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 . 米勒的作品,尤其是俗稱的「方尖石塔(自傳)」三部曲,以及「薔薇十字架三部曲」( The Rosy Crucifixion Trilogy ),觸發文學文本中視覺再現的問題。米勒的作品中實際與虛構的畫作與畫家,屢見不鮮;繪畫的痕跡無所不在,成了敘事者和讀者與文本和世界的關係之中介,從而引發語言在描述其他形式的藝術時,穩定度的問題。讀者透過敘事者的藝術經驗,藉由視覺描述,就書寫語言所及,進入藝術刻劃的世界。本篇論文中,我嘗試勾勒出繪畫行為浮顯在米勒的作品中的幾種方式,共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觀念視覺藝術描繪」( notional ekphrasis )。敘事者所經驗的情節故事之描繪,猶如繪畫本身,或類似實際不存在的繪畫,亦即米勒在字裡行間創造出的繪畫。第二類則涵蓋米勒在其文本中,為進一步闡述或描繪某一段情節,而指涉繪畫及畫家的方式。許多相關章節中,敘事者暗示他不經意間描述的周遭事件令他回憶起實際的畫作,或者畫作之局部。我稱這種書寫功能為「指示視覺藝術描繪」( referential ekphrasis )。最後,米勒在繪畫行為中鉅細靡遺地描繪自我,並且涉及繪畫過程和媒介相關的各種元素,我稱這種書寫形式為「主動視覺藝術描繪」( active ekphrasis )。在投身幾種相當複雜、自覺的視覺藝術描繪( ekphrasis )形式的同時,米勒發展出嶄新的書寫風格,鼓勵讀者思索語言作為穩定的溝通工具之不可能性,重新思考書寫行為作為直接無礙的再現模式,而體察到所有語言使用皆為生生不息的創造模式,不斷模糊藝術媒介及其期待之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