 , 死 為 我 順 ; 時 為 我 聚 , 順 為 我 散 也 。 天 生 人 而 情 賦 焉 , 縣 也 。 冥 情 任 運 , 是 天 之 縣 解 也 。 」   補 吳 都 賦 注 : 「 有 繫 謂 之 縣 , 無 謂 之 解 。 」 武 按 : 安 時 處 順 , 哀 樂 不 能 入 , 是 帝 之 縣 解 , 非 同 夫 世 俗 人 之 死 也 。 此 秦 失 所 以 號 而 不 哭 。 此 段 再 喻 為 惡 無 近 刑 。 蓋 遁 天 倍 情 , 過 於 哀 哭 , 為 惡 也 ; 足 以 傷 生 損 性 , 近 刑 也 。

    指 窮 於 為 薪 , 以 指 析 木 為 薪 , 薪 有 窮 時 。 火 傳 也 , 不 知 其 盡 也 。 形 雖 往 , 而 神 常 存 , 養 生 之 究 竟 。 薪 有 窮 , 火 無 盡 。 五 喻 。 正 注 非 。 歷 來 修 詞 家 , 均 以 薪 傳 為 師 弟 傳 受 之 喻 , 謬 誤 相 承 , 由 來 已 久 。 不 知 此 段 以 薪 喻 生 , 以 火 喻 知 , 以 薪 傳 火 喻 以 生 隨 知 。 蓋 薪 有 盡 , 而 火 無 窮 , 以 薪 濟 火 , 不 知 其 薪 之 盡 也 。 以 喻 生 有 涯 而 知 無 涯 , 以 生 隨 知 , 不 知 其 生 之 盡 也 。 蓋 儆 人 不 當 以 生 隨 知 也 , 即 證 明 首 段 「 吾 生 也 有 涯 」 四 句 。
 
 

    人 間 世 第 四   人 間 世 , 謂 當 世 也 。 事 暴 君 , 處 汙 世 , 出 與 人 接 , 無 爭 其 名 , 而 晦 其 德 , 此 善 全 之 道 。 末 引 接 輿 歌 云 : 「 來 世 不 可 待 也 , 往 世 不 可 追 也 。 」 此 漆 園 所 以 寄 慨 , 而 以 人 間 世 名 其 篇 也 。   正 註 謂 人 間 世 為 當 世 , 未 盡 其 義 。 蓋 人 間 以 橫 言 , 世 以 豎 言 。 人 間 世 者 , 謂 人 與 人 之 間 相 接 之 時 世 也 。 世 有 三 , 即 接 輿 所 歌 往 世 、 來 世 、 方 今 之 世 也 。 而 人 與 人 間 之 相 接 , 不 外 乎 於 內 則 心 , 於 外 則 形 與 行 。 本 篇 凡 六 節 。 第 一 節 , 孔 、 顏 問 答 , 致 齊 虛 心 以 應 世 也 。 第 二 節 , 孔 、 葉 問 答 , 安 命 養 心 以 應 世 也 。 第 三 節 , 顏 、 蘧 問 答 , 正 身 和 心 以 應 世 也 。 第 四 節 , 匠 石 師 弟 問 答 , 而 足 之 以 南 伯 之 言 , 明 物 之 寄 形 於 無 用 , 以 免 世 害 也 。 第 五 節 , 支 離 疏 支 離 其 形 , 明 人 之 寄 形 於 無 用 , 以 免 世 害 , 且 蒙 世 益 也 。 第 六 節 , 接 輿 卻 曲 其 行 , 以 避 世 也 。 如 此 數 面 寫 來 , 人 間 世 之 義 , 無 餘 蘊 矣 。 然 皆 莊 子 之 寓 言 , 藉 以 明 其 道 要 而 已 。 而 其 道 要 , 則 在 於 事 心 。 故 一 至 三 節 , 事 心 之 正 文 也 ; 四 節 之 寄 形 於 無 用 , 能 虛 其 心 也 ; 五 六 之 支 離 其 形 , 卻 曲 其 行 , 免 累 其 心 也 。 如 作 孔 、 蘧 諸 人 事 實 觀 , 則 傎 矣 。

    顏 回 見 仲 尼 請 行 。 曰 : 「 奚 之 ? 」 曰 : 「 將 之 衛 。 」 曰 : 「 奚 為 焉 ? 」 曰 : 「 回 聞 衛 君 , 釋 文 : 「 司 馬 云 : 『 衛 莊 公 蒯 聵 。 』 按 左 傳 , 莊 公 以 魯 哀 十 五 年 冬 入 國 , 時 顏 回 已 死 。 此 是 出 公 輒 也 。 」 姚 鼐 云 : 「 衛 君 , 託 詞 , 以 指 時 王 糜 爛 其 民 者 。 」   補 成 疏 : 「 姓 顏 , 名 回 , 字 子 淵 , 魯 人 也 。 孔 子 三 千 門 人 之 中 , 總 四 科 , 入 室 弟 子 也 。 仲 尼 者 , 姓 孔 , 名 丘 , 字 仲 尼 , 亦 魯 人 , 殷 湯 之 後 , 生 衰 周 之 世 , 有 聖 德 。 」 奚 , 何 也 。 之 , 適 也 。 其 年 壯 , 其 行 獨 , 宣 云 : 「 自 用 。 」   補 釋 文 : 「 行 , 下 孟 反 。 獨 , 向 云 : 『 與 人 異 也 。 』 」 武 按 : 「 年 壯 」 句 , 為 下 「 夫 以 陽 為 充 」 句 伏 根 。 輕 用 其 國 , 役 民 無 時 。   補 輕 率 用 其 國 之 權 力 。 而 不 見 其 過 , 郭 云 : 「 莫 敢 諫 。 」   補 不 自 覺 其 輕 用 之 過 。 輕 用 民 死 , 視 用 兵 易 。 死 者 以 國 量 乎 澤 , 若 蕉 , 國 中 民 死 之 多 , 若 以 比 量 澤 地 , 如 以 火 烈 而 焚 之 之 慘 也 。 郭 嵩 燾 云 : 「 蕉 與 焦 通 。 左 成 九 年 傳 『 蕉 萃 』 , 班 固 賓 戲 作 『 焦 瘁 』 。 廣 雅 : 『 蕉 , 黑 也 。 』 」   正 量 , 比 也 , 度 也 。 則 陽 篇 云 : 「 比 於 大 澤 , 百 材 皆 度 。 」 荀 子 富 國 篇 云 : 「 然 後 葷 菜 百 疏 以 澤 量 。 」 注 : 「 猶 谷 量 牛 馬 。 」 澤 , 風 俗 通 : 「 水 草 交 厝 , 名 之 為 澤 。 」 蕉 , 釋 文 : 「 似 遙 反 。 向 云 : 『 蕉 , 草 芥 也 。 』 」 呂 氏 春 秋 審 應 覽 不 屈 篇 : 「 蕉 火 大 鉅 。 」 註 : 「 蕉 , 薪 樵 也 。 」 列 子 周 穆 王 篇 : 「 覆 之 以 蕉 。 」 註 : 「 與 樵 同 。 」 此 句 言 以 國 內 死 者 之 數 , 比 量 於 澤 , 若 澤 中 草 薪 之 多 焉 , 猶 言 死 人 如 麻 也 。 此 乃 找 足 上 「 輕 用 民 死 」 義 。 註 訓 蕉 為 焚 焦 , 非 是 。 章 太 炎 云 : 「 國 不 可 量 乎 澤 , 當 借 為 馘 , 以 馘 則 可 量 乎 澤 也 。 」 說 似 是 而 非 , 且 蹈 擅 改 原 文 之 失 。 此 為 清 代 訓 詁 家 之 通 蔽 , 非 武 所 敢 苟 同 也 。 須 知 此 為 倒 句 法 , 如 將 「 以 國 」 二 字 置 「 死 者 」 二 字 之 上 , 則 為 以 國 之 死 者 量 , 非 以 國 量 也 。 足 知 改 「 馘 」 之 不 必 矣 。 民 其 無 如 矣 。 無 所 歸 往 。   正 非 。 秋 水 篇 : 「 予 無 如 矣 。 今 子 之 使 萬 足 獨 奈 何 ? 」 言 予 使 一 足 , 尚 無 如 之 何 , 今 子 使 萬 足 , 獨 奈 之 何 哉 ? 此 句 與 「 予 無 如 矣 」 同 一 句 法 , 謂 民 無 如 衛 君 之 暴 何 也 。 又 戴 震 云 : 「 魯 論 『 吾 末 如 之 何 』 , 即 『 奈 之 何 』 。 鄭 康 成 讀 如 為 那 。 」 武 按 : 玉 篇 : 「 那 , 何 也 。 」 廣 韻 :「
那 、 奈 通 。 」 則 民 無 如 矣 即 民 無 奈 。 回 嘗 聞 之 夫 子 曰 : 『 治 國 去 之 , 宣 云 : 「 無 所 事 。 」 亂 國 就 之 , 宣 云 : 「 欲 相 救 。 」 醫 門 多 疾 。 』 入 喻 。 願 以 所 聞 思 其 則 , 崔 、 李 云 : 「 則 , 法 也 。 」 補 願 以 所 聞 於 夫 子 者 , 思 其 醫 國 之 法 。 應 上 「 將 之 衛 」 句 。 庶 幾 其 國 有 瘳 乎 ! 」 李 云 : 「 瘳 , 愈 也 。 」   補 釋 文 : 「 瘳 , 丑 由 反 。 」 言 庶 幾 其 國 如 疾 之 愈 , 而 不 再 輕 用 乎 ! 仲 尼 曰 : 「 譆 ! 若 殆 往 而 刑 耳 ! 成 云 : 「 若 , 汝 也 。 往 恐 被 戮 。 」   正 釋 文 : 「 譆 音 熙 , 又 於 其 反 。 」 成 云 : 「 怪 笑 〔 一 〕 聲 也 。 」 武 按 : 殆 , 將 也 。 夫 道 不 欲 雜 , 雜 則 多 , 多 則 擾 , 擾 則 憂 , 憂 而 不 救 。 成 云 : 「 道 在 純 粹 , 雜 則 事 緒 繁 多 , 事 多 則 心 擾 亂 , 擾 則 憂 患 起 。 藥 病 既 乖 , 彼 此 俱 困 , 己 尚 不 能 立 , 焉 能 救 物 ? 」 補 「 雜 」 「 多 」 「 擾 」 三 字 , 反 伏 下 文 「 定 」 「 一 」 「 虛 」 三 字 , 而 「 一 」 「 虛 」 二 字 , 為 全 節 主 腦 , 餘 字 則 索 也 。 蓋 道 不 雜 則 一 而 不 多 , 不 多 則 不 擾 , 不 擾 則 定 , 定 則 虛 , 虛 則 所 以 集 道 也 。 故 定 者 一 之 效 , 虛 者 定 之 效 ; 雜 多 為 一 之 反 , 擾 為 定 之 反 也 。 古 之 至 人 , 先 存 諸 己 , 而 後 存 諸 人 。 成 云 : 「 存 , 立 也 。 」   正 存 , 當 為 「 成 性 存 存 」 之 存 。 爾 雅 釋 詁 : 「 存 , 在 也 , 察 也 。 」 楚 辭 遠 遊 篇 云 : 「 壹 氣 孔 神 兮 , 於 中 夜 存 。 虛 以 待 之 兮 , 無 為 之 先 。 」 於 此 「 存 」 字 之 義 最 合 。 此 「 存 」 字 , 隱 攝 下 「 心 齊 」 義 。 下 文 云 : 「 夫 且 不 止 , 是 謂 坐 馳 。 」 蓋 能 存 諸 己 則 不 馳 矣 。 然 則 謂 心 齊 之 工 夫 在 一 「 存 」 字 , 亦 無 不 可 。 老 子 之 「 綿 綿 若 存 」 , 亦 此 義 也 。 成 乃 以 立 訓 之 , 失 其 旨 矣 。 所 存 於 己 者 未 定 , 補 未 定 則 擾 矣 。 何 暇 至 於 暴 人 之 所 行 ! 至 , 猶 逮 及 也 。 暴 人 , 謂 衛 君 。 且 若 亦 知 夫 德 之 所 蕩 , 而 知 之 所 為 出 乎 哉 ? 德 蕩 乎 名 , 知 出 乎 〔 二 〕 爭 。 成 云 : 「 德 所 以 流 蕩 喪 真 者 , 矜 名 故 也 。 智 所 以 橫 出 逾 分 者 , 爭 善 故 也 。 」   正 外 物 篇 : 「 德 溢 乎 名 , 名 溢 乎 暴 。 」 是 蕩 即 溢 也 。 謂 德 洋 溢 於 外 , 則 德 之 名 立 焉 , 非 謂 喪 真 矜 名 也 。 凡 相 爭 , 則 必 用 知 , 故 知 即 為 爭 之 凶 器 , 不 待 橫 出 逾 分 也 。 成 疏 似 覺 過 量 。 名 也 者 , 相 軋 也 ; 知 也 者 , 爭 之 器 也 。 二 者 凶 器 , 非 所 以 盡 行 也 。 成 云 : 「 軋 , 傷 也 。 」 按 : 言 皆 凶 禍 之 器 , 非 所 以 盡 乎 行 世 之 道 。 蘇 輿 云 : 「 瘳 國 , 美 名 也 ; 醫 疾 , 多 智 也 。 持 是 心 以 往 , 爭 軋 萌 矣 , 故 曰 『 凶 器 。 』 」 此 淺 言 之 , 下 復 深 言 。 雖 無 用 智 、 爭 名 之 心 , 而 持 仁 義 繩 墨 之 言 以 諷 人 主 , 尚 不 可 游 亂 世 而 免 於 菑 , 況 懷 凶 器 以 往 乎 ! 且 德 厚 信 矼 , 未 達 人 氣 ; 名 聞 不 爭 , 未 達 人 心 。 簡 文 云 : 「 矼 , 愨 實 貌 。 」 按 : 雖 愨 厚 不 用 智 , 而 未 孚 夫 人 之 意 氣 ; 雖 不 爭 名 , 而 未 通 乎 人 之 心 志 , 人 必 疑 之 。 正 氣 , 即 下 文 「 聽 之 以 氣 」 之 氣 。 下 文 「 入 則 鳴 , 不 入 則 止 」 , 即 能 達 人 氣 、 達 人 心 者 也 。 否 則 , 己 之 德 雖 厚 , 人 之 信 雖 實 , 且 不 爭 善 名 令 聞 , 然 未 通 達 人 之 氣 與 人 之 心 , 而 強 言 自 衒 , 殆 難 免 菑 矣 。 此 以 信 矼 而 強 言 , 後 以 不 信 而 厚 言 , 兩 層 輕 重 , 自 是 不 同 。 而 強 以 仁 義 繩 墨 之 言 術 暴 人 之 前 者 , 是 以 人 惡 有 其 美 也 , 釋 文 : 「 強 , 其 兩 反 。 」 術 同 述 。 郭 松 燾 云 : 「 祭 義 : 『 而 術 省 之 。 』 鄭 注 : 『 術 當 作 述 。 』 」 按 : 人 若 如 此 , 則 是 自 有 其 美 , 人 必 惡 之 。   正 術 , 焦 竑 云 : 「 江 南 古 藏 本 作 衒 。 」 武 按 : 孔 子 集 語 所 引 亦 然 。 當 作 「 衒 」 。 前 漢 東 方 朔 傳 : 「 四 方 士 多 上 書 言 得 失 , 自 衒 鬻 。 」 師 古 注 : 「 衒 , 行 賣 也 。 」 又 韻 會 : 「 自 矜 也 。 」 惡 , 俞 樾 云 : 「 釋 文 惡 音 烏 路 反 , 非 也 。 美 惡 相 對 為 文 , 當 讀 如 本 字 。 」 俞 說 是 也 。 言 仁 義 , 美 德 也 , 今 強 以 此 言 衒 鬻 於 暴 人 之 前 , 是 以 人 惡 而 無 此 美 德 , 己 則 有 之 也 。 「 其 」 字 , 指 仁 義 繩 墨 言 。 有 其 美 , 即 自 衒 也 。 命 之 曰 菑 人 。 菑 人 者 , 人 必 反 菑 之 , 若 殆 為 人 菑 夫 ! 成 云 : 「 命 , 名 也 。 」 釋 文 : 「 菑 音 災 。 」   補 菑 人 , 頂 「 以 人 惡 」 來 。 以 人 為 惡 , 是 菑 害 人 也 。 若 , 汝 也 。 「 若 殆 為 人 菑 」 句 , 應 「 若 殆 往 而 刑 耳 」 。 且 苟 為 悅 賢 而 惡 不 肖 , 惡 用 而 求 有 以 異 ? 下 而 , 汝 也 。 且 衛 君 苟 好 善 惡 惡 , 則 朝 多 正 人 , 何 用 汝 之 求 有 以 自 異 乎 ? 若 唯 無 詔 , 王 公 必 將 乘 人 而 鬥 其 捷 。 成 云 : 「 詔 , 言 也 。 王 公 , 衛 君 。 」 言 汝 唯 無 言 , 衛 君 必 將 乘 汝 之 隙 , 而 以 捷 辯 相 鬥 。   補 釋 文 : 「 無 詔 , 絕 句 。 詔 , 告 也 。 」 而 目 將 熒 之 , 而 色 將 平 之 , 口 將 營 之 , 容 將 形 之 , 心 且 成 之 。 是 以 火 救 火 , 以 水 救 水 , 名 之 曰 益 多 , 順 始 無 窮 。 郭 慶 藩 云 : 「 熒 , ● 之 借 字 。 說 文 : 『 ● , 惑 也 。 從 目 , 熒 省 聲 。 』 」 成 云 : 「 形 , 見 也 。 」 言 汝 目 將 為 所 眩 , 汝 色 將 自 降 , 口 將 自 救 , 容 將 益 恭 , 心 且 舍 己 之 是 , 以 成 彼 之 非 。 彼 惡 既 多 , 汝 又 從 而 益 之 。 始 既 如 此 , 後 且 順 之 無 盡 。   補 成 云 :「
既 懼 菑 害 , 故 委 順 面 從 , 擎 、 跽 、 曲 拳 , 形 跡 斯 見 也 。 」 若 殆 以 不 信 厚 言 , 宣 云 : 「 未 信 而 深 諫 。 」 按 : 此 「 若 」 字 , 訓 如 。   正 前 信 矼 強 言 , 尚 不 免 菑 , 況 不 信 厚 言 乎 ! 較 前 進 一 步 說 。 「 若 」 字 當 訓 汝 。 此 字 領 冒 下 句 , 而 為 二 句 主 格 也 。 必 死 於 暴 人 之 前 矣 。 補 再 應 「 若 殆 往 而 刑 耳 」 。 且 昔 者 桀 殺 關 龍 逢 , 紂 殺 王 子 比 干 , 是 皆 修 其 身 以 下 傴 拊 人 之 民 , 李 云 : 「 傴 拊 , 謂 憐 愛 之 。 」 宣 云 : 「 人 , 謂 君 。 」   補 成 云 : 「 姓 關 , 字 龍 逢 , 夏 桀 之 賢 臣 , 盡 誠 而 遭 斬 首 。 比 干 , 殷 紂 之 庶 叔 , 忠 諫 而 被 割 心 。 」 釋 文 : 「 傴 , 紆 甫 反 。 拊 音 撫 。 」 以 下 拂 其 上 者 也 , 故 其 君 因 其 修 以 擠 之 。 是 好 名 者 也 。 因 其 好 修 名 之 心 而 陷 之 。 一 證 。   補 拂 , 釋 文 「 符 弗 反 , 崔 云 『 違 也 』 」 。 擠 , 釋 文 「 子 禮 反 , 簡 文 云 : 『 排 也 。 』 一 云 陷 也 。 好 , 呼 報 反 」 。 昔 者 堯 攻 叢 枝 、 胥 敖 , 禹 攻 有 扈 , 三 國 名 。   補 釋 文 : 「 叢 , 才 公 反 。 有 扈 音 戶 , 司 馬 云 : 『 國 名 , 在 始 平 郡 。 』 」 按 : 即 今 京 兆 鄠 縣 也 。 奚 侗 云 : 「 叢 枝 , 齊 物 論 作 『 宗 膾 』 。 叢 、 宗 音 近 。 枝 疑 快 字 之 誤 , 快 、 膾 音 近 。 」 國 為 虛 厲 , 宣 云 : 「 地 為 丘 墟 , 人 為 厲 鬼 。 」   正 釋 文 : 「 虛 , 如 字 , 又 音 墟 。 李 云 : 『 居 宅 無 人 曰 虛 。 』 」 武 按 : 周 禮 地 官 : 「 山 虞 掌 山 林 之 禁 令 , 物 為 之 厲 。 」 鄭 注 : 「 每 物 有 蕃 界 也 。 」 又 春 官 :「
墓 大 夫 帥 其 屬 而 巡 墓 厲 。 」 注 : 「 厲 , 塋 限 遮 列 處 。 」 句 謂 國 為 丘 虛 塋 厲 也 。 「 國 」 字 , 總 攝 「 虛 厲 」 二 字 , 宣 乃 以 「 國 」 攝 「 虛 」 , 添 一 「 人 」 字 以 攝 「 厲 」 , 似 與 句 意 不 合 。 身 為 刑 戮 , 其 用 兵 不 止 , 其 求 實 無 已 。 求 實 , 貪 利 。 三 國 如 此 , 故 堯 、 禹 攻 滅 之 。   補 影 射 衛 君 「 輕 用 其 國 」 數 句 。 是 皆 求 名 、 實 者 也 , 再 證 。 蘇 輿 云 : 「 龍 、 比 修 德 , 而 桀 、 紂 以 為 好 名 , 因 而 擠 之 。 桀 、 紂 惡 直 臣 之 有 其 美 , 而 自 恥 為 辟 王 , 是 亦 好 名 也 。 叢 枝 、 胥 敖 、 有 扈 , 用 兵 不 止 , 以 求 實 也 , 堯 、 禹 因 而 攻 滅 之 , 亦 未 始 非 求 實 也 。 故 曰 : 『 是 皆 求 名 、 實 者 也 。 』 」   補 此 句 雙 承 上 二 段 , 即 以 「 名 」 字 承 龍 、 比 , 「 實 」 字 承 三 國 , 且 作 一 小 收 束 。 而 獨 不 聞 之 乎 ? 名 、 實 者 , 聖 人 之 所 不 能 勝 也 , 而 況 若 乎 ! 夫 子 又 舉 所 聞 告 之 。 言 人 主 據 高 位 之 名 , 有 威 權 之 實 , 雖 以 聖 人 為 之 臣 , 亦 不 能 不 為 所 屈 , 況 汝 乎 ! 正 聖 人 , 指 龍 、 比 、 堯 、 禹 言 。 龍 、 比 不 勝 桀 、 紂 之 好 名 , 致 以 身 殉 ; 堯 、 禹 不 能 勝 三 國 之 求 實 , 致 以 兵 攻 。 不 勝 者 , 不 能 以 德 化 而 勝 之 也 。 此 節 引 例 以 暢 發 「 若 殆 往 而 刑 」 , 與 「 必 死 於 暴 人 之 前 」 句 。 雖 然 , 若 必 有 以 也 , 嘗 以 語 我 來 ! 」 以 者 , 挾 持 之 具 。 嘗 , 試 也 。 顏 回 曰 : 「 端 而 虛 , 端 肅 而 謙 虛 。   補 此 「 虛 」 字 , 緊 貼 「 端 」 字 , 就 容 貌 說 , 謂 容 貌 端 正 而 謙 虛 也 , 與 後 文 「 虛 」 字 屬 於 氣 與 心 者 有 別 。 若 如 郭 注 「 正 其 形 , 虛 其 心 」 , 則 後 文 「 虛 者 心 齊 」 之 言 便 成 贅 疣 。 此 句 蓋 回 聆 仲 尼 強 言 自 衒 , 以 下 拂 上 之 言 , 特 欲 以 端 虛 自 醫 也 。 勉 而 一 , 黽 勉 而 純 一 。   補 此 回 聆 仲 尼 雜 多 擾 , 及 存 己 未 定 之 言 , 特 欲 黽 勉 自 存 , 求 定 於 一 , 以 免 雜 多 擾 之 患 也 。 此 「 一 」 字 , 係 就 以 專 一 不 雜 之 法 , 向 人 君 進 諫 而 言 , 與 下 「 一 若 志 」 之 一 有 別 。 蓋 回 此 時 , 尚 未 領 會 仲 尼 「 道 不 欲 雜 」 之 旨 , 誤 以 為 進 諫 之 法 不 欲 雜 , 故 以 一 自 勉 。 及 仲 尼 破 其 執 而 不 化 , 即 謂 其 執 一 也 , 回 則 張 三 法 以 應 之 , 其 不 明 仲 尼 之 旨 可 知 矣 。 則 可 乎 ? 」 曰 : 「 惡 ! 惡 可 ? 上 惡 , 驚 歎 詞 。 下 惡 可 , 不 可 也 。 夫 以 陽 為 充 孔 揚 , 衛 君 陽 剛 之 氣 充 滿 於 內 , 甚 揚 於 外 。   補 成 云 : 「 充 , 滿 也 。 孔 , 甚 也 。 」 武 按 : 論 語 孔 子 曰 : 「 及 其 壯 也 , 血 氣 方 剛 。 」 朱 注 : 「 血 陰 而 氣 陽 。 」 淮 南 氾 論 訓 : 「 積 陽 則 飛 。 」 即 陽 充 積 向 外 飛 揚 也 。 本 句 跟 上 「 其 年 壯 」 來 , 因 衛 君 年 壯 , 故 陽 氣 方 剛 , 積 滿 於 內 , 甚 揚 於 外 也 。 采 色 不 定 , 容 外 見 者 無 常 。 常 人 之 所 不 違 , 平 人 莫 之 敢 違 。   補 常 人 見 衛 君 氣 勢 張 揚 , 喜 怒 之 色 不 定 , 故 畏 而 不 敢 違 忤 。 因 案 人 之 所 感 , 以 求 容 與 其 心 。 成 云 : 「 案 , 抑 也 。 容 與 , 猶 快 樂 。 人 以 箴 規 感 動 , 乃 因 而 挫 抑 之 , 以 求 放 縱 其 心 意 。 」   補 應 上 「 因 其 修 以 擠 之 」 。 名 之 曰 日 漸 之 德 不 成 , 而 況 大 德 乎 ! 雖 日 日 漸 漬 之 以 德 , 不 能 有 成 , 而 況 進 於 大 德 乎 ! 補 況 驟 然 以 仁 義 之 大 德 強 與 之 言 乎 ! 將 執 而 不 化 , 宣 云 : 「 自 以 為 是 。 」 外 合 而 內 不 訾 , 宣 云 : 「 外 即 相 合 , 而 內 無 自 訟 之 心 。 」 姚 鼐 云 : 「 訾 , 量 也 。 聞 君 子 之 言 , 外 若 不 違 , 而 內 不 度 量 其 義 。 」   正 此 與 上 句 , 宣 注 屬 衛 君 說 , 姚 同 。 武 按 : 上 明 言 衛 君 采 色 不 定 , 按 人 之 所 感 , 以 求 快 適 其 意 , 何 能 外 合 人 之 所 言 ? 且 案 者 , 即 上 文 所 謂 擠 也 。 方 且 案 而 罪 之 , 豈 僅 內 不 自 訟 與 不 度 量 其 義 乎 ? 宣 、 姚 之 說 , 均 有 未 愜 。 應 屬 顏 回 說 。 訾 , 當 從 崔 云 , 毀 也 。 仲 尼 對 破 回 勉 一 之 言 , 謂 如 執 一 不 化 , 必 至 外 合 而 內 不 敢 訾 。 夫 外 合 而 內 不 訾 , 非 內 外 勉 而 一 者 乎 ? 且 外 合 , 即 容 且 形 之 ; 內 不 訾 , 即 心 且 成 之 也 。 況 下 文 回 明 答 「 我 內 直 而 外 曲 」 , 外 曲 者 , 反 應 外 合 也 ; 內 直 者 , 反 應 內 不 訾 也 。 前 後 對 勘 , 線 路 極 為 分 明 。 其 庸 詎 可 乎 ! 」   補 此 為 對 回 之 否 定 指 示 詞 , 益 足 證 上 語 為 對 回 說 。 如 屬 衛 君 , 則 此 語 為 無 謂 矣 。 「 然 則 我 內 直 而 外 曲 , 成 而 上 比 。 「 然 則 」 下 , 顏 子 又 言 也 。 內 直 者 , 與 天 為 徒 。 與 天 為 徒 者 , 知 天 子 之 與 己 皆 天 之 所 子 , 而 獨 以 己 言 蘄 乎 而 人 善 之 , 蘄 乎 而 人 不 善 之 邪 ? 成 云 : 「 內 心 誠 直 , 共 自 然 之 理 而 為 徒 類 。 」 宣 云 : 「 天 子 , 人 君 。 」 郭 云 : 「 人 無 貴 賤 , 得 生 一 也 。 故 善 與 不 善 , 付 之 公 當 , 一 無 所 求 於 人 也 。 」 補 內 直 者 , 坦 率 任 真 , 應 訾 則 訾 也 。 如 童 子 率 其 天 真 而 言 , 毫 無 蘄 求 之 心 , 其 善 之 與 否 , 聽 諸 人 而 已 。 若 然 者 , 人 謂 之 童 子 , 是 之 謂 與 天 為 徒 。 依 乎 天 理 , 純 一 無 私 , 若 嬰 兒 也 。 外 曲 者 , 與 人 之 為 徒 也 。 擎 、 跽 、 曲 拳 , 宣 云 : 「 擎 , 執 笏 。 跽 , 長 跪 。 曲 拳 , 鞠 躬 。 」   補 釋 文 : 「 擎 , 徐 其 驚 反 。 跽 , 徐 其 里 反 , 說 文 云 : 『 長 跪 也 。 』 拳 音 權 。 」 人 臣 之 禮 也 , 補 隨 人 跽 、 拳 , 盡 人 臣 之 禮 而 已 , 非 外 合 也 。 人 皆 為 之 , 吾 敢 不 為 邪 ? 為 人 之 所 為 者 , 人 亦 無 疵 焉 , 是 之 謂 與 人 為 徒 。 成 而 上 比 者 , 與 古 為 徒 。 成 云 : 「 忠 諫 之 事 , 乃 成 於 今 ; 君 臣 之 義 , 上 比 於 古 。 」   正 成 人 臣 之 直 節 , 以 謫 過 之 言 進 , 乃 上 比 於 古 人 , 而 與 之 為 類 也 。 其 言 雖 教 , 謫 之 實 也 。 所 陳 之 言 , 雖 是 古 教 , 即 有 諷 責 之 實 也 。   補 釋 文 : 「 謫 , 直 革 反 。 」 成 云 : 「 責 也 。 」 武 按 : 「 謫 」 字 , 反 應 上 「 不 訾 」 。 古 之 有 也 , 非 吾 有 也 。 若 然 者 〔 三 〕 , 雖 直 而 不 病 , 郭 云 : 「 寄 直 於 古 , 無 以 病 我 。 」   補 「 而 不 病 」 , 明 世 德 堂 本 、 崇 德 書 院 本 均 作 「 不 為 病 」 , 當 從 之 。 是 之 謂 與 古 為 徒 。 若 是 , 則 可 乎 ? 」 補 回 見 仲 尼 破 其 執 一 , 乃 張 三 條 以 救 之 。 仲 尼 曰 : 「 惡 ! 惡 可 ! 大 多 政 釋 文 : 「 大 音 泰 。 」 郭 云 : 「 當 理 無 二 , 而 張 三 條 以 政 之 , 所 謂 大 多 政 也 。 」 按 : 政 、 正 同 。 法 而 不 諜 , 俞 云 : 「 四 字 為 句 。 列 禦 寇 篇 : 『 形 諜 成 光 。 』 釋 文 : 『 諜 , 便 僻 也 。 』 此 『 諜 』 義 同 。 言 有 法 度 , 而 不 便 僻 。 」   正 此 句 當 連 上 「 大 多 政 」 為 一 句 , 言 其 大 多 正 之 之 法 而 不 諜 也 。 「 諜 」 字 , 俞 引 「 形 諜 成 光 」 句 下 釋 文 , 訓 便 僻 , 不 僅 核 之 此 處 上 下 文 義 無 當 , 即 與 「 形 諜 成 光 」 之 義 亦 不 合 。 武 於 彼 句 下 , 已 加 駁 正 , 茲 不 贅 。 又 釋 文 引 崔 云 : 「 間 諜 。 」 武 按 : 仲 尼 聖 人 , 決 無 教 弟 子 以 間 諜 之 法 刺 探 人 主 意 向 之 理 , 且 與 心 虛 之 義 亦 未 協 。 考 前 漢 王 莽 傳 云 : 「 政 令 煩 多 , 當 奉 行 者 , 輒 質 問 , 乃 以 從 事 。 前 後 相 乘 , 憒 眊 不 渫 。 」 注 : 「 渫 , 徹 也 , 通 也 。 」 「 諜 」 「 渫 」 二 字 , 形 近 易 誤 。 且 諜 , 達 協 切 , 渫 亦 有 達 協 切 , 音 同 則 義 通 , 故 諜 有 通 達 義 。 彼 以 政 令 煩 多 而 不 渫 , 此 以 政 法 大 多 而 不 諜 , 意 義 正 同 。 本 篇 要 旨 , 在 一 「 虛 」 字 。 虛 以 待 物 , 則 肆 應 無 滯 , 達 人 氣 , 達 人 心 , 入 則 鳴 , 不 入 則 止 , 胥 此 意 也 。 回 政 法 雖 多 , 然 拘 之 以 三 , 仍 不 能 圓 通 無 礙 , 故 曰 「 大 多 政 法 而 不 諜 」 , 謂 其 執 而 不 能 通 達 也 。 下 句 「 固 」 字 , 亦 即 執 而 不 通 之 謂 。 諜 作 如 此 解 , 則 上 下 文 義 一 貫 矣 。 雖 固 , 亦 無 罪 。 雖 未 宏 大 , 可 免 罪 咎 。   正 注 非 。 前 之 「 勉 而 一 」 , 「 執 而 不 化 」 , 固 固 矣 ; 今 法 限 以 三 , 亦 固 也 。 雖 固 , 其 所 言 者 , 皆 古 人 之 所 有 , 有 類 旁 諷 , 不 致 直 觸 其 怒 , 較 前 之 強 言 自 衒 , 與 不 信 厚 言 者 異 矣 , 故 不 致 招 罪 。 雖 然 , 止 是 耳 矣 , 補 耳 , 緩 讀 之 則 為 而 已 , 而 已 急 讀 之 則 為 耳 , 故 耳 矣 , 即 而 已 矣 。 此 句 言 止 於 無 罪 而 已 。 夫 胡 可 以 及 化 ! 不 足 化 人 〔 四 〕 。 猶 師 心 者 也 。 」 成 云 : 「 師 其 有 心 。 」   補 師 其 成 心 , 謂 拘 於 三 法 而 不 諜 也 。 顏 回 曰 : 「 吾 無 以 進 矣 , 敢 問 其 方 。 」 仲 尼 曰 : 「 齊 , 吾 將 語 若 ! 釋 文 : 「 齊 , 本 亦 作 齋 。 」   補 釋 文 : 「 齊 , 側 皆 反 , 下 同 。 」 武 按 : 知 北 遊 篇 老 聃 曰 : 「 汝 齊 戒 , 疏 瀹 而 心 , 澡 雪 而 精 神 , 掊 擊 而 知 。 」 此 數 句 , 足 以 發 明 此 處 「 齊 」 字 之 義 。 有 而 為 之 , 其 易 邪 ? 郭 云 : 「 有 其 心 而 為 之 , 誠 未 易 也 。 」   正 焦 竑 云 : 「 張 君 房 本 『 有 』 下 有 心 字 。 」 武 按 : 觀 郭 注 亦 應 有 。 此 句 承 上「
師 心 」 來 。 惟 郭 謂 「 誠 未 易 也 」 , 則 與 句 意 相 違 。 徐 鍇 云 : 「 人 為 為 偽 。 」 句 意 謂 有 心 而 為 之 , 則 非 順 乎 自 然 之 天 , 而 純 出 於 人 為 。 人 為 即 偽 也 。 故 曰 「 其 易 邪 」 , 言 易 偽 也 。 下 文 「 易 以 偽 」 句 , 即 承 此 而 明 說 之 。 易 之 者 , 皞 天 不 宜 。 」 成 云 : 「 爾 雅 : 『 夏 曰 皓 天 。 』 言 其 氣 皓 汗 也 。 」 按 : 與 虛 白 自 然 之 理 不 合 。 蘇 輿 云 : 「 易 之 者 , 仍 師 心 也 。 失 其 初 心 , 是 謂 違 天 。 」 於 義 亦 通 。   補 釋 文 : 「 皞 , 徐 胡 老 反 。 向 云 : 『 皞 天 , 自 然 也 。 』 」 武 按 : 「 皞 」 , 一 作 「 皓 」 , 明 也 , 白 也 。 天 地 篇 : 「 無 為 為 之 之 謂 天 。 」 淮 南 原 道 訓 云 : 「 所 謂 天 者 , 純 粹 樸 素 , 質 直 皓 白 , 未 始 有 與 雜 糅 也 。 」 以 此 釋 皞 天 之 義 最 切 。 蓋 本 書 所 謂 天 者 , 無 為 也 。 無 為 者 , 不 雜 以 人 為 也 , 即 非 有 心 而 為 之 也 。 有 心 而 為 之 者 , 人 為 也 。 人 為 者 , 易 以 偽 , 非 純 粹 皓 白 之 天 所 宜 矣 。 回 張 三 法 , 純 出 有 心 而 為 之 , 非 任 其 自 然 無 為 之 天 而 虛 而 待 物 也 , 故 仲 尼 復 申 儆 之 也 。 顏 回 曰 : 「 回 之 家 貧 , 唯 不 飲 酒 、 不 茹 葷 者 數 月 矣 。 如 此 , 則 可 以 為 齊 乎 ? 」 成 云 : 「 葷 , 辛 菜 。 」   補 釋 文 : 「 茹 , 徐 音 汝 , 食 也 。 葷 , 徐 許 云 反 。 」 曰 : 「 是 祭 祀 之 齊 , 非 心 齊 也 。 」 回 曰 : 「 敢 問 心 齊 ? 」 仲 尼 曰 : 「 一 若 志 , 宣 云 : 「 不 雜 也 。 」   補 莊 子 之 道 , 其 功 夫 〔 五 〕 即 在 此 , 亦 本 篇 主 要 語 , 即 老 子 之 「 抱 一 」 也 。 老 子 云 : 「 致 虛 極 , 守 靜 篤 。 」 欲 致 虛 之 極 , 在 守 靜 之 篤 , 欲 守 靜 篤 , 則 在 抱 一 , 即 「 一 若 志 」 之 謂 也 。 故 一 志 為 道 家 下 手 功 夫 , 虛 則 其 功 效 也 。 無 聽 之 以 耳 而 聽 之 以 心 , 成 云 : 「 耳 根 虛 寂 , 凝 神 心 符 。 」   補 文 子 上 德 篇 : 「 夫 道 者 , 內 視 而 自 反 。 」 注 : 「 反 聽 內 視 。 」 武 按 : 聽 之 以 心 者 , 即 反 聽 也 。 與 楞 嚴 經 「 初 於 聞 中 入 流 亡 所 」 之 義 通 。 無 聽 之 以 心 而 聽 之 以 氣 。 成 云 : 「 心 有 知 覺 , 猶 起 攀 緣 ; 氣 無 情 慮 , 虛 柔 任 物 。 故 去 彼 知 覺 , 取 此 虛 柔 , 遣 之 又 遣 , 漸 階 玄 妙 。 」 聽 止 於 耳 , 宣 云 : 「 止 於 形 骸 。 」 俞 云 : 「 當 作 『 耳 止 於 聽 』 , 傳 寫 誤 倒 也 。 此 申 說 無 聽 之 以 耳 之 義 , 言 耳 之 為 用 , 止 於 聽 而 已 , 故 無 聽 之 以 耳 也 。 」   正 俞 說 非 。 如 俞 說 作 「 耳 止 於 聽 」 , 謂 申 說 無 聽 之 以 耳 之 義 , 須 知 二 句 義 同 , 徒 滋 重 復 , 何 申 說 之 於 有 ? 且 耳 何 能 聽 ? 能 聽 者 耳 根 也 。 聲 浪 觸 耳 , 耳 亦 不 能 止 , 能 止 者 心 也 。 上 既 言 「 無 聽 之 以 心 」 , 即 心 寂 然 不 動 。 聲 浪 之 來 , 及 耳 而 止 , 寂 然 之 心 不 與 之 相 應 而 為 聽 , 故 曰 「 聽 止 於 耳 」 , 與 楞 嚴 經 「 聞 所 聞 盡 」 之 義 相 通 。 本 文 並 未 誤 倒 。 心 止 於 符 。 俞 云 : 「 此 申 說 無 聽 之 以 心 之 義 。 言 心 之 用 , 止 於 符 而 已 , 故 無 聽 之 以 心 也 。 符 之 言 合 , 與 物 合 也 , 與 物 合 , 則 非 虛 而 待 物 之 謂 矣 。 」   正 俞 說 非 。 本 書 徐 無 鬼 篇 : 「 以 心 復 心 。 」 符 、 復 義 通 。 蓋 人 皆 有 心 , 或 蔽 而 不 明 , 或 放 而 未 收 , 遂 有 人 心 、 道 心 之 別 , 而 不 相 符 矣 。 如 能 一 其 志 , 使 心 不 坐 馳 , 物 來 順 應 , 無 差 別 心 , 無 緣 心 , 無 受 、 想 、 行 、 識 之 心 數 , 二 六 時 間 , 如 如 不 動 , 則 道 心 復 而 人 心 與 之 符 矣 。 故 曰 「 以 心 復 心 」 也 , 故 曰 「 心 止 於 符 」 也 。 若 以 釋 家 言 之 , 其 入 三 摩 提 , 證 真 如 之 境 者 乎 ? 此 就 本 書 以 證 也 。 再 以 列 子 證 之 。 仲 尼 篇 : 「 亢 倉 子 曰 : 『 我 體 合 於 心 , 心 合 於 氣 。 』 」 符 者 , 合 也 。 心 止 於 符 , 即 心 止 於 合 氣 也 。 又 本 書 則 陽 篇 : 「 陰 陽 者 , 氣 之 大 者 也 , 道 者 為 之 公 。 」 本 句 所 謂 氣 , 即 陰 陽 之 氣 也 ; 本 篇 所 謂 道 , 即 陰 陽 之 公 名 也 。 列 子 曰 : 「 天 地 之 道 , 非 陰 則 陽 。 」 易 曰 :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 」 莊 子 名 陰 陽 之 氣 為 道 , 即 本 於 此 。 是 故 心 符 於 氣 , 即 符 於 道 , 即 所 謂 道 心 也 。 前 後 兩 證 , 義 自 相 通 。 此 篇 莊 子 寓 諸 仲 尼 之 言 , 發 揮 修 道 次 第 , 義 最 幽 玄 , 語 極 精 要 , 道 笈 丹 經 , 汗 牛 充 棟 , 悉 不 能 出 此 範 圍 。 審 其 修 道 次 第 , 率 由 耳 、 眼 兩 根 而 入 , 與 釋 家 相 同 , 惟 釋 家 入 道 方 便 , 其 途 較 多 。 然 諸 佛 弟 子 , 在 祇 桓 精 舍 會 上 , 應 佛 之 問 , 陳 述 入 道 方 便 時 , 佛 獨 取 觀 音 「 由 聞 中 入 」 , 實 以 耳 根 圓 通 , 遠 較 諸 根 為 勝 也 。 本 篇 先 述 耳 根 , 眼 根 次 之 , 其 意 與 釋 家 亦 無 不 同 。 其 所 謂 「 無 聽 之 以 耳 而 聽 之 以 心 」 者 , 即 觀 音 聞 所 聞 盡 也 ;「
無 聽 之 以 心 而 聽 之 以 氣 」 , 即 覺 所 覺 空 也 , 覺 屬 心 故 也 。 氣 充 虛 空 , 無 乎 不 偏 , 圓 之 義 也 。 心 符 於 氣 , 即 空 覺 極 圓 也 。 至 列 子 所 記 亢 倉 子 之 言 , 尤 有 進 焉 。 其 言 曰 : 「 心 合 於 氣 , 氣 合 於 神 , 神 合 於 無 。 」 即 空 所 空 滅 , 生 滅 既 滅 , 寂 滅 現 前 也 。 又 曰 : 「 於 介 然 之 有 , 唯 然 之 音 , 雖 遠 在 八 荒 之 外 , 近 在 眉 睫 之 內 , 來 干 我 者 , 我 必 知 之 。 」 此 與 觀 音 之 「 耳 根 圓 通 」 何 異 ? 天 地 間 祗 此 一 理 , 孰 謂 釋 道 殊 途 乎 ? 氣 也 者 , 虛 而 待 物 者 也 。 俞 云 : 「 此 申 說 氣 。 」 宣 云 : 「 氣 無 端 , 即 虛 也 。 」 補 即 陰 陽 之 氣 。 唯 道 集 虛 。 虛 者 , 心 齊 也 。 」 成 云 : 「 唯 此 真 道 , 集 在 虛 心 。 故 虛 者 , 心 齊 妙 道 也 。 」   補 「 虛 」 字 , 為 全 篇 主 腦 。 應 帝 王 篇 云 : 「 無 為 名 尸 , 無 為 謀 府 , 無 為 事 任 , 無 為 知 主 。 體 盡 無 窮 , 而 遊 無 朕 , 盡 其 所 受 於 天 , 而 無 見 得 , 亦 虛 而 已 。 」 於 「 虛 」 字 之 義 , 可 謂 發 揮 盡 致 。 又 管 子 內 業 篇 云 : 「 心 靜 氣 理 , 道 乃 可 止 。 」 又 云 : 「 彼 道 之 情 , 惡 音 與 聲 。 修 心 靜 者 , 道 乃 可 得 。 」 文 子 十 守 篇 : 「 虛 無 者 , 道 之 所 居 。 」 皆 可 作 「 唯 道 集 虛 」 之 參 證 。 然 道 究 何 以 必 集 於 虛 ? 其 猶 排 橐 乎 ? 排 橐 內 之 氣 , 橐 外 之 氣 輒 來 補 其 空 , 如 水 之 就 下 然 。 虛 者 空 也 。 道 為 陰 陽 之 氣 , 故 集 之 也 。 春 秋 繁 露 如 天 之 為 篇〔
六 〕 云 : 「 天 地 之 間 , 有 陰 陽 之 氣 。 常 漸 人 者 , 若 水 常 漸 魚 也 。 」 人 既 處 陰 陽 氣 之 中 , 故 心 若 虛 , 則 是 氣 入 而 集 之 矣 。 所 謂 虛 者 心 齊 也 者 , 謂 心 何 以 虛 ? 齊 致 之 也 。 齊 者 其 功 , 虛 者 其 效 也 。 說 文 : 「 齊 , 戒 絜 也 。 」 禮 記 祭 統 云 : 「 齊 者 不 樂 。 」 言 不 散 其 志 也 。 不 散 志 , 即 一 志 也 。 是 則 上 文 「 一 若 志 」 , 即 示 回 以 齊 之 下 手 處 也 。 祭 統 又 云 :「
定 之 之 謂 齊 。 」 上 文 「 存 於 己 者 未 定 」 , 即 規 回 之 未 能 齊 也 。 達 生 篇 : 「 必 齊 以 靜 心 : 齊 三 日 而 不 敢 懷 慶 賞 爵 祿 , 齊 五 日 不 敢 懷 非 譽 巧 拙 , 齊 七 日 輒 然 忘 吾 有 四 枝 形 體 也 。 」 夫 至 忘 四 枝 形 體 , 則 心 可 謂 虛 矣 , 亦 即 未 始 有 回 之 義 也 。 顏 回 曰 : 「 回 之 未 始 得 使 , 未 得 使 心 齊 之 教 。   正 注 非 , 說 詳 下 句 。 實 自 回 也 ; 自 見 有 回 。   正 奚 侗 曰 : 「 自 , 係 有 字 之 誤 。 下 文 『 未 始 有 回 也 』 , 正 與 此 文 反 應 。 」 武 按 : 此 與 上 句 , 言 回 之 未 用 其 心 也 , 實 有 一 形 體 具 備 之 回 也 。 秋 水 篇 : 「 因 其 大 而 大 之 , 因 其 小 而 小 之 。 」 此 即 因 其 有 而 有 之 , 任 其 天 也 。 形 質 實 有 , 不 能 故 謂 之 無 。 如 實 有 而 以 為 無 , 非 惟 有 心 , 且 為 妄 心 矣 , 何 能 致 齊 而 虛 其 心 ? 又 何 異 釋 家 所 斥 墮 於 斷 滅 之 外 道 乎 ? 德 充 符 篇 云 : 「 有 人 之 形 , 無 人 之 情 。 」 實 自 回 也 者 , 有 人 之 形 也 ; 下 文 「 未 始 有 回 也 」 者 , 無 人 之 情 也 。 尤 為 此 處 確 證 。 此 處 就 未 用 心 時 言 齊 也 。 得 使 之 也 , 未 始 有 回 也 。 既 得 教 令 , 遂 忘 物 我 。   正 「 之 」 字 , 指 心 言 。 謂 得 使 用 其 心 時 , 未 始 有 回 之 見 存 也 。 見 不 存 , 即 任 其 天 也 。 任 天 , 即 下 文 「 為 天 使 」 也 。 此 與 大 宗 師 篇 「 回 坐 忘 」 節 可 互 相 發 明 。 夫 功 至 坐 忘 , 若 準 諸 釋 家 , 約 等 於 斷 煩 惱 、 所 知 二 障 , 而 變 人 、 法 二 空 也 。 此 就 用 心 時 言 齊 也 。 可 謂 虛 乎 ? 」 夫 子 曰 : 「 盡 矣 。 成 云 : 「 心 齊 之 妙 盡 矣 。 」   正 「 可 謂 虛 乎 」 句 , 雙 承 上 二 意 。 謂 未 使 心 時 , 惟 有 人 之 形 , 既 使 心 時 , 卻 無 人 之 情 , 如 此 者 , 可 謂 虛 乎 ? 二 意 夾 詮 , 故 夫 子 以 盡 虛 之 義 許 之 也 。 吾 語 若 ! 若 能 入 遊 其 樊 而 無 感 其 名 , 汝 入 衛 , 能 遊 其 藩 內 , 而 無 以 虛 名 相 感 動 。 入 則 鳴 , 不 入 則 止 。 入 吾 言 則 言 , 不 入 則 姑 止 。 無 門 無 毒 , 宣 云 : 「 不 開 一 隙 , 不 發 一 藥 。 」 郭 云 :「
使 物 自 若 , 無 門 者 也 ; 付 天 下 之 自 安 , 無 毒 者 也 。 」 李 楨 云 : 「 門 、 毒 對 文 , 毒 與 門 不 同 類 。 說 文 : 『 毒 , 厚 也 。 言 害 人 之 草 , 往 往 而 生 。 』 義 亦 不 合 。 毒 蓋 壔 之 借 字 。 說 文 壔 下 云 : 『 保 也 , 亦 曰 高 土 也 , 讀 若 毒 。 』 與 郭 注 『 自 安 』 義 合 。 張 行 孚 說 文 發 疑 云 : 『 壔 者 , 累 土 為 臺 以 傳 信 , 即 呂 覽 所 謂 「 為 高 保 禱 於 王 路 , 寘 鼓 其 上 , 遠 近 相 聞 」 是 也 。 』 禱 是 壔 之 訛 。 壔 者 , 保 衛 之 所 , 故 借 其 義 為 保 衛 。 周 易 『 以 此 毒 天 下 , 而 民 從 之 』 , 老 子 『 亭 之 毒 之 』 , 與 此 『 無 門 無 毒 』 , 三 毒 字 , 皆 是 此 義 。 廣 雅 『 毒 , 安 也 』 , 亦 即 此 訓 。 楨 按 : 壔 為 毒 本 字 , 正 與 門 同 類 , 所 以 門 、 毒 對 文 。 讀 都 皓 切 , 音 之 轉 也 。 」 按 : 宣 說 望 文 生 義 , 不 如 李 訓 最 合 。 門 者 , 可 以 沿 為 行 路 ; 毒 者 , 可 以 望 為 標 的 。 「 無 門 無 毒 」 , 使 人 無 可 窺 尋 指 目 之 意 。   正 知 北 遊 篇 : 「 其 來 無 跡 , 其 往 無 崖 , 無 門 無 房 , 四 達 之 皇 皇 也 。 」 此 「 毒 」 字 , 疑 為「
房 」 字 之 誤 。 此 句 為 下 句 「 一 宅 」 作 根 , 並 為 後 文 「 虛 室 」 二 字 寫 照 。 下 句 不 得 已 而 一 宅 之 者 , 以 其 「 無 門 無 房 」 也 。 外 無 門 , 內 無 房 , 非 虛 室 乎 ? 以 喻 宅 心 於 皇 皇 四 達 , 內 外 無 蔽 障 之 所 , 斯 可 謂 之 虛 矣 。 宣 固 望 文 生 義 , 然 李 讀 毒 為 壔 , 壔 者 , 保 衛 之 所 , 所 以 望 遠 通 信 者 , 非 可 常 居 , 於 下 「 一 宅 」 與 「 虛 室 」 義 不 相 應 , 亦 徒 滋 葛 籐 而 已 。 至 云 「 使 人 無 可 窺 尋 指 目 」 , 則 是 偽 也 。 若 李 林 甫 城 府 深 阻 者 則 如 此 , 尤 乖 本 文 之 義 矣 。 一 宅 而 寓 於 不 得 已 , 則 幾 矣 。 成 云 : 「 宅 , 居 處 也 。 處 心 至 一 之 道 , 不 得 已 而 應 之 , 非 預 謀 也 , 則 庶 幾 矣 。 」   補 一 宅 者 , 宅 居 於 一 而 不 二 也 , 為 上 「 一 若 志 」 之 喻 。 莊 子 之 道 , 重 在 於 不 得 已 , 故 「 不 得 已 」 句 全 書 數 見 , 如 下 文 「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 , 庚 桑 楚 篇 「 動 以 不 得 已 之 謂 德 」 , 刻 意 篇 「 不 得 已 而 後 起 」 。 蓋 即 虛 而 待 物 之 旨 , 必 待 感 而 後 應 , 迫 而 後 動 也 。 下 「 葉 公 子 高 」 節 , 即 暢 發 此 義 , 特 提 於 此 , 以 作 彼 節 伏 筆 。 絕 跡 易 , 無 行 地 難 。 宣 云 : 「 人 之 處 世 , 不 行 易 , 行 而 不 著 跡 難 。 」 正 人 行 地 而 欲 不 留 足 跡 , 可 以 人 為 掃 除 之 使 絕 , 故 曰 易 , 以 喻 為 人 使 , 易 以 偽 。 又 人 無 翼 以 飛 , 不 能 不 行 地 , 此 天 使 之 也 。 今 欲 無 行 地 , 非 人 為 所 能 , 故 曰 難 , 以 喻 為 天 使 , 難 以 偽 。 為 人 使 , 易 以 偽 ; 為 天 使 , 難 以 偽 。 成 云 : 「 人 情 驅 使 , 淺 而 易 欺 ; 天 然 馭 用 , 為 而 難 矯 。 」 補 荀 子 性 惡 篇 楊 倞 注 : 「 偽 , 為 也 。 凡 非 天 性 而 人 作 為 之 者 , 皆 謂 之 偽 。 故 偽 字 人 傍 為 , 亦 會 意 字 也 。 」 本 書 刻 意 篇 : 「 靜 而 與 陰 同 德 , 動 而 與 陽 同 波 。 不 為 福 先 , 不 為 禍 始 。 感 而 後 應 , 迫 而 後 動 , 不 得 已 而 後 起 。 去 知 與 故 , 循 天 之 理 。 」 又 曰 : 「 動 而 以 天 行 。 」 即 為 天 使 也 。 言 循 天 理 以 行 使 , 而 不 雜 以 知 故 之 人 為 也 。 反 之 者 , 為 人 使 也 。 為 人 使 者 , 即 使 其 知 故 , 而 流 於 人 為 之 偽 也 。 「 為 天 使 」 句 , 與 上 「 寓 於 不 得 已 」 句 相 呼 應 。 聞 以 有 翼 飛 者 矣 , 未 聞 以 無 翼 飛 者 也 ; 聞 以 有 知 知 者 矣 , 未 聞 以 無 知 知 者 也 。 釋 文 : 「 上 音 智 , 下 如 字 。 」 宣 云 : 「 以 神 運 , 以 寂 照 。 」 正 上 知 如 字 , 音 智 非 。 無 知 不 能 知 , 猶 之 無 翼 不 能 飛 , 天 使 之 也 。 無 知 欲 知 , 無 翼 欲 飛 , 皆 難 施 以 人 為 , 故 上 言 「 為 天 使 , 難 以 偽 」 也 。 自 「 絕 跡 易 」 至 此 , 皆 推 闡 「 入 則 鳴 , 不 入 則 止 」 二 句 之 義 。 蓋 天 者 自 然 之 謂 , 入 則 鳴 者 , 順 其 自 然 之 機 也 。 如 其 不 入 , 尚 不 知 止 而 仍 鳴 , 猶 之 無 翼 欲 飛 , 無 知 欲 知 , 皆 違 乎 自 然 , 而 難 於 為 力 矣 。 瞻 彼 闋 者 , 虛 室 生 白 , 司 馬 云 : 「 闋 , 空 也 。 室 , 喻 心 。 心 能 空 虛 , 則 純 白 獨 生 也 。 」 成 云 : 「 彼 , 前 境 也 。   觀 察 萬 有 , 悉 皆 空 寂 , 故 能 虛 其 心 室 , 乃 照 真 源 。 」   補 瞻 , 說 文 : 「 臨 視 也 。 」 成 云 : 「 觀 照 也 。 」 闋 , 釋 文 「 徐 苦 穴 反 」 , 集 韻 「 音 缺 」 。 武 按 : 莊 子 於 入 道 之 門 , 上 文 示 人 由 耳 根 , 此 處 示 人 由 眼 根 也 。 至 天 地 篇 所 云 : 「 視 乎 冥 冥 , 聽 乎 無 聲 。 冥 冥 之 中 , 獨 見 曉 焉 ; 天 聲 之 中 , 獨 聞 和 焉 。 」 則 雙 示 眼 、 耳 兩 根 , 並 說 明 其 功 效 也 。 視 乎 冥 冥 , 即 瞻 彼 闋 也 ; 冥 冥 見 曉 , 即 虛 室 生 白 也 , 蓋 說 文 訓 曉 為 明 也 。 又 前 漢 書 元 后 傳 注 : 「 曉 , 猶 白 也 。 」 夫 老 、 莊 之 道 , 多 由 眼 根 入 。 如 道 德 經 首 章 , 即 揭 示 觀 妙 觀 徼 , 而 繼 之 以 觀 復 , 終 之 以 長 生 久 視 , 從 可 知 其 入 道 之 方 矣 。 至 虛 室 生 白 , 並 非 甚 難 , 如 根 性 明 利 者 , 齊 潔 靜 持 , 瞑 目 觀 息 , 閱 月 經 年 , 即 見 光 透 睫 簾 , 白 境 現 前 矣 。 此 境 尚 淺 , 因 僅 白 生 虛 室 , 未 能 圓 照 十 方 也 。 準 諸 釋 家 , 於 四 禪 中 , 約 等 有 覺 、 有 觀 之 初 禪 乎 ? 瞻 闋 觀 也 ; 知 白 , 覺 也 。 靜 瞻 再 進 , 則 如 庚 桑 楚 篇 之 「 宇 泰 定 者 發 乎 天 光 」 , 道 德 經 之 「 明 白 四 達 」 矣 。 更 進 則 如 在 宥 篇 所 述 廣 成 子 云 「 吾 與 日 月 爭 光 」 , 天 地 篇 所 云 「 上 神 乘 光 , 與 形 滅 亡 , 此 謂 昭 曠 」 。 夫 形 滅 而 惟 乘 光 , 即 與 光 為 一 也 , 故 謂 上 神 。 此 與 釋 迦 牟 尼 每 於 說 法 時 , 放 種 種 寶 光 相 若 矣 。 此 義 請 再 以 釋 家 明 之 。 如 阿 那 律 陀 云 : 「 世 尊 示 我 以 樂 見 照 明 金 剛 三 昧 , 旋 見 循 元 , 觀 見 十 方 , 精 真 洞 然 , 如 觀 掌 果 。 」 又 如 周 利 槃 特 迦 云 : 「 我 時 觀 息 , 微 細 窮 盡 。 反 息 循 空 , 其 心 豁 然 , 得 大 無 礙 。 」 復 如 孫 陀 羅 難 陀 云 : 「 我 初 諦 觀 三 七 日 , 見 鼻 中 氣 出 入 如 h , 身 心 內 明 , 偏 成 虛 淨 , h 相 漸 銷 , 鼻 息 成 白 , 心 開 漏 盡 , 諸 出 入 息 , 化 為 光 明 , 照 十 方 界 。 」 二 家 對 勘 , 本 文 之 義 曉 然 矣 。 吉 祥 止 止 。 成 云 : 「 吉 祥 善 福 , 止 在 凝 靜 之 心 , 亦 能 致 〔 七 〕 善 應 也 。 」 俞 云 : 「 『 止 止 』 連 文 , 於 義 無 取 。 淮 南 俶 真 訓 : 『 虛 室 生 白 , 吉 祥 止 也 。 』 疑 此 文 下 止 字 亦 也 字 之 誤 。 列 子 天 瑞 篇 盧 重 元 注 云 『 虛 室 生 白 , 吉 祥 止 耳 』 , 亦 可 證 『 止 止 』 連 文 之 誤 。 」 按 : 下 「 止 」 字 , 或 「 之 」 之 誤 。   正 惟 道 集 虛 , 虛 則 吉 祥 自 然 來 止 , 即 下 文 「 鬼 神 來 舍 」 也 。 刻 意 篇 云 :「
澹 然 無 極 , 而 眾 美 從 之 。 」 澹 然 無 極 , 虛 也 ; 眾 美 從 之 , 吉 祥 止 也 。 刻 意 篇 又 云 「 故 無 天 災 , 無 物 累 , 無 人 非 , 無 鬼 責 」 , 乃 釋 眾 美 之 義 也 , 亦 可 移 以 釋 吉 祥 之 義 。 又 知 北 遊 篇 云 : 「 正 汝 形 , 一 汝 視 , 天 和 將 至 。 」 天 和 者 , 非 吉 祥 乎 ? 「 止 止 」 二 字 不 誤 , 俞 、 王 說 均 非 。 蓋 止 猶 集 也 : 上 「 止 」 字 , 吉 祥 來 集 也 ; 下 「 止 」 字 , 心 之 所 集 也 。 心 止 於 符 , 即 心 集 於 虛 也 , 虛 則 吉 祥 來 集 。 合 而 言 之 , 即 吉 祥 止 於 心 之 所 止 也 。 德 充 符 篇 「 惟 止 能 止 眾 止 」 , 謂 惟 心 之 止 , 能 止 眾 止 也 。 若 略 變 其 句 法 , 為 「 眾 止 止 止 」 , 謂 眾 止 止 於 心 之 所 止 , 義 亦 可 通 。 淮 南 之 作 「 也 」 字 , 因 語 氣 已 畢 , 用 「 也 」 字 以 結 之 ; 此 作 「 止 」 字 者 , 為 下 句 「 止 」 字 伏 根 。 文 義 各 有 所 當 , 何 可 據 以 改 此 乎 ? 夫 且 不 止 , 是 之 謂 坐 馳 。 若 精 神 外 騖 而 不 安 息 , 是 形 坐 而 心 馳 也 。   補 此 「 止 」 字 , 承 上 句 下 「 止 」 字 來 , 謂 心 如 不 止 , 是 形 坐 心 馳 也 。 可 見 上 句 下 「 止 」 字 如 作 「 也 」 字 , 則 此 「 止 」 字 無 根 矣 。 夫 徇 耳 目 內 通 而 外 於 心 知 , 鬼 神 將 來 舍 , 而 況 人 乎 ! 李 云 : 「 徇 , 使 也 。 」 宣 云 : 「 耳 目 在 外 , 而 徇 之 於 內 ; 心 智 在 內 , 而 黜 之 於 外 。 」 成 云 : 「 虛 懷 任 物 , 鬼 神 將 冥 附 而 舍 止 。 人 倫 歸 依 , 固 其 宜 矣 。 」 正 徇 , 釋 文 「 徐 辭 倫 反 。 李 云 『 使 也 』 。 」 武 按 : 此 文 亦 為 本 篇 要 旨 , 且 總 結 上 文 「 無 聽 以 耳 」 與 「 瞻 彼 闋 」 二 節 。 蓋 無 聽 以 耳 而 聽 以 心 , 即 徇 耳 內 通 也 ; 瞻 闋 , 即 徇 目 內 通 也 。 文 子 上 德 篇 : 「 夫 道 者 , 內 視 而 自 反 。 」 舊 注 : 「 反 應 內 視 。 」 足 證 此 義 。 「 外 」 字 , 宣 似 作 「 內 外 」 之 外 解 , 非 是 。 前 漢 書 霍 光 傳 : 「 盡 外 我 家 。 」 師 古 注 : 「 外 , 疏 斥 之 。 」 外 於 心 知 者 , 謂 黜 心 知 而 不 用 也 。 大 戴 禮 曾 子 天 圓 篇 : 「 陽 之 精 氣 曰 神 , 陰 之 精 氣 曰 靈 , 品 物 之 本 也 。 」 說 文 : 「 鬼 , 陰 氣 。 」 是 靈 即 鬼 也 。 陰 陽 之 氣 曰 道 , 陰 陽 之 精 曰 神 鬼 。 是 則 鬼 神 來 舍 , 與 上 「 惟 道 集 虛 」 相 應 。 管 子 心 術 篇 : 「 虛 其 心 , 神 將 入 舍 ; 掃 除 不 潔 , 神 乃 留 處 。 」 又 內 業 篇 : 「 敬 除 其 舍 , 精 將 自 來 。 」 本 書 知 北 遊 篇 : 「 攝 汝 知 , 一 汝 度 , 神 將 來 舍 。 」 凡 此 , 皆 可 為 此 處 參 證 。 且 此 節 之 義 , 與 釋 家 之 旨 亦 相 通 。 如 楞 嚴 經 云 : 「 於 外 六 塵 , 不 多 流 逸 , 旋 元 自 歸 。 塵 既 不 緣 , 根 無 所 偶 。 反 流 全 一 , 六 用 不 行 , 十 方 國 土 , 皎 然 清 淨 。 譬 如 琉 璃 , 內 懸 明 月 , 身 心 快 然 。 」 玩 「 反 流 」 以 上 各 語 , 即 徇 耳 目 內 通 也 。 全 一 者 , 即 一 若 志 也 。 六 用 不 行 者 , 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意 不 行 也 。 此 所 謂 心 知 , 即 彼 所 謂 意 也 。 外 於 心 知 , 即 意 不 行 也 。 彼 言 六 塵 六 用 , 舉 其 全 也 ; 此 僅 言 耳 、 目 、 心 者 , 從 其 重 者 言 之 也 。 內 懸 明 月 , 則 虛 室 生 白 之 謂 矣 。 措 辭 雖 殊 , 義 則 無 二 。 釋 道 異 同 之 爭 , 亦 徒 見 其 淺 陋 而 已 。 是 萬 物 之 化 也 , 禹 、 舜 之 所 紐 也 , 伏 羲 、 几 蘧 之 所 行 終 , 而 況 散 焉 者 乎 ? 」 此 禹 、 舜 應 物 之 綱 紐 , 上 古 帝 王 之 所 行 止 , 而 況 几 散 之 人 , 有 不 為 所 化 乎 ! 成 云 : 「 几 蘧 , 三 皇 以 前 無 文 字 之 君 。 」 蘇 輿 云 : 「 言 知 此 可 為 帝 王 , 可 以 宰 世 , 而 況 為 支 離 之 散 人 乎 ! 」 於 義 亦 通 。   補 釋 文 : 「 紐 , 徐 女 酒 反 。 崔 云 : 『 系 而 行 之 曰 紐 。 』 」 武 按 : 此 「 化 」 字 , 總 結 上 文 二 「 化 」 字 。 伏 羲 、 几 蘧 之 行 終 , 言 伏 、 几 之 行 , 終 盡 於 此 道 也 , 反 結 上 文 「 非 所 以 盡 行 也 」 句 。

