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遠齋的窗戶面東,那是賞覽日出月升的方向。只不過,想一睹日出的丰采,總得晨起守候於天之未明。而月升之韻致,卻能在朔望之間,於不經意的時刻邂逅!
說到月亮,難免會聯想到中秋節。記得早年負笈西去時,秋節的主角還只是柚子和月餅。回國後的秋節,卻是校園裡、公園中、乃至於住宅陽台上,馬路騎樓旁,都有人在烤肉。很納悶這個秋節習俗,源於何時。直到去年的新聞報導,才明瞭這是金蘭跟萬家香兩家公司,因推銷烤肉醬而創造出的新風尚。
也還記得,高中國文課,有回老師檢討作文,提到某同學寫了:「那晚,滿天的星星,圍繞著皎白的月亮......。」說該同學矯作文章,因為該同學顯然不知有「月明星稀」之理。
噫!有道是:「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石多路不平,人間情多心不寧。」所以范成大的車遙遙篇裡會說:「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想來星月同耀穹蒼,知心長相左右,真是可願而不可得耶?----------------
前人嘗言:「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人們也不斷的將這份物我交融之情,寄託在詠月的詩歌之中。日前松濤電台介紹鄧麗君,就讓我回味起「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經典之作,腦中也不期然的對出「松月臨窗照,濤聲伴冊吟」的聯來。幾張在中大拍到的舊照,則是擺在下面,與大家一起賞覽遠近不同的月色。賞覽之餘,希望大家來接龍,分享一下妳/你所喜愛的、與月亮有關的詩詞或歌曲,好嗎?
張心齋: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沉與上,如同人之進退,充滿著人生的智慧
寄情於月的人是善感敏思的人
自比如月的人是孤獨寧靜的人
謝謝白鳥之歌,很高興在這裡遇到品味過張心齋字句的人。而今天適值孟夏望日,此時又是一幅朗月當空,星兒寥落的景色。
其實,星星一直待在遠處,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用自己的光芒,以含蓄的方式,驅散些清夜的孤寂,指引出穹天的方向。聽過有人自比如星,也應該有人會寄情於星。而會寄情或自比於星的,又是怎樣的人呢?
吳老師寫月的文字典雅脫俗,但三張月亮的照片卻一點都不古典,第一張背景是文明世界的萬家燈火,第二張像太空人拍回來的,第三張則簡直是路燈,三張都拍得很有創意呀!
之前就有人反應,那張照片讓人聯想到NASA。後來又有人告訴我,會寄情於星星的是太空人。而如今,曾老師也作如是觀。我…,我…,我不太會「說」啦!
其實,身為有情之命的我們,若能寄情於有情之命,再經由賦與無情之物感情來傳情,那意境應該會更好吧!
黃友棣的歌詞:「...卻笑他,紅塵碧海,幾許恩愛苗,多少癡情種,離合悲歡,枉作相思夢。參不透,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水月-
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是啊 世上能有多少是長久永恆呢? 一輩子的東西不也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嗎?
水月 同時也是雲門舞集的一支舞碼
林懷民先生創作此舞碼的核心概念就是「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水月是很平靜的一支舞 舞者不要留下任何一點痕跡 就如水月一般
從一開始就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
謝謝EH!您的留言沒有讓我想起跟「月」有關的詞句,倒是讓我聯想到王夫之的「鏡花開落原無影」來。
是的,世上能有多少人、事、物是長久永恆的呢?但也正因為存在的有限性,讓我們能賦與「存在」意義與價值。而意識到「鏡花水月」的虛無,是不是也讓我們能更用心的去看待真實存在的花與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