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 卷二六至三五

  志 卷二一至三十

 

隋 書 卷 二 十 六

    志 第 二 十 一

      百 官 上

    易 曰 : 「 天 尊 地 卑 , 乾 坤 定 矣 , 卑 高 既 陳 , 貴 賤 位 矣 。 」 是 以 聖 人 法 乾 坤 以 作 則 , 因 卑 高 以 垂 教 , 設 官 分 職 , 錫 珪 胙 土 。 由 近 以 制 遠 , 自 中 以 統 外 , 內 則 公 卿 大 夫 士 , 外 則 公 侯 伯 子 男 。 咸 所 以 協 和 萬 邦 , 平 章 百 姓 , 允 釐 庶 績 , 式 敘 彝 倫 。 其 由 來 尚 矣 。 然 古 今 異 制 , 文 質 殊 途 , 或 以 龍 表 官 , 或 以 雲 紀 職 , 放 勛 即 分 命 四 子 , 重 華 乃 爰 置 九 官 , 夏 倍 於 虞 , 殷 倍 於 夏 , 周 監 二 代 , 沿 革 不 同 。 其 道 既 文 , 置 官 彌 廣 。 逮 于 戰 國 , 戎 馬 交 馳 , 雖 時 有 變 革 , 然 猶 承 周 制 。 秦 始 皇 廢 先 王 之 典 , 焚 百 家 之 言 , 創 立 朝 儀 , 事 不 師 古 , 始 罷 封 侯 之 制 , 立 郡 縣 之 官 。 太 尉 主 五 兵 , 丞 相 總 百 揆 , 又 置 御 史 大 夫 , 以 貳 於 相 。 自 餘 眾 職 , 各 有 司 存 。 漢 高 祖 除 暴 寧 亂 , 輕 刑 約 法 , 而 職 官 之 制 , 因 於 嬴 氏 。 其 間 同 異 , 抑 亦 可 知 。 光 武 中 興 , 聿 遵 前 緒 , 唯 廢 丞 相 與 御 史 大 夫 , 而 以 三 司 綜 理 眾 務 。 洎 于 叔 世 , 事 歸 臺 閣 , 論 道 之 官 , 備 員 而 已 。 魏 、 晉 繼 及 , 大 抵 略 同 , 爰 及 宋 、 齊 , 亦 無 改 作 。 梁 武 受 終 , 多 循 齊 舊 。 然 而 定 諸 卿 之 位 , 各 配 四 時 , 置 戎 秩 之 官 , 百 有 餘 號 。 陳 氏 繼 梁 , 不 失 舊 物 。 高 齊 創 業 , 亦 遵 後 魏 , 臺 省 位 號 , 與 江 左 稍 殊 , 所 有 節 文 , 備 詳 於 志 。 有 周 創 據 關 右 , 日 不 暇 給 , 洎 乎 克 清 江 、 漢 , 爰 議 憲 章 。 酌 酆 鎬 之 遺 文 , 置 六 官 以 綜 務 , 詳 其 典 制 , 有 可 稱 焉 。 高 祖 踐 極 , 百 度 伊 始 , 復 廢 周 官 , 還 依 漢 、 魏 。 唯 以 中 書 為 內 史 , 侍 中 為 納 言 , 自 餘 庶 僚 , 頗 有 損 益 。 煬 帝 嗣 位 , 意 存 稽 古 , 建 官 分 職 , 率 由 舊 章 。 大 業 三 年 , 始 行 新 令 。 于 時 三 川 定 鼎 , 萬 國 朝 宗 , 衣 冠 文 物 , 足 為 壯 觀 。 既 而 以 人 從 欲 , 待 下 若 讎 , 號 令 日 改 , 官 名 月 易 。 尋 而 南 征 不 復 , 朝 廷 播 遷 , 圖 籍 注 記 , 多 從 散 逸 。 今 之 存 錄 者 , 不 能 詳 備 焉 。

    梁 武 受 命 之 初 , 官 班 多 同 宋 、 齊 之 舊 , 有 丞 相 、 太 宰 、 太 傅 、 太 保 、 大 將 軍 、 大 司 馬 、 太 尉 、 司 徒 、 司 空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等 官 。 諸 公 及 位 從 公 開 府 者 , 置 官 屬 。 有 長 史 、 司 馬 、 諮 議 參 軍 , 掾 屬 從 事 中 郎 、 記 室 、 主 簿 、 列 曹 參 軍 、 行 參 軍 、 舍 人 等 官 。 其 司 徒 則 有 左 、 右 二 長 史 , 又 增 置 左 西 掾 一 人 , 自 餘 僚 佐 , 同 於 二 府 。 有 公 則 置 , 無 則 省 。 而 司 徒 無 公 , 唯 省 舍 人 , 餘 官 常 置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位 次 三 公 , 諸 將 軍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優 者 則 加 之 , 同 三 公 , 置 官 屬 。

    特 進 , 舊 位 從 公 。 武 帝 以 鄧 禹 列 侯 就 第 , 特 進 奉 朝 請 , 是 特 引 見 之 稱 , 無 官 定 體 。 於 是 革 之 。

    尚 書 省 , 置 令 , 左 、 右 僕 射 各 一 人 。 又 置 吏 部 、 祠 部 、 度 支 、 左 戶 、 都 官 、 五 兵 等 六 尚 書 。 左 右 丞 各 一 人 。 吏 部 、 刪 定 、 三 公 、 比 部 、 祠 部 、 儀 曹 、 虞 曹 、 主 客 、 度 支 、 殿 中 、 金 部 、 倉 部 、 左 戶 、 駕 部 、 起 部 、 屯 田 、 都 官 、 水 部 、 庫 部 、 功 論 、 中 兵 、 外 兵 、 騎 兵 等 郎 二 十 三 人 。 令 史 百 二 十 人 , 書 令 史 百 三 十 人 。

    尚 書 掌 出 納 王 命 , 敷 奏 萬 機 。 令 總 統 之 。 僕 射 副 令 , 又 與 尚 書 分 領 諸 曹 。 令 闕 , 則 左 僕 射 為 主 。 其 祠 部 尚 書 多 不 置 , 以 右 僕 射 主 之 。 若 左 、 右 僕 射 並 闕 , 則 置 尚 書 僕 射 , 以 掌 左 事 , 置 祠 部 尚 書 , 以 掌 右 事 。 然 則 尚 書 僕 射 、 祠 部 尚 書 不 置 矣 。 又 有 起 部 尚 書 , 營 宗 廟 宮 室 則 權 置 之 。 事 畢 則 省 , 以 其 事 分 屬 都 官 、 左 戶 二 尚 書 。 左 、 右 丞 各 一 人 , 佐 令 、 僕 射 知 省 事 。 左 掌 臺 內 分 職 儀 、 禁 令 、 報 人 章 , 督 錄 近 道 文 書 章 表 奏 事 , 糾 諸 不 法 。 右 掌 臺 內 藏 及 廬 舍 、 凡 諸 器 用 之 物 , 督 錄 遠 道 文 書 章 表 奏 事 。 凡 諸 尚 書 文 書 , 詣 中 書 省 者 , 密 事 皆 以 挈 囊 盛 之 , 封 以 左 丞 印 。 自 晉 以 後 , 八 座 及 郎 中 , 多 不 奏 事 。 天 監 元 年 詔 曰 : 「 自 禮 闈 陵 替 , 歷 茲 永 久 , 郎 署 備 員 , 無 取 職 事 。 糠 秕 文 案 , 貴 尚 虛 閑 , 空 有 趨 墀 之 名 , 了 無 握 蘭 之 實 。 曹 郎 可 依 昔 奏 事 。 」 自 是 始 奏 事 矣 。 三 年 , 置 侍 郎 , 視 通 直 郎 。 其 郎 中 在 職 勤 能 , 滿 二 歲 者 , 轉 之 。 又 有 五 都 令 史 , 與 左 、 右 丞 共 知 所 司 。 舊 用 人 常 輕 , 九 年 詔 曰 : 「 尚 書 五 都 , 職 參 政 要 , 非 但 總 領 眾 局 , 亦 乃 方 軌 二 丞 。 頃 雖 求 才 , 未 臻 妙 簡 , 可 革 用 士 流 , 每 盡 時 彥 , 庶 同 持 領 , 秉 此 群 目 。 」 於 是 以 都 令 史 視 奉 朝 請 。 其 年 , 以 太 學 博 士 劉 納 兼 殿 中 都 , 司 空 法 曹 參 軍 劉 顯 兼 吏 部 都 , 太 學 博 士 孔 虔 孫 兼 金 部 都 , 司 空 法 曹 參 軍 蕭 軌 兼 左 戶 都 , 宣 毅 墨 曹 參 軍 王 顒 兼 中 兵 都 。 五 人 並 以 才 地 兼 美 , 首 膺 茲 選 矣 。 駕 部 又 別 領 車 府 署 , 庫 部 領 南 、 北 武 庫 二 署 令 丞 。

    門 下 省 置 侍 中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各 四 人 , 掌 侍 從 左 右 , 擯 相 威 儀 , 盡 規 獻 納 , 糾 正 違 闕 。 監 合 嘗 御 藥 , 封 璽 書 。 侍 郎 中 高 功 者 , 〔 一 〕 在 職 一 年 , 詔 加 侍 中 祭 酒 , 與 侍 郎 高 功 者 一 人 , 對 掌 禁 令 , 公 車 、 太 官 、 太 醫 等 令 , 驊 騮 廄 丞 。 〔 二 〕

    集 書 省 置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各 四 人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無 員 , 散 騎 侍 郎 、 通 直 郎 各 四 人 。 又 有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給 事 中 、 奉 朝 請 、 常 侍 侍 郎 , 掌 侍 從 左 右 , 獻 納 得 失 , 省 諸 奏 聞 文 書 。 意 異 者 , 隨 事 為 駁 。 集 錄 比 詔 比 璽 , 為 諸 優 文 策 文 , 平 處 諸 文 章 詩 頌 。 常 侍 高 功 者 一 人 為 祭 酒 , 與 侍 郎 高 功 者 一 人 , 對 掌 禁 令 , 糾 諸 逋 違 。

    駙 馬 、 奉 車 、 車 騎 三 都 尉 , 並 無 員 。 駙 馬 以 加 尚 公 主 者 , 無 班 秩 。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舊 並 為 顯 職 , 與 侍 中 通 官 。 宋 代 以 來 , 或 輕 或 雜 , 其 官 漸 替 。 天 監 六 年 革 選 , 詔 曰 : 「 在 昔 晉 初 , 仰 惟 盛 化 , 常 侍 、 侍 中 , 並 奏 帷 幄 , 員 外 常 侍 , 特 為 清 顯 。 陵 始 名 公 之 胤 , 位 居 納 言 , 曲 蒙 優 禮 , 方 有 斯 授 。 可 分 門 下 二 局 , 委 散 騎 常 侍 尚 書 案 奏 , 分 曹 入 集 書 。 通 直 常 侍 , 本 為 顯 爵 , 員 外 之 選 , 宜 參 舊 准 人 數 , 依 正 員 格 。 」 自 是 散 騎 視 侍 中 , 通 直 視 中 丞 , 員 外 視 黃 門 郎 。

    中 書 省 置 監 、 令 各 一 人 , 掌 出 內 帝 命 。 侍 郎 四 人 , 功 高 者 一 人 , 主 省 內 事 。 又 有 通 事 舍 人 、 主 事 令 史 等 員 , 及 置 令 史 , 以 承 其 事 。 通 事 舍 人 , 舊 入 直 閤 內 。 梁 用 人 殊 重 , 簡 以 才 能 , 不 限 資 地 , 多 以 他 官 兼 領 。 其 後 除 通 事 , 直 曰 中 書 舍 人 。

    祕 書 省 置 監 、 丞 各 一 人 , 郎 四 人 , 掌 國 之 典 籍 圖 書 。 著 作 郎 一 人 , 佐 郎 八 人 , 掌 國 史 , 集 注 起 居 。 著 作 郎 謂 之 大 著 作 , 梁 初 周 捨 、 裴 子 野 , 皆 以 他 官 領 之 。 又 有 撰 史 學 士 , 亦 知 史 書 。 佐 郎 為 起 家 之 選 。

    御 史 臺 , 梁 國 初 建 , 置 大 夫 , 天 監 元 年 , 復 曰 中 丞 。 置 一 人 , 掌 督 司 百 僚 。 皇 太 子 已 下 , 其 在 宮 門 行 馬 內 違 法 者 , 皆 糾 彈 之 。 雖 在 行 馬 外 , 而 監 司 不 糾 , 亦 得 奏 之 。 專 道 而 行 , 逢 尚 書 丞 郎 , 亦 得 停 駐 。 其 尚 書 令 、 僕 、 御 史 中 丞 , 各 給 威 儀 十 人 。 其 八 人 武 冠 絳 韝 , 執 青 儀 囊 在 前 。 囊 題 云 「 宜 官 吉 」 , 以 受 辭 訴 。 一 人 緗 衣 , 執 鞭 杖 , 依 列 行 , 七 人 唱 呼 入 殿 , 引 喤 至 階 。 一 人 執 儀 囊 , 不 喤 。 屬 官 治 書 侍 御 史 二 人 , 掌 舉 劾 官 品 第 六 已 下 , 分 統 侍 御 史 。 侍 御 史 九 人 , 居 曹 , 掌 知 其 事 , 糾 察 不 法 。 殿 中 御 史 四 人 , 掌 殿 中 禁 衛 內 。 又 有 符 節 令 史 員 。

    謁 者 臺 , 僕 射 一 人 , 掌 朝 覲 賓 饗 之 事 。 屬 官 謁 者 十 人 , 掌 奉 詔 出 使 拜 假 , 朝 會 擯 贊 。 高 功 者 一 人 為 假 史 , 掌 差 次 謁 者 。

    諸 卿 , 梁 初 猶 依 宋 、 齊 , 皆 無 卿 名 。 天 監 七 年 , 以 太 常 為 太 常 卿 , 加 置 宗 正 卿 , 以 大 司 農 為 司 農 卿 , 三 卿 是 為 春 卿 。 加 置 太 府 卿 , 以 少 府 為 少 府 卿 , 加 置 太 僕 卿 , 三 卿 是 為 夏 卿 。 以 衛 尉 為 衛 尉 卿 , 廷 尉 為 廷 尉 卿 , 將 作 大 匠 為 大 匠 卿 , 三 卿 是 為 秋 卿 。 以 光 祿 勳 為 光 祿 卿 , 大 鴻 臚 為 鴻 臚 卿 , 都 水 使 者 為 太 舟 卿 , 三 卿 是 為 冬 卿 。 凡 十 二 卿 , 皆 置 丞 及 功 曹 、 主 簿 。 而 太 常 視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統 明 堂 、 二 廟 、 太 史 、 太 祝 、 廩 犧 、 太 樂 、 鼓 吹 、 乘 黃 、 北 館 、 典 客 館 等 令 丞 , 及 陵 監 、 國 學 等 。 又 置 協 律 校 尉 、 總 章 校 尉 監 、 掌 故 、 樂 正 之 屬 , 以 掌 樂 事 。 太 樂 又 有 清 商 署 丞 , 太 史 別 有 靈 臺 丞 。 詔 以 為 陵 監 之 名 , 不 出 前 誥 , 且 宗 廟 憲 章 , 既 備 典 禮 , 園 寢 職 司 , 理 不 容 異 , 諸 正 陵 先 立 監 者 改 為 令 。 於 是 陵 置 令 矣 。

    國 學 , 有 祭 酒 一 人 , 博 士 二 人 , 助 教 十 人 , 太 學 博 士 八 人 。 又 有 限 外 博 士 員 。 天 監 四 年 , 置 五 經 博 士 各 一 人 。 舊 國 子 學 生 , 限 以 貴 賤 , 帝 欲 招 來 後 進 , 五 館 生 皆 引 寒 門 俊 才 , 不 限 人 數 。 大 同 七 年 , 國 子 祭 酒 到 溉 等 , 又 表 立 正 言 博 士 一 人 , 位 視 國 子 博 士 。 置 助 教 二 人 。

    宗 正 卿 , 位 視 列 曹 尚 書 , 主 皇 室 外 戚 之 籍 。 以 宗 室 為 之 。

    司 農 卿 , 位 視 散 騎 常 侍 , 主 農 功 倉 廩 。 統 太 倉 、 導 官 、 籍 田 、 上 林 令 , 又 管 樂 遊 、 北 苑 丞 , 左 右 中 部 三 倉 丞 , 莢 庫 、 荻 庫 、 箬 庫 丞 , 湖 西 諸 屯 主 。 天 監 九 年 , 又 置 勸 農 謁 者 , 視 殿 中 御 史 。

    太 府 卿 , 位 視 宗 正 , 掌 金 帛 府 帑 。 統 左 右 藏 令 、 上 庫 丞 , 掌 太 倉 、 南 北 市 令 。 關 津 亦 皆 屬 焉 。

    少 府 卿 , 位 視 尚 書 左 丞 , 置 材 官 將 軍 、 左 中 右 尚 方 、 甄 官 、 平 水 署 、 南 塘 邸 稅 庫 、 東 西 冶 、 中 黃 、 細 作 、 炭 庫 、 紙 官 、 柒 署 等 令 丞 。 〔 三 〕

    太 僕 卿 , 位 視 黃 門 侍 郎 , 統 南 馬 牧 、 左 右 牧 、 龍 廄 、 內 外 廄 丞 。 又 有 弘 訓 太 僕 , 亦 置 屬 官 。

    衛 尉 卿 , 位 視 侍 中 , 掌 宮 門 屯 兵 。 卿 每 月 、 丞 每 司 馬 令 。 又 有 弘 訓 衛 尉 , 亦 置 屬 官 。

    廷 尉 卿 , 梁 國 初 建 , 曰 大 理 , 天 監 元 年 , 復 改 為 廷 尉 。 有 正 、 監 、 平 三 人 。 元 會 , 廷 尉 三 官 , 與 建 康 三 官 , 皆 法 冠 玄 衣 朝 服 , 以 監 東 、 西 、 中 華 門 。 手 執 方 木 , 長 三 尺 , 方 一 寸 , 謂 之 執 方 。 四 年 , 置 冑 子 律 博 士 , 位 視 員 外 郎 。

    大 匠 卿 , 位 視 太 僕 , 掌 土 木 之 工 。 統 左 、 右 校 諸 署 。

    光 祿 卿 , 位 視 太 子 中 庶 子 , 掌 宮 殿 門 戶 。 統 守 宮 、 黃 門 、 華 林 園 、 暴 室 等 令 。 又 有 左 右 光 祿 、 金 紫 光 祿 、 太 中 、 中 散 等 大 夫 , 並 無 員 , 以 養 老 疾 。

    鴻 臚 卿 , 位 視 尚 書 左 丞 , 掌 導 護 贊 拜 。

    太 舟 卿 , 梁 初 為 都 水 臺 , 使 者 一 人 , 參 軍 事 二 人 , 河 堤 謁 者 八 人 。 七 年 , 改 焉 。 位 視 中 書 郎 , 列 卿 之 最 末 者 也 。 主 舟 航 堤 渠 。

    大 長 秋 , 主 諸 宦 者 , 以 司 宮 闈 之 職 。 統 黃 門 、 中 署 、 奚 官 、 暴 室 、 華 林 等 署 。

    領 軍 , 護 軍 , 左 、 右 衛 , 驍 騎 , 游 騎 等 六 將 軍 , 是 為 六 軍 。 又 有 中 領 、 中 護 , 資 輕 於 領 、 護 。 又 左 右 前 後 四 將 軍 , 左 右 中 郎 將 , 屯 騎 、 步 騎 、 越 騎 、 長 水 、 射 聲 等 五 營 校 尉 , 武 賁 、 冗 從 、 羽 林 三 軍 , 積 射 、 強 弩 二 軍 , 殿 中 將 軍 、 武 騎 之 職 , 皆 以 分 司 丹 禁 , 侍 衛 左 右 。 天 監 六 年 , 置 左 右 驍 騎 、 左 右 游 擊 將 軍 , 位 視 二 率 。 改 舊 驍 騎 曰 雲 騎 , 游 擊 曰 游 騎 , 降 左 右 驍 、 游 一 階 。 又 置 朱 衣 直 閣 將 軍 , 以 經 為 方 牧 者 為 之 。 其 以 左 右 驍 、 游 帶 領 者 , 量 給 儀 從 。

    太 子 太 傅 一 人 , 位 視 尚 書 令 。 少 傅 一 人 , 位 視 左 僕 射 。 天 監 初 , 又 置 東 宮 常 侍 , 皆 散 騎 常 侍 為 之 。

    詹 事 , 位 視 中 護 軍 , 任 總 宮 朝 。 二 傅 及 詹 事 , 各 置 丞 、 功 曹 、 主 簿 。 五 官 、 家 令 、 率 更 令 、 僕 各 一 人 。 家 令 , 自 宋 、 齊 已 來 , 清 流 者 不 為 之 。 天 監 六 年 , 帝 以 三 卿 陵 替 , 乃 詔 革 選 。 家 令 視 通 直 常 侍 , 率 更 、 僕 視 黃 門 三 等 , 皆 置 丞 。 中 大 通 三 年 , 以 昭 明 太 子 妃 居 金 華 宮 , 又 置 金 華 家 令 。

    左 、 右 衛 率 各 一 人 , 位 視 御 史 中 丞 。 各 有 丞 。 左 率 領 果 毅 、 統 遠 、 立 忠 、 建 寧 、 陵 鋒 、 夷 寇 、 〔 四 〕 祚 德 等 七 營 , 右 率 領 崇 榮 、 永 吉 、 崇 和 、 細 射 等 四 營 。 二 率 各 置 殿 中 將 軍 十 人 , 員 外 將 軍 十 人 , 正 員 司 馬 四 人 。 又 有 員 外 司 馬 督 官 。 其 屯 騎 、 步 兵 、 翊 軍 三 校 尉 各 一 人 , 謂 之 三 校 。 旅 賁 中 郎 將 、 冗 從 僕 射 各 一 人 , 謂 之 二 將 。 左 、 右 積 弩 將 軍 各 一 人 。 門 大 夫 一 人 , 視 謁 者 僕 射 。

    中 庶 子 四 人 , 功 高 者 一 人 為 祭 酒 。 行 則 負 璽 , 前 後 部 護 駕 。

    中 舍 人 四 人 , 功 高 者 一 人 , 與 中 庶 子 祭 酒 共 掌 其 坊 之 禁 令 。 又 有 通 事 守 舍 人 、 典 事 守 舍 人 、 典 法 守 舍 人 員 。

    庶 子 四 人 , 掌 侍 從 左 右 , 獻 納 得 失 。 高 功 者 一 人 , 與 高 功 舍 人 共 掌 其 坊 之 禁 令 。

    舍 人 十 六 人 , 掌 文 記 。 通 事 舍 人 二 人 , 視 南 臺 御 史 , 多 以 餘 官 兼 職 。 典 經 局 洗 馬 八 人 , 位 視 通 直 郎 。 置 典 經 守 舍 人 、 典 事 守 舍 人 員 。 又 有 外 監 殿 局 , 內 監 殿 局 , 導 客 局 , 齋 內 局 , 主 璽 、 主 衣 、 扶 侍 等 局 , 門 局 , 錫 庫 局 、 內 廄 局 , 中 藥 藏 局 , 食 官 局 , 外 廄 局 , 車 廄 局 等 , 各 置 有 司 , 以 承 其 事 。

    皇 弟 、 皇 子 府 , 置 師 , 長 史 , 司 馬 , 從 事 中 郎 , 諮 議 參 軍 , 及 掾 屬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等 參 軍 , 功 曹 史 ,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等 參 軍 , 文 學 , 主 簿 , 正 參 軍 、 行 參 軍 、 長 兼 行 參 軍 等 員 。 嗣 王 府 則 減 皇 弟 皇 子 府 師 、 友 、 文 學 、 長 兼 行 參 軍 。 蕃 王 府 則 又 減 嗣 王 從 事 中 郎 , 諮 議 參 軍 , 掾 屬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參 軍 等 員 。 自 此 以 下 , 則 並 不 登 二 品 。

    王 國 置 郎 中 令 、 將 軍 、 常 侍 官 。 又 置 典 祠 令 、 廟 長 、 陵 長 、 典 醫 丞 、 典 府 丞 、 典 書 令 、 學 官 令 、 食 官 長 、 中 尉 、 侍 郎 、 執 事 中 尉 、 司 馬 、 謁 者 、 典 衛 令 、 舍 人 、 中 大 夫 、 大 農 等 官 。 嗣 王 國 則 唯 置 郎 中 令 、 中 尉 、 常 侍 、 大 農 等 員 。 蕃 王 則 無 常 侍 。 自 此 以 下 , 並 不 登 二 品 。

    諸 王 皆 假 金 獸 符 第 一 至 第 五 左 , 竹 使 符 第 一 至 第 十 左 。 諸 公 侯 皆 假 銅 獸 符 , 竹 使 符 第 一 至 第 五 。 名 山 大 澤 不 以 封 。 監 鐵 金 銀 銅 錫 , 及 竹 園 別 都 , 宮 室 園 圃 , 皆 不 以 屬 國 。

    諸 王 言 曰 令 , 境 內 稱 之 曰 殿 下 。 公 侯 封 郡 縣 者 , 言 曰 教 , 境 內 稱 之 曰 第 下 。 自 稱 皆 曰 寡 人 。 相 以 下 , 公 文 上 事 , 皆 詣 典 書 。 世 子 主 國 , 其 文 書 表 疏 , 儀 式 如 臣 , 而 不 稱 臣 。 文 書 下 群 官 , 皆 言 告 。 諸 王 公 侯 國 官 , 皆 稱 臣 。 上 於 天 朝 , 皆 稱 陪 臣 。 有 所 陳 , 皆 曰 上 疏 。 其 公 文 曰 言 事 。 五 等 諸 公 , 位 視 三 公 , 班 次 之 。 開 國 諸 侯 , 位 視 孤 卿 、 重 號 將 軍 、 光 祿 大 夫 , 班 次 之 。 開 國 諸 伯 , 位 視 九 卿 , 班 次 之 。 開 國 諸 子 。 位 視 二 千 石 , 班 次 之 。 開 國 諸 男 , 位 視 比 二 千 石 , 班 次 之 。 公 已 下 , 各 置 相 、 典 祠 、 典 書 令 、 典 衛 長 一 人 。 而 伯 子 典 書 謂 之 長 , 典 衛 謂 之 丞 。 男 典 祠 謂 之 長 , 典 書 謂 之 丞 , 無 典 衛 。 諸 公 已 下 , 臺 為 選 置 相 , 掌 知 百 姓 事 。 典 祠 已 下 , 自 選 補 上 。 諸 列 侯 食 邑 千 戶 已 上 , 置 家 丞 、 庶 子 員 。 不 滿 千 戶 , 則 但 置 庶 子 員 。

    州 刺 史 二 千 石 , 受 拜 之 明 日 , 辭 宮 廟 而 行 。 州 置 別 駕 、 治 中 從 事 各 一 人 , 主 簿 , 西 曹 、 議 曹 從 事 , 祭 酒 從 事 , 部 傳 從 事 , 文 學 從 事 , 各 因 其 州 之 大 小 而 置 員 。 郡 置 太 守 , 置 丞 。 國 曰 內 史 。 郡 丞 , 三 萬 戶 以 上 , 置 佐 一 人 。

    縣 為 國 曰 相 , 大 縣 為 令 , 小 縣 為 長 , 皆 置 丞 、 尉 。 郡 縣 置 吏 , 亦 各 准 州 法 , 以 大 小 而 制 員 。 郡 縣 吏 有 書 僮 , 有 武 吏 , 有 醫 , 有 迎 新 、 送 故 等 員 。 亦 各 因 其 大 小 而 置 焉 。

    建 康 舊 置 獄 丞 一 人 。 天 監 元 年 , 詔 依 廷 尉 之 官 , 置 正 、 平 、 監 , 革 選 士 流 , 務 使 任 職 。 又 令 三 官 更 直 一 日 , 分 受 罪 繫 , 事 無 小 大 , 悉 與 令 籌 。 若 有 大 事 , 共 詳 , 三 人 具 辨 。 脫 有 同 異 , 各 立 議 以 聞 。 尚 書 水 部 郎 袁 孝 然 、 議 曹 郎 孔 休 源 , 並 為 之 。 位 視 給 事 中 。

    天 監 初 , 武 帝 命 尚 書 刪 定 郎 濟 陽 蔡 法 度 , 定 令 為 九 品 。 秩 定 , 帝 於 品 下 注 一 品 秩 為 萬 石 , 第 二 第 三 為 中 二 千 石 , 第 四 第 五 為 二 千 石 。 至 七 年 , 革 選 , 徐 勉 為 吏 部 尚 書 , 定 為 十 八 班 。 以 班 多 者 為 貴 , 同 班 者 , 則 以 居 下 者 為 劣 。

    丞 相 、 太 宰 、 太 傅 、 太 保 、 大 司 馬 、 大 將 軍 、 太 尉 、 司 徒 、 司 空 , 為 十 八 班 。

    諸 將 軍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左 右 光 祿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為 十 七 班 。 尚 書 令 、 太 子 太 傅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為 十 六 班 。

    尚 書 左 僕 射 , 太 子 少 傅 , 尚 書 僕 射 、 右 僕 射 , 中 書 監 , 特 進 , 領 、 護 軍 將 軍 、 為 十 五 班 。

    中 領 、 護 軍 , 吏 部 尚 書 , 太 子 詹 事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太 常 卿 , 為 十 四 班 。

    中 書 令 , 列 曹 尚 書 , 國 子 祭 酒 , 宗 正 、 太 府 卿 , 光 祿 大 夫 , 為 十 三 班 。

    侍 中 , 散 騎 常 侍 , 左 、 右 衛 將 軍 , 司 徒 左 長 史 , 衛 尉 卿 , 為 十 二 班 。

    御 史 中 丞 , 尚 書 吏 部 郎 , 祕 書 監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太 子 左 、 右 二 衛 率 , 左 、 右 驍 騎 , 左 、 右 游 擊 , 太 中 大 夫 , 皇 弟 皇 子 師 , 司 農 、 少 府 、 廷 尉 卿 , 太 子 中 庶 子 , 光 祿 卿 , 為 十 一 班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皇 弟 皇 子 府 長 史 , 太 僕 、 大 匠 卿 , 太 子 家 令 、 率 更 令 、 僕 , 揚 州 別 駕 , 中 散 大 夫 , 司 徒 右 長 史 , 雲 騎 , 游 騎 , 皇 弟 皇 子 府 司 馬 , 朱 衣 直 閣 將 軍 , 為 十 班 。

    尚 書 左 丞 , 鴻 臚 卿 , 中 書 侍 郎 , 國 子 博 士 , 太 子 庶 子 , 揚 州 中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從 事 中 郎 , 太 舟 卿 , 大 長 秋 , 皇 弟 皇 子 府 諮 議 , 嗣 王 府 長 史 , 前 左 右 後 四 軍 、 嗣 王 府 司 馬 , 庶 姓 公 府 長 史 、 司 馬 , 為 九 班 。

    祕 書 丞 , 太 子 中 舍 人 , 司 徒 左 西 掾 , 司 徒 屬 , 皇 弟 皇 子 友 , 散 騎 侍 郎 , 尚 書 右 丞 , 南 徐 州 別 駕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掾 屬 , 皇 弟 皇 子 單 為 二 衛 司 馬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從 事 中 郎 , 左 、 右 中 郎 將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諮 議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長 史 、 司 馬 , 蕃 王 府 長 史 、 司 馬 , 庶 姓 持 節 府 長 史 、 司 馬 , 為 八 班 。

    五 校 , 東 宮 三 校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參 軍 , 南 徐 州 中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 蕃 王 府 諮 議 , 為 七 班 。

    太 子 洗 馬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 司 徒 主 簿 , 尚 書 侍 郎 , 著 作 郎 , 皇 弟 皇 子 府 功 曹 史 , 五 經 博 士 , 皇 弟 皇 子 府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別 駕 , 領 、 護 軍 長 史 、 司 馬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掾 屬 , 南 臺 治 書 侍 御 史 , 廷 尉 三 官 , 謁 者 僕 射 , 太 子 門 大 夫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參 軍 , 庶 姓 府 諮 議 , 為 六 班 。

    尚 書 郎 中 , 皇 弟 皇 子 文 學 及 府 主 簿 , 太 子 太 傅 、 少 傅 丞 , 皇 弟 皇 子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別 駕 , 皇 弟 皇 子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中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別 駕 , 太 常 丞 , 皇 弟 皇 子 國 郎 中 令 、 三 將 , 東 宮 二 將 , 嗣 王 府 功 曹 史 , 庶 姓 公 府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 蕃 王 府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參 軍 , 為 五 班 。

    給 事 中 , 皇 弟 皇 子 府 正 參 軍 , 中 書 舍 人 , 建 康 三 官 , 皇 弟 皇 子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別 駕 , 皇 弟 皇 子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別 駕 、 中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別 駕 , 嗣 王 庶 姓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中 從 事 , 宗 正 、 太 府 、 衛 尉 、 司 農 、 少 府 、 廷 尉 、 太 子 詹 事 等 丞 , 積 射 、 強 弩 將 軍 , 太 子 左 右 積 弩 將 軍 , 皇 弟 皇 子 國 大 農 , 嗣 王 國 郎 中 令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主 簿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蕃 王 府 功 曹 史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蕃 王 府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參 軍 , 為 四 班 。

    太 子 舍 人 , 司 徒 祭 酒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祭 酒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皇 弟 皇 子 府 行 參 軍 , 太 子 太 傅 少 傅 五 官 功 曹 主 簿 , 二 衛 司 馬 , 公 車 令 , 冑 子 律 博 士 , 皇 弟 皇 子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別 駕 , 皇 弟 皇 子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中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別 駕 ,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中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正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蕃 王 府 曹 主 簿 , 武 衛 將 軍 , 光 祿 丞 , 皇 弟 皇 子 國 中 尉 , 太 僕 大 匠 丞 , 嗣 王 國 大 農 , 蕃 王 國 郎 中 令 , 庶 姓 持 節 府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參 軍 , 北 館 令 , 為 三 班 。

    祕 書 郎 , 著 作 佐 郎 , 揚 、 南 徐 州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祭 酒 , 皇 弟 皇 子 單 為 領 護 詹 事 二 衛 等 五 官 、 功 曹 、 主 簿 , 太 學 博 士 , 皇 弟 皇 子 國 常 侍 , 奉 朝 請 , 國 子 助 教 , 皇 弟 皇 子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中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別 駕 , 嗣 王 庶 姓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中 從 事 , 鴻 臚 丞 , 尚 書 五 都 令 史 , 武 騎 常 侍 , 材 官 將 軍 , 明 堂 二 廟 帝 陵 令 , 嗣 王 府 庶 姓 公 府 行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正 參 軍 , 蕃 王 國 大 農 , 庶 姓 持 節 府 錄 事 、 記 室 、 中 兵 參 軍 , 庶 姓 持 節 府 功 曹 史 , 為 二 班 。

    揚 南 徐 州 西 曹 祭 酒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國 侍 郎 , 嗣 王 國 常 侍 , 揚 南 徐 州 議 曹 從 事 , 東 宮 通 事 舍 人 , 南 臺 侍 御 史 , 太 舟 丞 , 二 衛 殿 中 將 軍 , 太 子 二 率 殿 中 將 軍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蕃 王 府 行 參 軍 , 蕃 王 國 中 尉 , 皇 弟 皇 子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主 簿 , 皇 弟 皇 子 荊 雍 郢 南 兗 四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江 州 西 曹 從 事 、 祭 酒 議 曹 祭 酒 部 傳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中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荊 江 雍 郢 南 兗 五 州 主 簿 , 庶 姓 持 節 府 主 簿 , 汝 陰 巴 陵 二 國 郎 中 令 , 太 官 、 太 樂 、 太 市 、 太 史 、 太 醫 、 太 祝 、 東 西 冶 、 左 右 尚 方 、 南 北 武 庫 、 車 府 等 令 , 為 一 班 。

    位 不 登 二 品 者 , 又 為 七 班 。 皇 弟 皇 子 府 長 兼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國 三 軍 、 嗣 王 國 侍 郎 、 蕃 王 國 常 侍 、 揚 南 徐 州 文 學 從 事 , 殿 中 御 史 、 庶 姓 持 節 府 除 正 參 軍 、 太 子 家 令 丞 、 二 衛 殿 中 員 外 將 軍 、 太 子 二 率 殿 中 員 外 將 軍 、 鎮 蠻 安 遠 護 軍 度 支 校 尉 等 司 馬 , 皇 弟 皇 子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主 簿 、 皇 弟 皇 子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荊 雍 郢 三 州 從 事 史 , 江 州 議 曹 從 事 , 南 兗 州 文 學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荊 雍 郢 南 兗 四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江 州 西 曹 從 事 、 祭 酒 部 傳 從 事 、 勱 農 謁 者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大 農 , 郡 公 國 郎 中 令 , 為 七 班 。

    皇 弟 皇 子 國 典 書 令 , 嗣 王 國 三 軍 , 蕃 王 國 侍 郎 , 領 護 詹 事 五 官 功 曹 , 皇 弟 皇 子 府 參 軍 督 護 , 嗣 王 府 長 兼 參 軍 , 庶 姓 公 府 長 兼 參 軍 , 庶 姓 持 節 府 板 正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主 簿 , 皇 弟 皇 子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湘 豫 司 益 廣 青 衡 七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豫 司 益 廣 青 五 州 文 學 從 事 , 湘 衡 二 州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荊 霍 郢 三 州 從 事 史 , 江 州 議 曹 從 事 , 南 兗 州 文 學 從 事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中 尉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縣 侯 國 郎 中 令 , 郡 公 國 大 農 , 縣 公 國 郎 中 令 , 為 六 班 。

    皇 弟 皇 子 國 三 令 , 嗣 王 國 典 書 令 , 蕃 王 國 三 軍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東 曹 督 護 , 嗣 王 府 庶 姓 公 府 參 軍 督 護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長 兼 參 軍 , 蕃 王 府 長 兼 參 軍 , 二 衛 正 員 司 馬 督 , 太 子 二 率 正 員 司 馬 督 , 領 護 主 簿 , 詹 事 主 簿 , 二 衛 功 曹 , 太 常 五 官 功 曹 , 石 頭 戍 軍 功 曹 , 庶 姓 持 節 府 行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文 學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酉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豫 司 益 廣 青 五 州 文 學 從 事 , 湘 衡 二 州 從 事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常 侍 , 郡 公 國 中 尉 , 縣 侯 國 郎 中 令 , 皇 弟 皇 子 府 功 曹 督 護 , 為 五 班 。

    嗣 王 國 三 令 , 蕃 王 國 典 書 令 , 嗣 王 府 功 曹 督 護 , 庶 姓 公 府 東 曹 督 護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參 軍 督 護 , 蕃 王 府 參 軍 督 護 , 二 衛 員 外 司 馬 督 , 太 子 二 率 員 外 司 馬 督 , 二 衛 主 簿 , 太 常 主 簿 , 宗 正 等 十 一 卿 五 官 功 曹 , 石 頭 戍 軍 主 簿 , 庶 姓 持 節 府 板 行 參 軍 , 皇 弟 皇 子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文 學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西 曹 祭 酒 議 曹 從 事 , 嗣 王 庶 姓 北 徐 北 兗 梁 交 南 梁 五 州 文 學 從 事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侍 郎 , 縣 公 國 中 尉 , 為 四 班 。

    蕃 王 國 三 令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蕃 王 府 功 曹 督 護 , 宗 正 等 十 一 卿 主 簿 , 庶 姓 持 節 府 長 兼 參 軍 , 嗣 王 庶 姓 越 桂 寧 霍 四 州 文 學 從 事 , 郡 公 國 侍 郎 , 為 三 班 。

    庶 姓 持 節 府 參 軍 督 護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典 書 令 , 縣 公 國 侍 郎 , 為 二 班 。

    庶 姓 持 節 府 功 曹 督 護 , 汝 陰 巴 陵 二 王 國 三 令 , 郡 公 國 典 書 令 , 為 一 班 。

    又 著 作 正 令 史 , 集 書 正 令 史 , 尚 書 度 支 三 公 正 令 史 , 函 典 書 、 殿 中 外 監 、 齋 監 、 東 堂 監 、 〔 五 〕 尚 書 都 官 左 降 正 令 史 , 諸 州 鎮 監 、 石 頭 城 監 、 琅 邪 城 監 、 東 宮 外 監 、 殿 中 守 舍 人 , 齋 監 、 東 宮 典 經 守 舍 人 , 上 庫 令 , 太 社 令 , 細 作 令 , 導 官 令 , 平 水 令 , 太 官 市 署 丞 , 正 廚 丞 , 酒 庫 丞 , 柒 署 丞 , 太 樂 庫 丞 , 別 局 校 丞 , 清 商 丞 , 太 史 丞 , 太 醫 二 丞 , 中 藥 藏 丞 , 東 冶 小 庫 等 三 丞 , 作 堂 金 銀 局 丞 , 木 局 丞 , 北 武 庫 二 丞 , 南 武 庫 二 丞 , 東 宮 食 官 丞 , 上 林 丞 , 湖 西 塼 屯 丞 , 茭 庫 丞 , 紋 絹 簟 席 丞 , 國 子 典 學 , 材 官 司 馬 , 宣 陽 等 諸 門 候 , 東 宮 導 客 守 舍 人 , 運 署 謁 者 , 都 水 左 右 二 裝 五 城 謁 者 , 石 城 宣 城 陽 新 屯 謁 者 , 南 康 建 安 晉 安 伐 船 謁 者 , 晉 安 練 葛 屯 主 , 為 三 品 蘊 位 。

    又 門 下 集 書 主 事 通 正 令 史 , 〔 六 〕 中 書 正 令 史 , 尚 書 正 令 史 , 尚 書 監 籍 正 令 史 , 都 正 令 史 , 殿 中 內 監 , 題 閤 監 , 婚 局 監 , 東 宮 門 下 通 事 守 舍 人 , 東 宮 典 書 守 舍 人 , 東 宮 內 監 , 殿 中 守 舍 人 , 題 閤 監 , 〔 七 〕 乘 黃 令 , 右 藏 令 , 籍 田 令 , 廩 犧 令 , 梅 根 諸 冶 令 , 典 客 館 令 , 太 官 四 丞 , 庫 丞 , 太 樂 丞 , 東 冶 太 庫 丞 , 左 尚 方 五 丞 , 右 尚 方 四 丞 , 東 宮 衛 庫 丞 , 司 農 左 右 中 部 倉 丞 , 廷 尉 律 博 士 , 公 府 舍 人 , 諸 州 別 署 監 , 山 陰 獄 丞 , 為 三 品 勳 位 。

    其 州 二 十 三 , 並 列 其 高 下 , 選 擬 略 視 內 職 。 郡 守 及 丞 , 各 為 十 班 。 縣 制 七 班 。 〔 八 〕 用 人 各 擬 內 職 云 。

    又 詔 以 將 軍 之 名 , 高 卑 舛 雜 , 命 更 加 釐 定 。 於 是 有 司 奏 置 一 百 二 十 五 號 將 軍 。 以 鎮 、 衛 、 驃 騎 、 車 騎 , 為 二 十 四 班 。 內 外 通 用 。 四 征 、 東 南 西 北 , 止 施 外 。 四 中 , 軍 、 衛 、 撫 、 護 , 止 施 內 。 為 二 十 三 班 。 八 鎮 東 南 西 北 , 止 施 在 外 。 左 右 前 後 , 止 施 在 內 。 為 二 十 二 班 。 八 安 東 西 南 北 , 止 施 在 外 。 左 右 前 後 , 止 施 在 內 。 為 二 十 一 班 。 四 平 、 東 南 西 北 。 四 翊 , 左 右 前 後 。 為 二 十 班 。 凡 三 十 五 號 , 為 一 品 。 是 為 重 號 將 軍 。 忠 武 、 軍 師 , 為 十 九 班 。 武 臣 、 爪 牙 、 龍 騎 、 雲 麾 , 為 十 八 班 。 代 舊 前 後 左 右 四 將 軍 。 鎮 兵 、 翊 師 、 宣 惠 、 宣 毅 , 為 十 七 班 。 代 舊 四 中 郎 。 十 號 為 一 品 。 智 威 、 仁 威 、 勇 威 、 信 威 、 嚴 威 , 為 十 六 班 。 代 舊 征 虜 。 智 武 、 仁 武 、 勇 武 、 信 武 、 嚴 武 , 為 十 五 班 。 代 舊 冠 軍 。 十 號 為 一 品 , 所 謂 五 德 將 軍 者 也 。 輕 車 、 征 遠 、 鎮 朔 、 武 旅 、 貞 毅 , 為 十 四 班 。 代 舊 輔 國 。 凡 將 軍 加 大 者 , 唯 至 貞 毅 而 已 。 通 進 一 階 。 優 者 方 得 比 加 位 從 公 。 凡 督 府 , 置 長 史 司 馬 諮 議 諸 曹 , 有 錄 事 記 室 等 十 八 曹 。 天 監 七 年 , 更 置 中 錄 事 、 中 記 室 、 中 直 兵 參 軍 各 一 人 。 寧 遠 、 明 威 、 振 遠 、 電 耀 、 威 耀 , 為 十 三 班 。 代 舊 寧 朔 。 十 號 為 一 品 。 武 威 、 武 騎 、 武 猛 、 壯 武 、 飆 武 , 為 十 二 班 。 電 威 、 馳 銳 、 追 鋒 、 羽 騎 、 突 騎 , 為 十 一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折 衝 、 冠 武 、 和 戎 、 安 壘 、 猛 烈 , 為 十 班 。 掃 狄 、 雄 信 、 掃 虜 、 武 銳 、 摧 鋒 , 為 九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略 遠 、 貞 威 、 決 勝 、 開 遠 、 光 野 , 為 八 班 。 厲 鋒 、 輕 銳 、 討 狄 、 蕩 虜 、 蕩 夷 , 為 七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武 毅 、 鐵 騎 、 樓 船 、 宣 猛 、 樹 功 , 為 六 班 。 克 狄 、 平 虜 、 討 夷 、 平 狄 、 威 戎 , 為 五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伏 波 、 雄 戟 、 長 劍 、 衝 冠 、 雕 騎 , 為 四 班 。 佽 飛 、 安 夷 、 克 戎 、 綏 狄 、 威 虜 , 為 三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前 鋒 、 武 毅 、 開 邊 、 招 遠 、 金 威 , 為 二 班 。 綏 虜 、 蕩 寇 、 殄 虜 、 橫 野 、 馳 射 , 為 一 班 。 十 號 為 一 品 。 凡 十 品 , 二 十 四 班 。 亦 以 班 多 為 貴 。 其 制 品 十 , 取 其 盈 數 。 班 二 十 四 , 以 法 氣 序 。 制 簿 悉 以 大 號 居 後 , 以 為 選 法 自 小 遷 大 也 。 前 史 所 記 , 以 位 得 從 公 , 故 將 軍 之 名 , 次 于 台 槐 之 下 。 至 是 備 其 班 品 , 敘 於 百 司 之 外 。 其 不 登 二 品 , 應 須 軍 號 者 , 有 牙 門 、 代 舊 建 威 。 期 門 , 代 舊 建 武 。 為 八 班 。 候 騎 、 代 舊 振 威 。 熊 渠 , 代 舊 振 武 。 為 七 班 。 中 堅 、 代 舊 奮 威 。 典 戎 , 代 舊 奮 武 。 為 六 班 。 戈 船 、 代 舊 揚 威 。 繡 衣 , 代 舊 揚 武 。 為 五 班 。 執 訊 、 代 舊 廣 威 。 行 陣 , 代 舊 廣 武 。 為 四 班 。 鷹 揚 為 三 班 。 陵 江 為 二 班 。 偏 將 軍 、 裨 將 軍 , 為 一 班 。 凡 十 四 號 , 別 為 八 班 , 以 象 八 風 。 所 施 甚 輕 。 又 有 武 安 、 鎮 遠 、 雄 義 , 擬 車 騎 。 為 二 十 四 班 。 四 撫 東 南 西 北 , 擬 四 征 。 為 二 十 三 班 。 四 寧 東 南 西 北 , 擬 四 鎮 。 為 二 十 二 班 。 四 威 東 南 西 北 , 擬 四 安 。 為 二 十 一 班 。 四 綏 東 南 西 北 , 擬 四 平 。 為 二 十 班 。 凡 十 九 號 , 為 一 品 。 安 遠 、 安 邊 , 擬 忠 武 、 軍 師 。 為 十 九 班 。 輔 義 、 安 沙 、 衛 海 、 撫 河 , 擬 武 臣 等 四 號 。 為 十 八 班 。 平 遠 、 撫 朔 、 寧 沙 、 航 海 , 擬 鎮 兵 等 四 號 。 為 十 七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翊 海 、 朔 野 、 拓 遠 、 威 河 、 龍 幕 , 擬 智 威 等 五 號 。 為 十 六 班 。 威 隴 、 安 漠 、 綏 邊 、 寧 寇 、 梯 山 , 擬 智 武 五 號 。 為 十 五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寧 境 、 綏 河 、 明 信 、 明 義 、 威 漠 , 擬 輕 車 等 五 號 。 為 十 四 班 。 安 隴 、 向 義 、 宣 節 、 振 朔 、 候 律 , 擬 寧 遠 等 五 號 。 為 十 三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平 寇 、 定 遠 、 陵 海 、 寧 隴 、 振 漠 , 擬 武 威 等 五 號 。 為 十 二 班 。 馳 義 、 橫 朔 、 明 節 、 執 信 、 懷 德 , 擬 電 威 等 五 號 。 為 十 一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撫 邊 、 定 隴 、 綏 關 、 立 信 、 奉 義 , 擬 折 衝 等 五 號 。 為 十 班 。 綏 隴 、 寧 邊 、 定 朔 、 立 節 、 懷 威 , 擬 掃 狄 等 五 號 。 為 九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懷 關 、 靜 朔 、 掃 寇 、 寧 河 、 安 朔 , 擬 略 遠 等 五 號 。 為 八 班 。 揚 化 、 超 隴 、 執 義 、 來 化 、 度 嶂 , 擬 厲 鋒 等 五 號 。 為 七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平 河 、 振 隴 、 雄 邊 、 橫 沙 、 寧 關 , 擬 武 毅 等 五 號 。 為 六 班 。 懷 信 、 宣 義 、 弘 節 、 浮 遼 、 鑿 空 , 擬 克 狄 等 五 號 。 為 五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扞 海 、 款 塞 、 歸 義 、 陵 河 、 明 信 , 擬 伏 波 等 五 號 。 為 四 班 。 奉 忠 、 守 義 、 弘 信 、 仰 化 、 立 義 , 擬 佽 飛 等 五 號 。 為 三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綏 方 、 奉 正 、 承 化 、 浮 海 、 度 河 , 擬 先 鋒 等 五 號 。 為 二 班 。 懷 義 、 奉 信 、 歸 誠 、 懷 澤 、 伏 義 , 擬 綏 虜 等 五 號 。 為 一 班 。 凡 十 號 , 為 一 品 。 大 凡 一 百 九 號 將 軍 , 亦 為 十 品 , 二 十 四 班 。 正 施 於 外 國 。

    及 大 通 三 年 , 有 司 奏 曰 : 「 天 監 七 年 , 改 定 將 軍 之 名 , 有 因 有 革 。 普 通 六 年 , 又 置 百 號 將 軍 , 更 加 刊 正 , 雜 號 之 中 , 微 有 移 異 。 大 通 三 年 , 奏 移 寧 遠 班 中 明 威 將 軍 進 輕 車 班 中 , 以 輕 車 班 中 征 遠 度 入 寧 遠 班 中 。 又 置 安 遠 將 軍 代 貞 武 , 宣 遠 代 明 烈 。 其 戎 夷 之 號 , 亦 加 附 擬 。 選 序 則 依 此 承 用 。 」 遂 以 定 制 。 轉 則 進 一 班 , 黜 則 退 一 班 。 班 即 階 也 。 同 班 以 優 劣 為 前 後 。 有 鎮 、 衛 、 驃 騎 、 車 騎 同 班 。 四 中 、 四 征 同 班 。 八 鎮 同 班 。 八 安 同 班 。 四 平 、 四 翊 同 班 。 忠 武 、 軍 師 同 班 。 武 臣 、 爪 牙 、 龍 騎 、 雲 麾 、 冠 軍 同 班 。 鎮 兵 、 翊 師 、 宣 惠 、 宣 毅 四 將 軍 , 東 南 西 北 四 中 郎 將 同 班 。 智 威 、 仁 威 、 勇 威 、 信 威 、 嚴 威 同 班 。 智 武 、 仁 武 、 勇 武 、 信 武 、 嚴 武 同 班 。 謂 為 五 德 將 軍 。 輕 車 、 鎮 朔 、 武 旅 、 貞 毅 、 明 威 同 班 。 寧 遠 、 安 遠 、 征 遠 、 振 遠 、 宣 遠 同 班 。 威 雄 、 威 猛 、 威 烈 、 威 振 、 威 信 、 威 勝 、 威 略 、 威 風 、 威 力 、 威 光 同 班 。 武 猛 、 武 略 、 武 勝 、 武 力 、 武 毅 、 武 健 、 武 烈 、 武 威 、 武 銳 、 武 勇 同 班 。 猛 毅 、 猛 烈 、 猛 威 、 猛 銳 、 猛 震 、 猛 進 、 猛 智 、 猛 武 、 〔 九 〕 猛 勝 、 猛 駿 同 班 。 壯 武 、 壯 勇 、 壯 烈 、 壯 猛 、 壯 銳 、 壯 盛 、 壯 毅 、 壯 志 、 壯 意 、 壯 力 同 班 。 驍 雄 、 驍 桀 、 驍 猛 、 驍 烈 、 驍 武 、 驍 勇 、 驍 銳 、 驍 名 、 驍 勝 、 驍 迅 同 班 。 雄 猛 、 雄 威 、 雄 明 、 雄 烈 、 雄 信 、 雄 武 、 雄 勇 、 雄 毅 、 雄 壯 、 雄 健 同 班 。 忠 勇 、 忠 烈 、 忠 猛 、 忠 銳 、 忠 壯 、 忠 毅 、 忠 捍 、 忠 信 、 忠 義 、 忠 勝 同 班 。 明 智 、 明 略 、 明 遠 、 明 勇 、 明 烈 、 明 威 、 明 勝 、 明 進 、 明 銳 、 明 毅 同 班 。 光 烈 、 光 明 、 光 英 、 光 遠 、 光 勝 、 光 銳 、 光 命 、 光 勇 、 光 戎 、 光 野 同 班 。 飆 勇 、 飆 猛 、 飆 烈 、 飆 銳 、 飆 奇 、 飆 決 、 飆 起 、 飆 略 、 飆 勝 、 飆 出 同 班 。 龍 驤 、 武 視 、 雲 旗 、 風 烈 、 電 威 、 雷 音 、 馳 銳 、 追 銳 、 羽 騎 、 突 騎 同 班 。 折 衝 、 冠 武 、 和 戎 、 安 壘 、 超 猛 、 英 果 、 掃 虜 、 掃 狄 、 武 銳 、 摧 鋒 同 班 。 開 遠 、 略 遠 、 貞 威 、 決 勝 、 清 野 、 堅 銳 、 輕 銳 、 拔 山 、 雲 勇 、 振 旅 同 班 。 超 武 、 鐵 騎 、 樓 船 、 宣 猛 、 樹 功 、 克 狄 、 平 虜 、 稜 威 、 昭 威 、 威 戎 同 班 。 伏 波 、 雄 戟 、 長 劍 、 衝 冠 、 雕 騎 、 佽 飛 、 勇 騎 、 破 敵 、 克 敵 、 威 虜 同 班 。 前 鋒 、 武 毅 、 開 邊 、 招 遠 、 金 威 、 破 陣 、 蕩 寇 、 殄 虜 、 橫 野 、 馳 射 同 班 。 牙 門 、 期 門 同 班 。 候 騎 、 熊 渠 同 班 。 中 堅 、 典 戎 同 班 。 執 訊 、 行 陣 同 班 。 伏 武 、 懷 奇 同 班 。 偏 、 裨 將 軍 同 班 。 凡 二 百 四 十 號 , 為 四 十 四 班 。 〔 一 0 〕

    又 雍 州 置 寧 蠻 校 尉 , 廣 州 置 平 越 中 郎 將 , 北 涼 、 南 秦 置 西 戎 校 尉 , 南 秦 、 梁 州 置 平 戎 校 尉 , 寧 州 置 鎮 蠻 校 尉 , 西 陽 、 南 新 蔡 、 晉 熙 、 廬 江 等 郡 , 置 鎮 蠻 護 軍 , 武 陵 郡 置 安 遠 護 軍 , 巴 陵 郡 置 度 支 校 尉 。 皆 立 府 , 隨 府 主 號 輕 重 而 不 為 定 。 其 將 軍 施 於 外 國 者 , 雄 義 、 鎮 遠 、 武 安 同 班 , 擬 鎮 、 衛 等 三 號 。 四 撫 同 班 , 擬 四 征 。 四 威 同 班 , 擬 四 安 。 四 綏 同 班 , 擬 四 平 。 安 遠 、 安 邊 同 班 , 擬 忠 武 等 號 。 撫 河 、 衛 海 、 安 沙 、 輔 義 同 班 , 擬 武 臣 等 號 。 航 海 、 寧 沙 、 撫 朔 、 平 遠 同 班 , 擬 鎮 兵 等 號 。 龍 幕 、 威 河 、 和 戎 、 拓 遠 、 朔 野 、 翊 海 同 班 , 擬 智 威 等 號 。 梯 山 、 寧 寇 、 綏 邊 、 安 漠 、 威 隴 五 號 同 班 , 擬 智 武 等 號 。 威 漠 、 明 義 、 昭 信 、 綏 河 、 寧 境 同 班 , 擬 輕 車 等 號 。 候 律 、 振 朔 、 宣 節 、 向 義 、 安 隴 同 班 , 擬 寧 遠 等 號 。 振 漠 、 寧 隴 、 陵 海 、 安 遠 、 平 寇 同 班 , 擬 威 雄 等 號 懷 德 、 執 信 、 明 節 、 橫 朔 、 馳 義 同 班 , 擬 武 猛 等 號 。 安 朔 、 寧 河 、 掃 寇 、 靜 朔 、 懷 關 同 班 , 擬 驍 雄 。 等 號 。 度 嶂 、 奉 化 、 康 義 、 超 隴 、 揚 化 同 班 , 擬 猛 烈 等 號 。 寧 關 、 橫 沙 、 雄 邊 、 振 隴 、 平 河 同 班 , 擬 忠 勇 等 號 。 鑿 空 、 浮 遼 、 弘 節 、 宣 義 、 懷 信 同 班 , 擬 明 智 等 號 。 明 信 、 陵 河 、 歸 義 、 款 塞 、 扞 海 同 班 , 擬 光 烈 等 號 。 立 義 、 仰 化 、 弘 信 、 守 義 、 奉 忠 同 班 , 擬 飆 勇 等 號 。 奉 誠 、 立 誠 、 建 誠 、 顯 誠 、 義 誠 同 班 , 擬 龍 驤 等 號 。 尉 遼 、 寧 渤 、 綏 嶺 、 威 塞 、 通 候 同 班 , 擬 折 衝 等 號 。 掃 荒 、 威 荒 、 定 荒 、 開 荒 、 理 荒 同 班 , 擬 開 遠 等 號 。 奉 節 、 掃 節 、 建 節 、 效 節 、 伏 節 同 班 , 擬 超 武 等 號 。 渡 河 、 陵 海 、 承 化 、 奉 正 、 綏 方 同 班 , 擬 伏 波 等 號 。 伏 義 、 懷 澤 、 歸 誠 、 奉 信 、 懷 義 同 班 , 擬 前 鋒 等 號 。 凡 一 百 二 十 五 將 軍 , 二 十 八 班 , 並 施 外 國 戎 號 , 准 于 中 夏 焉 。 大 同 四 年 , 魏 彭 城 王 尒 朱 仲 遠 來 降 , 以 為 定 洛 大 將 軍 , 仍 使 其 北 討 , 故 名 云 。

    陳 承 梁 , 皆 循 其 制 官 , 而 又 置 相 國 , 位 列 丞 相 上 。 并 丞 相 、 太 宰 、 太 傅 、 太 保 、 大 司 馬 、 大 將 軍 , 並 以 為 贈 官 。 定 令 , 尚 書 置 五 員 , 郎 二 十 一 員 。 其 餘 並 遵 梁 制 , 為 十 八 班 , 而 官 有 清 濁 。 自 十 二 班 以 上 並 詔 授 , 表 啟 不 稱 姓 。 從 十 一 班 至 九 班 , 禮 數 復 為 一 等 。 又 流 外 有 七 班 , 此 是 寒 微 士 人 為 之 。 從 此 班 者 , 方 得 進 登 第 一 班 。 其 親 王 起 家 則 為 侍 中 。 若 加 將 軍 , 方 得 有 佐 史 , 無 將 軍 則 無 府 , 止 有 國 官 。 皇 太 子 冢 嫡 者 , 起 家 封 王 , 依 諸 王 起 家 。 餘 子 並 封 公 , 起 家 中 書 郎 。 諸 王 子 并 諸 侯 世 子 , 起 家 給 事 。 三 公 子 起 家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令 僕 子 起 家 祕 書 郎 。 若 員 滿 , 亦 為 板 法 曹 , 雖 高 半 階 , 望 終 祕 書 郎 下 。 次 令 僕 子 起 家 著 作 佐 郎 , 亦 為 板 行 參 軍 。 此 外 有 揚 州 主 簿 、 太 學 博 士 、 王 國 侍 郎 、 奉 朝 請 、 嗣 王 行 參 車 , 並 起 家 官 , 未 合 發 詔 。 諸 王 公 參 佐 等 官 , 仍 為 清 濁 。 或 有 選 司 補 用 , 亦 有 府 牒 即 授 者 , 不 拘 年 限 , 去 留 隨 意 。 在 府 之 日 , 唯 賓 遊 宴 賞 , 時 復 修 參 , 更 無 餘 事 。 若 隨 府 王 在 州 , 其 僚 佐 等 , 或 亦 得 預 催 督 。 若 其 驅 使 , 便 有 職 務 。 其 衣 冠 子 弟 , 多 自 修 立 , 非 氣 類 者 , 唯 利 是 求 , 暴 物 亂 政 , 皆 此 之 類 。 國 之 政 事 , 並 由 中 書 省 。 有 中 書 舍 人 五 人 , 領 主 事 十 人 , 書 吏 二 百 人 。 書 吏 不 足 , 并 取 助 書 。 分 掌 二 十 一 局 事 , 各 當 尚 書 諸 曹 , 並 為 上 司 , 總 國 內 機 要 , 而 尚 書 唯 聽 受 而 已 。 被 委 此 官 , 多 擅 威 勢 。 其 庶 姓 為 州 , 若 無 將 軍 者 , 謂 之 單 車 。 郡 縣 官 之 任 代 下 , 有 迎 新 送 故 之 法 , 餉 饋 皆 百 姓 出 , 並 以 定 令 。 其 所 制 品 秩 , 今 列 之 云 。

    相 國 , 丞 相 , 太 宰 , 太 傅 , 太 保 , 大 司 馬 , 大 將 軍 , 太 尉 , 司 徒 , 司 空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已 上 秩 萬 石 。 巴 陵 王 、 汝 陰 王 後 , 尚 書 令 , 已 上 秩 中 二 千 石 。 品 並 第 一 。

    中 書 監 , 尚 書 左 右 僕 射 , 特 進 , 太 子 二 傅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已 上 中 二 千 石 。 品 並 第 二 。

    中 書 令 , 侍 中 , 散 騎 常 侍 , 領 、 護 軍 , 中 領 、 護 軍 , 〔 一 一 〕 吏 部 尚 書 , 列 曹 尚 書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光 祿 大 夫 , 已 上 並 中 二 千 石 。 左 右 衛 將 軍 , 御 史 中 丞 , 已 上 二 千 石 。 太 后 衛 尉 、 太 僕 、 少 府 三 卿 , 太 常 、 宗 正 、 太 府 、 衛 尉 、 司 農 、 少 府 、 廷 尉 、 光 祿 、 大 匠 、 太 僕 、 鴻 臚 、 太 舟 等 卿 , 太 子 詹 事 , 國 子 祭 酒 , 已 上 中 二 千 石 。 揚 州 刺 史 , 凡 單 車 刺 史 , 加 督 進 一 品 , 都 督 進 二 品 。 不 論 持 節 假 節 , 揚 州 、 徐 州 加 督 , 進 二 品 右 光 祿 已 下 。 加 都 督 , 第 一 品 尚 書 令 下 。 南 徐 、 東 揚 州 刺 史 , 皇 弟 皇 子 封 國 王 世 子 , 品 並 第 三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黃 門 侍 郎 , 已 上 二 千 石 。 祕 書 監 , 中 二 千 石 。 左 右 驍 騎 、 左 右 游 擊 等 將 軍 , 太 子 中 庶 子 , 已 上 二 千 石 。 太 子 左 右 衛 率 , 二 千 石 。 朱 衣 直 閣 , 雲 騎 、 游 騎 將 軍 , 中 書 侍 郎 , 已 上 千 石 。 尚 書 左 右 丞 , 尚 書 、 吏 部 侍 郎 、 郎 中 , 已 上 六 百 石 。 尚 書 郎 中 與 吏 部 郎 同 列 , 今 品 同 。 太 子 三 卿 , 太 中 、 中 散 大 夫 , 司 徒 左 右 長 史 , 已 上 千 石 。 諸 王 師 , 依 秩 減 之 例 。 國 子 博 士 , 千 石 。 荊 江 南 兗 郢 湘 雍 等 州 刺 史 , 六 州 加 督 , 進 在 第 三 品 東 揚 州 下 。 加 都 督 , 進 在 第 二 品 右 光 祿 下 。 嗣 王 、 蕃 王 、 郡 公 、 縣 公 等 世 子 , 品 並 第 四 。

    祕 書 丞 , 明 堂 、 太 廟 、 帝 陵 等 令 , 已 上 六 百 石 。 散 騎 侍 郎 , 前 左 右 後 軍 將 軍 , 左 右 中 郎 將 , 已 上 千 石 。 大 長 秋 , 二 千 石 。 太 子 中 舍 人 、 庶 子 , 六 百 石 。 豫 益 廣 衡 等 州 , 青 州 領 冀 州 , 北 兗 北 徐 等 州 , 梁 州 領 南 秦 州 , 司 南 梁 交 越 桂 霍 寧 等 十 五 州 , 加 督 , 進 在 第 四 品 雍 州 下 。 加 都 督 , 進 在 第 三 品 南 徐 州 下 。 不 言 秩 。 丹 陽 尹 , 中 二 千 石 。 會 稽 太 守 , 二 千 石 。 加 督 , 進 在 第 四 品 雍 州 下 。 加 都 督 , 進 在 第 三 品 南 徐 州 下 。 諸 郡 若 督 及 都 督 , 皆 以 此 差 次 為 例 。 吳 郡 吳 興 二 太 守 , 二 千 石 。 侯 世 子 , 不 言 秩 。 皇 弟 皇 子 府 諮 議 參 軍 , 八 百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板 諮 議 參 軍 , 不 言 秩 。 皇 弟 皇 子 府 長 史 , 千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板 長 史 , 不 言 秩 。 皇 弟 皇 子 府 司 馬 , 千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板 司 馬 , 不 言 秩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從 事 中 郎 , 六 百 石 。 品 並 第 五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 千 石 。 著 作 郎 , 六 百 石 。 步 兵 、 射 聲 、 長 水 、 越 騎 、 屯 騎 五 校 尉 , 並 千 石 。 太 子 洗 馬 , 六 百 石 。 太 子 步 兵 、 翊 軍 、 屯 騎 三 校 尉 , 並 秩 同 臺 校 。 司 徒 左 西 掾 屬 , 並 本 秩 四 百 石 。 依 減 秩 例 。 皇 弟 皇 子 友 , 依 減 秩 例 。 皇 弟 皇 子 公 府 屬 , 本 秩 四 百 石 。 依 減 秩 例 。 五 經 博 士 , 六 百 石 。 子 男 世 子 , 不 言 秩 。 萬 戶 以 上 郡 太 守 、 內 史 、 相 , 嗣 王 府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諮 議 參 軍 , 六 百 石 。 板 者 不 言 秩 。 嗣 王 府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並 八 百 石 。 嗣 王 府 官 減 正 王 府 一 階 。 其 板 長 史 、 司 馬 , 並 不 言 秩 。 庶 姓 公 府 諮 議 參 軍 , 六 百 石 。 與 嗣 王 府 同 。 其 板 者 並 不 言 秩 。 庶 姓 公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並 八 百 石 。 其 板 者 並 不 言 秩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從 事 中 郎 , 六 百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中 錄 事 參 軍 、 板 府 中 錄 事 參 軍 , 中 記 室 參 軍 、 板 中 記 室 參 軍 , 中 直 兵 參 軍 、 板 中 直 兵 參 軍 , 揚 州 別 駕 中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南 徐 荊 江 南 兗 郢 湘 雍 州 別 駕 中 從 事 , 並 不 言 秩 。 品 並 第 六 。

    給 事 中 , 六 百 石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祕 書 著 作 佐 郎 , 並 四 百 石 。 依 減 秩 例 。 奉 車 、 駙 馬 都 尉 , 武 賁 中 郎 將 , 羽 林 監 , 冗 從 僕 射 , 已 上 並 六 百 石 。 謁 者 僕 射 , 千 石 。 南 臺 治 書 侍 御 史 , 六 百 石 。 太 子 舍 人 , 二 百 石 。 依 減 秩 例 。 太 子 門 大 夫 , 六 百 石 太 子 旅 賁 中 郎 將 、 冗 從 僕 射 , 並 秩 同 臺 將 。 司 徒 主 簿 , 依 減 秩 例 。 司 徒 祭 酒 , 不 言 秩 。 領 護 軍 長 史 、 司 馬 , 廷 尉 正 、 監 、 平 , 並 六 百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板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功 曹 史 、 主 簿 , 公 府 祭 酒 , 並 不 言 秩 。 皇 弟 皇 子 文 學 , 依 減 秩 例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掾 屬 , 並 本 秩 四 百 石 。 依 減 秩 例 。 太 子 二 傅 丞 , 並 六 百 石 。 蕃 王 府 諮 議 參 軍 , 四 百 石 。 蕃 王 府 板 諮 議 參 軍 , 不 言 秩 。 蕃 王 府 長 史 、 司 馬 , 六 百 石 。 板 者 並 不 言 秩 。 庶 姓 持 節 府 諮 議 參 軍 , 四 百 石 。 庶 姓 非 公 不 持 節 將 軍 置 長 史 , 六 百 石 。 庶 姓 持 節 府 板 諮 議 參 軍 , 不 言 秩 。 庶 姓 持 節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並 六 百 石 。 板 者 皆 不 言 秩 。 嗣 王 府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 及 庶 姓 公 府 中 錄 事 中 記 室 中 直 兵 參 軍 、 及 板 中 錄 事 中 記 室 中 直 兵 參 軍 , 並 不 言 秩 。 不 滿 萬 戶 太 守 、 內 史 、 相 , 二 千 石 。 丹 陽 會 稽 吳 郡 吳 興 及 萬 戶 郡 丞 , 並 六 百 石 。 建 康 令 , 千 石 。 建 康 正 、 監 、 平 , 秩 同 廷 尉 。 品 並 第 七 。

    中 書 通 事 舍 人 , 依 減 秩 例 。 積 射 、 強 弩 、 武 衛 等 將 軍 , 公 車 令 , 太 子 左 右 積 弩 將 軍 , 並 六 百 石 。 奉 朝 請 武 騎 常 侍 , 依 減 秩 例 。 太 后 三 卿 、 十 二 卿 、 大 長 秋 等 丞 , 並 六 百 石 。 左 右 衛 司 馬 , 不 言 秩 。 太 子 詹 事 丞 , 冑 子 律 博 士 , 並 六 百 石 。 皇 弟 皇 子 府 正 參 軍 、 板 正 參 軍 、 行 參 軍 、 板 行 參 軍 , 嗣 王 府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參 軍 、 板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參 軍 、 功 曹 史 、 主 簿 , 庶 姓 非 公 不 持 節 諸 將 軍 置 主 簿 , 庶 姓 公 府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參 軍 、 板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參 軍 、 主 簿 , 嗣 王 庶 姓 公 府 祭 酒 , 蕃 王 府 中 錄 事 記 室 直 兵 參 軍 、 板 中 錄 事 記 室 直 兵 參 軍 , 庶 姓 持 節 府 中 錄 事 記 室 直 兵 參 軍 、 及 板 中 錄 事 記 室 直 兵 參 軍 , 太 子 太 傅 、 五 官 功 曹 史 、 主 簿 , 少 傅 、 五 官 功 曹 史 、 主 簿 , 已 上 並 不 言 秩 。 太 學 博 士 , 六 百 石 。 國 子 助 教 , 司 樽 郎 , 安 蠻 戎 越 校 尉 中 郎 將 府 等 長 史 , 六 百 石 。 蠻 戎 越 等 府 佐 無 定 品 。 自 隨 主 軍 號 輕 重 。 小 府 減 大 府 一 階 。 蠻 戎 越 校 尉 中 郎 將 等 府 板 長 史 , 不 言 秩 。 蠻 戎 越 校 尉 中 郎 將 等 司 馬 , 六 百 石 。 板 者 不 言 秩 。 庶 姓 南 徐 荊 江 南 兗 郢 湘 雍 等 州 別 駕 中 從 事 , 不 言 秩 。 不 滿 萬 戶 已 下 郡 丞 , 六 百 石 。 五 千 戶 已 上 縣 令 、 相 , 一 千 石 。 皇 弟 皇 子 國 郎 中 令 、 大 農 、 中 尉 , 並 六 百 石 。 品 並 第 八 。

    左 右 二 衛 殿 中 將 軍 , 不 言 秩 。 南 臺 侍 御 史 , 依 秩 減 例 。 東 宮 通 事 舍 人 , 不 言 秩 。 材 官 將 軍 , 六 百 石 。 太 子 左 右 二 衛 率 、 殿 中 將 軍 及 丞 、 嗣 王 府 、 皇 弟 皇 子 之 庶 子 府 正 參 軍 、 板 正 參 軍 、 行 參 軍 、 板 行 參 軍 , 庶 姓 公 府 正 參 軍 、 板 正 參 軍 , 蕃 王 府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板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功 曹 史 、 主 簿 、 正 參 軍 、 板 正 參 軍 、 行 參 軍 、 板 行 參 軍 , 庶 姓 持 節 府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板 錄 事 記 室 中 兵 等 參 軍 、 功 曹 史 、 主 簿 , 庶 姓 豫 益 廣 衡 青 冀 北 兗 北 徐 梁 秦 司 南 徐 等 州 別 駕 中 從 事 史 , 揚 州 主 簿 、 西 曹 及 祭 酒 、 議 曹 二 從 事 , 南 徐 州 主 簿 、 西 曹 、 祭 酒 議 曹 二 從 事 , 皇 弟 皇 子 諸 州 主 簿 、 西 曹 , 已 上 並 不 言 秩 。 不 滿 五 千 戶 已 下 縣 令 、 相 , 六 百 石 。 皇 弟 皇 子 國 常 侍 、 侍 郎 , 不 言 秩 。 嗣 王 國 郎 中 令 、 大 農 、 中 尉 , 並 四 百 石 。 嗣 王 國 常 侍 , 不 言 秩 。 蕃 王 國 郎 中 令 、 大 農 、 殿 中 , 並 二 百 石 。 品 並 第 九 。

    又 有 戎 號 擬 官 , 自 一 品 至 于 九 品 , 凡 二 百 三 十 七 。 鎮 衛 、 驃 騎 、 車 騎 等 三 號 將 軍 , 擬 官 品 第 一 。 比 秩 中 二 千 石 。 四 中 、 軍 、 撫 、 衛 、 權 。 四 征 、 東 南 西 北 。 八 鎮 東 南 西 北 , 左 右 前 後 。 等 十 六 號 將 軍 , 擬 官 品 第 二 。 秩 中 二 千 石 。 八 安 、 左 前 右 後 , 東 南 西 北 。 四 翊 、 左 前 右 後 。 四 平 東 南 西 北 。 等 十 六 號 將 軍 , 擬 官 品 第 三 。 秩 中 二 千 石 。 忠 武 、 軍 師 、 武 臣 、 爪 牙 、 龍 騎 、 雲 麾 、 冠 軍 、 鎮 兵 、 翊 師 、 宣 惠 、 宣 毅 等 將 軍 , 四 中 郎 將 , 智 、 仁 、 勇 、 信 、 嚴 等 五 威 、 五 武 將 軍 , 合 二 十 五 號 , 擬 官 品 第 四 。 秩 中 二 千 石 。 輕 車 、 鎮 朔 、 武 旅 、 貞 毅 、 明 威 等 將 軍 , 將 軍 加 大 者 至 此 。 凡 加 大 , 通 進 一 階 。 寧 、 安 、 征 、 振 、 宣 等 五 遠 將 軍 , 寧 蠻 校 尉 , 雍 州 小 府 、 蠻 越 校 尉 中 郎 將 , 隨 府 主 軍 號 輕 重 。 若 單 作 , 則 減 刺 史 一 階 。 若 有 將 軍 , 減 將 軍 一 階 。 合 十 八 號 , 擬 官 品 第 五 。 威 雄 、 猛 、 烈 、 震 、 信 、 略 、 勝 、 風 、 力 、 光 等 十 威 , 武 猛 、 略 、 勝 、 力 、 毅 、 健 、 烈 、 威 、 銳 、 勇 等 十 武 , 猛 毅 、 烈 、 威 、 震 、 銳 、 進 、 智 、 勝 、 駿 等 十 猛 , 〔 一 二 〕 壯 武 、 勇 、 烈 、 猛 、 銳 、 威 、 力 、 毅 、 志 、 意 等 十 壯 , 驍 雄 、 桀 、 猛 、 烈 、 武 、 勇 、 銳 、 名 、 勝 、 迅 等 十 驍 , 雄 猛 、 威 、 明 、 烈 、 信 、 武 、 勇 、 毅 、 壯 、 健 等 十 雄 , 忠 勇 、 烈 、 猛 、 銳 、 壯 、 毅 、 捍 、 信 、 義 、 勝 等 十 忠 , 明 智 、 略 、 遠 、 勇 、 烈 、 威 、 銳 、 毅 、 勝 、 進 等 十 明 , 光 烈 、 明 、 英 、 遠 、 勝 、 銳 、 命 、 勇 、 戎 、 野 等 十 光 , 飆 勇 、 烈 、 猛 、 銳 、 奇 、 決 、 起 、 勝 、 略 、 出 等 十 飆 將 軍 , 平 越 中 郎 , 廣 、 梁 、 南 秦 、 南 梁 、 寧 等 州 小 府 。 西 戎 、 平 戎 、 鎮 蠻 三 校 尉 等 , 擬 官 一 百 四 號 , 品 第 六 。 並 千 石 。 龍 驤 、 武 視 、 〔 一 三 〕 雲 旗 、 風 烈 、 電 威 、 雷 音 、 馳 銳 、 追 銳 、 羽 騎 、 突 騎 、 折 衝 、 冠 武 、 和 戎 、 安 壘 、 超 猛 、 英 果 、 掃 虜 、 掃 狄 、 武 銳 、 摧 鋒 、 開 遠 、 略 遠 、 貞 威 、 決 勝 、 清 野 、 堅 銳 、 輕 車 、 拔 山 、 雲 勇 、 振 旅 等 將 軍 , 擬 官 三 十 號 , 品 第 七 。 並 六 百 石 。 超 武 、 鐵 騎 、 樓 船 、 宣 猛 、 樹 功 、 克 狄 、 平 虜 、 稜 威 、 戎 昭 、 威 戎 、 伏 波 、 雄 戟 、 長 劍 、 衝 冠 、 雕 騎 、 佽 飛 、 勇 騎 、 破 敵 、 克 敵 、 威 虜 等 將 軍 , 鎮 蠻 護 軍 , 西 陽 、 南 新 蔡 、 晉 熙 、 廬 江 郡 小 府 、 鎮 蠻 安 遠 護 軍 、 度 支 校 尉 , 隨 府 主 號 輕 重 。 若 單 作 , 則 減 太 守 內 史 相 一 階 。 若 有 將 軍 , 減 一 階 。 安 遠 護 軍 , 度 支 校 尉 巴 陵 郡 丞 等 , 擬 官 二 十 三 號 , 品 第 八 。 並 六 百 石 。 前 鋒 、 武 毅 、 開 邊 、 招 遠 、 金 威 、 破 陣 、 蕩 寇 、 殄 虜 、 橫 野 、 馳 射 等 將 軍 , 擬 官 十 號 , 品 第 九 。 並 四 百 石 。 諸 將 起 自 第 六 品 已 下 , 板 則 無 秩 。 其 雖 除 不 領 兵 , 領 兵 不 滿 百 人 , 并 除 此 官 而 為 州 郡 縣 者 , 皆 依 本 條 減 秩 石 。 二 千 石 減 為 千 石 , 千 石 降 為 六 百 石 。 自 四 百 石 降 而 無 秩 。 其 州 郡 縣 , 自 各 以 本 秩 論 。 凡 板 將 軍 , 皆 降 除 一 品 。 諸 依 此 減 降 品 秩 。 其 應 假 給 章 印 , 各 依 舊 差 , 不 貶 奪 。

    其 封 爵 亦 為 九 等 之 差 。 郡 王 第 一 品 。 秩 萬 石 。 嗣 王 、 蕃 王 、 開 國 郡 縣 公 , 第 二 品 。 開 國 郡 、 縣 侯 , 第 三 品 。 開 國 縣 伯 , 第 四 品 。 並 視 中 二 千 石 。 開 國 子 , 第 五 品 。 開 國 男 , 第 六 品 。 並 視 二 千 石 。 湯 沐 食 侯 , 第 七 品 。 鄉 、 亭 侯 , 第 八 品 。 並 視 千 石 。 關 中 、 關 外 侯 , 第 九 品 。 視 六 百 石 。

    陳 依 梁 制 , 年 未 滿 三 十 者 , 不 得 入 仕 。 唯 經 學 生 策 試 得 第 , 諸 州 光 迎 主 簿 , 西 曹 左 奏 及 經 為 挽 郎 得 仕 。 〔 一 四 〕 其 諸 郡 , 唯 正 王 任 丹 陽 尹 經 迎 得 出 身 , 庶 姓 尹 則 不 得 。 必 有 奇 才 異 行 殊 勳 , 別 降 恩 旨 敘 用 者 , 不 在 常 例 。 其 相 知 表 啟 通 舉 者 , 每 常 有 之 , 亦 無 年 常 考 校 黜 陟 之 法 。 既 不 為 此 式 , 所 以 勤 惰 無 辨 。 凡 選 官 無 定 期 , 隨 闕 即 補 , 多 更 互 遷 官 , 未 必 即 進 班 秩 。 其 官 唯 論 清 濁 , 從 濁 官 得 微 清 , 則 勝 於 轉 。 若 有 遷 授 , 或 由 別 敕 , 但 移 轉 一 人 為 官 , 則 諸 官 多 須 改 動 。 其 用 官 式 , 吏 部 先 為 白 牒 , 錄 數 十 人 名 , 吏 部 尚 書 與 參 掌 人 共 署 奏 。 敕 或 可 或 不 可 。 其 不 用 者 , 更 銓 量 奏 請 。 若 敕 可 , 則 付 選 , 更 色 別 , 量 貴 賤 , 內 外 分 之 , 隨 才 補 用 。 以 黃 紙 錄 名 , 八 座 通 署 , 奏 可 , 即 出 付 典 名 。 而 典 以 名 帖 鶴 頭 板 , 整 威 儀 , 送 往 得 官 之 家 。 其 有 特 發 詔 授 官 者 , 即 宣 付 詔 誥 局 , 作 詔 章 草 奏 聞 。 敕 可 , 黃 紙 寫 出 門 下 。 門 下 答 詔 , 請 付 外 施 行 。 又 畫 可 , 付 選 司 行 召 。 得 詔 官 者 , 不 必 皆 須 待 召 。 但 聞 詔 出 , 明 日 , 即 與 其 親 入 謝 後 , 詣 尚 書 , 上 省 拜 受 。 若 拜 王 公 則 臨 軒 。

校 勘 記

〔 一 〕   侍 郎 中 高 功 者   按 : 下 文 已 有 「 侍 郎 高 功 者 」 , 此 處 「 郎 」 字 當 是 衍 文 。

〔 二 〕   公 車 太 官 太 醫 等 令 驊 騮 廄 丞   按 : 所 舉 各 令 丞 都 屬 門 下 省 , 依 文 例 , 「 公 車 」 上 應 有 「 統 」 字 。

〔 三 〕   柒 署   「 柒 」 , 從 宋 小 字 本 , 別 本 作 「 柴 」 。 冊 府 四 八 二 作 「 漆 」 。 下 同 。

〔 四 〕   夷 寇   「 寇 」 原 作 「 冠 」 , 據 職 官 分 紀 三 0 改 。

〔 五 〕   齋 監 東 堂 監   原 作 「 齊 東 堂 監 」 , 脫 一 「 監 」 字 , 據 通 典 三 七 改 補 。 下 「 齋 監 」 同 。

〔 六 〕   門 下 集 書 主 事 通 正 令 史   通 典 三 七 , 「 事 」 字 在 「 通 」 下 。

〔 七 〕   題 閤 監   通 典 三 七 無 此 三 字 。

〔 八 〕   縣 制 七 班   本 書 食 貨 志 : 「 大 縣 六 班 」 。

〔 九 〕   猛 武   「 武 」 原 作 「 威 」 , 與 上 文 重 復 , 據 通 典 六 三 改 。

〔 一 0 〕 四 十 四 班   今 計 止 三 十 三 班 。

〔 一 一 〕 中 領 護 軍   宋 小 字 本 此 處 泐 四 字 , 別 本 脫 , 據 通 典 三 八 補 。

〔 一 二 〕 猛 毅 至 十 猛   據 上 文 梁 制 , 「 智 」 下 當 補 「 武 」 字 。

〔 一 三 〕 武 視   當 作 「 虎 視 」 , 唐 人 諱 改 。

〔 一 四 〕 西 曹 左 奏   冊 府 六 二 九 , 「 左 」 作 「 佐 」 。
 
 
 

隋 書 卷 二 十 七

    志 第 二 十 二

      百 官 中

    後 齊 制 官 , 多 循 後 魏 , 置 太 師 、 太 傅 、 太 保 , 是 為 三 師 , 擬 古 上 公 , 非 勳 德 崇 者 不 居 。 次 有 大 司 馬 、 大 將 軍 , 是 為 二 大 , 並 典 司 武 事 。 次 置 太 尉 、 司 徒 、 司 空 , 是 為 三 公 。 三 師 、 二 大 、 三 公 府 , 三 門 , 當 中 開 黃 閤 , 設 內 屏 。 各 置 長 史 , 司 馬 , 諮 議 參 軍 , 從 事 中 郎 , 掾 屬 , 主 簿 , 錄 事 , 功 曹 , 記 室 、 戶 曹 、 金 曹 、 中 兵 、 外 兵 、 騎 兵 、 長 流 、 城 局 、 刑 獄 等 參 軍 事 , 東 西 閤 祭 酒 及 參 軍 事 , 法 、 墨 、 田 、 水 、 鎧 、 集 、 士 等 曹 行 參 軍 , 兼 左 戶 右 戶 行 參 軍 , 長 兼 行 參 軍 , 參 軍 , 督 護 等 員 。 司 徒 則 加 有 左 右 長 史 。 三 公 下 次 有 儀 同 三 司 。 加 開 府 者 , 亦 置 長 史 已 下 官 屬 , 而 減 記 室 、 倉 、 城 局 、 田 、 水 、 鎧 、 士 等 七 曹 , 各 一 人 。 其 品 亦 每 官 下 三 府 一 階 。 三 師 、 二 大 置 佐 史 , 則 同 太 尉 府 。 乾 明 中 , 又 置 丞 相 。 河 清 中 , 分 為 左 右 , 亦 各 置 府 僚 云 。

    特 進 , 左 右 光 祿 , 金 紫 、 銀 青 等 光 祿 大 夫 , 用 人 俱 以 舊 德 就 閑 者 居 之 。 自 一 品 已 下 , 從 九 品 已 上 , 又 有 驃 騎 、 車 騎 、 衛 、 四 征 、 四 鎮 、 中 軍 、 鎮 軍 、 撫 軍 、 翊 軍 、 四 安 、 冠 軍 、 輔 國 、 龍 驤 、 鎮 遠 、 安 遠 、 建 忠 、 建 節 、 中 堅 、 中 壘 、 振 威 、 奮 威 、 廣 德 、 弘 義 、 折 衝 、 制 勝 、 伏 波 、 陵 江 、 輕 車 、 樓 船 、 勁 武 、 昭 勇 、 明 威 、 顯 信 、 度 遼 、 橫 海 、 踰 岷 、 越 嶂 、 戎 昭 、 武 毅 、 雄 烈 、 恢 猛 、 揚 麾 、 曜 鋒 、 蕩 邊 、 開 城 、 靜 漠 、 綏 戎 、 平 越 、 殄 夷 、 飛 騎 、 隼 擊 、 武 牙 、 〔 一 〕 武 奮 、 清 野 、 橫 野 、 偏 、 裨 等 將 軍 , 以 褒 賞 勳 庸 。

    尚 書 省 , 置 令 、 僕 射 , 吏 部 、 殿 中 、 祠 部 、 五 兵 、 都 官 、 度 支 等 六 尚 書 。 又 有 錄 尚 書 一 人 , 位 在 令 上 , 掌 興 令 同 , 但 不 糾 察 。 令 則 彈 糾 見 事 , 與 御 史 中 丞 更 相 廉 察 。 僕 射 職 為 執 法 , 置 二 則 為 左 、 右 僕 射 , 皆 與 令 同 。 左 糾 彈 , 而 右 不 糾 彈 。 錄 、 令 、 僕 射 , 總 理 六 尚 書 事 , 謂 之 都 省 。 其 屬 官 , 左 丞 、 掌 吏 部 、 考 功 、 主 爵 、 殿 中 、 儀 曹 、 三 公 、 祠 部 、 主 客 、 左 右 中 兵 、 左 右 外 兵 、 都 官 、 二 千 石 、 度 支 、 左 右 戶 十 七 曹 , 并 彈 糾 見 事 。 又 主 管 轄 臺 中 , 有 違 失 者 , 兼 糾 駁 之 。 右 丞 各 一 人 。 掌 駕 部 、 虞 曹 、 屯 田 、 起 部 、 都 兵 、 比 部 、 水 部 、 膳 部 、 倉 部 、 金 部 、 庫 部 十 一 曹 。 亦 管 轄 臺 中 。 又 主 凡 諸 用 度 雜 物 、 脂 、 燈 、 筆 、 墨 、 幃 帳 。 唯 不 彈 糾 , 餘 悉 與 左 同 。 并 都 令 史 八 人 , 共 掌 其 事 。 其 六 尚 書 , 分 統 列 曹 。 吏 部 統 吏 部 、 掌 褒 崇 、 選 補 等 事 。 考 功 、 掌 考 第 及 秀 孝 貢 士 等 事 。 主 爵 掌 封 爵 等 事 。 三 曹 。 殿 中 統 殿 中 、 掌 駕 行 百 官 留 守 名 帳 , 宮 殿 禁 衛 , 供 御 衣 倉 等 事 。 儀 曹 、 掌 吉 凶 禮 制 事 。 三 公 、 掌 五 時 讀 時 令 , 諸 曹 囚 帳 , 斷 罪 , 赦 日 建 金 雞 等 事 。 駕 部 掌 車 輿 、 牛 馬 廄 牧 等 事 。 四 曹 。 祠 部 統 祠 部 、 掌 祠 部 醫 藥 , 死 喪 贈 賜 等 事 。 主 客 、 掌 諸 蕃 雜 客 等 事 。 虞 曹 、 掌 地 圖 , 山 川 遠 近 , 園 囿 田 獵 , 殽 膳 雜 味 等 事 。 屯 田 、 掌 藉 田 、 諸 州 屯 田 等 事 。 起 部 掌 諸 興 造 工 匠 等 事 。 五 曹 。 祠 部 , 無 尚 書 則 右 僕 射 攝 。 五 兵 統 左 中 兵 、 掌 諸 郡 督 告 身 、 諸 宿 衛 官 等 事 。 右 中 兵 、 掌 畿 內 丁 帳 、 事 力 、 蕃 兵 等 事 。 左 外 兵 、 掌 河 南 及 潼 關 已 東 諸 州 丁 帳 , 及 發 召 征 兵 等 事 。 右 外 兵 、 掌 河 北 及 潼 關 已 西 諸 州 , 所 典 與 左 外 同 。 都 兵 掌 鼓 吹 、 太 樂 、 雜 戶 等 事 。 五 曹 。 都 官 統 都 官 、 掌 畿 內 非 違 得 失 事 。 二 千 石 、 掌 畿 外 得 失 等 事 。 比 部 、 掌 詔 書 律 令 勾 檢 等 事 。 水 部 、 掌 舟 船 、 津 梁 , 公 私 水 事 。 膳 部 掌 侍 官 百 司 禮 食 肴 饌 等 事 。 五 曹 。 度 支 統 度 支 、 掌 計 會 , 凡 軍 國 損 益 、 事 役 糧 廩 等 事 。 倉 部 、 掌 諸 倉 帳 出 入 等 事 。 左 戶 、 掌 天 下 計 帳 、 戶 籍 等 事 。 右 戶 、 掌 天 下 公 私 田 宅 租 調 等 事 。 金 部 、 掌 權 衡 量 度 、 外 內 諸 庫 藏 文 帳 等 事 。 庫 部 掌 凡 是 戎 仗 器 用 所 須 事 。 六 曹 。 凡 二 十 八 曹 。 吏 部 、 三 公 , 郎 中 各 二 人 , 餘 並 一 人 。 凡 三 十 郎 中 。 吏 部 、 儀 曹 、 三 公 、 虞 曹 、 都 官 、 二 千 石 、 比 部 、 左 戶 , 各 量 事 置 掌 故 主 事 員 。

    門 下 省 , 掌 獻 納 諫 正 , 及 司 進 御 之 職 。 侍 中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各 六 人 , 錄 事 四 人 , 通 事 令 史 、 主 事 令 史 八 人 。 統 局 六 。 領 左 右 局 , 領 左 右 各 二 人 , 掌 知 朱 華 閣 內 諸 事 。 〔 二 〕 宣 傳 已 下 , 白 衣 齋 子 已 上 , 皆 主 之 。 左 右 直 長 四 人 。 尚 食 局 , 典 御 二 人 , 總 知 御 膳 事 。 丞 、 監 各 四 人 。 尚 藥 局 , 典 御 及 丞 各 二 人 , 總 知 御 藥 事 。 侍 御 師 、 尚 藥 監 各 四 人 。 主 衣 局 , 都 統 、 子 統 各 二 人 。 掌 御 衣 服 玩 弄 事 。 齋 帥 局 , 齋 帥 四 人 。 掌 鋪 設 酒 掃 事 。 殿 中 局 , 殿 中 監 四 人 。 掌 駕 前 奏 引 行 事 , 制 請 修 補 。 東 耕 則 進 耒 耜 。

    中 書 省 , 管 司 王 言 , 及 司 進 御 之 音 樂 。 監 、 令 各 一 人 , 侍 郎 四 人 。 并 司 伶 官 西 涼 部 直 長 、 伶 官 西 涼 四 部 、 伶 官 龜 茲 四 部 、 伶 官 清 商 部 直 長 、 伶 官 清 商 四 部 。 又 領 舍 人 省 , 掌 署 敕 行 下 , 宣 旨 勞 問 。 中 書 舍 人 、 主 書 各 十 人 。

    祕 書 省 , 典 司 經 籍 。 監 、 丞 各 一 人 , 郎 中 四 人 , 校 書 郎 十 二 人 , 正 字 四 人 。 又 領 著 作 省 , 郎 二 人 , 佐 郎 八 人 , 校 書 郎 二 人 。

    集 書 省 , 掌 諷 議 左 右 , 從 容 獻 納 。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各 六 人 , 諫 議 大 夫 七 人 , 散 騎 侍 郎 六 人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二 十 人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六 人 , 給 事 中 六 人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一 百 二 十 人 , 奉 朝 請 二 百 四 十 人 。 又 領 起 居 省 ,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散 騎 侍 郎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各 一 人 , 校 書 郎 二 人 。

    中 侍 中 省 , 掌 出 入 門 閤 。 中 侍 中 二 人 , 中 常 侍 中 、 給 事 中 各 四 人 。 又 有 中 尚 藥 典 御 及 丞 , 并 中 謁 者 僕 射 , 各 二 人 。 中 尚 食 局 , 典 御 、 丞 各 二 人 , 監 四 人 。 內 謁 者 局 , 統 、 丞 各 一 人 。

    御 史 臺 , 掌 察 糾 彈 劾 。 中 丞 一 人 , 治 書 侍 御 史 二 人 , 侍 御 史 八 人 , 殿 中 侍 御 史 、 檢 校 御 史 各 十 二 人 , 錄 事 四 人 。 領 符 節 署 , 令 一 人 , 符 璽 郎 中 四 人 。

    都 水 臺 , 管 諸 津 橋 。 使 者 二 人 , 參 事 十 人 。 又 領 都 尉 、 合 昌 、 坊 城 等 三 局 。 尉 皆 分 司 諸 津 橋 。

    謁 者 臺 , 掌 凡 諸 吉 凶 公 事 , 導 相 禮 儀 事 。 僕 射 二 人 , 謁 者 三 十 人 , 錄 事 一 人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 是 為 九 寺 。 置 卿 、 少 卿 、 丞 各 一 人 。 各 有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等 員 。

    太 常 , 掌 陵 廟 群 祀 、 禮 樂 儀 制 , 天 文 術 數 衣 冠 之 屬 。 其 屬 官 有 博 士 、 四 人 , 掌 禮 制 。 協 律 郎 、 二 人 , 掌 監 調 律 呂 音 樂 。 八 書 博 士 二 人 。 等 員 。 統 諸 陵 、 掌 守 衛 山 陵 等 事 。 太 廟 、 掌 郊 廟 社 稷 等 事 。 太 樂 、 掌 諸 樂 及 行 禮 節 奏 等 事 。 衣 冠 、 掌 冠 幘 、 履 之 屬 等 事 。 鼓 吹 、 掌 百 戲 、 鼓 吹 樂 人 等 事 。 太 祝 、 掌 郊 廟 贊 祝 , 祭 社 衣 服 等 事 。 太 史 、 掌 天 文 地 動 , 風 雲 氣 色 , 律 曆 卜 筮 等 事 。 太 醫 、 掌 醫 藥 等 事 。 廩 犧 、 掌 養 犧 牲 , 供 祭 群 祀 等 事 。 太 宰 掌 諸 神 祀 烹 宰 行 禮 事 。 等 署 令 、 丞 。 而 太 廟 兼 領 郊 祠 、 掌 五 郊 群 神 事 。 崇 虛 掌 五 岳 四 瀆 神 祀 , 在 京 及 諸 州 道 士 簿 帳 等 事 。 二 局 丞 , 太 樂 兼 領 清 商 部 丞 , 掌 清 商 音 樂 等 事 。 鼓 吹 兼 領 黃 戶 局 丞 , 掌 供 樂 人 衣 服 。 太 史 兼 領 靈 臺 、 掌 天 文 觀 候 。 太 卜 掌 諸 卜 筮 。 二 局 丞 。

    光 祿 寺 , 掌 諸 膳 食 , 帳 幕 器 物 , 宮 殿 門 戶 等 事 。 統 守 宮 、 掌 凡 張 設 等 事 。 太 官 、 掌 食 膳 事 。 宮 門 、 主 諸 門 籥 事 。 供 府 、 掌 供 御 衣 服 玩 弄 之 事 。 肴 藏 、 掌 器 物 鮭 味 等 事 。 清 漳 、 主 酒 , 歲 二 萬 石 。 春 秋 中 半 。 華 林 掌 禁 林 木 等 事 。 等 署 。 宮 門 署 , 置 僕 射 六 人 , 以 司 其 事 。 餘 各 有 令 、 丞 。 又 領 東 園 局 丞 員 。 掌 諸 凶 具 。

    衛 尉 寺 , 掌 禁 衛 甲 兵 。 統 城 門 寺 , 置 校 尉 二 人 , 以 司 其 職 。 掌 宮 殿 城 門 , 并 諸 倉 庫 管 籥 等 事 。 又 領 公 車 、 掌 尚 書 所 不 理 , 有 枉 屈 , 經 判 奏 聞 。 武 庫 、 掌 甲 兵 及 吉 凶 儀 仗 。 衛 士 掌 京 城 及 諸 門 士 兵 。 等 署 令 。 武 庫 又 有 修 故 局 丞 。 掌 領 匠 修 故 甲 等 事 。

    大 宗 正 寺 , 掌 宗 室 屬 籍 。 統 皇 子 王 國 、 諸 王 國 、 諸 長 公 主 家 。

    太 僕 寺 , 掌 諸 車 輦 、 馬 、 牛 、 畜 產 之 屬 。 統 驊 騮 、 掌 御 馬 及 諸 鞍 乘 。 左 右 龍 、 左 右 牝 、 掌 駝 馬 。 駝 牛 、 掌 飼 駝 騾 驢 牛 。 司 羊 、 掌 諸 羊 。 乘 黃 、 掌 諸 輦 輅 。 車 府 掌 諸 雜 車 。 等 署 令 、 丞 。 驊 騮 署 , 又 有 奉 承 直 長 二 人 。 左 龍 署 , 有 左 龍 局 。 右 龍 署 , 有 右 龍 局 。 左 牝 署 , 有 左 牝 局 。 右 牝 署 , 有 右 牝 局 。 駝 牛 署 , 有 典 駝 、 特 牛 、 牸 牛 三 局 。 司 羊 署 , 有 特 羊 、 牸 羊 局 。 諸 局 並 有 都 尉 。 寺 又 領 司 訟 、 典 腊 、 出 入 等 三 局 丞 。

    大 理 寺 , 掌 決 正 刑 獄 。 正 、 監 、 評 各 一 人 , 律 博 士 四 人 , 明 法 掾 二 十 四 人 , 檻 車 督 二 人 , 掾 十 人 , 獄 丞 、 掾 各 二 人 , 司 直 、 明 法 各 十 人 。

    鴻 臚 寺 , 掌 蕃 客 朝 會 , 吉 凶 弔 祭 。 統 典 客 、 典 寺 、 司 儀 等 署 令 、 丞 。 典 客 署 , 又 有 京 邑 薩 甫 二 人 , 諸 州 薩 甫 一 人 。 典 寺 署 , 有 僧 祗 部 丞 一 人 。 司 儀 署 , 又 有 奉 禮 郎 三 十 人 。

    司 農 寺 , 掌 倉 市 薪 菜 , 園 池 果 實 。 統 平 準 、 太 倉 、 鉤 盾 、 典 農 、 導 官 、 梁 州 水 次 倉 、 石 濟 水 次 倉 、 藉 田 等 署 令 、 丞 。 而 鉤 盾 又 別 領 大 囿 、 上 林 、 遊 獵 、 柴 草 、 池 藪 、 苜 蓿 等 六 部 丞 。 典 農 署 , 又 別 領 山 陽 、 平 頭 、 督 亢 等 三 部 丞 。 導 官 署 , 又 有 御 細 部 、 麴 麵 部 、 典 庫 部 等 倉 督 員 。

    太 府 寺 , 掌 金 帛 府 庫 , 營 造 器 物 。 統 左 、 中 、 右 三 尚 方 , 左 藏 、 司 染 、 諸 冶 東 西 道 署 、 黃 藏 、 右 藏 、 細 作 、 左 校 、 甄 官 等 署 令 、 丞 。 左 尚 方 , 又 別 領 別 局 、 樂 器 、 器 作 三 局 丞 。 中 尚 方 , 又 別 領 別 局 、 涇 州 絲 局 、 雍 州 絲 局 、 定 州 紬 綾 局 四 局 丞 。 右 尚 方 , 又 別 領 別 局 丞 。 司 染 署 , 又 別 領 京 坊 、 河 東 、 信 都 三 局 丞 。 諸 冶 東 道 , 又 別 領 滏 口 、 武 安 、 白 間 〔 三 〕 三 局 丞 。 諸 冶 西 道 , 又 別 領 晉 陽 冶 、 泉 部 、 大 、 原 仇 四 局 丞 。 甄 官 署 , 又 別 領 石 窟 丞 。

    國 子 寺 , 掌 訓 教 冑 子 。 祭 酒 一 人 , 亦 置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員 。 領 博 士 五 人 , 助 教 十 人 , 學 生 七 十 二 人 。 太 學 博 士 十 人 , 助 教 二 十 人 , 太 學 生 二 百 人 。 四 門 學 博 士 二 十 人 , 助 教 二 十 人 , 學 生 三 百 人 。

    長 秋 寺 , 掌 諸 宮 閣 。 卿 、 中 尹 各 一 人 , 並 用 宦 者 。 丞 二 人 。 亦 有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員 。 領 中 黃 門 、 掖 庭 、 晉 陽 宮 、 中 山 宮 、 園 池 、 中 宮 僕 、 奚 官 等 署 令 、 丞 。 又 有 暴 室 局 丞 。 其 中 黃 門 , 又 有 冗 從 僕 射 及 博 士 四 人 。 掖 庭 、 晉 陽 、 中 山 , 各 有 宮 教 博 士 二 人 。 中 山 署 , 又 別 有 麵 豆 局 丞 。 園 池 署 , 又 別 有 桑 園 部 丞 。 中 宮 僕 署 , 又 別 有 乘 黃 局 教 尉 、 細 馬 車 都 督 、 車 府 部 丞 。 奚 官 署 , 又 別 有 染 局 丞 。

    將 作 寺 , 掌 諸 營 建 。 大 匠 一 人 , 丞 四 人 。 亦 有 功 曹 , 主 簿 , 錄 事 員 。 若 有 營 作 , 則 立 將 、 副 將 、 長 史 、 司 馬 、 主 簿 、 錄 事 各 一 人 。 又 領 軍 主 、 副 , 幢 主 、 副 等 。

    昭 玄 寺 , 掌 諸 佛 教 。 置 大 統 一 人 , 統 一 人 , 都 維 那 三 人 。 亦 置 功 曹 、 主 簿 員 , 以 管 諸 州 邵 縣 沙 門 曹 。

    領 軍 府 , 將 軍 一 人 , 掌 禁 衛 宮 掖 。 朱 華 閣 外 , 凡 禁 衛 官 , 皆 主 之 。 輿 駕 出 入 , 督 攝 仗 衛 。 中 領 軍 亦 同 。 有 長 史 、 司 馬 、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 釐 其 府 事 。 又 領 左 右 衛 、 領 左 右 等 府 。

    左 右 衛 府 , 將 軍 各 一 人 , 掌 左 右 廂 。 所 主 朱 華 閣 以 外 , 各 武 衛 將 軍 二 人 貳 之 。 皆 有 司 馬 、 功 曹 、 主 簿 、 錄 事 , 釐 其 府 事 。 其 御 仗 屬 官 , 有 御 仗 正 副 都 督 、 御 仗 五 職 、 御 仗 等 員 。 其 直 盪 屬 官 , 有 直 盪 正 副 都 督 、 直 入 正 副 都 督 、 勳 武 前 鋒 正 副 都 督 、 勳 武 前 鋒 五 藏 等 員 。 直 衛 屬 官 , 有 直 衛 正 副 都 督 、 翊 衛 正 副 都 督 、 前 鋒 正 副 都 督 等 員 。 直 突 屬 官 , 有 直 突 都 督 、 勳 武 前 鋒 散 都 督 等 員 。 直 閣 屬 官 , 有 朱 衣 直 閣 、 直 閣 將 軍 、 直 寢 、 直 齋 、 直 後 之 屬 。 又 有 武 騎 、 雲 騎 將 軍 各 一 人 , 驍 騎 、 遊 擊 、 前 後 左 右 等 四 軍 將 軍 , 左 右 中 郎 將 , 各 五 人 , 步 兵 、 越 騎 、 射 聲 、 屯 騎 、 長 水 等 校 尉 , 奉 車 都 尉 等 , 各 十 人 , 武 賁 中 郎 將 、 羽 林 監 各 十 五 人 , 冗 從 僕 射 三 十 人 , 騎 都 尉 六 十 人 , 積 弩 、 積 射 、 強 弩 等 將 軍 及 武 騎 常 侍 , 各 二 十 五 人 , 殿 中 將 軍 五 十 人 , 員 外 將 軍 一 百 人 , 殿 中 司 馬 督 五 十 人 , 員 外 司 馬 督 一 百 人 。

    領 左 右 府 , 有 領 左 右 將 軍 、 領 千 牛 備 身 , 又 有 左 右 備 身 正 副 都 督 、 左 右 備 身 五 職 、 左 右 備 身 員 。 又 有 刀 劍 備 身 正 副 都 督 、 刀 劍 備 身 五 職 、 刀 劍 備 身 員 。 又 有 備 身 正 副 督 、 備 身 五 職 員 。

    護 軍 府 , 將 軍 一 人 , 掌 四 中 關 津 。 輿 駕 出 則 護 駕 。 中 護 軍 亦 同 。 有 長 史 、 司 馬 、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 釐 其 府 事 。 其 屬 官 , 東 西 南 北 四 中 府 皆 統 之 。 四 府 各 中 郎 將 一 人 ,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參 軍 、 統 府 錄 事 各 一 人 。 又 有 統 府 直 兵 及 功 曹 、 倉 曹 、 中 兵 、 外 兵 、 騎 兵 、 長 流 、 城 局 等 參 軍 各 一 人 , 法 、 田 、 鎧 等 曹 行 參 軍 各 一 人 。 又 領 諸 關 尉 、 津 尉 。

    行 臺 , 在 令 無 文 。 其 官 置 令 、 僕 射 。 其 尚 書 丞 郎 , 皆 隨 權 制 而 置 員 焉 。 其 文 未 詳 。

    太 子 太 師 、 太 傅 、 太 保 , 是 為 三 師 , 掌 師 範 訓 導 , 輔 翊 皇 太 子 。 少 師 、 少 傅 、 少 保 , 是 為 三 少 , 各 一 人 , 掌 奉 皇 太 子 , 以 觀 三 師 之 德 。 出 則 三 師 在 前 , 三 少 在 後 。

    詹 事 , 總 東 宮 內 外 眾 務 , 事 無 大 小 , 皆 統 之 。 府 置 丞 、 功 曹 、 五 官 、 主 簿 、 錄 事 員 。 領 家 令 , 率 更 令 、 僕 等 三 寺 , 左 右 衛 二 坊 。 三 寺 各 置 丞 , 二 坊 各 置 司 馬 , 俱 有 功 曹 、 主 簿 , 以 承 其 事 。

    家 令 , 領 食 官 、 典 倉 、 司 藏 等 署 令 、 丞 。 又 領 內 坊 令 、 丞 。 掌 知 閤 內 諸 事 。 其 食 官 , 又 別 領 器 局 、 酒 局 二 丞 , 典 倉 又 別 領 園 丞 , 司 藏 又 別 領 仗 庫 、 典 作 二 局 丞 。 率 更 領 中 盾 署 令 、 丞 各 一 人 。 掌 周 衛 禁 防 , 漏 刻 鍾 鼓 。 僕 寺 領 廄 牧 署 令 、 丞 , 署 又 別 有 車 輿 局 丞 。

    左 右 衛 坊 率 , 各 領 騎 官 備 身 正 副 都 督 、 騎 官 備 身 五 職 、 騎 官 備 身 員 。 又 有 內 直 備 身 正 副 都 督 、 內 直 備 身 五 職 、 內 直 備 身 員 。 又 有 備 身 正 副 都 督 、 備 身 五 職 員 。 又 有 直 閣 、 直 前 、 直 後 員 。 又 有 旅 騎 、 屯 衛 、 典 軍 等 校 尉 各 二 人 , 騎 尉 三 十 人 。

    門 下 坊 , 中 庶 子 、 中 舍 人 、 通 事 守 舍 人 、 主 事 守 舍 人 , 各 四 人 。 又 領 殿 內 、 典 膳 、 藥 藏 、 齋 帥 等 局 。 殿 內 局 有 內 直 監 二 人 , 副 直 監 四 人 。 典 膳 、 藥 藏 局 , 監 、 丞 各 二 人 。 藥 藏 又 有 侍 醫 四 人 。 齋 帥 局 , 齋 帥 、 內 閣 帥 各 二 人 。

    典 書 坊 , 庶 子 四 人 , 舍 人 二 十 八 人 。 又 領 典 經 坊 , 洗 馬 八 人 , 守 舍 人 二 人 , 門 大 夫 、 坊 門 大 夫 、 主 簿 各 一 人 。 并 統 伶 官 西 涼 二 部 、 伶 官 清 商 二 部 。

    自 諸 省 臺 府 寺 , 各 因 其 繁 簡 而 置 吏 。 有 令 史 、 書 令 史 、 書 吏 之 屬 。 又 各 置 曹 兵 , 以 共 其 役 。 其 員 因 繁 簡 而 立 。 其 餘 主 司 專 其 事 者 , 各 因 事 立 名 , 條 流 甚 眾 , 不 可 得 而 具 也 。

    王 , 位 列 大 司 馬 上 。 非 親 王 則 位 在 三 公 下 。 置 師 一 人 , 餘 官 大 抵 與 梁 制 不 異 。 其 封 內 之 調 , 盡 以 入 臺 , 三 分 食 一 。 公 已 下 , 四 分 食 一 。

    皇 子 王 國 , 置 郎 中 令 , 大 農 , 中 尉 , 常 侍 , 各 一 人 。 侍 郎 , 二 人 。 上 、 中 、 下 三 將 軍 , 各 一 人 。 上 、 中 大 夫 , 各 二 人 。 防 閣 、 四 人 。 典 書 、 典 祠 、 學 官 、 典 衛 等 令 , 各 一 人 。 齋 帥 、 四 人 。 食 官 、 廄 牧 長 、 各 一 人 。 典 醫 丞 、 二 人 。 典 府 丞 、 一 人 。 執 書 、 二 人 。 謁 者 、 四 人 。 舍 人 十 人 。 等 員 。

    諸 王 國 , 則 加 有 陵 長 、 廟 長 、 常 侍 各 一 人 , 而 無 中 將 軍 員 。 上 、 中 大 夫 各 減 一 人 。 諸 公 又 減 諸 王 防 閣 、 齋 帥 、 典 醫 丞 等 員 。 諸 侯 伯 子 男 國 , 又 減 諸 公 國 將 軍 、 大 夫 員 。 諸 公 主 則 置 家 令 、 丞 、 主 簿 、 錄 事 等 員 。

    司 州 , 置 牧 。 屬 官 有 別 駕 從 事 史 , 治 中 從 事 史 , 州 都 , 主 簿 , 西 曹 書 佐 、 記 室 、 戶 曹 、 功 曹 、 金 曹 、 租 曹 、 兵 曹 、 騎 曹 、 都 官 、 法 曹 、 部 郡 等 從 事 員 。 主 簿 置 史 , 西 曹 已 下 各 置 掾 史 。 又 領 西 、 東 市 署 令 、 丞 , 及 統 清 都 郡 諸 畿 郡 。

    清 都 郡 , 置 尹 , 丞 , 中 正 , 功 曹 、 主 簿 , 督 郵 , 五 官 , 門 下 督 , 錄 事 , 主 記 , 議 生 , 及 功 曹 、 記 室 、 戶 、 田 、 金 、 租 、 兵 、 騎 、 賊 、 法 等 曹 掾 , 中 部 掾 等 員 。

    鄴 、 臨 漳 、 成 安 三 縣 令 , 各 置 丞 、 中 正 、 功 曹 、 主 簿 、 門 下 督 、 錄 事 、 主 記 , 議 及 功 曹 、 〔 四 〕 記 室 、 戶 、 田 、 金 、 租 、 兵 、 騎 、 賊 、 法 等 曹 掾 員 。 鄴 又 領 右 部 、 南 部 、 西 部 三 尉 , 又 領 十 二 行 經 途 尉 。 凡 一 百 三 十 五 里 , 里 置 正 。 臨 漳 又 領 左 部 、 東 部 二 尉 , 左 部 管 九 行 經 途 尉 。 凡 一 百 一 十 四 里 , 里 置 正 。 成 安 又 領 後 部 、 北 部 二 尉 , 後 部 管 十 一 行 經 途 尉 , 七 十 四 里 , 里 置 正 。 清 都 郡 諸 縣 令 已 下 官 員 , 悉 與 上 上 縣 同 。 諸 畿 郡 太 守 已 下 , 悉 與 上 上 郡 同 。