〔 一 〕 「 笑 」 字 , 據 集 釋 引 成 疏 補 。

〔 二 〕 「 乎 」 原 作 「 者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改 。

〔 三 〕 「 者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四 〕 「 人 」 原 作 「 也 」 , 據 王 氏 原 刻 改 。

〔 五 〕 「 夫 」 原 誤 「 大 」 , 據 文 義 改 。

〔 六 〕 「 如 天 之 為 」 原 作 「 天 地 陰 陽 」 , 據 春 秋 繁 露 改 。

〔 七 〕 「 致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成 疏 補 。

    葉 公 子 高 將 使 於 齊 , 問 於 仲 尼 曰 : 「 王 使 諸 梁 也 甚 重 , 成 云 :「
委 寄 甚 重 。 」   補 釋 文 : 「 葉 音 攝 。 子 高 , 楚 大 夫 , 為 葉 縣 尹 , 僭 稱 公 。 姓 沈 , 名 諸 梁 , 字 子 高 。 」 齊 之 待 使 者 , 蓋 將 甚 敬 而 不 急 。 宣 云 : 「 貌 敬 而 緩 於 應 事 。 」   正 不 急 , 言 齊 侯 不 視 之 為 急 務 也 。 不 視 為 急 務 , 則 必 不 重 視 使 者 矣 。 此 對 照 上 「 重 」 字 說 。 匹 夫 猶 未 可 動 , 而 況 諸 侯 乎 ! 吾 甚 慄 之 。 懼 也 。   補 釋 文 : 「 慄 音 栗 。 」 武 按 : 未 可 動 , 未 可 以 言 動 也 。 使 者 責 在 傳 言 , 葉 懼 不 能 傳 達 其 言 , 且 無 以 對 楚 王 使 之 甚 重 也 。 子 常 語 諸 梁 也 , 曰 : 『 凡 事 若 小 若 大 , 寡 不 道 以 懽 成 。 事 無 大 小 , 鮮 不 由 道 而 以 懽 然 成 遂 者 。   正 郭 云 : 「 夫 事 無 大 無 小 , 少 有 不 言 以 成 為 懽 者 耳 。 此 仲 尼 之 所 曾 告 諸 梁 者 也 。 」 玩 郭 注 , 是 以 「 言 」 釋 「 道 」 字 , 是 也 。 觀 後 文 「 丘 請 復 以 所 聞 」 云 云 , 仍 從 「 言 」 字 立 論 。 所 謂 復 者 , 前 所 告 者 , 資 言 以 成 懽 , 此 復 以 傳 言 各 義 相 告 也 。 事 若 不 成 , 則 必 有 人 道 之 患 ; 王 必 降 罪 。 事 若 成 , 則 必 有 陰 陽 之 患 。 宣 云 : 「 喜 懼 交 戰 , 陰 陽 二 氣 將 受 傷 而 疾 作 。 」   補 淮 南 原 道 訓 : 「 人 大 怒 破 陰 , 大 喜 墜 陽 。 」 本 書 在 宥 篇 : 「 人 大 喜 邪 , 毗 於 陽 。 大 怒 邪 , 毗 於 陰 。 陰 陽 並 毗 , 四 時 不 至 , 寒 暑 之 和 不 成 , 其 反 傷 人 之 形 乎 ! 」 武 按 : 懼 與 怒 同 屬 陰 , 當 事 未 成 , 則 懼 , 事 成 則 喜 。 懼 則 破 陰 , 喜 則 墜 陽 , 故 有 陰 陽 之 患 也 。 墜 陽 則 陰 勝 , 必 致 寒 疾 , 破 陰 則 陽 勝 , 必 致 暑 疾 , 即 所 謂 寒 暑 之 和 不 成 也 。 葉 慮 事 不 成 而 懼 , 陰 破 陽 勝 而 致 暑 疾 , 所 以 內 熱 也 。 若 成 若 不 成 而 後 無 患 者 , 唯 有 德 者 能 之 。 』 成 云 : 「 任 成 敗 於 前 塗 , 不 以 憂 喜 累 心 者 , 唯 盛 德 之 人 。 」 以 上 述 子 言 。 蘇 輿 云 : 「 謂 事 無 成 敗 , 而 卒 可 無 患 者 , 惟 盛 德 為 能 。 」 按 : 成 說 頗 似 張 浚 符 離 之 敗 , 未 可 為 訓 。 蘇 說 是 也 。 吾 食 也 , 執 粗 而 不 臧 , 宣 云 : 「 甘 守 粗 糲 , 不 求 精 善 。 」   補 釋 文 : 「 臧 , 作 郎 反 , 善 也 。 」 爨 無 欲 清 之 人 。 成 云 : 「 清 , 涼 也 。 然 火 不 多 , 無 熱 可 避 。 」   補 釋 文 : 「 爨 , 七 亂 反 。 清 , 七 性 反 。 字 宜 從 ち , 從 者 , 假 借 也 。 」 武 按 : 呂 氏 春 秋 功 名 篇 : 「 大 熱 在 上 , 民 清 是 走 。 」 亦 作 「 清 」 。 列 子 楊 朱 篇 : 「 薦 以 梁 肉 蘭 橘 , 心 ● 體 煩 , 內 熱 生 病 矣 。 」 據 此 , 則 內 熱 之 來 , 由 於 肥 膿 美 食 。 治 此 美 食 , 用 火 必 多 , 則 爨 者 必 思 就 清 。 今 爨 無 欲 清 之 人 , 食 粗 薄 而 無 須 多 火 也 。 食 既 粗 薄 , 則 內 熱 不 由 此 致 矣 。 今 吾 朝 受 命 而 夕 飲 冰 , 我 其 內 熱 與 ! 憂 灼 之 故 。   補 內 熱 既 非 由 於 美 食 , 則 由 甚 慄 之 故 也 。 蓋 甚 慄 破 陰 而 陽 勝 , 必 致 暑 疾 。 左 傳 昭 公 元 年 秦 醫 和 曰 : 「 陽 淫 熱 疾 。 」 外 物 篇 云 : 「 利 害 相 摩 , 生 火 甚 多 , 眾 人 焚 和 。 」 同 此 義 也 。 吾 未 至 乎 事 之 情 , 宣 云 : 「 未 到 行 事 實 處 。 」 而 既 有 陰 陽 之 患 矣 ; 事 若 不 成 , 必 有 人 道 之 患 。 是 兩 也 , 為 人 臣 者 不 足 以 任 之 , 子 其 有 以 語 我 來 ! 」 仲 尼 曰 : 「 天 下 有 大 戒 二 : 成 云 「 戒 , 法 也 。 」 其 一 , 命 也 ; 其 一 , 義 也 。 子 之 愛 親 , 命 也 , 不 可 解 於 心 ; 受 之 於 天 , 自 然 固 結 。 臣 之 事 君 , 義 也 , 無 適 而 非 君 也 , 無 所 逃 於 天 地 之 間 。 成 云 : 「 天 下 未 有 無 君 之 國 。 」 是 之 謂 大 戒 。 是 以 夫 事 其 親 者 , 不 擇 地 而 安 之 , 不 論 境 地 何 若 , 惟 求 安 適 其 親 。 孝 之 至 也 ; 夫 事 其 君 者 , 不 擇 事 而 安 之 , 成 云 : 「 事 無 夷 險 , 安 之 若 命 。 」 忠 之 盛 也 ; 自 事 其 心 者 , 哀 樂 不 易 施 乎 前 , 王 念 孫 云 : 「 施 讀 〔 一 〕 為 移 。 此 猶 言 不 移 易 。 晏 子 春 秋 外 篇 『 君 臣 易 施 』 , 荀 子 儒 效 篇 『 哀 虛 之 相 易 也 』 , 漢 書 衛 綰 傳 『 人 之 所 施 易 』 , 義 皆 同 。 正 言 之 則 為 易 施 , 倒 言 之 則 為 施 易 也 。 」 宣 云 : 「 事 心 如 事 君 父 之 無 所 擇 , 雖 哀 樂 之 境 不 同 , 而 不 為 移 易 於 其 前 。 」   補 釋 文 : 「 施 , 如 字 。 崔 以 豉 反 , 移 也 。 」 武 按 : 注 中 「 哀 」 當 為 「 充 」 , 「 易 」 上 脫 「 施 」 字 。 攷 儒 效 篇 : 「 若 夫 充 虛 之 相 施 易 也 。 」 楊 倞 注 : 「 充 , 實 也 。 施 讀 曰 移 。 」 此 段 事 親 、 事 君 、 事 心 , 三 者 平 舉 。 因 葉 言 為 人 臣 者 不 足 以 任 , 故 以 事 君 之 道 語 之 , 事 親 數 語 , 特 文 之 陪 襯 耳 , 然 尤 重 在 事 心 。 下 文 皆 就 事 心 之 義 發 揮 , 蓋 針 對 葉 之 甚 慄 內 熱 , 由 於 不 能 事 心 故 也 。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 德 之 至 也 。 為 人 臣 子 者 , 固 有 所 不 得 已 , 行 事 之 情 而 忘 其 身 , 情 , 實 也 。 補 此 二 句 為 本 節 要 語 。 不 可 奈 何 , 安 之 若 命 , 即 下 文 「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 也 。 安 命 即 所 以 養 中 也 , 亦 即 前 節 之 齊 也 , 均 就 事 心 言 也 。 心 能 安 而 養 之 , 哀 樂 自 不 易 施 乎 前 , 而 心 虛 矣 。 如 此 , 則 羲 、 蘧 之 所 行 終 , 故 曰 「 德 之 至 也 」 。 上 下 兩 節 , 義 自 相 通 。 且 不 特 此 也 , 如 德 充 符 篇 「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 唯 有 德 者 能 之 」 , 達 生 篇 「 達 命 之 情 者 , 不 務 知 之 所 無 奈 何 」 , 其 義 亦 相 通 也 。 何 暇 至 於 悅 生 而 惡 死 ! 宣 云 : 「 尚 何 陰 陽 之 患 ? 」   補 安 之 若 命 而 已 。 夫 子 其 行 可 矣 ! 補 上 節 回 師 心 外 馳 , 自 來 請 行 , 仲 尼 以 「 何 暇 至 於 暴 人 之 所 行 」 以 規 之 , 以 其 未 可 行 也 。 此 節 子 高 心 慄 內 熱 , 謂 為 人 臣 者 不 足 以 任 之 , 自 不 欲 行 也 , 仲 尼 以 「 何 暇 至 於 悅 生 而 惡 死 」 以 曉 之 , 勉 其 行 也 。 兩 節 對 照 , 一 反 一 正 , 同 用 兩 「 何 暇 」 句 以 相 關 顧 。 想 莊 子 著 筆 時 , 亦 煞 費 排 比 結 構 之 功 也 。 丘 請 復 以 所 聞 : 更 以 前 聞 告 之 。 凡 交 , 交 鄰 。 近 則 必 〔 二 〕 相 靡 以 信 , 宣 云 : 「 相 親 順 以 信 行 。 」   補 靡 , 御 覽 四 0 六 引 作 「 磨 」 。 郭 云 : 「 近 者 得 接 , 故 以 其 信 驗 親 相 靡 服 也 。 」 與 宣 注 同 以 順 訓 靡 , 是 也 。 遠 則 必 忠 之 以 言 , 宣 云 : 「 相 孚 契 以 言 語 。 」 言 必 或 傳 之 。 宣 云 : 「 必 託 使 傳 。 」 夫 傳 兩 喜 兩 怒 之 言 , 宣 云 : 「 兩 國 君 之 喜 怒 。 」 天 下 之 難 者 也 。 夫 兩 喜 必 多 溢 美 之 言 , 兩 怒 必 多 溢 惡 之 言 。 郭 云 : 「 溢 , 過 也 。 喜 怒 之 言 , 常 過 其 當 。 」 凡 溢 之 類 妄 , 成 云 : 「 類 , 似 也 。 似 使 人 妄 構 。 」   正 類 , 比 也 。 凡 過 當 之 言 , 離 於 常 情 , 故 比 類 於 妄 也 。 妄 則 其 信 之 也 莫 , 成 云 : 「 莫 , 致 疑 貌 。 」   正 奚 侗 曰 : 「 論 語 : 『 無 莫 也 。 』 邢 疏 : 『 莫 , 薄 也 。 』 信 之 也 莫 , 猶 言 信 之 不 篤 也 。 」 莫 則 傳 言 者 殃 。 補 此 其 所 以 為 天 下 之 難 者 也 。 應 上 文 「 人 道 之 患 」 。 故 法 言 曰 : 引 古 格 言 。 揚 子 法 言 名 因 此 。 『 傳 其 常 情 , 宣 云 : 「 但 傳 其 平 實 者 。 」 無 傳 其 溢 言 , 郭 云 : 「 雖 聞 臨 時 之 過 言 而 勿 傳 。 」 則 幾 乎 全 。 』 宣 云 : 「 庶 可 自 全 。 」 按 : 引 法 言 畢 。 且 以 巧 鬥 力 者 , 始 乎 陽 , 常 卒 乎 陰 , 大 至 則 多 奇 巧 ; 釋 文 : 「 大 音 泰 , 本 亦 作 泰 。 」 按 : 鬥 力 屬 陽 , 求 勝 則 終 於 陰 謀 , 欲 勝 之 至 , 則 奇 譎 百 出 矣 。   補 成 云 : 「 陽 , 喜 也 ; 陰 , 怒 也 。 夫 較 力 相 戲 , 非 無 機 巧 。 初 戲 之 情 在 喜 , 終 則 心 生 忿 怒 , 好 勝 之 情 , 潛 以 相 害 。 」 武 按 : 此 喻 溢 惡 。 以 禮 飲 酒 者 , 始 乎 治 , 常 卒 乎 亂 , 大 至 則 多 奇 樂 。 禮 飲 象 治 , 既 醉 則 終 於 迷 亂 , 昏 醉 之 至 , 則 樂 無 不 極 矣 。   補 成 云 : 「 治 , 理 也 。 夫 賓 主 獻 酬 , 自 有 倫 理 。 」 云 云 。 武 按 : 此 喻 溢 美 。 此 兩 喻 , 皆 下 文 陪 襯 , 亦 即 下 文 之 喻 也 。 凡 事 亦 然 。 始 乎 諒 , 常 卒 乎 鄙 ; 宣 云 : 「 諒 , 信 。 鄙 , 詐 。 」 俞 云 : 「 諒 與 鄙 , 文 不 相 對 。 諒 蓋 諸 之 誤 。 諸 讀 為 都 。 釋 地 『 宋 有 孟 諸 』 , 史 記 夏 本 紀 作 『 明 都 』 , 是 其 例 。 『 始 乎 都 , 常 卒 乎 鄙 』 , 都 、 鄙 正 相 對 。 因 字 通 作 諸 , 又 誤 而 為 諒 , 遂 失 其 恉 矣 。 淮 南 詮 言 訓 『 故 始 於 都 者 , 常 大 於 鄙 』 , 即 本 莊 子 , 可 據 以 訂 正 。 彼 文 大 字 , 乃 卒 字 之 誤 。 說 見 王 氏 雜 志 。 」   正 俞 說 非 。 俞 謂 「 諒 與 鄙 , 文 不 相 對 」 。 夫 諒 , 信 也 ; 鄙 , 詐 也 。 一 正 一 反 , 俞 據 何 文 例 , 謂 不 相 對 ? 尹 文 子 大 道 篇 「 能 鄙 不 相 遺 , 賢 愚 不 相 棄 」 , 能 鄙 、 賢 愚 , 皆 一 正 一 反 相 對 。 淮 南 本 經 訓 「 仁 鄙 不 齊 」 , 仁 與 諒 為 同 類 。 鄙 可 與 仁 對 舉 , 獨 不 可 與 諒 相 對 乎 ? 又 禮 記 樂 記 :「
致 樂 以 治 心 , 則 易 直 子 諒 之 心 油 然 生 矣 。 」 此 就 樂 之 正 面 言 也 。 其 反 面 則 曰 : 「 不 和 不 樂 , 而 鄙 詐 之 心 入 之 矣 。 」 此 則 正 以 諒 與 鄙 相 對 也 。 至 引 淮 南 以 證 此 文 「 鄙 」 應 為 「 都 」 , 不 知 淮 南 就 軍 亂 言 , 謂 軍 亂 始 都 城 , 常 大 於 鄉 鄙 , 以 鄙 較 都 地 廣 人 多 , 亂 易 擴 大 也 。 各 有 取 義 , 何 可 引 以 證 此 ? 俞 亦 自 知 「 大 」 字 未 安 , 則 又 謂 為 誤 , 而 引 此 「 卒 」 字 以 正 之 。 易 「 卒 」 於 彼 , 彼 文 不 安 矣 ; 易 「 都 」 於 此 , 此 文 不 安 矣 。 蓋 此 文 係 寫 傳 言 者 貴 信 而 不 可 妄 , 「 諒 」 承 上 文 「 信 」 字 , 「 鄙 」 承 上 文 「 妄 」 字 , 脈 絡 分 明 。 如 易 「 諒 」 為 「 都 」 , 則 「 鄙 」 變 為「
邊 鄙 」 之 鄙 , 此 二 句 變 成 贅 疣 , 與 上 文 全 無 干 涉 矣 。 其 作 始 也 簡 , 其 將 畢 也 必 巨 。 夫 言 者 , 風 波 也 ; 如 風 之 來 , 如 波 之 起 。   補 「 其 作 始 」 二 句 , 承 上 啟 下 。 夫 言 或 溢 美 , 或 溢 惡 , 如 風 波 不 定 也 。 行 者 , 實 喪 也 。 郭 嵩 燾 云 : 「 實 者 , 有 而 存 之 ; 喪 者 , 縱 而 舍 之 。 實 喪 , 猶 得 失 也 。 」   正 郭 說 非 。 夫 溢 美 、 溢 惡 如 風 波 之 言 , 其 言 類 妄 , 妄 則 非 實 矣 。 如 使 者 遵 行 而 傳 之 , 非 喪 其 實 乎 ? 風 波 易 以 動 , 實 喪 易 以 危 。 得 失 無 定 , 故 曰 「 易 以 危 」 。 正 妄 則 傳 言 者 殃 。 故 忿 設 無 由 , 巧 言 偏 辭 。 忿 怒 之 設 端 , 無 他 由 也 , 常 由 巧 言 過 實 , 偏 辭 失 中 之 故 。   補 巧 言 始 乎 陽 也 , 忿 設 卒 乎 陰 也 。 獸 死 不 擇 音 , 氣 息 茀 然 , 於 是 並 生 心 厲 。 獸 困 而 就 死 , 鳴 不 擇 音 , 而 忿 氣 有 餘 。 於 其 時 , 且 生 於 心 而 為 惡 厲 , 欲 噬 人 也 。 以 獸 之 心 厲 , 譬 下 人 有 不 肖 之 心 。   補 釋 文 : 「 茀 , 郭 敷 末 反 , 李 音 怫 。 」 武 按 : 此 喻 陰 陽 之 患 。 剋 核 大 至 , 則 必 有 不 肖 之 心 應 之 , 而 不 知 其 然 也 。 剋 求 精 核 太 過 , 則 人 以 不 肖 之 心 起 而 相 應 , 不 知 其 然 而 然 。   補 剋 核 大 至 , 言 遇 事 考 慮 成 敗 太 過 , 則 患 得 患 失 之 心 應 之 , 即 不 肖 之 心 應 之 也 。 此 屬 一 己 說 , 針 對 葉 公 過 於 患 事 之 成 不 成 而 發 , 於 本 文 義 似 較 聯 貫 。 又 剋 核 大 至 , 過 乎 諒 也 ; 不 肖 之 心 應 之 , 卒 乎 鄙 也 。 苟 為 不 知 其 然 也 , 孰 知 其 所 終 ! 宣 云 : 「 必 罹 禍 。 」 故 法 言 曰 : 『 無 遷 令 , 成 云 : 「 君 命 實 傳 , 無 得 遷 改 。 」 無 勸 成 。 』 成 云 : 「 弗 勞 勸 獎 , 強 令 成 就 。 」 再 引 法 言 畢 。 過 度 , 益 也 。 若 過 於 本 度 , 則 是 增 益 言 語 。   補 上 文 「 溢 美 」 「 溢 惡 」 , 乃 君 因 一 時 喜 怒 致 言 之 溢 也 。 此 之 過 度 , 則 傳 言 者 過 乎 君 言 之 限 度 也 。 遷 令 、 勸 成 , 即 皆 過 度 也 。 遷 令 、 勸 成 殆 事 , 事 必 危 殆 。   補 上 文 「 妄 則 傳 言 者 殃 」 , 及 「 實 喪 易 以 危 」 , 就 危 及 使 者 之 身 言 之 也 。 此 之 遷 令 、 勸 成 , 則 妨 害 所 使 之 事 矣 。 美 成 在 久 , 惡 成 不 及 改 , 成 而 善 , 不 在 一 時 ; 成 而 惡 , 必 有 不 及 改 者 。   補 此 對 上 葉 公 「 若 成 若 不 成 」 之 問 而 答 之 也 。 言 事 之 美 成 者 , 非 倉 猝 可 致 , 必 須 多 經 時 日 ; 如 為 惡 成 , 後 雖 悔 改 , 勢 已 不 及 矣 。 本 書 徐 無 鬼 篇 : 「 殆 之 成 也 不 給 改 , 禍 之 長 也 茲 萃 。 其 反 緣 功 , 其 果 也 待 久 。 」 「 殆 之 成 也 」 句 , 即 惡 成 不 及 改 也 。 「 其 果 」 句 , 即 美 成 在 久 也 。 可 以 互 證 。 可 不 慎 與 ! 且 夫 乘 物 以 遊 心 ,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 至 矣 。 宣 云 : 「 隨 物 以 遊 寄 吾 心 , 託 於 不 得 已 而 應 , 而 毫 無 造 端 , 以 養 吾 心 不 動 之 中 , 此 道 之 極 則 也 。 補 乘 物 以 遊 心 , 則 心 不 至 剋 核 矣 。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 與 上 文 「 寓 於 不 得 已 」 , 及 「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 同 義 。 何 作 為 報 也 ! 郭 云 : 「 任 齊 〔 三 〕 所 報 , 何 必 為 齊 作 意 於 其 間 ! 」   補 報 者 , 謂 齊 對 楚 報 答 之 言 也 。 子 高 見 齊 之 甚 敬 而 不 急 , 慮 其 所 報 不 足 以 厭 楚 王 之 意 , 則 己 必 得 罪 , 故 甚 慄 之 。 是 即 作 意 於 齊 之 報 也 。 仲 尼 針 對 其 病 , 故 以 「 遊 心 」 「 養 中 」 二 語 勉 之 。 莫 若 為 致 命 。 此 其 難 者 。 」 但 致 君 命 , 而 不 以 己 與 , 即 此 為 難 。 若 人 道 之 患 , 非 患 也 。   正 成 云 : 「 直 致 率 情 , 任 於 天 命 , 甚 是 簡 易 , 豈 有 難 耶 ? 此 其 難 者 , 言 不 難 也 。 」 武 按 : 上 言 「 傳 兩 喜 兩 怒 之 言 , 天 下 之 難 者 也 」 , 又 言 「 固 有 所 不 得 已 , 行 事 之 情 而 忘 其 身 」 , 今 勉 以 託 不 得 已 以 養 中 , 於 身 且 忘 , 況 傳 常 情 , 不 傳 溢 言 , 但 直 致 君 之 命 耶 ! 此 豈 有 難 者 , 收 繳 上 「 難 」 字 。

〔 一 〕 「 讀 」 原 作 「 謂 」 , 據 集 釋 引 改 。

〔 二 〕 「 必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三 〕 「 齊 」 原 作 「 其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郭 注 改 。

    顏 闔 將 傅 衛 靈 公 太 子 , 釋 文 : 「 顏 闔 , 魯 賢 人 。 太 子 , 蒯 聵 。 」 而 問 於 蘧 伯 玉 曰 : 「 有 人 於 此 , 其 德 天 殺 。 天 性 嗜 殺 。   補 釋 文 :「
蘧 , 其 居 反 。 伯 玉 , 名 瑗 , 衛 大 夫 。 」 與 之 為 無 方 , 則 危 吾 國 ; 宣 云 : 「 縱 其 敗 度 , 必 覆 邦 家 。 」   補 方 , 道 也 , 法 也 。 與 之 為 有 方 , 則 危 吾 身 。 制 以 法 度 , 先 將 害 己 。 其 知 適 足 以 知 人 之 過 , 而 不 知 其 所 以 過 。 釋 文 : 「 其 知 , 音 智 。 」 但 知 責 人 , 不 見 己 過 。   補 足 以 知 人 之 過 而 責 之 , 而 不 知 人 之 所 以 有 過 而 原 之 。 若 然 者 , 吾 奈 之 何 ? 」 蘧 伯 玉 曰 : 「 善 哉 問 乎 ! 戒 之 慎 之 , 正 汝 身 也 哉 ! 先 求 身 之 無 過 。 補 此 句 重 要 , 統 攝 下 文 。 下 文 形 。 身 之 外 見 者 也 ; 心 , 身 之 內 在 者 也 。 就 不 入 , 和 不 出 , 即 正 身 之 謂 也 。 形 莫 若 就 , 心 莫 若 和 。 宣 云 : 「 外 示 親 附 之 形 , 內 寓 和 順 之 意 。 」   正 此 二 句 , 說 明 正 身 之 義 也 。 形 莫 如 就 , 謂 身 日 與 親 近 而 順 應 之 。 下 文 「 與 之 為 嬰 兒 」 數 句 , 即 就 之 說 也 。 宣 以 順 訓 和 , 與 下 文 意 不 合 。 蓋 心 如 順 之 , 則 入 而 與 之 同 矣 , 豈 非 與 之 為 無 方 而 危 國 乎 ? 郭 云 「 和 而 不 同 」 , 義 為 近 之 。 然 本 書 山 木 篇 云 : 「 一 上 一 下 , 以 和 為 量 。 」 上 下 以 和 為 量 , 即 不 上 不 下 而 處 中 也 。 中 庸 云 「 發 而 皆 中 節 謂 之 和 」 , 義 亦 猶 此 。 文 子 上 仁 篇 「 和 者 陰 陽 調 」 , 即 陰 陽 不 偏 勝 而 為 和 也 。 淮 南 氾 論 訓 : 「 陰 陽 相 接 , 乃 能 成 和 。 」 謂 陰 陽 相 沖 和 也 。 廣 韻 : 「 和 , 不 堅 不 柔 也 。 」 均 有 不 偏 不 倚 , 而 歸 於 中 正 之 義 。 蓋 職 傅 太 子 , 位 居 親 近 , 其 勢 自 不 能 與 之 疏 遠 , 故 曰 「 形 莫 若 就 」 也 。 然 既 不 可 與 之 同 而 危 國 , 又 不 可 與 之 迕 而 危 身 , 二 者 之 間 , 惟 有 不 上 不 下 , 不 堅 不 柔 , 調 喜 怒 之 陰 陽 , 允 執 厥 中 而 已 , 故 曰 「 心 莫 若 和 」 也 。 知 北 遊 篇 : 「 正 汝 形 , 一 汝 視 , 天 和 將 至 。 」 此 文 亦 言 「 正 汝 身 」 , 正 身 者 , 乃 所 以 致 和 也 。 「 心 和 」 二 字 , 為 本 節 主 腦 , 亦 本 篇 要 旨 也 。 雖 然 , 之 二 者 有 患 。 宣 云 : 「 猶 未 盡 善 。 」   正 宣 注 非 。 上 祗 言 就 與 和 , 何 得 謂 未 盡 善 ? 此 云 「 有 患 」 者 , 患 在 下 文 入 與 出 也 。 就 不 欲 入 , 和 不 欲 出 。 附 不 欲 深 , 必 防 其 縱 ; 順 不 欲 顯 , 必 範 其 趨 。   正 郭 云 : 「 入 者 遂 與 同 , 出 者 自 顯 伐 也 。 」 武 按 : 就 者 , 不 過 身 與 之 近 ; 入 則 同 流 , 必 致 心 亦 附 之 , 則 損 和 矣 。 出 者 , 表 而 出 之 也 。 下 文 「 積 伐 而 美 者 」 , 即 出 義 也 , 出 則 非 和 矣 。 又 上 文 「 強 以 仁 義 繩 墨 之 言 衒 暴 人 之 前 者 , 是 以 人 惡 有 其 美 也 」 , 亦 可 證「
出 」 字 之 義 。 達 生 篇 : 「 無 入 而 藏 , 無 出 而 陽 , 柴 立 其 中 央 。 」 柴 立 中 央 者 , 處 和 也 , 足 與 此 義 相 發 。 形 就 而 入 , 且 為 顛 為 滅 , 為 崩 為 蹶 。 顛 , 墜 。 滅 , 絕 。 崩 , 壞 。 蹶 , 仆 也 。   補 其 德 天 殺 , 勢 必 傾 危 , 入 而 與 同 , 亦 必 同 難 , 故 為 顛 、 滅 、 崩 、 蹶 也 。 心 和 而 出 , 且 為 聲 為 名 , 為 妖 為 孽 。 郭 云 : 「 自 顯 和 之 , 且 有 含 垢 之 聲 ; 濟 彼 之 名 , 彼 且 惡 其 勝 己 , 妄 生 妖 孽 。 」   正 心 和 而 出 者 , 積 伐 而 美 也 , 即 露 才 揚 己 也 , 故 為 聲 為 名 。 人 君 因 案 人 之 所 感 , 且 因 其 修 以 擠 之 , 則 為 妖 為 孽 矣 。 彼 且 為 嬰 兒 , 亦 與 之 為 嬰 兒 ; 喻 無 知 識 。 彼 且 為 無 町 畦 , 亦 與 之 為 無 町 畦 ; 無 界 限 。 喻 小 有 踰 越 。 補 釋 文 : 「 町 , 徒 頂 反 。 畦 , 戶 圭 反 。 李 云 : 『 町 畦 , 畔 埒 也 。 』 」 彼 且 為 無 崖 , 亦 與 之 為 無 崖 。 不 立 崖 岸 。   補 自 「 嬰 兒 」 句 至 此 , 其 義 與 應 帝 王 篇 「 虛 而 委 蛇 , 因 以 為 弟 靡 , 因 以 為 波 流 」 同 。 達 之 , 入 於 無 疵 。 順 其 意 而 通 之 , 以 入 於 無 疵 病 。   補 釋 文 : 「 疵 , 似 移 反 , 病 也 。 」 句 謂 因 勢 而 利 導 之 , 以 入 於 無 疵 。 此 為 日 漸 之 德 有 成 也 。 上 「 嬰 兒 」 數 句 , 就 之 實 也 , 此 則 和 之 效 也 。 如 入 或 出 , 則 不 能 致 此 矣 。 汝 不 知 夫 螳 蜋 乎 ? 怒 其 臂 以 當 車 轍 , 不 知 其 不 勝 任 也 , 是 其 才 之 美 者 也 。 戒 之 慎 之 ! 積 伐 而 美 者 以 犯 之 , 幾 矣 。 而 , 汝 也 。 伐 , 誇 功 也 。 美 不 可 恃 , 積 汝 之 美 , 伐 汝 之 美 , 以 犯 太 子 , 近 似 螳 蜋 矣 。 一 喻 。   正 「 螳 蜋 」 句 , 亦 見 天 地 篇 。 又 淮 南 人 間 訓 云 : 「 齊 莊 王 出 獵 , 有 一 蟲 , 舉 足 將 搏 其 輪 。 問 其 御 曰 : 『 此 何 蟲 也 ? 』 對 曰 : 『 此 所 謂 螳 蜋 者 也 。 其 為 蟲 也 , 知 進 而 不 知 卻 , 不 量 力 而 輕 敵 。 』 莊 公 曰 : 『 此 為 人 而 必 為 天 下 勇 武 矣 。 』 迴 車 而 避 之 。 」 韓 詩 外 傳 同 。 成 云 : 「 螳 蜋 , 有 斧 蟲 也 。 」 武 按 : 螳 蜋 怒 臂 , 莊 公 迴 車 , 其 才 實 勇 , 故 曰 「 是 其 才 之 美 者 也 」 。 積 伐 者 , 屢 屢 誇 稱 也 。 積 伐 而 美 者 以 犯 之 , 與 上 「 強 以 仁 義 繩 墨 之 言 衒 暴 人 之 前 者 , 是 以 人 惡 有 其 美 也 」 同 義 。 謂 屢 以 仁 義 之 美 , 進 言 於 太 子 , 無 異 屢 誇 己 有 此 美 , 而 欲 太 子 效 之 也 。 如 此 以 犯 太 子 , 必 致 觸 忌 , 而 與 螳 蜋 當 車 之 所 為 相 近 矣 , 故 曰 「 幾 」 也 。 或 云 : 「 伐 」 字 , 史 記 功 臣 侯 表 : 「 明 其 功 曰 伐 。 」 小 爾 雅 : 「 伐 , 美 也 。 」 幾 , 易 繫 辭 : 「 幾 者 , 動 之 微 , 吉 之 先 見 者 也 。 」 猶 云 端 兆 也 。 而 , 應 如 字 讀 。 積 伐 而 美 以 犯 之 幾 者 , 謂 積 累 功 伐 而 才 美 者 , 即 為 犯 人 主 猜 怒 之 端 。 蓋 妒 才 忌 功 , 暴 君 通 性 , 良 弓 走 狗 之 禍 , 空 樑 燕 泥 之 誅 , 於 古 數 見 , 豈 緣 誇 伐 ! 即 上 文 龍 、 比 之 死 , 因 修 見 擠 , 亦 非 由 誇 也 。 此 足 備 一 說 , 然 究 不 若 前 說 之 當 。 「 螳 蜋 」 至 此 , 為 心 和 而 出 作 喻 。 「 積 伐 而 美 」 二 句 , 為 下 「 匠 石 」 數 節 之 反 面 張 本 , 「 山 木 」 「 膏 火 」 一 段 之 正 面 張 本 。 換 言 之 , 以 下 各 節 , 即 為 此 二 句 之 正 喻 反 喻 也 。 汝 不 知 夫 養 虎 者 乎 ? 不 敢 以 生 物 與 之 , 為 其 殺 之 之 怒 也 ; 不 敢 以 全 物 與 之 , 為 其 決 之 之 怒 也 。 成 云 : 「 以 死 物 投 虎 , 亦 先 為 分 決 , 不 使 用 力 。 」   正 此 為 「 嬰 兒 」 數 句 作 喻 , 即 為 「 就 」 字 作 喻 也 。 時 其 飢 飽 , 達 其 怒 心 。 虎 之 與 人 異 類 而 媚 養 己 者 , 順 也 ; 故 其 殺 者 , 逆 也 。 虎 逆 之 則 殺 人 , 養 之 則 媚 人 。 喻 教 人 不 可 怒 之 。 再 喻 。   補 自 「 養 虎 」 句 至 此 , 達 之 入 於 無 疵 也 。 虎 性 殺 人 , 逢 其 怒 也 。 達 其 怒 心 , 則 媚 養 己 者 , 而 無 殺 人 之 疵 矣 。 以 喻 太 子 , 其 德 天 殺 , 殺 由 於 怒 也 。 達 其 怒 心 , 則 無 殺 人 之 疵 矣 。 能 達 其 怒 心 者 , 就 與 和 致 之 也 。 夫 愛 馬 者 , 以 筐 盛 矢 , 以 蜄 盛 溺 。 成 云 : 「 蜄 , 大 蛤 也 。 」 愛 馬 之 至 者 。   補 釋 文 : 「 盛 音 成 。 矢 或 作 屎 。 蜄 , 徐 市 軫 反 。 溺 , 奴 弔 反 。 」 郭 云 : 「 矢 溺 至 賤 , 而 以 寶 器 盛 之 , 愛 馬 之 至 者 也 。 」 適 有 p 虻 僕 緣 , 王 念 孫 云 : 「 僕 , 附 也 。 言 p 虻 附 緣 於 馬 體 也 。 詩 : 『 景 命 有 僕 。 』 毛 傳 : 『 僕 , 附 也 。 』 」 補 釋 文 : 「 p 音 文 。 本 或 作 ● , 同 。 虻 , 孟 庚 反 。 僕 , 普 木 反 。 」 而 拊 之 不 時 , 成 云 : 「 拊 , 拍 也 。 不 時 , 掩 馬 不 意 。 」   正 注 非 。 不 時 者 , 時 而 拊 , 時 而 忘 拊 也 。 忘 拊 之 時 , 則 馬 不 耐 蚊 虻 之 虐 , 而 缺 銜 脫 奔 , 必 致 毀 傷 途 人 矣 。 考 成 原 疏 云 : 「 蚊 虻 群 聚 緣 馬 , 卒 然 拊 之 , 意 在 除 害 。 不 定 時 節 , 掩 馬 不 意 , 忽 然 驚 駭 , 於 是 馬 缺 銜 勒 , 人 遭 蹄 蹋 也 。 」 成 意 如 定 時 拊 , 則 馬 不 驚 。 不 知 蚊 虻 之 來 緣 也 無 時 , 拊 之 又 何 能 確 定 時 節 ? 拊 者 , 拂 去 蚊 虻 而 已 , 著 必 不 重 , 馬 何 至 驚 駭 傷 人 ? 嘗 見 牧 童 猝 鞭 其 馬 矣 , 未 見 其 驚 傷 如 此 也 。 如 遇 毒 蚊 群 緣 囋 螫 , 而 不 為 之 拊 , 則 真 缺 銜 絕 轡 , 狂 奔 傷 人 矣 。 則 缺 銜 、 毀 首 、 碎 胸 。 成 云 : 「 銜 , 勒 也 。 」 馬 驚 至 此 。 意 有 所 至 , 而 愛 有 所 亡 , 可 不 慎 邪 ? 」 亡 , 猶 失 也 。 欲 為 馬 除 蚊 虻 , 意 有 偏 至 , 反 以 愛 馬 之 故 , 而 致 亡 失 , 故 當 慎 也 。 三 喻 。   正 王 解 本 於 郭 、 成 。 考 郭 釋 「 意 」 字 , 謂 在 於 拊 蚊 , 成 釋 「 亡 」 字 , 謂 失 其 所 愛 之 馬 , 均 非 也 。 文 之 本 義 , 謂 器 盛 矢 溺 , 愛 馬 之 意 有 所 至 矣 。 然 蚊 虻 僕 緣 , 馬 切 身 之 患 也 。 愛 馬 者 , 尤 當 隨 時 拊 之 。 今 不 時 拊 , 則 其 愛 有 所 遺 亡 矣 。 此 段 為 形 就 而 入 作 喻 。 謂 入 與 之 同 , 乃 求 合 人 主 , 免 犯 其 怒 也 。 然 偶 失 其 意 , 即 足 致 患 。 如 愛 馬 者 , 可 謂 至 矣 , 偶 一 忘 拊 , 即 致 毀 碎 。 推 之 應 世 , 亦 復 良 難 , 要 當 慎 之 而 已 。「
慎 」 字 , 總 收 上 二 「 慎 」 字 。

