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悟教授

 

E-maillimaw2001@gmail.com

 

學習經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歷任職稱

師大附中國文科教師導師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副教授
美國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訪問學人(Fulbright Scholar
《思與言》學術季刊主編
《鵝湖》學術雜誌主編社長
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

 

研究主題

「人存在之異化及其復歸的可能」

 

專長領域

哲學人性論
中國當代哲學
通識教育
中國宗教哲學

 

研究方向

多年來,深切地以為做為一中國哲學研究者,須活生生地去面對生活世界之實況,將中國哲學置於一廣大的歷史社會總體中,加以考察,進而開啟一具有歷史意識及社會向度之中國哲學研究。如此才能拓深中國哲學的思考領域,並與其他學門有一整合的可能。而「人存在之異化及其復歸的可能」--正是十多年來從事哲學思考與講學著作的重心所在!

 

論文著作

A類:刊登期刊之論文(Referred Papers)(依出版年份排列)

邁向儒家型意義治療學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為核心的展開,《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198812月,法住文化書院,香港。後刊行於新加坡出版的《亞洲月刊》,19888月,及臺北出版的《鵝湖月刊》,198910月。又收入《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二),頁125140,法住出版社,199012月,香港。
個性自由與社會權限──以穆勒《自由》〕為中心的考察兼及於嚴復譯《群己權界論》之對比省思,《思與言》第271期,頁1-1819895月,台北。
道的錯置():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困結──以《論語》及《孟子》為核心的展開,(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先秦儒法道思想之交融及其影響),19896月,台中,東海大學,又講於<孔子誕辰2539年國際學術研討會>,198910月,修訂刊於《鵝湖月刊》,15卷,第2期(總號170),頁1-1419898月。又收於《孔子誕辰2539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月,北京。又收於《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101-122,東海大學,198912月,台中。
康德及其《審美判斷力批判》中的歷史性思維,《思與言》273期,19899月,頁67-81,臺北。
絕地天之通與巴別塔──中西宗教的一個對比切入點的展開,東方宗教討論會第四界論文發表會,19898月,台北。又發表於「海峽兩岸中國文化思想研討會」,雲南社會科學院,19904月,昆明。又發表於《鵝湖學誌》,第四期,頁1-1419906月,台北。
因道以立教──以王鳳儀《十二字薪傳》為核心的展開,中華民族宗教學國際會議,淡江大學,台北,19899月。後刊於《東方宗教研究》,新一期,199010月,頁199-215,台北。
論盧梭哲學中的「自由」概念──以「自然狀態」與「社會狀態」為對比展開的基礎性理解,《鵝湖學誌》第五期,199012月,1-14,台北。
實踐的異化及其復歸之可能──環繞台灣當前處境對新儒家實踐問題的理解與檢討,刊於《當代中國學》創刊號,頁77-98,民國801月,台北。又收於《「儒釋道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78,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199012月,台中。
論劉蕺山哲學中「善之意向性」──以<答董標心意十問>為核心的展開,《國立編譯館館刊》,第十九卷第一期,19906月,頁107-115,台北。
當代儒佛論爭的幾個核心問題──以熊十力與印順為核心的展開,發表於東方宗教討論會第五屆年會,19909月,台北。後修改刊於《諦觀學誌》,第六十七期,199110月,頁146-190,台灣南投。
論熊十力對佛學有宗的批評與融攝──從橫面的執取到縱貫的創生,《國際佛學年刊》,創刊號,頁119-145199112月,台灣台北。
論熊十力對佛學空宗的批評與融攝──從平鋪的真如到縱貫的創生,《東方宗教研究年刊》,創刊號,頁119-145199112月,台灣台北。
語言的異化與存有的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香港法住文化書院,安身立命國際會議,199112月,刊於《鵝湖學誌》,第八期,頁31-5719927月,台北。
「抽象的感性」下的變革論者──以康有為為例的精神現象學式之哲學解析,《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十八卷第二期,頁24-5319922月,台北。
論「道之錯置」───對比於西方文化下中國文化宰制類型的一個分析,發表於「國際東西哲學比較研討會」,19898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台北。後刊於《鵝湖月刊》,第十八卷第六期,199212月,台北。
論熊十力體用哲學中「存有對象」的兩重性──從對象的兩重性之釐清到存有的根源之穩立,《鵝湖學誌》,第九期,頁55-7519931月,台北。
「以理殺人」與「道德教化」───環繞戴東原對於朱子哲學的批評而展開對於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解與檢討,道德教育國際研討會,19925月,教育部、台灣花蓮師範學院,台灣花蓮。後修改刊於《鵝湖學誌》,第十期,頁91-11619936月,台北。
「儒家思想與成人教育」───論孔子「仁教」哲學中的成人教育思想,「宗教與成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12月,台北。文刊於《鵝湖月刊》第十九卷第十期,19944月,頁1-8
邁向儒家型社會批判學的建立───以徐復觀先生的思想為核心的基礎性理解,徐復觀思想國際會議,19926月,東海大學,台灣台中。收入《徐復觀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459-474199212月。後經修改,刊於《鵝湖月刊》第二卷第三期,頁49-5719949月,台北。
章學誠「六經皆史」及其相關問題的哲學反省,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199212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台北。後刊於《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263-29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台北南港。
從「單元而統一」到「多元而一統」───以「文化中國」一概念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文化中國」的理念與實際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19933月,香港。刊於《鵝湖月刊》第十九卷第一期,頁16-2319947月。後收入陳其南、周英雄主編《文化中國:理念與實踐》一書,頁51-64,允晨叢刊,19948月,台北。
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其成聖之道──不離於生活世界的終極關懷,海峽兩岸儒道會通討論會,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948月,北京。刊於《宗教哲學》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頁123-139,台北。
「順服的倫理」、「根源的倫理」與「公民的倫理」──對儒家「倫理」概念的反省與考察,第三屆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香港中文大學,199412月,香港。後以<對儒家「倫理」概念的反省與考察>為題,發表於陳明主編之《原道》集刊,第二輯,頁84-100,團結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19954月,北京。
邁向佛家型般若治療學的建立──以《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為核心的展開,佛教的現代化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199412月,法住文化書院,香港。發表於陳明主編之《原道》集刊,第三輯,頁60-83,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發行,19961月,北京。
論中國文化傳統中的「血緣性縱貫軸」,《鵝湖月刊》第廿一卷第七期,一九九六年一月,台北。
「儒家型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可能:革命的實踐、社會的批判與道德的省察,《鵝湖月刊》第廿一卷第八期,一九九六年二月,台北。
論「氣的感通」與「連續型的理性」:血緣性縱貫軸下「宗法國家」的宗教與理性,《東方宗教研究》新五期,頁7-50199610月,台北。
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儒學、《論與》與交談,《通識教育季刊》第四卷第三期,頁33-5319979月,台灣新竹。
牟宗三之後: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台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鵝湖》第廿三卷第四期,頁2-12199710月,台北。