    上 上 州 刺 史 , 置 府 。 屬 官 有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 功 曹 、 倉 曹 、 中 兵 等 參 軍 事 及 掾 史 , 主 簿 及 掾 , 記 室 掾 史 , 外 兵 、 騎 兵 、 長 流 、 城 局 、 刑 獄 等 參 軍 事 及 掾 史 , 參 軍 事 及 法 、 墨 、 田 、 鎧 、 集 、 士 等 曹 行 參 軍 及 掾 史 , 右 戶 掾 史 , 行 參 軍 , 長 兼 行 參 軍 , 督 護 , 統 府 錄 事 , 統 府 直 兵 , 箱 錄 事 等 員 。 州 屬 官 , 有 別 駕 從 事 史 , 治 中 從 事 史 , 州 都 光 迎 主 簿 , 主 簿 , 西 曹 書 佐 , 市 令 及 史 , 祭 酒 從 事 史 , 部 郡 從 事 , 皁 服 從 事 , 典 籤 及 史 , 門 下 督 , 省 事 , 都 錄 事 及 史 , 箱 錄 事 及 史 , 朝 直 、 刺 姦 、 記 室 掾 , 戶 曹 、 田 曹 、 金 曹 、 租 曹 、 兵 曹 、 左 戶 等 掾 史 等 員 。

    上 上 州 府 , 州 屬 官 佐 史 , 合 三 百 九 十 三 人 。 上 中 州 減 上 上 州 十 人 。 上 下 州 減 上 中 州 十 人 。 中 上 州 減 上 下 州 五 十 一 人 。 中 中 州 減 中 上 州 十 人 。 中 下 州 減 中 中 州 十 人 。 下 上 州 減 中 下 州 五 十 人 。 下 中 州 減 下 上 州 十 人 。 下 下 州 減 下 中 州 十 人 。

    上 上 郡 太 守 , 屬 官 有 丞 , 中 正 , 光 迎 功 曹 , 光 迎 主 簿 , 功 曹 , 主 簿 , 五 官 , 省 事 , 錄 事 , 及 西 曹 、 戶 曹 、 金 曹 、 租 曹 、 兵 曹 、 集 曹 等 掾 佐 , 太 學 博 士 , 助 教 , 太 學 生 , 市 長 , 倉 督 等 員 。 合 屬 官 佐 史 二 百 一 十 二 人 。 上 中 郡 減 上 上 郡 五 人 。 上 下 郡 減 上 中 郡 五 人 。 中 上 郡 減 上 下 郡 四 十 五 人 。 中 中 郡 減 中 上 郡 五 人 。 中 下 郡 減 中 中 郡 五 人 。 下 上 郡 減 中 下 郡 四 十 人 。 下 中 郡 減 下 上 郡 二 人 。 下 下 郡 減 下 中 郡 二 人 。

    上 上 縣 令 , 屬 官 有 丞 , 中 正 , 光 迎 功 曹 , 光 迎 主 簿 , 功 曹 , 主 簿 , 錄 事 , 及 西 曹 、 戶 曹 、 金 曹 、 租 曹 、 兵 曹 等 掾 , 市 長 等 員 。 合 屬 官 佐 史 五 十 四 人 。 上 中 縣 減 上 上 縣 五 人 。 上 下 縣 減 上 中 縣 五 人 。 中 上 縣 減 上 下 縣 六 人 。 中 中 縣 減 中 上 縣 五 人 。 中 下 縣 減 中 中 縣 一 人 。 下 上 縣 減 中 下 縣 一 人 。 下 中 縣 減 下 上 縣 一 人 。 下 下 縣 減 下 中 縣 一 人 。

    自 州 、 郡 、 縣 , 各 因 其 大 小 置 白 直 , 以 供 其 役 。

    三 等 諸 鎮 , 置 鎮 將 、 副 將 , 長 史 , 錄 事 參 軍 , 倉 曹 、 中 兵 、 長 流 、 城 局 等 參 軍 事 , 鎧 曹 行 參 軍 , 市 長 , 倉 督 等 員 。

    三 等 戍 , 置 戍 主 、 副 , 掾 , 隊 主 、 副 等 員 。

    官 一 品 , 每 歲 祿 八 百 匹 , 二 百 匹 為 一 秩 。 從 一 品 , 七 百 匹 , 一 百 七 十 五 匹 為 一 秩 。

    二 品 , 六 百 匹 , 一 百 五 十 匹 為 一 秩 。 從 二 品 , 五 百 匹 , 一 百 二 十 五 匹 為 一 秩 。

    三 品 , 四 百 匹 , 一 百 匹 為 一 秩 。 從 三 品 , 三 百 匹 , 七 十 五 匹 為 一 秩 。

    四 品 , 二 百 四 十 匹 , 六 十 匹 為 一 秩 。 從 四 品 , 二 百 匹 , 五 十 匹 為 一 秩 。

    五 品 , 一 百 六 十 匹 , 四 十 匹 為 一 秩 。 從 五 品 , 一 百 二 十 匹 , 三 十 匹 為 一 秩 。

    六 品 , 一 百 匹 , 二 十 五 匹 為 一 秩 。 從 六 品 , 八 十 匹 , 二 十 匹 為 一 秩 。

    七 品 , 六 十 匹 , 十 五 匹 為 一 秩 。 從 七 品 , 四 十 匹 , 十 匹 為 一 秩 。

    八 品 , 三 十 六 匹 , 九 匹 為 一 秩 。 從 八 品 , 三 十 二 匹 , 八 匹 為 一 秩 。

    九 品 , 二 十 八 匹 , 七 匹 為 一 秩 。 從 九 品 , 二 十 四 匹 , 六 匹 為 一 秩 。

    祿 率 一 分 以 帛 , 一 分 以 粟 , 一 分 以 錢 。 事 繁 者 優 一 秩 , 平 者 守 本 秩 , 閑 者 降 一 秩 。 長 兼 、 試 守 者 , 亦 降 一 秩 。 官 非 執 事 、 不 朝 拜 者 , 皆 不 給 祿 。 又 自 一 品 已 下 , 至 於 流 外 勳 品 , 各 給 事 力 。 一 品 至 三 十 人 , 下 至 於 流 外 勳 品 , 或 以 五 人 為 等 , 或 以 四 人 、 三 人 、 二 人 、 一 人 為 等 。 繁 者 加 一 等 , 平 者 守 本 力 , 閑 者 降 一 等 焉 。

    州 、 郡 、 縣 制 祿 之 法 , 刺 史 、 守 、 令 下 車 , 各 前 取 一 時 之 秩 。

    上 上 州 刺 史 , 歲 秩 八 百 匹 , 與 司 州 牧 同 。 上 中 、 上 下 各 以 五 十 匹 為 差 。 中 上 降 上 下 一 百 匹 , 中 中 及 中 下 , 亦 以 五 十 匹 為 差 。 下 上 降 中 下 一 百 匹 , 下 中 、 下 下 , 亦 各 以 五 十 匹 為 差 。

    上 郡 太 守 , 歲 秩 五 百 匹 , 降 清 都 尹 五 十 匹 。 上 中 、 上 下 各 以 五 十 匹 為 差 。 中 上 降 上 下 四 十 匹 , 中 中 及 中 下 , 各 以 三 十 匹 為 差 。 下 上 降 中 下 四 十 匹 , 下 中 、 下 下 各 以 二 十 匹 為 差 。

    上 上 縣 , 歲 秩 一 百 五 十 匹 , 與 鄴 、 臨 漳 、 成 安 三 縣 同 。 上 中 、 上 下 各 以 十 匹 為 差 。 中 上 降 上 下 三 十 匹 , 中 中 及 中 下 , 各 以 五 匹 為 差 。 下 上 降 中 下 二 十 匹 , 下 中 、 下 下 各 以 十 匹 為 差 。

    州 自 長 史 已 下 , 逮 于 史 吏 , 郡 縣 自 丞 已 下 , 逮 于 掾 佐 , 亦 皆 以 帛 為 秩 。 郡 有 尉 者 , 尉 減 丞 之 半 。 皆 以 其 所 出 常 調 課 之 。 其 鎮 將 , 戍 主 , 軍 主 、 副 , 幢 主 、 副 , 逮 于 掾 史 , 亦 各 有 差 矣 。

    諸 州 刺 史 、 守 、 令 已 下 , 幹 及 力 , 皆 聽 敕 乃 給 。 其 幹 出 所 部 之 人 。 一 幹 輸 絹 十 八 匹 , 幹 身 放 之 。 力 則 以 其 州 、 郡 、 縣 白 直 充 。

    三 師 、 王 、 二 大 、 大 司 馬 、 大 將 軍 。 三 公 , 為 第 一 品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開 國 郡 公 , 為 從 一 品 。

    儀 同 三 司 , 太 子 三 師 , 特 進 , 尚 書 令 , 驃 騎 、 車 騎 將 軍 , 二 將 軍 加 大 者 , 在 開 國 郡 公 下 。 衛 將 軍 , 加 大 者 , 在 太 子 太 師 上 。 四 征 將 軍 , 加 大 者 , 次 衛 大 將 軍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散 郡 公 , 開 國 縣 公 , 為 第 二 品 。

    尚 書 僕 射 , 置 二 , 左 居 右 上 。 中 書 監 , 四 鎮 , 加 大 者 , 次 四 征 。 中 、 鎮 、 撫 軍 將 軍 , 三 將 軍 , 武 職 罷 任 者 為 之 。 領 軍 、 加 大 者 , 在 尚 書 令 下 。 護 軍 、 翊 軍 將 軍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散 縣 公 , 開 國 縣 侯 , 為 從 二 品 。

    吏 部 尚 書 , 四 安 將 軍 , 中 領 、 護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卿 , 太 子 三 少 , 中 書 令 , 太 子 詹 事 , 侍 中 , 列 曹 尚 書 , 四 平 將 軍 , 大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卿 , 清 都 尹 , 三 等 上 州 刺 史 , 左 右 衛 將 軍 , 祕 書 監 , 銀 青 光 祿 大 夫 , 散 縣 侯 , 開 國 縣 伯 , 為 第 三 品 。

    散 騎 常 侍 、 三 等 中 州 刺 史 、 司 徒 左 長 史 、 四 方 中 郎 將 、 四 護 匈 奴 、 T 戎 、 夷 、 蠻 越 。 中 郎 將 、 國 子 祭 酒 、 御 史 中 丞 、 中 侍 中 、 長 秋 卿 、 將 作 大 匠 、 冠 軍 將 軍 、 太 尉 長 史 、 領 左 右 將 軍 、 武 衛 將 軍 、 太 子 左 右 衛 率 、 輔 國 將 軍 、 四 護 校 尉 、 太 中 大 夫 、 龍 驤 將 軍 、 三 等 上 郡 太 守 、 散 縣 伯 , 為 從 第 三 品 。

    鎮 遠 、 安 遠 將 軍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少 卿 , 尚 書 , 吏 部 郎 中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太 子 中 庶 子 , 司 徒 右 長 史 , 司 空 長 史 , 大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少 卿 , 三 公 府 司 馬 , 中 常 侍 , 中 尹 , 城 門 校 尉 , 武 騎 、 雲 騎 、 驍 騎 、 遊 擊 將 軍 , 已 前 上 階 。 建 忠 、 建 節 將 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諸 開 府 長 史 、 中 大 夫 , 三 等 下 州 刺 史 , 三 等 鎮 將 , 諸 開 府 司 馬 , 開 國 縣 子 , 為 第 四 品 。

    中 堅 、 中 壘 將 軍 , 尚 書 左 丞 , 三 公 府 諮 議 參 軍 事 , 司 州 別 駕 從 事 史 , 三 等 上 州 長 史 , 太 子 三 卿 , 前 、 左 、 右 、 後 軍 將 軍 , 中 書 侍 郎 , 太 子 庶 子 , 三 等 中 郡 太 守 , 左 右 備 身 、 刀 劍 備 身 、 備 身 、 衛 仗 、 直 盪 等 正 都 督 , 三 等 上 州 司 馬 , 已 前 上 階 。 振 威 、 奮 武 將 軍 , 諫 議 大 夫 , 尚 書 右 丞 , 諸 開 府 諮 議 參 軍 , 司 州 治 中 從 事 史 , 左 右 中 郎 將 , 步 兵 、 越 騎 、 射 聲 、 屯 騎 、 長 水 校 尉 , 朱 衣 直 閤 , 直 閤 將 軍 , 太 子 騎 官 備 身 、 內 直 備 身 等 正 都 督 , 三 等 鎮 副 將 , 散 縣 子 , 為 從 第 四 品 。

    廣 德 、 弘 義 將 軍 , 太 子 備 身 、 直 入 、 直 衛 等 正 都 督 , 領 左 右 、 三 等 中 州 長 史 , 三 公 府 從 事 中 郎 , 祕 書 丞 , 皇 子 友 , 國 子 博 士 , 散 騎 侍 郎 , 太 子 中 舍 人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三 等 中 州 司 馬 , 已 前 上 階 。 折 衝 、 制 勝 將 軍 , 主 衣 都 統 , 尚 食 、 尚 藥 二 典 御 , 太 子 旅 騎 、 屯 衛 、 典 軍 校 尉 , 領 護 府 長 史 司 馬 , 諸 開 府 從 事 中 郎 , 開 國 縣 男 , 為 第 五 品 。

    伏 波 、 陵 江 將 軍 , 三 等 下 州 長 史 , 三 公 府 掾 屬 , 著 作 郎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 太 子 洗 馬 , 左 右 備 身 、 刀 劍 備 身 、 御 仗 、 直 盪 等 副 都 督 〔 五 〕 , 左 右 直 長 , 中 尚 食 、 中 尚 藥 典 御 , 三 等 下 州 司 馬 , 已 前 上 階 。 輕 車 、 樓 船 將 軍 , 駙 馬 都 尉 , 翊 衛 正 都 督 , 直 寢 , 直 齋 , 奉 車 都 尉 , 都 水 使 者 , 諸 開 府 掾 屬 , 崇 聖 、 歸 義 、 歸 正 、 歸 命 、 歸 德 侯 , 清 都 郡 丞 , 治 書 侍 御 史 , 鄴 、 臨 漳 、 成 安 三 縣 令 , 中 給 事 中 , 三 等 下 郡 太 守 , 大 理 司 直 , 太 子 直 閤 、 二 衛 隊 主 , 太 子 騎 官 、 內 直 備 身 副 都 督 , 開 國 鄉 男 , 散 縣 男 , 為 從 第 五 品 。

    勁 武 、 昭 勇 將 軍 , 尚 書 諸 曹 郎 中 , 中 書 舍 人 , 三 公 府 主 簿 , 三 等 上 州 別 駕 從 事 史 , 四 中 府 三 等 鎮 守 長 史 , 三 公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皇 子 郎 中 令 , 三 公 府 功 曹 、 記 室 、 戶 、 倉 、 中 兵 參 軍 事 , 皇 子 文 學 , 謁 者 僕 射 , 已 前 上 階 。 明 威 、 顯 信 將 軍 , 太 子 備 身 副 都 督 , 四 中 府 司 馬 , 武 賁 中 郎 將 , 羽 林 監 , 冗 從 僕 射 , 直 入 副 都 督 , 千 牛 備 身 , 大 理 正 、 監 、 評 , 侍 御 師 諸 開 府 錄 事 、 功 曹 、 記 室 、 倉 、 中 兵 等 曹 參 軍 事 , 三 等 上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治 中 從 事 史 , 三 等 上 郡 丞 , 三 等 上 縣 令 , 太 子 內 直 監 , 平 準 署 令 , 為 第 六 品 。

    度 遼 、 橫 海 將 軍 , 直 突 都 督 , 三 等 中 州 別 駕 從 事 史 , 三 公 府 列 曹 參 軍 事 , 給 事 中 , 太 子 門 大 夫 , 三 等 上 州 功 、 倉 、 中 兵 等 參 軍 事 , 皇 子 大 農 , 騎 都 尉 , 直 後 , 符 璽 郎 中 , 三 等 中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已 前 上 階 。 踰 岷 、 越 嶂 將 軍 , 直 衛 副 都 督 , 三 等 中 州 從 事 史 , 諸 開 府 主 簿 、 列 曹 參 軍 事 , 三 等 中 州 功 、 倉 、 中 兵 等 參 軍 事 , 太 子 舍 人 , 三 寺 丞 , 太 子 直 前 , 太 子 副 直 監 , 太 子 諸 隊 主 , 為 從 第 六 品 。

    戎 昭 、 武 毅 將 軍 , 勳 武 前 鋒 正 都 督 , 三 公 府 東 西 閤 祭 酒 , 三 等 下 州 別 駕 從 事 史 , 三 等 上 州 府 主 簿 、 列 曹 參 軍 事 , 三 等 下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四 中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王 公 國 郎 中 令 , 積 弩 、 積 射 將 軍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皇 子 中 尉 , 三 公 府 參 軍 事 、 列 曹 行 參 軍 , 已 前 上 階 。 雄 烈 、 恢 猛 將 軍 , 翊 衛 副 都 督 , 諸 開 府 東 西 閤 祭 酒 參 軍 事 、 列 曹 行 參 軍 , 三 等 下 州 功 、 倉 、 中 兵 參 軍 事 , 四 中 府 功 、 倉 、 中 兵 參 軍 事 , 三 等 中 州 府 主 簿 、 列 曹 參 軍 事 , 二 衛 府 司 馬 , 詹 事 府 丞 , 左 右 備 身 五 職 , 三 等 鎮 錄 事 參 軍 事 , 六 寺 丞 , 祕 書 郎 中 , 著 作 佐 郎 , 太 子 侍 醫 , 太 子 騎 尉 , 太 子 騎 官 備 身 五 職 , 三 等 中 郡 丞 , 三 等 中 縣 令 , 為 第 七 品 。

    揚 麾 、 曜 鋒 將 軍 , 勳 武 前 鋒 副 都 督 , 強 弩 將 軍 , 三 公 府 行 參 軍 , 三 等 上 州 參 軍 事 、 列 曹 行 參 軍 , 三 等 下 州 府 主 簿 、 列 曹 參 軍 事 , 四 中 府 列 曹 參 軍 事 , 王 公 國 大 農 , 長 秋 、 將 作 寺 丞 , 太 子 二 率 坊 司 馬 , 三 等 鎮 倉 、 中 兵 參 軍 事 , 已 前 上 階 。 蕩 邊 、 開 域 將 軍 , 勳 武 前 鋒 散 都 督 , 太 學 博 士 , 皇 子 常 侍 , 太 常 博 士 , 武 騎 常 侍 , 左 右 備 身 , 刀 劍 備 身 五 職 , 都 將 、 別 、 統 、 軍 主 、 幢 主 。 三 等 中 州 參 軍 事 、 列 曹 行 參 軍 , 諸 開 府 行 參 軍 , 奉 朝 請 , 國 子 助 教 , 公 車 、 京 邑 二 市 署 令 , 三 等 鎮 列 曹 參 軍 事 , 三 縣 丞 , 侍 御 史 , 尚 食 、 尚 藥 丞 , 齋 帥 , 中 尚 食 、 中 尚 藥 丞 , 太 子 直 後 、 二 衛 隊 副 , 前 鋒 正 都 督 , 太 子 騎 官 備 身 , 太 子 內 直 備 身 五 職 , 已 見 前 。 諸 戍 主 、 軍 主 , 為 從 第 七 品 。

    靜 漠 、 綏 戎 將 軍 , 協 律 郎 , 三 等 上 州 行 參 軍 , 三 等 下 州 參 軍 事 、 列 曹 參 軍 事 , 四 中 府 列 曹 行 參 軍 , 侯 、 伯 國 郎 中 令 , 殿 中 將 軍 , 皇 子 侍 郎 , 已 前 上 階 。 平 越 、 殄 夷 將 軍 , 刀 劍 備 身 五 職 , 已 見 前 。 前 鋒 副 都 督 , 太 子 內 直 備 身 , 主 書 , 殿 中 侍 御 史 , 太 子 典 膳 、 藥 藏 丞 , 太 子 齋 帥 , 三 等 中 州 行 參 軍 , 王 、 公 國 中 尉 , 三 等 鎮 鎧 曹 行 參 軍 , 三 等 下 郡 丞 , 三 等 下 縣 令 , 為 第 八 品 。

    飛 騎 、 隼 擊 將 軍 , 三 公 府 長 兼 左 右 戶 行 參 軍 、 長 兼 行 參 軍 , 門 下 錄 事 , 尚 書 都 令 史 , 檢 校 御 史 , 諸 署 令 , 諸 開 府 典 籤 , 中 謁 者 僕 射 , 中 黃 門 冗 從 僕 射 , 已 前 上 階 。 武 牙 、 武 奮 將 軍 , 備 身 御 仗 五 職 , 宮 門 署 僕 射 , 太 子 備 身 五 職 , 侯 、 伯 國 大 農 , 皇 子 上 、 中 、 下 將 軍 , 皇 子 上 、 中 大 夫 , 王 、 公 國 常 侍 , 諸 開 府 長 兼 左 右 戶 行 參 軍 , 諸 開 府 長 兼 行 參 軍 , 員 外 將 軍 , 勳 武 前 鋒 五 職 , 司 州 及 三 等 上 州 典 籤 , 太 子 諸 隊 副 , 諸 戍 諸 軍 副 , 清 都 郡 丞 , 為 從 第 八 品 。

    清 野 將 軍 , 子 、 男 國 郎 中 令 , 諸 署 內 謁 者 局 統 , 三 等 上 州 長 兼 行 參 軍 , 中 黃 門 、 太 子 內 坊 令 , 公 主 家 令 , 皇 子 防 閤 、 典 書 令 , 四 門 博 士 , 大 理 律 博 士 , 校 書 郎 , 三 公 府 參 軍 督 護 , 都 水 參 軍 事 , 七 部 尉 , 諸 郡 尉 , 已 前 上 階 。 橫 野 將 軍 , 王 、 公 國 侍 郎 , 侯 、 伯 國 中 尉 、 謁 者 , 太 子 三 寺 丞 , 諸 開 府 參 軍 督 護 , 殿 中 司 馬 督 , 御 仗 , 太 子 食 官 、 中 省 、 典 倉 等 令 , 太 子 備 身 , 平 準 、 公 車 丞 , 三 等 中 州 典 籤 , 為 第 九 品 。

    偏 將 軍 , 諸 宮 教 博 士 , 太 子 司 藏 、 廄 牧 令 , 太 子 校 書 , 諸 署 別 局 都 尉 , 諸 尉 , 諸 關 津 尉 , 三 等 上 州 參 軍 督 護 , 三 等 中 州 長 兼 行 參 軍 , 祕 書 省 正 字 , 皇 太 子 三 令 , 王 、 公 國 上 中 下 將 軍 及 上 中 大 夫 , 諸 署 令 , 諸 縣 丞 , 已 前 上 階 。 裨 將 軍 , 領 軍 護 軍 府 、 太 常 光 祿 衛 尉 寺 、 詹 事 府 等 功 曹 、 五 官 、 奉 禮 郎 , 子 、 男 國 大 農 , 小 黃 門 , 員 外 司 馬 督 , 太 學 助 教 , 諸 幢 主 、 遙 途 尉 , 〔 六 〕 中 侍 中 , 省 錄 事 , 三 等 下 州 典 籤 , 尚 書 、 門 下 、 中 書 等 省 醫 師 , 為 從 第 九 品 。

    流 內 比 視 官 十 三 等 。 第 一 領 人 酋 長 , 〔 七 〕 視 從 第 三 品 。 第 一 不 領 人 酋 長 , 視 第 四 品 。 第 二 領 人 酋 長 , 第 一 領 人 庶 長 , 視 從 第 四 品 。 諸 州 大 中 正 , 第 二 不 領 人 酋 長 , 第 一 不 領 人 庶 長 , 視 第 五 品 。 諸 州 中 正 , 畿 郡 邑 中 正 , 第 三 領 人 酋 長 , 第 二 領 人 庶 長 , 視 從 第 五 品 。 第 三 不 領 人 酋 長 , 第 二 不 領 人 庶 長 , 視 第 六 品 。 第 三 領 人 庶 長 , 視 從 第 六 品 。 第 三 不 領 人 庶 長 , 視 第 七 品 。 司 州 州 都 主 簿 , 國 子 學 生 , 視 從 第 七 品 。 諸 州 州 都 督 簿 , 司 州 西 曹 書 佐 , 清 都 郡 中 正 、 功 曹 , 視 第 八 品 。 司 州 列 曹 從 事 , 諸 州 西 曹 書 佐 , 諸 郡 中 正 、 功 曹 , 清 都 郡 主 簿 , 視 從 第 八 品 。 司 州 部 郡 從 事 , 諸 州 祭 酒 從 事 史 , 視 第 九 品 。 諸 州 部 郡 從 事 , 司 州 守 從 事 , 諸 郡 主 簿 , 司 州 武 猛 從 事 , 視 從 第 九 品 。

    周 太 祖 初 據 關 內 , 官 名 未 改 魏 號 。 及 方 隅 粗 定 , 改 創 章 程 , 命 尚 書 令 盧 辯 , 遠 師 周 之 建 職 , 置 三 公 三 孤 , 以 為 論 道 之 官 。 次 置 六 卿 , 以 分 司 庶 務 。 其 所 制 班 序 :

    內 命 , 謂 王 朝 之 臣 。 三 公 九 命 , 三 孤 八 命 , 六 卿 七 命 , 上 大 夫 六 命 , 中 大 夫 五 命 , 下 大 夫 四 命 , 上 士 三 命 , 中 士 再 命 , 下 士 一 命 。

    外 命 , 謂 諸 侯 及 其 臣 。 諸 公 九 命 , 諸 侯 八 命 , 諸 伯 七 命 , 諸 子 六 命 , 諸 男 五 命 , 諸 公 之 孤 卿 四 命 , 侯 之 孫 卿 、 公 之 大 夫 三 命 , 子 男 之 孤 卿 , 侯 伯 之 大 夫 、 公 之 上 士 再 命 , 子 男 之 大 夫 、 公 之 中 士 、 侯 伯 之 上 士 一 命 , 公 之 下 士 、 侯 伯 之 中 士 下 士 、 子 男 之 士 不 命 。

    其 制 祿 秩 , 下 士 一 百 二 十 五 石 , 中 士 已 上 , 至 於 上 大 夫 , 各 倍 之 。 上 大 夫 是 為 四 千 石 。 卿 二 分 , 孤 三 分 , 公 四 分 , 各 益 其 一 。 公 因 盈 數 為 一 萬 石 。 其 九 秩 一 百 二 十 石 , 八 秩 至 於 七 秩 , 每 二 秩 六 分 而 下 各 去 其 一 , 二 秩 一 秩 俱 為 四 十 石 。 〔 八 〕 凡 頒 祿 , 視 年 之 上 下 。 畝 至 四 釜 為 上 年 , 上 年 頒 其 正 。 三 釜 為 中 年 , 中 年 頒 其 半 。 二 釜 為 下 年 , 下 年 頒 其 一 。 無 年 為 凶 荒 , 不 頒 祿 。 六 官 所 制 如 此 。

    制 度 既 畢 , 太 祖 以 魏 恭 帝 三 年 , 始 命 行 之 。 所 設 官 名 , 訖 於 周 末 , 多 有 改 更 。 並 具 盧 傳 , 〔 九 〕 不 復 重 序 云 。

校 勘 記

〔 一 〕   武 牙   當 作 「 虎 牙 」 , 唐 人 諱 改 。

〔 二 〕   朱 華 閣   「 閣 」 原 作 「 關 」 , 據 下 文 及 通 鑑 天 嘉 元 年 胡 注 改 。

〔 三 〕   白 間   職 官 分 紀 卷 二 二 作 「 白 澗 」 。

〔 四 〕   議 及 功 曹   按 上 文 清 都 郡 條 , 「 議 」 下 當 有 「 生 」 字 。

〔 五 〕   御 仗 直 盪 等 副 都 督   「 仗 」 原 作 「 使 」 , 「 盪 」 原 作 「 塗 」 , 據 上 文 及 通 鑑 陳 紀 二 文 帝 天 嘉 元 年 胡 注 改 。

〔 六 〕   遙 途 尉   按 : 「 遙 」 當 作 「 經 」 , 上 文 有 「 經 途 尉 」 。 原 文 「 遙 」 當 是 「 逕 」 字 之 訛 , 而 「 逕 」 又 是 「 經 」 字 之 訛 。 魏 設 「 經 途 尉 」 , 見 魏 書 甄 琛 傳 。 北 齊 承 魏 制 。

〔 七 〕   領 人 酋 長   「 領 人 」 當 作 「 領 民 」 , 唐 人 諱 改 。

〔 八 〕   二 秩 一 秩 俱 為 四 十 石   原 脫 「 一 秩 」 二 字 , 據 通 典 一 九 、 又 三 五 及 冊 府 五 0 五 改 。

〔 九 〕   盧 傳   指 周 書 盧 辯 傳 。
 
 
 

隋 書 卷 二 十 八

    志 第 二 十 三

      百 官 下

    高 祖 既 受 命 , 改 周 之 六 官 , 其 所 制 名 , 多 依 前 代 之 法 。 置 三 師 、 三 公 及 尚 書 、 門 下 、 內 史 、 祕 書 、 內 侍 等 省 , 御 史 、 都 水 等 臺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 國 子 、 將 作 等 寺 , 左 右 衛 、 左 右 武 衛 、 左 右 武 候 、 左 右 領 、 左 右 監 門 、 左 右 領 軍 等 府 , 分 司 統 職 焉 。

    三 師 , 不 主 事 , 不 置 府 僚 , 蓋 與 天 子 坐 而 論 道 者 也 。

    三 公 , 參 議 國 之 大 事 , 依 後 齊 置 府 僚 。 無 其 人 則 闕 。 祭 祀 則 太 尉 亞 獻 , 司 徒 奉 俎 , 司 空 行 掃 除 。 其 位 多 曠 , 皆 攝 行 事 。 尋 省 府 及 僚 佐 , 置 公 則 坐 於 尚 書 都 省 。 朝 之 眾 務 , 總 歸 於 臺 閣 。

    尚 書 省 , 事 無 不 總 。 置 令 、 左 右 僕 射 各 一 人 , 總 吏 部 、 禮 部 、 兵 部 、 都 官 、 度 支 、 工 部 等 六 曹 事 , 是 為 八 座 。 屬 官 左 、 右 丞 各 一 人 , 都 事 八 人 , 分 司 管 轄 。 吏 部 尚 書 統 吏 部 侍 郎 二 人 , 主 爵 侍 郎 一 人 , 司 勳 侍 郎 二 人 , 考 功 侍 郎 一 人 。 禮 部 尚 書 統 禮 部 、 祠 部 侍 郎 各 一 人 , 主 客 、 膳 部 侍 郎 各 二 人 。 兵 部 尚 書 統 兵 部 、 職 方 侍 郎 各 二 人 , 駕 部 、 庫 部 侍 郎 各 一 人 。 都 官 尚 書 統 都 官 侍 郎 二 人 , 刑 部 、 比 部 侍 郎 各 一 人 , 司 門 侍 郎 二 人 。 度 支 尚 書 統 度 支 、 戶 部 侍 郎 各 二 人 , 〔 一 〕 金 部 、 倉 部 侍 郎 各 一 人 。 工 部 尚 書 統 工 部 、 屯 田 侍 郎 各 二 人 , 虞 部 、 水 部 侍 郎 各 一 人 。 凡 三 十 六 侍 郎 , 分 司 曹 務 , 直 宿 禁 省 , 如 漢 之 制 。

    門 下 省 , 納 言 二 人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四 人 , 錄 事 、 通 事 令 史 各 六 人 。 又 有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各 四 人 , 諫 議 大 夫 七 人 , 散 騎 侍 郎 四 人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六 人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四 人 , 並 掌 部 從 朝 直 。 又 有 給 事 二 十 人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二 十 人 , 奉 朝 請 四 十 人 , 並 掌 同 散 騎 常 侍 等 , 兼 出 使 勞 問 。 統 城 門 、 尚 食 、 尚 藥 、 符 璽 、 御 府 、 殿 內 等 六 局 。 城 門 局 , 校 尉 二 人 , 直 長 四 人 。 尚 食 局 , 典 御 二 人 , 直 長 四 人 , 食 醫 四 人 。 尚 藥 局 , 典 御 二 人 , 侍 御 醫 、 直 長 各 四 人 , 醫 師 四 十 人 。 符 璽 、 御 府 、 殿 內 局 , 監 各 二 人 , 直 長 各 四 人 。

    內 史 省 , 置 監 、 令 各 一 人 。 尋 廢 監 。 置 令 二 人 , 侍 郎 四 人 , 舍 人 八 人 , 通 事 舍 人 十 六 人 , 主 書 十 人 , 錄 事 四 人 。

    祕 書 省 , 監 、 丞 各 一 人 , 郎 四 人 , 校 書 郎 十 二 人 , 正 字 四 人 , 錄 事 二 人 。 領 著 作 、 太 史 二 曹 。 著 作 曹 , 置 郎 二 人 , 佐 郎 八 人 , 校 書 郎 、 正 字 各 二 人 。 太 史 曹 , 置 令 、 丞 各 二 人 , 司 曆 二 人 , 監 候 四 人 。 其 曆 、 天 文 、 漏 刻 、 視 祲 , 各 有 博 士 及 生 員 。

    內 侍 省 , 內 侍 、 內 常 侍 各 二 人 , 內 給 事 四 人 , 內 謁 者 監 六 人 , 內 寺 伯 二 人 , 內 謁 者 十 二 人 , 寺 人 六 人 , 伺 非 八 人 。 並 用 宦 者 。 領 內 尚 食 、 掖 庭 、 宮 闈 、 奚 官 、 內 僕 、 內 府 等 局 。 尚 食 , 置 典 御 及 丞 各 二 人 。 餘 各 置 令 、 丞 , 皆 二 人 。 其 宮 闈 、 內 僕 , 則 加 置 丞 各 一 人 。 掖 庭 又 有 宮 教 博 士 二 人 。

    御 史 臺 , 大 夫 一 人 , 治 書 侍 御 史 二 人 , 侍 御 史 八 人 , 殿 內 侍 御 史 , 監 察 御 史 , 各 十 二 人 , 錄 事 二 人 。 後 魏 延 昌 中 , 王 顯 有 寵 於 宣 武 , 為 御 史 中 尉 , 請 革 選 御 史 。 此 後 踵 其 事 , 每 一 中 尉 , 則 更 置 御 史 。 自 開 皇 後 , 始 自 吏 部 選 用 , 仍 依 舊 入 直 禁 中 。

    都 水 臺 , 使 者 及 丞 各 二 人 , 參 軍 三 十 人 , 河 堤 謁 者 六 十 人 , 錄 事 二 人 。 領 掌 船 局 、 都 水 尉 二 人 , 又 領 諸 津 。 上 津 每 尉 一 人 , 丞 二 人 。 中 津 每 尉 、 丞 各 一 人 。 下 津 每 典 作 一 人 , 津 長 四 人 。 〔 二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等 九 寺 , 並 置 卿 、 少 卿 各 一 人 。 太 僕 尋 加 少 卿 一 人 。 各 置 丞 , 太 常 、 衛 尉 、 宗 正 、 大 理 、 鴻 臚 、 將 作 二 人 , 光 祿 、 太 僕 各 三 人 , 司 農 五 人 , 太 府 六 人 。 主 簿 、 太 府 四 人 。 餘 寺 各 二 人 。 錄 事 各 二 人 。 光 祿 則 加 至 三 人 , 司 農 、 太 府 則 各 四 人 。 等 員 。

    太 常 寺 又 有 博 士 四 人 , 協 律 郎 二 人 , 奉 禮 郎 十 六 人 。 統 郊 社 、 太 廟 、 諸 陵 、 太 祝 、 衣 冠 、 太 樂 、 清 商 、 鼓 吹 、 太 醫 、 太 卜 、 廩 犧 等 署 。 各 置 令 、 並 一 人 。 太 樂 、 太 醫 則 各 加 至 二 人 。 丞 。 各 一 人 。 郊 社 、 太 樂 、 鼓 吹 則 各 至 二 人 。 郊 社 署 又 有 典 瑞 。 四 人 。 太 祝 署 有 太 祝 。 二 人 。 太 樂 署 、 清 商 署 , 各 有 樂 師 員 。 太 樂 八 人 , 清 商 二 人 。 鼓 吹 署 有 哄 師 。 二 人 。 太 醫 署 有 主 藥 、 二 人 。 醫 師 、 二 百 人 。 藥 園 師 、 二 人 。 醫 博 士 、 二 人 。 助 教 、 二 人 。 按 摩 博 士 、 二 人 。 祝 禁 博 士 二 人 。 等 員 。 太 卜 署 有 卜 師 、 二 十 人 。 相 師 、 十 人 。 男 覡 、 十 六 人 。 女 巫 、 八 人 。 太 卜 博 士 、 助 教 、 各 二 人 。 相 博 士 、 助 教 各 一 人 。 等 員 。

    光 祿 寺 統 太 官 、 肴 藏 、 良 醞 、 掌 醢 等 署 。 各 置 令 、 太 官 三 人 , 肴 藏 、 良 醞 各 二 人 , 掌 醢 一 人 。 丞 。 太 官 八 人 , 肴 藏 、 掌 醢 各 二 人 , 良 醞 四 人 。 太 官 又 有 監 膳 , 十 二 人 。 良 醞 有 掌 醞 , 五 十 人 。 掌 醢 有 掌 醢 十 人 。 等 員 。

    衛 尉 寺 統 公 車 、 武 庫 、 守 宮 等 署 。 各 置 令 、 公 車 一 人 , 武 庫 、 守 宮 各 二 人 。 公 車 一 人 , 武 庫 二 人 。 等 員 。

    宗 正 寺 不 統 署 。

    太 僕 寺 又 有 獸 醫 博 士 員 。 一 百 二 十 人 。 統 驊 騮 、 乘 黃 、 龍 廄 、 車 府 、 典 牧 牛 羊 等 署 。 各 置 令 、 二 人 。 乘 黃 、 車 府 則 各 減 一 人 。 二 人 。 乘 黃 則 一 人 , 典 牧 牛 羊 則 各 三 人 。 等 員 。

    大 理 寺 , 不 統 署 。 又 有 正 、 監 、 評 、 各 一 人 。 司 直 、 十 人 。 律 博 士 、 八 人 。 明 法 、 二 十 人 。 獄 掾 。 八 人 。

    鴻 臚 寺 統 典 客 、 司 儀 、 崇 玄 三 署 。 各 置 令 。 二 人 。 崇 玄 則 惟 置 一 人 。 典 客 署 又 有 掌 客 , 十 人 。 司 儀 有 掌 儀 二 十 人 。 等 員 。

    司 農 寺 統 太 倉 、 典 農 、 平 準 、 廩 市 、 鉤 盾 、 華 林 、 上 林 、 導 官 等 署 。 各 置 令 。 二 人 。 鉤 盾 、 上 林 則 加 至 三 人 , 華 林 惟 置 一 人 。 太 倉 又 有 米 廩 督 、 二 人 。 穀 倉 督 、 四 人 。 鹽 倉 督 , 二 人 。 京 市 有 肆 長 , 四 十 人 。 導 官 有 御 細 倉 督 、 二 人 。 麴 V 倉 督 二 人 。 等 員 。

    太 府 寺 統 左 藏 、 左 尚 方 、 內 尚 方 、 右 尚 方 、 司 染 、 右 藏 、 黃 藏 、 掌 冶 、 〔 三 〕 甄 官 等 署 。 各 置 令 、 二 人 。 左 、 右 尚 方 則 加 至 二 人 , 黃 藏 則 惟 置 一 人 。 四 人 。 左 尚 則 八 人 , 右 尚 則 六 人 , 黃 藏 則 一 人 。 等 員 。

    國 子 寺 元 隸 太 常 。 祭 酒 , 一 人 。 屬 官 有 主 簿 、 錄 事 。 各 一 人 。 統 國 子 、 太 學 、 四 門 、 書 算 學 , 各 置 博 士 、 國 子 、 太 學 、 四 門 各 五 人 , 書 、 算 各 二 人 。 助 教 、 國 子 、 太 學 、 四 門 各 五 人 , 書 、 算 各 二 人 。 學 生 國 子 一 百 四 十 人 , 太 學 、 四 門 各 三 百 六 十 人 , 書 四 十 人 , 算 八 十 人 。 等 員 。

    將 作 寺 大 匠 、 一 人 。 丞 、 主 簿 、 錄 事 。 各 二 人 。 統 左 右 校 署 令 、 各 二 人 。 丞 , 左 校 四 人 , 右 校 三 人 。 各 有 監 作 左 校 十 二 人 , 右 校 八 人 。 等 員 。

    左 右 衛 、 左 右 武 衛 、 左 右 武 候 , 各 大 將 軍 、 一 人 。 將 軍 , 二 人 。 並 有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 功 、 倉 、 兵 、 騎 等 曹 參 軍 , 法 曹 、 鎧 曹 行 參 軍 ,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左 右 衛 、 左 右 武 候 各 六 人 , 左 右 武 衛 各 八 人 。 等 員 。

    左 右 衛 , 掌 宮 掖 禁 禦 , 督 攝 仗 衛 。 又 各 有 直 閤 將 軍 、 六 人 。 直 寢 、 十 二 人 。 直 齋 、 直 後 , 各 十 五 人 。 並 掌 宿 衛 侍 從 。 奉 車 都 尉 , 六 人 。 掌 馭 副 車 。 武 騎 常 侍 、 十 人 。 殿 內 將 軍 、 十 五 人 。 員 外 將 軍 、 三 十 人 。 殿 內 司 馬 督 、 二 十 人 。 員 外 司 馬 督 , 四 十 人 。 並 以 參 軍 府 朝 , 出 使 勞 問 。 左 右 衛 又 各 統 親 衛 , 置 開 府 。 左 勳 衛 開 府 , 左 翊 一 開 府 、 二 開 府 、 三 開 府 、 四 開 府 , 及 武 衛 、 武 候 、 領 軍 、 東 宮 領 兵 開 府 准 此 。 府 置 開 府 , 一 人 。 有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 及 倉 、 兵 等 曹 參 軍 , 法 曹 行 參 軍 ,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 三 人 。 又 有 儀 同 府 。 武 衛 、 武 候 、 領 軍 、 東 宮 領 兵 儀 同 皆 准 此 。 儀 同 已 下 , 置 員 同 開 府 , 但 無 行 參 軍 員 。 諸 府 皆 領 軍 坊 。 每 坊 東 宮 軍 坊 准 此 。 置 坊 主 、 一 人 。 佐 。 二 人 。 每 鄉 團 東 宮 鄉 團 准 此 。 置 團 主 、 一 人 。 佐 。 二 人 。

    左 右 武 衛 府 , 無 直 閤 已 下 員 , 但 領 外 軍 宿 衛 。

    左 右 武 候 , 掌 車 駕 出 , 先 驅 後 殿 , 晝 夜 巡 察 , 執 捕 姦 非 , 烽 候 道 路 , 水 草 所 置 。 巡 狩 師 田 , 則 掌 其 營 禁 。 右 加 置 司 辰 師 、 四 人 。 漏 刻 生 。 一 百 一 十 人 。

    左 右 領 左 右 府 , 各 大 將 軍 、 一 人 。 將 軍 二 人 。 掌 侍 衛 左 右 , 供 御 兵 仗 。 領 千 牛 備 身 , 十 二 人 。 掌 執 千 牛 刀 ; 備 身 左 右 , 十 二 人 。 掌 供 御 弓 箭 ; 備 身 , 六 十 人 。 掌 宿 衛 侍 從 。 各 置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 及 倉 、 兵 二 曹 參 軍 事 , 鎧 曹 行 參 軍 各 一 人 。 等 員 。

    左 右 監 門 府 各 將 軍 , 一 人 。 掌 宮 殿 門 禁 及 守 衛 事 。 各 置 郎 將 , 二 人 。 校 尉 , 直 長 , 各 三 十 人 。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 及 倉 、 兵 曹 參 軍 , 鎧 曹 行 參 軍 ,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四 人 。 等 員 。

    左 右 領 軍 府 , 各 掌 十 二 軍 籍 帳 、 差 科 、 辭 訟 之 事 。 不 置 將 軍 。 唯 有 長 史 , 司 馬 , 掾 屬 及 錄 事 , 功 、 倉 、 戶 、 騎 、 兵 等 曹 參 軍 , 法 、 鎧 等 曹 行 參 軍 ,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十 六 人 。 等 員 。 又 置 明 法 , 四 人 。 隸 於 法 司 , 掌 律 令 輕 重 。

    行 臺 省 , 則 有 尚 書 令 , 僕 射 , 左 、 右 任 置 。 兵 部 、 兼 吏 部 、 禮 部 。 度 支 兼 都 官 、 工 部 。 尚 書 及 丞 左 、 右 任 置 。 各 一 人 , 都 事 四 人 。 有 考 功 、 兼 吏 部 、 爵 部 、 司 勳 。 禮 部 、 兼 祠 部 、 主 客 。 膳 部 、 兵 部 、 兼 職 方 。 駕 部 、 庫 部 、 刑 部 、 兼 都 官 、 司 門 。 度 支 、 兼 倉 部 。 戶 部 、 兼 比 部 。 金 部 、 工 部 、 屯 田 兼 水 部 、 虞 部 。 侍 郎 , 各 一 人 。 每 行 臺 置 食 貨 , 農 圃 , 武 器 , 百 工 監 、 副 監 , 各 一 人 。 各 置 丞 、 食 貨 四 人 , 農 圃 六 人 , 武 器 二 人 , 百 工 四 人 。 錄 事 食 貨 、 農 圃 、 百 工 各 二 人 , 武 器 一 人 。 等 員 。

    太 子 置 太 師 、 太 傅 、 太 保 、 少 師 、 少 傅 、 少 保 。 開 皇 初 , 置 詹 事 。 二 年 定 令 , 罷 之 。

    門 下 坊 , 置 左 庶 子 二 人 , 內 舍 人 四 人 , 錄 事 二 人 , 主 事 令 史 四 人 。 統 司 經 、 宮 門 、 內 直 、 典 膳 、 藥 藏 、 齋 帥 等 六 局 。 司 經 置 洗 馬 四 人 , 校 書 六 人 , 正 字 二 人 。 宮 門 置 大 夫 二 人 。 內 直 置 監 、 副 監 各 二 人 , 監 殿 舍 人 四 人 。 典 膳 、 藥 藏 , 並 置 監 、 丞 各 二 人 。 藥 藏 又 有 侍 醫 四 人 。 齋 帥 置 四 人 。

    典 書 坊 , 右 庶 子 二 人 , 舍 人 、 通 事 舍 人 各 八 人 , 錄 事 二 人 , 主 事 令 史 四 人 , 內 坊 典 內 及 丞 各 二 人 , 丞 直 四 人 , 錄 事 一 人 。 內 廄 置 尉 二 人 , 掌 內 車 輿 之 事 。

    家 令 、 掌 刑 法 、 食 膳 、 倉 庫 、 什 物 、 奴 婢 等 事 。 率 更 令 、 掌 伎 樂 漏 刻 。 僕 、 掌 宗 族 親 疏 , 車 輿 騎 乘 。 各 一 人 。 三 寺 各 置 丞 、 家 令 二 人 , 寺 各 一 人 。 錄 事 。 家 令 二 人 , 寺 各 一 人 。 家 令 領 食 官 、 典 倉 、 司 藏 三 署 令 、 各 一 人 。 丞 。 食 官 二 人 , 典 倉 一 人 , 司 藏 三 人 。 僕 寺 領 廄 牧 令 一 人 。 員 。

    左 右 衛 , 各 置 率 一 人 , 副 率 二 人 , 掌 宮 中 禁 衛 。 各 置 長 史 , 司 馬 及 錄 事 , 功 、 倉 、 兵 、 騎 兵 等 曹 參 軍 事 , 法 曹 、 鎧 曹 行 參 軍 ,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四 人 。 員 。 又 各 有 直 閤 四 人 , 直 寢 八 人 , 直 齋 、 直 後 各 十 人 。

    左 右 宗 衛 , 制 官 如 左 右 衛 , 各 掌 以 宗 人 侍 衛 。 加 置 行 參 軍 二 人 , 而 無 直 閤 、 直 寢 、 直 齋 、 直 後 等 員 。

    左 右 虞 候 , 各 置 開 府 一 人 , 掌 斥 候 伺 非 。 長 史 已 下 如 左 右 衛 , 而 無 錄 事 參 軍 員 , 減 行 參 軍 一 人 。

    左 右 內 率 、 副 率 , 各 一 人 , 掌 領 備 身 已 上 禁 內 侍 衛 , 供 奉 兵 仗 。 又 無 功 、 騎 兵 、 法 等 曹 及 行 參 軍 員 , 餘 與 虞 候 同 。 有 千 牛 備 身 八 人 , 掌 執 千 牛 刀 ; 備 身 左 右 八 人 , 掌 供 奉 弓 箭 ; 備 身 二 十 人 , 掌 宿 衛 侍 從 。

    左 右 監 門 , 各 率 一 人 , 副 率 二 人 , 掌 諸 門 禁 。 長 史 已 下 , 同 內 率 府 , 而 各 有 直 長 十 人 。

    高 祖 又 採 後 周 之 制 , 置 上 柱 國 、 柱 國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 上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上 儀 同 三 司 、 儀 同 三 司 、 大 都 督 、 帥 都 督 、 都 督 , 總 十 一 等 , 以 酬 勤 勞 。 又 有 特 進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銀 青 光 祿 大 夫 、 朝 議 大 夫 、 朝 散 大 夫 , 並 為 散 官 , 以 加 文 武 官 之 德 聲 者 , 並 不 理 事 。 六 品 已 下 , 又 有 翊 軍 等 四 十 三 號 將 軍 , 品 凡 十 六 等 , 為 散 號 將 軍 , 以 加 汎 授 。 居 曹 有 職 務 者 為 執 事 官 , 無 職 務 者 為 散 官 。 戎 上 柱 國 已 下 為 散 實 官 , 軍 為 散 號 官 。 諸 省 及 左 右 衛 、 武 候 、 領 左 右 監 門 府 為 內 官 , 自 餘 為 外 官 。

    國 王 、 郡 王 、 國 公 、 郡 公 、 縣 公 、 侯 、 伯 、 子 、 男 , 凡 九 等 。 皇 伯 叔 昆 弟 、 皇 子 為 親 王 。 置 師 、 友 各 二 人 , 文 學 二 人 , 嗣 王 則 無 師 友 。 長 史 、 司 馬 、 諮 議 參 軍 事 、 掾 屬 , 各 一 人 , 主 簿 二 人 , 錄 事 , 功 曹 , 記 室 , 戶 、 倉 、 兵 等 曹 , 騎 兵 、 城 局 等 參 軍 事 , 東 西 閤 祭 酒 , 各 一 人 , 參 軍 事 四 人 , 法 、 田 、 水 、 鎧 、 士 等 曹 行 參 軍 各 一 人 , 行 參 軍 六 人 , 長 兼 行 參 軍 八 人 , 典 籤 二 人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無 主 簿 , 錄 事 參 軍 、 東 西 閤 祭 酒 、 長 兼 行 參 軍 等 員 , 而 加 參 軍 事 為 五 人 , 行 參 軍 為 十 二 人 。 柱 國 又 無 騎 兵 參 軍 事 、 水 曹 行 參 軍 等 員 , 而 減 參 軍 事 、 行 參 軍 各 一 人 。 上 大 將 軍 又 無 諮 議 參 軍 事 , 田 曹 、 鎧 曹 行 參 軍 員 , 又 減 行 參 軍 一 人 。 大 將 軍 又 無 掾 屬 員 , 又 減 參 軍 事 二 人 。 上 開 府 又 無 法 曹 、 士 曹 行 參 軍 , 參 軍 事 員 。 開 府 又 無 典 籤 員 , 減 行 參 軍 二 人 。 上 儀 同 又 無 功 曹 、 城 局 參 軍 事 員 , 又 減 行 參 軍 二 人 。 儀 同 又 無 倉 曹 員 , 減 行 參 軍 三 人 。

    三 師 、 三 公 , 置 府 佐 , 與 柱 國 同 。 若 上 柱 國 任 三 師 、 三 公 , 唯 從 上 柱 國 置 。 王 公 已 下 , 三 品 已 上 , 又 並 有 親 信 、 帳 內 , 各 隨 品 高 卑 而 制 員 。

    諸 王 置 國 官 。 有 令 、 大 農 各 一 人 , 尉 各 二 人 , 典 衛 各 八 人 , 常 侍 各 二 人 , 侍 郎 各 四 人 , 廟 長 、 學 官 長 各 一 人 , 食 官 , 廄 牧 長 、 丞 , 各 一 人 , 典 府 長 、 丞 各 一 人 , 舍 人 各 四 人 等 員 。 上 柱 國 、 柱 國 公 , 減 典 衛 二 人 , 無 侍 郎 員 。 侯 、 伯 又 減 典 衛 二 人 , 食 官 、 廄 牧 長 各 一 人 。 子 、 男 又 減 尉 、 典 衛 、 常 侍 、 舍 人 各 一 人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公 , 同 柱 國 、 子 、 男 。 其 侯 、 伯 減 公 典 衛 、 侍 郎 、 廄 牧 丞 各 一 人 。 子 、 男 無 令 , 無 典 衛 , 又 減 舍 人 一 人 。 上 開 府 、 開 府 公 , 同 大 將 軍 、 子 、 男 。 其 侯 、 伯 又 無 常 侍 , 無 食 官 、 廄 牧 丞 。 子 、 男 又 無 侍 郎 、 廄 牧 長 。 上 儀 同 、 儀 同 公 , 同 開 府 子 、 男 。 其 侯 、 伯 又 無 尉 , 無 學 官 長 。 子 、 男 又 無 廄 長 、 食 官 長 。 二 王 後 , 置 國 官 , 與 諸 王 同 。 郡 王 與 上 柱 國 公 同 。 國 公 無 上 開 府 已 上 官 者 , 與 開 府 公 同 。 散 郡 公 與 儀 同 侯 、 伯 同 。 散 縣 公 與 儀 同 子 、 男 同 。 大 長 公 主 、 長 公 主 、 公 主 , 並 置 家 令 、 丞 各 一 人 , 主 簿 謁 者 、 舍 人 各 二 人 等 員 。 郡 主 唯 減 主 簿 員 。

    雍 州 , 置 牧 。 屬 官 有 別 駕 , 贊 務 , 州 都 , 郡 正 , 主 簿 , 錄 事 , 西 曹 書 佐 , 金 、 戶 、 兵 、 法 、 士 等 曹 從 事 , 部 郡 從 事 , 武 猛 從 事 等 員 。 并 佐 史 , 合 五 百 二 十 四 人 。

    京 兆 郡 , 置 尹 , 丞 , 正 , 功 曹 , 主 簿 , 金 、 戶 、 兵 、 法 、 士 等 曹 佐 等 員 。 并 佐 史 , 合 二 百 四 十 四 人 。

    大 興 、 長 安 縣 , 置 令 , 丞 , 正 , 功 曹 , 主 簿 , 西 曹 , 金 、 戶 、 兵 、 法 、 士 曹 等 員 。 并 佐 史 , 合 一 百 四 十 七 人 。

    上 上 州 , 置 刺 史 , 長 史 , 司 馬 , 錄 事 參 軍 事 , 功 曹 , 戶 、 兵 等 曹 參 軍 事 , 法 、 士 曹 等 行 參 軍 , 行 參 軍 , 典 籤 , 州 都 光 初 主 簿 , 郡 正 , 主 簿 , 西 曹 書 佐 , 祭 酒 從 事 , 部 郡 從 事 , 倉 督 , 市 令 、 丞 等 員 。 并 佐 史 , 合 三 百 二 十 三 人 。 上 中 州 , 減 上 州 吏 屬 十 二 人 。 上 下 州 , 減 上 中 州 十 六 人 。 中 上 州 , 減 上 下 州 二 十 九 人 。 中 中 州 , 減 中 上 州 二 十 人 。 中 下 州 , 減 中 中 州 二 十 人 。 下 上 州 , 減 中 下 州 三 十 二 人 。 下 中 州 , 減 下 上 州 十 五 人 。 下 下 州 , 減 下 中 州 十 二 人 。

    郡 , 置 太 守 , 丞 , 尉 , 正 , 光 初 功 曹 , 光 初 主 簿 , 縣 正 , 功 曹 , 主 簿 , 西 曹 , 金 、 戶 、 兵 、 法 、 士 等 曹 , 市 令 等 員 。 并 佐 史 , 合 一 百 四 十 六 人 。 上 中 郡 , 減 上 上 郡 吏 屬 五 人 。 上 下 郡 , 減 上 中 郡 四 人 。 中 上 郡 , 減 上 下 郡 十 九 人 。 中 中 郡 , 減 中 上 郡 六 人 。 中 下 郡 , 減 中 中 郡 五 人 。 下 上 郡 , 減 中 下 郡 十 九 人 。 下 中 郡 , 減 下 上 郡 五 人 。 下 下 郡 , 減 下 中 郡 六 人 。

    縣 , 置 令 , 丞 , 尉 , 正 , 光 初 功 曹 , 光 初 主 簿 , 功 曹 , 主 簿 , 西 曹 , 金 、 戶 、 兵 、 法 、 士 等 曹 佐 , 及 市 令 等 員 。 合 九 十 九 人 。 上 中 縣 , 減 上 上 縣 吏 屬 四 人 。 上 下 縣 , 減 上 中 縣 五 人 。 中 上 縣 , 減 上 下 縣 十 人 。 中 中 縣 , 減 中 上 縣 五 人 。 中 下 縣 , 減 中 中 縣 五 人 。 下 上 縣 , 減 中 下 縣 十 二 人 。 下 中 縣 , 減 下 上 縣 六 人 。 下 下 縣 , 減 下 中 縣 五 人 。

    州 , 置 總 管 者 , 列 為 上 中 下 三 等 。 總 管 刺 史 加 使 持 節 。

    鎮 , 置 將 、 副 。 戍 , 置 主 、 副 。 關 , 置 令 、 丞 。 其 制 , 官 屬 各 立 三 等 之 差 。

    同 州 , 總 監 、 副 監 各 一 人 , 置 二 丞 。 統 食 貨 農 圃 二 監 、 副 監 。 岐 州 亦 置 監 、 副 監 。 諸 冶 亦 置 三 等 監 。 各 有 丞 員 。

    鹽 池 , 置 總 監 、 副 監 、 丞 等 員 。 管 東 西 南 北 面 等 四 監 , 亦 各 置 副 監 及 丞 。 隴 右 牧 , 置 總 監 、 副 監 、 丞 , 以 統 諸 牧 。 其 驊 騮 牧 及 二 十 四 軍 馬 牧 , 每 牧 置 儀 同 及 尉 、 大 都 督 、 帥 都 督 等 員 。 驢 騾 牧 , 置 帥 都 督 及 尉 。 原 州 羊 牧 , 置 大 都 督 并 尉 。 原 州 駝 牛 牧 , 置 尉 。 又 有 皮 毛 監 、 副 監 及 丞 、 錄 事 。 又 鹽 州 牧 監 , 置 監 及 副 監 , 置 丞 , 統 諸 羊 牧 , 牧 置 尉 。 苑 川 十 二 馬 牧 , 每 牧 置 大 都 督 及 尉 各 一 人 , 帥 都 督 二 人 。 沙 苑 羊 牧 , 置 尉 二 人 。 緣 邊 交 市 監 及 諸 屯 監 , 每 監 置 監 、 副 監 各 一 人 。 畿 內 者 隸 司 農 , 自 外 隸 諸 州 焉 。

    五 嶽 各 置 令 , 又 有 吳 山 令 , 以 供 其 洒 掃 。

    三 師 、 王 、 三 公 , 為 正 一 品 。

    上 柱 國 、 郡 王 、 國 公 、 開 國 郡 縣 公 , 為 從 一 品 。

    柱 國 、 太 子 三 師 、 特 進 、 尚 書 令 、 左 右 光 祿 大 夫 、 開 國 侯 , 為 正 二 品 。

    上 大 將 軍 、 尚 書 左 右 僕 射 、 雍 州 牧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 為 從 二 品 。

    大 將 軍 , 吏 部 尚 書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等 三 卿 , 太 子 三 少 , 納 言 , 內 史 令 , 左 右 衛 、 左 右 武 衛 、 左 右 武 候 、 領 左 右 等 大 將 軍 , 禮 部 、 兵 部 、 都 官 、 度 支 、 工 部 尚 書 ,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等 六 卿 , 上 州 刺 史 , 京 兆 尹 , 祕 書 監 , 銀 青 光 祿 大 夫 , 開 國 伯 , 為 正 三 品 。

    上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散 騎 常 侍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 領 左 右 、 監 門 等 將 軍 , 國 子 祭 酒 , 御 史 大 夫 , 將 作 大 匠 , 中 州 刺 史 , 親 王 師 , 朝 議 大 夫 , 為 從 三 品 。

    驃 騎 將 軍 ,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 太 常 、 光 祿 、 衛 尉 等 三 少 卿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 內 等 率 , 尚 書 , 吏 部 侍 郎 ,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 太 子 左 庶 子 , 宗 正 、 太 僕 、 大 理 、 鴻 臚 、 司 農 、 太 府 等 少 卿 , 下 州 刺 史 , 已 前 上 階 。 內 史 侍 郎 , 太 子 右 庶 子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左 右 監 門 郎 將 , 朝 散 大 夫 , 開 國 子 , 為 正 四 品 。

    上 儀 同 三 司 , 尚 書 左 丞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 內 等 副 率 , 左 右 監 門 率 , 上 郡 太 守 , 雍 州 別 駕 , 親 王 府 長 史 , 太 子 家 令 , 率 更 令 、 僕 , 內 侍 , 城 門 校 尉 , 已 前 上 階 。 尚 書 右 丞 , 上 鎮 將 軍 , 雍 州 贊 務 , 直 閤 將 軍 , 親 王 府 司 馬 , 諫 議 大 夫 , 為 從 四 品 。

    車 騎 將 軍 , 儀 同 三 司 , 內 常 侍 , 祕 書 丞 , 國 子 博 士 , 散 騎 侍 郎 , 太 子 內 舍 人 , 太 子 左 右 監 門 副 率 ,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上 州 長 史 , 親 王 府 諮 議 參 軍 事 , 開 國 男 , 已 前 上 階 。 尚 食 、 尚 藥 典 御 , 上 州 司 馬 , 為 正 五 品 。

    著 作 郎 , 通 直 散 騎 侍 郎 , 中 郡 太 守 , 直 寢 , 太 子 洗 馬 , 中 州 長 史 , 奉 車 都 尉 , 已 前 上 階 。 都 水 使 者 , 治 書 侍 御 史 , 大 興 、 長 安 令 , 大 理 司 直 , 直 齋 , 太 子 直 閤 , 京 兆 郡 丞 , 中 州 司 馬 , 中 鎮 將 , 上 鎮 副 , 內 給 事 , 駙 馬 都 尉 , 親 王 友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為 從 五 品 。

    翊 軍 、 翊 師 將 軍 , 尚 書 諸 曹 侍 郎 , 內 史 舍 人 , 下 郡 太 守 , 大 都 督 , 親 王 府 掾 屬 , 下 州 長 史 , 已 前 上 階 。 四 征 將 軍 , 征 東 、 征 南 、 征 西 、 征 北 。 三 將 軍 , 內 軍 、 鎮 軍 、 撫 軍 。 大 理 正 、 監 、 評 , 千 牛 備 身 左 右 , 左 右 監 門 校 尉 , 內 尚 食 典 御 , 符 璽 監 , 御 府 監 , 殿 內 監 , 太 子 內 直 監 , 下 州 司 馬 , 下 鎮 將 , 中 鎮 副 , 為 正 六 品 。

    四 平 將 軍 , 平 東 、 平 南 、 平 西 、 平 北 。 四 將 軍 , 前 軍 、 後 軍 、 左 軍 、 右 軍 。 通 事 舍 人 , 親 王 文 學 , 帥 都 督 , 左 右 領 軍 府 長 史 , 太 子 直 寢 , 親 王 府 主 簿 , 親 王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太 子 門 大 夫 , 給 事 , 上 縣 令 , 已 前 上 階 。 冠 軍 、 輔 國 二 將 軍 , 太 子 舍 人 , 直 後 , 三 寺 丞 , 親 王 府 功 曹 、 記 室 、 倉 戶 曹 參 軍 事 , 城 門 直 長 , 太 子 直 齋 , 太 子 副 直 監 , 太 子 典 內 , 左 右 領 軍 府 司 馬 , 下 鎮 副 , 為 從 六 品 。

    鎮 遠 、 安 遠 二 將 軍 , 員 外 散 騎 侍 郎 , 御 醫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 領 左 右 等 府 長 史 , 親 衛 , 親 王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已 前 上 階 。 建 威 、 寧 朔 二 將 軍 , 六 寺 丞 , 祕 書 郎 , 著 作 佐 郎 , 太 子 千 牛 備 身 , 太 子 備 身 左 右 , 尚 食 、 尚 藥 、 左 右 監 門 等 直 長 , 太 子 通 事 舍 人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 領 左 右 等 府 司 馬 , 都 督 , 太 子 典 膳 、 藥 藏 等 監 , 太 子 齋 帥 , 上 戍 主 , 為 正 七 品 。

    寧 遠 、 振 威 二 將 軍 , 左 右 監 門 府 長 史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等 率 , 左 右 虞 候 、 左 右 內 率 等 府 長 史 , 符 璽 、 御 府 、 殿 內 等 直 長 , 上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左 右 領 軍 府 掾 屬 , 親 王 府 東 西 閤 祭 酒 , 中 縣 令 , 上 郡 丞 , 太 子 親 衛 , 將 作 丞 , 勳 衛 , 親 王 府 參 軍 事 , 上 鎮 長 史 , 已 前 上 階 。 伏 波 、 輕 車 二 將 軍 , 太 學 、 太 常 二 博 士 , 武 騎 常 侍 , 奉 朝 請 , 國 子 助 教 , 親 王 府 諸 曹 行 參 軍 , 太 子 直 後 , 太 子 左 右 監 門 直 長 , 大 興 、 長 安 縣 丞 , 太 子 侍 醫 , 侍 御 史 , 太 史 令 , 上 州 諸 曹 參 軍 事 , 左 右 監 門 府 、 太 子 左 右 衛 、 左 右 宗 衛 、 左 右 虞 候 、 左 右 內 率 等 司 馬 , 上 鎮 司 馬 , 為 從 七 品 。

    宣 威 、 明 威 二 將 軍 , 協 律 郎 , 都 水 丞 、 殿 內 將 軍 , 太 子 左 右 監 門 率 府 長 史 , 別 將 , 下 縣 令 , 中 郡 丞 , 中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上 上 州 諸 曹 行 參 軍 事 , 親 王 府 行 參 軍 , 左 右 領 軍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中 鎮 長 史 , 太 子 內 坊 丞 , 太 子 勳 衛 , 已 前 上 階 。 襄 威 、 厲 威 二 將 軍 , 殿 內 御 史 , 掖 庭 、 宮 闈 二 令 , 上 署 令 , 公 車 、 郊 社 、 太 廟 、 太 祝 、 平 準 、 太 樂 、 驊 騮 、 武 庫 、 典 客 、 鉤 盾 、 左 藏 、 太 倉 、 左 尚 方 、 右 尚 方 、 司 染 、 典 農 、 京 市 、 太 官 、 鼓 吹 。 太 子 左 右 監 門 率 府 司 馬 , 中 州 諸 曹 參 軍 事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等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左 右 領 軍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內 尚 食 丞 , 中 戍 主 , 上 戍 副 , 為 正 八 品 。

    威 戎 、 討 寇 二 將 軍 , 四 門 博 士 , 主 書 , 門 下 錄 事 , 尚 書 都 事 , 監 察 御 史 , 內 謁 者 監 , 上 關 令 , 中 署 令 , 太 醫 、 右 藏 、 黃 藏 、 乘 黃 、 龍 廄 、 衣 冠 、 守 宮 、 華 林 、 上 林 、 掌 冶 、 導 官 、 左 校 、 右 校 、 牛 羊 、 典 牧 。 下 郡 丞 , 下 州 錄 事 參 軍 事 , 中 州 諸 曹 行 參 軍 , 備 身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 領 左 右 等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左 右 領 軍 府 諸 曹 行 參 軍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 率 等 府 錄 事 參 軍 事 , 下 鎮 長 史 , 太 子 翊 衛 , 已 前 上 階 。 盪 寇 、 盪 難 二 將 軍 , 親 王 府 長 兼 行 參 軍 及 典 籤 , 員 外 將 軍 , 統 軍 , 太 子 三 寺 丞 , 中 關 令 , 奚 官 、 內 僕 二 令 , 下 署 令 , 諸 陵 、 崇 玄 、 太 卜 、 車 府 、 清 商 、 司 儀 、 肴 藏 、 良 醞 、 掌 醢 、 甄 官 、 A 犧 。 上 津 尉 , 下 州 諸 曹 參 軍 事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等 府 諸 曹 行 參 軍 , 領 左 右 府 鎧 曹 行 參 軍 , 左 右 監 門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等 率 , 左 右 虞 候 、 左 右 內 率 等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掌 船 局 都 尉 , 上 鎮 諸 曹 參 軍 事 , 上 縣 丞 , 上 郡 尉 , 為 從 八 品 。

    殄 寇 、 殄 難 二 將 軍 , 太 學 助 教 , 太 子 備 身 , 大 理 寺 律 博 士 , 諸 校 書 郎 , 都 水 參 軍 事 , 內 史 錄 事 , 內 謁 者 令 , 內 寺 伯 , 中 縣 丞 , 下 關 令 , 中 津 尉 , 下 州 諸 曹 行 參 軍 , 上 州 行 參 軍 , 左 右 監 門 府 鎧 曹 行 參 軍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 虞 候 府 等 諸 曹 行 參 軍 , 太 子 左 右 內 率 府 鎧 曹 行 參 軍 , 左 右 領 軍 府 行 參 軍 , 中 鎮 諸 曹 參 軍 事 , 上 鎮 士 曹 行 參 軍 , 中 郡 尉 , 已 前 上 階 。 掃 寇 、 掃 難 二 將 軍 , 殿 內 司 馬 督 , 太 子 食 官 、 典 倉 、 司 藏 等 令 , 尚 食 、 尚 醫 、 軍 主 、 太 史 、 掖 庭 、 宮 闈 局 等 丞 , 上 署 丞 〔 四 〕 , 太 子 左 右 監 門 率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中 州 行 參 軍 , 左 右 衛 、 武 衛 、 武 候 等 府 行 參 軍 , 上 州 典 籤 , 下 戍 主 , 上 關 丞 , 太 子 典 膳 、 藥 藏 等 局 丞 , 下 郡 尉 , 典 客 署 掌 客 , 司 辰 師 , 為 正 九 品 。

    曠 野 、 橫 野 二 將 軍 , 掖 庭 局 宮 教 博 士 , 太 祝 , 太 子 廄 牧 令 , 太 子 校 書 , 下 縣 丞 , 中 署 丞 , 左 右 監 門 率 府 鎧 曹 行 參 軍 , 下 州 行 參 軍 , 中 州 典 籤 , 左 右 監 門 府 、 太 子 左 右 衛 、 宗 衛 、 虞 候 、 率 府 等 行 參 軍 , 正 字 , 太 子 內 坊 丞 直 , 中 關 、 上 津 丞 , 下 鎮 諸 曹 參 軍 事 , 中 鎮 士 曹 行 參 軍 , 上 縣 尉 , 已 前 上 階 。 偏 、 裨 二 將 軍 , 四 門 助 教 , 書 算 學 博 士 , 奉 禮 郎 , 員 外 司 馬 督 , 幢 主 、 奚 官 、 內 僕 等 局 丞 , 下 署 丞 , 下 州 典 籤 , 內 謁 者 局 丞 , 中 津 丞 , 中 縣 尉 , 太 子 正 字 , 太 史 監 候 , 太 官 監 膳 , 御 府 局 監 事 , 左 右 校 及 掖 庭 監 作 , 太 史 司 曆 , 諸 樂 師 , 為 從 九 品 。

    又 有 流 內 視 品 十 四 等 :

    行 臺 尚 書 令 , 為 視 正 二 品 。

    上 總 管 、 行 臺 尚 書 僕 射 , 為 視 從 二 品 。

    中 總 管 、 行 臺 諸 曹 尚 書 , 為 視 正 三 品 。

    下 總 管 , 為 視 從 三 品 。

    行 臺 尚 書 左 右 丞 , 為 視 從 四 品 。

    同 州 總 監 、 隴 右 牧 總 監 , 為 視 從 五 品 。

    行 臺 諸 曹 侍 郎 , 為 視 正 六 品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長 史 、 司 馬 、 諮 議 參 軍 事 , 鹽 池 總 監 , 同 州 、 隴 右 牧 總 副 監 , 王 、 二 王 後 國 令 , 為 視 從 六 品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掾 屬 , 嗣 王 文 學 , 公 國 令 , 王 、 二 王 後 大 農 尉 、 典 衛 , 為 視 正 七 品 。

    上 開 府 、 開 府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掾 屬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鹽 池 總 副 監 , 鹽 州 牧 監 , 諸 屯 監 , 國 子 學 生 , 侯 、 伯 國 令 , 公 國 大 農 尉 、 典 衛 , 雍 州 薩 保 , 為 視 從 七 品 。

    上 儀 同 儀 同 府 長 史 、 司 馬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參 軍 事 、 諸 曹 行 參 軍 , 行 臺 諸 監 , 同 州 諸 監 , 鹽 池 四 面 監 , 皮 毛 監 , 岐 州 監 , 同 州 總 監 、 隴 右 牧 監 等 丞 , 諸 大 冶 監 , 雍 州 州 都 主 簿 , 子 、 男 國 令 , 侯 、 伯 國 大 農 尉 、 典 衛 , 王 、 二 王 後 國 常 侍 , 為 視 正 八 品 。

    行 臺 尚 書 都 事 , 上 開 府 、 開 府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參 軍 事 、 諸 曹 行 參 軍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行 參 軍 , 五 岳 、 四 瀆 、 吳 山 等 令 , 鹽 池 四 面 副 監 , 諸 皮 毛 副 監 , 行 臺 諸 副 監 , 諸 屯 副 監 , 諸 中 冶 監 , 諸 緣 邊 交 市 監 , 鹽 池 總 監 丞 , 諸 州 州 都 主 簿 , 雍 州 西 曹 書 佐 、 諸 曹 從 事 , 京 兆 郡 正 功 曹 , 太 學 生 , 子 、 男 國 大 農 、 典 衛 , 為 視 從 八 品 。

    開 府 府 法 曹 行 參 軍 , 上 儀 同 、 儀 同 府 諸 曹 參 軍 事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行 參 軍 , 上 柱 國 、 嗣 王 、 郡 王 、 柱 國 府 典 籤 , 同 州 諸 副 監 , 岐 州 副 監 、 諸 小 冶 監 , 鹽 州 牧 監 丞 , 諸 大 冶 監 丞 , 諸 緣 邊 交 市 副 監 , 諸 郡 正 、 功 曹 , 京 兆 郡 主 簿 , 諸 州 西 曹 書 佐 、 祭 酒 從 事 , 雍 州 部 郡 從 事 , 公 國 常 侍 , 王 、 二 王 後 國 侍 郎 , 公 主 家 令 , 諸 州 胡 二 百 戶 已 上 薩 保 , 為 視 正 九 品 。

    儀 同 府 法 曹 行 參 軍 , 上 開 府 、 開 府 府 行 參 軍 , 上 大 將 軍 、 大 將 軍 府 典 籤 , 上 儀 同 、 儀 同 府 行 參 軍 , 上 開 府 府 典 籤 , 行 臺 諸 監 丞 , 鹽 池 四 面 監 丞 , 皮 毛 監 丞 , 諸 中 冶 監 丞 , 四 門 學 生 , 諸 郡 主 簿 , 諸 州 部 郡 從 事 , 雍 州 武 猛 從 事 , 大 興 、 長 安 縣 正 、 功 曹 、 主 簿 , 侯 、 伯 、 子 、 男 國 常 侍 , 公 國 侍 郎 , 為 視 從 九 品 。

    又 有 流 外 勳 品 、 二 品 、 三 品 、 四 品 、 五 品 、 六 品 、 七 品 、 八 品 、 九 品 之 差 。 又 視 流 外 , 亦 有 視 勳 品 、 視 二 品 、 視 三 品 、 視 四 品 、 視 五 品 、 視 六 品 、 視 七 品 、 視 八 品 、 視 九 品 之 差 。 極 於 胥 吏 矣 , 皆 無 上 下 階 云 。

    京 官 正 一 品 , 祿 九 百 石 , 其 下 每 以 百 石 為 差 , 至 正 四 品 , 是 為 三 百 石 。 從 四 品 , 二 百 五 十 石 , 其 下 每 以 五 十 石 為 差 , 至 正 六 品 , 是 為 百 石 。 從 六 品 , 九 十 石 , 以 下 每 以 十 石 為 差 , 至 從 八 品 , 是 為 五 十 石 。 食 封 及 官 不 判 事 者 , 并 九 品 , 皆 不 給 祿 。 其 給 皆 以 春 秋 二 季 。 刺 史 、 太 守 、 縣 令 , 則 計 戶 而 給 祿 , 各 以 戶 數 為 九 等 之 差 。 大 州 六 百 二 十 石 , 其 下 每 以 四 十 石 為 差 , 至 於 下 下 , 則 三 百 石 。 大 郡 三 百 四 十 石 , 其 下 每 以 三 十 石 為 差 , 至 於 下 下 , 則 百 石 。 大 縣 百 四 十 石 , 其 下 每 以 十 石 為 差 , 至 於 下 下 , 則 六 十 石 。 其 祿 唯 及 刺 史 二 佐 及 郡 守 、 縣 令 。

    三 年 四 月 , 詔 尚 書 左 僕 射 , 掌 判 吏 部 、 禮 部 、 兵 部 三 尚 書 事 , 御 史 糾 不 當 者 , 兼 糾 彈 之 。 尚 書 右 僕 射 , 掌 判 都 官 、 度 支 、 工 部 三 尚 書 事 , 又 知 用 度 。 餘 皆 依 舊 。 尋 改 度 支 尚 書 為 戶 部 尚 書 , 都 官 尚 書 為 刑 部 尚 書 。 諸 曹 侍 郎 及 內 史 舍 人 , 並 加 為 從 五 品 。 增 置 通 事 舍 人 十 二 員 , 通 舊 為 二 十 四 員 。 廢 光 祿 寺 及 都 水 臺 入 司 農 , 廢 衛 尉 入 太 常 尚 書 省 , 廢 鴻 臚 亦 入 太 常 。 罷 大 理 寺 監 、 評 及 律 博 士 員 , 加 置 正 為 四 人 。 罷 郡 , 以 州 統 縣 , 改 別 駕 、 贊 務 , 以 為 長 史 、 司 馬 。 舊 周 、 齊 州 郡 縣 職 , 自 州 都 、 郡 縣 正 已 下 , 皆 州 郡 將 縣 令 至 而 調 用 , 理 時 事 。 至 是 不 知 時 事 , 直 謂 之 鄉 官 。 別 置 品 官 , 皆 吏 部 除 授 , 每 歲 考 殿 最 。 刺 史 、 縣 令 , 三 年 一 遷 , 佐 官 四 年 一 遷 。 佐 官 以 曹 為 名 者 , 並 改 為 司 。 六 年 , 尚 書 省 二 十 四 司 , 各 置 員 外 郎 一 人 , 以 司 其 曹 之 籍 帳 。 侍 郎 闕 , 則 釐 其 曹 事 。 吏 部 又 別 置 朝 議 、 通 議 、 朝 請 、 朝 散 、 給 事 、 承 奉 、 儒 林 、 文 林 等 八 郎 , 武 騎 、 屯 騎 、 驍 騎 、 游 騎 、 飛 騎 、 旅 騎 、 雲 騎 、 羽 騎 八 尉 。 其 品 則 正 六 品 以 下 , 從 九 品 以 上 。 上 階 為 郎 , 下 階 為 尉 。 散 官 番 直 , 常 出 使 監 檢 。 罷 門 下 省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 奉 朝 請 、 通 事 令 史 員 , 及 左 右 衛 、 殿 內 將 軍 , 司 馬 督 , 武 騎 常 侍 等 員 。

    十 二 年 , 復 置 光 祿 、 衛 尉 、 鴻 臚 等 寺 。 諸 州 司 以 從 事 為 名 者 , 改 為 參 軍 。

    十 三 年 , 復 置 都 水 臺 。 國 子 寺 罷 隸 太 常 , 又 改 寺 為 學 。

    十 四 年 , 諸 省 各 置 主 事 令 史 員 。 改 九 等 州 縣 為 上 、 中 、 中 下 、 下 , 凡 四 等 。

    十 五 年 , 罷 州 縣 、 鄉 官 。

    十 六 年 , 內 侍 省 加 置 內 主 事 員 二 十 人 , 以 承 門 閤 。

    十 八 年 , 置 備 身 府 。

    二 十 年 , 改 將 作 寺 為 監 , 以 大 匠 為 大 監 。 初 加 置 副 監 。

    仁 壽 元 年 , 改 都 水 臺 為 監 , 更 名 使 者 為 監 。 罷 國 子 學 , 唯 立 太 學 一 所 , 置 博 士 五 人 , 從 五 品 , 學 生 七 十 二 人 。

    三 年 , 監 門 府 又 置 門 候 一 百 二 十 人 。

    煬 帝 即 位 , 多 所 改 革 。 三 年 定 令 , 品 自 第 一 至 于 第 九 , 唯 置 正 從 , 而 除 上 下 階 。 罷 諸 總 管 , 廢 三 師 、 特 進 官 。 分 門 下 、 太 僕 二 司 , 取 殿 內 監 名 , 以 為 殿 內 省 , 并 尚 書 、 門 下 、 內 史 、 祕 書 , 以 為 五 省 。 增 置 謁 者 、 司 隸 二 臺 , 并 御 史 為 三 臺 。 分 太 府 寺 為 少 府 監 。 改 內 侍 省 為 長 秋 監 , 國 子 學 為 國 子 監 , 將 作 寺 為 將 作 監 , 并 都 水 監 , 總 為 五 監 。 改 左 右 衛 為 左 右 翊 衛 , 左 右 備 身 為 左 右 騎 衛 。 〔 五 〕 左 右 武 衛 依 舊 名 。 改 領 軍 為 左 右 屯 衛 , 加 置 左 右 禦 。 改 左 右 武 候 為 左 右 候 衛 。 是 為 十 二 衛 。 又 改 領 左 右 府 為 左 右 備 身 府 , 左 右 監 門 依 舊 名 。 凡 十 六 府 。 其 朝 之 班 序 , 以 品 之 高 卑 為 列 。 品 同 則 以 省 府 為 前 後 , 省 府 同 則 以 局 署 為 前 後 焉 。

    尚 書 省 六 曹 , 各 侍 郎 一 人 , 以 貳 尚 書 之 職 。 又 增 左 、 右 丞 階 , 與 六 侍 郎 , 並 正 四 品 。 諸 曹 侍 郎 , 並 改 為 郎 。 又 改 吏 部 為 選 部 郎 , 戶 部 為 人 部 郎 , 禮 部 為 儀 曹 郎 , 兵 部 為 兵 曹 郎 , 刑 部 為 憲 部 郎 , 工 部 為 起 部 郎 , 以 異 六 侍 郎 之 名 。 廢 諸 司 員 外 郎 , 而 每 增 置 一 曹 郎 , 各 為 二 員 。 都 司 郎 各 一 人 , 品 同 曹 郎 , 掌 都 事 之 職 。 以 都 事 為 正 八 品 , 分 隸 六 尚 書 。 諸 司 主 事 , 並 去 令 史 之 名 。 其 令 史 隨 曹 閑 劇 而 置 。 每 十 令 史 , 置 一 主 事 , 不 滿 十 者 , 亦 置 一 人 。 其 餘 四 省 三 臺 , 亦 皆 曰 令 史 , 九 寺 五 監 諸 衛 府 , 則 皆 曰 府 史 。 後 又 改 主 客 郎 為 司 蕃 郎 。 尋 又 每 減 一 郎 , 置 承 務 郎 一 人 , 同 員 外 之 職 。

    舊 都 督 已 上 , 至 上 柱 國 , 凡 十 一 等 , 及 八 郎 、 八 尉 、 四 十 三 號 將 軍 官 , 皆 罷 之 。 并 省 朝 議 大 夫 。 自 一 品 至 九 品 , 置 光 祿 、 從 一 品 。 左 右 光 祿 、 左 正 二 品 , 右 從 二 品 。 金 紫 、 正 三 品 。 銀 青 光 祿 、 從 三 品 。 正 議 、 正 四 品 。 通 議 、 從 四 品 。 朝 請 、 正 五 品 。 朝 散 從 五 品 。 等 九 大 夫 , 建 節 、 正 六 品 。 奮 武 、 從 六 品 。 宣 惠 、 正 七 品 。 綏 德 、 從 七 品 。 懷 仁 、 正 八 品 。 守 義 、 從 八 品 。 奉 誠 、 正 九 品 。 立 信 從 九 品 。 等 八 尉 , 以 為 散 職 。 開 皇 中 , 以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為 四 品 散 實 官 , 至 是 改 為 從 一 品 , 同 漢 、 魏 之 制 , 位 次 王 公 。 門 下 省 減 給 事 黃 門 侍 郎 員 , 置 二 人 , 去 給 事 之 名 , 移 吏 部 給 事 郎 名 為 門 下 之 職 , 位 次 黃 門 下 。 置 員 四 人 , 從 五 品 , 省 讀 奏 案 。 廢 散 騎 常 侍 、 通 直 散 騎 常 侍 、 諫 議 大 夫 、 散 騎 侍 郎 等 常 員 。 改 符 璽 監 為 郎 , 置 員 二 人 , 為 從 六 品 。 加 錄 事 階 為 正 八 品 。 以 城 門 、 殿 內 、 尚 食 、 尚 藥 、 御 府 等 五 局 隸 殿 內 省 。 十 二 年 , 又 改 納 言 為 侍 內 。

    內 史 省 減 侍 郎 員 為 二 人 , 減 內 史 舍 人 員 為 四 人 。 加 置 起 居 舍 人 員 二 人 , 從 六 品 。 次 舍 人 下 。 改 通 事 舍 人 員 為 謁 者 臺 職 。 減 主 事 員 , 置 四 人 , 加 為 正 八 品 。 十 二 年 , 改 內 史 為 內 書 。

    殿 內 省 置 監 、 正 四 品 。 少 監 、 從 四 品 。 丞 , 從 五 品 。 各 一 人 , 掌 諸 供 奉 。 又 有 奉 車 都 尉 十 二 人 , 掌 進 御 輿 馬 。 統 尚 食 、 尚 藥 、 尚 衣 、 尚 舍 、 尚 乘 、 尚 輦 等 六 局 , 各 置 奉 御 二 人 , 正 五 品 。 皆 置 直 長 , 以 貳 之 。 正 七 品 。 尚 食 直 長 六 人 , 又 有 食 醫 員 。 尚 藥 直 長 四 人 , 又 有 侍 御 醫 、 司 醫 、 醫 佐 員 。 尚 衣 即 舊 御 府 也 , 改 名 之 , 有 直 長 四 人 。 尚 舍 即 舊 殿 中 局 也 , 改 名 之 , 有 直 長 八 人 。 尚 乘 局 置 左 右 六 閑 : 一 左 右 飛 黃 閑 , 二 左 右 吉 良 閑 , 三 左 右 龍 媒 閑 , 四 左 右 騊 駼 閑 , 五 左 右 駃 騠 閑 , 六 左 右 天 苑 閑 。 有 直 長 十 四 人 , 又 有 奉 乘 十 人 。 尚 輦 有 直 長 四 人 , 又 有 掌 輦 六 人 。 城 門 置 校 尉 一 人 , 降 為 正 五 品 。 後 又 改 校 尉 為 城 門 郎 , 置 員 四 人 , 從 六 品 。 自 殿 內 省 隸 為 門 下 省 官 。

    祕 書 省 降 監 為 從 二 品 , 增 置 少 監 一 人 。 從 四 品 。 增 著 作 郎 階 為 正 五 品 , 減 校 書 郎 為 十 人 。 改 太 史 局 為 監 , 進 令 階 為 從 五 品 , 又 減 丞 為 一 人 。 置 司 辰 師 八 人 , 增 置 監 候 為 十 人 。 其 後 又 改 監 、 少 監 為 令 、 少 令 。 增 祕 書 郎 為 從 五 品 , 加 置 佐 郎 四 人 , 從 六 品 。 以 貳 郎 之 職 。 降 著 作 郎 階 為 從 五 品 。 又 置 儒 林 郎 十 人 , 正 七 品 。 掌 明 經 待 問 , 唯 詔 所 使 。 文 林 郎 二 十 人 , 從 八 品 。 掌 撰 錄 文 史 , 檢 討 舊 事 。 此 二 郎 皆 上 在 藩 已 來 直 司 學 士 。 增 校 書 郎 員 四 十 人 , 加 置 楷 書 郎 員 二 十 人 , 從 九 品 。 掌 抄 寫 御 書 。

    御 史 臺 增 治 書 侍 御 史 為 正 五 品 。 省 殿 內 御 史 員 , 增 監 察 御 史 員 十 六 人 , 加 階 為 從 七 品 。 開 皇 中 , 御 史 直 宿 禁 中 , 至 是 罷 其 制 。 又 置 主 簿 、 錄 事 員 各 二 人 。 五 年 , 又 降 大 夫 階 為 正 四 品 , 減 治 書 侍 御 史 為 從 五 品 ; 增 侍 御 史 為 正 七 品 , 唯 掌 侍 從 糾 察 , 其 臺 中 簿 領 , 皆 治 書 侍 御 史 主 之 。 後 又 增 置 御 史 , 從 九 品 , 尋 又 省 。

    謁 者 臺 大 夫 一 人 , 從 四 品 。 五 年 , 改 為 正 四 品 。 掌 受 詔 勞 問 , 出 使 慰 撫 , 持 節 察 授 , 及 受 冤 枉 而 申 奏 之 。 駕 出 , 對 御 史 引 駕 。 置 司 朝 謁 者 二 人 以 貳 之 。 從 五 品 。 屬 官 有 丞 一 人 , 主 簿 、 錄 事 各 一 人 等 員 。 又 有 通 事 謁 者 二 十 人 , 從 六 品 。 即 內 史 通 事 舍 人 之 職 也 。 次 有 議 郎 二 十 四 人 , 通 直 三 十 六 人 , 將 事 謁 者 三 十 人 , 謁 者 七 十 人 , 皆 掌 出 使 。 其 後 廢 議 郎 , 通 直 、 將 事 謁 者 , 謁 者 等 員 , 而 置 員 外 郎 八 十 員 。 尋 詔 門 下 、 內 史 、 御 史 、 司 隸 、 謁 者 五 司 , 監 受 表 , 以 為 式 , 不 復 專 謁 者 矣 。 尋 又 置 散 騎 郎 , 從 五 品 , 二 十 人 , 承 議 郎 、 正 六 品 。 通 直 郎 , 從 六 品 。 各 三 十 人 , 宣 德 郎 、 正 七 品 。 宣 義 郎 , 從 七 品 。 各 四 十 人 , 徵 事 郎 、 正 八 品 。 將 仕 郎 、 從 八 品 。 常 從 郎 、 正 九 品 。 奉 信 郎 , 從 九 品 。 各 五 十 人 , 是 為 正 員 。 並 得 祿 當 品 。 又 各 有 散 員 郎 , 無 員 無 祿 。 尋 改 常 從 為 登 仕 , 奉 信 為 散 從 。 自 散 騎 已 下 , 皆 主 出 使 , 量 事 大 小 , 據 品 以 發 之 。

    司 隸 臺 大 夫 一 人 , 正 四 品 。 掌 諸 巡 察 。 別 駕 二 人 , 從 五 品 。 分 察 畿 內 , 一 人 案 東 都 , 一 人 案 京 師 。 刺 史 十 四 人 , 正 六 品 。 巡 察 畿 外 。 諸 郡 從 事 四 十 人 , 副 刺 史 巡 察 。 其 所 掌 六 條 : 一 察 品 官 以 上 理 政 能 不 。 二 察 官 人 貪 殘 害 政 。 三 察 豪 強 姦 猾 , 侵 害 下 人 , 及 田 宅 踰 制 , 官 司 不 能 禁 止 者 。 四 察 水 旱 蟲 災 , 不 以 實 言 , 枉 徵 賦 役 , 及 無 災 妄 蠲 免 者 。 五 察 部 內 賊 盜 , 不 能 窮 逐 , 隱 而 不 申 者 。 六 察 德 行 孝 悌 , 茂 才 異 行 , 隱 不 貢 者 。 每 年 二 月 , 乘 軺 巡 郡 縣 , 十 月 入 奏 。 置 丞 、 從 六 品 。 主 簿 、 從 八 品 。 錄 事 從 九 品 。 各 一 人 。 後 又 罷 司 隸 臺 , 而 留 司 隸 從 事 之 名 , 不 為 常 員 。 臨 時 選 京 官 清 明 者 , 權 攝 以 行 。

    光 祿 已 下 八 寺 卿 , 皆 降 為 從 三 品 。 少 卿 各 加 置 二 人 , 為 從 四 品 。 諸 寺 上 署 令 , 並 增 為 正 六 品 , 中 署 令 為 從 六 品 , 下 署 令 為 正 七 品 。 始 開 皇 中 , 署 司 唯 典 掌 受 納 , 至 是 署 令 為 判 首 , 取 二 卿 判 。 丞 唯 知 勾 檢 。 令 闕 , 丞 判 。 五 年 , 寺 丞 並 增 為 從 五 品 。

    太 常 寺 罷 太 祝 署 , 而 留 太 祝 員 八 人 , 屬 寺 。 後 又 增 為 十 人 。 奉 禮 減 置 六 人 。 太 廟 署 又 置 陰 室 丞 , 守 視 陰 室 。 改 樂 師 為 樂 正 , 置 十 人 。 太 卜 又 省 博 士 員 , 置 太 卜 卜 正 二 十 人 , 以 掌 其 事 。 太 醫 又 置 醫 監 五 人 , 正 十 人 。 罷 衣 冠 、 清 商 二 署 。

    太 僕 減 驊 騮 署 入 殿 內 。 尚 乘 局 改 龍 廄 曰 典 廄 署 , 有 左 、 右 駁 皁 二 廄 。 加 置 主 乘 、 司 庫 、 司 A 官 。 罷 牛 羊 署 。

    大 理 寺 丞 改 為 勾 檢 官 , 增 正 員 為 六 人 , 分 判 獄 事 。 置 司 直 十 六 人 , 降 為 從 六 品 , 後 加 至 二 十 人 。 又 置 評 事 四 十 八 人 , 掌 頗 同 司 直 , 正 九 品 。

    鴻 臚 寺 改 典 客 署 為 典 蕃 署 。 初 煬 帝 置 四 方 館 於 建 國 門 外 , 以 待 四 方 使 者 , 後 罷 之 , 有 事 則 置 , 名 隸 鴻 臚 寺 , 量 事 繁 簡 , 臨 時 損 益 。 東 方 曰 東 夷 使 者 , 南 方 曰 南 蠻 使 者 , 西 方 曰 西 戎 使 者 , 北 方 曰 北 狄 使 者 , 各 一 人 , 掌 其 方 國 及 互 市 事 。 每 使 者 署 , 典 護 錄 事 、 敘 職 、 敘 儀 、 監 府 、 監 置 、 互 市 監 及 副 、 參 軍 各 一 人 。 錄 事 主 綱 紀 。 敘 職 掌 其 貴 賤 立 功 合 敘 者 。 敘 儀 掌 小 大 次 序 。 監 府 掌 其 貢 獻 財 貨 。 監 置 掌 安 置 其 駝 馬 船 車 , 并 糾 察 非 違 。 互 市 監 及 副 , 掌 互 市 。 參 軍 事 出 入 交 易 。

    司 農 但 統 上 林 、 太 倉 、 鉤 盾 、 導 官 四 署 , 罷 典 農 、 華 林 二 署 , 而 以 平 準 、 京 市 隸 太 府 。

    太 府 寺 既 分 為 少 府 監 , 而 但 管 京 都 市 五 署 及 平 準 、 左 右 藏 等 , 凡 八 署 。 京 師 東 市 曰 都 會 , 西 市 曰 利 人 。 東 都 東 市 曰 豐 都 , 南 市 曰 大 同 , 北 市 曰 通 遠 。 及 改 諸 令 為 監 , 唯 市 署 曰 令 。

    國 子 監 依 舊 置 祭 酒 , 加 置 司 業 一 人 , 從 四 品 , 丞 三 人 , 加 為 從 六 品 。 并 置 主 簿 、 錄 事 各 一 人 。 國 子 學 置 博 士 , 正 五 品 , 助 教 , 從 七 品 , 員 各 一 人 。 學 生 無 常 員 。 太 學 博 士 , 助 教 各 二 人 , 學 生 五 百 人 。 先 是 仁 壽 元 年 , 省 國 子 祭 酒 、 博 士 , 置 太 學 博 士 員 五 人 , 為 從 五 品 , 總 知 學 事 。 至 是 太 學 博 士 降 為 從 六 品 。

    將 作 監 改 大 監 、 少 監 為 大 匠 、 少 匠 , 丞 加 為 從 六 品 。 統 左 右 校 及 甄 官 署 。 五 年 , 又 改 大 匠 為 大 監 , 正 四 品 , 少 匠 為 少 監 , 正 五 品 。 十 三 年 , 又 改 監 、 少 監 為 令 、 少 令 。 丞 加 品 至 從 五 品 。

    少 府 監 置 監 , 從 三 品 , 少 監 , 從 四 品 , 各 一 人 。 丞 從 五 品 , 二 人 。 統 左 尚 、 右 尚 、 內 尚 、 司 織 、 司 染 、 鎧 甲 、 弓 弩 、 掌 冶 等 署 。 復 改 監 、 少 監 為 令 、 少 令 。 併 司 織 、 司 染 為 織 染 署 , 廢 鎧 甲 、 弓 弩 二 署 。

    都 水 監 改 為 使 者 , 增 為 正 五 品 , 丞 為 從 七 品 。 統 舟 楫 、 河 渠 二 署 。 舟 楫 署 每 津 置 尉 一 人 。 五 年 , 又 改 使 者 為 監 , 四 品 , 加 置 少 監 , 為 五 品 。 後 又 改 監 、 少 監 為 令 , 從 三 品 , 少 令 , 從 四 品 。

    長 秋 監 置 令 一 人 , 正 四 品 , 少 令 一 人 , 從 五 品 , 丞 二 人 , 正 七 品 。 並 用 士 人 。 改 內 常 侍 為 內 承 奉 , 置 二 人 , 正 五 品 ; 給 事 為 內 承 直 , 置 四 人 , 從 五 品 。 並 用 宦 者 。 罷 內 謁 者 官 。 領 掖 庭 、 宮 闈 、 奚 官 等 三 署 , 並 參 用 士 人 。 後 又 置 內 謁 者 員 。

    十 二 衛 , 各 置 大 將 軍 一 人 , 將 軍 二 人 , 總 府 事 , 并 統 諸 鷹 揚 府 。 改 驃 騎 為 鷹 揚 郎 將 , 正 五 品 ; 車 騎 為 鷹 揚 副 郎 將 , 從 五 品 ; 大 都 督 為 校 尉 ; 帥 都 督 為 旅 帥 ; 都 督 為 隊 正 , 增 置 隊 副 以 貳 之 。 改 三 衛 為 三 侍 。 其 直 閤 將 軍 、 直 寢 、 奉 車 都 尉 、 駙 馬 都 尉 、 直 齋 、 別 將 、 統 軍 、 軍 主 、 幢 主 之 屬 , 並 廢 。 以 武 候 府 司 辰 師 員 , 隸 為 太 史 局 官 。 其 軍 士 , 左 右 衛 所 領 名 為 驍 騎 , 左 右 驍 衛 所 領 名 豹 騎 , 左 右 武 衛 所 領 名 熊 渠 , 左 右 屯 衛 所 領 名 羽 林 , 左 右 禦 衛 所 領 名 射 聲 , 左 右 候 衛 所 領 名 佽 飛 , 而 總 號 衛 士 。 每 衛 置 護 軍 四 人 , 掌 副 貳 將 軍 。 將 軍 無 則 一 人 攝 。 尋 改 護 軍 為 武 賁 郎 將 , 正 四 品 , 而 置 武 牙 郎 將 六 人 , 副 焉 , 從 四 品 。 諸 衛 皆 置 長 史 , 從 五 品 。 又 有 錄 事 參 軍 , 司 倉 、 兵 、 騎 、 鎧 等 員 。 翊 衛 又 加 有 親 侍 。 鷹 揚 府 , 每 府 置 鷹 揚 郎 將 一 人 , 正 五 品 , 副 鷹 揚 郎 將 一 人 , 從 五 品 , 各 有 司 馬 及 兵 、 倉 兩 司 。 其 府 領 親 、 勳 、 武 三 侍 , 非 翊 衛 府 , 皆 無 三 侍 。 鷹 揚 每 府 置 越 騎 校 尉 二 人 , 掌 騎 士 , 步 兵 校 尉 二 人 , 領 步 兵 , 並 正 六 品 。 外 軍 鷹 揚 官 並 同 。 左 右 候 衛 增 置 察 非 掾 二 人 , 專 糾 彈 之 事 。 五 年 , 又 改 副 郎 將 並 為 鷹 擊 郎 將 。

    左 右 領 左 右 府 , 改 為 左 右 備 身 府 , 各 置 備 身 郎 將 一 人 。 又 各 置 直 齋 二 人 , 以 貳 之 , 並 正 四 品 , 掌 侍 衛 左 右 。 統 千 牛 左 右 、 司 射 左 右 各 十 六 人 , 並 正 六 品 。 千 牛 掌 執 千 牛 刀 宿 衛 , 司 射 掌 供 御 弓 箭 。 置 長 史 , 正 六 品 , 錄 事 , 司 兵 、 倉 、 騎 , 參 軍 等 員 , 並 正 八 品 。 有 折 衝 郎 將 , 各 三 人 , 正 四 品 , 掌 領 驍 果 。 又 各 置 果 毅 郎 將 三 人 以 貳 之 , 從 四 品 。 其 驍 果 , 置 左 、 右 雄 武 府 雄 武 郎 將 , 以 領 之 。 以 武 勇 郎 將 為 副 員 , 同 鷹 揚 、 鷹 擊 。 有 司 兵 、 司 騎 二 局 , 並 置 參 軍 事 。

    左 右 監 門 府 , 改 將 軍 為 郎 將 , 各 置 一 人 , 正 四 品 , 直 閤 各 六 人 , 正 五 品 。 置 官 屬 , 並 同 備 身 府 。 又 增 左 右 門 尉 員 一 百 二 十 人 , 正 六 品 ; 置 門 候 員 二 百 四 十 人 , 正 七 品 。 並 分 掌 門 禁 守 衛 。

    門 下 坊 減 內 舍 人 、 洗 馬 員 , 各 置 二 人 。 減 侍 醫 , 置 二 人 。 改 門 大 夫 為 宮 門 監 , 正 字 為 正 書 。

    典 書 坊 改 太 子 舍 人 為 管 記 舍 人 , 減 置 四 人 。 改 通 事 舍 人 為 宣 令 舍 人 , 為 八 員 。 家 令 改 為 司 府 令 , 內 坊 承 直 改 為 典 直 。

    左 右 衛 率 改 為 左 右 侍 率 , 正 四 品 。 改 親 衛 為 功 曹 , 勳 衛 為 義 曹 , 翊 衛 為 良 曹 。 罷 直 齋 、 直 閤 員 。

    左 右 宗 衛 率 改 為 左 右 武 侍 率 , 正 四 品 。

    左 右 虞 候 開 府 改 為 左 右 虞 候 率 , 正 四 品 , 并 置 副 率 。

    左 右 內 率 降 為 正 五 品 。 千 牛 備 身 改 為 司 仗 左 右 , 備 身 左 右 改 為 主 射 左 右 。 各 員 八 人 。

    左 右 監 門 率 改 為 宮 門 將 , 降 為 正 五 品 。 監 門 直 長 改 為 直 事 , 置 六 十 人 。

    開 皇 中 , 置 國 王 , 郡 王 , 國 公 , 郡 公 , 縣 公 、 侯 、 伯 、 子 、 男 為 九 等 者 , 至 是 唯 留 王 、 公 、 侯 三 等 。 餘 並 廢 之 。

    王 府 諸 司 參 軍 , 更 名 諸 司 書 佐 , 〔 六 〕 屬 參 軍 則 直 以 屬 為 名 。 改 國 令 為 家 令 。 自 餘 以 國 為 名 者 , 皆 去 之 。

    行 宮 所 在 , 皆 立 總 監 以 司 之 。 上 宮 正 五 品 , 中 宮 從 五 品 , 下 宮 正 七 品 。 隴 右 諸 牧 , 置 左 、 右 牧 監 各 一 人 , 以 司 統 之 。

    罷 州 置 郡 , 郡 置 太 守 。 上 郡 從 三 品 , 中 郡 正 四 品 , 下 郡 從 四 品 。 京 兆 、 河 南 則 俱 為 尹 , 並 正 三 品 。 罷 長 史 、 司 馬 , 置 贊 務 一 人 以 貳 之 。 京 兆 、 河 南 從 四 品 , 上 郡 正 五 品 , 中 郡 從 五 品 , 下 郡 正 六 品 。 次 置 東 西 曹 掾 , 京 兆 、 河 南 從 五 品 , 上 郡 正 六 品 , 中 郡 從 六 品 , 下 郡 正 七 品 。 主 簿 , 司 功 、 倉 、 戶 、 兵 、 法 、 士 曹 等 書 佐 , 各 因 郡 之 大 小 而 為 增 減 。 改 行 參 軍 為 行 書 佐 。 舊 有 兵 處 , 則 刺 史 帶 諸 軍 事 以 統 之 , 至 是 別 置 都 尉 、 副 都 尉 。 都 尉 正 四 品 , 領 兵 , 與 郡 不 相 知 。 副 都 尉 正 五 品 。 又 置 京 輔 都 尉 , 從 三 品 , 立 府 於 潼 關 , 主 兵 領 遏 。 并 置 副 都 尉 , 從 四 品 。 又 置 諸 防 主 、 副 官 , 掌 同 諸 鎮 。 大 興 、 長 安 、 河 南 、 洛 陽 四 縣 令 , 並 增 為 正 五 品 。 諸 縣 皆 以 所 管 閑 劇 及 衝 要 以 為 等 級 。 丞 、 主 簿 如 故 。 其 後 諸 郡 各 加 置 通 守 一 人 , 位 次 太 守 , 京 兆 、 河 南 , 則 謂 之 內 史 。 又 改 郡 贊 務 為 丞 , 位 在 通 守 下 , 縣 尉 為 縣 正 , 尋 改 正 為 戶 曹 、 法 曹 , 分 司 以 承 郡 之 六 司 。 〔 七 〕 河 南 、 洛 陽 、 長 安 、 大 興 , 則 加 置 功 曹 , 而 為 三 司 , 司 各 二 人 。 郡 縣 佛 寺 , 改 為 道 場 , 道 觀 改 為 玄 壇 , 各 置 監 、 丞 。 京 都 諸 坊 改 為 里 , 皆 省 除 里 司 , 官 以 主 其 事 。

    帝 自 三 年 定 令 之 後 , 驟 有 制 置 , 制 置 未 久 , 隨 復 改 易 。 其 餘 不 可 備 知 者 , 蓋 史 之 闕 文 云 。

校 勘 記

〔 一 〕   戶 部 侍 郎   「 戶 部 」 當 作 「 民 部 」 , 唐 人 諱 改 。 下 同 。

〔 二 〕   下 津 每 典 作 一 人 津 長 四 人   按 : 唐 六 典 二 三 作 「 下 津 , 尉 一 人 」 ; 又 「 每 津 , 典 作 一 人 , 津 長 四 人 」 。 此 處 當 有 脫 文 。

〔 三 〕   掌 冶   「 冶 」 原 作 「 治 」 , 據 下 文 「 少 府 監 」 條 及 通 典 二 七 改 。

〔 四 〕   上 署 丞   「 丞 」 原 作 「 令 」 , 據 通 典 三 九 改 。

〔 五 〕   左 右 騎 衛   「 衛 」 原 作 「 尉 」 , 據 職 官 分 紀 三 五 改 。

〔 六 〕   諸 司 書 佐   原 脫 「 書 佐 」 二 字 , 據 通 典 三 一 補 。

〔 七 〕   分 司 以 承 郡 之 六 司   「 承 」 原 作 「 丞 」 , 據 通 典 三 三 改 。
 
 
 

隋 書 卷 二 十 九

    志 第 二 十 四

      地 理 上

        京 兆 郡   馮 翊 郡   扶 風 郡   安 定 郡   北 地 郡   上   郡   雕 陰 郡   延 安 郡   弘 化 郡   平 涼 郡   朔 方 郡   鹽 川 郡   靈 武 郡   榆 林 郡   五 原 郡   天 水 郡   隴 西 郡   金 城 郡   枹 罕 郡   澆 河 郡   西 平 郡   武 威 郡   張 掖 郡   敦 煌 郡   鄯 善 郡   且 末 郡   西 海 郡   河 源 郡   漢 川 郡   西 城 郡   房 陵 郡   清 化 郡   通 川 郡   宕 渠 郡   漢 陽 郡   臨 洮 郡   宕 昌 郡   武 都 郡   同 昌 郡   河 池 郡   順 政 郡   義 城 郡   平 武 郡   汶 山 郡   普 安 郡   金 山 郡   新 城 郡   巴 西 郡   遂 寧 郡   涪 陵 郡   巴   郡   巴 東 郡   蜀   郡   臨 邛 郡   眉 山 郡   隆 山 郡   資 陽 郡   瀘 川 郡   犍 為 郡   越 巂 郡   黔 安 郡

    自 古 聖 王 之 受 命 也 , 莫 不 體 國 經 野 , 以 為 人 極 。 上 應 躔 次 , 下 裂 山 河 , 分 疆 畫 界 , 建 都 錫 社 。 是 以 放 勛 御 曆 , 修 職 貢 者 九 州 , 文 命 會 同 , 執 玉 帛 者 萬 國 , 洎 乎 殷 遷 夏 鼎 , 周 黜 殷 命 , 雖 質 文 之 用 不 同 , 損 益 之 途 或 革 , 而 封 建 之 制 , 率 由 舊 章 。 於 是 分 土 惟 三 , 列 爵 惟 五 , 千 里 以 制 畿 甸 , 九 服 以 別 要 荒 。 十 國 為 連 , 連 有 帥 , 倍 連 為 卒 , 卒 有 正 。 皆 所 以 式 固 鴻 基 , 蕃 屏 王 室 , 興 邦 致 化 , 康 俗 庇 人 者 歟 ! 周 德 既 衰 , 諸 侯 力 政 , 干 戈 日 用 , 戎 馬 生 郊 。 強 陵 弱 , 眾 暴 寡 , 魯 滅 於 楚 , 鄭 滅 於 韓 , 田 氏 篡 齊 , 六 卿 分 晉 。 其 餘 弒 君 亡 國 , 不 得 守 其 社 稷 者 , 不 可 勝 數 。 逮 于 七 雄 競 逐 , 二 帝 爭 強 , 疆 埸 之 事 , 一 彼 一 此 。 秦 始 皇 據 百 二 之 巖 險 , 奮 六 世 之 餘 烈 , 力 爭 天 下 , 蠶 食 諸 侯 , 在 位 二 十 餘 年 , 遂 乃 削 平 宇 內 , 懲 周 氏 之 微 弱 , 恃 狙 詐 以 為 強 , 蔑 棄 經 典 , 罷 侯 置 守 。 子 弟 無 立 錐 之 地 , 功 臣 無 尺 土 之 賞 , 身 沒 而 區 宇 幅 裂 , 及 子 而 社 稷 淪 胥 。 漢 高 祖 挺 神 武 之 宏 圖 , 掃 清 禍 亂 , 矯 秦 皇 之 失 策 , 封 建 王 侯 , 並 跨 州 連 邑 , 有 踰 古 典 , 而 郡 縣 之 制 , 無 改 於 秦 。 逮 于 孝 武 , 務 勤 遠 略 , 南 兼 百 越 , 東 定 三 韓 。 通 邛 、 笮 之 險 塗 , 斷 匈 奴 之 右 臂 , 雖 聲 教 遠 洎 , 而 人 亦 勞 止 。 昭 、 宣 之 後 , 罷 戰 務 農 , 戶 口 既 其 滋 多 , 郡 縣 亦 有 增 置 。 至 于 平 帝 , 郡 國 一 百 有 三 , 戶 一 千 二 百 二 十 三 萬 。 〔 一 〕 光 武 中 興 , 承 王 莽 之 餘 弊 , 兵 戈 不 戢 , 饑 疫 荐 臻 , 率 土 遺 黎 , 十 纔 一 二 , 乃 併 省 郡 縣 , 四 百 餘 所 。 明 、 章 之 後 , 漸 至 滋 繁 , 郡 縣 之 數 , 有 加 曩 日 。 逮 炎 靈 數 盡 , 三 國 爭 強 , 兵 革 屢 興 , 戶 口 減 半 。 有 晉 太 康 之 後 , 文 軌 方 同 , 大 抵 編 戶 二 百 六 十 餘 萬 。 〔 二 〕 尋 而 五 胡 逆 亂 , 二 帝 播 遷 , 東 晉 洎 于 宋 、 齊 , 僻 陋 江 左 , 苻 、 姚 之 與 劉 、 石 , 竊 據 中 原 , 事 跡 糾 紛 , 難 可 具 紀 。

    梁 武 帝 除 暴 寧 亂 , 奄 有 舊 吳 , 天 監 十 年 , 有 州 二 十 三 , 郡 三 百 五 十 , 縣 千 二 十 二 。 其 後 務 恢 境 宇 , 頻 事 經 略 , 開 拓 閩 、 越 , 克 復 淮 浦 , 平 俚 洞 , 破 牂 柯 , 又 以 舊 州 遐 闊 , 多 有 析 置 。 大 同 年 中 , 州 一 百 七 , 郡 縣 亦 稱 於 此 。 既 而 侯 景 構 禍 , 臺 城 淪 陷 , 墳 籍 散 逸 , 注 記 無 遺 , 郡 縣 戶 口 , 不 能 詳 究 。 逮 于 陳 氏 , 土 宇 彌 蹙 , 西 亡 蜀 、 漢 , 北 喪 淮 、 肥 , 威 力 所 加 , 不 出 荊 、 揚 之 域 。 州 有 四 十 二 , 郡 唯 一 百 九 , 縣 四 百 三 十 八 , 戶 六 十 萬 。 後 齊 承 魏 末 喪 亂 , 與 周 人 抗 衡 , 雖 開 拓 淮 南 , 而 郡 縣 僻 小 。 天 保 之 末 , 總 加 併 省 , 洎 乎 國 滅 , 州 九 十 有 七 , 郡 一 百 六 十 , 縣 三 百 六 十 五 , 〔 三 〕 戶 三 百 三 萬 。 周 氏 初 有 關 中 , 百 度 草 創 , 遂 乃 訓 兵 教 戰 , 務 穀 勸 農 , 南 清 江 、 漢 , 西 兼 巴 、 蜀 , 卒 能 以 寡 擊 眾 , 戡 定 強 鄰 。 及 于 東 夏 削 平 , 多 有 省 廢 。 大 象 二 年 , 通 計 州 二 百 一 十 一 , 郡 五 百 八 , 縣 一 千 一 百 二 十 四 。

    高 祖 受 終 , 惟 新 朝 政 , 開 皇 三 年 , 遂 廢 諸 郡 。 洎 于 九 載 , 廓 定 江 表 , 尋 以 戶 口 滋 多 , 析 置 州 縣 。 煬 帝 嗣 位 , 又 平 林 邑 , 更 置 三 州 。 既 而 併 省 諸 州 , 尋 即 改 州 為 郡 , 乃 置 司 隸 刺 史 , 分 部 巡 察 。 五 年 , 平 定 吐 谷 渾 , 更 置 四 郡 。 大 凡 郡 一 百 九 十 , 縣 一 千 二 百 五 十 五 , 戶 八 百 九 十 萬 七 千 五 百 四 十 六 , 〔 四 〕 口 四 千 六 百 一 萬 九 千 九 百 五 十 六 。 墾 田 五 千 五 百 八 十 五 萬 四 千 四 十 一 頃 。 其 邑 居 道 路 , 山 河 溝 洫 , 沙 磧 鹹 鹵 , 丘 陵 阡 陌 , 皆 不 預 焉 。 東 西 九 千 三 百 里 , 南 北 萬 四 千 八 百 一 十 五 里 , 東 南 皆 至 於 海 , 西 至 且 末 , 北 至 五 原 , 隋 氏 之 盛 , 極 於 此 也 。

京 兆 郡 開 皇 三 年 , 置 雍 州 。 城 東 西 十 八 里 一 百 一 十 五 步 , 南 北 十 五 里 一 百 七 十 五 步 。 東 面 通 化 、 春 明 、 延 興 三 門 , 南 面 啟 夏 、 明 德 、 安 化 三 門 , 西 面 延 平 、 金 光 、 開 遠 三 門 , 北 面 光 化 一 門 。 里 一 百 六 , 市 二 。 大 業 三 年 , 改 州 為 郡 , 故 名 焉 。 置 尹 。 統 縣 二 十 二 , 戶 三 十 萬 八 千 四 百 九 十 九 。