    匠 石 之 齊 , 至 乎 曲 轅 , 見 櫟 社 樹 。 石 , 匠 名 。 之 , 往 也 。 司 馬 云 : 「 曲 轅 , 曲 道 。 」 成 云 : 「 如 轘 轅 之 道 也 。 社 , 土 神 。 櫟 樹 , 社 木 。 」 補 藝 文 類 聚 八 九 、 御 覽 九 五 八 引 「 轅 」 作 「 園 」 。 釋 文 : 「 崔 云 : 『 道 名 』 。 」 武 按 : 總 之 地 名 也 。 司 馬 、 成 氏 , 未 免 臆 說 。 釋 文 : 「 櫟 , 力 狄 反 , 李 云 『 木 名 』 , 一 云 『 梂 也 』 。 」 社 , 成 云 : 「 土 神 也 。 」 禮 記 祭 法 : 「 大 夫 以 下 , 成 群 立 社 , 曰 置 社 。 」 鄭 注 : 「 大 夫 以 下 , 不 得 特 立 社 , 與 民 族 居 。 百 家 以 上 , 則 共 立 一 社 , 今 時 里 社 是 也 。 」 周 官 大 司 徒 職 云 : 「 樹 之 田 主 , 各 以 其 野 之 宜 木 , 遂 以 名 其 社 , 與 其 野 。 」 白 虎 通 云 : 「 社 稷 所 以 有 樹 何 ? 尊 而 識 之 , 使 民 望 見 而 敬 之 , 又 所 以 表 功 也 。 」 按 此 櫟 社 , 蓋 如 周 官 說 , 以 木 名 也 。 其 大 蔽 數 千 牛 , 絜 之 百 圍 , 文 選 注 引 司 馬 云 : 「 絜 , 匝 也 。 」 李 云 : 「 徑 尺 為 圍 , 蓋 十 丈 。 」   正 釋 文 : 「 蔽 牛 , 必 世 反 。 李 云 : 『 牛 住 其 旁 而 不 見 。 』 絜 , 向 、 徐 戶 結 反 。 」 武 按 : 如 李 說 , 圍 十 丈 , 安 能 蔽 數 千 牛 ? 「 求 高 名 之 麗 」 句 下 , 引 崔 云 「 環 八 尺 為 一 圍 」 , 方 與 蔽 牛 義 不 戾 。 其 高 臨 山 十 仞 而 後 有 枝 , 其 可 以 為 舟 者 旁 十 數 。 俞 云 : 「 旁 、 方 古 通 。 方 , 且 也 。 言 可 為 舟 者 且 十 數 。 」   正 釋 文 : 「 七 尺 曰 仞 。 或 云 : 八 尺 曰 仞 。 」 武 按 : 旁 , 崔 云 「 旁 枝 」 , 是 也 。 俞 說 非 。 此 「 旁 」 字 , 跟 上 句 「 枝 」 字 來 。 上 文 蔽 千 牛 , 絜 百 圍 , 形 容 正 幹 之 大 也 。 可 為 舟 者 十 數 , 言 其 旁 可 刳 為 舟 之 枝 以 十 數 。 此 形 容 旁 枝 之 大 且 多 也 。 枝 大 , 益 顯 幹 大 矣 。 此 莊 子 行 文 之 妙 , 且 密 而 有 法 也 。 古 者 刳 木 為 舟 , 旁 枝 之 大 者 , 斷 而 刳 其 內 , 即 可 成 舟 , 如 大 幹 , 則 不 易 如 此 刳 用 矣 。 俞 乃 不 從 其 易 而 從 其 難 。 觀 其 原 文 , 徵 引 多 書 , 以 證 「 旁 」 之 為 「 方 」 , 方 有 數 義 , 又 必 限 之 為 且 。 如 此 作 注 , 亦 太 費 周 折 矣 。 即 依 俞 說 , 而 以 修 詞 之 例 審 之 。 此 段 連 用 三 「 其 」 字 , 為 句 中 主 格 , 均 指 幹 言 。 如 旁 訓 且 , 則 「 為 舟 」 句 係 頂 幹 說 , 仍 形 容 幹 之 大 矣 , 不 與 上 蔽 牛 之 形 容 相 複 乎 ? 況 方 義 如 儀 禮 大 射 禮 「 左 右 曰 方 」 注 : 「 方 , 旁 出 也 。 」 據 此 , 則 照 本 字 讀 , 固 為 旁 枝 ; 讀 作 方 , 亦 旁 出 之 枝 也 。 俞 原 文 尚 有 云 : 「 在 宥 篇 『 出 入 無 旁 』 , 即 出 入 無 方 。 此 本 書 假 旁 為 方 之 證 。 」 此 說 更 非 。 所 謂 假 者 , 本 無 此 字 , 假 他 字 以 寓 此 字 之 義 也 。 在 宥 篇 「 出 入 無 旁 」 之 上 , 即 有 「 行 乎 無 方 」 之 「 方 」 字 , 更 何 須 假 「 旁 」 ? 如 硬 派 為 假 , 未 免 冤 苦 莊 子 。 至 出 入 無 旁 , 應 讀 為 「 依 傍 」 之 傍 , 謂 塊 然 獨 立 , 出 入 無 所 依 傍 也 。 如 訓 為 方 , 於 上 文 「 行 乎 無 方 」 犯 複 矣 。 且 行 可 無 方 , 既 有 出 入 , 出 入 即 其 方 也 , 何 能 云 無 ? 總 之 , 無 一 而 可 也 。 觀 者 如 市 , 匠 伯 不 顧 , 遂 行 不 輟 。 遂 , 竟 也 。 文 選 注 引 司 馬 云 : 「 匠 石 , 字 伯 。 」 弟 子 厭 觀 之 , 厭 , 飽 也 。 走 及 匠 石 , 曰 : 「 自 吾 執 斧 斤 以 隨 夫 子 , 未 嘗 見 材 如 此 其 美 也 。 先 生 不 肯 視 , 行 不 輟 , 何 邪 ? 」 補 釋 文 : 「 輟 , 丁 劣 反 。 」 成 云 : 「 止 也 。 」 斤 , 正 字 通 「 以 鐵 為 之 , 曲 木 為 柄 , 剞 劂 之 總 稱 」 。 曰 : 「 已 矣 , 勿 言 之 矣 ! 散 木 也 , 以 為 舟 則 沈 , 體 重 。 以 為 棺 槨 則 速 腐 , 多 敗 。 以 為 器 則 速 毀 , 疏 脆 。 以 為 門 戶 則 液 樠 , 李 楨 云 : 「 廣 韻 : 『 樠 , 松 心 , 又 木 名 也 。 』 松 心 有 脂 , 液 樠 正 取 此 義 。 」   正 釋 文 : 「 樠 , 郭 武 半 反 。 」 武 按 : 李 楨 原 文 「 正 取 此 義 」 下 , 尚 有 「 謂 脂 出 如 松 心 也 」 句 , 於 義 方 合 。 王 遺 此 句 , 則 為 為 門 戶 者 , 別 屬 液 樠 木 , 而 非 櫟 矣 。 以 為 柱 則 蠹 。 蟲 蝕 。   補 蠹 , 釋 文 「 丁 故 反 」 。 成 云 : 「 木 內 蟲 也 。 」 是 不 材 之 木 也 , 無 所 可 用 , 已 見 逍 遙 遊 諸 篇 。 故 能 若 是 之 壽 。 」 匠 石 歸 , 櫟 社 見 夢 曰 : 「 女 將 惡 乎 比 予 哉 ? 若 將 比 予 於 文 木 邪 ? 郭 云 : 「 凡 可 用 之 木 為 文 木 , 可 成 章 也 。 」 夫 柤 、 梨 、 橘 、 柚 、 果 、 蓏 之 屬 , 成 云 :「
蓏 , 瓜 瓠 之 類 。 」   補 釋 文 : 「 柤 , 側 加 反 。 蓏 , 徐 力 果 反 。 」 成 云 : 「 在 樹 曰 果 , 柤 、 梨 之 類 ; 在 地 曰 蓏 , 瓜 瓠 之 徒 。 」 集 韻 : 「 柤 , 詐 平 聲 。 」 廣 韻 : 「 同 樝 , 似 梨 而 酸 。 」 柚 , 集 韻 「 余 救 切 , 音 右 」 。 說 文 與 「 X 」 同 , 「 條 也 」 。 書 禹 貢 : 「 厥 包 橘 柚 。 」 傳 : 「 大 曰 橘 , 小 曰 柚 。 」 爾 雅 釋 木 : 「 柚 , 條 。 」 注 : 「 似 橙 而 酢 。 」 列 子 仲 尼 篇 張 湛 注 : 「 山 海 經 曰 : 『 荊 山 多 橘 柚 。 』 柚 似 橘 而 大 。 皮 厚 味 酸 。 」 武 按 : 書 傳 謂 「 小 曰 柚 」 , 誤 也 。 淮 南 主 術 訓 : 「 夏 取 果 蓏 。 」 高 注 : 「 有 核 曰 果 , 無 核 曰 蓏 。 」 漢 書 食 貨 志 : 「 瓜 瓠 果 蓏 。 」 應 劭 曰 : 「 木 實 曰 果 , 草 實 曰 蓏 。 」 實 熟 則 剝 , 剝 則 辱 , 大 枝 折 , 小 枝 泄 。 俞 云 : 「 泄 , 當 讀 為 抴 。 荀 子 非 相 篇 : 『 接 人 則 用 抴 。 』 楊 注 :『
抴 , 牽 引 也 。 』 小 枝 抴 , 謂 見 牽 引 也 。 」   正 泄 , 釋 文 : 「 徐 思 列 反 。 崔 云 : 『 泄 、 洩 同 。 』 」 成 云 : 「 大 枝 損 , 小 枝 發 泄 。 」 武 按 : 果 纍 纍 者 , 必 大 枝 也 , 故 人 每 攀 折 之 以 剝 果 。 小 枝 生 氣 , 輒 從 大 枝 折 處 洩 出 , 而 易 萎 矣 。 故 工 於 移 植 果 樹 者 , 一 遇 大 枝 剪 折 處 , 必 用 泥 封 , 以 免 洩 其 生 氣 , 則 植 之 易 於 成 長 。 此 文 正 合 此 理 。 俞 乃 謂 「 泄 字 之 義 , 於 此 無 取 」 , 改 讀 為 抴 。 武 以 為 於 古 人 之 書 , 照 本 字 詁 之 , 即 或 義 未 盡 協 , 較 之 專 輒 改 字 改 音 者 為 妥 。 清 之 訓 詁 家 , 類 蹈 擅 改 之 病 , 非 武 所 敢 苟 同 也 。 此 以 其 能 苦 其 生 者 也 , 故 不 終 其 天 年 而 中 道 夭 , 自 掊 擊 於 世 俗 者 也 。 掊 擊 由 其 自 取 。 成 云 : 「 掊 , 打 。 」   補 「 柤 梨 」 至 此 , 申 說 上 節 才 美 犯 幾 之 義 也 。 物 莫 不 若 是 。 且 予 求 無 所 可 用 久 矣 , 幾 死 , 幾 伐 而 死 。   補 成 云 : 「 幾 , 近 也 。 」 武 按 : 「 無 所 可 用 」 者 , 謂 無 可 得 而 用 之 也 。 櫟 雖 無 用 , 特 不 可 用 為 器 耳 , 仍 有 用 為 薪 之 慮 , 故 久 欲 求 一 無 所 可 用 之 地 以 自 全 。 幾 死 者 , 因 人 覬 覦 欲 得 為 薪 也 。 乃 今 得 之 , 郭 云 : 「 數 有 睥 睨 己 者 , 唯 今 匠 石 明 之 。 」   正 社 樹 人 民 所 尊 , 雖 為 有 用 , 猶 不 翦 伐 , 況 無 用 者 乎 ! 乃 今 得 為 社 , 翦 伐 可 免 , 故 謂 「 為 予 大 用 」 也 。 為 予 大 用 。 成 云 : 「 方 得 全 身 , 為 我 大 用 。 」 使 予 也 而 有 用 , 且 得 有 此 大 也 邪 ? 且 也 , 若 與 予 也 皆 物 也 , 奈 何 哉 其 相 物 也 ? 而 幾 死 之 散 人 , 又 惡 知 散 木 ! 」 而 , 汝 。 幾 , 近 也 。   補 汝 以 我 無 用 , 而 謂 之 為 散 木 , 則 必 自 以 為 有 用 , 而 非 散 人 矣 。 不 知 有 能 者 苦 其 生 , 有 用 者 幾 於 死 , 汝 幾 死 之 人 也 , 亦 何 莫 非 散 人 乎 ? 散 人 又 何 足 以 知 散 木 ? 匠 石 覺 而 診 其 夢 。 王 念 孫 云 : 「 診 讀 為 畛 。 爾 雅 :『
畛 , 告 也 。 』 告 其 夢 於 弟 子 。 」 正 王 說 非 。 本 書 非 無 「 畛 」 字 , 如 齊 物 論 「 請 言 其 畛 」 是 也 , 此 如 應 為 畛 者 , 莊 子 何 以 不 用 , 而 必 用 診 , 以 勞 後 人 揣 測 改 讀 乎 ? 莊 子 恐 不 如 是 之 傎 也 。 王 氏 原 文 云 : 「 向 秀 、 司 馬 彪 並 云 : 『 診 , 占 夢 也 。 』 按 下 文 皆 匠 石 與 弟 子 論 櫟 社 之 事 , 無 占 夢 之 事 。 診 當 讀 為 畛 。 」 云 云 。 武 按 : 王 氏 之 意 , 診 既 訓 為 占 , 占 則 必 有 端 策 拂 龜 之 事 , 此 意 無 乃 太 固 ? 爾 雅 釋 言 : 「 隱 , 占 也 。 」 疏 : 「 視 兆 以 知 吉 凶 也 。 必 先 隱 度 , 故 曰 : 隱 , 占 。 」 然 則 匠 石 亦 必 以 夢 與 弟 子 相 與 隱 度 之 , 故 下 有 「 密 , 若 無 言 」 之 語 也 。 此 與 占 義 合 , 即 與 診 義 合 也 。 又 前 漢 書 陳 遵 傳 : 「 馮 几 口 占 書 數 百 封 。 」 然 則 「 診 」 之 云 者 , 匠 石 對 其 弟 子 口 占 耳 。 此 義 尤 切 , 何 勞 繳 繞 傅 會 , 擅 改 為 「 畛 」 乎 ? 弟 子 曰 : 「 趣 取 無 用 , 則 為 社 何 邪 ? 」 既 急 取 無 用 以 全 身 , 何 必 為 社 木 以 自 榮 ? 正 玩 注 , 訓 趣 為 急 , 於 文 意 不 合 。 成 云 「 櫟 木 意 趣 , 取 於 無 用 」 , 是 也 。 文 謂 社 之 義 在 保 民 , 為 社 即 須 盡 保 民 之 用 , 既 旨 趣 在 於 無 用 , 則 為 社 是 何 意 乎 ? 注 謂 「 以 自 榮 」 , 於 文 無 據 。 曰 : 「 密 ! 」 猶 言 祕 之 。 姚 鼐 云 : 「 密 、 默 字 通 。 田 子 方 篇 仲 尼 曰 : 『 默 ! 女 無 言 ! 』 達 生 篇 : 『 公 密 而 不 應 。 』 」   正 「 密 」 「 默 」 二 字 , 涵 義 各 別 。 默 , 緘 默 不 言 也 ; 密 , 隱 祕 勿 洩 也 。 此 「 密 」 下 接「
若 無 言 」 , 戒 其 無 以 以 下 諸 語 外 洩 也 。 其 戒 密 之 意 , 一 以 儆 於 夢 責 , 恐 復 為 櫟 所 聞 ; 二 以 社 為 眾 所 祈 福 託 保 之 處 , 洩 則 恐 眾 知 其 無 保 民 之 用 而 來 紛 議 。 故 此 處 以 「 密 」 字 為 當 。 至 仲 尼 語 顏 以 「 默 」 , 其 義 稍 別 。 謂 文 王 盛 德 , 無 容 言 議 , 故 下 即 接 以 「 又 何 論 刺 焉 」 之 句 , 非 有 宣 洩 之 慮 也 。 故 以 「 默 」 字 為 當 。 達 生 篇 之 「 密 」 , 乃 魯 公 恐 顏 闔 料 敗 之 言 宣 聞 於 東 野 , 必 調 緩 其 馬 , 或 不 致 敗 , 即 無 以 驗 顏 闔 之 言 , 故 公 密 而 不 應 也 。 以 此 見 二 字 之 未 可 隨 意 通 用 , 且 見 莊 子 下 字 之 精 審 也 。 若 無 言 ! 彼 亦 直 寄 焉 , 以 為 不 知 己 者 詬 厲 也 。 彼 亦 特 寄 於 社 , 以 聽 不 知 己 者 詬 病 之 而 不 辭 也 。 司 馬 云 : 「 厲 , 病 也 。 」   補 彼 亦 直 寄 焉 者 , 謂 彼 非 為 社 也 , 特 寄 於 社 而 為 社 木 而 已 。 上 「 散 木 也 」 至 「 不 材 之 木 」 數 句 , 即 詬 厲 之 語 也 。 「 不 知 己 」 三 字 , 跟 上 「 又 惡 知 散 木 」 句 來 。 文 謂 彼 之 無 用 , 乃 大 用 也 , 人 反 以 無 用 詬 之 , 即 不 知 己 者 也 。 不 為 社 者 , 且 幾 有 翦 乎 ! 如 不 為 社 木 , 且 幾 有 翦 伐 之 者 , 謂 或 析 為 薪 木 。 正 為 社 與 為 社 木 , 其 義 各 別 , 注 於 此 尚 未 認 清 。 上 直 寄 焉 者 , 為 社 木 也 。 而 社 之 義 在 保 民 , 遵 社 之 義 而 盡 保 民 之 用 , 則 為 社 也 。 列 子 周 穆 王 篇 : 「 幾 虛 語 哉 ! 」 注 : 「 幾 音 豈 。 」 此 謂 即 不 為 社 義 而 施 保 民 之 用 , 然 既 寄 為 社 木 , 民 豈 有 翦 伐 者 乎 ? 以 社 雖 無 靈 , 人 民 必 不 致 翦 伐 社 木 也 。 且 也 , 彼 其 所 保 , 與 眾 異 , 保 於 山 野 , 究 與 俗 眾 異 , 非 城 狐 、 社 鼠 之 比 。   正 眾 , 指 眾 社 木 。 言 彼 無 為 社 保 民 之 用 , 特 寄 於 社 , 期 乎 自 保 , 以 免 翦 伐 , 非 若 眾 社 木 之 義 在 保 民 也 , 故 曰 「 所 保 與 眾 異 」 。 以 義 譽 之 , 不 亦 遠 乎 ! 」 宣 云 : 「 義 , 常 理 。 」 按 : 彼 非 託 社 神 以 自 榮 , 而 以 常 理 稱 之 , 於 情 事 遠 也 。   正 謂 以 尋 常 保 民 之 社 義 譽 之 , 不 亦 遠 於 事 實 乎 ! 南 伯 子 綦 遊 乎 商 之 丘 , 李 云 : 「 即 南 郭 也 。 伯 , 長 也 。 」 司 馬 云 : 「 商 之 丘 , 今 梁 國 睢 陽 縣 。 」 見 大 木 焉 有 異 , 結 駟 千 乘 , 隱 將 芘 其 所 藾 。 云 : 「 藾 , 蔭 也 。 」 崔 云 : 「 隱 , 傷 於 熱 也 。 」 成 云 : 「 駟 馬 曰 乘 。 言 連 結 千 乘 , 熱 時 可 庇 於 其 蔭 。 」   補 釋 文 : 「 乘 , 繩 證 反 。 芘 , 本 亦 作 庇 。 藾 音 賴 。 」 武 按 : 「 隱 」 字 , 玩 注 意 屬 下 句 , 似 應 屬 上 句 。 崔 訓 傷 熱 , 不 知 何 據 , 恐 係 臆 說 。 說 文 云 : 「 隱 , 蔽 也 。 」 國 語 齊 語 「 隱 五 刃 」 , 註 「 藏 也 」 。 後 漢 書 任 光 傳 注 「 避 也 」 。 「 其 」 字 指 大 木 , 謂 如 有 結 駟 千 乘 , 避 藏 於 其 下 , 將 可 受 芘 於 大 木 之 所 蔭 也 。 此 係 借 千 駟 之 隱 , 以 譬 其 蔭 之 廣 , 觀 「 將 」 字 可 知 , 固 不 必 限 於 傷 熱 時 也 。 子 綦 曰 : 「 此 何 木 也 哉 ? 此 必 有 異 材 夫 ! 」 言 必 可 為 材 也 。   補 此 「 異 」 字 , 照 應 上 「 異 」 字 。 上 言 其 形 之 異 , 此 因 其 形 異 , 而 揣 其 材 之 亦 必 異 也 。 仰 而 視 其 細 枝 , 則 拳 曲 而 不 可 以 為 棟 梁 ; 俯 而 見 其 大 根 , 則 軸 解 而 不 可 以 為 棺 槨 ; 成 云 : 「 軸 , 如 車 軸 之 轉 , 謂 轉 心 木 也 。 」 按 : 解 者 , 文 理 解 散 , 不 密 綴 。   補 「 見 」 , 明 世 德 堂 本 作 「 視 」 , 應 從 之 。 蓋 見 無 心 , 視 有 意 。 句 冠「
俯 」 字 , 即 俯 身 視 察 之 也 。 咶 其 葉 , 則 口 爛 而 為 傷 ; 嗅 之 , 則 使 人 狂 酲 三 日 而 不 已 。 李 云 : 「 狂 如 酲 也 。 病 酒 曰 酲 。 」   補 釋 文 : 「 咶 , 食 紙 反 。 酲 音 呈 。 」 武 按 : 「 咶 」 與 田 子 方 篇 「 舐 筆 和 墨 」 之 「 舐 」 , 釋 文 同 音 食 紙 反 , 故 二 字 通 。 又 按 藝 文 類 聚 八 八 引 「 口 」 作 「 舌 」 , 應 從 之 。 因 咶 葉 者 舌 , 應 舌 爛 也 。 子 綦 曰 : 「 此 果 不 材 之 木 也 , 以 至 於 此 其 大 也 。 成 云 : 「 不 材 為 全 生 之 大 材 , 無 用 乃 濟 物 之 妙 用 , 故 能 不 夭 斧 斤 〔 一 〕 , 而 庇 蔭 千 乘 也 。 」 嗟 夫 ! 神 人 以 此 不 材 ! 」 由 木 悟 人 。 宣 云 : 「 神 人 亦 以 不 見 其 材 , 故 無 用 於 世 , 而 天 獨 全 也 。 」   補 此 與 上 段 , 皆 言 不 材 之 木 , 明 無 用 之 旨 , 於 義 似 複 , 而 有 不 複 者 在 。 匠 伯 , 攻 木 之 工 也 , 其 於 櫟 , 遙 望 即 知 , 過 前 不 顧 ; 南 伯 則 仰 視 俯 察 , 舌 咶 鼻 嗅 , 方 知 不 材 。 不 複 者 一 。 後 木 , 枝 拳 根 解 , 葉 爛 口 而 嗅 致 狂 ; 櫟 必 無 是 , 故 觀 者 如 市 , 而 弟 子 屬 厭 。 是 知 不 材 之 度 , 後 深 於 前 。 不 複 者 二 。 櫟 非 盡 無 用 , 而 求 無 所 可 用 , 故 寄 社 以 自 保 ; 後 木 則 不 須 如 是 也 。 不 複 者 三 。 櫟 似 材 而 實 非 材 , 其 沈 腐 液 蠹 之 性 , 存 於 內 而 驗 於 後 , 非 稔 知 木 性 者 不 辨 , 故 用 攻 木 之 匠 伯 ; 後 木 拳 解 形 於 外 , 爛 狂 效 於 前 , 一 經 察 試 , 即 知 不 材 , 衡 厥 無 用 , 無 殊 槁 木 , 故 用 形 如 槁 木 之 南 伯 。 不 複 者 四 。 以 此 知 莊 子 所 引 故 事 , 所 用 古 人 , 非 由 率 爾 , 咸 寓 深 意 , 顧 尚 云 複 乎 ? 宋 有 荊 氏 者 , 宜 楸 、 柏 、 桑 。 司 馬 云 :「
荊 氏 , 地 名 。 」 宜 此 三 木 。 其 拱 把 而 上 者 , 求 狙 猴 之 杙 者 斬 之 ; 司 馬 云 : 「 兩 手 曰 拱 , 一 手 曰 把 。 」 宣 云 : 「 杙 , 繫 橛 也 。 」   補 成 云 : 「 狙 猴 , 獼 猴 也 。 」 釋 文 : 「 狙 , 七 餘 反 。 杙 , 以 職 反 。 」 三 圍 四 圍 , 求 高 名 之 麗 者 斬 之 ; 崔 云 : 「 環 八 尺 為 一 圍 。 」 郭 慶 藩 云 : 「 名 , 大 也 。 」 ( 詳 天 下 「 名 山 三 百 」 下 。 ) 成 云 : 「 麗 , 屋 棟 也 。 」 補 秋 水 篇 : 「 梁 麗 可 以 衝 城 。 」 列 子 湯 問 篇 : 「 昔 韓 娥 東 之 齊 , 匱 糧 , 過 雍 門 , 鬻 歌 假 食 。 既 去 , 餘 音 繞 梁 麗 , 三 日 不 絕 。 」 據 此 , 則 麗 、 梁 、 棟 , 一 也 。 七 圍 八 圍 , 貴 人 富 商 之 家 求 樿 傍 者 斬 之 。 釋 文 : 「 樿 , 本 一 作 擅 。 」 成 云 : 「 棺 之 全 一 邊 而 不 兩 合 者 , 謂 之 樿 傍 。 其 木 極 大 , 當 斬 取 大 板 。 」 故 未 終 其 天 年 , 而 中 道 已 夭 於 斧 斤 〔 二 〕 , 此 材 之 患 也 。 故 解 之 以 牛 之 白 顙 者 , 與 豚 之 亢 鼻 者 , 與 人 有 痔 病 〔 三 〕 者 , 不 可 以 適 河 。 郭 云 : 「 解 , 巫 祝 解 除 也 。 成 云 : 「 顙 , 額 也 。 亢 , 高 也 。 三 者 不 可 往 靈 河 而 設 祭 。 古 者 將 人 沈 河 以 祭 , 西 門 豹 為 鄴 令 , 方 斷 之 , 即 其 類 是 也 。 」   正 前 漢 郊 祀 志 : 「 古 天 子 常 以 春 解 祠 黃 帝 , 用 一 梟 , 破 鏡 。 」 師 古 注 : 「 解 祠 者 , 謂 祠 祭 以 解 罪 求 福 。 」 又 淮 南 修 務 訓 : 「 是 故 禹 之 為 水 , 以 身 解 於 陽 盱 之 河 。 」 張 湛 注 : 「 為 治 水 解 禱 , 以 身 為 質 。 解 讀 『 解 除 』 之 解 。 」 然 則 古 是 有 用 人 求 解 於 河 之 事 , 特 未 必 真 沈 人 於 河 耳 。 如 禹 以 身 解 於 河 , 但 以 為 質 , 並 未 沈 身 。 修 務 訓 又 云 「 湯 旱 , 以 身 禱 於 桑 山 之 林 」 , 亦 不 過 斷 髮 剪 爪 , 權 充 犧 牲 , 亦 未 以 身 殉 之 也 。 鄴 中 沈 人 祭 河 , 偶 遇 凶 巫 蠱 惑 , 係 一 地 一 時 之 事 , 未 可 引 以 例 常 。 如 鄫 子 用 人 於 次 睢 之 社 , 距 可 謂 春 秋 時 凡 祭 社 者 必 用 人 乎 ? 又 如 御 覽 一 ○ 引 莊 子 佚 文 云 : 「 宋 景 公 時 , 大 旱 三 年 。 卜 云 : 『 以 人 祠 , 乃 雨 。 』 公 下 堂 頓 首 曰 : 『 吾 所 以 求 雨 者 為 人 , 今 殺 人 , 不 可 。 將 自 當 之 。 』 」 如 其 時 人 祠 已 成 習 , 景 公 何 至 不 從 ? 亦 係 卜 者 一 時 之 誣 妄 而 已 。 此 皆 巫 祝 以 知 之 矣 , 以 、 已 同 。 郭 云 : 「 巫 祝 於 此 , 亦 知 不 材 者 全 也 。 」   補 楚 語 下 篇 : 「 在 男 曰 覡 , 在 女 曰 巫 。 」 注 : 「 覡 , 見 鬼 者 也 。 」 周 禮 男 亦 曰 巫 。 所 以 為 不 祥 也 , 此 乃 神 人 之 所 以 為 大 祥 也 。 宣 云 : 「 可 全 生 , 則 祥 莫 大 焉 。 」

〔 一 〕 「 斧 斤 」 , 原 作 「 斤 斧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莊 子 原 文 乙 正 。

〔 二 〕 「 斧 斤 」 , 原 作 「 斤 斧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乙 正 。

〔 三 〕 「 痔 病 」 , 原 作 「 痔 瘡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改 。

    支 離 疏 者 , 司 馬 云 : 「 支 離 , 形 體 不 全 貌 。 疏 其 名 。 」   補 廣 韻 五 支 下 云 : 「 漢 複 姓 。 莊 子 有 支 離 意 , 善 屠 龍 。 」 則 此 支 離 , 乃 疏 之 姓 也 。 然 莊 多 寓 言 , 人 名 每 寓 妙 旨 , 故 下 有 「 支 離 其 形 」 之 誤 , 司 馬 注 亦 未 為 非 也 。 頤 隱 於 臍 , 肩 高 於 頂 , 司 馬 云 : 「 言 脊 曲 頭 縮 也 。 」 淮 南 曰 : 「 脊 管 高 於 頂 也 。 」 會 撮 指 天 , 司 馬 云 : 「 會 撮 , 髻 也 。 古 者 髻 在 項 中 , 脊 曲 頭 低 , 故 髻 指 天 。 」 崔 云 : 「 會 撮 , 項 椎 也 。 」 李 楨 云 : 「 崔 說 是 。 大 宗 師 篇 『 句 贅 指 天 』 , 李 云 : 『 句 贅 , 項 椎 也 , 其 形 如 贅 。 』 亦 與 崔 說 證 合 。 素 問 剌 熱 篇 『 項 上 三 椎 , 陷 者 中 也 』 , 王 注 : 『 此 舉 數 脊 椎 大 法 也 。 』 沈 彤 釋 骨 云 : 『 項 大 椎 以 下 二 十 一 椎 , 通 曰 脊 , 骨 曰 脊 椎 。 』 難 經 四 十 五 難 云 : 『 骨 會 大 杼 。 』 張 注 :『
大 杼 , 穴 名 , 在 項 後 第 一 椎 , 兩 旁 諸 骨 自 此 檠 架 往 下 支 生 , 故 骨 會 於 大 杼 。 』 會 撮 , 正 從 骨 會 取 義 , 又 在 大 椎 之 間 , 故 曰 『 項 椎 』 也 。 初 學 記 十 九 引 撮 作 r 。 玉 篇 : 『 r , 木 r 節 也 。 』 與 脊 節 正 相 似 。 從 木 作 r , 於 義 為 長 。 」   正 釋 文 : 「 會 , 徐 古 活 反 , 向 音 活 。 撮 , 子 活 反 。 」 武 按 : 朱 桂 曜 云 : 「 向 音 活 , 活 疑 括 誤 。 」 朱 說 是 。 因 集 韻 等 書 , 括 亦 古 活 切 也 。 崔 云 「 會 撮 , 項 椎 」 , 不 知 何 據 。 凡 言 骨 節 者 , 無 過 素 問 、 靈 樞 二 書 , 並 無 骨 名 會 撮 者 。 李 楨 僅 憑 難 經 中 一 「 會 」 字 , 即 謂 「 會 撮 從 此 取 義 」 , 殊 為 武 斷 。 考 儀 禮 士 喪 禮 「 鬙 用 組 」 , 鄭 注 : 「 用 組 , 組 束 髮 也 。 古 文 鬙 皆 為 括 。 」 又 詩 車 舝 「 德 音 來 括 」 , 傳 : 「 括 , 會 也 。 」 可 證 「 鬙 」 「 會 」 「 括 」 三 字 通 用 。 詩 小 雅 :「
臺 笠 緇 撮 。 」 疏 : 「 小 撮 持 其 髮 而 已 。 」 故 會 撮 即 束 會 而 撮 持 其 髮 也 。 寓 言 篇 : 「 向 也 括 , 今 也 披 髮 。 」 「 括 」 字 亦 就 髮 言 。 且 張 君 房 本 「 括 」 下 有 「 撮 」 字 , 益 足 證 司 馬 之 說 是 , 而 崔 、 李 之 說 非 也 。 五 管 在 上 , 李 云 : 「 管 , 腧 也 。 五 藏 之 腧 , 並 在 人 背 。 」 李 楨 云 : 「 頤 、 肩 屬 外 說 , 會 撮 、 五 管 屬 內 說 。 」 正 會 撮 為 髻 , 亦 屬 外 說 。 兩 髀 為 脅 。 司 馬 云 : 「 脊 曲 髀 豎 , 故 與 脅 肋 相 並 。 」 挫 鍼 治 繲 , 足 以 餬 口 ; 司 馬 云 : 「 挫 鍼 , 縫 衣 也 。 繲 , 浣 衣 也 。 」 正 釋 文 : 「 挫 , 徐 子 臥 反 , 崔 云 『 按 也 』 。 繲 , 佳 賣 反 。 餬 , 徐 音 胡 , 李 云 『 食 也 。 』 」 成 云 : 「 餬 , 飼 也 。 」 武 按 : 楚 辭 招 魂 : 「 挫 糟 凍 飲 , 酎 清 涼 些 。 」 注 :「
捉 去 其 糟 , 但 取 清 醇 也 。 」 是 訓 挫 為 捉 也 。 集 韻 : 「 繲 , 居 隘 切 , 音 懈 , 故 衣 也 。 」 據 此 , 則 挫 鍼 治 繲 者 , 謂 捉 鍼 縫 治 故 衣 也 , 全 句 祇 說 一 事 。 若 如 司 馬 說 , 分 為 縫 、 浣 二 事 , 必 非 有 常 疾 之 支 離 所 能 兼 任 。 即 今 市 廛 業 縫 補 與 浣 濯 者 , 亦 尚 分 工 而 無 兼 者 , 可 以 推 知 矣 。 鼓 筴 播 精 , 足 以 食 十 人 。 司 馬 云 : 「 鼓 , 簸 也 。 小 箕 曰 筴 。 簡 米 曰 精 。 」 成 云 : 「 播 , 揚 土 。 」   正 注 非 。 釋 文 : 「 筴 , 初 革 反 。 崔 云 : 『 鼓 筴 , 揲 蓍 鑽 龜 也 。 鼓 筴 播 精 , 言 賣 卜 。 』 」 武 按 : 崔 說 得 之 。 曲 禮 「 龜 為 卜 , 筴 為 筮 」 , 儀 禮 士 冠 禮 「 筮 人 執 筴 」 , 楚 辭 「 詹 尹 乃 端 筴 拂 龜 」 , 足 證 鼓 筴 即 揲 蓍 也 。 卜 筮 之 道 , 有 筴 、 揲 筴 、 分 筴 、 扐 筴 等 事 , 句 中 「 鼓 」 字 , 足 以 該 之 。 管 子 小 匡 篇 : 「 握 粟 而 筮 者 屢 中 。 」 握 粟 , 猶 之 播 精 也 。 王 應 麟 曰 : 「 『 播 精 』 , 文 選 東 方 朔 畫 贊 作 『 播 糈 』 。 」 考 畫 贊 為 夏 侯 湛 撰 , 其 序 云 : 「 支 離 覆 逆 之 數 。 」 注 : 「 莊 子 曰 : 『 支 離 疏 鼓 策 播 糈 , 足 以 食 十 人 。 』 糈 音 所 。 」 又 史 記 日 者 列 傳 : 「 夫 卜 而 有 不 審 , 不 見 奪 糈 。 」 集 解 : 「 離 騷 經 云 : 『 懷 椒 糈 而 要 之 。 』 王 逸 注 云 : 『 糈 , 精 米 , 所 以 享 神 。 』 」 索 隱 : 「 糈 者 , 卜 求 神 之 米 也 。 言 卜 之 不 中 , 不 見 奪 其 糈 米 。 」 據 以 上 各 說 , 可 見 古 之 買 卜 者 , 必 出 糈 以 享 神 , 卜 後 , 無 論 中 否 , 糈 歸 卜 者 。 就 享 神 言 , 謂 之 糈 ; 就 卜 者 言 , 謂 之 精 。 猶 之 享 神 之 牛 謂 之 犧 。 糈 與 精 , 一 也 。 支 離 賣 卜 得 糈 , 故 足 以 食 十 人 , 如 為 人 簸 揚 精 米 , 恐 尚 不 敵 治 繲 之 餬 口 , 惡 能 食 十 人 乎 ? 且 試 涉 足 鄉 曲 , 從 事 箕 簸 者 , 所 在 可 見 , 其 人 必 仰 項 伸 腰 , 以 相 揚 搧 , 試 問 傴 僂 如 支 離 者 能 為 之 乎 ? 故 鼓 筴 播 精 為 卜 筮 , 不 待 煩 言 而 解 矣 。 上 徵 武 士 , 則 支 離 攘 臂 而 遊 於 其 間 ; 郭 云 : 「 恃 其 無 用 , 故 不 自 竄 匿 。 」 上 有 大 役 , 則 支 離 以 有 常 疾 不 受 功 ; 宣 云 :「
不 任 功 作 。 」 上 與 病 者 粟 , 則 受 三 鐘 與 十 束 薪 。 司 馬 云 : 「 六 斛 四 斗 曰 鐘 。 」 夫 支 離 其 形 者 , 猶 足 以 養 其 身 , 終 其 天 年 , 又 況 支 離 其 德 者 乎 ! 」 成 云 : 「 忘 形 者 猶 足 免 害 , 況 忘 德 者 乎 ! 」

    孔 子 適 楚 , 楚 狂 接 輿 遊 其 門 曰 : 「 鳳 兮 鳳 兮 , 何 如 德 之 衰 也 ? 成 云 : 「 何 如 , 猶 如 何 。 」   補 成 云 : 「 姓 陸 , 名 通 , 字 接 輿 。 」 武 按 : 接 輿 , 又 見 逍 遙 遊 篇 「 吾 聞 言 於 接 輿 」 句 下 之 註 。 蓋 楚 之 賢 人 , 見 人 世 危 殆 , 託 於 狂 以 自 隱 者 也 。 見 孔 子 周 流 各 國 , 志 在 用 世 , 故 遊 門 作 歌 以 諷 之 。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 「 吳 伐 陳 , 楚 救 陳 , 軍 於 城 父 , 聞 孔 子 在 陳 、 蔡 之 間 , 楚 使 人 聘 孔 子 。 」 孔 子 因 以 至 楚 , 在 魯 哀 公 四 年 。 六 年 , 自 楚 反 乎 衛 。 接 輿 作 歌 , 即 其 時 也 。   正 如 , 往 也 。 德 , 指 當 世 說 , 合 下 「 來 世 」 「 往 世 」 為 三 世 。 文 言 來 世 不 可 待 , 往 世 不 可 追 , 當 世 則 德 衰 , 鳳 兮 鳳 兮 , 欲 何 往 乎 ? 下 「 趨 」 字 , 即 應 此 「 往 」 字 也 。 來 世 不 可 待 , 往 世 不 可 追 也 。 郭 云 : 「 當 盡 臨 時 之 宜 耳 。 」 天 下 有 道 , 聖 人 成 焉 ; 宣 云 : 「 成 其 功 。 」 蘇 輿 云 : 「 莊 引 數 語 , 見 所 遇 非 時 。 苟 生 當 有 道 , 固 樂 用 世 , 不 僅 自 全 其 生 矣 。 」 天 下 無 道 , 聖 人 生 焉 。 宣 云 : 「 全 其 生 。 」 補 此 段 言 天 下 有 道 , 惟 望 諸 來 世 , 見 諸 往 世 耳 。 然 來 世 未 至 , 胡 可 久 待 ? 往 世 已 逝 , 渺 難 追 尋 。 今 值 無 道 之 世 , 惟 有 全 生 而 已 。 必 如 此 解 , 上 「 來 世 」 二 句 方 不 落 空 。 天 地 篇 云 :「
天 下 有 道 , 則 與 物 皆 昌 ; 天 下 無 道 , 則 修 德 就 間 。 」 足 明 此 與 上 二 句 之 義 。 方 今 之 時 , 僅 免 刑 焉 。 補 方 今 天 下 無 道 , 僅 免 刑 而 生 也 。 找 足 上 「 生 焉 」 句 。 福 輕 乎 羽 , 莫 之 知 載 ; 易 取 不 取 。 禍 重 乎 地 , 莫 之 知 避 。 當 避 不 避 。 已 乎 已 乎 , 臨 人 以 德 ! 宣 云 : 「 亟 當 止 者 , 示 人 以 德 之 事 。 」 殆 乎 殆 乎 , 畫 地 而 趨 ! 宣 云 : 「 最 可 危 者 , 拘 守 自 苦 之 人 。 」   補 天 下 有 道 , 則 仕 而 成 其 功 ; 天 下 無 道 , 則 隱 而 全 其 生 。 行 隨 世 變 , 不 拘 一 隅 , 即 在 宥 篇 所 謂 「 大 人 行 乎 無 方 」 者 也 。 孔 子 則 不 顧 世 亂 身 危 , 栖 遑 求 用 , 猶 之 指 畫 一 定 之 地 , 以 自 限 其 趨 , 必 致 跬 步 難 行 , 惟 有 危 殆 而 已 。 迷 陽 迷 陽 , 謂 棘 刺 也 , 生 於 山 野 , 踐 之 傷 足 。 至 今 吾 楚 輿 夫 遇 之 , 猶 呼 「 迷 陽 踢 」 也 。 迷 音 讀 如 麻 。   正 吾 亦 楚 人 , 未 嘗 聞 「 迷 陽 踢 」 之 名 , 遍 詢 輿 夫 , 亦 無 知 者 。 當 是 王 聞 未 審 , 不 足 據 也 。 其 曰 「 棘 刺 」 者 , 蓋 有 所 本 。 詩 召 南 草 蟲 章 : 「 陟 彼 南 山 , 言 採 其 薇 。 」 朱 注 : 「 薇 似 蕨 而 差 大 , 有 芒 而 味 苦 。 山 間 人 食 之 , 謂 之 迷 蕨 。 胡 氏 曰 : 『 疑 即 莊 子 所 謂 迷 陽 者 。 』 」 羅 勉 道 云 : 「 迷 陽 , 蕨 也 。 」 羅 說 蓋 本 之 朱 注 。 其 後 林 雲 銘 本 之 , 陸 樹 芝 本 之 , 今 王 氏 亦 本 之 。 然 知 薇 蕨 可 食 之 菜 , 僅 有 薇 芒 , 何 至 傷 足 , 乃 易 為 「 棘 刺 」 ? 然 於 迷 陽 終 無 關 也 。 章 太 炎 云 「 陽 借 為 場 , 迷 場 , 猶 迷 塗 也 」 , 擅 改 原 文 , 義 仍 未 允 。 武 按 : 郭 云 : 「 迷 陽 , 猶 亡 陽 也 。 」 成 云 : 「 陽 , 明 也 。 」 司 馬 云 : 「 迷 陽 , 伏 陽 也 。 言 詐 狂 。 」 林 疑 獨 本 之 云 : 「 迷 陽 , 言 晦 其 明 。 」 陸 西 星 亦 然 , 云 : 「 自 昧 其 明 。 」 諸 說 於 義 為 得 , 惟 郭 以 亡 訓 迷 為 不 當 耳 。 考 說 文 : 「 迷 , 惑 也 。 」 又 云 : 「 陽 , 高 明 也 。 」 詩 豳 風 : 「 我 朱 孔 陽 。 」 傳 : 「 陽 , 明 也 。 」 白 虎 通 爵 論 : 「 陽 , 猶 明 也 。 」 蓋 莊 子 之 道 , 在 於 離 形 去 知 。 明 者 , 知 之 所 致 也 , 故 不 尚 明 。 亦 如 老 子 大 知 若 愚 , 玄 德 、 守 黑 之 義 。 故 其 言 曰 「 吐 爾 聰 明 」 , 曰 「 彼 人 含 其 明 , 則 天 下 不 鑠 矣 」 , 曰 「 夫 明 之 不 勝 神 也 久 矣 」 , 曰 「 滑 欲 於 俗 , 以 求 致 其 明 , 謂 之 蔽 蒙 之 民 」 , 即 不 尚 明 之 說 也 。 曰「
各 復 其 根 而 不 知 , 渾 渾 沌 沌 , 終 身 不 離 」 , 曰 「 聖 人 愚 芚 」 , 曰 「 媒 媒 晦 晦 , 無 心 而 不 可 與 謀 」 , 曰 「 其 合 緡 緡 , 若 愚 若 昏 」 , 曰 「 惑 故 愚 , 愚 故 道 , 道 可 載 而 與 之 俱 也 」 , 即 迷 明 之 說 , 亦 即 迷 陽 之 說 也 。 司 馬 訓 伏 陽 者 , 言 伏 匿 其 陽 而 不 露 也 。 又 曰 「 詐 狂 」 者 , 人 而 迷 明 , 則 類 狂 矣 。 而 莊 子 實 深 有 取 於 狂 焉 , 亦 猶 仲 尼 欲 得 狂 狷 而 與 之 也 。 在 宥 篇 云 : 「 猖 狂 不 知 所 往 。 」 庚 桑 楚 篇 亦 有 斯 語 。 山 木 篇 云 : 「 道 流 而 不 明 居 。 」 繼 之 曰 : 「 純 純 常 常 , 乃 比 於 狂 。 」 又 云 : 「 猖 狂 妄 行 , 乃 蹈 乎 大 方 。 」 夫 純 常 者 , 不 居 於 明 也 ; 猖 狂 者 , 迷 其 明 也 。 不 知 所 往 而 妄 行 , 即 卻 曲 吾 行 , 而 非 畫 地 而 趨 矣 。 方 , 道 也 。 蹈 乎 大 道 , 則 不 至 傷 吾 足 與 吾 行 矣 。 且 也 , 接 輿 狂 者 也 , 仲 尼 不 狂 者 也 。 莊 子 於 此 , 不 假 之 他 人 , 而 特 寓 諸 仲 尼 之 行 、 與 接 輿 之 口 者 , 蓋 非 仲 尼 不 狂 之 行 不 足 以 啟 接 輿 猖 狂 之 論 , 且 非 狂 者 不 知 狂 義 也 。 莊 子 蓋 有 深 意 焉 , 豈 漫 然 寓 之 乎 ? 以 上 所 言 , 特 以 司 馬 所 注 , 無 乖 本 義 , 因 而 為 之 發 揮 者 也 。 請 再 以 莊 證 莊 焉 。 御 覽 七 三 八 疾 病 部 引 莊 子 佚 文 云 : 「 陽 氣 獨 上 , 則 為 癲 病 。 」 素 問 著 至 教 論 云 「 三 陽 并 至 如 風 雨 , 上 為 癲 疾 」 , 意 亦 相 同 。 集 韻 : 「 癲 , 狂 也 。 」 此 言 陽 氣 獨 上 衝 腦 , 則 腦 迷 而 為 癲 , 即 為 狂 也 。 又 素 問 宣 明 五 氣 論 云 : 「 邪 入 於 陽 則 狂 。 」 此 說 於 本 句 尤 切 。 蓋 迷 陽 者 , 因 邪 入 之 , 故 陽 迷 而 為 狂 也 。 然 則 所 謂 「 迷 陽 」 之 陽 , 指 身 之 陽 氣 言 也 。 蓋 莊 子 之 道 , 重 在 凝 神 ( 見 逍 遙 遊 篇 ) , 而 大 戴 禮 曾 子 天 圓 篇 云 : 「 陽 之 精 氣 曰 神 。 」 然 則 凝 神 者 , 即 凝 集 陽 氣 也 。 陽 氣 既 勝 , 則 獨 上 衝 腦 , 腦 迷 而 為 狂 矣 。 雖 為 修 道 未 和 所 致 , 然 莊 子 猶 有 取 焉 , 以 其 如 能 和 其 陽 , 則 猶 可 以 至 於 道 也 。 是 以 莊 子 又 有 取 於 和 焉 , 故 本 書 屢 以 和 為 言 也 。 據 此 , 則 所 謂 迷 陽 者 , 乃 狂 之 代 名 詞 , 楚 狂 自 謂 也 。 言 吾 狂 乎 狂 乎 , 然 於 吾 之 所 行 無 傷 也 ; 吾 雖 猖 狂 妄 行 , 然 於 吾 之 足 無 傷 也 。 乃 以 棘 刺 傷 足 釋 之 , 何 所 取 義 乎 ? 無 傷 吾 行 ! 吾 行 卻 曲 , 宣 云 : 「 卻 步 委 曲 , 不 敢 直 道 。 」 補 即 猖 狂 妄 行 。 無 傷 吾 足 ! 」 補 喻 吾 德 自 足 , 而 無 損 傷 也 。 即 蹈 乎 大 方 。

    山 木 自 寇 也 , 膏 火 自 煎 也 。 司 馬 云 : 「 木 為 斧 柄 , 還 自 伐 ; 膏 起 火 , 還 自 消 。 」 桂 可 食 , 故 伐 之 ; 漆 可 用 , 故 割 之 。 成 云 : 「 桂 心 辛 香 , 故 遭 砍 伐 ; 漆 供 器 用 , 所 以 割 之 。 俱 為 才 能 , 夭 於 斤 斧 。 」   補 文 子 上 德 篇 老 子 曰 : 「 鳴 鐸 以 聲 自 毀 , 膏 燭 以 明 自 爍 , 虎 豹 之 文 來 射 。 」 又 見 淮 南 繆 稱 訓 , 義 與 此 同 。 人 皆 知 有 用 之 用 , 而 莫 知 無 用 之 用 也 。 喻 意 點 清 結 句 〔 一 〕 , 與 上 接 輿 歌 不 連 。 歌 有 韻 , 此 無 韻 。

〔 一 〕 「 句 」 , 王 氏 原 刻 作 「 局 」 。
 
 

    德 充 符 第 五   德 充 於 內 , 自 有 形 外 之 符 驗 也 。   補 本 篇 重 在 一「
和 」 字 。 修 和 而 成 , 得 之 於 心 者 曰 德 , 故 曰 「 德 者 成 和 之 修 也 」 。 何 以 修 之 ? 曰 :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也 。 何 以 能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則 曰 :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也 。 夫 和 德 內 充 , 則 符 驗 外 見 。 王 駘 、 哀 駘 之 德 充 , 致 令 人 忘 其 形 之 惡 而 咸 歸 之 , 此 即 所 謂 德 不 形 者 物 不 能 離 也 , 亦 即 德 有 所 長 而 形 有 所 忘 也 。 子 產 、 仲 尼 , 則 尚 未 能 忘 申 徒 、 叔 山 之 形 者 也 。 未 能 忘 其 形 者 , 由 於 有 好 惡 之 情 也 。 而 好 惡 之 情 , 最 足 以 滑 和 , 故 本 篇 終 之 以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也 。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 即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也 。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者 其 果 ,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者 其 因 , 亦 即 充 德 之 下 手 處 也 。

