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競技場-莊普個展」
展期:110年5月18日(二) ~6月19日(六)
茶會:110年5月18日(二) 10:30
時間:10:00-17:00(周二至周六)


地 點: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展覽室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

對奕,直到藝術在未見之處浮現

文|張禮豪

「事實上,藝術恰是那逸失的連結,不是已然存在的關聯。藝術並非你眼中所見;而在斷裂的缺口當中。」(What art is, in reality, is this missing link, not the links which exist. It's not what you see that is art; art is the gap.)——杜象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法國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無疑是濫觴於美國1960年代的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最重要的先行者;巧妙地使用大量的現成物(Ready-made)創作,同時以帶有詩意的命名來挑戰語言的意義,藉此顛覆人們的既定認知。對他而言,藝術既不是為了說明事物,也不是為了解決任何所謂的問題,而是藉此回應一己的生命與精神狀態。

同樣的,一向深喜藉由不同創作媒材的疊合拼湊,讓意義上的斷裂或空缺成為思考的核心所在;莊普在此次「手的競技場」一展中,也企圖透過自我心靈與不同材質之間的交感,讓藝術不再停留在預設形式架構下的「製造行為」,而更全面地傳達出生命情感流轉的樣貌。

充滿遊戲性的操作延伸

場中最為主要的系列創作,重現了在玩具短缺的孩童時代,人們將手當作遊戲工具及場域的記憶。莊普拍下自己各種手勢的影像延伸為其記憶的載體與隱喻,並且和通用的手語存在著某些相似,其它大多有區隔與變異,進而建構出另一套獨立的語彙及修辭。以這些多年前拍攝而得的影像為基礎,加上印刷品的拼貼,乃至於直觀地任顏料或點或流在其上,再搭配約莫相同尺寸、以其一貫捺印而成的近期繪畫,並置於封閉的透明壓克力盒內。

在這裡,持拿著方寸之印反覆戳印的動作與姿態,無疑同為手的展演與延伸;形成的極簡畫面與對照搭配的影像作品像是偶發性的符號一般,意義(假設真有其存在)隨著觀者而不斷出現擾動與變化,卻始終並未指向一個確切的去處。於是,兩種不同語法結構的視覺語言被刻意擺放在同一個空間框架裡,可能交會、碰撞,或是毫無干涉地各執一詞,頓時迸生出一種視覺上的混淆、辯證,以及不同文本充滿曖昧玩味的互文關係,進而拋出了意義始於何處的探問。

杜象不但熱愛西洋棋,且棋藝之高已臻職業水準,甚至還曾在法國導演赫內•克雷爾(René Clair,1898-1981)執導的電影《幕間》(Entr'acte)中與另位畫家法朗西斯·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1879-1953)演出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屋頂下西洋棋的畫面而蔚為一時美談。故而,莊普此次首度發表的錄像作品《最後的圍棋》,則儼然有遙向杜象致敬的意味;所不同者,在於莊普選擇更具有東方禪學思想的圍棋來代入。影片裡男女執子對奕,最後並非勝負之分,反而更多是回歸「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陰陽」的思想寫照。

此外,《交錯取勢水長流》與《新雨淋漓山水流》兩件,同樣是持印如執子的操作延伸,在星羅棋布的構圖中陡然出現或粗或細的幾匹白練自天際垂墜而下,雖說隨著主要色調的差異使畫面流露出截然有別的氛圍,卻一致地隱約勾勒出傳統文人所追求的巨碑山水想像……無論何者,對莊普來說都像是手的競技場;最後,讓我們來到他所設下的珍瓏棋局對奕一番,而藝術將在那未見之處悄然浮現。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