    大 興 開 皇 三 年 置 。 後 周 于 舊 郡 置 縣 曰 萬 年 , 〔 五 〕 高 祖 龍 潛 , 封 號 大 興 , 故 至 是 改 焉 。 有 長 樂 宮 。 有 後 魏 杜 城 縣 、 西 霸 城 縣 、 西 魏 山 北 縣 , 並 後 周 廢 。 長 安 帶 郡 。 有 仙 都 、 福 陽 、 太 平 等 宮 。 有 關 官 。 有 舊 長 安 城 。 始 平 故 置 扶 風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武 功 後 周 置 武 功 郡 , 建 德 中 郡 廢 。 有 永 豐 渠 、 普 濟 渠 。 盩 厔 後 周 置 周 南 郡 及 州 , 又 有 倉 城 、 溫 湯 二 縣 , 尋 並 廢 。 有 司 竹 園 , 有 宜 壽 、 仙 遊 、 文 山 、 鳳 皇 等 宮 。 有 關 官 。 有 太 一 山 。 有 溫 湯 。 醴 泉 後 魏 曰 寧 夷 , 西 魏 置 寧 夷 郡 。 後 周 改 為 秦 郡 , 後 廢 , 又 以 新 畤 、 甘 泉 二 縣 入 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縣 名 醴 泉 。 有 甘 泉 水 、 波 水 、 浪 水 。 有 九 嵕 山 、 溫 秀 嶺 。 上 宜 開 皇 十 七 年 置 。 有 舊 莫 西 縣 , 十 八 年 改 名 好 畤 , 大 業 三 年 廢 入 焉 。 有 甘 泉 宮 。 有 終 南 山 。 有 澇 水 。 藍 田 後 周 置 藍 田 郡 , 尋 廢 郡 , 及 白 鹿 、 玉 山 二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有 滋 水 。 新 豐 有 溫 湯 。 華 原 後 魏 置 北 雍 州 , 西 魏 改 為 宜 州 , 又 置 北 地 郡 , 尋 改 為 通 川 郡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及 土 門 縣 入 焉 有 沮 水 、 頻 山 。 宜 君 舊 置 宜 君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有 清 水 。 同 官   鄭 後 魏 置 東 雍 州 , 并 華 山 郡 西 魏 改 曰 華 州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有 少 華 山 。 渭 南 後 魏 置 渭 南 郡 , 西 魏 分 置 靈 源 、 中 源 二 縣 , 後 周 郡 及 二 縣 並 廢 入 焉 有 步 壽 宮 。 萬 年   高 陵 後 魏 曰 高 陸 , 大 業 初 改 焉 。 三 原 後 周 置 建 忠 郡 , 建 德 初 郡 廢 。 涇 陽 舊 置 咸 陽 縣 , 開 皇 初 廢 有 茂 農 渠 。 雲 陽 舊 置 , 後 周 置 雲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有 涇 水 、 五 龍 水 、 甘 水 、 走 馬 水 。 富 平 舊 置 北 地 郡 , 後 周 改 曰 中 華 郡 , 尋 罷 有 荊 山 。 華 陰 有 興 德 宮 有 關 官 , 有 京 輔 都 尉 有 白 渠 有 華 山 。

馮 翊 郡 後 魏 置 華 州 , 西 魏 改 曰 同 州 。 統 縣 八 , 戶 九 萬 一 千 五 百 七 十 二

    馮 翊 後 魏 曰 華 陰 西 魏 改 為 武 鄉 , 置 武 鄉 郡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改 名 馮 翊 , 置 馮 翊 郡 有 沙 苑 。 韓 城 開 皇 十 八 年 置 有 關 官 有 梁 山 , 有 鬼 谷 。 郃 陽   朝 邑 後 魏 曰 南 五 泉 , 西 魏 改 焉 有 長 春 宮 有 關 官 有 朝 阪 。 澄 城 後 魏 置 澄 城 郡 , 後 周 併 五 泉 縣 入 焉 開 皇 初 郡 廢 。 蒲 城 舊 置 南 、 北 二 白 水 西 魏 改 為 蒲 城 , 置 白 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下 邽 舊 置 延 壽 郡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併 蓮 勺 縣 入 焉 有 金 氏 陂 。 白 水 有 五 龍 山 、 馬 蘭 山 。

扶 風 郡 舊 置 岐 州 。 統 縣 九 , 戶 九 萬 二 千 二 百 二 十 三

    雍 後 魏 置 秦 平 郡 , 西 魏 改 為 岐 山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大 業 初 置 扶 風 郡 有 岐 陽 宮 。 岐 山 後 周 曰 三 龍 縣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名 焉 又 有 後 魏 周 城 縣 , 後 周 廢 有 岐 山 。 陳 倉 後 魏 曰 宛 川 , 西 魏 改 曰 陳 倉 後 周 置 顯 州 , 尋 州 縣 俱 廢 開 皇 十 八 年 置 , 曰 陳 倉 有 陳 倉 山 有 關 官 。 後 魏 置 武 都 郡 , 西 魏 改 縣 曰 洛 邑 後 周 置 朔 州 , 州 尋 廢 郡 開 皇 初 廢 , 大 業 初 改 縣 為 虢 。 舊 曰 平 陽 縣 , 西 魏 改 曰 郿 城 , 後 周 廢 入 周 城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周 城 為 渭 濱 , 大 業 二 年 改 為 郿 。 又 後 周 置 雲 州 , 建 德 中 廢 。 有 安 仁 宮 、 鳳 泉 宮 。 有 太 白 山 、 五 丈 原 。 普 閏 大 業 初 置 。 有 仁 壽 宮 。 有 漆 水 、 岐 水 、 杜 水 。 汧 源 西 魏 置 隴 東 郡 及 汧 陰 縣 , 後 改 縣 曰 杜 陽 。 後 周 又 曰 汧 陰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五 年 縣 改 曰 汧 源 。 又 有 西 魏 東 秦 州 , 後 改 為 隴 州 , 大 業 三 年 州 廢 。 有 關 官 。 有 隴 山 、 汧 山 、 汧 水 。 汧 陽 舊 置 汧 陽 郡 , 後 周 罷 。 南 由 後 魏 置 , 西 魏 改 為 鎮 , 後 周 復 置 縣 。 又 有 舊 長 蛇 縣 , 開 皇 末 廢 。 有 關 官 。 有 盤 龍 山 。

安 定 郡 舊 置 涇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七 萬 六 千 二 百 八 十 一 。

    安 定 帶 郡 。 鶉 觚 舊 置 趙 平 郡 。 後 周 廢 郡 , 并 以 宜 祿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分 置 靈 臺 縣 , 二 年 廢 。 陰 盤 後 魏 置 平 涼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盧 水 。 朝 那 西 魏 置 安 武 郡 , 及 析 置 安 武 縣 。 開 皇 三 年 郡 縣 並 廢 入 焉 。 良 原 大 業 初 置 。 臨 涇 大 業 初 置 , 初 曰 湫 谷 , 尋 改 焉 。 華 亭 大 業 初 置 。 有 隴 水 、 芮 水 。

北 地 郡 後 魏 置 豳 州 , 西 魏 改 為 寧 州 。 大 業 初 復 曰 豳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七 萬 六 百 九 十 。

    定 安 舊 置 趙 興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北 地 郡 。 羅 川 舊 曰 陽 周 , 開 皇 中 改 焉 。 又 西 魏 置 顯 州 , 後 周 廢 。 有 橋 山 。 彭 原 舊 曰 彭 陽 。 後 魏 置 西 北 地 郡 , 有 洛 蟠 城 。 西 魏 置 蔚 州 , 有 豐 城 。 西 魏 置 雲 州 。 後 周 二 州 並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曰 彭 原 。 有 珊 瑚 水 。 襄 樂 後 魏 置 襄 樂 郡 , 後 周 廢 。 又 西 魏 置 燕 州 , 後 周 廢 。 又 有 子 午 山 。 新 平 舊 曰 白 土 , 西 魏 置 豳 州 。 開 皇 四 年 改 縣 為 新 平 , 大 業 初 州 廢 。 三 水 西 魏 置 州 , 尋 廢 。

上 郡 後 魏 置 東 秦 州 , 後 改 為 北 華 州 。 西 魏 改 為 敷 州 。 大 業 二 年 改 為 鄜 城 郡 , 後 改 為 上 郡 。 統 縣 五 , 戶 五 萬 三 千 四 百 八 十 九 。

    洛 交 開 皇 三 年 置 。 大 業 三 年 置 上 郡 。 內 部 舊 置 敷 州 及 內 部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三 川 舊 名 長 城 , 西 魏 改 焉 。 又 有 利 仁 縣 , 尋 廢 入 焉 。 鄜 城 後 魏 曰 敷 城 , 大 業 初 改 焉 。 洛 川 有 鄜 水 。

雕 陰 郡 西 魏 置 綏 州 。 大 業 初 改 為 上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三 萬 六 千 一 十 八 。

    上 縣 西 魏 置 安 寧 郡 , 與 安 寧 、 綏 德 、 安 人 三 縣 同 置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安 人 為 吉 萬 。 大 業 初 置 雕 陰 郡 , 廢 安 寧 、 吉 萬 二 縣 入 。 又 後 周 置 義 良 縣 , 亦 廢 入 焉 。 大 斌 西 魏 置 , 仍 立 安 政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平 水 。 延 福 西 魏 置 , 曰 延 陵 。 開 皇 中 改 焉 。 儒 林 後 周 置 銀 州 , 開 皇 三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真 鄉 西 魏 置 。 後 周 置 真 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開 光 舊 置 開 光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有 圁 水 。 銀 城 後 周 置 , 〔 六 〕 曰 石 城 , 後 改 名 焉 。 城 平 西 魏 置 。 開 疆 西 魏 置 , 有 後 魏 撫 寧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撫 寧 西 魏 置 。 綏 德 西 魏 置 。

延 安 郡 後 魏 置 東 夏 州 。 西 魏 改 為 延 州 ,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中 府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五 萬 三 千 九 百 三 十 九 。

    膚 施 大 業 三 年 置 , 及 置 延 安 郡 。 有 豐 林 山 。 豐 林 後 魏 置 , 曰 廣 武 , 及 遍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豐 林 , 大 業 初 又 併 沃 野 縣 入 焉 。 魏 平 後 魏 置 , 并 立 朔 方 郡 。 後 周 廢 郡 , 併 朔 方 、 政 和 二 縣 入 焉 。
七 〕 金 明 有 冶 官 。 有 清 水 。 臨 真 有 西 魏 神 水 郡 、 真 川 縣 , 後 周 郡 廢 , 大 業 初 廢 真 川 入 焉 。 延 川 西 魏 置 , 曰 文 安 , 及 置 文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為 延 川 。 延 安 西 魏 置 , 又 置 義 鄉 縣 。 大 業 中 廢 義 鄉 入 焉 。 因 城 後 魏 置 。 後 周 廢 , 尋 又 置 。 義 川 西 魏 置 汾 州 、 義 川 郡 , 後 改 州 為 丹 州 。 後 周 改 縣 為 丹 陽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義 川 , 又 廢 樂 川 郡 入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雲 巖 縣 入 焉 。 汾 川 舊 曰 安 平 , 後 周 改 曰 汾 川 。 大 業 初 廢 門 山 縣 入 焉 。 咸 寧 舊 曰 永 寧 , 西 魏 改 為 太 平 。 開 皇 中 改 為 咸 寧

弘 化 郡 西 魏 置 朔 州 , 後 周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 置 慶 州 。 統 縣 七 , 戶 五 萬 二 千 四 百 七 十 三 。

    合 水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大 業 初 置 弘 化 郡 。 馬 嶺 大 業 初 置 。 華 池 仁 壽 初 置 。 又 西 魏 置 蔚 州 , 後 周 廢 。 歸 德 西 魏 置 州 , 後 周 廢 。 有 雕 水 。 洛 源 大 業 初 置 。 有 博 水 、 洱 水 。 弘 化 開 皇 十 八 置 弘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弘 德 大 業 初 置

平 涼 郡 舊 置 原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二 萬 七 千 九 百 九 十 五 。

    平 高 後 魏 置 太 平 郡 , 後 改 為 平 高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平 涼 郡 。 有 關 官 。 有 笄 頭 山 。 百 泉 後 魏 置 長 城 郡 及 黃 石 縣 , 西 魏 改 黃 石 為 長 城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為 百 泉 。 平 涼 後 周 置 。 有 可 藍 山 。 會 寧 西 魏 置 會 州 , 後 周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縣 。 默 亭

朔 方 郡 後 魏 置 夏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一 千 六 百 七 十 三 。

    巖 綠 西 魏 置 弘 化 郡 。 開 皇 初 廢 , 大 業 初 置 朔 方 郡 。 寧 朔 後 周 置 。 長 澤 西 魏 置 闡 熙 郡 。 又 有 後 魏 大 安 郡 , 及 置 長 州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又 廢 山 鹿 、 新 二 縣 入 焉 。 大 業 三 年 州 廢

鹽 川 郡 西 魏 置 西 安 州 , 後 改 為 鹽 州 。 統 縣 一 , 戶 三 千 七 百 六 十 三 。

    五 原 後 魏 置 郡 , 曰 大 興 。 西 魏 改 為 五 原 , 後 又 為 大 興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鹽 川 郡

靈 武 郡 後 魏 置 靈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二 千 三 百 三 十 。

    迴 樂 後 周 置 , 帶 普 樂 郡 。 又 西 魏 置 臨 河 郡 。 開 皇 元 年 改 臨 河 郡 曰 新 昌 , 三 年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置 靈 武 郡 。 弘 靜 開 皇 十 一 年 置 。 有 賀 蘭 山 。 懷 遠 後 周 置 , 仍 立 懷 遠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靈 武 後 周 置 , 曰 建 安 , 後 又 置 歷 城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建 安 為 廣 閏 , 仁 壽 元 年 改 名 焉 。 鳴 沙 後 周 置 會 州 , 尋 廢 。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環 州 及 鳴 沙 縣 。 大 業 三 年 州 廢 。 有 關 官 。 豐 安 開 皇 十 年 置 。

榆 林 郡 開 皇 二 十 年 , 置 勝 州 。 統 縣 三 , 戶 二 千 三 百 三 十 。

    榆 林 開 皇 七 年 置 。 大 業 初 置 郡 。 富 昌 開 皇 十 年 置 。 金 河 開 皇 三 年 置 , 曰 陽 壽 , 及 置 油 雲 縣 , 又 置 榆 關 總 管 。 五 年 改 置 雲 州 總 管 。 十 八 年 改 陽 壽 曰 金 河 , 二 十 年 雲 州 移 , 二 縣 俱 廢 。 仁 壽 二 年 又 置 金 河 縣 , 帶 關 。

五 原 郡 開 皇 五 年 置 豐 州 , 仁 壽 元 年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三 , 戶 二 千 三 百 三 十   。

    九 原 開 皇 五 年 置 。 大 業 初 置 郡 。 永 豐 開 皇 五 年 置 。 安 化 開 皇 十 一 年 置 。

天 水 郡 舊 秦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六 , 戶 五 萬 二 千 一 百 三 十 。

    上 邽 故 曰 上 邽 , 〔 八 〕 帶 天 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縣 改 名 焉 。 有 濛 水 。 冀 城 後 周 曰 冀 城 縣 , 廢 入 黃 瓜 縣 。 〔 九 〕 大 業 初 改 曰 冀 城 。 有 石 鼓 崖 。 清 水 後 魏 置 , 及 置 清 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關 官 。 有 分 水 嶺 。 秦 嶺 後 魏 置 , 曰 伯 陽 縣 。 開 皇 中 改 焉 。 隴 城 舊 曰 略 陽 , 置 略 陽 郡 。 開 皇 二 年 郡 廢 , 縣 改 曰 河 陽 。 六 年 改 曰 隴 城 。 成 紀 舊 廢 , 後 周 置 。 有 龍 馬 城 、 仙 人 硤 。

隴 西 郡 舊 渭 州 。 統 縣 五 , 戶 一 萬 九 千 二 百 四 十 七 。

    襄 武 帶 郡 。 隴 西 舊 城 內 陶 , 〔 一 0 〕 置 南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為 武 陽 , 十 年 改 名 焉 。 渭 源 有 鳥 鼠 山 。 有 渭 水 。 後 魏 置 。 西 魏 置 廣 安 郡 , 後 周 郡 廢 。 長 川 後 魏 置 安 陽 郡 , 領 安 陽 、 烏 水 二 縣 。 西 魏 改 曰 北 秦 州 , 後 又 改 曰 交 州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州 曰 紀 州 , 安 陽 曰 長 川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烏 水 入 焉 。

金 城 郡 開 皇 初 , 置 蘭 州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二 , 戶 六 千 八 百 一 十 八 。

    金 城 舊 縣 曰 子 城 , 帶 金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改 縣 為 金 城 , 置 金 城 郡 。 有 關 官 。 狄 道 後 魏 置 臨 洮 郡 、 龍 城 縣 , 後 周 皆 廢 。 又 後 魏 置 武 始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白 石 山 。

枹 罕 郡 舊 置 河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三 千 一 百 五 十 七 。

    枹 罕 舊 置 枹 罕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關 官 。 有 鳳 林 山 。 龍 支 後 魏 曰 北 金 城 , 西 魏 改 焉 。 有 唐 述 山 。 大 夏 有 金 紐 山 。 水 池 後 魏 曰 蕈 川 , 後 周 改 焉 。

澆 河 郡 後 周 武 帝 逐 吐 谷 渾 , 以 置 廓 州 總 管 府 。 開 皇 初 府 廢 。 統 縣 二 , 戶 二 千 二 百 四 十 。

    河 津 後 周 置 洮 河 郡 , 領 洮 河 、 廣 威 、 安 戎 三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併 三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澆 河 郡 。 有 濫 水 。 達 化 後 周 置 達 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併 綏 遠 縣 入 焉 。 有 連 雲 山 。

西 平 郡 舊 置 鄯 州 。 統 縣 二 , 戶 三 千 一 百 一 十 八 。

    湟 水 舊 曰 西 都 , 後 周 置 樂 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曰 湟 水 。 又 有 舊 浩 亹 縣 , 又 西 魏 置 龍 居 、 路 倉 二 縣 , 並 後 周 廢 。 大 業 初 置 西 平 郡 。 有 土 樓 山 。 化 隆 舊 魏 曰 廣 威 , 西 魏 置 澆 河 郡 , 後 周 廢 郡 , 仁 壽 初 改 為 化 隆 。 有 拔 延 山 、 湟 水 、 盧 水 。

武 威 郡 舊 置 涼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一 千 七 百 五 。

    姑 臧 舊 置 武 威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武 威 郡 。 又 後 魏 置 武 安 郡 、 襄 武 縣 , 並 西 魏 廢 。 又 舊 有 顯 美 縣 , 後 周 廢 。 有 第 五 山 。 〔 一 一 〕 昌 松 後 魏 置 昌 松 郡 , 後 周 廢 郡 , 以 揟 次 縣 入 。 〔 一 二 〕 開 皇 初 改 縣 為 永 世 , 後 改 曰 昌 松 。 又 有 後 魏 魏 安 郡 , 後 周 改 置 白 山 縣 , 尋 廢 。 有 白 山 。 番 和 後 魏 置 番 和 郡 。 後 周 郡 廢 , 置 鎮 。 開 皇 中 為 縣 , 又 併 力 乾 、 安 寧 、 廣 城 、 障 、 燕 支 五 縣 之 地 入 焉 。 有 燕 支 山 。 允 吾 後 魏 置 , 曰 廣 武 , 及 置 廣 武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邑 次 , 尋 改 為 廣 武 , 後 又 改 為 邑 次 。 大 業 初 改 為 允 吾 。 有 青 巖 山 。

張 掖 郡 西 魏 置 西 涼 州 , 尋 改 曰 甘 州 。 統 縣 三 , 戶 六 千 一 百 二 十 六 。

    張 掖 舊 曰 永 平 縣 , 後 周 置 張 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七 年 縣 改 為 酒 泉 。 大 業 初 改 為 張 掖 , 置 張 掖 郡 。 又 有 臨 松 縣 , 後 周 廢 。 有 甘 峻 山 、 臨 松 山 、 合 黎 山 , 有 玉 石 澗 、 大 柳 谷 。 刪 丹 後 魏 曰 山 丹 , 又 有 西 郡 、 永 寧 縣 。 西 魏 郡 廢 , 縣 改 為 弱 水 。 後 周 省 入 山 丹 。 大 業 改 為 刪 丹 。 又 後 周 置 金 山 縣 , 尋 廢 入 焉 。 有 祀 山 。 有 鹽 池 。 有 弱 水 。 福 祿 舊 置 酒 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中 以 置 肅 州 , 大 業 初 州 尋 廢 。 又 後 周 置 樂 涫 縣 , 尋 廢 。 有 祁 連 山 、 崆 峒 山 、 崑 崙 山 , 有 石 渠 。

敦 煌 郡 舊 置 瓜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七 千 七 百 七 十 九 。

    敦 煌 舊 置 敦 煌 郡 , 後 周 併 效 穀 、 壽 皇 二 郡 入 焉 。 又 併 敦 煌 、 鳴 沙 、 平 康 、 效 穀 、 東 鄉 、 龍 勒 六 縣 為 鳴 沙 縣 。 〔 一 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置 敦 煌 郡 , 改 鳴 沙 為 敦 煌 。 有 神 沙 山 、 三 危 山 , 有 流 沙 。 常 樂 後 魏 置 常 樂 郡 。 後 周 併 涼 興 、 大 至 、 冥 安 、 閏 泉 , 合 為 涼 興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為 常 樂 。 有 關 官 。 玉 門 後 魏 置 會 稽 郡 。 後 周 廢 郡 , 併 會 稽 、 新 鄉 、 延 興 為 會 稽 縣 。 開 皇 中 改 為 玉 門 , 併 得 後 魏 玉 門 郡 地 。

鄯 善 郡 大 業 五 年 平 吐 谷 渾 置 , 置 在 鄯 善 城 , 即 古 樓 蘭 城 也 。 并 置 且 末 、 西 海 、 河 源 , 總 四 郡 。 有 蒲 昌 海 、 鄯 善 水 。 統 縣 二 。

    顯 武   濟 遠

且 末 郡 置 在 古 且 末 城 。 有 且 末 水 、 薩 毗 澤 。 統 縣 二 。

    肅 寧   伏 戎

西 海 郡 置 在 古 伏 俟 城 , 即 吐 谷 渾 國 都 。 有 西 王 母 石 窟 、 青 海 、 鹽 池 。 統 縣 二 。

    宣 德   威 定

河 源 郡 置 在 古 赤 水 城 。 有 曼 頭 城 、 積 石 山 , 河 所 出 。 有 七 烏 海 。 統 縣 二 。

    遠 化   赤 水

    周 禮 職 方 氏 : 「 正 西 曰 雍 州 。 」 上 當 天 文 , 自 東 井 十 度 至 柳 八 度 , 為 鶉 首 。 於 辰 在 未 , 得 秦 之 分 野 。 考 其 舊 俗 , 前 史 言 之 詳 矣 。 化 於 姬 德 , 則 閑 田 而 興 讓 , 習 於 嬴 敝 , 則 相 稽 而 反 脣 。 斯 豈 土 壤 之 殊 乎 ? 亦 政 教 之 移 人 也 。 京 兆 王 都 所 在 , 俗 具 五 方 , 人 物 混 淆 , 華 戎 雜 錯 。 去 農 從 商 , 爭 朝 夕 之 利 , 游 手 為 事 , 競 錐 刀 之 末 。 貴 者 崇 侈 靡 , 賤 者 薄 仁 義 , 豪 強 者 縱 橫 , 貧 窶 者 窘 蹙 。 桴 鼓 屢 驚 , 盜 賊 不 禁 , 此 乃 古 今 之 所 同 焉 。 自 京 城 至 於 外 郡 , 得 馮 翊 、 扶 風 , 是 漢 之 三 輔 。 其 風 大 抵 與 京 師 不 異 。 安 定 、 北 地 、 上 郡 、 隴 西 、 天 水 、 金 城 , 於 古 為 六 郡 之 地 , 其 人 性 猶 質 直 。 然 尚 儉 約 , 習 仁 義 , 勤 於 稼 穡 , 多 畜 牧 , 無 復 寇 盜 矣 。 雕 陰 、 延 安 、 弘 化 , 連 接 山 胡 , 性 多 木 強 , 皆 女 淫 而 婦 貞 , 蓋 俗 然 也 。 平 涼 、 朔 方 、 鹽 川 、 靈 武 、 榆 林 、 五 原 , 地 接 邊 荒 , 多 尚 武 節 , 亦 習 俗 然 焉 。 河 西 諸 郡 , 其 風 頗 同 , 並 有 金 方 之 氣 矣 。

漢 川 郡 舊 置 梁 州 。 統 縣 八 , 戶 一 萬 一 千 九 百 一 十 。

    南 鄭 舊 置 漢 川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又 西 魏 置 白 雲 縣 , 至 是 併 入 焉 。 有 黃 牛 山 、 龍 岡 山 。 西 舊 曰 冢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關 官 。 有 定 軍 山 、 百 牢 山 、 街 亭 山 、 冢 山 。 有 漢 水 。 褒 城 開 皇 初 曰 褒 內 。 仁 壽 九 年 因 失 印 更 給 , 改 名 焉 。 有 關 官 。 有 女 郎 山 。 城 固   興 勢 舊 置 儻 城 郡 , 〔 一 四 〕 開 皇 初 郡 廢 。 西 鄉 舊 曰 豐 寧 , 置 洋 州 , 及 洋 川 郡 。 開 皇 初 廢 郡 , 大 業 初 廢 州 , 改 縣 曰 西 鄉 。 又 舊 有 懷 昌 郡 , 後 周 廢 為 懷 昌 縣 , 至 是 入 焉 。 有 洋 水 。 黃 金   難 江 後 周 置 集 州 及 平 桑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西 城 郡 梁 置 梁 州 , 尋 改 曰 南 梁 州 。 西 魏 改 置 東 梁 州 , 尋 改 為 金 州 ,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初 府 廢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四 千 三 百 四 十 一 。

    金 川 梁 初 曰 上 廉 , 後 曰 吉 陽 。 西 魏 改 曰 吉 安 , 後 周 以 西 城 入 焉 。 舊 有 金 城 、 吉 安 二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為 吉 安 。 大 業 三 年 改 曰 金 川 , 置 西 城 郡 。 又 後 周 置 洵 州 , 尋 廢 。 有 焦 陵 山 。 石 泉 舊 曰 永 樂 , 置 晉 昌 郡 。 西 魏 改 郡 曰 魏 昌 , 尋 改 永 樂 曰 石 泉 , 析 置 魏 寧 縣 。 後 周 省 魏 昌 郡 入 中 城 郡 , 又 省 魏 寧 縣 入 石 泉 縣 。 洵 陽 舊 置 洵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洵 水 。 安 康 舊 曰 寧 都 , 齊 置 安 康 郡 , 後 魏 置 東 梁 州 , 後 蕭 察 改 直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改 曰 安 康 。 黃 土 西 魏 置 淯 陽 郡 。 後 周 改 郡 , 〔 一 五 〕 置 縣 曰 長 岡 。 後 郡 省 入 甲 郡 , 〔 一 六 〕 置 縣 曰 黃 土 , 併 赤 石 、 甲 、 臨 江 三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豐 利 梁 置 南 上 洛 郡 , 西 魏 改 郡 曰 豐 利 。 後 周 省 郡 入 上 津 郡 , 以 熊 川 、 陽 川 二 縣 入 豐 利 , 後 又 廢 上 津 郡 入 甲 郡 。 有 天 心 水 。

房 陵 郡 西 魏 置 光 遷 國 。 後 周 國 廢 , 置 遷 州 。 大 業 初 改 名 房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七 千 一 百 六 。

    光 遷 舊 曰 房 陵 , 置 新 城 郡 。 梁 末 置 岐 州 , 後 周 郡 縣 並 改 為 光 遷 。 又 有 舊 綏 州 , 開 皇 初 , 與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置 房 陵 郡 。 有 房 山 、 霍 水 。 永 清 舊 曰 大 洪 , 後 周 改 焉 。 有 照 珠 山 、 百 武 山 、 沮 水 、 汎 水 。 竹 山 梁 曰 安 城 , 西 魏 改 焉 , 置 羅 州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房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花 林 山 、 懸 鼓 山 。 上 庸 梁 曰 新 豐 , 西 魏 改 焉 。 後 周 改 曰 孔 陽 。 開 皇 十 八 年 復 曰 上 庸 。

清 化 郡 舊 置 巴 州 。 統 縣 十 四 , 戶 一 萬 六 千 五 百 三 十 九 。

    化 成 梁 曰 梁 廣 , 仍 置 歸 化 郡 。 後 周 改 縣 曰 化 成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清 化 郡 。 曾 口 梁 置 。 清 化 梁 置 , 曰 伏 強 , 有 木 門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七 年 縣 改 曰 清 化 。 有 伏 強 山 、 清 水 。 盤 道 梁 置 , 曰 難 江 。 西 魏 改 焉 。 有 龍 腹 山 。 永 穆 梁 置 , 曰 永 康 , 又 有 萬 榮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歸 仁 梁 置 , 曰 平 州 縣 。 後 周 改 曰 同 昌 , 開 皇 中 改 名 焉 。 始 寧 梁 置 , 并 置 遂 寧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始 寧 山 。 其 章 梁 置 。 恩 陽 梁 置 , 曰 義 陽 。 開 皇 末 改 。 長 池 後 周 置 , 曰 曲 細 。 開 皇 末 改 焉 。 符 陽 舊 置 其 章 郡 , 開 皇 初 廢 。 白 石 有 文 山 。 安 固 梁 置 。 後 周 置 蓬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大 蓬 山 。 伏 虞 梁 置 , 曰 宣 漢 , 及 置 伏 虞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焉 。

通 川 郡 梁 置 萬 州 , 西 魏 曰 通 州 。 〔 一 七 〕 統 縣 七 , 戶 一 萬 二 千 六 百 二 十 四 。

    通 川 梁 曰 石 城 , 置 東 關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通 川 郡 。 三 岡 梁 置 , 屬 新 安 郡 。 西 魏 改 郡 曰 新 寧 。 開 皇 初 郡 廢 。 石 鼓 西 魏 置 遷 州 。 後 周 廢 州 , 置 臨 清 郡 。 開 皇 初 廢 郡 。 東 鄉 西 魏 置 石 州 。 後 周 廢 州 , 置 三 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宣 漢 西 魏 置 并 州 及 永 昌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五 年 州 廢 。 西 流 後 魏 曰 漢 興 。 西 魏 改 焉 , 又 置 開 州 , 及 周 安 、 萬 安 、 江 會 三 郡 。 後 周 省 江 會 入 周 安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萬 世 後 周 置 , 及 置 萬 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宕 渠 郡 梁 置 渠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四 千 三 十 五 。

    流 江 後 魏 置 縣 , 及 置 流 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宕 渠 郡 。 賨 城 舊 曰 始 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鄰 水 梁 置 縣 , 并 置 鄰 州 。 後 魏 改 鄰 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宕 渠 梁 置 , 并 置 境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咸 安 梁 置 , 曰 綏 安 。 開 皇 末 改 名 焉 。 墊 江 西 魏 置 縣 及 容 川 、 容 山 郡 。 後 周 改 為 魏 安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漢 陽 郡 後 魏 曰 南 秦 州 , 西 魏 曰 成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九 百 八 十 五 。

    上 祿 舊 置 仇 池 郡 , 後 魏 置 倉 泉 縣 , 後 周 廢 階 陵 、 豐 川 、 建 平 、 城 階 四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漢 陽 郡 , 改 縣 曰 上 祿 。 有 百 頃 堆 。 潭 水 西 魏 置 潭 水 郡 。 後 周 郡 廢 , 并 廢 甘 若 、 相 山 、 武 定 三 縣 入 焉 。 長 道 後 魏 置 漢 陽 郡 。 後 周 郡 廢 , 又 省 水 南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曰 長 道 。

臨 洮 郡 後 周 武 帝 逐 吐 谷 渾 , 以 置 洮 陽 郡 , 尋 立 洮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二 萬 八 千 九 百 七 十 一 。

    美 相 後 周 置 縣 , 及 置 洮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併 洮 陽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臨 洮 郡 。 疊 川 後 周 置 疊 州 、 疊 川 縣 。 開 皇 四 年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有 洮 水 、 流 水 。 合 川 後 周 置 , 仍 立 西 疆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白 嶺 山 。 樂 川 後 周 置 。 歸 政 開 皇 二 年 置 , 仍 立 疆 澤 郡 , 三 年 廢 。 又 後 周 立 弘 州 及 開 遠 、 河 濱 二 郡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 洮 源 後 周 置 , 曰 金 城 , 并 立 旭 州 , 又 置 通 義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為 美 俗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改 名 焉 。 洮 陽 後 周 置 , 曰 廣 恩 , 并 置 廣 恩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元 年 , 改 縣 為 洮 河 , 大 業 初 改 曰 洮 陽 。 臨 潭 後 周 曰 汎 潭 , 開 皇 十 一 年 改 名 焉 。 臨 洮 西 魏 置 , 曰 溢 樂 , 并 置 岷 州 及 同 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更 名 縣 曰 臨 洮 。 又 後 周 置 祐 川 郡 、 基 城 縣 , 尋 郡 縣 俱 廢 。 有 岷 山 、 崆 峒 山 。 當 夷 後 周 置 。 又 立 洪 和 郡 , 郡 尋 廢 。 又 置 博 陵 郡 及 博 陵 、 寧 人 二 縣 。 開 皇 初 併 入 。 和 政 後 周 置 洮 城 郡 , 尋 廢 。

宕 昌 郡 後 周 置 宕 昌 國 , 天 和 元 年 置 宕 州 總 管 府 。 開 皇 四 年 府 廢 。 統 縣 三 , 戶 六 千 九 百 九 十 六 。

    良 恭 後 周 置 , 初 曰 陽 宕 , 置 宕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宕 昌 郡 。 和 戎 後 周 置 。 有 良 恭 山 。 懷 道 後 周 置 甘 松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武 都 郡 西 魏 置 武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一 萬 七 百 八 十 。

    將 利 舊 曰 石 門 , 西 魏 改 曰 安 育 。 後 周 改 曰 將 利 , 置 武 都 郡 , 後 改 曰 永 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武 都 郡 。 又 有 東 平 縣 , 後 周 併 入 焉 。 有 河 池 水 。 建 威 後 魏 置 白 水 郡 , 後 廢 , 改 為 白 水 縣 。 西 魏 復 立 郡 , 改 為 綏 戎 。 後 周 郡 廢 , 改 為 建 威 縣 , 并 廢 洪 化 縣 入 焉 。 又 西 魏 有 孔 堤 郡 及 縣 , 後 周 並 廢 。 覆 津 後 魏 初 曰 翫 當 , 置 武 階 郡 。 西 魏 又 置 覆 津 縣 , 及 置 萬 郡 , 統 赤 萬 , 〔 一 八 〕 接 難 、 五 部 三 縣 。 後 周 一 郡 三 縣 并 翫 當 , 並 廢 入 焉 。 開 皇 初 武 階 郡 又 廢 。 盤 堤 西 魏 置 , 曰 南 五 部 縣 , 後 改 名 焉 ; 并 立 武 陽 郡 及 茄 蘆 縣 。 後 周 郡 廢 , 縣 併 入 焉 。 長 松 西 魏 置 , 初 曰 建 昌 , 置 文 州 及 盧 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曰 長 松 , 大 業 初 州 廢 。 曲 水 西 魏 置 。 正 西 西 魏 置 。

同 昌 郡 西 魏 逐 吐 谷 渾 , 置 鄧 州 。 開 皇 七 年 改 曰 扶 州 。 統 縣 八 , 戶 一 萬 二 千 二 百 四 十 八 。

    尚 安 西 魏 置 縣 及 鄧 寧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同 昌 郡 。 有 黑 水 。 鉗 川 西 魏 置 。 有 鉗 川 山 。 有 白 水 。 帖 夷 西 魏 置 , 又 置 昌 寧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同 昌 西 魏 置 。 有 鄧 至 山 , 云 鄧 艾 所 至 , 故 名 焉 。 嘉 誠 後 周 置 縣 并 龍 涸 郡 及 扶 州 總 管 府 。 開 皇 初 府 廢 , 三 年 郡 廢 , 七 年 州 廢 。 有 雪 山 。 封 德 後 魏 置 , 又 立 芳 州 , 有 深 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省 理 定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常 芬 後 周 置 , 及 立 香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弱 水 。 金 崖 後 周 置 。

河 池 郡 後 魏 置 南 岐 州 , 後 周 改 曰 鳳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一 千 二 百 二 。

    梁 泉 舊 曰 故 道 , 後 魏 置 郡 , 曰 固 道 , 縣 曰 涼 泉 , 尋 改 曰 梁 泉 。 西 魏 改 郡 曰 歸 真 。 後 周 廢 郡 , 又 廢 龍 安 、 商 樂 二 縣 入 。 大 業 初 置 郡 。 兩 當 後 魏 置 , 及 立 兩 當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河 池 後 魏 曰 廣 化 , 并 置 廣 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縣 改 名 焉 。 又 後 魏 置 思 安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 有 河 池 水 。 同 谷 舊 曰 白 石 , 置 廣 業 郡 。 西 魏 改 曰 同 谷 , 後 周 置 康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有 泥 陽 縣 , 西 魏 廢 。

順 政 郡 後 魏 置 東 益 州 , 梁 為 武 興 蕃 王 國 , 西 魏 改 為 興 州 。 統 縣 四 , 戶 四 千 二 百 六 十 一 。

    順 政 舊 曰 略 陽 。 西 魏 置 郡 , 曰 順 政 , 縣 曰 漢 曲 ; 又 置 仇 池 縣 , 後 改 曰 靈 道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又 省 靈 道 縣 併 入 。 鳴 水 西 魏 置 , 曰 落 叢 , 并 置 落 叢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六 年 , 縣 改 為 廚 北 。 八 年 , 改 曰 鳴 水 。 長 舉 西 魏 置 , 又 立 盤 頭 郡 。 後 周 廢 郡 。 有 鳳 溪 水 。 修 城 舊 置 修 城 郡 , 縣 曰 廣 長 。 後 周 郡 廢 , 又 廢 下 阪 縣 入 。 仁 壽 初 , 縣 改 名 焉 。 又 西 魏 置 柏 樹 縣 , 後 周 廢 。

義 城 郡 後 魏 立 益 州 , 世 號 小 益 州 。 梁 曰 黎 州 。 西 魏 復 曰 益 州 , 又 改 曰 利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七 , 戶 一 萬 五 千 九 百 五 十 。

    綿 谷 舊 曰 興 安 , 置 晉 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又 有 華 陽 郡 , 梁 置 華 州 。 西 魏 並 廢 。 有 龍 門 山 。 益 昌   義 城 西 魏 置 。 葭 萌 後 魏 曰 晉 安 , 置 新 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又 併 恩 金 縣 入 焉 。 岐 坪   景 谷 舊 曰 白 水 , 置 平 興 郡 。 後 周 省 東 洛 郡 入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平 興 。 十 八 年 , 改 曰 景 谷 。 大 業 初 又 省 魚 盤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有 木 馬 山 、 良 珠 山 。 有 凍 水 。 嘉 川 舊 置 宋 熙 郡 , 開 皇 初 廢 。

平 武 郡 西 魏 置 龍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五 千 四 百 二 十 。

    江 油 後 魏 置 江 油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關 官 。 馬 盤 後 魏 置 馬 盤 郡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平 武 梁 末 , 李 文 智 自 立 為 藩 王 , 西 魏 廢 為 縣 。 有 涪 水 、 潺 水 。 方 維 舊 曰 秦 興 , 置 建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汶 山 郡 後 周 置 汶 州 。 開 皇 初 改 曰 蜀 州 , 尋 為 會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二 萬 四 千 一 百 五 十 九 。

    汶 山 舊 曰 廣 陽 。 梁 改 為 北 部 都 尉 , 置 繩 州 、 北 部 郡 。 後 周 改 曰 汶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元 年 改 名 焉 。 北 川 後 周 置 。 有 龍 泉 水 、 鷹 門 山 、 〔 一 九 〕 襄 陽 山 。 汶 川 後 周 置 汝 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交 川 開 皇 初 置 。 有 關 官 。 通 化 開 皇 初 置 , 曰 金 川 , 仁 壽 初 改 名 焉 。 左 封 後 周 置 , 曰 廣 年 , 及 置 廣 年 郡 、 左 封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仁 壽 初 縣 改 名 焉 。 又 周 置 翼 州 , 大 業 初 廢 。 有 汶 山 。 平 康 後 周 置 。 有 羊 腸 山 。 翼 水 後 周 置 , 日 龍 求 , 及 置 清 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曰 清 江 。 十 八 年 , 又 改 名 焉 。 翼 針 後 周 置 , 及 翼 針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石 鏡 山 。 江 源 後 周 置 。 通 軌 後 周 置 縣 及 覃 州 , 并 覃 川 、 榮 鄉 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四 年 州 廢 。 有 甘 松 山 。

普 安 郡 梁 置 南 梁 州 , 後 改 為 安 州 。 西 魏 改 為 始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三 萬 一 千 三 百 五 十 一 。

    普 安 舊 曰 南 安 。 西 魏 改 曰 普 安 , 置 普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焉 。 永 歸 舊 曰 白 水 , 西 魏 改 焉 。 黃 安 舊 曰 華 陽 , 西 魏 改 焉 , 又 置 黃 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陰 平 宋 置 北 陰 平 郡 , 魏 置 龍 州 。 西 魏 改 郡 為 陰 平 , 又 名 縣 焉 。 後 周 從 江 油 郡 , 〔 二 0 〕 改 曰 靜 龍 , 縣 曰 陰 平 。 開 皇 初 郡 廢 。 梓 潼 舊 曰 安 壽 , 西 魏 置 潼 川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有 五 婦 山 。 武 連 舊 曰 武 功 , 置 輔 劍 郡 。 西 魏 改 郡 曰 安 都 , 縣 曰 武 連 。 開 皇 初 郡 廢 。 臨 津 舊 曰 胡 原 , 開 皇 七 年 改 焉 。

金 山 郡 西 魏 置 潼 州 。 開 皇 五 年 , 改 曰 綿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三 萬 六 千 九 百 六 十 三 。

    巴 西 舊 曰 涪 , 置 巴 西 郡 。 西 魏 改 縣 曰 巴 西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金 山 郡 。 有 鹽 井 。 昌 隆 有 雲 臺 山 。 涪 城 舊 置 始 平 郡 , 西 魏 改 郡 為 涪 城 , 後 周 又 改 曰 安 城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安 城 。 十 六 年 , 改 為 涪 城 。 魏 城 西 魏 置 。 萬 安 舊 曰 孱 亭 , 西 魏 改 名 焉 , 置 萬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神 泉 舊 曰 西 充 國 , 開 皇 六 年 改 名 焉 。 金 山 舊 置 益 昌 、 晉 興 二 縣 , 西 魏 省 晉 興 入 益 昌 , 後 周 別 置 金 山 。 開 皇 四 年 , 省 益 昌 入 金 山 。

新 城 郡 梁 末 置 新 州 。 開 皇 末 改 曰 梓 州 。 統 縣 五 , 戶 三 萬 七 百 二 十 七 。

    郪 舊 曰 伍 城 。 西 魏 改 曰 昌 城 , 仍 置 昌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新 城 郡 , 改 縣 名 焉 。 射 洪 西 魏 置 , 曰 射 江 , 後 周 改 名 焉 。 鹽 亭 西 魏 置 鹽 亭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高 渠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通 泉 舊 曰 通 泉 , 置 西 宕 渠 郡 。 西 魏 改 郡 、 縣 俱 曰 湧 泉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 又 併 光 漢 縣 入 焉 。 飛 烏 開 皇 中 置 。

巴 西 郡 梁 置 南 梁 、 北 巴 州 , 西 魏 置 隆 州 。 統 縣 十 , 戶 四 萬 一 千 六 十 四 。

    閬 內 梁 置 北 巴 郡 , 後 魏 平 蜀 , 置 盤 龍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巴 西 郡 。 有 盤 龍 山 、 天 柱 山 、 靈 山 。 南 部 舊 曰 南 充 國 , 梁 曰 南 部 , 西 魏 置 新 安 郡 , 後 周 郡 廢 。 蒼 溪 舊 曰 漢 昌 , 開 皇 末 改 名 焉 。 南 充 舊 曰 安 漢 , 置 宕 渠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相 如 梁 置 梓 潼 郡 , 後 魏 郡 廢 。 西 水 梁 置 掌 天 郡 , 西 魏 改 曰 金 遷 , 開 皇 初 郡 廢 。 晉 城 舊 曰 西 充 國 , 梁 置 木 蘭 郡 。 西 魏 廢 郡 , 改 縣 名 焉 。 有 閬 水 。 奉 國 梁 置 白 馬 、 義 陽 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并 廢 義 陽 縣 入 焉 。 儀 隴 梁 置 , 并 置 隆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寅 梁 置 。

遂 寧 郡 後 周 置 遂 州 。 仁 壽 二 年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二 千 六 百 二 十 二 。

    方 義 梁 曰 小 溪 , 置 東 遂 寧 郡 。 西 魏 改 縣 名 焉 。 後 周 改 郡 曰 石 山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遂 寧 郡 。 青 石 舊 曰 晉 興 , 西 魏 改 名 焉 , 又 置 懷 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長 江 舊 曰 巴 興 , 西 魏 改 名 焉 , 又 置 懷 化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涪 陵 郡 西 魏 置 合 州 。 開 皇 末 改 曰 涪 州 。 統 縣 三 , 戶 九 千 九 百 二 十 一 。

    石 鏡 舊 曰 墊 江 , 置 宕 渠 郡 。 西 魏 改 郡 為 墊 江 , 縣 為 石 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涪 陵 郡 。 漢 初 梁 置 新 興 郡 。 西 魏 改 郡 曰 清 居 , 名 縣 曰 漢 初 。 開 皇 初 郡 廢 。 赤 水 開 皇 八 年 置 。

巴 郡 梁 置 楚 州 。 開 皇 初 改 曰 渝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四 千 四 百 二 十 三 。

    巴 舊 置 巴 郡 , 後 周 廢 枳 、 墊 江 二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巴 郡 。 江 津 舊 曰 江 州 縣 。 西 魏 改 為 江 陽 , 置 七 門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涪 陵 舊 曰 漢 平 , 置 涪 陵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三 年 , 縣 改 名 焉 。

巴 東 郡 梁 置 信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十 四 , 戶 二 萬 一 千 三 百 七 十 。

    人 復 舊 置 巴 東 郡 , 縣 曰 魚 復 。 西 魏 改 曰 人 復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 置 巴 東 郡 。 有 鹽 井 、 白 鹽 山 。 雲 安 舊 曰 朐 , 後 周 改 焉 。 南 浦 後 周 置 安 鄉 郡 , 後 改 縣 曰 安 鄉 , 改 郡 曰 萬 川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縣 改 名 焉 。 梁 山 西 魏 置 。 有 高 梁 山 。 有 紵 溪 。 大 昌 後 周 置 永 昌 郡 , 尋 廢 , 又 廢 北 井 縣 入 焉 。 巫 山 舊 置 建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巫 山 。 秭 歸 後 周 曰 長 寧 , 置 秭 歸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秭 歸 。 巴 東 舊 曰 歸 鄉 , 梁 置 信 陵 郡 。 後 周 郡 廢 , 縣 改 曰 樂 鄉 。 開 皇 末 , 又 改 名 焉 。 有 巫 峽 。 新 浦 後 周 置 周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盛 山 梁 曰 漢 豐 , 西 魏 改 為 永 寧 , 開 皇 末 , 曰 盛 山 。 臨 江 梁 置 臨 江 郡 , 後 周 置 臨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平 都 山 。 有 彭 溪 。 武 寧 後 周 置 南 州 、 南 都 郡 、 源 陽 縣 , 後 改 郡 曰 懷 德 , 縣 曰 武 寧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入 焉 。 石 城 開 皇 初 置 庸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務 川 開 皇 末 置 。

蜀 郡 舊 置 益 州 , 開 皇 初 廢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二 年 , 置 西 南 道 行 臺 省 , 三 年 , 復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十 三 , 戶 十 萬 五 千 五 百 八 十 六 。

    成 都 舊 置 蜀 郡 , 又 有 新 都 縣 。 梁 置 始 康 郡 , 西 魏 廢 始 康 郡 。 開 皇 初 廢 蜀 郡 , 并 廢 新 繁 入 焉 。 十 八 年 , 改 新 都 曰 興 樂 。 大 業 初 置 蜀 郡 , 省 興 樂 入 焉 。 舊 置 懷 寧 、 晉 熙 、 宋 興 、 宋 寧 四 郡 , 至 後 周 並 廢 。 有 武 檐 山 。 雙 流 舊 曰 廣 都 , 置 寧 蜀 郡 , 後 周 郡 廢 。 仁 壽 元 年 改 縣 曰 雙 流 。 有 女 伎 山 。 新 津 後 周 置 , 并 置 犍 為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又 廢 僰 道 縣 入 焉 。 晉 原 舊 曰 江 原 , 及 置 江 原 郡 。 後 周 廢 郡 , 縣 改 名 焉 。 清 城〔
二 一 〕 舊 置 齊 基 郡 , 後 周 廢 為 清 城 縣 。 有 鳴 鵠 山 、 清 城 山 。 九 隴 舊 曰 晉 壽 , 梁 置 東 益 州 。 後 周 州 廢 , 置 九 隴 郡 , 并 改 縣 曰 九 隴 。 仁 壽 初 置 濛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并 隴 泉 、 興 固 、 青 陽 三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太 山 、 道 場 山 。 綿 竹 舊 置 晉 熙 郡 及 長 楊 、 南 武 都 二 縣 。 後 周 併 二 縣 為 晉 熙 , 後 又 廢 晉 熙 入 陽 泉 。 開 泉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孝 水 , 大 業 二 年 改 曰 綿 竹 。 有 冶 官 。 有 綿 水 。 有 鹿 堂 山 。 西 魏 分 置 溫 江 縣 , 開 皇 初 省 入 。 仁 壽 初 復 置 萬 春 縣 , 大 業 初 又 廢 入 焉 。 有 金 山 、 平 樂 山 、 天 彭 門 。 玄 武 舊 曰 伍 城 , 後 周 置 玄 武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名 焉 。 仁 壽 初 置 凱 州 , 大 業 初 廢 。 有 三 堆 山 、 郪 江 。 舊 曰 廣 漢 , 又 置 廣 漢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 改 曰 綿 竹 。 大 業 初 改 名 雒 焉 。 又 有 西 遂 寧 郡 、 南 陰 平 郡 。 後 周 廢 西 遂 寧 , 改 為 懷 中 , 南 陰 平 郡 曰 南 陰 平 縣 , 尋 並 廢 。 陽 安 舊 曰 牛 鞞 , 西 魏 改 名 焉 , 并 置 武 康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置 簡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鹽 井 。 平 泉 西 魏 置 , 曰 婆 閏 。 開 皇 十 八 年 , 改 名 焉 。 金 泉 西 魏 置 縣 及 金 泉 郡 。 後 周 廢 郡 , 并 廢 白 牟 縣 入 焉 。 有 昌 利 山 、 銅 官 山 、 石 城 山 。

臨 邛 郡 舊 置 雅 州 。 統 縣 九 , 戶 二 萬 三 千 三 百 四 十 八 。

    嚴 道 西 魏 置 , 曰 始 陽 縣 , 置 蒙 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三 年 , 改 曰 蒙 山 , 尋 置 雅 州 。 大 業 置 臨 邛 郡 , 縣 改 名 焉 。 有 邛 來 山 。 名 山 舊 曰 蒙 山 。 開 皇 十 三 年 , 改 始 陽 曰 蒙 山 , 改 蒙 山 曰 名 山 。 盧 山 仁 壽 末 置 。 依 政 西 魏 置 , 及 置 邛 州 , 大 業 初 廢 。 臨 邛 舊 置 臨 邛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火 井 。 蒱 江 西 魏 置 , 曰 廣 定 , 及 置 蒱 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縣 改 名 焉 。 蒱 溪 西 魏 置 。 沈 黎 後 周 置 黎 州 , 尋 并 縣 廢 。 開 皇 中 置 縣 。 仁 壽 末 置 登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漢 源 大 業 初 置 。

眉 山 郡 西 魏 曰 眉 州 。 後 周 曰 青 州 , 後 又 曰 嘉 州 。 大 業 二 年 又 改 曰 眉 州 。 統 縣 八 , 戶 二 萬 三 千 七 百 九 十 九 。

    龍 遊 後 周 置 , 曰 峨 眉 , 及 置 平 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九 年 改 縣 為 青 衣 。 平 陳 日 , 龍 見 水 , 隨 軍 而 進 , 十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眉 山 郡 。 平 羌 後 周 置 , 仍 置 平 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夾 江 開 皇 三 年 置 。 峨 眉 開 皇 十 三 年 置 。 有 峨 眉 山 、 綏 山 。 通 義 舊 置 齊 通 郡 及 青 州 。 西 魏 改 州 曰 眉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齊 通 曰 廣 通 。 仁 壽 元 年 改 為 通 義 。 大 業 初 州 廢 。 青 神 後 周 置 , 并 置 青 神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丹 稜 後 周 置 , 曰 齊 樂 。 開 皇 中 改 名 焉 。 洪 雅 開 皇 十 三 年 置 。

隆 山 郡 西 魏 置 陵 州 。 統 縣 五 , 戶 一 萬 一 千 四 十 二 。

    仁 壽 梁 置 懷 仁 郡 , 西 魏 改 縣 曰 普 寧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又 西 魏 置 蒲 亭 。 〔 二 二 〕 大 業 初 置 隆 山 郡 , 蒲 亭 併 入 焉 。 有 鹽 井 。 貴 平 西 魏 置 , 又 立 和 仁 郡 。 後 周 又 廢 可 曇 、 平 井 二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 又 廢 籍 縣 入 焉 。 〔 二 三 〕 井 研   始 建 開 皇 十 一 年 置 。 有 鐵 山 。 隆 山 舊 曰 犍 為 , 置 江 州 。 西 魏 改 縣 曰 隆 山 。 後 周 省 州 , 置 隆 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併 江 陽 縣 入 焉 。 有 冶 官 。 有 鼎 鼻 山 。

資 陽 郡 西 魏 置 資 州 。 統 縣 九 , 戶 二 萬 五 千 七 百 二 十 二 。

    盤 石 周 置 縣 及 資 中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資 陽 郡 。 內 江 後 周 置 。 威 遠 開 皇 初 置 。 大 牢 開 皇 十 三 年 置 。 安 岳 後 周 置 , 并 置 普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普 慈 後 周 置 郡 曰 普 慈 , 縣 曰 多 業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三 年 , 縣 改 名 焉 。 安 居 後 周 置 , 曰 柔 剛 , 及 置 安 居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三 年 , 縣 改 名 焉 。 隆 康 後 周 置 , 曰 永 康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資 陽 後 周 置 。

瀘 川 郡 梁 置 瀘 州 。 仁 壽 中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一 千 八 百 二 。

    瀘 川 舊 曰 江 陽 , 并 置 江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瀘 川 郡 , 縣 改 名 焉 。 富 世 後 周 置 , 及 置 洛 源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江 安 舊 曰 漢 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合 江 後 周 置 。 綿 水 梁 置 。 有 綿 溪 。

犍 為 郡 梁 置 戎 州 。 統 縣 四 , 戶 四 千 八 百 五 十 九 。

    僰 道 後 周 置 , 曰 外 江 。 大 業 初 改 曰 僰 道 , 置 犍 為 郡 。 犍 為 後 周 置 , 曰 武 陽 。 開 皇 初 改 焉 。 南 溪 梁 置 , 曰 南 廣 , 及 置 六 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縣 改 名 焉 。 開 邊 開 皇 六 年 置 , 七 年 廢 訓 州 入 焉 。 大 業 初 廢 恭 州 、 協 州 入 焉 。

越 巂 郡 後 周 置 嚴 州 。 開 皇 六 年 改 曰 西 寧 州 , 十 八 年 又 改 曰 巂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七 千 四 百 四 十 八 。

    越 巂 帶 郡 。 邛 都   蘇 祗 舊 置 亮 善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孫 水 。 可 泉 舊 宣 化 郡 , 開 皇 初 廢 。 臺 登 舊 置 白 沙 郡 。 〔 二 四 〕 開 皇 初 郡 廢 。 邛 部 舊 置 邛 部 郡 , 又 有 平 樂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有 巂 山 。

牂 柯 郡 開 皇 初 , 置 牂 州 。 統 縣 二 。

    牂 柯 帶 郡 。 賓 化

黔 安 郡 後 周 置 黔 州 , 不 帶 郡 。 統 縣 二 , 戶 一 千 四 百 六 十 。

    彭 水 開 皇 十 三 年 置 。 有 伏 牛 山 。 出 鹽 井 。 涪 川 開 皇 五 年 置 。

    梁 州 於 天 官 上 應 參 之 宿 。 周 時 梁 州 , 以 併 雍 部 。 及 漢 , 又 析 置 益 州 。 在 禹 貢 , 自 漢 川 以 下 諸 郡 , 皆 其 封 域 。 漢 中 之 人 , 質 樸 無 文 , 不 甚 趨 利 。 性 嗜 口 腹 , 多 事 田 漁 , 雖 蓬 室 柴 門 , 食 必 兼 肉 。 好 祀 鬼 神 , 尤 多 忌 諱 , 家 人 有 死 , 輒 離 其 故 宅 。 崇 重 道 教 , 猶 有 張 魯 之 風 焉 。 每 至 五 月 十 五 日 , 必 以 酒 食 相 饋 , 賓 旅 聚 會 , 有 甚 於 三 元 。 傍 南 山 雜 有 獠 戶 , 富 室 者 頗 參 夏 人 為 婚 , 衣 服 居 處 言 語 , 殆 與 華 不 別 。 西 城 、 房 陵 、 清 化 、 通 川 、 宕 渠 , 地 皆 連 接 , 風 俗 頗 同 。 漢 陽 、 臨 洮 、 宕 昌 、 武 都 、 同 昌 、 河 池 、 順 政 、 義 城 、 平 武 、 汶 山 , 皆 連 雜 氐 羌 。 人 尤 勁 悍 , 性 多 質 直 。 皆 務 於 農 事 , 工 習 獵 射 , 於 書 計 非 其 長 矣 。 蜀 郡 、 臨 邛 、 眉 山 、 隆 山 、 資 陽 、 瀘 川 、 巴 東 、 遂 寧 、 巴 西 、 新 城 、 金 山 、 普 安 、 犍 為 、 越 巂 、 牂 柯 、 黔 安 , 得 蜀 之 舊 域 。 其 地 四 塞 , 山 川 重 阻 , 水 陸 所 湊 , 貨 殖 所 萃 , 蓋 一 都 之 會 也 。 昔 劉 備 資 之 , 以 成 三 分 之 業 。 自 金 行 喪 亂 , 四 海 沸 騰 , 李 氏 據 之 於 前 , 譙 氏 依 之 於 後 。 當 梁 氏 將 亡 , 武 陵 憑 險 而 取 敗 , 後 周 之 末 , 王 謙 負 固 而 速 禍 。 故 孟 門 不 祀 , 古 人 所 以 誡 焉 。 其 風 俗 大 抵 與 漢 中 不 別 。 其 人 敏 慧 輕 急 , 貌 多 蕞 陋 , 頗 慕 文 學 , 時 有 斐 然 , 多 溺 於 逸 樂 , 少 從 宦 之 士 , 或 至 耆 年 白 首 , 不 離 鄉 邑 。 人 多 工 巧 , 綾 錦 雕 鏤 之 妙 , 殆 侔 於 上 國 。 貧 家 不 務 儲 蓄 , 富 室 專 於 趨 利 。 其 處 家 室 , 則 女 勤 作 業 , 而 士 多 自 閑 , 聚 會 宴 飲 , 尤 足 意 錢 之 戲 。 小 人 薄 於 情 禮 , 父 子 率 多 異 居 。 其 邊 野 富 人 , 多 規 固 山 澤 , 以 財 物 雄 役 夷 、 獠 , 故 輕 為 姦 藏 , 權 傾 州 縣 。 此 亦 其 舊 俗 乎 ? 又 有 獽 狿 蠻 賨 , 其 居 處 風 俗 , 衣 服 飲 食 , 頗 同 於 獠 , 而 亦 與 蜀 人 相 類 。

校 勘 記

〔 一 〕   戶 一 千 二 百 二 十 三 萬   「 千 」 下 原 脫 「 二 百 」 。 楊 守 敬 隋 書 地 理 志 考 證 ( 以 下 簡 稱 楊 考 ) 「 漢 志 ( 漢 書 地 理 志 ) 作 一 千 二 百 二 十 三 萬 三 千 六 十 二 , 晉 志 ( 晉 書 地 理 志 ) 同 。 」 今 據 補 。 本 志 的 校 勘 , 采 用 楊 考 者 較 多 , 除 必 須 說 明 者 外 , 以 下 校 記 不 一 一 注 明 。

〔 二 〕   二 百 六 十 餘 萬   晉 書 地 理 志 上 , 太 康 元 年 平 吳 , 大 凡 戶 二 百 四 十 五 萬 九 千 八 百 四 十 。

〔 三 〕   洎 乎 國 滅 州 九 十 有 七 郡 一 百 六 十 縣 三 百 六 十 五   周 書 武 帝 紀 下 , 建 德 六 年 關 東 平 , 合 州 五 十 五 , 郡 一 百 六 十 二 , 縣 三 百 八 十 五 。 北 史 周 紀 同 。

〔 四 〕   縣 一 千 二 百 五 十 五 戶 八 百 九 十 萬 七 千 五 百 四 十 六   按 : 據 本 志 各 郡 分 列 的 縣 數 和 戶 數 統 計 縣 一 千 二 百 五 十 二 , 戶 九 百 零 七 萬 五 千 七 百 九 十 一 。 ’

〔 五 〕   後 周 于 舊 郡 置 縣 曰 萬 年   原 脫 「 于 」 字 , 據 楊 氏 所 見 宋 本 增 。

〔 六 〕   後 周 置   元 和 郡 縣 圖 志 ( 以 下 簡 稱 元 和 志 ) 四 , 「 後 周 」 上 應 有 「 舊 圁 陰 」 三 字 。

〔 七 〕   政 和   原 作 「 和 政 」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上 改 。

〔 八 〕   故 曰 上 邽   廿 二 史 考 異 : 「 當 云 『 故 曰 上 封 』 。 後 魏 避 道 武 帝 嫌 名 ( 珪 ) , 改 上 邽 為 上 封 。 」

〔 九 〕   廢 入 黃 瓜 縣   按 前 後 文 例 , 「 廢 」 上 當 有 「 尋 」 字 。

〔 一 0 〕 舊 城 內 陶   廿 二 史 考 異 : 「 城 」 當 作 「 曰 」 。

〔 一 一 〕 第 五 山   「 第 」 原 作 「 茅 」 。 楊 考 : 「 據 前 涼 錄 , 『 茅 』 疑 『 第 』 訛 。 」 按 : 太 平 寰 宇 記 ( 以 下 簡 稱 寰 宇 記 ) 五 二 正 作 「 第 」 , 今 據 改 。

〔 一 二 〕 婿 次 縣   原 作 「 榆 次 」 。 考 異 : 「 『 榆 次 』 當 作 『 揟 次 』 , 因 并 州 有 榆 次 縣 , 相 涉 而 誤 。 」 按 : 漢 書 地 理 志 下 正 作 「 揟 次 」 , 今 據 改 。

〔 一 三 〕 龍 勒   「 勒 」 原 作 「 勤 」 , 據 漢 書 地 理 志 下 、 續 漢 書 郡 國 志 五 改 。

〔 一 四 〕 儻 城 郡   「 城 」 原 作 「 成 」 , 據 周 書 楊 摽 傳 、 寰 宇 記 一 三 八 改 。

〔 一 五 〕 後 周 改 郡   當 作 「 後 周 改 黃 土 郡 」 。

〔 一 六 〕 甲 郡   楊 考 : 「 『 甲 』 上 疑 脫 『 上 』 字 。 下 『 併 赤 石 、 甲 、 臨 江 三 縣 入 焉 』 及 監 利 縣 注 『 入 甲 郡 』 , 並 同 。 」

〔 一 七 〕 西 魏 曰 通 州   「 州 」 原 作 「 川 」 , 據 寰 宇 記 一 三 七 改 。

〔 一 八 〕 赤 萬   「 萬 」 原 作 「 方 」 , 「 方 」 當 即 「 萬 」 ( 万 ) 字 之 訛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下 改 。

〔 一 九 〕 鷹 門 山   「 鷹 」 原 作 「 雁 」 。 寰 宇 記 七 八 : 「 鷹 門 山 在 汶 山 縣 北 二 十 里 。 山 多 鷹 栖 , 故 名 。 」 今 據 改 。

〔 二 0 〕 後 周 從 江 油 郡   楊 考 : 「 案 『 周 』 為 『 州 』 之 誤 , 『 從 』 為 『 徙 』 之 誤 。 」

〔 二 一 〕 清 城   輿 地 廣 記 三 0 : 「 開 元 十 八 年 去 水 , 作 青 城 。 」

〔 二 二 〕 蒲 亭   原 作 「 蒱 縣 」 , 據 舊 唐 書 地 理 志 四 、 寰 宇 記 八 五 改 。

〔 二 三 〕 籍 縣   「 籍 」 原 作 「 藉 」 。 元 和 志 三 三 : 「 本 漢 武 陽 縣 地 。 周 閔 帝 於 此 置 籍 縣 , 因 蜀 先 主 籍 田 地 為 名 。 」 大 業 二 年 省 。 今 據 改 。

〔 二 四 〕 舊 置 白 沙 郡   「 白 」 原 作 「 曰 」 , 據 輿 地 廣 記 三 0 改 。
 
 
 

隋 書 卷 三 十

    志 第 二 十 五

      地 理 中

        河 南 郡   滎 陽 郡   梁   郡   譙   郡   濟 陰 郡   襄 城 郡   潁 川 郡   汝 南 郡   淮 陽 郡   汝 陰 郡   上 洛 郡   弘 農 郡   淅 陽 郡   南 陽 郡   淯 陽 郡   淮 安 郡   東   郡   東 平 郡   濟 北 郡   武 陽 郡   渤 海 郡   平 原 郡   信 都 郡   清 河 郡   魏   郡   汲   郡   河 內 郡   長 平 郡   上 黨 郡   河 東 郡   絳   郡   文 城 郡   臨 汾 郡   龍 泉 郡   西 河 郡   離 石 郡   雁 門 郡   馬 邑 郡   定 襄 郡   樓 煩 郡   太 原 郡   襄 國 郡   武 安 郡   趙   郡   山 郡   博 陵 郡   河 間 郡   涿   郡   上 谷 郡   漁 陽 郡   北 平 郡   安 樂 郡   遼 西 郡   北 海 郡   齊   郡   東 萊 郡   高 密 郡

河 南 郡 舊 置 洛 州 。 大 業 元 年 移 都 , 改 曰 豫 州 。 東 面 三 門 , 北 曰 上 春 , 中 曰 建 陽 , 南 曰 永 通 。 南 面 二 門 , 東 曰 長 夏 , 正 南 曰 建 國 。 里 一 百 三 , 市 三 。 三 年 改 為 郡 , 置 尹 。 統 縣 十 八 , 戶 二 十 萬 二 千 二 百 三 十 。

    河 南 帶 郡 。 有 關 官 。 有 郟 山 。 有 瀍 水 。 洛 陽 有 漢 已 來 舊 都 。 後 魏 置 司 州 , 東 魏 改 曰 洛 州 。 後 周 置 東 京 六 府 、 洛 州 總 管 。 開 皇 元 年 改 六 府 , 置 東 京 尚 書 省 。 其 年 廢 東 京 尚 書 省 。 二 年 廢 總 管 , 置 河 南 道 行 臺 省 。 三 年 廢 行 臺 , 以 洛 州 刺 史 領 總 監 。 十 四 年 於 金 墉 城 別 置 總 監 。 煬 帝 即 位 , 廢 省 。 舊 河 南 縣 , 東 魏 遷 鄴 , 改 為 宜 遷 縣 。 後 周 復 曰 河 南 。 大 業 元 年 徙 入 新 都 。 又 東 魏 置 洛 陽 郡 、 河 陰 縣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又 析 置 伊 川 縣 。 大 業 初 河 陰 、 伊 川 二 縣 併 入 焉 。 閿 鄉 舊 曰 湖 城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有 王 澗 、 全 鳩 澗 、 〔 一 〕 秦 山 。 桃 林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上 陽 宮 。 有 淄 水 。 後 魏 置 , 及 置 陝 州 、 農 郡 。 後 周 又 置 崤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置 弘 農 宮 。 有 常 平 倉 、 溫 湯 。 有 砥 柱 。 熊 耳 後 周 置 , 及 同 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後 魏 崤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有 二 崤 。 有 天 柱 山 、 大 頭 山 、 硤 石 山 、 穀 水 。 澠 池 後 周 置 河 南 郡 , 大 象 中 廢 。 新 安 後 周 置 中 州 及 東 垣 縣 , 州 尋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穀 州 , 仁 壽 四 年 州 廢 , 又 廢 新 安 入 東 垣 。 大 業 初 改 名 新 安 。 有 冶 官 。 有 騩 山 、 〔 二 〕 強 山 、 缺 門 山 、 孝 水 、 澗 水 、 金 谷 水 。 偃 師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關 官 。 有 河 陽 倉 。 有 都 尉 府 。 有 首 陽 山 、 酈 山 、 乾 脯 山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興 洛 倉 。 有 九 山 , 有 天 陵 山 、 緱 山 、 東 首 陽 山 。 宜 陽 後 魏 置 宜 陽 郡 , 東 魏 置 陽 州 , 後 周 改 曰 熊 州 。 又 復 後 魏 置 南 澠 池 縣 , 後 周 改 曰 昌 洛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昌 洛 曰 洛 水 。 大 業 初 廢 熊 州 , 省 洛 水 入 宜 陽 。 又 東 魏 置 金 門 郡 , 後 周 廢 。 有 福 昌 宮 、 金 門 山 、 女 几 山 、 太 陰 山 、 嶕 嶢 山 。 壽 安 後 魏 置 縣 曰 甘 棠 , 仁 壽 四 年 改 焉 。 有 顯 仁 宮 。 有 慈 澗 。 陸 渾 東 魏 置 伊 川 郡 , 領 南 陸 渾 縣 。 開 皇 初 廢 郡 , 改 縣 曰 伏 流 。 大 業 初 改 曰 陸 渾 。 又 有 東 魏 北 荊 州 , 後 周 改 曰 和 州 。 開 皇 初 又 改 曰 伊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有 東 魏 東 亭 縣 , 尋 廢 。 有 方 山 、 三 塗 山 、 孤 山 、 陽 山 、 王 母 澗 。 伊 闕 舊 曰 新 城 , 東 魏 置 新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伊 闕 山 。 興 泰 大 業 初 置 。 有 鹿 蹄 山 、 石 墨 山 、 鍾 山 。 緱 氏 舊 廢 , 東 魏 置 。 開 皇 十 六 年 廢 , 大 業 初 又 置 。 有 緱 氏 山 、 轘 轅 山 、 〔 三 〕 景 山 。 嵩 陽 後 魏 置 , 曰 潁 陽 。 東 魏 分 置 堙 陽 , 後 周 廢 潁 陽 入 。 開 皇 六 年 改 曰 武 林 。 十 八 年 改 曰 輪 氏 , 大 業 元 年 改 曰 嵩 陽 。 又 有 東 魏 中 川 郡 , 後 周 廢 。 有 嵩 高 山 、 少 室 山 、 潁 水 。 陽 城 後 魏 置 陽 城 郡 , 開 皇 初 廢 。 十 六 年 置 嵩 州 , 仁 壽 四 年 廢 。 又 後 魏 置 康 城 縣 , 仁 壽 四 年 廢 入 焉 。 有 箕 山 、 偃 月 山 、 荊 山 、 禹 山 、 崤 山 。

滎 陽 郡 舊 鄭 州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管 州 。 大 業 初 復 曰 鄭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十 六 萬 九 百 六 十 四 。

    管 城 舊 曰 中 牟 , 東 魏 置 廣 武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中 牟 曰 內 牟 。 十 六 年 析 置 管 城 。 十 八 年 改 內 牟 曰 圃 田 入 焉 。 後 魏 置 曲 梁 縣 , 後 齊 廢 。 有 鄭 水 。 汜 水 舊 曰 成 皋 , 即 武 牢 也 。 後 魏 置 東 中 府 , 東 魏 置 北 豫 州 , 後 周 置 滎 州 。 開 皇 初 曰 鄭 州 , 十 八 年 改 成 皋 曰 汜 水 。 大 業 初 置 武 牢 都 尉 府 。 有 周 山 、 天 陵 山 。 滎 澤 開 皇 四 年 置 , 曰 廣 武 。 仁 壽 元 年 改 名 焉 。 原 武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陽 武   圃 田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郟 城 。 大 業 初 改 焉 。 浚 儀 東 魏 置 梁 州 、 陳 留 郡 , 後 齊 廢 開 封 郡 入 , 後 周 改 曰 汴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關 官 。 有 通 濟 渠 、 蔡 水 。 酸 棗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有 關 官 。 新 鄭 後 魏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大 業 初 併 宛 陵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有 大 騩 山 。 滎 陽 舊 置 滎 陽 郡 。 後 齊 省 卷 、 京 二 縣 入 , 改 曰 成 皋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京 索 水 、 梧 桐 澗 。 開 封 東 魏 置 郡 , 後 齊 廢 。

梁 郡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宋 州 。 統 縣 十 三 , 戶 十 五 萬 五 千 四 百 七 十 七 。

    宋 城 舊 曰 睢 陽 , 置 梁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又 置 郡 。 又 梁 置 北 新 安 郡 , 尋 廢 。 雍 丘 後 魏 置 陽 夏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杞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襄 邑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寧 陵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虞 城 後 魏 曰 蕭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改 名 焉 。 又 後 魏 置 沛 郡 , 後 齊 廢 。 穀 熟 後 魏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陳 留 後 魏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十 六 年 析 置 新 里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又 有 小 黃 縣 , 後 齊 廢 入 。 有 睢 水 、 渙 水 。 下 邑 後 齊 廢 巳 吾 縣 入 焉 。 考 城 後 魏 曰 考 陽 , 置 北 梁 郡 。 後 齊 郡 縣 並 廢 , 為 城 安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以 重 名 , 改 曰 考 城 。 楚 丘 後 魏 曰 巳 氏 , 置 北 譙 郡 。 後 齊 郡 縣 並 廢 。 開 皇 四 年 又 置 巳 氏 , 六 年 改 曰 楚 丘 。 碭 山 後 魏 置 , 曰 安 陽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碭 山 、 魚 山 。 圉 城 舊 曰 圉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置 , 曰 圉 城 。 有 谷 水 。 柘 城 舊 曰 柘 , 久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柘 城 。

譙 郡 後 魏 置 南 兗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後 改 曰 亳 州 。 開 皇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六 , 戶 七 萬 四 千 八 百 一 十 七 。

    譙 舊 曰 小 黃 , 置 陳 留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梅 城 縣 。 大 業 三 年 , 改 小 黃 為 譙 縣 , 併 梅 城 入 焉 。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舊 有 馬 頭 郡 , 後 魏 又 置 下 邑 縣 , 後 齊 並 廢 。 城 父 宋 置 , 曰 浚 儀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谷 陽 後 齊 省 , 開 皇 六 年 復 。 山 桑 後 魏 置 渦 州 、 渦 陽 縣 , 又 置 譙 郡 。 梁 改 渦 州 曰 西 徐 州 。 東 魏 改 曰 譙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改 渦 陽 為 肥 水 。 大 業 初 州 廢 , 改 縣 曰 山 桑 。 又 梁 置 北 新 安 郡 , 東 魏 改 置 蒙 郡 。 後 齊 廢 郡 , 置 蒙 縣 , 後 又 置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梁 置 陽 夏 郡 , 東 魏 廢 。 臨 渙 後 魏 置 臨 渙 郡 , 又 別 置 丹 城 縣 。 東 魏 析 置 白 樿 縣 , 後 齊 郡 廢 。 開 皇 元 年 丹 城 省 , 大 業 初 白 樿 又 省 , 並 入 焉 。 有 嵇 山 、 〔 四 〕 龍 岡 。

濟 陰 郡 後 魏 置 西 兗 州 , 後 周 改 曰 曹 州 統 縣 九 , 戶 十 四 萬 九 百 四 十 八 。

    濟 陰 後 魏 置 沛 郡 , 後 齊 廢 。 又 開 皇 六 年 分 置 黃 縣 , 十 八 年 改 為 蒙 澤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外 黃 後 齊 廢 成 安 縣 入 。 又 開 皇 十 八 年 置 首 城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濟 陽   成 武 後 齊 置 永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戴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冤 句   乘 氏   定 陶   單 父 後 魏 曰 離 狐 , 置 北 濟 陰 郡 。 後 齊 郡 縣 並 廢 。 開 皇 六 年 更 置 , 名 單 父 。 金 鄉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昌 邑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

襄 城 郡 東 魏 置 北 荊 州 , 後 周 改 曰 和 州 。 開 皇 初 改 為 伊 州 , 大 業 初 改 曰 汝 州 。 統 縣 八 , 戶 十 萬 五 千 九 百 一 十 七 。

    承 休 舊 曰 汝 原 , 置 汝 北 郡 , 後 改 曰 汝 陰 郡 。 後 周 郡 廢 。 大 業 初 改 縣 曰 承 休 , 置 襄 城 郡 。 有 黃 水 。 舊 置 汝 北 郡 , 後 齊 廢 。 有 濫 泉 。 郟 城 舊 曰 龍 山 。 東 魏 置 順 陽 郡 及 南 陽 郡 、 南 陽 縣 。 開 皇 初 改 龍 山 曰 汝 南 , 三 年 二 郡 並 廢 。 十 八 年 改 汝 南 曰 輔 城 , 南 陽 曰 期 城 。 大 業 初 改 輔 城 曰 郟 城 , 廢 期 城 入 焉 。 有 關 官 。 有 大 留 山 。 陽 翟 東 魏 置 陽 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鈞 臺 。 有 九 山 祠 。 汝 源   汝 南 有 後 魏 汝 南 郡 及 符 壘 縣 , 並 後 齊 廢 。 後 魏 置 荊 州 , 尋 廢 , 立 魯 陽 郡 , 後 置 魯 州 。 〔 五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關 官 。 有 和 山 、 大 義 山 。 犨 城 舊 曰 雉 陽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湛 水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又 有 後 周 置 武 山 郡 , 開 皇 初 廢 。 後 魏 置 南 陽 縣 、 河 山 縣 , 大 業 初 並 廢 入 焉 。 有 應 山 。

潁 川 郡 舊 置 潁 州 , 東 魏 改 曰 鄭 州 , 後 周 改 曰 許 州 。 統 縣 十 四 , 戶 十 九 萬 五 千 六 百 四 十 。

    潁 川 舊 曰 長 社 , 置 潁 川 郡 。 後 齊 廢 潁 陰 縣 入 , 開 皇 初 廢 郡 改 縣 焉 。 又 東 魏 置 黃 臺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置 郡 。 襄 城 舊 置 襄 城 郡 , 後 周 置 汝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水 。 汝 墳 後 齊 置 漢 廣 郡 , 尋 廢 。 有 首 山 。 後 齊 置 襄 州 。 後 周 廢 襄 州 , 置 南 襄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東 魏 置 定 南 郡 , 後 周 廢 為 定 南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 北 舞 舊 置 定 陵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百 尺 溝 。 郾 城 開 皇 初 置 , 十 六 年 置 道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後 魏 置 潁 川 郡 , 後 齊 改 為 臨 潁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邵 陵 縣 , 大 業 初 廢 。 有 水 。 繁 昌   臨 潁   尉 氏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長 葛 開 皇 六 年 置 。 許 昌   濦 強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陶 城 , 大 業 初 改 焉 。 扶 溝   鄢 陵 東 魏 置 許 昌 郡 , 後 齊 廢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七 年 復 鄢 陵 縣 。 十 六 年 置 洧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蔡 陂 縣 , 至 是 省 入 焉 。

汝 南 郡 後 魏 置 豫 州 , 東 魏 置 行 臺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後 改 曰 舒 州 , 尋 復 曰 豫 州 , 及 改 洛 州 為 豫 州 , 此 為 溱 州 , 又 改 曰 蔡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十 五 萬 二 千 七 百 八 十 五 。

    汝 陽 舊 曰 上 蔡 , 置 汝 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改 縣 曰 汝 陽 , 并 廢 保 城 縣 入 焉 。 有 鴻 陂 。 城 陽 舊 廢 , 梁 置 , 又 有 義 興 縣 。 後 魏 置 城 陽 郡 , 梁 置 楚 州 , 東 魏 置 西 楚 州 , 後 齊 曰 永 州 。 開 皇 九 年 , 廢 入 純 州 。 十 八 年 改 義 興 為 純 義 。 大 業 初 州 縣 並 廢 入 焉 。 又 梁 置 伍 城 郡 , 後 齊 廢 。 有 十 丈 山 、 大 木 山 。 真 陽 舊 置 郢 州 。 東 魏 廢 州 , 置 義 陽 郡 。 後 齊 廢 郡 入 保 城 縣 。 開 皇 十 一 年 廢 縣 。 十 六 年 置 縣 , 曰 真 丘 。 大 業 初 改 曰 真 陽 。 又 有 白 狗 縣 , 梁 置 淮 州 。 後 齊 廢 州 , 以 置 齊 興 郡 , 郡 尋 廢 。 開 皇 初 , 改 縣 曰 淮 川 , 至 是 亦 省 入 焉 。 又 有 後 魏 安 陽 縣 , 後 廢 。 有 汶 水 。 新 息 後 魏 置 東 豫 州 。 梁 改 曰 西 豫 州 , 又 改 曰 淮 州 。 東 魏 復 曰 東 豫 州 , 後 周 改 曰 息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後 魏 置 汝 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梁 置 滇 州 , 尋 廢 。 又 梁 置 北 光 城 郡 , 東 魏 廢 , 又 有 北 新 息 縣 , 後 齊 廢 。 褒 信 宋 改 曰 包 信 。 大 業 初 改 復 舊 焉 。 又 梁 置 梁 安 郡 , 開 皇 初 廢 。 又 有 長 陵 郡 , 後 齊 廢 為 縣 。 大 業 初 又 省 縣 焉 。 上 蔡 後 魏 置 , 曰 臨 汝 。 後 齊 廢 。 開 皇 中 置 , 曰 武 津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平 輿 舊 廢 , 大 業 初 改 新 蔡 置 焉 。 有 葛 陂 。 新 蔡 齊 置 北 新 蔡 郡 , 魏 曰 新 蔡 郡 , 東 魏 置 蔡 州 。 〔 六 〕 後 齊 廢 州 置 廣 寧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舒 州 及 舒 縣 、 廣 寧 縣 。 仁 壽 元 年 改 廣 寧 曰 汝 北 。 大 業 初 州 廢 , 改 汝 北 曰 新 蔡 。 又 後 齊 置 永 康 縣 , 後 改 名 曰 澺 水 , 至 是 及 舒 縣 並 廢 入 焉 。 朗 山 舊 曰 安 昌 , 置 初 安 郡 。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 七 〕 又 梁 置 陳 州 , 後 魏 廢 , 又 齊 置 荊 州 , 尋 廢 。 後 周 又 置 威 州 , 後 又 廢 。 吳 房 故 曰 遂 寧 , 後 齊 省 綏 義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改 曰 吳 房 。 西 平 後 魏 置 襄 城 郡 , 後 齊 改 郡 曰 文 城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故 武 陽 縣 , 十 八 年 改 曰 吳 房 , 大 業 初 省 。 又 有 故 洧 州 、 灊 州 , 並 後 齊 置 , 開 皇 初 皆 廢 。

淮 陽 郡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陳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二 萬 七 千 一 百 四 。

    宛 丘 後 魏 曰 項 , 置 陳 郡 。 開 皇 初 縣 改 名 宛 丘 , 尋 廢 郡 , 後 析 置 臨 蔡 縣 。 大 業 初 置 淮 陽 郡 , 并 臨 蔡 縣 入 焉 。 又 後 魏 置 南 陽 郡 , 東 魏 廢 。 西 華 舊 曰 長 平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鴻 溝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舊 長 平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又 有 後 魏 汝 陽 郡 及 縣 , 後 齊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廢 。 扶 樂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渦 水 。 太 康 舊 曰 陽 夏 , 并 置 淮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七 年 更 名 太 康 。 有 洼 水 。 鹿 邑 舊 曰 武 平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項 城 東 魏 置 揚 州 及 丹 陽 郡 、 秣 陵 縣 , 梁 改 曰 殷 州 , 東 魏 又 改 曰 北 揚 州 , 後 齊 改 曰 信 州 , 後 周 改 曰 陳 州 。 開 皇 初 改 秣 陵 為 項 縣 。 十 六 年 分 置 沈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有 項 城 郡 , 開 皇 初 分 立 陳 郡 , 三 年 並 廢 。 南 頓 舊 置 南 頓 郡 。 後 齊 廢 郡 及 平 鄉 縣 入 , 改 曰 和 城 。 大 業 初 又 改 為 南 頓 。 開 皇 六 年 置 。 鮦 陽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一 年 復 。 又 東 魏 置 財 州 , 後 齊 廢 , 以 置 包 信 縣 。 開 皇 初 廢 。

汝 陰 郡 舊 置 潁 州 。 統 縣 五 , 戶 六 萬 五 千 九 百 二 十 六 。

    汝 陰 舊 置 汝 陰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潁 陽 梁 曰 陳 留 , 并 置 陳 留 郡 及 陳 州 。 東 魏 廢 州 。 開 皇 初 廢 郡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鄭 縣 , 後 齊 廢 。 清 丘 梁 曰 許 昌 , 及 置 潁 川 郡 。 開 皇 初 廢 郡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潁 上 梁 置 下 蔡 郡 , 後 齊 廢 郡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下 蔡 梁 置 汴 郡 , 後 齊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又 梁 置 淮 陽 郡 , 後 齊 改 曰 潁 川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上 洛 郡 舊 置 洛 州 , 後 周 改 為 商 州 。 統 縣 五 , 戶 一 萬 五 百 一 十 六 。

    上 洛 舊 置 上 洛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有 秦 嶺 山 、 熊 耳 山 、 洛 水 、 丹 水 。 商 洛 有 關 官 。 洛 南 舊 曰 拒 陽 , 置 拒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有 玄 扈 山 、 陽 虛 山 。 〔 八 〕 豐 陽 後 周 置 , 開 皇 初 併 南 陽 縣 入 。 有 洵 水 、 甲 水 。 〔 九 〕 上 津 舊 置 北 上 洛 郡 , 梁 改 為 南 洛 州 , 西 魏 又 改 為 上 州 , 後 周 併 漫 川 、 開 化 二 縣 入 , 大 業 初 廢 州 。 有 天 柱 山 、 詔 及 山 、 女 思 山 。

弘 農 郡 大 業 三 年 置 。 統 縣 四 , 戶 二 萬 七 千 四 百 六 十 六 。

    弘 農 舊 置 西 農 郡 , 後 周 廢 。 大 業 初 置 弘 農 郡 。 又 有 石 城 郡 、 玉 城 縣 , 〔 一 0 〕 西 魏 並 廢 。 有 石 隄 山 。 盧 氏 後 魏 置 漢 安 郡 , 西 魏 置 義 川 郡 。 〔 一 一 〕 開 皇 初 郡 廢 , 州 改 為 虢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關 官 。 有 石 扇 山 。 長 泉 後 魏 曰 南 陝 , 西 魏 改 焉 。 有 松 楊 山 、 檀 山 。 朱 陽 舊 置 朱 陽 郡 , 後 周 郡 廢 。 有 邑 陽 縣 , 開 皇 末 改 為 邑 川 , 大 業 初 併 入 。 有 肺 山 , 有 湖 水 。

淅 陽 郡 西 魏 置 淅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三 萬 七 千 二 百 五 十 。

    南 鄉 舊 置 南 鄉 郡 , 後 周 併 龍 泉 、 湖 里 、 白 亭 三 縣 入 。 又 有 左 南 鄉 縣 , 并 置 左 鄉 郡 。 西 魏 改 郡 為 秀 山 , 改 縣 為 安 山 。 後 周 秀 山 郡 廢 。 開 皇 初 南 鄉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淅 陽 郡 , 併 安 山 縣 入 焉 。 有 石 墨 山 。 內 鄉 舊 曰 西 淅 陽 郡 , 西 魏 改 為 內 鄉 。 後 周 廢 , 〔 一 二 〕 併 淅 川 、 石 人 二 縣 入 焉 。 有 淅 水 。 丹 水 舊 置 丹 川 郡 。 後 周 郡 廢 , 併 茅 城 、 倉 陵 、 許 昌 三 縣 入 。 有 胡 保 山 。 武 當 舊 置 武 當 郡 。 又 僑 置 始 平 郡 , 後 改 為 齊 興 郡 。 梁 置 興 州 , 後 周 改 為 豐 州 。 開 皇 初 二 郡 並 廢 , 改 為 均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石 階 山 、 武 當 山 。 均 陽 梁 置 。 安 福 梁 置 , 曰 廣 福 , 併 為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改 焉 。 鄖 鄉 有 防 山 。

南 陽 郡 舊 置 荊 州 。 開 皇 初 , 改 為 鄧 州 。 統 縣 八 , 戶 七 萬 七 千 五 百 二 十 。

    穰 帶 郡 。 有 白 水 。 新 野 舊 曰 棘 陽 , 置 新 野 郡 。 又 有 漢 廣 郡 , 西 魏 改 為 黃 岡 郡 。 又 有 南 棘 陽 縣 , 改 為 百 寧 縣 。 後 周 二 郡 並 廢 , 併 南 棘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更 名 新 野 。 南 陽 舊 曰 上 陌 , 置 南 陽 郡 。 後 周 併 宛 縣 入 , 更 名 上 宛 。 〔 一 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改 為 南 陽 。 課 陽 〔 一 四 〕 舊 曰 涅 陽 , 開 皇 初 改 焉 。 有 課 水 、 涅 水 。 順 陽 舊 置 順 陽 郡 。 西 魏 析 置 鄭 縣 , 尋 改 為 清 鄉 。 後 周 又 併 順 陽 入 清 鄉 。 開 皇 初 又 改 為 順 陽 。 冠 軍   菊 潭 舊 曰 酈 , 開 皇 初 改 焉 。 有 東 弘 農 郡 , 西 魏 改 為 武 關 , 至 是 廢 入 。 有 海 溪 、 湍 水 。 新 城 西 魏 改 為 臨 湍 , 開 皇 初 復 名 焉 。 有 朝 水 。

淯 陽 郡 西 魏 置 蒙 州 。 仁 壽 中 , 改 曰 淯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七 千 九 百 。

    武 川 帶 郡 。 有 雉 衡 山 。 有 淯 水 、 潏 水 、 澧 水 。 向 城 西 魏 置 , 又 立 雉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方 城 西 魏 置 , 及 置 襄 邑 郡 。 開 皇 初 廢 。 東 魏 又 置 建 城 郡 及 建 城 縣 , 後 齊 郡 縣 並 廢 。 又 有 業 縣 , 開 皇 末 改 為 澧 水 , 大 業 併 入 。 〔 一 五 〕 有 西 唐 山 。

淮 安 郡 後 魏 置 東 荊 州 , 西 魏 改 為 淮 州 。 開 皇 五 年 又 改 為 顯 州 。 統 縣 七 , 戶 四 萬 六 千 八 百 四 十 。

    比 陽 帶 郡 。 後 魏 曰 陽 平 , 開 皇 七 年 改 為 饒 良 , 大 業 初 又 改 焉 。 又 有 後 魏 城 陽 縣 , 置 殷 州 、 城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 一 六 〕 其 縣 尋 省 。 又 有 昭 越 縣 , 大 業 初 改 為 同 光 , 尋 廢 。 又 有 東 南 陽 郡 , 西 魏 改 為 南 郭 郡 , 後 周 廢 。 又 有 比 陽 故 縣 , 置 西 郢 州 。 西 魏 改 為 鴻 州 , 後 周 廢 為 真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廢 。 平 氏 舊 置 漢 廣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淮 水 。 真 昌 舊 曰 北 平 , 開 皇 九 年 改 焉 。 顯 岡 舊 置 舞 陰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臨 舞 東 魏 置 , 及 置 期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東 舞 陽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昆 水 , 大 業 初 廢 。 慈 丘 後 魏 曰 江 夏 , 并 置 江 夏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更 置 慈 丘 於 其 北 境 。 後 魏 有 鄭 州 、 潘 州 、 溱 州 及 襄 城 、 周 康 二 郡 , 上 蔡 、 青 山 、 震 山 三 縣 , 並 開 皇 初 廢 。 有 比 水 。 桐 柏 梁 置 , 曰 淮 安 , 并 立 華 州 , 又 立 上 川 郡 。 西 魏 改 州 為 淮 州 , 後 改 為 純 州 , 尋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更 名 縣 曰 桐 柏 。 又 梁 置 西 義 陽 郡 , 西 魏 置 淮 陽 郡 及 輔 州 , 後 周 州 郡 並 廢 , 又 置 淮 南 縣 。 開 皇 末 改 為 油 水 , 大 業 初 廢 。 又 有 大 義 郡 , 後 周 置 , 開 皇 初 廢 。 有 桐 柏 山 。

    豫 州 於 禹 貢 為 荊 州 之 地 。 其 在 天 官 , 自 氐 五 度 至 尾 九 度 , 為 大 火 , 於 辰 在 卯 , 宋 之 分 野 , 屬 豫 州 。 自 柳 九 度 至 張 十 六 度 , 為 鶉 火 , 於 辰 在 午 , 周 之 分 野 , 屬 三 河 , 則 河 南 。 准 之 星 次 , 〔 一 七 〕 亦 豫 州 之 域 。 豫 之 言 舒 也 , 言 稟 平 和 之 氣 , 性 理 安 舒 也 。 洛 陽 得 土 之 中 , 賦 貢 所 均 , 故 周 公 作 洛 , 此 焉 攸 在 。 其 俗 尚 商 賈 , 機 巧 成 俗 。 故 漢 志 云「
周 人 之 失 , 巧 偽 趨 利 , 賤 義 貴 財 」 , 此 亦 自 古 然 矣 。 滎 陽 古 之 鄭 地 , 梁 郡 梁 孝 故 都 , 邪 僻 傲 蕩 , 舊 傳 其 俗 。 今 則 好 尚 稼 穡 , 重 於 禮 文 , 其 風 皆 變 於 古 。 譙 郡 、 濟 陰 、 襄 城 、 潁 川 、 汝 南 、 淮 陽 、 汝 陰 , 其 風 頗 同 。 南 陽 古 帝 鄉 , 搢 紳 所 出 , 自 三 方 鼎 立 , 地 處 邊 疆 , 戎 馬 所 萃 , 失 其 舊 俗 。 上 洛 、 弘 農 , 本 與 三 輔 同 俗 。 自 漢 高 發 巴 、 蜀 之 人 , 定 三 秦 , 遷 巴 之 渠 率 七 姓 , 居 於 商 、 洛 之 地 , 由 是 風 俗 不 改 其 壤 。 其 人 自 巴 來 者 , 風 俗 猶 同 巴 郡 。 淅 陽 、 淯 陽 , 亦 頗 同 其 俗 云 。

東 郡 開 皇 九 年 置 杞 州 , 十 六 年 改 為 滑 州 , 大 業 二 年 為 兗 州 。 統 縣 九 , 戶 十 二 萬 一 千 九 百 五 。

    白 馬 舊 置 東 郡 , 後 齊 併 涼 城 縣 入 焉 。 〔 一 八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靈 昌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衛 南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大 業 初 廢 西 濮 陽 入 焉 。 又 有 後 魏 平 昌 、 長 樂 二 縣 , 後 齊 並 廢 。 濮 陽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昆 吾 縣 , 大 業 初 入 焉 。 封 丘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匡 城 後 齊 曰 長 垣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胙 城 舊 曰 東 燕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韋 城 開 皇 六 年 置 , 十 六 年 分 置 長 垣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離 狐

東 平 郡 後 周 置 魯 州 , 尋 廢 。 開 皇 十 年 置 鄆 州 。 統 縣 六 , 戶 八 萬 六 千 九 十 。

    鄆 城 後 周 置 , 曰 清 澤 , 又 置 高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萬 安 。 十 八 年 改 曰 鄆 城 。 大 業 初 置 郡 , 併 廩 丘 入 焉 。 鄄 城 舊 置 濮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濮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關 官 。 須 昌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梁 山 。 宿 城 後 齊 曰 須 昌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舊 置 東 平 郡 , 後 齊 並 廢 。 〔 一 九 〕 雷 澤 舊 曰 城 陽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雷 澤 , 又 分 置 臨 濮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有 歷 山 、 雷 澤 。 鉅 野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又 置 乘 丘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濟 北 郡 舊 置 濟 州 。 統 縣 九 , 戶 十 萬 五 千 六 百 六 十 。

    盧 舊 置 郡 , 開 皇 初 廢 。 六 年 分 置 濟 北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尋 置 郡 。 有 關 官 。 有 成 迴 倉 。 有 魚 山 、 遊 仙 山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陽 穀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東 阿 有 浮 山 、 剺 山 、 狼 水 。 平 陰 開 皇 十 四 年 置 , 曰 榆 山 , 大 業 初 改 焉 。 長 清 開 皇 十 四 年 置 。 又 有 東 太 原 郡 , 後 齊 廢 。 濟 北 開 皇 十 四 年 置 , 曰 時 平 , 大 業 初 改 焉 。 壽 張   肥 城 宋 置 濟 北 郡 , 後 齊 廢 。 後 周 置 肥 城 郡 , 尋 廢 , 又 復 。 開 皇 初 又 廢 。

武 陽 郡 後 周 置 魏 州 。 統 縣 十 四 , 戶 二 十 一 萬 三 千 三 十 五 。

    貴 鄉 東 魏 置 。 又 有 平 邑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又 置 。 大 業 初 置 武 陽 郡 , 并 省 平 邑 縣 入 焉 。 〔 二 0 〕 有 愜 山 。 元 城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又 置 馬 陵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有 沙 麓 山 。 繁 水 舊 曰 昌 樂 , 置 昌 樂 郡 。 東 魏 郡 廢 , 後 周 又 置 。 舊 有 魏 城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初 廢 郡 。 六 年 置 縣 , 曰 繁 水 。 大 業 初 廢 昌 樂 縣 入 焉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十 六 年 析 置 漳 陰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舊 曰 陽 平 , 後 齊 改 曰 樂 平 。 開 皇 六 年 復 曰 陽 平 , 八 年 改 曰 清 邑 , 十 六 年 置 莘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改 縣 名 莘 , 又 廢 莘 亭 縣 入 焉 。 後 周 置 武 陽 郡 焉 。 開 皇 初 廢 。 頓 丘 後 齊 省 , 開 皇 六 年 置 。 又 有 舊 陰 安 縣 , 後 齊 廢 。 觀 城 舊 曰 衛 國 , 開 皇 六 年 改 。 臨 黃 後 魏 置 , 後 齊 省 , 開 皇 六 年 復 , 十 六 年 分 置 河 上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武 陽 後 齊 省 , 後 周 置 。 武 水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館 陶 舊 置 毛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有 舊 陽 平 郡 , 開 皇 初 廢 。 堂 邑 開 皇 六 年 置 。 冠 氏 開 皇 六 年 置 。 聊 城 舊 置 南 冀 州 及 平 原 郡 , 未 幾 , 州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博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渤 海 郡 開 皇 六 年 置 棣 州 , 大 業 二 年 為 滄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二 萬 二 千 九 百 九 。

    陽 信 帶 郡 。 樂 陵 舊 置 樂 陵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鬲 津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又 有 後 魏 濕 沃 縣 , 後 齊 廢 。 有 關 官 。 厭 次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蒲 臺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饒 安 舊 置 滄 州 、 浮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無 棣 開 皇 六 年 置 。 鹽 山 舊 曰 高 成 。 開 皇 十 六 年 又 置 浮 水 縣 。 十 八 年 改 高 成 曰 鹽 山 。 大 業 初 省 浮 水 入 焉 。 有 鹽 山 、 峽 山 。 南 皮   清 池 〔 二 一 〕 舊 曰 浮 陽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

平 原 郡 開 皇 九 年 置 德 州 。 統 縣 九 , 戶 十 三 萬 五 千 八 百 二 十 二 。

    安 樂 舊 置 平 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 又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繹 幕 縣 , 至 是 廢 入 焉 。 又 有 後 魏 鬲 縣 , 後 齊 廢 。 有 關 官 。 平 原 後 齊 併 鄃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又 後 魏 置 東 青 州 , 置 未 久 而 廢 。 將 陵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平 昌 後 魏 置 東 安 郡 , 後 齊 廢 , 并 以 重 平 縣 入 焉 。 後 齊 省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長 河 舊 曰 廣 川 。 後 齊 省 , 開 皇 六 年 復 置 , 仁 壽 初 改 名 焉 。 弓 高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東 光 舊 置 渤 海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九 年 置 觀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併 安 陵 入 焉 。 有 天 胎 山 。 胡 蘇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兗 州 於 禹 貢 為 濟 、 河 之 地 。 其 於 天 官 , 自 軫 十 二 度 至 氐 四 度 , 為 壽 星 , 於 辰 在 辰 , 〔 二 二 〕 鄭 之 分 野 。 兗 州 蓋 取 沇 水 為 名 , 亦 曰 兗 , 兗 之 為 言 端 也 , 言 陽 精 端 端 , 故 其 氣 纖 殺 也 。 東 郡 、 東 平 、 濟 北 、 武 陽 、 平 原 等 郡 , 得 其 地 焉 。 兼 得 鄒 、 魯 、 齊 、 衛 之 交 。 舊 傳 太 公 唐 叔 之 教 , 亦 有 周 孔 遺 風 。 今 此 數 郡 , 其 人 尚 多 好 儒 學 , 性 質 直 懷 義 , 有 古 之 風 烈 矣 。

信 都 郡 舊 置 冀 州 。 統 縣 十 二 , 戶 十 六 萬 八 千 七 百 一 十 八 。

    長 樂 舊 曰 信 都 , 帶 長 樂 郡 , 後 齊 廢 扶 柳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分 信 都 置 長 樂 縣 。 十 六 年 又 分 長 樂 置 澤 城 縣 。 大 業 初 廢 信 都 及 澤 城 入 焉 , 置 信 都 郡 。 堂 陽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衡 水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棗 強 舊 縣 , 後 齊 廢 索 蘆 、 廣 川 二 縣 入 焉 。 武 邑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置 , 并 得 後 齊 觀 津 縣 地 。 十 六 年 分 武 強 置 昌 亭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武 強 舊 置 武 邑 郡 , 後 齊 郡 廢 , 又 廢 武 遂 縣 入 焉 。 南 宮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斌 強   鹿 城 舊 曰 鄡 , 〔 二 三 〕 後 齊 改 曰 安 國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安 定 , 十 八 年 改 。 開 皇 十 六 年 又 置 晏 城 , 大 業 初 廢 入 。 下 博   蓨 舊 曰 脩 , 開 皇 五 年 改 。 十 六 年 分 置 觀 津 縣 , 大 業 初 廢 。 阜 城

清 河 郡 後 周 置 貝 州 。 統 縣 十 四 , 戶 三 十 萬 六 千 五 百 四 十 四 。

    清 河 舊 曰 武 城 , 置 清 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名 焉 , 仍 別 置 武 城 縣 。 十 六 年 置 夏 津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置 清 河 郡 。 清 陽 舊 曰 清 河 縣 , 後 齊 省 貝 丘 入 焉 , 改 為 貝 丘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清 陽 。 又 有 後 魏 候 城 縣 , 後 齊 省 以 入 武 城 , 亦 入 焉 。 武 城 舊 曰 東 武 城 。 開 皇 初 改 武 城 為 清 河 縣 , 於 此 置 武 城 。 歷 亭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武 城 置 焉 。 漳 南 開 皇 六 年 置 , 曰 東 陽 , 十 八 年 改 為 漳 南 。 有 後 魏 故 索 盧 城 , 後 齊 以 入 棗 強 , 至 是 入 。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臨 清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又 十 六 年 置 沙 丘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清 泉 後 齊 廢 千 童 縣 入 。 〔 二 四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貝 丘 縣 , 大 業 二 年 廢 入 。 清 平 開 皇 六 年 置 , 曰 貝 丘 , 十 六 年 改 曰 清 平 。 高 唐 後 魏 置 南 清 河 郡 , 後 齊 郡 廢 。 經 城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置 , 十 六 年 分 置 府 城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宗 城 舊 曰 廣 宗 , 仁 壽 元 年 改 。 博 平 開 皇 六 年 置 靈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 茌 平 後 齊 廢 , 開 皇 初 復 。

魏 郡 後 魏 置 相 州 , 東 魏 改 曰 司 州 牧 。 後 周 又 改 曰 相 州 , 置 六 府 。 宣 政 初 府 移 洛 , 以 置 總 管 府 , 未 幾 , 府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十 二 萬 二 百 二 十 七 。

    安 陽 周 大 象 初 , 置 相 州 及 魏 郡 , 因 改 名 鄴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年 復 , 名 安 陽 , 分 置 相 縣 , 鄴 還 復 舊 。 大 業 初 廢 相 入 焉 , 置 魏 郡 。 有 韓 陵 山 。 東 魏 都 。 後 周 平 齊 , 置 相 州 。 大 象 初 縣 隨 州 徙 安 陽 , 此 改 為 靈 芝 縣 。 開 皇 十 年 又 改 焉 。 臨 漳 東 魏 置 。 成 安 後 齊 置 。 靈 泉 後 周 置 。 有 龍 山 。 堯 城 開 皇 十 年 置 , 名 長 樂 。 十 八 年 改 焉 。 洹 水 後 周 置 。 滏 陽 後 周 置 。 開 皇 十 年 置 慈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臨 水 有 慈 石 山 、 鼓 山 、 滏 山 。 林 慮 後 魏 置 林 慮 郡 , 後 齊 郡 廢 , 後 又 置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分 置 淇 陽 縣 。 十 六 年 置 巖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淇 陽 入 焉 。 有 林 慮 谼 、 仙 人 臺 、 洹 水 。 臨 淇 東 魏 置 , 尋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淇 水 。

汲 郡 東 魏 置 義 州 , 後 周 為 衛 州 。 統 縣 八 , 戶 十 一 萬 一 千 七 百 二 十 一 。

    衛 舊 曰 朝 歌 , 置 汲 郡 。 後 周 又 分 置 修 武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十 六 年 又 置 清 淇 縣 。 大 業 初 置 汲 郡 , 改 朝 歌 縣 曰 衛 , 廢 清 淇 入 焉 。 有 朝 陽 山 、 同 山 。 有 紂 朝 歌 城 、 比 干 墓 。 東 魏 僑 置 七 郡 十 八 縣 。 後 齊 省 , 以 置 伍 城 郡 , 後 周 廢 為 伍 城 縣 , 開 皇 六 年 改 焉 。 隋 興 開 皇 六 年 置 。 後 析 置 陽 源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有 倉 巖 山 。 黎 陽 後 魏 置 黎 陽 郡 , 後 置 黎 州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 十 六 年 又 置 黎 州 , 大 業 初 罷 。 有 倉 。 有 關 官 。 有 大 伾 山 、 枉 人 山 。 內 黃 舊 廢 , 開 皇 六 年 置 。 十 六 年 分 置 繁 陽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湯 陰 舊 廢 , 開 皇 六 年 又 置 。 有 博 望 岡 。 臨 河 開 皇 六 年 置 。 澶 水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河 內 郡 舊 置 懷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三 萬 三 千 六 百 六 。

    河 內 舊 曰 野 王 , 置 河 內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縣 改 焉 。 有 軹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尋 置 郡 。 有 大 行 。 有 丹 水 。 有 絺 城 。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古 溫 城 。 濟 源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舊 有 沁 水 縣 , 後 齊 廢 入 。 有 孔 山 、 母 山 。 有 濟 水 、 濝 水 、 〔 二 五 〕 古 原 城 。 河 陽 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盟 津 。 有 古 河 陽 城 治 。 安 昌 舊 曰 州 縣 , 置 武 德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為 邢 丘 。 大 業 初 改 名 安 昌 , 又 廢 懷 縣 入 焉 。 舊 有 平 高 縣 , 後 齊 廢 。 王 屋 舊 曰 長 平 , 後 周 改 焉 , 後 又 置 懷 州 。 及 平 齊 , 廢 州 置 王 屋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王 屋 山 、 齊 子 嶺 。 有 軹 關 。 獲 嘉 後 周 置 修 武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殷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新 鄉 開 皇 初 年 置 。 有 關 官 。 舊 有 獲 嘉 縣 , 後 齊 廢 。 修 武 後 魏 置 修 武 , 後 齊 併 入 焉 。 開 皇 十 六 年 析 置 武 陟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又 有 東 魏 廣 寧 郡 , 後 周 廢 。 共 城 舊 曰 共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置 , 曰 共 城 。 有 共 山 、 白 鹿 山 。

長 平 郡 舊 曰 建 州 。 開 皇 初 改 為 澤 州 。 統 縣 六 , 戶 五 萬 四 千 九 百 一 十 三 。

    丹 川 舊 曰 高 都 。 後 齊 置 長 平 、 高 都 二 郡 , 後 周 併 為 高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丹 川 。 大 業 初 置 長 平 郡 。 有 太 行 山 。 沁 水 舊 置 廣 寧 郡 。 後 齊 郡 廢 , 縣 改 為 永 寧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有 輔 山 。 端 氏 後 魏 置 安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巨 峻 山 、 秦 川 水 。 濩 澤 有 嶕 嶢 山 、 濩 澤 山 。 高 平 舊 曰 平 高 , 齊 末 改 焉 , 又 併 泫 氏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陵 川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上 黨 郡 後 周 置 潞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二 萬 五 千 五 十 七 。

    上 黨 舊 置 上 黨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壺 關 縣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廢 壺 關 入 焉 。 有 羊 頭 山 、 抱 犢 山 。 長 子 後 齊 廢 。 開 皇 九 年 置 , 曰 寄 氏 縣 。 十 八 年 改 為 長 子 。 舊 有 屯 留 、 樂 陽 二 縣 , 後 齊 廢 。 有 濁 漳 水 、 堯 水 。 潞 城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黃 阜 山 。 屯 留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襄 垣 舊 置 襄 垣 郡 , 後 齊 郡 廢 。 後 周 置 韓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鹿 臺 山 。 黎 城 後 魏 以 潞 縣 被 誅 遺 人 置 , 〔 二 六 〕 十 八 年 改 名 黎 城 。 有 積 布 山 、 松 門 嶺 。 後 魏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復 。 有 崇 山 。 石 勒 置 武 鄉 郡 , 後 魏 去 「 武 」 字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榆 社 縣 , 大 業 初 廢 。 又 有 後 魏 南 垣 州 , 尋 改 豐 州 , 後 周 廢 。 銅 鞮 有 舊 涅 縣 , 後 魏 改 為 陽 城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甲 水 , 大 業 初 省 入 。 有 銅 鞮 水 。 沁 源 後 魏 置 縣 及 義 寧 郡 , 開 皇 初 廢 。 〔 二 七 〕 十 六 年 置 沁 州 。 又 義 寧 縣 十 八 年 改 為 和 川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和 川 縣 入 。

河 東 郡 後 魏 曰 秦 州 , 後 周 改 曰 蒲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五 萬 七 千 七 十 八 。

    河 東 舊 曰 蒲 阪 縣 , 置 河 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析 置 河 東 縣 。 大 業 初 置 河 東 郡 , 併 蒲 阪 入 。 有 酒 官 。 有 首 山 。 有 媯 、 汭 水 。 桑 泉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三 疑 山 。 汾 陰 舊 置 汾 陰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龍 門 山 。 龍 門 後 魏 置 , 井 置 龍 門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芮 城 舊 置 , 曰 安 戎 。 後 周 改 焉 , 又 置 永 樂 郡 , 後 省 入 焉 。 有 關 官 。 安 邑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虞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鹽 池 、 銀 冶 。 舊 置 安 邑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巫 咸 山 、 稷 山 、 虞 阪 。 河 北 舊 置 河 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關 官 。 有 砥 柱 山 。 有 傅 巖 。 猗 氏 西 魏 改 曰 桑 泉 , 後 周 復 焉 。 虞 鄉 後 魏 曰 安 定 , 西 魏 改 曰 南 解 , 又 改 曰 綏 化 , 又 曰 虞 鄉 。 有 石 錐 山 、 百 梯 山 、 百 徑 山 。

絳 郡 後 魏 置 東 雍 州 , 後 周 改 曰 絳 州 。 統 縣 八 , 戶 七 萬 一 千 八 百 七 十 六 。

    正 平 舊 曰 臨 汾 , 置 正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絳 郡 。 又 有 後 魏 南 絳 郡 , 後 周 廢 郡 , 又 併 南 絳 縣 入 小 鄉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汾 東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翼 城 後 魏 置 , 曰 北 絳 縣 , 并 置 北 絳 郡 。 後 齊 廢 新 安 縣 , 并 南 絳 郡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翼 城 。 有 烏 嶺 山 、 東 涇 山 。 有 澮 水 。 舊 置 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後 周 置 晉 州 , 建 德 五 年 廢 。 曲 沃 後 周 置 , 建 德 六 年 廢 。 有 絳 山 、 橋 山 。 稷 山 後 魏 曰 高 涼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有 後 魏 龍 門 郡 , 開 皇 初 廢 。 又 有 後 周 勳 州 , 置 總 管 , 後 改 曰 絳 州 , 開 皇 初 移 。 聞 喜 有 景 山 。 有 董 澤 陂 。 後 魏 置 邵 郡 及 白 水 縣 。 後 周 置 邵 州 , 改 白 水 為 亳 城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改 為 垣 縣 , 又 省 後 魏 所 置 清 廉 縣 及 後 周 所 置 蒲 原 縣 入 焉 。 有 黑 山 。 太 平 後 魏 置 , 後 齊 省 臨 汾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文 城 郡 東 魏 置 南 汾 州 , 後 周 改 為 汾 州 , 後 齊 為 西 汾 州 。 後 周 平 齊 ,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四 年 府 廢 , 十 六 年 改 為 耿 州 , 後 復 為 汾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二 萬 二 千 三 百 。

    吉 昌 後 魏 曰 定 陽 縣 , 并 置 定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 置 文 城 郡 。 有 風 山 。 文 城 後 魏 置 。 有 石 門 山 。 伍 城 後 魏 置 , 曰 刑 軍 縣 , 後 改 為 伍 城 , 後 又 置 伍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廢 後 魏 平 昌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又 廢 大 寧 縣 入 焉 。 昌 寧 後 魏 置 , 并 內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壺 口 山 、 崿 山 。

臨 汾 郡 後 魏 置 唐 州 , 改 曰 晉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初 府 廢 。 統 縣 七 , 戶 七 萬 一 千 八 百 七 十 四 。

    臨 汾 後 魏 曰 平 陽 , 并 置 平 陽 郡 。 開 皇 初 改 郡 為 平 河 , 改 縣 為 臨 汾 , 尋 郡 廢 。 又 有 東 魏 西 河 、 敷 城 、 伍 城 、 北 伍 城 、 定 陽 等 五 郡 , 後 周 廢 為 西 河 、 定 陽 二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又 有 後 魏 永 安 縣 , 開 皇 初 改 為 西 河 , 大 業 初 省 。 又 有 舊 襄 城 縣 , 後 齊 省 。 有 姑 射 山 。 襄 陵 後 魏 太 武 禽 赫 連 昌 , 乃 分 置 禽 昌 縣 。 齊 併 襄 陵 入 禽 昌 縣 。 大 業 初 又 改 為 襄 陵 。 冀 氏 後 魏 置 冀 氏 郡 , 領 冀 氏 、 合 陽 二 縣 。 後 齊 郡 廢 , 又 廢 合 陽 入 焉 。 楊   霍 邑 後 魏 曰 永 安 , 并 置 永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汾 州 , 十 八 年 改 為 呂 州 , 縣 曰 霍 邑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霍 山 。 有 彘 水 。 汾 西 後 魏 曰 臨 汾 , 并 置 汾 西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為 汾 西 。 又 有 後 周 新 城 縣 , 開 皇 十 年 省 入 。 岳 陽 後 魏 置 , 曰 安 澤 。 大 業 初 改 焉 。

龍 泉 郡 後 周 置 汾 州 。 開 皇 四 年 置 西 汾 州 總 管 , 五 年 改 為 隰 州 總 管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二 萬 五 千 八 百 三 十 。

