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新聞編寫」演講摘要

文/編輯部 李美儀

2012 年 10 月 8 日學校秘書室與人事室合辦新聞講座,邀請到輔仁大學新聞系陳順孝老師,傳授「網路時代的新聞編寫」。陳老師生動的帶領我們瞭解臺灣目前媒體趨勢,並且傳授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有效匯聚資訊的利器,進而建立情報網,最後寫出一篇不同於傳統倒金字塔格式的好新聞。

不同時代的新聞編者,以不同方式來匯集、篩選、排版與再現資訊。清朝梁啟超創辦《時務報》是為了啟發群眾;民國七○年代時,新聞則是加工資訊,吸引群眾閱讀,編輯大多為國學素養深厚的人士執筆下標,意韻雙關且優美。時代走入公元兩千年,網路社群與媒體逐漸崛起,例如 Facebook、Twitter 與 Youtube 等,公民使用簡單而強大的網路工具,逐漸從被動閱聽人,轉為主動創用者。例如 2000 年吳連鎬在韓國創立了《Oh My News》,以「每位公民都是記者」的理想,運用群眾,匯聚資訊,成功的在傳統媒體的勢力中闖出一條生路,更影響了韓國 2002 年的總統大選結果。這些現象正象徵著新聞媒體趨勢已逐漸從傳統傳播走向公民傳播,從精英壟斷走向大眾參與,創用者不但能跨地連結,也能即時互動。

不過網路工具發達使人人可以發聲,也引領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當資訊遠超過傳統大眾媒體採訪網處理能量,活用工具、編織網路、集中瀏覽與建檔成為匯聚資訊的必要方法。Goolge 的快訊追蹤、RSS 訂閱與閱讀器、網上論壇的群組交流都是蒐集情報一大利器。理想的情報網,需要大到能涵蓋所有關注的面向,卻也要小到能到輕鬆掌握。因此陳老師傳授方法,當滾雪球擴充網絡之後,便要挑選聚焦關注幾個重要的人物與部落格,隨時增刪校準。陳順孝老師也表示「只要資訊網絡夠綿密,一則新聞如果真的重要,它自己會跑來找我。」至於集中瀏覽,則可利用 Ipad 的 Flipboard 軟體,創造一本屬於自己專屬的個人情報雜誌。

 

                       ▲新聞書寫結構圖。來源:http://www.ashaw.org/2011/03/blog-post.html

最後,寫出一篇好新聞,精準的敘事,是總和上述資訊的最終成果。傳統的倒寶塔敘事結構,是在戰地緊急情勢中發展出來的,有著能使讀者快速掌握資訊的優點。但根據研究顯示,此書寫方式卻也讓人容易遺忘,因此陳老師在 1988 年 Van Dijk 新聞報導結構圖的基礎上,創立一種新型態的新聞書寫結構 :新聞編寫主要分為標題、導言、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可依事件的時序、面向、探索與辯論分為四大段,這種不同於傳統倒寶塔的寫作方式,有著加強故事性的特質,在搭配精準的主題、切題的案例、生動的文字與合身的文體等要素,則能成為一篇良好的新聞報導。

數位時代的新聞編寫,從訊息的匯聚、篩選與寫作,必須從社會大眾出發,結合網路科技,在精準的敘事的基礎上,量身打造每一則優質新聞!(完)

※更多內容請至陳順孝老師網站瀏覽:http://www.ashaw.org/2011/03/blog-post.html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