    魯 有 兀 者 王 駘 , 李 云 : 「 刖 足 曰 兀 。 」   補 釋 文 : 「 兀 , 五 忽 反 , 又 音 介 。 按 : 篆 書 兀 、 介 字 相 似 。 駘 音 臺 。 」 從 之 遊 者 , 與 仲 尼 相 若 。 郭 云 : 「 弟 子 多 少 敵 仲 尼 。 」   補 成 云 : 「 若 , 如 也 。 」 常 季 問 於 仲 尼 曰 : 「 王 駘 , 兀 者 也 , 從 之 遊 者 , 與 夫 子 中 分 魯 。 釋 文 : 「 常 季 , 或 云 : 孔 子 弟 子 。 」 或 云 : 魯 賢 人 。   補 德 充 於 內 , 故 眾 附 於 外 , 即 德 之 符 也 。 立 不 教 , 坐 不 議 , 虛 而 往 , 實 而 歸 。 弟 子 皆 有 所 得 。   補 淮 南 俶 真 訓 : 「 坐 而 不 教 , 立 而 不 議 , 虛 而 往 者 實 而 歸 , 故 不 言 而 能 飲 人 以 和 。 」 武 按 : 淮 南 「 坐 」 「 立 」 字 互 易 , 於 義 較 順 。 蓋 教 時 必 坐 , 議 可 立 談 也 。 駘 德 充 於 內 , 默 以 成 化 , 雖 不 教 議 , 人 自 飲 和 , 故 曰 「 實 而 歸 」 也 。 或 云 : 「 和 」 字 , 全 篇 要 旨 , 似 應 據 淮 南 補「
飲 人 以 和 」 句 。 不 知 彼 係 敘 至 人 之 德 , 故 著 其 所 以 能 化 人 之 故 , 在 於 德 之 和 。 亦 如 本 書 則 陽 篇 王 果 言 聖 人 「 不 言 而 飲 人 以 和 , 與 人 並 立 而 使 人 化 」 , 文 意 相 同 。 此 則 常 季 不 知 駘 能 飲 人 以 和 , 疑 其 別 有 用 心 , 如 知 之 , 則 無 此 問 矣 。 直 至 下 文 仲 尼 指 出 駘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其 能 聚 眾 者 在 此 , 與 淮 南 文 意 不 同 , 故 無 此 句 , 自 不 當 補 也 。 固 有 不 言 之 教 , 無 形 而 心 成 者 邪 ! 宣 云 : 「 默 化 也 。 」   補 「 心 」 字 為 篇 中 眼 目 , 於 此 提 出 。 心 成 者 , 謂 不 見 其 口 教 , 必 用 心 感 之 以 成 其 教 也 。 是 何 人 也 ? 」 仲 尼 曰 : 「 夫 子 , 聖 人 也 , 丘 也 , 直 後 而 未 往 耳 。 直 , 特 也 。 未 及 往 從 。 丘 將 以 為 師 , 而 況 不 如 丘 者 乎 ! 奚 假 魯 國 ! 何 但 假 借 魯 之 一 邦 ! 補 假 者 , 假 設 也 。 引 魯 國 以 從 , 為 未 然 之 事 , 故 言 何 但 假 設 引 魯 國 , 且 將 引 天 下 以 從 之 。 丘 將 引 天 下 而 與 從 之 。 」 補 此 答 其 「 中 分 魯 」 一 語 。 常 季 曰 : 「 彼 兀 者 也 , 而 王 先 生 , 言 居 然 王 先 生 也 。   補 釋 文 : 「 王 , 于 況 反 , 李 云 『 勝 也 』 。 」 武 按 : 山 木 篇 : 「 而 王 長 其 間 。 」 故 王 , 長 也 。 其 與 庸 亦 遠 矣 。 固 當 與 庸 人 相 遠 。   補 成 云 : 「 庸 , 常 也 。 」 若 然 者 , 其 用 心 也 , 獨 若 之 何 ? 」 補 承 上 「 心 成 」 句 。 駘 之 聚 眾 , 由 於 和 感 , 非 出 有 心 。 常 季 疑 其 用 心 以 成 之 , 故 復 問 。 仲 尼 曰 : 「 死 生 亦 大 矣 , 而 不 得 與 之 變 , 其 人 與 變 俱 , 故 死 生 不 變 。   正 大 宗 師 篇 「 真 人 不 知 悅 生 , 不 知 惡 死 」 , 即 令 形 死 , 心 固 未 嘗 死 也 , 故 謂 「 不 得 與 之 變 」 。 雖 天 地 覆 墜 , 亦 將 不 與 之 遺 。 成 云 : 「 遺 , 失 也 。 」 言 不 隨 之 而 遺 失 。   補 亦 就 心 言 。 釋 文 : 「 墜 , 本 又 作 隊 , 直 類 反 。 」 審 乎 無 假 , 而 不 與 物 遷 , 郭 慶 藩 云 : 「 假 是 瑕 之 誤 。 淮 南 精 神 訓 正 作 『 審 乎 無 瑕 』 。 謂 審 乎 己 之 無 可 瑕 疵 , 斯 任 物 自 遷 , 而 無 役 於 物 也 。 左 傳 『 傅 瑕 』 , 鄭 世 家 作 『 甫 假 』 , 禮 檀 弓 『 公 肩 假 』 , 漢 書 人 表 作 『 公 肩 瑕 』 。 瑕 、 假 形 近 , 易 致 互 誤 。 」   正 「 無 假 」 者 , 真 之 謂 也 。 h 雲 變 滅 , 以 其 假 而 不 真 也 。 真 則 永 存 , 不 遷 不 變 。 佛 書 釋 「 真 如 」 云 : 「 不 妄 不 變 。 」 蓋 變 者 假 也 , 無 假 則 不 變 , 故 曰 「 不 得 與 之 變 」 。 不 得 與 之 遺 , 不 與 物 遷 , 皆 由 能 審 乎 無 假 也 。 郭 氏 乃 謂 「 假 為 瑕 之 誤 」 。 考 本 書 天 道 篇 「 審 乎 無 假 , 而 不 與 利 遷 , 極 物 之 真 , 能 守 其 本 」 。 亦 作 「 假 」 不 作 「 瑕 」 , 豈 二 處 均 誤 耶 ? 考 「 瑕 」 字 之 義 , 說 文 云 : 「 瑕 , 玉 小 赤 也 。 」 謂 色 不 純 也 。 管 子 法 法 篇 注 :「
相 間 曰 瑕 。 」 謂 色 雜 也 。 攷 工 記 玉 人 曰 : 「 天 子 用 全 , 公 用 尨 。 」 注 : 「 全 , 純 色 也 。 尨 , 謂 雜 色 。 」 以 此 知 玉 以 純 色 為 貴 。 瑕 為 玉 之 病 , 以 其 色 雜 也 。 而 淮 南 「 無 瑕 」 句 下 , 有 「 不 與 物 糅 , 見 事 之 亂 」 句 , 糅 者 雜 也 , 故 用 「 瑕 」 字 , 以 與 「 糅 」 「 亂 」 二 字 相 應 。 天 道 篇 之 「 假 」 , 則 與 下 「 真 」 字 相 對 , 義 各 有 適 , 字 各 有 當 , 可 證 天 道 篇 之 「 假 」 不 誤 。 本 文 「 假 」 字 , 則 與 下 「 守 其 宗 」 之 「 宗 」 字 對 。 天 下 篇 云 : 「 以 天 為 宗 。 」 則 宗 者 天 也 。 列 子 仲 尼 篇 云 : 「 真 者 , 所 以 受 於 天 也 。 」 則 天 亦 真 也 。 以 此 推 之 , 則 「 假 」 與 「 宗 」 對 , 即 與 「 真 」 對 也 , 可 證 本 文 「 假 」 字 亦 不 誤 。 又 在 宥 篇 云 : 「 以 觀 無 妄 。 」 圓 覺 經 云 : 「 認 妄 為 真 , 雖 真 亦 妄 。 」 是 以 妄 為 真 之 反 。 假 亦 真 之 反 也 , 故 假 、 妄 義 通 。 以 是 知 以 觀 無 妄 , 義 與 審 乎 無 假 同 , 特 觀 為 諦 視 , 審 則 觀 後 熟 究 也 。 然 則 「 假 」 字 何 不 可 通 , 而 必 漫 引 淮 南 正 之 為 「 瑕 」 乎 ? 且 細 玩 本 文 與 天 道 篇 , 益 見 「 假 」 字 之 重 要 。 所 謂 「 極 物 之 真 」 者 , 審 極 乎 物 之 真 也 , 即 審 乎 無 假 也 , 本 文 已 自 明 釋 其 義 矣 。 如 改 為 「 瑕 」 , 不 過 自 審 無 瑕 , 與 物 何 涉 乎 ? 本 書 有 所 謂 「 真 人 」 者 , 即 能 審 於 無 假 , 極 物 之 真 者 也 。 大 宗 師 篇 : 「 有 真 人 , 而 後 有 真 知 。 」 審 乎 無 假 , 即 真 知 也 。 莊 子 之 道 , 重 在 一 「 真 」 字 。 如 達 生 篇 「 不 厭 其 天 , 不 忽 於 人 , 民 幾 乎 以 其 真 」 , 田 子 方 篇 「 緣 而 葆 真 」 , 知 北 遊 篇 「 真 其 實 知 」 , 漁 父 篇 「 慎 守 其 真 」 。 真 者 , 精 誠 之 至 也 。 又 曰 : 「 真 在 內 者 , 形 動 於 外 。 」 此 二 句 與 本 篇 之 義 更 切 。 真 在 內 者 , 德 充 於 內 也 ; 形 動 於 外 , 故 物 最 之 , 而 與 夫 子 中 分 魯 也 。 蓋 王 駘 雖 無 全 人 之 形 , 而 能 具 真 人 之 德 者 也 。 命 物 之 化 , 而 守 其 宗 也 。 」 宣 云 : 「 主 宰 物 化 , 執 其 樞 紐 。 」   正 莊 子 之 道 , 在 離 形 去 知 , 以 守 其 和 。 故 夫 官 骸 百 體 者 , 物 也 。 命 物 順 化 以 待 盡 , 惟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不 隨 物 以 俱 化 , 此 本 文 之 義 也 。 知 北 遊 篇 仲 尼 曰 : 「 古 之 人 , 外 化 而 內 不 化 。 與 物 化 者 , 一 不 化 者 也 。 」 此 所 謂 「 命 物 之 化 」 者 , 外 化 也 , 與 物 化 也 ; 所 謂 「 守 其 宗 」 者 , 內 不 化 也 , 一 不 化 也 。 天 下 篇 云 : 「 以 天 為 宗 。 」 所 謂 「 守 其 宗 」 者 , 守 其 天 也 。 大 宗 師 篇 云 : 「 其 一 , 與 天 為 徒 。 」 其 一 , 即 一 不 化 也 。 與 天 為 徒 , 即 守 其 天 也 , 亦 即 守 其 宗 也 。 又 淮 南 原 道 訓 : 「 故 達 於 道 者 , 不 以 人 易 天 , 外 與 物 化 , 而 內 不 失 其 情 。 」 外 與 物 化 者 , 即 此 之 命 物 之 化 也 ; 內 不 失 其 情 者 , 即 能 守 其 宗 也 。 義 可 互 證 。 常 季 曰 : 「 何 謂 也 ? 」 仲 尼 曰 : 「 自 其 異 者 視 之 , 肝 膽 楚 、 越 也 ; 本 一 身 , 而 世 俗 異 視 之 。   正 肝 之 與 膽 , 不 同 狀 , 不 同 用 , 不 同 名 。 是 肝 與 膽 , 如 楚 、 越 之 截 然 為 二 也 。 又 大 宗 師 篇 云 : 「 假 於 異 物 , 託 於 同 體 ; 忘 其 肝 膽 , 遣 其 耳 目 。 」 是 吾 與 吾 身 中 之 物 , 亦 如 楚 、 越 之 截 然 為 二 也 。 此 自 物 之 所 異 者 視 之 也 。 自 其 同 者 視 之 , 萬 物 皆 一 也 。 皆 天 地 間 一 物 。   補 物 之 數 雖 號 曰 萬 , 然 非 外 天 地 而 各 處 , 外 陰 陽 而 各 生 也 。 靈 蠢 雖 殊 , 其 為 天 地 間 之 一 物 則 同 也 。 知 北 遊 篇 云 : 「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 」 大 宗 師 篇 云 : 「 遊 於 天 地 之 一 氣 。 」 均 此 義 也 。 寓 言 篇 云 : 「 萬 物 皆 種 也 , 以 不 同 形 相 禪 。 」 言 形 雖 不 同 , 種 則 皆 同 也 。 列 子 黃 帝 篇 子 夏 曰 : 「 以 商 所 聞 夫 子 之 言 , 和 者 大 同 於 物 。 」 故 仲 尼 之 民 胞 物 與 , 牟 尼 謂 眾 生 同 具 佛 性 , 皆 自 物 之 所 同 者 視 之 也 。 能 作 如 是 視 者 , 忘 情 於 好 惡 , 而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者 也 。 大 宗 師 篇 云 : 「 同 於 大 通 。 」 又 云 : 「 同 則 無 好 也 。 」 該 無 惡 言 之 也 。 心 無 好 惡 而 能 和 , 則 視 之 同 矣 , 同 則 一 矣 。 在 宥 篇 云 「 我 守 其 一 以 處 其 和 」 , 義 亦 猶 是 也 。 夫 若 然 者 , 且 不 知 耳 目 之 所 宜 , 耳 目 之 宜 於 聲 色 , 彼 若 冥 然 無 所 知 。   正 人 每 好 耳 目 所 宜 , 而 惡 所 不 宜 者 。 如 心 遊 於 和 而 忘 情 好 惡 , 則 無 耳 目 之 宜 不 宜 矣 。 且 此 句 與 人 間 世 之 「 徇 耳 目 內 通 , 而 外 於 心 知 」 之 義 同 。 蓋 徇 耳 目 內 通 , 而 不 外 緣 於 物 , 則 心 自 不 知 耳 目 與 物 之 所 宜 也 。 能 如 此 者 , 則 不 僅 視 物 如 一 , 且 忘 心 於 視 矣 。 此 句 較 上 進 一 層 說 。 而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郭 云 : 「 放 心 於 道 德 之 間 , 而 曠 然 無 不 適 也 。 」   正 注 太 空 洞 。 武 按 : 賈 子 道 術 篇 「 剛 柔 得 適 謂 之 和 」 , 所 詁 是 矣 , 然 猶 有 深 義 焉 。 所 謂 和 者 , 天 地 陰 陽 二 氣 相 合 而 無 偏 勝 之 謂 也 。 故 田 子 方 篇 「 兩 者 交 通 成 和 」 。 兩 者 , 陰 陽 也 。 淮 南 氾 論 訓 「 陰 陽 相 接 , 乃 能 成 和 」 。 鶡 冠 子 環 流 篇 云 : 「 陰 陽 不 同 氣 , 然 其 為 和 同 也 。 」 猶 可 曰 : 此 道 家 言 也 。 易 曰 : 「 保 合 太 和 。 」 朱 注 : 「 太 和 , 陰 陽 會 合 沖 和 之 氣 也 。 」 是 則 儒 家 之 說 亦 如 此 矣 。 是 氣 也 , 人 物 即 秉 之 以 生 。 故 老 子 曰 : 「 萬 物 負 陰 而 抱 陽 , 沖 氣 以 為 和 。 」 列 子 天 瑞 篇 「 沖 和 氣 者 為 人 」 , 管 子 內 業 篇 「 天 出 其 精 , 地 出 其 形 , 合 此 以 為 人 , 和 乃 生 」 , 淮 南 天 文 訓 「 陰 陽 合 和 而 萬 物 生 」 , 本 書 知 北 遊 篇 「 生 非 汝 有 也 , 天 地 之 委 和 也 」 , 皆 為 明 證 。 道 家 所 重 在 養 生 , 而 養 生 之 要 , 則 在 養 此 生 生 之 和 。 莊 子 之 道 , 即 在 於 此 。 故 「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句 , 為 莊 子 之 道 要 , 不 僅 為 本 篇 之 主 旨 , 亦 全 書 之 主 旨 也 。 夫 足 以 滑 此 和 者 , 莫 過 於 情 。 情 生 於 知 , 啟 發 此 知 者 , 耳 目 為 之 誘 也 。 耳 目 觸 境 , 而 心 於 以 知 耳 目 之 所 宜 不 宜 焉 , 因 之 而 好 惡 之 情 生 , 而 喜 怒 之 情 伏 矣 。 故 本 篇 謂 知 為 孽 , 而 本 書 屢 以 「 去 知 」 、 「 忘 情 」 為 言 也 。 樂 記 曰 : 「 人 生 而 靜 , 天 之 性 也 。 感 於 物 而 動 , 性 之 欲 也 。 物 至 知 知 , 然 後 好 惡 形 焉 。 好 惡 無 節 於 內 , 知 誘 於 外 , 不 能 反 躬 , 天 理 滅 矣 。 」 所 謂 天 理 者 , 即 性 也 , 即 所 秉 受 之 和 也 。 欲 者 , 即 情 之 發 而 為 好 惡 也 。 好 惡 為 喜 怒 之 根 , 喜 怒 尤 足 以 滑 和 , 養 生 之 大 禁 也 。 蓋 喜 毗 於 陽 , 怒 毗 於 陰 , 皆 乖 適 中 之 和 。 故 養 生 之 道 , 在 制 喜 怒 , 制 喜 怒 在 泯 好 惡 , 泯 好 惡 在 返 視 而 內 聽 , 即 樂 記 所 謂 「 反 躬 」 也 。 返 視 而 內 聽 , 則 不 知 耳 目 之 所 宜 矣 。 此 與 人 間 世 篇 之 「 徇 耳 目 內 通 」 同 義 , 下 文 之 「 和 豫 通 而 不 失 於 兌 」 , 亦 即 此 義 也 。 老 子 之 「 塞 其 兌 」 , 文 子 之 「 閉 四 關 , 止 五 遁 」 , 其 義 均 同 。 即 釋 氏 之 「 空 六 塵 , 淨 六 根 , 戒 貪 嗔 癡 」 , 亦 何 莫 非 此 義 也 ? 而 貪 嗔 癡 之 義 , 「 好 惡 」 二 字 足 以 盡 之 ; 泯 好 惡 之 功 , 儒 家 「 窒 欲 」 二 字 足 以 盡 之 。 三 家 之 名 雖 別 , 其 理 則 同 , 其 保 合 太 和 之 道 , 亦 未 嘗 不 同 也 。 且 道 、 釋 之 所 同 者 , 猶 有 說 焉 。 道 之 功 在 致 虛 , 釋 之 功 在 悟 空 。 不 虛 則 道 不 集 , 過 虛 則 如 死 木 橛 , 而 喪 其 常 心 矣 , 故 在 於 無 過 與 不 及 , 則 亦 致 中 和 而 已 矣 。 釋 家 之 悟 空 , 在 不 執 有 以 墜 於 常 , 不 執 無 以 墜 於 斷 , 所 謂 「 不 落 二 邊 」 也 , 所 謂 「 空 不 空 藏 」 也 , 則 亦 致 中 和 而 已 矣 。 天 無 二 道 , 理 無 二 致 , 為 道 與 釋 者 , 同 秉 此 陰 陽 二 氣 而 生 , 亦 同 修 此 陰 陽 二 氣 之 和 而 已 , 烏 在 其 能 異 哉 ! 吾 之 此 說 , 非 援 釋 入 道 、 援 道 入 儒 也 , 特 旁 徵 側 引 , 以 曲 暢 本 文 之 義 而 已 。 因 修 和 為 莊 子 之 道 要 , 全 書 之 主 旨 , 不 惜 辭 費 , 而 總 釋 於 此 , 以 為 讀 全 書 者 之 助 焉 。 物 , 視 其 所 一 , 而 不 見 其 所 喪 , 宣 云 : 「 視 萬 物 為 一 致 , 無 有 得 喪 。 」   正 「 物 」 字 , 讀 應 逗 。 「 其 」 字 , 指 「 物 」 字 。 言 對 於 萬 物 , 惟 視 其 所 一 , 即 上 之 「 視 其 所 同 」 也 。 得 , 人 所 好 也 ; 喪 , 人 所 惡 也 。 無 好 惡 則 無 得 喪 , 而 視 之 如 一 矣 。 老 子 云 : 「 同 於 失 者 , 失 亦 樂 得 之 。 」 文 子 精 誠 篇 「 其 得 之 也 , 乃 失 之 也 ; 其 失 之 也 , 乃 得 之 也 」 , 皆 足 相 證 。 視 喪 其 足 , 猶 遺 土 也 。 」 補 心 無 惡 也 。 常 季 曰 : 「 彼 為 己 , 言 駘 但 能 修 己 耳 。 以 其 知 得 其 心 , 以 其 真 知 , 得 還 吾 心 理 。   正 知 , 指 審 乎 無 假 。 審 者 , 用 知 以 審 究 之 也 。 心 , 指 不 與 物 遷 與 守 其 宗 之 心 。 駘 之 成 無 心 , 無 心 則 非 用 知 矣 。 常 季 聞 仲 尼 之 言 , 尚 未 明 其 旨 , 總 疑 駘 用 知 以 得 心 , 用 心 以 得 其 常 心 也 。 以 其 心 得 其 常 心 , 又 以 吾 心 理 , 悟 得 古 今 常 然 之 心 理 。   正 常 心 , 常 恆 不 變 之 心 , 指 上 死 生 不 變 , 天 地 覆 墜 不 遺 之 心 也 。 物 何 為 最 之 哉 ? 」 最 , 聚 也 。 眾 人 何 為 群 聚 而 從 之 哉 ? 補 彼 之 用 知 以 得 心 , 用 心 以 得 常 心 , 特 為 己 耳 , 與 物 無 與 , 物 何 為 聚 之 哉 ? 仲 尼 曰 : 「 人 莫 鑑 於 流 水 , 而 鑑 於 止 水 , 唯 止 能 止 眾 止 。 成 云 : 「 鑑 , 照 也 。 」 宣 云 : 「 水 不 求 鑑 , 而 人 自 來 鑑 。 唯 自 止 , 故 能 止 眾 之 求 止 者 。 」   補 水 止 則 清 澄 , 人 自 來 止 以 取 鑑 。 喻 駘 德 充 , 物 自 來 最 , 非 由 用 心 。 受 命 於 地 , 唯 松 柏 獨 也 在 , 冬 夏 青 青 ; 受 命 於 天 , 唯 舜 獨 也 正 , 郭 云 : 「 下 首 唯 有 松 柏 , 上 首 唯 有 聖 人 , 故 凡 不 正 者 皆 來 求 正 。 若 物 皆 青 全 , 則 無 貴 於 松 柏 ; 人 各 自 正 , 則 無 羡 於 大 聖 而 趨 之 。 」 成 云 : 「 人 頭 在 上 , 去 上 則 死 ; 木 頭 在 下 , 去 下 則 死 。 是 以 呼 人 為 上 首 , 呼 木 為 下 首 。 故 上 首 食 傍 首 , 傍 首 食 下 首 。 下 首 草 木 , 傍 首 蟲 獸 。 」   補 管 子 法 法 篇 「 故 正 者 , 所 以 止 過 而 逮 不 及 也 。 過 與 不 及 也 , 皆 非 正 也 」 , 可 為 此 「 正 」 字 的 解 。 焦 竑 云 : 「 『 受 命 於 地 』 , 至 『 唯 舜 獨 也 正 』 , 文 句 不 齊 , 似 有 脫 略 。 張 君 房 校 本 云 『 受 命 於 地 , 唯 松 柏 獨 也 正 , 在 冬 夏 青 青 ; 受 命 於 天 , 唯 堯 、 舜 獨 也 正 , 在 萬 物 之 首 』 , 補 亡 七 字 。 因 郭 注 有 『 下 首 唯 松 柏 , 上 首 唯 聖 人 』 故 也 。 」 武 按 : 孔 子 集 語 引 此 文 , 其 下 注 云 : 「 明 本 無 『 在 萬 物 之 首 』 五 字 , 張 君 房 本 , 此 五 字 有 。 」 集 語 當 是 據 張 本 補 入 , 補 者 是 也 。 幸 能 正 生 , 以 正 眾 生 。 宣 云 : 「 舜 能 正 己 之 性 , 而 物 性 自 皆 受 正 。 」   正 陸 西 星 云 : 「 正 , 如 『 各 正 性 命 』 之 正 。 正 生 , 即 正 性 也 。 正 性 , 即 守 宗 也 。 守 宗 , 即 保 始 也 。 」 武 按 : 中 庸 曰 : 「 天 命 之 謂 性 。 」 故 天 賦 之 曰 命 , 命 者 令 也 , 天 令 之 也 , 人 秉 之 曰 性 , 二 而 一 者 也 。 舜 在 萬 物 之 首 而 為 天 子 , 故 能 正 眾 生 。 夫 保 始 之 徵 , 保 守 本 始 之 性 命 , 於 何 徵 驗 ?   補 始 , 指 道 言 , 亦 指 和 與 性 言 。 老 子 曰 : 「 道 常 無 名 。 」 又 曰 : 「 無 名 , 天 地 之 始 。 」 換 言 之 , 即 道 , 天 地 之 始 也 。 又 曰 : 「 天 下 有 始 , 以 為 天 下 母 。 」 又 曰 : 「 可 以 為 天 下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字 之 曰 道 。 」 又 大 宗 師 篇 謂 「 道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 「 生 天 生 地 」 。 夫 生 天 生 地 , 非 始 之 謂 乎 ? 與 老 子 「 先 天 地 生 , 字 之 曰 道 」 之 義 同 。 故 謂 始 指 道 言 也 。 道 為 陰 陽 之 公 名 , 和 為 陰 陽 之 相 合 。 道 之 存 於 人 者 謂 之 性 , 性 即 含 和 理 者 也 。 故 刻 意 篇 云 : 「 和 理 出 其 性 。 」 人 之 秉 此 和 而 生 以 成 性 也 , 謂 之 始 。 易 曰 : 「 成 性 存 存 。 」 疏 云 : 「 性 謂 稟 其 始 也 。 」 是 故 以 體 言 , 謂 之 道 ; 以 用 言 , 謂 之 和 。 以 和 理 具 於 心 而 未 顯 其 用 言 , 謂 其 性 ; 以 稟 和 成 性 之 時 言 , 謂 之 始 。 故 謂 始 亦 指 和 與 性 言 也 。 由 此 推 之 , 保 始 , 即 保 和 , 易 所 謂 「 保 合 太 和 」 , 尤 足 相 證 , 亦 即 上 文 「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之 義 也 。 舜 獨 得 正 命 , 即 獨 得 陰 陽 之 和 也 。 故 保 始 謂 之 保 其 正 命 , 亦 無 不 可 。 不 懼 之 實 。 補 此 處 提 出 一 「 懼 」 字 者 , 以 臨 死 不 懼 , 人 所 最 難 。 保 始 之 義 既 為 保 和 , 和 則 視 死 生 為 一 , 自 然 不 懼 , 故 以 人 之 所 最 難 者 為 其 徵 驗 也 。 若 心 有 所 懼 , 則 不 能 保 其 和 矣 。 勇 士 一 人 , 雄 入 於 九 軍 。 崔 云 : 「 天 子 六 軍 , 諸 侯 三 軍 , 通 為 九 軍 。 」   補 一 人 入 九 軍 , 難 必 不 死 , 今 入 之 且 雄 , 可 謂 不 懼 矣 。 將 求 名 而 能 自 要 者 , 而 猶 若 此 , 將 求 功 名 而 能 自 必 者 , 猶 可 如 此 。   正 彼 之 不 懼 , 非 保 合 其 和 , 而 視 生 死 為 一 也 ; 非 審 乎 無 假 , 不 與 物 遷 也 。 特 以 求 勇 名 之 故 , 而 約 束 其 懼 死 之 心 , 強 而 為 之 者 也 。 然 彼 以 求 名 猶 能 制 其 懼 心 , 況 具 以 下 所 舉 之 德 者 乎 ! 若 此 , 指 不 懼 。 而 況 官 天 地 , 府 萬 物 , 成 云 : 「 綱 維 二 儀 , 苞 藏 宇 宙 。 」   補 禮 記 王 制 「 論 定 然 後 官 之 」 , 注 : 「 使 之 試 守 。 」 玉 篇 : 「 府 , 聚 也 , 藏 貨 也 。 」 言 官 使 天 地 , 府 聚 萬 物 也 。 直 寓 六 骸 , 宣 云 : 「 直 , 猶 特 。 以 六 骸 為 吾 寄 寓 。 」 成 云 : 「 六 骸 , 身 首 四 肢 也 。 」   補 視 六 骸 如 寄 , 故 雖 六 骸 均 喪 , 猶 遺 土 也 , 況 喪 足 之 一 骸 乎 ! 此 由 其 中 尚 有 不 喪 者 存 , 所 謂 常 心 也 , 遠 非 勇 士 之 不 懼 所 可 比 矣 。 象 耳 目 , 宣 云 : 「 以 耳 目 為 吾 跡 象 。 」 補 故 不 知 耳 目 所 宜 。 一 知 之 所 知 , 上 知 謂 智 , 下 知 謂 境 。 純 一 無 二 。   補 知 之 所 知 , 非 一 也 , 然 而 不 二 視 之 。 即 上 「 物 視 其 所 一 」 , 亦 即 天 地 篇 「 萬 物 一 府 , 死 生 同 狀 」 也 。 而 心 未 嘗 死 者 乎 ! 宣 云 : 「 得 其 常 心 , 不 以 死 生 變 。 」   補 萬 物 無 不 隨 化 而 盡 , 形 體 亦 物 也 , 故 無 不 死 。 然 形 死 而 心 不 隨 之 俱 死 , 所 以 謂 之 為 常 也 。 任 形 之 死 猶 遺 土 , 即 上 所 謂 「 命 物 之 化 」 也 ; 心 不 隨 之 俱 死 , 即 上 所 謂 「 不 與 物 遷 」 而 「 守 其 宗 」 也 。 莊 子 之 道 , 不 外 於 此 矣 。 彼 且 擇 日 而 登 假 , 假 , 徐 音 遐 。 宣 云 : 「 曲 禮 : 『 天 王 登 假 。 』 此 借 言 遺 世 獨 立 。 擇 日 , 猶 言 指 日 。 」 按 : 言 若 黃 帝 之 遊 於 太 清 。   補 繹 曲 禮 登 假 之 義 , 則 登 假 者 , 死 之 飾 言 也 。 禮 記 郊 特 牲 云 : 「 魂 氣 歸 於 天 , 形 魄 歸 於 地 。 」 登 假 者 , 就 魂 氣 歸 天 言 之 也 ; 尚 書 之 「 帝 乃 殂 落 」 , 則 就 形 魄 歸 地 言 之 也 。 總 之 , 皆 死 之 飾 言 也 。 歷 來 傳 記 所 載 哲 人 高 僧 , 有 生 死 來 去 自 由 者 , 有 預 剋 死 朝 者 , 擇 日 登 假 , 即 此 類 也 。 彼 心 未 嘗 死 , 故 能 擇 日 , 以 明 其 來 去 從 容 。 天 地 間 何 奇 不 有 ? 未 可 概 以 怪 誕 目 之 也 。 人 則 從 是 也 。 宣 云 : 「 人 自 不 能 舍 之 。 」   補 人 則 從 死 , 不 僅 最 之 , 此 德 之 符 也 。 或 謂 人 特 從 之 遊 耳 , 何 遂 從 死 ? 說 似 過 當 , 不 知 此 特 進 一 步 答 常 季 「 物 何 以 最 之 」 之 問 , 原 非 事 實 。 然 事 實 亦 非 盡 無 , 如 子 畏 於 匡 , 回 曰 : 「 子 在 , 回 何 敢 死 ! 」 如 子 不 在 , 則 回 必 從 死 矣 。 田 橫 德 不 足 以 感 人 , 然 從 死 者 五 百 人 。 淮 南 泰 族 訓 , 言 墨 子 服 役 者 百 八 十 人 , 皆 可 使 赴 火 蹈 刃 , 死 不 還 踵 , 化 之 所 致 也 。 呂 氏 春 秋 離 俗 覽 , 言 墨 者 鉅 子 孟 勝 , 死 荊 陽 城 君 之 難 , 其 弟 子 從 死 者 百 八 十 三 人 , 豈 亦 過 當 之 說 乎 ? 彼 且 何 肯 以 物 為 事 乎 ? 」 因 常 季 疑 駘 有 動 眾 之 意 , 故 答 之 。   補 物 最 非 彼 用 心 以 要 之 。

    申 徒 嘉 , 兀 者 也 , 而 與 鄭 子 產 同 師 於 伯 昏 無 人 。 雜 篇 作 「 瞀 人 」 。   補 成 云 : 「 姓 公 孫 , 名 僑 , 字 子 產 , 鄭 之 賢 大 夫 也 。 」 子 產 謂 申 徒 嘉 曰 : 「 我 先 出 , 則 子 止 ; 子 先 出 , 則 我 止 。 」 郭 云 : 「 羞 與 刖 者 並 行 。 」   補 有 惡 心 也 。 不 審 其 德 , 而 惡 其 形 。 其 明 日 , 又 與 合 堂 同 席 而 坐 。 子 產 謂 申 徒 嘉 曰 : 「 我 先 出 , 則 子 止 ; 子 先 出 , 則 我 止 。 今 我 將 出 , 子 可 以 止 乎 , 其 未 邪 ? 郭 云 : 「 質 而 問 之 , 欲 使 必 不 並 己 。 」 且 子 見 執 政 而 不 違 , 子 齊 執 政 乎 ? 」 執 政 , 子 產 自 稱 。 違 , 避 也 。 齊 , 同 也 。 斥 其 不 遜 讓 。 申 徒 嘉 曰 : 「 先 生 之 門 , 固 有 執 政 焉 如 此 哉 ! 言 伯 昏 先 生 之 門 , 以 道 德 相 高 , 固 有 以 執 政 自 多 如 此 者 哉 ! 子 而 說 子 之 執 政 而 後 人 者 也 ? 子 乃 悅 愛 子 之 執 政 , 而 致 居 人 後 者 也 ? 正 後 , 如 論 語 「 事 君 敬 其 事 而 後 其 食 」 之 後 。 言 子 重 視 子 之 執 政 。 而 輕 視 人 也 ? 說 者 , 好 之 也 。 後 人 者 , 惡 之 也 , 非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也 。 聞 之 曰 : 『 鑑 明 , 則 塵 垢 不 止 , 止 則 不 明 也 。 久 與 賢 人 處 , 則 無 過 。 』 止 , 猶 集 也 。 明 鏡 無 塵 , 親 賢 無 過 。   補 久 與 賢 人 處 , 應 蒙 其 化 , 而 無 好 惡 之 過 。 今 子 所 取 大 者 , 先 生 也 , 而 猶 出 言 若 是 , 不 亦 過 乎 ! 」 宣 云 : 「 取 大 , 求 廣 見 識 。 」 按 : 取 大 , 猶 言 引 重 。 子 產 曰 : 「 子 既 若 是 矣 , 既 已 殘 形 。 猶 與 堯 爭 善 , 宣 云 : 「 堯 乃 善 之 至 者 , 故 以 為 言 。 」 計 子 之 德 不 足 以 自 反 邪 ? 」 宣 云 : 「 計 子 之 素 行 , 必 有 過 而 後 致 兀 , 尚 不 足 自 反 邪 ? 」 申 徒 嘉 曰 : 「 自 狀 其 過 以 不 當 亡 者 眾 , 不 狀 其 過 以 不 當 存 者 寡 。 狀 , 猶 顯 白 也 。 自 顯 言 其 罪 過 , 以 為 不 至 亡 足 者 多 矣 ; 不 顯 言 其 罪 過 而 自 反 , 以 為 不 當 存 足 者 少 也 。   補 嘉 答 子 產 自 反 之 說 , 以 狀 過 、 不 狀 過 兩 面 自 反 。 就 自 狀 其 過 一 面 說 , 如 誠 有 過 , 則 當 亡 者 眾 。 今 不 當 亡 者 眾 , 是 自 反 無 過 也 , 無 過 , 則 足 亦 不 當 亡 矣 。 就 不 狀 其 過 一 面 說 , 則 無 有 不 當 存 者 。 今 不 當 存 者 寡 , 僅 足 不 存 而 已 。 兩 面 自 反 , 其 無 過 亦 明 矣 。 知 其 不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 惟 有 德 者 能 之 。 宣 云 : 「 以 兀 為 自 然 之 命 而 不 介 意 , 非 有 德 者 不 能 。 」 補 自 反 不 當 亡 足 , 今 竟 亡 之 , 非 由 過 , 乃 由 命 , 此 無 可 奈 何 者 也 。 命 而 能 安 , 非 德 不 能 也 。 此 答 子 產 「 計 子 之 德 」 句 。 遊 於 羿 之 彀 中 , 中 央 者 , 中 地 也 , 然 而 不 中 者 , 命 也 。 上 二 中 , 如 字 。 下 二 中 , 竹 仲 反 。 以 羿 彀 喻 刑 網 。 言 同 居 刑 網 之 中 , 孰 能 自 信 無 過 ? 其 不 為 刑 罰 所 加 , 亦 命 之 偶 值 耳 。   補 釋 文 : 「 羿 音 詣 , 善 射 人 , 唐 、 夏 有 之 。 一 云 : 有 窮 之 君 , 篡 夏 者 也 。 彀 音 遘 , 張 弓 也 。 」 郭 云 : 「 弓 矢 所 及 為 彀 中 。 」 武 按 : 言 今 人 之 有 過 而 當 亡 足 者 多 矣 , 竟 獲 全 足 , 猶 之 羿 射 無 不 中 , 今 遊 其 彀 之 中 央 , 必 不 免 於 中 , 而 竟 不 中 者 , 命 也 。 此 喻 人 之 全 足 由 命 , 非 由 德 。 人 以 其 全 足 笑 吾 不 全 足 者 多 矣 。 我 怫 然 而 怒 , 而 適 先 生 之 所 , 則 廢 然 而 反 。 郭 云 : 「 廢 向 者 之 怒 而 復 常 。 」   補 足 之 全 不 全 , 皆 命 也 。 笑 不 全 者 , 由 有 惡 心 也 。 不 知 先 生 之 洗 我 以 善 邪 ! 以 善 道 淨 我 心 累 。   補 陳 氏 闕 誤 於 「 洗 我 」 句 下 , 有 「 吾 之 自 寤 邪 」 一 句 , 注 : 「 見 張 本 , 舊 闕 。 」 武 按 : 上 言 「 適 先 生 之 所 , 則 廢 然 而 反 」 者 , 由 於 被 化 , 而 非 自 寤 明 矣 , 闕 者 是 也 。 吾 與 夫 子 遊 十 九 年 矣 , 而 未 嘗 知 吾 兀 者 也 。 未 聞 先 生 以 殘 形 見 擯 。   補 好 惡 不 生 於 心 , 蓋 先 生 無 執 政 之 好 , 亦 無 兀 者 之 惡 也 。 今 子 與 我 遊 於 形 骸 之 內 , 以 道 德 相 友 。   補 修 德 者 , 形 骸 以 內 之 事 也 。 與 子 同 學 於 先 生 之 門 , 以 期 進 德 , 此 乃 遊 於 形 骸 之 內 也 。 而 子 索 我 於 形 骸 之 外 , 以 形 跡 相 繩 。   補 於 行 止 出 入 之 間 , 以 齊 執 政 見 責 , 是 索 於 形 骸 之 外 也 。 不 亦 過 乎 ! 」 子 產 蹴 然 改 容 更 貌 曰 : 「 子 無 乃 稱 ! 」 蹴 然 起 謝 。 乃 者 , 猶 言 如 此 。 子 無 乃 稱 , 謂 子 毋 如 此 言 也 。 大 宗 師 篇 「 不 知 其 所 以 乃 」 , 亦 謂 不 知 其 所 以 如 此 也 。   補 此 「 過 」 字 , 收 繳 上 各 「 過 」 字 。 蹴 , 釋 文 「 子 六 反 」 。 大 宗 師 篇 「 仲 尼 蹴 然 曰 」 , 釋 文 : 「 崔 云 : 『 變 色 貌 。 』 」 韓 詩 外 傳 四 :「
顏 淵 蹴 然 變 色 。 」 魯 有 兀 者 叔 山 無 趾 , 李 云 : 「 叔 山 , 氏 。 」 宣 云 : 「 無 足 趾 , 遂 為 號 。 」 踵 見 仲 尼 。 崔 云 : 「 無 趾 , 故 踵 行 。 」   補 讓 王 篇 「 納 履 而 踵 決 」 , 成 云 : 「 履 敗 , 納 之 , 而 根 後 決 也 。 」 謂 踵 為 足 根 也 。 玉 篇 : 「 踵 足 後 。 」 淮 南 地 形 訓 「 北 有 跂 踵 民 」 注 : 「 跂 踵 , 踵 不 至 地 , 以 五 指 行 。 」 叔 山 無 趾 , 故 以 踵 行 , 與 跂 踵 相 反 。 郭 乃 訓 踵 為 頻 , 又 有 訓 為 至 者 , 均 於 本 義 不 合 。 仲 尼 曰 : 「 子 不 謹 , 前 既 犯 患 若 是 矣 。 雖 今 來 , 何 及 矣 ? 」 無 趾 曰 : 「 吾 唯 不 知 務 而 輕 用 吾 身 , 吾 是 以 亡 足 。 今 吾 來 也 , 猶 有 尊 足 者 存 , 宣 云 : 「 有 尊 於 足 者 , 不 在 形 骸 。 」   補 釋 文 : 「 子 不 謹 前 , 絕 句 。 一 讀 以 謹 字 絕 句 。 」 武 按 : 應 從 「 謹 」 字 絕 句 , 因 「 前 既 犯 患 」 句 與 「 雖 今 來 」 句 有 時 間 對 立 性 故 也 。 如 將 「 雖 」 字 移 置 「 今 」 字 之 下 , 則 兩 句 均 以 時 間 字 冠 首 , 意 義 更 顯 矣 。 尊 足 者 , 謂 足 雖 刖 , 而 德 固 未 虧 也 。 吾 是 以 務 全 之 也 。 夫 天 無 不 覆 , 地 無 不 載 , 吾 以 夫 子 為 天 地 , 補 以 夫 子 為 天 地 , 故 來 求 覆 載 。 安 知 夫 子 之 猶 若 是 也 ! 」 孔 子 曰 : 「 丘 則 陋 矣 。 補 自 愧 以 形 骸 索 之 , 而 未 能 忘 形 也 。 夫 子 胡 不 入 乎 ? 請 講 以 所 聞 ! 」 無 趾 出 。 宣 云 : 「 徑 去 。 」 孔 子 曰 : 「 弟 子 勉 之 ! 夫 無 趾 , 兀 者 也 , 猶 務 學 以 復 補 前 行 之 惡 , 而 況 全 德 之 人 乎 ! 」 前 惡 虧 德 , 求 學 以 補 之 , 況 無 惡 行 而 全 德 者 乎 !   補 此 「 前 」 字 , 繳 應 上 「 前 」 字 。 無 趾 語 老 聃 曰 : 「 孔 丘 之 於 至 人 , 其 未 邪 ? 彼 何 賓 賓 以 學 子 為 ? 俞 云 : 「 賓 賓 , 猶 頻 頻 也 。 賓 聲 、 頻 聲 之 字 , 古 相 通 。 廣 雅 釋 訓 : 『 頻 頻 , 比 也 。 』 」 郭 云 : 「 怪 其 方 復 學 於 老 聃 。 」   正 郭 說 非 。 學 子 , 弟 子 也 。 孔 子 弟 子 三 千 , 猶 言 「 束 脩 以 上 , 未 嘗 無 誨 」 , 即 賓 賓 之 意 也 。 前 節 言 王 駘 無 心 以 動 眾 , 此 節 言 孔 子 有 心 以 聚 人 。 蓋 蘄 以 諔 詭 幻 怪 之 名 聞 , 意 在 使 人 聞 名 慕 之 而 來 學 也 。 一 正 一 反 , 前 後 對 照 。 如 果 學 聃 , 何 至 蘄 諔 詭 幻 怪 之 名 聞 乎 ? 彼 且 蘄 以 諔 詭 幻 怪 之 名 聞 , 不 知 至 人 之 以 是 為 己 桎 梏 邪 ? 」 李 云 : 「 諔 詭 , 奇 異 也 。 」 按 : 呂 覽 傷 樂 篇 作 「 俶 詭 」 。 木 在 足 曰 桎 , 在 手 曰 梏 。 蘄 , 期 同 。 言 彼 期 以 異 人 之 名 聞 於 天 下 , 不 知 至 人 之 於 名 , 視 猶 己 之 桎 梏 邪 ?   補 成 云 : 「 蘄 , 求 也 。 」 釋 文 : 「 蘄 音 祈 。 諔 , 尺 叔 反 。 詭 , 九 委 反 。 梏 , 古 毒 反 。 」 老 聃 曰 : 「 胡 不 直 使 彼 以 死 生 為 一 條 , 以 可 不 可 為 一 貫 者 , 解 其 桎 梏 , 其 可 乎 ? 」 言 生 死 是 非 , 可 通 為 一 , 何 不 使 以 死 生 是 非 為 一 條 貫 者 , 解 其 迷 惑 , 庶 幾 可 乎 ? 無 趾 曰 : 「 天 刑 之 , 安 可 解 ? 」 言 其 根 器 如 此 , 天 然 刑 戮 , 不 可 解 也 。   補 言 彼 之 本 性 , 自 願 受 此 桎 梏 , 如 天 之 所 刑 也 。

    魯 哀 公 問 於 仲 尼 曰 : 「 衛 有 惡 人 焉 , 曰 哀 駘 它 。 釋 文 : 「 惡 , 醜 。 李 云 : 『 哀 駘 , 醜 貌 。 它 其 名 。 』 」   補 釋 文 : 「 駘 音 臺 。 」 丈 夫 與 之 處 者 , 思 而 不 能 去 也 。 婦 人 見 之 , 請 於 父 母 曰 『 與 為 人 妻 , 寧 為 夫 子 妾 』 者 , 十 數 而 未 止 也 。 未 嘗 有 聞 其 唱 者 也 , 常 和 而 已 矣 。 未 嘗 先 人 , 感 而 後 應 。   補 孔 子 集 語 引 「 常 和 人 而 已 矣 」 其 下 , 注 云 :「
明 本 無 人 字 。 」 武 按 : 應 照 補 。 無 君 人 之 位 , 以 濟 乎 人 之 死 , 宣 云 : 「 濟 , 猶 拯 也 。 」   補 郭 云 : 「 明 物 不 由 權 勢 而 往 。 」 無 聚 祿 以 望 人 之 腹 。 李 楨 云 : 「 說 文 : 『 望 , 月 滿 也 。 』 腹 滿 為 飽 , 猶 月 滿 為 望 , 故 以 擬 之 。 」   補 郭 云 : 「 明 非 求 食 而 往 。 」 又 以 惡 駭 天 下 , 非 以 美 動 人 。   補 釋 文 : 「 駭 , 胡 楷 反 。 崔 本 作 駴 。 」 成 云 : 「 驚 駭 。 」 和 而 不 唱 , 未 嘗 招 引 人 。 知 不 出 乎 四 域 , 知 名 不 出 四 境 之 遠 。   正 淮 南 主 術 訓 : 「 昔 者 神 農 之 治 天 下 也 , 神 不 馳 於 胸 中 , 智 不 出 於 四 域 。 」 注 云 : 「 信 身 在 中 。 」 是 此 「 知 」 字 當 讀 智 。 郭 云 : 「 不 役 思 於 分 外 。 」 成 云 : 「 忘 心 遣 智 , 率 性 任 真 。 」 二 說 得 之 。 王 誤 讀 知 如 字 , 且 平 添 一 「 名 」 字 , 非 句 義 所 有 。 且 而 雌 雄 合 乎 前 。 宣 云 : 「 婦 人 丈 夫 , 皆 來 親 之 。 」   補 郭 云 : 「 入 獸 不 亂 群 , 入 鳥 不 亂 行 。 」 成 云 :「
雌 雄 , 禽 獸 之 類 。 」 其 意 以 為 「 雌 雄 」 二 字 祇 可 以 名 禽 獸 也 。 然 管 子 霸 形 篇 「 令 其 人 有 喪 雌 雄 」 , 注 : 「 失 男 女 之 偶 。 」 則 人 之 男 女 亦 得 名 之 。 此 總 上 丈 夫 婦 人 皆 來 會 聚 於 其 前 也 。 是 必 有 異 乎 人 者 也 。 寡 人 召 而 觀 之 , 果 以 惡 駭 天 下 。 與 寡 人 處 , 不 至 以 月 數 , 而 寡 人 有 意 乎 其 為 人 也 ; 郭 云 : 「 未 經 月 , 已 覺 其 有 遠 處 。 」 不 至 乎 期 年 , 而 寡 人 信 之 。 國 無 宰 , 寡 人 傳 國 焉 , 成 云 : 「 國 無 良 宰 , 傳 以 國 政 。 」 釋 文 : 「 傳 , 丈 〔 一 〕 專 反 。 」   補 釋 文 : 「 期 音 基 。 」 悶 然 而 後 應 , 悶 然 不 合 於 其 意 , 而 後 應 焉 。   補 釋 文 : 「 悶 然 , 音 門 , 李 云 : 『 不 覺 貌 。 』 」 成 云 : 「 不 覺 之 容 , 亦 是 虛 淡 之 貌 。 」 氾 而 若 辭 。 氾 然 不 係 於 其 心 , 而 若 辭 焉 。   補 前 漢 賈 誼 傳 : 「 氾 乎 若 不 繫 之 舟 。 」 寡 人 醜 乎 , 李 云 : 「 醜 , 慚 也 。 」   補 則 陽 篇 「 犀 首 聞 而 恥 之 」 , 又 曰 「 華 子 聞 而 醜 之 」 , 同 一 句 意 。 可 知 醜 即 恥 也 。 卒 授 之 國 。 無 幾 何 也 , 去 寡 人 而 行 , 成 云 : 「 俄 頃 之 間 , 逃 遁 而 去 。 」 寡 人 卹 焉 若 有 亡 也 , 宣 云 : 「 卹 , 憂 貌 。 」 若 無 與 樂 是 國 也 。 是 何 人 者 也 ? 」 仲 尼 曰 : 「 丘 也 , 嘗 使 於 楚 矣 , 適 見 u 子 食 於 其 死 母 者 , 釋 文 : 「 u , 本 又 作 豚 。 」 郭 注 : 「 食 , 乳 也 。 」   補 釋 文 : 「 使 , 音 所 吏 反 , 本 亦 作 遊 。 u , 徒 門 反 。 」 武 按 :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 陳 、 蔡 聞 楚 聘 孔 子 , 乃 發 徒 役 , 圍 孔 子 於 野 。 於 是 使 子 貢 至 楚 , 楚 昭 王 興 師 迎 孔 子 , 然 後 得 免 。 昭 王 將 以 書 社 地 七 百 里 封 孔 子 , 令 尹 子 西 阻 之 , 昭 王 乃 止 。 其 秋 , 昭 王 卒 於 城 父 。 孔 子 自 楚 反 乎 衛 。 是 歲 也 , 孔 子 年 六 十 三 , 而 魯 哀 公 六 年 也 。 約 在 哀 公 十 一 年 , 季 康 子 以 幣 迎 孔 子 , 孔 子 歸 魯 , 以 後 不 復 出 , 並 無 使 楚 事 。 一 本 「 使 」 作 「 遊 」 , 是 也 。 少 焉 眴 若 , 皆 棄 之 而 走 。 釋 文 : 「 眴 , 本 亦 作 瞬 , 司 馬 云 : 『 驚 貌 。 』 」 俞 云 : 「 眴 若 , 猶 眴 然 。 徐 無 鬼 篇 : 『 眾 狙 恂 然 棄 而 走 。 』 眴 、 恂 , 並 ● 之 假 借 。 說 文 : 『 ● , 驚 辭 也 。 』 始 就 其 母 食 , 少 焉 , 覺 其 死 , 皆 驚 走 也 。 」 不 見 己 焉 爾 , 不 得 類 焉 爾 。 郭 云 : 「 生 者 以 才 德 為 類 , 死 而 才 德 去 矣 , 故 生 者 以 失 類 而 走 也 。 」 按 : 言 u 子 以 母 之 不 顧 見 己 而 驚 疑 , 又 不 得 其 生 之 氣 類 而 捨 去 也 。 所 愛 其 母 者 , 非 愛 其 形 也 , 愛 使 其 形 者 也 。 成 云 : 「 使 其 形 者 , 精 神 也 。 」   補 成 云 : 「 郭 注 曰 : 『 使 形 者 , 才 德 也 。 』 而 才 德 者 , 精 神 也 。 豚 子 愛 母 , 愛 其 精 神 ; 人 慕 駘 它 , 慕 其 才 德 者 也 。 」 戰 而 死 者 , 其 人 之 葬 也 , 不 以 翣 資 , 郭 云 : 「 翣 者 , 武 所 資 也 。 戰 而 死 者 , 無 武 也 , 翣 將 安 施 ! 」 成 云 : 「 翣 者 , 武 飾 之 具 , 武 王 為 之 , 或 云 周 公 作 也 。 其 形 似 方 扇 , 使 車 兩 邊 。 軍 將 行 師 , 陷 陣 而 死 , 及 其 葬 日 , 不 用 翣 資 。 是 知 翣 者 , 武 之 所 資 , 無 武 則 翣 無 所 資 , 以 喻 無 神 則 形 無 所 愛 也 。 」 李 云 : 「 資 , 送 也 。 」   正 釋 文 : 「 翣 , 所 甲 反 。 」 武 按 : 說 文 : 「 翣 , 棺 羽 飾 也 。 天 子 八 , 諸 侯 六 , 大 夫 四 , 士 二 。 」 釋 名 釋 喪 制 篇 : 「 翣 , 齊 人 謂 扇 為 翣 。 此 似 之 也 , 象 翣 扇 為 清 涼 也 。 翣 有 黼 有 畫 , 各 以 其 飾 名 之 也 。 」 呂 氏 春 秋 孟 冬 紀 節 喪 篇 : 「 世 俗 之 行 喪 , 載 之 以 大 輴 , 羽 旄 旌 旗 如 雲 。 僂 翣 以 督 之 , 珠 玉 以 備 之 , 黼 黻 文 章 以 飾 之 。 」 高 注 : 「 僂 , 蓋 也 。 翣 , 棺 飾 也 。 畫 黼 黻 之 狀 如 扇 翣 於 僂 邊 。 」 荀 子 禮 論 : 「 然 後 皆 有 衣 衾 多 少 厚 薄 之 數 , 皆 有 翣 菨 文 章 之 等 , 以 敬 飾 之 。 」 注 : 「 鄭 康 成 云 : 『 蔞 翣 , 棺 之 牆 飾 也 。 以 木 為 筐 , 以 白 布 畫 為 雲 氣 , 如 今 之 攝 也 。 』 」 淮 南 氾 論 訓 : 「 周 人 牆 置 翣 。 」 注 : 「 周 人 兼 用 棺 槨 , 故 牆 設 翣 , 狀 如 今 要 扇 , 畫 文 , 插 置 棺 車 箱 以 為 飾 。 多 少 之 差 , 各 從 其 爵 命 之 數 也 。 」 白 虎 通 論 : 「 周 人 浸 文 , 牆 置 翣 , 加 巧 飾 。 」 觀 上 各 說 , 翣 者 , 古 所 未 有 , 因 周 人 尚 文 , 故 有 此 巧 飾 。 是 飾 其 文 也 , 郭 、 成 乃 謂 為 武 飾 , 恐 屬 臆 說 。 且 自 天 子 至 士 , 皆 得 用 之 , 特 各 從 其 爵 命 之 數 , 多 少 不 等 耳 。 以 呂 氏 所 斥 世 俗 之 喪 觀 之 , 想 其 時 庶 人 亦 皆 用 翣 , 不 復 遵 爵 命 之 數 矣 , 何 以 戰 而 死 者 獨 不 得 用 邪 ? 惟 荀 子 禮 論 〔 二 〕 云 : 「 刑 餘 罪 人 之 喪 , 棺 槨 三 寸 , 衣 衾 三 領 , 不 得 飾 棺 。 」 豈 以 刑 餘 罪 人 之 制 待 戰 死 者 歟 ? 夫 戰 而 降 敵 , 或 臨 戰 而 遁 , 因 以 致 死 者 , 則 信 乎 其 為 罪 人 , 而 不 得 以 翣 資 矣 , 然 此 皆 不 得 謂 之 戰 而 死 者 也 。 所 謂 戰 而 死 者 , 衝 鋒 陷 陣 , 奮 不 顧 身 , 殺 敵 力 竭 而 死 者 也 。 若 然 者 , 豈 僅 武 勇 , 且 亦 忠 烈 , 國 人 方 以 其 為 國 捐 軀 , 崇 德 報 功 之 不 暇 , 而 顧 以 刑 餘 罪 人 待 之 , 斥 去 其 翣 乎 ! 魯 童 汪 踦 死 齊 師 , 魯 人 欲 勿 殤 , 重 汪 踦 , 問 於 仲 尼 。 仲 尼 曰 : 「 能 執 干 戈 以 衛 社 稷 , 雖 欲 勿 殤 也 , 不 亦 可 乎 ! 」 豈 此 之 戰 而 死 者 , 獨 不 得 比 於 汪 踦 乎 ? 必 無 是 理 也 。 以 此 證 之 , 郭 、 成 之 說 , 其 不 當 明 矣 。 武 以 為 翣 者 , 飾 文 也 , 戰 則 重 武 , 而 非 講 文 之 時 。 下 所 謂 「 無 其 本 」 者 , 無 文 之 本 也 。 且 兵 凶 戰 危 , 民 人 離 散 , 亦 何 從 為 之 備 翣 ? 而 戰 死 者 必 非 一 人 , 又 焉 得 人 人 而 備 之 ? 此 則 其 餘 義 也 。 刖 者 之 屨 , 無 為 愛 之 , 釋 文 : 「 為 , 于 偽 反 。 」 郭 云 : 「 愛 屨 者 , 為 足 故 耳 。 」 皆 無 其 本 矣 。 翣 本 於 武 , 屨 本 於 足 。   正 翣 本 於 文 。 為 天 子 之 諸 御 , 不 爪 翦 , 補 淮 南 兵 略 訓 「 不 爪 翦 」 , 注 云 : 「 去 手 足 爪 。 鬋 、 翦 同 。 」 不 穿 耳 ; 御 女 不 加 修 飾 , 使 其 質 全 。 娶 妻 者 止 於 外 , 不 得 復 使 。 匹 夫 娶 妻 , 休 止 於 外 , 官 不 役 之 , 使 其 形 逸 。   補 禮 記 禮 運 : 「 三 年 之 喪 , 與 新 有 昏 者 , 期 不 使 。 」 形 全 猶 足 以 為 爾 , 上 二 事 , 皆 全 其 形 。 而 況 全 德 之 人 乎 ! 宣 云 : 「 德 全 則 有 本 , 人 豈 能 不 愛 乎 ! 」 今 哀 駘 它 未 言 而 信 , 無 功 而 親 , 使 人 授 己 國 , 唯 恐 其 不 受 也 , 是 必 才 全 而 德 不 形 者 也 。 」   補 德 充 於 內 , 不 形 於 外 。 寓 言 篇 孔 子 云 : 「 夫 受 才 乎 大 本 , 復 靈 以 生 。 」 列 禦 寇 篇 : 「 搖 而 本 才 。 」 郭 訓 才 為 本 性 。 釋 文 : 「 一 本 才 作 性 。 」 與 此 「 才 」 字 義 同 。 哀 公 曰 : 「 何 謂 才 全 ? 」 仲 尼 曰 : 「 死 生 存 亡 , 窮 達 貧 富 , 賢 與 不 肖 , 毀 譽 、 饑 渴 、 寒 暑 , 是 事 之 變 , 命 之 行 也 , 成 云 : 「 並 事 物 之 變 化 , 天 命 之 流 行 。 」   補 山 木 篇 仲 尼 曰 : 「 饑 溺 寒 暑 , 窮 桎 不 行 , 天 地 之 行 也 , 運 物 之 泄 也 。 」 義 與 此 同 。 日 夜 相 代 乎 前 , 語 又 見 齊 物 論 篇 。   補 事 變 命 行 , 互 相 替 代 , 前 逝 後 繼 , 不 舍 晝 夜 。 而 知 不 能 規 乎 其 始 者 也 。 宣 云 : 「 雖 有 知 者 , 不 能 詰 其 所 自 始 。 」   補 禮 記 儒 行 「 其 規 為 有 如 此 者 」 , 疏 : 「 但 自 規 度 所 為 之 事 而 行 。 」 戰 國 策 「 齊 無 天 下 之 規 」 , 注 : 「 規 , 猶 謀 也 。 」 則 規 者 , 謀 度 也 。 故 不 足 以 滑 和 , 不 可 入 於 靈 府 。 成 云 : 「 滑 , 亂 也 。 」 郭 云 :「
靈 府 , 精 神 之 宅 。 」 宣 云 : 「 惟 其 如 是 , 故 當 任 其 自 然 , 不 足 以 滑 吾 之 天 和 , 不 可 以 擾 吾 之 靈 府 。 」   補 事 變 命 行 , 既 不 可 謀 度 其 始 , 則 維 安 於 無 可 奈 何 , 任 天 之 行 , 而 不 可 有 所 好 惡 入 於 靈 府 , 以 亂 吾 之 和 德 也 。 庚 桑 楚 篇 「 皆 天 也 , 非 人 也 , 不 足 以 滑 成 , 不 可 內 於 靈 臺 」 , 義 與 此 同 。 靈 臺 , 即 靈 府 , 心 之 謂 也 。 成 , 即 下 文 「 德 者 成 和 之 修 」 之 成 也 。 又 山 木 篇 仲 尼 曰 : 「 化 其 萬 物 , 而 不 知 其 禪 之 者 , 焉 知 其 所 終 ? 焉 知 其 所 始 ? 正 而 待 之 而 已 耳 。 」 亦 足 與 此 段 相 發 明 。 使 之 和 豫 通 而 不 失 於 兌 , 使 日 夜 無 郤 而 與 物 為 春 , 李 云 : 「 兌 , 悅 也 。 郤 , 間 也 。 」 宣 云 : 「 使 和 豫 之 氣 流 通 , 不 失 吾 怡 悅 之 性 , 日 夜 無 一 息 間 隙 , 隨 物 所 在 , 同 遊 於 春 和 之 中 。 」 正 韻 會 : 「 兌 , 穴 也 。 」 易 說 卦 傳 云 : 「 兌 為 口 。 」 淮 南 道 應 訓 云 「 則 塞 民 於 兌 」 , 注 : 「 兌 , 耳 目 口 鼻 也 。 」 老 子 「 塞 其 兌 , 閉 其 門 」 , 王 弼 注 : 「 兌 , 事 欲 之 所 由 生 ; 門 , 事 欲 之 所 由 從 。 」 則 王 意 亦 以 穴 訓 兌 也 。 文 子 下 德 篇 : 「 人 之 情 , 思 慮 聰 明 喜 怒 也 。 故 閉 四 關 , ( 注 : 耳 目 口 鼻 。 ) 止 五 遁 , ( 注 : 五 情 。 ) 即 與 道 淪 。 是 故 神 明 藏 於 無 形 , 精 氣 反 於 至 真 。 」 據 上 各 說 , 則 此 文 為 使 和 氣 逸 豫 流 通 於 內 , 而 毋 使 散 失 於 耳 目 口 鼻 之 穴 也 。 下 文 「 內 保 之 而 外 不 蕩 」 , 即 為 此 文 取 譬 。 蓋 修 道 之 要 , 在 嗇 精 凝 神 , 如 和 氣 由 竅 穴 散 失 , 則 精 無 由 嗇 , 而 神 無 由 凝 , 斯 道 無 由 成 。 故 上 文 曰 「 聽 止 於 耳 」 , 曰 「 徇 耳 目 內 通 〔 三 〕 」 , 即 恐 失 於 兌 也 。 老 子 之 塞 兌 , 文 子 之 閉 關 , 亦 同 此 義 。 能 不 失 於 兌 , 則 能 如 文 子 所 云 「 神 明 藏 於 無 形 , 精 氣 反 於 至 真 」 矣 。 否 則 , 神 明 何 由 藏 ? 精 氣 何 由 反 哉 ? 廣 成 子 語 黃 帝 以 至 道 , 亦 惟 曰 : 「 無 視 無 聽 , 抱 神 以 靜 。 」 又 曰 :「
慎 女 內 , 閉 女 外 。 」 所 謂 無 視 聽 而 閉 外 , 非 即 不 失 於 兌 之 義 乎 ? 如 道 家 之 魏 伯 陽 , 則 尤 明 揭 其 旨 曰 : 「 耳 、 目 、 口 三 寶 , 固 塞 勿 發 揚 。 」 蓋 由 此 文 悟 得 者 也 。 此 文 道 家 視 之 為 祕 要 , 而 郭 、 成 諸 氏 , 乃 訓 之 為 悅 , 無 亦 昧 於 莊 氏 之 旨 , 而 未 尋 究 前 後 文 義 乎 ! 是 接 而 生 時 於 心 者 也 。 宣 云 : 「 是 四 時 不 在 天 地 , 而 吾 心 之 春 , 無 有 間 斷 , 乃 接 續 而 生 時 於 心 也 。 」   補 「 接 」 字 , 承 「 日 夜 無 郤 」 ; 「 時 」 字 , 承 「 春 」 。 即 日 夜 接 續 , 生 春 和 之 氣 於 心 而 不 間 也 。 與 老 子 「 綿 綿 若 存 , 載 營 魄 抱 一 , 能 無 離 乎 」 之 義 同 。 綿 綿 者 , 即 接 而 無 郤 也 。 抱 一 者 , 如 在 宥 篇 「 我 守 其 一 以 處 其 和 」 也 。 又 陰 陽 合 一 謂 之 和 , 則 抱 一 即 處 和 也 。 能 無 離 者 , 勉 人 處 和 不 可 斷 離 , 即 接 而 生 和 也 , 又 與 易 「 成 性 存 存 」 之 義 同 。 陳 淳 曰 : 「 性 字 從 生 從 心 , 是 人 生 來 具 是 理 於 心 , 方 名 曰 性 。 」 是 性 即 具 理 之 心 也 。 朱 注 : 「 存 , 謂 存 而 又 存 , 不 已 之 意 。 」 亦 即 接 而 生 春 和 之 時 於 心 也 。 推 之 佛 書 「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 其 義 亦 無 不 同 。 無 所 住 者 , 可 釋 為 無 所 執 著 , 亦 可 釋 為 無 所 停 住 。 無 所 停 住 , 即 接 之 義 也 。 生 其 心 者 , 生 其 清 淨 心 也 。 欲 清 淨 生 心 , 不 和 而 能 之 乎 ? 蓋 不 和 則 陰 陽 不 調 , 心 必 煩 擾 矣 。 此 數 語 , 為 修 道 奧 竅 , 儒 與 釋 不 能 外 之 也 。 是 之 謂 才 全 。 」 「 何 謂 德 不 形 ? 」 曰 : 「 平 者 , 水 停 之 盛 也 。 郭 云 : 「 天 下 之 平 , 莫 盛 於 停 水 。 」 其 可 以 〔 四 〕 為 法 也 , 郭 云 : 「 無 情 至 平 , 故 天 下 取 正 焉 。 」   補 至 平 者 莫 如 水 , 故 人 之 求 平 者 , 皆 以 水 為 準 則 。 天 道 篇 : 「 水 靜 則 明 燭 鬚 眉 , 平 中 準 , 大 匠 取 法 焉 。 」 大 匠 取 法 者 , 如 考 工 記 「 匠 人 建 國 , 水 地 以 縣 」 , 注 : 「 於 四 角 立 植 , ( 疏 : 柱 也 。 ) 而 縣 以 水 , 望 其 高 下 。 高 下 既 定 乃 為 位 而 平 地 。 」 如 今 建 築 家 用 水 準 器 以 取 平 然 , 故 曰 「 其 可 以 為 法 也 」 。 心 而 能 平 , 亦 猶 是 焉 。 內 保 之 而 外 不 蕩 也 。 蕩 , 動 也 。 內 保 其 明 , 外 不 動 於 物 。   補 文 子 上 德 篇 : 「 莫 鑒 於 流 潦 而 鑒 於 止 水 , 以 其 內 保 之 止 而 不 外 蕩 。 」 武 按 : 平 則 能 內 保 , 停 則 不 外 蕩 , 此 喻 內 保 其 和 而 不 失 於 兌 也 。 德 者 , 成 和 之 修 也 。 宣 云 : 「 修 太 和 之 道 既 成 , 乃 名 為 德 也 。 」   補 繕 性 篇 「 夫 德 者 , 和 也 」 , 言 得 和 於 心 謂 之 德 。 此 為 上 文 「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作 釋 。 德 不 形 者 , 物 不 能 離 也 。 」 含 德 之 厚 , 人 樂 親 之 。   補 物 不 能 離 者 , 物 自 最 之 也 , 此 為 德 之 符 。 哀 公 異 日 以 告 閔 子 曰 : 「 始 也 , 吾 以 南 面 而 君 天 下 , 執 民 之 紀 , 而 憂 其 死 , 成 云 : 「 執 持 綱 紀 , 憂 於 兆 庶 , 飲 食 教 誨 , 恐 其 夭 死 。 」   補 成 云 : 「 姓 閔 , 名 損 , 字 子 騫 , 宣 尼 門 人 , 在 四 科 之 數 , 甚 有 孝 德 , 魯 人 也 。 」 論 語 「 德 行 顏 淵 、 閔 子 騫 」 , 即 其 人 也 。 吾 自 以 為 至 通 矣 。 今 吾 聞 至 人 之 言 , 宣 云 : 「 孔 子 之 言 哀 駘 它 者 。 」 恐 吾 無 其 實 , 輕 用 吾 身 而 亡 其 國 。 補 孔 子 集 語 引 「 其 國 」 作 「 吾 國 」 , 崇 本 、 世 本 同 , 當 從 之 。 吾 與 孔 丘 , 非 君 臣 也 , 德 友 而 已 矣 。 」