    隰 川 後 周 置 縣 , 初 曰 長 壽 , 又 置 龍 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曰 隰 川 。 大 業 初 置 郡 。 永 和 後 周 置 , 曰 臨 河 縣 及 臨 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關 官 。 樓 山 後 周 置 , 曰 歸 化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北 石 樓 山 , 有 孔 山 。 石 樓 舊 置 吐 京 郡 及 吐 京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 後 周 置 , 有 伍 城 郡 及 石 城 郡 及 石 城 縣 , 周 末 並 廢 。 又 有 後 魏 平 昌 縣 , 開 皇 中 改 曰 蒲 川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西 河 郡 後 魏 置 汾 州 , 後 齊 置 南 朔 州 , 後 周 改 曰 介 州 。 統 縣 六 , 戶 六 萬 七 千 三 百 五 十 一 。

    隰 城 舊 置 西 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 有 隱 泉 山 。 介 休 後 魏 置 定 陽 郡 、 平 昌 縣 。 後 周 改 郡 曰 介 休 , 以 介 休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曰 介 休 。 永 安 有 雀 鼠 谷 。 平 遙 開 皇 十 六 年 析 置 清 世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又 後 魏 置 蔚 州 , 後 周 廢 。 有 鹿 臺 山 。 靈 石 開 皇 十 年 置 。 有 介 山 , 有 靖 巖 山 。 綿 上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沁 水 。

離 石 郡 後 齊 置 西 汾 州 , 後 周 改 為 石 州 。 統 縣 五 , 戶 二 萬 四 千 八 十 一 。

    離 石 後 齊 曰 昌 化 縣 , 置 懷 政 郡 。 後 周 改 曰 離 石 郡 及 縣 , 又 置 寧 鄉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併 寧 鄉 入 焉 。 修 化 後 周 置 , 曰 窟 胡 , 并 置 窟 胡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後 縣 改 為 修 化 。 又 後 周 置 盧 山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有 伏 盧 山 。 定 胡 後 周 置 , 及 置 定 胡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關 官 。 平 夷 後 周 置 。 太 和 後 周 置 , 曰 烏 突 , 及 置 烏 突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尋 改 焉 。 有 湫 水 。

雁 門 郡 後 周 置 肆 州 。 開 皇 五 年 改 為 代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四 萬 二 千 五 百 二 。

    雁 門 舊 曰 廣 武 , 置 雁 門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曰 雁 門 。 大 業 初 置 雁 門 郡 。 有 關 官 。 有 長 城 。 有 纍 頭 山 , 有 夏 屋 山 。 繁 畤 後 魏 置 , 并 置 繁 畤 郡 。 後 周 郡 縣 並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復 置 縣 。 有 東 魏 武 州 及 吐 京 、 齊 、 新 安 三 郡 , 寄 在 城 中 。 後 齊 改 為 北 靈 州 , 尋 廢 。 有 長 城 、 滹 沱 水 、 泒 水 、 唐 山 。 後 魏 置 , 曰 石 城 縣 。 東 魏 置 廓 州 。 有 廣 安 、 永 定 、 建 安 三 郡 , 寄 山 城 。 後 齊 廢 郡 , 改 為 北 顯 州 。 後 周 廢 。 開 皇 十 年 改 縣 曰 平 寇 。 大 業 初 改 為 崞 縣 。 又 有 雲 中 城 , 東 魏 僑 置 州 , 尋 廢 。 有 無 京 山 、 崞 山 。 有 土 城 。 五 臺 舊 曰 慮 虒 , 久 廢 。 後 魏 置 , 曰 驢 夷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五 臺 山 。 靈 丘 後 魏 置 靈 丘 郡 , 後 齊 省 莎 泉 縣 入 焉 。 後 周 置 蔚 州 , 又 立 大 昌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併 入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馬 邑 郡 舊 置 朔 州 。 開 皇 初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四 , 戶 四 千 六 百 七 十 四 。

    善 陽 後 齊 置 縣 曰 招 遠 , 郡 曰 廣 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曰 善 陽 , 置 代 郡 , 尋 曰 馬 邑 。 又 有 後 魏 桑 乾 郡 , 後 齊 以 置 朔 州 及 廣 寧 郡 。 後 周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神 武 後 魏 置 神 武 郡 , 後 齊 改 曰 太 平 , 後 周 罷 郡 。 有 桑 乾 水 。 雲 內 後 魏 立 平 齊 郡 , 尋 廢 。 後 齊 改 曰 太 平 縣 , 後 周 改 曰 雲 中 , 開 皇 初 改 曰 雲 內 。 有 後 魏 都 , 置 司 州 , 又 有 後 齊 安 遠 、 臨 塞 、 威 遠 、 臨 陽 等 郡 屬 北 州 , 後 周 並 廢 。 有 純 真 山 、 白 登 山 、 武 周 山 。 有 濕 水 。 開 陽 舊 曰 長 寧 , 後 齊 置 齊 德 、 長 寧 二 郡 。 後 周 廢 齊 德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九 年 縣 改 曰 開 陽 。

定 襄 郡 開 皇 五 年 置 雲 州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一 , 戶 三 百 七 十 四 。

    大 利 大 業 初 置 , 帶 郡 。 有 長 城 。 有 陰 山 。 有 紫 河 。

樓 煩 郡 大 業 四 年 置 。 統 縣 三 , 戶 二 萬 四 千 四 百 二 十 七 。

    靜 樂 舊 曰 岢 嵐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汾 源 , 大 業 四 年 改 焉 。 有 長 城 。 有 汾 陽 宮 。 有 關 官 。 有 管 涔 山 、 〔 二 八 〕 天 池 、 汾 水 。 臨 泉 後 齊 置 , 曰 蔚 汾 。 大 業 四 年 改 焉 。 秀 容 舊 置 肆 州 , 〔 二 九 〕 後 齊 又 置 平 寇 縣 。 後 周 州 徙 雁 門 。 開 皇 初 置 新 興 郡 、 銅 川 縣 。 郡 尋 廢 。 十 年 廢 平 寇 縣 。 十 八 年 置 忻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銅 川 。 〔 三 0 〕 有 程 侯 山 、 繫 舟 山 。 有 嵐 水 。

太 原 郡 後 齊 并 州 , 置 省 , 立 別 宮 。 後 周 置 并 州 六 府 , 後 置 總 管 , 廢 六 府 。 開 皇 二 年 置 河 北 道 行 臺 , 九 年 改 為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十 五 , 戶 十 七 萬 五 千 三 。

    晉 陽 後 齊 置 , 曰 龍 山 , 帶 太 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年 改 縣 曰 晉 陽 , 十 六 年 又 置 清 源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有 龍 山 、 蒙 山 。 太 原 舊 曰 晉 陽 , 帶 郡 。 開 皇 十 年 分 置 陽 真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有 晉 陽 宮 。 有 晉 水 。 交 城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汾 陽 舊 曰 陽 曲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陽 直 , 十 六 年 又 改 名 焉 , 復 分 置 盂 縣 , 大 業 初 廢 。 有 摩 笄 山 。 文 水 舊 曰 受 陽 , 開 皇 十 年 改 焉 。 有 文 水 、 泌 水 。 〔 三 一 〕 祁 〔 三 二 〕 後 齊 廢 , 開 皇 中 復 。 壽 陽 開 皇 十 年 改 州 南 受 陽 縣 為 文 水 ; 分 州 東 故 壽 陽 , 置 壽 陽 。 有 鷰 巖 。 榆 次 後 齊 曰 中 都 , 開 皇 中 改 焉 。 太 谷 舊 曰 陽 邑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樂 平 舊 置 樂 平 郡 , 開 皇 初 廢 郡 。 十 六 年 分 置 遼 州 及 東 山 縣 , 大 業 初 廢 州 及 東 山 縣 。 有 皋 洛 山 。 有 清 漳 水 。 和 順 舊 曰 梁 榆 , 開 皇 十 年 改 。 有 九 京 山 。 遼 山 後 魏 曰 遼 陽 , 後 齊 省 。 開 皇 十 年 置 , 改 名 焉 。 十 六 年 屬 遼 州 , 并 置 交 漳 縣 。 大 業 初 廢 州 , 并 罷 交 漳 入 焉 。 有 萁 轑 水 。 平 城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涂 水 。 〔 三 三 〕 石 艾 有 蒙 山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原 仇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白 鹿 山 。

襄 國 郡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邢 州 。 統 縣 七 , 戶 十 萬 五 千 八 百 七 十 三 。

    龍 岡 舊 曰 襄 國 , 開 皇 九 年 改 名 焉 。 十 六 年 又 置 青 山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有 黑 山 。 有 水 。 南 和 舊 置 北 廣 平 郡 , 後 齊 省 入 廣 平 郡 , 後 周 分 置 南 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任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平 鄉   沙 河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罄 山 。 鉅 鹿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置 南 欒 縣 , 後 廢 入 焉 。 〔 三 四 〕 內 丘 有 干 言 山 。 〔 三 五 〕 柏 仁 有 鵲 山 。

武 安 郡 後 周 置 洺 州 。 統 縣 八 , 戶 十 一 萬 八 千 五 百 九 十 五 。

    永 年 舊 曰 廣 平 , 置 廣 平 郡 , 後 齊 廢 北 廣 平 郡 及 曲 梁 、 廣 平 二 縣 入 。 開 皇 初 郡 廢 , 復 置 廣 平 , 後 改 曰 雞 澤 。 仁 壽 元 年 改 廣 平 為 永 年 。 大 業 初 置 武 安 郡 , 又 併 雞 澤 縣 入 。 肥 鄉 東 魏 省 , 開 皇 十 年 復 。 清 漳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平 恩   洺 水 舊 曰 斥 漳 , 後 齊 省 入 平 恩 。 開 皇 六 年 分 置 曲 周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武 安 開 皇 十 年 分 置 陽 邑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有 榆 溪 , 有 閼 與 山 , 有 寖 水 。 邯 鄲 東 魏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置 陟 鄉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臨 洺 舊 曰 易 陽 。 後 齊 廢 入 襄 國 縣 , 置 襄 國 郡 。 後 周 改 為 易 陽 縣 , 別 置 襄 國 縣 。 開 皇 六 年 改 易 陽 為 邯 鄲 , 十 年 改 邯 鄲 為 臨 洺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紫 山 、 狗 山 、 塔 山 。

趙 郡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欒 州 , 大 業 三 年 改 為 趙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十 四 萬 八 千 一 百 五 十 六 。

    平 棘 舊 置 趙 郡 , 開 皇 初 省 。 有 宋 子 縣 , 後 齊 廢 。 大 業 初 置 趙 郡 , 廢 宋 子 縣 入 焉 。 高 邑   贊 皇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孔 子 嶺 , 有 白 溝 。 元 氏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置 。 十 六 年 分 置 靈 山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有 靈 山 。 廮 陶 舊 曰 廮 遙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 陶 」 。 欒 城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大 陸 舊 曰 廣 阿 , 置 殷 州 及 南 鉅 鹿 郡 。 後 改 為 南 趙 郡 , 改 州 為 趙 州 。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欒 州 , 仁 壽 元 年 改 為 象 城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改 為 大 陸 。 又 開 皇 十 六 年 所 置 大 陸 縣 , 亦 廢 入 焉 。 柏 鄉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山 。 房 子 舊 縣 , 後 齊 省 , 開 皇 六 年 復 。 有 贊 皇 山 。 有 彭 水 。 稿 城 後 齊 廢 下 曲 陽 入 焉 , 改 為 高 城 縣 , 〔 三 六 〕 置 鉅 鹿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年 置 廉 州 , 十 八 年 改 為 稿 城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柏 鄉 縣 , 亦 廢 入 焉 。 鼓 城 舊 曰 曲 陽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昔 陽 縣 , 〔 三 七 〕 十 八 年 改 為 鼓 城 。 十 六 年 又 置 廉 平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

山 郡 後 周 置 州 。 統 縣 八 , 戶 十 七 萬 七 千 五 百 七 十 一 。

    真 定 舊 置 常 山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常 山 縣 。 大 業 初 置 山 郡 , 省 常 山 入 焉 。 滋 陽 開 皇 六 年 置 。 十 六 年 又 置 王 亭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有 大 茂 山 、 歲 山 。 行 唐   石 邑 舊 縣 , 後 齊 改 曰 井 陘 , 開 皇 六 年 改 焉 。 十 六 年 析 置 鹿 泉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 有 封 龍 山 、 抱 犢 山 。 九 門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大 業 初 , 又 併 新 市 縣 入 焉 。 有 許 春 壘 。 井 陘 後 齊 廢 石 邑 , 以 置 井 陘 。 開 皇 六 年 復 石 邑 縣 , 分 置 井 陘 。 十 六 年 於 井 陘 置 井 州 , 及 置 葦 澤 縣 。 大 業 初 廢 州 , 并 廢 葦 澤 縣 及 蒲 吾 縣 入 焉 。 房 山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靈 壽 後 周 置 蒲 吾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博 陵 郡 舊 置 定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尋 罷 。 統 縣 十 , 戶 十 萬 二 千 八 百 一 十 七 。

    鮮 虞 舊 曰 盧 奴 , 置 鮮 虞 郡 。 後 齊 廢 盧 奴 入 安 喜 。 開 皇 初 廢 郡 , 以 置 鮮 虞 縣 。 大 業 初 置 博 陵 郡 , 又 廢 安 喜 入 焉 。 有 盧 水 。 北 平 舊 置 北 平 郡 。 後 齊 郡 廢 , 又 併 望 都 、 蒲 陰 二 縣 來 入 。 開 皇 六 年 又 置 望 都 , 大 業 初 又 廢 。 有 都 山 、 伊 祁 山 。 有 濡 水 。 〔 三 八 〕 舊 縣 , 後 齊 廢 , 閏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堯 山 、 郎 山 、 中 山 。 舊 曰 上 曲 陽 , 後 齊 去 「 上 」 字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石 邑 , 七 年 改 曰 陽 。 有 山 , 有 陽 溪 , 有 范 水 。 新 樂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黃 山 。 隋 昌 後 魏 曰 魏 昌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仍 改 焉 。 毌 極   義 豐 開 皇 六 年 置 。 舊 有 安 國 縣 , 後 齊 廢 。 深 澤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安 平 後 齊 置 博 陵 郡 , 開 皇 初 廢 。 十 六 年 置 深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河 間 郡 舊 置 瀛 州 。 〔 三 九 〕 統 縣 十 三 , 戶 十 七 萬 三 千 八 百 八 十 三 。

    河 間 舊 置 河 間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併 武 垣 縣 入 焉 。 文 安 有 狐 狸 淀 。 〔 四 0 〕 樂 壽 舊 曰 樂 城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廣 城 , 仁 壽 初 改 焉 。 束 城 舊 曰 束 州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後 改 名 焉 。 景 城 舊 曰 成 平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焉 。 高 陽 舊 置 高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蒲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并 任 丘 縣 入 焉 。 有 易 城 縣 , 後 齊 廢 。 開 皇 中 置 永 寧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博 野 舊 曰 博 陸 , 後 魏 改 為 博 野 , 後 齊 廢 蠡 吾 縣 入 焉 。 有 君 子 淀 。 清 苑 舊 曰 樂 鄉 。 後 齊 省 樊 輿 、 〔 四 一 〕 北 新 城 、 清 苑 、 樂 鄉 入 永 寧 , 改 名 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清 苑 。 長 蘆 開 皇 初 置 , 并 立 漳 河 郡 , 郡 尋 廢 。 十 六 年 置 景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平 舒 舊 置 章 武 郡 , 開 皇 初 廢 。 魯 城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饒 陽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安 平 、 蕪 蔞 二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涿 郡 舊 置 幽 州 , 後 齊 置 東 北 道 行 臺 。 後 周 平 齊 , 改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九 , 戶 八 萬 四 千 五 十 九 。

    薊 舊 置 燕 郡 , 開 皇 初 廢 , 大 業 初 置 涿 郡 。 良 鄉   安 次   涿 舊 置 范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固 安 舊 曰 故 安 , 開 皇 六 年 改 焉 。 雍 奴   昌 平 舊 置 東 燕 州 及 平 昌 郡 。 後 周 州 郡 並 廢 , 後 又 置 平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省 萬 年 縣 入 焉 。 有 關 官 。 有 長 城 。 懷 戎 後 齊 置 北 燕 州 , 領 長 寧 、 永 豐 二 郡 。 後 周 去 「 北 」 字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喬 山 , 歷 陽 山 , 大 、 小 翮 山 。 有 漷 水

上 谷 郡 開 皇 元 年 置 易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三 萬 八 千 七 百 。

    易 開 皇 初 置 黎 郡 , 尋 廢 。 十 六 年 置 縣 。 大 業 初 置 上 谷 郡 。 舊 有 故 安 縣 , 後 齊 廢 。 有 駁 牛 山 、 五 迴 嶺 。 有 易 水 、 徐 水 。 淶 水 舊 曰 縣 , 後 周 廢 。 開 皇 元 年 , 以 范 陽 為 , 更 置 范 陽 於 此 。 六 年 改 為 固 安 , 八 年 廢 。 十 年 又 置 , 為 永 陽 。 十 八 年 改 為 淶 水 。 舊 范 陽 居 此 , 俗 號 小 范 陽 。 開 皇 初 改 為 。 遂 城 舊 曰 武 遂 。 後 魏 置 南 營 州 , 准 營 州 置 五 郡 十 一 縣 : 龍 城 、 廣 興 、 定 荒 屬 昌 黎 郡 ; 石 城 、 廣 都 屬 建 德 郡 ; 〔 四 二 〕 襄 平 、 新 昌 屬 遼 東 郡 ; 永 樂 屬 樂 浪 郡 ; 富 平 、 帶 方 、 永 安 屬 營 丘 郡 。 後 齊 唯 留 昌 黎 一 郡 , 〔 四 三 〕 領 永 樂 、 新 昌 二 縣 , 餘 並 省 。 開 皇 元 年 州 移 , 三 年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遂 城 。 有 龍 山 。 永 樂 舊 曰 北 平 , 後 周 改 名 焉 。 有 郎 山 。 飛 狐 後 周 置 , 曰 廣 昌 。 仁 壽 初 改 焉 。 有 栗 山 。 有 巨 馬 河 。

漁 陽 郡 開 皇 六 年 徙 玄 州 於 此 , 并 立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一 , 戶 三 千 九 百 二 十 五 。

    無 終 後 齊 置 , 後 周 又 廢 徐 無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漁 陽 郡 。 有 長 城 。 有 燕 山 、 無 終 山 。 有 泃 河 、 〔 四 四 〕 如 河 、 庚 水 、 灅 水 、 濫 水 。 有 海 。

北 平 郡 舊 置 平 州 。 統 縣 一 , 戶 二 千 二 百 六 十 九 。

    盧 龍 舊 置 北 平 郡 , 領 新 昌 、 朝 鮮 二 縣 。 後 齊 省 朝 鮮 入 新 昌 , 又 省 遼 西 郡 并 所 領 海 陽 縣 入 肥 如 。 開 皇 六 年 又 省 肥 如 入 新 昌 , 十 八 年 改 名 盧 龍 。 大 業 初 置 北 平 郡 。 有 長 城 。 有 關 官 。 有 臨 渝 宮 。 有 覆 舟 山 。 有 碣 石 。 有 玄 水 、 盧 水 、 溫 水 、 〔 四 五 〕 閏 水 、 龍 鮮 水 、 巨 梁 水 。 〔 四 六 〕 有 海 。

安 樂 郡 舊 置 安 州 , 後 周 改 為 玄 州 。 開 皇 十 六 年 州 徙 , 尋 置 檀 州 。 統 縣 二 , 戶 七 千 五 百 九 十 九 。

    燕 樂 後 魏 置 廣 陽 郡 , 領 大 興 、 方 城 、 燕 樂 三 縣 。 後 齊 廢 郡 , 以 大 興 、 方 城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安 樂 郡 。 有 長 城 。 有 沽 河 。 密 雲 後 魏 置 密 雲 郡 , 領 白 檀 、 要 陽 、 密 雲 三 縣 。 後 齊 廢 郡 及 二 縣 入 密 雲 。 又 有 舊 安 樂 郡 , 領 安 市 、 土 垠 二 縣 , 後 齊 廢 土 垠 入 安 市 , 後 周 廢 安 市 入 密 雲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長 城 。 有 桃 花 山 、 螺 山 。 有 漁 水 。

遼 西 郡 舊 置 營 州 , 開 皇 初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一 , 戶 七 百 五 十 一 。

    柳 城 後 魏 置 營 州 於 和 龍 城 , 領 建 德 、 冀 陽 、 昌 黎 、 遼 東 、 樂 浪 、 營 丘 等 郡 , 龍 城 、 大 興 、 永 樂 、 帶 方 、 定 荒 、 石 城 、 廣 都 、 陽 武 、 襄 平 、 新 昌 、 〔 四 七 〕 平 剛 、 柳 城 、 富 平 等 縣 。 後 齊 唯 留 建 德 、 冀 陽 二 郡 , 永 樂 、 帶 方 、 龍 城 、 大 興 等 縣 , 其 餘 並 廢 。 開 皇 元 年 唯 留 建 德 一 郡 , 龍 城 一 縣 , 其 餘 並 廢 。 尋 又 廢 郡 , 改 縣 為 龍 山 , 十 八 年 改 為 柳 城 。 大 業 初 , 置 遼 西 郡 。 有 帶 方 山 、 禿 黎 山 、 雞 鳴 山 、 松 山 。 有 渝 水 、 白 狼 水 。

    冀 州 於 古 , 堯 之 都 也 。 舜 分 州 為 十 二 , 冀 州 析 置 幽 、 并 。 其 於 天 文 , 自 胃 七 度 至 畢 十 一 度 , 為 大 梁 , 屬 冀 州 。 自 尾 十 度 至 南 斗 十 一 度 , 為 析 木 , 屬 幽 州 。 自 危 十 六 度 至 奎 四 度 , 為 娵 訾 , 屬 并 州 。 自 柳 九 度 至 張 十 六 度 , 為 鶉 火 , 屬 三 河 , 則 河 內 、 河 東 也 。 准 之 星 次 , 本 皆 冀 州 之 域 , 帝 居 所 在 , 故 其 界 尤 大 。 至 夏 廢 幽 、 并 入 焉 , 得 唐 之 舊 矣 。 信 都 、 清 河 、 河 間 、 博 陵 、 山 、 趙 郡 、 武 安 、 襄 國 , 其 俗 頗 同 。 人 性 多 敦 厚 , 務 在 農 桑 , 好 尚 儒 學 , 而 傷 於 遲 重 。 前 代 稱 冀 、 幽 之 士 鈍 如 椎 , 蓋 取 此 焉 。 俗 重 氣 俠 , 好 結 朋 黨 , 其 相 赴 死 生 , 亦 出 於 仁 義 。 故 班 志 述 其 土 風 , 悲 歌 慷 慨 , 椎 剽 掘 冢 , 亦 自 古 之 所 患 焉 。 前 諺 云 「 仕 官 不 偶 遇 冀 部 」 , 〔 四 八 〕 實 弊 此 也 。 魏 郡 , 鄴 都 所 在 , 浮 巧 成 俗 , 彫 刻 之 工 , 特 云 精 妙 , 士 女 被 服 , 咸 以 奢 麗 相 高 , 其 性 所 尚 習 , 得 京 、 洛 之 風 矣 。 語 曰 : 「 魏 郡 、 清 河 , 天 公 無 奈 何 ! 」 斯 皆 輕 狡 所 致 。 汲 郡 、 河 內 , 得 殷 之 故 壤 , 考 之 舊 說 , 有 紂 之 餘 教 。 汲 又 衛 地 , 習 仲 由 之 勇 , 故 漢 之 官 人 , 得 以 便 宜 從 事 , 其 多 行 殺 戮 , 本 以 此 焉 。 今 風 俗 頗 移 , 皆 向 於 禮 矣 。 長 平 、 上 黨 , 人 多 重 農 桑 , 性 尤 朴 直 , 蓋 少 輕 詐 。 河 東 、 絳 郡 、 文 城 、 臨 汾 、 龍 泉 、 西 河 , 土 地 沃 少 塉 多 , 是 以 傷 於 儉 嗇 。 其 俗 剛 強 , 亦 風 氣 然 乎 ? 太 原 山 川 重 複 , 實 一 都 之 會 , 本 雖 後 齊 別 都 , 人 物 殷 阜 , 然 不 甚 機 巧 。 俗 與 上 黨 頗 同 , 人 性 勁 悍 , 習 於 戎 馬 。 離 石 、 雁 門 、 馬 邑 、 定 襄 、 樓 煩 、 涿 郡 、 上 谷 、 漁 陽 、 北 平 、 安 樂 、 遼 西 , 皆 連 接 邊 郡 , 習 尚 與 太 原 同 俗 , 故 自 古 言 勇 俠 者 , 皆 推 幽 、 并 云 。 然 涿 郡 、 太 原 , 自 前 代 已 來 , 皆 多 文 雅 之 士 , 雖 俱 曰 邊 郡 , 然 風 教 不 為 比 也 。

北 海 郡 舊 置 青 州 , 後 周 置 總 管 府 , 開 皇 十 四 年 府 廢 。 統 縣 十 , 戶 十 四 萬 七 千 八 百 四 十 五 。

    益 都 舊 置 齊 郡 , 開 皇 初 廢 , 大 業 初 置 北 海 郡 。 有 堯 山 、 峱 山 。 臨 淄 及 東 安 平 、 西 安 , 並 後 齊 廢 。 〔 四 九 〕 開 皇 十 六 年 又 置 臨 淄 及 時 水 縣 。 大 業 初 廢 高 陽 、 時 水 二 縣 入 焉 。 有 社 山 、 葵 丘 、 牛 山 、 稷 山 。 千 乘 舊 置 樂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博 昌 舊 曰 樂 安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又 十 八 年 析 置 新 河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壽 光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閭 丘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臨 朐 舊 曰 昌 國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逢 山 , 又 置 般 陽 縣 。 大 業 初 改 曰 臨 朐 , 并 廢 般 陽 入 焉 。 有 逢 山 、 沂 山 、 〔 五 0 〕 穆 陵 山 、 大 峴 山 。 有 汶 水 、 浯 水 。 〔 五 一 〕 都 昌 有 箕 山 、 阜 山 、 白 狼 山 。 北 海 舊 曰 下 密 , 置 北 海 郡 。 後 齊 改 郡 曰 高 陽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濰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改 名 焉 。 營 丘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叢 角 山 、 女 節 山 。 下 密 後 魏 曰 膠 東 , 後 齊 廢 。 開 皇 六 年 復 , 改 為 濰 水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有 鐵 山 。 有 溉 水 。

齊 郡 舊 曰 齊 州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五 萬 二 千 三 百 二 十 三 。

    歷 城 舊 置 濟 南 郡 , 開 皇 初 廢 。 大 業 初 置 齊 郡 , 廢 山 茌 縣 入 焉 。 有 舜 山 、 雞 山 、 盧 山 、 鵲 山 、 華 山 、 鮑 山 。 祝 阿 臨 邑   臨 濟 開 皇 六 年 置 , 曰 朝 陽 。 十 六 年 改 曰 臨 濟 , 別 置 朝 陽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鄒 平 舊 曰 平 原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章 丘 舊 曰 高 唐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又 置 營 城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又 宋 置 東 魏 郡 , 後 齊 廢 。 有 東 陵 山 、 長 白 山 、 龍 盤 山 。 長 山 舊 曰 武 強 , 置 廣 川 郡 , 併 東 清 河 、 平 原 二 郡 入 , 改 曰 東 平 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十 六 年 置 濟 南 縣 , 十 八 年 改 武 強 曰 長 山 。 大 業 初 省 濟 南 縣 入 焉 。 高 苑 後 齊 曰 長 樂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會 城 。 大 業 初 改 焉 。 亭 山 舊 曰 衛 國 , 後 齊 併 土 鼓 、 肥 鄉 入 焉 。 開 皇 六 年 改 名 亭 山 。 有 龍 舟 山 、 儒 山 。 淄 川 舊 曰 貝 丘 , 置 東 清 河 郡 。 後 齊 郡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淄 州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東 萊 郡 舊 置 光 州 , 開 皇 五 年 改 曰 萊 州 。 統 縣 九 , 戶 九 萬 三 百 五 十 一 。

    掖 舊 置 東 萊 郡 , 後 齊 併 曲 城 、 當 利 二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廢 郡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有 缶 山 。 有 掖 水 、 光 水 。 〔 五 二 〕 膠 水 舊 曰 長 廣 , 仁 壽 元 年 改 名 焉 。 有 明 堂 山 。 盧 鄉 後 齊 盧 鄉 及 挺 城 並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置 盧 鄉 , 并 廢 挺 城 入 焉 。 即 墨 後 齊 及 不 其 縣 並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并 廢 不 其 入 焉 。 有 大 勞 山 、 馬 山 。 有 田 橫 島 。 觀 陽 後 周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又 分 置 牟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昌 陽 有 巨 神 山 。 舊 置 東 牟 、 長 廣 二 郡 , 後 齊 廢 東 牟 郡 入 長 廣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牟 平 有 牟 山 、 龍 山 、 金 山 、 九 目 山 。 文 登 後 齊 置 。 有 石 橋 。 有 文 登 山 、 斥 山 、 之 罘 山 。

高 密 郡 舊 置 膠 州 , 開 皇 五 年 改 為 密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七 萬 一 千 九 百 二 十 。

    諸 城 舊 曰 東 武 , 置 高 密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有 烽 火 山 。 東 莞 後 齊 併 姑 幕 縣 入 焉 。 有 箕 山 、 濰 水 。 郚 城 舊 置 平 昌 郡 。 後 齊 廢 郡 , 置 琅 邪 縣 , 廢 朱 虛 入 焉 。 大 業 初 改 名 郚 城 。 安 丘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牟 山 。 大 業 初 改 名 , 并 省 安 昌 入 焉 。 高 密 後 齊 廢 淳 于 縣 入 焉 。 膠 西 舊 曰 黔 陬 , 置 平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置 縣 , 曰 膠 西 。 大 業 初 又 以 黔 陬 入 焉 。 琅 邪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曰 豐 泉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徐 山 、 盧 山 、 鄣 日 山 、 膠 水 。

    周 禮 職 方 氏 : 「 正 東 曰 青 州 。 」 其 在 天 官 , 自 須 女 八 度 至 危 十 五 度 , 為 玄 枵 , 於 辰 在 子 , 齊 之 分 野 。 吳 札 觀 樂 , 聞 齊 之 歌 曰 : 「 泱 泱 乎 大 風 也 哉 , 國 未 可 量 也 。 」 在 漢 之 時 , 俗 彌 侈 泰 , 織 作 冰 紈 綺 繡 純 麗 之 物 , 號 為 冠 帶 衣 履 天 下 。 始 太 公 以 尊 賢 尚 智 為 教 , 故 士 庶 傳 習 其 風 , 莫 不 矜 于 功 名 , 依 於 經 術 , 闊 達 多 智 , 志 度 舒 緩 。 其 為 失 也 , 夸 奢 朋 黨 , 言 與 行 謬 。 齊 郡 舊 曰 濟 南 , 其 俗 好 教 飾 子 女 淫 哇 之 音 , 能 使 骨 騰 肉 飛 , 傾 詭 人 目 。 俗 云 「 齊 倡 」 , 本 出 此 也 。 祝 阿 縣 俗 , 賓 婚 大 會 , 餚 饌 雖 豐 , 至 於 蒸 膾 , 嘗 之 而 已 , 多 則 謂 之 不 敬 , 共 相 誚 責 , 此 其 異 也 。 大 抵 數 郡 風 俗 , 與 古 不 殊 , 男 子 多 務 農 桑 , 崇 尚 學 業 , 其 歸 于 儉 約 , 則 頗 變 舊 風 。 東 萊 人 尤 朴 魯 , 故 特 少 文 義 。

校 勘 記

〔 一 〕   全 鳩 澗   「 全 」 原 作 「 金 」 , 據 水 經 四 河 水 注 改 。

〔 二 〕   騩 山   「 騩 」 原 作 「 魏 」 , 據 水 經 四 河 水 注 改 。

〔 三 〕   轘 轅 山   「 轘 」 原 作 「 軒 」 , 據 左 傳 襄 公 二 十 一 年 及 元 和 志 五 改 。

〔 四 〕   嵇 山   「 嵇 」 原 作 「 稽 」 , 據 水 經 三 0 淮 水 注 改 。

〔 五 〕   後 置 魯 州   考 異 : 「 魏 永 安 中 置 廣 州 於 魯 陽 , 而 齊 、 周 因 之 , 『 魯 州 』 當 為 『 廣 州 』 之 誤 。 」 求 是 : 「 此 『 廣 州 』 之 作 『 魯 州 』 , 蓋 隋 仁 壽 中 避 『 廣 』 字 改 。 」

〔 六 〕   蔡 州   「 蔡 」 上 原 衍 「 終 」 字 , 今 刪 。

〔 七 〕   廢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按 前 後 文 例 , 「 廢 」 前 似 脫 「 開 皇 初 郡 」 四 字 。

〔 八 〕   陽 虛 山   「 虛 」 原 作 「 靈 」 , 據 水 經 一 五 洛 水 注 改 。

〔 九 〕   甲 水   「 甲 」 原 作 「 申 」 , 據 水 經 二 七 沔 水 注 改 。

〔 一 0 〕 玉 城 縣   「 玉 」 原 作 「 王 」 , 據 周 書 陽 雄 傳 、 元 和 志 六 、 寰 宇 記 六 改 。

〔 一 一 〕 西 魏 置 義 川 郡   楊 考 : 「 當 云 『 置 義 州 義 川 郡 』 , 下 云 『 州 改 虢 州 』 , 知 有 脫 文 。 」

〔 一 二 〕 後 周 廢   「 廢 」 下 脫 「 郡 」 字 。

〔 一 三 〕 上 宛   「 宛 」 原 作 「 苑 」 , 據 輿 地 廣 記 八 改 。

〔 一 四 〕 課 陽   求 是 : 「 芒 洛 冢 墓 遺 文 四 編 韓 智 門 誌 作 『 淉 陽 』 。 說 文 : 『 淉 , 水 也 。 』 」

〔 一 五 〕 大 業 併 入   依 上 下 文 例 , 「 大 業 」 下 似 脫 一 「 初 」 字 。

〔 一 六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郡 」 當 作 「 州 郡 」 。

〔 一 七 〕 准 之 星 次   「 准 」 原 作 「 淮 」 , 文 義 不 通 。 下 文 冀 州 序 亦 作 「 准 之 星 次 」 。 今 據 改 。

〔 一 八 〕 後 齊 併 涼 城 縣 入 焉   句 下 應 補 「 開 皇 初 郡 廢 」 五 字 , 才 能 和 下 文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相 照 應 。

〔 一 九 〕 舊 置 東 平 郡 後 齊 並 廢   楊 考 引 葉 圭 綬 說 , 「 郡 」 下 當 有 「 及 無 鹽 縣 」 四 字 。

〔 二 0 〕 并 省 平 邑 縣 入 焉   「 平 邑 」 原 作 「 玄 邑 」 。 按 平 邑 原 是 戰 國 地 名 。 上 文 「 又 有 平 邑 縣 」 , 此 處 也 應 指 該 縣 。 今 據 改 。

〔 二 一 〕 清 池   「 池 」 原 作 「 地 」 , 據 元 和 志 一 八 、 通 典 一 八 0 、 舊 唐 書 地 理 志 二 改 。

〔 二 二 〕 於 辰 在 辰   「 在 」 下 原 脫 「 辰 」 字 , 據 李 慈 銘 隋 書 札 記 補 。

〔 二 三 〕 舊 曰 鄡   「 鄡 」 原 作 「 郡 」 , 據 漢 書 地 理 志 下 、 續 漢 書 郡 國 志 二 改 。

〔 二 四 〕 千 童 縣   楊 考 : 「 葉 圭 綬 云 , 『 千 童 』 是 『 發 干 』 之 誤 。 按 漢 發 干 故 城 在 今 堂 邑 縣 東 南 三 十 三 里 , 與 清 泉 境 相 接 , 葉 說 是 。 」

〔 二 五 〕 濝 水   「 濝 」 原 作 「 淇 」 , 據 水 經 四 河 水 注 改 。

〔 二 六 〕 後 魏 以 潞 縣 被 誅 遺 人 置   楊 考 : 「 『 置 』 下 當 有 『 刈 陵 』 二 字 。 〔 魏 書 〕 地 形 志 : 刈 陵 , 二 漢 晉 曰 『 潞 』 , 屬 上 黨 。 」

〔 二 七 〕 開 皇 初 廢   「 廢 」 上 當 脫 「 郡 」 字 。

〔 二 八 〕 管 涔 山   郝 懿 行 山 海 經 北 山 經 管 涔 之 山 注 : 「 寰 宇 記 引 郭 璞 注 『 管 音 姦 』 , 是 『 管 』 當 為 『 菅 』 。 」

〔 二 九 〕 肆 州   「 肆 」 原 作 「 泗 」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上 改 。

〔 三 0 〕 又 廢 銅 川   「 川 」 下 當 有 「 入 焉 」 二 字 。

〔 三 一 〕 泌 水   「 泌 」 原 作 「 沁 」 , 據 水 經 六 文 水 注 改 。

〔 三 二 〕 祁   原 作 「 祈 」 , 據 漢 書 地 理 志 上 、 晉 書 地 理 志 上 改 。

〔 三 三 〕 涂 水   「 涂 」 原 作 「 徐 」 , 據 水 經 六 洞 過 水 注 改 。

〔 三 四 〕 南 欒 縣   「 欒 」 原 作 「 蠻 」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上 、 元 和 志 一 五 、 舊 唐 書 地 理 志 二 改 。

〔 三 五 〕 干 言 山   汲 古 閣 本 , 「 干 」 作 「 于 」 。 楊 考 : 寰 宇 記 謂 詩「
出 宿 于 干 , 飲 餞 于 言 」 , 即 此 。

〔 三 六 〕 高 城 縣   「 高 」 原 作 「 稿 」 , 據 元 和 志 一 七 改 。

〔 三 七 〕 昔 陽 縣   「 昔 」 原 作 「 晉 」 。 洪 頤 烜 諸 史 考 異 : 「 據 水 經 濁 漳 水 注 、 元 和 志 , 『 晉 』 當 作 『 昔 』 。 」 按 : 寰 宇 記 六 一 也 作 「 昔 」 。 今 據 改 。

〔 三 八 〕 有 都 山 伊 祁 山 有 濡 水   「 祁 」 原 作 「 祈 」 , 據 寰 宇 記 六 三 改 。 「 濡 」 原 作 「 漂 」 , 據 元 和 志 六 二 、 水 經 一 一 易 水 注 改 。

〔 三 九 〕 瀛 州   「 瀛 」 原 作 「 嬴 」 。 按 : 寰 宇 記 六 六 , 後 魏 太 和 十 一 年 置 瀛 州 , 「 以 瀛 海 為 名 」 。 今 據 改 。

〔 四 0 〕 狐 狸 淀   「 淀 」 原 作 「 液 」 , 據 寰 宇 記 六 七 改 。

〔 四 一 〕 樊 輿   「 輿 」 原 作 「 與 」 , 據 水 經 一 一 易 水 注 改 。

〔 四 二 〕 置 五 郡 十 一 縣 龍 城 廣 興 定 荒 屬 昌 黎 郡 石 城 廣 都 屬 建 德 郡   原 脫 「 十 」 下 十 五 字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上 補 。 參 看 廿 二 史 考 異 。

〔 四 三 〕 後 齊 唯 留 昌 黎 一 郡   原 脫 「 昌 」 字 , 據 廿 二 史 考 異 補 。

〔 四 四 〕 泃 河   「 泃 」 原 作 「 洵 」 , 據 水 經 一 四 鮑 邱 水 注 改 。

〔 四 五 〕 溫 水   「 溫 」 原 作 「 涅 」 , 據 水 經 一 四 濡 水 注 改 。

〔 四 六 〕 巨 梁 水   「 巨 」 原 作 「 臣 」 , 據 水 經 一 四 鮑 邱 水 注 改 。

〔 四 七 〕 新 昌   「 新 」 原 作 「 親 」 , 據 魏 書 地 形 志 上 改 。

〔 四 八 〕 仕 官 不 偶 遇 冀 部   「 官 」 當 作 「 宦 」 。

〔 四 九 〕 及 東 安 平 西 安 並 後 齊 廢   「 及 」 上 疑 有 脫 文 。

〔 五 0 〕 沂 山   「 沂 」 原 作 「 汴 」 , 據 水 經 二 五 沂 水 注 改 。

〔 五 一 〕 浯 水   「 浯 」 原 作 「 涪 」 , 據 水 經 二 六 濰 水 注 改 。

〔 五 二 〕 光 水   楊 考 據 左 傳 昭 二 十 年 及 汪 士 鐸 水 經 注 圖 說 , 疑 當 作「
尤 水 」 。
 
 
 

隋 書 卷 三 十 一

    志 第 二 十 六

      地 理 下

        彭 城 郡   魯   郡   琅 邪 郡   東 海 郡   下 邳 郡   江 都 郡
        鍾 離 郡   淮 南 郡   弋 陽 郡   蘄 春 郡   廬 江 郡   同 安 郡
        歷 陽 郡   丹 陽 郡   宣 城 郡   毗 陵 郡   吳   郡   會 稽 郡
        餘 杭 郡   新 安 郡   東 陽 郡   永 嘉 郡   建 安 郡   遂 安 郡
        鄱 陽 郡   臨 川 郡   廬 陵 郡   南 康 郡   宜 春 郡   豫 章 郡
        南 海 郡   龍 川 郡   義 安 郡   高 涼 郡   信 安 郡   永 熙 郡
        蒼 梧 郡   始 安 郡   永 平 郡   鬱 林 郡   合 浦 郡   珠 崖 郡
        寧 越 郡   交 趾 郡   九 真 郡   日 南 郡   比 景 郡   海 陰 郡
        林 邑 郡   南   郡   夷 陵 郡   竟 陵 郡   沔 陽 郡   沅 陵 郡
        武 陵 郡   清 江 郡   襄 陽 郡   舂 陵 郡   漢 東 郡   安 陸 郡
        永 安 郡   義 陽 郡   九 江 郡   江 夏 郡   澧 陽 郡   巴 陵 郡
        長 沙 郡   衡 山 郡   桂 陽 郡   零 陵 郡   熙 平 郡

彭 城 郡 舊 置 徐 州 , 後 齊 置 東 南 道 行 臺 , 後 周 立 總 管 府 。 開 皇 七 年 行 臺 廢 , 大 業 四 年 府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一 十 三 萬 二 百 三 十 二 。

    彭 城 舊 置 郡 , 後 周 併 沛 及 南 陽 平 二 郡 入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有 呂 梁 山 、 徐 山 。 梁 置 蘄 郡 。 後 齊 置 仁 州 , 又 析 置 龍 亢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穀 陽 後 齊 置 穀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巳 吾 、 義 城 二 縣 , 後 齊 併 以 為 臨 淮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沛   留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微 山 、 黃 山 。 豐   蕭 舊 置 沛 郡 , 後 齊 廢 為 承 高 縣 。 開 皇 六 年 改 為 龍 城 , 十 八 年 改 為 臨 沛 , 大 業 初 改 曰 蕭 。 有 相 山 。 舊 曰 蕃 , 置 蕃 郡 。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曰 滕 縣 。 〔 一 〕 蘭 陵 舊 曰 承 , 置 蘭 陵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承 置 鄫 州 及 蘭 陵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併 蘭 陵 、 鄫 城 二 縣 入 焉 , 尋 改 承 為 蘭 陵 。 有 抱 犢 山 。 符 離 後 齊 置 睢 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竹 邑 縣 , 梁 置 睢 州 , 開 皇 三 年 州 廢 , 又 廢 竹 邑 入 焉 。 有 女 山 、 定 陶 山 。 方 與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魯 郡 舊 兗 州 , 大 業 二 年 改 為 魯 郡 。 〔 二 〕 統 縣 十 , 戶 十 二 萬 四 千 一 十 九 。

    瑕 丘 舊 廢 , 開 皇 十 三 年 復 , 帶 郡 。 任 城 舊 置 高 平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鄒 山 、 承 匡 山 。 曲 阜 舊 曰 魯 郡 , 後 齊 改 郡 為 任 城 。 開 皇 三 年 郡 廢 , 四 年 改 縣 曰 汶 陽 , 十 六 年 改 名 曲 阜 。 泗 水 開 皇 十 六 年 置 。 有 陪 尾 山 、 尼 丘 山 、 防 山 。 有 洙 、 泗 水 。 平 陸 後 齊 曰 樂 平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龔 丘 後 齊 曰 平 原 縣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焉 。 梁 父 有 龜 山 。 博 城 舊 曰 博 , 置 泰 山 郡 。 後 齊 改 郡 曰 東 平 , 又 併 博 平 、 牟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改 縣 曰 汶 陽 , 尋 改 曰 博 城 。 有 奉 高 縣 , 開 皇 六 年 改 曰 岱 山 , 大 業 初 州 廢 , 〔 三 〕 又 廢 岱 山 縣 入 焉 。 有 岱 山 、 玉 符 山 。 開 皇 十 六 年 分 置 牟 城 縣 , 大 業 初 併 入 焉 。 有 艾 山 。 有 淄 水 。

琅 邪 郡 舊 置 北 徐 州 , 後 周 改 曰 沂 州 。 統 縣 七 , 戶 六 萬 三 千 四 百 二 十 三 。

    臨 沂 舊 曰 即 丘 , 帶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六 年 分 置 臨 沂 , 大 業 初 併 即 丘 入 焉 。 有 大 祠 山 。 費   顓 臾 舊 曰 南 武 陽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又 有 南 城 縣 , 後 齊 廢 。 有 開 明 山 。 新 泰 後 齊 廢 蒙 陰 縣 入 焉 。 沂 水 舊 置 南 青 州 及 東 安 郡 , 〔 四 〕 後 周 改 州 為 莒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東 安 。 十 六 年 又 改 曰 沂 水 。 大 業 初 州 廢 。 東 安 後 齊 廢 , 開 皇 十 六 年 復 。 有 松 山 。 舊 置 東 莞 郡 。 後 齊 廢 , 後 置 義 唐 郡 。 開 皇 初 廢 。

東 海 郡 梁 置 南 、 北 二 青 州 , 東 魏 改 為 海 州 。 統 縣 五 , 戶 二 萬 七 千 八 百 五 十 八 。

    朐 山 舊 曰 朐 , 置 琅 邪 郡 。 後 周 改 縣 曰 朐 山 , 郡 曰 朐 山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 帶 郡 。 有 朐 山 、 羽 山 。 東 海 舊 置 廣 饒 縣 及 東 海 郡 , 後 齊 分 廣 饒 置 東 海 縣 。 開 皇 初 廢 郡 及 東 海 縣 , 仁 壽 元 年 , 改 廣 饒 曰 東 海 。 有 謝 祿 山 、 鬱 林 山 。 漣 水 舊 曰 襄 賁 , 置 東 海 郡 。 東 魏 改 曰 海 安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又 改 焉 。 沭 陽 梁 置 潼 陽 郡 。 東 魏 改 曰 沭 陽 郡 , 置 縣 曰 懷 文 。 後 周 改 縣 曰 沭 陽 。 開 皇 初 郡 廢 。 懷 仁 梁 置 南 、 北 二 青 州 。 東 魏 廢 州 , 立 義 唐 郡 及 懷 仁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下 邳 郡 後 魏 置 南 徐 州 , 梁 改 為 東 徐 州 , 東 魏 又 改 曰 東 楚 州 , 陳 改 為 安 州 , 後 周 改 為 泗 州 。 統 縣 七 , 戶 五 萬 二 千 七 十 。

    宿 豫 舊 置 宿 豫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下 邳 郡 。 又 梁 置 朝 陽 、 臨 沭 二 郡 , 後 齊 置 晉 寧 郡 , 尋 並 廢 。 夏 丘 後 齊 置 , 並 置 夏 丘 郡 , 尋 立 潼 州 。 後 周 改 州 為 宋 州 , 縣 曰 晉 陵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州 廢 , 縣 復 曰 夏 丘 。 又 東 魏 置 臨 潼 郡 、 睢 陵 縣 , 後 齊 改 郡 為 潼 郡 。 又 梁 置 潼 州 , 後 齊 改 曰 睢 州 , 尋 廢 , 亦 入 潼 郡 。 開 皇 初 郡 縣 並 廢 。 徐 城 梁 置 高 平 郡 。 東 魏 又 併 梁 東 平 、 陽 平 、 清 河 、 歸 義 四 郡 為 高 平 縣 , 又 併 梁 朱 沛 、 循 儀 、 安 豐 三 郡 置 朱 沛 縣 。 又 有 安 遠 郡 , 後 齊 廢 , 後 周 又 併 朱 沛 入 高 平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更 名 徐 城 。 淮 陽 梁 置 淮 陽 郡 。 東 魏 併 綏 化 、 呂 梁 二 郡 置 綏 化 縣 。 後 周 改 縣 為 淮 陽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梁 臨 清 、 天 水 、 浮 陽 三 郡 , 東 魏 併 為 甬 城 縣 , 後 齊 改 曰 文 城 縣 , 後 周 又 改 為 臨 清 , 開 皇 三 年 省 入 焉 。 下 邳 梁 曰 歸 政 , 置 武 州 、 下 邳 郡 。 魏 改 縣 為 下 邳 , 置 郡 不 改 , 改 州 曰 東 徐 。 後 周 改 州 為 邳 州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嶧 山 、 磬 石 山 。 良 城 梁 置 武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一 年 縣 更 名 曰 良 城 。 有 徐 山 。 舊 置 郡 , 開 皇 初 廢 。

    禹 貢 : 「 海 、 岱 及 淮 惟 徐 州 。 」 彭 城 、 魯 郡 、 琅 邪 、 東 海 、 下 邳 , 得 其 地 焉 。 在 於 天 文 , 自 奎 五 度 至 胃 六 度 , 為 降 婁 , 於 辰 在 戌 。 其 在 列 國 , 則 楚 、 宋 及 魯 之 交 。 考 其 舊 俗 , 人 頗 勁 悍 輕 剽 , 其 士 子 則 挾 任 節 氣 , 好 尚 賓 遊 , 此 蓋 楚 之 風 焉 。 大 抵 徐 、 兗 同 俗 , 故 其 餘 諸 郡 , 皆 得 齊 魯 之 所 尚 。 莫 不 賤 商 賈 , 務 稼 穡 , 尊 儒 慕 學 , 得 洙 泗 之 俗 焉 。

江 都 郡 梁 置 南 兗 州 , 後 齊 改 為 東 廣 州 , 陳 復 曰 南 兗 , 後 周 改 為 吳 州 。 開 皇 九 年 改 為 揚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十 六 , 戶 十 一 萬 五 千 五 百 二 十 四 。

    江 陽 舊 曰 廣 陵 , 後 齊 置 廣 陵 、 江 陽 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為 邗 江 , 大 業 初 更 名 江 陽 。 有 江 都 宮 、 揚 子 宮 。 有 陵 湖 。 江 都 自 梁 及 隋 , 或 廢 或 置 。 海 陵 梁 置 海 陵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併 建 陵 縣 入 , 尋 析 置 江 浦 縣 , 大 業 初 省 入 。 寧 海 開 皇 初 併 如 皋 縣 入 。 高 郵 梁 析 置 竹 塘 、 三 歸 二 縣 , 及 置 廣 業 郡 , 尋 以 有 嘉 禾 , 為 神 農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併 竹 塘 、 三 歸 、 臨 澤 三 縣 入 焉 。 安 宜 梁 置 陽 平 郡 及 東 莞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廢 石 鱉 縣 入 焉 。 有 白 馬 湖 。 山 陽 舊 置 山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二 年 置 楚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後 魏 淮 陰 郡 , 東 魏 改 為 淮 州 , 後 齊 併 魯 、 富 陵 立 懷 恩 縣 , 後 周 改 曰 壽 張 , 又 僑 立 東 平 郡 。 開 皇 元 年 改 郡 為 淮 陰 , 并 立 楚 州 , 尋 廢 郡 , 更 改 縣 曰 淮 陰 。 大 業 初 州 廢 , 縣 併 入 焉 。 盱 眙 舊 魏 置 盱 眙 郡 。 陳 置 北 譙 州 , 尋 省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併 考 城 、 直 瀆 、 陽 城 三 縣 入 。 有 都 梁 山 。 鹽 城 後 齊 置 射 陽 郡 , 陳 改 曰 鹽 城 , 開 皇 初 郡 廢 。 清 流 舊 曰 頓 丘 , 置 新 昌 郡 及 南 譙 州 。 開 皇 初 改 為 滁 州 , 郡 廢 。 又 廢 樂 鉅 、 高 塘 二 縣 入 頓 丘 , 改 曰 新 昌 。 十 八 年 又 改 為 清 流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白 禪 山 、 曲 亭 山 。 全 椒 梁 曰 北 譙 , 置 北 譙 郡 。 後 齊 改 郡 為 臨 滁 , 後 周 又 曰 北 譙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為 滁 水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有 銅 官 山 、 九 鬥 山 。 六 合 舊 曰 尉 氏 , 置 秦 郡 。 後 齊 置 秦 州 。 後 周 改 州 曰 方 州 , 改 郡 曰 六 合 。 開 皇 初 郡 廢 , 四 年 改 尉 氏 曰 六 合 , 省 堂 邑 、 方 山 二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後 齊 置 瓦 梁 郡 , 陳 廢 。 有 瓜 步 山 、 六 合 山 。 永 福 舊 曰 沛 , 梁 置 涇 城 、 東 陽 二 郡 。 〔 五 〕 陳 廢 州 , 併 二 郡 為 沛 郡 。 後 周 改 沛 郡 為 石 梁 郡 , 改 沛 縣 曰 石 梁 縣 , 省 橫 山 縣 入 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改 縣 曰 永 福 。 有 香 山 、 永 福 山 。 句 容 有 茅 山 、 浮 山 、 四 平 山 。 延 陵 舊 置 南 徐 州 、 南 東 海 郡 , 梁 改 曰 蘭 陵 郡 , 陳 又 改 為 東 海 。 開 皇 九 年 州 郡 並 廢 , 又 廢 丹 徒 縣 入 焉 。 十 五 年 置 潤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句 驪 山 、 黃 鵠 山 、 蒜 山 、 長 塘 湖 。 曲 阿 有 武 進 縣 , 梁 改 為 蘭 陵 , 開 皇 九 年 併 入 。

鍾 離 郡 後 齊 曰 西 楚 州 , 開 皇 二 年 改 曰 濠 州 。 〔 六 〕 統 縣 四 , 戶 三 萬 五 千 一 十 五 。

    鍾 離 舊 置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中 復 置 郡 。 定 遠 舊 曰 東 城 。 梁 改 曰 定 遠 , 置 臨 濠 郡 。 後 齊 改 曰 廣 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有 舊 九 江 郡 , 後 齊 廢 為 曲 陽 縣 , 縣 尋 廢 。 又 有 梁 置 安 州 , 侯 景 亂 廢 。 化 明 故 曰 睢 陵 , 置 濟 陰 郡 。 後 齊 改 縣 曰 池 南 , 陳 復 曰 睢 陵 , 後 周 改 為 昭 義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塗 山 舊 曰 當 塗 。 後 齊 改 曰 馬 頭 , 置 郡 曰 荊 山 。 開 皇 初 改 縣 曰 塗 山 , 廢 郡 。 有 當 塗 山 。

淮 南 郡 舊 曰 豫 州 , 後 魏 曰 揚 州 , 梁 曰 南 豫 州 , 東 魏 曰 揚 州 , 陳 又 曰 豫 州 , 後 周 曰 揚 州 。 開 皇 九 年 曰 壽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四 , 戶 三 萬 四 千 二 百 七 十 八 。

    壽 春 舊 有 淮 南 、 梁 郡 、 北 譙 、 汝 陰 等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并 廢 蒙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淮 南 郡 。 有 八 公 山 、 門 溪 。 安 豐 梁 置 陳 留 、 安 豐 二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有 芍 陂 。 霍 丘 梁 置 安 豐 郡 , 東 魏 廢 。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縣 , 名 焉 。 長 平 梁 置 北 陳 郡 , 開 皇 初 廢 , 又 併 西 華 縣 入 。

弋 陽 郡 梁 置 光 州 。 統 縣 六 , 戶 四 萬 一 千 四 百 三 十 三 。

    光 山 舊 置 光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置 縣 焉 。 大 業 初 置 光 陽 郡 。 又 有 舊 黃 川 郡 , 梁 廢 。 樂 安 梁 置 宋 安 郡 , 及 宋 安 、 光 城 二 縣 , 又 有 豐 安 郡 , 開 皇 三 年 並 廢 入 焉 。 有 弋 陽 山 、 浮 光 山 、 金 山 、 錫 山 。 定 城 後 齊 置 南 郢 州 , 後 廢 入 南 、 北 二 弋 陽 縣 , 後 又 省 北 弋 陽 入 南 弋 陽 , 改 為 定 遠 焉 。 又 後 魏 置 弋 陽 郡 , 及 有 梁 東 新 蔡 縣 。 後 周 改 為 淮 南 郡 。 又 後 齊 置 齊 安 、 新 蔡 二 郡 , 及 廢 舊 義 州 , 立 東 光 城 郡 。 至 開 皇 初 , 五 郡 及 郢 州 並 廢 。 殷 城 舊 曰 包 信 , 開 皇 初 改 名 焉 。 梁 置 義 城 郡 及 建 州 , 并 所 領 平 高 、 新 蔡 、 新 城 三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有 大 蘇 山 、 〔 七 〕 南 松 山 。 固 始 梁 曰 蓼 縣 。 後 齊 改 名 焉 , 置 北 建 州 , 尋 廢 州 , 置 新 蔡 郡 。 後 周 改 置 澮 州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入 , 又 改 縣 為 固 始 。 有 安 陽 山 。 期 思 陳 置 邊 城 郡 。 閏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名 焉 。 有 後 齊 光 化 郡 , 亦 廢 入 焉 。 有 大 別 山 。

蘄 春 郡 後 齊 置 雍 州 , 〔 八 〕 後 周 改 曰 蘄 州 。 開 皇 初 置 總 管 府 , 九 年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三 萬 四 千 六 百 九 十 。

    蘄 春 舊 曰 蘄 陽 , 梁 改 曰 蘄 水 。 後 齊 改 曰 齊 昌 , 置 齊 昌 郡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蘄 春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安 山 。 浠 水 舊 置 永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石 鼓 山 。 蘄 水 舊 曰 蘄 春 , 梁 改 名 焉 。 有 鼓 吹 山 。 有 蘄 水 。 黃 梅 舊 曰 永 興 , 開 皇 初 改 曰 新 蔡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黃 梅 山 。 羅 田 梁 置 義 州 、 義 城 郡 , 開 皇 初 並 廢 。

廬 江 郡 梁 置 南 豫 州 , 又 改 為 合 州 。 開 皇 初 改 為 廬 州 。 統 縣 七 , 戶 四 萬 一 千 六 百 三 十 二 。

    合 肥 梁 曰 汝 陰 , 置 汝 陰 郡 。 後 齊 分 置 北 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廬 江 齊 置 廬 江 郡 , 梁 置 湘 州 , 後 齊 州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冶 甫 山 、 上 薄 山 、 三 公 山 、 聖 山 、 藍 家 山 。 襄 安 梁 曰 蘄 , 開 皇 初 改 焉 。 有 龜 山 、 紫 微 山 、 亞 父 山 、 半 陽 山 、 白 石 山 、 四 鼎 山 。 東 魏 置 平 梁 郡 , 陳 曰 梁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浮 闍 山 。 霍 山 梁 置 霍 州 及 岳 安 郡 、 岳 安 縣 。 後 齊 州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_ 水 梁 置 北 沛 郡 及 新 蔡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廢 新 蔡 入 焉 。 有 墜 星 山 。 開 化 梁 置 。 有 衡 山 、 九 公 山 、 蹋 鼓 山 、 天 山 、 多 智 山 。

同 安 郡 梁 置 豫 州 , 後 改 曰 晉 州 , 後 齊 改 曰 江 州 , 陳 又 曰 晉 州 , 開 皇 初 曰 熙 州 。 統 縣 五 , 戶 二 萬 一 千 七 百 六 十 六 。

    懷 寧 舊 置 晉 熙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三 年 置 同 安 郡 。 宿 松 梁 置 高 塘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改 縣 曰 高 塘 , 十 八 年 又 改 名 焉 。 有 雷 水 。 太 湖 開 皇 初 改 為 晉 熙 , 十 八 年 復 改 名 焉 。 望 江 陳 置 大 雷 郡 。 開 皇 十 一 年 改 曰 義 鄉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同 安 舊 曰 樅 陽 , 并 置 樅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浮 度 山 。

歷 陽 郡 後 齊 立 和 州 。 統 縣 二 , 戶 八 千 二 百 五 十 四 。

    歷 陽 舊 置 歷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烏 江 梁 置 江 都 郡 , 後 齊 改 為 齊 江 郡 , 陳 又 改 為 臨 江 郡 , 周 改 為 同 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歷 陽 郡 。 〔 九 〕 有 六 合 山 。

丹 陽 郡 自 東 晉 已 後 置 郡 曰 揚 州 。 平 陳 , 詔 並 平 蕩 耕 墾 , 更 於 石 頭 城 置 蔣 州 。 統 縣 三 , 戶 二 萬 四 千 一 百 二 十 五 。

    江 寧 梁 置 丹 陽 郡 及 南 丹 陽 郡 , 陳 省 南 丹 陽 郡 。 平 陳 , 又 廢 丹 陽 郡 , 并 以 秣 陵 、 建 康 、 同 夏 三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丹 陽 郡 。 有 蔣 山 。 當 塗 舊 置 淮 南 郡 。 平 陳 , 廢 郡 , 并 襄 垣 、 于 湖 、 繁 昌 、 〔 一 0 〕 西 鄉 入 焉 。 有 天 門 山 、 楚 山 。 溧 水 舊 曰 溧 陽 。 開 皇 九 年 廢 丹 陽 郡 入 , 〔 一 一 〕 十 八 年 改 焉 。 有 赭 山 、 廬 山 、 楚 山 。

宣 城 郡 舊 置 南 豫 州 。 平 陳 , 改 為 宣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九 千 九 百 七 十 九 。

    宣 城 舊 曰 宛 陵 , 置 宣 城 郡 。 平 陳 , 郡 廢 , 仍 併 懷 安 、 寧 國 、 當 塗 、 浚 遒 四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敬 亭 山 。 平 陳 , 省 安 吳 、 南 陽 二 縣 入 焉 。 有 蓋 山 、 陵 陽 山 。 南 陵 梁 置 , 併 置 南 陵 郡 , 陳 置 北 江 州 。 平 陳 , 州 郡 並 廢 , 并 所 管 石 城 、 臨 城 、 定 陵 、 故 治 、 〔 一 二 〕 南 陵 五 縣 入 焉 。 秋 浦 舊 曰 石 城 。 平 陳 廢 ,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 改 名 焉 。 永 世 平 陳 廢 , 開 皇 十 二 年 又 置 。 有 靈 光 山 。 綏 安 舊 曰 石 封 , 平 陳 , 改 名 焉 。 梁 末 立 大 梁 郡 , 又 改 為 陳 留 。 平 陳 , 郡 廢 , 省 大 德 、 故 鄣 、 安 吉 、 原 鄉 四 縣 入 焉 。

毗 陵 郡 平 陳 , 置 常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七 千 五 百 九 十 九 。

    晉 陵 舊 置 晉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橫 山 。 江 陰 梁 置 , 及 置 江 陰 郡 。 平 陳 , 廢 郡 及 利 城 梁 豐 縣 入 焉 。 有 毗 陵 山 。 無 錫 有 九 龍 山 。 義 興 舊 曰 陽 羨 , 置 義 興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改 縣 名 焉 , 又 廢 義 鄉 、 國 山 、 臨 津 三 縣 入 焉 。 〔 一 三 〕 有 計 山 、 洞 庭 山 。

吳 郡 陳 置 吳 州 。 平 陳 , 改 曰 蘇 州 , 大 業 初 復 曰 吳 州 。 統 縣 五 , 戶 一 萬 八 千 三 百 七 十 七 。

    吳 舊 置 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有 胥 山 、 〔 一 四 〕 橫 山 、 華 山 、 黃 山 、 姑 蘇 山 、 太 湖 。 昆 山 梁 置 。 平 陳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復 。 常 熟 舊 曰 南 沙 , 梁 置 信 義 郡 。 平 陳 廢 , 并 所 領 海 陽 、 前 京 、 信 義 、 海 虞 、 興 國 、 南 沙 入 焉 。 有 虞 山 。 烏 程 舊 置 吳 興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并 東 遷 縣 入 焉 。 仁 壽 中 置 湖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雉 山 。 長 城 平 陳 廢 , 仁 壽 二 年 復 。 有 卞 山 。

會 稽 郡 梁 置 東 揚 州 。 陳 初 省 , 尋 復 。 平 陳 , 改 曰 吳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置 越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二 萬 二 百 七 十 一 。

    會 稽 舊 置 會 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及 廢 山 陰 、 永 興 、 上 虞 、 始 寧 四 縣 入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稷 山 、 種 山 、 〔 一 五 〕 會 稽 山 。 句 章 平 陳 , 併 餘 姚 、 鄞 、 鄮 三 縣 入 。 〔 一 六 〕 有 太 白 山 、 方 山 。 有 桐 柏 山 。 諸 暨 有 泄 溪 、 大 農 湖 。

餘 杭 郡 平 陳 , 置 杭 州 。 仁 壽 中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五 千 三 百 八 十 。

    錢 唐 舊 置 錢 唐 郡 。 平 陳 , 廢 郡 , 并 所 領 新 城 縣 入 。 大 業 三 年 置 餘 杭 郡 。 有 粟 山 、 石 甑 山 、 臨 平 湖 。 富 陽 有 石 頭 山 、 雞 籠 山 。 餘 杭 有 由 拳 山 、 金 鵝 山 。 於 灊 有 天 目 山 、 石 鏡 山 。 有 桐 溪 。 鹽 官 有 蜀 山 。 武 康 平 陳 廢 , 仁 壽 二 年 復 。 有 封 嵎 山 、 青 山 、 白 鵠 山 。

新 安 郡 平 陳 , 置 歙 州 。 統 縣 三 , 戶 六 千 一 百 六 十 四 。

    休 寧 舊 曰 海 寧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平 陳 廢 , 十 一 年 復 。 平 陳 廢 , 十 一 年 復 。

東 陽 郡 平 陳 , 置 婺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九 千 八 百 五 。

    金 華 舊 曰 長 山 , 置 金 華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廢 建 德 、 太 末 、 豐 安 三 縣 入 , 改 為 吳 寧 縣 。 十 二 年 改 曰 東 陽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東 陽 郡 。 有 長 山 、 龍 山 、 樓 山 、 岳 山 。 〔 一 七 〕 有 赤 松 澗 。 永 康   烏 傷 有 香 山 、 歌 山 。 信 安 有 江 山 、 悲 思 嶺 。 有 定 陽 溪 。

永 嘉 郡 開 皇 九 年 置 處 州 , 十 二 年 改 曰 括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五 百 四 十 二 。

    括 倉 平 陳 , 置 縣 , 大 業 初 置 永 嘉 郡 。 有 縉 雲 山 、 括 倉 山 。 永 嘉 舊 曰 永 寧 , 置 永 嘉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有 芙 蓉 山 。 松 陽   臨 海 舊 曰 章 安 , 置 臨 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有 赤 山 、 天 台 山 。

建 安 郡 陳 置 閩 州 , 仍 廢 , 後 又 置 豐 州 。 平 陳 , 改 曰 泉 州 。 大 業 初 改 曰 閩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二 千 四 百 二 十 。

    閩 舊 曰 東 侯 官 , 置 晉 安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曰 原 豐 。 十 二 年 改 曰 閩 , 大 業 初 置 建 安 郡 。 有 岱 山 、 飛 山 。 建 安 舊 置 建 安 郡 。 平 陳 廢 。 南 安 舊 曰 晉 安 , 置 南 安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又 置 莆 田 縣 , 尋 廢 入 焉 。 龍 溪 梁 置 , 開 皇 十 二 年 併 蘭 水 、 綏 安 二 縣 入 焉 。

遂 安 郡 仁 壽 三 年 置 睦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七 千 三 百 四 十 三 。

    雉 山 舊 置 新 安 郡 。 平 陳 , 廢 為 新 安 縣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置 遂 安 郡 。 有 仙 壇 山 。 遂 安 平 陳 廢 , 仁 壽 中 復 。 桐 廬 平 陳 廢 , 仁 壽 中 復 。 有 白 石 山 。

鄱 陽 郡 梁 置 吳 州 , 陳 廢 。 平 陳 , 置 饒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一 百 二 。

    鄱 陽 舊 置 鄱 陽 郡 。 平 陳 廢 , 又 有 陳 銀 城 縣 廢 入 焉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餘 干   弋 陽 舊 曰 葛 陽 , 開 皇 十 二 年 改 。 有 弋 水 。

臨 川 郡 平 陳 , 置 撫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九 百 。

    臨 川 舊 置 臨 川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三 年 復 置 郡 。 有 銅 山 、 黃 山 。 有 夢 水 。 南 城 有 五 章 山 。 崇 仁 梁 置 巴 山 郡 , 領 大 豐 、 新 安 、 巴 山 、 新 建 、 興 平 、 豐 城 、 西 寧 七 縣 。 平 陳 , 郡 縣 並 廢 , 以 置 縣 焉 。 邵 武 開 皇 十 二 年 置 。

廬 陵 郡 平 陳 , 置 吉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二 萬 三 千 七 百 一 十 四 。

    廬 陵 舊 置 廬 陵 郡 。 平 陳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泰 和 平 陳 置 , 曰 西 昌 。 十 一 年 省 東 昌 入 , 更 名 焉 。 安 復 舊 置 安 成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曰 安 成 。 十 八 年 又 曰 安 復 。 有 更 生 山 、 長 嶺 。 新 淦 有 玉 笥 山 。

南 康 郡 開 皇 九 年 置 虔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一 千 一 百 六 十 八 。

    贛 舊 曰 南 康 , 置 南 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尋 置 郡 。 有 儲 山 。 有 贛 水 。 虔 化 舊 曰 寧 都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石 鼓 山 。 雩 都 舊 廢 , 平 陳 置 。 有 金 雞 山 、 君 山 。 南 康 舊 曰 贛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有 廩 山 、 上 洛 山 、 贛 山 。

宜 春 郡 平 陳 , 置 袁 州 。 統 縣 三 , 戶 一 萬 一 百 一 十 六 。

    宜 春 舊 曰 宜 陽 。 開 皇 十 一 年 廢 吳 平 縣 入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廬 溪 、 渝 水 。 萍 鄉 有 宜 春 江 。 新 喻

豫 章 郡 平 陳 , 置 洪 州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二 千 二 十 一 。

    豫 章 舊 置 豫 章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豐 城 平 陳 廢 。 十 二 年 置 , 曰 廣 豐 。 仁 壽 初 改 名 焉 。 建 昌 開 皇 九 年 省 并 、 永 修 、 豫 章 、 新 吳 四 縣 入 焉 。 〔 一 八 〕 建 城 有 然 石 。

南 海 郡 舊 置 廣 州 , 梁 、 陳 並 置 都 督 府 。 平 陳 , 置 總 管 府 。 仁 壽 元 年 置 番 州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十 五 , 戶 三 萬 七 千 四 百 八 十 二 。

    南 海 舊 置 南 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分 置 番 禺 縣 , 尋 廢 入 焉 。 大 業 初 置 郡 。 曲 江 舊 置 始 興 郡 。 平 陳 廢 , 十 六 年 又 廢 湞 陽 縣 入 焉 。 〔 一 九 〕 有 玉 山 、 銀 山 。 始 興 齊 曰 正 階 , 梁 改 名 焉 , 又 置 安 遠 郡 , 置 東 衡 州 。 平 陳 , 改 郡 置 大 庾 縣 , 又 於 此 置 廣 州 總 管 。 開 皇 末 移 向 南 海 , 又 十 六 年 廢 大 庾 入 焉 。 翁 源 梁 置 , 陳 又 置 清 遠 郡 。 平 陳 郡 廢 。 增 城 舊 置 東 官 郡 , 平 陳 廢 。 有 羅 浮 山 。 寶 安   樂 昌 梁 置 , 曰 梁 化 , 又 分 置 平 石 縣 。 開 皇 十 二 年 省 平 石 入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四 會 舊 置 綏 建 郡 , 又 有 樂 昌 郡 。 平 陳 , 二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又 併 始 昌 縣 入 焉 。 化 蒙 大 業 初 廢 威 城 縣 入 焉 。 清 遠 舊 置 清 遠 郡 , 又 分 置 威 正 、 廉 平 、 恩 洽 、 浮 護 等 四 縣 。 平 陳 並 廢 , 以 置 清 遠 縣 。 又 齊 置 齊 康 郡 , 至 是 亦 廢 入 焉 。 含 洭 梁 置 衡 州 、 陽 山 郡 。 平 陳 , 州 改 曰 洭 州 , 廢 郡 。 二 十 年 州 廢 。 有 堯 山 。 政 賓 舊 置 東 官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懷 集   新 會 舊 置 新 會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併 盆 允 、 永 昌 、 新 建 、 熙 潭 、 化 召 、 懷 集 六 縣 入 , 為 封 州 。 十 一 年 改 為 允 州 , 後 又 改 為 岡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并 廢 封 樂 縣 入 。 有 社 山 。 義 寧 開 皇 十 年 廢 新 夷 、 初 賓 二 縣 入 ; 又 有 始 康 縣 , 廢 入 封 平 。 大 業 初 又 廢 封 平 入 焉 。 有 茂 山 。

龍 川 郡 平 陳 , 置 循 州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五 , 戶 六 千 四 百 二 十 。

    歸 善 帶 郡 。 有 歸 化 山 、 懷 安 山 。 河 源 開 皇 十 一 年 省 龍 川 縣 入 焉 。 又 有 新 豐 縣 , 十 八 年 改 曰 休 吉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有 龍 山 、 亢 山 。 有 修 江 。 博 羅   興 寧   海 豐 有 黑 龍 山 。 有 漲 海 。

義 安 郡 梁 置 東 揚 州 , 後 改 曰 瀛 州 , 〔 二 0 〕 及 陳 州 廢 。 平 陳 , 置 潮 州 。 統 縣 五 , 戶 二 千 六 十 六 。

    海 陽 舊 置 義 安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鳳 皇 山 。 程 鄉   潮 陽   海 寧 有 龍 溪 山 。 萬 川 舊 曰 義 招 , 〔 二 一 〕 大 業 初 改 名 焉 。

高 涼 郡 梁 置 高 州 。 統 縣 九 , 戶 九 千 九 百 一 十 七 。

    高 涼 舊 置 高 涼 郡 。 平 陳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連 江 梁 置 連 江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梁 又 置 梁 封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義 封 。 梁 又 置 南 巴 郡 。 平 陳 , 郡 廢 為 南 巴 縣 。 大 業 初 二 縣 並 廢 入 。 電 白 梁 置 電 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有 海 昌 郡 廢 入 焉 。 杜 原 舊 曰 杜 陵 。 梁 置 杜 陵 郡 , 又 有 永 寧 、 宋 康 二 郡 。 平 陳 , 並 廢 為 縣 。 十 八 年 改 杜 陵 曰 杜 原 , 宋 康 曰 義 康 。 大 業 二 年 二 縣 並 廢 入 杜 原 。 海 安 舊 曰 齊 安 , 置 齊 安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縣 名 焉 。 陽 春 梁 置 陽 春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石 龍 舊 置 羅 州 、 高 興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吳 川   茂 名

信 安 郡 平 陳 , 置 端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一 萬 七 千 七 百 八 十 七 。

    高 要 舊 置 高 要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信 安 郡 。 有 定 山 。 端 溪 舊 置 晉 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有 端 水 。 樂 城 開 皇 十 二 年 廢 文 招 、 悅 成 二 縣 入 。 平 興 舊 置 宋 隆 郡 , 領 初 寧 、 建 寧 、 熙 穆 、 崇 德 、 召 興 、 崇 化 、 南 安 等 縣 。 平 陳 , 郡 廢 , 并 所 領 縣 入 焉 。 又 梁 置 梁 泰 郡 及 縣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曰 清 泰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新 興 梁 置 新 州 、 新 寧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索 盧 縣 入 焉 。 博 林 大 業 初 廢 撫 納 縣 入 。 銅 陵 有 流 南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南 流 。 又 有 西 城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永 熙 郡 梁 置 瀧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四 千 三 百 一 十 九 。

    瀧 水 舊 置 開 陽 縣 , 置 開 陽 、 平 原 、 羅 陽 等 郡 。 平 陳 , 郡 並 廢 , 以 名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平 原 曰 瀧 水 , 羅 陽 縣 為 正 義 。 大 業 初 置 永 熙 郡 , 開 陽 、 正 義 俱 廢 入 焉 。 懷 德 舊 曰 梁 德 , 置 梁 德 郡 。 平 陳 , 廢 郡 。 十 八 年 改 名 懷 德 。 良 德 陳 置 , 曰 務 德 , 後 改 名 焉 。 安 遂 梁 置 建 州 、 廣 熙 郡 , 尋 廢 。 〔 二 二 〕 州 大 業 初 廢 。 永 業 梁 置 永 業 郡 , 尋 改 為 縣 , 後 省 。 開 皇 十 六 年 又 置 。 永 熙 大 業 初 併 安 南 縣 入 。

蒼 梧 郡 梁 置 成 州 , 開 皇 初 改 為 封 州 。 統 縣 四 , 戶 四 千 五 百 七 十 八 。

    封 川 梁 曰 梁 信 , 置 梁 信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封 川 。 大 業 初 又 廢 封 興 縣 入 焉 。 都 城 開 皇 十 二 年 省 威 城 、 晉 化 二 縣 入 焉 。 蒼 梧 舊 置 蒼 梧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封 陽 。

始 安 郡 梁 置 桂 州 。 平 陳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元 年 府 廢 。 統 縣 十 五 , 戶 五 萬 四 千 五 百 一 十 七 。

    始 安 舊 置 始 安 、 梁 化 二 郡 。 平 陳 ,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廢 興 安 縣 入 焉 。 平 樂 有 目 山 。 荔 浦   建 陵   陽 朔 象   隋 化   義 熙 舊 曰 齊 熙 , 置 齊 熙 、 黃 水 二 郡 及 東 寧 州 。 平 陳 , 郡 並 廢 。 十 八 年 改 州 曰 融 州 , 縣 曰 義 熙 。 大 業 初 州 廢 , 並 廢 臨 牂 、 黃 水 二 縣 入 焉 。 龍 城 梁 置 。 馬 平 開 皇 十 二 年 置 象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桂 林 大 業 初 併 西 寧 縣 入 。 陽 壽 有 馬 平 、 桂 林 、 象 、 韶 陽 等 四 郡 。 平 陳 , 並 廢 。 又 有 淮 陽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陽 寧 。 大 業 初 省 入 焉 。 富 川 舊 置 臨 賀 、 樂 梁 二 郡 。 平 陳 , 並 廢 , 置 賀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置 臨 賀 、 綏 越 、 蕩 山 三 縣 入 焉 。 龍 平 梁 置 靜 州 , 梁 壽 、 靜 慰 二 郡 。 平 陳 , 並 廢 , 又 置 歸 化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歸 化 、 安 樂 、 博 勞 三 縣 入 焉 。 豪 靜 梁 置 開 江 、 武 城 二 郡 , 陳 置 逍 遙 郡 。 平 陳 , 郡 並 廢 。 有 猛 陵 、 開 江 二 縣 , 大 業 初 並 廢 入 焉 。

永 平 郡 平 陳 , 置 藤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三 萬 四 千 四 十 九 。

    永 平 舊 置 永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置 郡 。 武 林 有 鷰 石 山 。 隋 建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 安 基 梁 置 建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隋 安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 普 寧 舊 曰 陰 石 , 梁 置 陰 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改 縣 為 奉 化 。 開 皇 十 九 年 又 改 名 焉 。 戎 成 梁 置 , 曰 遂 成 。 開 皇 十 一 年 改 名 焉 。 有 農 山 。 寧 人 開 皇 十 五 年 置 , 曰 安 人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壽 原 山 。 淳 人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 大 賓 開 皇 十 五 年 置 。 賀 川 開 皇 十 九 年 置 , 又 陳 置 建 陵 、 綏 越 、 蒼 梧 、 永 建 等 四 郡 。 平 陳 , 並 廢 。

鬱 林 郡 梁 置 定 州 , 後 改 為 南 定 州 。 平 陳 , 改 為 尹 州 。 大 業 初 改 為 鬱 州 。 統 縣 十 二 , 戶 五 萬 九 千 二 百 。

    鬱 林 舊 置 鬱 林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又 置 郡 , 又 廢 武 平 、 龍 山 、 懷 澤 、 布 山 四 縣 入 。 鬱 平   領 方 梁 置 領 方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阿 林   石 南 陳 置 石 南 郡 。 平 陳 , 廢 郡 。 桂 平 梁 置 桂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又 廢 皇 化 縣 入 。 馬 度   安 成 梁 置 安 成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寧 浦 舊 置 寧 浦 郡 , 梁 分 立 簡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置 簡 州 。 十 八 年 改 為 緣 州 。 大 業 二 年 州 廢 。 樂 山 梁 置 樂 陽 郡 。 平 陳 , 改 為 樂 陽 縣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嶺 山 梁 置 嶺 山 郡 。 平 陳 , 改 為 嶺 縣 。 十 八 年 改 為 嶺 山 。 大 業 初 併 武 緣 縣 入 。 有 武 緣 山 。 宣 化 舊 置 晉 興 郡 。 平 陳 , 廢 為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合 浦 郡 舊 置 越 州 。 大 業 初 改 為 祿 州 , 尋 改 為 合 州 。 統 縣 十 一 , 戶 二 萬 八 千 六 百 九 十 。

    合 浦 舊 置 合 浦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郡 。 南 昌   北 流 大 業 初 廢 陸 川 縣 入 。 封 山 大 業 初 廢 廉 昌 縣 入 。 定 川 舊 立 定 川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龍 蘇 舊 置 龍 蘇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又 併 大 廉 縣 入 。 海 康 梁 大 通 中 , 割 番 州 合 浦 立 高 州 , 尋 又 分 立 合 州 。 大 同 末 , 以 合 肥 為 合 州 , 此 置 南 合 州 。 平 陳 , 以 此 為 合 州 , 置 海 康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摸 落 、 羅 阿 、 雷 川 三 縣 入 。 抱 成 舊 曰 抱 , 并 置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曰 抱 成 。 隋 康 舊 曰 齊 康 , 置 齊 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扇 沙 舊 有 椹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椹 川 , 大 業 初 廢 入 。 鐵 杷 開 皇 十 年 置 。

珠 崖 郡 梁 置 崖 州 。 統 縣 十 , 戶 一 萬 九 千 五 百 。

    義 倫 帶 郡 。 感 恩   顏 盧   毗 善   昌 化 有 藤 山 。 吉 安   延 德   寧 遠   澄 邁   武 德 有 扶 山 。

寧 越 郡 梁 置 安 州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欽 州 。 統 縣 六 , 戶 一 萬 二 千 六 百 七 十 。

    欽 江 舊 置 宋 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欽 江 , 大 業 初 置 寧 越 郡 。 安 京 舊 置 安 京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有 羅 浮 山 。 有 武 郎 江 。 內 亭 舊 置 宋 廣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七 年 改 曰 新 化 縣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南 賓 開 皇 十 八 年 置 。 遵 化 開 皇 二 十 年 置 。 海 安 梁 置 , 曰 安 平 , 置 黃 州 及 寧 海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州 曰 玉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其 年 又 省 海 平 、 玉 山 二 縣 入 。

交 趾 郡 舊 曰 交 州 。 統 縣 九 , 戶 三 萬 五 十 六 。

    宋 平 舊 置 宋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交 趾 郡 。 龍 編 舊 置 交 趾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朱 c 舊 置 武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隆 平 舊 曰 武 定 , 置 武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平 道 舊 曰 國 昌 , 開 皇 十 二 年 改 名 焉 。 交 趾   嘉 寧 舊 置 興 州 、 新 昌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曰 峰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新 昌   安 人 舊 曰 臨 西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九 真 郡 梁 置 愛 州 。 統 縣 七 , 戶 一 萬 六 千 一 百 三 十 五 。

    九 真 帶 郡 。 有 陽 山 、 堯 山 。 移 風 舊 置 九 真 郡 。 平 陳 , 郡 廢 。 胥 浦   隆 安 舊 曰 高 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軍 安   安 順 舊 曰 常 樂 , 開 皇 十 六 年 改 名 焉 。 日 南

日 南 郡 梁 置 德 州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驩 州 。 統 縣 八 , 戶 九 千 九 百 一 十 五 。

    九 德 帶 郡 。 咸 驩   浦 陽   越 常   金 寧 梁 置 利 州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為 智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交 谷 梁 置 明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安 遠   光 安 舊 曰 西 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比 景 郡 大 業 元 年 平 林 邑 , 置 蕩 州 , 尋 改 為 郡 。 統 縣 四 , 戶 一 千 八 百 一 十 五 。

    比 景   朱 吾   壽 泠   西 捲

海 陰 郡 大 業 元 年 平 林 邑 , 置 農 州 , 尋 改 為 郡 。 統 縣 四 , 戶 一 千 一 百 。

    新 容   真 龍   多 農   安 樂

林 邑 郡 大 業 元 年 平 林 邑 , 置 沖 州 , 尋 改 為 郡 。 統 縣 四 , 戶 一 千 二 百 二 十 。

    象 浦   金 山   交 江   南 極

    揚 州 於 禹 貢 為 淮 海 之 地 。 在 天 官 , 自 斗 十 二 度 至 須 女 七 度 , 為 星 紀 , 於 辰 在 丑 , 吳 、 越 得 其 分 野 。 江 南 之 俗 , 火 耕 水 耨 , 食 魚 與 稻 , 以 漁 獵 為 業 , 雖 無 蓄 積 之 資 , 然 而 亦 無 饑 餒 。 其 俗 信 鬼 神 , 好 淫 祀 , 父 子 或 異 居 , 此 大 抵 然 也 。 江 都 、 弋 陽 、 淮 南 、 鍾 離 、 蘄 春 、 同 安 、 廬 江 、 歷 陽 , 人 性 並 躁 勁 , 風 氣 果 決 , 包 藏 禍 害 , 視 死 如 歸 , 戰 而 貴 詐 , 此 則 其 舊 風 也 。 自 平 陳 之 後 , 其 俗 頗 變 , 尚 淳 質 , 好 儉 約 , 喪 紀 婚 姻 , 率 漸 於 禮 。 其 俗 之 敝 者 , 稍 愈 於 古 焉 。 丹 陽 舊 京 所 在 , 人 物 本 盛 , 小 人 率 多 商 販 , 君 子 資 於 官 祿 , 市 廛 列 肆 , 埒 於 二 京 , 人 雜 五 方 , 故 俗 頗 相 類 。 京 口 東 通 吳 、 會 , 南 接 江 、 湖 , 西 連 都 邑 , 亦 一 都 會 也 。 其 人 本 並 習 戰 , 號 為 天 下 精 兵 。 俗 以 五 月 五 日 為 鬥 力 之 戲 , 各 料 強 弱 相 敵 , 事 類 講 武 。 宣 城 、 毗 陵 、 吳 郡 、 會 稽 、 餘 杭 、 東 陽 , 其 俗 亦 同 。 然 數 郡 川 澤 沃 衍 , 有 海 陸 之 饒 , 珍 異 所 聚 , 故 商 賈 並 湊 。 其 人 君 子 尚 禮 , 庸 庶 敦 厖 , 故 風 俗 澄 清 , 而 道 教 隆 洽 , 亦 其 風 氣 所 尚 也 。 豫 章 之 俗 , 頗 同 吳 中 , 其 君 子 善 居 室 , 小 人 勤 耕 稼 。 衣 冠 之 人 , 多 有 數 婦 , 暴 面 市 廛 , 競 分 銖 以 給 其 夫 。 及 舉 孝 廉 , 更 要 富 者 , 前 妻 雖 有 積 年 之 勤 , 子 女 盈 室 , 猶 見 放 逐 , 以 避 後 人 。 俗 少 爭 訟 , 而 尚 歌 舞 。 一 年 蠶 四 五 熟 , 勤 於 紡 績 , 亦 有 夜 浣 紗 而 旦 成 布 者 , 俗 呼 為 雞 鳴 布 。 新 安 、 永 嘉 、 建 安 、 遂 安 、 鄱 陽 、 九 江 、 臨 川 、 廬 陵 、 南 康 、 宜 春 , 其 俗 又 頗 同 豫 章 , 而 廬 陵 人 厖 淳 , 率 多 壽 考 。 然 此 數 郡 , 往 往 畜 蠱 , 而 宜 春 偏 甚 。 其 法 以 五 月 五 日 聚 百 種 蟲 , 大 者 至 蛇 , 小 者 至 蝨 , 合 置 器 中 , 令 自 相 啖 , 餘 一 種 存 者 留 之 , 蛇 則 曰 蛇 蠱 , 蝨 則 曰 蝨 蠱 , 行 以 殺 人 。 因 食 入 人 腹 內 , 食 其 五 藏 , 死 則 其 產 移 入 蠱 主 之 家 , 三 年 不 殺 他 人 , 則 畜 者 自 鍾 其 弊 。 累 世 子 孫 相 傳 不 絕 , 亦 有 隨 女 子 嫁 焉 。 干 寶 謂 之 為 鬼 , 其 實 非 也 。 自 侯 景 亂 後 , 蠱 家 多 絕 , 既 無 主 人 , 故 飛 遊 道 路 之 中 則 殞 焉 。

    自 嶺 已 南 二 十 餘 郡 , 大 率 土 地 下 濕 , 皆 多 瘴 厲 , 人 尤 夭 折 。 南 海 、 交 趾 , 各 一 都 會 也 , 並 所 處 近 海 , 多 犀 象 玳 瑁 珠 璣 , 奇 異 珍 瑋 , 故 商 賈 至 者 , 多 取 富 焉 。 其 人 性 並 輕 悍 , 易 興 逆 節 , 椎 結 踑 踞 , 乃 其 舊 風 。 其 俚 人 則 質 直 尚 信 , 諸 蠻 則 勇 敢 自 立 , 皆 重 賄 輕 死 , 唯 富 為 雄 。 巢 居 崖 處 , 盡 力 農 事 。 刻 木 以 為 符 契 , 言 誓 則 至 死 不 改 。 父 子 別 業 , 父 貧 , 乃 有 質 身 於 子 。 諸 獠 皆 然 。 並 鑄 銅 為 大 鼓 , 初 成 , 懸 於 庭 中 , 置 酒 以 招 同 類 。 來 者 有 豪 富 子 女 , 則 以 金 銀 為 大 釵 , 執 以 叩 鼓 , 竟 乃 留 遺 主 人 , 名 為 銅 鼓 釵 。 俗 好 相 殺 , 多 搆 讎 怨 , 欲 相 攻 則 鳴 此 鼓 , 到 者 如 雲 。 有 鼓 者 號 為 「 都 老 」 , 群 情 推 服 。 本 之 舊 事 , 尉 陀 於 漢 , 自 稱 「 蠻 夷 大 酋 長 、 老 夫 臣 」 , 故 俚 人 猶 呼 其 所 尊 為 「 倒 老 」 也 。 言 訛 , 故 又 稱 「 都 老 」 云 。

南 郡 舊 置 荊 州 。 西 魏 以 封 梁 為 蕃 國 , 又 置 江 陵 總 管 府 。 開 皇 初 府 廢 。 七 年 併 梁 , 又 置 江 陵 總 管 , 二 十 年 改 為 荊 州 總 管 。

    大 業 初 廢 。 統 縣 一 十 , 戶 五 萬 八 千 八 百 三 十 六 。

    江 陵 帶 南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長 楊 開 皇 八 年 置 , 并 立 睦 州 , 十 七 年 州 廢 。 有 宜 陽 山 。 宜 昌 開 皇 九 年 置 松 州 , 又 省 歸 化 、 受 陵 二 縣 入 。 十 一 年 州 廢 , 又 省 宜 都 縣 入 。 有 丹 山 、 黃 牛 山 。 枝 江   當 陽 後 周 置 平 州 , 領 漳 川 、 安 遠 二 郡 , 屬 梁 蕃 。 開 皇 七 年 改 為 玉 州 , 九 年 州 郡 並 廢 。 梁 又 置 安 居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曰 昭 丘 , 大 業 初 改 曰 荊 臺 , 尋 廢 入 。 有 清 溪 山 。 松 滋 江 左 舊 置 河 東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有 涔 水 。 長 林 舊 曰 長 寧 縣 。 開 皇 十 一 年 省 長 林 縣 入 , 十 八 年 改 曰 長 林 。 公 安 陳 置 荊 州 。 開 皇 九 年 省 孱 陵 、 永 安 二 縣 入 。 有 黃 山 。 有 靈 溪 水 。 安 興 舊 置 廣 牧 縣 , 開 皇 十 一 年 省 安 興 縣 入 , 仁 壽 初 改 曰 安 興 。 又 有 定 襄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 紫 陵 西 魏 置 華 陵 縣 , 後 周 改 名 焉 。 其 城 南 面 , 梁 置 鄀 州 , 又 置 雲 澤 縣 。 大 業 初 州 縣 俱 廢 入 焉 。 有 硤 石 山 。

夷 陵 郡 梁 置 宜 州 , 西 魏 改 曰 拓 州 , 後 周 改 曰 硤 州 。 統 縣 三 , 戶 五 千 一 百 七 十 九 。

    夷 陵 帶 郡 。 有 馬 穴 。 夷 道 舊 置 宜 都 郡 , 開 皇 七 年 廢 。 有 女 觀 山 。 遠 安 舊 曰 高 安 , 置 汶 陽 郡 。 又 周 改 縣 曰 安 遠 。 開 皇 七 年 郡 廢 。

竟 陵 郡 舊 置 郢 州 。 統 縣 八 , 戶 五 萬 三 千 三 百 八 十 五 。

    長 壽 後 周 置 石 城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竟 陵 郡 。 又 梁 置 北 新 州 及 梁 寧 等 八 郡 , 後 周 保 定 中 , 州 及 八 郡 總 管 廢 入 焉 。 有 敖 山 。 藍 水 宋 僑 立 馮 翊 郡 、 蓮 勺 縣 。 西 魏 改 郡 為 漢 東 , 縣 為 藍 水 。 又 宋 置 高 陸 縣 , 西 魏 改 曰 滶 水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省 滶 水 入 焉 。 有 唐 水 。 後 周 置 , 及 置 滶 川 郡 。 又 置 清 縣 , 〔 二 三 〕 西 魏 改 曰 滶 陂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省 滶 陂 入 焉 。 漢 東 齊 置 , 曰 上 蔡 , 及 置 齊 興 郡 。 後 周 郡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東 溫 山 。 清 騰 梁 置 , 曰 梁 安 , 又 立 崇 義 郡 。 後 周 廢 郡 。 後 周 又 有 遂 安 郡 , 開 皇 初 廢 , 七 年 改 名 焉 。 有 清 騰 山 。 樂 鄉 舊 置 武 寧 郡 , 西 魏 置 鄀 州 。 又 梁 置 旌 陽 縣 , 後 改 名 惠 懷 , 西 魏 又 改 曰 武 山 。 開 皇 七 年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廢 武 山 入 焉 。 有 武 陵 山 。 豐 鄉 西 魏 置 , 又 置 基 州 及 章 山 郡 。 開 皇 七 年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章 山 西 魏 置 , 曰 祿 麻 , 及 立 上 黃 郡 。 開 皇 七 年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沔 陽 郡 後 周 置 復 州 , 大 業 初 改 曰 沔 州 。 統 縣 五 , 戶 四 萬 一 千 七 百 一 十 四 。

    沔 陽 梁 置 沔 陽 、 營 陽 、 州 城 三 郡 。 西 魏 省 州 陵 、 惠 懷 二 縣 , 置 縣 曰 建 興 。 後 周 置 復 州 , 後 又 省 營 陽 、 州 城 二 郡 入 建 興 。 開 皇 初 州 移 郡 廢 , 仁 壽 三 年 復 置 州 。 大 業 初 改 建 興 曰 沔 陽 , 州 廢 , 復 置 沔 陽 郡 焉 。 監 利   竟 陵 舊 曰 霄 城 , 置 竟 陵 郡 。 後 周 改 縣 曰 竟 陵 。 開 皇 初 置 復 州 , 仁 壽 三 年 州 復 徙 建 興 。 又 有 京 山 縣 , 齊 置 建 安 郡 , 西 魏 改 曰 光 川 , 後 周 郡 廢 。 大 業 初 京 山 縣 又 廢 入 焉 。 甑 山 梁 置 梁 安 郡 。 西 魏 改 曰 魏 安 郡 , 置 江 州 , 尋 改 郡 曰 汶 川 。 後 周 置 甑 山 縣 , 建 德 二 年 州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有 陽 臺 山 。 漢 陽 開 皇 十 七 年 置 , 曰 漢 津 , 大 業 初 改 焉 。 有 沌 水 。

沅 陵 郡 開 皇 九 年 置 辰 州 。 統 縣 五 , 戶 四 千 一 百 四 十 。

    沅 陵 舊 置 沅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 大 鄉 梁 置 。 鹽 泉 梁 置 。 龍 檦 梁 置 。 有 武 山 。 辰 溪 舊 曰 辰 陽 。 平 陳 , 改 名 ; 并 廢 故 夜 郎 郡 , 置 靜 人 縣 , 尋 廢 。 又 梁 置 南 陽 郡 、 建 昌 縣 , 陳 廢 縣 。 開 皇 初 廢 郡 , 置 壽 州 , 十 八 年 改 為 充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郎 溪 。

武 陵 郡 梁 置 武 州 , 後 改 曰 沅 州 。 平 陳 , 為 朗 州 。 統 縣 二 , 戶 三 千 四 百 一 十 六 。

    武 陵 舊 置 武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并 臨 沅 、 沅 南 、 漢 壽 三 縣 置 武 陵 縣 。 大 業 初 復 置 武 陵 郡 。 有 望 夷 山 、 龍 山 。 龍 陽 有 白 查 湖 。

清 江 郡 後 周 置 亭 州 , 大 業 初 改 為 庸 州 。 統 縣 五 , 戶 二 千 六 百 五 十 八 。

    鹽 水 後 周 置 縣 , 并 置 資 田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清 江 郡 。 巴 山 梁 置 宜 都 郡 、 宜 昌 縣 , 後 周 置 江 州 。 開 皇 初 置 清 江 縣 , 十 八 年 改 江 州 為 津 州 , 大 業 初 廢 州 , 省 清 江 入 焉 。 清 江 後 周 置 施 州 及 清 江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五 年 置 清 江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陽 瞿 水 。 開 夷 後 周 置 , 曰 烏 飛 , 開 皇 初 改 焉 。 建 始 後 周 置 業 州 及 軍 屯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五 年 置 縣 , 大 業 初 州 廢 。

襄 陽 郡 江 左 並 僑 置 雍 州 。 西 魏 改 曰 襄 州 , 置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十 一 , 戶 九 萬 九 千 五 百 七 十 七 。

    襄 陽 帶 襄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有 鍾 山 、 峴 山 、 鳳 林 山 。 安 養 西 魏 置 河 南 郡 , 後 周 廢 樊 城 、 山 都 二 縣 入 , 開 皇 初 郡 廢 焉 。 穀 城 舊 曰 義 城 , 置 義 城 郡 。 後 周 廢 郡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縣 名 焉 。 又 梁 有 筑 陽 , 開 皇 初 廢 。 又 梁 有 興 國 、 義 城 二 郡 , 並 西 魏 廢 。 有 穀 城 山 、 闕 林 山 。 上 洪 宋 僑 立 略 陽 縣 , 梁 又 立 德 廣 郡 。 西 魏 改 縣 曰 上 洪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梁 置 新 野 郡 , 西 魏 改 曰 威 寧 , 後 周 廢 。 有 亞 山 。 率 道 梁 置 。 漢 南 宋 曰 華 山 , 置 華 山 郡 。 西 魏 改 縣 為 漢 南 , 屬 宜 城 郡 。 後 周 廢 武 建 郡 及 惠 懷 、 石 梁 、 歸 仁 、 鄢 等 四 縣 入 , 後 省 宜 城 郡 入 武 泉 。 又 梁 置 秦 南 郡 , 後 周 并 武 泉 縣 俱 廢 。 有 石 梁 山 。 陰 城 西 魏 置 酇 城 郡 , 後 周 廢 。 又 梁 置 南 陽 郡 , 西 魏 改 為 山 都 郡 , 後 周 省 。 義 清 梁 置 , 曰 穰 縣 。 西 魏 改 為 義 清 , 屬 歸 義 郡 。 後 周 廢 郡 及 左 安 、 開 南 、 歸 仁 三 縣 入 焉 。 又 有 武 泉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柤 山 、 〔 二 四 〕 靈 山 。 有 檀 溪 水 、 襄 水 。 南 漳 西 魏 併 新 安 、 武 昌 、 武 平 、 安 武 、 建 平 五 縣 置 , 〔 二 五 〕 初 曰 重 陽 , 又 立 南 襄 陽 郡 。 後 周 置 沮 州 , 尋 廢 , 復 改 重 陽 縣 曰 思 安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曰 南 漳 。 有 荊 山 。 常 平 西 魏 置 , 曰 義 安 , 置 長 湖 郡 , 後 改 縣 曰 常 平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後 魏 置 旱 停 縣 , 大 業 初 廢 。

舂 陵 郡 後 魏 置 南 荊 州 , 西 魏 改 曰 昌 州 。 統 縣 六 , 戶 四 萬 二 千 八 百 四 十 七 。

    棗 陽 舊 曰 廣 昌 , 并 置 廣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元 年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舂 陵 郡 。 又 西 魏 置 東 荊 州 , 尋 廢 。 有 霸 山 。 有 溲 水 。 舂 陵 舊 置 安 昌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又 後 魏 置 豐 良 縣 , 大 業 初 廢 。 有 石 鼓 山 。 有 四 望 水 。 清 潭 有 大 洪 山 。 有 淯 水 湖 陽 後 魏 置 西 淮 安 郡 及 南 襄 州 , 後 郡 廢 , 州 改 為 南 平 州 。 西 魏 改 曰 昇 州 , 後 又 改 曰 湖 州 。 〔 二 六 〕 後 周 改 置 昇 平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仁 壽 初 改 曰 昇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後 魏 置 順 陽 郡 , 西 魏 改 為 柘 林 郡 。 後 周 省 郡 , 改 縣 曰 柘 林 。 大 業 初 縣 廢 入 焉 。 有 蓼 山 。 上 馬 後 魏 置 , 曰 石 馬 , 後 訛 為 上 馬 , 因 改 焉 。 有 鍾 離 縣 , 置 洞 州 、 洞 川 郡 。 後 周 州 廢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鍾 離 曰 洞 川 縣 , 大 業 初 廢 入 焉 。 蔡 陽 梁 置 蔡 陽 郡 , 後 魏 置 南 雍 州 。 西 魏 改 曰 蔡 州 , 分 置 南 陽 縣 , 後 改 曰 雙 泉 ; 又 置 千 金 郡 、 瀴 源 縣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雙 泉 、 瀴 源 二 縣 並 廢 入 焉 。 有 唐 子 山 、 大 鼓 山 。 有 瀴 水 。

漢 東 郡 西 魏 置 并 州 , 後 改 曰 隋 州 。 統 縣 八 , 戶 四 萬 七 千 一 百 九 十 三 。

    隋 舊 置 隨 郡 , 西 魏 又 析 置 西 郡 及 西 縣 。 梁 又 置 曲 陵 郡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廢 西 縣 , 尋 置 漢 東 郡 。 土 山 梁 曰 龍 巢 , 置 土 州 、 東 西 二 永 寧 、 真 陽 三 郡 , 及 置 石 武 縣 。 後 周 廢 三 郡 為 齊 郡 , 改 龍 巢 曰 左 陽 ; 又 有 阜 陵 縣 , 改 為 漳 川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左 陽 為 真 陽 , 石 武 為 宜 人 。 大 業 初 又 改 真 陽 為 土 山 , 州 及 宜 人 、 漳 川 並 廢 入 焉 。 唐 城 後 魏 曰 西 , 置 義 陽 郡 。 西 魏 改 西 為 下 溠 , 又 立 肆 州 , 尋 曰 唐 州 。 後 周 省 均 、 款 、 溳 、 歸 四 州 入 , 改 曰 唐 州 。 又 有 東 魏 南 豫 州 , 至 是 改 為 川 郡 , 又 置 清 嘉 縣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十 六 年 改 下 溠 曰 唐 城 , 大 業 初 州 及 諸 縣 並 廢 入 焉 。 有 清 臺 山 。 有 水 。 安 貴 梁 置 , 曰 定 陽 , 又 置 北 郢 州 。 西 魏 改 定 陽 曰 安 貴 , 改 北 郢 州 為 款 州 , 又 尋 廢 為 溳 水 郡 , 別 置 戟 城 郡 及 戟 城 縣 。 後 廢 戟 城 郡 , 改 戟 城 縣 曰 橫 山 。 開 皇 初 溳 水 郡 廢 , 大 業 初 又 廢 橫 山 縣 入 焉 。 順 義 梁 置 北 隨 郡 。 西 魏 改 為 南 陽 , 析 置 淮 南 郡 ; 以 厲 城 、 順 義 二 縣 立 冀 州 , 尋 改 為 順 州 ; 又 置 安 化 縣 。 開 皇 初 郡 並 廢 , 十 八 年 改 安 化 曰 寧 化 。 大 業 初 州 廢 , 改 厲 城 為 順 義 , 其 舊 順 義 及 寧 化 , 並 廢 入 焉 。 有 浮 山 。 平 林 梁 置 上 明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漂 水 。 上 明 西 魏 置 , 曰 洛 平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鸚 鵡 山 。 光 化 舊 曰 安 化 , 西 魏 改 為 新 化 , 後 周 又 改 焉 。

安 陸 郡 梁 置 南 司 州 , 尋 罷 。 西 魏 置 安 州 總 管 府 , 開 皇 十 四 年 府 廢 。 統 縣 八 , 戶 六 萬 八 千 四 十 二 。

    安 陸 舊 置 安 陸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有 舊 永 陽 縣 , 西 魏 改 曰 吉 陽 , 至 是 廢 入 。 孝 昌 西 魏 置 岳 州 及 岳 山 郡 , 後 周 州 郡 並 廢 。 又 有 澴 岳 郡 , 開 皇 初 廢 。 有 鳳 皇 岡 。 吉 陽 梁 置 , 曰 平 陽 , 及 立 汝 南 郡 。 西 魏 改 郡 為 董 城 , 〔 二 七 〕 改 縣 曰 京 池 。 後 周 置 澴 州 , 尋 州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改 縣 曰 吉 陽 。 又 梁 置 義 陽 郡 , 西 魏 改 為 南 司 州 , 尋 廢 。 應 陽 西 魏 置 , 曰 應 城 , 又 置 城 陽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有 潼 水 、 溫 水 。 雲 夢 西 魏 置 。 京 山 舊 曰 新 陽 , 梁 置 新 州 、 梁 寧 郡 。 西 魏 改 州 為 溫 州 , 改 縣 為 角 陵 , 又 置 盤 陂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改 角 陵 曰 京 山 , 廢 盤 陂 入 焉 。 有 角 陵 山 、 京 山 。 富 水 舊 曰 南 新 市 。 西 魏 改 為 富 水 , 又 置 富 水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應 山 梁 置 , 曰 永 陽 , 仍 置 應 州 , 又 有 平 靖 郡 。 西 魏 又 置 平 靖 縣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州 廢 , 又 省 平 靖 縣 入 焉 。 有 大 龜 山 、 安 居 山 。

永 安 郡 後 齊 置 衡 州 , 陳 廢 , 後 周 又 置 , 開 皇 五 年 改 曰 黃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二 萬 八 千 三 百 九 十 八 。

    黃 岡 齊 曰 南 安 , 又 置 齊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曰 黃 岡 。 又 後 齊 置 巴 州 , 陳 廢 。 後 周 置 , 曰 弋 州 , 統 西 陽 、 弋 陽 、 邊 城 三 郡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 大 業 初 置 永 安 郡 。 黃 陂 後 齊 置 南 司 州 。 後 周 改 曰 黃 州 , 置 總 管 府 , 又 有 安 昌 郡 。 開 皇 初 府 廢 。 又 後 齊 置 滻 州 , 陳 廢 之 。 木 蘭 梁 曰 梁 安 , 置 梁 安 郡 , 又 有 永 安 、 義 陽 二 郡 。 後 齊 置 湘 州 , 後 改 為 北 江 州 。 〔 二 八 〕 開 皇 初 別 置 廉 城 縣 , 〔 二 九 〕 尋 及 州 、 二 郡 相 次 並 廢 。 十 八 年 改 縣 曰 木 蘭 。 麻 城 梁 置 信 安 , 又 有 北 西 陽 縣 。 陳 廢 北 西 陽 , 置 定 州 。 後 周 改 州 曰 亭 州 , 又 有 建 寧 、 陰 平 、 定 城 三 郡 。 開 皇 初 州 郡 並 廢 ,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有 陰 山 。

義 陽 郡 齊 置 司 州 。 梁 曰 北 司 州 , 後 復 曰 司 州 。 後 魏 改 曰 郢 州 , 後 周 改 曰 申 州 , 大 業 二 年 為 義 州 。 統 縣 五 , 戶 四 萬 五 千 九 百 三 十 。

    義 陽 舊 曰 平 陽 , 置 宋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大 業 初 置 義 陽 郡 。 有 大 龜 山 、 金 山 。 鍾 山 舊 曰 V 。 後 齊 改 曰 齊 安 , 仍 置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縣 改 曰 鍾 山 。 有 鍾 山 。 羅 山 後 齊 置 , 曰 高 安 。 開 皇 初 廢 , 十 六 年 置 , 曰 羅 山 。 禮 山 舊 曰 東 隨 , 開 皇 九 年 改 焉 。 有 關 官 。 有 禮 山 。 淮 源 後 齊 置 , 曰 慕 化 , 置 淮 安 郡 。 開 皇 初 郡 廢 , 大 業 初 縣 改 名 焉 。 有 油 水 。

九 江 郡 舊 置 江 州 。 統 縣 二 , 戶 七 千 六 百 一 十 七 。

    湓 城 舊 曰 柴 桑 , 置 尋 陽 郡 。 梁 又 立 汝 南 縣 。 平 陳 , 郡 廢 , 又 廢 汝 南 、 柴 桑 二 縣 , 立 尋 陽 縣 , 十 八 年 改 曰 彭 蠡 。 大 業 初 置 郡 , 縣 改 名 焉 。 有 巢 湖 、 彭 蠡 湖 。 有 廬 山 、 望 夫 山 。 彭 澤 梁 置 太 原 郡 , 領 彭 澤 、 晉 陽 、 和 城 、 天 水 。 平 陳 , 郡 縣 並 廢 , 置 龍 城 縣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釣 磯 。

江 夏 郡 舊 置 郢 州 。 梁 分 置 北 新 州 , 尋 又 分 北 新 立 土 、 富 、 洄 、 泉 、 豪 五 州 。 平 陳 , 改 置 鄂 州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三 千 七 百 七 十 一 。

    江 夏 舊 置 江 夏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有 烽 火 山 、 塗 水 。 武 昌 舊 置 武 昌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廢 西 陵 、 鄂 二 縣 入 焉 。 有 樊 山 、 白 紵 山 。 永 興 陳 曰 陽 新 。 平 陳 , 改 曰 富 川 。 開 皇 十 一 年 廢 永 興 縣 入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五 龍 山 。 蒲 圻 梁 置 上 雋 郡 , 又 有 沙 陽 縣 , 置 沙 州 , 州 尋 廢 。 平 陳 , 郡 廢 。 有 石 頭 山 、 魚 嶽 山 、 鮑 山 。

澧 陽 郡 平 陳 , 置 松 州 , 尋 改 為 澧 州 。 統 縣 六 , 戶 八 千 九 百 六 。

    澧 陽 平 陳 , 置 縣 , 大 業 初 置 郡 。 有 藥 山 。 有 油 水 。 石 門 舊 置 天 門 郡 。 〔 三 0 〕 平 陳 , 郡 廢 。 孱 陵 舊 曰 作 唐 , 〔 三 一 〕 置 南 平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安 鄉 舊 置 義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有 皇 山 。 崇 義 後 周 置 衡 州 。 開 皇 中 置 縣 , 名 焉 。 十 八 年 改 州 曰 崇 州 , 大 業 初 州 廢 。 有 澧 水 。 慈 利 開 皇 中 置 , 曰 零 陵 ,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有 始 零 山 。

巴 陵 郡 梁 置 巴 州 。 平 陳 , 改 曰 岳 州 , 大 業 初 改 曰 羅 州 。 統 縣 五 , 戶 六 千 九 百 三 十 四 。

    巴 陵 舊 置 巴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華 容 舊 曰 安 南 , 梁 置 南 安 湘 郡 , 尋 廢 。 開 皇 十 八 年 縣 改 名 焉 。 沅 江 梁 置 , 曰 藥 山 , 仍 為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曰 安 樂 , 十 八 年 改 曰 沅 江 。 湘 陰 梁 置 岳 陽 郡 及 羅 州 , 陳 廢 州 。 平 陳 , 廢 郡 及 湘 陰 入 岳 陽 縣 , 置 玉 州 。 尋 改 岳 陽 為 湘 陰 , 廢 玉 山 縣 入 焉 。 十 二 年 廢 玉 州 。 開 皇 九 年 廢 吳 昌 、 湘 濱 二 縣 入 。 有 水 、 〔 三 二 〕 汨 水 。

長 沙 郡 舊 置 湘 州 , 平 陳 置 潭 州 總 管 府 , 大 業 初 府 廢 。 統 縣 四 , 戶 一 萬 四 千 二 百 七 十 五 。

    長 沙 舊 曰 臨 湘 , 置 長 沙 郡 。 平 陳 , 郡 廢 , 縣 改 名 焉 。 有 銅 山 、 錫 山 。 衡 山 舊 置 衡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併 衡 山 、 湘 鄉 、 湘 西 三 縣 入 焉 。 益 陽 平 陳 , 併 新 康 縣 入 焉 。 有 浮 梁 山 。 邵 陽 舊 置 邵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併 扶 夷 、 都 梁 二 縣 入 焉 。

衡 山 郡 平 陳 , 置 衡 州 。 統 縣 四 , 戶 五 千 六 十 八 。

    衡 陽 舊 置 湘 東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并 省 臨 烝 、 新 城 、 重 安 三 縣 入 焉 。 有 衡 山 、 武 水 、 連 水 。 舊 曰 陽 。 平 陳 , 改 名 焉 。 有 肥 水 、 酃 水 。 湘 潭 平 陳 , 廢 茶 陵 、 攸 水 、 陰 山 、 建 寧 四 縣 入 焉 。 有 武 陽 山 。 有 歷 水 。 新 寧 有 宜 溪 水 、 舂 江 。 〔 三 三 〕

桂 陽 郡 平 陳 , 置 郴 州 。 統 縣 三 , 戶 四 千 六 百 六 十 六 。

    郴 舊 置 桂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復 置 。 有 萬 歲 山 。 有 溱 水 。 臨 武 有 華 陰 山 。 盧 陽 陳 置 盧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有 淥 水 。

零 陵 郡 平 陳 初 , 置 永 州 總 管 府 , 尋 廢 府 。 統 縣 五 , 戶 六 千 八 百 四 十 五 。

    零 陵 舊 曰 泉 陵 , 置 零 陵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又 廢 應 陽 、 永 昌 、 祁 陽 三 縣 入 焉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湘 源 平 陳 , 廢 洮 陽 、 灌 陽 、 零 陵 三 縣 置 縣 。 有 黃 華 山 。 有 觀 水 、 湘 水 、 洮 水 。 永 陽 舊 曰 營 陽 , 梁 置 永 陽 郡 。 平 陳 , 郡 廢 , 併 營 浦 、 謝 沐 二 縣 入 焉 。 營 道 平 陳 , 併 泠 道 、 舂 陵 二 縣 入 。 有 九 疑 山 、 營 山 。 馮 乘 有 馮 水 。

熙 平 郡 平 陳 , 置 連 州 。 統 縣 九 , 戶 一 萬 二 百 六 十 五 。

    桂 陽 梁 置 陽 山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大 業 初 置 熙 平 郡 。 有 貞 女 山 、 方 山 。 有 盧 水 、 洭 水 。 〔 三 四 〕 陽 山 有 斟 水 。 連 山 梁 置 , 曰 廣 德 , 隋 改 曰 廣 澤 , 仁 壽 元 年 改 名 焉 。 有 黃 連 山 。 宣 樂 梁 置 , 曰 梁 樂 , 并 置 梁 樂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十 八 年 改 為 宣 樂 。 游 安   熙 平 舊 置 齊 樂 郡 , 平 陳 , 郡 廢 。 武 化 梁 置 。 桂 嶺 舊 曰 興 安 , 開 皇 十 八 年 改 名 焉 。 開 建 梁 置 南 靜 郡 , 平 陳 , 郡 廢 。

