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法蘭西皇家繪畫暨雕刻學院沙龍展在十八世紀中葉的蓬勃發展,不僅可從展出畫作的數量大幅增多得以驗證,從展出的畫類日趨多元也可窺之一二。這樣的發展趨勢,不僅說明了自該世紀初以來,北方畫家與其偏好描繪自然景緻的創作觀,啟發了法國藝術家重視風景的表現,同時也暗示著學院畫家在選擇參展沙龍的題材時,可以享有足夠的自主權。根據當時沙龍展的展出目錄(livret),參展的風景主題大致可區分為以下幾類:一、取法狩獵畫家德波特(Alexandre Francois Desportes, 1661-1773)與巫德利(Jean-Baptiste Oudry, 1686-1755)的風景表現;二、以「寫生」與自然光效取勝的風景畫;三、取材於歷史與神話典故的風景;四、懷古風景;五、表現『超乎尋常、無可名狀之美』(sublime)的風景;六、宛同地方誌的風景畫──「景觀畫」(vue)。由於十八世紀後半沙龍展的風景表現,使風景寫生的觀念正式納入學院的藝術教育體系。而沙龍展對風景畫家的開放政策,也能夠讓享有盛名的風景畫家,獲得學院與藝評家的重視,起碼在維爾內(Clauede-Joseph Vernet, 1714-1789)之前,從來沒有一位風景畫家能像他一樣,獲致如此崇高的榮耀。更重要的是,經由沙龍展出以及藝評人士大力推薦的風景畫,不僅能藉展出之機會,推廣欣賞風景的品味,鼓勵私人收藏風景畫,並且讓原來只具有裝飾性功能的風景畫,成為與歷史畫一樣具有教化廣大觀賞者之功效的畫類。也因此,當十九世紀印象主義畫家推翻學院「歷史風景畫」的品味被視為是法國風景傳統之現代化的表徵時,不要忘了,印象主義畫家的發展基礎正是建立在十八世紀的藝術理論者、評論家、學院教育與沙龍展對風景表現的全力支持之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