〔 一 〕 「 丈 」 原 作 「 文 」 , 據 釋 文 改 。

〔 二 〕 「 荀 子 禮 論 」 原 作 「 周 禮 縫 人 」 , 據 荀 子 改 。

〔 三 〕 「 通 」 原 誤 「 遁 」 , 據 人 間 世 篇 改 。

〔 四 〕 「 以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下 補 正 同 。

    闉 跂 支 離 無 脤 成 云 : 「 闉 , 曲 也 。 謂 攣 曲 企 踵 而 行 。 脤 , 脣 也 。 謂 支 體 坼 裂 , 傴 僂 殘 病 , 復 無 脣 也 。 」 釋 文 : 「 脤 , 徐 市 軫 反 。 又 音 脣 。 」   補 釋 文 : 「 闉 音 因 , 郭 烏 年 反 。 跂 音 企 。 」 說 衛 靈 公 , 靈 公 說 之 , 而 視 全 人 , 其 脰 肩 肩 。 上 說 言 說 , 下 說 音 悅 。 其 下 同 。 釋 文 : 「 脰 , 頸 也 。 李 云 : 『 肩 肩 , 羸 小 貌 。 』 李 楨 云 : 「 攷 工 梓 人 文 『 數 目 顅 脰 』 , 注 云 『 顅 , 長 脰 貌 』 , 與 肩 肩 義 合 。 知 肩 是 省 借 , 本 字 當 作 顅 。 」 按 : 衛 君 悅 之 , 顧 視 全 人 之 脰 , 反 覺 其 羸 小 也 。   正 釋 文 : 「 脰 音 豆 。 」 武 按 : 各 注 均 未 得 解 。 此 處 李 訓 肩 肩 為 羸 小 , 亦 無 顯 據 , 難 免 臆 說 。 全 人 之 脰 , 本 非 羸 小 , 而 視 之 為 羸 小 , 必 目 病 眚 者 也 。 未 據 靈 公 目 眚 , 何 致 有 此 妄 見 ? 說 殊 未 愜 。 李 楨 改 為 攷 工 記 之 「 顅 」 , 鄭 注 「 顅 , 長 脰 貌 」 , 不 過 頸 長 耳 , 有 何 取 義 乎 ? 並 未 足 以 明 其 形 之 惡 。 如 勾 踐 頸 長 , 滅 吳 霸 越 , 為 當 時 盟 主 , 不 反 明 頸 長 之 可 貴 乎 ? 是 改 亦 非 也 。 考 說 文 「 肩 , 膊 也 」 , 廣 韻 「 肩 , 項 下 」 , 書 盤 庚 傳「
肩 , 任 也 」 , 左 傳 襄 二 年 「 鄭 子 駟 請 息 肩 於 晉 」 註 「 以 負 擔 喻 」 。 本 句 上 「 肩 」 字 , 項 下 之 膊 也 ; 下 「 肩 」 字 , 任 也 , 負 擔 也 。 猶 之 冠 冠 履 履 , 風 風 雨 雨 , 曾 滌 生 氏 所 謂 實 字 虛 用 也 。 其 脰 肩 肩 者 , 謂 其 頸 乃 肩 膊 肩 負 之 也 。 言 靈 公 視 闉 跂 而 悅 之 , 忘 其 形 之 惡 , 視 形 全 之 人 , 惟 見 其 以 肩 任 負 其 頸 耳 , 猶 之 天 地 篇 所 言 「 橫 目 之 民 」 。 目 橫 於 面 , 脰 豎 於 肩 , 皆 舉 一 以 概 其 全 也 。 蓋 闉 跂 德 充 於 內 , 故 靈 公 忘 形 悅 德 , 非 然 者 , 形 貌 雖 全 , 不 過 以 肩 肩 脰 之 常 人 耳 。 蓋 以 肩 肩 脰 , 人 人 如 此 , 無 足 悅 也 。 下 文 「 德 有 所 長 , 形 有 所 忘 」 句 , 即 說 明 此 處 之 義 者 也 。 荀 子 非 相 篇 : 「 衛 靈 公 有 臣 曰 公 孫 呂 , 身 長 七 尺 , 面 長 三 尺 , 焉 廣 三 寸 , 鼻 目 耳 具 而 名 動 天 下 。 」 此 則 靈 公 悅 德 忘 形 之 實 證 也 。 甕 ● 大 癭 說 齊 桓 公 , 桓 公 說 之 , 而 視 全 人 , 其 脰 肩 肩 。 說 文 : 「 癭 , 瘤 也 。 」 李 云 : 「 甕 ● , 大 癭 貌 。 」   補 釋 文 : 「 甕 , 烏 送 反 。 ● , 烏 葬 反 。 癭 , 一 領 反 。 」 此 段 , 即 下 「 形 有 所 忘 」 也 。

    故 德 有 所 長 , 而 形 有 所 忘 , 總 上 。 人 不 忘 其 所 忘 , 而 忘 其 所 不 忘 , 此 謂 誠 忘 。 形 宜 忘 , 德 不 宜 忘 ; 反 是 , 乃 真 忘 也 。 故 聖 人 有 所 遊 , 遊 心 於 虛 。   正 遊 心 於 德 之 和 。 而 知 為 孽 , 智 慧 運 動 , 而 生 支 孽 。   正 說 文 通 論 : 「 孽 之 言 櫱 也 。 」 若 木 既 伐 而 生 , 猶 顛 木 之 有 曲 櫱 也 。 凡 情 與 事 之 生 , 皆 由 於 知 , 猶 樹 之 生 櫱 也 。 下 三 「 為 」 字 , 即 皆 由 知 所 生 。 約 為 膠 , 禮 信 約 束 , 而 相 膠 固 。 德 為 接 , 廣 樹 德 意 , 以 相 交 接 。 工 為 商 。 工 巧 化 居 , 以 通 商 賈 。 聖 人 不 謀 , 惡 用 知 ? 心 無 圖 謀 , 故 不 用 智 。   補 庚 桑 楚 篇 : 「 知 者 謨 也 。 」 又 曰 : 「 至 知 不 謀 。 」 不 斲 , 惡 用 膠 ? 不 彫 琢 , 何 須 約 束 ? 無 喪 , 惡 用 德 ? 德 之 言 得 也 。 本 無 喪 失 , 何 用 以 德 相 招 引 ?   補 秋 水 篇 : 「 至 德 不 得 。 」 不 貨 , 惡 用 商 ? 不 貴 貨 物 , 無 須 通 商 。   補 老 子 曰 : 「 聖 人 欲 不 欲 , 不 貴 難 得 之 貨 。 」 四 者 , 天 鬻 也 。 天 鬻 者 , 天 食 也 。 釋 文 : 「 鬻 , 養 也 。 」 知 、 約 、 德 、 工 四 者 , 天 所 以 養 人 也 。 天 養 者 , 天 所 以 食 之 也 。 既 受 食 於 天 , 又 惡 用 人 ? 既 受 食 於 天 矣 , 則 當 全 其 自 然 , 不 用 以 人 為 雜 之 。 有 人 之 形 , 無 人 之 情 。 屏 絕 情 感 。   補 無 好 惡 之 情 。 有 人 之 形 , 故 群 於 人 ; 成 云 : 「 和 光 混 跡 。 」   補 大 宗 師 篇 云 : 「 方 且 與 造 物 者 為 人 。 」 義 與 此 同 。 無 人 之 情 , 故 是 非 不 得 於 身 。 絕 是 非 之 端 。   補 無 好 惡 之 情 , 故 無 是 非 之 端 。 眇 乎 小 哉 ! 所 以 屬 於 人 也 。 謷 乎 大 哉 ! 獨 成 其 天 。 崔 云 : 「 類 同 於 人 , 所 以 為 小 ; 情 合 於 天 , 所 以 為 大 。 」 成 云 : 「 謷 , 高 大 貌 也 。 」   補 眇 , 釋 文 「 亡 小 反 」 。 釋 名 釋 疾 病 云 : 「 眇 , 小 也 。 」 謷 , 釋 文 「 五 羔 反 」 。 武 按 : 大 宗 師 篇 云 : 「 其 一 , 與 天 為 徒 ; 其 不 一 , 與 人 為 徒 。 」 可 作 此 處 參 證 。 惠 子 謂 莊 子 曰 : 「 人 故 無 情 乎 ? 」 莊 子 曰 : 「 然 。 」 惠 子 曰 : 「 人 而 無 情 , 何 以 謂 之 人 ? 」 莊 子 曰 : 「 道 與 之 貌 , 天 與 之 形 , 成 云 : 「 虛 通 之 道 , 為 之 相 貌 ; 自 然 之 理 , 遺 其 形 質 。 」 惡 得 不 謂 之 人 ? 」 惠 子 曰 : 「 既 謂 之 人 , 惡 得 無 情 ? 」 莊 子 曰 : 「 是 非 吾 所 謂 情 也 。 宣 云 : 「 言 惠 子 先 誤 認 情 字 。 」 按 : 郭 以 是 非 承 上 言 , 非 。 吾 所 謂 無 情 者 , 言 人 之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 常 因 自 然 而 不 益 生 也 。 」 宣 云 : 「 本 生 之 理 , 不 以 人 為 加 益 之 。 」 補 自 然 者 , 天 也 。 常 因 自 然 , 與 刻 意 篇 「 循 天 之 理 」 同 義 。 老 子 曰 「 益 生 曰 祥 」 , 前 漢 五 行 志 「 妖 孽 自 外 來 謂 之 祥 」 , 謂 增 益 其 生 為 凶 妖 也 。 老 子 又 曰 「 無 以 生 為 者 , 是 賢 於 貴 生 」 , 即 因 其 自 然 之 生 , 而 不 益 之 以 人 為 也 。 養 生 主 篇 之 「 盡 年 」 , 寓 言 篇 之 「 窮 年 」 , 即 任 其 天 年 自 然 窮 盡 而 已 , 皆 不 益 生 之 義 。 莊 子 之 道 , 在 養 生 而 不 益 生 。 惟 不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 以 期 如 大 宗 師 篇 所 云 「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 , 即 養 生 也 。 上 所 謂 和 者 , 無 好 惡 也 , 故 「 不 以 好 惡 傷 身 」 句 , 乃 修 和 之 功 夫 也 。 惠 子 曰 : 「 不 益 生 , 何 以 有 其 身 ? 」 成 云 : 「 若 不 資 益 生 道 , 何 以 有 其 身 乎 ? 」 莊 子 曰 : 「 道 與 之 貌 , 天 與 之 形 , 無 以 好 惡 內 傷 其 身 。 有 其 身 者 如 此 。 今 子 外 乎 子 之 神 , 勞 乎 子 之 精 , 倚 樹 而 吟 , 據 槁 梧 而 瞑 。 成 云 : 「 槁 梧 , 夾 膝 几 也 。 言 惠 子 疏 外 神 識 , 勞 苦 精 靈 , 故 行 則 倚 樹 而 吟 詠 , 坐 則 隱 几 而 談 說 , 形 勞 心 倦 , 疲 怠 而 瞑 。 」   正 槁 梧 , 解 詳 齊 物 論 「 惠 子 之 據 梧 也 」 句 下 。 天 選 子 之 形 , 選 , 解 如 孟 子 「 選 擇 而 使 子 」 之 選 。 子 以 堅 白 鳴 ! 」 言 子 以 此 自 鳴 , 與 公 孫 龍 「 堅 白 」 之 論 何 異 ? 齊 物 論 所 謂 「 以 堅 白 之 昧 終 」 也 。 解 見 前 。   正 堅 白 者 , 以 堅 石 與 堅 , 白 馬 與 白 , 離 而 兩 之 以 為 題 , 於 無 理 中 說 理 , 以 口 辯 相 勝 者 也 。 公 孫 龍 倡 之 , 一 時 和 者 群 起 。 其 目 甚 多 , 如 「 卵 有 毛 」 、 「 雞 三 足 」 之 類 , 見 荀 子 勸 學 篇 。 本 書 天 下 篇 末 所 載 , 即 惠 子 之 堅 白 辯 , 蓋 惠 子 固 其 中 之 雄 也 。 故 此 處 注 , 不 必 再 涉 及 公 孫 龍 , 句 固 未 嘗 言 「 子 以 公 孫 龍 之 堅 白 鳴 」 也 。
 
 

    大 宗 師 第 六   本 篇 云 : 「 人 猶 效 之 。 」 效 之 言 師 也 。 又 云 : 「 吾 師 乎 ! 吾 師 乎 ! 」 以 道 為 師 也 。 宗 者 , 主 也 。

        正 天 下 篇 云 「 以 天 為 宗 」 , 與 此 所 謂 「 大 宗 」 者 義 別 。 天 道 篇 云 : 「 夫 明 白 於 天 地 之 德 者 , 此 之 謂 大 宗 大 本 , 與 天 和 者 也 。 」 蓋 謂 和 為 大 宗 也 。 然 易 云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 , 本 書 則 陽 篇 「 陰 陽 , 氣 之 大 者 也 , 道 者 為 之 公 」 , 言 道 為 陰 陽 之 公 名 也 。 田 子 方 篇 「 兩 者 交 通 成 和 」 , 兩 者 , 謂 陰 陽 也 。 據 此 , 則 陰 陽 之 公 名 為 道 , 陰 陽 之 相 合 為 和 。 是 則 和 乃 道 之 質 也 , 故 天 道 篇 謂 和 為 大 宗 , 即 無 異 謂 道 為 大 宗 也 。 莊 子 何 故 謂 天 為 宗 , 而 謂 道 為 大 宗 ? 則 老 子 曰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 法 者 , 師 也 , 即 人 師 地 , 地 師 天 , 天 師 道 也 。 本 篇 「 夫 道 」 節 , 謂 道 「 生 天 生 地 」 。 夫 天 既 法 道 , 道 既 生 天 , 則 謂 天 為 宗 , 謂 道 為 大 宗 , 又 何 疑 乎 ? 且 「 夫 道 」 節 「 長 於 上 古 不 老 」 句 , 指 道 言 之 也 。 篇 末 「 吾 師 乎 」 下 , 亦 有 此 句 , 則 其 所 謂 吾 師 者 , 亦 指 道 言 之 也 。 而 天 道 篇 「 大 宗 大 本 」 下 , 所 引 「 長 於 上 古 」 諸 句 , 概 與 本 篇 末 同 , 則 所 言 謂 和 為 大 宗 , 無 異 謂 道 為 大 宗 , 尤 為 明 確 矣 。 由 以 上 所 證 , 則 此 所 謂 大 宗 者 , 道 也 ; 所 謂 大 宗 師 者 , 以 道 為 師 也 。

    知 天 之 所 為 ,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 至 矣 。 知 天 之 所 為 者 , 天 而 生 也 ; 凡 物 皆 自 然 而 生 , 則 當 順 其 自 然 。   補 天 地 篇 : 「 無 為 為 之 之 謂 天 。 」 夫 「 無 為 為 之 」 者 , 即 其 所 為 循 天 之 理 , 因 乎 自 然 , 而 不 雜 以 人 為 也 , 如 下 所 舉 「 真 人 不 逆 寡 , 不 雄 成 , 不 謨 士 」 等 是 也 。 故 此 所 謂「
天 之 所 為 」 , 即 下 真 人 之 所 為 也 ; 「 人 之 所 為 」 , 即 下 狐 不 偕 諸 人 之 所 為 , 而 過 乎 其 當 者 也 。 總 提 於 此 , 以 為 下 文 綱 領 。 刻 意 篇 云 「 虛 無 恬 淡 , 乃 合 天 德 」 , 達 生 篇 云 「 形 全 精 復 , 與 天 為 一 」 , 即 天 而 生 也 。 蓋 以 「 虛 無 恬 淡 」 而 至 「 形 全 精 復 」 , 下 所 舉 真 人 之 所 為 亦 可 以 此 八 字 概 之 。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 以 其 知 之 所 知 , 以 養 其 知 之 所 不 知 ,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中 道 夭 者 , 是 知 之 盛 也 。 兩 其 知 , 音 智 。 不 強 知 , 則 智 得 所 養 。 郭 云 : 「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有 分 , 故 任 而 不 強 也 ; 知 人 之 所 知 者 有 極 , 故 用 而 不 蕩 也 。 故 所 知 不 以 無 涯 自 困 。 」   補 明 此 為 知 之 盛 , 而 非 知 之 真 也 。 齊 物 論 云 : 「 故 知 止 其 所 不 知 , 至 矣 。 」 養 生 主 云 : 「 吾 生 也 有 涯 , 而 知 也 無 涯 。 以 有 涯 隨 無 涯 , 殆 矣 。 」 夫 人 之 所 為 者 事 也 , 事 之 能 御 者 知 也 , 事 無 涯 , 故 知 亦 無 涯 。 所 謂 知 人 之 所 為 者 , 因 有 人 之 形 , 故 群 於 人 , 而 不 離 人 以 獨 異 , 則 應 知 人 之 所 為 也 , 即 下 文「
與 人 為 徒 」 也 。 所 謂 養 其 知 之 所 不 知 者 , 言 知 乎 其 所 能 知 , 不 強 知 其 所 不 知 者 , 是 不 以 有 涯 隨 無 涯 也 , 則 得 終 其 天 年 而 不 殆 矣 。 若 狐 不 偕 諸 人 , 知 人 之 所 為 , 而 不 知 養 其 不 知 者 , 故 除 箕 子 徉 狂 僅 免 外 , 皆 餓 死 蹈 河 而 中 道 夭 也 。 雖 然 , 有 患 。 成 云 : 「 知 雖 盛 美 , 猶 有 患 累 , 不 若 忘 知 而 任 獨 也 。 」   正 知 雖 盛 矣 , 然 未 能 登 假 於 道 , 非 真 知 也 , 故 不 能 無 患 。 夫 知 有 所 待 而 後 當 , 其 所 待 者 特 未 定 也 。 成 云 : 「 知 必 對 境 , 非 境 不 當 。 境 既 生 滅 不 定 , 知 亦 待 奪 無 常 。 唯 當 境 、 知 兩 忘 , 然 後 無 患 。 」   正 注 非 。 下 文 「 若 化 為 物 , 以 待 其 所 不 知 之 化 已 乎 ! 且 方 將 化 , 惡 知 不 化 哉 ? 方 將 不 化 , 惡 知 已 化 哉 」 ? 即 證 此 文 之 義 。 蓋 欲 知 已 化 , 必 待 已 化 之 時 , 其 知 然 後 當 ; 欲 知 未 化 亦 然 。 故 曰 「 知 有 所 待 而 後 當 」 。 未 化 , 生 也 ; 已 化 , 死 也 。 死 生 命 也 , 人 何 能 定 ? 故 曰 「 特 未 定 也 」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天 之 非 人 乎 ? 所 謂 人 之 非 天 乎 ? 成 云 : 「 知 能 運 用 , 無 非 自 然 。 是 知 天 之 與 人 , 理 歸 無 二 , 故 謂 天 即 人 , 謂 人 即 天 。 所 謂 吾 者 , 莊 生 自 稱 。 此 則 泯 合 天 人 , 混 同 物 我 也 。 」   正 注 非 。 蓋 其 所 待 者 既 未 定 , 則 吾 之 所 知 者 惡 能 必 其 為 真 ? 吾 所 謂 天 理 者 , 或 墮 於 人 為 ; 吾 所 謂 人 為 者 , 或 反 合 於 天 理 矣 。 如 狐 不 偕 等 之 死 , 彼 必 自 以 為 知 之 真 而 死 之 當 矣 , 安 知 其 行 名 失 己 , 忘 身 不 真 , 役 人 之 役 , 而 不 自 適 其 適 者 哉 ? 齊 物 論 云 :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知 之 非 不 知 耶 ? 庸 詎 知 吾 所 謂 不 知 之 非 知 邪 ? 」 語 意 正 與 此 同 。 且 有 真 人 , 而 後 有 真 知 。 郭 云 : 「 有 真 人 , 而 後 天 下 之 知 皆 得 其 真 而 不 可 亂 。 」   補 真 知 , 較 知 之 盛 進 一 層 說 。 知 之 真 者 , 則 不 墮 於 人 為 之 偽 。 何 謂 真 人 ? 補 此 句 啟 下 「 古 之 真 人 」 四 節 。 古 之 真 人 , 不 逆 寡 , 虛 懷 任 物 , 雖 寡 少 , 不 逆 忤 。   補 逆 , 不 順 也 。 天 地 篇 : 「 是 謂 玄 德 〔 一 〕 , 同 乎 大 順 。 」 大 順 , 即 一 無 所 逆 也 , 尚 何 寡 之 逆 乎 ? 不 雄 成 , 不 以 成 功 自 雄 。   補 徐 無 鬼 篇 「 成 固 有 伐 」 , 雄 成 之 謂 也 。 此 常 人 之 情 也 , 真 人 則 不 爾 。 老 子 曰 : 「 不 為 而 成 。 」 又 曰 : 「 以 其 終 不 自 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 不 自 以 為 大 , 即 不 自 以 為 雄 也 。 本 篇 : 「 無 不 毀 也 , 無 不 成 也 。 」 齊 物 論 : 「 其 成 也 , 毀 也 。 」 夫 視 成 毀 如 一 , 尚 何 成 之 雄 乎 ? 不 謨 士 。 成 云 〔 二 〕 : 「 虛 夷 而 士 眾 自 歸 , 非 謀 謨 招 致 。 」   正 注 非 。 庚 桑 楚 篇 : 「 至 知 不 謀 。 」 真 人 然 後 有 真 知 , 即 至 知 也 , 故 不 與 士 謀 。 若 然 者 , 過 而 弗 悔 , 當 而 不 自 得 也 。 成 云 : 「 天 時 已 過 , 曾 無 悔 吝 之 心 ; 分 命 偶 當 , 不 以 自 得 為 美 。 」   正 夫 知 有 所 待 而 後 當 , 若 知 之 所 待 者 已 成 過 去 , 亦 不 追 而 悔 之 , 此 釋 家 所 謂 「 過 去 心 不 可 得 」 也 。 若 如 其 所 待 而 知 當 , 亦 不 自 以 為 得 , 此 與 不 雄 成 之 義 同 , 釋 家 所 謂 「 現 在 心 不 可 得 」 也 。 上 文 所 謂 謨 者 , 謀 議 未 來 也 。 不 謨 士 , 則 釋 家 所 謂 「 未 來 心 不 可 得 」 也 。 若 然 者 , 登 高 不 慄 , 入 水 不 濡 , 入 火 不 熱 。 是 知 之 能 登 假 於 道 也 若 此 。 危 難 生 死 , 不 以 介 懷 。 其 能 登 至 於 道 , 非 世 之 所 為 知 也 。   補 知 能 登 假 於 道 , 斯 為 真 知 , 非 僅 盛 也 。 古 之 真 人 , 其 寢 不 夢 , 成 云 : 「 絕 思 想 , 故 寢 寐 寂 泊 。 」 其 覺 無 憂 , 郭 云 : 「 隨 所 寓 而 安 。 」 其 食 不 甘 , 成 云 : 「 不 耽 滋 味 。 」   補 老 子 曰 :「
味 無 味 。 」 又 曰 :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 王 弼 注 : 「 爽 , 差 失 也 。 」 故 不 甘 食 。 其 息 深 深 。 李 云 : 「 內 息 之 貌 。 」 真 人 之 息 以 踵 , 成 云 :「
踵 , 足 根 。 」 宣 云 : 「 呼 吸 通 於 湧 泉 。 」   補 湧 泉 穴 , 一 名 地 衝 , 在 足 心 陷 者 中 , 屈 足 卷 指 宛 宛 中 。 黃 庭 經 云 : 「 三 關 之 中 精 氣 深 , 九 微 之 內 幽 且 陰 。 口 為 天 關 精 神 機 , 足 為 地 關 生 命 棐 , 手 為 人 關 把 盛 衰 。 」 武 按 : 人 恃 息 以 生 , 道 家 養 生 , 故 調 息 。 息 由 口 鼻 出 入 , 故 為 天 關 精 神 之 氣 機 , 調 之 既 久 , 其 息 深 深 , 則 下 聚 於 丹 田 , 因 而 通 於 足 之 湧 泉 穴 , 所 謂 「 地 關 生 命 棐 」 也 。 觀 此 , 足 以 證 真 人 踵 息 之 義 。 考 足 腎 經 脈 屬 少 陰 , 斜 從 小 指 趨 足 心 湧 泉 穴 , 循 內 踝 之 後 , 別 入 跟 中 , 上 ● 內 , 出 膕 內 廉 , 尋 上 股 內 後 廉 , 直 貫 脊 , 屬 腎 , 從 腎 貫 肝 膈 , 入 肺 中 , 挾 舌 本 , 循 喉 嚨 。 然 則 息 由 口 經 喉 , 入 肺 , 至 足 踵 , 固 自 有 經 脈 以 通 之 , 踵 息 之 說 , 非 不 可 能 也 。 以 上 真 人 一 。 眾 人 之 息 以 喉 。 宣 云 : 「 止 於 厭 會 之 際 。 」   正 「 厭 會 」 誤 倒 , 應 作 「 會 厭 」 。 靈 樞 經 憂 恚 無 言 篇 : 「 會 厭 ( 平 聲 ) 者 , 音 聲 之 戶 也 。 」 又 云 : 「 厭 小 而 疾 薄 , 則 發 氣 疾 , 其 開 合 利 , 其 出 氣 易 。 其 厭 大 而 厚 , 則 開 闔 難 , 其 出 氣 遲 , 故 重 言 也 。 」 武 按 : 會 厭 , 在 咽 喉 之 兩 旁 , 能 張 能 收 。 食 入 則 收 掩 其 喉 , 音 出 則 張 開 , 故 曰 「 音 聲 之 戶 」 , 乃 喉 之 門 也 。 平 人 之 息 , 吸 由 口 鼻 , 經 會 厭 而 入 於 肺 , 復 由 肺 呼 出 。 然 則 眾 人 之 息 實 以 肺 , 此 謂 以 喉 者 , 特 言 其 息 之 淺 耳 。 然 使 肺 氣 鬱 而 不 通 , 則 亦 以 喉 息 矣 。 屈 服 者 , 其 嗌 言 若 哇 。 屈 服 , 謂 議 論 為 人 所 屈 。 嗌 , 喉 咽 也 。 嗌 , 聲 之 未 出 ; 言 , 聲 之 已 出 。 吞 吐 之 際 , 如 欲 哇 然 , 以 狀 無 養 之 人 。   補 釋 文 : 「 嗌 音 益 。 哇 , 獲 媧 反 , 崔 一 音 於 佳 反 。 簡 文 云 : 『 嘔 也 。 』 」 其 耆 欲 深 者 , 其 天 機 淺 。 情 欲 深 重 , 機 神 淺 鈍 。   補 耆 與 嗜 同 。 以 上 真 人 二 。 古 之 真 人 , 不 知 說 生 , 不 知 惡 死 ; 郭 云 : 「 與 化 為 體 。 」 其 出 不 訢 , 其 入 不 距 ; 釋 文 : 「 距 , 本 又 作 拒 。 李 云 : 『 欣 出 則 營 生 , 拒 入 則 惡 死 。 』 」   補 釋 文 : 「 訢 音 欣 。 距 音 巨 。 」 翛 然 而 往 , 翛 然 而 來 而 已 矣 。 成 云 : 「 翛 然 , 無 係 貌 。 」   補 釋 文 : 「 翛 , 李 音 悠 。 向 云 : 『 翛 翛 然 〔 三 〕 無 心 而 自 爾 之 謂 。 』 」 不 忘 其 所 始 , 不 求 其 所 終 ; 宣 云 : 「 知 生 之 源 , 任 死 之 歸 。 」   補 不 忘 其 所 始 , 與 德 充 符 篇「
保 始 」 之 義 同 。 蓋 始 者 , 指 道 也 ; 保 者 , 守 而 不 忘 也 。 義 見 彼 句 下 。 命 之 當 終 者 天 也 , 當 任 而 安 之 , 有 心 以 求 , 則 以 人 助 天 也 。 受 而 喜 之 , 宣 云 : 「 受 生 之 後 , 常 自 得 。 」   正 注 非 。 如 注 謂 受 生 自 得 , 則 與 上 文 「 其 出 不 訢 」 , 與 下 文 「 不 悅 生 」 矛 盾 。 此 承 上 句 「 始 」 字 。 始 指 道 也 , 故 曰 「 受 而 喜 之 」 , 與 下 文 「 不 以 心 捐 道 」 一 意 相 承 。 忘 而 復 之 。 宣 云 : 「 忘 其 死 , 而 復 歸 於 天 。 」   正 此 承 上 「 不 忘 其 始 」 來 , 謂 復 其 始 也 。 猶 之 孔 子 之 「 克 己 復 禮 」 , 孟 子 之 「 收 放 心 」 , 蓋 人 欲 除 則 天 理 自 復 矣 。 是 之 謂 不 以 心 捐 道 , 不 以 人 助 天 。 是 之 謂 真 人 。 郭 云 : 「 物 之 感 人 無 窮 , 人 之 逐 欲 無 節 , 則 天 理 滅 矣 。 真 人 知 用 心 則 背 道 , 助 天 則 傷 生 , 故 不 為 也 。 」 俞 云 : 「 據 郭 注 , 捐 疑 偝 之 誤 。 」   正 尋 省 上 下 文 義 , 「 捐 」 字 不 誤 。 說 文 : 「 捐 , I 也 。 」 上 文 「 不 忘 其 所 始 」 , 「 受 而 喜 之 , 忘 而 復 之 」 , 即 不 以 心 捐 I 其 道 也 。 不 以 人 助 天 者 , 承 上 「 不 求 其 所 終 」 來 。 求 其 所 終 者 , 人 為 以 求 之 也 , 猶 之 宋 人 助 苗 之 長 也 。 苗 長 , 天 也 ; 助 之 長 者 , 人 也 , 助 之 適 以 害 之 矣 。 「 是 之 謂 真 人 」 句 , 答 上 文 「 何 謂 真 人 」 。 若 然 者 , 其 心 志 , 宣 云 : 「 志 當 作 忘 。 無 思 。 」   正 「 志 」 字 不 誤 。 如 作 「 忘 」 , 心 既 忘 矣 , 安 能 如 下 文 「 喜 怒 通 四 時 , 與 物 有 宜 」 乎 ? 此 二 者 , 皆 心 之 用 也 。 「 若 然 」 句 , 總 承 上 文 ; 「 其 心 志 」 則 承 「 受 而 喜 之 」 、 「 不 以 心 捐 道 」 等 句 。 說 文 : 「 志 , 心 之 所 之 也 。 」 靈 樞 經 本 神 篇 : 「 心 有 所 憶 謂 之 意 , 意 之 所 存 謂 之 志 。 」 論 語 : 「 志 於 道 。 」 此 義 亦 同 , 即 心 之 所 之 者 道 也 , 即 不 以 心 捐 道 也 。 又 素 問 陰 陽 別 論 說 心 云 : 「 在 志 為 喜 。 」 王 冰 注 云 : 「 喜 為 心 志 。 」 此 為 本 句 確 解 。 因 喜 為 心 志 , 則 上「
受 而 喜 之 」 , 與 下 「 喜 怒 通 四 時 」 之 二 「 喜 」 字 , 皆 心 志 也 。 心 不 捐 道 , 亦 以 其 受 而 喜 之 也 。 其 容 寂 , 宣 云 : 「 無 為 。 」 其 顙 頯 , 宣 云 : 「 顙 , 額 也 。 」 頯 , 大 樸 貌 , 宣 云 「 恢 上 聲 」 。   正 釋 文 : 「 頯 , 徐 去 軌 反 , 郭 苦 對 反 。 」 武 按 : 「 天 道 篇 「 而 顙 頯 然 」 句 下 , 引 成 云「
顙 額 高 亢 , 顯 露 華 飾 」 , 此 則 訓 為 大 樸 , 同 一 頯 之 形 容 詞 , 不 應 前 後 相 歧 。 此 處 當 訓 為 高 亢 顯 露 , 至 「 華 飾 」 二 字 , 成 氏 任 意 所 加 , 應 從 刪 節 。 蓋 秋 容 寂 寞 , 春 氣 昭 舒 , 故 青 陽 一 至 , 則 生 氣 開 展 , 草 木 萌 生 , 群 蟲 啟 蟄 , 此 即 高 亢 顯 露 之 象 也 。 故 「 寂 」 字 , 籠 下 「 淒 然 似 秋 」 ; 「 頯 」 字 , 籠 下 「 煖 然 似 春 」 。 可 見 莊 文 謹 嚴 有 法 , 非 漫 然 下 字 , 惜 各 注 家 均 未 尋 省 及 此 。 淒 然 似 秋 , 煖 然 似 春 , 郭 云 : 「 殺 物 非 為 威 , 生 物 非 為 仁 。 」   補 釋 文 : 「 煖 音 喧 , 徐 況 晚 反 。 」 武 按 : 上 句 承 「 容 寂 」 , 下 句 承 「 顙 頯 」 。 即 其 容 寂 , 淒 然 似 秋 ; 其 顙 頯 , 煖 然 似 春 也 。 喜 怒 通 四 時 〔 四 〕 , 宣 云 : 「 喜 怒 皆 無 心 , 如 四 時 之 運 〔 五 〕 。 」 與 物 有 宜 , 而 莫 知 其 極 。 隨 事 合 宜 , 而 莫 窺 其 際 。 正 淒 然 似 秋 , 裁 制 萬 物 , 各 有 所 宜 , 循 環 無 窮 , 而 莫 知 其 所 止 極 。 故 聖 人 之 用 兵 也 , 亡 國 而 不 失 人 心 ; 崔 云 : 「 亡 敵 國 而 得 其 人 心 。 」   補 不 失 人 心 , 由 於 與 物 有 宜 也 。 此 與 上 句 , 承 「 淒 然 似 秋 」 說 。 利 澤 施 於 萬 物 , 不 為 愛 人 。 由 仁 義 行 , 非 行 仁 義 。   補 長 養 萬 物 , 任 天 之 行 而 已 , 不 為 愛 人 而 施 也 。 此 承 「 煖 然 似 春 」 說 。 故 樂 通 物 , 非 聖 人 也 ; 不 求 通 物 , 而 物 情 自 通 , 為 聖 人 。   補 聖 人 喜 怒 通 四 時 , 而 不 通 物 。 四 時 運 行 , 而 萬 物 自 通 , 如 春 之 任 物 自 長 , 不 助 其 長 也 。 聖 人 亦 任 物 自 通 , 如 樂 之 , 則 為 有 心 而 任 知 矣 。 有 親 , 非 仁 也 ; 至 仁 則 無 私 親 。   補 天 運 篇 : 「 至 仁 無 親 。 」 有 親 則 私 也 , 與 利 澤 施 於 萬 物 者 異 矣 。 天 時 , 非 賢 也 ; 宣 云 : 「 擇 時 而 動 , 有 計 較 成 敗 之 心 。 」   正 真 人 與 物 為 春 , 接 而 生 時 於 心 者 也 ; 喜 怒 通 四 時 , 與 物 有 宜 者 也 。 蓋 以 知 為 時 , 而 不 以 旦 夕 遷 流 之 天 時 為 時 也 。 如 以 天 時 為 時 , 必 致 勞 生 逐 時 , 則 非 賢 矣 。 利 害 不 通 , 非 君 子 也 ; 利 害 不 觀 其 通 , 故 有 趨 避 。   補 齊 物 論 「 聖 人 不 從 事 於 務 , 不 就 利 , 不 違 害 」 , 能 通 利 害 為 一 也 。 不 通 , 非 君 子 矣 。 此 君 子 , 指 在 位 者 言 。 行 名 失 己 , 非 士 也 ; 成 云 : 「 必 所 行 求 名 而 失 己 性 , 非 有 道 之 士 。 」   補 士 , 指 在 野 者 言 。 逍 遙 遊 篇 「 名 者 , 實 之 賓 也 」 , 以 名 假 而 實 真 也 。 專 行 乎 名 者 , 必 失 己 之 真 。 亡 身 不 真 , 非 役 人 也 。 宣 云 : 「 徒 棄 其 身 , 而 無 當 真 性 , 為 世 所 役 , 非 能 役 人 。 」   補 因 行 名 而 亡 身 , 是 因 假 而 亡 真 也 , 則 身 有 不 當 亡 而 亡 者 矣 , 如 狐 不 偕 輩 是 也 。 非 役 人 , 乃 役 於 人 也 ; 役 於 人 , 即 失 己 也 。 下 引 古 人 以 明 此 二 句 之 義 。 若 狐 不 偕 、 成 云 : 「 姓 狐 , 字 不 偕 , 堯 時 賢 人 , 不 受 堯 讓 , 投 河 而 死 。 」 務 光 、 成 云 : 「 夏 時 人 , 餌 藥 養 性 , 好 鼓 琴 , 湯 讓 天 下 , 不 受 , 負 石 自 沉 於 廬 水 。 」 伯 夷 、 叔 齊 、 箕 子 胥 餘 、 司 馬 云 : 「 胥 餘 , 箕 子 名 。 尸 子 曰 : 『 箕 子 胥 餘 , 漆 身 為 厲 , 被 髮 佯 狂 。 』 」 紀 他 、 成 云 : 「 湯 時 逸 人 , 聞 湯 讓 務 光 , 恐 及 乎 己 , 遂 將 弟 子 , 蹈 於 窾 水 而 死 。 申 徒 狄 聞 之 , 因 以 踣 河 。 」   補 釋 文 : 「 他 , 徒 河 反 。 」 申 徒 狄 , 釋 文 : 「 殷 時 人 , 負 石 自 沉 於 河 。 」 是 役 人 之 役 , 適 人 之 適 , 而 不 自 適 其 適 者 也 。 郭 云 : 「 斯 皆 舍 己 效 人 , 徇 彼 傷 我 者 。 」 宣 云 : 「 為 人 用 , 快 人 意 , 與 真 性 何 益 ! 」   補 上 之 諸 人 , 皆 行 名 失 己 , 亡 身 不 真 者 也 , 與 真 人 之 所 為 者 異 矣 。 此 節 證 上 文 人 之 所 為 , 然 不 知 養 其 所 不 知 , 以 致 不 終 其 天 年 者 。 古 之 真 人 , 其 狀 義 而 不 朋 , 郭 云 : 「 與 物 同 宜 , 而 非 朋 黨 。 」 俞 云 : 「 郭 注 非 也 。 此 言 其 狀 , 非 言 其 德 。 義 讀 為 峨 。 天 道 篇 『 而 狀 義 然 』 , 即 峨 然 也 。 朋 讀 為 崩 。 易 『 朋 來 無 咎 』 , 漢 書 五 行 志 引 作 『 崩 來 無 咎 』 , 是 也 。 義 而 不 朋 , 言 其 狀 峨 然 高 大 而 不 崩 壞 也 。 」   正 「 狀 」 字 統 攝 下 文 , 至 「 悗 乎 忘 其 言 也 」 止 ; 「 義 」 字 由 上 「 淒 然 似 秋 」 、 「 與 物 有 宜 」 生 出 。 郭 說 尚 適 , 俞 必 改 「 義 」 為 「 峨 」 , 改 「 朋 」 為 「 崩 」 , 又 於 「 義 」 下 加「
然 」 字 , 費 如 許 周 折 , 然 後 成 其 「 峨 然 高 大 而 不 崩 壞 」 之 說 , 驗 之 上 下 文 義 , 毫 不 相 干 。 且 容 狀 非 山 陵 樓 觀 比 , 何 可 以 崩 壞 說 乎 ? 考 禮 記 鄉 飲 酒 義 : 「 西 方 者 秋 。 秋 , 愁 也 。 愁 之 以 時 察 , 守 義 者 也 。 」 注 : 「 察 , 嚴 殺 之 貌 。 」 故 曰 「 義 」 字 由 上 文 「 秋 」 字 生 出 也 。 下 文 「 ● 萬 物 而 不 為 義 」 , ● 即 嚴 殺 之 義 。 本 篇 脈 絡 , 前 後 原 屬 一 貫 。 又 釋 名 : 「 義 , 裁 制 萬 物 使 各 宜 也 。 」 白 虎 通 情 性 篇 : 「 義 者 , 宜 也 , 斷 決 得 中 也 。 」 夫 裁 制 萬 物 , 斷 決 得 中 , 故 不 與 物 相 朋 黨 也 , 秋 何 嘗 私 物 而 有 所 朋 乎 ? 朱 桂 曜 云 : 「 鶡 冠 子 備 知 篇 : 『 故 為 者 敗 之 , 治 者 亂 之 。 敗 則 傰 , 亂 則 阿 ; 阿 則 理 廢 , 傰 則 義 不 立 。 』 陸 注 : 『 傰 , 黨 也 。 』 傰 則 義 不 立 , 正 與 此 處 『 義 而 不 朋 』 同 意 。 漢 書 王 尋 傳 『 南 山 群 盜 傰 宗 等 』 , 注 蘇 林 曰 : 「 傰 音 朋 。 』 」 武 按 : 集 韻 : 「 傰 同 朋 。 」 又 管 子 幼 官 篇 劉 績 注 : 「 傰 即 朋 字 。 」 此 引 實 為 「 義 而 不 朋 」 確 證 , 足 證 俞 說 迂 繆 。 若 不 足 而 不 承 , 宣 云 : 「 卑 以 自 牧 , 而 非 居 人 下 。 」 補 此 句 承 「 狀 」 字 。 說 文 : 「 承 , 受 也 。 」 老 子 曰 : 「 廣 德 若 不 足 。 」 蓋 德 足 而 若 不 足 也 。 盜 跖 篇 : 「 足 而 不 爭 。 」 又 曰 : 「 不 足 , 故 求 之 。 」 真 人 則 不 僅 不 爭 不 求 , 且 與 之 而 不 受 也 。 與 乎 其 觚 而 不 堅 也 , 王 云 : 「 觚 , 特 立 不 群 也 。 」 崔 云 : 「 觚 , 稜 也 。 」 李 楨 云 : 「 觚 是 孤 借 字 。 釋 地 『 觚 竹 』 , 釋 文 『 本 又 作 孤 』 。 此 孤 、 觚 通 作 之 證 。 孤 特 者 , 方 而 有 稜 , 故 字 亦 借 觚 為 之 。 『 與 乎 其 觚 』 , 與 『 張 乎 其 虛 』 對 文 , 「 與 」 當 是 ● 之 借 字 。 說 文 : 『 ● , 安 行 也 。 』 」 按 : 不 堅 , 謂 不 固 執 。   正 此 句 申 說 「 義 而 不 朋 」 之 義 。 下 「 與 乎 止 我 德 」 之 與 字 , 王 訓 相 接 意 , 可 移 以 訓 此 「 與 」 字 。 李 謂 為 ● 借 , 安 行 也 , 句 無 此 意 , 殊 屬 穿 鑿 。 觚 , 說 文 「 鄉 飲 酒 之 爵 也 。 」 史 記 酷 吏 傳 「 漢 興 , 破 觚 而 為 圜 」 , 集 解 : 「 觚 , 方 。 」 索 隱 : 「 觚 , 八 稜 有 隅 者 。 」 言 真 人 義 而 不 朋 , 與 世 相 接 , 猶 觚 之 方 而 不 圜 也 。 然 其 不 朋 者 , 特 和 而 不 同 耳 。 與 物 有 宜 , 亦 不 堅 執 也 。 李 乃 謂 觚 為 孤 借 , 亦 好 橫 生 枝 節 矣 。 張 乎 其 虛 而 不 華 也 , 成 云 : 「 張 , 廣 大 貌 。 」 按 : 廓 然 清 虛 , 而 不 浮 華 。   正 此 申 說 若 不 足 而 不 承 之 義 。 不 足 者 , 虛 也 。 虛 則 易 流 於 華 而 不 實 , 華 而 不 實 則 誠 不 足 矣 。 真 人 者 , 若 虛 而 實 實 , 故 不 華 也 。 此 即 老 子 「 大 盈 若 沖 」 之 義 也 。 邴 邴 乎 其 似 喜 乎 ! 向 云 : 「 邴 邴 , 喜 貌 。 」 郭 云 : 「 至 人 無 喜 , 暢 然 和 適 , 故 似 喜 也 。 」   正 釋 文 : 「 邴 邴 , 音 丙 , 簡 文 云 : 『 明 貌 。 』 」 言 邴 邴 乎 其 狀 似 以 明 知 自 喜 乎 ! 此 與 下 句 貼 知 說 ; 自 此 至 「 俛 乎 忘 言 」 句 , 各 以 二 句 分 貼 知 、 德 、 禮 、 刑 說 。 崔 乎 其 不 得 已 乎 ! 向 云 : 「 崔 , 動 貌 。 」 成 云 : 「 迫 而 後 動 , 非 關 先 唱 , 故 不 得 已 而 應 之 也 。 」   補 以 知 為 時 , 時 至 而 動 , 動 於 知 之 所 不 得 已 , 非 喜 之 也 , 故 上 句 言 「 似 喜 」 。 滀 乎 進 我 色 也 , 簡 文 云 :「
滀 , 聚 也 。 」 宣 云 : 「 水 聚 則 有 光 澤 。 言 和 澤 之 色 , 令 人 可 親 。 」   補 漁 父 篇 : 「 真 在 內 者 , 神 動 於 外 。 」 大 學 曰 : 「 德 潤 身 。 」 淮 南 原 道 訓 云 : 「 子 夏 得 道 而 肥 。 」 呂 覽 士 容 論 任 地 篇 「 人 肥 必 以 澤 」 , 高 注 : 「 人 肥 , 則 顏 色 潤 澤 。 」 蓋 德 者 , 得 道 也 。 德 充 於 內 , 故 色 澤 於 外 也 。 下 文 女 偊 「 色 若 孺 子 」 , 即 證 此 義 。 與 乎 止 我 德 也 , 與 , 相 接 意 。 宣 云 : 「 寬 閒 之 德 , 使 我 歸 止 。 」   正 「 與 」 字 , 成 訓 容 與 。 滀 乎 進 色 者 , 由 於 容 與 止 我 德 也 。 此 與 上 句 貼 德 說 。 厲 乎 其 似 世 乎 ! 崔 本 「 厲 」 作 「 廣 」 , 當 從 之 。 俞 云 : 「 世 乃 泰 之 借 字 。 廣 與 泰 義 相 應 。 」 郭 慶 藩 云 : 「 厲 、 廣 古 通 借 。 泰 字 作 大 。 世 、 大 古 亦 通 借 。 」   正 「 厲 」 「 世 」 二 字 , 皆 當 如 字 。 厲 , 猶 前 漢 書 儒 林 傳 「 以 厲 賢 才 焉 」 之 厲 。 言 勉 厲 於 禮 , 其 狀 如 世 人 之 所 為 也 。 此 句 應 上 「 人 之 所 為 」 , 伏 下 「 與 人 為 徒 」 。 謷 乎 其 未 可 制 也 , 成 云 : 「 謷 然 高 遠 , 超 於 世 表 , 不 可 禁 制 。 」 補 勉 厲 於 禮 , 特 似 世 人 耳 , 實 則 謷 然 高 遠 , 不 為 世 俗 之 禮 所 拘 制 也 。 下 文 孟 子 反 、 子 琴 張 。 不 憒 憒 為 世 俗 之 禮 , 以 觀 眾 人 耳 目 , 故 臨 尸 而 歌 , 斥 子 貢 曰 「 惡 知 禮 意 」 , 即 證 此 意 也 。 此 與 上 句 貼 禮 說 。 連 乎 其 似 好 閉 也 , 李 云 : 「 連 , 綿 長 貌 。 」 郭 云 : 「 綿 邈 深 遠 , 莫 見 其 門 。 」 成 云 : 「 默 如 關 閉 , 不 聞 見 也 。 」 釋 文 : 「 好 , 呼 報 反 。 」 悗 乎 忘 其 言 也 。 釋 文 : 「 悗 , 忘 本 反 。 」 成 云 : 「 悗 , 無 心 貌 。 以 上 言 真 人 德 行 , 下 明 其 利 物 為 政 之 方 。 」   正 注 非 。 好 閉 , 故 忘 言 。 此 二 句 , 遙 應 「 淒 然 似 秋 」 句 。 秋 氣 收 歛 , 故 曰 「 好 閉 」 。 秋 氣 肅 殺 , 刑 之 義 也 。 靈 樞 經 寒 熱 病 篇 「 舌 縱 涎 下 , 煩 悗 」 , 注 音 悶 。 又 本 藏 篇 「 心 高 則 滿 於 肺 , 中 悗 而 善 忘 , 難 開 以 言 」 , 正 與 此 及 上 句 義 同 。 難 開 , 即 上 句 「 好 閉 」 也 。 且 均 就 心 說 , 彼 義 並 貼 秋 說 , 蓋 肺 為 秋 藏 也 。 故 此 二 句 , 貼 刑 說 。 以 刑 為 體 , 郭 云 : 「 刑 者 治 之 體 , 非 我 為 。 」   補 此 及 下 三 句 , 方 明 出 知 、 德 、 禮 、 刑 四 字 。 以 禮 為 翼 , 郭 云 : 「 禮 者 , 世 所 以 自 行 , 非 我 制 。 」 以 知 為 時 , 郭 云 : 「 知 者 時 之 動 , 非 我 唱 。 」 以 德 為 循 。 郭 云 : 「 德 者 自 彼 所 循 , 非 我 作 。 」 以 刑 為 體 者 , 綽 乎 其 殺 也 ; 郭 云 : 「 任 治 之 自 殺 , 故 雖 殺 而 寬 。 」   補 下 文 「 殺 生 者 不 死 」 , 「 外 生 」 , 「 以 生 為 附 贅 懸 疣 」 等 句 , 皆 殺 義 也 。 知 北 遊 篇 引 老 子 曰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 義 亦 相 同 , 皆 此 處 之 例 證 也 。 此 以 下 至 「 勤 行 者 也 」 , 再 就 知 、 德 、 禮 、 刑 四 義 分 釋 之 。 以 禮 為 翼 者 , 所 以 行 於 世 也 ; 郭 云 : 「 順 世 所 行 , 故 無 不 行 。 」   正 漁 父 篇 : 「 禮 者 , 世 俗 之 所 行 〔 六 〕 也 。 」 鳥 行 以 翼 , 世 行 以 禮 , 和 光 同 塵 , 與 人 為 徒 , 而 為 人 之 所 為 , 故 曰 「 所 以 行 於 世 也 。 」 以 知 為 時 , 不 得 已 於 事 也 ; 知 以 應 時 , 不 得 已 於 世 事 , 隨 宜 付 之 。   補 文 子 道 原 篇 : 「 夫 事 生 者 , 應 變 而 動 。 變 生 於 時 , 知 時 者 無 常 之 行 。 」 又 曰 : 「 物 至 而 應 , 智 之 動 也 。 」 此 足 以 釋 「 以 知 為 時 」 之 義 。 言 事 物 來 觸 之 時 , 知 不 得 已 而 應 之 , 餘 時 則 寂 然 無 知 , 亦 泯 然 無 時 , 故 知 動 則 時 生 , 知 寂 則 時 滅 。 人 於 夢 寐 之 際 , 何 嘗 有 時 乎 ? 以 德 為 循 者 , 言 其 與 有 足 者 至 於 丘 也 , 宣 云 : 「 德 之 所 在 , 人 人 可 至 , 我 特 循 之 耳 。 如 丘 之 所 在 , 有 足 者 皆 可 至 , 我 特 與 同 登 耳 , 非 自 立 異 。 」 按 : 無 意 於 行 , 自 然 而 至 , 故 曰 「 與 有 足 者 至 」 也 。   正 說 文 : 「 循 , 順 行 也 。 」 天 地 篇 : 「 是 謂 玄 德 〔 七 〕 , 同 乎 大 順 」 眾 人 之 所 行 , 我 順 而 行 之 , 而 不 矯 異 , 即 同 乎 大 順 也 , 即 循 乎 玄 德 也 。 淮 南 詮 言 訓 「 至 德 道 者 若 丘 山 , 嵬 然 不 動 , 行 者 以 為 期 也 」 , 注 : 「 行 道 之 人 , 指 以 為 期 。 」 據 此 , 可 以 明 本 義 。 言 吾 之 於 德 , 循 之 而 行 , 猶 之 與 有 足 者 指 丘 為 期 , 循 之 而 至 也 。 蓋 丘 可 遠 見 , 行 者 每 以 為 前 途 之 鵠 , 庶 不 歧 趨 。 而 德 亦 吾 行 之 鵠 , 惟 有 順 而 循 之 而 已 。 而 人 真 〔 八 〕 以 為 勤 行 者 也 。 宣 云 : 「 人 視 真 人 為 勤 行 不 怠 , 豈 知 其 毫 未 以 我 與 乎 ! 」   正 我 循 德 而 行 , 容 與 而 止 , 行 實 未 勤 也 。 而 人 乃 以 為 勤 行 , 無 亦 人 多 不 循 行 乎 德 , 故 以 不 勤 者 為 勤 邪 ! 故 其 好 之 也 一 , 其 弗 好 之 也 一 。 成 云 : 「 既 忘 懷 於 美 惡 , 亦 遺 蕩 於 愛 憎 。 故 好 與 弗 好 , 出 自 凡 情 , 而 聖 智 虛 融 , 未 嘗 不 一 。 」   補 人 情 好 有 差 等 , 不 好 亦 然 。 真 人 於 此 , 不 生 差 別 心 , 視 之 一 也 。 其 一 也 一 , 其 不 一 也 一 。 成 云 : 「 其 一 , 聖 智 也 ; 其 不 一 , 凡 情 也 。 凡 、 聖 不 二 , 故 不 一 皆 一 之 。 」   正 好 一 矣 , 不 好 一 矣 , 然 好 與 不 好 對 , 仍 不 一 也 。 真 人 且 不 知 悅 生 , 不 知 惡 死 , 尚 何 好 不 好 之 分 乎 ? 故 曰 「 其 不 一 也 一 」 。 其 一 , 與 天 為 徒 ; 其 不 一 , 與 人 為 徒 。 成 云 : 「 同 天 人 , 齊 萬 致 , 與 天 而 為 類 也 。 彼 彼 而 我 我 , 與 人 而 為 徒 也 。 」   正 同 生 死 , 一 好 惡 , 喜 怒 通 四 時 , 利 澤 施 萬 物 , 不 為 愛 人 , 此 與 天 為 徒 也 , 為 天 之 所 為 也 。 禮 , 所 以 講 節 文 者 也 。 儀 文 繁 委 , 至 不 一 也 , 而 真 人 以 禮 為 翼 , 厲 乎 似 世 , 此 與 人 為 徒 也 , 為 人 之 所 為 也 。 天 與 人 不 相 勝 也 , 是 之 謂 真 人 。 成 云 : 「 雖 天 無 彼 我 , 人 有 是 非 , 確 然 論 之 , 咸 歸 空 寂 。 若 使 天 勝 人 劣 , 豈 謂 齊 乎 ! 此 又 混 一 天 人 , 冥 同 勝 負 。 體 此 趣 者 , 可 謂 真 人 。 」   補 「 天 」 與 「 人 」 二 字 , 跟 篇 首 來 , 至 此 暫 作 一 收 。 「 是 之 謂 真 人 」 句 , 再 答 上 文 「 何 謂 真 人 」 句 , 並 收 束 上 「 古 之 真 人 」 四 節 。 死 生 , 命 也 , 其 有 夜 旦 之 常 , 天 也 。 人 之 有 所 不 得 與 , 皆 物 之 情 也 。 死 生 與 夜 旦 等 , 皆 由 天 命 , 不 可 更 以 人 與 。 此 物 之 情 , 實 無 足 係 戀 也 。   補 與 同 預 , 參 預 也 。 死 生 由 命 , 夜 旦 由 天 , 人 不 得 而 參 預 也 。 「 命 」 字 「 天 」 字 , 為 以 下 各 節 主 腦 。 彼 特 以 天 為 父 , 而 身 猶 愛 之 , 而 況 其 卓 乎 ! 身 知 愛 天 , 而 況 卓 然 出 於 天 者 乎 !   正 彼 , 指 上 「 命 」 字 。 命 者 , 我 之 生 命 也 。 之 , 指 「 彼 」 字 。 卓 , 指 道 。 言 命 生 於 天 , 故 以 天 為 父 。 天 生 於 道 , 道 則 未 有 天 地 自 古 以 固 存 。 此 文 謂 命 出 於 天 , 而 身 尚 愛 之 , 況 道 卓 立 於 天 地 之 先 者 乎 ! 此 伏 下 「 夫 道 」 節 。 人 特 以 有 君 為 愈 乎 己 , 宣 云 : 「 勢 分 勝 乎 己 。 」 而 身 猶 死 之 , 宣 云 : 「 效 忠 。 」 而 況 其 真 乎 ! 身 知 愛 君 , 而 況 確 然 切 於 君 者 乎 !   正 「 真 」 字 , 即 下 文 孟 子 反 、 子 琴 張 所 歌 「 嗟 來 桑 戶 乎 , 而 已 反 其 真 」 之 真 。 莊 子 之 旨 , 在 不 悅 生 惡 死 , 以 死 為 歸 真 , 與 上 句 「 死 」 字 方 能 相 應 。 上 二 句 , 此 句 之 喻 也 。 「 桑 戶 」 節 , 證 此 句 之 義 者 也 。 漁 父 篇 : 「 真 者 , 精 誠 之 至 也 。 」 又 曰 : 「 真 者 , 所 以 受 於 天 也 。 」 形 死 而 精 誠 不 死 , 人 於 忠 君 不 惜 死 , 何 獨 於 離 形 反 真 而 顧 惡 死 乎 ! 上 「 真 人 」 四 節 , 即 說 明 此 「 真 」 字 。 泉 涸 , 魚 相 與 處 於 陸 , 相 呴 以 溼 , 相 ● 以 沫 , 不 如 相 忘 於 江 湖 。 喻 貪 生 懼 死 , 不 如 相 忘 於 自 然 。 「 泉 涸 」 四 語 , 又 見 天 運 篇 。   正 釋 文 : 「 涸 , 戶 各 反 , 爾 雅 云 : 『 竭 也 。 』 呴 , 況 於 、 況 付 二 反 。 ● , 本 又 作 濡 , 音 儒 , 一 音 如 戍 反 。 沫 音 末 。 」 武 按 : 此 與 「 譽 堯 」 二 語 , 為 下 文 「 桑 戶 」 節 內 子 貢 、 孔 子 問 答 設 喻 之 伏 筆 。 彼 節 「 魚 相 忘 乎 江 湖 」 , 繳 應 此 文 者 也 , 詳 於 此 , 故 略 於 彼 。 彼 節 「 人 相 忘 乎 道 術 」 , 繳 應 「 譽 堯 」 二 語 者 也 。 莊 文 中 往 往 有 此 佈 置 , 奇 肆 錯 綜 , 令 人 不 易 捉 摸 , 然 細 加 審 按 , 脈 絡 貫 串 , 有 條 不 紊 也 。 然 此 文 亦 兼 作 下 「 善 吾 生 」 二 語 之 喻 , 言 善 生 無 救 於 死 , 猶 魚 處 陸 相 呴 相 濡 , 欲 善 生 以 救 死 也 , 然 溼 沫 有 幾 , 瞬 即 涸 斃 , 斯 須 之 善 , 何 益 於 生 也 ! 王 懋 竑 疑 此 文 為 錯 簡 , 其 亦 未 加 細 按 乎 ? 與 其 譽 堯 而 非 桀 , 不 如 兩 忘 而 化 其 道 。 宣 云 : 「 此 道 字 輕 , 謂 是 非 之 道 。 言 譽 堯 非 桀 , 不 如 兩 忘 其 道 ; 好 生 惡 死 , 不 如 兩 忘 其 累 。 」 按 : 二 語 又 見 外 物 篇 , 下 三 字 作 「 閉 其 所 譽 」 。 正 此 為 「 桑 戶 」 節 中 作 伏 筆 , 說 已 見 上 , 然 亦 兼 繳 應 上 「 其 好 之 也 一 」 數 句 , 及 「 死 生 命 也 」 二 句 。 蓋 譽 堯 , 好 之 也 ; 非 桀 , 不 好 之 也 。 兩 忘 化 其 道 , 即 其 一 也 一 , 其 不 一 也 一 也 。 又 死 生 之 間 , 相 去 甚 促 , 無 異 夜 旦 之 常 。 知 北 遊 篇 云 : 「 雖 有 壽 夭 , 相 去 幾 何 ! 奚 足 以 為 堯 、 桀 之 是 非 ! 」 正 同 此 義 。 此 與 上 「 涸 魚 」 數 句 , 在 全 篇 中 籠 上 鎖 下 , 為 一 大 關 紐 。 夫 大 塊 載 我 以 形 , 勞 我 以 生 , 佚 我 以 老 , 息 我 以 死 。 故 善 吾 生 者 , 乃 所 以 善 吾 死 也 。 宣 云 : 「 純 任 自 然 , 所 以 善 吾 生 也 。 如 是 , 則 死 亦 不 苦 矣 。 」 按 : 六 語 又 見 後 。 列 子 天 瑞 篇 : 「 人 胥 知 生 之 樂 , 未 知 生 之 苦 ; 知 老 之 憊 , 未 知 老 之 逸 ; 知 死 之 惡 , 未 知 死 之 息 也 。 」   正 宣 說 非 。 文 謂 人 每 樂 生 , 不 知 大 塊 乃 以 生 勞 我 也 ; 每 畏 老 , 不 知 大 塊 乃 以 老 使 我 得 逸 也 ; 每 惡 死 , 不 知 大 塊 乃 以 死 使 我 得 息 也 。 然 則 生 亦 何 必 樂 ! 不 必 樂 , 則 不 必 善 矣 。 生 與 死 同 , 善 生 , 直 善 死 耳 。 善 死 云 者 , 乃 駁 辭 , 非 許 辭 也 。 蓋 善 生 者 , 意 在 益 生 , 益 生 者 不 祥 。 本 篇 一 則 曰 「 不 知 悅 生 」 , 再 則 曰 「 外 生 」 , 曰 「 殺 生 者 不 死 」 , 是 不 主 善 生 也 。 宣 云 「 善 生 則 死 不 苦 」 , 本 書 何 嘗 有 以 死 為 苦 之 意 乎 ? 夫 藏 舟 於 壑 , 藏 山 於 澤 , 島 也 。 謂 之 固 矣 。 然 而 夜 半 有 力 者 負 之 而 走 , 昧 者 不 知 也 。 舟 可 負 , 山 可 移 。 宣 云 : 「 造 化 默 運 , 而 藏 者 猶 謂 在 其 故 處 。 」   補 列 子 天 瑞 篇 : 「 粥 熊 曰 : 『 運 轉 亡 已 , 天 地 密 移 , 疇 覺 之 哉 ! 』 」 藏 大 小 有 宜 , 猶 有 所 遯 。 若 夫 藏 天 下 於 天 下 而 不 得 所 遯 , 是 恆 物 之 大 情 也 。 藏 無 大 小 , 各 有 所 宜 , 然 無 不 變 之 理 。 宣 云 : 「 遯 生 於 藏 之 過 , 若 悟 天 下 之 理 , 非 我 所 得 私 , 而 因 而 付 之 天 下 , 則 此 理 隨 在 與 我 共 之 , 又 烏 所 遯 哉 ! 此 物 理 之 實 也 。 」 按 : 恆 物 之 大 情 , 猶 言 常 物 之 通 理 。   正 舟 小 於 山 , 澤 大 於 壑 , 故 曰 「 藏 大 小 有 宜 」 。 天 地 密 移 , 故 曰 「 猶 有 所 遯 」 。 舟 、 山 隨 天 地 密 移 , 雖 藏 之 有 宜 , 猶 有 所 遯 。 喻 生 命 隨 歲 月 遷 流 , 雖 善 之 有 術 , 何 可 使 駐 ! 恆 物 之 大 情 , 與 上 文 「 物 之 情 」 異 義 。 列 子 湯 問 篇 云 : 「 然 則 天 地 一 物 也 。 」 夫 物 無 , 而 天 地 則 有 , 故 物 者 , 天 之 謂 也 。 下 文 「 道 有 情 有 信 」 , 道 之 情 自 比 物 情 為 大 , 故 大 情 者 , 道 之 謂 也 。 道 彌 綸 於 天 地 之 間 , 故 曰 「 恆 物 之 大 情 」 , 即 謂 道 為 天 地 之 大 情 也 。 藏 天 下 於 天 下 , 言 藏 天 下 之 物 於 天 下 之 大 情 , 斯 物 無 所 得 遯 矣 。 特 犯 人 之 形 而 猶 喜 之 , 若 人 之 形 者 ,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也 , 其 為 樂 可 勝 計 邪 ! 犯 與 范 同 。 見 范 人 形 猶 喜 之 , 若 人 之 生 無 窮 , 孰 不 自 喜 其 身 者 !   正 「 犯 」 不 必 改「
范 」 。 淮 南 脩 務 訓 「 犯 津 關 」 , 注 : 「 犯 , 觸 也 。 」 又 主 術 訓 「 犯 患 難 之 危 」 , 注 : 「 犯 , 猶 遭 也 。 」 犯 人 之 形 者 , 偶 遭 遇 或 偶 接 觸 而 成 為 人 之 形 也 。 遭 與 觸 , 皆 含 偶 然 與 暫 時 義 , 以 與 下 「 萬 化 」 對 照 。 文 謂 偶 犯 人 形 , 誕 生 於 世 , 光 陰 駒 隙 , 如 客 之 寄 , 生 死 相 續 , 如 輪 之 轉 , 古 始 至 今 , 犯 人 之 形 者 , 千 變 萬 化 , 數 無 窮 極 , 現 等 曇 花 , 何 足 喜 樂 ! 下 文 「 有 旦 宅 而 無 情 死 」 , 即 明 此 義 也 。 知 北 遊 篇 云 : 「 人 生 天 地 之 間 , 若 白 駒 之 過 郤 , 忽 然 而 已 。 」 又 曰 : 「 已 化 而 生 , 又 化 而 死 。 」 可 以 明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之 義 。 上 文 「 受 而 喜 之 」 , 喜 道 也 , 此 則 言 生 不 足 喜 , 雖 同 一 「 喜 」 字 , 而 涵 義 不 同 。 故 聖 人 將 遊 於 物 之 所 不 得 遯 而 皆 存 。 宣 云 : 「 聖 人 全 體 造 化 , 形 有 生 死 , 而 此 理 已 與 天 地 同 流 , 故 曰 皆 存 。 」   正 自 然 之 道 , 物 之 所 不 得 遯 者 也 。 聖 人 遊 於 自 然 之 道 , 故 不 悅 生 , 不 惡 死 。 生 固 存 , 死 亦 存 也 。 蓋 形 雖 死 , 而 聖 人 之 心 未 嘗 死 , 故 曰 「 皆 存 」 也 。 達 生 篇 「 遊 乎 萬 物 之 所 始 終 」 , 山 木 篇 「 浮 遊 乎 萬 物 之 祖 」 , 田 子 方 篇 「 吾 遊 心 於 萬 物 之 初 」 , 其 義 皆 同 。 善 妖 善 老 , 善 始 善 終 , 人 猶 效 之 , 又 況 萬 物 之 所 係 , 而 一 化 之 所 待 乎 ! 釋 文 : 「 妖 , 本 又 作 夭 。 」 成 云 : 「 壽 夭 老 少 , 都 不 介 懷 。 雖 未 能 忘 生 死 , 但 復 無 所 嫌 惡 , 猶 足 為 物 師 傅 , 人 放 效 之 。 況 混 同 萬 物 , 冥 一 變 化 , 為 物 宗 匠 , 不 亦 宜 乎 ! 」   正 奚 侗 曰 : 「 張 君 房 本 妖 作 少 。 」 武 按 : 應 作 「 少 」 。 如 下 文 女 偊 之 色 若 孺 子 , 善 少 也 ; 豨 韋 氏 挈 天 地 , 善 始 也 ; 西 王 母 之 莫 知 始 、 莫 知 終 , 善 始 並 善 終 也 ; 彭 祖 之 下 及 有 虞 , 善 老 也 。 摠 提 於 此 , 以 為 「 豨 韋 」 一 節 之 綱 。 萬 物 所 係 , 一 化 所 待 , 指 道 言 。 淮 南 精 神 訓 云 : 「 以 死 生 為 一 化 。 」 是 一 化 指 死 生 之 一 變 化 言 , 與 上 文 「 萬 化 」 對 。 又 淮 南 原 道 訓 云 : 「 夫 太 上 之 道 , 生 萬 物 而 不 有 , 成 化 像 而 弗 宰 。 跂 行 喙 息 , 蠉 飛 蝡 動 , 待 而 後 生 , 莫 之 知 德 ; 待 而 後 死 , 莫 之 能 怨 。 」 上 數 句 之 意 , 謂 萬 物 之 生 死 , 待 夫 太 上 之 道 也 , 足 以 釋 「 一 化 之 所 待 」 句 之 義 。 夫 道 , 有 情 有 信 , 無 為 無 形 ; 宣 云 : 「 情 者 , 靜 之 動 也 ; 信 者 , 動 之 符 也 。 」 成 云 : 「 恬 然 寂 寞 , 無 為 也 ; 視 之 不 見 , 無 形 也 。 」   補 齊 物 論 : 「 可 行 已 信 , 而 不 見 其 形 , 有 情 而 無 形 。 」 「 道 」 字 , 摠 承 上 「 卓 」 字 、 「 真 」 字 、「
大 情 」 句 、 「 物 之 所 不 得 遯 」 句 , 而 實 發 之 。 可 傳 而 不 可 受 , 郭 云 : 「 古 今 傳 而 宅 之 , 莫 能 受 而 有 之 。 」 可 得 而 不 可 見 ; 成 云 : 「 方 寸 獨 悟 , 可 得 也 。 離 於 形 色 , 不 可 見 也 。 」   補 「 得 」 字 , 為 「 豨 韋 」 節 十 二 「 得 」 字 伏 根 。 自 本 自 根 , 宣 云 : 「 道 為 事 物 根 本 , 更 無 有 為 道 之 根 本 者 , 自 本 自 根 耳 。 」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成 云 : 「 老 子 云 :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 」 神 鬼 神 帝 , 下 文 堪 坏 、 馮 夷 等 , 鬼 也 ; 豨 韋 、 伏 羲 等 , 帝 也 。 其 神 , 皆 道 神 之 。 生 天 生 地 ; 成 云 : 「 老 子 云 :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寧 。 』 」   補 老 子 云 :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 在 太 極 之 先 而 不 為 高 , 在 六 極 之 下 而 不 為 深 ; 陰 陽 未 判 , 是 為 太 極 。 天 地 四 方 , 謂 之 六 極 。 成 云 : 「 道 在 太 極 之 先 , 不 為 高 遠 ; 在 六 合 之 下 , 不 為 深 邃 。 」 先 天 地 生 而 不 為 久 , 長 於 上 古 而 不 為 老 。 釋 文 : 「 長 , 丁 丈 反 。 」 按 : 此 語 又 見 後 。   補 此 節 闡 發 上 節 「 卓 」 字 。 豨 韋 氏 得 之 , 以 挈 天 地 ; 豨 韋 , 即 豕 韋 , 蓋 古 帝 王 也 。 成 云 : 「 挈 , 又 作 契 。 言 能 混 同 萬 物 , 符 合 二 儀 。 」   補 釋 文 : 「 狶 , 郭 褚 伊 反 。 挈 , 徐 苦 結 反 。 」 成 訓 提 挈 。 伏 戲 氏 得 之 , 以 襲 氣 母 ; 成 云 : 「 襲 , 合 也 。 氣 母 , 元 氣 之 母 。 為 得 至 道 , 故 能 畫 八 卦 , 演 六 爻 , 調 陰 陽 , 合 元 氣 。 」   補 成 云 : 「 能 伏 牛 乘 馬 , 養 伏 犧 牲 , 故 謂 之 伏 羲 也 。 」 釋 文 : 「 戲 音 羲 。 」 武 按 : 則 陽 篇 云 : 「 陰 陽 氣 之 大 。 」 則 氣 母 者 , 即 陰 陽 , 以 其 大 於 各 氣 也 。 伏 戲 畫 卦 演 爻 , 所 以 明 陰 陽 變 化 之 理 也 , 故 易 曰 「 觀 變 於 陰 陽 而 立 卦 」 。 伏 羲 既 明 陰 陽 之 理 , 自 能 與 陰 陽 合 德 , 即 襲 氣 母 之 謂 也 。 維 斗 得 之 , 終 古 不 忒 ; 成 云 : 「 北 斗 為 眾 星 綱 維 , 故 曰 維 斗 。 得 至 道 , 故 維 持 天 地 , 歷 終 始 , 無 差 忒 。 」   補 釋 文 : 「 崔 云 : 『 終 古 , 久 也 。 』 鄭 玄 注 周 禮 云 : 『 終 古 , 猶 言 常 也 。 』 」 武 按 : 大 道 終 古 不 忒 , 北 斗 綱 維 眾 星 , 亦 終 古 不 忒 , 故 曰 「 得 之 」 。 日 月 得 之 , 終 古 不 息 ; 堪 坏 得 之 , 以 襲 崑 崙 ; 釋 文 : 「 崔 坏 作 邳 。 司 馬 云 ; 『 堪 坏 , 神 名 , 人 面 獸 形 。 』 淮 南 作 『 欽 負 。 』 」 成 云 :「
崑 崙 山 神 名 。 襲 , 入 也 。 」   補 釋 文 : 「 坏 , 徐 扶 眉 反 , 郭 孚 杯 反 。 」 武 按 : 淮 南 齊 俗 訓 : 「 昔 者 馮 夷 得 道 , 以 潛 大 川 ; 鉗 且 得 道 , 以 處 昆 侖 。 」 莊 逵 吉 謂 「 釋 文 云 『 堪 坏 , 淮 南 作 欽 負 』 , 是 唐 本 鉗 且 作 欽 負 也 。 字 形 近 , 故 誤 耳 」 。 程 文 學 據 山 海 經 云 : 「 『 是 與 欽 ● 殺 祖 江 於 昆 侖 之 陽 』 , 後 漢 書 張 衡 傳 注 引 作 『 欽 駓 』 。 古 駓 、 ● 本 一 字 。 」 錢 別 駕 云 : 「 古 丕 與 負 通 。 故 尚 書 『 丕 子 之 責 』 , 史 記 作 『 負 子 』 。 丕 與 負 通 , 因 之 從 丕 之 字 , 亦 與 負 通 也 。 堪 、 欽 亦 同 聲 。 」 馮 夷 得 之 , 以 遊 大 川 ; 司 馬 云 : 「 清 泠 傳 曰 : 『 馮 夷 , 華 陰 潼 鄉 隄 首 ( 成 疏 有 「 里 」 字 ) 人 也 。 服 八 石 , 得 水 仙 , 是 為 河 伯 。 』 一 云 : 以 八 月 庚 子 浴 於 河 , 溺 死 。 」 肩 吾 得 之 , 以 處 大 山 ; 司 馬 云 : 「 山 神 , 不 死 , 至 孔 子 時 。 」 成 云 : 「 得 道 , 處 東 嶽 , 為 太 山 之 神 。 」 黃 帝 得 之 , 以 登 雲 天 ; 崔 云 : 「 黃 帝 得 道 而 上 天 也 。 」   補 成 云 : 「 黃 帝 , 軒 轅 也 。 採 首 山 之 銅 , 鑄 鼎 於 荊 山 之 下 。 鼎 成 , 有 龍 垂 於 鼎 以 迎 帝 , 帝 遂 將 群 臣 及 後 宮 七 十 二 人 , 白 日 乘 雲 駕 龍 以 登 上 天 , 仙 化 而 去 。 」 顓 頊 得 之 , 以 處 玄 宮 ; 李 云 : 「 顓 頊 , 高 陽 氏 。 玄 宮 , 北 方 宮 也 。 月 令 曰 :『
其 帝 顓 頊 , 其 神 玄 冥 。 』 」 成 云 : 「 得 道 為 北 方 之 帝 。 玄 者 , 北 方 之 色 , 故 處 於 玄 宮 。 」   補 成 云 : 「 顓 頊 , 黃 帝 孫 。 年 十 二 而 冠 , 十 五 佐 少 昊 , 二 十 即 位 。 採 羽 山 之 銅 為 鼎 , 能 召 四 海 之 神 , 有 靈 異 。 年 九 十 七 崩 。 」 禺 強 得 之 , 立 於 北 極 ; 釋 文 : 「 海 外 經 云 : 『 北 方 禺 強 , 黑 身 手 , 足 乘 兩 龍 。 』 郭 璞 以 為 水 神 , 人 面 鳥 身 。 簡 文 云 : 『 北 海 神 也 , 一 名 禺 京 , 是 黃 帝 之 孫 也 。 』 」   補 釋 文 : 「 禺 音 虞 。 」 西 王 母 得 之 , 坐 乎 少 廣 , 莫 知 其 始 , 莫 知 其 終 ; 釋 文 : 「 山 海 經 : 『 西 王 母 狀 如 人 , 狗 尾 , 蓬 頭 , 戴 勝 , 善 嘯 , 居 海 水 之 涯 。 』 漢 武 帝 內 傳 云 : 『 西 王 母 與 上 元 夫 人 降 帝 , 美 容 貌 , 神 仙 人 也 。 』 崔 云 : 『 少 廣 , 山 名 。 』 或 云 : 西 方 空 界 之 名 。 」   補 成 云 : 「 王 母 , 太 陰 之 精 也 。 豹 尾 , 虎 齒 , 善 笑 。 舜 時 , 王 母 遣 使 獻 玉 環 ; 漢 武 帝 時 , 獻 青 桃 。 顏 容 若 十 七 八 歲 女 子 , 甚 端 正 , 常 坐 西 方 少 廣 之 山 , 不 復 生 死 , 故 莫 知 始 終 也 。 」 武 按 : 海 外 經 、 山 海 經 、 漢 武 帝 內 傳 等 書 , 極 荒 誕 不 經 。 然 莊 書 多 寓 言 , 上 列 各 書 所 說 , 作 寓 言 觀 焉 可 也 。 彭 祖 得 之 , 上 及 有 虞 , 下 及 五 伯 ; 崔 云 : 「 彭 祖 壽 七 百 歲 , 或 以 為 仙 , 不 死 。 」 成 云 :「
上 自 有 虞 , 下 及 殷 、 周 , 凡 八 百 年 。 」   補 成 云 : 「 彭 祖 , 顓 頊 之 玄 孫 也 。 帝 封 於 彭 城 , 善 養 性 。 五 伯 者 , 昆 吾 為 夏 伯 , 大 彭 、 豕 韋 為 殷 伯 , 齊 桓 、 晉 文 為 周 伯 。 」 釋 文 : 「 伯 , 如 字 , 又 音 霸 。 」 傅 說 得 之 , 以 相 武 丁 , 奄 有 天 下 , 乘 東 維 , 騎 箕 尾 , 而 比 於 列 星 。 司 馬 云 :「
東 維 , 箕 斗 之 間 , 天 漢 津 之 東 維 也 。 星 經 : 『 傅 說 一 星 , 在 尾 上 。 』 」 崔 云 : 「 傅 說 死 , 其 精 神 乘 東 維 , 託 龍 尾 , 乃 列 宿 。 」 釋 文 : 「 崔 本 此 下 更 有 『 其 生 無 父 母 , 死 , 登 假 三 年 而 形 遯 , 此 言 神 之 無 能 名 者 也 。 』 」 按 : 下 引 七 事 以 明 之 。   補 說 文 「 奄 」 下 云 : 「 大 有 餘 也 , 覆 也 。 」 釋 文 : 「 說 音 悅 。 」 成 云 : 「 武 丁 , 殷 王 名 也 , 號 曰 高 宗 。 夢 得 傅 說 , 使 求 之 天 下 , 於 陝 州 河 北 縣 傅 巖 板 築 之 所 而 得 之 。 相 於 武 丁 , 奄 然 清 泰 。 傅 說 , 星 精 也 , 而 傅 說 一 星 , 在 箕 尾 上 。 然 箕 尾 則 是 二 十 八 宿 之 數 , 維 持 東 方 , 故 言 『 乘 東 維 , 騎 箕 尾 』 ; 而 與 角 、 亢 等 星 比 並 行 列 , 故 言 『 比 於 列 星 』 也 。 」