    尚 書 : 「 荊 及 衡 陽 惟 荊 州 。 」 上 當 天 文 , 自 張 十 七 度 至 軫 十 一 度 , 為 鶉 首 , 於 辰 在 巳 , 楚 之 分 野 。 其 風 俗 物 產 , 頗 同 揚 州 。 其 人 率 多 勁 悍 決 烈 , 蓋 亦 天 性 然 也 。 南 郡 、 夷 陵 、 竟 陵 、 沔 陽 、 沅 陵 、 清 江 、 襄 陽 、 舂 陵 、 漢 東 、 安 陸 、 永 安 、 義 陽 、 九 江 、 江 夏 諸 郡 , 多 雜 蠻 左 , 其 與 夏 人 雜 居 者 , 則 與 諸 華 不 別 。 其 僻 處 山 谷 者 , 則 言 語 不 通 , 嗜 好 居 處 全 異 , 頗 與 巴 、 渝 同 俗 。 諸 蠻 本 其 所 出 , 承 盤 瓠 之 後 , 故 服 章 多 以 班 布 為 飾 。 其 相 呼 以 蠻 , 則 為 深 忌 。 自 晉 氏 南 遷 之 後 , 南 郡 、 襄 陽 , 皆 為 重 鎮 , 四 方 湊 會 , 故 益 多 衣 冠 之 緒 , 稍 尚 禮 義 經 籍 焉 。 九 江 襟 帶 所 在 , 江 夏 、 竟 陵 、 安 陸 , 各 置 名 州 , 為 藩 鎮 重 寄 , 人 物 乃 與 諸 郡 不 同 。 大 抵 荊 州 率 敬 鬼 , 尤 重 祠 祀 之 事 , 昔 屈 原 為 制 九 歌 , 蓋 由 此 也 。 屈 原 以 五 月 望 日 赴 汨 羅 , 土 人 追 至 洞 庭 不 見 , 湖 大 船 小 , 莫 得 濟 者 , 乃 歌 曰 : 「 何 由 得 渡 湖 ! 」 因 爾 鼓 櫂 爭 歸 , 競 會 亭 上 , 習 以 相 傳 , 為 競 渡 之 戲 。 其 迅 楫 齊 馳 , 櫂 歌 亂 響 , 喧 振 水 陸 , 觀 者 如 雲 , 諸 郡 率 然 , 而 南 郡 、 襄 陽 尤 甚 。 二 郡 又 有 牽 鉤 之 戲 , 云 從 講 武 所 出 , 楚 將 伐 吳 , 以 為 教 戰 , 流 遷 不 改 , 習 以 相 傳 。 鉤 初 發 動 , 皆 有 鼓 節 , 群 譟 歌 謠 , 振 驚 遠 近 , 俗 云 以 此 厭 勝 , 用 致 豐 穰 。 其 事 亦 傳 于 他 郡 。 梁 簡 文 之 臨 雍 部 , 發 教 禁 之 , 由 是 頗 息 。 其 死 喪 之 紀 , 雖 無 被 髮 袒 踊 , 亦 知 號 叫 哭 泣 。 始 死 , 即 出 屍 於 中 庭 , 不 留 室 內 。 斂 畢 , 送 至 山 中 , 以 十 三 年 為 限 。 先 擇 吉 日 , 改 入 小 棺 , 謂 之 拾 骨 。 拾 骨 必 須 女 婿 , 蠻 重 女 婿 , 故 以 委 之 。 拾 骨 者 , 除 肉 取 骨 , 棄 小 取 大 。 當 葬 之 夕 , 女 婿 或 三 數 十 人 , 集 會 於 宗 長 之 宅 , 著 芒 心 接 籬 , 名 曰 茅 綏 。 各 執 竹 竿 , 長 一 丈 許 , 上 三 四 尺 許 , 猶 帶 枝 葉 。 其 行 伍 前 卻 , 皆 有 節 奏 , 歌 吟 叫 呼 , 亦 有 章 曲 。 傳 云 盤 瓠 初 死 , 置 之 於 樹 , 乃 以 竹 木 刺 而 下 之 , 故 相 承 至 今 , 以 為 風 俗 。 隱 諱 其 事 , 謂 之 刺 北 斗 。 既 葬 設 祭 , 則 親 疏 咸 哭 , 哭 畢 , 家 人 既 至 , 但 歡 飲 而 歸 , 無 復 祭 哭 也 。 其 左 人 則 又 不 同 , 無 衰 服 , 不 復 魄 。 始 死 , 置 屍 館 舍 , 鄰 里 少 年 , 各 持 弓 箭 , 遶 屍 而 歌 , 以 箭 扣 弓 為 節 。 其 歌 詞 說 平 生 樂 事 , 以 至 終 卒 , 大 抵 亦 猶 今 之 挽 歌 。 歌 數 十 闋 , 乃 衣 衾 棺 斂 , 送 往 山 林 , 別 為 廬 舍 , 安 置 棺 柩 。 亦 有 於 村 側 瘞 之 , 待 二 三 十 喪 , 總 葬 石 窟 。 長 沙 郡 又 雜 有 夷 蜒 , 名 曰 莫 徭 , 自 云 其 先 祖 有 功 , 常 免 徭 役 , 故 以 為 名 。 其 男 子 但 著 白 布 褌 衫 , 更 無 巾 褲 ; 其 女 子 青 布 衫 、 班 布 裙 , 通 無 鞋 屩 。 婚 嫁 用 鐵 鈷 為 聘 財 。 武 陵 、 巴 陵 、 零 陵 、 桂 陽 、 澧 陽 、 衡 山 、 熙 平 皆 同 焉 。 其 喪 葬 之 節 , 頗 同 於 諸 左 云 。

校 勘 記

〔 一 〕   滕 縣   原 作 「 滕 郡 」 , 據 元 和 志 九 改 。

〔 二 〕   大 業 二 年 改 為 魯 郡   元 和 志 一 0 : 「 大 業 二 年 改 兗 州 為 魯 州 , 三 年 罷 魯 州 為 魯 郡 。 」

〔 三 〕   大 業 初 州 廢   廿 二 史 考 異 : 「 按 志 云 『 州 廢 』 , 不 云 何 時 置 州 , 蓋 有 脫 文 。 以 王 邵 舍 利 感 應 記 證 之 , 當 置 泰 州 於 此 。 」

〔 四 〕   舊 置 南 青 州   楊 考 : 「 『 舊 』 下 有 脫 文 , 當 作 『 舊 曰 東 莞 』 。 」

〔 五 〕   梁 置 涇 城 東 陽 二 郡   廿 二 史 考 異 : 「 通 鑑 胡 注 引 此 云 『 梁 置 涇 州 , 領 涇 城 、 東 陽 二 郡 』 , 當 從 之 。 」

〔 六 〕   濠 州   「 濠 」 原 作 「 豪 」 , 據 元 和 志 九 、 寰 宇 記 一 二 八 改 。

〔 七 〕   大 蘇 山   「 大 」 原 作 「 太 」 , 據 水 經 三 二 決 水 注 、 寰 宇 記 一 二 七 改 。

〔 八 〕   雍 州   「 雍 」 原 作 「 羅 」 , 據 通 典 一 八 一 、 寰 宇 記 一 二 七 、 輿 地 廣 記 二 一 改 。

〔 九 〕   大 業 初 置 歷 陽 郡   「 歷 陽 」 下 已 注 「 大 業 初 復 置 郡 」 , 此 句 當 是 衍 文 。

〔 一 0 〕 繁 昌   「 繁 」 原 作 「 樊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一 、 南 齊 書 州 郡 志 上 改 。

〔 一 一 〕 廢 丹 陽 郡 入   「 江 寧 」 下 已 注 「 廢 丹 陽 郡 」 , 此 處 當 作 「 廢 丹 陽 縣 」 。 丹 陽 縣 見 梁 書 敬 帝 紀 太 平 元 年 五 月 。

〔 一 二 〕 故 治   按 寰 宇 記 一 0 五 , 南 陵 縣 「 自 齊 梁 之 代 , 為 梅 根 冶 , 以 烹 銅 鐵 」 。 此 處 「 故 治 」 疑 當 作 「 故 冶 」 。

〔 一 三 〕 臨 津   「 津 」 原 作 「 澤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一 、 南 齊 書 州 郡 志 上 改 。

〔 一 四 〕 胥 山   「 胥 」 原 作 「 首 」 。 寰 宇 記 九 一 : 「 胥 山 在 吳 縣 西 南 四 十 里 。 吳 錄 云 , 吳 王 殺 子 胥 , 投 之 於 江 , 吳 人 立 祠 於 江 上 , 因 名 胥 山 。 」 水 經 四 0 淅 水 注 所 記 胥 山 大 致 相 同 。 今 據 改 。

〔 一 五 〕 種 山   「 種 」 原 作 「 重 」 。 寰 宇 記 九 六 : 「 種 山 在 山 陰 縣 北 三 里 餘 。 吳 越 春 秋 云 , 大 夫 種 所 葬 處 。 」 水 經 四 0 淅 水 注 官 本 作 「 重 山 」 , 趙 一 清 校 本 改 為 「 種 山 」 。 今 據 改 。

〔 一 六 〕 鄮   原 作 「 」 , 據 漢 書 地 理 志 上 、 續 漢 書 郡 國 志 四 改 。

〔 一 七 〕 龍 山 樓 山 丘 山   龍 山 、 丘 山 , 續 漢 書 郡 國 志 四 太 末 縣 注 作「
龍 丘 山 」 , 不 是 分 為 二 山 。

〔 一 八 〕 省 并 永 修 豫 章 新 吳 四 縣 入 焉   楊 考 : 「 『 并 』 當 是 『 艾 』 字 之 誤 。 名 勝 記 亦 云 , 艾 縣 隋 省 入 建 昌 。 」

〔 一 九 〕 湞 陽 縣   「 湞 」 原 作 「 須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一 改 。

〔 二 0 〕 瀛 州   「 瀛 」 原 作 「 嬴 」 , 據 寰 宇 記 一 五 八 改 。

〔 二 一 〕 義 招   原 作 「 昭 義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一 、 南 齊 書 州 郡 志 上 改 。 寰 宇 記 一 五 八 引 南 越 志 作 「 義 昭 」 。

〔 二 二 〕 梁 置 建 州 廣 熙 郡 尋 廢   「 尋 廢 」 下 疑 脫 「 郡 」 字 , 因 州 至 大 業 初 始 廢 。

〔 二 三 〕 又 置 清 縣   楊 考 : 當 是 梁 置 。 志 脫 「 梁 」 字 , 文 遂 不 順 。

〔 二 四 〕 柤 山   「 柤 」 原 作 「 祖 」 , 據 寰 宇 記 一 四 五 改 。

〔 二 五 〕 西 魏 併 新 安 武 昌 武 平 安 武 建 平 五 縣 置   「 武 平 」 原 作 「 平 武 」 , 「 建 平 」 原 脫 「 平 」 字 , 據 南 齊 書 州 郡 志 下 補 改 。

〔 二 六 〕 西 魏 改 曰 昇 州 後 又 改 曰 湖 州   廿 二 史 考 異 : 「 周 書 文 帝 紀 , 魏 廢 帝 三 年 改 南 襄 州 為 湖 州 , 南 平 為 昇 州 , 明 是 二 州 , 志 混 而 一 。 」

〔 二 七 〕 董 城   「 董 」 原 作 「 重 」 , 據 梁 書 簡 文 帝 紀 、 輿 地 紀 勝 七 七 改 。

〔 二 八 〕 後 齊 置 湘 州 後 改 為 北 江 州   楊 考 : 「 湘 州 、 北 江 州 明 係 兩 地 , 此 志 既 誤 梁 為 後 齊 , 又 合 二 州 為 一 。 」

〔 二 九 〕 廉 城 縣   魏 書 地 形 志 中 , 北 江 州 治 鹿 城 關 。 楊 考 疑 「 廉 城 」 是 「 鹿 城 」 之 誤 。

〔 三 0 〕 天 門 郡   「 天 」 原 作 「 石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三 、 水 經 三 七 澧 水 注 改 。

〔 三 一 〕 作 唐   「 唐 」 原 作 「 塘 」 , 據 宋 書 州 郡 志 三 改 。

〔 三 二 〕 水   「 」 原 作 「 渭 」 , 據 水 經 三 八 湘 水 注 改 。

〔 三 三 〕 舂 江   「 舂 」 原 作 「 春 」 , 據 水 經 三 八 湘 水 注 改 。

〔 三 四 〕 洭 水   「 洭 」 原 作 「 淮 」 , 據 水 經 三 九 洭 水 注 改 。
 
 
 

隋 書 卷 三 十 二

    志 第 二 十 七

      經 籍 一

    夫 經 籍 也 者 , 機 神 之 妙 旨 , 聖 哲 之 能 事 , 所 以 經 天 地 , 緯 陰 陽 , 正 紀 綱 , 弘 道 德 , 顯 仁 足 以 利 物 , 藏 用 足 以 獨 善 , 學 之 者 將 殖 焉 , 不 學 者 將 落 焉 。 大 業 崇 之 , 則 成 欽 明 之 德 , 匹 夫 克 念 , 則 有 王 公 之 重 。 其 王 者 之 所 以 樹 風 聲 , 流 顯 號 , 美 教 化 , 移 風 俗 , 何 莫 由 乎 斯 道 ? 故 曰 : 「 其 為 人 也 , 溫 柔 敦 厚 , 詩 教 也 ; 疏 通 知 遠 , 書 教 也 ; 廣 博 易 良 , 樂 教 也 ; 潔 靜 精 微 , 易 教 也 ; 恭 儉 莊 敬 , 禮 教 也 ; 屬 辭 此 事 , 春 秋 教 也 。 」 遭 時 制 宜 , 質 文 迭 用 , 應 之 以 通 變 , 通 變 之 以 中 庸 。 中 庸 則 可 久 , 通 變 則 可 大 , 其 教 有 適 , 其 用 無 窮 , 實 仁 義 之 陶 鈞 , 誠 道 德 之 橐 籥 也 。 其 為 用 大 矣 , 隨 時 之 義 深 矣 , 言 無 得 而 稱 焉 。 故 曰 : 「 不 疾 而 速 , 不 行 而 至 。 」 今 之 所 以 知 古 , 後 之 所 以 知 今 , 其 斯 之 謂 也 。 是 以 大 道 方 行 , 俯 龜 象 而 設 卦 , 後 聖 有 作 , 仰 鳥 跡 以 成 文 。 書 契 已 傳 , 繩 木 棄 而 不 用 , 史 官 既 立 , 經 籍 於 是 興 焉 。

    夫 經 籍 也 者 , 先 聖 據 龍 圖 , 握 鳳 紀 , 南 面 以 君 天 下 者 , 咸 有 史 官 , 以 紀 言 行 。 言 則 左 史 書 之 , 動 則 右 史 書 之 。 故 曰 「 君 舉 必 書 」 , 懲 勸 斯 在 。 考 之 前 載 , 則 三 墳 、 五 典 、 八 索 、 九 丘 之 類 是 也 。 下 逮 殷 、 周 , 史 官 尤 備 , 紀 言 書 事 , 靡 有 闕 遺 , 則 周 禮 所 稱 : 太 史 掌 建 邦 之 六 典 、 八 法 、 八 則 , 以 詔 王 治 ; 小 史 掌 邦 國 之 志 , 定 世 繫 , 辨 昭 穆 ; 內 史 掌 王 之 八 柄 , 策 命 而 貳 之 ; 外 史 掌 王 之 外 令 及 四 方 之 志 , 三 皇 、 五 帝 之 書 ; 御 史 掌 邦 國 都 鄙 萬 民 之 治 令 , 以 贊 冢 宰 。 此 則 天 子 之 史 , 凡 有 五 焉 。 諸 侯 亦 各 有 國 史 , 分 掌 其 職 。 則 春 秋 傳 , 晉 趙 穿 弒 靈 公 , 太 史 董 狐 書 曰 「 趙 盾 殺 其 君 」 , 以 示 於 朝 。 宣 子 曰 : 「 不 然 。 」 對 曰 : 「 子 為 正 卿 , 亡 不 越 境 , 反 不 討 賊 , 非 子 而 誰 ? 」 齊 崔 杼 弒 莊 公 , 太 史 書 曰 「 崔 杼 弒 其 君 」 , 崔 子 殺 之 。 其 弟 嗣 書 , 死 者 二 人 。 其 弟 又 書 , 乃 舍 之 。 南 史 聞 太 史 盡 死 , 執 簡 以 往 , 聞 既 書 矣 , 乃 還 。 楚 靈 王 與 右 尹 子 革 語 , 左 史 倚 相 趨 而 過 。 王 曰 : 「 此 良 史 也 , 能 讀 三 墳 、 五 典 、 八 索 、 九 丘 。 」 然 則 諸 侯 史 官 , 亦 非 一 人 而 已 , 皆 以 記 言 書 事 , 太 史 總 而 裁 之 , 以 成 國 家 之 典 。 不 虛 美 , 不 隱 惡 , 故 得 有 所 懲 勸 , 遺 文 可 觀 , 則 左 傳 稱 周 志 , 國 語 有 鄭 書 之 類 是 也 。

    暨 夫 周 室 道 衰 , 紀 綱 散 亂 , 國 異 政 , 家 殊 俗 , 褒 貶 失 實 , 隳 紊 舊 章 。 孔 丘 以 大 聖 之 才 , 當 傾 頹 之 運 , 歎 鳳 鳥 之 不 至 , 惜 將 墜 於 斯 文 , 乃 述 易 道 而 刪 詩 、 書 , 修 春 秋 而 正 雅 、 頌 。 壞 禮 崩 樂 , 咸 得 其 所 。 自 哲 人 萎 而 微 言 絕 , 七 十 子 散 而 大 義 乖 , 戰 國 縱 橫 , 真 偽 莫 辨 , 諸 子 之 言 , 紛 然 淆 亂 。 聖 人 之 至 德 喪 矣 , 先 王 之 要 道 亡 矣 , 陵 夷 踳 駁 , 以 至 于 秦 。 秦 政 奮 豺 狼 之 心 , ` 先 代 之 跡 , 焚 詩 、 書 , 坑 儒 士 , 以 刀 筆 吏 為 師 , 制 挾 書 之 令 。 學 者 逃 難 , 竄 伏 山 林 , 或 失 本 經 , 口 以 傳 說 。

    漢 氏 誅 除 秦 、 項 , 未 及 下 車 , 先 命 叔 孫 通 草 綿 蕝 之 儀 , 救 擊 柱 之 弊 。 其 後 張 蒼 治 律 曆 , 陵 賈 撰 新 語 , 曹 參 薦 蓋 公 言 黃 老 , 惠 帝 除 挾 書 之 律 , 儒 者 始 以 其 業 行 於 民 間 。 猶 以 去 聖 既 遠 , 經 籍 散 逸 , 簡 札 錯 亂 , 傳 說 紕 繆 , 遂 使 書 分 為 二 , 詩 分 為 三 , 論 語 有 齊 、 魯 之 殊 , 春 秋 有 數 家 之 傳 。 其 餘 互 有 踳 駁 , 不 可 勝 言 。 此 其 所 以 博 而 寡 要 , 勞 而 少 功 者 也 。 武 帝 置 太 史 公 , 命 天 下 計 書 , 先 上 太 史 , 副 上 丞 相 , 開 獻 書 之 路 , 置 寫 書 之 官 , 外 有 太 常 、 太 史 、 博 士 之 藏 , 內 有 延 閣 、 廣 內 、 祕 室 之 府 。 司 馬 談 父 子 , 世 居 太 史 , 探 采 前 代 , 斷 自 軒 皇 , 逮 于 孝 武 , 作 史 記 一 百 三 十 篇 。 詳 其 體 制 , 蓋 史 官 之 舊 也 。 至 於 孝 成 , 祕 藏 之 書 , 頗 有 亡 散 , 乃 使 謁 者 陳 農 , 求 遺 書 於 天 下 。 命 光 祿 大 夫 劉 向 校 經 傳 諸 子 詩 賦 , 步 兵 校 尉 任 宏 校 兵 書 , 太 史 令 尹 咸 校 數 術 , 太 醫 監 李 柱 國 校 方 技 。 每 一 書 就 , 向 輒 撰 為 一 錄 , 論 其 指 歸 , 辨 其 訛 謬 , 敘 而 奏 之 。 向 卒 後 , 哀 帝 使 其 子 歆 嗣 父 之 業 。 乃 徙 溫 室 中 書 於 天 祿 閣 上 。 歆 遂 總 括 群 篇 , 撮 其 指 要 , 著 為 七 略 : 一 曰 集 略 , 二 曰 六 藝 略 , 三 曰 諸 子 略 , 四 曰 詩 賦 略 , 五 曰 兵 書 略 , 六 曰 術 數 略 , 七 曰 方 技 略 。 大 凡 三 萬 三 千 九 十 卷 。 王 莽 之 末 , 又 被 焚 燒 。 光 武 中 興 , 篤 好 文 雅 , 明 、 章 繼 軌 , 尤 重 經 術 。 四 方 鴻 生 鉅 儒 , 負 w 自 遠 而 至 者 , 不 可 勝 算 。 石 室 、 蘭 臺 , 彌 以 充 積 。 又 於 東 觀 及 仁 壽 閣 集 新 書 , 校 書 郎 班 固 、 傅 毅 等 典 掌 焉 。 並 依 七 略 而 為 書 部 , 固 又 編 之 , 以 為 漢 書 藝 文 志 。 董 卓 之 亂 , 獻 帝 西 遷 , 圖 書 縑 帛 , 軍 人 皆 取 為 帷 囊 。 所 收 而 西 , 猶 七 十 餘 載 。 兩 京 大 亂 , 掃 地 皆 盡 。

    魏 氏 代 漢 , 采 掇 遺 亡 , 藏 在 祕 書 中 、 外 三 閣 。 魏 祕 書 郎 鄭 默 , 始 制 中 經 , 祕 書 監 荀 勗 , 又 因 中 經 , 更 著 新 簿 , 分 為 四 部 , 總 括 群 書 。 一 曰 甲 部 , 紀 六 藝 及 小 學 等 書 ; 二 曰 乙 部 , 有 古 諸 子 家 、 近 世 子 家 、 兵 書 、 兵 家 、 術 數 ; 三 曰 丙 部 , 有 史 記 、 舊 事 、 皇 覽 簿 、 雜 事 ; 四 曰 丁 部 , 有 詩 賦 、 圖 讚 、 汲 冢 書 , 大 凡 四 部 合 二 萬 九 千 九 百 四 十 五 卷 。 但 錄 題 及 言 , 盛 以 縹 囊 , 書 用 緗 素 。 至 於 作 者 之 意 , 無 所 論 辯 。 惠 、 懷 之 亂 , 京 華 蕩 覆 , 渠 閣 文 籍 , 靡 有 孑 遺 。

    東 晉 之 初 , 漸 更 鳩 聚 。 著 作 郎 李 充 , 以 勗 舊 簿 校 之 , 其 見 存 者 , 但 有 三 千 一 十 四 卷 。 充 遂 總 沒 眾 篇 之 名 , 但 以 甲 乙 為 次 。 自 爾 因 循 , 無 所 變 革 。 其 後 中 朝 遺 書 , 稍 流 江 左 。 宋 元 嘉 八 年 , 祕 書 監 謝 靈 運 造 四 部 目 錄 , 大 凡 六 萬 四 千 五 百 八 十 二 卷 。 元 徽 元 年 , 祕 書 丞 王 儉 又 造 目 錄 , 大 凡 一 萬 五 千 七 百 四 卷 。 儉 又 別 撰 七 志 : 一 曰 經 典 志 , 紀 六 藝 、 小 學 、 史 記 、 雜 傳 ; 二 曰 諸 子 志 , 紀 今 古 諸 子 ; 三 曰 文 翰 志 , 紀 詩 賦 ; 四 曰 軍 書 志 , 紀 兵 書 ; 五 曰 陰 陽 志 , 紀 陰 陽 圖 緯 ; 六 曰 術 藝 志 , 紀 方 技 ; 七 曰 圖 譜 志 , 紀 地 域 及 圖 書 。 其 道 、 佛 附 見 , 合 九 條 。 然 亦 不 述 作 者 之 意 , 但 於 書 名 之 下 , 每 立 一 傳 , 而 又 作 九 篇 條 例 , 編 乎 首 卷 之 中 。 文 義 淺 近 , 未 為 典 則 。 齊 永 明 中 , 祕 書 丞 王 亮 、 監 謝 朏 , 又 造 四 部 書 目 , 大 凡 一 萬 八 千 一 十 卷 。 齊 末 兵 火 , 延 燒 祕 閣 , 經 籍 遺 散 。 梁 初 , 祕 書 監 任 昉 , 躬 加 部 集 , 又 於 文 德 殿 內 列 藏 眾 書 , 華 林 園 中 總 集 釋 典 , 大 凡 二 萬 三 千 一 百 六 卷 , 而 釋 氏 不 豫 焉 。 梁 有 祕 書 監 任 昉 、 殷 鈞 四 部 目 錄 , 又 文 德 殿 目 錄 。 其 術 數 之 書 , 更 為 一 部 , 使 奉 朝 請 祖 撰 其 名 。 故 梁 有 五 部 目 錄 。 普 通 中 , 有 處 士 阮 孝 緒 , 沉 靜 寡 慾 , 篤 好 墳 史 , 博 采 宋 、 齊 已 來 , 王 公 之 家 凡 有 書 記 , 參 校 官 簿 , 更 為 七 錄 : 一 曰 經 典 錄 , 紀 六 藝 ; 二 曰 記 傳 錄 , 紀 史 傳 ; 三 曰 子 兵 錄 , 紀 子 書 、 兵 書 ; 四 曰 文 集 錄 , 紀 詩 賦 ; 五 曰 技 術 錄 , 紀 數 術 ; 六 曰 佛 錄 ; 七 曰 道 錄 。 其 分 部 題 目 , 頗 有 次 序 , 割 析 辭 義 , 淺 薄 不 經 。 梁 武 敦 悅 詩 書 , 下 化 其 上 , 四 境 之 內 , 家 有 文 史 。 元 帝 克 平 侯 景 , 收 文 德 之 書 及 公 私 經 籍 , 歸 于 江 陵 , 大 凡 七 萬 餘 卷 。 周 師 入 郢 , 咸 自 焚 之 。 陳 天 嘉 中 , 又 更 鳩 集 , 考 其 篇 目 , 遺 闕 尚 多 。

    其 中 原 則 戰 爭 相 尋 , 干 戈 是 務 , 文 教 之 盛 , 苻 、 姚 而 已 。 宋 武 入 關 , 收 其 圖 籍 , 府 藏 所 有 , 纔 四 千 卷 。 赤 軸 青 紙 , 文 字 古 拙 。 後 魏 始 都 燕 、 代 , 南 略 中 原 , 粗 收 經 史 , 未 能 全 具 。 孝 文 徙 都 洛 邑 , 借 書 於 齊 , 祕 府 之 中 , 稍 以 充 實 。 暨 於 尒 朱 之 亂 , 散 落 人 間 。 後 齊 遷 鄴 , 頗 更 搜 聚 , 迄 於 天 統 、 武 平 , 校 寫 不 輟 。 後 周 始 基 關 右 , 外 逼 強 鄰 , 戎 馬 生 郊 , 日 不 暇 給 。 保 定 之 始 , 書 止 八 千 , 後 稍 加 增 , 方 盈 萬 卷 。 周 武 平 齊 , 先 封 書 府 , 所 加 舊 本 , 纔 至 五 千 。

    隋 開 皇 三 年 , 祕 書 監 牛 弘 , 表 請 分 遣 使 人 , 搜 訪 異 本 。 每 書 一 卷 , 賞 絹 一 匹 , 校 寫 既 定 , 本 即 歸 主 。 於 是 民 間 異 書 , 往 往 間 出 。 及 平 陳 已 後 , 經 籍 漸 備 。 檢 其 所 得 , 多 太 建 時 書 , 紙 墨 不 精 , 書 亦 拙 惡 。 於 是 總 集 編 次 , 存 為 古 本 。 召 天 下 工 書 之 士 , 京 兆 韋 霈 、 南 陽 杜 頵 等 , 於 祕 書 內 補 續 殘 缺 , 為 正 副 二 本 , 藏 于 宮 中 , 其 餘 以 實 祕 書 內 、 外 之 閣 , 凡 三 萬 餘 卷 。 煬 帝 即 位 , 祕 閣 之 書 , 限 寫 五 十 副 本 , 分 為 三 品 : 上 品 紅 琉 璃 軸 , 中 品 紺 琉 璃 軸 , 下 品 漆 軸 。 於 東 都 觀 文 殿 東 西 廂 構 屋 以 貯 之 , 東 屋 藏 甲 乙 , 西 屋 藏 丙 丁 。 又 聚 魏 已 來 古 跡 名 畫 , 於 殿 後 起 二 臺 , 東 曰 妙 楷 臺 , 藏 古 跡 ; 西 曰 寶 蹟 臺 , 〔 一 〕 藏 古 畫 。 又 於 內 道 場 集 道 、 佛 經 , 別 撰 目 錄 。

    大 唐 武 德 五 年 , 克 平 偽 鄭 , 盡 收 其 圖 書 及 古 跡 焉 。 命 司 農 少 卿 宋 遵 貴 載 之 以 船 , 泝 河 西 上 , 將 致 京 師 。 行 經 底 柱 , 多 被 漂 沒 , 其 所 存 者 , 十 不 一 二 。 其 目 錄 亦 為 所 漸 濡 , 時 有 殘 缺 。 今 考 見 存 , 分 為 四 部 , 合 條 為 一 萬 四 千 四 百 六 十 六 部 , 有 八 萬 九 千 六 百 六 十 六 卷 。 其 舊 錄 所 取 , 文 義 淺 俗 、 無 益 教 理 者 , 並 刪 去 之 。 其 舊 錄 所 遺 , 辭 義 可 采 , 有 所 弘 益 者 , 咸 附 入 之 。 遠 覽 馬 史 、 班 書 , 近 觀 王 、 阮 志 、 錄 , 挹 其 風 流 體 制 , 削 其 浮 雜 鄙 俚 , 離 其 疏 遠 , 合 其 近 密 , 約 文 緒 義 , 凡 五 十 五 篇 , 各 列 本 條 之 下 , 以 備 經 籍 志 。 雖 未 能 研 幾 探 賾 , 窮 極 幽 隱 , 庶 乎 弘 道 設 教 , 可 以 無 遺 闕 焉 。 夫 仁 義 禮 智 , 所 以 治 國 也 , 方 技 數 術 , 所 以 治 身 也 ; 諸 子 為 經 籍 之 鼓 吹 , 文 章 乃 政 化 之 黼 黻 , 皆 為 治 之 具 也 。 故 列 之 於 此 志 云 。

歸 藏 十 三 卷 晉 太 尉 參 軍 薛 貞 注 。

周 易 二 卷 魏 文 侯 師 卜 子 夏 傳 , 殘 缺 。 梁 六 卷 。

周 易 十 卷 漢 魏 郡 太 守 京 房 章 句 。

周 易 八 卷 漢 曲 臺 長 孟 喜 章 句 , 殘 缺 。 梁 十 卷 。 又 有 漢 單 父 長 費 直 注 周 易 四 卷 , 亡 。

周 易 九 卷 後 漢 大 司 農 鄭 玄 注 。 梁 又 有 漢 南 郡 太 守 馬 融 注 周 易 一 卷 , 亡 。

周 易 五 卷 漢 荊 州 牧 劉 表 章 句 。 梁 有 漢 荊 州 五 業 從 事 宋 忠 注 周 易 十 卷 , 亡 。

周 易 十 一 卷 漢 司 空 荀 爽 注 。

周 易 十 卷 魏 衛 將 軍 王 肅 注 。

周 易 十 卷 魏 尚 書 郎 王 弼 注 六 十 四 卦 六 卷 , 韓 康 伯 注 繫 辭 以 下 三 卷 , 王 弼 又 撰 易 略 例 一 卷 , 梁 有 魏 大 司 農 卿 董 遇 注 周 易 十 卷 , 魏 散 騎 常 侍 荀 煇 注 周 易 十 卷 , 亡 。

周 易 十 卷 吳 太 常 姚 信 注 。

周 易 四 卷 晉 儒 林 從 事 黃 穎 注 。 梁 有 十 卷 , 今 殘 缺 。

周 易 九 卷 吳 侍 御 史 虞 翻 注 。

周 易 十 五 卷 吳 鬱 林 太 守 陵 績 注 。

周 易 十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干 寶 注 。

周 易 三 卷 晉 驃 騎 將 軍 王 廙 注 , 殘 缺 。 梁 有 十 卷 。

周 易 八 卷 晉 著 作 郎 張 璠 注 , 殘 缺 。 梁 有 十 卷 。

周 易 馬 、 鄭 、 二 王 四 家 集 解 十 卷 。

周 易 荀 爽 九 家 注 十 卷

周 易 楊 氏 集 二 王 注 五 卷 梁 有 集 馬 、 鄭 、 二 王 解 十 卷 , 亡 。

周 易 十 卷 蜀 才 注 。 梁 有 齊 安 參 軍 費 元 珪 注 周 易 九 卷 , 謝 氏 注 周 易 八 卷 , 尹 濤 注 周 易 六 卷 , 亡 。

周 易 十 卷 後 魏 司 徒 崔 浩 注 。

周 易 十 卷 梁 處 士 何 胤 注 。 梁 有 臨 海 令 伏 曼 容 注 周 易 八 卷 , 〔 二 〕 侍 中 朱 异 集 注 周 易 一 百 卷 , 又 周 易 集 注 三 十 卷 , 亡 。

周 易 七 卷 姚 規 注 。

周 易 十 三 卷 崔 覲 注 。

周 易 十 三 卷 傅 氏 注 。

周 易 一 帙 十 卷 盧 氏 注 。

周 易 繫 辭 二 卷 晉 桓 玄 注 。

周 易 繫 辭 二 卷 晉 西 中 郎 將 謝 萬 等 注 。 〔 三 〕

周 易 繫 辭 二 卷 晉 太 常 韓 康 伯 注 。

周 易 繫 辭 二 卷 梁 太 中 大 夫 宋 褰 注 。 又 有 宋 東 陽 太 守 卞 伯 玉 注 繫 辭 二 卷 , 亡 。

周 易 繫 辭 二 卷 荀 柔 之 注 。

周 易 集 注 繫 辭 二 卷 梁 有 宋 太 中 大 夫 徐 爰 注 繫 辭 二 卷 , 亡 。

周 易 音 一 卷 東 晉 太 子 前 率 徐 邈 撰 。

周 易 音 一 卷 東 晉 尚 書 郎 李 軌 弘 範 撰 。

周 易 音 一 卷 范 氏 撰 。

周 易 并 注 音 七 卷 祕 書 學 士 陸 德 明 撰 。

周 易 盡 神 論 一 卷 魏 司 空 鍾 會 撰 。 梁 有 周 易 無 互 體 論 三 卷 , 鍾 會 撰 , 亡 。

周 易 象 論 三 卷 晉 尚 書 郎 欒 肇 撰 。

周 易 卦 序 論 一 卷 晉 司 徒 右 長 史 楊 乂 撰 。

周 易 統 略 五 卷 晉 少 府 卿 鄒 湛 撰 。

周 易 論 二 卷 晉 馮 翊 太 守 阮 渾 撰 。

周 易 論 一 卷 晉 荊 州 刺 史 宋 岱 撰 。 梁 有 擬 周 易 說 八 卷 , 范 氏 撰 ; 周 易 宗 塗 四 卷 , 干 寶 撰 ; 周 易 問 難 二 卷 , 王 氏 撰 ; 周 易 問 答 一 卷 , 揚 州 從 事 徐 伯 珍 撰 ; 周 易 難 王 輔 嗣 義 一 卷 , 晉 揚 州 刺 史 顧 夷 等 撰 ; 周 易 雜 論 十 四 卷 。 亡 。

周 易 義 一 卷 宋 陳 令 范 歆 撰 。

周 易 玄 品 二 卷

周 易 論 十 卷 齊 中 書 郎 周 顒 撰 。 梁 有 三 十 卷 , 亡 。

周 易 論 四 卷 范 氏 撰 。

周 易 統 例 十 卷 崔 覲 撰 。

周 易 爻 義 一 卷 干 寶 撰 。

周 易 乾 坤 義 一 卷 齊 步 兵 校 尉 劉 瓛 撰 。 梁 又 有 齊 臨 沂 令 李 玉 之 、 梁 釋 法 通 等 乾 坤 義 各 一 卷 , 亡 。

周 易 大 義 二 十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周 易 幾 義 一 卷 梁 南 平 王 撰 。 梁 有 周 易 疑 通 五 卷 , 宋 中 散 大 夫 何 諲 之 撰 ; 周 易 四 德 例 一 卷 , 劉 瓛 撰 。 亡 。

周 易 大 義 一 卷 梁 有 周 易 錯 八 卷 , 京 房 撰 ; 周 易 日 月 變 例 六 卷 , 虞 翻 、 陸 績 撰 ; 周 易 卦 象 數 旨 六 卷 , 東 晉 樂 安 亭 侯 李 顒 撰 ; 周 易 爻 一 卷 , 馬 揩 撰 。 亡 。

周 易 大 義 二 卷 陸 德 明 撰 。

周 易 釋 序 義 三 卷 。

周 易 開 題 義 十 卷 梁 蕃 撰 。

周 易 問 二 十 卷

周 易 義 疏 十 九 卷 宋 明 帝 集 群 臣 講 。 梁 又 有 國 子 講 易 議 六 卷 ; 宋 明 帝 集 群 臣 講 易 義 疏 二 十 卷 ; 齊 永 明 國 學 講 周 易 講 疏 二 十 六 卷 ; 又 周 易 義 三 卷 , 沈 林 撰 。 亡 。

周 易 講 疏 三 十 五 卷 梁 武 帝 撰 。

周 易 講 疏 十 六 卷 梁 五 經 博 士 褚 仲 都 撰 。

周 易 義 疏 十 四 卷 梁 都 官 尚 書 蕭 子 政 撰 。

周 易 繫 辭 義 疏 三 卷 蕭 子 政 撰 。

周 易 講 疏 三 十 卷 陳 諮 議 參 軍 張 譏 撰 。

周 易 文 句 義 二 十 卷 梁 有 擬 周 易 義 疏 十 三 卷 。

周 易 義 疏 十 六 卷 陳 尚 書 左 僕 射 周 弘 正 撰 。

周 易 私 記 二 十 卷

周 易 講 疏 十 三 卷 國 子 祭 酒 何 妥 撰 。

周 易 繫 辭 義 疏 二 卷 劉 瓛 撰 。

周 易 繫 辭 義 疏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周 易 繫 辭 義 疏 二 卷 蕭 子 政 撰 。 梁 有 周 易 乾 坤 三 象 、 周 易 新 圖 各 一 卷 ; 又 周 易 普 玄 圖 八 卷 , 薛 景 和 撰 ; 周 易 大 演 通 統 一 卷 , 顏 氏 撰 。 〔 四 〕

周 易 譜 一 卷 。
      右 六 十 九 部 , 五 百 五 十 一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九 十 四 部 , 八 百 二 十 九 卷 。

    昔 宓 羲 氏 始 畫 八 卦 ,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 以 類 萬 物 之 情 , 蓋 因 而 重 之 , 為 六 十 四 卦 。 及 乎 三 代 , 實 為 三 易 : 夏 曰 連 山 ; 殷 曰 歸 藏 ; 周 文 王 作 卦 辭 , 謂 之 周 易 。 周 公 又 作 爻 辭 , 孔 子 為 彖 、 象 、 繫 辭 、 文 言 、 序 卦 、 說 卦 、 雜 卦 , 而 子 夏 為 之 傳 。 及 秦 焚 書 , 周 易 獨 以 卜 筮 得 存 , 唯 失 說 卦 三 篇 。 後 河 內 女 子 得 之 。 漢 初 , 傳 易 者 有 田 何 , 何 授 丁 寬 , 寬 授 田 王 孫 , 王 孫 授 沛 人 施 讎 、 東 海 孟 喜 、 琅 邪 梁 丘 賀 。 由 是 有 施 、 孟 、 梁 丘 之 學 。 又 有 東 郡 京 房 , 自 云 受 易 於 梁 國 焦 延 壽 , 別 為 京 氏 學 。 嘗 立 , 後 罷 。 後 漢 施 、 孟 、 梁 丘 、 京 氏 , 凡 四 家 並 立 , 而 傳 者 甚 眾 。 漢 初 又 有 東 萊 費 直 傳 易 , 其 本 皆 古 字 , 號 曰 古 文 易 。 以 授 琅 邪 王 璜 , 璜 授 沛 人 高 相 , 相 以 授 子 康 及 蘭 陵 毌 將 永 。 故 有 費 氏 之 學 , 行 於 人 間 , 而 未 得 立 。 後 漢 陳 元 、 鄭 眾 , 皆 傳 費 氏 之 學 。 馬 融 又 為 其 傳 , 以 授 鄭 玄 。 玄 作 易 注 , 荀 爽 又 作 易 傳 。 魏 代 王 肅 、 王 弼 , 並 為 之 注 。 自 是 費 氏 大 興 , 高 氏 遂 衰 。 梁 丘 、 施 氏 、 高 氏 , 亡 於 西 晉 。 孟 氏 、 京 氏 , 有 書 無 師 。 梁 、 陳 鄭 玄 、 王 弼 二 注 , 列 於 國 學 。 齊 代 唯 傳 鄭 義 。 至 隋 , 王 注 盛 行 , 鄭 學 浸 微 , 今 殆 絕 矣 。 歸 藏 , 漢 初 已 亡 , 案 晉 中 經 有 之 , 唯 載 卜 筮 , 不 似 聖 人 之 旨 。 以 本 卦 尚 存 , 故 取 貫 於 周 易 之 首 , 以 備 殷 易 之 缺 。

古 文 尚 書 十 三 卷 漢 臨 淮 太 守 孔 安 國 傳 。

今 字 尚 書 十 四 卷 孔 安 國 傳 。

尚 書 十 一 卷 馬 融 注 。

尚 書 九 卷 鄭 玄 注 。

尚 書 十 一 卷 王 肅 注 。

尚 書 十 五 卷 晉 祠 部 郎 謝 沈 撰 。

集 解 尚 書 十 一 卷 李 顒 注 。

集 釋 尚 書 十 一 卷 宋 給 事 中 姜 道 盛 注 。

古 文 尚 書 舜 典 一 卷 晉 豫 章 太 守 范 甯 注 。 梁 有 尚 書 十 卷 , 范 寧 注 , 亡 。

尚 書 亡 篇 序 一 卷 梁 五 經 博 士 劉 叔 嗣 注 。 梁 有 尚 書 二 十 一 卷 , 劉 叔 嗣 注 ; 又 有 尚 書 新 集 序 一 卷 。 亡 。

尚 書 逸 篇 二 卷

古 文 尚 書 音 一 卷 徐 邈 撰 。 梁 有 尚 書 音 五 卷 , 孔 安 國 、 鄭 玄 、 李 軌 、 徐 邈 等 撰 。

今 文 尚 書 音 一 卷 祕 書 學 士 顧 彪 撰 。

尚 書 大 傳 三 卷 鄭 玄 注 。

大 傳 音 二 卷 顧 彪 撰 。

尚 書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十 一 卷 漢 光 祿 大 夫 劉 向 注 。

尚 書 駁 議 五 卷 王 肅 撰 。 梁 有 尚 書 義 問 三 卷 , 鄭 玄 、 王 肅 及 晉 五 經 博 士 孔 晁 撰 ; 尚 書 釋 問 四 卷 , 魏 侍 中 王 粲 撰 ; 尚 書 王 氏 傳 問 二 卷 ; 尚 書 義 二 卷 , 吳 太 尉 范 順 問 , 劉 毅 答 。 〔 五 〕 亡 。

尚 書 新 釋 二 卷 李 顒 撰 。

尚 書 百 問 一 卷 齊 太 學 博 士 顧 歡 撰 。

尚 書 大 義 二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尚 書 百 釋 三 卷 梁 國 子 助 教 巢 猗 撰 。

尚 書 義 三 卷 巢 猗 撰 。

尚 書 義 疏 十 卷 梁 國 子 助 教 費 甝 撰 。 梁 有 尚 書 義 疏 四 卷 , 晉 樂 安 王 友 伊 說 撰 , 亡 。

尚 書 義 疏 三 十 卷 蕭 察 司 徒 蔡 大 寶 撰 。

尚 書 義 注 三 卷 呂 文 優 撰 。

尚 書 義 疏 七 卷

尚 書 述 義 二 十 卷 國 子 助 教 劉 炫 撰 。

尚 書 疏 二 十 卷 顧 彪 撰 。

尚 書 閏 義 一 卷

尚 書 義 三 卷 劉 先 生 撰 。

尚 書 釋 問 一 卷 虞 氏 撰 。

尚 書 文 外 義 一 卷 顧 彪 撰 。

      右 三 十 二 部 , 二 百 四 十 七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四 十 一 部 , 共 二 百 九 十 六 卷 。

    書 之 所 興 , 蓋 與 文 字 俱 起 。 孔 子 觀 書 周 室 , 得 虞 、 夏 、 商 、 周 四 代 之 典 , 刪 其 善 者 , 上 自 虞 , 下 至 周 , 為 百 篇 , 編 而 序 之 。 遭 秦 滅 學 , 至 漢 , 唯 濟 南 伏 生 口 傳 二 十 八 篇 。 又 河 內 女 子 得 泰 誓 一 篇 , 獻 之 。 伏 生 作 尚 書 傳 四 十 一 篇 , 以 授 同 郡 張 生 , 張 生 授 千 乘 歐 陽 生 , 歐 陽 生 授 同 郡 兒 寬 , 寬 授 歐 陽 生 之 子 , 世 世 傳 之 , 至 曾 孫 歐 陽 高 , 謂 之 尚 書 歐 陽 之 學 。 又 有 夏 侯 都 尉 , 受 業 於 張 生 , 以 授 族 子 始 昌 , 始 昌 傳 族 子 勝 , 為 大 夏 侯 之 學 。 勝 傳 從 子 建 , 別 為 小 夏 侯 之 學 。 故 有 歐 陽 , 大 、 小 夏 侯 , 三 家 並 立 。 訖 漢 東 京 , 相 傳 不 絕 , 而 歐 陽 最 盛 。 初 漢 武 帝 時 , 魯 恭 王 壞 孔 子 舊 宅 , 得 其 末 孫 惠 所 藏 之 書 , 字 皆 古 文 。 孔 安 國 以 今 文 校 之 , 得 二 十 五 篇 。 其 泰 誓 與 河 內 女 子 所 獻 不 L 。 又 濟 南 伏 生 所 誦 , 有 五 篇 相 合 。 安 國 並 依 古 文 , 開 其 篇 第 , 以 隸 古 字 寫 之 , 合 成 五 十 八 篇 。 其 餘 篇 簡 錯 亂 , 不 可 復 讀 , 並 送 之 官 府 。 安 國 又 為 五 十 八 篇 作 傳 , 會 巫 蠱 事 起 , 不 得 奏 上 , 私 傳 其 業 於 都 尉 朝 , 朝 授 膠 東 庸 生 , 謂 之 尚 書 古 文 之 學 , 而 未 得 立 。 後 漢 扶 風 杜 林 , 傳 古 文 尚 書 , 同 郡 賈 逵 為 之 作 訓 , 馬 融 作 傳 , 鄭 玄 亦 為 之 注 。 然 其 所 傳 , 唯 二 十 九 篇 , 又 雜 以 今 文 , 非 孔 舊 本 。 自 餘 絕 無 師 說 。

    晉 世 祕 府 所 存 , 有 古 文 尚 書 經 文 , 今 無 有 傳 者 。 及 永 嘉 之 亂 , 歐 陽 , 大 、 小 夏 侯 尚 書 並 亡 。 濟 南 伏 生 之 傳 , 唯 劉 向 父 子 所 著 五 行 傳 , 是 其 本 法 , 而 又 多 乖 戾 。 至 東 晉 , 豫 章 內 史 梅 賾 , 始 得 安 國 之 傳 , 奏 之 , 時 又 闕 舜 典 一 篇 。 齊 建 武 中 , 吳 姚 方 興 , 〔 六 〕 於 大 桁 市 得 其 書 , 奏 上 , 比 馬 、 鄭 所 注 , 多 二 十 八 字 , 於 是 始 列 國 學 。 梁 、 陳 所 講 , 有 孔 、 鄭 二 家 , 齊 伐 唯 傳 鄭 義 。 至 隋 , 孔 、 鄭 並 行 , 而 鄭 氏 甚 微 。 自 餘 所 存 , 無 復 師 說 。 又 有 尚 書 逸 篇 , 出 於 齊 、 梁 之 間 , 考 其 篇 目 , 似 孔 壁 中 書 之 殘 缺 者 , 故 附 尚 書 之 末 。

韓 詩 二 十 二 卷 漢 常 山 太 傅 韓 嬰 , 薛 氏 章 句 。

詩 翼 要 十 卷 漢 侯 苞 傳 。

韓 詩 外 傳 十 卷 梁 有 韓 詩 譜 二 卷 , 詩 神 泉 一 卷 , 漢 有 道 徵 士 趙 曄 撰 , 亡 。

毛 詩 二 十 卷 漢 河 間 太 傅 毛 萇 傳 , 〔 七 〕 鄭 氏 箋 。 梁 有 毛 詩 十 卷 , 馬 融 注 , 亡 。

毛 詩 二 十 卷 王 肅 注 。 梁 有 毛 詩 二 十 卷 , 鄭 玄 、 王 肅 合 注 ; 毛 詩 二 十 卷 , 謝 沈 注 ; 毛 詩 二 十 卷 , 晉 兗 州 別 駕 江 熙 注 。 亡 。

集 注 毛 詩 二 十 四 卷 梁 桂 州 刺 史 崔 靈 恩 注 。 梁 有 毛 詩 序 一 卷 , 梁 隱 居 先 生 陶 弘 景 注 , 亡 。

毛 詩 箋 音 證 十 卷 後 魏 太 常 卿 劉 芳 撰 。 梁 有 毛 詩 音 十 六 卷 , 徐 邈 等 撰 ; 毛 詩 音 二 卷 , 徐 邈 撰 ; 毛 詩 音 隱 一 卷 , 干 氏 撰 。 亡 。

毛 詩 并 注 音 八 卷 祕 書 學 士 魯 世 達 撰 。

毛 詩 譜 三 卷 吳 太 常 卿 徐 整 撰 。

毛 詩 譜 二 卷 太 叔 求 及 劉 炫 注 。

謝 氏 毛 詩 譜 鈔 一 卷 梁 有 毛 詩 雜 議 難 十 卷 , 漢 侍 中 賈 逵 撰 , 亡 。

毛 詩 義 問 十 卷 魏 太 子 文 學 劉 楨 撰 。

毛 詩 義 駁 八 卷 王 肅 撰 。

毛 詩 奏 事 一 卷 王 肅 撰 。 有 毛 詩 問 難 二 卷 , 〔 八 〕 王 肅 撰 , 亡 。

毛 詩 駁 一 卷 魏 司 空 王 基 撰 , 殘 缺 。 梁 五 卷 。 又 有 毛 詩 答 問 、 駁 譜 , 合 八 卷 ; 又 毛 詩 釋 義 十 卷 , 謝 沈 撰 ; 毛 詩 義 四 卷 , 毛 詩 箋 傳 是 非 二 卷 , 並 魏 祕 書 郎 劉 璠 撰 ; 毛 詩 答 雜 問 七 卷 , 吳 侍 中 韋 昭 、 侍 中 朱 育 等 撰 ; 毛 詩 義 注 四 卷 。 亡 。

毛 詩 異 同 評 十 卷 晉 長 沙 太 守 孫 毓 撰 。

難 孫 氏 毛 詩 評 四 卷 晉 徐 州 從 事 陳 統 撰 。 梁 有 毛 詩 表 隱 二 卷 , 陳 統 撰 , 亡 。

毛 詩 拾 遺 一 卷 郭 璞 撰 。 梁 又 有 毛 詩 略 四 卷 , 亡 。

毛 詩 辨 異 三 卷 晉 給 事 郎 楊 乂 撰 。 梁 有 毛 詩 背 隱 義 二 卷 ,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廣 撰 ; 毛 詩 引 辨 一 卷 , 宋 奉 朝 請 孫 暢 之 撰 ; 毛 詩 釋 一 卷 , 宋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何 偃 撰 ; 毛 詩 檢 漏 義 二 卷 , 梁 給 事 郎 謝 曇 濟 撰 ; 毛 詩 總 集 六 卷 , 毛 詩 隱 義 十 卷 , 並 梁 處 士 何 胤 撰 。 亡 。

毛 詩 異 義 二 卷 楊 乂 撰 。 梁 有 毛 詩 雜 義 五 卷 , 楊 乂 撰 ; 毛 詩 義 疏 十 卷 , 謝 沈 撰 ; 毛 詩 雜 義 四 卷 , 晉 江 州 刺 史 殷 仲 堪 撰 ; 毛 詩 義 疏 五 卷 , 張 氏 撰 。 亡 。

毛 詩 集 解 敘 義 一 卷 顧 歡 等 撰 。

毛 詩 序 義 二 卷 宋 通 直 郎 雷 次 宗 撰 。 梁 有 毛 詩 義 一 卷 雷 次 宗 撰 ; 毛 詩 序 注 一 卷 , 宋 交 州 刺 史 阮 珍 之 撰 ; 毛 詩 序 義 七 卷 , 孫 暢 之 撰 。 亡 。

毛 詩 集 小 序 一 卷 劉 炫 注 。

毛 詩 序 義 疏 一 卷 劉 瓛 等 撰 , 殘 缺 。 梁 三 卷 。 梁 有 毛 詩 篇 次 義 一 卷 , 劉 瓛 撰 ; 毛 詩 雜 義 注 三 卷 。 亡 。

毛 詩 發 題 序 義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毛 詩 大 義 十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梁 有 毛 詩 十 五 國 風 義 二 十 卷 , 梁 簡 文 撰 。

毛 詩 大 義 十 三 卷

毛 詩 草 木 蟲 魚 疏 二 卷 烏 程 令 吳 郡 陸 機 撰 。

毛 詩 義 疏 二 十 卷 舒 援 撰 。 〔 九 〕

毛 詩 誼 府 三 卷 後 魏 安 豐 王 元 延 明 撰 。

毛 詩 義 疏 二 十 八 卷 蕭 巋 散 騎 常 侍 沈 重 撰 。

毛 詩 義 疏 二 十 卷

毛 詩 義 疏 二 十 九 卷

毛 詩 義 疏 十 卷

毛 詩 義 疏 十 一 卷

毛 詩 義 疏 二 十 八 卷

毛 詩 述 義 四 十 卷 國 子 助 教 劉 炫 撰

毛 詩 章 句 義 疏 四 十 卷 魯 世 達 撰 。

毛 詩 釋 疑 一 卷 梁 有 毛 詩 圖 三 卷 , 毛 詩 孔 子 經 圖 十 二 卷 , 毛 詩 古 聖 賢 圖 二 卷 , 亡 。

業 詩 二 十 卷 宋 奉 朝 請 業 遵 注 。

      右 三 十 九 部 , 四 百 四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七 十 六 部 , 六 百 八 十 三 卷 。

    詩 者 , 所 以 導 達 心 靈 , 歌 詠 情 志 者 也 。 故 曰 : 「 在 心 為 志 , 發 言 為 詩 。 」 上 古 人 淳 俗 樸 , 情 志 未 惑 。 其 後 君 尊 於 上 , 臣 卑 於 下 , 面 稱 為 諂 , 目 諫 為 謗 , 故 誦 美 譏 惡 , 以 諷 刺 之 。 初 但 歌 詠 而 已 , 後 之 君 子 , 因 被 管 絃 , 以 存 勸 戒 。 夏 、 殷 已 上 , 詩 多 不 存 。 周 氏 始 自 后 稷 , 而 公 劉 克 篤 前 烈 , 太 王 肇 基 王 跡 , 文 王 光 昭 前 緒 , 武 王 克 平 殷 亂 , 成 王 、 周 公 化 至 太 平 , 誦 美 盛 德 , 踵 武 相 繼 。 幽 、 厲 板 蕩 , 怨 刺 並 興 。 其 後 王 澤 竭 而 詩 亡 , 魯 太 師 摯 次 而 錄 之 。 孔 子 刪 詩 , 上 采 商 , 下 取 魯 , 凡 三 百 篇 。 至 秦 , 獨 以 為 諷 誦 , 不 滅 。 漢 初 , 有 魯 人 申 公 , 受 詩 於 浮 丘 伯 , 作 詁 訓 , 是 為 魯 詩 。 齊 人 轅 固 生 亦 傳 詩 , 是 為 齊 詩 。 燕 人 韓 嬰 亦 傳 詩 , 是 為 韓 詩 。 終 于 後 漢 , 三 家 並 立 。 漢 初 又 有 趙 人 毛 萇 善 詩 , 自 云 子 夏 所 傳 , 作 詁 訓 傳 , 是 為 「 毛 詩 古 學 」 , 而 未 得 立 。 後 漢 有 九 江 謝 曼 卿 , 善 毛 詩 , 又 為 之 訓 。 東 海 衛 敬 仲 , 受 學 於 曼 卿 。 先 儒 相 承 , 謂 之 毛 詩 。 序 , 子 夏 所 創 , 毛 公 及 敬 仲 又 加 潤 益 。 鄭 眾 、 賈 逵 、 馬 融 , 並 作 毛 詩 傳 , 鄭 玄 作 毛 詩 箋 。 齊 詩 , 魏 代 已 亡 ; 魯 詩 亡 於 西 晉 ; 韓 詩 雖 存 , 無 傳 之 者 。 唯 毛 詩 鄭 箋 , 至 今 獨 立 。 又 有 業 詩 , 奉 朝 請 業 遵 所 注 , 立 義 多 異 , 世 所 不 行 。

周 官 禮 十 二 卷 馬 融 注 。

周 官 禮 十 二 卷 鄭 玄 注 。

周 官 禮 十 二 卷 王 肅 注 。

周 官 禮 十 二 卷 伊 說 注 。

周 官 禮 十 二 卷 干 寶 注 。 梁 又 有 周 官 寧 朔 新 書 八 卷 , 晉 燕 王 師 王 懋 約 撰 , 亡 。

集 注 周 官 禮 二 十 卷 崔 靈 恩 注 。

禮 音 三 卷 劉 昌 宗 撰 。

周 官 禮 異 同 評 十 二 卷 晉 司 空 長 史 陳 劭 撰 。

周 官 禮 駁 難 四 卷 孫 略 撰 。 梁 有 周 官 駁 難 三 卷 , 孫 琦 問 , 干 寶 駁 , 晉 散 騎 常 侍 虞 喜 撰 。

周 官 禮 義 疏 四 十 卷 沈 重 撰 。

周 官 禮 義 疏 十 九 卷

周 官 禮 義 疏 十 卷

周 官 禮 義 疏 九 卷

周 官 分 職 四 卷

周 官 禮 圖 十 四 卷 梁 有 郊 祀 圖 二 卷 , 亡 。

儀 禮 十 七 卷 鄭 玄 注 。

儀 禮 十 七 卷 王 肅 注 。 梁 有 李 軌 、 劉 昌 宗 音 各 一 卷 , 鄭 玄 音 二 卷 , 亡 。

儀 禮 義 疏 見 二 卷

儀 禮 義 疏 六 卷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馬 融 注 。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鄭 玄 注 。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王 肅 注 。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晉 給 事 中 袁 準 注 。

集 注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晉 廬 陵 太 守 孔 倫 撰 。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陳 銓 注 。

集 注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宋 太 中 大 夫 裴 松 之 撰 。

略 注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雷 次 宗 注 。

集 注 喪 服 經 傳 二 卷 宋 丞 相 諮 議 參 軍 蔡 超 注 。 〔 一 0 〕 梁 又 有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 宋 徵 士 劉 道 拔 注 , 亡 。

集 解 喪 服 經 傳 二 卷 齊 東 平 太 守 田 僧 紹 解 。

喪 服 義 疏 二 卷 梁 步 兵 校 尉 、 五 經 博 士 賀 瑒 撰 。 梁 又 有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五 卷 , 齊 散 騎 郎 司 馬 憲 撰 ; 〔 一 一 〕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二 卷 , 齊 給 事 中 樓 幼 瑜 撰 ;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一 卷 , 劉 瓛 撰 ;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一 卷 , 齊 徵 士 沈 麟 士 撰 。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一 卷 〔 一 二 〕 梁 尚 書 左 丞 何 佟 之 撰 , 亡 。

喪 服 傳 一 卷 梁 通 直 郎 裴 子 野 撰 。

喪 服 文 句 義 疏 十 卷 梁 國 子 助 教 皇 侃 撰 。 〔 一 三 〕

喪 服 義 十 卷 陳 國 子 祭 酒 謝 嶠 撰 。

喪 服 義 鈔 三 卷 梁 有 喪 服 經 傳 隱 義 一 卷 , 亡 。

喪 服 要 記 一 卷 王 肅 注 。

喪 服 要 記 一 卷 蜀 丞 相 蔣 琬 撰 。 梁 有 喪 服 變 除 圖 五 卷 , 吳 齊 王 傅 射 慈 撰 , 亡 。

喪 服 要 集 二 卷 晉 征 南 將 軍 杜 預 撰 。 又 有 喪 服 要 記 二 卷 , 晉 侍 中 劉 逵 撰 , 亡 。

喪 服 儀 一 卷 晉 太 保 衛 瓘 撰 。 梁 有 喪 服 要 記 六 卷 , 〔 一 四 〕 晉 司 空 賀 循 撰 ; 喪 服 要 問 六 卷 , 劉 德 明 撰 ; 喪 服 三 十 一 卷 , 宋 員 外 郎 散 騎 庾 蔚 之 撰 ; 喪 服 要 問 二 卷 , 張 耀 撰 ; 喪 服 難 問 六 卷 , 崔 凱 撰 ; 喪 服 雜 記 二 十 卷 , 伊 氏 撰 ; 喪 服 釋 疑 二 十 卷 , 劉 智 撰 。 〔 一 五 〕 亡 。

漢 荊 州 刺 史 劉 表 新 定 禮 一 卷

喪 服 要 略 一 卷 晉 太 學 博 士 環 濟 撰 。

喪 服 要 略 二 卷

喪 服 制 要 一 卷 徐 氏 撰 。

喪 服 譜 一 卷 鄭 玄 注 。

喪 服 譜 一 卷 晉 開 府 儀 同 三 司 蔡 謨 撰 。

喪 服 譜 一 卷 賀 循 撰 。

喪 服 變 除 一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葛 洪 撰 。

凶 禮 一 卷 晉 廣 陵 相 孔 衍 撰 。

喪 服 要 記 十 卷 賀 循 撰 。 梁 有 喪 服 要 記 , 宋 員 外 常 侍 庾 蔚 之 注 ; 又 喪 服 世 要 一 卷 , 庾 蔚 之 撰 ; 喪 服 集 議 十 卷 , 宋 撫 軍 司 馬 費 沈 撰 。

喪 服 古 今 集 記 三 卷 齊 太 尉 王 儉 撰 。

喪 服 世 行 要 記 十 卷 齊 光 祿 大 夫 王 逡 撰 。 〔 一 六 〕

喪 服 答 要 難 一 卷 袁 祈 撰 。

喪 服 記 十 卷 王 氏 撰 。

喪 服 五 要 一 卷 嚴 氏 撰 。

駁 喪 服 經 傳 一 卷 卜 氏 傳 。

喪 服 疑 問 一 卷 樊 氏 撰 。

喪 服 圖 一 卷 王 儉 撰 。

喪 服 圖 一 卷 賀 遊 撰 。

喪 服 圖 一 卷 崔 逸 撰 。 梁 有 喪 服 祥 禫 雜 議 二 十 九 卷 , 喪 服 雜 議 故 事 二 十 一 卷 , 又 戴 氏 喪 服 五 家 要 記 圖 譜 五 卷 , 喪 服 君 臣 圖 儀 一 卷 , 亡 。

五 服 圖 一 卷

五 服 圖 儀 一 卷

喪 服 禮 圖 一 卷

五 服 略 例 一 卷

喪 服 要 問 一 卷

喪 服 問 答 目 十 三 卷 皇 侃 撰 。

喪 服 假 寧 制 三 卷

喪 禮 五 服 七 卷 大 將 軍 袁 憲 撰 。

論 喪 服 決 一 卷

喪 禮 鈔 三 卷 王 隆 伯 撰 。

大 戴 禮 記 十 三 卷 漢 信 都 王 太 傅 戴 德 撰 。 梁 有 諡 法 三 卷 , 後 漢 安 南 太 守 劉 熙 注 , 亡 。

夏 小 正 一 卷 戴 德 撰 。

禮 記 十 卷 漢 北 中 郎 將 盧 植 注 。

禮 記 二 十 卷 漢 九 江 太 守 戴 聖 撰 , 鄭 玄 注 。

禮 記 三 十 卷 王 肅 注 。 梁 有 禮 記 十 二 卷 , 業 遵 注 , 亡 。

禮 記 寧 朔 新 書 八 卷 王 懋 約 注 。 梁 有 二 十 卷 。

月 令 章 句 十 二 卷 漢 左 中 郎 將 蔡 邕 撰 。

禮 記 音 義 隱 一 卷 謝 氏 撰 。

禮 記 音 二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爰 撰 。 梁 有 鄭 玄 、 王 肅 、 射 慈 、 射 貞 、 孫 毓 、 繆 炳 音 各 一 卷 , 蔡 謨 、 東 晉 安 北 諮 議 參 軍 曹 耽 、 國 子 助 教 尹 毅 、 李 軌 、 員 外 郎 范 宣 音 各 二 卷 , 徐 邈 音 三 卷 , 劉 昌 宗 音 五 卷 , 亡 。

禮 記 音 義 隱 七 卷

禮 記 三 十 卷 魏 祕 書 監 孫 炎 注 。

禮 略 二 卷

禮 記 要 鈔 十 卷 緱 氏 撰 。 梁 有 禮 義 四 卷 , 魏 侍 中 鄭 小 同 撰 ; 摭 遺 別 記 一 卷 , 樓 幼 瑜 撰 。 亡 。

禮 記 新 義 疏 二 十 卷 賀 瑒 撰 。 梁 有 義 疏 三 卷 , 宋 豫 章 郡 丞 雷 肅 之 撰 , 亡 。

禮 記 講 疏 九 十 九 卷 〔 一 七 〕 皇 侃 撰 。

禮 記 義 疏 四 十 八 卷 〔 一 八 〕 皇 侃 撰 。

禮 記 義 疏 四 十 卷 沈 重 撰 。

禮 記 義 十 卷 何 氏 撰 。

禮 記 義 疏 三 十 八 卷

禮 記 疏 十 一 卷

禮 記 大 義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禮 記 文 外 大 義 二 卷 祕 書 學 士 褚 暉 撰 。

禮 大 義 十 卷

禮 記 義 證 十 卷 劉 芳 撰 。

禮 大 義 章 七 卷

喪 禮 雜 義 三 卷

禮 記 中 庸 傳 二 卷 宋 散 騎 常 侍 戴 顒 撰 。

中 庸 講 疏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私 記 制 旨 中 庸 義 五 卷

禮 記 略 解 十 卷 庾 氏 撰 。

禮 記 評 十 一 卷 劉 雋 撰 。

石 渠 禮 論 四 卷 戴 聖 撰 。 梁 有 群 儒 疑 義 十 二 卷 , 戴 聖 撰 。

禮 論 三 百 卷 宋 御 史 中 丞 何 承 天 撰 。

禮 論 條 牒 十 卷 宋 太 尉 參 軍 任 預 撰 。

禮 論 帖 三 卷 任 預 撰 。 梁 四 卷 。

禮 論 鈔 二 十 卷 庾 蔚 之 撰 。

禮 論 要 鈔 十 卷 王 儉 撰 。 梁 三 卷 。

禮 論 要 鈔 一 百 卷 賀 瑒 撰 。

禮 論 鈔 六 十 九 卷

禮 論 要 鈔 十 卷 梁 有 齊 御 史 中 丞 荀 萬 秋 鈔 略 二 卷 ; 尚 書 儀 曹 郎 丘 季 彬 論 五 十 八 卷 , 議 一 百 三 十 卷 , 統 六 卷 。 亡 。

禮 論 答 問 八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廣 撰 。

禮 論 答 問 十 三 卷 徐 廣 撰 。

禮 答 問 二 卷 徐 廣 撰 , 殘 缺 。 梁 十 一 卷 。

禮 答 問 六 卷 庾 蔚 之 撰 。

禮 答 問 三 卷 王 儉 撰 。 梁 有 晉 益 陽 令 吳 商 禮 難 十 二 卷 , 〔 一 九 〕 雜 議 十 二 卷 , 又 禮 議 雜 記 故 事 十 三 卷 , 喪 雜 事 二 十 卷 ; 宋 光 祿 大 夫 傅 隆 議 二 卷 , 祭 法 五 卷 。 亡 。

禮 答 問 十 二 卷

禮 雜 問 十 卷 范 寧 撰 。

禮 答 問 十 卷 何 佟 之 撰 。 梁 二 十 卷 。

禮 雜 問 十 卷

禮 雜 答 問 八 卷

禮 雜 答 問 六 卷

禮 雜 問 答 鈔 一 卷 何 佟 之 撰 。

問 禮 俗 十 卷 董 勛 撰 。

問 禮 俗 九 卷 董 子 弘 撰 。

答 問 雜 儀 二 卷 任 預 撰 。

禮 義 答 問 八 卷 王 儉 撰 。

禮 疑 義 五 十 二 卷 梁 護 軍 周 捨 撰 。

制 旨 革 牲 大 義 三 卷 梁 武 帝 撰 。

禮 樂 義 十 卷

禮 祕 義 三 卷

三 禮 目 錄 一 卷 鄭 玄 撰 。 梁 有 陶 弘 景 注 一 卷 , 亡 。

三 禮 義 宗 三 十 卷 崔 靈 恩 撰 。

三 禮 宗 略 二 十 卷 元 延 明 撰 。

三 禮 大 義 十 三 卷

三 禮 大 義 四 卷

三 禮 雜 大 義 三 卷 梁 有 司 馬 法 三 卷 , 李 氏 訓 記 三 卷 ; 又 郊 丘 議 三 卷 , 魏 太 尉 蔣 濟 撰 ; 祭 法 五 卷 , 又 明 堂 議 三 卷 , 王 肅 撰 ; 雜 祭 法 六 卷 , 晉 司 空 中 郎 盧 諶 撰 ; 祭 典 三 卷 , 晉 安 北 將 軍 范 汪 撰 ; 七 廟 議 一 卷 , 又 後 養 議 五 卷 , 干 寶 撰 ; 雜 鄉 射 等 議 三 卷 , 晉 太 尉 庾 亮 撰 ; 逆 降 義 三 卷 , 宋 特 進 顏 延 之 撰 ; 逆 降 義 一 卷 , 田 僧 紹 撰 ; 分 明 士 制 三 卷 , 何 承 天 撰 ; 釋 疑 二 卷 , 郭 鴻 撰 ; 答 問 四 卷 , 徐 廣 撰 ; 答 問 五 十 卷 , 何 胤 撰 ; 又 答 問 十 卷 。 亡 。

三 禮 圖 九 卷 鄭 玄 及 後 漢 侍 中 阮 諶 等 撰 。

周 室 王 城 明 堂 宗 廟 圖 一 卷 祁 諶 撰 。 梁 又 有 冠 服 圖 一 卷 , 五 宗 圖 一 卷 , 月 令 圖 一 卷 , 亡 。

      右 一 百 三 十 六 部 , 一 千 六 百 二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二 百 一 十 一 部 , 二 千 一 百 八 十 六   卷 。

    自 大 道 既 隱 , 天 下 為 家 , 先 王 制 其 夫 婦 、 父 子 、 君 臣 、 上 下 、 親 疏 之 節 。 至 于 三 代 , 損 益 不 同 。 周 衰 , 諸 侯 僭 忒 , 惡 其 害 己 , 多 被 焚 削 。 自 孔 子 時 , 已 不 能 具 , 至 秦 而 頓 滅 。 漢 初 , 有 高 堂 生 傳 十 七 篇 , 又 有 古 經 , 出 於 淹 中 , 而 河 間 獻 王 , 好 古 愛 學 , 收 集 餘 燼 , 得 而 獻 之 , 合 五 十 六 篇 , 並 威 儀 之 事 。 而 又 得 司 馬 穰 苴 兵 法 一 百 五 十 五 篇 , 及 明 堂 陰 陽 之 記 , 並 無 敢 傳 之 者 。 唯 古 經 十 七 篇 , 與 高 堂 生 所 傳 不 殊 , 而 字 多 異 。 自 高 堂 生 , 至 宣 帝 時 后 蒼 , 最 明 其 業 , 乃 為 曲 臺 記 。 蒼 授 梁 人 戴 德 , 及 德 從 兄 子 聖 、 沛 人 慶 普 , 於 是 有 大 戴 、 小 戴 、 慶 氏 , 三 家 並 立 。 後 漢 唯 曹 元 傳 慶 氏 , 以 授 其 子 褒 。 然 三 家 雖 存 並 微 , 相 傳 不 絕 。 漢 末 , 鄭 玄 傳 小 戴 之 學 , 後 以 古 經 校 之 , 取 其 於 義 長 者 作 注 , 為 鄭 氏 學 。 其 喪 服 一 篇 , 子 夏 先 傳 之 , 諸 儒 多 為 注 解 , 今 又 別 行 。 而 漢 時 有 李 氏 得 周 官 。 周 官 蓋 周 公 所 制 官 政 之 法 , 上 於 河 間 獻 王 , 獨 闕 冬 官 一 篇 。 獻 王 購 以 千 金 不 得 , 遂 取 考 工 記 以 補 其 處 , 合 成 六 篇 奏 之 。 至 王 莽 時 , 劉 歆 始 置 博 士 , 以 行 於 世 。 河 南 緱 氏 及 杜 子 春 受 業 於 歆 , 因 以 教 授 。 是 後 馬 融 作 周 官 傳 , 以 授 鄭 玄 , 玄 作 周 官 注 。 漢 初 , 河 間 獻 王 又 得 仲 尼 弟 子 及 後 學 者 所 記 一 百 三 十 一 篇 獻 之 。 時 亦 無 傳 之 者 。 至 劉 向 考 校 經 籍 , 檢 得 一 百 三 十 篇 , 向 因 第 而 敘 之 。 而 又 得 明 堂 陰 陽 記 三 十 三 篇 、 孔 子 三 朝 記 七 篇 、 王 史 氏 記 二 十 一 篇 、 〔 二 0 〕 樂 記 二 十 三 篇 , 凡 五 種 , 合 二 百 十 四 篇 。 戴 德 刪 其 煩 重 , 合 而 記 之 , 為 八 十 五 篇 , 謂 之 大 戴 記 。 而 戴 聖 又 刪 大 戴 之 書 , 為 四 十 六 篇 , 謂 之 小 戴 記 。 漢 末 馬 融 , 遂 傳 小 戴 之 學 。 融 又 定 月 令 一 篇 、 〔 二 一 〕 明 堂 位 一 篇 、 樂 記 一 篇 , 合 四 十 九 篇 ; 而 鄭 玄 受 業 於 融 , 又 為 之 注 。 今 周 官 六 篇 、 古 經 十 七 篇 、 小 戴 記 四 十 九 篇 , 凡 三 種 。 唯 鄭 注 立 於 國 學 , 其 餘 並 多 散 亡 , 又 無 師 說 。

樂 社 大 義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樂 論 三 卷 梁 武 帝 撰 。 梁 有 樂 義 十 一 卷 , 武 帝 集 朝 臣 撰 , 亡 。

樂 論 一 卷 衛 尉 少 卿 蕭 吉 撰 。

古 今 樂 錄 十 二 卷 陳 沙 門 智 匠 撰 。

樂 書 七 卷 後 魏 丞 相 士 曹 行 參 軍 信 都 芳 撰 。

樂 雜 書 三 卷

樂 元 一 卷 魏 僧 撰 。

管 絃 記 十 卷 凌 秀 撰 。

樂 要 一 卷 何 妥 撰 。

樂 部 一 卷

春 官 樂 部 五 卷 梁 有 宋 元 嘉 正 聲 伎 錄 一 卷 , 張 解 撰 , 亡 。

樂 府 聲 調 六 卷 岐 州 刺 史 、 沛 國 公 鄭 譯 撰 。

樂 府 聲 調 三 卷 鄭 譯 撰 。

樂 經 四 卷

琴 操 三 卷 晉 廣 陵 相 孔 衍 撰 。

琴 操 鈔 二 卷

琴 操 鈔 一 卷

琴 譜 四 卷 戴 氏 撰 。

琴 經 一 卷

琴 說 一 卷

琴 曆 頭 簿 一 卷

新 雜 漆 調 絃 譜 一 卷

樂 譜 四 卷

樂 譜 集 二 十 卷 蕭 吉 撰 。

樂 略 四 卷

樂 律 義 四 卷 沈 重 撰 。

鍾 律 義 一 卷

樂 簿 十 卷

齊 朝 曲 簿 一 卷

大 隋 總 曲 簿 一 卷

推 七 音 二 卷 并 尺 法 。

樂 論 事 一 卷

樂 事 一 卷

正 聲 伎 雜 等 曲 簿 一 卷

太 常 寺 曲 名 一 卷

太 常 寺 曲 簿 十 一 卷

歌 曲 名 五 卷

歷 代 樂 名 一 卷

鍾 磬 志 二 卷 公 孫 崇 撰 。

樂 懸 一 卷 何 晏 等 撰 議 。

樂 懸 圖 一 卷

鍾 律 緯 辯 宗 見 一 卷

當 管 七 聲 二 卷 魏 僧 撰 。

黃 鍾 律 一 卷 梁 有 鍾 律 緯 六 卷 , 梁 武 帝 撰 , 亡 。

      右 四 十 二 部 , 一 百 四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四 十 六 部 , 二 百 六 十 三 卷 。

    樂 者 , 先 王 所 以 致 神 祇 , 和 邦 國 , 諧 萬 姓 , 安 賓 客 , 悅 遠 人 , 所 從 來 久 矣 。 周 人 存 六 代 之 樂 , 曰 雲 門 、 咸 池 、 大 韶 、 大 夏 、 大 護 、 大 武 。 其 後 衰 微 崩 壞 , 及 秦 而 頓 滅 。 漢 初 , 制 氏 雖 紀 其 鏗 鏘 鼓 舞 , 而 不 能 通 其 義 。 其 後 竇 公 、 河 間 獻 王 、 常 山 王 、 張 禹 , 咸 獻 樂 書 。 魏 、 晉 已 後 , 雖 加 損 益 , 去 正 轉 遠 , 事 在 聲 樂 志 。 今 錄 其 見 書 , 以 補 樂 章 之 闕 。

春 秋 經 十 一 卷 吳 衛 將 軍 士 燮 注 。

春 秋 左 氏 長 經 二 十 卷 漢 侍 中 賈 逵 章 句 。

春 秋 左 氏 解 詁 三 十 卷 賈 逵 撰 。

春 秋 左 氏 傳 解 誼 三 十 一 卷 漢 九 江 太 守 服 虔 注 。

春 秋 左 氏 傳 三 十 卷 王 肅 注 。

春 秋 左 氏 傳 三 十 卷 董 遇 章 句 。

春 秋 左 氏 傳 義 注 十 八 卷 孫 毓 注 。

春 秋 左 氏 傳 十 二 卷 魏 司 徒 王 朗 撰 。

春 秋 左 氏 經 傳 集 解 三 十 卷 杜 預 撰 。

春 秋 杜 氏 、 服 氏 注 春 秋 左 傳 十 卷 殘 缺 。

春 秋 左 氏 傳 音 三 卷 魏 中 散 大 夫 嵇 康 撰 。 梁 有 服 虔 、 杜 預 音 三 卷 , 魏 高 貴 鄉 公 春 秋 左 氏 傳 音 三 卷 , 曹 耽 音 、 尚 書 左 人 郎 荀 訥 等 音 四 卷 , 亡 。

春 秋 左 氏 傳 音 三 卷 李 軌 撰 。

春 秋 左 氏 傳 音 三 卷 徐 邈 撰 。

春 秋 釋 訓 一 卷 賈 逵 撰 。

春 秋 左 氏 經 傳 朱 墨 列 一 卷 賈 逵 撰 。

春 秋 釋 例 十 卷 漢 公 車 徵 士 穎 容 撰 。 梁 有 春 秋 左 氏 傳 條 例 九 卷 , 漢 大 司 農 鄭 眾 撰 。

春 秋 左 氏 膏 肓 釋 痾 十 卷 服 虔 撰 。 梁 有 春 秋 漢 議 駁 二 卷 , 服 虔 撰 , 亡 。

駁 何 氏 漢 議 二 卷 鄭 玄 撰 。

春 秋 成 長 說 九 卷 服 虔 撰 。 梁 有 春 秋 左 氏 達 義 一 卷 , 漢 司 徒 掾 王 玢 撰 , 亡 。

春 秋 塞 難 三 卷 服 虔 撰 。 梁 有 春 秋 雜 議 難 五 卷 , 漢 少 府 孔 融 撰 ; 春 秋 左 氏 釋 駁 一 卷 , 王 朗 撰 。 亡 。

春 秋 說 要 十 卷 魏 樂 平 太 守 糜 信 撰 。

春 秋 釋 例 十 五 卷 杜 預 撰 。 梁 有 春 秋 釋 例 引 序 一 卷 , 齊 正 員 郎 杜 乾 光 撰 , 亡 。

春 秋 左 氏 傳 評 二 卷 杜 預 撰 。

春 秋 條 例 十 一 卷 晉 太 尉 劉 寔 撰 。 梁 有 春 秋 公 羊 達 義 三 卷 , 劉 寔 撰 , 亡 。

春 秋 經 例 十 二 卷 晉 方 範 撰 。 梁 有 春 秋 釋 滯 十 卷 , 晉 尚 書 左 丞 殷 興 撰 ; 春 秋 釋 難 三 卷 , 晉 護 軍 范 堅 撰 。 亡 。

春 秋 左 氏 傳 條 例 二 十 五 卷

春 秋 義 例 十 卷

春 秋 左 傳 例 苑 十 九 卷 梁 有 春 秋 經 傳 說 例 疑 隱 一 卷 , 吳 略 撰 ; 春 秋 左 氏 分 野 一 卷 ; 春 秋 十 二 公 名 一 卷 , 鄭 玄 撰 。 亡 。

春 秋 左 氏 經 傳 通 解 四 卷 王 述 之 撰 。

春 秋 左 氏 傳 賈 、 服 異 同 略 五 卷 孫 毓 撰 。

春 秋 左 氏 函 傳 義 十 五 卷 干 寶 撰 。

春 秋 左 氏 區 別 三 十 卷 宋 尚 書 功 論 郎 何 始 真 撰 。 〔 二 二 〕

春 秋 文 苑 六 卷

春 秋 叢 林 十 二 卷

春 秋 義 林 一 卷

春 秋 大 夫 辭 三 卷

春 秋 嘉 語 六 卷

春 秋 左 氏 諸 大 夫 世 譜 十 三 卷

春 秋 五 辯 二 卷 梁 五 經 博 士 沈 宏 撰 。

春 秋 辯 證 六 卷

春 秋 旨 通 十 卷 王 述 之 撰 。

春 秋 經 傳 解 六 卷 崔 靈 恩 撰 。

春 秋 申 先 儒 傳 論 十 卷 崔 靈 恩 撰 。

春 秋 左 氏 傳 立 義 十 卷 崔 靈 恩 撰 。

劉 寔 等 集 解 春 秋 序 一 卷

春 秋 序 論 二 卷 干 寶 撰 。

春 秋 序 一 卷 賀 道 養 注 。

春 秋 序 一 卷 崔 靈 恩 撰 。

春 秋 序 一 卷 田 元 休 注 。

春 秋 左 傳 杜 預 序 集 解 一 卷 劉 炫 注 。

春 秋 左 氏 經 傳 義 略 二 十 五 卷 陳 國 子 博 士 沈 文 阿 撰 。

王 元 規 續 沈 文 阿 春 秋 左 氏 傳 義 略 十 卷

春 秋 義 略 三 十 卷 陳 右 軍 將 軍 張 沖 撰 。

春 秋 左 氏 義 略 八 卷

春 秋 五 十 凡 義 疏 二 卷

春 秋 左 氏 傳 述 義 四 十 卷 東 京 太 學 博 士 劉 炫 撰 。

春 秋 序 義 疏 一 卷 梁 有 春 秋 發 題 一 卷 , 梁 簡 文 帝 撰 ; 春 秋 左 氏 圖 十 卷 , 漢 太 子 太 傅 嚴 彭 祖 撰 ; 古 今 春 秋 盟 會 地 圖 一 卷 。 亡 。

春 秋 公 羊 傳 十 二 卷 嚴 彭 祖 撰 。

春 秋 公 羊 解 詁 十 一 卷 漢 諫 議 大 夫 何 休 注 。

春 秋 公 羊 經 傳 十 三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王 愆 期 注 。 梁 有 春 秋 公 羊 傳 十 二 卷 , 晉 河 南 太 守 高 龍 注 ; 春 秋 公 羊 傳 十 四 卷 , 孔 衍 集 解 ; 春 秋 公 羊 音 , 李 軌 、 晉 徵 士 江 淳 撰 , 各 一 卷 。

春 秋 繁 露 十 七 卷 漢 膠 西 相 董 仲 舒 撰 。

春 秋 決 事 十 卷 董 仲 舒 撰 。

春 秋 決 疑 論 一 卷

春 秋 左 氏 膏 肓 十 卷 何 休 撰 。

春 秋 穀 梁 廢 疾 三 卷 何 休 撰 。

春 秋 漢 議 十 三 卷 何 休 撰 。

駁 何 氏 漢 議 二 卷 鄭 玄 撰 。 梁 有 漢 議 駁 二 卷 , 服 虔 撰 , 亡 。

駁 何 氏 漢 議 敘 一 卷

春 秋 公 羊 墨 守 十 四 卷 何 休 撰 。

春 秋 公 羊 例 序 五 卷 刁 氏 撰 。

春 秋 公 羊 諡 例 一 卷 何 休 撰 。 梁 有 春 秋 公 羊 傳 條 例 一 卷 , 何 休 撰 ; 春 秋 公 羊 傳 問 答 五 卷 , 荀 爽 問 , 魏 安 平 太 守 徐 欽 答 ; 春 秋 公 羊 論 二 卷 , 晉 車 騎 將 軍 庾 翼 問 , 王 愆 期 答 。 亡 。

春 秋 公 羊 解 序 一 卷 鮮 于 公 撰 。

春 秋 公 羊 疏 十 二 卷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三 卷 吳 僕 射 唐 固 注 。 梁 有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五 卷 , 漢 諫 議 大 夫 尹 更 始 撰 , 亡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二 卷 魏 樂 平 太 守 糜 信 注 。 〔 二 三 〕

穀 梁 傳 十 卷 晉 堂 邑 太 守 張 靖 注 。 梁 有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三 卷 , 晉 給 事 郎 徐 乾 注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卷 , 胡 訥 集 解 。 亡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六 卷 程 闡 撰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四 卷 孔 衍 撰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二 卷 徐 邈 撰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四 卷 段 肅 注 , 疑 漢 人 。

春 秋 穀 梁 傳 五 卷 孔 君 揩 訓 , 殘 缺 。 梁 十 四 卷 。

春 秋 穀 梁 傳 十 二 卷 范 甯 集 解 。 梁 有 穀 梁 音 一 卷 , 亡 。

春 秋 穀 梁 傳 四 卷 殘 缺 , 張 、 程 、 孫 、 劉 四 家 集 解 。

糜 信 理 何 氏 漢 議 二 卷 魏 人 撰 。

春 秋 穀 梁 傳 義 十 卷 徐 邈 撰 。

春 秋 議 十 卷 何 休 撰 。

徐 邈 答 春 秋 穀 梁 義 三 卷

薄 叔 玄 問 穀 梁 義 二 卷 梁 四 卷 。

春 秋 穀 梁 傳 例 一 卷 范 寧 撰 。

春 秋 公 羊 、 穀 梁 傳 十 二 卷 晉 博 士 劉 兆 撰 。

春 秋 穀 梁 廢 疾 三 卷 何 休 撰 , 鄭 玄 釋 , 張 靖 箋 。

春 秋 公 羊 、 穀 梁 二 傳 評 三 卷

春 秋 三 家 經 本 訓 詁 十 二 卷 賈 逵 撰 。 宋 有 三 家 經 二 卷 , 亡 。

春 秋 三 傳 論 十 卷 魏 大 長 秋 韓 益 撰 。

春 秋 經 合 三 傳 十 卷 潘 叔 度 撰 。

春 秋 成 奪 十 卷 潘 叔 度 撰 。

春 秋 三 傳 評 十 卷 胡 訥 撰 。 梁 有 春 秋 集 三 師 難 三 卷 , 春 秋 集 三 傳 經 解 十 卷 , 胡 訥 撰 。 今 亡 。

春 秋 土 地 名 三 卷 晉 裴 秀 客 京 相 璠 等 撰 。

春 秋 外 傳 國 語 二 十 卷 賈 逵 注 。

春 秋 外 傳 國 語 二 十 一 卷 虞 翻 注 。

春 秋 外 傳 章 句 一 卷 王 肅 撰 。 梁 二 十 二 卷 。

春 秋 外 傳 國 語 二 十 二 卷 韋 昭 注 。

春 秋 外 傳 國 語 二 十 卷 晉 五 經 博 士 孔 晁 注 。

春 秋 外 傳 國 語 二 十 一 卷 唐 固 注 。 梁 有 春 秋 古 今 盟 會 地 圖 一 卷 , 亡 。

      右 九 十 七 部 , 九 百 八 十 三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一 百 三 十 部 , 一 千 一 百 九 十 二 卷 。

    春 秋 者 , 魯 史 策 書 之 名 。 昔 成 周 微 弱 , 典 章 淪 廢 , 魯 以 周 公 之 故 , 遺 制 尚 存 。 仲 尼 因 其 舊 史 , 裁 而 正 之 , 或 婉 而 成 章 , 以 存 大 順 , 或 直 書 其 事 , 以 示 首 惡 。 故 有 求 名 而 亡 , 欲 蓋 而 彰 , 亂 臣 賊 子 , 於 是 大 懼 。 其 所 褒 貶 , 不 可 具 書 , 皆 口 授 弟 子 。 弟 子 退 而 異 說 , 左 丘 明 恐 失 其 真 , 乃 為 之 傳 。 遭 秦 滅 學 , 口 說 尚 存 。 漢 初 , 有 公 羊 、 穀 梁 、 鄒 氏 、 夾 氏 , 四 家 並 行 。 王 莽 之 亂 , 鄒 氏 無 師 , 夾 氏 亡 。 初 齊 人 胡 母 子 都 , 傳 公 羊 春 秋 , 授 東 海 嬴 公 。 嬴 公 授 東 海 孟 卿 , 孟 卿 授 魯 人 眭 孟 , 眭 孟 授 東 海 嚴 彭 祖 、 魯 人 顏 安 樂 。 故 後 漢 公 羊 有 嚴 氏 、 顏 氏 之 學 , 與 穀 梁 三 家 並 立 。 漢 末 , 何 休 又 作 公 羊 解 說 。 而 左 氏 , 漢 初 出 於 張 蒼 之 家 , 本 無 傳 者 。 至 文 帝 時 , 梁 太 傅 賈 誼 為 訓 詁 , 授 趙 人 貫 公 。 其 後 劉 歆 典 校 經 籍 , 考 而 正 之 , 欲 立 於 學 , 諸 儒 莫 應 。 至 建 武 中 , 尚 書 令 韓 歆 請 立 而 未 行 。 時 陳 元 最 明 左 傳 , 又 上 書 訟 之 。 於 是 乃 以 魏 郡 李 封 為 左 氏 博 士 。 後 群 儒 蔽 固 者 , 數 廷 爭 之 。 及 封 卒 , 遂 罷 。 然 諸 儒 傳 左 氏 者 甚 眾 。 永 平 中 , 能 為 左 氏 者 , 擢 高 第 為 講 郎 。 其 後 賈 逵 、 服 虔 並 為 訓 解 。 至 魏 , 遂 行 於 世 。 晉 時 , 杜 預 又 為 經 傳 集 解 。 穀 梁 范 甯 注 、 公 羊 何 休 注 、 左 氏 服 虔 、 杜 預 注 , 俱 立 國 學 。 然 公 羊 、 穀 梁 , 但 試 讀 文 , 而 不 能 通 其 義 。 後 學 三 傳 通 講 , 而 左 氏 唯 傳 服 義 。 至 隋 , 杜 氏 盛 行 , 服 義 及 公 羊 、 穀 梁 浸 微 , 今 殆 無 師 說 。

古 文 孝 經 一 卷 孔 安 國 傳 。 梁 末 亡 逸 , 今 疑 非 古 本 。

孝 經 一 卷 鄭 氏 注 。 梁 有 馬 融 、 鄭 眾 注 孝 經 二 卷 , 亡 。

孝 經 一 卷 王 肅 解 。 梁 有 魏 散 騎 常 侍 蘇 林 , 吏 部 尚 書 何 晏 , 光 祿 大 夫 劉 邵 、 孫 氏 等 注 孝 經 各 一 卷 , 亡 。

孝 經 解 讚 一 卷 韋 昭 解 。

孝 經 默 注 一 卷 徐 整 注 。

集 解 孝 經 一 卷 謝 萬 集 。

集 議 孝 經 一 卷 晉 中 書 郎 荀 昶 撰 , 〔 二 四 〕 亡 。

集 議 孝 經 一 卷 晉 東 陽 太 守 袁 敬 仲 集 。 〔 二 五 〕 梁 有 孝 經 皇 義 一 卷 , 宋 均 撰 ; 又 有 晉 給 事 中 楊 泓 , 處 士 虞 槃 佐 、 孫 氏 , 東 陽 太 守 殷 仲 文 , 晉 陵 太 守 殷 叔 道 , 丹 陽 尹 車 胤 , 孔 光 各 注 孝 經 一 卷 ; 荀 昶 注 孝 經 二 卷 ; 宋 何 承 天 、 費 沈 , 齊 光 祿 大 夫 王 玄 載 , 國 子 博 士 明 僧 紹 , 梁 五 經 博 士 嚴 植 之 , 尚 書 功 論 郎 曹 思 文 , 羽 林 監 江 係 之 , 江 遜 等 注 孝 經 各 一 卷 ; 釋 慧 始 注 孝 經 一 卷 ; 陶 弘 景 集 注 孝 經 一 卷 ; 諸 葛 循 孝 經 序 一 卷 。 亡 。

孝 經 一 卷 釋 慧 琳 注 。 梁 有 晉 穆 帝 時 晉 孝 經 一 卷 , 武 帝 時 送 總 明 館 孝 經 講 、 議 各 一 卷 , 宋 大 明 中 東 宮 講 , 齊 永 明 三 年 東 宮 講 , 齊 永 明 中 諸 王 講 及 賀 瑒 講 、 議 孝 經 義 疏 各 一 卷 , 齊 臨 沂 令 李 玉 之 為 始 興 王 講 孝 經 義 疏 二 卷 , 亡 。

孝 經 義 疏 十 八 卷 梁 武 帝 撰 。 梁 有 皇 太 子 講 孝 經 義 三 卷 , 天 監 八 年 皇 太 子 講 孝 經 義 一 卷 , 梁 簡 文 孝 經 義 疏 五 卷 , 蕭 子 顯 孝 經 義 疏 一 卷 。 亡 。

孝 經 敬 愛 義 一 卷 梁 吏 部 尚 書 蕭 子 顯 撰 。

孝 經 私 記 四 卷 無 名 先 生 撰 。

孝 經 義 一 卷

孝 經 義 疏 一 卷 趙 景 韶 撰 。

孝 經 義 疏 三 卷 皇 侃 撰 。

孝 經 私 記 二 卷 周 弘 正 撰 。

古 文 孝 經 述 義 五 卷 〔 二 六 〕 劉 炫 撰 。

孝 經 講 疏 六 卷 徐 孝 克 撰 。

孝 經 義 一 卷 梁 揚 州 文 學 從 事 太 史 叔 明 撰 。 梁 有 孝 經 玄 、 孝 經 圖 各 一 卷 , 孝 經 孔 子 圖 二 卷 , 亡 。

國 語 孝 經 一 卷

      右 十 八 部 , 合 六 十 三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五 十 九 部 , 一 百 一 十 四 卷 。

    夫 孝 者 , 天 之 經 , 地 之 義 , 人 之 行 。 自 天 子 達 於 庶 人 , 雖 尊 卑 有 差 , 及 乎 行 孝 , 其 義 一 也 。 先 王 因 之 以 治 國 家 , 化 天 下 , 故 能 不 嚴 而 順 , 不 肅 而 成 。 斯 實 生 靈 之 至 德 , 王 者 之 要 道 。 孔 子 既 敘 六 經 , 題 目 不 同 , 指 意 差 別 , 恐 斯 道 離 散 , 故 作 孝 經 , 以 總 會 之 , 明 其 枝 流 雖 分 , 本 萌 於 孝 者 也 。 遭 秦 焚 書 , 為 河 間 人 顏 芝 所 藏 。 漢 初 , 芝 子 貞 出 之 , 凡 十 八 章 , 而 長 孫 氏 、 博 士 江 翁 、 少 府 后 蒼 、 諫 議 大 夫 翼 奉 、 安 昌 侯 張 禹 , 皆 名 其 學 。 又 有 古 文 孝 經 , 與 古 文 尚 書 同 出 , 而 長 孫 有 閨 門 一 章 , 其 餘 經 文 , 大 較 相 似 , 篇 簡 缺 解 , 又 有 衍 出 三 章 , 并 前 合 為 二 十 二 章 , 孔 安 國 為 之 傳 。 至 劉 向 典 校 經 籍 , 以 顏 本 比 古 文 , 除 其 繁 惑 , 以 十 八 章 為 定 。 鄭 眾 、 馬 融 , 並 為 之 注 。 又 有 鄭 氏 注 , 相 傳 或 云 鄭 玄 , 其 立 義 與 玄 所 注 餘 書 不 同 , 故 疑 之 。 梁 代 , 安 國 及 鄭 氏 二 家 , 並 立 國 學 , 而 安 國 之 本 , 亡 於 梁 亂 。 陳 及 周 、 齊 , 唯 傳 鄭 氏 。 至 隋 , 祕 書 監 王 劭 於 京 師 訪 得 孔 傳 , 送 至 河 間 劉 炫 。 炫 因 序 其 得 喪 , 述 其 議 疏 , 講 于 人 間 , 漸 聞 朝 廷 , 後 遂 著 令 , 與 鄭 氏 並 立 。 儒 者 諠 諠 , 皆 云 炫 自 作 之 , 非 孔 舊 本 , 而 祕 府 又 先 無 其 書 。 又 云 魏 氏 遷 洛 , 未 達 華 語 , 孝 文 帝 命 侯 伏 侯 可 悉 陵 , 以 夷 言 譯 孝 經 之 旨 , 教 于 國 人 , 謂 之 國 語 孝 經 。 今 取 以 附 此 篇 之 末 。

論 語 十 卷 鄭 玄 注 。 梁 有 古 文 論 語 十 卷 , 鄭 玄 注 ; 又 王 肅 、 虞 翻 、 譙 周 等 注 論 語 各 十 卷 。 亡 。

論 語 九 卷 鄭 玄 注 , 晉 散 騎 常 侍 虞 喜 讚 。

集 解 論 語 十 卷 何 晏 集 。

集 注 論 語 六 卷 晉 八 卷 , 晉 太 保 衛 瓘 注 。 梁 有 論 語 補 闕 二 卷 , 宋 明 帝 補 衛 瓘 闕 , 亡 。

論 語 集 義 八 卷 晉 尚 書 左 中 兵 郎 崔 豹 集 。 梁 十 卷 。

論 語 十 卷 晉 著 作 郎 李 充 注 。

集 解 論 語 十 卷 晉 廷 尉 孫 綽 解 。 梁 有 盈 氏 及 孟 整 注 論 語 各 十 卷 , 〔 二 七 〕 亡 。

集 解 論 語 十 卷 晉 兗 州 別 駕 江 熙 解 。

論 語 七 卷 盧 氏 注 。 梁 有 晉 國 子 博 士 梁 覬 、 益 州 刺 史 袁 喬 、 尹 毅 、 司 徒 左 長 史 張 憑 及 陽 惠 明 、 〔 二 八 〕 宋 新 安 太 守 孔 澄 之 、 齊 員 外 郎 虞 遐 及 許 容 、 曹 思 文 注 , 釋 僧 智 略 解 , 梁 太 史 叔 明 集 解 , 陶 弘 景 集 注 論 語 各 十 卷 ; 又 論 語 音 二 卷 , 徐 邈 等 撰 。 亡 。

論 語 難 鄭 一 卷 梁 有 古 論 語 義 注 譜 一 卷 , 徐 氏 撰 ; 論 語 隱 義 注 三 卷 , 論 語 義 注 三 卷 。 亡 。

論 語 難 鄭 一 卷

論 語 標 指 一 卷 司 馬 氏 撰 。

論 語 雜 問 一 卷

論 語 孔 子 弟 子 目 錄 一 卷 鄭 玄 撰 。

論 語 體 略 二 卷 晉 太 傅 主 簿 郭 象 撰 。

論 語 旨 序 三 卷 晉 衛 尉 繆 播 撰 。

論 語 釋 疑 三 卷 王 弼 撰 。

論 語 釋 一 卷 張 憑 撰 。

論 語 釋 疑 十 卷 晉 尚 書 郎 欒 肇 撰 。 梁 有 論 語 釋 駁 三 卷 , 王 肅 撰 ; 論 語 駁 序 二 卷 , 欒 肇 撰 ; 論 語 隱 一 卷 , 郭 象 撰 ; 論 語 藏 集 解 一 卷 , 應 琛 撰 ; 論 語 釋 一 卷 , 曹 毗 撰 ; 論 語 君 子 無 所 爭 一 卷 , 庾 亮 撰 ; 論 語 釋 一 卷 , 李 充 撰 ; 論 語 釋 一 卷 , 庾 翼 撰 ; 論 語 義 一 卷 , 王 濛 撰 ; 又 蔡 系 論 語 釋 一 卷 , 張 隱 論 語 釋 一 卷 , 原 通 鄭 一 卷 , 王 氏 修 鄭 錯 一 卷 , 姜 處 道 論 釋 一 卷 。 亡 。

論 語 別 義 十 卷 范 廙 撰 。 梁 有 論 語 疏 八 卷 , 宋 司 空 法 曹 張 略 等 撰 ; 新 書 對 張 論 十 卷 , 〔 二 九 〕 虞 喜 撰 。

論 語 義 疏 十 卷 褚 仲 都 撰 。

論 語 義 疏 十 卷 皇 侃 撰 。

論 語 述 義 十 卷 劉 炫 撰 。

論 語 義 疏 八 卷

論 語 講 疏 文 句 義 五 卷 徐 孝 克 撰 , 殘 缺 。

論 語 義 疏 二 卷 張 沖 撰 。 梁 有 論 語 義 注 圖 十 二 卷 , 亡 。

孔 叢 七 卷 陳 勝 博 士 孔 鮒 撰 。 梁 有 孔 志 十 卷 , 梁 太 尉 參 軍 劉 被 撰 , 亡 。

孔 子 家 語 二 十 一 卷 王 肅 解 。 梁 有 當 家 語 二 卷 , 魏 博 士 張 融 撰 , 亡 。

孔 子 正 言 二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爾 雅 三 卷 漢 中 散 大 夫 樊 光 注 。 梁 有 漢 劉 歆 , 犍 為 文 學 、 中 黃 門 李 巡 爾 雅 各 三 卷 , 亡 。

爾 雅 七 卷 孫 炎 注 。

爾 雅 五 卷 郭 璞 注 。

集 注 爾 雅 十 卷 梁 黃 門 郎 沈 琁 注 。

爾 雅 音 八 卷 祕 書 學 士 江 漼 撰 。 梁 有 爾 雅 音 二 卷 , 孫 炎 、 郭 璞 撰 。

爾 雅 圖 十 卷 郭 璞 撰 。 梁 有 爾 雅 圖 讚 二 卷 , 郭 璞 撰 , 亡 。

廣 雅 三 卷 魏 博 士 張 揖 撰 。 梁 有 四 卷 。

廣 雅 音 四 卷 祕 書 學 士 曹 憲 撰 。

小 爾 雅 一 卷 李 軌 略 解 。

方 言 十 三 卷 漢 揚 雄 撰 , 郭 璞 注 。

釋 名 八 卷 劉 熙 撰 。

辯 釋 名 一 卷 韋 昭 撰 。

五 經 音 十 卷 徐 邈 撰 。

五 經 正 名 十 二 卷 劉 炫 撰 。

白 虎 通 六 卷

五 經 異 義 十 卷 後 漢 太 尉 祭 酒 許 慎 撰 。

五 經 然 否 論 五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譙 周 撰 。

五 經 拘 沈 十 卷 晉 高 涼 太 守 楊 方 撰 。

五 經 大 義 三 卷 戴 逵 撰 。 梁 有 通 五 經 五 卷 , 王 氏 撰 ; 五 經 咨 疑 八 卷 , 周 楊 撰 ; 五 經 異 同 評 一 卷 , 賀 瑒 撰 ; 五 經 祕 表 要 三 卷 。 亡 。

五 經 大 義 十 卷 後 周 縣 伯 中 大 夫 樊 文 深 撰 。

經 典 大 義 十 二 卷 沈 文 阿 撰 。

五 經 大 義 五 卷 何 妥 撰 。

五 經 通 義 八 卷 梁 九 卷 。

五 經 義 六 卷 梁 七 卷 。 梁 又 有 五 經 義 略 一 卷 , 亡 。

五 經 要 義 五 卷 梁 十 七 卷 , 雷 氏 撰 。

五 經 析 疑 二 十 八 卷 邯 鄲 綽 撰 。

五 經 宗 略 二 十 三 卷 元 延 明 撰 。

五 經 雜 義 六 卷 孫 暢 之 撰 。

長 春 義 記 一 百 卷 梁 簡 文 帝 撰 。

大 義 九 卷

遊 玄 桂 林 九 卷 張 譏 撰 。

六 經 通 數 十 卷 梁 舍 人 鮑 泉 撰 。

七 經 義 綱 二 十 九 卷 樊 文 深 撰 。

七 經 論 三 卷 樊 文 深 撰 。

質 疑 五 卷 樊 文 深 撰 。

經 典 玄 儒 大 義 序 錄 二 卷 沈 文 阿 撰 。

玄 義 問 答 二 卷

六 藝 論 一 卷 鄭 玄 撰 。

聖 證 論 十 二 卷 王 肅 撰 。

鄭 志 十 一 卷 魏 侍 中 鄭 小 同 撰 。

鄭 記 六 卷 鄭 玄 弟 子 撰 。

諡 法 三 卷 劉 熙 撰 。

諡 法 十 卷 特 進 、 中 軍 將 軍 沈 約 撰 。 〔 三 0 〕

諡 法 五 卷 梁 太 府 卿 賀 瑒 撰 。

江 都 集 禮 一 百 二 十 六 卷

      右 七 十 三 部 , 七 百 八 十 一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一 百 一 十 六 部 , 一 千 二 十 七 卷 。

    論 語 者 , 孔 子 弟 子 所 錄 。 孔 子 既 敘 六 經 , 講 於 洙 、 泗 之 上 , 門 徒 三 千 , 達 者 七 十 。 其 與 夫 子 應 答 , 及 私 相 講 肄 , 言 合 於 道 , 或 書 之 於 紳 , 或 事 之 無 厭 。 仲 尼 既 沒 , 遂 緝 而 論 之 , 謂 之 論 語 。 漢 初 , 有 齊 、 魯 之 說 。 其 齊 人 傳 者 , 二 十 二 篇 ; 魯 人 傳 者 , 二 十 篇 。 齊 則 昌 邑 中 尉 王 吉 、 少 府 宗 畸 、 御 史 大 夫 貢 禹 、 尚 書 令 五 鹿 充 宗 、 膠 東 庸 生 。 魯 則 常 山 都 尉 龔 奮 、 長 信 少 府 夏 侯 勝 、 韋 丞 相 節 侯 父 子 、 魯 扶 卿 、 前 將 軍 蕭 望 之 、 安 昌 侯 張 禹 , 並 名 其 學 。 張 禹 本 授 魯 論 , 晚 講 齊 論 , 後 遂 合 而 考 之 , 刪 其 煩 惑 。 除 去 齊 論 問 王 、 知 道 二 篇 , 從 魯 論 二 十 篇 為 定 , 號 張 侯 論 , 當 世 重 之 。 周 氏 、 包 氏 , 為 之 章 句 , 馬 融 又 為 之 訓 。 又 有 古 論 語 , 與 古 文 尚 書 同 出 , 章 句 煩 省 , 與 魯 論 不 異 , 唯 分 子 張 為 二 篇 , 故 有 二 十 一 篇 。 孔 安 國 為 之 傳 。 漢 末 , 鄭 玄 以 張 侯 論 為 本 , 參 考 齊 論 、 古 論 而 為 之 注 。 魏 司 空 陳 群 、 太 常 王 肅 、 博 士 周 生 烈 , 皆 為 義 說 。 吏 部 尚 書 何 晏 , 又 為 集 解 。 是 後 諸 儒 多 為 之 注 , 齊 論 遂 亡 。 古 論 先 無 師 說 , 梁 、 陳 之 時 , 唯 鄭 玄 、 何 晏 立 於 國 學 , 而 鄭 氏 甚 微 。 周 、 齊 , 鄭 學 獨 立 。 至 隋 , 何 、 鄭 並 行 , 鄭 氏 盛 於 人 間 。 其 孔 叢 、 家 語 , 並 孔 氏 所 傳 仲 尼 之 旨 。 爾 雅 諸 書 , 解 古 今 之 意 , 并 五 經 總 義 , 附 于 此 篇 。

河 圖 二 十 卷 梁 河 圖 洛 書 二 十 四 卷 , 目 錄 一 卷 , 亡 。

河 圖 龍 文 一 卷

易 緯 八 卷 鄭 玄 注 。 梁 有 九 卷 。

尚 書 緯 三 卷 鄭 玄 注 。 梁 六 卷 。

尚 書 中 候 五 卷 鄭 玄 注 。 梁 有 八 卷 , 今 殘 缺 。

詩 緯 十 八 卷 魏 博 士 宋 均 注 。 梁 十 卷 。

禮 緯 三 卷 鄭 玄 注 , 亡 。

禮 記 默 房 二 卷 宋 均 注 。 梁 有 三 卷 , 鄭 玄 注 , 亡 。

樂 緯 三 卷 宋 均 注 。 梁 有 樂 五 鳥 圖 一 卷 , 亡 。

春 秋 災 異 十 五 卷 郗 萌 撰 。 梁 有 春 秋 緯 三 十 卷 , 宋 均 注 ; 春 秋 內 事 四 卷 , 春 秋 包 命 二 卷 , 春 秋 祕 事 十 一 卷 , 書 、 易 、 詩 、 孝 經 、 春 秋 、 河 洛 緯 祕 要 一 卷 , 五 帝 鉤 命 決 圖 一 卷 。 亡 。

孝 經 勾 命 決 六 卷 宋 均 注 。

孝 經 援 神 契 七 卷 宋 均 注 。

孝 經 內 事 一 卷 梁 有 孝 經 雜 緯 十 卷 , 宋 均 注 ; 孝 經 元 命 包 一 卷 , 孝 經 古 祕 援 神 二 卷 , 孝 經 古 祕 圖 一 卷 , 孝 經 左 右 握 二 卷 , 孝 經 左 右 契 圖 一 卷 , 孝 經 雌 雄 圖 三 卷 , 孝 經 異 本 雌 雄 圖 二 卷 , 孝 經 分 野 圖 一 卷 , 孝 經 內 事 圖 二 卷 , 孝 經 內 事 星 宿 講 堂 七 十 二 弟 子 圖 一 卷 , 又 口 授 圖 一 卷 ; 又 論 語 讖 八 卷 , 宋 均 注 ; 孔 老 讖 十 二 卷 , 老 子 河 洛 讖 一 卷 , 尹 公 讖 四 卷 , 劉 向 讖 一 卷 , 雜 讖 書 二 十 九 卷 , 堯 戒 舜 、 禹 一 卷 , 孔 子 王 明 鏡 一 卷 , 郭 文 金 雄 記 一 卷 , 王 子 年 歌 一 卷 , 嵩 高 道 士 歌 一 卷 。 亡 。

      右 十 三 部 , 合 九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三 十 二 部 , 共 二 百 三 十 二 卷 。

    易 曰 : 「 河 出 圖 , 洛 出 書 。 」 然 則 聖 人 之 受 命 也 , 必 因 積 德 累 業 , 豐 功 厚 利 , 誠 著 天 地 , 澤 被 生 人 , 萬 物 之 所 歸 往 , 神 明 之 所 福 饗 , 則 有 天 命 之 應 。 蓋 龜 龍 銜 負 , 出 於 河 、 洛 , 以 紀 易 代 之 徵 , 其 理 幽 昧 , 究 極 神 道 。 先 王 恐 其 惑 人 , 祕 而 不 傳 。 說 者 又 云 , 孔 子 既 敘 六 經 , 以 明 天 人 之 道 , 知 後 世 不 能 稽 同 其 意 , 故 別 立 緯 及 讖 , 以 遺 來 世 。 其 書 出 於 前 漢 , 有 河 圖 九 篇 , 洛 書 六 篇 , 云 自 黃 帝 至 周 文 王 所 受 本 文 。 又 別 有 三 十 篇 , 云 自 初 起 至 于 孔 子 , 九 聖 之 所 增 演 , 以 廣 其 意 。 又 有 七 經 緯 三 十 六 篇 , 並 云 孔 子 所 作 , 并 前 合 為 八 十 一 篇 。 而 又 有 尚 書 中 候 、 洛 罪 級 、 五 行 傳 、 詩 推 度 災 、 汜 曆 樞 、 含 神 務 、 孝 經 勾 命 決 、 援 神 契 、 雜 讖 等 書 。 漢 代 有 郗 氏 、 袁 氏 說 。 漢 末 , 郎 中 郗 萌 , 集 圖 緯 讖 雜 占 為 五 十 篇 , 謂 之 春 秋 災 異 。 宋 均 、 鄭 玄 , 並 為 讖 律 之 注 。 然 其 文 辭 淺 俗 , 顛 倒 舛 謬 , 不 類 聖 人 之 旨 。 相 傳 疑 世 人 造 為 之 後 , 或 者 又 加 點 竄 , 非 其 實 錄 。 起 王 莽 好 符 命 , 光 武 以 圖 讖 興 , 遂 盛 行 於 世 。 漢 時 , 又 詔 東 平 王 蒼 , 正 五 經 章 句 , 皆 命 從 讖 。 俗 儒 趨 時 , 益 為 其 學 , 篇 卷 第 目 , 轉 加 增 廣 。 言 五 經 者 , 皆 憑 讖 為 說 。 唯 孔 安 國 、 毛 公 、 王 璜 、 賈 逵 之 徒 獨 非 之 , 相 承 以 為 妖 妄 , 亂 中 庸 之 典 。 故 因 漢 魯 恭 王 、 河 間 獻 王 所 得 古 文 , 參 而 考 之 , 以 成 其 義 , 謂 之 「 古 學 」 。 當 世 之 儒 , 又 非 毀 之 , 竟 不 得 行 。 魏 代 王 肅 , 推 引 古 學 , 以 難 其 義 。 王 弼 、 杜 預 , 從 而 明 之 , 自 是 古 學 稍 立 。 至 宋 大 明 中 , 始 禁 圖 讖 , 梁 天 監 已 後 , 又 重 其 制 。 及 高 祖 受 禪 , 禁 之 踰 切 。 煬 帝 即 位 , 乃 發 使 四 出 , 搜 天 下 書 籍 與 讖 緯 相 涉 者 , 皆 焚 之 , 為 吏 所 糾 者 至 死 。 自 是 無 復 其 學 , 祕 府 之 內 , 亦 多 散 亡 。 今 錄 其 見 存 , 列 于 六 經 之 下 , 以 備 異 說 。

三 蒼 三 卷 郭 璞 注 。 秦 相 李 斯 作 蒼 頡 篇 , 漢 揚 雄 作 訓 纂 篇 , 後 漢 郎 中 賈 魴 作 滂 喜 篇 , 故 曰 三 蒼 。 梁 有 蒼 頡 二 卷 , 後 漢 司 空 杜 林 注 , 亡 。