B
類:學術會議論文(Conference Papers)

傳統與啟蒙──以嚴復<<闢韓>>及韓愈<<原道>>為對比的展開,《晚清思潮與文學變遷學術研討會》,198811月,淡江大學,台北。
王陽明的本體詮釋學──以《大學問》為核心的展開,《陽明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811月,頁105-124,行政院文建會暨師範大學人文教育中心,台北。
熊十力體用哲學之理解──以《新唯識論》<序言><明宗>為核心的展開,收入《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論文集》(內聖篇),頁191-214,文津出版社印行,19915月,台北。
從咒術型的因果邏輯到解咒型的因果邏輯──中國文化核心困境之轉化與創造,海峽兩岸文化與思想研討會,19922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後經修改,再發表於C歐洲華人學會第八屆國際學術研討會」,19958月,歐華學會,法國巴黎。
歷史理性之誕生───由太史公《史記》引發之歷史思考,魯實先先生學術思想國際會議,見《魯實先先生學術思想會議論文集》,頁169-172199212月,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台北。
論道德實踐的根源性動力及根源性實踐方法論的建立───以熊十力《新唯識論》為中心的理解與詮釋,第二屆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國立中央大學暨東方人學術基金會,199212月,台北。
「正統論」的瓦解與重建───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第二屆明清之際學術思想研討會,收入《明清之際中國文化的轉變與延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279-29619934月,中央大學,台灣中壢。
重返王船山:以「理欲合一」論為核心的展開,王船山學術思想國際會議,19935月,輔仁大學,台北。
論存有根源的開顯───以熊十力《新唯識論》為核心的展開,第二屆國際東西哲學比較研討會,19936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台北。
論「中國傳統人際社會構造之轉換」──從「血緣性縱貫軸」到「人際性的互動軸」,「傳統思想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199512月,馬來亞大學暨中華大會堂聯合會,吉隆坡,馬來西亞。
論血緣性縱貫軸所成之「宗法國家」,「牟宗三先生及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199512月,中央大學暨東方人文學術基金會,台北。
論血緣性縱貫軸「宗法國家」下的皇權與孝道,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19961月,佛光大學籌備處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台灣高雄。
說「道」──以《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為例,「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國際會議,19968月,北京大學,北京。
論中國宗教的特質,北京大學宗教學系成立暨宗教學國際研討會,19969月,北京大學,北京。
《論語》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交談、啟示與文明治療,「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學術會議」,19976月,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儒學聯合會、新加坡。
牟宗三之後:港台儒學的回顧與前瞻,「第十屆國際中國哲學會年會:東亞哲學的當代意義及韓國哲學」,19977月,國際中國哲學會、韓國東國大學校,韓國漢城。
牟宗三之後──「護教的新儒學」與「批判的新儒學」,「第四屆當代新儒學國際會議」,199612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央大學、東方人文基金會主辦,台北。
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台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第一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9974月,成功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台灣、台南。
「革命的孔子」──熊十力儒學中的「孔子原型」,中國近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19973月,中央大學中文系所,台灣中壢。
科學的學庸?!一個方法論的反省與考察,第二屆「當前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19973月,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台灣中壢。
「道德與思想之意圖」的背景理解: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展開,第四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思維方式及其現代意義」19975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及研究所,台北。

C
類:學術專著

《台灣、中國──邁向世界史》,唐山出版社印行,一九九二年八月,計138頁,台北。
《熊十力體用哲學之研究》,東大圖書公司印行,一九九三年五月,計376頁,台北。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台灣學生書局印行,一九九五年九月,計268頁,台北。
《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明文書局印行,一九九六年一月,計226頁,台北。《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幼獅出版公司印行,一九九六年一月,計220頁,台北。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明文書局印行,一九九六年三月,計287頁,台北。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幼獅出版公司印行,一九九六年三月,計280頁,台北。

D
類:通識著作

《問心──我讀孟子》,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公司印行,計頁,一九九一年一月,台北。
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明文書局印行,計345頁,一九九五年五月,台北。

E
類:筆者所主編之書本著作

《現代儒佛之爭》(論文集),明文書局,19908月,台北。
《海峽兩岸中國文化之未來展望》(演講論文集),明文書局印行,19928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