〔 一 〕 「 德 」 原 作 「 同 」 , 據 天 地 篇 原 文 改 。

〔 二 〕 「 成 云 」 二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成 疏 補 。

〔 三 〕 釋 文 不 重 「 翛 」 字 , 「 然 」 上 有 「 自 」 字 , 「 自 然 」 二 字 連 下 讀 。

〔 四 〕 「 喜 怒 通 四 時 」 五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五 〕 宣 注 據 王 氏 原 刻 補 。

〔 六 〕 「 行 」 , 漁 父 篇 作 「 為 」 。

〔 七 〕 「 德 」 , 原 作 「 同 」 , 據 天 地 篇 改 。

〔 八 〕 「 真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南 伯 子 葵 問 乎 女 偊 曰 : 「 子 之 年 長 矣 , 而 色 若 孺 子 , 何 也 ? 」 李 云 : 「 葵 當 為 綦 , 聲 之 誤 也 。 」 釋 文 : 「 偊 , 徐 音 禹 。 一 云 是 婦 人 也 。 」 偊 釋 文 : 「 孺 , 本 亦 作 儒 , 如 喻 反 。 」 成 云 : 「 孺 子 , 稚 子 也 。 」 武 按 : 色 若 孺 子 , 即 上 文 所 謂 「 滀 乎 進 色 」 。 曰 : 「 吾 聞 道 矣 。 」 南 伯 子 葵 曰 : 「 道 可 得 學 邪 ? 」 曰 : 「 惡 ! 惡 可 ? 子 非 其 人 也 。 夫 卜 梁 倚 有 聖 人 之 才 , 而 無 聖 人 之 道 , 我 有 聖 人 之 道 , 而 無 聖 人 之 才 , 李 云 : 「 卜 梁 姓 , 倚 名 。 」 宣 云 : 「 倚 聰 明 , 似 子 貢 ; 偊 忘 聰 明 , 似 顏 子 也 。 」   補 釋 文 : 「 惡 惡 , 並 音 烏 。 下 惡 乎 同 。 」 成 云 : 「 惡 , 惡 可 , 言 不 可 也 。 」 武 按 : 上 惡 , 驚 歎 詞 ; 下 惡 可 , 不 可 也 。 見 人 間 世 「 夫 以 陽 為 充 」 句 上 。 成 說 失 之 。 吾 欲 以 教 之 , 庶 幾 其 果 為 聖 人 乎 ! 不 然 , 以 聖 人 之 道 告 聖 人 之 才 , 亦 易 矣 。 吾 猶 守 而 告 之 , 守 而 不 去 , 與 為 諄 復 。 參 日 而 後 能 外 天 下 ; 成 云 : 「 心 既 虛 寂 , 萬 境 皆 空 。 」   補 郭 云 : 「 外 , 猶 遺 也 。 」 已 外 天 下 矣 , 吾 又 守 之 , 七 日 而 後 能 外 物 ; 郭 云 : 「 物 者 , 朝 夕 所 需 , 切 己 難 忘 。 」 成 云 : 「 天 下 疏 遠 易 忘 , 資 身 之 物 , 親 近 難 忘 , 守 經 七 日 , 然 後 遺 之 。 」 已 外 物 矣 , 吾 又 守 之 , 九 日 而 後 能 外 生 ; 成 云 : 「 隳 體 離 形 , 坐 忘 我 喪 。 」 已 外 生 矣 , 而 後 能 朝 徹 ; 成 云 : 「 死 生 一 觀 , 物 我 兼 忘 , 豁 然 如 朝 陽 初 啟 , 故 謂 之 朝 徹 。 」 宣 云 : 「 朝 徹 , 如 平 旦 之 清 明 。 」   正 徹 , 說 文 「 通 也 」 , 廣 韻 「 達 也 」 。 朝 徹 者 , 前 守 之 九 日 , 此 則 不 待 守 而 一 朝 自 通 也 。 朱 晦 庵 補 大 學 格 致 章 云 : 「 至 於 用 力 之 久 , 而 一 旦 豁 然 貫 通 焉 。 」 守 之 七 日 九 日 , 用 力 之 久 也 , 朱 說 恰 為 此 處 註 腳 。 又 楞 嚴 經 云 : 「 生 滅 既 滅 , 寂 滅 現 前 , 忽 焉 超 越 世 出 世 間 , 十 方 圓 明 。 」 生 滅 既 滅 , 外 生 也 。 忽 焉 者 , 與 一 朝 之 義 同 。 十 方 圓 明 , 徹 之 謂 也 。 三 家 之 說 , 無 稍 不 同 。 蓋 道 家 於 虛 極 靜 篤 時 , 自 現 此 種 境 界 , 釋 家 亦 然 也 。 成 、 宣 說 均 失 之 。 朝 徹 , 而 後 能 見 獨 ; 見 一 而 已 。   補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是 道 卓 然 獨 立 於 天 地 之 先 也 。 老 子 稱 道 , 云 「 獨 立 不 改 」 , 則 見 獨 即 見 道 也 。 見 獨 , 而 後 能 無 古 今 ; 成 云 : 「 任 造 物 之 日 新 , 隨 變 化 而 俱 往 , 故 無 古 今 之 異 。 」   補 達 生 篇 「 道 無 終 始 」 , 即 道 無 古 今 也 。 見 道 而 能 後 無 古 今 。 無 古 今 , 而 後 能 入 於 不 死 不 生 。 宣 云 : 「 生 死 一 也 。 至 此 , 則 道 在 我 矣 。 」 殺 生 者 不 死 , 生 生 者 不 生 。 蘇 輿 云 : 『 殺 生 』 二 語 , 申 釋 上 文 。 絕 貪 生 之 妄 覬 , 故 曰 殺 生 ; 安 性 命 之 自 然 , 故 曰 生 生 。 死 生 順 受 , 是 不 死 不 生 也 。 」   正 列 子 天 瑞 篇 : 「 生 物 者 不 生 , 化 物 者 不 化 。 」 所 謂 「 殺 生 者 不 死 」 , 與 化 物 者 不 化 義 同 。 惟 列 子 就 天 之 陰 陽 四 時 言 之 。 意 謂 如 霜 露 既 降 , 草 木 凋 殞 , 此 天 化 物 也 , 亦 即 殺 生 也 。 天 固 不 隨 物 化 , 不 隨 物 死 也 , 故 曰 「 殺 生 者 不 死 」 。 春 來 大 地 , 萬 物 萌 生 , 此 天 生 物 也 。 天 自 不 生 , 故 曰 「 生 生 者 不 生 」 。 老 子 曰 : 「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 生 。 」 義 與 此 同 。 此 就 上 「 不 死 」 「 不 生 」 句 分 釋 之 地 。 老 子 又 曰 : 「 天 法 道 。 」 故 言 天 , 即 無 異 於 言 道 也 。 然 就 人 之 修 道 言 之 , 義 又 有 別 , 因 天 本 無 生 , 人 原 有 生 也 。 故 此 文 所 謂 「 殺 生 」 者 , 如 達 生 篇 云 「 遺 生 則 精 不 虧 」 , 又 如 南 郭 子 綦 之 心 如 死 灰 , 上 文 之 「 外 生 」 , 下 文 之 「 以 生 為 附 贅 縣 疣 」 , 餘 如 離 形 去 知 , 忘 肝 膽 , 遺 耳 目 , 皆 殺 生 之 義 也 。 能 如 是 , 則 可 以 登 假 於 道 而 不 死 矣 。 所 謂 「 生 生 」 者 , 即 上 之 「 善 生 」 「 益 生 」 , 老 子 所 言 之 「 貴 生 」 也 。 崔 云 : 「 常 營 其 生 為 生 生 , 除 營 生 為 殺 生 。 」 李 云 : 「 殺 猶 亡 也 。 亡 生 者 不 死 也 , 矜 生 者 不 生 也 。 」 二 氏 之 說 , 其 於 義 亦 得 。 蓋 此 乃 女 偊 言 聖 人 修 道 之 功 夫 , 與 天 之 殺 生 、 生 生 , 義 自 有 別 也 。 其 為 物 , 無 不 將 也 , 無 不 迎 也 ; 成 云 : 「 將 , 送 也 。 道 之 為 物 , 拯 濟 無 方 , 迎 無 窮 之 生 , 送 無 量 之 死 。 」   補 應 帝 王 篇 「 聖 人 之 用 心 若 鏡 , 不 將 不 迎 , 應 而 不 藏 」 , 知 北 遊 篇 「 無 有 所 將 , 無 有 所 迎 」 , 均 就 聖 人 之 用 心 言 之 , 故 不 將 不 迎 ; 本 文 則 就 道 之 妙 用 言 之 , 故 可 無 不 將 , 無 不 迎 。 蓋 道 彌 綸 天 地 , 包 涵 萬 彙 , 凡 物 皆 處 其 亭 毒 之 中 , 故 無 物 不 在 其 將 迎 之 內 也 。 以 言 夫 道 之 本 體 , 無 將 無 迎 ; 言 夫 道 之 妙 用 , 無 不 將 , 無 不 迎 。 蓋 物 有 去 來 , 道 因 將 迎 而 順 應 之 , 所 謂 感 而 後 動 也 。 成 云 「 道 之 為 物 」 , 似 於 「 道 」 「 物 」 二 字 尚 未 認 清 。 本 書 於 此 二 字 , 界 義 甚 明 。 達 生 篇 云 : 「 凡 有 貌 、 象 、 聲 、 色 者 , 皆 物 也 。 」 故 道 是 道 , 物 是 物 , 不 可 混 稱 。 如 上 「 維 斗 得 之 , 終 古 不 忒 , 日 月 得 之 , 終 古 不 息 」 , 維 斗 日 月 , 物 也 , 不 忒 不 息 , 道 也 , 謂 道 寄 於 維 斗 日 月 也 。 又 天 地 篇 說 道 云 : 「 金 石 不 得 無 以 鳴 。 」 金 石 物 也 , 所 以 鳴 者 道 也 , 謂 道 寄 於 金 石 也 。 此 處 「 其 為 物 」 , 猶 言 寄 於 物 也 。 知 北 遊 篇 謂 「 道 無 所 不 在 」 , 又 謂 「 無 乎 逃 物 」 , 蓋 道 無 在 , 以 寄 於 物 而 有 在 也 。 「 將 」 字 承 上 「 殺 生 」 , 「 迎 」 字 承 上 「 生 生 」 。 無 不 毀 也 , 無 不 成 也 。 成 云 : 「 不 送 而 送 , 無 不 毀 滅 ; 不 迎 而 迎 , 無 不 生 成 。 」   補 「 毀 」 字 承 「 將 」 , 「 成 」 字 承 「 迎 」 , 分 兩 面 說 。 其 名 為 攖 寧 。 攖 寧 也 者 , 攖 而 後 成 者 也 。 」 郭 嵩 燾 云 : 「 孟 子 趙 注 : 『 攖 , 迫 也 。 』 物 我 生 死 之 見 迫 於 中 , 將 迎 成 毀 之 機 迫 於 外 , 而 一 無 所 動 其 心 , 乃 謂 之 攖 寧 。 置 身 紛 紜 蕃 變 、 交 爭 互 觸 之 地 , 而 心 固 寧 焉 , 則 幾 於 成 矣 , 故 曰 『 攖 而 後 成 』 。 」   正 在 宥 篇 「 無 攖 人 心 」 , 成 氏 訓 攖 為 撓 。 廣 雅 釋 詁 : 「 攖 , 亂 也 。 」 是 則 攖 者 , 撓 亂 之 也 , 承 「 毀 」 說 , 亦 即 承 「 將 」 與 「 殺 」 說 。 寧 者 , 安 定 之 也 , 承 「 成 」 說 , 亦 即 承 「 迎 」 與 「 生 」 說 。 說 文 : 「 撓 , 擾 也 。 」 是 攖 、 撓 、 擾 同 義 。 天 道 篇 舜 曰 「 天 德 而 出 寧 」 , 堯 曰 「 膠 膠 擾 擾 乎 」 , 乃 「 寧 」 與 「 擾 」 對 也 , 可 以 證 此 處 為 「 寧 」 與 「 攖 」 對 。 攖 而 後 成 者 , 攖 毀 而 後 寧 成 者 也 。 列 子 天 瑞 篇 ; 「 物 損 於 彼 者 盈 於 此 , 成 於 此 者 虧 於 彼 。 」 齊 物 論 篇 : 「 其 分 也 成 也 , 其 成 也 毀 也 。 」 蓋 分 出 之 物 成 , 而 被 分 之 物 毀 矣 , 此 成 由 於 彼 毀 也 。 就 天 時 言 之 , 秋 行 肅 殺 , 而 後 春 得 遂 長 , 故 曰 「 攖 而 後 成 」 也 。 上 言 天 與 道 既 有 殺 與 生 之 兩 用 , 故 物 遂 有 生 死 成 毀 之 兩 途 。 將 與 攖 , 殺 之 用 也 ; 迎 與 寧 , 生 之 用 也 。 天 與 道 何 以 有 此 兩 用 ? 則 以 天 與 道 不 外 陰 陽 而 已 。 董 仲 舒 曰 : 「 天 兩 有 陰 陽 之 施 。 」 管 子 四 時 篇 : 「 陽 為 德 , 陰 為 刑 。 」 董 子 又 曰 : 「 陽 氣 暖 , 陰 氣 寒 , 陽 予 陰 奪 。 陽 氣 仁 寬 愛 生 , 陰 氣 戾 急 惡 殺 。 」 文 子 上 德 篇 : 「 積 陰 不 生 , 積 陽 不 化 。 」 則 陽 篇 : 「 陰 陽 相 照 、 相 蓋 、 相 治 , 四 時 相 代 、 相 生 、 相 殺 。 」 故 天 與 道 , 有 生 殺 之 兩 用 , 由 於 陰 陽 有 生 殺 之 兩 性 也 。 故 殺 也 , 將 也 , 毀 也 , 攖 也 , 陰 用 事 也 ; 生 也 , 迎 也 , 成 也 , 寧 也 , 陽 用 事 也 。 任 陰 陽 生 殺 之 自 然 , 而 自 處 於 不 生 不 死 , 此 之 謂 天 , 此 之 謂 道 。 南 伯 子 葵 曰 : 「 子 獨 惡 乎 聞 之 ? 」 曰 : 「 聞 諸 副 墨 之 子 , 成 云 : 「 副 , 貳 也 。 」 宣 云 : 「 文 字 是 翰 墨 為 之 , 然 文 字 非 道 , 不 過 傳 道 之 助 , 故 謂 之 副 墨 。 又 對 初 作 之 文 字 言 , 則 後 之 文 字 , 皆 其 孳 生 者 , 故 曰 『 副 墨 之 子 』 。 」 副 墨 之 子 聞 諸 洛 誦 之 孫 , 成 云 : 「 羅 洛 誦 之 。 」 按 : 謂 連 絡 誦 之 , 猶 言 反 復 讀 之 也 。 洛 、 絡 同 音 借 字 。 對 古 先 讀 書 者 言 , 故 曰 「 洛 誦 之 孫 」 。 古 書 先 口 授 而 後 著 之 竹 帛 , 故 云 然 。 洛 誦 之 孫 聞 之 瞻 明 , 見 解 洞 徹 。 瞻 明 聞 之 聶 許 , 聶 許 , 小 語 , 猶 囁 嚅 。 聶 許 聞 之 需 役 , 成 云 : 「 需 , 須 。 役 , 行 也 。 需 勤 行 勿 怠 者 。 」 需 役 聞 之 於 謳 , 釋 文 : 「 於 音 烏 。 王 云 : 『 謳 , 歌 謠 也 。 』 」 宣 云 :「
詠 歎 歌 吟 , 寄 趣 之 深 。 」 於 謳 聞 之 玄 冥 , 宣 云 : 「 玄 冥 , 寂 寞 之 地 。 」 玄 冥 聞 之 參 寥 , 宣 云 : 「 參 悟 空 虛 。 」 參 寥 聞 之 疑 始 。 」 宣 云 :「
至 於 無 端 倪 , 乃 聞 道 也 。 疑 始 者 , 似 有 始 而 未 嘗 有 始 。 」

    子 祀 、 子 輿 、 子 犁 、 子 來 四 人 相 與 語 曰 : 崔 云 : 「 淮 南 『 子 祀 』 作 『 子 永 』 , 行 年 五 十 四 , 而 病 傴 僂 。 」 顧 千 里 云 : 「 淮 南 精 神 篇 作 『 子 求 』 , 非 。 求 、 永 字 , 經 傳 多 互 誤 。 抱 朴 子 博 喻 篇 : 『 子 永 歎 天 倫 之 偉 。 』 」 按 : 據 此 , 下 「 祀 」 「 輿 」 字 當 互 易 。 「 孰 能 以 無 為 首 , 以 生 為 脊 , 以 死 為 尻 , 孰 知 生 死 存 亡 之 一 體 者 , 吾 與 之 友 矣 。 」 成 云 : 「 人 起 自 虛 無 , 故 以 無 為 首 ; 從 無 生 有 , 生 則 居 次 , 故 以 生 為 脊 ; 死 則 居 後 , 故 以 死 為 尻 。 死 生 雖 異 , 同 乎 一 體 。 能 達 斯 趣 , 所 遇 皆 適 , 豈 有 存 亡 欣 惡 於 其 間 ! 誰 能 知 是 , 我 與 為 友 也 。 」   補 釋 文 :「
尻 , 苦 羔 反 。 」 庚 桑 楚 篇 : 「 以 無 有 為 首 , 以 生 為 體 , 以 死 為 尻 。 孰 知 有 無 生 死 之 一 守 者 , 吾 與 之 為 友 。 」 此 「 存 亡 」 與 「 生 死 」 複 , 似 應 從 彼 作 「 有 無 生 死 」 為 是 。 夫 首 、 脊 、 尻 , 雖 分 , 實 為 一 體 , 有 無 生 死 雖 分 , 然 真 人 視 之 , 亦 一 體 也 , 故 可 與 之 友 矣 。 四 人 相 視 而 笑 , 莫 逆 於 心 , 遂 相 與 為 友 。 補 莫 逆 於 心 者 , 蓋 四 人 皆 視 生 死 為 一 體 , 心 不 相 違 也 。 俄 而 子 輿 有 病 , 子 祀 往 問 〔 一 〕 之 。 曰 : 「 偉 哉 ! 夫 造 物 者 , 將 以 予 為 此 拘 拘 也 ! 」 成 云 : 「 子 輿 自 歎 。 」 司 馬 云 : 「 拘 拘 , 體 拘 攣 也 。 」 補 成 云 : 「 偉 , 大 也 。 造 物 , 猶 造 化 也 。 」 曲 僂 發 背 , 成 云 : 「 傴 僂 曲 腰 , 背 骨 發 露 。 」   補 釋 文 : 「 僂 , 徐 力 主 反 。 」 上 有 五 管 , 五 藏 之 管 向 上 。 頤 隱 於 齊 , 同 臍 。 肩 高 於 頂 , 句 贅 指 天 。 李 云 : 「 句 贅 , 項 椎 。 其 形 似 贅 , 言 其 上 向 。 」   正 句 贅 , 即 人 間 世 之 「 會 撮 」 , 一 作 「 括 撮 」 。 言 括 撮 其 髮 , 句 曲 如 附 贅 也 。 陰 陽 之 氣 有 沴 , 郭 云 : 「 沴 , 陵 亂 也 。 」 同 戾 。   捕 釋 文 : 「 沴 音 麗 , 徐 徒 顯 反 。 」 在 宥 篇 : 「 陰 陽 並 毗 , 四 時 不 至 , 寒 暑 之 和 不 成 , 其 反 傷 人 之 形 乎 ! 」 子 輿 之 形 惡 , 蓋 由 陰 陽 並 毗 所 傷 也 。 此 句 伏 下 「 陰 陽 不 翅 父 母 」 , 及 「 彼 近 吾 死 」 數 語 。 其 心 閒 而 無 事 , 宣 云 : 「 不 以 病 攖 心 。 」 捕 成 云 : 「 心 神 閒 逸 , 不 以 為 事 。 」 跰 ● 而 鑑 於 井 , 成 云 : 「 跰 ● , 曳 疾 貌 。 曳 疾 力 行 , 照 臨 於 井 。 」   補 釋 文 : 「 跰 , 步 田 反 。 ● , 悉 田 反 。 」 曰 : 「 嗟 乎 ! 夫 造 物 者 , 又 將 以 予 為 此 拘 拘 也 ! 」 重 歎 之 。 子 祀 曰 : 「 汝 惡 之 乎 ? 」 曰 : 「 亡 , 無 同 。 予 何 惡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左 臂 以 為 雞 , 予 因 以 求 時 夜 ; 司 夜 也 。 「 雞 」 疑 是 「 卵 」 字 之 誤 。 時 夜 , 即 雞 也 。 既 化 為 雞 , 何 又 云 因 以 求 雞 ? 惟 雞 出 於 卵 , 鴞 出 於 彈 , 故 因 卵 以 求 時 夜 , 因 彈 以 求 鴞 炙 耳 。 齊 物 論 云 「 見 卵 而 求 時 夜 , 見 彈 而 求 鴞 炙 」 , 與 此 文 大 同 , 亦 其 明 證 矣 。   正 釋 文 : 「 浸 , 子 鴆 反 , 向 云 : 『 漸 也 。 』 」 武 按 : 王 云 「 既 化 為 雞 , 何 又 云 求 雞 」 , 本 文 並 未 言 求 雞 , 乃 求 臂 化 之 雞 為 之 司 夜 , 義 無 不 當 。 此 與 齊 物 論 見 卵 之 義 不 同 : 此 所 求 者 在 司 夜 之 效 , 故 以 「 雞 」 字 為 當 ; 彼 則 言 瞿 鵲 子 方 見 卵 耳 , 尚 未 為 雞 , 便 求 司 夜 , 譏 其 早 計 也 , 故 以 「 卵 」 字 為 當 。 何 可 據 彼 正 此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右 臂 以 為 彈 , 予 因 以 求 鴞 炙 ; 浸 假 而 化 予 之 尻 以 為 輪 , 以 神 為 馬 , 予 因 以 乘 之 , 豈 更 駕 哉 ! 郭 云 : 「 無 往 不 因 , 無 因 不 可 。 」 且 夫 得 者 時 也 , 失 者 順 也 , 安 時 而 處 順 , 哀 樂 不 能 入 也 。 此 古 之 所 謂 縣 解 也 , 成 云 : 「 得 者 , 生 也 ; 失 者 , 死 也 。 」 按 : 養 生 主 篇 「 適 來 , 夫 子 時 也 ; 適 去 , 夫 子 順 也 。 安 時 而 處 順 , 哀 樂 不 能 入 也 。 古 者 謂 是 帝 之 縣 解 」 , 與 此 文 證 合 。   補 說 文 : 「 縣 , 繫 也 。 」 徐 鉉 曰 : 「 此 本 是 縣 挂 之 縣 , 借 為 州 縣 之 縣 。 今 俗 加 心 別 作 懸 , 義 無 所 取 。 」 而 不 能 自 解 者 , 物 有 結 之 。 郭 云 : 「 一 不 能 自 解 , 則 眾 物 共 結 之 矣 。 」   正 郭 謂 「 不 解 而 後 物 結 」 , 非 也 。 言 其 所 以 不 能 自 解 者 , 由 於 物 欲 膠 結 於 內 , 而 為 哀 樂 所 縣 繫 也 。 且 夫 物 不 勝 天 久 矣 , 吾 又 何 惡 焉 ? 」 補 上 文 「 人 之 有 所 不 得 與 , 此 物 之 情 也 」 , 即 物 不 勝 天 之 義 。 吾 之 致 此 惡 疾 , 天 也 。 既 不 能 勝 天 , 亦 惟 知 其 無 可 奈 何 而 安 之 若 命 而 已 , 又 何 惡 焉 ! 答 「 汝 惡 之 乎 」 句 。 俄 而 子 來 有 病 , 喘 喘 然 將 死 , 其 妻 子 環 而 泣 之 。 成 云 : 「 喘 喘 , 氣 息 急 也 。 」   補 釋 文 : 「 喘 , 川 轉 反 , 又 尺 軟 反 。 」 子 犁 往 問 之 , 曰 : 「 叱 ! 避 ! 叱 令 其 妻 子 避 。 補 釋 文 : 「 叱 , 昌 失 反 。 」 成 云 : 「 叱 , 訶 聲 也 。 」 無 怛 化 ! 」 釋 文 : 「 怛 , 驚 也 。 」 勿 驚 將 化 人 。   補 列 子 力 命 篇 「 易 怛 也 哉 」 , 注 : 「 當 割 反 。 」 釋 文 : 「 丁 達 反 。 崔 本 作 靼 , 音 怛 。 」 倚 其 戶 與 之 語 曰 : 「 偉 哉 造 物 ! 又 將 奚 以 汝 為 ? 為 何 物 ? 將 奚 以 汝 適 ? 適 , 往 也 。 以 汝 為 鼠 肝 乎 ? 以 汝 為 蟲 臂 乎 ? 」 王 云 : 「 取 微 蔑 至 賤 。 」   補 言 形 死 為 鼠 所 食 , 化 為 其 肝 乎 ? 或 為 蟲 所 食 , 化 為 其 臂 乎 ? 子 來 曰 : 「 父 母 於 子 , 東 西 南 北 , 唯 命 之 從 。 陰 陽 於 人 , 不 翅 於 父 母 , 成 云 : 「 陰 陽 造 化 , 何 啻 二 親 乎 ! 」   補 釋 文 : 「 翅 , 徐 詩 知 反 。 」 王 引 之 曰 :「
翅 與 啻 同 。 」 說 文 曰 : 「 啻 , 語 時 不 啻 也 。 」 書 多 士 : 「 爾 不 啻 不 有 爾 土 。 」 釋 文 : 「 啻 , 徐 本 作 翅 。 」 武 按 : 「 陰 陽 」 句 , 應 上 「 陰 陽 之 氣 有 沴 」 。 彼 近 吾 死 而 我 不 聽 , 我 則 悍 矣 , 彼 何 罪 焉 ? 彼 , 陰 陽 。 悍 , 不 順 。 宣 云 : 「 近 , 迫 也 。 」   補 吾 之 將 死 , 因 陰 陽 之 氣 有 沴 所 致 , 是 陰 陽 迫 吾 死 也 , 如 不 聽 , 則 我 悍 然 抵 拒 其 命 矣 。 夫 大 塊 載 我 以 形 , 勞 我 以 生 , 佚 我 以 老 , 息 我 以 死 。 故 善 吾 生 者 , 乃 所 以 善 吾 死 也 。 六 語 又 見 大 宗 師 篇 。   補 陰 陽 近 吾 死 , 死 又 何 足 惡 ! 乃 大 塊 因 我 生 之 勞 , 使 我 以 死 休 息 之 也 。 如 是 , 吾 又 何 必 善 生 哉 ! 生 與 死 同 , 善 生 即 無 異 於 善 死 , 無 亦 多 此 一 善 , 而 不 能 安 時 處 順 者 也 ? 注 中 「 大 宗 師 篇 」 四 字 , 當 改 為 「 前 」 字 。 此 節 舉 事 證 明 前 語 , 故 重 引 之 , 以 作 關 鎖 。 今 之 大 冶 鑄 金 , 金 踊 躍 曰 『 我 必 且 為 鏌 』 , 大 冶 必 以 為 不 祥 之 金 。 大 冶 , 鑄 金 匠 。 補 金 而 踊 躍 自 言 , 大 冶 必 致 驚 怪 , 以 為 妖 異 不 祥 。 今 一 犯 人 之 形 , 而 曰 『 人 耳 人 耳 』 , 夫 造 物 者 必 以 為 不 祥 之 人 。 犯 同 笵 。 偶 成 為 人 , 遂 欣 愛 鄭 重 , 以 為 異 於 眾 物 , 則 造 化 亦 必 以 為 不 祥 。   補 上 文 「 特 犯 人 之 形 而 猶 喜 之 」 , 此 曰 「 人 耳 人 耳 」 , 明 自 喜 其 為 人 也 。 夫 眾 生 林 總 , 萬 態 千 形 , 造 化 無 私 , 平 等 一 視 。 如 自 喜 為 人 , 有 予 智 自 雄 之 念 , 乖 造 化 平 等 之 心 , 故 以 為 不 祥 也 。 今 一 以 天 地 為 大 鑪 , 以 造 化 為 大 冶 , 惡 乎 往 而 不 可 哉 ? 」 鼠 肝 、 蟲 臂 , 何 關 念 慮 !   補 或 生 或 死 , 或 犯 為 人 , 或 犯 為 鼠 肝 、 蟲 臂 , 皆 在 天 地 陶 冶 之 內 , 故 無 往 而 不 可 。 明 生 而 為 人 , 無 可 喜 ; 死 而 為 鼠 肝 、 蟲 臂 , 亦 無 可 惡 也 。 成 然 寐 , 蘧 然 覺 。 成 然 為 人 , 寐 也 ; 蘧 然 長 逝 , 覺 也 。   正 注 非 。 釋 文 : 「 成 , 本 或 作 成 , 音 恤 。 簡 文 云 : 『 當 作 滅 。 』 蘧 , 李 音 渠 。 蘧 然 , 有 形 之 貌 。 覺 , 古 孝 反 。 」 武 按 : 「 成 」 不 可 通 , 作 「 滅 」 者 是 也 。 言 處 於 天 地 鑪 冶 之 內 , 一 任 造 化 之 陶 鑄 , 而 為 人 之 所 不 得 與 , 故 死 也 如 夢 之 滅 然 寐 耳 , 生 也 如 夢 之 蘧 然 覺 也 , 何 庸 好 惡 於 其 間 哉 ! 先 插 此 二 語 於 此 , 至 「 孟 孫 才 母 死 」 節 , 方 暢 發 之 。 可 見 莊 子 之 文 , 有 藕 斷 絲 連 , 西 崩 東 應 之 妙 。