埤 蒼 三 卷 張 揖 撰 。 梁 有 廣 蒼 一 卷 , 樊 恭 撰 , 亡 。

急 就 章 一 卷 漢 黃 門 令 史 游 撰 。

急 就 章 二 卷 崔 浩 撰 。

急 就 章 三 卷 豆 盧 氏 撰 。

吳 章 二 卷 陸 機 撰 。

小 學 篇 一 卷 晉 下 邳 內 史 王 義 撰 。

少 學 九 卷 楊 方 撰 。

始 學 一 卷

勸 學 一 卷 蔡 邕 撰 。 有 司 馬 相 如 凡 將 篇 , 〔 三 一 〕 班 固 太 甲 篇 、 在 昔 篇 , 崔 瑗 飛 龍 篇 , 蔡 邕 聖 皇 篇 、 黃 初 篇 、 吳 章 篇 , 蔡 邕 女 史 篇 , 合 八 卷 ; 又 幼 學 二 卷 , 朱 育 撰 ; 始 學 十 二 卷 , 吳 郎 中 項 峻 撰 ; 又 月 儀 十 二 卷 。 亡 。

發 蒙 記 一 卷 晉 著 作 郎 束 晢 撰 。

啟 蒙 記 三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顧 愷 之 撰 。

啟 疑 記 三 卷 顧 愷 之 撰 。

千 字 文 一 卷 梁 給 事 郎 周 興 嗣 撰 。

千 字 文 一 卷 梁 國 子 祭 酒 蕭 子 雲 注 。

千 字 文 一 卷 胡 肅 注 。

篆 書 千 字 文 一 卷

演 千 字 文 五 卷

草 書 千 字 文 一 卷

古 今 字 詁 三 卷 張 揖 撰 。   梁 有 難 字 一 卷 , 錯 誤 字 一 卷 , 〔 三 二 〕 並 張 揖 撰 ; 異 字 二 卷 , 朱 育 撰 ; 字 屬 一 卷 , 賈 魴 撰 。 亡 。

雜 字 解 詁 四 卷 魏 掖 庭 右 丞 周 氏 撰 。 梁 有 解 文 字 七 卷 , 周 成 撰 ; 字 義 訓 音 六 卷 , 古 今 字 苑 十 卷 , 曹 侯 彥 撰 。 亡 。

雜 字 指 一 卷 後 漢 太 子 中 庶 子 郭 顯 卿 撰 。

字 指 二 卷 晉 朝 議 大 夫 李 彤 撰 。 梁 有 單 行 字 四 卷 , 李 彤 撰 ; 又 字 偶 五 卷 。 亡 。

說 文 十 五 卷 許 慎 撰 。 梁 有 演 說 文 一 卷 , 庾 儼 默 注 , 亡 。

說 文 音 隱 四 卷

字 林 七 卷 晉 弦 令 呂 忱 撰 。

字 林 音 義 五 卷 宋 揚 州 督 護 吳 恭 撰 。

古 今 字 書 十 卷

字 書 三 卷

字 書 十 卷

字 統 二 十 一 卷 陽 承 慶 撰 。 〔 三 三 〕

玉 篇 三 十 一 卷 陳 左 衛 將 軍 顧 野 王 撰 。 〔 三 四 〕

字 類 敘 評 三 卷 侯 洪 伯 撰 。

要 字 苑 一 卷 宋 豫 章 太 守 謝 康 樂 撰 。 梁 有 常 用 字 訓 一 卷 , 殷 仲 堪 撰 ; 要 用 字 對 誤 四 卷 , 〔 三 五 〕 梁 輕 車 參 軍 鄒 誕 生 撰 , 亡 。

要 用 雜 字 三 卷 鄒 里 撰 。 梁 有 文 字 要 記 三 卷 , 王 義 撰 , 亡 。

俗 語 難 字 一 卷 祕 書 少 監 王 劭 撰 。

雜 字 要 三 卷 密 州 行 參 軍 李 少 通 撰 。

文 字 整 疑 一 卷

正 名 一 卷

文 字 集 略 六 卷 梁 文 貞 處 士 阮 孝 緒 撰 。

今 字 辯 疑 三 卷 李 少 通 撰 。

異 字 同 音 一 卷 梁 有 釋 字 同 音 三 卷 , 宋 散 騎 常 侍 吉 文 甫 撰 。

字 宗 三 卷 薛 立 撰 。

文 字 譜 一 卷 梁 有 古 今 文 字 序 一 卷 , 劉 歊 撰 ; 文 字 統 略 一 卷 , 焦 子 明 撰 。 亡 。

文 字 辯 嫌 一 卷 彭 立 撰 。

辯 字 一 卷 戴 規 撰 。

雜 字 音 一 卷

借 音 字 一 卷

音 書 考 源 一 卷

聲 韻 四 十 一 卷 周 研 撰 。

聲 類 十 卷 魏 左 校 令 李 登 撰 。

韻 集 十 卷

韻 集 六 卷 晉 安 復 令 呂 靜 撰 。

四 聲 韻 林 二 十 八 卷 張 諒 撰 。

韻 集 八 卷 段 弘 撰 。

群 玉 典 韻 五 卷 梁 有 文 章 音 韻 二 卷 , 王 該 撰 ; 又 五 音 韻 五 卷 。 亡 。

韻 略 一 卷 陽 休 之 撰 。

修 續 音 韻 決 疑 十 四 卷 李 概 撰 。

纂 韻 鈔 十 卷

四 聲 指 歸 一 卷 劉 善 經 撰 。

四 聲 一 卷 梁 太 子 少 傅 沈 約 撰 。

四 聲 韻 略 十 三 卷 夏 侯 詠 撰 。

音 譜 四 卷 李 概 撰 。

韻 英 三 卷 釋 靜 洪 撰 。

通 俗 文 一 卷 服 虔 撰 。

訓 俗 文 字 略 一 卷 後 齊 黃 門 郎 顏 之 推 撰 。

證 俗 音 字 略 六 卷 梁 有 詁 幼 二 卷 , 顏 延 之 撰 ; 廣 詁 幼 一 卷 , 宋 給 事 中 荀 楷 撰 。 亡 。

文 字 音 七 卷 晉 蕩 昌 長 王 延 撰 。 梁 有 纂 文 三 卷 , 亡 。

翻 真 語 一 卷 王 延 撰 。

真 言 鑒 誡 一 卷

字 書 音 同 異 一 卷

敘 同 音 義 三 卷

河 洛 語 音 一 卷 王 長 孫 撰 。

國 語 十 五 卷

國 語 十 卷

鮮 卑 語 五 卷

國 語 物 名 四 卷 後 魏 侯 伏 侯 可 悉 陵 撰 。

國 語 真 歌 十 卷

國 語 雜 物 名 三 卷 侯 伏 侯 可 悉 陵 撰 。

國 語 十 八 傳 一 卷

國 語 御 歌 十 一 卷

鮮 卑 語 十 卷

國 語 號 令 四 卷

國 語 雜 文 十 五 卷

鮮 卑 號 令 一 卷 周 武 帝 撰 。

雜 號 令 一 卷

古 文 官 書 一 卷 後 漢 議 郎 衛 敬 仲 撰 。

古 今 奇 字 一 卷 郭 顯 卿 撰 。

六 文 書 一 卷

四 體 書 勢 一 卷 晉 長 水 校 尉 衛 撰 。

雜 體 書 九 卷 釋 正 度 撰 。

古 今 八 體 六 文 書 法 一 卷

古 今 篆 隸 雜 字 體 一 卷 蕭 子 政 撰 。

古 今 文 等 書 一 卷

篆 隸 雜 體 書 二 卷

文 字 圖 二 卷

古 今 字 圖 雜 錄 一 卷 祕 書 學 士 曹 憲 撰 。

婆 羅 門 書 一 卷 梁 有 扶 南 胡 書 一 卷 。

外 國 書 四 卷

秦 皇 東 巡 會 稽 刻 石 文 一 卷

一 字 石 經 周 易 一 卷 梁 有 三 卷 。

一 字 石 經 尚 書 六 卷 梁 有 今 字 石 經 鄭 氏 尚 書 八 卷 , 亡 。

一 字 石 經 魯 詩 六 卷 梁 有 毛 詩 二 卷 , 亡 。

一 字 石 經 儀 禮 九 卷

一 字 石 經 春 秋 一 卷 梁 有 一 卷 。

一 字 石 經 公 羊 傳 九 卷

一 字 石 經 論 語 一 卷 梁 有 二 卷 。

一 字 石 經 典 論 一 卷

三 字 石 經 尚 書 九 卷 梁 有 十 三 卷 。

三 字 石 經 尚 書 五 卷

三 字 石 經 春 秋 三 卷 梁 有 十 二 卷 。

      右 一 百 八 部 , 四 百 四 十 七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一 百 三 十 五 部 , 五 百 六 十 九 卷 。

    孔 子 曰 : 「 必 也 正 名 乎 ? 」 名 謂 書 字 。 「 名 不 正 則 言 不 順 , 言 不 順 則 事 不 成 。 」 說 者 以 為 書 之 所 起 , 起 自 黃 帝 蒼 頡 。 比 類 象 形 謂 之 文 , 形 聲 相 益 謂 之 字 , 著 於 竹 帛 謂 之 書 。 故 有 象 形 、 諧 聲 、 會 意 、 轉 注 、 假 借 、 處 事 六 義 之 別 。 古 者 童 子 示 而 不 誑 , 六 年 教 之 數 與 方 名 。 十 歲 入 小 學 , 學 書 計 。 二 十 而 冠 , 始 習 先 王 之 道 , 故 能 成 其 德 而 任 事 。 然 自 蒼 頡 訖 于 漢 初 , 書 經 五 變 : 一 日 古 文 , 即 蒼 頡 所 作 。 二 曰 大 篆 , 周 宣 王 時 史 籀 所 作 。 三 曰 小 篆 , 秦 時 李 斯 所 作 。 四 曰 隸 書 , 程 邈 所 作 。 五 曰 草 書 , 漢 初 作 。 秦 世 既 廢 古 文 , 始 用 八 體 , 有 大 篆 、 小 篆 、 刻 符 、 摹 印 、 蟲 書 、 署 書 、 殳 書 、 隸 書 。 漢 時 以 六 體 教 學 童 , 有 古 文 、 奇 字 、 篆 書 、 隸 書 、 繆 篆 、 蟲 鳥 , 并 ` 書 、 楷 書 、 懸 針 、 垂 露 、 飛 白 等 二 十 餘 種 之 勢 , 皆 出 於 上 六 書 , 因 事 生 變 也 。 魏 世 又 有 八 分 書 , 其 字 義 訓 讀 , 有 史 籀 篇 、 蒼 頡 篇 、 三 蒼 、 埤 蒼 、 廣 蒼 、 等 諸 篇 章 , 訓 詁 、 說 文 、 字 林 、 音 義 、 聲 韻 、 體 勢 等 諸 書 。 自 後 漢 佛 法 行 於 中 國 , 又 得 西 域 胡 書 , 能 以 十 四 字 貫 一 切 音 , 文 省 而 義 廣 , 謂 之 婆 羅 門 書 。 與 八 體 六 文 之 義 殊 別 。 今 取 以 附 體 勢 之 下 。 又 後 魏 初 定 中 原 , 軍 容 號 令 , 皆 以 夷 語 。 後 染 華 俗 , 多 不 能 通 , 故 錄 其 本 言 , 相 傳 教 習 , 謂 之「
國 語 」 。 今 取 以 附 音 韻 之 末 。 又 後 漢 鐫 刻 七 經 , 著 於 石 碑 , 皆 蔡 邕 所 書 。 魏 正 始 中 , 又 立 三 字 石 經 , 〔 三 六 〕 相 承 以 為 七 經 正 字 。 後 魏 之 末 , 齊 神 武 執 政 , 自 洛 陽 徙 于 鄴 都 , 行 至 河 陽 , 值 岸 崩 , 遂 沒 于 水 。 其 得 至 鄴 者 , 不 盈 太 半 。 至 隋 開 皇 六 年 , 又 自 鄴 京 載 入 長 安 , 置 于 祕 書 內 省 , 議 欲 補 緝 , 立 于 國 學 。 尋 屬 隋 亂 , 事 遂 寢 廢 , 營 造 之 司 , 因 用 為 柱 礎 。 貞 觀 初 , 祕 書 監 臣 魏 徵 , 始 收 聚 之 , 十 不 存 一 。 其 相 承 傳 拓 之 本 , 猶 在 祕 府 , 并 秦 帝 刻 石 , 附 於 此 篇 , 以 備 小 學 。

      凡 六 藝 經 緯 六 百 二 十 七 部 , 五 千 三 百 七 十 一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九 百 五 十 部 , 七 千 二 百 九 十 卷 。

    傳 曰 : 「 玉 不 琢 , 不 成 器 , 人 不 學 , 不 知 道 。 」 古 之 君 子 , 多 識 而 不 窮 , 畜 疑 以 待 問 ; 學 不 踰 等 , 教 不 陵 節 ; 言 約 而 易 曉 , 師 逸 而 功 倍 ; 且 耕 且 養 , 三 年 而 成 一 藝 。 自 孔 子 沒 而 微 言 絕 , 七 十 子 喪 而 大 義 乖 , 學 者 離 群 索 居 , 各 為 異 說 。 至 于 戰 國 , 典 文 遺 棄 , 六 經 之 儒 , 不 能 究 其 宗 旨 , 多 立 小 數 , 一 經 至 數 百 萬 言 。 致 令 學 者 難 曉 , 虛 誦 問 答 , 脣 腐 齒 落 而 不 知 益 。 且 先 王 設 教 , 以 防 人 欲 , 必 本 於 人 事 , 折 之 中 道 。 上 天 之 命 , 略 而 言 , 方 外 之 理 , 固 所 未 說 。 至 後 漢 好 圖 讖 , 晉 世 重 玄 言 , 穿 鑿 妄 作 , 日 以 滋 生 。 先 王 正 典 , 雜 之 以 妖 妄 , 大 雅 之 論 , 汩 之 以 放 誕 。 陵 夷 至 于 近 代 , 去 正 轉 疏 , 無 復 師 資 之 法 。 學 不 心 解 , 專 以 浮 華 相 尚 , 豫 造 雜 難 , 擬 為 讎 對 , 遂 有 芟 角 、 反 對 、 互 從 等 諸 翻 競 之 說 。 馳 騁 煩 言 , 以 紊 彝 敘 , 譊 譊 成 俗 , 而 不 知 變 , 此 學 者 之 蔽 也 。 班 固 列 六 藝 為 九 種 , 或 以 緯 書 解 經 , 合 為 十 種 。

校 勘 記

〔 一 〕   寶 蹟 臺   原 作 「 寶 臺 」 , 據 張 彥 遠 歷 代 名 畫 記 一 補 「 蹟 」 字 。

〔 二 〕   臨 海 令 伏 曼 容   姚 振 宗 隋 書 經 籍 志 考 證 ( 以 下 簡 稱 姚 考 ) 說 , 梁 書 本 傳 作 「 臨 海 太 守 」 。 按 : 本 書 地 理 志 下 , 隋 代 以 前 , 臨 海 為 郡 。 作 「 太 守 」 , 是 。 本 志 的 校 勘 , 大 部 分 採 用 姚 考 的 研 究 成 果 , 除 必 須 指 出 的 以 外 , 以 下 校 記 不 一 一 注 明 。

〔 三 〕   謝 萬 等 注   舊 唐 書 經 籍 志 ( 以 下 簡 稱 舊 唐 志 ) 上 、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 以 下 簡 稱 新 唐 志 ) 一 無 「 等 」 字 。

〔 四 〕   顏 氏 撰   按 : 「 撰 」 下 當 補 「 亡 」 字 。 這 些 書 當 時 未 列 入 存 書 目 錄 , 當 已 佚 亡 。 以 下 類 似 情 況 , 不 再 出 校 記 。

〔 五 〕   吳 太 尉 范 順 問 劉 毅 答   原 作 「 范 順 問 吳 太 尉 劉 毅 答 」 。 侯 康 補 三 國 藝 文 志 : 「 『 吳 太 尉 』 三 字 當 上 屬 。 吳 志 孫 皓 傳 有 太 尉 范 慎 , 又 見 孫 登 傳 注 , 即 其 人 也 。 順 慎 古 通 。 」 今 據 改 。

〔 六 〕   姚 方 興   原 作 「 姚 興 方 」 , 據 經 典 釋 文 ( 以 下 簡 稱 釋 文 ) 敘 錄 、 史 通 正 史 篇 改 。

〔 七 〕   河 間 太 傅 毛 萇   「 太 傅 」 原 作 「 太 守 」 。 日 本 國 見 在 書 目 , 「 守 」 作 「 傅 」 。 按 : 漢 代 置 河 間 國 , 後 魏 才 置 河 間 郡 。 毛 萇 應 是 河 間 王 太 傅 。 今 據 改 。

〔 八 〕   有 毛 詩 問 難 二 卷   依 上 下 文 例 , 「 有 」 上 當 有 「 梁 」 字 。

〔 九 〕   舒 援   孔 穎 達 毛 詩 正 義 序 : 「 近 代 為 義 疏 者 有 全 緩 、 何 胤 、 舒 瑗 。 」 舒 援 不 知 是 否 即 舒 瑗 。

〔 一 0 〕 蔡 超   原 作 「 蔡 超 宗 」 , 據 宋 書 南 郡 王 義 宣 傳 、 張 暢 傳 及 釋 文 敘 錄 刪 「 宗 」 字 。

〔 一 一 〕 司 馬 憲   「 憲 」 原 作 「 瓛 」 , 據 南 史 丘 巨 源 傳 、 梁 書 伏 曼 容 傳 改 。

〔 一 二 〕 喪 服 經 傳 義 疏 一 卷   此 書 似 應 在 注 中 , 而 誤 入 正 文 。

〔 一 三 〕 梁 國 子 助 教 皇 侃   「 梁 」 原 作 「 陳 」 。 按 梁 書 本 傳 , 侃 以 大 同 十 一 年 卒 , 不 應 說 「 陳 」 。 今 據 改 。

〔 一 四 〕 喪 服 要 記   原 脫 「 記 」 字 , 據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一 補 。

〔 一 五 〕 劉 智   按 : 原 作 「 孔 智 」 , 據 晉 書 劉 寔 傳 附 劉 智 傳 、 通 典 九 五 改 。 書 名 , 晉 書 作 喪 服 釋 疑 論 。

〔 一 六 〕 王 逡   「 逡 」 原 作 「 逸 」 , 據 南 齊 書 禮 志 下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一 改 。 王 逡 即 王 逡 之 , 南 齊 書 及 南 史 有 傳 。

〔 一 七 〕 禮 記 講 疏   原 作 「 禮 記 義 疏 」 , 據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一 改 。

〔 一 八 〕 禮 記 義 疏   原 作 「 禮 記 講 疏 」 , 據 梁 書 武 帝 紀 、 釋 文 敘 錄 改 。

〔 一 九 〕 梁 有 晉 益 陽 令 吳 商 禮 難 十 二 卷   「 陽 」 原 作 「 壽 」 。 廿 二 史 考 異 : 「 益 壽 」 誤 , 集 部 別 集 類 吳 商 集 作 「 益 陽 令 」 。 按 : 晉 書 地 理 志 有 益 陽 縣 , 無 益 壽 縣 。 今 據 改 。

〔 二 0 〕 王 史 氏 記   原 作 「 王 氏 史 氏 記 」 。 廿 二 史 考 異 「 漢 書 作 『 王 史 氏 』 。 『 王 史 』 , 複 姓 也 。 此 衍 一 『 氏 』 字 。 」 今 據 刪 。

〔 二 一 〕 融 又 定 月 令 一 篇   「 定 」 原 作 「 足 」 , 據 通 典 禮 典 序 改 。

〔 二 二 〕 何 始 真   「 始 」 原 作 「 賀 」 , 據 宋 書 蔡 興 宗 傳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一 改 。

〔 二 三 〕 樂 平 太 守   「 樂 平 」 原 作 「 平 樂 」 。 按 : 魏 書 地 形 志 無 平 樂 郡 , 有 樂 平 郡 。 今 據 改 。

〔 二 四 〕 荀 昶   「 昶 」 原 作 「 勖 」 , 據 釋 文 敘 錄 改 。 下 「 荀 昶 注 孝 經 」 同 。

〔 二 五 〕 袁 敬 仲   釋 文 敘 錄 作 「 袁 彥 伯 」 。 下 「 正 始 名 士 傳 」 注 同 。

〔 二 六 〕 古 文 孝 經 述 義   「 古 」 各 本 誤 作 「 千 」 , 宋 小 字 本 誤 作 「 十 」 , 文 義 不 通 。 今 據 上 列 「 古 文 孝 經 」 書 名 改 正 。

〔 二 七 〕 孟 整   「 整 」 原 作 「 釐 」 , 據 釋 文 敘 錄 改 。

〔 二 八 〕 陽 惠 明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一 及 通 志 一 九 氏 族 略 , 「 陽 」 作 「 暢 」 。

〔 二 九 〕 新 書 對 張 論   冊 府 六 0 五 作 「 新 書 討 張 論 語 」 。

〔 三 0 〕 特 進 中 軍 將 軍 沈 約   「 特 進 」 前 應 有 「 梁 」 字 。

〔 三 一 〕 有 司 馬 相 如 凡 將 篇   「 有 」 上 應 有 「 梁 」 字 。

〔 三 二 〕 錯 誤 字   姚 考 : 冊 府 六 0 八 , 張 揖 撰 字 諟 一 卷 。 按 廣 韻 引 字 諟 四 條 , 不 著 姓 名 。 證 以 冊 府 所 載 , 蓋 即 張 揖 字 諟 。 其 名 當 是 錯 誤 字 諟 。

〔 三 三 〕 陽 承 慶   「 陽 」 原 作 「 楊 」 , 據 魏 書 陽 尼 傳 改 。

〔 三 四 〕 陳 左 衛 將 軍 顧 野 王   原 脫 「 衛 」 字 , 據 下 集 部 別 集 類 補 。

〔 三 五 〕 要 用 字 對 誤   姚 考 : 按 日 本 書 目 有 周 字 對 語 二 卷 , 蓋 即 此 書 , 而 「 用 」 訛 為 「 周 」 。 此 「 對 誤 」 實 「 對 語 」 之 訛 。

〔 三 六 〕 三 字 石 經   按 : 「 三 」 原 作 「 一 」 , 據 晉 書 衛 傳 改 。 「 三 字 石 經 」 也 稱 「 三 體 石 經 」 。
 
 
 

隋 書 卷 三 十 三

    志 第 二 十 八

      經 籍 二

史 記 一 百 三 十 卷 目 錄 一 卷 , 漢 中 書 令 司 馬 遷 撰 。

史 記 八 十 卷 宋 南 中 郎 外 兵 參 軍 裴 駰 注 。

史 記 音 義 十 二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野 民 撰 。 〔 一 〕

史 記 音 三 卷 梁 輕 車 錄 事 參 軍 鄒 誕 生 撰 。

古 史 考 二 十 五 卷 晉 義 陽 亭 侯 譙 周 撰 。

漢 書 一 百 一 十 五 卷 漢 護 軍 班 固 撰 , 太 山 太 守 應 劭 集 解 。

漢 書 集 解 音 義 二 十 四 卷 應 劭 撰 。

漢 書 音 訓 一 卷 服 虔 撰 。

漢 書 音 義 七 卷 韋 昭 撰 。

漢 書 音 二 卷 梁 尋 陽 太 守 劉 顯 撰 。

漢 書 音 二 卷 夏 侯 詠 撰 。

漢 書 音 義 十 二 卷 國 子 博 士 蕭 該 撰 。

漢 書 音 十 二 卷 廢 太 子 勇 命 包 愷 等 撰 。

漢 書 集 注 十 三 卷 晉 灼 撰 。

漢 書 注 一 卷 齊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陸 澄 撰 。

漢 書 續 訓 三 卷 梁 平 北 諮 議 參 軍 韋 稜 撰 。 〔 二 〕

漢 書 訓 纂 三 十 卷 陳 吏 部 尚 書 姚 察 撰 。

漢 書 集 解 一 卷 姚 察 撰 。

論 前 漢 事 一 卷 蜀 丞 相 諸 葛 亮 撰 。

漢 書 駁 議 二 卷 晉 安 北 將 軍 劉 寶 撰 。

定 漢 書 疑 二 卷 姚 察 撰 。

漢 書 敘 傳 五 卷 項 岱 撰 。

漢 疏 四 卷 梁 有 漢 書 孟 康 音 九 卷 , 劉 孝 標 注 漢 書 一 百 四 十 卷 , 陸 澄 注 漢 書 一 百 二 卷 , 梁 元 帝 注 漢 書 一 百 一 十 五 卷 , 並 亡 。

東 觀 漢 記 一 百 四 十 三 卷 起 光 武 記 注 至 靈 帝 , 長 水 校 尉 劉 珍 等 撰 。

後 漢 書 一 百 三 十 卷 無 帝 紀 , 吳 武 陵 太 守 謝 承 撰 。

後 漢 記 六 十 五 卷 本 一 百 卷 , 梁 有 , 今 殘 缺 。 晉 散 騎 常 侍 薛 瑩 撰 。

續 漢 書 八 十 三 卷 晉 祕 書 監 司 馬 彪 撰 。

後 漢 書 十 七 卷 本 九 十 七 卷 , 今 殘 缺 。 晉 少 府 卿 華 嶠 撰 。

後 漢 書 八 十 五 卷 本 一 百 二 十 二 卷 , 晉 祠 部 郎 謝 沈 撰 。

後 漢 南 記 四 十 五 卷 本 五 十 五 卷 , 今 殘 缺 。 晉 江 州 從 事 張 瑩 撰 。

後 漢 書 九 十 五 卷 本 一 百 卷 , 晉 祕 書 監 袁 山 松 撰 。

後 漢 書 九 十 七 卷 宋 太 子 詹 事 范 曄 撰 。

後 漢 書 一 百 二 十 五 卷 范 曄 本 , 梁 剡 令 劉 昭 注 。

後 漢 書 音 一 卷 後 魏 太 常 劉 芳 撰 。

范 漢 音 訓 三 卷 陳 宗 道 先 生 臧 競 撰 。 〔 三 〕

范 漢 音 三 卷 蕭 該 撰 。

後 漢 書 讚 論 四 卷 范 曄 撰 。

漢 書 纘 十 八 卷 范 曄 撰 。 梁 有 蕭 子 顯 後 漢 書 一 百 卷 , 王 韶 後 漢 林 二 百 卷 , 韋 闡 後 漢 音 二 卷 , 亡 。

魏 書 四 十 八 卷 晉 司 空 王 沈 撰 。

吳 書 二 十 五 卷 韋 昭 撰 。 本 五 十 五 卷 , 梁 有 , 今 殘 缺 。

吳 紀 九 卷 晉 太 學 博 士 環 濟 撰 。 晉 有 張 勃 吳 錄 三 十 卷 , 亡 。

三 國 志 六 十 五 卷 敘 錄 一 卷 , 晉 太 子 中 庶 子 陳 壽 撰 , 宋 太 中 大 夫 裴 松 之 注 。

魏 志 音 義 一 卷 盧 宗 道 撰 。

論 三 國 志 九 卷 何 常 侍 撰 。

三 國 志 評 三 卷 徐 眾 撰 。 〔 四 〕 梁 有 三 國 志 序 評 三 卷 , 晉 著 作 佐 郎 王 濤 撰 , 亡 。

晉 書 八 十 六 卷 本 九 十 三 卷 , 今 殘 缺 。 晉 著 作 郎 王 隱 撰 。

晉 書 二 十 六 卷 本 四 十 四 卷 , 訖 明 帝 , 今 殘 缺 。 晉 散 騎 常 侍 虞 預 撰 。

晉 書 十 卷 未 成 , 本 十 四 卷 , 今 殘 缺 。 晉 中 書 郎 朱 鳳 撰 , 訖 元 帝 。

晉 中 興 書 七 十 八 卷 起 東 晉 。 宋 湘 東 太 守 何 法 盛 撰 。

晉 書 三 十 六 卷 宋 臨 川 內 史 謝 靈 運 撰 。

晉 書 一 百 一 十 卷 齊 徐 州 主 簿 臧 榮 緒 撰 。

晉 書 十 一 卷 本 一 百 二 卷 , 梁 有 , 今 殘 缺 。 蕭 子 雲 撰 。

晉 史 草 三 十 卷 梁 蕭 子 顯 撰 。 梁 有 鄭 忠 晉 書 七 卷 , 沈 約 晉 書 一 百 一 十 一 卷 , 庾 銑 東 晉 新 書 七 卷 , 亡 。

宋 書 六 十 五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爰 撰 。

宋 書 六 十 五 卷 齊 冠 軍 錄 事 參 軍 孫 嚴 撰 。

宋 書 一 百 卷 梁 尚 書 僕 射 沈 約 撰 。 梁 有 宋 大 明 中 所 撰 宋 書 六 十 一 卷 , 亡 。

齊 書 六 十 卷 梁 吏 部 尚 書 蕭 子 顯 撰 。

齊 紀 十 卷 劉 陟 撰 。

齊 紀 二 十 卷 沈 約 撰 。 梁 有 江 淹 齊 史 十 三 卷 , 亡 。

梁 書 四 十 九 卷 梁 中 書 郎 謝 吳 撰 , 本 一 百 卷 。

梁 史 五 十 三 卷 陳 領 軍 、 大 著 作 郎 許 亨 撰 。

梁 書 帝 紀 七 卷 姚 察 撰 。

通 史 四 百 八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起 三 皇 , 訖 梁 。

後 魏 書 一 百 三 十 卷 後 齊 僕 射 魏 收 撰 。

後 魏 書 一 百 卷 著 作 郎 魏 彥 深 撰 。

陳 書 四 十 二 卷 訖 宣 帝 , 陳 吏 部 尚 書 陸 瓊 撰 。

周 史 十 八 卷 未 成 。 吏 部 尚 書 牛 弘 撰 。

      右 六 十 七 部 , 三 千 八 十 三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八 十 部 , 四 千 三 十 卷 。

    古 者 天 子 諸 侯 , 必 有 國 史 , 以 紀 言 行 , 後 世 多 務 , 其 道 彌 繁 。 夏 殷 已 上 , 左 史 記 言 , 右 史 記 事 , 周 則 太 史 、 小 史 、 內 史 、 外 史 、 御 史 , 分 掌 其 事 , 而 諸 侯 之 國 , 亦 置 史 官 。 又 春 秋 國 語 引 周 志 、 鄭 書 之 說 , 推 尋 事 跡 , 似 當 時 記 事 , 各 有 職 司 , 後 又 合 而 撰 之 , 總 成 書 記 。 其 後 陵 夷 衰 亂 , 史 官 放 絕 , 秦 滅 先 王 之 典 , 遺 制 莫 存 。 至 漢 武 帝 時 , 始 置 太 史 公 , 命 司 馬 談 為 之 , 以 掌 其 職 。 時 天 下 計 書 , 皆 先 上 太 史 , 副 上 丞 相 , 遺 文 古 事 , 靡 不 畢 臻 。 談 乃 據 左 氏 、 國 語 、 世 本 、 戰 國 策 、 楚 漢 春 秋 , 接 其 後 事 , 成 一 家 之 言 。 談 卒 , 其 子 遷 又 為 太 史 令 , 嗣 成 其 志 。 上 自 黃 帝 , 訖 于 炎 漢 , 合 十 二 本 紀 、 十 表 、 八 書 、 三 十 世 家 、 七 十 列 傳 , 謂 之 史 記 。 遷 卒 以 後 , 好 事 者 亦 頗 著 述 , 然 多 鄙 淺 , 不 足 相 繼 。 至 後 漢 扶 風 班 彪 , 綴 後 傳 數 十 篇 , 并 譏 正 前 失 。 彪 卒 , 明 帝 命 其 子 固 , 續 成 其 志 。 以 為 唐 、 虞 、 三 代 , 世 有 典 籍 , 史 遷 所 記 , 乃 以 漢 氏 繼 於 百 王 之 末 , 非 其 義 也 。 故 斷 自 高 祖 , 終 於 孝 平 、 王 莽 之 誅 , 為 十 二 紀 、 八 表 、 十 志 、 六 十 九 傳 , 潛 心 積 思 , 二 十 餘 年 。 建 初 中 , 始 奏 表 及 紀 傳 , 其 十 志 竟 不 能 就 。 固 卒 後 , 始 命 曹 大 家 續 成 之 。 先 是 明 帝 召 固 為 蘭 臺 令 史 , 與 諸 先 輩 陳 宗 、 尹 敏 、 孟 冀 等 , 共 成 光 武 本 紀 。 擢 固 為 郎 , 典 校 祕 書 。 固 撰 後 漢 事 , 作 列 傳 載 記 二 十 八 篇 。 其 後 劉 珍 、 劉 毅 、 劉 陶 、 伏 無 忌 等 , 相 次 著 述 東 觀 , 謂 之 漢 記 。 及 三 國 鼎 峙 , 魏 氏 及 吳 , 並 有 史 官 。 晉 時 , 巴 西 陳 壽 刪 集 三 國 之 事 , 唯 魏 帝 為 紀 , 其 功 臣 及 吳 、 蜀 之 主 , 並 皆 為 傳 , 仍 各 依 其 國 , 部 類 相 從 , 謂 之 三 國 志 。 壽 卒 後 , 梁 州 大 中 正 范 穎 表 奏 其 事 , 帝 詔 河 南 尹 、 洛 陽 令 , 就 壽 家 寫 之 。 自 是 世 有 著 述 , 皆 擬 班 、 馬 , 以 為 正 史 , 作 者 尤 廣 。 一 代 之 史 , 至 數 十 家 。 唯 史 記 、 漢 書 , 師 法 相 傳 , 並 有 解 釋 。 三 國 志 及 范 曄 後 漢 , 雖 有 音 注 , 既 近 世 之 作 , 並 讀 之 可 知 。 梁 時 , 明 漢 書 有 劉 顯 、 韋 稜 、 陳 時 有 姚 察 , 隋 代 有 包 愷 、 蕭 該 , 並 為 名 家 。 史 記 傳 者 甚 微 。 今 依 其 世 代 , 聚 而 編 之 , 以 備 正 史 。

紀 年 十 二 卷 汲 冢 書 , 并 竹 書 同 異 一 卷 。

漢 紀 三 十 卷 漢 祕 書 監 荀 悅 撰 。 〔 五 〕

後 漢 紀 三 十 卷 袁 彥 伯 撰 。

後 漢 紀 三 十 卷 張 璠 撰 。

獻 帝 春 秋 十 卷 袁 曄 撰 。

魏 氏 春 秋 二 十 卷 孫 盛 撰 。

魏 紀 十 二 卷 左 將 軍 陰 澹 撰 。 〔 六 〕

漢 魏 春 秋 九 卷 孔 舒 元 撰 。

晉 紀 四 卷 陸 機 撰 。

晉 紀 二 十 三 卷 干 寶 撰 。 訖 愍 帝 。

晉 紀 十 卷 晉 前 軍 諮 議 曹 嘉 之 撰 。

漢 晉 陽 秋 四 十 七 卷 訖 愍 帝 。 晉 滎 陽 太 守 習 鑿 齒 撰 。

晉 紀 十 一 卷 訖 明 帝 。 晉 荊 州 別 駕 鄧 粲 撰 。

晉 陽 秋 三 十 二 卷 訖 哀 帝 。 孫 盛 撰 。

晉 紀 二 十 三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劉 謙 之 撰 。

晉 紀 十 卷 宋 吳 興 太 守 王 韶 之 撰 。

晉 紀 四 十 五 卷 宋 中 散 大 夫 徐 廣 撰 。

續 晉 陽 秋 二 十 卷 宋 永 嘉 太 守 檀 道 鸞 撰 。

續 晉 紀 五 卷 宋 新 興 太 守 郭 季 產 撰 。

宋 略 二 十 卷 梁 通 直 郎 裴 子 野 撰 。

宋 春 秋 二 十 卷 梁 吳 興 令 王 琰 撰 。

齊 春 秋 三 十 卷 梁 奉 朝 請 吳 均 撰 。

齊 典 五 卷 王 逸 撰 。

齊 典 十 卷

三 十 國 春 秋 三 十 一 卷 梁 湘 東 世 子 蕭 方 等 撰 。

戰 國 春 秋 二 十 卷 李 概 撰 。

梁 典 三 十 卷 劉 璠 撰 。

梁 典 三 十 卷 陳 始 興 王 諮 議 何 之 元 撰 。

梁 撮 要 三 十 卷 陳 征 南 諮 議 陰 僧 仁 撰 。

梁 後 略 十 卷 姚 勖 撰 。

梁 太 清 紀 十 卷 梁 長 沙 蕃 王 蕭 韶 撰 。

淮 海 亂 離 志 四 卷 蕭 世 怡 撰 。 敘 梁 末 侯 景 之 亂 。

齊 紀 三 十 卷 紀 後 齊 事 。 崔 子 發 撰 。

齊 志 十 卷 後 齊 事 。 王 劭 撰 。

      右 三 十 四 部 , 六 百 六 十 六 卷 。

    自 史 官 放 絕 , 作 者 相 承 , 皆 以 班 、 馬 為 準 。 起 漢 獻 帝 , 雅 好 典 籍 , 以 班 固 漢 書 文 繁 難 省 , 命 潁 川 荀 悅 作 春 秋 左 傳 之 體 , 為 漢 紀 三 十 篇 。 言 約 而 事 詳 , 辯 論 多 美 , 大 行 於 世 。 至 晉 太 康 元 年 , 汲 郡 人 發 魏 襄 王 冢 , 得 古 竹 簡 書 , 字 皆 科 斗 。 發 冢 者 不 以 為 意 , 往 往 散 亂 。 帝 命 中 書 監 荀 勖 、 令 和 嶠 , 撰 次 為 十 五 部 , 八 十 七 卷 。 多 雜 碎 怪 妄 , 不 可 訓 知 , 唯 周 易 、 紀 年 , 最 為 分 了 。 其 周 易 上 下 篇 , 與 今 正 同 。 紀 年 皆 用 夏 正 建 寅 之 月 為 歲 首 , 起 自 夏 、 殷 、 周 三 代 王 事 , 無 諸 侯 國 別 。 唯 特 記 晉 國 , 起 自 殤 叔 , 次 文 侯 、 昭 侯 , 以 至 曲 沃 莊 伯 , 盡 晉 國 滅 。 獨 記 魏 事 , 下 至 魏 哀 王 , 謂 之 「 今 王 」 。 蓋 魏 國 之 史 記 也 。 其 著 書 皆 編 年 相 次 , 文 意 大 似 春 秋 經 。 諸 所 記 事 , 多 與 春 秋 、 左 氏 扶 同 。 學 者 因 之 , 以 為 春 秋 則 古 史 記 之 正 法 , 有 所 著 述 , 多 依 春 秋 之 體 。 今 依 其 世 代 , 編 而 敘 之 , 以 見 作 者 之 別 , 謂 之 古 史 。

周 書 十 卷 汲 冢 書 , 似 仲 尼 刪 書 之 餘 。

古 文 瑣 語 四 卷 汲 冢 書 。

春 秋 前 傳 十 卷 何 承 天 撰 。

春 秋 前 雜 傳 九 卷 何 承 天 撰 。

春 秋 後 傳 三 十 一 卷 晉 著 作 郎 樂 資 撰 。

戰 國 策 三 十 二 卷 劉 向 錄 。

戰 國 策 二 十 一 卷 高 誘 撰 注 。

戰 國 策 論 一 卷 漢 京 兆 尹 延 篤 撰 。

楚 漢 春 秋 九 卷 陸 賈 撰 。

古 今 注 八 卷 伏 無 忌 撰 。

越 絕 記 十 六 卷 子 貢 撰 。

吳 越 春 秋 十 二 卷 趙 曄 撰 。

吳 越 春 秋 削 繁 五 卷 楊 方 撰 。

吳 越 春 秋 十 卷 皇 甫 遵 撰 。

吳 越 記 六 卷

南 越 志 八 卷 沈 氏 撰 。

小 史 八 卷

漢 靈 、 獻 二 帝 紀 三 卷 漢 侍 中 劉 芳 撰 , 〔 七 〕 殘 缺 。 梁 有 六 卷 。

山 陽 公 載 記 十 卷 樂 資 撰 。

漢 末 英 雄 記 八 卷 王 粲 撰 , 殘 缺 。 梁 有 十 卷 。

九 州 春 秋 十 卷 司 馬 彪 撰 , 記 漢 末 事 。

魏 武 本 紀 四 卷 梁 并 曆 五 卷 。

魏 尚 書 八 卷 孔 衍 撰 。 梁 十 卷 , 成 。

魏 晉 世 語 十 卷 晉 襄 陽 令 郭 頒 撰 。

魏 末 傳 二 卷 梁 又 有 魏 末 傳 并 魏 氏 大 事 三 卷 , 亡 。

呂 布 本 事 一 卷 毛 范 撰 。

晉 諸 公 讚 二 十 一 卷 晉 祕 書 監 傅 暢 撰 。

晉 後 略 記 五 卷 晉 下 邳 太 守 荀 綽 撰 。

晉 書 鈔 三 十 卷 梁 豫 章 內 史 張 緬 撰 。

晉 書 鴻 烈 六 卷 張 氏 撰 。

宋 中 興 伐 逆 事 二 卷

宋 拾 遺 十 卷 梁 少 府 卿 謝 綽 撰 。

左 史 六 卷 李 概 撰 。

魏 國 統 二 十 卷 梁 祚 撰 。

梁 帝 紀 七 卷

梁 太 清 錄 八 卷

梁 承 聖 中 興 略 十 卷 劉 仲 威 撰 。

梁 末 代 紀 一 卷

梁 皇 帝 實 錄 三 卷 周 興 嗣 撰 。 記 武 帝 事 。

梁 皇 帝 實 錄 五 卷 梁 中 書 郎 謝 吳 撰 。 記 元 帝 事 。

棲 鳳 春 秋 五 卷 臧 嚴 撰 。

陳 王 業 曆 一 卷 陳 中 書 郎 趙 齊 旦 撰 。

史 要 十 卷 漢 桂 陽 太 守 衛 颯 撰 。 約 史 記 要 言 , 以 類 相 從 。

典 略 八 十 九 卷 魏 郎 中 魚 豢 撰 。

史 漢 要 集 二 卷 晉 祠 部 郎 王 蔑 撰 。 抄 史 記 , 入 春 秋 者 不 錄 。

三 史 略 二 十 九 卷 吳 太 子 太 傅 張 溫 撰 。

史 記 正 傳 九 卷 張 瑩 撰 。

後 漢 略 二 十 五 卷 張 緬 撰 。

漢 皇 德 紀 三 十 卷 漢 有 道 徵 士 侯 瑾 撰 。 起 光 武 , 至 沖 帝 。

洞 紀 四 卷 韋 昭 撰 。 記 庖 犧 已 來 , 至 漢 建 安 二 十 七 年 。

續 洞 紀 一 卷 臧 榮 緒 撰 。

帝 王 世 紀 十 卷 皇 甫 謐 撰 。 起 三 皇 , 盡 漢 、 魏 。

帝 王 世 紀 音 四 卷 虞 綽 撰 。

帝 王 本 紀 十 卷 來 奧 撰 。

續 帝 王 世 紀 十 卷 何 茂 材 撰 。 〔 八 〕

十 五 代 略 十 卷 吉 文 甫 撰 。 起 庖 犧 , 至 晉 。

帝 王 要 略 十 二 卷 環 濟 撰 。 紀 帝 王 及 天 官 、 地 理 、 喪 服 。

周 載 八 卷 東 晉 臨 賀 太 守 孟 儀 撰 。 略 記 前 代 , 下 至 秦 。 本 三 十 卷 , 今 亡 。

漢 書 鈔 三 十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葛 洪 撰 。

拾 遺 錄 二 卷 偽 秦 姚 萇 方 士 王 子 年 撰 。

王 子 年 拾 遺 記 十 卷 蕭 綺 撰 。

華 夷 帝 王 世 紀 三 十 卷 楊 曄 撰 。

正 史 削 繁 九 十 四 卷 阮 孝 緒 撰 。

童 悟 十 二 卷

帝 王 世 錄 一 卷 甄 鸞 撰 。

先 聖 本 紀 十 卷 劉 縚 撰 。

年 曆 帝 紀 三 十 卷 姚 恭 撰 。

帝 王 諸 侯 世 略 十 一 卷

王 霸 記 三 卷 潘 傑 撰 。

歷 代 記 三 十 二 卷

隋 書 六 十 卷 未 成 。 祕 書 監 王 劭 撰 。

      右 七 十 二 部 , 九 百 一 十 七 卷 。 通 計 亡 書 , 七 十 三 部 , 九 百 三 十 九 卷 。

    自 秦 撥 去 古 文 , 篇 籍 遺 散 。 漢 初 , 得 戰 國 策 , 蓋 戰 國 遊 士 記 其 策 謀 。 其 後 陸 賈 作 楚 漢 春 秋 , 以 述 誅 鋤 秦 、 項 之 事 。 又 有 越 絕 , 相 承 以 為 子 貢 所 作 。 後 漢 趙 曄 , 又 為 吳 越 春 秋 。 其 屬 辭 比 事 , 皆 不 與 春 秋 、 史 記 、 漢 書 相 似 , 蓋 率 爾 而 作 , 非 史 策 之 正 也 。 靈 、 獻 之 世 , 天 下 大 亂 , 史 官 失 其 常 守 。 博 達 之 士 , 愍 其 廢 絕 , 各 記 聞 見 , 以 備 遺 亡 。 是 後 群 才 景 慕 , 作 者 甚 眾 。 又 自 後 漢 已 來 , 學 者 多 鈔 撮 舊 史 , 自 為 一 書 , 或 起 自 人 皇 , 或 斷 之 近 代 , 亦 各 其 志 , 而 體 制 不 經 。 又 有 委 巷 之 說 , 迂 怪 妄 誕 , 真 虛 莫 測 。 然 其 大 抵 皆 帝 王 之 事 , 通 人 君 子 , 必 博 采 廣 覽 , 以 酌 其 要 , 故 備 而 存 之 , 謂 之 雜 史 。

趙 書 十 卷 一 曰 二 石 集 , 記 石 勒 事 。 偽 燕 太 傅 長 史 田 融 撰 。

二 石 傳 二 卷 晉 北 中 郎 參 軍 王 度 撰 。

二 石 偽 治 時 事 二 卷 王 度 撰 。

漢 之 書 十 卷 常 璩 撰 。

華 陽 國 志 十 二 卷 常 璩 撰 。 梁 有 蜀 平 記 十 卷 , 蜀 漢 偽 官 故 事 一 卷 , 亡 。

燕 書 二 十 卷 記 慕 容 雋 事 。 偽 燕 尚 書 范 亨 撰 。

南 燕 錄 五 卷 記 慕 容 德 事 。 偽 燕 尚 書 郎 張 詮 撰 。

南 燕 錄 六 卷 記 慕 容 德 事 。 偽 燕 中 書 郎 王 景 暉 撰 。

南 燕 書 七 卷 遊 覽 先 生 撰 。

燕 志 十 卷 記 馮 跋 事 。 魏 侍 中 高 閭 撰 。

秦 書 八 卷 何 仲 熙 撰 。 〔 九 〕 記 苻 健 事 。

秦 記 十 一 卷 宋 殿 中 將 軍 裴 景 仁 撰 , 梁 雍 州 主 簿 席 惠 明 注 。 〔 一 0 〕

秦 紀 十 卷 記 姚 萇 事 。 魏 左 民 尚 書 姚 和 都 撰 。

涼 記 八 卷 記 張 軌 事 。 偽 燕 右 僕 射 張 諮 撰 。

涼 書 十 卷 記 張 軌 事 。 偽 涼 大 將 軍 從 事 中 郎 劉 景 撰 。

西 河 記 二 卷 記 張 重 華 事 。 晉 侍 御 史 喻 歸 撰 。

涼 記 十 卷 記 呂 光 事 。 偽 涼 著 作 佐 郎 段 龜 龍 撰 。

涼 書 十 卷 高 道 讓 撰 。

涼 書 十 卷 沮 渠 國 史 。

托 跋 涼 錄 十 卷

敦 煌 實 錄 十 卷 劉 景 撰 。

十 六 國 春 秋 一 百 卷 魏 崔 鴻 撰 。

纂 錄 一 十 卷

戰 國 春 秋 二 十 卷 李 概 撰 。

漢 趙 記 十 卷 和 苞 撰 。

吐 谷 渾 記 二 卷 宋 新 亭 侯 段 國 撰 。 梁 有 翟 遼 書 二 卷 , 諸 國 略 記 二 卷 , 永 嘉 後 纂 年 記 二 卷 , 段 業 傳 一 卷 , 亡 。

天 啟 紀 十 卷 記 梁 元 帝 子 諝 據 湘 州 事 。

      右 二 十 七 部 , 三 百 三 十 五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三 十 三 部 , 三 百 四 十 六 卷 。

    傳 曰 : 「 不 有 君 子 , 其 能 國 乎 ? 」 自 晉 永 嘉 之 亂 , 皇 綱 失 馭 , 九 州 君 長 , 據 有 中 原 者 甚 眾 。 或 推 奉 正 朔 , 或 假 名 竊 號 , 然 其 君 臣 忠 義 之 節 , 經 國 字 民 之 務 , 蓋 亦 勤 矣 。 而 當 時 臣 子 , 亦 各 記 錄 。 後 魏 克 平 諸 國 , 據 有 嵩 、 華 , 始 命 司 徒 崔 浩 , 博 采 舊 聞 , 綴 述 國 史 。 諸 國 記 注 , 盡 集 祕 閣 。 尒 朱 之 亂 , 並 皆 散 亡 。 今 舉 其 見 在 , 謂 之 霸 史 。

穆 天 子 傳 六 卷 汲 冢 書 。 郭 璞 注 。

漢 獻 帝 起 居 注 五 卷

晉 泰 始 起 居 注 二 十 卷 李 軌 撰 。

晉 咸 寧 起 居 注 十 卷 李 軌 撰 。

晉 泰 康 起 居 注 二 十 一 卷 李 軌 撰 。

晉 元 康 起 居 注 一 卷 梁 有 永 平 、 元 康 、 永 寧 、 起 居 注 六 卷 , 又 有 惠 帝 起 居 注 二 卷 , 永 嘉 、 建 興 起 居 注 十 三 卷 , 亡 。

晉 建 武 、 大 興 、 永 昌 起 居 注 九 卷 梁 有 二 十 卷 。

晉 元 康 起 居 注 一 卷

晉 咸 和 起 居 注 十 六 卷 李 軌 撰 。

晉 咸 康 起 居 注 二 十 二 卷

晉 建 元 起 居 注 四 卷

晉 永 和 起 居 注 十 七 卷 梁 有 二 十 四 卷 。

晉 升 平 起 居 注 十 卷

晉 隆 和 、 興 寧 起 居 注 五 卷

晉 咸 安 起 居 注 三 卷

晉 泰 和 起 居 注 六 卷 梁 十 卷

晉 寧 康 起 居 注 六 卷

晉 泰 元 起 居 注 二 十 五 卷 梁 五 十 四 卷 。

晉 隆 安 起 居 注 十 卷

晉 元 興 起 居 注 九 卷

晉 義 熙 起 居 注 十 七 卷 梁 三 十 四 卷 。

晉 元 熙 起 居 注 二 卷

晉 起 居 注 三 百 一 十 七 卷 宋 北 徐 州 主 簿 劉 道 會 撰 。 梁 有 三 百 二 十 二 卷 。

流 別 起 居 注 三 十 七 卷 梁 有 晉 、 宋 起 居 注 鈔 五 十 一 卷 , 晉 、 宋 先 朝 起 居 注 二 十 卷 , 亡 。

宋 永 初 起 居 注 十 卷

宋 景 平 起 居 注 三 卷

宋 元 嘉 起 居 注 五 十 五 卷 梁 六 十 卷 。

宋 孝 建 起 居 注 十 二 卷

宋 大 明 起 居 注 十 五 卷 梁 三 十 四 卷 , 又 有 景 和 起 居 注 四 卷 , 明 帝 在 蕃 注 三 卷 , 亡 。

宋 泰 始 起 居 注 十 九 卷 梁 二 十 三 卷 。

宋 泰 豫 起 居 注 四 卷 梁 有 宋 元 徽 起 居 注 二 十 卷 , 昇 明 起 居 注 六 卷 , 亡 。

齊 永 明 起 居 注 二 十 五 卷 梁 有 三 十 四 卷 , 又 有 建 元 起 居 注 十 二 卷 , 隆 昌 、 延 興 、 建 武 起 居 注 四 卷 , 中 興 起 居 注 四 卷 , 亡 。

梁 大 同 起 居 注 十 卷

後 魏 起 居 注 三 百 三 十 六 卷

陳 永 定 起 居 注 八 卷

陳 天 嘉 起 居 注 二 十 三 卷

陳 天 康 、 光 大 起 居 注 十 卷

陳 太 建 起 居 注 五 十 六 卷

陳 至 德 起 居 注 四 卷

後 周 太 祖 號 令 三 卷

隋 開 皇 起 居 注 六 十 卷

南 燕 起 居 注 一 卷

      右 四 十 四 部 , 一 千 一 百 八 十 九 卷 。

    起 居 注 者 , 錄 紀 人 君 言 行 動 止 之 事 。 春 秋 傳 曰 : 「 君 舉 必 書 , 書 而 不 法 , 後 嗣 何 觀 ? 」 周 官 , 內 史 掌 王 之 命 , 遂 書 其 副 而 藏 之 , 是 其 職 也 。 漢 武 帝 有 禁 中 起 居 注 , 後 漢 明 德 馬 后 撰 明 帝 起 居 注 , 然 則 漢 時 起 居 , 似 在 宮 中 , 為 女 史 之 職 。 然 皆 零 落 , 不 可 復 知 。 今 之 存 者 , 有 漢 獻 帝 及 晉 代 已 來 起 居 注 , 皆 近 侍 之 臣 所 錄 。 晉 時 , 又 得 汲 冢 書 , 有 穆 天 子 傳 , 體 制 與 今 起 居 正 同 , 蓋 周 時 內 史 所 記 王 命 之 副 也 。 近 代 已 來 , 別 有 其 職 , 事 在 百 官 志 , 今 依 其 先 後 , 編 而 次 之 。 其 偽 國 起 居 , 唯 南 燕 一 卷 , 不 可 別 出 , 附 之 於 此 。

漢 武 帝 故 事 二 卷

西 京 雜 記 二 卷

漢 、 魏 、 吳 、 蜀 舊 事 八 卷

晉 朝 雜 事 二 卷

晉 、 宋 舊 事 一 百 三 十 五 卷

晉 要 事 三 卷

晉 故 事 四 十 三 卷

晉 建 武 故 事 一 卷

晉 咸 和 、 咸 康 故 事 四 卷 晉 孔 愉 撰 。

晉 修 復 山 陵 故 事 五 卷 車 灌 撰 。

交 州 雜 事 九 卷 記 士 燮 及 陶 璜 事 。

晉 八 王 故 事 十 卷

晉 四 王 起 事 四 卷 晉 廷 尉 盧 綝 撰 。

大 司 馬 陶 公 故 事 三 卷

太 尉 為 尚 書 令 故 書 三 卷

桓 玄 偽 事 三 卷

晉 東 宮 舊 事 十 卷

秦 、 漢 已 來 舊 事 十 卷

尚 書 大 事 二 十 卷 范 汪 撰 。

沔 南 故 事 三 卷 應 思 遠 撰 。

天 正 舊 事 三 卷 釋 撰 , 亡 名 。 〔 一 一 〕

皇 儲 故 事 二 卷

梁 舊 事 三 十 卷 內 史 侍 郎 蕭 大 圜 撰 。 〔 一 二 〕

東 宮 典 記 七 十 卷 左 庶 子 宇 文 愷 撰 。

開 業 平 陳 記 二 十 卷

      右 二 十 五 部 , 四 百 四 卷 。

    古 者 朝 廷 之 政 , 發 號 施 令 , 百 司 奉 之 , 藏 于 官 府 , 各 修 其 職 , 守 而 弗 忘 。 春 秋 傳 曰 「 吾 視 諸 故 府 」 , 則 其 事 也 。 周 官 , 御 史 掌 治 朝 之 法 , 太 史 掌 萬 民 之 約 契 與 質 劑 , 以 逆 邦 國 之 治 。 然 則 百 司 庶 府 , 各 藏 其 事 , 太 史 之 職 , 又 總 而 掌 之 。 漢 時 , 蕭 何 定 律 令 , 張 蒼 制 章 程 , 叔 孫 通 定 儀 法 , 條 流 派 別 , 制 度 漸 廣 。 晉 初 , 甲 令 已 下 , 至 九 百 餘 卷 , 晉 武 帝 命 車 騎 將 軍 賈 充 , 博 引 群 儒 , 刪 采 其 要 , 增 律 十 篇 。 其 餘 不 足 經 遠 者 為 法 令 , 施 行 制 度 者 為 令 , 品 式 章 程 者 為 故 事 , 各 還 其 官 府 。 搢 紳 之 士 , 撰 而 錄 之 , 遂 成 篇 卷 , 然 亦 隨 代 遺 失 。 今 據 其 見 存 , 謂 之 舊 事 篇 。

漢 官 解 詁 三 篇 漢 新 汲 令 王 隆 撰 , 胡 廣 注 。

漢 官 五 卷 應 劭 注 。

漢 官 儀 十 卷 應 劭 撰 。

漢 官 典 職 儀 式 選 用 二 卷 漢 衛 尉 蔡 質 撰 。 梁 有 荀 攸 魏 官 儀 一 卷 , 韋 昭 官 儀 職 訓 一 卷 , 亡 。

晉 公 卿 禮 秩 故 事 九 卷 傅 暢 撰 。

晉 新 定 儀 注 十 四 卷 梁 有 徐 宣 瑜 晉 官 品 一 卷 , 荀 綽 百 官 表 注 十 六 卷 , 干 寶 司 徒 儀 一 卷 , 宋 職 官 記 九 卷 , 晉 百 官 儀 服 錄 五 卷 , 大 興 二 年 定 官 品 事 五 卷 , 百 官 品 九 卷 , 亡 。

百 官 階 次 一 卷

齊 職 儀 五 十 卷 齊 長 水 校 尉 王 珪 之 撰 。 梁 有 王 珪 之 齊 儀 四 十 九 卷 , 亡 。

齊 職 儀 五 卷

梁 選 簿 三 卷 徐 勉 撰 。

梁 勳 選 格 一 卷

職 官 要 錄 三 十 卷 陶 撰 。

梁 官 品 格 一 卷

百 官 階 次 三 卷

新 定 將 軍 名 一 卷

吏 部 用 人 格 一 卷

官 族 傳 十 四 卷 何 晏 撰 。

百 官 春 秋 五 十 卷 王 秀 道 撰 。

百 官 春 秋 二 十 卷

魏 、 晉 百 官 名 五 卷

晉 百 官 名 三 十 卷

晉 官 屬 名 四 卷

陳 百 官 簿 狀 二 卷

陳 將 軍 簿 一 卷

新 定 官 品 二 十 卷 梁 沈 約 撰 。

梁 尚 書 職 制 儀 注 四 十 一 卷

職 令 古 今 百 官 注 十 卷 郭 演 撰 。

      右 二 十 七 部 , 三 百 三 十 六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三 十 六 部 , 四 百 三 十 三 卷 。

    古 之 仕 者 , 名 書 於 所 臣 之 策 , 各 有 分 職 , 以 相 統 治 。 周 官 , 冢 宰 掌 建 邦 之 六 典 , 而 御 史 數 凡 從 正 者 。 然 則 冢 宰 總 六 卿 之 屬 , 以 治 其 政 , 御 史 掌 其 在 位 名 數 , 先 後 之 次 焉 。 今 漢 書 百 官 表 列 眾 職 之 事 , 記 在 位 之 次 , 蓋 亦 古 之 制 也 。 漢 末 , 王 隆 應 劭 等 , 以 百 官 表 不 具 , 乃 作 漢 官 解 詁 、 漢 官 儀 等 書 。 是 後 相 因 , 正 史 表 志 , 無 復 百 僚 在 官 之 名 矣 。 搢 紳 之 徒 , 或 取 官 曹 名 品 之 書 , 撰 而 錄 之 , 別 行 於 世 。 宋 、 齊 已 後 , 其 書 益 繁 , 而 篇 卷 零 x , 易 為 亡 散 ; 又 多 瑣 細 , 不 足 可 紀 , 故 刪 。 其 見 存 可 觀 者 , 編 為 職 官 篇 。

漢 舊 儀 四 卷 衛 敬 仲 撰 。 梁 有 衛 敬 仲 漢 中 興 儀 一 卷 , 亡 。

晉 新 定 儀 注 四 十 卷 晉 安 成 太 守 傅 瑗 撰 。

晉 雜 儀 注 十 一 卷

晉 尚 書 儀 十 卷

甲 辰 儀 五 卷 江 左 撰 。

封 禪 儀 六 卷

宋 儀 注 十 卷

宋 儀 注 二 十 卷

宋 尚 書 雜 注 十 八 卷 本 二 十 卷 。

宋 東 宮 儀 記 二 十 三 卷 宋 新 安 太 守 張 鏡 撰 。

徐 爰 家 儀 一 卷

東 宮 新 記 二 十 卷 蕭 子 雲 撰 。

梁 吉 禮 儀 注 十 卷 明 山 賓 撰 。

梁 賓 禮 儀 注 九 卷 賀 瑒 撰 。 案 : 梁 明 山 賓 撰 吉 儀 注 二 百 六 卷 , 錄 六 卷 ; 嚴 植 之 撰 凶 儀 注 四 百 七 十 九 卷 , 錄 四 十 五 卷 ; 陸 璉 撰 軍 儀 注 一 百 九 十 卷 , 錄 二 卷 ; 司 馬 褧 撰 嘉 儀 注 一 百 一 十 二 卷 , 錄 三 卷 。 並 亡 。 存 者 唯 士 、 吉 及 賓 , 合 十 九 卷 。

皇 典 二 十 卷 梁 豫 章 太 守 丘 仲 孚 撰 。

雜 凶 禮 四 十 二 卷

政 禮 儀 注 十 卷 〔 一 三 〕 何 胤 撰 。 梁 有 何 胤 士 喪 儀 注 九 卷 , 亡 。

雜 儀 注 一 百 八 十 卷

陳 尚 書 雜 儀 注 五 百 五 十 卷

陳 吉 禮 一 百 七 十 一 卷

陳 賓 禮 六 十 五 卷

陳 軍 禮 六 卷

陳 嘉 禮 一 百 二 卷

後 魏 儀 注 五 十 卷

後 齊 儀 注 二 百 九 十 卷

雜 嘉 禮 三 十 八 卷

國 親 皇 太 子 序 親 簿 一 卷

隋 朝 儀 禮 一 百 卷 牛 弘 撰 。

大 漢 輿 服 志 一 卷 魏 博 士 董 巴 撰 。

魏 、 晉 諡 議 十 三 卷 何 晏 撰 。

汝 南 君 諱 議 二 卷

決 疑 要 注 一 卷 摯 虞 撰 。

車 服 雜 注 一 卷 徐 廣 撰 。

禮 儀 制 度 十 三 卷 王 逡 之 撰 。

古 今 輿 服 雜 事 二 十 卷 梁 周 遷 撰 。

晉 鹵 簿 圖 一 卷

鹵 簿 儀 二 卷

陳 鹵 簿 圖 一 卷

齊 鹵 簿 儀 一 卷

諸 衛 左 右 廂 旗 圖 樣 十 五 卷

內 外 書 儀 四 卷 謝 元 撰 。

書 儀 二 卷 蔡 超 撰 。

書 筆 儀 二 十 一 卷 謝 朏 撰 。

宋 長 沙 檀 太 妃 薨 弔 答 書 十 二 卷

弔 答 儀 十 卷 王 儉 撰 。

書 儀 十 卷 王 弘 撰 。

皇 室 儀 十 三 卷 鮑 行 卿 撰 。

吉 書 儀 二 卷 王 儉 撰 。

書 儀 疏 一 卷 周 捨 撰 。

新 儀 三 十 卷 鮑 泉 撰 。

文 儀 二 卷 梁 修 端 撰 。

趙 李 家 儀 十 卷 錄 一 卷 , 李 穆 叔 撰 。

書 儀 十 卷 唐 瑾 撰 。

言 語 儀 十 卷

嚴 植 之 儀 二 卷

邇 儀 四 卷 馬 樞 撰 。

婦 人 書 儀 八 卷

僧 家 書 儀 五 卷 釋 曇 瑗 撰 。

要 典 雜 事 五 十 卷

      右 五 十 九 部 , 二 千 二 十 九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六 十 九 部 , 三 千 九 十 四 卷 。

    儀 注 之 興 , 其 所 由 來 久 矣 。 自 君 臣 父 子 , 六 親 九 族 , 各 有 上 下 親 疏 之 別 。 養 生 送 死 , 弔 恤 賀 慶 , 則 有 進 止 威 儀 之 數 。 唐 、 虞 已 上 , 分 之 為 三 , 在 周 因 而 為 五 。 周 官 , 宗 伯 所 掌 吉 、 凶 、 賓 、 軍 、 嘉 , 以 佐 王 安 邦 國 , 親 萬 民 , 而 太 史 執 書 以 協 事 之 類 是 也 。 是 時 典 章 皆 具 , 可 履 而 行 。 周 衰 , 諸 候 削 除 其 籍 。 至 秦 , 又 焚 而 去 之 。 漢 興 , 叔 孫 通 定 朝 儀 , 武 帝 時 始 祀 汾 陰 后 土 , 成 帝 時 初 定 南 北 之 郊 , 節 文 漸 具 。 後 漢 又 使 曹 褒 定 漢 儀 , 是 後 相 承 , 世 有 制 作 。 然 猶 以 舊 章 殘 缺 , 各 遵 所 見 , 彼 此 紛 爭 , 盈 篇 滿 牘 。 而 後 世 多 故 , 事 在 通 變 , 或 一 時 之 制 , 非 長 久 之 道 , 載 筆 之 士 , 刪 其 大 綱 , 編 于 史 志 。 而 或 傷 於 淺 近 , 或 失 於 未 達 , 不 能 盡 其 旨 要 。 遺 文 餘 事 。 亦 多 散 亡 。 今 聚 其 見 存 , 以 為 儀 注 篇 。

律 本 二 十 一 卷 杜 預 撰 。

漢 晉 律 序 注 一 卷 晉 僮 長 張 斐 撰 。

雜 律 解 二 十 一 卷 張 斐 撰 。 案 : 梁 有 杜 預 雜 律 七 卷 , 亡 。

晉 、 宋 、 齊 、 梁 律 二 十 卷 蔡 法 度 撰 。

梁 律 二 十 卷 梁 義 興 太 守 蔡 法 度 撰 。

後 魏 律 二 十 卷

北 齊 律 十 二 卷 目 一 卷 。

陳 律 九 卷 范 泉 撰 。

周 律 二 十 五 卷

周 大 統 式 三 卷

隋 律 十 二 卷

隋 大 業 律 十 一 卷

晉 令 四 十 卷

梁 令 三 十 卷 錄 一 卷 。

梁 科 三 十 卷

北 齊 令 五 十 卷

北 齊 權 令 二 卷

陳 令 三 十 卷 范 泉 撰 。

陳 科 三 十 卷 范 泉 撰 。

隋 開 皇 令 三 十 卷 目 一 卷 。

隋 大 業 令 三 十 卷

漢 朝 議 駁 三 十 卷 應 劭 撰 。 案 : 梁 有 建 武 律 令 故 事 二 卷 , 劉 邵 律 略 論 五 卷 , 〔 一 四 〕 亡 。

晉 雜 議 十 卷

晉 彈 事 十 卷

南 臺 奏 事 二 十 二 卷

漢 名 臣 奏 事 三 十 卷

魏 王 奏 事 十 卷

魏 名 臣 奏 事 四 十 卷 目 一 卷 , 陳 壽 撰 。

魏 臺 雜 訪 議 三 卷 高 堂 隆 撰 。

魏 廷 尉 決 事 十 卷

晉 駁 事 四 卷

晉 雜 制 六 十 卷

晉 刺 史 六 條 制 一 卷

齊 五 服 制 一 卷

陳 新 制 六 十 卷

      右 三 十 五 部 , 七 百 一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三 十 八 部 , 七 百 二 十 六 卷 。

    刑 法 者 , 先 王 所 以 懲 罪 惡 , 齊 不 軌 者 也 。 書 述 唐 、 虞 之 世 , 五 刑 有 服 , 而 夏 后 氏 正 刑 有 五 , 科 條 三 千 。 周 官 , 司 寇 掌 三 典 以 刑 邦 國 ; 司 刑 掌 五 刑 之 法 , 麗 萬 民 之 罪 ; 太 史 又 以 典 法 逆 于 邦 國 ; 內 史 執 國 法 以 考 政 事 。 春 秋 傳 曰 : 「 在 九 刑 不 忘 。 」 然 則 刑 書 之 作 久 矣 。 蓋 藏 于 官 府 , 懼 人 之 知 爭 端 , 而 輕 於 犯 。 及 其 末 也 , 肆 情 越 法 , 刑 罰 僭 濫 。 至 秦 , 重 之 以 苛 虐 , 先 王 之 正 刑 滅 矣 。 漢 初 , 蕭 何 定 律 九 章 , 其 後 漸 更 增 益 , 令 甲 已 下 , 盈 溢 架 藏 。 晉 初 , 賈 充 、 杜 預 , 刪 而 定 之 。 有 律 , 有 令 , 有 故 事 。 梁 時 , 又 取 故 事 之 宜 於 時 者 為 梁 科 。 後 齊 武 成 帝 時 , 又 於 麟 趾 殿 刪 正 刑 典 , 謂 之 麟 趾 格 。 後 周 太 祖 , 又 命 蘇 綽 撰 大 統 式 。 隋 則 律 令 格 式 並 行 。 自 律 已 下 , 世 有 改 作 , 事 在 刑 法 志 。 漢 律 久 亡 , 故 事 駁 議 , 又 多 零 失 。 今 錄 其 見 存 可 觀 者 , 編 為 刑 法 篇 。

三 輔 決 錄 七 卷 漢 太 僕 趙 岐 撰 , 摯 虞 注 。

海 內 先 賢 傳 四 卷 魏 明 帝 時 撰 。

四 海 耆 舊 傳 一 卷

海 內 士 品 一 卷

先 賢 集 三 卷

兗 州 先 賢 傳 一 卷

徐 州 先 賢 傳 一 卷

徐 州 先 賢 傳 贊 九 卷 劉 義 慶 撰 。

海 岱 志 二 十 卷 齊 前 將 軍 記 室 崔 慰 祖 撰 。 〔 一 五 〕

交 州 先 賢 傳 三 卷 晉 范 瑗 傳 。

益 部 耆 舊 傳 十 四 卷 陳 長 壽 撰 。

續 益 部 耆 舊 傳 二 卷

諸 國 清 賢 傳 一 卷

魯 國 先 賢 傳 二 卷 晉 大 司 農 白 褒 撰 。

楚 國 先 賢 傳 贊 十 二 卷 晉 張 方 撰 。

汝 南 先 賢 傳 五 卷 魏 周 斐 撰 。

陳 留 耆 舊 傳 二 卷 漢 議 郎 圈 稱 撰 。

陳 留 耆 舊 傳 一 卷 魏 散 騎 侍 郎 蘇 林 撰 。

陳 留 先 賢 像 贊 一 卷 陳 英 宗 撰 。

陳 留 志 十 五 卷 東 晉 剡 令 江 敞 撰 。

濟 北 先 賢 傳 一 卷

廬 江 七 賢 傳 二 卷

東 萊 耆 舊 傳 一 卷 王 基 撰 。

襄 陽 耆 舊 記 五 卷 習 鑿 齒 撰 。

會 稽 先 賢 傳 七 卷 謝 承 撰 。

會 稽 後 賢 傳 記 二 卷 鍾 離 岫 撰 。

會 稽 典 錄 二 十 四 卷 虞 豫 撰 。

會 稽 先 賢 像 贊 五 卷

漢 世 要 記 一 卷

吳 先 賢 傳 四 卷 吳 左 丞 相 陸 凱 撰 。

東 陽 朝 堂 像 讚 一 卷 晉 南 平 太 守 留 叔 先 撰 。

豫 章 烈 士 傳 三 卷 徐 整 撰 。

豫 章 舊 志 三 卷 晉 會 稽 太 守 熊 默 撰 。

豫 章 舊 志 後 撰 一 卷 熊 欣 撰 。

零 陵 先 賢 傳 一 卷

長 沙 耆 舊 傳 讚 三 卷 〔 一 六 〕 晉 臨 川 王 郎 中 劉 彧 撰 。

桂 陽 先 賢 畫 贊 一 卷 〔 一 七 〕 吳 左 中 郎 張 勝 撰 。

武 昌 先 賢 志 二 卷 宋 天 門 太 守 郭 緣 生 撰 。

蜀 文 翁 學 堂 像 題 記 二 卷

聖 賢 高 士 傳 贊 三 卷 嵇 康 撰 , 周 續 之 注 。

高 士 傳 六 卷 皇 甫 謐 撰 。

逸 士 傳 一 卷 皇 甫 謐 撰 。

逸 民 傳 七 卷 張 顯 撰 。

高 士 傳 二 卷 虞 槃 佐 撰 。

至 人 高 士 傳 讚 二 卷 晉 廷 尉 卿 孫 綽 撰 。

高 隱 傳 十 卷 阮 孝 緒 撰 。

高 隱 傳 十 卷 。

高 僧 傳 六 卷 虞 孝 敬 撰 。

止 足 傳 十 卷

續 高 士 傳 七 卷 周 弘 讓 撰 。

孝 子 傳 讚 三 卷 王 韶 之 撰 。 〔 一 八 〕

孝 子 傳 十 五 卷 晉 輔 國 將 軍 蕭 廣 濟 撰 。

孝 子 傳 十 卷 宋 員 外 郎 鄭 緝 之 撰 。

孝 子 傳 八 卷 師 覺 授 撰 。

孝 子 傳 二 十 卷 宋 躬 撰 。 〔 一 九 〕

孝 子 傳 略 二 卷

孝 德 傳 三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孝 友 傳 八 卷

曾 參 傳 一 卷

忠 臣 傳 三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顯 忠 錄 二 十 卷 梁 元 懌 撰 。 〔 二 0 〕

丹 陽 尹 傳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英 蕃 可 錄 二 卷 張 萬 賢 撰 , 邵 武 侯 新 注 。

高 才 不 遇 傳 四 卷 後 齊 劉 晝 撰 。

良 吏 傳 十 卷 鍾 岏 撰 。

海 內 名 士 傳 一 卷

正 始 名 士 傳 三 卷 袁 敬 仲 撰 。

江 左 名 士 傳 一 卷 劉 義 慶 撰 。

竹 林 七 賢 論 二 卷 晉 太 子 中 庶 子 戴 逵 撰 。

七 賢 傳 五 卷 孟 氏 撰 。

文 士 傳 五 十 卷 張 騭 撰 。 〔 二 一 〕

列 士 傳 二 卷 劉 向 撰 。

陰 德 傳 二 卷 宋 光 祿 大 夫 范 晏 撰 。

悼 善 傳 十 一 卷

雜 傳 三 十 六 卷 任 昉 撰 。 本 一 百 四 十 七 卷 , 亡 。

東 方 朔 傳 八 卷

毌 丘 儉 記 三 卷

管 輅 傳 三 卷 管 辰 撰 。

雜 傳 四 十 卷 賀 蹤 撰 。 本 七 十 卷 , 亡 。

雜 傳 十 九 卷 陸 澄 撰 。

雜 傳 十 一 卷

玄 晏 春 秋 三 卷 皇 甫 謐 撰 。

孔 子 弟 子 先 儒 傳 十 卷

李 氏 家 傳 一 卷

桓 氏 家 傳 一 卷 〔 二 二 〕

王 朗 、 王 肅 家 傳 一 卷

太 原 王 氏 家 傳 二 十 三 卷

褚 氏 家 傳 一 卷 褚 覬 等 撰 。

薛 常 侍 家 傳 一 卷

江 氏 家 傳 七 卷 江 祚 等 撰 。

庾 氏 家 傳 一 卷 庾 斐 撰 。

斐 氏 家 傳 四 卷 裴 松 之 撰 。

虞 氏 家 記 五 卷 虞 覽 撰 。

曹 氏 家 傳 一 卷 曹 毗 撰 。

范 氏 家 傳 一 卷 范 汪 撰 。

紀 氏 家 紀 一 卷 紀 友 撰 。

韋 氏 家 傳 一 卷

何 顒 使 君 家 傳 一 卷

明 氏 家 訓 一 卷 偽 燕 衛 尉 明 岌 撰 。

明 氏 世 錄 六 卷 梁 信 武 記 室 明 粲 撰 。

陸 史 十 五 卷

王 氏 江 左 世 家 傳 二 十 卷 王 褒 撰 。

孔 氏 家 傳 五 卷

崔 氏 五 門 家 傳 二 卷 崔 氏 撰 。

暨 氏 家 傳 一 卷

周 、 齊 王 家 傳 一 卷 姚 氏 撰 。

尒 朱 家 傳 二 卷 王 氏 撰 。

周 氏 家 傳 一 卷

令 狐 氏 家 傳 一 卷

新 舊 傳 四 卷

漢 南 庾 氏 家 傳 三 卷 〔 二 三 〕

何 氏 家 傳 三 卷

童 子 傳 二 卷 王 瑱 之 撰 。

幼 童 傳 十 卷 劉 昭 撰 。

訪 來 傳 十 卷 來 奧 撰 。

懷 舊 志 九 卷 梁 元 帝 撰 。

知 己 傳 一 卷 盧 思 道 撰 。

全 德 志 一 卷 梁 元 帝 撰 。

同 姓 名 錄 一 卷 梁 元 帝 撰 。

列 女 傳 十 五 卷 劉 向 撰 , 曹 大 家 注 。

列 女 傳 七 卷 趙 母 注 。

列 女 傳 八 卷 高 氏 撰 。

列 女 傳 頌 一 卷 劉 歆 撰 。

列 女 傳 頌 一 卷 曹 植 撰 。

列 女 傳 讚 一 卷 繆 襲 撰 。

列 女 後 傳 十 卷 項 原 撰 。

列 女 傳 六 卷 皇 甫 謐 撰 。

列 女 傳 七 卷 綦 毌 邃 撰 。

列 女 傳 要 錄 三 卷

女 記 十 卷 杜 預 撰 。

美 婦 人 傳 六 卷

妒 記 二 卷 虞 通 之 撰 。

道 人 善 道 開 傳 一 卷 康 泓 撰 。

名 僧 傳 三 十 卷 釋 寶 唱 撰 。

高 僧 傳 十 四 卷 釋 慧 皎 撰 。 〔 二 四 〕

江 東 名 德 傳 三 卷 釋 法 進 撰 。

法 師 傳 十 卷 王 巾 撰 。

眾 僧 傳 二 十 卷 裴 子 野 撰 。

薩 婆 多 部 傳 五 卷 釋 僧 祐 撰 。

梁 故 草 堂 法 師 傳 一 卷

尼 傳 二 卷 釋 寶 唱 撰 。 〔 二 五 〕

法 顯 傳 二 卷

法 顯 行 傳 一 卷

梁 武 皇 帝 大 捨 三 卷 嚴 暠 撰 。

列 仙 傳 讚 三 卷 劉 向 撰 , 鬷 續 , 〔 二 六 〕 孫 綽 讚 。

列 仙 傳 讚 二 卷 劉 向 撰 , 晉 郭 元 祖 讚 。

神 仙 傳 十 卷 葛 洪 撰 。

說 仙 傳 一 卷 朱 思 祖 撰 。

養 性 傳 二 卷

漢 武 內 傳 三 卷

太 元 真 人 東 鄉 司 命 茅 君 內 傳 一 卷 弟 子 李 遵 撰 。

清 虛 真 人 王 君 內 傳 一 卷 弟 子 華 存 撰 。

清 虛 真 人 裴 君 內 傳 一 卷

正 一 真 人 三 天 法 師 張 君 內 傳 一 卷

太 極 左 仙 公 葛 君 內 傳 一 卷

仙 人 馬 君 陰 君 內 傳 一 卷

仙 人 許 遠 遊 傳 一 卷

靈 人 辛 玄 子 自 序 一 卷

劉 君 內 記 一 卷 王 珍 撰 。

陸 先 生 傳 一 卷 孔 稚 珪 撰 。

列 仙 讚 序 一 卷 郭 元 祖 撰 。

集 仙 傳 十 卷

洞 仙 傳 十 卷

王 喬 傳 一 卷

關 令 內 傳 一 卷 鬼 谷 先 生 撰 。

南 嶽 夫 人 內 傳 一 卷

蘇 君 記 一 卷 周 季 通 撰 。

嵩 高 寇 天 師 傳 一 卷

華 陽 子 自 序 一 卷

太 上 真 人 內 記 一 卷 李 氏 撰 。

道 學 傳 二 十 卷

宣 驗 記 十 三 卷 劉 義 慶 撰 。

應 驗 記 一 卷 宋 光 祿 大 夫 傅 亮 撰 。

冥 祥 記 十 卷 王 琰 撰 。

列 異 傳 三 卷 魏 文 帝 撰 。

感 應 傳 八 卷 王 延 秀 撰 。

古 異 傳 三 卷 宋 永 嘉 太 守 袁 王 壽 撰 。

甄 異 傳 三 卷 晉 西 戎 主 簿 戴 祚 撰 。

述 異 記 十 卷 祖 沖 之 撰 。

異 苑 十 卷 宋 給 事 劉 敬 叔 撰

續 異 苑 十 卷

搜 神 記 三 十 卷 干 寶 撰 。

搜 神 後 記 十 卷 陶 潛 撰 。

靈 鬼 志 三 卷 荀 氏 撰 。

志 怪 二 卷 祖 台 之 撰 。

志 怪 四 卷 孔 氏 撰 。

神 錄 五 卷 劉 之 遴 撰 。

齊 諧 記 七 卷 宋 散 騎 侍 郎 東 陽 旡 疑 撰 。 〔 二 七 〕

續 齊 諧 記 一 卷 吳 均 撰 。

幽 明 錄 二 十 卷 劉 義 慶 撰 。

補 續 冥 祥 記 一 卷 王 曼 穎 撰 。

漢 武 洞 冥 記 一 卷 郭 氏 撰 。

嘉 瑞 記 三 卷 陵 瓊 撰 。

祥 瑞 記 三 卷

符 瑞 記 十 卷 許 善 心 撰 。

靈 異 錄 十 卷

靈 異 記 十 卷

研 神 記 十 卷 蕭 繹 撰 。

旌 異 記 十 五 卷 侯 君 素 撰 。

近 異 錄 二 卷 劉 質 撰 。

鬼 神 列 傳 一 卷 謝 氏 撰 。

志 怪 記 三 卷 殖 氏 撰 。

舍 利 感 應 記 三 卷 王 劭 撰 。

真 應 記 十 卷

周 氏 冥 通 記 一 卷

集 靈 記 二 十 卷 顏 之 推 撰 。

冤 魂 志 三 卷 顏 之 推 撰 。

      右 二 百 一 十 七 部 , 一 千 二 百 八 十 六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二 百 一 十 九 部 , 一 千 五 百 三 卷 。

    古 之 史 官 , 必 廣 其 所 記 , 非 獨 人 君 之 舉 。 周 官 , 外 史 掌 四 方 之 志 , 則 諸 侯 史 記 , 兼 而 有 之 。 春 秋 傳 曰 : 「 虢 仲 、 虢 叔 , 王 季 之 穆 , 勳 在 王 室 , 藏 於 盟 府 。 」 臧 紇 之 叛 , 季 孫 命 太 史 召 掌 惡 臣 而 盟 之 。 周 官 , 司 寇 凡 大 盟 約 , W 其 盟 書 , 登 于 天 府 。 太 史 、 內 史 、 司 會 , 六 官 皆 受 其 貳 而 藏 之 。 是 則 王 者 誅 賞 , 具 錄 其 事 , 昭 告 神 明 , 百 官 史 臣 , 皆 藏 其 書 。 故 自 公 卿 諸 侯 , 至 于 群 士 , 善 惡 之 跡 , 異 集 史 職 。 而 又 閭 胥 之 政 , 凡 聚 眾 庶 , 書 其 敬 敏 任 卹 者 , 族 師 每 月 書 其 孝 悌 睦 有 學 者 , 黨 正 歲 書 其 德 行 道 藝 者 , 而 入 之 於 鄉 大 夫 。 鄉 大 夫 三 年 大 比 , 考 其 德 行 道 藝 , 舉 其 賢 者 能 者 , 而 獻 其 書 。 王 再 拜 受 之 , 登 于 天 府 , 內 史 貳 之 。 是 以 窮 居 側 陋 之 士 , 言 行 必 達 , 皆 有 史 傳 。 自 史 官 曠 絕 , 其 道 廢 壞 , 漢 初 , 始 有 丹 書 之 約 , 白 馬 之 盟 。 武 帝 從 董 仲 舒 之 言 , 始 舉 賢 良 文 學 。 天 下 計 書 , 先 上 太 史 , 善 惡 之 事 , 靡 不 畢 集 。 司 馬 遷 、 班 固 , 撰 而 成 之 , 股 肱 輔 弼 之 臣 , 扶 義 俶 儻 之 士 , 皆 有 記 錄 。 而 操 行 高 潔 , 不 涉 於 世 者 , 史 記 獨 傳 夷 齊 , 漢 書 但 述 楊 王 孫 之 儔 , 其 餘 皆 略 而 不 說 。 又 漢 時 , 阮 倉 作 列 仙 圖 , 劉 向 典 校 經 籍 , 始 作 列 仙 、 列 士 、 列 女 之 傳 , 皆 因 其 志 尚 , 率 爾 而 作 , 不 在 正 史 。 後 漢 光 武 , 始 詔 南 陽 , 撰 作 風 俗 , 故 沛 、 三 輔 有 耆 舊 節 士 之 序 , 魯 、 廬 江 有 名 德 先 賢 之 讚 。 郡 國 之 書 , 由 是 而 作 。 魏 文 帝 又 作 列 異 , 以 序 鬼 物 奇 怪 之 事 , 嵇 康 作 高 士 傳 , 以 敘 聖 賢 之 風 。 因 其 事 類 , 相 繼 而 作 者 甚 眾 , 名 目 轉 廣 , 而 又 雜 以 虛 誕 怪 妄 之 說 。 推 其 本 源 , 蓋 亦 史 官 之 末 事 也 。 載 筆 之 士 , 刪 採 其 要 焉 。 魯 、 沛 、 三 輔 , 序 贊 並 亡 , 後 之 作 者 , 亦 多 零 失 。 今 取 其 見 存 , 部 而 類 之 , 謂 之 雜 傳 。

山 海 經 二 十 三 卷 郭 璞 注 。

水 經 三 卷 郭 璞 注 。

黃 圖 一 卷 記 三 輔 宮 觀 陵 廟 明 堂 辟 雍 郊 畤 等 事 。

洛 陽 記 四 卷

洛 陽 記 一 卷 陸 機 撰 。

洛 陽 宮 殿 簿 一 卷

洛 陽 圖 一 卷 晉 懷 州 刺 史 楊 佺 期 撰 。 〔 二 八 〕

述 征 記 二 卷 郭 緣 生 撰 。

西 征 記 二 卷 戴 延 之 撰 。

婁 地 記 一 卷 吳 顧 啟 期 撰 。

風 土 記 三 卷 晉 平 西 將 軍 周 處 撰 。

吳 興 記 三 卷 山 謙 之 撰 。

吳 郡 記 一 卷 顧 夷 撰 。

京 口 記 二 卷 宋 太 常 卿 劉 損 撰 。

南 徐 州 記 二 卷 山 謙 之 撰 。

會 稽 土 地 記 一 卷 朱 育 撰 。

會 稽 記 一 卷 賀 循 撰 。

隨 王 入 沔 記 六 卷 〔 二 九 〕 宋 侍 中 沈 懷 文 撰 。

荊 州 記 三 卷 宋 臨 川 王 侍 郎 盛 弘 之 撰 。

神 壤 記 一 卷 記 滎 陽 山 水 。 黃 閔 撰 。

豫 章 記 一 卷 雷 次 宗 撰 。

蜀 王 本 記 一 卷 揚 雄 撰 。

三 巴 記 一 卷 譙 周 撰 。

珠 崖 傳 一 卷 偽 燕 聘 晉 使 蓋 泓 撰 。

陳 留 風 俗 傳 三 卷 圈 稱 撰 。

鄴 中 記 二 卷 晉 國 子 助 教 陸 翽 撰 。

春 秋 土 地 名 三 卷 晉 裴 秀 客 京 相 璠 撰 。

衡 山 記 一 卷 宗 居 士 撰 。 〔 三 0 〕

遊 名 山 志 一 卷 謝 靈 運 撰 。

聖 賢 冢 墓 記 一 卷 李 彤 撰 。

佛 國 記 一 卷 沙 門 釋 法 顯 撰 。

遊 行 外 國 傳 一 卷 沙 門 釋 智 猛 撰 。

交 州 以 南 外 國 傳 一 卷

十 洲 記 一 卷 東 方 朔 撰 。

神 異 經 一 卷 東 方 朔 撰 , 張 華 注 。

異 物 志 一 卷 後 漢 議 郎 楊 孚 撰 。

南 州 異 物 志 一 卷 吳 丹 陽 太 守 萬 震 撰 。

蜀 志 一 卷 東 京 武 平 太 守 常 寬 撰 。

發 蒙 記 一 卷 束 皙 撰 。 載 物 產 之 異 。

地 理 書 一 百 四 十 九 卷 錄 一 卷 。 陸 澄 合 山 海 經 已 來 一 百 六 十 家 , 以 為 此 書 。 澄 本 之 外 , 其 舊 事 並 多 零 失 。 見 存 別 部 自 行 者 , 唯 四 十 二 家 , 今 列 之 於 上 。

三 輔 故 事 二 卷 晉 世 撰

湘 州 記 二 卷 庾 仲 雍 撰 。

吳 郡 記 二 卷 晉 本 州 主 簿 顧 夷 撰 。

日 南 傳 一 卷

江 記 五 卷 庾 仲 雍 撰 。

漢 水 記 五 卷 庾 仲 雍 撰 。

居 名 山 志 一 卷 謝 靈 運 撰 。

西 征 記 一 卷 戴 祚 撰 。

廬 山 南 陵 雲 精 舍 記 一 卷

永 初 山 川 古 今 記 二 十 卷 齊 都 官 尚 書 劉 澄 之 撰 。

元 康 三 年 地 記 六 卷

司 州 記 二 卷

并 帖 省 置 諸 郡 舊 事 一 卷

地 記 二 百 五 十 二 卷 梁 任 昉 增 陸 澄 之 書 八 十 四 家 , 以 為 此 記 。 其 所 增 舊 書 , 亦 多 零 失 。 見 存 別 部 行 者 , 唯 十 二 家 , 今 列 之 於 上 。

山 海 經 圖 讚 二 卷 郭 璞 注 。

山 海 經 音 二 卷

水 經 四 十 卷 酈 善 長 注 。

廟 記 一 卷

地 理 書 抄 二 十 卷 陸 澄 撰 。

地 理 書 抄 九 卷 任 昉 撰 。

地 理 書 抄 十 卷 劉 黃 門 撰 。

洛 陽 伽 藍 記 五 卷 後 魏 楊 衒 之 撰 。

荊 南 地 志 二 卷 蕭 世 諴 撰 。

巴 蜀 記 一 卷

交 州 異 物 志 一 卷 楊 孚 撰 。

元 康 六 年 戶 口 簿 記 三 卷

元 嘉 六 年 地 記 三 卷

九 州 郡 縣 名 九 卷

扶 南 異 物 志 一 卷 朱 應 撰 。

臨 海 水 土 異 物 志 一 卷 〔 三 一 〕 沈 瑩 撰 。

益 州 記 三 卷 李 氏 撰 。

湘 州 記 一 卷 郭 仲 產 撰 。 〔 三 二 〕

湘 州 圖 副 記 一 卷

四 海 百 川 水 源 記 一 卷 釋 道 安 撰 。

京 師 寺 塔 記 十 卷 錄 一 卷 。 劉 璆 撰 。

華 山 精 舍 記 一 卷 張 光 祿 撰 。

南 雍 州 記 六 卷 鮑 至 撰 。

京 師 寺 塔 記 二 卷 釋 曇 宗 撰 。 〔 三 三 〕

張 騫 出 關 志 一 卷

外 國 傳 五 卷 釋 曇 景 撰 。

歷 國 傳 二 卷 釋 法 盛 撰 。

西 京 記 三 卷

京 師 錄 七 卷

尋 江 源 記 一 卷

後 園 記 一 卷

江 表 行 記 一 卷

淮 南 記 一 卷

古 來 國 名 二 卷

十 三 州 志 十 卷 闞 駰 撰 。

慧 生 行 傳 一 卷

宋 武 北 征 記 一 卷 戴 氏 撰 。

林 邑 國 記 一 卷

涼 州 異 物 志 一 卷

閟 象 傳 二 卷 閭 先 生 撰 。

司 州 山 川 古 今 記 三 卷 劉 澄 之 撰 。

江 圖 一 卷 張 氏 撰 。

江 圖 二 卷 劉 氏 撰 。

廣 梁 南 徐 州 記 九 卷 虞 孝 敬 撰 。

水 飾 圖 二 十 卷

甌 閩 傳 一 卷

北 荒 風 俗 記 二 卷

諸 蕃 風 俗 記 二 卷

男 、 女 二 國 傳 一 卷

突 厥 所 出 風 俗 事 一 卷

古 今 地 譜 二 卷

輿 地 志 三 十 卷 陳 顧 野 王 撰 。

序 行 記 十 卷 姚 最 撰 。

魏 永 安 記 三 卷 溫 子 昇 撰 。

國 都 城 記 二 卷

周 地 圖 記 一 百 九 卷

冀 州 圖 經 一 卷

齊 州 圖 經 一 卷

齊 州 記 四 卷 李 叔 布 撰 。

幽 州 圖 經 一 卷

魏 聘 使 行 記 六 卷

聘 北 道 里 記 三 卷 江 德 藻 撰 。

李 諧 行 記 一 卷

聘 遊 記 三 卷 劉 師 知 撰 。

朝 覲 記 六 卷

封 君 義 行 記 一 卷 李 繪 撰 。

輿 駕 東 行 記 一 卷 薛 泰 撰 。

北 伐 記 七 卷 諸 葛 潁 撰 。

巡 撫 揚 州 記 七 卷 諸 葛 潁 撰 。

大 魏 諸 州 記 二 十 一 卷

并 州 入 朝 道 里 記 一 卷 蔡 允 恭 撰 。

趙 記 十 卷

代 都 略 記 三 卷

世 界 記 五 卷 釋 僧 祐 撰

州 郡 縣 簿 七 卷

大 隋 翻 經 婆 羅 門 法 師 外 國 傳 五 卷

隋 區 宇 圖 志 一 百 二 十 九 卷

隋 西 域 圖 三 卷 裴 矩 撰 。

隋 諸 州 圖 經 集 一 百 卷 郎 蔚 之 撰 。

隋 諸 郡 土 俗 物 產 一 百 五 十 一 卷

西 域 道 里 記 三 卷

諸 蕃 國 記 十 七 卷

方 物 志 二 十 卷 許 善 心 撰 。

并 州 總 管 內 諸 州 圖 一 卷

      右 一 百 三 十 九 部 , 一 千 四 百 三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一 百 四 十 部 , 一 千 四 百 三 十 四 卷 。

    昔 者 先 王 之 化 民 也 , 以 五 方 土 地 , 風 氣 所 生 , 剛 柔 輕 重 , 飲 食 衣 服 , 各 有 其 性 , 不 可 遷 變 。 是 故 疆 理 天 下 , 物 其 土 宜 , 知 其 利 害 , 達 其 志 而 通 其 欲 , 齊 其 政 而 修 其 教 。 故 曰 廣 谷 大 川 異 制 , 人 居 其 間 異 俗 。 書 錄 禹 別 九 州 , 定 其 山 川 , 分 其 圻 界 , 條 其 物 產 , 辨 其 貢 賦 , 斯 之 謂 也 。 周 則 夏 官 司 險 , 掌 建 九 州 之 圖 , 周 知 山 林 川 澤 之 阻 , 達 其 道 路 。 地 官 誦 訓 , 掌 方 志 以 詔 觀 事 , 以 知 地 俗 。 春 官 保 章 , 以 星 土 辨 九 州 之 地 , 所 封 之 域 , 以 觀 祅 祥 。 夏 官 職 方 , 〔 三 四 〕 掌 天 下 之 圖 地 , 辨 四 夷 八 蠻 九 貉 五 戎 六 狄 之 人 , 與 其 財 用 九 穀 六 畜 之 數 , 周 知 利 害 , 辨 九 州 之 國 , 使 同 其 貫 。 司 徒 掌 邦 之 土 地 之 圖 , 與 其 人 民 之 教 , 以 佐 王 擾 邦 國 , 周 知 九 州 之 域 , 廣 輪 之 數 , 辨 其 山 林 川 澤 丘 陵 墳 衍 原 隰 之 名 物 , 及 土 會 之 法 。 然 則 其 事 分 在 眾 職 , 而 冢 宰 掌 建 邦 之 六 典 , 實 總 其 事 。 太 史 以 典 逆 冢 宰 之 治 , 其 書 蓋 亦 總 為 史 官 之 職 。 漢 初 , 蕭 何 得 秦 圖 書 , 故 知 天 下 要 害 。 後 又 得 山 海 經 , 相 傳 以 為 夏 禹 所 記 。 武 帝 時 , 計 書 既 上 太 史 , 郡 國 地 志 , 固 亦 在 焉 。 而 史 遷 所 記 , 但 述 河 渠 而 已 。 其 後 劉 向 略 言 地 域 , 丞 相 張 禹 使 屬 朱 貢 條 記 風 俗 , 班 固 因 之 作 地 理 志 。 其 州 國 郡 縣 山 川 夷 險 時 俗 之 異 , 經 星 之 分 , 風 氣 所 生 , 區 域 之 廣 , 戶 口 之 數 , 各 有 攸 敘 , 與 古 禹 貢 、 周 官 所 記 相 埒 。 是 後 載 筆 之 士 , 管 窺 末 學 , 不 能 及 遠 , 但 記 州 郡 之 名 而 已 。 晉 世 , 摯 虞 依 禹 貢 、 周 官 , 作 畿 服 經 , 其 州 郡 及 縣 分 野 封 略 事 業 , 國 邑 山 陵 水 泉 , 鄉 亭 城 道 里 土 田 , 民 物 風 俗 , 先 賢 舊 好 , 靡 不 具 悉 , 凡 一 百 七 十 卷 , 今 亡 。 而 學 者 因 其 經 歷 , 並 有 記 載 , 然 不 能 成 一 家 之 體 。 齊 時 , 陵 澄 聚 一 百 六 十 家 之 說 , 依 其 前 後 遠 近 , 編 而 為 部 , 謂 之 地 理 書 。 任 昉 又 增 陸 澄 之 書 八 十 四 家 , 謂 之 地 記 。 陳 時 , 顧 野 王 抄 撰 眾 家 之 言 , 作 輿 地 志 。 隋 大 業 中 , 普 詔 天 下 諸 郡 , 條 其 風 俗 物 產 地 圖 , 上 于 尚 書 。 故 隋 代 有 諸 郡 物 產 土 俗 記 一 百 五 十 一 卷 , 區 宇 圖 志 一 百 二 十 九 卷 , 諸 州 圖 經 集 一 百 卷 。 其 餘 記 注 甚 眾 。 今 任 、 陸 二 家 所 記 之 內 而 又 別 行 者 , 各 錄 在 其 書 之 上 , 自 餘 次 之 於 下 , 以 備 地 理 之 記 焉 。

世 本 王 侯 大 夫 譜 二 卷

世 本 二 卷 劉 向 撰 。

世 本 四 卷 宋 衷 撰 。

漢 氏 帝 王 譜 三 卷 梁 有 宋 譜 四 卷 , 劉 湛 百 家 譜 二 卷 , 亡 。

齊 帝 譜 屬 十 卷

百 家 集 譜 十 卷 王 儉 撰 。 梁 有 王 逡 之 續 儉 百 家 譜 四 卷 , 南 族 譜 二 卷 , 百 家 譜 拾 遺 一 卷 , 又 有 齊 、 梁 帝 譜 四 卷 , 梁 帝 譜 十 三 卷 , 亡 。

百 家 譜 三 十 卷 王 僧 孺 撰 。

百 家 譜 集 鈔 十 五 卷 王 僧 孺 撰 。

百 家 譜 二 十 卷 賈 執 撰 。

百 家 譜 十 五 卷 傅 昭 撰 。

百 家 譜 世 統 十 卷

百 家 譜 鈔 五 卷

姓 氏 英 賢 譜 一 百 卷 賈 執 撰 。 案 : 梁 有 王 司 空 新 集 諸 州 譜 十 一 卷 , 又 別 有 諸 姓 譜 一 百 一 十 六 卷 , 益 州 譜 四 十 卷 , 關 東 、 關 北 譜 三 十 三 卷 , 梁 武 帝 總 集 境 內 十 八 州 譜 六 百 九 十 卷 , 〔 三 五 〕 亡 。

後 魏 辯 宗 錄 二 卷 元 暉 業 撰 。 〔 三 六 〕

後 魏 皇 帝 宗 族 譜 四 卷

魏 孝 文 列 姓 族 牒 一 卷

後 齊 宗 譜 一 卷

益 州 譜 三 十 卷

冀 州 姓 族 譜 二 卷

洪 州 諸 姓 譜 九 卷

吉 州 諸 姓 譜 八 卷

江 州 諸 姓 譜 十 一 卷

諸 州 雜 譜 八 卷

袁 州 諸 姓 譜 八 卷

揚 州 譜 鈔 五 卷

京 兆 韋 氏 譜 二 卷

謝 氏 譜 一 十 卷

楊 氏 血 脈 譜 二 卷

楊 氏 家 譜 狀 并 墓 記 一 卷

楊 氏 枝 分 譜 一 卷

楊 氏 譜 一 卷

北 地 傅 氏 譜 一 卷

蘇 氏 譜 一 卷

述 系 傳 一 卷 姚 最 撰 。

氏 族 要 狀 十 五 卷

姓 苑 一 卷 何 氏 撰 。

複 姓 苑 一 卷

齊 永 元 中 表 簿 五 卷

竹 譜 一 卷

錢 譜 一 卷 顧 烜 撰 。

錢 圖 一 卷

      右 四 十 一 部 , 三 百 六 十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五 十 三 部 , 一 千 二 百 八 十 卷 。

    氏 姓 之 書 , 其 所 由 來 遠 矣 。 書 稱 : 「 別 生 分 類 。 」 傳 曰 : 「 天 子 建 德 , 因 生 以 賜 姓 。 」 周 家 小 史 定 繫 世 , 辨 昭 穆 , 則 亦 史 之 職 也 。 秦 兼 天 下 , ` 除 舊 跡 , 公 侯 子 孫 , 失 其 本 繫 。 漢 初 , 得 世 本 , 敘 黃 帝 已 來 祖 世 所 出 。 而 漢 又 有 帝 王 年 譜 , 後 漢 有 鄧 氏 官 譜 。 晉 世 , 摯 虞 作 族 姓 昭 穆 記 十 卷 , 齊 、 梁 之 間 , 其 書 轉 廣 。 後 魏 遷 洛 , 有 八 氏 十 姓 , 咸 出 帝 族 。 又 有 三 十 六 族 , 則 諸 國 之 從 魏 者 ; 九 十 二 姓 , 世 為 部 落 大 人 者 , 並 為 河 南 洛 陽 人 。 其 中 國 士 人 , 則 第 其 門 閥 , 有 四 海 大 姓 、 郡 姓 、 州 姓 、 縣 姓 。 及 周 太 祖 入 關 , 諸 姓 子 孫 有 功 者 , 並 令 為 其 宗 長 , 仍 撰 譜 錄 , 紀 其 所 承 。 又 以 關 內 諸 州 , 為 其 本 望 。 其 鄧 氏 官 譜 及 族 姓 昭 穆 記 , 晉 亂 已 亡 。 自 餘 亦 多 遺 失 。 今 錄 其 見 存 者 , 以 為 譜 系 篇 。

七 略 別 錄 二 十 卷 劉 向 撰 。

七 略 七 卷 劉 歆 撰 。

晉 中 經 十 四 卷 荀 勖 撰 。

晉 義 熙 已 來 新 集 目 錄 三 卷

宋 元 徽 元 年 四 部 書 目 錄 四 卷 王 儉 撰 。

今 書 七 志 七 十 卷 王 儉 撰 。

梁 天 監 六 年 四 部 書 目 錄 四 卷 殷 鈞 撰 。

梁 東 宮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劉 遵 撰 。

梁 文 德 殿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劉 孝 標 撰 。

七 錄 十 二 卷 阮 孝 緒 撰 。

魏 闕 書 目 錄 一 卷

陳 祕 閣 圖 書 法 書 目 錄 一 卷

陳 天 嘉 六 年 壽 安 殿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陳 德 教 殿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陳 承 香 殿 五 經 史 記 目 錄 二 卷

開 皇 四 年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開 皇 八 年 四 部 書 目 錄 四 卷

香 廚 四 部 目 錄 四 卷

隋 大 業 正 御 書 目 錄 九 卷

法 書 目 錄 六 卷

雜 儀 注 目 錄 四 卷

雜 撰 文 章 家 集 敘 十 卷 荀 勖 撰 。

文 章 志 四 卷 摯 虞 撰 。

續 文 章 志 二 卷 傅 亮 撰 。

晉 江 左 文 章 志 三 卷 宋 明 帝 撰 。

宋 世 文 章 志 二 卷 沈 約 撰 。

書 品 二 卷

名 手 畫 錄 一 卷

正 流 論 一 卷

      右 三 十 部 , 二 百 一 十 四 卷 。

    古 者 史 官 既 司 典 籍 , 蓋 有 目 錄 , 以 為 綱 紀 , 體 制 堙 滅 , 不 可 復 知 。 孔 子 刪 書 , 別 為 之 序 , 各 陳 作 者 所 由 。 韓 、 毛 二 詩 , 亦 皆 相 類 。 漢 時 劉 向 別 錄 、 劉 歆 七 略 , 剖 析 條 流 , 各 有 其 部 , 推 尋 事 跡 , 疑 則 古 之 制 也 。 自 是 之 後 , 不 能 辨 其 流 別 , 但 記 書 名 而 已 。 博 覽 之 士 , 疾 其 渾 漫 , 故 王 儉 作 七 志 , 阮 孝 緒 作 七 錄 , 並 皆 別 行 。 大 體 雖 準 向 、 歆 , 而 遠 不 逮 矣 。 其 先 代 目 錄 , 亦 多 散 亡 。 今 總 其 見 存 , 編 為 簿 錄 篇 。

    凡 史 之 所 記 , 八 百 一 十 七 部 , 一 萬 三 千 二 百 六 十 四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八 百 七 十 四 部 , 一 萬 六 千 五 百 五 十 八 卷 。

    夫 史 官 者 , 必 求 博 聞 強 識 , 疏 通 知 遠 之 士 , 使 居 其 位 , 百 官 眾 職 , 咸 所 貳 焉 。 是 故 前 言 往 行 , 無 不 識 也 ; 天 文 地 理 , 無 不 察 也 ; 人 事 之 紀 , 無 不 達 也 。 內 掌 八 柄 , 以 詔 王 治 , 外 執 六 典 , 以 逆 官 政 。 書 美 以 彰 善 , 記 惡 以 垂 戒 , 範 圍 神 化 , 昭 明 令 德 , 窮 聖 人 之 至 賾 , 詳 一 代 之 斖 斖 。 自 史 官 廢 絕 久 矣 , 漢 氏 頗 循 其 舊 , 班 、 馬 因 之 。 魏 、 晉 已 來 , 其 道 逾 替 。 南 、 董 之 位 , 以 祿 貴 遊 , 政 、 駿 之 司 , 罕 因 才 授 。 故 梁 世 諺 曰 : 「 上 車 不 落 則 著 作 , 體 中 何 如 則 祕 書 。 」 於 是 尸 素 之 儔 , 盱 衡 延 閣 之 上 , 立 言 之 士 , 揮 翰 蓬 茨 之 下 。 一 代 之 記 , 至 數 十 家 , 傳 說 不 同 , 聞 見 舛 駁 , 理 失 中 庸 , 辭 乖 體 要 。 致 令 允 恭 之 德 , 有 闕 於 典 墳 , 忠 肅 之 才 , 不 傳 於 簡 策 。 斯 所 以 為 蔽 也 。 班 固 以 史 記 附 春 秋 , 今 開 其 事 類 , 凡 十 三 種 , 別 為 史 部 。

校 勘 記

〔 一 〕   徐 野 民   廿 二 史 考 異 : 徐 野 民 即 徐 廣 。 隋 人 諱 「 廣 」 , 稱 徐 氏 字 ; 唐 人 諱 「 民 」 , 稱 徐 氏 名 。 今 書 中 或 稱 徐 廣 , 或 稱 徐 野 民 之 處 , 一 律 不 加 改 動 。

〔 二 〕   平 北 諮 議 參 軍 韋 稜   「 平 北 」 原 作 「 北 平 」 , 據 廿 二 史 考 異 改 。 按 : 韋 稜 見 梁 書 韋 叡 傳 。 傳 中 沒 有 記 載 韋 稜 歷 此 官 職 。 但 其 父 韋 叡 曾 任 平 北 將 軍 , 則 他 的 這 項 官 職 應 是 「 平 北 諮 議 參 軍 」 。

〔 三 〕   臧 競   雲 笈 七 籤 五 唐 茅 山 昇 真 王 先 生 傳 作 「 臧 矜 」 。

〔 四 〕   徐 眾   「 眾 」 原 作 「 爰 」 , 據 魏 志 臧 洪 傳 注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五 〕   漢 祕 書 監 荀 悅   「 漢 」 原 作 「 魏 」 , 據 後 漢 書 本 傳 改 。

〔 六 〕   左 將 軍 陰 澹   據 晉 書 張 軌 傳 , 陰 澹 為 晉 代 人 。 「 左 將 軍 」 前 當 有 「 晉 」 字 。

〔 七 〕   劉 芳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作 「 劉 艾 」 。

〔 八 〕   何 茂 材   日 本 國 見 在 書 目 作 「 何 茂 林 」 。

〔 九 〕   何 仲 熙   前 秦 錄 作 「 何 熙 仲 」 。

〔 一 0 〕 席 惠 明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作 「 杜 惠 明 」 。

〔 一 一 〕 釋 撰 亡 名   新 唐 志 二 作 「 釋 亡 名 撰 」 。

〔 一 二 〕 蕭 大 圜   「 圜 」 原 作 「 環 」 , 據 周 書 本 傳 改 。

〔 一 三 〕 政 禮 儀 注   原 作 「 政 理 」 。 姚 考 「 新 唐 志 作 『 何 點 理 禮 儀 注 九 卷 』 。 考 是 書 本 名 , 當 是 『 治 禮 儀 注 』 。 而 本 志 則 諱 『 治 』 作 『 政 』 。 」 今 補 「 儀 注 」 二 字 。

〔 一 四 〕 劉 邵 律 略 論   「 劉 邵 」 原 作 「 應 劭 」 , 據 魏 志 劉 邵 傳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一 五 〕 崔 慰 祖   「 慰 」 原 作 「 蔚 」 , 據 南 齊 書 本 傳 改 。

〔 一 六 〕 長 沙 耆 舊 傳 讚   原 脫 「 耆 」 字 。 按 : 水 經 一 五 洛 水 注 、 初 學 記 二 、 藝 文 類 聚 二 並 引 長 沙 耆 舊 傳 , 御 覽 二 四 八 也 引 作 「 長 沙 耆 舊 傳 」 。 今 據 補 。

〔 一 七 〕 桂 陽 先 賢 畫 贊   「 畫 」 原 作 「 書 」 , 據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一 八 〕 王 韶 之   「 韶 」 原 作 「 昭 」 , 據 南 史 本 傳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一 九 〕 宋 躬   本 志 集 部 別 集 類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作 「 宗 躬 」 。

〔 二 0 〕 梁 元 懌   「 懌 」 原 作 「 帝 」 , 據 北 史 清 河 王 懌 傳 、 魏 書 韓 子 熙 傳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二 一 〕 張 騭   「 騭 」 原 作 「 隱 」 , 據 魏 志 王 粲 傳 注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改 。

〔 二 二 〕 桓 氏 家 傳   「 氏 」 原 作 「 任 」 , 據 北 堂 書 鈔 五 八 、 御 覽 二 五 五 改 。

〔 二 三 〕 漢 南 庾 氏 家 傳   原 脫 「 庾 氏 」 二 字 , 據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二 補 。 舊 唐 志 作 「 庾 氏 家 傳 三 卷 , 庾 守 業 撰 。 」

〔 二 四 〕 釋 慧 皎   原 作 「 釋 僧 祜 」 , 據 開 元 釋 教 錄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三 改 。 兩 唐 志 , 「 慧 」 作 「 惠 」 。

〔 二 五 〕 釋 寶 唱   原 作 「 皎 法 師 」 , 據 開 元 釋 教 錄 及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三 改 。

〔 二 六 〕 劉 向 撰 鬷 續   「 鬷 」 是 姓 , 其 下 疑 有 脫 文 。

〔 二 七 〕 東 陽 旡 疑   「 旡 」 原 作 「 元 」 , 據 廣 韻 「 東 」 字 注 及 新 唐 志 三 改 。

〔 二 八 〕 晉 懷 州 刺 史 楊 佺 期   廿 二 史 考 異 : 晉 無 「 懷 州 」 , 當 是 「 雍 州 」 之 訛 。

〔 二 九 〕 隨 王 入 沔 記   「 隨 」 原 作 「 隋 」 , 據 新 唐 志 三 改 。

〔 三 0 〕 宗 居 士   「 宗 」 原 作 「 宋 」 , 據 南 齊 書 宗 測 傳 改 。

〔 三 一 〕 臨 海 水 土 異 物 志   原 脫 「 異 」 字 , 據 兩 唐 志 補 。

〔 三 二 〕 郭 仲 產   「 產 」 原 作 「 彥 」 , 據 史 通 正 史 篇 、 崇 文 總 目 改 。

〔 三 三 〕 釋 曇 宗   「 宗 」 原 作 「 景 」 , 據 高 僧 傳 改 。

〔 三 四 〕 夏 官 職 方   按 : 「 夏 」 原 作 「 秋 」 , 據 周 禮 改 。

〔 三 五 〕 梁 武 帝 總 集 境 內 十 八 州 譜   「 總 集 」 原 作 「 總 責 」 , 一 本 作 「 總 貢 」 。 姚 考 : 「 梁 書 王 僧 孺 傳 , 僧 孺 入 直 西 省 , 知 撰 譜 事 , 集 十 八 州 譜 七 百 一 十 卷 。 案 此 『 總 責 』 、 『 總 貢 』 皆 『 總 集 』 之 誤 。 」 今 據 改 。

〔 三 六 〕 元 暉 業   「 暉 」 原 作 「 曄 」 , 據 魏 書 景 穆 十 三 王 傳 、 北 齊 書 本 傳 改 。
 
 
 

隋 書 卷 三 十 四

    志 第 二 十 九

      經 籍 三

晏 子 春 秋 七 卷 齊 大 夫 晏 嬰 撰 。

曾 子 二 卷 目 一 卷 。 魯 國 曾 參 撰 。

子 思 子 七 卷 魯 穆 公 師 孔 伋 撰 。

公 孫 尼 子 一 卷 尼 , 似 孔 子 弟 子 。

孟 子 十 四 卷 齊 卿 孟 軻 撰 , 趙 岐 注 。

孟 子 七 卷 鄭 玄 注 。

孟 子 七 卷 劉 熙 注 。 梁 有 孟 子 九 卷 , 綦 毌 邃 撰 , 亡 。

孫 卿 子 十 二 卷 楚 蘭 陵 令 荀 況 撰 。 梁 有 王 孫 子 一 卷 , 亡 。

董 子 一 卷 戰 國 時 , 董 無 心 撰 。

魯 連 子 五 卷 、 錄 一 卷 魯 連 , 齊 人 , 不 仕 , 稱 為 先 生 。

新 語 二 卷 陸 賈 撰 。

賈 子 十 卷 錄 一 卷 。 漢 梁 太 傅 賈 誼 撰 。

鹽 鐵 論 十 卷 漢 廬 江 府 丞 桓 寬 撰 。

新 序 三 十 卷 錄 一 卷 。 劉 向 撰 。

說 苑 二 十 卷 劉 向 撰 。

揚 子 法 言 十 五 卷 、 解 一 卷 揚 雄 撰 , 李 軌 注 。 梁 有 揚 子 法 言 六 卷 , 侯 苞 注 , 亡 。

揚 子 法 言 十 三 卷 宋 衷 注 。 〔 一 〕

揚 子 太 玄 經 九 卷 宋 衷 注 。 梁 有 揚 子 太 玄 經 九 卷 , 揚 雄 自 作 章 句 , 亡 。

揚 子 太 玄 經 十 卷 陸 績 、 宋 衷 注 。

揚 子 太 玄 經 十 卷 蔡 文 邵 注 。 梁 有 揚 子 太 玄 經 十 四 卷 , 虞 翻 注 ; 揚 子 太 玄 經 十 三 卷 , 陸 凱 注 ; 揚 子 太 玄 經 七 卷 , 王 肅 注 。 亡 。

桓 子 新 論 十 七 卷 後 漢 六 安 丞 桓 譚 撰 。

潛 夫 論 十 卷 後 漢 處 士 王 符 撰 。 梁 有 王 逸 正 部 論 八 卷 , 後 漢 侍 中 王 逸 撰 ; 後 序 十 二 卷 , 後 漢 司 隸 校 尉 應 奉 撰 ; 周 生 子 要 論 一 卷 , 錄 一 卷 , 魏 侍 中 周 生 烈 撰 。 亡 。

申 鑒 五 卷 荀 悅 撰 。

魏 子 三 卷 後 漢 會 稽 人 魏 朗 撰 。 梁 有 文 檢 六 卷 , 似 後 漢 末 人 作 , 亡 。

牟 子 二 卷 後 漢 太 尉 牟 融 撰 。

典 論 五 卷 魏 文 帝 撰 。

徐 氏 中 論 六 卷 魏 太 子 文 學 徐 幹 撰 , 梁 目 一 卷 。

王 子 正 論 十 卷 王 肅 撰 。 梁 有 去 伐 論 集 三 卷 , 王 粲 撰 , 亡 。

杜 氏 體 論 四 卷 魏 幽 州 刺 史 杜 恕 撰 。 梁 有 新 書 五 卷 , 王 基 撰 ; 周 子 九 卷 , 吳 中 書 郎 周 昭 撰 。 亡 。

顧 子 新 語 十 二 卷 吳 太 常 顧 譚 撰 。 通 語 十 卷 , 〔 二 〕 晉 尚 書 左 丞 殷 興 撰 ; 典 語 十 卷 、 典 語 別 二 卷 , 並 吳 中 夏 督 陸 景 撰 。 亡 。

譙 子 法 訓 八 卷 譙 周 撰 。 梁 有 譙 子 五 教 志 五 卷 , 亡 。

袁 子 正 論 十 九 卷 袁 準 撰 。 梁 又 有 袁 子 正 書 二 十 五 卷 , 袁 準 撰 ; 孫 氏 成 敗 志 三 卷 , 孫 毓 撰 ; 古 今 通 論 二 卷 , 王 嬰 撰 ; 蔡 氏 化 清 經 十 卷 , 松 滋 令 蔡 洪 撰 ; 〔 三 〕 通 經 二 卷 , 晉 丞 相 從 事 中 郎 正 長 文 撰 。 〔 四 〕 亡 。

新 論 十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夏 侯 湛 撰 。 梁 有 楊 子 物 理 論 十 六 卷 , 楊 子 大 元 經 十 四 卷 , 並 晉 徵 士 楊 泉 撰 ; 新 論 十 卷 , 晉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華 譚 撰 ; 梅 子 新 論 一 卷 。 亡 。

志 林 新 書 三 十 卷 虞 喜 撰 。 梁 有 廣 林 二 十 四 卷 , 又 後 林 十 卷 , 虞 喜 撰 ; 干 子 十 八 卷 , 干 寶 撰 ; 閎 論 二 卷 , 晉 江 州 從 事 蔡 韶 撰 ; 顧 子 十 卷 , 晉 揚 州 主 簿 顧 夷 撰 。 亡 。

要 覽 十 卷 晉 郡 儒 林 祭 酒 呂 竦 撰 。

正 覽 六 卷 梁 太 子 詹 事 周 捨 撰 。 梁 有 三 統 五 德 論 二 卷 , 曹 思 文 撰 , 亡 。

諸 葛 武 侯 集 誡 二 卷

眾 賢 誡 十 三 卷

女 篇 一 卷

女 鑒 一 卷

婦 人 訓 誡 集 十 一 卷

娣 姒 訓 一 卷 〔 五 〕

曹 大 家 女 誡 一 卷

貞 順 志 一 卷

      右 六 十 二 部 , 五 百 三 十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六 十 七 部 , 六 百 九 卷 。

    儒 者 , 所 以 助 人 君 明 教 化 者 也 。 聖 人 之 教 , 非 家 至 而 戶 說 , 故 有 儒 者 宣 而 明 之 。 其 大 抵 本 於 仁 義 及 五 常 之 道 , 黃 帝 、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咸 由 此 則 。 周 官 , 太 宰 以 九 兩 繫 邦 國 之 人 , 其 四 曰 儒 , 是 也 。 其 後 陵 夷 衰 亂 , 儒 道 廢 闕 。 仲 尼 祖 述 前 代 , 修 正 六 經 , 三 千 之 徒 , 並 受 其 義 。 至 于 戰 國 , 孟 軻 、 子 思 、 荀 卿 之 流 , 宗 而 師 之 , 各 有 著 述 , 發 明 其 指 。 所 謂 中 庸 之 教 , 百 王 不 易 者 也 。 俗 儒 為 之 , 不 顧 其 本 , 苟 欲 譁 眾 , 多 設 問 難 , 便 辭 巧 說 , 亂 其 大 體 , 致 令 學 者 難 曉 , 故 曰 「 博 而 寡 要 」 。

鬻 子 一 卷 周 文 王 師 鬻 熊 撰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周 柱 下 史 李 耳 撰 。 漢 文 帝 時 , 河 上 公 注 。 梁 有 戰 國 時 河 上 丈 人 注 老 子 經 二 卷 , 漢 長 陵 三 老 母 丘 望 之 注 老 子 二 卷 , 漢 徵 士 嚴 遵 注 老 子 二 卷 , 虞 翻 注 老 子 二 卷 , 亡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王 弼 注 。 梁 有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張 嗣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蜀 才 注 。 亡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鍾 會 注 。 梁 有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晉 太 傅 羊 祜 解 釋 ; 老 子 經 二 卷 , 東 晉 江 州 刺 史 王 尚 述 注 ; 老 子 二 卷 , 晉 郎 中 程 韶 集 解 ; 老 子 二 卷 , 邯 鄲 氏 注 ; 老 子 二 卷 , 常 氏 傳 ; 老 子 二 卷 , 孟 氏 注 ; 老 子 二 卷 , 盈 氏 注 。 亡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音 一 卷 晉 尚 書 郎 孫 登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劉 仲 融 注 。 梁 有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巨 生 解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晉 西 中 郎 將 袁 真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張 憑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釋 惠 琳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釋 惠 嚴 注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 王 玄 載 注 。 亡 。

老 子 道 德 經 二 卷 盧 景 裕 撰 。

老 子 音 一 卷 李 軌 撰 。 梁 有 老 子 音 一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戴 逵 撰 , 亡 。

老 子 四 卷 〔 六 〕 梁 曠 撰 。

老 子 指 歸 十 一 卷 嚴 遵 注 。

老 子 指 趣 三 卷 毌 丘 望 之 撰 。

老 子 義 綱 一 卷 顧 歡 撰 。 梁 有 老 子 道 德 論 二 卷 , 何 晏 撰 ; 老 子 序 決 一 卷 , 葛 仙 公 撰 ; 老 子 雜 論 一 卷 , 何 、 王 等 注 ; 老 子 私 記 十 卷 , 梁 簡 文 帝 撰 ; 老 子 玄 示 一 卷 , 韓 壯 撰 ; 老 子 玄 譜 一 卷 , 晉 柴 桑 令 劉 遺 民 撰 ; 老 子 玄 機 三 卷 , 宗 塞 撰 ; 老 子 幽 易 五 卷 , 又 老 子 志 一 卷 , 山 琮 撰 。 亡 。

老 子 義 疏 一 卷 顧 歡 撰 。 梁 有 老 子 義 疏 一 卷 , 釋 慧 觀 撰 , 亡 。

老 子 義 疏 五 卷 孟 智 周 私 記 。

老 子 義 疏 四 卷 韋 處 玄 撰 。

老 子 講 疏 六 卷 梁 武 帝 撰 。

老 子 義 疏 九 卷 戴 詵 撰 。

老 子 節 解 二 卷

老 子 章 門 一 卷

文 子 十 二 卷 文 子 , 老 子 弟 子 。 七 略 有 九 篇 , 梁 七 錄 十 卷 , 亡 。

鶡 冠 子 三 卷 楚 之 隱 人 。

列 子 八 卷 鄭 之 隱 人 列 禦 寇 撰 , 東 晉 光 祿 勳 張 湛 注 。

莊 子 二 十 卷 梁 漆 園 吏 莊 周 撰 , 晉 散 騎 常 侍 向 秀 注 。 本 二 十 卷 , 〔 七 〕 今 闕 。 梁 有 莊 子 十 卷 , 東 晉 議 郎 崔 譔 注 , 亡 。

莊 子 十 六 卷 司 馬 彪 注 。 本 二 十 一 卷 , 今 闕 。

莊 子 三 十 卷 、 目 一 卷 晉 太 傅 主 簿 郭 象 注 。 梁 七 錄 三 十 三 卷 。

集 注 莊 子 六 卷 梁 有 莊 子 三 十 卷 , 晉 丞 相 參 軍 李 頤 注 ; 莊 子 十 八 卷 , 孟 氏 注 , 錄 一 卷 。 亡 。

莊 子 音 一 卷 李 軌 撰 。

莊 子 音 三 卷 徐 邈 撰 。

莊 子 集 音 三 卷 徐 邈 撰 。

莊 子 注 音 一 卷 司 馬 彪 等 撰 。

莊 子 音 三 卷 郭 象 撰 。 梁 有 向 秀 莊 子 音 一 卷 。

莊 子 外 篇 雜 音 一 卷

莊 子 內 篇 音 義 一 卷

莊 子 講 疏 十 卷 梁 簡 文 帝 撰 。 本 二 十 卷 , 今 闕 。

莊 子 講 疏 二 卷 張 譏 撰 , 〔 八 〕 亡 。

莊 子 講 疏 八 卷

莊 子 文 句 義 二 十 八 卷 本 三 十 卷 , 今 闕 。 梁 有 莊 子 義 疏 十 卷 , 又 莊 子 義 疏 三 卷 , 宋 處 士 王 叔 之 撰 , 〔 九 〕 亡 。

莊 子 內 篇 講 疏 八 卷 周 弘 正 撰 。

莊 子 義 疏 八 卷 戴 詵 撰 。

南 華 論 二 十 五 卷 梁 曠 撰 , 本 三 十 卷 。

南 華 論 音 三 卷

莊 成 子 十 二 卷 梁 有 蹇 子 一 卷 , 今 亡 。

玄 言 新 記 明 莊 部 二 卷 梁 澡 撰 。

守 白 論 一 卷

任 子 道 論 十 卷 魏 河 東 太 守 任 嘏 撰 。 梁 有 渾 輿 經 一 卷 , 魏 安 成 令 桓 威 撰 , 亡 。

唐 子 十 卷 吳 唐 滂 撰 。 梁 有 蘇 子 七 卷 , 晉 北 中 郎 參 軍 蘇 彥 撰 ; 宣 子 二 卷 , 晉 宜 城 令 宣 舒 撰 ; 〔 一 0 〕 陸 子 十 卷 , 陸 雲 撰 。 亡 。

杜 氏 幽 求 新 書 二 十 卷 杜 夷 撰 。

抱 朴 子 內 篇 二 十 一 卷 、 音 一 卷 葛 洪 撰 。 梁 有 顧 道 士 新 書 論 經 三 卷 , 晉 方 士 顧 谷 撰 , 亡 。

孫 子 十 二 卷 孫 綽 撰 。

符 子 二 十 卷 東 晉 員 外 郎 符 朗 撰 。 梁 有 賀 子 述 言 十 卷 , 宋 太 學 博 士 賀 道 養 撰 ; 少 子 五 卷 , 齊 司 徒 左 長 史 張 融 撰 ; 梁 有 養 生 論 三 卷 , 嵇 康 撰 ; 攝 生 論 二 卷 , 晉 河 內 太 守 阮 侃 撰 ; 無 宗 論 四 卷 , 聖 人 無 情 論 六 卷 。 亡 。

夷 夏 論 一 卷 顧 歡 撰 。 梁 二 卷 。 梁 又 有 談 眾 三 卷 , 亡 。

簡 文 談 疏 六 卷 晉 簡 文 帝 撰 。

無 名 子 一 卷 張 太 衡 撰 。

玄 子 五 卷

遊 玄 桂 林 二 十 一 卷 、 目 一 卷 張 譏 撰 。

廣 成 子 十 三 卷 商 洛 公 撰 。 張 太 衡 注 , 疑 近 人 作 。

      右 七 十 八 部 , 合 五 百 二 十 五 卷 。

    道 者 , 蓋 為 萬 物 之 奧 , 聖 人 之 至 賾 也 。 易 曰 : 「 一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 」 又 曰 : 「 仁 者 見 之 謂 之 仁 , 智 者 見 之 謂 之 智 ,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 」 夫 陰 陽 者 , 天 地 之 謂 也 。 天 地 變 化 , 萬 物 蠢 生 , 則 有 經 營 之 跡 。 至 於 道 者 , 精 微 淳 粹 , 而 莫 知 其 體 , 處 陰 與 陰 為 一 , 在 陽 與 陽 不 二 。 仁 者 資 道 以 成 仁 , 道 非 仁 之 謂 也 ; 智 者 資 道 以 為 智 , 道 非 智 之 謂 也 ; 百 姓 資 道 而 日 用 , 而 不 知 其 用 也 。 聖 人 體 道 成 性 , 清 虛 自 守 , 為 而 不 恃 , 長 而 不 宰 , 故 能 不 勞 聰 明 而 人 自 化 , 不 假 修 營 而 功 自 成 。 其 玄 德 深 遠 , 言 象 不 測 。 先 王 懼 人 之 惑 , 置 于 方 外 , 六 經 之 義 , 是 所 罕 言 。 周 官 九 兩 , 其 三 曰 師 , 蓋 近 之 矣 。 然 自 黃 帝 以 下 , 聖 哲 之 士 , 所 言 道 者 , 傳 之 其 人 , 世 無 師 說 。 漢 時 , 曹 參 始 薦 蓋 公 能 言 黃 老 , 文 帝 宗 之 。 自 是 相 傳 , 道 學 眾 矣 。 下 士 為 之 , 不 推 其 本 , 苟 以 異 俗 為 高 , 狂 狷 為 尚 , 迂 誕 譎 怪 而 失 其 真 。

管 子 十 九 卷 齊 相 管 夷 吾 撰 。

商 君 書 五 卷 秦 相 衛 鞅 撰 。 梁 有 申 子 三 卷 , 韓 相 申 不 害 撰 , 亡 。

慎 子 十 卷 戰 國 時 處 士 慎 到 撰 。

韓 子 二 十 卷 、 目 一 卷 韓 非 撰 。 梁 有 朝 氏 新 書 三 卷 , 漢 御 史 大 夫 晁 錯 撰 , 亡 。

正 論 六 卷 漢 大 尚 書 崔 寔 撰 。 梁 有 法 論 十 卷 , 劉 邵 撰 ; 政 論 五 卷 , 魏 侍 中 劉 廙 撰 ; 阮 子 正 論 五 卷 , 魏 清 河 太 守 阮 武 撰 。 亡 。

世 要 論 十 二 卷 魏 大 司 農 桓 範 撰 。 梁 有 二 十 卷 。 又 有 陳 子 要 言 十 四 卷 , 吳 豫 章 太 守 陳 融 撰 ; 蔡 司 徒 難 論 五 卷 , 晉 三 公 令 史 黃 命 撰 。 亡 。

      右 六 部 , 合 七 十 二 卷 。

    法 者 , 人 君 所 以 禁 淫 慝 , 齊 不 軌 , 而 輔 於 治 者 也 。 易 著 「 先 王 明 罰 飭 法 」 , 書 美 「 明 于 五 刑 , 以 弼 五 教 」 。 周 官 , 司 寇 「 掌 建 國 之 三 典 , 以 佐 王 刑 邦 國 , 詰 四 方 」 ; 司 刑 「 以 五 刑 之 法 , 麗 萬 民 之 罪 」 , 是 也 。 刻 者 為 之 , 則 杜 哀 矜 , 絕 仁 愛 , 欲 以 威 劫 為 化 , 殘 忍 為 治 , 乃 至 傷 恩 害 親 。

鄧 析 子 一 卷 析 , 鄭 大 夫 。

尹 文 子 二 卷 尹 文 , 周 之 處 士 , 遊 齊 稷 下 。

士 操 一 卷 〔 一 一 〕 魏 文 帝 撰 。 梁 有 刑 聲 論 一 卷 , 亡 。

人 物 志 三 卷 劉 邵 撰 。 梁 有 士 緯 新 書 十 卷 , 姚 信 撰 , 又 姚 氏 新 書 二 卷 , 與 士 緯 相 似 ; 九 州 人 士 論 一 卷 , 魏 司 空 盧 毓 撰 ; 通 古 人 論 一 卷 。 亡 。

      右 四 部 , 合 七 卷 。

    名 者 , 所 以 正 百 物 , 敘 尊 卑 , 列 貴 賤 , 各 控 名 而 責 實 , 無 相 僭 濫 者 也 。 春 秋 傳 曰 : 「 古 者 名 位 不 同 , 節 文 異 數 。 」 孔 子 曰 : 「 名 不 正 則 言 不 順 , 言 不 順 則 事 不 成 。 」 周 官 , 宗 伯 「 以 九 儀 之 命 , 正 邦 國 之 位 , 辨 其 名 物 之 類 」 , 是 也 。 拘 者 為 之 , 則 苛 察 繳 繞 , 滯 於 析 辭 而 失 大 體 。

墨 子 十 五 卷 、 目 一 卷 宋 大 夫 墨 翟 撰 。

隨 巢 子 一 卷 巢 , 似 墨 翟 弟 子 。

胡 非 子 一 卷 非 , 似 墨 翟 弟 子 。 梁 有 田 俅 子 一 卷 , 〔 一 二 〕 亡 。

      右 三 部 , 合 一 十 七 卷 。

    墨 者 , 強 本 節 用 之 術 也 。 上 述 堯 、 舜 、 夏 禹 之 行 , 茅 茨 不 翦 , 糲 粱 之 食 , 桐 棺 三 寸 , 貴 儉 兼 愛 , 嚴 父 上 德 , 以 孝 示 天 下 , 右 鬼 神 而 非 命 。 漢 書 以 為 本 出 清 廟 之 守 。 然 則 周 官 宗 伯 「 掌 建 邦 之 天 神 地 祇 人 鬼 」 , 肆 師 「 掌 立 國 祀 及 兆 中 廟 中 之 禁 令 」 , 是 其 職 也 。 愚 者 為 之 , 則 守 於 節 儉 , 不 達 時 變 , 推 心 兼 愛 , 而 混 於 親 疏 也 。

鬼 谷 子 三 卷 皇 甫 謐 注 。 鬼 谷 子 , 周 世 隱 於 鬼 谷 。 梁 有 補 闕 子 十 卷 , 湘 東 鴻 烈 十 卷 , 並 元 帝 撰 , 亡 。

鬼 谷 子 三 卷 樂 一 注 。

      右 二 部 , 合 六 卷 。

    從 橫 者 , 所 以 明 辯 說 , 善 辭 令 , 以 通 上 下 之 志 者 也 。 漢 書 以 為 本 出 行 人 之 官 , 受 命 出 疆 , 臨 事 而 制 。 故 曰 : 「 誦 詩 三 百 , 使 于 四 方 , 不 能 專 對 , 雖 多 亦 奚 以 為 ? 」 周 官 , 掌 交 「 以 節 與 幣 , 巡 邦 國 之 諸 侯 及 萬 姓 之 聚 , 導 王 之 德 意 志 慮 , 使 辟 行 之 , 而 和 諸 侯 之 好 , 達 萬 民 之 說 ; 諭 以 九 稅 之 利 , 九 儀 之 親 , 九 牧 之 維 , 九 禁 之 難 , 九 戎 之 威 」 , 是 也 。 佞 人 為 之 , 則 便 辭 利 口 , 傾 危 變 詐 , 至 於 賊 害 忠 信 , 覆 邦 亂 家 。

尉 繚 子 五 卷 梁 并 錄 六 卷 。 尉 繚 , 梁 惠 王 時 人 。

尸 子 二 十 卷 、 目 一 卷 梁 十 九 卷 。 秦 相 衛 鞅 上 客 尸 佼 撰 。 其 九 篇 亡 , 魏 黃 初 中 續 。

呂 氏 春 秋 二 十 六 卷 秦 相 呂 不 韋 撰 , 高 誘 注 。

淮 南 子 二 十 一 卷 漢 淮 南 王 劉 安 撰 , 許 慎 注 。

淮 南 子 二 十 一 卷 高 誘 注 。

論 衡 二 十 九 卷 後 漢 徵 士 王 充 撰 。 梁 有 洞 序 九 卷 、 錄 一 卷 , 應 奉 撰 , 亡 。

風 俗 通 義 三 十 一 卷 錄 一 卷 。 應 劭 撰 。 梁 三 十 卷 。

仲 長 子 昌 言 十 二 卷 錄 一 卷 。 漢 尚 書 郎 仲 長 統 撰 。

蔣 子 萬 機 論 八 卷 蔣 濟 撰 。 梁 有 篤 論 四 卷 , 杜 恕 撰 ; 芻 蕘 論 五 卷 , 鍾 會 撰 ; 梁 有 諸 葛 子 五 卷 , 吳 太 傅 諸 葛 恪 撰 。 亡 。

傅 子 百 二 十 卷 晉 司 隸 校 尉 傅 玄 撰 。 默 記 三 卷 , 吳 大 鴻 臚 張 儼 撰 。 裴 氏 新 言 五 卷 , 吳 大 鴻 臚 裴 玄 撰 。 〔 一 三 〕 梁 有 新 義 十 八 卷 , 吳 太 子 中 庶 子 劉 廞 撰 ; 析 言 論 二 十 卷 , 晉 議 郎 張 顯 撰 ; 桑 丘 先 生 書 二 卷 , 晉 征 南 軍 師 楊 偉 撰 。 亡 。

時 務 論 十 二 卷 楊 偉 撰 。 梁 有 古 世 論 十 七 卷 , 桓 子 一 卷 ; 秦 子 三 卷 , 吳 秦 菁 撰 ; 劉 子 十 卷 , 何 子 五 卷 。 亡 。

立 言 六 卷 蘇 道 撰 。 梁 有 孔 氏 說 林 二 卷 , 孔 衍 撰 , 亡 。

抱 朴 子 外 篇 三 十 卷 葛 洪 撰 。 梁 有 五 十 一 卷 。

金 樓 子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博 物 志 十 卷 張 華 撰 。

張 公 雜 記 一 卷 張 華 撰 。 梁 有 五 卷 , 與 博 物 志 相 似 , 小 小 不 同 。 又 有 雜 記 十 卷 , 何 氏 撰 , 亡 。

雜 記 十 一 卷 張 華 撰 。 梁 有 子 林 二 十 卷 , 孟 儀 撰 , 亡 。

廣 志 二 卷 郭 義 恭 撰 。

部 略 十 五 卷

博 覽 十 三 卷

諫 林 五 卷 齊 晉 陵 令 何 翌 之 撰 。 〔 一 四 〕

述 政 論 十 三 卷 陸 澄 撰 。

古 今 注 三 卷 崔 豹 撰 。

古 今 訓 十 一 卷 張 顯 撰 。

古 今 善 言 三 十 卷 宋 車 騎 將 軍 范 泰 撰 。

善 諫 二 卷 宋 領 軍 長 史 虞 通 之 撰 。

缺 文 十 三 卷 陸 澄 撰 。

政 論 十 三 卷 陸 澄 撰 。

記 聞 二 卷 宋 後 軍 參 軍 徐 益 壽 撰 。

新 舊 傳 四 卷

釋 俗 語 八 卷 劉 霽 撰 。

稱 謂 五 卷 後 周 大 將 軍 盧 辯 撰 。

備 遺 記 三 卷

纂 要 一 卷 戴 安 道 撰 , 亦 云 顏 延 之 撰 。

方 類 六 卷

俗 說 三 卷 沈 約 撰 。 梁 五 卷 。

雜 說 二 卷 沈 約 撰 。

袖 中 記 二 卷 沈 約 撰 。

袖 中 略 集 一 卷 沈 約 撰 。

珠 叢 一 卷 沈 約 撰 。

採 璧 三 卷 梁 中 書 舍 人 庾 肩 吾 撰 。

物 始 十 卷 謝 吳 撰 。

宜 覽 二 十 二 卷

玉 府 集 八 卷

鴻 寶 十 卷

顯 用 九 卷

墳 典 三 十 卷 盧 辯 撰 。

玉 燭 寶 典 十 二 卷 著 作 郎 杜 臺 卿 撰 。

典 言 四 卷 後 魏 人 李 穆 叔 撰 。

典 言 四 卷 後 齊 中 書 郎 荀 士 遜 等 撰 。

補 文 六 卷

四 時 錄 十 二 卷

正 訓 二 十 卷

內 訓 二 十 卷

雜 略 十 三 卷

清 神 三 卷

前 言 八 卷

會 林 五 卷

對 林 十 卷

道 言 六 卷 叱 羅 羨 撰 。

道 術 志 三 卷

述 伎 藝 一 卷

諸 書 要 略 一 卷 魏 彥 深 撰 。

文 府 五 卷 梁 有 文 章 義 府 三 十 卷 。

語 對 十 卷 朱 澹 遠 撰 。

語 麗 十 卷 朱 澹 遠 撰 。

對 要 三 卷

雜 語 三 卷

眾 書 事 對 三 卷

廊 廟 五 格 二 卷 王 彬 撰 。

名 數 八 卷

新 言 四 卷 裴 立 撰 。 〔 一 五 〕

善 說 五 卷

君 臣 相 起 發 事 三 卷

物 重 名 五 卷

真 注 要 錄 一 卷

天 地 體 二 卷

雜 事 鈔 二 十 四 卷

雜 書 鈔 四 十 四 卷

子 抄 三 十 卷 梁 黟 令 庾 仲 容 撰 。

子 鈔 二 十 卷 梁 有 子 鈔 十 五 卷 , 沈 約 撰 , 亡 。

論 集 八 十 六 卷 殷 仲 堪 撰 。 梁 九 十 六 卷 。 梁 又 有 雜 論 五 十 八 卷 , 雜 論 十 三 卷 , 亡 。

皇 覽 一 百 二 十 卷 繆 襲 等 撰 。 〔 一 六 〕 梁 六 百 八 十 卷 。 梁 又 有 皇 覽 一 百 二 十 三 卷 , 何 承 天 合 ; 皇 覽 五 十 卷 , 徐 爰 合 , 皇 覽 目 四 卷 ; 又 有 皇 覽 抄 二 十 卷 , 梁 特 進 蕭 琛 抄 。 亡 。

帝 王 集 要 三 十 卷 崔 安 撰 。 〔 一 七 〕

類 苑 一 百 二 十 卷 梁 征 虜 刑 獄 參 軍 劉 孝 標 撰 。 梁 七 錄 八 十 二 卷 。

華 林 遍 略 六 百 二 十 卷 梁 綏 安 令 徐 僧 權 等 撰 。

要 錄 六 十 卷

壽 光 書 苑 二 百 卷 梁 尚 書 左 丞 劉 杳 撰 。

科 錄 二 百 七 十 卷 〔 一 八 〕 元 暉 撰 。

書 圖 泉 海 二 十 卷 陳 張 式 撰 。

聖 壽 堂 御 覽 三 百 六 十 卷

長 洲 玉 鏡 二 百 三 十 八 卷

書 鈔 一 百 七 十 四 卷

釋 氏 譜 十 五 卷

內 典 博 要 三 十 卷

淨 住 子 二 十 卷 齊 竟 陵 王 蕭 子 良 撰 。

因 果 記 十 卷

歷 代 三 寶 記 三 卷 費 長 房 撰 。

真 言 要 集 十 卷

義 記 二 十 卷 蕭 子 良 撰 。

感 應 傳 八 卷 宋 尚 書 郎 王 延 秀 撰 。 〔 一 九 〕

眾 僧 傳 二 十 卷 裴 子 野 撰 。

高 僧 傳 六 卷 虞 孝 敬 撰 。

皇 帝 菩 薩 清 淨 大 捨 記 三 卷 謝 吳 撰 , 亡 。

寶 臺 四 法 藏 目 錄 一 百 卷 大 業 中 撰 。

玄 門 寶 海 一 百 二 十 卷 大 業 中 撰 。

      右 九 十 七 部 , 合 二 千 七 百 二 十 卷 。

    雜 者 , 兼 儒 、 墨 之 道 , 通 眾 家 之 意 , 以 見 王 者 之 化 , 無 所 不 冠 者 也 。 古 者 , 司 史 歷 記 前 言 往 行 , 禍 福 存 亡 之 道 。 然 則 雜 者 , 蓋 出 史 官 之 職 也 。 放 者 為 之 , 不 求 其 本 , 材 少 而 多 學 , 言 非 而 博 , 是 以 雜 錯 漫 羨 , 而 無 所 指 歸 。

氾 勝 之 書 二 卷 漢 議 郎 氾 勝 之 撰 。

四 人 月 令 一 卷 〔 二 0 〕 後 漢 大 尚 書 崔 寔 撰 。

禁 苑 實 錄 一 卷

齊 民 要 術 十 卷 賈 思 勰 撰 。

春 秋 濟 世 六 常 擬 議 五 卷 楊 瑾 撰 。 梁 有 陶 朱 公 養 魚 法 , 卜 式 養 羊 法 、 養 豬 法 、 月 政 畜 牧 栽 種 法 , 各 一 卷 , 亡 。

      右 五 部 , 一 十 九 卷 。

    農 者 , 所 以 播 五 穀 , 藝 桑 麻 , 以 供 衣 食 者 也 。 書 敘 八 政 , 其 一 曰 食 , 二 曰 貨 。 孔 子 曰 : 「 所 重 民 食 。 」 周 官 , 冢 宰 「 以 九 職 任 萬 民 」 , 其 一 曰 「 三 農 生 九 穀 」 ; 地 官 司 稼 「 掌 巡 邦 野 之 稼 , 而 辨 穜 稑 之 種 , 周 知 其 名 與 其 所 宜 地 , 以 為 法 而 懸 于 邑 閭 」 , 是 也 。 鄙 者 為 之 , 則 棄 君 臣 之 義 , 徇 耕 稼 之 利 , 而 亂 上 下 之 序 。

燕 丹 子 一 卷 丹 , 燕 王 喜 太 子 。 梁 有 青 史 子 一 卷 ; 又 宋 玉 子 一 卷 、 錄 一 卷 , 楚 大 夫 宋 玉 撰 ; 群 英 論 一 卷 , 郭 頒 撰 ; 語 林 十 卷 , 東 晉 處 士 裴 啟 撰 。 亡 。

雜 語 五 卷

郭 子 三 卷 東 晉 中 郎 郭 澄 之 撰 。

雜 對 語 三 卷

要 用 語 對 四 卷

文 對 三 卷

瑣 語 一 卷 梁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顧 協 撰 。

笑 林 三 卷 後 漢 給 事 中 邯 鄲 淳 撰 。

笑 苑 四 卷

解 頤 二 卷 陽 玠 松 撰 。 〔 二 一 〕

世 說 八 卷 宋 臨 川 王 劉 義 慶 撰 。

世 說 十 卷 劉 孝 標 注 。 梁 有 俗 說 一 卷 , 亡 。

小 說 十 卷 梁 武 帝 敕 安 右 長 史 殷 芸 撰 。 梁 目 , 三 十 卷 。

小 說 五 卷

邇 說 一 卷 梁 南 臺 治 書 伏 挺 撰 。 〔 二 二 〕

辯 林 二 十 卷 蕭 賁 撰 。

辯 林 二 卷 席 希 秀 撰 。

瓊 林 七 卷 周 獸 門 學 士 陰 顥 撰 。

古 今 藝 術 二 十 卷

雜 書 鈔 十 三 卷

座 右 方 八 卷 庾 元 威 撰 。

座 右 法 一 卷

魯 史 欹 器 圖 一 卷 儀 同 劉 徽 注 。 〔 二 三 〕

器 準 圖 三 卷 後 魏 丞 相 士 曹 行 參 軍 信 都 芳 撰 。

水 飾 一 卷

      右 二 十 五 部 , 合 一 百 五 十 五 卷 。

    小 說 者 , 街 說 巷 語 之 說 也 。 傳 載 輿 人 之 誦 , 詩 美 詢 于 芻 蕘 。 古 者 聖 人 在 上 , 史 為 書 , 瞽 為 詩 , 工 誦 箴 諫 , 大 夫 規 誨 , 士 傳 言 而 庶 人 謗 。 孟 春 , 徇 木 鐸 以 求 歌 謠 , 巡 省 觀 人 詩 , 以 知 風 俗 。 過 則 正 之 , 失 則 改 之 , 道 聽 塗 說 , 靡 不 畢 紀 。 周 官 , 誦 訓 「 掌 道 方 志 以 詔 觀 事 , 道 方 慝 以 詔 辟 忌 , 以 知 地 俗 」 ; 而 訓 方 氏 「 掌 道 四 方 之 政 事 , 與 其 上 下 之 志 , 誦 四 方 之 傳 道 而 觀 衣 物 」 , 是 也 。 孔 子 曰 : 「 雖 小 道 , 必 有 可 觀 者 焉 , 致 遠 恐 泥 。 」

司 馬 兵 法 三 卷 齊 將 司 馬 穰 苴 撰 。

孫 子 兵 法 二 卷 吳 將 孫 武 撰 , 魏 武 帝 注 。 梁 三 卷 。

孫 子 兵 法 一 卷 魏 武 、 王 凌 集 解 。

孫 武 兵 經 二 卷 張 子 尚 注 。

鈔 孫 子 兵 法 一 卷 魏 太 尉 賈 詡 鈔 。 梁 有 孫 子 兵 法 二 卷 , 孟 氏 解 詁 ; 孫 子 兵 法 二 卷 , 吳 處 士 沈 友 撰 ; 又 孫 子 八 陣 圖 一 卷 。 亡 。

吳 起 兵 法 一 卷 賈 詡 注 。

吳 孫 子 牝 牡 八 變 陣 圖 二 卷 〔 二 四 〕

續 孫 子 兵 法 二 卷 魏 武 帝 撰 。

孫 子 兵 法 雜 占 四 卷 梁 有 諸 葛 亮 兵 法 五 卷 , 又 慕 容 氏 兵 法 一 卷 , 亡 。

皇 帝 兵 法 一 卷 宋 武 帝 所 傳 神 人 書 。 梁 有 雜 兵 注 二 十 四 卷 , 兵 法 序 二 卷 , 亡 。

太 公 六 韜 五 卷 梁 六 卷 。 周 文 王 師 姜 望 撰 。

太 公 陰 謀 一 卷 梁 六 卷 。 梁 又 有 太 公 陰 謀 三 卷 , 魏 武 帝 解 。

太 公 陰 符 鈐 錄 一 卷

太 公 金 匱 二 卷

太 公 兵 法 二 卷 梁 三 卷 。

太 公 兵 法 六 卷 梁 有 太 公 雜 兵 書 六 卷 。

太 公 伏 符 陰 陽 謀 一 卷

黃 帝 兵 法 孤 虛 雜 記 一 卷

太 公 三 宮 兵 法 一 卷 梁 有 太 一 三 宮 兵 法 立 成 圖 二 卷 。

太 公 書 禁 忌 立 成 集 二 卷

太 公 枕 中 記 一 卷

周 書 陰 符 九 卷

周 呂 書 一 卷

黃 石 公 內 記 敵 法 一 卷

黃 石 公 三 略 三 卷 下 邳 神 人 撰 , 成 氏 注 。 梁 又 有 黃 石 公 記 三 卷 , 黃 石 公 略 注 三 卷 。

黃 石 公 三 奇 法 一 卷 梁 有 兵 書 一 卷 , 張 良 經 與 三 略 往 往 同 , 亡 。

黃 石 公 五 壘 圖 一 卷

黃 石 公 陰 謀 行 軍 祕 法 一 卷 梁 有 黃 石 公 祕 經 二 卷 。

大 將 軍 兵 法 一 卷

黃 石 公 兵 書 三 卷

兵 書 接 要 十 卷 魏 武 帝 撰 。 梁 有 兵 書 接 要 別 本 五 卷 , 又 有 兵 書 要 論 七 卷 , 亡 。

兵 法 接 要 三 卷 魏 武 帝 撰 。

三 宮 用 兵 法 一 卷

兵 書 略 要 九 卷 魏 武 帝 撰 。 梁 有 兵 要 二 卷 。

魏 武 帝 兵 法 一 卷 梁 有 魏 時 群 臣 表 伐 吳 策 一 卷 , 諸 州 策 四 卷 , 軍 令 八 卷 , 尉 繚 子 兵 書 一 卷 。

兵 林 六 卷 東 晉 江 都 相 孔 衍 撰 。

兵 林 一 卷

玄 女 戰 經 一 卷

武 林 一 卷 王 略 撰 。

黃 帝 問 玄 女 兵 法 四 卷 梁 三 卷 。

秦 戰 鬥 一 卷

梁 主 兵 法 一 卷

梁 武 帝 兵 書 鈔 一 卷

梁 武 帝 兵 書 要 鈔 一 卷

玉 韜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金 韜 十 卷

金 策 十 九 卷

兵 書 要 略 五 卷 後 周 齊 王 宇 文 憲 撰 。

兵 書 七 卷

兵 書 要 術 四 卷 伍 景 志 撰 。

兵 記 八 卷 司 馬 彪 撰 。 一 本 二 十 卷 。

兵 書 要 序 十 卷 趙 氏 撰 。

兵 法 五 卷

雜 兵 書 十 卷 梁 有 雜 兵 書 八 卷 , 三 家 兵 法 要 集 三 卷 , 戎 略 機 品 二 卷 , 亡 。

大 將 軍 一 卷

雜 兵 圖 二 卷

兵 略 五 卷

軍 勝 見 十 卷 許 昉 撰 。

戎 決 十 三 卷 許 昉 撰 。

陣 圖 一 卷

陰 策 二 十 二 卷 大 都 督 劉 祐 撰 。

陰 策 林 一 卷

承 神 兵 書 二 十 卷

真 人 水 鏡 十 卷

戰 略 二 十 六 卷 金 城 公 趙 煚 撰 。

金 海 三 十 卷 蕭 吉 撰 。

兵 書 二 十 五 卷

雜 撰 陰 陽 兵 書 五 卷 莫 珍 寶 撰 。

黃 帝 兵 法 雜 要 決 一 卷

黃 帝 軍 出 大 師 年 命 立 成 一 卷

黃 帝 複 姓 符 二 卷 許 昉 撰 。 梁 有 辟 兵 法 一 卷 。

黃 帝 太 一 兵 歷 一 卷

黃 帝 蚩 尤 風 后 行 軍 祕 術 二 卷 梁 有 黃 帝 蚩 尤 兵 法 一 卷 , 亡 。

老 子 兵 書 一 卷

吳 有 道 占 出 軍 決 勝 負 事 一 卷 梁 二 卷 。 又 黃 帝 出 軍 雜 用 決 十 二 卷 , 風 氣 占 軍 決 勝 戰 二 卷 , 太 史 令 吳 範 撰 。 〔 二 五 〕

對 敵 權 變 一 卷 吳 氏 撰 。

對 敵 占 風 一 卷 梁 有 黃 帝 夏 氏 占 氣 六 卷 , 兵 法 風 氣 等 占 三 卷 , 亡 。

對 敵 權 變 逆 順 一 卷

兵 法 權 儀 一 卷

六 甲 孤 虛 雜 決 一 卷 梁 有 孫 子 戰 鬥 六 甲 兵 法 一 卷 。

六 甲 孤 虛 兵 法 一 卷

孤 虛 法 十 卷 梁 有 兵 法 遁 甲 孤 虛 斗 中 域 法 九 卷 。

兵 書 雜 占 十 卷 梁 有 兵 法 日 月 風 雲 背 向 雜 占 十 二 卷 , 兵 法 三 卷 , 虛 占 三 卷 , 京 氏 征 伐 軍 候 八 卷 。

兵 書 雜 歷 八 卷

太 一 兵 書 一 十 一 卷 梁 二 十 卷 。

兵 書 內 術 二 卷

兵 法 書 決 九 卷 闕 一 卷 。

軍 國 要 略 一 卷

兵 法 要 錄 二 卷

用 兵 撮 要 二 卷

用 兵 要 術 一 卷

用 兵 祕 法 雲 氣 占 一 卷

五 家 兵 法 一 卷

兵 法 三 家 軍 占 祕 要 一 卷 李 行 撰 。

氣 經 上 部 占 一 卷

天 大 芒 霧 氣 占 一 卷

鬼 谷 先 生 占 氣 一 卷

五 行 候 氣 占 災 一 卷

乾 坤 氣 法 一 卷

雜 匈 奴 占 一 卷 漢 武 帝 王 朔 注 。 〔 二 六 〕

對 敵 占 一 卷

雜 占 八 卷 梁 有 推 元 嘉 十 二 年 日 時 兵 法 二 卷 , 逆 推 元 嘉 五 十 年 太 歲 計 用 兵 法 一 卷 。

兵 殺 歷 一 卷

馬 槊 譜 一 卷 梁 二 卷 。 梁 有 騎 馬 都 格 一 卷 , 騎 馬 變 圖 一 卷 , 馬 射 譜 一 卷 , 亡 。

勢 四 卷 梁 有 術 藝 略 序 五 卷 , 孫 暢 之 撰 ; 圍 勢 七 卷 , 湘 東 太 守 徐 泓 撰 ; 齊 高 圖 二 卷 ; 圍 九 品 序 錄 五 卷 , 范 汪 等 撰 ; 圍 勢 二 十 九 卷 , 晉 趙 王 倫 舍 人 馬 朗 等 撰 ; 品 敘 略 三 卷 ; 建 元 、 永 明 品 二 卷 , 宋 員 外 殿 中 將 軍 褚 思 莊 撰 ; 天 監 品 一 卷 、 梁 尚 書 僕 射 柳 惲 撰 。 亡 。

雜 博 戲 五 卷

投 壺 經 一 卷

梁 東 宮 撰 太 一 博 法 一 卷

雙 博 法 一 卷

皇 博 法 一 卷 梁 有 大 小 博 法 一 卷 ; 投 壺 經 四 卷 , 投 壺 變 一 卷 , 晉 左 光 祿 大 夫 虞 潭 撰 ; 投 壺 道 一 卷 , 郝 沖 撰 ; 擊 壤 經 一 卷 。 亡 。

象 經 一 卷 周 武 帝 撰 。

博 塞 經 一 卷 邵 綱 撰 。

勢 十 卷 沈 敞 撰 。

勢 十 卷 二 卷 , 成 。

勢 十 卷 王 子 沖 撰 。

勢 八 卷

圖 勢 十 卷

九 品 序 錄 一 卷 范 汪 等 注 。

後 九 品 序 一 卷 袁 遵 撰 。

圍 品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品 序 一 卷 陸 雲 公 撰 。 〔 二 七 〕

法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彈 譜 一 卷 徐 廣 撰 。

二 儀 十 博 經 一 卷

象 經 一 卷 王 褒 注 。

象 經 三 卷 王 裕 注 。

象 經 一 卷 何 妥 注 。

象 經 發 題 義 一 卷

      右 一 百 三 十 三 部 , 五 百 一 十 二 卷 。

    兵 者 , 所 以 禁 暴 靜 亂 者 也 。 易 曰 : 「 古 者 弦 木 為 弧 , 剡 木 為 矢 , 弧 矢 之 利 , 以 威 天 下 。 」 孔 子 曰 : 「 不 教 人 戰 , 是 謂 棄 之 。 」 周 官 , 大 司 馬 「 掌 九 法 九 伐 , 以 正 邦 國 」 , 是 也 。 然 皆 動 之 以 仁 , 行 之 以 義 , 故 能 誅 暴 靜 亂 , 以 濟 百 姓 。 下 至 三 季 , 恣 情 逞 欲 , 爭 伐 尋 常 , 不 撫 其 人 , 設 變 詐 而 滅 仁 義 , 至 乃 百 姓 離 叛 , 以 致 於 亂 。

周 髀 一 卷 趙 嬰 注 。

周 髀 一 卷 甄 鸞 重 述 。

周 髀 圖 一 卷

靈 憲 一 卷 張 衡 撰 。

渾 天 象 注 一 卷 吳 散 騎 常 侍 王 蕃 撰 。

渾 天 義 二 卷

渾 天 圖 一 卷 石 氏

渾 天 圖 一 卷

渾 天 圖 記 一 卷 梁 有 昕 天 論 一 卷 , 姚 信 撰 ; 安 天 論 六 卷 , 虞 喜 撰 ; 〔 二 八 〕 圖 天 圖 一 卷 , 原 天 論 一 卷 , 神 光 內 抄 一 卷 。

定 天 論 三 卷

天 儀 說 要 一 卷 陶 弘 景 撰 。

玄 圖 一 卷

石 氏 星 簿 經 讚 一 卷

星 經 二 卷

甘 氏 四 七 法 一 卷

巫 咸 五 星 占 一 卷

天 儀 說 要 一 卷 陶 弘 景 撰 。

錄 軌 象 以 頌 其 章 一 卷 內 有 圖 。

天 文 要 集 四 十 卷 晉 太 史 令 韓 楊 撰 。

天 文 集 占 十 卷 晉 太 史 令 陳 卓 定 。

天 文 要 集 四 卷

天 文 要 集 三 卷

天 文 集 占 十 卷 梁 百 卷 。 梁 有 石 氏 、 甘 氏 天 文 占 各 八 卷 。

天 文 占 六 卷 李 暹 撰 。

天 文 占 一 卷

天 文 占 氣 書 一 卷

天 文 集 要 鈔 二 卷

天 文 書 二 卷 梁 有 雜 天 文 書 二 十 五 卷 。

雜 天 文 橫 占 一 卷

天 文 橫 圖 一 卷 高 文 洪 撰 。

天 文 集 占 圖 十 一 卷 梁 有 天 文 五 行 圖 十 二 卷 , 天 文 雜 占 十 六 卷 , 亡 。

天 文 錄 三 十 卷 梁 奉 朝 請 祖 撰 。

天 文 志 十 二 卷 吳 雲 撰 。

天 文 志 雜 占 一 卷 吳 雲 撰 。 梁 有 天 文 雜 占 十 五 卷 , 亡 。

天 文 十 二 卷 史 崇 注 。

天 文 十 二 次 圖 一 卷 梁 有 天 宮 宿 野 圖 一 卷 , 亡 。

婆 羅 門 天 文 經 二 十 一 卷 婆 羅 門 捨 仙 人 所 說 。

婆 羅 門 竭 伽 仙 人 天 文 說 三 十 卷

婆 羅 門 天 文 一 卷

陳 卓 四 方 宿 占 一 卷 梁 四 卷 。

黃 帝 五 星 占 一 卷

五 星 占 一 卷 丁 巡 撰 。

五 星 占 一 卷 梁 有 五 星 集 占 六 卷 , 日 月 五 星 集 占 十 卷 。

五 星 占 一 卷 陳 卓 撰 。

五 星 犯 列 宿 占 六 卷

雜 星 書 一 卷

星 占 二 十 八 卷 孫 僧 化 等 撰 。

星 占 一 卷 梁 有 石 氏 星 經 七 卷 , 陳 卓 記 ; 又 石 氏 星 官 十 九 卷 , 又 星 經 七 卷 , 郭 歷 撰 。 亡 。

天 官 星 占 十 卷 陳 卓 撰 。 梁 天 官 星 占 二 十 卷 , 吳 襲 撰 。

星 占 八 卷 梁 又 有 星 占 十 八 卷 。

中 星 經 簿 十 五 卷 梁 有 星 官 簿 贊 十 三 卷 , 又 有 星 書 三 十 四 卷 , 雜 家 星 占 六 卷 , 論 星 一 卷 , 亡 。

著 明 集 十 卷

雜 星 圖 五 卷

天 文 外 官 占 八 卷

雜 星 占 七 卷

雜 星 占 十 卷

海 中 星 占 一 卷 梁 有 論 星 一 卷 。

星 圖 海 中 占 一 卷

解 天 命 星 宿 要 決 一 卷

摩 登 伽 經 說 星 圖 一 卷

星 圖 二 卷 梁 有 星 書 圖 七 卷 。

彗 星 占 一 卷

妖 星 流 星 形 名 占 一 卷

太 白 占 一 卷

流 星 占 一 卷

石 氏 星 占 一 卷 吳 襲 撰 。

候 雲 氣 一 卷

星 官 次 占 一 卷

彗 孛 占 一 卷

二 十 八 宿 二 百 八 十 三 官 圖 一 卷

荊 州 占 二 十 卷 宋 通 直 郎 劉 嚴 撰 。 梁 二 十 二 卷 。

翼 氏 占 風 一 卷

日 月 暈 三 卷 梁 日 月 暈 圖 二 卷 。

孝 經 內 記 二 卷

京 氏 釋 五 星 災 異 傳 一 卷

京 氏 日 占 圖 三 卷

夏 氏 日 旁 氣 一 卷 許 氏 撰 。 梁 四 卷 。

日 食 茀 候 占 一 卷

魏 氏 日 旁 氣 圖 一 卷

日 旁 雲 氣 圖 五 卷

天 文 占 雲 氣 圖 一 卷 梁 有 雜 望 氣 經 八 卷 , 候 氣 占 一 卷 , 章 賢 十 二 時 雲 氣 圖 二 卷 。

天 文 洪 範 日 月 變 一 卷

洪 範 占 二 卷 梁 有 洪 範 五 行 星 曆 四 卷 。

黃 道 晷 景 占 一 卷 梁 有 晷 景 記 二 卷 。

日 行 黃 道 圖 一 卷 梁 有 日 月 交 會 圖 鄭 玄 注 一 卷 , 又 日 月 本 次 位 圖 二 卷 。

月 暈 占 一 卷

日 月 食 暈 占 四 卷

日 食 占 一 卷

日 月 薄 蝕 圖 一 卷

日 變 異 食 占 一 卷

日 月 暈 珥 雲 氣 圖 占 一 卷 梁 有 君 失 政 大 雲 雨 日 月 占 二 卷 。

二 十 八 宿 十 二 次 一 卷

二 十 八 宿 分 野 圖 一 卷

五 緯 合 雜 一 卷

五 星 合 雜 說 一 卷

垂 象 志 一 百 四 十 八 卷

太 史 注 記 六 卷

靈 臺 祕 苑 一 百 一 十 五 卷 太 史 令 庾 季 才 撰 。

      右 九 十 七 部 , 合 六 百 七 十 五 卷 。

    天 文 者 , 所 以 察 星 辰 之 變 , 而 參 於 政 者 也 。 易 曰 : 「 天 垂 象 , 見 吉 凶 。 」 書 稱 : 「 天 視 自 我 人 視 , 天 聽 自 我 人 聽 。 」 故 曰 : 「 王 政 不 修 , 謫 見 于 天 , 日 為 之 蝕 。 后 德 不 修 , 謫 見 于 天 , 月 為 之 蝕 。 」 其 餘 孛 彗 飛 流 , 見 伏 陵 犯 , 各 有 其 應 。 周 官 , 馮 相 「 掌 十 有 二 歲 、 十 有 二 月 、 十 有 二 辰 、 十 日 、 二 十 有 八 星 之 位 , 辨 其 敘 事 , 以 會 天 位 」 , 是 也 。 小 人 為 之 , 則 指 凶 為 吉 , 謂 惡 為 善 , 是 以 數 術 錯 亂 而 難 明 。

四 分 曆 三 卷 梁 四 分 曆 三 卷 , 漢 修 曆 人 李 梵 撰 。 梁 又 有 三 統 曆 法 三 卷 , 劉 歆 撰 , 亡 。

趙 隱 居 四 分 曆 一 卷

魏 甲 子 元 三 統 曆 一 卷

姜 氏 三 紀 曆 一 卷

曆 序 一 卷 姜 氏 撰 。

乾 象 曆 三 卷 吳 太 子 太 傅 闞 澤 撰 。 梁 有 乾 象 曆 五 卷 , 漢 會 稽 都 尉 劉 洪 等 注 ; 又 有 闞 澤 注 五 卷 , 又 乾 象 五 星 幻 術 一 卷 。 亡 。

曆 術 一 卷 吳 太 史 令 吳 範 撰 。

景 初 曆 三 卷 晉 楊 偉 撰 。 梁 有 景 初 曆 術 二 卷 , 景 初 曆 法 三 卷 , 又 一 本 五 卷 , 並 楊 偉 撰 ; 并 景 初 曆 略 要 二 卷 。 亡

景 初 壬 辰 元 曆 一 卷 楊 沖 撰 。

正 曆 四 卷 晉 太 常 劉 智 撰 。

河 西 甲 寅 元 曆 一 卷 涼 太 史 趙 撰 。

甲 寅 元 曆 序 一 卷 趙 撰 。

宋 元 嘉 曆 二 卷 何 承 天 撰 。 梁 又 有 元 嘉 曆 統 二 卷 , 元 嘉 中 論 曆 事 六 卷 , 元 嘉 曆 疏 一 卷 , 元 嘉 二 十 六 年 度 日 景 數 一 卷 , 亡 。

曆 術 一 卷 何 承 天 撰 。 梁 有 驗 日 食 法 三 卷 , 何 承 天 撰 ; 又 有 論 頻 月 合 朔 法 五 卷 , 雜 曆 七 卷 , 曆 法 集 十 卷 , 又 曆 術 十 卷 ; 京 氏 要 集 曆 術 四 卷 , 姜 岌 撰 。 亡 。

曆 術 一 卷 崔 浩 撰 。

神 龜 壬 子 元 曆 一 卷 後 魏 護 軍 將 軍 祖 瑩 撰 。

魏 後 元 年 甲 子 曆 一 卷

壬 子 元 曆 一 卷 後 魏 校 書 郎 李 業 興 撰 。

甲 寅 元 曆 序 一 卷 趙 撰 。

魏 武 定 曆 一 卷

齊 甲 子 元 曆 一 卷 宋 氏 撰 。

宋 景 業 曆 一 卷 景 業 , 後 齊 散 騎 常 侍 。

周 天 和 年 曆 一 卷 甄 鸞 撰 。

甲 子 元 曆 一 卷 李 業 興 撰 。

周 大 象 年 曆 一 卷 王 琛 撰 。

曆 術 一 卷 王 琛 撰 。

壬 辰 元 曆 一 卷

甲 午 紀 曆 術 一 卷

新 造 曆 法 一 卷

開 皇 甲 子 元 曆 一 卷

曆 術 一 卷 華 州 刺 史 張 賓 撰 。

七 曜 本 起 三 卷 後 魏 甄 叔 遵 撰 。

七 曜 小 甲 子 元 曆 一 卷

七 曜 曆 術 一 卷 梁 七 曜 曆 法 四 卷 。

七 曜 要 術 一 卷

七 曜 曆 法 一 卷

推 七 曜 曆 一 卷

五 星 曆 術 一 卷

天 圖 曆 術 一 卷

陳 永 定 七 曜 曆 四 卷

陳 天 嘉 七 曜 曆 七 卷

陳 天 康 二 年 七 曜 曆 一 卷

陳 光 大 元 年 七 曜 曆 二 卷

陳 光 大 二 年 七 曜 曆 一 卷

陳 太 建 年 七 曜 曆 十 三 卷

陳 至 德 年 七 曜 曆 二 卷

陳 禎 明 年 七 曜 曆 二 卷

開 皇 七 曜 年 曆 一 卷

仁 壽 二 年 七 曜 曆 一 卷

七 曜 曆 經 四 卷 張 賓 撰 。

春 秋 去 交 分 曆 一 卷

曆 日 義 說 一 卷

律 曆 注 解 一 卷

龍 曆 草 一 卷

推 漢 書 律 曆 志 術 一 卷

推 曆 法 一 卷 崔 隱 居 撰 。

曆 疑 質 讞 序 二 卷

興 和 曆 疏 二 卷

七 曜 曆 數 算 經 一 卷 趙 撰 。

算 元 嘉 曆 術 一 卷

七 曜 曆 疏 一 卷 李 業 興 撰 。

七 曜 義 疏 一 卷 李 業 興 撰 。

七 曜 術 算 二 卷 甄 鸞 撰 。

七 曜 曆 疏 五 卷 太 史 令 張 冑 玄 撰 。

陰 陽 曆 術 一 卷 趙 撰 。 梁 有 朔 氣 長 曆 二 卷 , 皇 甫 謐 撰 ; 曆 章 句 二 卷 , 月 令 七 十 二 候 一 卷 , 三 五 曆 說 圖 一 卷 。 亡 。

雜 注 一 卷

曆 注 一 卷

曆 記 一 卷

雜 曆 二 卷

雜 曆 術 一 卷 梁 三 棋 推 法 一 卷 。

太 史 注 記 六 卷

太 史 記 注 六 卷

見 行 曆 一 卷

八 家 曆 一 卷

漏 刻 經 一 卷 何 承 天 撰 。 梁 有 後 漢 待 詔 太 史 霍 融 、 何 承 天 、 楊 偉 等 撰 三 卷 , 亡 。

漏 刻 經 一 卷 祖 撰 。

漏 刻 經 一 卷 梁 中 書 舍 人 朱 史 撰 。

漏 刻 經 一 卷 梁 代 撰 。 梁 有 天 監 五 年 修 漏 刻 事 一 卷 , 亡 。

漏 刻 經 一 卷 陳 太 史 令 宋 景 撰 。

雜 漏 刻 法 十 一 卷 皇 甫 洪 澤 撰 。

晷 漏 經 一 卷

九 章 術 義 序 一 卷

九 章 算 術 十 卷 劉 徽 撰 。

九 章 算 術 二 卷 徐 岳 、 甄 鸞 重 述 。

九 章 算 術 一 卷 李 遵 義 疏 。

九 九 算 術 二 卷 楊 淑 撰 。

九 章 別 術 二 卷

九 章 算 經 二 十 九 卷 徐 岳 、 甄 鸞 等 撰 。

九 章 算 經 二 卷 徐 岳 注 。

九 章 六 曹 算 經 一 卷

九 章 重 差 圖 一 卷 劉 徽 撰 。

九 章 推 圖 經 法 一 卷 張 崚 撰 。

綴 術 六 卷

孫 子 算 經 二 卷

趙 算 經 一 卷

夏 侯 陽 算 經 二 卷

張 丘 建 算 經 二 卷

五 經 算 術 錄 遺 一 卷

五 經 算 術 一 卷

算 經 異 義 一 卷 張 纘 撰 。

張 去 斤 算 疏 一 卷

算 法 一 卷

黃 鍾 算 法 三 十 八 卷

算 律 呂 法 一 卷

眾 家 算 陰 陽 法 一 卷

婆 羅 門 算 法 三 卷

婆 羅 門 陰 陽 算 曆 一 卷

婆 羅 門 算 經 三 卷

      右 一 百 部 , 二 百 六 十 三 卷 。

    曆 數 者 , 所 以 揆 天 道 , 察 昏 明 , 以 定 時 日 , 以 處 百 事 , 以 辨 三 統 , 以 知 阨 會 , 吉 隆 終 始 , 窮 理 盡 性 , 而 至 於 命 者 也 。 易 曰 : 「 先 王 以 治 曆 明 時 。 」 書 敘 : 「 期 , 三 百 有 六 旬 有 六 日 , 以 閏 月 定 四 時 , 成 歲 。 」 春 秋 傳 曰 : 「 先 王 之 正 時 也 , 履 端 於 始 , 舉 正 於 中 , 歸 餘 於 終 。 」 又 曰 : 「 閏 以 正 時 , 時 以 序 事 , 事 以 厚 生 , 生 民 之 道 。 」 其 在 周 官 , 則 亦 太 史 之 職 。 小 人 為 之 , 則 壞 大 為 小 , 削 遠 為 近 , 是 以 道 術 破 碎 而 難 知 。

黃 帝 飛 鳥 曆 一 卷 張 衡 撰 。

黃 帝 四 神 曆 一 卷 吳 範 撰 。

黃 帝 地 曆 一 卷

黃 帝 斗 曆 一 卷

黃 石 公 北 斗 三 奇 法 一 卷

風 角 集 要 占 十 二 卷

風 角 要 占 三 卷 梁 八 卷 , 京 房 撰 。

風 角 占 三 卷 梁 有 侯 公 領 中 風 角 占 四 卷 , 亡 。

風 角 總 占 要 決 十 一 卷 梁 有 風 角 總 集 一 卷 , 風 角 雜 占 要 決 十 二 卷 , 亡 。

風 角 雜 占 四 卷 梁 有 風 角 雜 占 十 卷 , 亡 。

風 角 要 集 十 卷

風 角 要 集 六 卷 梁 十 一 卷 。

風 角 要 集 一 卷

風 角 要 候 十 一 卷 翼 奉 撰 。

風 角 書 十 二 卷 梁 十 卷 。

風 角 七 卷 章 仇 太 翼 撰 。

風 角 占 候 四 卷 梁 有 風 角 雜 兵 候 十 三 卷 , 亡 。

風 角 鐶 歷 占 二 卷 呂 氏 撰 。

風 角 要 候 一 卷 章 仇 太 翼 撰 。

兵 法 風 角 式 一 卷

戰 鬥 風 角 鳥 情 三 卷 梁 有 風 角 五 音 六 情 經 十 三 卷 , 風 角 兵 候 十 二 卷 , 亡 。

風 角 鳥 情 一 卷 翼 氏 撰 。

風 角 鳥 情 二 卷 儀 同 臨 孝 恭 撰 。

陰 陽 風 角 相 動 法 一 卷 梁 有 風 角 迴 風 卒 起 占 五 卷 , 風 角 地 辰 一 卷 , 風 角 望 氣 八 卷 , 風 雷 集 占 一 卷 。

五 音 相 動 法 二 卷

五 音 相 動 法 一 卷 梁 有 風 角 五 音 占 五 卷 , 京 房 撰 , 亡 。

風 角 五 音 圖 二 卷

風 角 雜 占 五 音 圖 五 卷 翼 氏 撰 。 梁 十 三 卷 , 京 房 撰 , 翼 奉 撰 , 亡 。

黃 帝 九 宮 經 一 卷

九 宮 經 三 卷 鄭 玄 注 。 梁 有 黃 帝 四 部 九 宮 五 卷 , 亡 。

九 宮 行 棋 經 三 卷 鄭 玄 注 。

九 宮 行 棋 經 三 卷

九 宮 行 棋 法 一 卷 房 氏 撰 。

九 州 行 棋 立 成 法 一 卷 王 琛 撰 。

九 宮 行 棋 雜 法 一 卷

九 宮 行 棋 法 一 卷

行 棋 新 術 一 卷

九 宮 行 棋 鈔 一 卷

九 宮 推 法 一 卷

三 元 九 宮 立 成 二 卷

九 宮 要 集 一 卷 豆 盧 晃 撰 。

九 宮 經 解 二 卷 李 氏 注 。

九 宮 圖 一 卷

九 宮 變 圖 一 卷

九 宮 八 卦 式 蟠 龍 圖 一 卷

九 宮 郡 縣 錄 一 卷

九 宮 雜 書 十 卷 梁 有 太 一 九 宮 雜 占 十 二 卷 , 亡 。

射 候 二 卷

太 一 飛 鳥 曆 一 卷 王 琛 撰 。

太 一 飛 鳥 曆 一 卷

太 一 飛 鳥 曆 二 卷

太 一 十 精 飛 鳥 曆 一 卷

太 一 飛 鳥 立 成 一 卷

太 一 飛 鳥 雜 決 捕 盜 賊 法 一 卷

太 一 三 合 五 元 要 決 一 卷 梁 有 黃 帝 太 一 雜 書 十 六 卷 , 黃 帝 太 一 度 厄 祕 術 八 卷 , 太 一 帝 記 法 八 卷 , 太 一 雜 用 十 四 卷 , 太 一 雜 要 七 卷 , 雜 太 一 經 八 卷 , 亡 。

太 一 龍 首 式 經 一 卷 董 氏 注 。 梁 三 卷 。 梁 又 有 式 經 三 十 三 卷 , 亡 。

太 一 經 二 卷 宋 琨 撰 。

太 一 式 雜 占 十 卷 梁 二 十 卷 。

太 一 九 宮 雜 占 十 卷

黃 帝 飛 鳥 曆 一 卷

黃 帝 集 靈 三 卷

黃 帝 絳 圖 一 卷

黃 帝 龍 首 經 二 卷

黃 帝 式 經 三 十 六 用 一 卷 曹 氏 撰 。

黃 帝 式 用 當 陽 經 二 卷

黃 帝 奄 心 圖 一 卷

玄 女 式 經 要 法 一 卷

黃 帝 陰 陽 遁 甲 六 卷

遁 甲 決 一 卷 吳 相 伍 子 胥 撰 。

遁 甲 文 一 卷 伍 子 胥 撰 。

遁 甲 經 要 鈔 一 卷

遁 甲 萬 一 決 二 卷

遁 甲 九 元 九 局 立 成 法 一 卷

遁 甲 肘 後 立 成 囊 中 祕 一 卷 葛 洪 撰 。

遁 甲 囊 中 經 一 卷

遁 甲 囊 中 經 疏 一 卷

遁 甲 立 成 六 卷

遁 甲 敘 三 元 玉 曆 立 成 一 卷 郭 弘 遠 撰 。

遁 甲 立 成 一 卷

遁 甲 立 成 法 一 卷 臨 孝 恭 撰 。

遁 甲 穴 隱 祕 處 經 一 卷

黃 帝 九 元 遁 甲 一 卷 王 琛 撰 。

黃 帝 出 軍 遁 甲 式 法 一 卷

遁 甲 法 一 卷

遁 甲 術 一 卷

陽 遁 甲 用 局 法 一 卷 臨 孝 恭 撰 。

雜 遁 甲 鈔 四 卷

三 元 遁 甲 上 圖 一 卷

三 元 遁 甲 圖 三 卷

遁 甲 九 宮 八 門 圖 一 卷

遁 甲 開 山 圖 三 卷 榮 氏 撰 。

遁 甲 返 覆 圖 一 卷 葛 洪 撰 。

遁 甲 年 錄 一 卷

遁 甲 支 手 決 一 卷

遁 甲 肘 後 立 成 一 卷

遁 甲 行 日 時 一 卷

遁 甲 孤 虛 記 一 卷 伍 子 胥 撰 。

遁 甲 孤 虛 注 一 卷

東 方 朔 歲 占 一 卷

斗 中 孤 虛 圖 一 卷

孤 虛 占 一 卷

遁 甲 九 宮 亭 亭 白 姦 書 一 卷

戰 鬥 博 戲 等 法 一 卷

玉 女 反 閉 局 法 三 卷

逆 刺 一 卷 京 房 撰 。

逆 刺 占 一 卷

逆 刺 總 決 一 卷

壬 子 決 一 卷

鳥 情 占 一 卷 王 喬 撰 。

鳥 情 逆 占 一 卷

鳥 情 書 二 卷

鳥 情 雜 占 禽 獸 語 一 卷

占 鳥 情 二 卷

六 情 決 一 卷 王 琛 撰 。

六 情 鳥 音 內 祕 一 卷 焦 氏 撰 。

孝 經 元 辰 決 九 卷

孝 經 元 辰 二 卷

元 辰 本 屬 經 一 卷

推 元 辰 厄 會 一 卷

元 辰 事 一 卷

元 辰 救 生 削 死 法 一 卷

推 元 辰 要 祕 次 序 一 卷

元 辰 章 用 二 卷

雜 推 元 辰 要 祕 立 成 六 卷

元 辰 立 成 譜 一 卷

方 正 百 對 一 卷 京 房 撰 。

晉 災 祥 一 卷 京 房 撰 。

災 祥 集 七 十 六 卷

地 形 志 八 十 七 卷 庾 季 才 撰 。

海 中 仙 人 占 災 祥 書 三 卷

周 易 占 事 十 二 卷 漢 魏 郡 太 守 京 房 撰 。

遁 甲 三 卷 梁 有 遁 甲 經 十 卷 , 遁 甲 正 經 五 卷 , 太 一 遁 甲 一 卷 , 亡 。

遁 甲 要 用 四 卷 葛 洪 撰 。

遁 甲 祕 要 一 卷 葛 洪 撰 。

遁 甲 要 一 卷 葛 洪 撰 。

遁 甲 三 十 三 卷 後 魏 信 都 芳 撰 。

三 元 遁 甲 六 卷 許 昉 撰 。

三 元 遁 甲 六 卷 陳 員 外 散 騎 常 侍 劉 毗 撰 。

三 元 遁 甲 二 卷 梁 太 一 遁 甲 一 卷 , 遁 甲 三 元 三 卷 。

三 元 九 宮 遁 甲 二 卷 梁 有 遁 甲 三 元 三 卷 , 亡 。

三 正 遁 甲 一 卷 杜 仲 撰 。

遁 甲 三 十 五 卷

遁 甲 時 下 決 三 十 三 卷

陰 陽 遁 甲 十 四 卷

遁 甲 正 經 三 卷 梁 五 卷 。

遁 甲 經 十 卷

遁 甲 開 山 圖 一 卷 梁 遁 甲 開 山 經 圖 一 卷 。

遁 甲 九 星 曆 一 卷

遁 甲 三 奇 三 卷

遁 甲 推 時 要 一 卷

遁 甲 三 元 九 甲 立 成 一 卷

雜 遁 甲 五 卷 梁 九 卷 。 遁 甲 經 外 篇 一 百 卷 , 六 甲 隱 圖 并 遁 甲 圖 二 卷 , 亡 。

陽 遁 甲 九 卷 釋 智 海 撰 。

陰 遁 甲 九 卷

武 王 須 臾 二 卷

六 壬 式 經 雜 占 九 卷 梁 有 六 壬 式 經 三 卷 , 亡 。

六 壬 釋 兆 六 卷

破 字 要 決 一 卷

桓 安 吳 式 經 一 卷 梁 有 雜 式 占 五 卷 , 式 經 雜 要 、 決 式 立 成 各 九 卷 , 式 王 曆 、 伍 子 胥 式 經 章 句 、 起 射 覆 式 、 越 相 范 蠡 玉 笥 式 , 各 二 卷 , 亡 。

光 明 符 十 二 卷 錄 一 卷 , 梁 簡 文 帝 撰 。

龜 經 一 卷 晉 掌 卜 大 夫 史 蘇 撰 。 梁 有 史 蘇 龜 經 十 卷 ; 〔 二 九 〕 龜 決 二 卷 , 葛 洪 撰 ; 管 郭 近 要 決 、 龜 音 色 、 九 宮 蓍 龜 序 各 一 卷 ; 龜 卜 要 決 、 龜 圖 五 行 九 親 各 四 卷 ; 又 龜 親 經 三 十 卷 , 周 子 曜 撰 。 亡 。

史 蘇 沉 思 經 一 卷

龜 卜 五 兆 動 搖 決 一 卷

周 易 占 十 二 卷 京 房 撰 。 梁 周 易 妖 占 十 三 卷 , 京 房 撰 。

周 易 守 林 三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集 林 十 二 卷 京 房 撰 。 七 錄 云 , 伏 萬 壽 撰 。

周 易 飛 候 九 卷 京 房 撰 。 梁 有 周 易 飛 候 六 日 七 分 八 卷 , 亡 。

周 易 飛 候 六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四 時 候 四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錯 卦 七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混 沌 四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委 化 四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逆 刺 占 災 異 十 二 卷 京 房 撰 。

周 易 占 一 卷 張 浩 撰 。

周 易 雜 占 十 三 卷

周 易 雜 占 十 一 卷

周 易 雜 占 九 卷 尚 廣 撰 。 梁 有 周 易 雜 占 八 卷 , 武 靖 撰 , 亡 。

易 林 十 六 卷 焦 贛 撰 。 梁 又 本 三 十 二 卷 。

易 林 變 占 十 六 卷 焦 贛 撰 。

易 林 二 卷 費 直 撰 。 梁 五 卷 。

易 內 神 筮 二 卷 費 直 撰 。 梁 有 周 易 筮 占 林 五 卷 , 費 直 撰 , 亡 。

易 新 林 一 卷 後 漢 方 士 許 峻 等 撰 。 梁 十 卷 。

易 災 條 二 卷 許 峻 撰 。

易 決 一 卷 許 峻 撰 。 梁 有 易 雜 占 七 卷 , 許 峻 撰 , 又 易 要 決 三 卷 , 亡 。

周 易 通 靈 決 二 卷 魏 少 府 丞 管 輅 撰 。

周 易 通 靈 要 決 一 卷 管 輅 撰 。

周 易 集 林 律 曆 一 卷 虞 翻 撰 。 梁 有 周 易 筮 占 二 十 四 卷 , 晉 徵 士 徐 苗 撰 , 亡 。

周 易 新 林 四 卷 郭 璞 撰 。 梁 有 周 易 雜 占 十 卷 , 葛 洪 撰 , 亡 。

周 易 新 林 九 卷 郭 璞 撰 。 梁 有 周 易 林 五 卷 , 郭 璞 撰 , 亡 。

易 洞 林 三 卷 郭 璞 撰 。

周 易 新 林 一 卷

周 易 新 林 二 卷

易 林 三 卷 魯 洪 度 撰 。

周 易 林 十 卷 梁 周 易 林 三 十 三 卷 , 錄 一 卷 。

易 讚 林 二 卷

易 立 成 林 二 卷 郭 氏 撰 。

易 立 成 四 卷

易 玄 成 一 卷

周 易 立 成 占 三 卷 顏 氏 撰 。

神 農 重 卦 經 二 卷

文 王 幡 音 一 卷

易 三 備 三 卷

易 三 備 一 卷

易 占 三 卷

易 射 覆 二 卷

易 射 覆 一 卷

周 易 孔 子 通 覆 決 三 卷 顏 氏 撰 。

易 林 要 決 一 卷

易 要 決 二 卷 梁 有 周 易 曆 、 周 易 初 學 筮 要 法 各 一 卷 。

周 易 髓 腦 二 卷

易 腦 經 一 卷 鄭 氏 撰 。

周 易 玄 品 二 卷

易 律 曆 一 卷 虞 翻 撰 。

易 曆 七 卷

易 曆 決 疑 二 卷

周 易 卦 林 一 卷

洞 林 三 卷 梁 元 帝 撰 。

連 山 三 十 卷 梁 元 帝 撰 。

雜 筮 占 四 卷

五 兆 算 經 一 卷

十 二 靈 棋 卜 經 一 卷 梁 有 管 公 明 算 占 書 一 卷 , 五 行 雜 卜 經 十 卷 , 亡 。

京 君 明 推 偷 盜 書 一 卷

天 皇 大 神 氣 君 注 曆 一 卷

太 史 公 萬 歲 曆 一 卷

千 歲 曆 祠 一 卷 任 氏 撰 。

萬 歲 曆 祠 二 卷

萬 年 曆 二 十 八 宿 人 神 一 卷

六 甲 周 天 曆 一 卷 孫 僧 化 撰 。

六 十 甲 子 曆 八 卷

曆 祀 一 卷

田 家 曆 十 二 卷

三 合 紀 饑 穰 一 卷

師 曠 書 三 卷

海 中 仙 人 占 災 祥 書 三 卷

東 方 朔 占 二 卷

東 方 朔 書 二 卷

東 方 朔 書 鈔 二 卷

東 方 朔 曆 一 卷

東 方 朔 占 候 水 旱 下 人 善 惡 一 卷 梁 有 擇 日 書 十 卷 , 太 歲 所 在 占 善 惡 書 一 卷 , 亡 。

雜 忌 曆 二 卷 魏 光 祿 勳 高 堂 隆 撰 。

百 忌 大 曆 要 鈔 一 卷

百 忌 曆 術 一 卷

百 忌 通 曆 法 一 卷 梁 有 雜 百 忌 五 卷 , 亡 。

曆 忌 新 書 十 二 卷

太 史 百 忌 曆 圖 一 卷 梁 有 太 史 百 忌 一 卷 , 亡 。

雜 殺 曆 九 卷 梁 有 秦 災 異 一 卷 , 後 漢 中 郎 郗 萌 撰 ; 後 漢 災 異 十 五 卷 , 晉 災 異 簿 二 卷 , 宋 災 異 簿 四 卷 , 雜 凶 妖 一 卷 , 破 書 、 玄 武 書 契 各 一 卷 。 亡 。

二 儀 曆 頭 堪 餘 一 卷

堪 餘 曆 二 卷

注 曆 堪 餘 一 卷

地 節 堪 餘 二 卷

堪 餘 曆 注 一 卷

堪 餘 四 卷

大 小 堪 餘 曆 術 一 卷 梁 大 小 堪 餘 三 卷 。

四 序 堪 餘 二 卷 殷 紹 撰 。 梁 有 堪 餘 天 赦 書 七 卷 , 雜 堪 餘 四 卷 , 亡 。

八 會 堪 餘 一 卷

雜 耍 堪 餘 一 卷

元 辰 五 羅 算 一 卷

孝 經 元 辰 四 卷 梁 有 五 行 元 辰 厄 會 十 三 卷 , 孝 經 元 辰 會 九 卷 , 孝 經 元 辰 決 一 卷 , 亡 。

元 辰 曆 一 卷

雜 元 辰 祿 命 二 卷

湴 河 祿 命 三 卷 梁 有 五 行 祿 命 厄 會 十 卷 , 亡 。

乾 坤 氣 法 一 卷 許 辯 撰 。

易 通 統 卦 驗 玄 圖 一 卷

易 通 統 圖 二 卷

易 新 圖 序 一 卷

易 通 統 圖 一 卷

易 八 卦 命 錄 斗 內 圖 一 卷 郭 璞 撰 。

易 斗 圖 一 卷 郭 璞 撰 。

易 八 卦 斗 內 圖 二 卷

八 卦 斗 內 圖 二 卷 梁 有 周 易 八 卦 五 行 圖 、 周 易 斗 中 八 卦 絕 命 圖 、 周 易 斗 中 八 卦 推 遊 年 圖 各 一 卷 , 亡 。

周 易 分 野 星 圖 一 卷

舉 百 事 略 一 卷

五 姓 歲 月 禁 忌 一 卷

舉 百 事 要 一 卷

嫁 娶 經 四 卷

陰 陽 婚 嫁 書 四 卷

雜 陰 陽 婚 嫁 書 三 卷

婚 嫁 書 二 卷

婚 嫁 黃 籍 科 一 卷

六 合 婚 嫁 曆 一 卷 梁 六 合 婚 嫁 書 及 圖 , 各 一 卷 。

嫁 娶 迎 書 四 卷

雜 婚 嫁 書 六 卷

嫁 娶 陰 陽 圖 二 卷

陰 陽 嫁 娶 圖 二 卷

雜 嫁 娶 房 內 圖 術 四 卷

九 天 嫁 娶 圖 一 卷

六 甲 貫 胎 書 一 卷

產 乳 書 二 卷

產 經 一 卷

推 產 婦 何 時 產 法 一 卷 王 琛 撰 。

推 產 法 一 卷

雜 產 書 六 卷

生 產 符 儀 一 卷

產 圖 二 卷

雜 產 圖 四 卷

拜 官 書 三 卷

臨 官 冠 帶 書 一 卷

仙 人 務 子 傳 神 通 黃 帝 登 壇 經 一 卷

壇 經 一 卷 四 等 撰 。

登 壇 經 三 卷

五 姓 登 壇 圖 一 卷

登 壇 文 一 卷 梁 有 二 公 地 基 一 卷 , 雜 地 基 立 成 五 卷 , 八 神 圖 二 卷 , 十 二 屬 神 圖 一 卷 , 亡 。

沐 浴 書 一 卷 梁 有 裁 衣 書 一 卷 , 亡 。

占 夢 書 三 卷 京 房 撰 。

占 夢 書 一 卷 崔 元 撰 。

竭 伽 仙 人 占 夢 書 一 卷

占 夢 書 一 卷 周 宣 等 撰 。

新 撰 占 夢 書 十 七 卷 并 目 錄 。

夢 書 十 卷

解 夢 書 二 卷

海 中 仙 人 占 體 及 雜 吉 凶 書 三 卷

海 中 仙 人 占 吉 凶 要 略 二 卷

雜 占 夢 書 一 卷 梁 有 師 曠 占 五 卷 , 東 方 朔 占 七 卷 , 黃 帝 太 一 雜 占 十 卷 , 和 菟 鳥 鳴 書 、 王 喬 解 鳥 語 經 、 啑 書 、 耳 鳴 書 、 目 書 各 一 卷 , 董 仲 舒 請 禱 圖 三 卷 , 亡 。

灶 經 十 四 卷 梁 簡 文 帝 撰 。 梁 又 有 祠 灶 書 一 卷 , 六 甲 祀 書 二 卷 , 又 有 太 玄 禁 經 、 白 獸 七 變 經 、 墨 子 枕 中 五 行 要 記 、 淮 南 萬 畢 經 、 淮 南 變 化 術 、 陶 朱 變 化 術 各 一 卷 , 三 五 步 剛 三 十 卷 , 五 行 變 化 墨 子 五 卷 , 淮 南 中 經 四 卷 , 六 甲 隱 形 圖 五 卷 , 太 史 公 素 王 妙 論 二 卷 , 〔 三 0 〕 亡 。

瑞 應 圖 三 卷

瑞 圖 讚 二 卷 梁 有 孫 柔 之 瑞 應 圖 記 、 孫 氏 瑞 應 圖 贊 各 三 卷 , 亡 。

祥 瑞 圖 十 一 卷

祥 瑞 圖 八 卷 侯 亶 撰 。

芝 英 圖 一 卷

祥 異 圖 十 一 卷

災 異 圖 一 卷

地 動 圖 一 卷

張 掖 郡 玄 石 圖 一 卷 高 堂 隆 撰 。

張 掖 郡 玄 石 圖 一 卷 孟 眾 撰 。 梁 有 晉 玄 石 圖 一 卷 , 晉 德 易 天 圖 二 卷 , 亡 。

天 鏡 二 卷

乾 坤 鏡 二 卷 梁 天 鏡 、 地 鏡 、 日 月 鏡 、 四 規 鏡 經 各 一 卷 , 地 鏡 圖 六 卷 , 亡 。

望 氣 書 七 卷

雲 氣 占 一 卷 梁 望 氣 相 山 川 寶 藏 祕 記 一 卷 , 仙 寶 劍 經 二 卷 , 亡 。

地 形 志 八 十 卷 庾 季 才 撰 。

宅 吉 凶 論 三 卷

相 宅 圖 八 卷

五 姓 墓 圖 一 卷 梁 有 冢 書 、 黃 帝 葬 山 圖 各 四 卷 , 五 音 相 墓 書 五 卷 , 五 音 圖 墓 書 九 十 一 卷 , 五 姓 圖 山 龍 及 科 墓 葬 不 傳 各 一 卷 , 雜 相 墓 書 四 十 五 卷 , 亡 。

相 書 四 十 六 卷

相 經 要 錄 二 卷 蕭 吉 撰 。 相 經 三 十 卷 , 鍾 武 隸 撰 ; 相 書 十 一 卷 , 樊 、 許 、 唐 氏 武 王 相 書 一 卷 , 雜 相 書 九 卷 , 相 書 圖 七 卷 。 亡 。

相 手 板 經 六 卷 梁 相 手 板 經 、 受 版 圖 、 韋 氏 相 板 印 法 指 略 抄 、 魏 征 東 將 軍 程 申 伯 相 印 法 各 一 卷 , 亡 。

大 智 海 四 卷

白 澤 圖 一 卷

相 馬 經 一 卷 梁 有 伯 樂 相 馬 經 、 闕 中 銅 馬 法 、 周 穆 王 八 馬 圖 、 齊 侯 大 夫 甯 戚 相 牛 經 、 王 良 相 牛 經 、 高 堂 隆 相 牛 經 、 淮 南 八 公 相 鵠 經 、 浮 丘 公 相 鶴 書 、 相 鴨 經 、 相 雞 經 、 相 鵝 經 、 相 貝 經 、 祖 權 衡 記 、 稱 物 重 率 術 各 二 卷 , 劉 潛 泉 圖 記 三 卷 , 亡 。

      右 二 百 七 十 二 部 , 合 一 千 二 十 二 卷 。

    五 行 者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五 常 之 形 氣 者 也 。 在 天 為 五 星 , 在 人 為 五 藏 , 在 目 為 五 色 , 在 耳 為 五 音 , 在 口 為 五 味 , 在 鼻 為 五 臭 。 在 上 則 出 氣 施 變 , 在 下 則 養 人 不 倦 。 故 傳 曰 : 「 天 生 五 材 , 廢 一 不 可 。 」 是 以 聖 人 推 其 終 始 , 以 通 神 明 之 變 , 為 卜 筮 以 考 其 吉 凶 , 占 百 事 以 觀 於 來 物 , 睹 形 法 以 辨 其 貴 賤 。 周 官 則 分 在 保 章 、 馮 相 、 卜 師 、 筮 人 、 占 夢 、 視 祲 , 而 太 史 之 職 , 實 司 總 之 。 小 數 者 纔 得 其 十 觕 , 便 以 細 事 相 亂 , 以 惑 於 世 。

黃 帝 素 問 九 卷 梁 八 卷 。

黃 帝 甲 乙 經 十 卷 音 一 卷 。 梁 十 二 卷 。

黃 帝 八 十 一 難 二 卷 梁 有 黃 帝 眾 難 經 一 卷 , 呂 博 望 注 , 亡 。

黃 帝 鍼 經 九 卷 梁 有 黃 帝 鍼 灸 經 十 二 卷 , 徐 悅 、 龍 銜 素 鍼 經 並 孔 穴 蝦 蟆 圖 三 卷 , 〔 三 一 〕 雜 鍼 經 四 卷 , 程 天 祚 鍼 經 六 卷 , 灸 經 五 卷 , 曹 氏 灸 方 七 卷 , 秦 承 祖 偃 側 雜 鍼 灸 經 三 卷 , 亡 。

徐 叔 嚮 鍼 灸 要 鈔 一 卷

玉 匱 鍼 經 一 卷

赤 烏 神 鍼 經 一 卷

岐 伯 經 十 卷

脈 經 十 卷 王 叔 和 撰 。

脈 經 二 卷 梁 脈 經 十 四 卷 , 又 脈 生 死 要 訣 二 卷 ; 又 脈 經 六 卷 , 黃 公 興 撰 ; 脈 經 六 卷 , 秦 承 祖 撰 ; 脈 經 十 卷 , 康 普 思 撰 。 亡 。

黃 帝 流 注 脈 經 一 卷 梁 有 明 堂 流 注 六 卷 , 亡 。

明 堂 孔 穴 五 卷 梁 明 堂 孔 穴 二 卷 , 新 撰 鍼 灸 穴 一 卷 , 亡 。

明 堂 孔 穴 圖 三 卷 。

明 堂 孔 穴 圖 三 卷 梁 有 偃 側 圖 八 卷 , 又 偃 側 圖 二 卷 。

神 農 本 草 八 卷 梁 有 神 農 本 草 五 卷 , 神 農 本 草 屬 物 二 卷 , 神 農 明 堂 圖 一 卷 , 蔡 邕 本 草 七 卷 , 華 佗 弟 子 吳 普 本 草 六 卷 , 陶 隱 居 本 草 十 卷 , 隨 費 本 草 九 卷 , 秦 承 祖 本 草 六 卷 , 王 季 璞 本 草 經 三 卷 , 李 之 本 草 經 、 談 道 術 本 草 經 鈔 各 一 卷 , 宋 大 將 軍 參 軍 徐 叔 嚮 本 草 病 源 合 藥 要 鈔 五 卷 , 徐 叔 嚮 等 四 家 體 療 雜 病 本 草 要 鈔 十 卷 , 王 末 鈔 小 兒 用 藥 本 草 二 卷 , 甘 濬 之 h 疽 耳 眼 本 草 要 鈔 九 卷 , 陶 弘 景 本 草 經 集 注 七 卷 , 趙 贊 本 草 經 一 卷 , 本 草 經 輕 行 、 本 草 經 利 用 各 一 卷 , 亡 。

神 農 本 草 四 卷 雷 公 集 注 。

甄 氏 本 草 三 卷

桐 君 藥 錄 三 卷 梁 有 雲 麾 將 軍 徐 滔 新 集 藥 錄 四 卷 , 李 之 藥 錄 六 卷 , 藥 法 四 十 二 卷 , 藥 律 三 卷 , 藥 性 、 藥 對 各 二 卷 , 藥 目 三 卷 , 神 農 採 藥 經 二 卷 , 藥 忌 一 卷 , 亡 。

太 清 草 木 集 要 二 卷 陶 隱 居 撰 。

張 仲 景 方 十 五 卷 仲 景 , 後 漢 人 。 梁 有 黃 素 藥 方 二 十 五 卷 , 亡 。

華 佗 方 十 卷 吳 普 撰 。 佗 , 後 漢 人 。 梁 有 華 佗 內 事 五 卷 , 又 耿 奉 方 六 卷 , 亡 。

集 略 雜 方 十 卷

雜 藥 方 一 卷 梁 有 雜 藥 方 四 十 六 卷 。

雜 藥 方 十 卷

寒 食 散 論 二 卷 梁 有 寒 食 散 湯 方 二 十 卷 , 寒 食 散 方 一 十 卷 , 皇 甫 謐 、 曹 翕 論 寒 食 散 方 二 卷 , 〔 三 二 〕 亡 。

寒 食 散 對 療 一 卷 釋 道 洪 撰 。

解 寒 食 散 方 二 卷 釋 智 斌 撰 。 梁 解 散 論 二 卷 。

解 寒 食 散 論 二 卷 梁 有 徐 叔 嚮 解 寒 食 散 方 六 卷 , 釋 慧 義 寒 食 解 雜 論 七 卷 , 亡 。

雜 散 方 八 卷 梁 有 解 散 方 、 解 散 論 各 十 三 卷 , 徐 叔 嚮 解 散 消 息 節 度 八 卷 , 范 氏 解 散 方 七 卷 , 解 釋 慧 義 解 散 方 一 卷 , 亡 。

湯 丸 方 十 卷

雜 丸 方 十 卷 梁 有 百 病 膏 方 十 卷 , 雜 湯 丸 散 酒 煎 薄 帖 膏 湯 婦 人 少 小 方 九 卷 , 羊 中 散 雜 湯 丸 散 酒 方 一 卷 , 療 下 湯 丸 散 方 十 卷 。

石 論 一 卷

醫 方 論 七 卷 梁 有 張 仲 景 辨 傷 寒 十 卷 , 療 傷 寒 身 驗 方 、 徐 文 伯 辨 傷 寒 各 一 卷 , 〔 三 三 〕 傷 寒 總 要 二 卷 , 支 法 存 申 蘇 方 五 卷 , 王 叔 和 論 病 六 卷 , 張 仲 景 評 病 要 方 一 卷 , 徐 叔 嚮 、 談 道 述 、 徐 悅 體 療 雜 病 疾 源 三 卷 , 甘 濬 之 h 疽 部 黨 雜 病 疾 源 三 卷 , 府 藏 要 三 卷 , 亡 。

肘 後 方 六 卷 葛 洪 撰 。 梁 二 卷 。 陶 弘 景 補 闕 肘 後 百 一 方 九 卷 , 亡 。

姚 大 夫 集 驗 方 十 二 卷

范 東 陽 方 一 百 五 卷 〔 三 四 〕 錄 一 卷 。 范 汪 撰 。 梁 一 百 七 十 六 卷 。 梁 又 有 阮 河 南 藥 方 十 六 卷 , 阮 文 叔 撰 ; 釋 僧 深 藥 方 三 十 卷 , 孔 中 郎 雜 藥 方 二 十 九 卷 , 宋 建 平 王 典 術 一 百 二 十 卷 ; 羊 中 散 藥 方 三 十 卷 , 羊 欣 撰 ; 褚 澄 雜 藥 方 二 十 卷 , 齊 吳 郡 太 守 褚 澄 撰 。 亡 。

秦 承 祖 藥 方 四 十 卷 見 三 卷 。 梁 有 陽 眄 藥 方 二 十 八 卷 , 夏 侯 氏 藥 方 七 卷 , 王 季 琰 藥 方 一 卷 , 徐 叔 嚮 雜 療 方 二 十 二 卷 , 徐 叔 嚮 雜 病 方 六 卷 , 李 之 藥 方 一 卷 , 徐 文 伯 藥 方 二 卷 , 亡 。

胡 洽 百 病 方 二 卷 梁 有 治 卒 病 方 一 卷 ; 徐 奘 要 方 一 卷 , 無 錫 令 徐 奘 撰 ; 遼 東 備 急 方 三 卷 , 都 尉 臣 廣 上 ; 殷 荊 州 要 方 一 卷 , 殷 仲 堪 撰 。 亡 。

俞 氏 療 小 兒 方 四 卷 梁 有 范 氏 療 婦 人 藥 方 十 一 卷 , 徐 叔 嚮 療 少 小 百 病 雜 方 三 十 七 卷 , 療 少 小 雜 方 二 十 卷 , 療 少 小 雜 方 二 十 九 卷 , 范 氏 療 小 兒 藥 方 一 卷 , 王 末 療 小 兒 雜 方 十 七 卷 , 亡 。

徐 嗣 伯 落 年 方 三 卷 梁 有 徐 叔 嚮 療 腳 弱 雜 方 八 卷 , 徐 文 伯 辨 腳 弱 方 一 卷 , 甘 濬 之 療 h 疽 金 創 要 方 十 四 卷 , 甘 濬 之 療 h 疽 毒 惋 雜 病 方 三 卷 , 甘 伯 齊 療 h 疽 金 創 方 十 五 卷 , 亡 。

陶 氏 效 驗 方 六 卷 梁 五 卷 。 梁 又 有 療 目 方 五 卷 , 甘 濬 之 療 耳 眼 方 十 四 卷 , 神 枕 方 一 卷 ; 雜 戎 狄 方 一 卷 , 宋 武 帝 撰 ; 摩 訶 出 胡 國 方 十 卷 , 摩 訶 胡 沙 門 撰 ; 又 范 曄 上 香 方 一 卷 , 雜 香 膏 方 一 卷 。 亡 。

彭 祖 養 性 經 一 卷

養 生 要 集 十 卷 張 湛 撰 。

玉 房 祕 決 十 卷

墨 子 枕 內 五 行 紀 要 一 卷 梁 有 神 枕 方 一 卷 , 疑 此 即 是 。

如 意 方 十 卷

練 化 術 一 卷

神 仙 服 食 經 十 卷

雜 仙 餌 方 八 卷

服 食 諸 雜 方 二 卷 梁 有 仙 人 水 玉 酒 經 一 卷 。

老 子 禁 食 經 一 卷

崔 氏 食 經 四 卷

食 經 十 四 卷 梁 有 食 經 二 卷 , 又 食 經 十 九 卷 ; 劉 休 食 方 一 卷 , 齊 冠 軍 將 軍 劉 休 撰 。 亡 。

食 饌 次 第 法 一 卷 梁 有 黃 帝 雜 飲 食 忌 二 卷 。

四 時 御 食 經 一 卷 梁 有 太 官 食 經 五 卷 , 又 太 官 食 法 二 十 卷 , 食 法 雜 酒 食 要 方 白 酒 并 作 物 法 十 二 卷 , 家 政 方 十 二 卷 , 食 圖 、 四 時 酒 要 方 、 白 酒 方 、 七 日 V 酒 法 、 雜 酒 食 要 法 、 雜 藏 釀 法 、 雜 酒 食 要 法 、 酒 并 飲 食 方 、   及 鐺 蟹 方 、 羹 | 法 、 膢 朐 法 、 北 方 生 醬 法 各 一 卷 , 亡 。

療 馬 方 一 卷 梁 有 伯 樂 療 馬 經 一 卷 , 疑 與 此 同 。

黃 帝 素 問 八 卷 全 元 起 注 。 〔 三 五 〕

脈 經 二 卷 徐 氏 撰 。

華 佗 觀 形 察 色 并 三 部 脈 經 一 卷

脈 經 決 二 卷 徐 氏 新 撰 。

脈 經 鈔 二 卷 許 建 吳 撰 。

黃 帝 素 問 女 胎 一 卷

三 部 四 時 五 藏 辨 診 色 決 事 脈 一 卷

脈 經 略 一 卷

辨 病 形 證 七 卷

五 藏 決 一 卷

論 病 源 候 論 五 卷 目 一 卷 , 吳 景 賢 撰 。

服 石 論 一 卷

h 疽 論 方 一 卷

五 藏 論 五 卷

瘧 論 并 方 一 卷

神 農 本 草 經 三 卷

本 草 經 四 卷 蔡 英 撰 。

藥 目 要 用 二 卷

本 草 經 略 一 卷

本 草 二 卷 徐 太 山 撰 。 〔 三 六 〕

本 草 經 類 用 三 卷

本 草 音 義 三 卷 姚 最 撰 。

本 草 音 義 七 卷 甄 立 言 撰 。

本 草 集 錄 二 卷

本 草 鈔 四 卷

本 草 雜 要 決 一 卷

本 草 要 方 三 卷 甘 濬 之 撰 。

依 本 草 錄 藥 性 三 卷 錄 一 卷 。

靈 秀 本 草 圖 六 卷 原 平 仲 撰 。

芝 草 圖 一 卷

入 林 採 藥 法 二 卷

太 常 採 藥 時 月 一 卷

四 時 採 藥 及 合 目 錄 四 卷

藥 錄 二 卷 李 密 撰 。

諸 藥 異 名 八 卷 沙 門 行 矩 撰 。 本 十 卷 , 今 闕 。

諸 藥 要 性 二 卷

種 植 藥 法 一 卷

種 神 芝 一 卷

藥 方 二 卷 徐 文 伯 撰 。

解 散 經 論 并 增 損 寒 食 節 度 一 卷

張 仲 景 療 婦 人 方 二 卷

徐 氏 雜 方 一 卷

少 小 方 一 卷

療 小 兒 丹 法 一 卷

徐 太 山 試 驗 方 二 卷

徐 文 伯 療 婦 人 瘕 一 卷

徐 太 山 巾 箱 中 方 三 卷

藥 方 五 卷 徐 嗣 伯 撰 。

墮 年 方 二 卷 〔 三 七 〕 徐 太 山 撰 。

效 驗 方 三 卷 徐 氏 撰 。

雜 要 方 一 卷

玉 函 煎 方 五 卷 葛 洪 撰 。

小 品 方 十 二 卷 陳 延 之 撰 。

千 金 方 三 卷 范 世 英 撰 。

徐 王 方 五 卷

徐 王 八 世 家 傳 效 驗 方 十 卷

徐 氏 家 傳 祕 方 二 卷

藥 方 五 十 七 卷 後 魏 李 思 祖 撰 。 〔 三 八 〕 本 百 一 十 卷 。

稟 丘 公 論 一 卷

太 一 護 命 石 寒 食 散 二 卷 宋 尚 撰 。

皇 甫 士 安 依 諸 方 撰 一 卷

序 服 石 方 一 卷

服 玉 方 法 一 卷

劉 涓 子 鬼 遺 方 十 卷 龔 慶 宣 撰 。

療 癰 經 一 卷

療 三 十 六 方 一 卷

王 世 榮 單 方 一 卷

集 驗 方 十 卷 姚 僧 垣 撰 。 〔 三 九 〕

集 驗 方 十 二 卷

備 急 單 要 方 三 卷 許 澄 撰 。 〔 四 0 〕

藥 方 二 十 一 卷 徐 辨 卿 撰 。

名 醫 集 驗 方 六 卷

名 醫 別 錄 三 卷 陶 氏 撰 。

刪 繁 方 十 三 卷 謝 士 秦 撰 。

吳 山 居 方 三 卷

新 撰 藥 方 五 卷

療 h 疽 諸 瘡 方 二 卷 秦 政 應 撰 。

單 複 要 驗 方 二 卷 釋 莫 滿 撰 。

釋 道 洪 方 一 卷

小 兒 經 一 卷

散 方 二 卷

雜 散 方 八 卷

療 百 病 雜 丸 方 三 卷 釋 曇 鸞 撰 。

療 百 病 散 三 卷

雜 湯 方 十 卷 成 毅 撰 。

雜 療 方 十 三 卷

雜 藥 酒 方 十 五 卷

趙 婆 療 漯 方 一 卷

議 論 備 豫 方 一 卷 于 法 開 撰 。

扁 鵲 陷 冰 丸 方 一 卷

扁 鵲 肘 後 方 三 卷

療 消 渴 眾 方 一 卷 謝 南 郡 撰 。

論 氣 治 療 方 一 卷 釋 曇 鸞 撰 。

梁 武 帝 所 服 雜 藥 方 一 卷

大 略 丸 五 卷

靈 壽 雜 方 二 卷

經 心 錄 方 八 卷 宋 俠 撰 。 〔 四 一 〕

黃 帝 養 胎 經 一 卷

療 婦 人 產 後 雜 方 三 卷

黃 帝 明 堂 偃 人 圖 十 二 卷

黃 帝 鍼 灸 蝦 蟆 忌 一 卷

明 堂 蝦 蟆 圖 一 卷

鍼 灸 圖 要 決 一 卷

鍼 灸 圖 經 十 一 卷 本 十 八 卷 。

十 二 人 圖 一 卷

鍼 灸 經 一 卷

扁 鵲 偃 側 鍼 灸 圖 三 卷

流 注 鍼 經 一 卷

曹 氏 灸 經 一 卷

偃 側 人 經 二 卷 秦 承 祖 撰 。

華 佗 枕 中 灸 刺 經 一 卷

謝 氏 鍼 經 一 卷

殷 元 鍼 經 一 卷

要 用 孔 穴 一 卷

九 部 鍼 經 一 卷

釋 僧 匡 鍼 灸 經 一 卷

三 奇 六 儀 鍼 要 經 一 卷

黃 帝 十 二 經 脈 明 堂 五 藏 人 圖 一 卷

老 子 石 室 蘭 臺 中 治 癩 符 一 卷

龍 樹 菩 薩 藥 方 四 卷

西 域 諸 仙 所 說 藥 方 二 十 三 卷 目 一 卷 。 本 二 十 五 卷 。

香 山 仙 人 藥 方 十 卷

西 域 波 羅 仙 人 方 三 卷 〔 四 二 〕

西 域 名 醫 所 集 要 方 四 卷 本 十 二 卷 。

婆 羅 門 諸 仙 藥 方 二 十 卷

婆 羅 門 藥 方 五 卷

耆 婆 所 述 仙 人 命 論 方 二 卷 目 一 卷 。 本 三 卷 。

乾 陀 利 治 鬼 方 十 卷

新 錄 乾 陀 利 治 鬼 方 四 卷 本 五 卷 , 闕 。

伯 樂 治 馬 雜 病 經 一 卷

治 馬 經 三 卷 俞 極 撰 , 亡 。

治 馬 經 四 卷

治 馬 經 目 一 卷

治 馬 經 圖 二 卷

馬 經 孔 穴 圖 一 卷

雜 撰 馬 經 一 卷

治 馬 牛 駝 騾 等 經 三 卷 目 一 卷 。

香 方 一 卷 宋 明 帝 撰 。

雜 香 方 五 卷

龍 樹 菩 薩 和 香 法 二 卷

食 經 三 卷 馬 琬 撰 。

會 稽 郡 造 海 味 法 一 卷

論 服 餌 一 卷

淮 南 王 食 經 并 目 百 六 十 五 卷 〔 四 三 〕 大 業 中 撰 。

膳 羞 養 療 二 十 卷

金 匱 錄 二 十 三 卷 目 一 卷 。 京 里 先 生 撰 。

練 化 雜 術 一 卷 陶 隱 居 撰 。

玉 衡 隱 書 七 十 卷 目 一 卷 。 周 弘 讓 撰 。

太 清 諸 丹 集 要 四 卷 陶 隱 居 撰 。

雜 神 丹 方 九 卷

合 丹 大 師 口 訣 一 卷

合 丹 節 度 四 卷 陶 隱 居 撰 。

合 丹 要 略 序 一 卷 孫 文 韜 撰 。

仙 人 金 銀 經 并 長 生 方 一 卷

狐 剛 子 萬 金 決 二 卷 葛 仙 公 撰 。

雜 仙 方 一 卷

神 仙 服 食 經 十 卷

神 仙 服 食 神 祕 方 二 卷

神 仙 服 食 藥 方 十 卷 枹 朴 子 撰 。

神 仙 餌 金 丹 沙 祕 方 一 卷

衛 叔 卿 服 食 雜 方 一 卷

金 丹 藥 方 四 卷

雜 神 仙 丹 經 十 卷

雜 神 仙 黃 白 法 十 二 卷

神 仙 雜 方 十 五 卷

神 仙 服 食 雜 方 十 卷

神 仙 服 食 方 五 卷

服 食 諸 雜 方 二 卷

服 餌 方 三 卷 陶 隱 居 撰 。

真 人 九 丹 經 一 卷

太 極 真 人 九 轉 還 丹 經 一 卷

練 寶 法 二 十 五 卷 目 三 卷 。 本 四 十 卷 , 闕 。

太 清 璇 璣 文 七 卷 沖 和 子 撰 。 〔 四 四 〕

陵 陽 子 說 黃 金 祕 法 一 卷

神 方 二 卷

狐 子 雜 決 三 卷

太 山 八 景 神 丹 經 一 卷

太 清 神 丹 中 經 一 卷

養 生 注 十 一 卷 目 一 卷 。

養 生 術 一 卷 翟 平 撰 。

龍 樹 菩 薩 養 性 方 一 卷

引 氣 圖 一 卷

道 引 圖 三 卷 立 一 , 坐 一 , 臥 一 。

養 身 經 一 卷

養 生 要 術 一 卷

養 生 服 食 禁 忌 一 卷

養 生 傳 二 卷

帝 王 養 生 要 方 二 卷 蕭 吉 撰 。

素 女 祕 道 經 一 卷 并 玄 女 經 。

素 女 方 一 卷

彭 祖 養 性 一 卷

郯 子 說 陰 陽 經 一 卷

序 房 內 祕 術 一 卷 葛 氏 撰 。

玉 房 祕 決 八 卷

徐 太 山 房 內 祕 要 一 卷

新 撰 玉 房 祕 決 九 卷

四 海 類 聚 方 二 千 六 百 卷

四 海 類 聚 單 要 方 三 百 卷

      右 二 百 五 十 六 部 , 合 四 千 五 百 一 十 卷 。

    醫 方 者 , 所 以 除 疾 疢 , 保 性 命 之 術 者 也 。 天 有 陰 陽 風 雨 晦 明 之 氣 , 人 有 喜 怒 哀 樂 好 惡 之 情 。 節 而 行 之 , 則 和 平 調 理 , 專 壹 其 情 , 則 溺 而 生 疢 。 是 以 聖 人 原 血 脈 之 本 , 因 鍼 石 之 用 , 假 藥 物 之 滋 , 調 中 養 氣 , 通 滯 解 結 , 而 反 之 於 素 。 其 善 者 , 則 原 脈 以 知 政 , 推 疾 以 及 國 。 周 官 , 醫 師 之 職 「 掌 聚 諸 藥 物 , 凡 有 疾 者 治 之 」 , 是 其 事 也 。 鄙 者 為 之 , 則 反 本 傷 性 。 故 曰 : 「 有 疾 不 治 , 恆 得 中 醫 。 」

      凡 諸 子 , 合 八 百 五 十 三 部 , 六 千 四 百 三 十 七 卷 。

    易 曰 : 「 天 下 同 歸 而 殊 塗 , 一 致 而 百 慮 。 」 儒 、 道 、 小 說 , 聖 人 之 教 也 , 而 有 所 偏 。 兵 及 醫 方 , 聖 人 之 政 也 , 所 施 各 異 。 世 之 治 也 , 列 在 眾 職 , 下 至 衰 亂 , 官 失 其 守 。 或 以 其 業 遊 說 諸 侯 , 各 崇 所 習 , 分 鑣 並 騖 。 若 使 總 而 不 遺 , 折 之 中 道 , 亦 可 以 興 化 致 治 者 矣 。 漢 書 有 諸 子 、 兵 書 、 數 術 、 方 伎 之 略 , 今 合 而 敘 之 , 為 十 四 種 , 謂 之 子 部 。

校 勘 記

〔 一 〕   宋 衷 注   「 注 」 原 作 「 撰 」 , 據 舊 唐 志 上 、 新 唐 志 三 改 。 下 「 揚 子 太 玄 經 陸 績 、 宋 衷 注 」 同 。

〔 二 〕   通 語 十 卷   「 通 語 」 前 疑 脫 「 梁 有 」 二 字 。 以 下 凡 此 種 情 況 , 不 再 出 校 記 。

〔 三 〕   松 滋 令 蔡 洪   「 松 滋 令 」 三 字 原 在 上 文 「 王 嬰 」 上 。 姚 考 : 晉 書 王 沉 傳 附 蔡 洪 傳 載 蔡 洪 曾 官 「 松 滋 令 」 , 本 志 集 部 別 集 類 有 「 晉 松 滋 令 蔡 洪 集 二 卷 」 。 今 據 改 。

〔 四 〕   王 長 文   「 文 」 原 作 「 元 」 , 據 晉 書 本 傳 及 華 陽 國 志 改 。

〔 五 〕   娣 姒 訓   「 娣 」 原 作 「 婦 」 , 據 本 志 集 部 總 集 類 改 。

〔 六 〕   老 子   舊 唐 志 下 作 「 老 子 道 德 經 品 」 , 新 唐 志 三 作 「 道 德 經 品 」 。 此 處 「 老 子 」 下 有 脫 文 。

〔 七 〕   本 二 十 卷   當 時 已 存 二 十 卷 , 不 全 , 則 本 來 的 卷 數 應 更 多 。 「 本 二 十 卷 」 , 疑 有 脫 誤 。

〔 八 〕   張 譏 撰   「 譏 」 原 作 「 機 」 , 據 陳 書 本 傳 改 。 下 「 遊 玄 桂 林 」 同 。 「 撰 」 下 或 有 脫 文 。

〔 九 〕     王 叔 之   「 王 」 原 作 「 李 」 , 據 釋 文 敘 錄 、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三 及 冊 府 六 0 六 改 。

〔 一 0 〕   宣 舒   「 舒 」 原 作 「 聘 」 , 據 釋 文 敘 錄 及 本 志 別 集 類 注 改 。

〔 一 一 〕   士 操   當 作 「 士 品 」 , 見 本 志 史 部 雜 傳 類 。 姚 考 : 「 案 魏 武 諱 操 , 安 得 以 『 操 』 名 書 ? 此 必 『 士 品 』 之 誤 。 」

〔 一 二 〕   田 俅 子   「 俅 」 原 作 「 休 」 , 據 漢 書 藝 文 志 改 。

〔 一 三 〕   默 記 至 裴 玄 撰   默 記 與 裴 氏 新 言 似 原 為 正 文 , 誤 入 注 內 。

〔 一 四 〕   何 翌 之   「 翌 」 原 作 「 望 」 , 據 宋 書 廢 帝 紀 、 又 何 尚 之 傳 改 。

〔 一 五 〕   新 言 四 卷 裴 立 撰   此 書 可 能 是 上 面 注 文 中 裴 玄 新 言 的 別 本 , 而 訛 「 玄 」 為 「 立 」 。

〔 一 六 〕   繆 襲   「 襲 」 原 作 「 卜 」 , 據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索 引 改 。

〔 一 七 〕   崔 安   新 唐 志 三 作 「 崔 宏 」 。

〔 一 八 〕   科 錄 二 百 七 十 卷   原 脫 「 二 百 」 二 字 , 據 魏 書 元 暉 傳 及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三 補 。

〔 一 九 〕   宋 尚 書 郎 王 延 秀   「 宋 」 原 作 「 晉 」 , 據 宋 書 何 尚 之 傳 改 。

〔 二 0 〕   四 人 月 令   「 人 」 當 作 「 民 」 , 唐 人 諱 改 。

〔 二 一 〕   陽 玠 松   原 作 「 楊 松 玢 」 。 姚 考 : 史 通 雜 述 篇 及 直 齋 書 錄 解 題 史 部 傳 記 類 載 陽 玠 松 著 談 藪 二 卷 , 此 處 解 頤 即 談 藪 之 異 名 。 今 據 改 。

〔 二 二 〕   伏 挺   原 作 「 伏 棰 」 , 據 梁 書 本 傳 改 。

〔 二 三 〕   儀 同 劉 徽   本 志 於 隋 人 書 但 書 官 位 , 不 書 時 代 , 此 劉 徽 當 是 隋 人 。 「 徽 」 當 作 「 暉 」 。 劉 暉 在 隋 官 儀 同 , 見 本 書 律 曆 志 中 。

〔 二 四 〕   吳 孫 子 牝 牡 八 變 陣 圖   原 脫 「 牡 」 字 , 據 歷 代 名 畫 記 補 。

〔 二 五 〕   吳 範   原 作 「 全 範 」 , 據 本 志 曆 術 類 、 五 行 類 及 吳 志 本 傳 改 。

〔 二 六 〕   漢 武 帝 王 朔 注   「 漢 武 帝 」 下 疑 有 脫 文 。

〔 二 七 〕   陸 雲 公   原 脫 「 公 」 字 , 據 梁 書 、 南 史 本 傳 補 。

〔 二 八 〕   安 天 論 六 卷 虞 喜 撰   原 脫 「 撰 」 字 , 據 舊 唐 志 下 補 。

〔 二 九 〕   梁 有 史 蘇 龜 經 十 卷   「 梁 」 字 在 「 卷 」 下 , 今 依 文 例 上 移 。

〔 三 0 〕   素 王 妙 論   「 論 」 原 作 「 議 」 , 據 史 記 越 王 句 踐 世 家 集 解 引 文 改 。

〔 三 一 〕   鍼 經 並 孔 穴 蝦 蟆 圖   原 脫 「 經 」 字 , 據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三 補 。

〔 三 二 〕   曹 翕   「 翕 」 原 作 「 歙 」 , 據 魏 志 東 平 靈 王 徽 傳 改 。 翕 為 徽 子 。

〔 三 三 〕   徐 文 伯   「 文 」 原 作 「 方 」 , 據 南 史 張 邵 傳 、 通 志 六 九 藝 文 志 改 。

〔 三 四 〕   范 東 陽   原 作 「 范 陽 東 」 。 范 汪 為 東 陽 太 守 , 見 晉 書 本 傳 。 新 唐 志 三 有 范 東 陽 雜 藥 方 一 百 七 十 卷 。 今 據 改 。

〔 三 五 〕   全 元 起   「 起 」 原 作 「 越 」 , 據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三 改 。

〔 三 六 〕   徐 太 山   「 太 」 原 作 「 大 」 。 按 : 徐 太 山 即 徐 文 伯 。 文 伯 曾 為 太 山 太 守 。 今 校 改 。 下 同 。

〔 三 七 〕   墮 年 方   日 本 國 見 在 書 目 作 「 隨 手 方 」 。

〔 三 八 〕   後 魏 李 思 祖   「 魏 」 原 作 「 齊 」 , 據 魏 書 李 修 傳 改 。 李 修 字 思 祖 。

〔 三 九 〕   姚 僧 垣   「 垣 」 原 作 「 坦 」 , 據 周 書 本 傳 改 。

〔 四 0 〕   備 急 單 要 方 許 澄 撰   「 單 」 原 作 「 草 」 , 「 澄 」 原 作 「 證 」 , 據 本 書 許 智 藏 傳 附 許 澄 傳 改 。

〔 四 一 〕   宋 俠   原 作 「 宋 候 」 , 據 舊 唐 書 方 技 傳 、 又 經 籍 志 下 及 新 唐 志 三 改 。

〔 四 二 〕   西 域 波 羅 仙 人 方   「 域 」 原 作 「 錄 」 , 據 通 志 六 九 藝 文 略 改 。

〔 四 三 〕   淮 南 王 食 經   大 業 雜 記 , 「 王 」 作 「 玉 」 。

〔 四 四 〕   沖 和 子 撰   原 脫 「 和 」 、 「 撰 」 二 字 , 據 兩 唐 志 補 。
 
 
 

隋 書 卷 三 十 五

    志 第 三 十

      經 籍 四   集   道 經   佛 經

楚 辭 十 二 卷 并 目 錄 。 後 漢 校 書 郎 王 逸 注 。

楚 辭 三 卷 郭 璞 注 。 梁 有 楚 辭 十 一 卷 , 宋 何 偃 刪 王 逸 注 , 亡 。

楚 辭 九 悼 一 卷 楊 穆 撰 。

參 解 楚 辭 七 卷 皇 甫 遵 訓 撰 。

楚 辭 音 一 卷 徐 邈 撰 。

楚 辭 音 一 卷 宋 處 士 諸 葛 氏 撰 。

楚 辭 音 一 卷 孟 奧 撰 。

楚 辭 音 一 卷

楚 辭 音 一 卷 釋 道 騫 撰 。

離 騷 草 木 疏 二 卷 劉 杳 撰 。

      右 十 部 , 二 十 九 卷 。 通 計 亡 書 , 十 一 部 , 四 十 卷 。

    楚 辭 者 , 屈 原 之 所 作 也 。 自 周 室 衰 亂 , 詩 人 寢 息 , 諂 佞 之 道 興 , 諷 刺 之 辭 廢 。 楚 有 賢 臣 屈 原 , 被 讒 放 逐 , 乃 著 離 騷 八 篇 , 言 己 離 別 愁 思 , 申 杼 其 心 , 自 明 無 罪 , 因 以 諷 諫 , 冀 君 覺 悟 , 卒 不 省 察 , 遂 赴 汨 羅 死 焉 。 弟 子 宋 玉 , 痛 惜 其 師 , 傷 而 和 之 。 其 後 , 賈 誼 、 東 方 朔 、 劉 向 、 揚 雄 , 嘉 其 文 彩 , 擬 之 而 作 。 蓋 以 原 楚 人 也 , 謂 之 「 楚 辭 」 。 然 其 氣 質 高 麗 , 雅 致 清 遠 , 後 之 文 人 , 咸 不 能 逮 。 始 漢 武 帝 命 淮 南 王 為 之 章 句 , 旦 受 詔 , 食 時 而 奏 之 , 其 書 今 亡 。 後 漢 校 書 郎 王 逸 , 集 屈 原 已 下 , 迄 於 劉 向 , 逸 又 自 為 一 篇 , 并 敘 而 注 之 , 今 行 於 世 。 隋 時 有 釋 道 騫 , 善 讀 之 , 能 為 楚 聲 , 音 韻 清 切 , 至 今 傳 楚 辭 者 , 皆 祖 騫 公 之 音 。