〔 一 〕 「 問 」 原 作 「 視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改 。

    子 桑 戶 、 孟 子 反 、 子 琴 張 三 人 相 與 友 , 曰 : 「 孰 能 相 與 於 無 相 與 , 相 為 於 無 相 為 ? 成 云 : 「 如 百 體 各 有 司 存 , 更 相 御 用 , 無 心 於 相 與 , 無 意 於 相 為 , 而 相 濟 之 功 成 矣 。 故 於 無 與 而 相 與 周 旋 , 無 為 而 相 為 交 友 者 , 其 意 亦 然 。 」   補 論 語 : 「 仲 弓 問 子 桑 伯 子 。 子 曰 : 『 可 也 簡 。 』 仲 弓 曰 : 『 居 簡 而 行 簡 , 無 乃 太 簡 乎 ? 』 」 朱 注 : 「 子 桑 伯 子 , 魯 人 。 胡 氏 以 為 疑 即 莊 周 所 稱 子 桑 戶 者 是 也 。 」 注 又 云 : 「 家 語 記 伯 子 不 衣 冠 而 處 , 夫 子 譏 其 欲 同 人 道 於 牛 馬 。 」 說 苑 修 文 篇 : 「 孔 子 見 子 桑 伯 子 , 子 桑 伯 子 不 衣 冠 而 處 。 弟 子 曰 : 『 夫 子 何 為 見 此 人 乎 ? 』 曰 : 『 其 質 美 而 無 文 , 吾 欲 說 而 文 之 。 』 孔 子 去 , 子 桑 伯 子 門 人 不 悅 , 曰 : 『 何 為 見 孔 子 乎 ? 』 曰 : 『 其 質 美 而 文 繁 , 吾 欲 說 而 去 其 文 。 』 」 論 語 : 「 子 曰 : 『 孟 之 〔 一 〕 反 不 伐 , 奔 而 殿 , 將 入 門 , 策 其 馬 曰 : 「 非 敢 後 也 , 馬 不 進 也 。 」 』 」 朱 注 : 「 孟 之 反 , 魯 大 夫 , 名 側 。 胡 氏 曰 : 『 反 , 即 莊 周 所 稱 孟 子 反 者 是 也 。 』 」 左 傳 哀 十 一 年 : 齊 師 伐 我 , 及 清 , 孟 孺 子 洩 帥 右 師 , 冉 求 帥 左 師 , 師 及 齊 師 戰 於 郊 , 右 師 奔 , 齊 人 從 之 。 孟 之 側 後 入 , 以 為 殿 , 抽 矢 策 其 馬 曰 : 「 馬 不 進 也 。 」 家 語 「 琴 牢 , 衛 人 , 字 子 開 , 一 字 張 , 與 宗 魯 友 。 聞 宗 魯 死 , 欲 往 弔 焉 。 孔 子 弗 許 , 曰 『 非 義 也 』 」 , 疑 即 此 之 子 琴 張 也 。 孰 能 登 天 遊 霧 , 宣 云 : 「 超 於 物 外 。 」 撓 挑 無 極 , 李 云 : 「 撓 挑 , 猶 宛 轉 也 。 宛 轉 玄 曠 之 中 。 」   正 釋 文 : 「 撓 , 徐 而 少 反 , 郭 許 堯 反 。 挑 , 徐 徒 了 反 , 郭 、 李 徒 堯 反 。 」 武 按 : 在 宥 篇 「 挈 〔 二 〕 汝 適 復 之 撓 撓 , 以 遊 無 端 」 , 爾 雅 釋 詁 : 「 適 , 往 也 。 」 撓 撓 , 簡 文 云 : 「 循 環 之 名 。 」 蓋 即 往 復 之 形 容 辭 也 。 言 提 挈 汝 往 復 , 撓 撓 然 如 循 環 , 以 遊 無 端 也 , 即 其 上 文 「 出 入 六 合 」 之 義 。 且 無 端 與 循 環 義 相 應 , 謂 如 環 之 無 端 也 。 鶡 冠 子 道 端 篇 : 「 復 而 如 環 , 日 夜 相 橈 。 」 橈 、 撓 義 通 , 均 可 為 此 文 參 證 。 說 文 : 「 挑 , 撓 也 。 」 則 撓 挑 即 撓 撓 也 。 無 極 , 猶 之 無 端 。 謂 撓 撓 往 復 , 如 循 環 然 , 以 遊 無 極 也 。 下 「 反 覆 終 始 , 不 知 端 倪 」 , 即 申 說 此 句 者 也 。 相 忘 以 生 , 無 所 終 窮 ? 」 宣 云 : 「 不 悅 生 , 不 惡 死 。 」 三 人 相 視 而 笑 , 莫 逆 於 心 , 遂 相 與 為 友 。 莫 然 有 間 , 崔 云 : 「 莫 然 , 定 也 。 間 , 頃 也 。 」   補 在 宥 篇 「 莫 然 無 魂 」 , 成 云 : 「 莫 然 無 知 。 」 又 左 昭 二 十 八 年 「 德 正 應 和 曰 莫 」 , 杜 注 : 「 莫 然 清 靜 。 」 此 莫 然 , 正 形 容 三 人 相 視 而 笑 , 清 靜 無 言 也 。 而 子 桑 戶 死 , 未 葬 。 孔 子 聞 之 , 使 子 貢 往 侍 事 焉 。 成 云 : 「 供 給 喪 事 。 」 或 編 曲 , 李 云 : 「 曲 , 蠶 薄 。 」   正 編 , 說 文 「 次 簡 也 」 。 周 禮 春 官 磬 師 注 : 「 編 , 讀 為 『 編 書 』 之 編 。 」 宋 玉 對 楚 王 問 : 「 是 其 曲 彌 高 而 和 彌 寡 。 」 漁 父 篇 : 「 孔 子 絃 歌 鼓 琴 奏 曲 。 」 然 則 曲 者 , 樂 曲 也 , 歌 辭 也 。 編 曲 者 , 編 次 其 辭 也 。 時 僅 孟 、 琴 二 人 , 一 編 辭 而 歌 , 一 鼓 琴 以 和 之 。 李 乃 云 「 蠶 薄 」 。 孟 為 大 夫 , 琴 , 孔 門 弟 子 , 未 必 恃 編 薄 為 生 , 且 何 至 惟 恐 稍 曠 其 工 , 挾 之 往 編 於 死 喪 者 之 家 乎 ? 李 說 亦 太 不 倫 矣 。 或 鼓 琴 , 相 和 而 歌 曰 : 「 嗟 來 桑 戶 乎 ! 嗟 來 桑 戶 乎 ! 而 已 反 其 真 , 而 , 汝 。 而 我 猶 為 人 猗 ! 」 成 云 : 「 猗 , 相 和 聲 。 」   正 成 說 非 。 書 秦 誓 「 斷 斷 猗 無 他 伎 」 , 疏 : 「 猗 者 , 足 句 之 辭 , 不 為 義 也 。 」 禮 大 學 引 此 作「
斷 斷 兮 」 , 猗 是 兮 之 類 。 子 貢 趨 而 進 曰 : 「 敢 問 臨 尸 而 歌 , 禮 乎 ? 」 二 人 相 視 而 笑 曰 : 「 是 惡 知 禮 意 ? 」 是 , 謂 子 貢 。 補 應 證 上 文 「 謷 乎 其 未 可 制 也 」 。 子 貢 反 , 以 告 孔 子 曰 : 「 彼 何 人 者 邪 ? 修 行 無 有 , 無 自 修 之 行 。 而 外 其 形 骸 , 臨 尸 而 歌 , 顏 色 不 變 , 無 以 命 之 。 崔 云 :「
命 , 名 也 。 」 彼 何 人 者 邪 ? 」 孔 子 曰 : 「 彼 游 方 之 外 者 也 , 而 丘 游 方 之 內 者 也 。 成 云 : 「 方 , 區 域 也 。 」 外 內 不 相 及 , 而 丘 使 女 往 弔 之 , 丘 則 陋 矣 。 彼 方 且 與 造 物 者 為 人 , 王 引 之 云 : 「 為 人 , 猶 言 為 偶 。 中 庸 『 仁 者 人 也 』 , 鄭 注 : 『 讀 如 「 相 人 偶 」 之 人 , 以 人 意 相 存 偶 之 言 。 』 公 食 大 夫 禮 注 『 每 曲 揖 , 及 當 碑 揖 , 相 人 偶 』 , 是 人 與 偶 同 義 。 淮 南 原 道 篇 『 與 造 化 者 為 人 』 , 義 同 。 齊 俗 篇 『 上 與 神 明 為 友 , 下 與 造 化 為 人 』 , 尤 其 明 證 。 」   正 鄭 謂 人 也 讀 如 「 相 人 偶 」 之 人 , 並 非 謂 讀 如 「 相 人 偶 」 之 偶 。 如 「 為 人 」 可 謂 之 「 為 偶 」 , 則 鄭 所 云 「 以 人 意 相 存 偶 」 句 , 亦 可 謂 之 為 「 以 偶 意 相 存 人 」 矣 , 安 乎 , 否 乎 ? 且 細 玩 鄭 句 , 「 人 」 下 加 「 意 」 , 則 存 偶 者 人 之 意 , 非 謂 人 與 偶 同 義 也 。 本 文 之 義 , 言 造 物 者 既 笵 我 以 人 之 形 , 而 我 不 聽 , 則 我 悍 矣 。 有 道 者 則 順 受 之 , 方 且 與 造 物 者 為 人 , 即 上 文 「 其 不 一 , 與 人 為 徒 」 也 , 又 即 知 北 遊 篇 「 直 且 為 人 」 也 , 及 德 充 符 篇 「 有 人 之 形 , 故 群 於 人 」 也 。 質 言 之 , 則 造 物 者 命 我 為 人 , 則 我 為 人 耳 , 命 我 為 鼠 肝 、 蟲 臂 , 則 我 為 鼠 肝 、 蟲 臂 耳 , 即 上 文 「 崔 乎 其 不 得 已 」 之 義 也 。 淮 南 精 神 訓 「 夫 造 化 者 既 以 我 為 坏 矣 , 將 無 所 違 之 矣 」 , 高 注 : 「 言 既 以 我 為 人 , 無 所 離 之 。 喻 不 求 , 亦 不 避 也 。 」 最 足 證 明 本 義 。 再 就 王 氏 所 徵 原 道 、 齊 俗 二 文 言 之 , 王 氏 於 彼 文 義 , 亦 未 細 審 。 按 原 道 訓 云 : 「 精 通 於 靈 府 , 與 造 化 者 為 人 。 」 言 精 上 通 神 靈 之 府 , 所 謂 「 其 一 , 與 天 為 徒 」 也 ; 而 形 體 則 與 造 化 者 為 人 , 所 謂 「 其 不 一 , 與 人 為 徒 」 也 。 至 齊 俗 訓 語 更 明 顯 : 上 與 神 明 為 友 者 , 精 神 也 ; 下 與 造 化 為 人 者 , 所 笵 之 人 形 耳 。 據 此 , 益 足 證 王 氏 之 說 乖 於 本 義 矣 。 而 遊 乎 天 地 之 一 氣 。 彼 以 生 為 附 贅 縣 疣 , 成 云 : 「 氣 聚 而 生 , 譬 疣 贅 附 縣 , 非 所 樂 。 」   補 知 北 遊 篇 「 臭 腐 復 化 為 神 奇 , 神 奇 復 化 為 臭 腐 , 故 曰 通 天 下 一 氣 耳 」 , 郭 注 云 「 死 生 彼 我 豈 殊 哉 」 , 足 以 相 證 。 「 附 贅 」 句 , 遙 明 以 刑 為 體 之 義 。 以 死 為 決 ● 潰 癰 。 釋 文 : 「 ● , 胡 亂 反 。 」 宣 云 : 「 疽 屬 。 」 成 云 : 「 氣 散 而 死 , 若 ● 癰 決 潰 , 非 所 惜 。 」 夫 若 然 者 , 又 惡 知 死 生 先 後 之 所 在 ? 宣 云 : 「 一 氣 循 環 。 」 假 於 異 物 , 託 於 同 體 , 宣 云 : 「 即 圓 覺 經 地 、 風 、 水 、 火 四 大 合 而 成 體 之 說 。 蓋 視 生 偶 然 耳 。 」 忘 其 肝 膽 , 遺 其 耳 目 , 宣 云 : 「 外 身 也 , 視 死 偶 然 耳 。 」   補 應 上「
相 忘 以 生 」 , 又 上 文 所 謂 「 以 刑 為 體 」 也 。 反 覆 終 始 , 不 知 端 倪 , 往 來 生 死 , 莫 知 其 極 。   補 應 上 「 撓 挑 無 極 」 。 芒 然 徬 徨 乎 塵 垢 之 外 , 逍 遙 乎 無 為 之 業 。 成 云 : 「 芒 然 , 無 知 貌 。 放 任 於 塵 累 之 表 , 逸 豫 於 清 曠 之 鄉 。 」   補 應 上 「 登 天 遊 霧 」 。 彼 又 惡 能 憒 憒 然 為 世 俗 之 禮 , 以 觀 眾 人 之 耳 目 哉 ! 」 成 云 : 「 憒 憒 , 煩 亂 。 」 釋 文 : 「 觀 , 示 也 。 」   補 應 上 「 厲 乎 其 似 世 乎 , 謷 乎 其 未 可 制 也 」 。 子 貢 曰 : 「 然 則 夫 子 何 方 之 依 ? 」 成 云 : 「 方 內 方 外 , 未 知 夫 子 依 從 何 處 ? 」 孔 子 曰 : 「 丘 , 天 之 戮 民 也 。 成 云 : 「 聖 跡 禮 儀 , 乃 桎 梏 形 性 。 夫 子 既 依 方 內 , 是 自 然 之 理 , 刑 戮 之 人 也 。 故 德 充 篇 云 『 天 刑 之 , 安 可 解 乎 』 ! 」   補 言 吾 生 平 以 禮 束 縛 一 己 自 然 之 生 , 無 異 受 天 之 刑 也 。 雖 然 , 吾 與 汝 共 之 。 」 宣 云 : 「 己 之 所 得 不 欲 隱 。 」   正 雖 然 , 吾 平 日 與 汝 講 習 禮 儀 , 束 其 性 天 , 故 汝 亦 共 為 戮 民 也 。 孔 子 因 子 貢 以 臨 尸 而 歌 為 非 禮 , 乃 語 之 以 拘 禮 者 如 受 天 刑 也 , 以 破 其 是 己 非 人 之 心 , 繼 則 以 相 忘 勖 之 也 。 子 貢 曰 : 「 敢 問 其 方 。 」 孔 子 曰 : 「 魚 相 造 乎 水 , 人 相 造 乎 道 。 造 , 詣 也 。 造 乎 水 者 魚 之 樂 , 造 乎 道 者 人 之 樂 。 補 相 造 乎 道 , 即 答 子 貢 以 方 也 。 相 造 乎 水 者 , 穿 池 而 養 給 ; 相 造 乎 道 者 , 無 事 而 生 定 。 釋 文 : 「 池 , 本 亦 作 地 。 」 按 : 兩 本 並 通 。 魚 得 水 則 養 給 , 人 得 道 則 性 定 。 生 、 性 字 通 。 正 天 道 篇 「 一 心 定 而 萬 物 服 」 , 言 以 虛 靜 推 於 天 地 , 通 於 萬 物 。 又 曰 : 「 至 人 之 心 有 所 定 矣 。 」 此 處 「 無 事 」 , 即 無 為 也 , 承 上 「 逍 遙 乎 無 為 之 業 」 說 。 無 為 也 , 而 後 能 虛 靜 , 虛 靜 則 定 矣 。 「 生 」 字 , 如 佛 書 「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之 生 , 不 必 改 為 「 性 」 字 。 彼 所 生 之 心 , 清 淨 心 也 , 即 此 之 定 心 也 。 言 欲 造 乎 道 者 , 在 生 其 定 心 , 而 生 定 之 功 夫 則 在 心 虛 靜 而 無 事 , 無 事 而 定 自 生 矣 。 此 莊 子 修 道 要 旨 也 。 故 曰 : 魚 相 忘 乎 江 湖 , 人 相 忘 乎 道 術 。 」 宣 云 : 「 愈 大 則 愈 適 , 豈 但 養 給 、 生 定 而 已 。 」   正 繳 應 上 「 泉 涸 」 「 譽 堯 」 數 語 。 夫 方 內 方 外 , 道 術 不 同 , 猶 之 堯 、 桀 之 性 不 同 也 。 然 道 術 雖 殊 , 各 有 所 適 , 與 其 互 相 是 非 , 不 如 兩 忘 而 化 其 道 , 即 此 「 相 忘 乎 道 術 」 之 謂 也 。 蓋 子 反 二 人 , 謂 子 貢 不 知 禮 意 , 子 貢 以 彼 臨 尸 而 歌 為 非 禮 , 各 是 其 所 是 而 非 其 所 非 也 , 故 孔 子 以 「 相 忘 乎 道 術 」 語 之 。 子 貢 曰 : 「 敢 問 畸 人 。 」 司 馬 云 : 「 畸 , 不 耦 也 。 」 郭 云 : 「 問 向 所 謂 方 外 而 不 偶 於 俗 者 安 在 ? 」   補 釋 文 : 「 畸 , 居 宜 反 。 」 曰 : 「 畸 人 者 , 畸 於 人 而 侔 於 天 。 司 馬 云 : 「 侔 , 等 也 。 」 成 云 : 「 率 其 本 性 , 與 自 然 之 理 同 。 」 補 釋 文 : 「 侔 音 謀 。 」 故 曰 : 天 之 小 人 , 人 之 君 子 ; 宣 云 : 「 拘 拘 禮 法 , 不 知 性 命 之 情 , 而 人 稱 為 有 禮 。 」 人 之 君 子 , 天 之 小 人 也 。 」 按 : 各 本 皆 同 。 疑 複 語 無 義 , 當 作 「 天 之 君 子 , 人 之 小 人 也 」 。 成 云 : 「 子 反 、 琴 張 , 不 偶 於 俗 , 乃 曰 畸 人 , 實 天 之 君 子 。 」 按 不 偶 於 俗 , 即 謂 不 偕 於 禮 , 則 人 皆 不 然 之 , 故 曰 「 天 之 君 子 , 人 之 小 人 也 」 , 文 義 甚 明 。 蘇 輿 云 : 「 以 人 之 小 人 斷 定 畸 人 , 則 琴 張 、 孟 孫 輩 皆 非 所 取 , 莊 生 豈 真 不 知 禮 者 哉 ! 」   正 蘇 輿 說 與 本 義 乖 違 。 篇 首 樹 天 之 所 為 、 人 之 所 為 二 義 以 為 綱 , 通 篇 均 就 二 義 分 疏 , 此 處 亦 然 。 上 文「
芒 然 彷 徨 乎 塵 垢 之 外 , 逍 遙 乎 無 為 之 業 」 , 為 天 之 所 為 也 ; 「 憒 憒 然 為 世 俗 之 禮 , 以 觀 眾 人 之 耳 目 」 , 為 人 之 所 為 也 。 君 子 有 二 。 論 語 云 : 「 文 質 彬 彬 , 然 後 君 子 。 」 天 下 篇 云 : 「 以 禮 為 行 , 謂 之 君 子 。 」 此 人 之 君 子 也 , 即 為 人 之 所 為 也 。 上 文 「 古 之 真 人 」 , 此 天 之 君 子 也 , 即 為 天 之 所 為 也 。 外 物 篇 云 : 「 老 萊 子 曰 : 『 丘 ! 去 汝 躬 矜 , 與 汝 容 知 , 斯 為 君 子 矣 。 』 」 即 去 文 尚 質 , 去 禮 任 天 , 亦 天 之 君 子 也 。 小 人 亦 有 二 。 盜 跖 篇 云 : 「 小 人 殉 財 。 」 駢 拇 篇 云 : 「 其 所 殉 貨 財 也 , 則 俗 謂 之 小 人 。 」 山 木 篇 云 : 「 小 人 甘 以 絕 。 」 此 人 之 小 人 也 。 若 人 之 君 子 , 則 天 之 小 人 也 。 上 文 狐 不 偕 、 務 光 諸 人 , 世 所 稱 賢 人 也 , 然 行 名 失 己 , 亡 身 不 真 , 亦 天 之 小 人 也 。 「 天 之 小 人 」 云 者 , 謂 較 至 人 、 大 人 、 真 人 為 小 , 非 同 乎 人 之 小 人 也 。 成 、 蘇 諸 氏 , 疑 此 文 語 複 , 未 深 究 君 子 、 小 人 之 義 者 也 。 蓋 上 以 天 理 為 主 , 且 義 綜 其 全 , 謂 以 天 理 言 之 , 如 行 名 失 己 , 及 拘 禮 飾 文 , 皆 違 自 然 , 乃 自 然 之 小 人 也 , 然 人 於 拘 禮 飾 文 者 則 謂 之 君 子 , 下 以 人 情 為 主 , 且 語 有 專 屬 , 謂 以 人 情 言 之 , 重 禮 尚 文 , 於 能 篤 守 禮 文 者 則 稱 之 為 君 子 , 而 實 天 之 小 人 也 。 因 子 貢 拘 拘 禮 文 , 故 下 二 語 專 就 子 貢 而 言 , 以 警 覺 之 , 語 複 而 意 不 複 也 。

〔 一 〕 「 之 」 原 誤 「 子 」 , 據 論 語 改 。

〔 二 〕 「 挈 」 原 誤 「 絜 」 , 據 在 宥 篇 改 。

    顏 回 問 仲 尼 曰 : 「 孟 孫 才 , 名 才 。 其 母 死 , 哭 泣 無 涕 , 中 心 不 戚 , 居 喪 不 哀 。 無 是 三 者 , 以 善 處 喪 蓋 魯 國 。 固 有 無 其 實 而 得 其 名 者 乎 ? 回 壹 怪 之 。 」 郭 、 陸 、 成 本 , 「 喪 」 字 絕 句 。 李 楨 云 : 「 文 義 未 完 。 『 蓋 魯 國 』 三 字 。 當 屬 上 句 , 與 應 帝 王 篇 『 功 蓋 天 下 』 義 同 。 釋 言 : 『 弇 , 蓋 也 。 』 釋 名 : 『 蓋 , 加 也 。 』 並 有 高 出 其 上 之 意 。 言 才 以 善 處 喪 名 蓋 魯 國 也 。 」 仲 尼 曰 : 「 夫 孟 孫 氏 盡 之 矣 , 進 於 知 矣 。 成 云 : 「 進 , 過 也 。 」 宣 云 : 「 其 盡 道 過 於 知 喪 禮 者 。 」   正 此 「 知 」 字 , 如 篇 首 「 知 人 之 所 為 」 之 知 。 言 孟 孫 氏 已 盡 居 喪 之 實 , 進 入 於 世 人 之 知 矣 。 與 上 文 「 以 禮 為 翼 」 , 「 厲 乎 似 世 」 之 義 相 應 。 唯 簡 之 而 不 得 , 宣 云 : 「 簡 者 , 略 於 事 。 世 俗 相 因 , 不 得 獨 簡 , 故 未 免 哭 泣 居 喪 之 事 。 」   補 天 運 篇 : 「 黃 帝 之 治 天 下 , 使 民 心 一 , 民 有 其 親 死 不 哭 , 而 民 不 非 也 。 」 蓋 孟 孫 之 心 一 , 不 知 所 以 生 , 不 知 所 以 死 , 自 不 哭 泣 其 親 ; 因 牽 於 世 人 之 知 , 欲 簡 略 於 喪 禮 而 不 得 , 於 是 乃 有 哭 泣 也 。 夫 已 有 所 簡 矣 。 宣 云 : 「 然 己 無 涕 、 不 戚 、 不 哀 , 是 已 有 所 簡 矣 。 」 蘇 輿 云 : 「 二 語 泛 言 , 不 屬 孟 孫 氏 說 。 」 姚 云 : 「 常 人 束 於 生 死 之 情 , 以 為 哀 痛 簡 之 而 不 得 , 不 知 於 性 命 之 真 , 已 有 所 簡 矣 。 」 似 較 宣 說 為 優 。 正 宣 說 是 也 。 蘇 、 姚 說 非 。 孟 孫 氏 不 知 所 以 生 , 不 知 所 以 死 , 宣 云 : 「 生 死 付 之 自 然 , 此 其 進 於 知 也 。 」   正 死 生 , 命 也 ; 其 有 夜 旦 之 常 , 天 也 。 人 之 有 所 不 得 與 , 是 以 不 知 所 以 生 , 不 知 所 以 死 也 。 宣 「 此 其 進 於 知 」 句 誤 , 正 語 詳 下 。 不 知 就 先 , 不 知 就 後 , 成 云 :「
先 , 生 ; 後 , 死 。 既 一 於 死 生 , 故 無 去 無 就 。 」   正 上 文 「 惡 知 死 生 先 後 之 所 在 」 , 言 生 死 相 禪 , 如 環 無 端 , 不 知 生 先 而 死 後 乎 , 抑 死 先 而 生 後 乎 ? 既 不 知 死 生 之 先 後 , 是 以 不 知 所 就 也 。 若 化 為 物 , 以 待 其 所 不 知 之 化 已 乎 ! 宣 云 : 「 順 其 所 以 化 , 以 待 其 將 來 所 不 可 知 之 化 , 如 此 而 已 。 」 按 : 死 為 鬼 物 , 化 也 。 鼠 肝 、 蟲 臂 , 所 不 知 之 化 也 。   補 不 知 之 化 , 將 來 之 化 也 ; 將 來 之 化 , 萬 化 而 未 始 有 極 也 。 物 不 勝 天 , 亦 惟 待 之 而 已 。 山 木 篇 「 化 其 萬 物 , 而 不 知 其 禪 之 者 , 焉 知 其 所 終 ! 焉 知 其 所 始 ! 正 而 待 之 而 已 」 , 義 與 此 同 。 且 方 將 化 , 惡 知 不 化 哉 ? 方 將 不 化 , 惡 知 已 化 哉 ? 宣 云 : 「 四 語 正 不 知 之 化 , 總 非 我 所 能 與 。 」 吾 特 與 汝 其 夢 未 始 〔 一 〕 覺 者 邪 ! 宣 云 : 「 未 能 若 孟 孫 之 進 於 知 也 。 」   正 注 非 。 上 「 進 於 知 矣 」 , 言 入 於 世 知 也 , 宣 誤 以 為 真 知 , 故 說 如 此 。 此 句 係 仲 尼 就 身 設 喻 , 以 明 上 文 , 且 啟 下 文 , 言 吾 與 汝 方 自 以 為 覺 也 , 惡 知 其 非 夢 而 未 覺 者 邪 ? 生 死 亦 然 , 自 以 為 生 矣 , 安 知 其 非 死 耶 ? 且 彼 有 駭 形 而 無 損 心 , 彼 孟 孫 氏 雖 有 駭 變 之 形 , 而 不 以 損 累 其 心 。   正 彼 , 指 孟 孫 之 母 。 孟 孫 未 死 , 不 得 言 有 駭 形 。 言 彼 死 者 有 駭 變 之 形 , 而 無 損 於 心 , 雖 死 , 如 夢 之 未 覺 耳 。 有 旦 宅 而 無 情 死 。 成 云 : 「 旦 , 日 新 也 。 宅 者 , 神 之 舍 也 。 以 形 之 改 變 , 為 宅 舍 之 日 新 耳 。 」 姚 云 : 「 情 , 實 也 。 言 本 非 實 有 死 者 。 」   正 旦 宅 , 言 人 生 駒 隙 , 如 一 朝 之 居 於 宅 耳 。 所 謂 死 者 , 猶 之 賃 宅 者 去 此 遷 彼 , 而 非 實 死 也 。 孟 孫 氏 特 覺 , 人 哭 亦 哭 , 是 自 其 所 以 乃 。 乃 , 猶 言 如 此 。 人 哭 亦 哭 , 己 無 容 心 。 蘇 輿 云 : 「 『 孟 孫 氏 特 覺 』 絕 句 。 言 我 汝 皆 夢 , 而 孟 孫 獨 覺 , 人 哭 亦 哭 , 是 其 隨 人 發 哀 。 」   補 既 無 情 死 , 則 死 何 必 哭 ? 哭 特 世 知 之 禮 如 此 耳 。 孟 孫 氏 進 入 世 知 , 故 人 哭 亦 哭 , 所 謂 「 厲 乎 其 似 世 」 也 。 郭 云 : 「 夫 常 覺 者 , 無 往 而 有 逆 也 , 故 人 哭 亦 哭 , 正 自 其 所 宜 也 。 」 是 郭 亦 以 「 覺 」 字 絕 句 , 承 上 「 其 夢 未 始 覺 」 來 , 「 乃 」 作 「 宜 」 , 義 亦 通 。 且 也 , 相 與 吾 之 耳 矣 , 唐 詎 知 吾 所 謂 吾 之 乎 ? 人 每 見 吾 暫 有 身 , 則 相 與 吾 之 。 豈 知 吾 所 謂 吾 之 , 果 為 吾 乎 , 果 非 吾 乎 ?   補 豈 特 生 死 不 能 知 , 即 吾 之 為 吾 , 亦 不 能 確 知 也 , 特 自 以 為 吾 , 即 吾 之 耳 。 淮 南 俶 真 訓 : 「 公 牛 哀 七 日 化 為 虎 。 方 其 為 虎 也 , 不 知 其 嘗 為 人 也 ; 方 其 為 人 , 不 知 其 且 為 虎 也 。 二 者 代 謝 舛 馳 , 各 樂 其 成 形 。 」 可 為 此 處 明 喻 。 且 汝 夢 為 鳥 而 厲 乎 天 , 厲 、 戾 同 聲 通 用 , 至 也 。 夢 為 魚 而 沒 於 淵 , 不 識 今 之 言 者 , 其 覺 者 乎 , 夢 者 乎 ? 未 知 魚 鳥 是 覺 邪 夢 邪 , 抑 今 人 之 言 魚 鳥 者 是 覺 邪 夢 邪 ?   補 當 吾 夢 時 , 吾 所 謂 「 吾 之 」 者 魚 鳥 也 ; 及 其 既 覺 , 吾 所 謂 「 吾 之 」 者 人 也 。 夢 、 覺 異 , 故「
吾 之 」 者 亦 不 同 。 是 故 夢 與 覺 , 「 吾 之 」 之 吾 , 皆 不 相 知 也 , 且 安 知 魚 鳥 之 非 覺 而 為 人 之 非 夢 邪 ? 造 適 不 及 笑 , 獻 笑 不 及 排 , 宣 云 : 「 人 但 知 笑 為 適 意 , 不 知 當 其 忽 造 適 意 之 境 , 心 先 喻 之 , 不 及 笑 也 。 及 忽 發 為 笑 , 又 是 天 機 自 動 , 亦 不 及 推 排 而 為 之 , 是 適 與 笑 不 自 主 也 。 」 安 排 而 去 化 , 乃 入 於 寥 天 一 。 」 宣 云 : 「 由 此 觀 之 , 凡 事 皆 非 己 所 及 排 , 冥 冥 中 有 排 之 者 。 今 但 當 安 於 所 排 , 而 忘 去 死 化 之 悲 , 乃 入 於 空 虛 之 天 之 至 一 者 耳 。 」

〔 一 〕 「 始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意 而 子 見 許 由 , 許 由 曰 : 「 堯 何 以 資 汝 ? 」 成 云 : 「 意 而 , 古 之 賢 人 。 」 郭 云 : 「 資 者 , 給 濟 之 謂 。 」 意 而 子 曰 : 「 堯 謂 我 : 『 汝 必 躬 服 仁 義 , 而 明 言 是 非 。 』 」 成 云 : 「 必 須 己 身 服 行 , 亦 復 明 言 示 物 。 」 許 由 曰 : 「 而 奚 為 來 軹 ? 而 , 汝 也 。 軹 同 只 。 補 只 , 說 文 「 語 已 詞 也 」 。 武 按 : 「 躬 服 仁 義 」 句 , 乃 為 人 之 所 為 , 即 人 之 君 子 也 。 夫 堯 既 已 黥 汝 以 仁 義 , 而 劓 汝 以 是 非 矣 , 宣 云 : 「 如 加 之 以 刑 然 。 」   補 周 禮 司 刑 「 墨 罪 五 百 , 劓 罪 五 百 」 , 注 : 「 墨 , 黥 也 。 先 刻 其 面 , 以 墨 窒 之 。 劓 , 截 其 鼻 也 。 」 釋 文 : 「 黥 , 其 京 反 。 劓 , 魚 器 反 。 」 汝 將 何 以 遊 夫 遙 蕩 、 恣 睢 、 轉 徙 之 途 乎 ? 」 成 云 : 「 恣 睢 , 縱 任 也 。 轉 徙 , 變 化 也 。 」 按 : 言 汝 既 為 堯 所 誤 , 何 以 遊 乎 逍 遙 放 蕩 、 縱 任 變 化 之 境 乎 ? 補 釋 文 : 「 遙 蕩 , 王 云 『 縱 散 也 』 。 恣 , 七 咨 反 。 睢 , 郭 、 李 云 『 許 維 反 』 。 」 武 按 : 天 地 篇 : 「 聖 人 之 治 天 下 , 搖 蕩 民 心 , 使 之 成 教 易 俗 。 」 此 文 「 遙 」 字 , 似 當 作 「 搖 」 。 意 而 子 曰 : 「 雖 然 , 吾 願 遊 於 其 藩 。 」 宣 云 : 「 言 雖 不 能 遵 途 , 願 涉 其 藩 籬 。 」 許 由 曰 : 「 不 然 。 夫 盲 者 無 以 與 乎 眉 目 顏 色 之 好 , 瞽 者 無 以 與 乎 青 黃 黼 黻 之 觀 。 」 補 釋 文 : 「 與 音 豫 , 下 同 。 黼 音 甫 。 黻 音 弗 。 觀 , 古 亂 反 。 」 成 云 : 「 盲 者 , 有 眼 睛 而 不 見 物 ; 瞽 者 , 眼 無 眹 縫 , 如 鼓 皮 也 。 作 斧 形 謂 之 黼 , 兩 己 相 背 謂 之 黻 。 」 意 而 子 曰 : 「 夫 無 莊 之 失 其 美 , 成 云 : 「 無 莊 , 古 之 美 人 , 為 聞 道 故 , 不 復 莊 飾 , 而 自 忘 其 美 色 。 」 據 梁 之 失 其 力 , 成 云 : 「 據 梁 , 古 之 多 力 人 , 為 聞 道 守 雌 故 , 失 其 力 。 」 黃 帝 之 亡 其 知 , 成 云 : 「 黃 帝 有 聖 知 , 亦 為 聞 道 故 , 能 忘 遣 其 知 。 」 皆 在 鑪 捶 之 間 耳 。 釋 文 : 「 捶 , 本 又 作 錘 。 」 成 云 : 「 鑪 , 灶 也 。 錘 , 鍛 也 。 三 人 以 聞 道 契 真 , 如 器 物 假 鑪 冶 打 鍛 以 成 用 耳 。 」 庸 詎 知 夫 造 物 者 之 不 息 我 黥 而 補 我 劓 , 使 我 乘 成 以 隨 先 生 邪 ? 」 宣 云 : 「 乘 , 猶 載 也 。 黥 劓 則 體 不 備 , 息 之 補 之 , 復 完 成 矣 。 天 今 使 我 遇 先 生 , 安 知 不 使 我 載 一 成 體 以 相 隨 邪 ? 」 許 由 曰 : 「 噫 ! 未 可 知 也 。 我 為 汝 言 其 大 略 。 吾 師 乎 ! 吾 師 乎 ! ● 萬 物 而 不 為 義 , 澤 及 萬 世 而 不 為 仁 , 司 馬 云 : 「 ● , 碎 也 。 」 盧 文 弨 云 : 「 說 文 作 ● , 亦 作 B 。 隸 省 作 ● 。 」 成 云 : 「 素 秋 霜 降 , 碎 落 萬 物 , 非 有 心 斷 割 而 為 義 ; 青 春 和 氣 , 生 育 萬 物 , 非 有 情 恩 愛 而 為 仁 。 」   補 釋 文 : 「 ● , 子 兮 反 。 」 武 按 : 吾 師 乎 , 指 以 下 所 言 為 師 , 即 道 也 。 「 ● 萬 物 」 二 句 , 為 天 之 所 為 也 , 且 針 對 上 「 躬 服 仁 義 」 句 而 矯 正 之 。 長 於 上 古 而 不 為 老 , 成 云 :「
萬 象 之 前 , 先 有 此 道 , 而 日 新 不 窮 。 」 按 : 語 又 見 前 。 覆 載 天 地 、 刻 彫 眾 形 而 不 為 巧 。 成 云 : 「 天 覆 地 載 , 以 道 為 原 , 眾 形 彫 刻 , 咸 資 造 化 , 同 稟 自 然 , 故 巧 名 斯 滅 。 」 此 所 遊 已 。 」 宣 云 : 「 應 上 遊 。 」   補 上 數 語 , 與 上 文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節 義 同 , 故 此 之 所 遊 , 即 遊 於 道 也 。

    顏 回 曰 : 「 回 益 矣 。 」 仲 尼 曰 : 「 何 謂 也 ? 」 曰 : 「 回 忘 仁 義 矣 。 」 曰 : 「 可 矣 , 猶 未 也 。 」 他 日 復 見 , 曰 : 「 回 益 矣 。 」 曰 : 「 何 謂 也 ? 」 曰 : 「 回 忘 禮 樂 矣 。 」 曰 : 「 可 矣 , 猶 未 也 。 」 補 或 謂 仁 義 深 而 禮 樂 淺 , 仁 義 內 而 禮 樂 外 , 其 忘 也 , 應 自 淺 而 深 , 自 外 而 內 , 本 文 不 然 , 疑 有 倒 誤 。 淮 南 道 應 訓 , 文 與 此 同 , 惟 先 忘 禮 樂 , 仁 義 次 之 , 似 當 据 正 。 武 曰 : 不 然 。 仁 義 之 施 由 乎 我 , 禮 樂 之 行 拘 於 世 。 由 乎 我 者 , 忘 之 無 與 人 事 ; 拘 於 世 者 , 忘 之 必 駭 俗 情 。 是 以 孟 孫 之 達 , 且 進 世 知 ; 孟 、 琴 之 歌 , 遂 來 面 誚 。 此 回 所 以 先 忘 仁 義 而 後 忘 禮 樂 , 蓋 先 易 而 後 難 也 。 淮 南 誤 倒 , 當 据 此 以 正 之 也 。 他 日 復 見 , 曰 : 「 回 益 矣 。 」 曰 : 「 何 謂 也 ? 」 曰 : 「 回 坐 忘 矣 。 」 司 馬 云 : 「 坐 而 自 忘 其 身 。 」 仲 尼 蹴 然 曰 : 「 何 謂 坐 忘 ? 」 顏 回 曰 : 「 墮 肢 體 , 黜 聰 明 , 成 云 : 「 墮 , 毀 廢 。 黜 , 退 除 。 」 補 釋 文 : 「 蹴 , 子 六 反 , 崔 云 『 變 色 貌 。 』 墮 , 許 規 反 , 徐 待 果 反 。 」 離 形 去 知 , 宣 云 : 「 總 上 二 句 。 」 ○ 補 墮 肢 體 , 離 形 也 ; 黜 聰 明 , 去 知 也 。 即 以 刑 為 體 也 。 同 於 大 通 , 成 云 : 「 冥 同 大 道 。 」   補 奚 侗 曰 : 「 大 當 作 化 。 下 文 『 同 則 無 好 也 , 化 則 無 常 也 』 , 即 分 釋 此 兩 句 。 淮 南 道 應 訓 正 作 『 洞 於 化 通 』 。 」 此 謂 坐 忘 。 」 補 如 此 , 可 謂 天 之 君 子 矣 。 仲 尼 曰 : 「 同 則 無 好 也 , 宣 云 : 「 無 私 心 。 」 化 則 無 常 也 。 宣 云 : 「 無 滯 理 。 」 而 果 其 賢 乎 ! 丘 也 請 從 而 後 也 。 」 爾 誠 賢 乎 ! 吾 亦 願 學 。 極 贊 以 進 回 。   補 注 「 願 學 」 , 非 。 說 苑 指 武 篇 孔 子 曰 「 吾 所 願 者 , 顏 氏 之 計 。 吾 願 負 衣 冠 而 從 顏 氏 子 也 」 , 即 此 「 請 從 而 後 」 之 謂 也 。 又 在 宥 篇 云 「 墮 爾 形 體 , 吐 爾 聰 明 , 倫 與 物 忘 , 大 同 乎 涬 溟 , 解 心 釋 神 , 莫 然 無 魂 」 , 可 作 此 節 參 證 。

    子 輿 與 子 桑 友 , 而 霖 雨 十 日 。 雨 三 日 以 往 為 霖 。   補 左 隱 九 年 : 「 春 , 王 三 〔 一 〕 月 , 大 雨 霖 以 震 , 書 始 也 。 凡 雨 自 三 日 以 往 為 霖 。 」 爾 雅 釋 天 〔 二 〕 : 「 久 雨 謂 之 淫 。 淫 謂 之 霖 。 」 子 輿 曰 : 「 子 桑 殆 病 矣 ! 」 裹 飯 而 往 食 之 。 至 子 桑 之 門 , 則 若 歌 若 哭 , 鼓 琴 曰 : 「 父 邪 母 邪 ! 天 乎 人 乎 ! 」 有 不 任 其 聲 , 而 趨 舉 其 詩 焉 。 崔 云 : 「 不 任 其 聲 , 憊 也 。 」 成 云 : 「 趨 , 卒 疾 也 。 」   補 釋 文 : 「 裹 音 果 。 食 音 嗣 。 」 成 云 : 「 任 , 堪 也 。 」 崔 云 : 「 趨 舉 其 詩 , 無 音 曲 也 。 」 子 輿 入〔
三 〕 , 曰 : 「 子 之 歌 詩 , 何 故 若 是 ? 」 成 云 : 「 歌 詩 似 有 怨 望 , 故 驚 怪 問 其 所 由 。 」 曰 : 「 吾 思 乎 使 我 至 此 極 者 而 弗 得 也 。 父 母 豈 欲 吾 貧 哉 ? 天 無 私 覆 , 地 無 私 載 , 天 地 豈 私 貧 我 哉 ? 求 其 為 之 者 而 不 得 也 。 然 而 至 此 極 者 , 命 也 夫 ! 」 知 命 所 為 , 順 之 而 已 。

〔 一 〕 「 三 」 原 作 「 正 」 , 據 左 傳 改 。

〔 二 〕 「 釋 天 」 原 誤 「 釋 文 」 , 據 爾 雅 訂 正 。

〔 三 〕 「 入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應 帝 王 第 七   郭 云 : 「 無 心 而 任 乎 自 化 者 , 應 為 帝 王 也 。 」   正 郭 說 非 。 「 帝 王 」 二 字 , 須 活 看 。 如 徐 無 鬼 篇 「 雞 ● 也 , 豕 零 也 , 是 時 為 帝 者 也 」 之 帝 、 德 充 符 篇 「 而 王 先 生 」 之 王 , 若 作 實 字 詁 之 , 則 所 謂 應 帝 王 者 , 言 修 道 養 氣 之 功 , 至 乎 其 極 , 與 帝 王 之 義 相 應 , 蓋 寓 言 也 。 如 謂 非 寓 言 , 而 實 言 上 古 帝 王 治 天 下 之 道 , 上 古 之 治 天 下 者 , 莫 過 於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 伏 羲 畫 八 卦 , 作 甲 子 , 教 市 易 , 結 繩 而 為 網 罟 ; 神 農 作 耒 耜 , 教 稼 穡 , 嘗 百 草 ; 黃 帝 制 衣 裳 , 造 宮 室 , 作 五 兵 營 陣 , 半 生 征 討 , 致 肌 色 皯 ● , 五 情 爽 惑 : 皆 為 任 知 任 事 之 尤 者 也 。 如 篇 中 所 言 以 己 為 牛 馬 , 遊 心 於 無 , 不 知 誰 何 , 食 豕 如 人 , 塊 然 獨 以 形 立 , 無 為 事 任 , 無 為 知 主 , 而 謂 執 此 道 以 治 天 下 , 可 臻 羲 、 黃 之 盛 , 雖 擅 龍 、 施 之 辯 , 亦 不 能 言 其 理 矣 。 惟 視 為 修 道 養 氣 之 寓 言 , 則 圓 通 無 礙 。 蓋 帝 王 者 , 寓 言 乎 篇 中 之 「 太 沖 」 。 太 沖 為 陰 陽 二 氣 集 合 成 和 之 名 , 和 則 德 之 實 也 。 繕 性 篇 云 : 「 夫 德 , 和 也 。 」 德 充 符 篇 云 : 「 德 者 , 成 和 之 修 也 。 」 又 云 : 「 和 豫 通 。 」 呂 氏 春 秋 云 : 「 王 者 , 天 下 之 所 往 也 , 往 則 通 矣 。 」 管 子 兵 法 篇 : 「 通 德 者 王 。 」 是 以 王 寓 言 和 豫 通 而 為 太 沖 也 。 說 文 云 : 「 帝 者 , 諦 也 。 」 「 諦 者 , 審 也 。 」 書 堯 典 傳 , 其 疏 云 : 「 舉 事 審 諦 , 故 謂 之 帝 也 。 」 篇 中 「 鯢 桓 之 審 為 淵 」 , 喻 修 道 者 所 養 之 氣 , 審 諦 於 集 虛 而 為 太 沖 也 。 故 「 鯢 桓 之 審 」 一 段 , 可 作 「 帝 」 字 之 解 義 , 而 「 帝 王 」 二 字 , 即 太 沖 之 寓 言 也 。 則 陽 篇 云 : 「 陰 陽 , 氣 之 大 。 」 陰 陽 沖 和 , 故 謂 太 沖 。 太 , 大 也 。 老 子 曰 :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王 居 一 焉 。 」 此 處 蓋 以 王 寓 太 沖 之 大 也 。 且 也 , 太 沖 為 修 道 養 氣 之 極 , 帝 王 為 天 下 人 民 之 極 ; 太 沖 虛 , 為 氣 所 集 , 帝 王 尊 , 為 人 民 所 歸 ; 太 沖 莫 勝 , 帝 王 之 勢 亦 莫 勝 。 故 特 寓 之 以 題 篇 也 。 極 則 無 復 可 言 , 故 內 篇 即 以 此 而 終 焉 。

    齧 缺 問 於 王 倪 , 四 問 而 四 不 知 。 見 齊 物 論 。   補 天 地 篇 : 「 堯 之 師 曰 許 由 , 許 由 之 師 曰 齧 缺 , 齧 缺 之 師 曰 王 倪 , 王 倪 之 師 曰 被 衣 。 」 武 按 : 「 知 」 字 為 篇 中 骨 幹 , 通 貫 全 篇 , 故 首 為 揭 出 , 而 結 之 以 「 無 為 知 主 」 。 本 節 之 以 己 為 馬 牛 , 三 節 之 遊 淡 , 合 漠 , 順 自 然 , 四 節 之 遊 於 無 有 , 五 節 之 不 知 誰 何 , 食 豕 如 食 人 , 末 節 之 渾 沌 , 皆 不 為 知 主 也 。 本 節 之 藏 仁 要 人 , 二 節 之 經 式 義 度 , 四 節 之 物 徹 疏 明 , 五 節 之 神 巫 預 知 , 末 節 之 儵 、 忽 鑿 竅 , 皆 為 知 主 也 。 知 北 遊 篇 黃 帝 曰 : 「 彼 其 真 是 也 , 以 其 不 知 也 。 」 無 始 曰 : 「 不 知 深 矣 , 知 之 淺 矣 。 」 據 此 , 可 曉 然 於 本 篇 知 與 不 知 之 義 矣 。 齧 缺 因 躍 而 大 喜 , 行 以 告 蒲 衣 子 〔 一 〕 。 釋 文 : 「 尸 子 云 : 『 蒲 衣 八 歲 , 舜 讓 以 天 下 。 』 崔 云 : 『 即 被 衣 , 王 倪 之 師 也 。 』 淮 南 子 曰 : 『 齧 缺 問 道 於 被 衣 〔 二 〕 。 』 」 蒲 衣 子 曰 : 「 而 乃 今 知 之 乎 ? 而 , 汝 。 有 虞 氏 不 及 泰 氏 。 成 云 : 「 泰 氏 , 即 太 昊 伏 羲 也 。 」   補 淮 南 覽 冥 訓 「 然 猶 未 及 虙 戲 氏 之 道 也 」 , 其 下 云 : 「 當 此 之 時 , 臥 倨 倨 , 興 眄 眄 , 一 自 以 為 馬 , 一 自 以 為 牛 。 」 語 意 與 此 同 。 虙 戲 , 古 通 伏 羲 。 成 謂 泰 氏 即 伏 羲 , 蓋 本 此 也 。 有 虞 氏 , 其 猶 藏 仁 以 要 人 , 亦 得 人 矣 , 而 未 始 出 於 非 人 。 崔 云 : 「 懷 仁 心 以 結 人 也 。 」 宣 云 : 「 非 人 者 , 物 也 。 有 心 要 人 , 猶 繫 於 物 , 是 未 能 超 出 於 物 之 外 。 」   補 徐 無 鬼 篇 : 「 馳 其 形 性 , 潛 之 萬 物 。 」 此 之 藏 仁 要 人 , 馳 其 形 性 也 ; 未 始 出 於 非 人 , 潛 之 萬 物 也 。 泰 氏 , 其 臥 徐 徐 , 其 覺 于 于 , 司 馬 云 : 「 徐 徐 , 安 穩 貌 。 于 于 , 無 所 知 貌 。 」 一 以 己 為 馬 , 一 以 己 為 牛 , 成 云 : 「 或 馬 或 牛 , 隨 人 呼 召 。 」   補 天 道 篇 老 子 曰 : 「 昔 者 , 子 呼 我 牛 也 , 而 謂 之 牛 ; 呼 我 馬 也 , 而 謂 之 馬 。 」 呼 牛 呼 馬 , 名 也 。 名 者 , 人 為 也 , 非 真 也 。 故 逍 遙 篇 云 「 聖 人 無 名 」 。 馬 牛 也 者 , 物 也 。 然 秋 水 篇 云 「 號 物 之 數 謂 之 萬 , 人 處 一 焉 」 , 是 人 亦 物 也 。 德 充 符 篇 云 「 自 其 同 者 視 之 , 萬 物 皆 也 」 , 列 子 黃 帝 篇 云 「 和 者 大 同 於 物 」 , 佛 書 之 「 無 差 別 心 」 , 「 無 我 相 」 , 「 無 眾 生 相 」 , 均 此 義 也 。 其 知 情 信 , 成 云 : 「 率 其 真 知 , 情 無 虛 偽 。 」   補 秋 水 篇 「 是 信 情 乎 」 , 成 云 : 「 信 , 實 也 。 」 此 言 其 知 之 情 為 實 。 實 者 , 真 也 。 知 真 , 故 所 得 亦 真 , 與 下 句 為 一 氣 。 其 德 甚 真 , 郭 云 : 「 任 其 自 得 , 故 無 偽 。 」 而 未 始 入 於 非 人 。 」 宣 云 : 「 渾 同 自 然 , 毫 無 物 累 , 未 始 陷 入 於 物 之 中 。 」   補 至 人 和 同 萬 物 , 而 非 入 也 。 入 之 云 者 , 馳 其 形 性 , 凝 滯 於 物 , 而 心 為 之 累 者 也 。 此 段 重 在 知 、 德 、 性 、 真 四 字 。 雖 自 以 為 馬 牛 , 然 有 一 真 我 在 , 是 為 真 德 。 彼 懷 仁 要 人 , 純 出 人 為 之 偽 , 其 知 非 信 , 雖 曰 得 人 , 非 真 得 也 。

〔 一 〕 「 齧 缺 因 躍 而 大 喜 , 行 以 告 蒲 衣 子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 二 〕 王 氏 引 釋 文 , 據 王 氏 原 刻 補 。

    肩 吾 見 狂 接 輿 。 狂 接 輿 曰 : 「 日 中 始 何 以 語 女 ? 」 李 云 : 「 日 中 始 , 人 姓 名 , 賢 者 也 。 」 崔 本 無 「 日 」 字 , 云 : 「 中 始 , 賢 人 也 。 」 俞 云 : 「 日 〔 一 〕 猶 言 日 者 也 。 義 見 左 文 七 年 、 襄 二 十 六 年 、 昭 七 年 、 十 九 年 傳 。 」 肩 吾 曰 : 「 告 我 : 君 人 者 , 以 己 出 經 式 義 度 , 司 馬 云 : 「 出 , 行 也 。 」 王 念 孫 云 : 「 經 式 義 度 , 皆 謂 法 也 。 義 讀 為 儀 , 古 字 通 。 」   正 焦 竑 云 : 「 經 之 式 , 義 之 度 , 皆 所 以 正 人 。 」 林 雲 銘 云 : 「 經 常 之 法 式 , 義 理 之 制 度 , 如 三 綱 五 常 , 皆 所 以 正 人 也 。 」 二 說 義 并 如 字 讀 , 非 不 可 通 。 天 下 篇 云 : 「 以 義 為 理 。 」 林 說 「 義 理 」 字 亦 合 , 似 不 必 改 讀 。 天 運 篇 云 : 「 故 夫 三 皇 、 五 帝 之 禮 義 法 度 。 」 如 「 義 」 「 法 」 互 易 , 則 為 「 禮 法 義 度 」 , 義 亦 無 所 出 入 , 足 證 改 「 儀 」 之 不 必 矣 。 且 「 義 」 字 於 此 處 最 適 。 釋 名 : 「 義 , 裁 制 事 物 使 各 宜 也 。 」 說 文 「 度 , 法 制 也 」 , 亦 有 裁 制 義 。 上 文 「 以 己 出 」 , 獨 裁 也 ; 下 文 「 人 孰 敢 不 聽 」 , 以 其 獨 裁 而 懼 之 也 。 上 節 藏 仁 以 要 人 , 此 則 出 法 以 制 人 , 其 治 更 出 有 虞 氏 之 下 。 必 如 是 , 然 後 與 上 節 不 複 。 人 孰 敢 不 聽 而 化 諸 ! 」 狂 接 輿 曰 : 「 是 欺 德 也 。 成 云 : 「 以 己 制 物 , 物 喪 其 真 , 是 欺 誑 之 德 , 非 實 道 。 」   補 反 映 上 文 「 其 德 甚 真 」 句 。 其 於 治 天 下 也 , 猶 涉 海 鑿 河 , 涉 海 而 鑿 為 河 。   補 說 文 : 「 涉 , 徒 行 厲 水 也 。 」 徒 行 涉 海 , 非 惟 不 達 , 且 必 陷 溺 矣 。 鑿 河 所 以 通 海 , 今 涉 海 以 鑿 河 , 是 倒 道 而 行 也 , 為 下 「 正 而 後 行 」 之 反 喻 。 而 使 p 負 山 也 。   補 此 非 p 力 所 能 也 , 為 下 「 確 乎 能 其 事 者 」 之 反 喻 。 夫 聖 人 之 治 也 , 治 外 乎 ? 用 法 , 是 治 外 也 。 正 而 後 行 , 正 其 性 而 後 行 化 。   補 言 不 治 外 而 正 內 。 德 充 符 篇 : 「 正 生 以 正 眾 生 。 」 孔 子 曰 : 「 其 身 正 , 不 令 而 行 。 」 確 乎 能 其 事 者 而 已 矣 。 李 云 : 「 確 , 堅 也 。 」 宣 云 : 「 不 強 人 以 性 之 所 難 為 。 」   正 言 不 強 人 以 力 之 所 不 能 為 , 如 使 p 負 山 之 類 也 。 天 地 篇 : 「 聖 治 乎 ! 官 施 而 不 失 其 宜 , 拔 〔 二 〕 舉 而 不 失 其 能 。 」 文 子 自 然 篇 : 「 故 聖 人 舉 事 , 未 嘗 不 因 其 資 而 用 之 也 。 有 一 功 者 處 一 位 , 有 一 能 者 服 一 事 。 力 勝 其 任 , 即 舉 者 不 重 也 ; 能 稱 其 事 , 即 為 者 不 難 也 。 」 且 鳥 高 飛 以 避 矰 弋 之 害 , 鼷 鼠 深 穴 乎 神 丘 之 下 , 以 避 熏 鑿 之 患 , 成 云 : 「 矰 , 網 。 鼷 鼠 , 小 鼠 。 神 丘 , 社 壇 。 」 宣 云 : 「 物 尚 有 知 如 此 。 」   補 釋 文 : 「 矰 , 則 能 反 。 鼷 音 兮 。 熏 , 香 云 反 。 」 而 曾 二 蟲 之 無 知 ! 」 曾 是 人 之 無 知 。 不 如 二 蟲 乎 !   補 言 出 己 私 意 , 立 法 制 人 。 二 蟲 猶 知 避 害 , 曾 是 人 不 如 二 蟲 , 而 不 知 避 為 治 者 之 法 網 乎 ! 此 答 「 孰 敢 不 聽 而 化 諸 」 。

〔 一 〕 「 日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補 。

〔 二 〕 「 拔 」 原 作 「 援 」 , 據 天 地 篇 原 文 改 。

    天 根 遊 於 殷 陽 , 崔 云 : 「 地 名 。 」   補 李 云 : 「 殷 , 山 名 。 殷 山 之 陽 。 」 成 同 。 至 蓼 水 之 上 , 李 云 : 「 蓼 水 , 水 名 。 」 補 釋 文 : 「 蓼 音 了 。 」 成 云 : 「 蓼 水 , 在 趙 國 界 內 。 」 適 遭 無 名 人 而 問 焉 , 補 成 云 : 「 遭 , 遇 也 。 」 武 按 : 老 子 曰 : 「 道 常 無 名 。 」 此 無 名 人 , 即 寓 言 道 也 。 夫 人 而 無 名 , 則 呼 牛 呼 馬 , 無 不 可 者 , 上 所 謂 「 其 知 情 信 , 其 德 甚 真 」 也 。 大 宗 師 篇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 故 曰 「 無 名 人 」 寓 言 道 也 。 「 名 」 亦 本 篇 重 要 字 , 與 「 知 」 字 同 貫 全 篇 。 蓋 名 出 於 知 , 無 知 則 無 名 。 首 節 之 自 以 為 馬 牛 , 此 之 無 名 人 , 四 節 之 有 莫 舉 名 , 六 節 之 名 實 不 入 , 皆 言 無 名 也 , 末 節 則 以 「 無 為 名 尸 」 結 之 焉 。 曰 : 「 請 問 為 天 下 。 」 無 名 人 曰 : 「 去 ! 汝 鄙 人 也 , 何 問 之 不 豫 也 ! 俞 云 : 「 釋 詁 : 『 豫 , 厭 也 。 』 楚 辭 惜 誦 『 行 婞 直 而 不 豫 兮 』 , 王 註 : 『 豫 , 厭 也 。 』 此 怪 天 根 之 多 問 , 猶 云 何 不 憚 煩 也 ! 」   正 俞 說 非 。 多 問 方 可 謂 之 不 憚 煩 , 此 為 適 遭 初 問 , 連 下 祇 二 問 , 俞 乃 謂 怪 其 多 問 為 不 憚 煩 , 不 免 顢 頇 。 爾 雅 釋 詁 : 「 豫 , 安 也 。 」 夫 道 在 無 為 , 老 子 曰 : 「 為 者 敗 之 。 」 今 天 根 問 為 天 下 , 其 不 安 處 即 在 一 「 為 」 字 。 彼 人 且 無 名 , 奈 何 向 之 問 為 乎 ! 況 所 問 之 為 在 天 下 乎 ! 宜 乎 無 名 人 斥 之 去 , 而 闢 其 問 之 不 安 也 。 以 下 至 「 感 予 之 心 為 」 , 明 己 之 無 為 也 。 予 方 將 與 造 物 者 為 人 , 人 , 偶 也 , 詳 大 宗 師 篇 。   正 「 人 , 偶 」 , 非 , 正 語 亦 詳 大 宗 師 篇 。 厭 則 又 乘 夫 莽 眇 之 鳥 , 成 云 : 「 莽 眇 , 深 遠 。 」 按 : 謂 清 虛 之 氣 若 鳥 然 。   補 釋 文 : 「 莽 , 莫 蕩 反 。 眇 , 妙 小 反 。 」 武 按 : 逍 遙 遊 篇 「 適 莽 蒼 」 , 成 云 : 「 郊 野 之 緣 , 遙 望 之 不 甚 分 明 也 。 」 釋 文 : 「 莽 , 莫 郎 反 。 」 集 韻 音 茫 , 義 亦 與 茫 同 。 成 所 謂 郊 野 之 色 者 , 釋 蒼 也 , 蒼 蓋 草 色 也 ; 遙 望 不 明 者 , 釋 莽 也 , 謂 茫 茫 然 也 。 就 遠 地 言 , 則 用 「 莽 蒼 」 ; 就 高 空 言 , 則 用 「 莽 眇 」 。 庚 桑 楚 篇 : 「 藏 身 不 厭 深 眇 而 已 。 」 博 雅 : 「 眇 , 遠 也 。 」 然 則 莽 眇 者 , 望 之 不 甚 分 明 之 深 遠 處 也 。 此 句 與 「 藏 身 不 厭 深 眇 」 之 義 同 , 並 下 句 , 實 為 下 文 「 遊 心 於 淡 , 合 氣 於 漠 」 之 喻 。 蓋 「 漠 」 字 , 說 文 云 「 通 幕 」 。 程 大 昌 北 邊 備 對 「 幕 者 , 漠 也 」 , 言 望 之 漠 漠 然 也 , 即 望 之 不 甚 分 明 也 , 亦 即 莽 之 義 也 。 以 出 六 極 之 外 , 成 云 : 「 六 極 , 猶 六 合 。 」 而 遊 無 何 有 之 鄉 , 說 見 逍 遙 遊 篇 。 以 處 壙 埌 之 野 。 崔 云 : 「 壙 埌 , 猶 曠 蕩 也 。 」   補 釋 文 : 「 壙 , 徐 苦 廣 反 。 埌 , 徐 力 黨 反 , 李 音 浪 。 」 武 按 : 此 與 上 句 , 為 下 「 順 物 自 然 而 無 容 私 焉 」 之 喻 。 蓋 無 有 者 , 無 為 也 。 文 子 道 原 篇「
所 謂 無 為 者 , 不 先 物 為 也 」 , 即 順 物 自 然 為 之 , 而 己 不 先 也 。 有 私 , 則 必 為 私 欲 所 蔽 塞 矣 。 必 無 私 焉 , 然 後 心 能 曠 蕩 , 故 曰 為 之 喻 也 。 汝 又 何 帛 以 治 天 下 感 予 之 心 為 ? 」 帛 , 徐 音 藝 , 未 詳 何 字 。 崔 本 作 「 為 」 , 當 從 之 。   補 帛 依 崔 作 「 為 」 , 則 當 去 句 末 「 為 」 字 , 否 則 不 辭 。 俞 讀 作 寱 , 孫 詒 讓 以 為 「 假 」 之 誤 , 又 有 轉 「 假 」 為 「 暇 」 者 , 義 均 不 愜 。 徐 音 藝 , 彼 必 有 所 本 。 音 同 則 義 通 。 藝 者 , 才 也 。 言 汝 又 有 何 才 藝 以 治 天 下 感 予 之 心 為 ? 如 此 , 則 與 上 「 汝 鄙 人 也 」 相 應 。 蓋 鄙 者 陋 也 , 鄙 陋 , 無 才 識 也 , 義 似 較 合 。 此 「 心 」 字 , 為 全 篇 主 腦 。 凡 篇 中 所 言 道 德 、 氣 機 、 情 知 、 名 實 , 皆 總 之 於 一 心 , 文 分 反 、 正 以 論 之 。 論 其 反 , 則 藏 仁 要 人 , 己 出 經 式 義 度 , 私 心 也 ; 天 根 以 鄙 人 而 問 為 天 下 , 妄 心 也 ; 嚮 疾 徹 明 而 勤 學 , 怵 其 心 也 ; 見 神 巫 而 心 醉 , 迷 其 心 也 ; 感 善 待 而 鑿 竅 , 亦 心 之 妄 也 。 論 其 正 , 則 泰 氏 之 徐 徐 于 于 , 率 其 真 心 也 ; 接 輿 之 正 而 後 行 , 正 其 以 己 出 之 私 心 也 ; 無 名 人 則 遊 心 於 淡 , 老 聃 則 遊 心 於 無 有 也 ; 壺 子 之 太 沖 莫 勝 , 則 謂 之 遊 心 於 淡 可 , 謂 之 遊 心 於 無 有 亦 可 ; 聖 人 之 心 則 若 鏡 , 而 終 之 以 渾 沌 其 心 焉 。 蓋 莊 子 之 學 , 心 學 也 。 前 六 篇 所 論 , 亦 論 心 已 矣 , 然 或 舉 一 隅 而 未 及 其 全 , 故 此 篇 特 就 心 之 反 正 , 與 修 之 次 第 而 詳 論 之 , 以 為 內 篇 之 殿 焉 。 莊 子 之 學 與 其 道 , 蓋 於 此 篇 盡 之 矣 。 又 復 問 。 無 名 人 曰 : 「 汝 遊 心 於 淡 , 合 氣 於 漠 , 順 物 自 然 , 而 無 容 私 焉 , 宣 云 : 「 不 用 我 智 。 」 而 天 下 治 矣 〔 一 〕 ! 」 補 上 二 段 , 明 有 為 以 治 天 下 , 即 私 心 主 知 , 非 正 而 後 行 也 。 此 段 即 申 說 正 而 後 行 之 義 , 遊 淡 合 漠 , 順 自 然 而 無 私 , 即 正 內 而 非 治 外 也 。 知 北 遊 篇 云 : 「 嘗 相 與 無 為 乎 ! 澹 而 靜 乎 ? 漠 而 清 乎 ! 」 心 淡 靜 而 氣 漠 清 , 不 藏 仁 以 要 人 也 。 順 物 自 然 , 不 出 經 式 義 度 以 制 人 也 。 仁 者 有 親 , 私 也 ; 法 必 己 出 , 私 也 。 無 私 焉 , 不 治 天 下 而 天 下 治 矣 。 遊 心 於 淡 , 合 氣 於 漠 , 為 全 篇 精 要 語 , 然 有 先 後 之 分 : 必 先 能 遊 心 於 淡 , 然 後 能 合 氣 於 漠 。 如 篇 中 之 徐 徐 于 于 , 情 信 、 無 欺 、 無 私 , 篇 末 之 四 無 為 , 即 遊 心 於 淡 也 。 合 氣 於 漠 之 極 致 , 即 下 「 神 巫 」 節 之 太 沖 , 蓋 太 沖 為 陰 陽 二 氣 交 合 成 和 之 謂 也 。 故 「 遊 心 」 二 句 , 為 「 神 巫 」 節 之 綱 。 彼 節 方 由 淺 入 深 , 逐 層 敷 陳 , 為 修 道 養 氣 之 總 說 明 。「
天 下 」 二 字 , 道 家 謂 喻 全 身 , 言 頭 之 下 , 足 之 上 也 。 玩 「 神 巫 」 節「
天 壤 」 「 地 文 」 , 及 「 機 發 於 踵 」 諸 語 , 即 明 此 言 未 為 無 理 。 蓋 本 書 多 寓 言 , 實 則 純 就 修 心 養 氣 立 論 , 乃 方 以 外 之 言 也 。 其 中 所 謂 君 、 國 、 臣 、 民 , 各 有 寓 意 。 老 子 五 千 言 , 意 亦 如 之 。 若 徒 就 文 句 之 實 義 詁 之 , 則 多 不 合 情 理 。 此 義 已 於 篇 題 正 語 內 及 之 矣 。