楚 蘭 陵 令 荀 況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二 卷 。

楚 大 夫 宋 玉 集 三 卷

漢 武 帝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漢 淮 南 王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又 有 賈 誼 集 四 卷 , 晁 錯 集 三 卷 , 漢 弘 農 都 尉 枚 乘 集 二 卷 , 錄 各 一 卷 , 亡 。

漢 中 書 令 司 馬 遷 集 一 卷

漢 太 中 大 夫 東 方 朔 集 二 卷 梁 有 漢 光 祿 大 夫 吾 丘 壽 王 集 二 卷 , 亡 。

漢 孝 文 園 令 司 馬 相 如 集 一 卷 〔 一 〕

漢 膠 西 相 董 仲 舒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又 有 漢 太 常 孔 臧 集 二 卷 , 亡 。

漢 騎 都 尉 李 陵 集 二 卷 梁 有 漢 丞 相 魏 相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左 馮 翊 張 敞 集 一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漢 諫 議 大 夫 王 褒 集 五 卷

漢 諫 議 大 夫 劉 向 集 六 卷 梁 有 漢 射 聲 校 尉 陳 湯 集 二 卷 , 丞 相 韋 玄 成 集 二 卷 , 亡 。

漢 諫 議 大 夫 谷 永 集 二 卷 梁 有 涼 州 剌 史 杜 鄴 集 二 卷 , 騎 都 尉 李 尋 集 二 卷 , 亡 。

漢 司 空 師 丹 集 一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漢 光 祿 大 夫 息 夫 躬 集 一 卷

漢 太 中 大 夫 揚 雄 集 五 卷

漢 太 中 大 夫 劉 歆 集 五 卷

漢 成 帝 班 婕 妤 集 一 卷 梁 有 班 昭 集 三 卷 , 王 莽 建 新 大 尹 崔 篆 集 一 卷 , 保 成 師 友 唐 林 集 一 卷 , 中 謁 者 史 岑 集 二 卷 , 後 漢 東 平 王 蒼 集 五 卷 , 桓 譚 集 五 卷 , 亡 。

後 漢 司 隸 從 事 馮 衍 集 五 卷

後 漢 徐 令 班 彪 集 二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司 徒 掾 陳 元 集 一 卷 , 王 隆 集 二 卷 , 雲 陽 令 朱 勃 集 二 卷 , 後 漢 處 士 梁 鴻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車 騎 從 事 杜 篤 集 一 卷

後 漢 車 騎 司 馬 傅 毅 集 二 卷 梁 五 卷 。

後 漢 大 將 軍 護 軍 司 馬 班 固 集 十 七 卷 梁 有 魏 郡 太 守 黃 香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長 岑 長 崔 駰 集 十 卷

後 漢 侍 中 賈 逵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後 漢 校 書 郎 劉 騊 駼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樂 安 相 李 尤 集 五 卷 , 大 鴻 臚 竇 章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濟 北 相 崔 瑗 集 六 卷 梁 五 卷 。

後 漢 劉 珍 集 二 卷 錄 一 卷 。

後 漢 河 間 相 張 衡 集 十 一 卷 〔 二 〕 梁 十 二 卷 , 又 一 本 十 四 卷 。 又 有 郎 中 蘇 順 集 二 卷 , 〔 三 〕 錄 二 卷 ; 後 漢 太 傅 胡 廣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黃 門 郎 葛 龔 集 六 卷 梁 五 卷 , 一 本 七 卷 。

後 漢 司 空 李 固 集 十 二 卷 梁 十 卷 。

後 漢 南 郡 太 守 馬 融 集 九 卷 梁 有 外 黃 令 高 彪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王 逸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司 徒 掾 桓 麟 集 二 卷 , 〔 四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徵 士 崔 琦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又 有 酈 炎 集 二 卷 , 錄 二 卷 ; 陳 相 邊 韶 集 一 卷 , 錄 一 卷 ; 益 州 刺 史 朱 穆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京 兆 尹 延 篤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司 農 卿 皇 甫 規 集 五 卷 ; 太 常 卿 張 奐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王 延 壽 集 三 卷 ; 五 原 太 守 崔 寔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上 計 趙 壹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諫 議 大 夫 劉 陶 集 三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外 黃 令 張 升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侯 瑾 集 二 卷 , 盧 植 集 二 卷 , 議 郎 廉 品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司 空 荀 爽 集 一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後 漢 野 王 令 劉 梁 集 三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鄭 玄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左 中 郎 將 蔡 邕 集 十 二 卷 梁 有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尚 書 令 士 孫 瑞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太 山 太 守 應 劭 集 二 卷 梁 四 卷 。 又 有 別 部 司 馬 張 超 集 五 卷 , 亡 。

後 漢 少 府 孔 融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後 漢 侍 御 史 虞 翻 集 二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後 漢 討 虜 長 史 張 紘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梁 有 後 漢 處 士 禰 衡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尚 書 右 丞 潘 勖 集 二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丞 相 倉 曹 屬 阮 瑀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亡 。

魏 太 子 文 學 徐 幹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亡 。

魏 太 子 文 學 應 瑒 集 一 卷 梁 有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丞 相 軍 謀 掾 陳 琳 集 三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魏 太 子 文 學 劉 楨 集 四 卷 錄 一 卷 。

後 漢 丞 相 主 簿 繁 欽 集 十 卷 梁 錄 一 卷 , 亡 。

後 漢 丞 相 主 簿 楊 修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後 漢 侍 中 王 粲 集 十 一 卷 梁 有 魏 國 郎 中 令 路 粹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行 御 史 大 夫 袁 渙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魏 國 奉 常 王 修 集 二 卷 。 亡 。

後 漢 尚 書 丁 儀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後 漢 黃 門 郎 丁 廙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梁 又 有 婦 人 後 漢 黃 門 郎 秦 嘉 妻 徐 淑 集 一 卷 , 後 漢 董 祀 妻 蔡 文 姬 集 一 卷 , 傅 石 甫 妻 孔 氏 集 一 卷 , 亡 。

魏 武 帝 集 二 十 六 卷 梁 三 十 卷 , 錄 一 卷 。 梁 又 有 武 皇 帝 逸 集 十 卷 , 亡 。

魏 武 帝 集 新 撰 十 卷

魏 文 帝 集 十 卷 梁 二 十 三 卷 。

魏 明 帝 集 七 卷 梁 五 卷 , 或 九 卷 , 錄 一 卷 。 梁 又 有 高 貴 鄉 公 集 四 卷 , 亡 。

魏 陳 思 王 曹 植 集 三 十 卷 梁 又 有 司 徒 華 歆 集 二 卷 , 亡 。

魏 司 徒 王 朗 集 三 十 四 卷 梁 三 十 卷 。 又 司 空 陳 群 集 五 卷 , 〔 五 〕 亡 。

魏 給 事 中 邯 鄲 淳 集 二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劉 廙 集 二 卷 , 侍 中 吳 質 集 五 卷 , 新 城 太 守 孟 達 集 三 卷 , 魏 徵 士 管 寧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光 祿 勳 高 堂 隆 集 六 卷 〔 六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光 錄 勳 劉 邵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 七 〕 亡 。

魏 散 騎 常 侍 繆 襲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散 騎 常 侍 王 象 集 一 卷 ; 光 祿 大 夫 韋 誕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散 騎 常 侍 麋 元 集 五 卷 ; 游 擊 將 軍 卞 蘭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隰 陽 侯 李 康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陳 郡 太 守 孫 該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尚 書 傅 巽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章 武 太 守 殷 褒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魏 司 空 王 昶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魏 衛 將 軍 王 肅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桓 範 集 二 卷 , 中 領 軍 曹 羲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尚 書 何 晏 集 十 一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魏 衛 尉 卿 應 璩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王 弼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中 書 令 劉 階 集 二 卷 ; 太 常 卿 傅 嘏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樂 安 太 守 夏 侯 惠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校 書 郎 杜 摯 集 二 卷 梁 有 毌 丘 儉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征 東 軍 司 馬 江 奉 集 二 卷 。 亡 。

魏 太 常 夏 侯 玄 集 三 卷 梁 有 車 騎 將 軍 鍾 毓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步 兵 校 尉 阮 籍 集 十 卷 梁 十 三 卷 , 錄 一 卷 。

魏 中 散 大 夫 嵇 康 集 十 三 卷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魏 徵 士 呂 安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魏 司 徒 鍾 會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魏 汝 南 太 守 程 曉 集 二 卷 梁 錄 一 卷 。

蜀 丞 相 諸 葛 亮 集 二 十 五 卷 梁 二 十 四 卷 。 又 有 蜀 司 徒 許 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征 北 將 軍 夏 侯 霸 集 二 卷 。 亡 。

吳 輔 義 中 郎 將 張 溫 集 六 卷 梁 有 士 燮 集 五 卷 , 亡 。

吳 偏 將 軍 駱 統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太 子 少 傅 薛 綜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吳 選 曹 尚 書 暨 豔 集 二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姚 信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謝 承 集 四 卷 。 〔 八 〕 今 亡 。

吳 人 楊 厚 集 二 卷 梁 又 有 錄 一 卷 。

吳 丞 相 陸 凱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吳 侍 中 胡 綜 集 二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東 觀 令 華 覈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吳 侍 中 張 儼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韋 昭 集 二 集 , 錄 一 卷 , 亡 。

吳 中 書 令 紀 騭 集 三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陸 景 集 一 卷 , 亡 。

晉 宣 帝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晉 文 帝 集 三 卷

齊 王 攸 集 二 卷 梁 三 卷 。

晉 王 沈 集 五 卷 梁 有 鄭 褒 集 二 卷 , 亡 。

晉 宗 正 嵇 喜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應 貞 集 一 卷 梁 五 卷 。

晉 司 隸 校 尉 傅 玄 集 十 五 卷 梁 五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著 作 郎 成 公 綏 集 九 卷 殘 缺 。 梁 十 卷 。 又 有 裴 秀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何 楨 集 一 卷 〔 九 〕 梁 五 卷 。 又 有 袁 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少 傅 山 濤 集 九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一 本 十 卷 。 齊 奉 朝 請 裴 津 注 。 又 梁 有 向 秀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平 原 太 守 阮 种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阮 侃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傅 羊 祜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蔡 玄 通 集 五 卷 ; 太 宰 賈 充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荀 勖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征 南 將 軍 杜 預 集 十 八 卷

晉 輔 國 將 軍 王 濬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徵 士 皇 甫 謐 集 二 卷 錄 一 卷 。

晉 侍 中 程 咸 集 三 卷 梁 有 光 祿 大 夫 劉 毅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侍 中 庾 峻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巴 西 太 守 郤 正 集 一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薛 瑩 集 三 卷 梁 又 有 散 騎 常 侍 陶 濬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通 事 郎 江 偉 集 六 卷 梁 有 宣 舒 集 五 卷 ; 散 騎 常 侍 曹 志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鄒 湛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汝 南 太 守 孫 毓 集 六 卷

晉 處 士 楊 泉 集 二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司 徒 王 渾 集 五 卷 , 冀 州 刺 史 王 深 集 五 卷 , 亡 。

晉 徵 士 閔 鴻 集 三 卷 梁 有 光 祿 大 夫 裴 楷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司 空 張 華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晉 尚 書 僕 射 裴 頠 集 九 卷 梁 有 太 子 中 庶 子 許 孟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太 宰 何 劭 集 二 卷 , 〔 一 0 〕 錄 一 卷 ; 光 祿 大 夫 劉 頌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劉 寔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散 騎 常 侍 王 佑 集 三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晉 驃 騎 將 軍 王 濟 集 二 卷 , 亡 。

華 嶠 集 八 卷 梁 二 卷 。

晉 祕 書 丞 司 馬 彪 集 四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尚 書 庾 儵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國 子 祭 酒 謝 衡 集 二 卷 。 亡 。

晉 漢 中 太 守 李 虔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司 隸 校 尉 傅 咸 集 十 七 卷 梁 三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太 子 中 庶 子 棗 據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劉 寶 集 三 卷 。 亡 。

晉 馮 翊 太 守 孫 楚 集 六 卷 梁 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夏 侯 湛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弋 陽 太 守 夏 侯 淳 集 二 卷 , 散 騎 侍 郎 王 讚 集 五 卷 , 亡 。

晉 衛 尉 卿 石 崇 集 六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晉 尚 書 郎 張 敏 集 二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黃 門 郎 伏 偉 集 一 卷 , 亡 。

晉 黃 門 郎 潘 岳 集 十 卷

晉 太 常 卿 潘 尼 集 十 卷

晉 頓 丘 太 守 歐 陽 建 集 二 卷 梁 有 宗 正 劉 許 集 二 卷 , 〔 一 一 〕 錄 一 卷 ; 散 騎 常 侍 李 重 集 二 卷 ; 光 祿 大 夫 樂 廣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阮 渾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侍 中 嵇 紹 集 二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錢 唐 令 楊 建 集 九 卷 , 長 沙 相 盛 彥 集 五 卷 , 左 長 史 楊 乂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晉 尚 書 盧 播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欒 肇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南 中 郎 長 史 應 亨 集 二 卷 。 亡 。

晉 國 子 祭 酒 杜 育 集 二 卷

晉 太 常 卿 摯 虞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祕 書 監 繆 徵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齊 王 府 記 室 左 思 集 二 卷 梁 有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豫 章 太 守 夏 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吳 王 文 學 鄭 豐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大 司 馬 東 曹 掾 張 翰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清 河 王 文 學 陳 略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揚 州 從 事 陸 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平 原 內 史 陸 機 集 十 四 卷 梁 四 十 七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清 河 太 守 陸 雲 集 十 二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少 府 丞 孫 極 集 二 卷 , 〔 一 二 〕 錄 一 卷 , 亡 。

晉 中 書 郎 張 載 集 七 卷 梁 一 本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黃 門 郎 張 協 集 三 卷 梁 四 卷 , 錄 一 卷 。

晉 著 作 郎 束 皙 集 七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征 南 司 馬 曹 攄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散 騎 常 侍 江 統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著 作 郎 胡 濟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中 書 令 卞 粹 集 一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光 祿 勳 閭 丘 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傅 從 事 中 郎 庾 敳 集 一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太 子 中 舍 人 阮 瞻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太 子 洗 馬 阮 修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廣 威 將 軍 裴 邈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傳 主 簿 郭 象 集 二 卷 〔 一 三 〕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廣 州 刺 史 嵇 含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安 豐 太 守 孫 惠 集 八 卷 梁 十 一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松 滋 令 蔡 洪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平 北 將 軍 牽 秀 集 四 卷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車 騎 從 事 中 郎 蔡 克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游 擊 將 軍 索 靖 集 三 卷 ; 隴 西 太 守 閻 纂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秦 州 刺 史 張 輔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交 趾 太 守 殷 巨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太 子 洗 馬 陶 佐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東 晉 鄱 陽 太 守 虞 溥 集 二 卷 , 〔 一 四 〕 錄 一 卷 ; 益 陽 令 吳 商 集 五 卷 ; 仲 長 敖 集 二 卷 ; 晉 太 常 卿 劉 弘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開 府 山 簡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兗 州 刺 史 宗 岱 集 二 卷 ; 侍 中 王 峻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濟 陽 內 史 王 曠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散 騎 常 侍 棗 嵩 集 一 卷 梁 二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襄 陽 太 守 棗 腆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尉 劉 琨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劉 琨 別 集 十 二 卷

晉 司 空 從 事 中 郎 盧 諶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晉 祕 書 丞 傅 暢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明 帝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簡 文 帝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孝 武 帝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彭 城 王 紘 集 二 卷 ; 譙 烈 王 集 九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會 稽 王 司 馬 道 子 集 八 卷 梁 九 卷 。 又 有 鎮 東 從 事 中 郎 傅 毅 集 五 卷 , 亡 。

晉 衡 陽 內 史 曾 瑰 集 三 卷 梁 四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驃 騎 將 軍 顧 榮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司 空 賀 循 集 十 八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散 騎 常 侍 張 亢 集 二 卷 , 〔 一 五 〕 錄 一 卷 ; 車 騎 長 史 賈 彬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光 祿 大 夫 衛 展 集 十 二 卷 梁 十 五 卷 。 又 有 東 晉 太 尉 荀 組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祕 書 郎 張 委 集 九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關 內 侯 傅 w 集 一 卷 ; 光 祿 大 夫 周 顗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常 謝 鯤 集 六 卷 梁 二 卷 。

晉 驃 騎 將 軍 王 廙 集 十 卷 梁 三 十 四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華 譚 集 二 卷 , 亡 。

晉 御 史 中 丞 熊 遠 集 十 二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湘 州 秀 才 谷 儉 集 一 卷 ; 大 鴻 臚 周 嵩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弘 農 太 守 郭 璞 集 十 七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張 駿 集 八 卷 殘 缺 。

晉 大 將 軍 王 敦 集 十 卷 梁 有 吳 興 太 守 沈 充 集 三 卷 ; 散 騎 常 侍 傅 純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光 祿 大 夫 梅 陶 集 九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荀 邃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散 騎 常 侍 王 鑒 集 九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晉 著 作 佐 郎 王 濤 集 五 卷 ; 廷 尉 卿 阮 放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宗 正 卿 張 悛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汝 南 太 守 應 碩 集 二 卷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張 闓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揚 州 從 事 陸 沈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驃 騎 將 軍 卞 壼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光 祿 勳 鍾 雅 集 一 卷 , 衛 尉 卿 劉 超 集 二 卷 ; 衛 將 軍 戴 邈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光 祿 大 夫 荀 崧 集 一 卷 , 亡 。

晉 大 將 軍 溫 嶠 集 十 卷 梁 錄 一 卷 。

晉 侍 中 孔 坦 集 十 七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臧 沖 集 一 卷 , 晉 鎮 南 大 將 軍 應 詹 集 五 卷 , 〔 一 六 〕 亡 。

晉 太 僕 卿 王 嶠 集 八 卷 梁 有 衛 尉 荀 闓 集 一 卷 , 鎮 北 將 軍 劉 隗 集 二 卷 ; 大 司 馬 陶 侃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丞 相 王 導 集 十 一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太 尉 郗 鑒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晉 太 尉 庾 亮 集 二 十 一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虞 預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平 越 司 馬 黃 整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護 軍 長 史 庾 堅 集 十 三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司 空 庾 冰 集 七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給 事 中 庾 闡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著 作 郎 王 隱 集 十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干 寶 集 四 卷 梁 五 卷 。

晉 太 常 卿 殷 融 集 十 卷 梁 有 衛 尉 張 虞 集 十 卷 ; 光 祿 大 夫 諸 葛 恢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車 騎 將 軍 庾 翼 集 二 十 二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司 空 何 充 集 四 卷 梁 五 卷 。 又 有 御 史 中 丞 郝 默 集 五 卷 , 征 西 諮 議 甄 述 集 十 二 卷 , 武 昌 太 守 徐 彥 則 集 十 卷 , 亡 。

晉 散 騎 常 侍 王 愆 期 集 七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司 徒 左 長 史 王 濛 集 五 卷 ; 丹 陽 尹 劉 惔 集 二 卷 , 〔 一 七 〕 錄 一 卷 ; 益 州 刺 史 袁 喬 集 七 卷 。 亡 。

晉 尚 書 令 顧 和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尚 書 僕 射 劉 遐 集 五 卷 ; 徵 士 江 惇 集 三 卷 , 〔 一 八 〕 錄 一 卷 ; 魏 興 太 守 荀 述 集 一 卷 ; 平 南 將 軍 賀 翹 集 五 卷 , 李 軌 集 八 卷 。 亡 。

晉 李 充 集 二 十 二 卷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晉 司 徒 蔡 謨 集 十 七 卷 梁 四 十 三 卷 。

晉 揚 州 刺 史 殷 浩 集 四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吳 興 孝 廉 鈕 滔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宣 城 內 史 劉 系 之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庾 赤 玉 集 四 卷

晉 尋 陽 太 守 庾 統 集 八 卷 〔 一 九 〕 梁 有 驃 騎 司 馬 王 修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衛 將 軍 謝 尚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青 州 刺 史 王 浹 集 二 卷 。 亡 。

晉 西 中 郎 將 王 胡 之 集 十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晉 中 書 令 王 洽 集 五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宜 春 令 范 保 集 七 卷 ; 徵 士 范 宣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建 安 太 守 丁 纂 集 四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王 羲 之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謝 萬 集 十 六 卷 梁 十 卷 。

晉 司 徒 長 史 張 憑 集 五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梁 有 高 涼 太 守 楊 方 集 二 卷 , 亡 。

晉 徵 士 許 詢 集 三 卷 梁 八 卷 , 錄 一 卷 。

晉 征 西 將 軍 張 望 集 十 卷 梁 十 二 卷 , 錄 一 卷 。

晉 餘 姚 令 孫 統 集 二 卷 梁 九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陵 令 戴 元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衛 尉 卿 孫 綽 集 十 五 卷 梁 二 十 五 卷 。

晉 太 常 江 逌 集 九 卷 梁 有 謝 沈 集 十 卷 , 亡 。

晉 李 顒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晉 光 祿 勳 曹 毗 集 十 卷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郡 主 簿 王 篾 集 五 卷 , 亡 。

晉 沙 門 支 遁 集 八 卷 梁 十 三 卷 。 又 有 劉 彧 集 十 六 卷 , 亡 。

張 重 華 酒 泉 太 守 謝 艾 集 七 卷 梁 八 卷 。 又 有 撫 軍 長 史 蔡 系 集 二 卷 ; 護 軍 將 軍 江 虨 集 五 卷 , 〔 二 0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范 汪 集 一 卷 梁 十 卷 。

晉 尚 書 僕 射 王 述 集 八 卷 梁 又 有 王 度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中 領 軍 庾 龢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將 作 大 匠 喻 希 集 一 卷 ; 吳 興 太 守 孔 嚴 集 十 一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大 司 馬 桓 溫 集 十 一 卷 梁 有 四 十 三 卷 。 又 有 桓 溫 要 集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豫 章 太 守 車 灌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尚 書 僕 射 王 坦 之 集 七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左 光 祿 王 彪 之 集 二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晉 中 書 郎 超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又 有 南 中 郎 桓 嗣 集 五 卷 ; 平 固 令 邵 毅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太 學 博 士 滕 輔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苻 堅 丞 相 王 猛 集 九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顧 夷 集 五 卷 , 散 騎 常 侍 鄭 襲 集 四 卷 , 撫 軍 掾 劉 暢 集 一 卷 , 亡 。

晉 太 常 卿 韓 康 伯 集 十 六 卷 梁 有 黃 門 郎 范 啟 集 四 卷 ; 豫 章 太 守 王 恪 集 十 卷 ; 零 陵 太 守 陶 混 集 七 卷 , 海 鹽 令 祖 撫 集 三 卷 ; 吳 興 太 守 殷 康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太 傅 謝 安 集 十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中 軍 參 軍 孫 嗣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司 徒 左 長 史 劉 袞 集 三 卷 。 亡 。

晉 御 史 中 丞 孔 欣 時 集 八 卷 梁 七 卷 。

晉 伏 滔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晉 滎 陽 太 守 習 鑿 齒 集 五 卷

晉 祕 書 監 孫 盛 集 五 卷 殘 缺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東 陽 太 守 袁 宏 集 十 五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黃 門 郎 顧 淳 集 一 卷 , 尋 陽 太 守 熊 鳴 鵠 集 十 卷 , 車 騎 司 馬 謝 韶 集 三 卷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王 獻 之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琅 邪 內 史 袁 質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太 宰 從 事 中 郎 袁 邵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車 騎 長 史 謝 朗 集 六 卷 , 錄 一 卷 ; 車 騎 將 軍 謝 頠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新 安 太 守 愔 集 四 卷 殘 缺 。 梁 五 卷 。 又 有 吳 郡 功 曹 陸 法 之 集 十 九 卷 , 亡 。

晉 太 常 卿 王 w 集 十 卷 〔 二 一 〕 梁 錄 一 卷 。

晉 中 散 大 夫 羅 含 集 三 卷 梁 有 太 宰 長 史 庾 蒨 集 二 卷 , 大 司 馬 參 軍 庾 悠 之 集 三 卷 , 司 徒 右 長 史 庾 凱 集 二 卷 , 亡 。

晉 國 子 博 士 孫 放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十 卷 。

晉 聘 士 殷 叔 獻 集 四 卷 并 目 錄 。 梁 三 卷 , 錄 一 卷 。

晉 湘 東 太 守 庾 肅 之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晉 北 中 郎 參 軍 蘇 彥 集 十 卷 ; 太 子 左 率 王 肅 之 集 三 卷 , 錄 一 卷 ; 黃 門 郎 王 徽 之 集 八 卷 ; 徵 士 謝 敷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太 常 卿 孔 汪 集 十 卷 , 陳 統 集 七 卷 , 太 常 王 愷 集 十 五 卷 ; 右 將 軍 王 忱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太 常 殷 允 集 十 卷 。 亡 。

晉 徵 士 戴 逵 集 九 卷 殘 缺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光 祿 大 夫 孫 廞 集 十 卷 , 尚 書 左 丞 徐 禪 集 六 卷 , 亡 。

晉 太 子 前 率 徐 邈 集 九 卷 并 目 錄 。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給 事 中 徐 乾 集 二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冠 軍 將 軍 張 玄 之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員 外 常 侍 荀 世 之 集 八 卷 , 袁 山 松 集 十 卷 , 黃 門 郎 魏 逿 之 集 五 卷 , 驃 騎 參 軍 卞 湛 集 五 卷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褚 爽 集 十 六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豫 章 太 守 范 寧 集 十 六 卷 梁 有 晉 餘 杭 令 范 弘 之 集 六 卷 , 亡 。

晉 司 徒 王 珣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處 士 薄 蕭 之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又 有 晉 安 北 參 軍 薄 要 集 九 卷 , 薄 邕 集 七 卷 ; 延 陵 令 唐 邁 之 集 十 一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孫 恩 集 五 卷 梁 有 晉 殿 中 將 軍 傅 綽 集 十 五 卷 , 驍 騎 將 軍 弘 戎 集 十 六 卷 , 御 史 中 丞 魏 叔 齊 集 十 五 卷 , 司 徒 右 長 史 劉 寧 之 集 五 卷 , 亡 。

晉 臨 海 太 守 辛 德 遠 集 五 卷 梁 四 卷 。 又 有 晉 車 騎 參 軍 何 瑾 之 集 十 一 卷 ; 太 保 王 恭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殷 覬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荊 州 刺 史 殷 仲 堪 集 十 二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驃 騎 長 史 謝 景 重 集 一 卷

晉 桓 玄 集 二 十 卷 梁 有 晉 丹 陽 尹 卞 範 之 集 五 卷 , 〔 二 二 〕 錄 一 卷 ; 光 祿 勳 卞 承 之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東 陽 太 守 殷 仲 文 集 七 卷 梁 五 卷 。

晉 司 徒 王 謐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梁 有 晉 光 祿 大 夫 伏 系 之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晉 右 軍 參 軍 孔 璠 集 二 卷

晉 衛 軍 諮 議 湛 方 生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晉 光 祿 大 夫 祖 台 之 集 十 六 卷 梁 二 十 卷 。

晉 通 直 常 侍 顧 愷 之 集 七 卷 梁 二 十 卷 。

晉 太 常 卿 劉 瑾 集 九 卷 梁 五 卷 。

晉 左 僕 射 謝 混 集 三 卷 梁 五 卷 。

晉 祕 書 監 滕 演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晉 司 徒 長 史 王 誕 集 二 卷 梁 有 晉 太 尉 咨 議 劉 簡 之 集 十 卷 , 亡 。

晉 丹 陽 太 守 袁 豹 集 八 卷 〔 二 三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廬 江 太 守 殷 遵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興 平 令 荀 軌 集 五 卷 。 亡 。

晉 西 中 郎 長 史 羊 徽 集 九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晉 國 子 博 士 周 祗 集 十 一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相 國 主 簿 殷 闡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太 常 傅 迪 集 十 卷 。 亡 。

晉 始 安 太 守 卞 裕 集 十 三 卷 梁 十 五 卷 。 又 有 晉 韋 公 藝 集 六 卷 , 亡 。

晉 毛 伯 成 集 一 卷

晉 沙 門 支 曇 諦 集 六 卷

晉 沙 門 釋 惠 遠 集 十 二 卷

晉 姚 萇 沙 門 釋 僧 肇 集 一 卷

晉 王 茂 略 集 四 卷

晉 曹 毗 集 四 卷

晉 宗 欽 集 二 卷 梁 有 晉 中 軍 功 曹 殷 曠 之 集 五 卷 , 太 學 博 士 魏 說 集 十 三 卷 ; 征 西 主 簿 丘 道 護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柴 桑 令 劉 遺 民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郭 澄 之 集 十 卷 , 徵 士 周 續 之 集 一 卷 , 〔 二 四 〕 孔 瞻 集 九 卷 。 亡 。

晉 江 州 刺 史 王 凝 之 妻 謝 道 韞 集 二 卷 梁 有 婦 人 晉 司 徒 王 渾 妻 鍾 夫 人 集 五 卷 , 晉 武 帝 左 九 嬪 集 四 卷 , 晉 太 宰 賈 充 妻 李 扶 集 一 卷 , 晉 武 平 都 尉 陶 融 妻 陳 窈 集 一 卷 , 晉 都 水 使 者 妻 陳 玢 集 五 卷 , 〔 二 五 〕 晉 海 西 令 劉 臻 妻 陳 集 七 卷 , 〔 二 六 〕 晉 劉 柔 妻 王 邵 之 集 十 卷 , 晉 散 騎 常 侍 傅 伉 妻 辛 蕭 集 一 卷 , 晉 松 陽 令 鈕 滔 母 孫 瓊 集 二 卷 , 晉 成 公 道 賢 妻 龐 馥 集 一 卷 , 晉 宣 城 太 守 何 殷 妻 徐 氏 集 一 卷 , 亡 。

宋 武 帝 集 十 二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文 帝 集 七 卷 梁 十 卷 , 亡 。

宋 孝 武 帝 集 二 十 五 卷 梁 三 十 一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廢 帝 景 和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明 帝 集 三 十 三 卷 。 亡 。

宋 長 沙 王 道 憐 集 十 卷 錄 一 卷 。 〔 二 七 〕 梁 有 宋 臨 川 王 道 規 集 四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宋 臨 川 王 義 慶 集 八 卷

宋 江 夏 王 義 恭 集 十 一 卷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江 夏 王 集 別 本 十 五 卷 ; 宋 衡 陽 王 義 季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宋 南 平 王 鑠 集 五 卷 梁 有 宋 竟 陵 王 誕 集 二 十 卷 , 建 平 王 休 度 集 十 卷 〔 二 八 〕 , 新 渝 惠 侯 義 宗 集 十 二 卷 , 散 騎 常 侍 祖 柔 之 集 二 十 卷 , 亡 。

宋 豫 章 太 守 謝 瞻 集 三 卷 梁 有 宋 征 虜 將 軍 沈 林 子 集 七 卷 , 亡 。

宋 太 常 卿 孔 琳 之 集 九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王 叔 之 集 七 卷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太 中 大 夫 徐 廣 集 十 五 卷 錄 一 卷 。

宋 祕 書 監 盧 繁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侍 中 孔 寧 子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宋 建 安 太 守 卞 謹 集 十 卷 梁 十 卷 。

宋 太 常 卿 蔡 廓 集 九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王 韶 之 集 二 十 四 卷 , 亡 。

宋 尚 書 令 傅 亮 集 三 十 一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征 南 長 史 孫 康 集 十 卷 , 左 軍 長 史 范 述 集 三 卷 , 亡 。

宋 太 常 卿 鄭 鮮 之 集 十 三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徵 士 陶 潛 集 九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張 野 集 十 卷 , 宋 零 陵 令 陶 階 集 八 卷 , 東 莞 太 守 張 元 瑾 集 八 卷 ; 光 祿 大 夫 王 曇 首 集 二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宋 太 常 卿 范 泰 集 十 九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中 書 郎 荀 昶 集 十 四 卷 梁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卞 伯 玉 集 五 卷 , 錄 一 卷 ; 中 散 大 夫 羊 欣 集 七 卷 。 亡 。

宋 司 徒 王 弘 集 一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沈 演 集 十 卷 , 廣 平 太 守 范 凱 集 八 卷 , 亡 。

宋 沙 門 釋 惠 琳 集 五 卷 梁 九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范 晏 集 十 四 卷 , 亡 。

宋 司 徒 府 參 軍 謝 惠 連 集 六 卷 梁 五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太 常 謝 弘 微 集 二 卷 , 亡 。

宋 臨 川 內 史 謝 靈 運 集 十 九 卷 梁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給 事 中 丘 深 之 集 七 卷 梁 十 五 卷 。 又 有 義 成 太 守 祖 仚 之 集 五 卷 , 荊 州 西 曹 孫 韶 集 十 卷 , 殷 淳 集 二 卷 , 揚 州 刺 史 殷 景 仁 集 九 卷 ; 國 子 博 士 姚 濤 之 集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周 祋 集 十 一 卷 。 亡 。

殷 闡 之 集 一 卷

宋 徵 士 宗 景 集 十 六 卷 梁 十 五 卷 。

宋 徵 士 雷 次 宗 集 十 六 卷 梁 二 十 九 卷 , 錄 一 卷 。

宋 奉 朝 請 伍 緝 之 集 十 二 卷 梁 有 宋 南 蠻 主 簿 衛 令 元 集 八 卷 ; 范 曄 集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撫 軍 諮 議 范 廣 集 一 卷 ; 右 光 祿 大 夫 王 敬 弘 集 五 卷 , 〔 二 九 〕 錄 一 卷 ; 任 豫 集 六 卷 。

宋 御 史 中 丞 何 承 天 集 二 十 卷 梁 三 十 二 卷 , 亡 。

宋 太 中 大 夫 裴 松 之 集 十 三 卷 梁 二 十 一 卷 。 又 有 王 韶 之 集 十 九 卷 ; 宋 光 祿 大 夫 江 湛 集 四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宋 太 尉 袁 淑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卷 , 錄 一 卷 。

宋 秘 書 監 王 微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太 子 舍 人 王 僧 謙 集 二 卷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王 僧 綽 集 一 卷 , 征 北 行 參 軍 顧 邁 集 二 十 卷 , 魚 復 令 陳 超 之 集 十 卷 , 平 南 將 軍 何 長 瑜 集 八 卷 , 亡 。

宋 員 外 郎 荀 雍 集 二 卷 梁 四 卷 。 又 有 宋 國 子 博 士 范 演 集 八 卷 , 錢 唐 令 顧 昱 集 六 卷 , 臨 成 令 韓 濬 之 集 八 卷 , 南 陽 太 守 沈 亮 之 集 七 卷 , 國 子 博 士 孔 欣 集 九 卷 , 臨 海 太 守 江 玄 叔 集 四 卷 , 尚 書 郎 劉 馥 集 十 一 卷 , 太 子 中 舍 人 張 演 集 八 卷 , 南 昌 令 蔡 眇 之 集 三 卷 , 太 學 博 士 顧 雅 集 十 三 卷 , 巴 東 太 守 孫 仲 之 集 十 一 卷 , 〔 三 0 〕 太 尉 諮 議 參 軍 謝 元 集 一 卷 , 南 海 太 守 陸 展 集 九 卷 , 棘 陽 令 山 謙 之 集 十 二 卷 , 廣 州 刺 史 羊 希 集 九 卷 , 〔 三 一 〕 員 外 常 侍 周 始 之 集 十 一 卷 , 主 客 郎 羊 崇 集 六 卷 , 太 子 舍 人 孔 景 亮 集 三 卷 , 亡 。

宋 中 書 郎 袁 伯 文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有 宋 丞 相 諮 議 蔡 超 集 七 卷 , 亡 。

宋 東 中 郎 長 史 孫 緬 集 八 卷 并 目 錄 。 梁 十 一 卷 。 又 有 宋 賀 道 養 集 十 卷 , 太 子 洗 馬 謝 登 集 六 卷 , 新 安 太 守 張 鏡 集 十 卷 ; 兼 中 書 舍 人 褚 詮 之 集 八 卷 , 錄 一 卷 。 亡 。

宋 特 進 顏 延 之 集 二 十 五 卷 梁 三 十 卷 。 又 有 顏 延 之 逸 集 一 卷 , 亡 。

宋 東 揚 州 刺 史 顏 竣 集 十 四 卷 并 目 錄

宋 大 司 馬 錄 事 顏 測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宋 護 軍 將 軍 王 僧 達 集 十 卷 梁 有 錄 一 卷 。 又 有 國 子 博 士 羊 戎 集 十 卷 , 江 寧 令 蘇 寶 生 集 四 卷 , 兗 州 別 駕 范 義 集 十 二 卷 , 吳 興 太 守 劉 瑀 集 七 卷 , 本 郡 孝 廉 劉 氏 集 九 卷 , 亡 。

宋 會 稽 太 守 張 暢 集 十 二 卷 殘 缺 。 梁 十 四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宋 司 空 何 尚 之 集 十 卷 , 亡 。

宋 吏 部 尚 書 何 偃 集 十 九 卷 梁 十 六 卷 。 又 有 廬 江 太 守 周 朗 集 八 卷 , 亡 。

宋 侍 中 沈 懷 文 集 十 二 卷 殘 缺 。 梁 十 六 卷 。

宋 北 中 郎 長 史 江 智 深 集 九 卷 〔 三 二 〕 并 目 一 卷 。

宋 太 子 中 庶 子 殷 琰 集 七 卷 梁 又 有 宋 武 陵 太 守 袁 顗 集 八 卷 , 荀 欽 明 集 六 卷 , 安 北 參 軍 王 詢 之 集 五 卷 , 越 騎 校 尉 戴 法 興 集 四 卷 , 亡 。

宋 黃 門 郎 虞 通 之 集 十 五 卷 梁 二 十 卷 。

宋 司 徒 左 長 史 沈 勃 集 十 五 卷 梁 二 十 卷 。

宋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謝 莊 集 十 九 卷 梁 十 五 卷 。 又 有 宋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謝 協 集 三 卷 , 三 巴 校 尉 張 悅 集 十 一 卷 , 揚 州 從 事 賀 頠 集 十 一 卷 , 領 軍 長 史 孔 邁 之 集 八 卷 , 撫 軍 參 軍 賀 弼 集 十 六 卷 , 本 州 秀 才 劉 遂 集 二 卷 , 亡 。

宋 建 平 王 景 素 集 十 卷

宋 征 虜 記 室 參 軍 鮑 照 集 十 卷 梁 六 卷 。 又 有 宋 武 康 令 沈 懷 遠 集 十 九 卷 , 裴 駰 集 六 卷 , 刪 定 郎 劉 鯤 集 五 卷 , 宜 都 太 守 費 修 集 十 卷 , 亡 。

宋 太 中 大 夫 徐 爰 集 六 卷 梁 十 卷 。 又 有 宋 護 軍 司 馬 孫 勃 集 六 卷 , 右 光 祿 大 夫 張 永 集 十 卷 , 陽 羨 令 趙 繹 集 十 六 卷 , 亡 。

宋 庾 蔚 之 集 十 六 卷 梁 二 十 卷 。 又 有 太 子 中 舍 人 徵 不 就 王 素 集 十 六 卷 , 亡 。

宋 豫 章 太 守 劉 愔 集 八 卷 梁 十 卷 。 又 有 宋 起 部 費 鏡 運 集 二 十 卷 , 光 祿 大 夫 孫 敻 集 十 一 卷 , 太 尉 從 事 中 郎 蔡 頤 集 三 卷 ; 司 空 劉 勉 集 二 十 卷 〔 三 三 〕 , 錄 一 卷 ; 青 州 刺 史 明 僧 暠 集 十 卷 , 吳 興 太 守 蕭 惠 開 集 七 卷 , 沈 宗 之 集 十 卷 , 大 司 農 張 辯 集 十 六 卷 ;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王 瓚 集 十 五 卷 , 錄 一 卷 ; 郭 坦 之 集 五 卷 , 會 稽 主 簿 辛 湛 之 集 八 卷 , 太 子 舍 人 朱 百 年 集 二 卷 , 〔 三 四 〕 東 海 王 常 侍 鮑 德 遠 集 六 卷 , 會 稽 郡 丞 張 緩 集 六 卷 。 亡 。

宋 寧 國 令 劉 薈 集 七 卷

宋 江 州 從 事 吳 邁 遠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八 卷 , 亡 。

宋 宛 朐 令 湯 惠 休 集 三 卷 梁 四 卷 。 又 有 南 海 太 守 孫 奉 伯 集 十 卷 , 右 將 軍 成 元 範 集 十 卷 , 奉 朝 請 虞 喜 集 十 一 卷 , 延 陵 令 唐 思 賢 集 十 五 卷 , 戴 凱 之 集 六 卷 , 亡 。

宋 司 徒 袁 粲 集 十 一 卷 并 目 錄 。 梁 九 卷 。 又 有 婦 人 牽 氏 集 一 卷 , 宋 後 宮 司 儀 韓 蘭 英 集 四 卷 , 亡 。

齊 文 帝 集 一 卷 殘 缺 。 梁 十 一 卷 。 又 有 齊 晉 安 王 子 懋 集 四 卷 , 錄 一 卷 ; 隨 王 子 隆 集 七 卷 , 亡 。

齊 竟 陵 王 子 良 集 四 十 卷 梁 又 有 齊 聞 喜 公 蕭 遙 欣 集 十 一 卷 , 領 軍 諮 議 劉 祥 集 十 卷 , 亡 。

齊 太 宰 褚 彥 回 集 十 五 卷 梁 又 有 齊 黃 門 侍 郎 崔 祖 思 集 二 十 卷 , 中 軍 佐 鍾 蹈 集 十 二 卷 ; 餘 杭 令 丘 巨 源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亡 。

齊 太 尉 王 儉 集 五 十 一 卷 梁 六 十 卷 。 又 有 齊 東 海 太 守 謝 顥 集 十 六 卷 , 謝 集 十 卷 , 豫 州 刺 史 劉 善 明 集 十 卷 , 侍 中 褚 賁 集 十 二 卷 , 徵 士 劉 虯 集 二 十 四 卷 , 司 徒 主 簿 徵 不 就 庾 易 集 十 卷 , 顧 歡 集 三 十 卷 , 劉 瓛 集 三 十 卷 , 射 校 尉 劉 璡 集 三 卷 , 亡 。

齊 中 書 郎 周 顒 集 八 卷 梁 十 六 卷 。 又 有 齊 左 侍 郎 鮑 鴻 集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雍 州 秀 才 韋 贍 集 十 卷 ; 正 員 郎 劉 懷 慰 集 十 卷 , 錄 一 卷 ; 永 嘉 太 守 江 山 圖 集 十 卷 , 驃 騎 記 室 參 軍 荀 憲 集 十 一 卷 。 亡 。

齊 前 軍 參 軍 虞 羲 集 九 卷 殘 缺 。 梁 十 一 卷 。 又 有 平 陽 令 韋 沈 集 十 卷 , 車 騎 參 軍 任 文 集 十 一 卷 , 卞 鑠 集 十 六 卷 , 婁 幼 瑜 集 六 十 六 卷 , 長 水 校 尉 祖 沖 之 集 五 十 一 卷 , 亡 。

齊 中 書 郎 王 融 集 十 卷

齊 吏 部 郎 謝 朓 集 十 二 卷

謝 朓 逸 集 一 卷 梁 又 有 王 巾 集 十 一 卷 , 亡 。

齊 司 徒 左 長 史 張 融 集 二 十 七 卷 梁 十 卷 。 又 有 張 融 玉 海 集 十 卷 、 大 澤 集 十 卷 、 金 波 集 六 十 卷 , 又 有 齊 羽 林 監 庾 韶 集 十 卷 , 黃 門 郎 王 僧 祐 集 十 卷 ; 太 常 卿 劉 悛 集 二 十 卷 , 錄 一 卷 ; 祕 書 王 寂 集 五 卷 。 亡 。

齊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孔 稚 珪 集 十 卷

齊 後 軍 法 曹 參 軍 陸 厥 集 八 卷 梁 十 卷 。

齊 太 尉 徐 孝 嗣 集 十 卷 梁 七 卷 。 又 有 侍 中 劉 暄 集 一 十 一 卷 , 通 直 常 侍 裴 昭 明 集 九 卷 , 虞 炎 集 七 卷 , 吏 部 郎 劉 瑱 集 十 卷 , 梁 國 從 事 中 郎 劉 繪 集 十 卷 , 亡 。

齊 侍 中 袁 彖 集 五 卷 并 錄 。

齊 中 書 郎 江 奐 集 九 卷 并 錄 。

齊 平 西 諮 議 宗 躬 集 十 三 卷

齊 太 子 舍 人 沈 驎 士 集 六 卷

梁 武 帝 集 二 十 六 卷 梁 三 十 二 卷 。

梁 武 帝 詩 賦 集 二 十 卷

梁 武 帝 雜 文 集 九 卷

梁 武 帝 別 集 目 錄 二 卷

梁 武 帝 淨 業 賦 三 卷

梁 簡 文 帝 集 八 十 五 卷 陸 罩 撰 , 并 錄 。

梁 元 帝 集 五 十 二 卷

梁 元 帝 小 集 十 卷

梁 昭 明 太 子 集 二 十 卷 梁 有 梁 安 成 王 集 三 十 卷 , 〔 三 五 〕 亡 。

梁 岳 陽 王 察 集 十 卷

梁 王 蕭 巋 集 十 卷

梁 邵 陵 王 綸 集 六 卷

梁 武 陵 王 紀 集 八 卷

梁 蕭 琮 集 七 卷 梁 又 有 安 成 煬 王 集 五 卷 , 亡 。

梁 司 徒 諮 議 宗 夬 集 九 卷 并 錄 。

梁 國 子 博 士 丘 遲 集 十 卷 并 錄 。 梁 十 一 卷 , 又 有 謝 朏 集 十 五 卷 , 亡 。

梁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江 淹 集 九 卷 梁 二 十 卷 。

江 淹 後 集 十 卷

梁 尚 書 僕 射 范 雲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太 常 卿 任 昉 集 三 十 四 卷 梁 有 晉 安 太 守 謝 纂 集 十 卷 , 撫 軍 將 軍 柳 惔 集 二 十 卷 , 〔 三 六 〕 中 護 軍 柳 惲 集 十 二 卷 , 豫 州 刺 史 柳 s 集 六 卷 , 尚 書 令 柳 忱 集 十 三 卷 , 義 興 郡 丞 何 集 三 卷 , 撫 軍 中 兵 參 軍 韋 溫 集 十 卷 , 鎮 西 錄 事 參 軍 到 洽 集 十 一 卷 , 太 子 洗 馬 劉 苞 集 十 卷 , 南 徐 州 秀 才 諸 葛 璩 集 十 卷 , 亡 。

梁 特 進 沈 約 集 一 百 一 卷 并 錄 。 梁 又 有 謝 綽 集 十 一 卷 , 亡 。

梁 中 軍 府 諮 議 王 僧 孺 集 三 十 卷

梁 尚 書 左 丞 范 縝 集 十 一 卷

梁 護 軍 將 軍 周 捨 集 二 十 卷 梁 有 祕 書 張 熾 金 河 集 六 十 卷 , 劉 敲 集 八 卷 , 玄 貞 處 士 劉 訏 集 一 卷 , 亡 。

梁 蕭 洽 集 二 卷

梁 隱 居 先 生 陶 弘 景 集 三 十 卷

陶 弘 景 內 集 十 五 卷

梁 徵 士 魏 道 微 集 三 卷

梁 黃 門 郎 張 率 集 三 十 八 卷

梁 南 徐 州 治 中 王 冏 集 三 卷

梁 都 官 尚 書 江 革 集 六 卷

梁 奉 朝 請 吳 均 集 二 十 卷

梁 光 祿 大 夫 庾 曇 隆 集 十 卷 并 錄 。

梁 儀 同 三 司 徐 勉 前 集 三 十 五 卷

徐 勉 後 集 十 六 卷 并 序 錄 。

梁 吏 部 郎 王 錫 集 七 卷 并 錄 。

梁 尚 書 左 僕 射 王 暕 集 二 十 一 卷

梁 平 西 刑 獄 參 軍 劉 孝 標 集 六 卷

梁 鴻 臚 卿 裴 子 野 集 十 四 卷

梁 仁 威 府 長 史 司 馬 褧 集 九 卷

梁 蕭 子 暉 集 九 卷

梁 始 興 內 史 蕭 子 範 集 十 三 卷

梁 建 陽 令 江 洪 集 二 卷

梁 鎮 西 府 記 室 鮑 畿 集 八 卷

梁 尚 書 祠 部 郎 虞 集 十 卷

梁 新 田 令 費 昶 集 三 卷

梁 蕭 幾 集 二 卷 〔 三 七 〕

梁 東 陽 郡 丞 謝 瑱 集 八 卷

梁 通 直 郎 謝 琛 集 五 卷

梁 仁 威 記 室 何 遜 集 七 卷 梁 有 安 西 記 室 劉 緩 集 四 卷 , 〔 三 八 〕 沙 門 釋 智 藏 集 五 卷 , 亡 。

梁 太 常 卿 陸 倕 集 十 四 卷

梁 廷 尉 卿 劉 孝 綽 集 十 四 卷

梁 都 官 尚 書 劉 孝 儀 集 二 十 卷

梁 太 子 庶 子 劉 孝 威 集 十 卷

梁 東 陽 太 守 王 揖 集 五 卷

梁 黃 門 郎 陸 雲 公 集 十 卷

梁 國 子 祭 酒 蕭 子 雲 集 十 九 卷

梁 征 西 府 長 史 楊 眺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太 子 洗 馬 王 筠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王 筠 中 書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王 筠 臨 海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王 筠 左 佐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王 筠 尚 書 集 九 卷 并 錄 。

梁 西 昌 侯 蕭 深 藻 集 四 卷 并 錄 。

梁 中 書 郎 任 孝 恭 集 十 卷

梁 平 北 府 長 史 鮑 泉 集 一 卷

梁 雍 州 刺 史 張 纘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尚 書 僕 射 張 綰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度 支 尚 書 庾 肩 吾 集 十 卷

梁 太 常 卿 劉 之 遴 前 集 十 一 卷

劉 之 遴 後 集 二 十 一 卷

梁 豫 章 世 子 侍 讀 謝 郁 集 五 卷

梁 安 成 蕃 王 蕭 欣 集 十 卷

梁 中 書 舍 人 朱 超 集 一 卷

梁 護 軍 將 軍 甄 玄 成 集 十 卷 并 錄 。

梁 散 騎 常 侍 沈 君 游 集 十 三 卷 〔 三 九 〕

梁 臨 安 恭 公 主 集 三 卷 武 帝 女 。

梁 征 西 記 室 范 靖 妻 沈 滿 願 集 三 卷

梁 太 子 洗 馬 徐 悱 妻 劉 令 集 三 卷

後 魏 孝 文 帝 集 三 十 九 卷

後 魏 司 空 高 允 集 二 十 一 卷

後 魏 司 農 卿 李 諧 集 十 卷

後 魏 太 常 卿 盧 元 明 集 十 七 卷

後 魏 司 空 祭 酒 袁 躍 集 十 三 卷

後 魏 著 作 佐 郎 韓 顯 宗 集 十 卷

後 魏 散 騎 常 侍 溫 子 昇 集 三 十 九 卷

後 魏 太 常 卿 陽 固 集 三 卷

北 齊 特 進 邢 子 才 集 三 十 一 卷

北 齊 尚 書 僕 射 魏 收 集 六 十 八 卷

北 齊 儀 同 劉 逖 集 二 十 六 卷

後 周 明 帝 集 九 卷

後 周 趙 王 集 八 卷

後 周 滕 簡 王 集 八 卷

後 周 儀 同 宗 懍 集 十 二 卷 并 錄 。

後 周 沙 門 釋 亡 名 集 十 卷 〔 四 0 〕

後 周 小 司 空 王 褒 集 二 十 一 卷 并 錄 。

後 周 少 傅 蕭 撝 集 十 卷

後 周 開 府 儀 同 庾 信 集 二 十 一 卷 并 錄 。

陳 後 主 集 三 十 九 卷

陳 後 主 沈 后 集 十 卷

陳 大 匠 卿 杜 之 偉 集 十 二 卷

陳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周 弘 讓 集 九 卷

陳 周 弘 讓 後 集 十 二 卷

陳 侍 中 沈 炯 前 集 七 卷

陳 沈 炯 後 集 十 三 卷

陳 沙 門 釋 標 集 二 卷

陳 沙 門 釋 洪 偃 集 八 卷

陳 沙 門 釋 瑗 集 六 卷

陳 沙 門 釋 靈 裕 集 四 卷

陳 尚 書 僕 射 周 弘 正 集 二 十 卷

陳 鎮 南 府 司 馬 陰 鏗 集 一 卷

陳 左 衛 將 軍 顧 野 王 集 十 九 卷

陳 沙 門 策 上 人 集 五 卷

陳 尚 書 左 僕 射 徐 陵 集 三 十 卷

陳 右 衛 將 軍 張 式 集 十 四 卷

陳 尚 書 度 支 郎 張 正 見 集 十 四 卷

陳 司 農 卿 陸 琰 集 二 卷

陳 少 府 卿 陸 玠 集 十 卷 〔 四 一 〕

陳 光 祿 卿 陸 瑜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陳 護 軍 將 軍 蔡 景 歷 集 五 卷

陳 沙 門 釋 暠 集 六 卷

陳 御 史 中 丞 褚 玠 集 十 卷

陳 安 右 府 諮 議 司 馬 君 卿 集 二 卷

陳 著 作 佐 郎 張 仲 簡 集 一 卷

煬 帝 集 五 十 五 卷

王 祐 集 一 卷

武 陽 太 守 盧 思 道 集 三 十 卷

金 州 刺 史 李 元 操 集 十 卷

蜀 王 府 記 室 辛 德 源 集 三 十 卷

太 尉 楊 素 集 十 卷

懷 州 刺 史 李 德 林 集 十 卷

吏 部 尚 書 牛 弘 集 十 二 卷

司 隸 大 夫 薛 道 衡 集 三 十 卷

國 子 祭 酒 何 妥 集 十 卷

祕 書 監 柳 k 集 五 卷

開 府 江 總 集 三 十 卷

江 總 後 集 二 卷

記 室 參 軍 蕭 愨 集 九 卷

著 作 郎 魏 彥 深 集 三 卷

著 作 郎 諸 葛 潁 集 十 四 卷

劉 子 政 母 祖 氏 集 九 卷

著 作 郎 王 冑 集 十 卷

      右 四 百 三 十 七 部 , 四 千 三 百 八 十 一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八 百 八 十 六 部 , 八 千 一 百 二 十 六 卷 。

    別 集 之 名 , 蓋 漢 東 京 之 所 創 也 。 自 靈 均 已 降 , 屬 文 之 士 眾 矣 , 然 其 志 尚 不 同 , 風 流 殊 別 。 後 之 君 子 , 欲 觀 其 體 勢 , 而 見 其 心 靈 , 故 別 聚 焉 , 名 之 為 集 。 辭 人 景 慕 , 並 自 記 載 , 以 成 書 部 。 年 代 遷 徙 , 亦 頗 遺 散 。 其 高 唱 絕 俗 者 , 略 皆 具 存 , 今 依 其 先 後 , 次 之 於 此 。

文 章 流 別 集 四 十 一 卷 梁 六 十 卷 , 志 二 卷 , 論 二 卷 , 摯 虞 撰 。

文 章 流 別 志 、 論 二 卷 摯 虞 撰 。

文 章 流 別 本 十 二 卷 謝 混 撰 。

續 文 章 流 別 三 卷 孔 甯 撰 。

集 苑 四 十 五 卷 梁 六 十 卷 。

集 林 一 百 八 十 一 卷 宋 臨 川 王 劉 義 慶 撰 。 梁 二 百 卷 。

集 林 鈔 十 一 卷

集 鈔 十 卷 沈 約 撰 。 梁 有 集 鈔 四 十 卷 , 丘 遲 撰 , 亡 。

集 略 二 十 卷

撰 遺 六 卷 梁 又 有 零 集 三 十 六 卷 , 亡 。

翰 林 論 三 卷 李 充 撰 。 梁 五 十 四 卷 。

文 苑 一 百 卷 孔 逭 撰 。

文 苑 鈔 三 十 卷

文 選 三 十 卷 梁 昭 明 太 子 撰 。

詞 林 五 十 八 卷

文 海 五 十 卷

吳 朝 士 文 集 十 卷 梁 十 三 卷 。 又 有 漢 書 文 府 三 卷 , 亡 。

巾 箱 集 七 卷 梁 有 文 章 志 錄 雜 文 八 卷 , 謝 沈 撰 , 又 名 士 雜 文 八 卷 , 亡 。

婦 人 集 二 十 卷 梁 有 婦 人 集 三 十 卷 , 殷 淳 撰 。 又 有 婦 人 集 十 一 卷 , 亡 。

婦 人 集 鈔 二 卷

雜 文 十 六 卷 為 婦 人 作 。

文 選 音 三 卷 蕭 該 撰 。

文 心 彫 龍 十 卷 梁 兼 東 宮 通 事 舍 人 劉 勰 撰 。

文 章 始 一 卷 姚 察 撰 。 梁 有 文 章 始 一 卷 , 任 昉 撰 ; 四 代 文 章 記 一 卷 , 吳 郡 功 曹 張 防 撰 。 亡 。

賦 集 九 十 二 卷 謝 靈 運 撰 。 梁 又 有 賦 集 五 十 卷 , 宋 新 渝 惠 侯 撰 ; 賦 集 四 十 卷 , 宋 明 帝 撰 ; 樂 器 賦 十 卷 ; 伎 藝 賦 六 卷 。 亡 。

賦 集 鈔 一 卷

賦 集 八 十 六 卷 後 魏 祕 書 丞 崔 浩 撰 。

續 賦 集 十 九 卷 殘 缺 。

歷 代 賦 十 卷 梁 武 帝 撰 。

皇 德 瑞 應 賦 頌 一 卷 梁 十 六 卷 。

五 都 賦 六 卷 并 錄 。 張 衡 及 左 思 撰 。

雜 都 賦 十 一 卷 梁 雜 賦 十 六 卷 。 又 東 都 賦 一 卷 , 孔 逭 作 ; 二 京 賦 音 二 卷 , 〔 四 二 〕 李 軌 、 綦 毌 邃 撰 ; 齊 都 賦 二 卷 并 音 , 左 思 撰 ; 相 風 賦 七 卷 , 傅 玄 等 撰 ; 迦 維 國 賦 二 卷 , 晉 右 軍 行 參 軍 虞 干 紀 撰 ; 遂 志 賦 十 卷 , 乘 輿 赭 白 馬 二 卷 。 〔 四 三 〕 亡 。

述 征 賦 一 卷

神 雀 賦 一 卷 後 漢 傅 毅 撰 。

雜 賦 注 本 三 卷 梁 有 郭 璞 注 子 虛 上 林 賦 一 卷 , 薛 綜 注 張 衡 二 京 賦 二 卷 , 晁 矯 注 二 京 賦 一 卷 , 傅 巽 注 二 京 賦 二 卷 , 〔 四 四 〕 張 載 及 晉 侍 中 劉 逵 、 晉 懷 令 衛 權 注 左 思 三 都 賦 三 卷 , 〔 四 五 〕 綦 毌 邃 注 三 都 賦 三 卷 , 項 氏 注 幽 通 賦 , 蕭 廣 濟 注 木 玄 虛 海 賦 一 卷 , 徐 爰 注 射 雉 賦 一 卷 , 亡 。

獻 賦 十 八 卷

圍 賦 一 卷 梁 武 帝 撰 。

觀 象 賦 一 卷

洛 神 賦 一 卷 孫 壑 注 。

枕 賦 一 卷 張 君 祖 撰 。

二 都 賦 音 一 卷 李 軌 撰 。

百 賦 音 十 卷 宋 御 史 褚 詮 之 撰 。 梁 有 賦 音 二 卷 , 郭 徵 之 撰 ; 雜 賦 圖 十 七 卷 。 亡 。

大 隋 封 禪 書 一 卷

上 封 禪 書 二 卷 梁 有 雜 封 禪 文 八 卷 , 秦 帝 刻 石 文 一 卷 , 宋 會 稽 太 守 褚 淡 撰 , 亡 。

集 雅 篇 五 卷

靖 恭 堂 頌 一 卷 晉 涼 王 李 暠 撰 。 梁 有 頌 集 二 十 卷 , 王 僧 綽 撰 ; 木 連 理 頌 一 卷 , 太 元 十 九 年 群 臣 上 。 亡 。

詩 集 五 十 卷 謝 靈 運 撰 。 梁 五 十 一 卷 。 又 有 宋 侍 中 張 敷 、 袁 淑 補 謝 靈 運 詩 集 一 百 卷 ; 又 詩 集 百 卷 , 并 例 、 錄 二 卷 , 顏 峻 撰 ; 詩 集 四 十 卷 , 宋 明 帝 撰 ; 雜 詩 七 十 九 卷 , 江 邃 撰 ; 雜 詩 二 十 卷 , 宋 太 子 洗 馬 劉 和 注 ; 二 晉 雜 詩 二 十 卷 ; 古 今 五 言 詩 美 文 五 卷 , 荀 綽 撰 ; 詩 鈔 十 卷 。 亡 。

詩 集 鈔 十 卷 謝 靈 運 撰 。 梁 有 雜 詩 鈔 十 卷 , 錄 一 卷 , 謝 靈 運 撰 , 亡 。

古 詩 集 九 卷

六 代 詩 集 鈔 四 卷 梁 有 雜 言 詩 鈔 五 卷 , 謝 朏 撰 , 亡 。

詩 英 九 卷 謝 靈 運 集 。 梁 十 卷 。 又 有 文 章 英 華 三 十 卷 , 梁 昭 明 太 子 撰 , 亡 。

今 詩 英 八 卷

古 今 詩 苑 英 華 十 九 卷 梁 昭 明 太 子 撰 。

詩 纘 十 三 卷

眾 詩 英 華 一 卷

詩 類 六 卷

玉 臺 新 詠 十 卷 徐 陵 撰 。

百 志 詩 九 卷 干 寶 撰 。 梁 五 卷 。 又 有 古 遊 仙 詩 一 卷 ; 應 貞 注 應 璩 百 一 詩 八 卷 ; 百 一 詩 二 卷 , 晉 蜀 郡 太 守 李 彪 撰 。 亡 。

齊 釋 奠 會 詩 一 十 卷

齊 讌 會 詩 十 七 卷

青 溪 詩 三 十 卷 齊 讌 會 作 。 梁 有 魏 、 晉 、 宋 雜 祖 餞 讌 會 詩 集 二 十 一 部 , 一 百 四 十 三 卷 , 亡 , 今 略 其 數 。

西 府 新 文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蕭 淑 撰 。

百 國 詩 四 十 三 卷

文 林 館 詩 府 八 卷 後 齊 文 林 館 作 。

詩 評 三 卷 鍾 嶸 撰 , 或 曰 詩 品 。

古 樂 府 八 卷

文 會 詩 三 卷 陳 仁 威 記 室 徐 伯 陽 撰 。

五 岳 七 星 迴 文 詩 一 卷 梁 有 雜 詩 圖 一 卷 , 亡 。

毛 伯 成 詩 一 卷 伯 成 , 東 晉 征 西 參 軍 。 〔 四 六 〕

春 秋 寶 藏 詩 四 卷 張 朏 撰 。

江 淹 擬 古 一 卷 羅 潛 注 。

樂 府 歌 辭 鈔 一 卷

歌 錄 十 卷

古 歌 錄 鈔 二 卷

晉 歌 章 八 卷 梁 十 卷 。

吳 聲 歌 辭 曲 一 卷 梁 二 卷 。 又 有 樂 府 歌 詩 二 十 卷 , 秦 伯 文 撰 ; 樂 府 歌 詩 十 二 卷 , 樂 府 三 校 歌 詩 十 卷 , 樂 府 歌 辭 九 卷 ; 太 樂 歌 詩 八 卷 , 歌 辭 四 卷 , 張 永 記 ; 魏 讌 樂 歌 辭 七 卷 , 晉 歌 章 十 卷 ; 又 晉 歌 詩 十 八 卷 , 晉 讌 樂 歌 辭 十 卷 , 荀 勗 撰 ; 宋 太 始 祭 高 禖 歌 辭 十 一 卷 , 齊 三 調 雅 辭 五 卷 ; 古 今 九 代 歌 詩 七 卷 , 張 湛 撰 ; 三 調 相 和 歌 辭 五 卷 , 三 調 詩 吟 錄 六 卷 , 奏 鞞 鐸 舞 曲 二 卷 , 管 絃 錄 一 卷 , 伎 錄 一 卷 ; 太 樂 備 問 鍾 鐸 律 奏 舞 歌 四 卷 , 郝 生 撰 ; 迴 文 集 十 卷 , 謝 靈 運 撰 ; 又 迴 文 詩 八 卷 ; 織 錦 迴 文 詩 一 卷 , 苻 堅 秦 州 刺 史 竇 氏 妻 蘇 氏 作 ; 頌 集 二 十 卷 , 王 僧 綽 撰 ; 木 連 理 頌 二 卷 , 晉 太 元 十 九 年 群 臣 上 ; 又 鼓 吹 、 清 商 、 樂 府 、 讌 樂 、 高 禖 、 鞞 、 鐸 等 歌 辭 舞 錄 , 凡 十 部 。

陳 郊 廟 歌 辭 三 卷 并 錄 。 徐 陵 撰 。

樂 府 新 歌 十 卷 秦 王 記 室 崔 子 發 撰 。

樂 府 新 歌 二 卷 秦 王 司 馬 殷 僧 首 撰 。

古 今 箴 銘 集 十 四 卷 張 湛 撰 。 錄 一 卷 。 梁 有 箴 集 十 六 卷 , 雜 誡 箴 二 十 四 卷 , 女 箴 一 卷 , 女 史 箴 圖 一 卷 , 又 有 銘 集 十 一 卷 , 又 陸 少 玄 撰 佛 像 雜 銘 十 三 卷 , 釋 僧 祐 撰 箴 器 雜 銘 五 卷 , 亡 。

眾 賢 誡 集 十 卷 殘 缺 。 梁 有 誡 林 三 卷 , 綦 毌 邃 撰 ; 四 帝 誡 三 卷 , 王 誕 撰 ; 雜 家 誡 七 卷 , 諸 家 雜 誡 九 卷 , 集 誡 二 十 二 卷 。 亡 。 諸 葛 武 侯 誡 一 卷 、 女 誡 一 卷 女 誡 一 卷 曹 大 家 撰 。 女 鑒 一 卷 梁 有 女 訓 十 六 卷 。

婦 人 訓 誡 集 十 一 卷 并 錄 。 梁 十 卷 。 宋 司 空 徐 湛 之 撰 。

娣 姒 訓 一 卷 馮 少 冑 撰 。

貞 順 志 一 卷

讚 集 五 卷 謝 莊 撰 。

畫 讚 五 卷 漢 明 帝 殿 閣 畫 , 魏 陳 思 王 讚 。 梁 五 十 卷 。 又 有 誄 集 十 五 卷 , 謝 莊 撰 , 亡 。

七 集 十 卷 謝 靈 運 集 。

七 林 十 卷 梁 十 二 卷 , 錄 二 卷 。 卞 景 撰 。 梁 又 有 七 林 三 十 卷 , 音 一 卷 , 亡 。

七 悟 一 卷 顏 之 推 撰 。 梁 有 弔 文 集 六 卷 , 錄 一 卷 ; 弔 文 二 卷 。 亡 。

碑 集 二 十 九 卷

雜 碑 集 二 十 九 卷

雜 碑 集 二 十 二 卷 梁 有 碑 集 十 卷 , 謝 莊 撰 ; 釋 氏 碑 文 三 十 卷 , 梁 元 帝 撰 ; 雜 碑 二 十 二 卷 , 碑 文 十 五 卷 , 晉 將 作 大 匠 陳 勰 撰 ; 碑 文 十 卷 , 車 灌 撰 ; 又 有 羊 祜 墮 淚 碑 一 卷 , 桓 宣 武 碑 十 卷 , 長 沙 景 王 碑 文 三 卷 , 荊 州 雜 碑 三 卷 , 雍 州 雜 碑 四 卷 , 廣 州 刺 史 碑 十 二 卷 , 義 興 周 處 碑 一 卷 〔 四 七 〕 , 太 原 王 氏 家 碑 誄 頌 讚 銘 集 二 十 六 卷 ; 諸 寺 碑 文 四 十 六 卷 , 釋 僧 祐 撰 ; 雜 祭 文 六 卷 , 眾 僧 行 狀 四 十 卷 , 釋 僧 祐 撰 。 亡 。

設 論 集 二 卷 劉 楷 撰 。 梁 有 設 論 集 三 卷 , 東 晉 人 撰 ; 客 難 集 二 十 卷 。 亡 。

論 集 七 十 三 卷

雜 論 十 卷

明 真 論 一 卷 晉 兗 州 刺 史 宗 岱 撰 。

東 西 晉 興 亡 論 一 卷

陶 神 論 五 卷

正 流 論 一 卷

黃 芳 引 連 珠 一 卷

梁 武 連 珠 一 卷 沈 約 注 。

梁 武 帝 制 旨 連 珠 十 卷 梁 邵 陵 王 綸 注 。

梁 武 帝 制 旨 連 珠 十 卷 陸 緬 注 。 梁 有 設 論 連 珠 十 卷 , 謝 靈 運 撰 連 珠 集 五 卷 , 陳 證 撰 連 珠 十 五 卷 ; 又 連 珠 一 卷 , 陸 機 撰 , 何 承 天 注 ; 又 班 固 典 引 一 卷 , 蔡 邕 注 。 亡 。

梁 代 雜 文 三 卷

詔 集 區 分 四 十 一 卷 後 周 獸 門 學 士 宗 幹 撰 。

魏 朝 雜 詔 二 卷 梁 有 漢 高 祖 手 詔 一 卷 , 亡 。

錄 魏 吳 二 志 詔 二 卷 梁 有 三 國 詔 誥 十 卷 , 亡 。

晉 咸 康 詔 四 卷

晉 朝 雜 詔 九 卷 梁 有 晉 雜 詔 百 卷 , 錄 一 卷 。 又 有 晉 雜 詔 二 十 八 卷 , 錄 一 卷 ; 又 晉 詔 六 十 卷 , 晉 文 王 、 武 帝 雜 詔 十 二 卷 。 亡 。

錄 晉 詔 十 四 卷 梁 有 晉 武 帝 詔 十 二 卷 , 成 帝 詔 草 十 七 卷 , 康 帝 詔 草 十 卷 , 建 元 直 詔 三 卷 , 永 和 副 詔 九 卷 , 升 平 、 隆 和 、 興 寧 副 詔 十 卷 , 泰 元 、 咸 寧 、 寧 康 副 詔 二 十 二 卷 , 隆 安 直 詔 五 卷 , 元 興 大 亨 副 詔 三 卷 , 亡 。

晉 義 熙 詔 十 卷 梁 有 義 熙 副 詔 十 卷 , 義 熙 以 來 至 于 大 明 詔 三 十 卷 , 晉 宋 雜 詔 四 卷 ; 又 晉 宋 雜 詔 八 卷 , 王 韶 之 撰 ; 又 雜 詔 十 四 卷 , 班 五 條 詔 十 卷 。 亡 。

宋 永 初 雜 詔 十 三 卷 梁 有 詔 集 百 卷 , 起 漢 訖 宋 ; 武 帝 詔 四 卷 , 宋 元 熙 詔 令 五 卷 , 永 初 二 年 五 年 詔 三 卷 , 〔 四 八 〕 永 初 已 來 中 書 雜 詔 二 十 卷 。 亡 。

宋 孝 建 詔 一 卷 梁 有 宋 景 平 詔 三 卷 , 亡 。

宋 元 嘉 副 詔 十 五 卷 梁 有 宋 元 嘉 詔 六 十 二 卷 , 又 宋 孝 武 詔 五 卷 , 宋 大 明 詔 七 十 卷 , 宋 永 光 、 景 和 詔 五 卷 , 宋 泰 始 、 泰 豫 詔 二 十 二 卷 , 宋 義 嘉 偽 詔 一 卷 , 宋 元 徽 詔 十 三 卷 , 宋 昇 明 詔 四 卷 , 亡 。

齊 雜 詔 十 卷

齊 中 興 二 年 詔 三 卷 梁 有 齊 建 元 詔 五 卷 , 永 明 詔 三 卷 , 武 帝 中 詔 十 卷 , 齊 隆 昌 、 延 興 、 建 武 詔 九 卷 , 〔 四 九 〕 齊 建 武 二 年 副 詔 九 卷 , 梁 天 監 元 年 至 七 年 詔 十 二 卷 , 天 監 九 年 、 十 年 詔 二 卷 , 亡 。

後 魏 詔 集 十 六 卷

後 周 雜 詔 八 卷

雜 詔 八 卷

雜 赦 書 六 卷

陳 天 嘉 詔 草 三 卷

霸 朝 集 三 卷 李 德 林 撰 。

皇 朝 詔 集 九 卷

皇 朝 陳 事 詔 十 三 卷 梁 有 雜 九 錫 文 四 卷 , 亡 。

上 法 書 表 一 卷 虞 和 撰 。

梁 中 表 十 一 卷 陵 王 撰 。 梁 有 漢 名 臣 奏 三 十 卷 ; 魏 名 臣 奏 三 十 卷 , 陳 長 壽 撰 ; 魏 雜 事 七 卷 , 晉 諸 公 奏 十 一 卷 , 雜 表 奏 駁 三 十 五 卷 , 漢 丞 相 匡 衡 、 大 司 馬 王 鳳 奏 五 卷 , 劉 隗 奏 五 卷 , 孔 群 奏 二 十 二 卷 , 晉 金 紫 光 祿 大 夫 周 閔 奏 事 四 卷 , 晉 中 丞 劉 邵 奏 事 六 卷 , 中 丞 司 馬 無 忌 奏 事 十 三 卷 , 中 丞 虞 谷 奏 事 六 卷 , 中 丞 高 崧 奏 事 五 卷 , 又 諸 彈 事 等 十 四 部 。 亡 。

雜 露 布 十 二 卷 梁 有 雜 檄 文 十 七 卷 , 魏 武 帝 露 布 文 九 卷 , 亡 。

山 公 啟 事 三 卷

范 寧 啟 事 三 卷 梁 十 卷 。 梁 有 雜 薦 文 十 二 卷 , 薦 文 集 七 卷 , 亡 。

善 文 五 十 卷 杜 預 撰 。

雜 集 一 卷 殷 仲 堪 撰 。

梁 、 魏 、 周 、 齊 、 陳 皇 朝 聘 使 雜 啟 九 卷

政 道 集 十 卷

書 集 八 十 八 卷 晉 散 騎 常 侍 王 履 撰 。 梁 八 十 卷 , 亡 。

書 林 十 卷

雜 逸 書 六 卷 梁 二 十 二 卷 。 徐 爰 撰 。 應 璩 書 林 八 卷 , 夏 赤 松 撰 ; 抱 朴 君 書 一 卷 , 葛 洪 撰 ; 蔡 司 徒 書 三 卷 , 蔡 謨 撰 ; 前 漢 雜 筆 十 卷 , 吳 晉 雜 筆 九 卷 , 吳 朝 文 二 十 四 卷 , 李 氏 家 書 八 卷 , 晉 左 將 軍 王 鎮 惡 與 劉 丹 陽 書 一 卷 , 亡 。

後 周 與 齊 軍 國 書 二 卷

高 澄 與 侯 景 書 一 卷

策 集 一 卷 殷 仲 堪 撰 。

策 集 六 卷 梁 有 孝 秀 對 策 十 二 卷 , 亡 。

宋 元 嘉 策 孝 秀 文 十 卷

誹 諧 文 三 卷

誹 諧 文 十 卷 袁 淑 撰 。 梁 有 續 誹 諧 文 集 十 卷 ; 又 有 誹 諧 文 一 卷 , 沈 宗 之 撰 ; 任 子 春 秋 一 卷 , 杜 嵩 撰 ; 博 陽 秋 一 卷 , 宋 零 陵 令 辛 邕 之 撰 。 亡 。

法 集 百 七 卷 梁 沙 門 釋 寶 唱 撰 。

      右 一 百 七 部 , 二 千 二 百 一 十 三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二 百 四 十 九 部 , 五 千 二 百 二 十 四 卷 。

    總 集 者 , 以 建 安 之 後 , 辭 賦 轉 繁 , 眾 家 之 集 , 日 以 滋 廣 , 晉 代 摯 虞 , 苦 覽 者 之 勞 倦 , 於 是 採 擿 孔 翠 , 芟 剪 繁 蕪 , 自 詩 賦 下 , 各 為 條 貫 , 合 而 編 之 , 謂 為 流 別 。 是 後 文 集 總 鈔 , 作 者 繼 軌 , 屬 辭 之 士 , 以 為 覃 奧 , 而 取 則 焉 。 今 次 其 前 後 , 并 解 釋 評 論 , 總 於 此 篇 。

      凡 集 五 百 五 十 四 部 , 六 千 六 百 二 十 二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一 千 一 百 四 十 六 部 , 一 萬 三 千 三 百 九 十 卷 。

    文 者 , 所 以 明 言 也 。 古 者 登 高 能 賦 , 山 川 能 祭 , 師 旅 能 誓 , 喪 紀 能 誄 , 作 器 能 銘 , 則 可 以 為 大 夫 。 言 其 因 物 騁 辭 , 情 靈 無 擁 者 也 。 唐 歌 虞 詠 , 商 頌 、 周 雅 , 敘 事 緣 情 , 紛 綸 相 襲 , 自 斯 已 降 , 其 道 彌 繁 。 世 有 澆 淳 , 時 移 治 亂 , 文 體 遷 變 , 邪 正 或 殊 。 宋 玉 、 屈 原 , 激 清 風 於 南 楚 , 嚴 、 鄒 、 枚 、 馬 , 陳 盛 藻 於 西 京 , 平 子 豔 發 於 東 都 , 王 粲 獨 步 於 漳 、 滏 。 爰 逮 晉 氏 , 見 稱 潘 、 陸 , 並 黼 藻 相 輝 , 宮 商 間 起 , 清 辭 潤 乎 金 石 , 精 義 薄 乎 雲 天 。 永 嘉 已 後 , 玄 風 既 扇 , 辭 多 平 淡 , 文 寡 風 力 。 降 及 江 東 , 不 勝 其 弊 。 宋 、 齊 之 世 , 下 逮 梁 初 , 靈 運 高 致 之 奇 , 延 年 錯 綜 之 美 , 謝 玄 暉 之 藻 麗 , 沈 休 文 之 富 溢 , 煇 煥 斌 蔚 , 辭 義 可 觀 。 梁 簡 文 之 在 東 宮 , 亦 好 篇 什 , 清 辭 巧 製 , 止 乎 衽 席 之 間 , 彫 琢 蔓 藻 , 思 極 閨 闈 之 內 。 後 生 好 事 , 遞 相 放 習 , 朝 野 紛 紛 , 號 為 宮 體 。 流 宕 不 已 , 訖 于 喪 亡 。 陳 氏 因 之 , 未 能 全 變 。 其 中 原 則 兵 亂 積 年 , 文 章 道 盡 。 後 魏 文 帝 , 頗 效 屬 辭 , 未 能 變 俗 , 例 皆 淳 古 。 齊 宅 漳 濱 , 辭 人 間 起 , 高 言 累 句 , 紛 紜 絡 繹 , 清 辭 雅 致 , 是 所 未 聞 。 後 周 草 創 , 干 戈 不 戢 , 君 臣 戮 力 , 專 事 經 營 , 風 流 文 雅 , 我 則 未 暇 。 其 後 南 平 漢 、 沔 , 東 定 河 朔 , 訖 于 有 隋 , 四 海 一 統 , 采 荊 南 之 杞 梓 , 收 會 稽 之 箭 竹 , 辭 人 才 士 , 總 萃 京 師 。 屬 以 高 祖 少 文 , 煬 帝 多 忌 , 當 路 執 權 , 逮 相 擯 壓 。 於 是 握 靈 蛇 之 珠 , 韞 荊 山 之 玉 , 轉 死 溝 壑 之 內 者 , 不 可 勝 數 , 草 澤 怨 刺 , 於 是 興 焉 。 古 者 陳 詩 觀 風 , 斯 亦 所 以 關 乎 盛 衰 者 也 。 班 固 有 詩 賦 略 , 凡 五 種 , 今 引 而 伸 之 , 合 為 三 種 , 謂 之 集 部 。

      凡 四 部 經 傳 三 千 一 百 二 十 七 部 , 三 萬 六 千 七 百 八 卷 。 通 計 亡 書 , 合 四 千 一 百 九 十 一 部 , 四 万 九 千 四 百 六 十 七 卷 。

    經 戒 三 百 一 部 , 九 百 八 卷 。 餌 服 四 十 六 部 , 一 百 六 十 七 卷 。 房 中 十 三 部 , 三 十 八 卷 。 符 錄 十 七 部 , 一 百 三 卷 。

      右 三 百 七 十 七 部 , 一 千 二 百 一 十 六 卷 。

    道 經 者 , 云 有 元 始 天 尊 , 生 於 太 元 之 先 , 稟 自 然 之 氣 , 沖 虛 凝 遠 , 莫 知 其 極 。 所 以 說 天 地 淪 壞 , 劫 數 終 盡 , 略 與 佛 經 同 。 以 為 天 尊 之 體 , 常 存 不 滅 。 每 至 天 地 初 開 , 或 在 玉 京 之 上 , 或 在 窮 桑 之 野 , 授 以 祕 道 , 謂 之 開 劫 度 人 。 然 其 開 劫 , 非 一 度 矣 , 故 有 延 康 、 赤 明 、 龍 漢 、 開 皇 , 是 其 年 號 。 其 間 相 去 經 四 十 一 億 萬 載 。 所 度 皆 諸 天 仙 上 品 , 有 太 上 老 君 、 太 上 丈 人 、 天 真 皇 人 、 五 方 天 帝 及 諸 仙 官 , 轉 共 承 受 , 世 人 莫 之 豫 也 。 所 說 之 經 , 亦 稟 元 一 之 氣 , 自 然 而 有 , 非 所 造 為 , 亦 與 天 尊 常 在 不 滅 。 天 地 不 壞 , 則 蘊 而 莫 傳 , 劫 運 若 開 , 其 文 自 見 。 凡 八 字 , 盡 道 體 之 奧 , 謂 之 天 書 。 字 方 一 丈 , 八 角 垂 芒 , 光 輝 照 耀 , 驚 心 眩 目 , 雖 諸 天 仙 , 不 能 省 視 。 天 尊 之 開 劫 也 , 乃 命 天 真 皇 人 , 改 囀 天 音 而 辯 析 之 。 自 天 真 以 下 , 至 于 諸 仙 , 展 轉 節 級 , 以 次 相 授 。 諸 仙 得 之 , 始 授 世 人 。 然 以 天 尊 經 歷 年 載 , 始 一 開 劫 , 受 法 之 人 , 得 而 寶 祕 , 亦 有 年 限 , 方 始 傳 授 。 上 品 則 年 久 , 下 品 則 年 近 。 故 今 授 道 者 , 經 四 十 九 年 , 始 得 授 人 。 推 其 大 旨 , 蓋 亦 歸 於 仁 愛 清 靜 , 積 而 修 習 , 漸 致 長 生 , 自 然 神 化 , 或 白 日 登 仙 , 與 道 合 體 。 其 受 道 之 法 , 初 受 五 千 文 籙 , 次 受 三 洞 籙 , 次 受 洞 玄 籙 , 次 受 上 清 籙 。 籙 皆 素 書 , 紀 諸 天 曹 官 屬 佐 吏 之 名 有 多 少 , 又 有 諸 符 , 錯 在 其 間 , 文 章 詭 怪 , 世 所 不 識 。 受 者 必 先 潔 齋 , 然 後 齎 金 環 一 , 并 諸 贄 幣 , 以 見 於 師 。 師 受 其 贄 , 以 籙 授 之 , 仍 剖 金 環 , 各 持 其 半 , 云 以 為 約 。 弟 子 得 籙 , 緘 而 佩 之 。

    其 潔 齋 之 法 , 有 黃 籙 、 玉 籙 、 金 籙 、 塗 炭 等 齋 。 為 壇 三 成 , 每 成 皆 置 綿 蕝 , 以 為 限 域 。 傍 各 開 門 , 皆 有 法 象 。 齋 者 亦 有 人 數 之 限 , 以 次 入 于 綿 蕝 之 中 , 魚 貫 面 縛 , 陳 說 愆 咎 , 告 白 神 祇 , 晝 夜 不 息 , 或 一 二 七 日 而 止 。 其 齋 數 之 外 有 人 者 , 並 在 綿 蕝 之 外 , 謂 之 齋 客 , 但 拜 謝 而 已 , 不 面 縛 焉 。 而 又 有 諸 消 災 度 厄 之 法 , 依 陰 陽 五 行 數 術 , 推 人 年 命 書 之 , 如 章 表 之 儀 , 并 具 贄 幣 , 燒 香 陳 讀 。 云 奏 上 天 曹 , 請 為 除 厄 , 謂 之 上 章 。 夜 中 , 於 星 辰 之 下 , 陳 設 酒 脯 餌 幣 物 , 歷 祀 天 皇 太 一 , 祀 五 星 列 宿 , 為 書 如 上 章 之 儀 以 奏 之 , 名 之 為 醮 。 又 以 木 為 印 , 刻 星 辰 日 月 於 其 上 , 吸 氣 執 之 , 以 印 疾 病 , 多 有 愈 者 。 又 能 登 刀 入 火 而 焚 敕 之 , 使 刃 不 能 割 , 火 不 能 熱 。 而 又 有 諸 服 餌 、 辟 穀 、 金 丹 、 玉 漿 、 雲 英 , 蠲 除 滓 穢 之 法 , 不 可 殫 記 。 云 自 上 古 黃 帝 、 帝 嚳 、 夏 禹 之 儔 , 並 遇 神 人 , 咸 受 道 籙 , 年 代 既 遠 , 經 史 無 聞 焉 。

    推 尋 事 跡 , 漢 時 諸 子 , 道 書 之 流 有 三 十 七 家 , 大 旨 皆 去 健 羨 , 處 沖 虛 而 已 , 無 上 天 官 符 籙 之 事 。 其 黃 帝 四 篇 , 老 子 二 篇 , 最 得 深 旨 。 故 言 陶 弘 景 者 , 隱 於 句 容 , 好 陰 陽 五 行 , 風 角 星 算 , 修 辟 穀 導 引 之 法 , 受 道 經 符 籙 , 武 帝 素 與 之 遊 。 及 禪 代 之 際 , 弘 景 取 圖 讖 之 文 , 合 成 「 景 梁 」 字 以 獻 之 , 由 是 恩 遇 甚 厚 。 又 撰 登 真 隱 訣 , 以 證 古 有 神 仙 之 事 ; 又 言 神 丹 可 成 , 服 之 則 能 長 生 , 與 天 地 永 畢 。 帝 令 弘 景 試 合 神 丹 , 竟 不 能 就 , 乃 言 中 原 隔 絕 , 藥 物 不 精 故 也 。 帝 以 為 然 , 敬 之 尤 甚 。 然 武 帝 弱 年 好 事 , 先 受 道 法 , 及 即 位 , 猶 自 上 章 , 朝 士 受 道 者 眾 , 三 吳 及 邊 海 之 際 , 信 之 踰 甚 。 陳 武 世 居 吳 興 , 故 亦 奉 焉 。 後 魏 之 世 , 嵩 山 道 士 寇 謙 之 , 自 云 嘗 遇 真 人 成 公 興 , 後 遇 太 上 老 君 , 授 謙 之 為 天 師 , 而 又 賜 之 雲 中 音 誦 科 誡 二 十 卷 。 又 使 玉 女 授 其 服 氣 導 引 之 法 , 遂 得 辟 穀 , 氣 盛 體 輕 , 顏 色 鮮 麗 。 弟 子 十 餘 人 , 皆 得 其 術 。 其 後 又 遇 神 人 李 譜 , 云 是 老 君 玄 孫 , 授 其 圖 籙 真 經 , 劾 召 百 神 , 六 十 餘 卷 , 及 銷 鍊 金 丹 雲 英 八 石 玉 漿 之 法 。 太 武 始 光 之 初 , 奉 其 書 而 獻 之 。 帝 使 謁 者 , 奉 玉 帛 牲 牢 , 祀 嵩 岳 , 迎 致 其 餘 弟 子 , 於 代 都 東 南 起 壇 宇 , 給 道 士 百 二 十 餘 人 , 顯 揚 其 法 , 宣 布 天 下 。 太 武 親 備 法 駕 , 而 受 符 籙 焉 。 自 是 道 業 大 行 , 每 帝 即 位 , 必 受 符 籙 , 以 為 故 事 , 刻 天 尊 及 諸 仙 之 象 , 而 供 養 焉 。 遷 洛 已 後 , 置 道 場 於 南 郊 之 傍 , 方 二 百 步 。 正 月 、 十 月 之 十 五 日 , 並 有 道 士 哥 人 百 六 人 , 拜 而 祠 焉 。 後 齊 武 帝 遷 鄴 , 〔 五 0 〕 遂 罷 之 。 文 襄 之 世 , 更 置 館 宇 , 選 其 精 至 者 使 居 焉 。 後 周 承 魏 , 崇 奉 道 法 , 每 帝 受 籙 , 如 魏 之 舊 , 尋 與 佛 法 俱 滅 。 開 皇 初 又 興 , 高 祖 雅 信 佛 法 , 於 道 士 蔑 如 也 。 大 業 中 , 道 士 以 術 進 者 甚 眾 。 其 所 以 講 經 , 由 以 老 子 為 本 , 次 講 莊 子 及 靈 寶 、 昇 玄 之 屬 。 其 餘 眾 經 , 或 言 傳 之 神 人 , 篇 卷 非 一 。 自 云 天 尊 姓 樂 名 靜 信 , 例 皆 淺 俗 , 故 世 甚 疑 之 。 其 術 業 優 者 , 行 諸 符 禁 , 往 往 神 驗 。 而 金 丹 玉 液 長 生 之 事 , 歷 代 糜 費 , 不 可 勝 紀 , 竟 無 效 焉 。 今 考 其 經 目 之 數 , 附 之 於 此 。

    大 乘 經 六 百 一 十 七 部 , 二 千 七 十 六 卷 。 五 百 五 十 八 部 , 一 千 六 百 九 十 七 卷 , 經 。 五 十 九 部 , 三 百 七 十 九 卷 , 疏 。   小 乘 經 四 百 八 十 七 部 , 八 百 五 十 二 卷 。   雜 經 三 百 八 十 部 , 七 百 一 十 六 卷 。 雜 經 目 殘 缺 甚 , 見 數 如 此 。   雜 疑 經 一 百 七 十 二 部 , 三 百 三 十 六 卷 。   大 乘 律 五 十 二 部 , 九 十 一 卷 。 小 乘 律 八 十 部 , 四 百 七 十 二 卷 。 七 十 七 部 , 四 百 九 十 卷 , 律 。 二 部 , 二 十 三 卷 , 講 疏 。   雜 律 二 十 七 部 , 四 十 六 卷 。   大 乘 論 三 十 五 部 , 一 百 四 十 一 卷 。 三 十 部 , 九 十 四 卷 , 論 。 十 五 部 , 四 十 七 卷 , 疏 。   小 乘 論 四 十 一 部 , 五 百 六 十 七 卷 。 二 十 一 部 , 四 百 九 十 一 卷 , 論 。 十 部 , 七 十 六 卷 , 講 疏 。   雜 論 五 十 一 部 , 四 百 三 十 七 卷 。 三 十 二 部 , 二 百 九 十 九 卷 , 論 。 九 部 , 一 百 三 十 八 卷 , 講 疏 。   記 二 十 部 , 四 百 六 十 四 卷 。

      右 一 千 九 百 五 十 部 , 六 千 一 百 九 十 八 卷 。

    佛 經 者 , 西 域 天 竺 之 迦 維 衛 國 淨 飯 王 太 子 釋 迦 牟 尼 所 說 。 釋 迦 當 周 莊 王 之 九 年 四 月 八 日 , 自 母 右 脅 而 生 , 姿 貌 奇 異 , 有 三 十 二 相 , 八 十 二 好 。 捨 太 子 位 , 出 家 學 道 , 勤 行 精 進 , 覺 悟 一 切 種 智 , 而 謂 之 佛 , 亦 曰 佛 陀 , 亦 曰 浮 屠 , 皆 胡 言 也 。 華 言 譯 之 為 淨 覺 。 其 所 說 云 , 人 身 雖 有 生 死 之 異 , 至 於 精 神 , 則 不 滅 。 此 身 之 前 , 則 經 無 量 身 矣 。 積 而 修 習 , 精 神 清 淨 , 則 成 佛 道 。 〔 五 一 〕 天 地 之 外 , 四 維 上 下 , 更 有 天 地 , 亦 無 終 極 , 然 皆 有 成 有 敗 。 一 成 一 敗 , 謂 之 一 劫 。 自 此 天 地 已 前 , 則 有 無 量 劫 矣 。 每 劫 必 有 諸 佛 得 道 , 出 世 教 化 , 其 數 不 同 。 今 此 劫 中 , 當 有 千 佛 。 自 初 至 于 釋 迦 , 已 七 佛 矣 。 其 次 當 有 彌 勒 出 世 , 必 經 三 會 , 演 說 法 藏 , 開 度 眾 生 。 由 其 道 者 , 有 四 等 之 果 。 一 曰 須 陀 洹 , 二 曰 斯 陀 含 , 三 曰 阿 那 含 , 四 曰 阿 羅 漢 。 至 羅 漢 者 , 則 出 入 生 死 , 去 來 隱 顯 , 而 不 為 累 。 阿 羅 漢 已 上 , 至 菩 薩 者 , 深 見 佛 性 , 以 至 成 道 。 每 佛 滅 度 , 遺 法 相 傳 , 有 正 、 象 、 末 三 等 淳 醨 之 異 。 年 歲 遠 近 , 亦 各 不 同 。 末 法 已 後 , 眾 生 愚 鈍 , 無 復 佛 教 , 而 業 行 轉 惡 , 年 壽 漸 短 , 經 數 百 千 載 間 , 乃 至 朝 生 夕 死 。 然 後 有 大 水 、 大 火 、 大 風 之 災 , 一 切 除 去 之 , 而 更 立 生 人 , 又 歸 淳 朴 , 謂 之 小 劫 。 每 一 小 劫 , 則 一 佛 出 世 。

    初 天 竺 中 多 諸 外 道 , 並 事 水 火 毒 龍 , 而 善 諸 變 幻 。 釋 迦 之 苦 行 也 , 是 諸 邪 道 , 並 來 嬲 惱 , 以 亂 其 心 , 而 不 能 得 。 及 佛 道 成 , 盡 皆 摧 伏 , 並 為 弟 子 。 弟 子 , 男 曰 桑 門 , 譯 言 息 心 , 而 總 曰 僧 , 譯 言 行 乞 。 女 曰 比 丘 尼 。 皆 剃 落 鬚 髮 , 釋 累 辭 家 , 相 與 和 居 , 治 心 修 淨 , 行 乞 以 自 資 , 而 防 心 攝 行 。 僧 至 二 百 五 十 戒 , 尼 五 百 戒 。 俗 人 信 憑 佛 法 者 , 男 曰 優 婆 塞 , 女 曰 優 婆 夷 , 皆 去 殺 、 盜 、 淫 、 妄 言 、 飲 酒 , 是 為 五 誡 。 釋 迦 在 世 教 化 四 十 九 年 , 乃 至 天 龍 人 鬼 並 來 聽 法 , 弟 子 得 道 , 以 百 千 萬 億 數 。 然 後 於 拘 尸 那 城 娑 羅 雙 樹 間 , 以 二 月 十 五 日 , 入 般 涅 槃 。 涅 槃 亦 曰 泥 洹 , 譯 言 滅 度 , 亦 言 常 樂 我 淨 。 初 釋 迦 說 法 , 以 人 之 性 識 根 業 各 差 , 故 有 大 乘 小 乘 之 說 。 至 是 謝 世 , 弟 子 大 迦 葉 與 阿 難 等 五 百 人 , 追 共 撰 述 , 綴 以 文 字 , 集 載 為 十 二 部 。 後 數 百 年 , 有 羅 漢 菩 薩 , 相 繼 著 論 , 贊 明 其 義 。 然 佛 所 說 , 我 滅 度 後 , 正 法 五 百 年 , 像 法 一 千 年 , 末 法 三 千 年 , 其 義 如 此 。

    推 尋 典 籍 , 自 漢 已 上 , 中 國 未 傳 。 或 云 久 以 流 布 , 遭 秦 之 世 , 所 以 堙 滅 。 其 後 張 騫 使 西 域 , 蓋 聞 有 浮 屠 之 教 。 哀 帝 時 , 博 士 弟 子 秦 景 使 伊 存 口 授 浮 屠 經 , 〔 五 二 〕 中 土 聞 之 , 未 之 信 也 。 後 漢 明 帝 , 夜 夢 金 人 飛 行 殿 庭 , 以 問 於 朝 , 而 傅 毅 以 佛 對 。 帝 遣 郎 中 蔡 愔 及 秦 景 使 天 竺 求 之 , 得 佛 經 四 十 二 章 及 釋 迦 立 像 。 并 與 沙 門 攝 摩 騰 、 竺 法 蘭 東 還 。 愔 之 來 也 , 以 白 馬 負 經 , 因 立 白 馬 寺 於 洛 城 雍 門 西 以 處 之 。 其 經 緘 于 蘭 臺 石 室 , 而 又 畫 像 於 清 涼 臺 及 顯 節 陵 上 。 〔 五 三 〕 章 帝 時 , 楚 王 英 以 崇 敬 佛 法 聞 , 西 域 沙 門 , 齎 佛 經 而 至 者 甚 眾 。 永 平 中 , 法 蘭 又 譯 十 住 經 。 其 餘 傳 譯 , 多 未 能 通 。 至 桓 帝 時 , 有 安 息 國 沙 門 安 靜 , 齎 經 至 洛 , 翻 譯 最 為 通 解 。 靈 帝 時 , 有 月 支 沙 門 支 讖 、 天 竺 沙 門 竺 佛 朔 等 , 並 翻 佛 經 。 而 支 讖 所 譯 泥 洹 經 二 卷 , 學 者 以 為 大 得 本 旨 。 漢 末 , 太 守 竺 融 , 亦 崇 佛 法 。 三 國 時 , 有 西 域 沙 門 康 僧 會 , 齎 佛 經 至 吳 譯 之 , 吳 主 孫 權 , 甚 大 敬 信 。 魏 黃 初 中 , 中 國 人 始 依 佛 戒 , 剃 髮 為 僧 。 先 是 西 域 沙 門 來 此 , 譯 小 品 經 , 首 尾 乖 舛 , 未 能 通 解 。 甘 露 中 , 有 朱 仕 行 者 , 往 西 域 , 至 于 闐 國 , 得 經 九 十 章 , 晉 元 康 中 , 至 鄴 譯 之 , 題 曰 放 光 般 若 經 。 太 始 中 , 有 月 支 沙 門 竺 法 護 , 西 遊 諸 國 , 大 得 佛 經 , 至 洛 翻 譯 , 部 數 甚 多 。 佛 教 東 流 , 自 此 而 盛 。

    石 勒 時 , 常 山 沙 門 衛 道 安 , 性 聰 敏 , 誦 經 日 至 萬 餘 言 。 以 胡 僧 所 譯 維 摩 、 法 華 , 未 盡 深 旨 , 精 思 十 年 , 心 了 神 悟 , 乃 正 其 乖 舛 , 宣 揚 解 釋 。 時 中 國 紛 擾 , 四 方 隔 絕 , 道 安 乃 率 門 徒 , 南 遊 新 野 , 欲 令 玄 宗 所 在 流 布 , 分 遣 弟 子 , 各 趨 諸 方 。 法 性 詣 揚 州 , 法 和 入 蜀 , 道 安 與 慧 遠 之 襄 陽 。 後 至 長 安 , 苻 堅 甚 敬 之 。 〔 五 四 〕 道 安 素 聞 天 竺 沙 門 鳩 摩 羅 什 , 思 通 法 門 , 勸 堅 致 之 。 什 亦 聞 安 令 問 , 遙 拜 致 敬 。 姚 萇 弘 始 二 年 , 〔 五 五 〕 羅 什 至 長 安 , 時 道 安 卒 後 已 二 十 載 矣 , 什 深 慨 恨 。 什 之 來 也 , 大 譯 經 論 , 道 安 所 正 , 與 什 所 譯 , 義 如 一 , 初 無 乖 舛 。

    初 , 晉 元 熙 中 , 新 豐 沙 門 智 猛 , 策 杖 西 行 , 到 華 氏 城 , 得 泥 洹 經 及 僧 祗 律 , 東 至 高 昌 , 譯 泥 洹 為 二 十 卷 。 後 有 天 竺 沙 門 曇 摩 羅 讖 復 齎 胡 本 , 來 至 河 西 。 沮 渠 蒙 遜 遣 使 至 高 昌 取 猛 本 , 欲 相 參 驗 , 未 還 而 蒙 遜 破 滅 。 姚 萇 弘 始 十 年 , 猛 本 始 至 長 安 , 譯 為 三 十 卷 。 曇 摩 羅 讖 又 譯 金 光 明 等 經 。 時 胡 僧 至 長 安 者 數 十 輩 , 惟 鳩 摩 羅 什 才 德 最 優 。 其 所 譯 則 維 摩 、 法 華 、 成 實 論 等 諸 經 , 及 曇 無 懺 所 譯 金 光 明 , 曇 摩 羅 懺 所 譯 泥 洹 等 經 , 並 為 大 乘 之 學 。 而 什 又 譯 十 誦 律 , 天 竺 沙 門 佛 陀 耶 舍 譯 長 阿 含 經 及 四 方 律 , 〔 五 六 〕 兜 佉 勒 沙 門 曇 摩 難 提 譯 增 一 阿 含 經 , 〔 五 七 〕 曇 摩 耶 舍 譯 阿 毗 曇 論 , 並 為 小 乘 之 學 。 其 餘 經 論 , 不 可 勝 記 。 自 是 佛 法 流 通 , 極 於 四 海 矣 。 東 晉 隆 安 中 , 又 有 賓 沙 門 僧 伽 提 婆 譯 增 一 阿 含 經 及 中 阿 含 經 。 義 熙 中 , 沙 門 支 法 領 , 從 于 闐 國 得 華 嚴 經 三 萬 六 千 偈 , 至 金 陵 宣 譯 。 又 有 沙 門 法 顯 , 自 長 安 遊 天 竺 , 經 三 十 餘 國 。 隨 有 經 律 之 處 , 學 其 書 語 , 譯 而 寫 之 。 還 至 金 陵 , 與 天 竺 禪 師 跋 羅 , 參 共 辯 定 , 謂 僧 祗 律 , 學 者 傳 之 。

    齊 梁 及 陳 , 並 有 外 國 沙 門 。 然 所 宣 譯 , 無 大 名 部 可 為 法 門 者 。 梁 武 大 崇 佛 法 , 於 華 林 園 中 , 總 集 釋 氏 經 典 , 凡 五 千 四 百 卷 。 沙 門 寶 唱 , 撰 經 目 錄 。 又 後 魏 時 , 太 武 帝 西 征 長 安 , 以 沙 門 多 違 佛 律 , 群 聚 穢 亂 , 乃 詔 有 司 , 盡 坑 殺 之 , 焚 破 佛 像 。 長 安 僧 徒 , 一 時 殲 滅 。 自 餘 征 鎮 , 豫 聞 詔 書 , 亡 匿 得 免 者 十 一 二 。 文 成 之 世 , 又 使 修 復 。 熙 平 中 , 遣 沙 門 慧 生 使 西 域 , 采 諸 經 律 , 得 一 百 七 十 部 。 永 平 中 , 又 有 天 竺 沙 門 菩 提 留 支 , 大 譯 佛 經 , 與 羅 什 相 埒 。 其 地 持 、 十 地 論 , 並 為 大 乘 學 者 所 重 。 後 齊 遷 鄴 , 佛 法 不 改 。 至 周 武 帝 時 , 蜀 郡 沙 門 衛 元 嵩 上 書 , 稱 僧 徒 猥 濫 , 武 帝 出 詔 , 一 切 廢 毀 。

    開 皇 元 年 , 高 祖 普 詔 天 下 , 任 聽 出 家 , 仍 令 計 口 出 錢 , 營 造 經 像 。 而 京 師 及 并 州 、 相 州 、 洛 州 等 諸 大 都 邑 之 處 , 並 官 寫 一 切 經 , 置 于 寺 內 ; 而 又 別 寫 , 藏 于 祕 閣 。 天 下 之 人 , 從 風 而 靡 , 競 相 景 慕 , 民 間 佛 經 , 多 於 六 經 數 十 百 倍 。 大 業 時 , 又 令 沙 門 智 果 , 於 東 都 內 道 場 , 撰 諸 經 目 , 分 別 條 貫 , 以 佛 所 說 經 為 三 部 : 一 曰 大 乘 , 二 曰 小 乘 , 三 曰 雜 經 。 其 餘 似 後 人 假 託 為 之 者 , 別 為 一 部 , 謂 之 疑 經 。 又 有 菩 薩 及 諸 深 解 奧 義 、 贊 明 佛 理 者 , 名 之 為 論 , 及 戒 律 並 有 大 、 小 及 中 三 部 之 別 。 又 所 學 者 , 錄 其 當 時 行 事 , 名 之 為 記 。 凡 十 一 種 。 今 舉 其 大 數 , 列 於 此 篇 。

      右 道 、 佛 經 二 千 三 百 二 十 九 部 , 七 千 四 百 一 十 四 卷 。

    道 、 佛 者 , 方 外 之 教 , 聖 人 之 遠 致 也 。 俗 士 為 之 , 不 通 其 指 , 多 離 以 迂 怪 , 假 託 變 幻 亂 於 世 , 斯 所 以 為 弊 也 。 故 中 庸 之 教 , 是 所 罕 言 , 然 亦 不 可 誣 也 。 故 錄 其 大 綱 , 附 于 四 部 之 末 。

    大 凡 經 傳 存 亡 及 道 、 佛 , 六 千 五 百 二 十 部 , 五 萬 六 千 八 百 八 十 一 卷 。

校 勘 記

〔 一 〕   孝 文 園 令 司 馬 相 如   原 脫 「 孝 」 字 , 據 史 記 本 傳 補 。

〔 二 〕   後 漢 河 間 相 張 衡   原 脫 「 相 」 字 , 據 後 漢 書 本 傳 補 。

〔 三 〕   蘇 順   「 蘇 」 原 作 「 籍 」 , 據 後 漢 書 本 傳 及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四 改 。

〔 四 〕   桓 麟   「 麟 」 原 作 「 鱗 」 , 據 後 漢 書 桓 榮 傳 改 。

〔 五 〕   司 空 陳 群   「 空 」 原 作 「 徒 」 , 據 魏 志 本 傳 改 。

〔 六 〕   高 堂 隆 集   原 脫 「 集 」 字 , 據 舊 唐 志 下 補 。

〔 七 〕   錄 一 卷   「 錄 」 原 作 「 魏 」 , 據 本 志 文 例 改 。

〔 八 〕   謝 承   「 承 」 原 作 「 丞 」 , 據 本 志 史 部 正 史 類 及 舊 唐 志 下 改 。

〔 九 〕   何 楨   「 楨 」 原 作 「 禎 」 , 據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四 改 。

〔 一 0 〕 何 劭   「 劭 」 原 作 「 邵 」 , 據 晉 書 何 曾 傳 改 。

〔 一 一 〕 劉 許   「 許 」 原 作 「 訐 」 , 據 魏 志 劉 放 傳 注 及 世 說 新 語 排 調 篇 注 改 。 劉 許 入 晉 官 宗 正 卿 。 舊 唐 志 下 作 「 劉 訏 」 。

〔 一 二 〕 孫 極   姚 考 : 晉 書 陸 機 傳 附 傳 中 有 「 孫 拯 」 。 此 孫 極 大 抵 是 孫 拯 之 誤 , 故 七 錄 附 其 集 于 二 陸 之 後 。

〔 一 三 〕 晉 太 傅 主 簿 郭 象   原 脫 「 主 簿 」 二 字 , 據 晉 書 本 傳 補 。

〔 一 四 〕 東 晉 鄱 陽 太 守 虞 溥   據 晉 書 本 傳 , 「 溥 卒 于 洛 」 , 不 及 東 晉 。

〔 一 五 〕 張 亢   「 亢 」 原 作 「 杭 」 , 別 本 或 作 「 抗 」 , 據 晉 書 張 載 傳 改 。

〔 一 六 〕 應 詹   「 詹 」 原 作 「 瞻 」 , 據 晉 書 本 傳 改 。

〔 一 七 〕 劉 惔 集 二 卷   「 惔 」 原 作 「 恢 」 , 據 晉 書 本 傳 及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四 改 。

〔 一 八 〕 江 惇   「 惇 」 原 作 「 淳 」 , 據 本 志 經 部 春 秋 類 及 晉 書 江 統 傳 改 。

〔 一 九 〕 庾 赤 玉 集 四 卷 庾 統 集 八 卷   「 玉 」 原 作 「 王 」 , 「 統 」 原 作 「 純 」 , 據 晉 書 庾 亮 傳 附 庾 統 傳 及 世 說 新 語 賞 譽 篇 改 。

〔 二 0 〕 江 虨   「 虨 」 原 作 「 彬 」 , 據 晉 書 江 統 傳 改 。

〔 二 一 〕 王 w   「 w 」 原 作 「 岷 」 , 據 晉 書 王 導 傳 附 王 w 傳 改 。

〔 二 二 〕 丹 陽 尹 卞 範 之   「 尹 」 原 作 「 令 」 , 據 晉 書 本 傳 改 。

〔 二 三 〕 丹 陽 太 守 袁 豹   晉 書 本 傳 作 「 丹 陽 尹 」 。

〔 二 四 〕 周 續 之   「 續 」 原 作 「 桓 」 , 據 本 志 史 部 雜 傳 類 及 宋 書 、 南 史 本 傳 改 。

〔 二 五 〕 晉 都 水 使 者 妻 陳 玢   「 使 者 」 下 疑 有 脫 文 。

〔 二 六 〕 劉 臻 妻 陳   「 臻 」 原 作 「 驎 」 , 據 晉 書 列 女 傳 及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四 改 。

〔 二 七 〕 宋 長 沙 王 道 憐 集   據 宋 書 宗 室 傳 及 新 唐 志 四 , 疑 「 道 憐 」 是 「 義 欣 」 之 誤 。

〔 二 八 〕 建 平 王 休 度 集   「 休 度 」 原 作 「 休 祐 」 , 據 宋 書 文 九 王 傳 建 平 宣 簡 王 宏 傳 改 。 宏 字 休 度 。

〔 二 九 〕 王 敬 弘   原 脫 「 弘 」 字 , 據 宋 書 、 南 史 王 裕 之 傳 補 。 裕 之 字 敬 弘 。 按 : 「 弘 」 字 或 是 宋 人 刊 書 時 諱 刪 。

〔 三 0 〕 孫 仲 之   「 仲 」 當 作 「 沖 」 , 見 宋 書 臧 質 傳 。

〔 三 一 〕 羊 希   「 羊 」 原 作 「 楊 」 , 據 宋 書 本 傳 改 。

〔 三 二 〕 江 智 深   「 深 」 當 作 「 淵 」 , 見 宋 書 、 南 史 本 傳 , 唐 人 諱 改 。

〔 三 三 〕 劉 勉 集   「 勉 」 原 作 「 緬 」 , 據 宋 書 本 傳 改 。

〔 三 四 〕 朱 百 年   原 脫 「 百 」 字 , 據 宋 書 本 傳 補 。

〔 三 五 〕 梁 安 成 王   「 梁 」 原 作 「 晉 」 , 據 梁 書 、 南 史 本 傳 改 。

〔 三 六 〕 柳 惔   「 惔 」 原 作 「 憺 」 , 據 梁 書 本 傳 改 。

〔 三 七 〕 蕭 幾   「 幾 」 原 作 「 機 」 , 據 梁 書 本 傳 改 。

〔 三 八 〕 劉 緩   「 緩 」 原 作 「 綏 」 , 據 梁 書 、 南 史 劉 昭 傳 附 劉 緩 傳 改 。

〔 三 九 〕 沈 君 游   「 游 」 原 作 「 攸 」 , 據 周 書 蕭 察 傳 改 。

〔 四 0 〕 釋 亡 名   「 亡 」 原 作 「 忘 」 , 據 舊 唐 志 下 、 新 唐 志 四 及 日 本 國 見 在 書 目 改 。

〔 四 一 〕 陸 玠   「 玠 」 原 作 「 玢 」 , 據 陳 書 陸 琰 傳 改 。

〔 四 二 〕 二 京 賦 音   原 脫 「 音 」 字 。 兩 唐 志 有 「 綦 毌 邃 三 京 賦 音 一 卷 」 。 今 據 補 。 姚 考 : 「 唐 代 惟 存 綦 毌 氏 一 家 , 故 止 一 卷 。 其 云 『 三 京 』 , 似 轉 寫 之 誤 。 」

〔 四 三 〕 乘 輿 赭 白 馬   「 馬 」 下 疑 脫 「 賦 」 字 。 昭 明 文 選 有 嚴 延 年 奉 詔 所 作 赭 白 馬 賦 。 姚 考 : 「 案 同 時 奉 詔 作 賦 者 , 不 止 嚴 氏 一 人 , 此 殆 裒 為 一 帙 歟 ? 時 宋 文 帝 元 嘉 十 七 年 也 。 」

〔 四 四 〕 傅 巽   「 傅 」 原 作 「 武 」 , 據 通 志 七 0 藝 文 略 改 。 本 志 集 部 別 集 類 有 傳 巽 集 。

〔 四 五 〕 衛 權   「 權 」 原 作 「 瓘 」 , 據 魏 志 衛 臻 傳 注 改 。

〔 四 六 〕 伯 成 東 晉 征 西 參 軍   「 參 軍 」 原 作 「 將 軍 」 , 據 世 說 新 語 言 語 篇 改 。

〔 四 七 〕 周 處   「 處 」 原 作 「 許 」 , 據 晉 書 本 傳 改 。

〔 四 八 〕 永 初 二 年 五 年 詔   「 永 初 」 無 「 五 年 」 , 「 五 」 疑 當 作 「 三 」 。

〔 四 九 〕 齊 隆 昌 延 興 建 武 詔   「 昌 」 原 作 「 平 」 。 姚 考 : 鬱 林 王 即 位 , 改 元 「 隆 昌 」 , 此 曰 「 隆 平 」 , 蓋 誤 。 今 據 改 。

〔 五 0 〕 後 齊 武 帝   「 武 」 上 應 有 「 神 」 字 。

〔 五 一 〕 則 成 佛 道   原 作 「 則 佛 道 」 不 成 文 。 通 考 二 二 六 , 「 佛 」 上 有 「 成 」 字 , 據 補 。

〔 五 二 〕 秦 景 使 伊 存 口 授 浮 屠 經   魏 書 釋 老 志 , 「 景 」 下 有 「 憲 受 大 月 氏 王 」 六 字 , 疑 此 脫 。

〔 五 三 〕 清 涼 臺   「 涼 」 原 作 「 源 」 , 據 魏 書 釋 老 志 及 王 琰 冥 祥 記 改 。

〔 五 四 〕 苻 堅 甚 敬 之   「 苻 堅 」 上 原 衍 「 與 」 字 , 今 據 通 考 二 二 六 刪 。

〔 五 五 〕 姚 萇 弘 始 二 年   「 萇 」 或 是 「 興 」 字 之 誤 。 下 同 。

〔 五 六 〕 四 方 律   「 方 」 當 作 「 分 」 。

〔 五 七 〕 兜 佉 勒 沙 門 曇 摩 難 提   「 佉 」 原 作 「 法 」 , 「 曇 」 原 作 「 雲 」 , 據 高 僧 傳 一 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