〔 一 〕 「 而 天 下 治 矣 」 五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補 。

    陽 子 居 見 老 聃 曰 : 成 云 : 「 姓 陽 , 字 子 居 。 」 案 : 即 楊 朱 , 見 寓 言 篇 注 。 「 有 人 於 此 , 嚮 疾 強 梁 , 嚮 往 敏 疾 , 強 幹 果 決 。   正 嚮 , 如 易 繫 辭 「 其 受 命 也 如 嚮 」 之 嚮 。 疏 : 「 如 嚮 應 聲 。 」 言 其 人 用 知 則 敏 疾 如 嚮 之 應 聲 , 任 事 則 如 梁 棟 之 強 而 不 橈 。 物 徹 疏 明 , 事 物 洞 徹 , 疏 通 明 達 。   正 史 記 禮 書 「 疏 房 、 床 第 、 几 席 」 , 索 隱 : 「 疏 , 謂 也 。 」 盜 跖 篇 「 內 周 樓 疏 」 , 李 云 : 「 疏 窗 外 通 。 」 武 按 : 室 設 窗 疏 , 所 以 通 明 也 。 句 謂 其 於 物 理 洞 徹 , 如 窗 疏 之 通 明 也 。 上 句 言 用 知 任 事 , 以 聲 嚮 與 梁 棟 喻 之 ; 此 言 明 物 , 以 疏 窗 喻 之 。 若 如 注 說 , 則 「 徹 」 與 「 疏 」 複 , 「 明 達 」 與 「 洞 徹 」 複 。 學 道 不 倦 。 補 求 知 也 。 如 是 者 , 可 比 明 王 乎 ? 」 老 聃 曰 : 「 是 於 聖 人 也 ; 胥 易 技 係 , 勞 神 怵 心 者 也 。 言 此 其 學 聖 人 , 如 胥 之 易 , 如 技 之 係 , 徒 役 其 形 心 者 也 。 郭 慶 藩 云 : 「 胥 徒 , 民 給 徭 役 者 。 易 , 治 也 。 胥 易 , 謂 胥 徒 供 役 治 事 。 技 係 , 若 王 制 『 凡 執 技 以 事 上 者 , 不 貳 事 , 不 移 官 』 , 是 為 技 所 係 也 。 」「
正 注 非 。 禮 記 文 王 世 子 篇 : 「 小 樂 正 學 干 , 大 胥 贊 之 。 」 ( 鄭 注 :「
大 胥 掌 學 士 之 版 , 以 待 諸 子 春 入 學 , 舍 菜 合 舞 , 秋 頒 學 合 聲 。 」 ) 又 云 : 「 胥 鼓 南 。 」 ( 注 : 「 胥 掌 以 六 樂 之 會 正 舞 位 。 」 ) 周 禮 天 官 : 「 胥 十 二 人 。 」 ( 注 : 「 胥 讀 如 諝 。 謂 其 有 才 知 , 為 什 長 。 」 疏 :「
周 室 之 內 , 稱 胥 者 多 。 謂 若 大 胥 、 小 胥 、 胥 師 之 類 , 雖 不 為 什 長 , 皆 是 有 才 智 之 稱 。 」 又 云 : 「 徒 給 使 役 , 故 一 胥 十 徒 也 。 」 ) 然 則 胥 須 才 智 而 為 長 , 徒 則 給 使 役 , 職 任 各 分 。 郭 統 謂 「 胥 徒 給 徭 役 」 , 非 也 。 且 句 僅 言 胥 , 以 其 有 才 智 也 , 不 必 涉 及 徒 。 謂 「 易 , 治 也 」 , 亦 非 。 禮 記 祭 義 : 「 易 抱 龜 南 面 , 天 子 卷 冕 北 面 。 雖 有 明 智 之 心 , 必 進 斷 其 志 焉 。 」 ( 注 : 「 易 , 官 名 , 周 禮 曰 大 卜 。 大 卜 主 三 兆 、 三 易 、 三 夢 之 占 。 」 ) 據 此 , 則 為 胥 必 精 習 樂 舞 之 技 , 為 易 必 精 習 占 卜 之 技 , 皆 為 技 所 纏 係 而 不 能 移 , 故 曰 「 胥 易 技 繫 」 也 。 陽 子 所 言 之 人 , 以 有 才 智 而 勤 學 , 何 異 胥 易 以 才 智 為 技 所 係 乎 ? 徒 勞 苦 其 形 , 怵 惕 其 心 耳 。 勞 形 怵 心 , 反 應 上 「 遊 心 於 淡 」 二 句 。 且 曰 虎 豹 之 文 來 田 , 以 文 致 獵 。 猿 狙 之 便 、 捷 也 。 執 斄 之 狗 來 藉 。 司 馬 云 : 「 藉 , 繫 也 。 」 按 : 猴 、 狗 以 能 致 繫 。 二 語 亦 見 天 地 篇 。   正 藉 訓 繫 , 似 與 事 實 不 合 。 凡 狗 一 受 馴 養 , 恆 依 主 人 , 不 須 繫 也 。 釋 名 : 「 藉 , 咀 藉 也 。 以 藉 齒 牙 也 。 」 狗 田 之 久 , 難 必 不 為 猛 獸 所 咀 藉 也 。 上 胥 易 以 人 喻 , 此 以 物 喻 ; 上 喻 勞 形 , 此 喻 傷 生 。 如 是 者 , 可 比 明 王 乎 ? 」 陽 子 居 蹴 然 曰 :「
敢 問 明 王 之 治 。 」 老 聃 曰 : 「 明 王 之 治 , 功 蓋 天 下 而 似 不 自 己 , 成 云 : 「 聖 人 功 成 不 居 , 似 非 己 為 之 。 」   補 不 以 己 出 經 式 義 度 也 , 無 私 也 。 化 貸 萬 物 而 民 弗 恃 , 宣 云 : 「 貸 , 施 也 。 」 成 云 : 「 百 姓 謂 不 賴 君 之 能 。 」   補 不 藏 仁 以 要 人 也 。 民 弗 恃 , 則 非 民 孰 敢 不 聽 之 治 可 比 矣 。 有 莫 舉 名 , 宣 云 : 「 似 有 , 而 無 能 名 。 」   補 老 子 曰 : 「 太 上 , 下 知 有 之 。 」 本 書 徐 無 鬼 篇 「 聖 人 並 包 天 地 , 澤 及 天 下 , 而 不 知 其 誰 氏 」 , 義 並 與 此 同 。 使 物 自 喜 , 成 云 : 「 物 各 自 得 。 」   補 順 物 自 然 , 不 出 經 式 義 度 以 制 之 , 則 物 自 喜 矣 。 立 乎 不 測 , 宣 云 : 「 所 存 者 神 。 」   補 處 壙 埌 之 野 , 自 難 測 其 崖 際 。 而 遊 於 無 有 者 也 。 」 宣 云 :「
行 所 無 事 。 」   補 自 篇 首 至 此 , 分 四 節 , 其 意 不 出 「 反 正 」 二 字 , 每 節 內 又 自 有 反 正 。 第 一 節 藏 仁 , 似 治 內 矣 , 而 非 正 ; 泰 氏 之 徐 徐 于 于 , 則 正 也 。 第 二 節 以 己 出 法 , 純 治 外 也 , 制 人 更 下 於 要 人 。 於 此 提 出 「 正 而 後 行 」 , 以 啟 下 二 節 。 第 三 節 申 說 正 內 之 義 。 第 四 節 陽 子 所 言 之 人 , 亦 治 內 而 非 正 , 故 老 子 闢 其 勞 神 怵 心 。 至 「 功 蓋 天 下 」 、 「 化 貸 萬 物 」 二 句 , 則 申 說 「 行 」 字 之 義 , 至 此 而 後 化 行 也 。 而 其 要 , 則 在 遊 心 於 淡 , 合 氣 於 漠 ; 惟 其 能 遊 淡 合 漠 , 然 後 能 立 於 不 測 , 遊 於 無 有 。 此 義 均 於 「 神 巫 」 節 實 證 之 。 細 玩 此 四 節 , 反 正 相 應 , 內 外 相 對 , 虛 實 相 間 , 先 提 後 敘 , 先 伏 後 彰 , 似 斷 實 聯 , 皆 互 相 發 明 也 。

    鄭 有 神 巫 曰 季 咸 , 列 子 黃 帝 篇 云 : 「 有 神 巫 自 齊 來 , 處 於 鄭 , 命 曰 季 咸 。 」 知 人 之 生 死 存 亡 , 禍 福 壽 夭 , 期 以 歲 月 旬 日 , 若 神 。 或 歲 或 月 或 旬 日 , 無 不 神 驗 。   補 「 知 」 , 主 要 字 。 任 知 必 窮 。 鄭 人 見 之 , 皆 棄 而 走 。 宣 云 : 「 惟 恐 言 其 不 吉 。 」   補 首 節 任 知 要 人 , 而 人 始 從 ; 第 二 節 , 任 知 制 人 , 而 人 不 敢 不 從 ; 此 則 任 知 惑 人 , 皆 棄 而 不 從 。 前 後 雖 分 , 實 相 映 射 。 列 子 見 之 而 心 醉 , 向 云 : 「 迷 惑 於 其 道 也 。 」   補 誤 以 知 為 道 , 以 文 為 實 , 而 不 知 其 知 非 真 也 。 歸 以 告 壺 子 , 列 子 作 「 壺 邱 子 」 。 司 馬 云 : 「 名 林 , 鄭 人 , 列 子 師 。 」 曰 : 「 始 吾 以 夫 子 之 道 為 至 矣 , 補 通 篇 所 說 者 道 也 , 至 此 方 明 點 , 並 出 「 至 」 字 。 帝 王 為 人 之 至 , 此 節 不 僅 說 道 , 乃 說 道 之 至 , 以 與 帝 王 之 義 相 應 。 則 又 有 至 焉 者 矣 。 」 郭 云 : 「 謂 季 咸 之 至 , 又 過 於 夫 子 。 」 壺 子 曰 :「
吾 與 汝 既 其 文 , 未 既 其 實 , 而 固 得 道 與 ? 成 云 : 與 , 授 。 既 , 盡 也 。 吾 比 授 汝 , 始 盡 文 言 , 於 其 妙 理 , 全 未 造 實 。 汝 固 執 文 字 , 謂 言 得 道 邪 ? 」 按 : 列 子 「 既 其 文 」 作 「 無 其 文 」 , 張 湛 注 引 向 秀 云 : 「 實 由 文 顯 , 道 以 事 彰 。 有 道 而 無 事 , 猶 有 雌 而 無 雄 耳 。 今 吾 與 汝 , 雖 深 淺 不 同 , 無 文 相 發 , 故 未 盡 我 道 之 實 也 。 此 言 聖 人 之 唱 , 必 有 感 而 後 和 。 」   正 成 謂 固 為 「 固 執 」 之 固 , 非 。 向 注 蕪 雜 無 當 。 此 處 應 承 「 道 」 字 說 。 言 吾 平 日 與 汝 所 言 者 , 盡 乎 道 之 外 文 , 而 未 盡 乎 道 之 實 體 也 。 汝 僅 得 吾 所 言 之 文 , 遂 自 以 為 得 道 之 實 乎 ? 句 本 明 顯 , 觀 成 、 向 注 , 反 令 人 迷 眩 。 下 「 天 壤 」 「 太 沖 」 , 即 示 之 以 實 也 。 眾 雌 而 無 雄 , 而 又 奚 卵 焉 ! 郭 云 : 「 喻 列 子 未 懷 道 。 」   正 此 以 雌 喻 文 , 以 雄 喻 實 , 以 卵 喻 道 。 言 有 文 而 無 實 , 安 從 得 道 ? 猶 之 有 雌 而 無 雄 , 安 從 得 卵 ? 而 以 道 與 世 亢 必 信 , 而 , 汝 也 。 信 讀 曰 伸 。 言 汝 之 道 尚 淺 , 而 乃 與 世 亢 , 以 求 必 伸 。 列 子 「 亢 」 作 「 抗 」 。   正 信 讀 伸 , 非 。 當 如 上「
其 知 情 信 」 之 信 , 實 也 。 淮 南 謬 稱 訓 「 文 者 所 以 接 物 也 」 , 言 汝 誤 以 吾 前 與 汝 所 既 之 文 為 道 , 謂 所 以 接 物 者 也 , 遂 出 而 與 世 亢 , 以 為 必 可 得 世 人 之 實 情 矣 。 不 知 世 人 其 情 非 信 , 故 反 為 所 惑 也 。 夫 故 使 人 得 而 相 汝 。 故 使 人 得 而 窺 測 之 。 補 文 者 章 於 外 , 故 使 人 得 而 窺 測 以 惑 之 。 嘗 試 與 來 , 以 予 示 之 。 」 明 日 , 列 子 與 之 見 壺 子 。 出 而 謂 列 子 曰 :「
嘻 ! 子 之 先 生 死 矣 , 弗 活 矣 , 不 以 〔 一 〕 旬 數 矣 ! 吾 見 怪 焉 , 見 溼 灰 焉 。 」 宣 云 : 「 言 無 氣 燄 。 」   補 詳 下 。 列 子 入 , 泣 涕 沾 襟 , 以 告 壺 子 。 壺 子 曰 : 「 鄉 吾 示 之 以 地 文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塊 然 若 土 也 。 」   正 注 非 。 此 示 以 地 之 文 , 非 示 以 塊 然 之 土 也 。 易 說 卦 : 「 坤 為 地 , 為 文 。 」 「 地 文 」 二 字 本 此 。 史 記 樂 書 注 : 「 文 猶 動 也 。 」 故 草 木 之 萌 動 勾 茁 , 條 達 敷 榮 , 水 流 地 上 , 蕩 漾 成 紋 , 天 氣 下 降 , 地 氣 上 騰 , 皆 地 之 文 也 。 譬 諸 泰 岱 之 雲 , 生 於 石 罅 , 騰 於 太 清 , 膚 寸 而 合 , 不 崇 朝 而 滿 天 下 。 人 身 之 氣 亦 如 之 , 發 於 玄 牝 , 會 於 泥 丸 , 然 後 周 流 一 身 , 無 時 或 息 。 此 段 言 養 氣 初 功 , 蘊 積 於 下 , 有 待 上 騰 , 故 以 地 文 為 喻 也 。 萌 乎 不 震 不 正 。 俞 云 : 「 列 子 作 『 罪 乎 不 誫 不 止 』 , 當 從 之 。 罪 讀 為 ● , 說 文 作 ● , 云 : 『 山 貌 。 』 震 即 誫 之 異 之 。 不 誫 不 止 者 , 不 動 不 止 也 , 故 以 ● 乎 形 容 之 , 言 與 山 同 也 。 今 罪 誤 作 萌 , 止 誤 作 正 , 失 其 義 矣 。 據 釋 文 , 崔 本 作 『 不 誫 不 止 』 , 與 列 子 同 , 可 據 以 訂 正 。 」 按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不 動 , 亦 不 自 止 , 與 枯 木 同 其 不 華 , 死 灰 均 其 寂 魄 , 此 至 人 無 感 之 時 也 。 」   正 「 萌 」 「 震 」 「 正 」 , 均 不 誤 。 據 俞 說 「 不 動 不 止 , 以 ● 乎 形 容 之 」 , ● , 山 貌 , 形 容 不 動 可 也 , 亦 可 形 容 不 止 乎 ? 理 恐 難 通 。 萌 , 承 地 文 說 , 如 草 木 之 始 萌 芽 也 。 在 此 處 , 義 頗 重 要 , 上 既 承 「 地 文 」 , 下 之 「 不 震 不 正 」 , 「 杜 」 字 「 機 」 字 , 皆 從 此 字 發 生 。 如 作 「 ● 」 , 則 無 所 取 義 矣 。 震 , 易 說 卦 云「
動 也 」 。 正 , 爾 雅 釋 詁 云 「 長 也 」 。 有 主 宰 義 , 與 佛 書 「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 之 住 義 同 。 又 如 孟 子 「 必 有 事 焉 而 勿 正 心 」 之 正 , 朱 注 : 「 正 , 預 期 也 。 」 就 地 文 言 之 , 草 木 初 萌 , 不 動 之 以 助 長 ; 如 為 勾 茁 , 不 正 之 使 必 直 。 又 不 預 期 以 必 生 , 純 如 無 名 人 所 謂 「 順 物 自 然 」 而 已 。 以 喻 養 氣 者 , 氣 機 初 萌 , 心 不 可 馳 於 物 以 擾 動 之 , 然 亦 不 可 有 執 著 心 , 即 不 主 宰 之 也 , 即 無 所 住 也 。 此 不 正 之 一 義 也 。 又 不 可 有 希 望 心 與 攀 緣 心 。 希 望 者 , 預 期 也 ; 攀 緣 則 由 希 望 而 生 。 此 不 正 之 又 一 義 也 。 循 是 以 養 , 即 上 所 謂 「 遊 心 於 淡 」 也 。 萌 乎 者 , 神 氣 初 萌 , 有 機 無 跡 , 故 用 「 乎 」 之 疑 問 詞 。 季 咸 見 之 , 謂 其 未 萌 則 有 機 , 謂 其 已 萌 則 不 震 不 正 , 未 有 萌 動 之 跡 , 疑 而 不 明 , 故 曰 「 見 怪 」 「 見 溼 灰 」 也 。 是 殆 見 吾 杜 德 機 也 。 成 云 : 「 杜 , 塞 也 。 」 列 子 「 機 」 作 「 幾 」 , 下 同 。 注 引 向 云 : 「 德 幾 不 發 , 故 曰 杜 。 」   補 德 充 符 篇 云 : 「 德 者 , 成 和 之 修 也 。 」 蓋 修 和 已 成 , 方 謂 之 德 。 此 則 和 氣 初 萌 , 尚 無 德 可 言 , 故 曰 「 杜 德 」 , 言 德 閉 塞 而 未 顯 也 。 然 德 雖 杜 , 而 機 已 萌 , 故 季 咸 得 見 之 。 見 機 而 未 見 德 , 猶 之 列 子 見 文 而 未 見 實 也 。 壺 子 此 時 境 界 , 如 顏 回 坐 忘 , 南 郭 子 綦 喪 我 , 故 季 咸 曰 「 死 」 , 曰 「 弗 活 」 也 。 此 證 明 遊 心 於 淡 一 。 嘗 又 與 來 。 」 嘗 亦 試 也 。 明 日 , 又 與 之 見 壺 子 。 出 而 謂 列 子 曰 : 「 幸 矣 ! 子 之 先 生 遇 我 也 。 有 瘳 矣 , 全 然 有 生 矣 。 列 子 「 全 」 作 「 灰 」 。 補 當 作 全 。 吾 見 其 杜 權 矣 。 」 宣 云 : 「 杜 閉 中 , 覺 有 權 變 。 」   補 前 僅 見 其 將 萌 而 未 發 之 機 , 此 則 見 其 變 動 之 權 , 故 曰 「 有 生 」 也 。 列 子 入 , 以 告 壺 子 。 壺 子 曰 : 「 鄉 吾 示 之 以 天 壤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天 壤 之 中 , 覆 載 之 功 見 矣 。 比 地 之 文 , 不 猶 外 乎 ! 」 按 : 郭 注 「 地 之 」 作 「 之 地 」 , 「 外 」 作 「 卵 」 , 是 誤 字 。 昔 人 謂 郭 竊 向 注 , 殆 不 然 , 此 類 得 毋 近 是 乎 ?   正 壤 , 柔 土 也 。 無 塊 曰 壤 。 變 「 地 」 言 「 壤 」 者 , 明 非 砂 石 斥 鹵 不 毛 之 區 , 草 木 各 物 , 皆 易 萌 芽 生 息 也 。 就 人 言 之 , 頭 圓 象 天 , 足 方 法 地 , 故 頭 足 為 一 身 之 天 地 。 黃 庭 經 云 : 「 口 為 天 關 精 神 機 , 足 為 地 關 生 命 棐 。 」 則 以 人 之 氣 息 入 出 起 迄 處 , 定 天 地 之 關 也 。 「 天 壤 」 二 字 , 為 本 節 四 段 之 總 綱 。 自 「 地 文 」 至「
淵 有 九 名 , 此 處 三 焉 」 句 , 說 明 「 壤 」 字 ; 「 未 始 出 吾 宗 」 段 , 方 說 「 天 」 字 。 名 實 不 入 〔 二 〕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任 自 然 而 覆 載 , 則 名 實 皆 為 棄 物 。 」 按 : 郭 注 「 則 」 下 , 作 「 天 機 玄 應 , 而 名 利 之 飾 皆 為 棄 物 矣 」 。   正 淮 南 原 道 訓 「 天 下 為 之 圈 , 則 名 實 同 居 」 , 張 注 :「
名 , 爵 號 之 名 也 。 實 , 幣 之 屬 也 。 一 曰 仁 義 之 功 賞 也 。 」 又 本 經 訓「
是 故 生 無 號 , 死 無 諡 , 實 不 聚 而 名 不 立 」 , 注 : 「 實 , 財 也 。 」 皆 以 爵 號 貨 利 釋 名 實 , 近 是 矣 , 然 不 足 以 概 本 義 。 蓋 天 壤 之 間 , 惟 道 無 名 , 以 無 形 也 。 有 形 則 有 實 , 有 實 則 有 名 。 無 乎 非 實 , 亦 無 乎 非 名 。 淮 南 所 云 「 天 下 為 之 圈 , 名 實 同 居 」 者 , 言 圈 內 惟 名 與 實 , 無 他 物 也 , 豈 但 以 功 名 貨 利 限 之 乎 ? 如 夷 、 齊 、 務 光 之 殉 名 , 殉 仁 義 之 名 , 非 羡 爵 號 功 賞 之 名 也 ; 踐 仁 義 之 實 , 非 貪 貨 財 利 祿 之 實 也 。 然 自 有 道 者 視 之 , 彼 夷 、 務 之 名 實 , 皆 亡 身 不 真 , 足 以 傷 生 損 性 , 是 以 不 入 也 。 且 呼 牛 為 牛 , 呼 馬 為 馬 , 人 之 名 亦 不 入 也 ; 忘 肝 膽 , 遺 耳 目 , 墮 肢 體 , 本 身 之 實 亦 不 入 也 。 故 曰 「 名 實 不 入 」 。 若 然 者 , 則 能 如 老 子 所 云「
虛 極 」 「 靜 篤 」 之 候 也 。 然 後 可 以 機 發 於 踵 , 再 進 焉 , 然 後 洋 溢 於 天 壤 間 , 而 為 太 沖 莫 勝 矣 。 此 證 遊 心 於 淡 二 。 而 機 發 於 踵 。 宣 云 : 「 一 段 生 機 , 自 踵 而 發 。 」   補 大 宗 師 篇 云 : 「 真 人 之 息 以 踵 。 」 田 子 方 篇 老 子 曰 : 「 至 陰 肅 肅 , 至 陽 赫 赫 。 肅 肅 出 乎 天 , 赫 赫 發 乎 地 。 兩 者 交 通 成 和 , 而 物 生 焉 。 」 慎 子 曰 : 「 天 地 相 去 八 萬 四 千 里 , 沖 和 之 氣 在 其 中 。 四 萬 二 千 里 已 上 為 陽 位 。 冬 至 之 候 , 陽 氣 發 於 地 , 一 氣 上 升 七 千 里 。 至 六 氣 , 則 上 升 四 萬 二 千 里 , 而 陽 至 陽 位 。 」 又 曰 : 「 天 地 之 所 以 能 長 久 者 , 以 其 陽 中 有 陰 , 下 降 極 而 生 陽 ; 陰 中 有 陽 , 上 升 極 而 生 陰 。 二 者 交 通 , 合 為 太 和 。 」 武 按 : 慎 子 乃 本 老 子 之 說 而 發 揮 之 , 漢 鍾 離 權 又 本 慎 子 之 說 , 著 靈 寶 畢 法 一 書 , 言 人 身 陰 陽 之 氣 , 其 一 晝 夜 之 升 降 , 與 天 地 陰 陽 四 時 之 氣 相 應 。 因 按 月 令 節 候 , 詳 言 養 氣 之 方 , 以 傳 呂 純 陽 , 修 煉 家 視 之 為 祕 法 焉 。 此 處 亦 以 天 壤 氣 之 升 降 , 喻 人 身 內 氣 之 升 降 。 以 壤 喻 踵 , 黃 庭 經 之 地 關 也 。 機 發 於 踵 , 即 老 子 所 言 「 赫 赫 發 乎 地 」 也 , 亦 即 慎 子 所 言 「 冬 至 之 候 , 陽 氣 發 於 地 , 一 氣 上 升 」 也 。 蓋 冬 至 之 候 , 在 易 為 震 卦 , 一 陽 初 生 之 時 也 。 大 宗 師 篇「
真 人 之 息 以 踵 」 , 義 詳 彼 注 , 與 此 有 別 。 彼 言 真 人 呼 吸 之 常 息 , 此 言 身 中 陽 氣 之 初 發 。 然 眾 人 之 呼 吸 以 肺 , 養 氣 家 則 以 丹 田 , 所 謂 內 呼 吸 也 。 蓋 其 身 中 陰 陽 二 氣 , 發 於 兩 腎 , 而 聚 於 丹 田 。 此 種 功 候 , 亦 非 可 驟 幾 。 至 機 發 於 踵 , 則 可 以 踵 息 矣 , 然 非 真 人 不 能 也 。 前 段 氣 之 初 萌 , 此 段 氣 之 正 發 , 將 上 騰 而 及 於 天 矣 。 是 殆 見 吾 善 者 機 也 。 宣 云 :「
善 即 生 意 。 」   補 「 善 」 字 本 於 易 。 易 繫 辭 云 :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 繼 之 者 善 也 , 成 之 者 性 也 。 」 前 為 氣 之 初 萌 , 此 為 氣 之 繼 發 。 嘗 又 與 來 。 」 明 日 , 又 與 之 見 壺 子 。 出 而 謂 列 子 曰 : 「 子 之 先 生 不 齊 , 釋 文 : 「 側 皆 反 , 本 又 作 齋 。 下 同 。 」   正 齊 當 如 字 , 與 下 「 勝 」 字 「 衡 」 字 相 應 。 月 令 仲 夏 之 月 云 : 「 是 月 也 , 日 長 至 , 陰 陽 爭 , 死 生 分 。 」 注 : 「 爭 者 , 陽 方 盛 , 陰 欲 起 也 。 」 前 言 人 身 之 氣 與 天 氣 相 應 , 此 發 於 踵 之 氣 , 猶 之 赫 赫 發 於 地 之 陽 氣 也 。 身 之 陽 氣 方 盛 , 其 陰 氣 欲 起 而 相 爭 , 故 不 齊 也 。 吾 無 得 而 相 焉 。 試 齊 , 且 復 相 之 。 」 列 子 入 , 以 告 壺 子 。 壺 子 曰 : 「 吾 鄉 示 之 以 太 沖 莫 勝 。 列 子 「 勝 」 作 「 朕 」 , 當 從 之 。 注 引 向 云 : 「 居 太 沖 之 極 , 浩 然 泊 心 , 玄 同 萬 方 , 莫 見 其 跡 。 」 按 : 郭 注 「 莫 見 其 跡 」 , 作 「 故 勝 負 莫 得 措 其 間 也 」 。   正 仍 當 作 「 勝 」 , 方 與 上 「 不 齊 」 、 下 「 衡 」 字 相 應 。 淮 南 詮 言 訓 : 「 故 神 制 則 形 從 , 形 勝 則 神 窮 。 聰 明 雖 用 , 必 反 為 神 , 謂 之 太 沖 。 」 注 : 「 沖 , 調 也 。 」 反 諸 神 , 則 神 制 形 從 , 即 神 勝 也 。 神 勝 謂 之 太 沖 , 與 此「
太 沖 莫 勝 」 之 義 同 。 易 曰 : 「 陰 陽 不 測 之 謂 神 。 」 是 神 為 陰 陽 之 用 也 。 「 沖 」 注 「 調 」 者 , 蓋 太 沖 乃 陰 陽 二 氣 調 和 之 名 也 。 文 子 上 仁 篇 : 「 天 地 之 氣 , 莫 大 於 和 。 和 者 , 陰 陽 調 。 」 列 子 天 瑞 篇 : 「 沖 和 氣 者 為 人 。 」 慎 子 謂 陽 陰 二 者 合 為 太 和 。 據 此 諸 說 , 此 太 沖 之 所 由 名 也 。 陰 陽 和 , 則 無 爭 , 無 爭 , 何 有 勝 ? 故 曰 「 太 沖 莫 勝 」 也 。 篇 中 所 言 之 莽 眇 、 壙 埌 、 無 窮 、 無 盡 , 皆 形 容 太 沖 者 也 ; 而 遊 心 於 淡 , 與 篇 末 所 言 之 虛 , 則 修 太 沖 之 下 手 工 夫 也 。 能 淡 能 虛 , 然 後 能 合 氣 於 漠 , 謂 合 陰 陽 二 氣 而 為 沖 漠 之 和 , 即 太 沖 也 。 是 太 沖 之 為 氣 也 , 體 莫 大 焉 , 位 莫 極 焉 , 用 莫 神 焉 , 勢 莫 勝 焉 , 與 帝 王 之 義 有 同 符 焉 。 故 本 篇 名 之 曰 應 帝 王 , 實 歸 重 於 太 沖 也 。 是 殆 見 吾 衡 氣 機 也 。 宣 云 : 「 衡 , 平 也 。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無 往 不 平 , 混 然 一 之 。 」 按 : 郭 注 同 。   補 氣 之 初 發 , 陰 陽 有 盛 衰 多 少 , 每 不 能 平 , 故 必 平 之 使 平 以 成 和 。 和 之 極 , 則 太 沖 也 。 季 咸 蓋 見 其 平 之 之 機 , 正 當 平 之 之 時 , 氣 固 尚 未 平 也 , 故 曰 「 先 生 不 齊 」 。 鯢 桓 之 審 為 淵 , 止 水 之 審 為 淵 , 流 水 之 審 為 淵 。 淵 有 九 名 , 此 處 三 焉 。 列 子 「 鯢 桓 之 審 」 作 「 鯢 旋 之 潘 」 , 張 注 以 為 當 作 「 蟠 」 , 云 : 「 鯢 , 大 魚 。 桓 , 盤 桓 也 。 蟠 , 洄 流 也 。 言 大 魚 盤 桓 , 其 水 蟠 洄 而 成 淵 泉 。 」 淵 有 九 名 者 , 謂 鯢 桓 、 止 水 、 流 水 、 濫 水 、 ( 爾 雅 : 「 水 涌 出 也 。 」 ) 沃 水 、 ( 水 泉 從 上 溜 下 。 ) 氿 水 、 ( 水 泉 從 旁 出 。 ) 雍 水 、 ( 河 水 決 出 , 還 復 入 也 。 ) 汧 水 、 ( 水 流 行 也 。 ) 肥 水 。 ( 水 所 出 異 為 肥 。 ) 是 為 九 淵 , 皆 列 子 之 文 。 成 云 : 「 水 體 無 心 , 動 止 隨 物 , 或 鯨 鯢 盤 桓 , 或 凝 湛 止 住 , 或 波 流 湍 激 。 雖 多 種 不 同 , 而 玄 默 無 心 一 也 。 」   正 此 處 各 注 都 不 得 解 。 就 列 子 文 論 , 「 潘 」 不 誤 , 張 改 「 蟠 」 , 非 也 。 管 子 五 輔 篇 「 決 潘 渚 」 , 注 : 「 潘 , 溢 也 。 」 言 鯢 桓 之 水 , 溢 出 而 赴 於 淵 也 。 此 處 自 當 作 「 審 」 , 方 與 上 下 文 相 應 。 徐 無 鬼 篇 「 水 之 守 土 也 審 」 , 羅 勉 道 云 : 「 言 水 之 守 土 , 審 定 不 移 也 。 」 管 子 度 地 篇 : 「 水 出 地 而 不 流 者 命 曰 淵 。 」 蓋 水 性 就 下 , 不 赴 海 則 趨 淵 , 所 向 審 諦 , 決 不 誤 趨 高 地 ; 至 淵 則 停 而 不 流 , 故 曰「
守 土 也 審 」 , 審 知 乎 土 之 下 處 也 。 此 處 鯢 桓 之 水 , 其 審 諦 而 守 者 , 亦 惟 淵 之 趨 。 水 之 所 匯 曰 淵 , 以 喻 氣 之 所 會 曰 太 沖 ; 水 之 審 守 淵 , 喻 人 之 審 守 氣 也 。 鯢 , 張 云 「 大 魚 」 , 且 謂 「 鯨 鯢 盤 桓 」 , 非 也 。 鯢 桓 之 水 為 淵 , 是 尚 未 為 淵 也 。 鯨 鯢 , 魚 之 大 者 , 非 海 不 容 , 況 未 為 淵 之 水 , 安 能 容 其 盤 桓 乎 ? 本 書 外 物 篇 云 「 灌 瀆 守 鯢 鮒 」 , 李 云 : 「 皆 小 魚 也 。 」 庚 桑 楚 篇 云 : 「 尋 常 之 溝 , 巨 魚 無 所 還 其 體 , 而 鯢 J 為 之 制 。 」 此 則 不 待 注 , 而 知 鯢 為 小 魚 矣 。 鯢 所 盤 桓 者 , 蓋 溝 瀆 也 。 小 魚 桓 小 水 , 波 動 亦 小 , 以 喻 中 段 杜 德 方 始 權 變 , 其 動 小 也 ; 機 發 於 踵 , 其 氣 小 也 。 氣 雖 小 , 當 審 慎 守 之 。 氣 發 漸 盛 , 終 則 陰 陽 合 和 而 為 太 沖 矣 。 止 水 , 喻 首 段 氣 機 似 萌 非 萌 , 不 震 不 正 , 和 德 閉 杜 之 時 。 流 水 , 喻 末 段 氣 機 盛 發 , 洋 溢 天 壤 , 陰 陽 合 和 , 一 氣 流 行 , 是 謂 太 沖 , 猶 之 溝 瀆 之 水 匯 而 為 淵 也 。 淵 雖 有 九 , 止 取 可 喻 本 義 者 , 故 曰 「 此 處 三 焉 」 。 流 水 洄 , 地 文 也 , 取 以 設 喻 , 既 照 應 「 地 文 」 與 「 壤 」 字 , 兼 為 上 三 段 作 收 束 , 使 不 散 漫 。 嘗 又 與 來 。 」 明 日 , 又 與 之 見 壺 子 。 立 未 定 , 自 失 而 走 。 壺 子 曰 : 「 追 之 ! 」 列 子 追 之 不 及 , 反 以 報 壺 子 , 曰 : 「 已 滅 矣 , 已 失 矣 , 補 初 則 距 遠 , 沒 無 所 見 , 故 曰 「 滅 」 也 。 追 之 漸 近 , 能 見 而 不 能 及 , 故 曰 「 失 」 也 。 吾 弗 及 也 。 」 壺 子 曰 : 「 鄉 吾 示 之 以 未 始 出 吾 宗 。 深 根 冥 極 , 不 出 見 吾 之 宗 主 。   正 天 下 篇 「 以 天 為 宗 」 , 此 「 宗 」 字 , 承 上 「 天 壤 」 之 天 字 , 暗 伏 下 「 盡 其 所 受 於 天 」 之 天 字 。 上 各 段 未 及 天 , 此 申 說 之 。 本 書 所 謂 天 者 , 無 為 與 自 然 也 。 未 始 出 吾 宗 者 , 言 未 始 逸 出 於 吾 所 宗 自 然 之 天 也 , 即 上 文 「 順 物 自 然 」 之 義 。 達 生 篇 言 至 人 云 「 其 天 守 全 」 , 又 云 「 聖 人 藏 於 天 」 , 在 宥 篇 云 「 神 動 而 天 隨 」 , 皆 不 出 宗 之 義 也 。 下 數 句 , 即 順 物 自 然 而 動 , 乃 申 說 此 句 , 兼 作 順 物 自 然 之 例 證 也 。 吾 與 之 虛 而 委 蛇 , 成 云 : 「 委 蛇 , 隨 順 貌 。 」 郭 云 : 「 無 心 而 隨 物 化 。 」 按 : 列 子 「 委 蛇 」 作 「 猗 移 」 , 義 同 。   補 反 映 列 子 與 世 亢 。 「 虛 」 字 重 要 , 為 下 「 虛 」 字 伏 根 , 且 承 上 「 太 沖 」 說 。 太 沖 為 陰 陽 之 和 氣 。 人 間 世 云 : 「 氣 者 , 虛 而 待 物 者 也 。 」 虛 者 , 太 沖 之 體 也 。 委 蛇 者 , 如 蛇 之 行 , 或 左 或 右 , 委 婉 曲 屈 , 以 喻 太 沖 之 氣 , 或 靜 而 為 陰 , 或 動 而 為 陽 , 無 所 不 可 也 。 此 句 總 攝 下 「 弟 靡 」 「 波 流 」 二 句 而 為 之 綱 。 不 知 其 誰 何 , 向 云 :「
汎 然 無 所 係 。 」 按 : 郭 注 同 。   補 不 為 知 主 , 故 不 知 其 誰 何 。 反 映 神 巫 主 知 以 相 人 , 有 時 而 窮 。 下 「 食 豕 如 食 人 」 , 即 證 明 此 句 。 因 以 為 弟 靡 , 釋 文 : 「 弟 音 頹 。 弟 靡 , 不 窮 之 貌 。 」 盧 文 弨 云 : 「 正 字 通 弟 作 ● 。 後 來 字 書 亦 因 之 , 而 於 古 無 有 也 。 類 篇 弟 字 下 , 有 徒 回 反 一 音 , 云 : 『 弟 靡 , 不 窮 貌 。 』 正 本 此 。 列 子 作 『 茅 靡 』 。 」   正 崔 云 : 「 弟 靡 , 猶 遜 伏 也 。 」 武 案 : 天 地 篇 云 : 「 豈 兄 堯 、 舜 而 弟 之 哉 ! 」 宣 云 : 「 言 不 肯 讓 堯 、 舜 居 先 而 己 後 之 。 」 據 此 , 故 弟 有 遜 讓 義 。 靡 , 順 也 。 弟 靡 者 , 順 而 隨 其 後 也 。 列 子 作 「 茅 靡 」 , 言 茅 從 風 而 靡 , 與 弟 從 兄 而 順 , 其 義 同 也 。 音 頹 , 作 不 窮 貌 者 , 非 也 。 此 就 虛 而 委 蛇 之 靜 義 說 。 因 以 為 波 流 , 崔 本 作 「 波 隨 」 , 云 : 「 常 隨 從 之 。 」 王 念 孫 云 : 「 崔 本 是 也 。 蛇 、 何 、 靡 、 隨 為 韻 。 蛇 , 古 音 徒 禾 反 。 靡 , 古 音 摩 。 隨 , 古 亦 音 徒 何 反 。 」   正 弟 靡 即 隨 順 , 此 復 作 「 波 隨 」 , 複 矣 。 本 書 於 四 字 句 , 多 者 嫌 讀 時 聲 調 平 板 , 往 往 協 韻 以 救 之 。 亦 協 自 然 之 音 , 取 其 諧 和 適 口 而 已 , 非 如 後 世 之 辭 賦 , 不 可 出 一 定 之 韻 也 。 若 必 字 字 指 古 為 某 音 , 既 非 古 人 口 授 , 何 從 定 之 ? 是 以 明 、 清 以 來 , 論 古 音 者 , 紛 如 聚 訟 , 莫 衷 一 是 也 。 如 王 、 俞 等 之 於 本 書 , 其 詁 字 論 音 , 非 不 勤 且 博 也 , 然 徒 斤 斤 焉 辜 較 於 一 字 半 句 之 間 , 而 於 文 之 全 理 正 義 , 反 不 深 究 , 故 所 詁 者 , 恆 於 本 義 無 當 , 已 於 上 之 各 篇 , 逐 條 正 之 矣 。 即 如 此 處 , 五 字 者 僅 三 句 , 「 不 知 」 句 屬 上 , 因 以 兩 句 為 對 , 而 以 「 故 逃 也 」 極 短 之 句 , 頓 住 其 氣 , 使 極 峭 峻 , 非 僅 不 患 平 板 , 且 極 起 伏 靈 變 之 致 。 而 四 句 之 末 字 , 平 仄 相 間 , 聲 復 調 適 , 何 須 協 韻 以 救 之 乎 ? 如 必 改 「 流 」 為 「 隨 」 以 合 韻 , 義 與 上 複 , 他 無 所 取 , 徒 犯 湊 韻 之 嫌 而 已 。 刻 意 篇 云 「 聖 人 之 生 也 天 行 , 其 死 也 物 化 , 靜 而 與 陰 同 德 , 動 而 與 陽 同 波 」 , 以 釋 本 段 頗 愜 : 生 也 天 行 , 即 未 始 出 其 宗 也 ; 靜 而 與 陰 同 德 , 陰 德 靜 而 順 , 地 之 德 也 。 吾 故 曰 弟 靡 就 靜 義 說 也 。 動 而 與 陽 同 波 , 陽 德 動 而 健 , 天 之 行 也 。 波 之 流 似 之 , 故 此 句 係 就 虛 而 委 蛇 之 動 義 說 。 二 句 分 含 天 地 之 德 , 即 分 釋 上 文 「 天 壤 」 二 字 之 義 也 。 故 逃 也 。 」 成 云 : 「 因 任 前 機 , 曾 無 執 滯 , 千 變 萬 化 , 非 相 者 所 知 , 故 季 咸 逃 逸 也 。 」 按 : 列 子 注 引 向 云 : 「 至 人 其 動 也 天 , 其 靜 也 地 , 其 行 也 水 流 , 其 湛 也 淵 嘿 。 淵 嘿 之 於 水 流 , 天 行 之 與 地 止 , 其 於 不 為 而 自 然 , 一 也 。 今 季 咸 見 其 尸 居 而 坐 忘 , 即 謂 之 將 死 ; 見 其 神 動 而 天 隨 , 即 謂 之 有 生 。 苟 無 心 而 〔 三 〕 應 感 , 則 與 變 升 降 , 以 世 為 量 , 然 後 足 為 物 主 , 而 順 時 無 極 耳 , 豈 相 者 之 所 覺 哉 ! 」   補 前 季 咸 言 「 不 齊 , 無 得 而 相 」 , 其 時 , 氣 機 初 發 , 陰 陽 未 和 , 誠 哉 其 不 齊 也 。 及 後 , 氣 機 已 充 , 陰 陽 已 和 而 為 太 沖 , 如 易 所 謂 「 陰 陽 不 測 」 之 神 矣 。 前 之 「 無 得 而 相 」 者 , 此 則 不 知 所 以 相 之 矣 , 故 逃 也 。 此 節 係 借 神 巫 相 人 , 喻 修 道 養 氣 次 第 , 為 道 家 工 夫 之 總 說 明 , 內 篇 之 總 歸 結 , 非 真 有 巫 如 此 之 神 也 。 然 後 列 子 自 以 為 未 始 學 而 歸 , 成 云 : 「 始 覺 壺 丘 道 深 , 自 知 〔 四 〕 未 學 。 」   補 今 見 壺 子 所 示 之 實 , 然 後 自 知 僅 既 其 文 , 猶 之 未 學 也 , 故 歸 而 求 既 其 實 。 下 文 , 求 既 實 之 說 明 也 。 三 年 不 出 , 補 不 敢 與 世 亢 。 為 其 妻 爨 , 向 云 : 「 遺 恥 辱 。 」   正 為 妻 爨 , 有 何 恥 辱 ? 本 節 亦 未 涉 及 恥 辱 , 向 說 非 。 此 處 重 在 食 豕 , 為 妻 食 豕 , 因 而 為 之 爨 也 。 食 豕 如 食 人 , 釋 文 : 「 食 音 祀 。 」 郭 云 : 「 忘 貴 賤 也 。 」   正 此 為 「 不 知 其 誰 何 」 之 證 。 其 不 主 知 , 與 上 文 自 以 為 牛 馬 同 。 於 事 無 與 親 , 不 近 世 事 。   補 虛 而 委 蛇 而 已 。 為 下 「 無 為 事 任 」 伏 筆 。 彫 琢 復 朴 , 成 云 : 「 彫 琢 華 飾 之 務 , 悉 皆 屏 除 , 復 於 朴 素 。 」   補 昔 之 彫 琢 者 , 今 去 而 復 朴 , 即 去 文 而 復 實 也 。 塊 然 獨 以 其 形 立 , 塊 然 無 偶 。 紛 而 封 哉 , 釋 文 : 「 紛 而 , 崔 云 『 亂 貌 』 。 哉 , 崔 本 作 戎 , 云 : 『 封 戎 , 散 亂 也 。 』 」 李 楨 云 : 「 崔 本 是 也 。 列 子 作 『 ● 然 而 封 戎 』 。 六 句 人 、 親 , 朴 、 立 , 戎 、 終 , 各 自 為 韻 。 」   正 注 非 。 成 云 : 「 封 , 守 也 。 」 武 按 : 達 生 篇 云 : 「 其 天 守 全 , 其 神 無 郤 , 物 奚 自 入 焉 ? 」 又 云 : 「 死 生 驚 懼 , 不 入 乎 其 胸 中 。 」 天 守 全 , 封 之 義 也 。 物 之 數 號 曰 萬 , 與 死 生 驚 懼 等 , 可 謂 紛 矣 , 能 封 吾 內 而 守 之 , 故 神 無 郤 , 而 紛 然 之 物 , 與 死 生 驚 懼 , 自 無 自 入 矣 。 此 時 列 子 已 既 其 實 , 雖 涉 紛 紜 , 而 能 不 出 其 宗 矣 。 一 以 是 終 。 宣 云 : 「 道 無 復 加 也 。 引 季 咸 、 壺 子 事 , 明 帝 王 當 虛 己 無 為 , 立 於 不 測 , 不 可 使 天 下 得 相 其 端 , 以 開 機 智 。 其 取 意 微 妙 無 倫 。 」 以 上 引 五 事 為 證 。   正 此 句 係 收 繳 上 文 列 子 見 神 巫 而 心 醉 , 歸 以 告 壺 子 曰 「 始 吾 以 夫 子 之 道 為 至 矣 , 則 又 有 至 焉 者 矣 」 各 句 。 蓋 觀 列 子 告 語 , 大 有 傾 向 神 巫 , 不 能 終 學 壺 子 之 意 , 今 而 後 方 知 己 未 始 學 , 不 再 他 慕 , 而 一 以 是 道 終 矣 。 於 此 可 以 窺 知 莊 文 接 構 之 嚴 密 。 至 注 中 「 明 帝 王 當 虛 己 無 為 」 等 語 , 對 於 本 節 文 意 , 尚 屬 隔 膜 。 文 之 真 意 , 見 前 「 故 逃 也 」 句 補 注 末 段 。

〔 一 〕 「 以 」 上 原 有 「 可 」 字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刪 。

〔 二 〕 「 入 」 原 誤 「 久 」 , 據 王 氏 原 刻 及 集 釋 本 改 。

〔 三 〕 「 而 」 原 誤 「 與 」 , 據 王 氏 原 刻 改 。

〔 四 〕 「 知 」 原 誤 「 如 」 , 據 王 氏 原 刻 改 。

    無 為 名 尸 , 成 云 : 「 尸 , 主 也 。 無 為 名 譽 之 主 。 」   正 注 中 「 譽 」 字 當 刪 。 名 以 知 生 , 無 為 知 主 , 則 凡 為 知 所 生 之 名 , 皆 無 為 之 尸 , 不 限 於 譽 也 。 文 子 符 言 篇 此 四 語 作 老 子 說 。 此 句 總 結 篇 中 各 「 名 」 字 。 無 為 謀 府 , 無 為 謀 慮 之 府 。   補 德 充 符 篇 「 聖 人 不 謀 , 惡 用 知 」 ? 故 謀 出 於 知 。 無 為 事 任 , 郭 云 : 「 付 物 使 各 自 任 。 」   補 應 上 「 於 事 無 與 親 」 。 無 為 知 主 。 釋 文 : 「 知 音 智 。 」 成 云 : 「 不 運 智 以 主 物 。 」   正 成 說 非 。 言 不 為 知 主 , 非 言 不 為 物 主 也 。 此 句 重 要 , 為 上 三 句 之 主 , 兼 總 結 篇 中 「 知 」 字 。 如 藏 仁 , 出 法 , 胥 巫 之 技 , 儵 、 忽 之 鑿 , 皆 主 知 也 。 主 知 則 勞 神 怯 心 , 不 應 帝 王 矣 。 知 應 如 字 。 體 盡 無 窮 , 體 悟 真 源 , 冥 會 無 窮 。   正 體 非 「 體 悟 」 之 體 , 乃 上 「 未 既 其 實 」 之 實 也 。 既 , 盡 也 。 「 體 盡 無 窮 」 , 即 既 其 實 也 。 總 結 「 出 六 極 之 外 」 , 「 處 壙 埌 之 野 」 , 「 立 於 不 測 」 , 「 合 氣 於 漠 」 , 「 太 沖 莫 勝 」 各 句 。 而 遊 無 朕 , 崔 云 : 「 朕 , 兆 也 。 」 成 云 : 「 朕 , 跡 也 。 晦 跡 韜 光 , 故 無 朕 。 」   補 總 結 「 乘 莽 眇 之 鳥 」 , 「 遊 無 何 有 之 鄉 」 、 「 遊 心 於 淡 」 、 「 遊 於 無 有 」 各 句 。 盡 其 所 受 於 天 , 而 無 見 得 , 全 所 受 於 天 , 而 無 自 以 為 得 之 見 。   補 功 蓋 天 下 , 化 貸 萬 物 , 不 出 其 宗 , 即 盡 其 所 受 於 天 也 。 無 容 私 , 似 不 自 己 , 民 弗 恃 , 神 巫 無 得 而 相 , 即 無 見 得 也 。 亦 虛 而 已 。 郭 云 : 「 不 虛 , 則 不 能 任 群 實 。 」   補 道 無 名 無 形 , 虛 也 。 老 子 最 精 要 之 語 曰 「 致 虛 極 」 , 本 書 最 精 要 之 語 曰 「 道 集 於 虛 」 , 曰 「 氣 者 , 虛 而 待 物 者 也 」 。 蓋 心 不 虛 , 則 氣 不 集 而 神 不 凝 , 何 能 合 和 為 太 沖 而 成 道 ? 故 老 、 莊 千 言 萬 語 , 亦 虛 而 已 ; 本 篇 四 「 無 為 」 , 亦 虛 而 已 。 故 此 句 不 僅 收 結 本 篇 及 本 書 , 即 謂 收 結 黃 、 老 、 莊 、 列 一 切 言 語 , 亦 無 不 可 。 至 人 之 用 心 若 鏡 , 郭 云 : 「 鑒 物 而 無 情 。 」   補 總 結 篇 中 「 心 」 字 。 不 將 不 迎 , 應 而 不 藏 , 成 云 : 「 將 , 送 也 。 物 感 斯 應 , 應 不 以 心 , 既 無 將 、 迎 , 豈 有 情 於 隱 匿 哉 ! 」   補 文 子 符 言 篇 : 「 來 者 不 迎 , 去 者 不 將 。 」 故 成 訓 將 為 送 。 此 二 句 , 承 「 鏡 」 字 說 。 淮 南 原 道 訓 : 「 夫 鏡 水 之 於 形 接 也 , 不 設 知 故 , 而 方 圓 曲 直 弗 能 逃 也 。 」 前 漢 書 韓 安 國 傳 : 「 清 水 明 鏡 , 不 可 以 形 逃 。 」 夫 不 設 知 故 , 即 不 將 不 迎 , 上 所 謂 「 亦 虛 而 已 」 也 。 方 圓 曲 直 不 可 以 形 逃 , 即 應 而 不 藏 也 。 故 能 勝 物 而 不 傷 。 成 云 : 「 用 心 不 勞 , 故 無 損 害 。 」 此 段 正 文 。   補 文 子 真 誠 篇 : 「 是 故 聖 人 若 鏡 , 不 將 不 迎 , 應 而 不 藏 , 萬 物 不 傷 。 」 淮 南 覽 冥 訓 : 「 故 聖 若 鏡 , 不 將 不 迎 , 應 而 不 藏 , 故 萬 化 而 無 傷 。 」 武 按 : 勝 音 升 , 說 文 「 任 也 」 。 言 能 勝 任 物 來 取 照 而 不 致 傷 也 。 世 說 袁 羊 曰 「 何 嘗 見 明 鏡 疲 於 屢 照 」 , 頗 可 證 明 斯 義 。 此 處 喻 聖 人 之 心 虛 , 不 尸 名 , 不 府 謀 , 不 任 事 , 不 主 知 , 物 來 順 應 , 故 萬 化 而 無 傷 也 。

    南 海 之 帝 為 儵 , 北 海 之 帝 為 忽 , 中 央 之 帝 為 渾 沌 。 簡 文 云 : 「 儵 、 忽 , 取 神 速 為 名 。 渾 沌 , 以 合 和 為 貌 。 神 速 〔 一 〕 譬 有 為 , 合 和 譬 無 為 。 」 崔 云 : 「 渾 沌 , 無 孔 竅 也 。 」   補 釋 文 : 「 儵 音 叔 。 渾 , 胡 本 反 。 沌 , 徒 本 反 。 渾 沌 , 李 云 『 清 濁 未 分 也 』 。 」 武 按 : 此 節 設 喻 明 不 為 知 主 之 義 。 蓋 渾 沌 為 不 為 知 主 之 正 面 , 儵 、 忽 鑿 竅 , 則 其 反 面 也 。 儵 與 忽 時 相 與 遇 於 渾 沌 之 地 , 渾 沌 待 之 甚 善 。 補 渾 沌 未 始 出 其 宗 , 與 之 虛 而 委 蛇 。 儵 與 忽 謀 報 渾 沌 之 德 , 曰 : 「 人 皆 有 七 竅 , 以 視 聽 食 息 。 此 獨 無 有 , 補 渾 沌 之 無 竅 , 以 道 言 之 , 即 養 生 主 篇 所 謂 「 官 知 止 而 神 欲 行 」 也 。 嘗 試 鑿 之 。 」 日 鑿 一 竅 , 七 日 而 渾 沌 死 。 郭 云 :「
為 者 敗 之 。 」 此 段 喻 意 。

〔 一 〕 「 神 速 」 , 原 作 「 儵 忽 」 , 據 釋 文 引 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