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夢-口袋裡的寶貝
展 出 者:吳育霈、黃韶瑩、詹詠幀、裴靈
展 期:104年3月16日(一) ~ 104年4月4日(六)
開幕茶會:104年3月17日(二)11:00
開放時間:10:00-17:00(週日休館,週三延長至19:00)

地 點: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展覽室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

超 超 夢Hyper-surreal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李惠芳

夢來自主體經驗,超現實幻覺的形構,展覽名稱—「超超夢」,不拘任何單一解釋,開放解構的文字,提供觀者徑自解讀想像。展覽名稱源自神奇寶貝「超夢」的發想,其為神奇寶貝中首度透過人類創造的生物,指涉古老藝術「art」的延伸「artificial」,也就是人造物,平行隱喻四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黃韶瑩《How lovely》透過色彩鮮豔、毛茸茸有機形體的抽離,呈現對消費社會中「去本質化」的控訴,展示出人類對物件的欲望,感官之中,擁有的欲望,成為甜膩的空轉。同樣來自對形體、框架的思索往復,另一件作品《災難性成長》中,勾勒出對藝術家自身對「迷惘」的想像,合宜的容器,是否成為某種囚禁的邊緣,所謂「自己」,是否是框架中所形塑而來的樣子?

裴靈《高腳椅徒刑》表現出罰坐在高達2公尺椅子上的孩子,以螃蟹眼柄的樣態投射孩童的無辜天真。反思質問,該如何看待犯錯的人,在成人與孩童的身份倒置後,罪與罰之間的拿捏,是否相同?在既定的社會眼光中,提供另一種思考、判斷的方式。

吳育霈《無題系列作》仿若考古遺跡、形體枯槁破敗,又如遺留下的蟬褪外殼般,質地輕巧。作品顛覆捏陶既有的方式,首先將土乾燥後,形成土粉的形態,透過反覆燒造,反轉媒材土釉之間主客依附關係。創作過程中,比若儀式般烹飪下廚,反覆舀淋釉料、燒製,與日常生活方式疊合的形態,一種新路徑的創造,對於容器空間的重新詮釋。

詹詠幀《理想社區》中,以上、中、下的配置呈現。上層造出整齊合宜的無人住地,中空的抽離,底層則以墓園的想像表現。詹詠幀自言道:「想描寫出大眾關係中平庸的邪惡」,天上、地下二層對立世界的隱喻,無辜受害者的殉身,指控現代社會中,對於「真實」的理解與追尋漠不關心,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進而引申出刻板印象、價值觀等辯證關係,自作品為起點,給予新的發想。

本次展覽集結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四位藝術家:黃韶瑩、裴靈、吳育霈、詹詠幀。四位藝術家,作品中重新對雕塑概念的演示,離散卻又聚合其間,對現今社會現象,透過作品,提供思索的起點,以不同展演的方式,顯影各自夢的囈語。

「超‧超夢特展」觀後感

文/江祐宗

藝術,對我而言,特別是當代藝術,已經不止於是對於美的追求了。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它所要做的是站在第三人的角度,透過藝術家獨特的眼光,去讓這個社會擁有更多元的聲音,同時也讓更多人去看到這些不一樣的聲音。

超?超夢,這四位藝術家想要超越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夢?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說道:「每個夢都顯示一種心理結構,充滿了意義,並且與清醒狀態時精神活動的特定部位有所聯繫。」也說過:「夢是慾望的滿足。」;如果以這樣來看的話,「超?超夢」是不是意味著作者們想要將夢境中的那個理想世界,拉到現實當中呢?透過藝術品,去打破現實及虛幻之間的隔閡;超越了道德價值體系,而更直接的去刺探觀者們內心純粹的人性價值。在展覽當中,四位藝術家:吳育霈、黃韶瑩、詹詠幀、裴靈,從四個議題出發,讓我們去看到他們的「夢」,進而去思考如何「超夢」從而達到「超?超夢」。

先看黃韶瑩吧!由前陣子「彩色小雞事件」為出發點,再透過一系列的作品,讓觀者們去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當我們將一個形體放進我們所建構的框架之中,那這樣的一個行體是否還具有他自身原本的意義?從《How Lovely》這件作品來看,當小雞為了被人類的私慾所滿足,而被商人染成各種顏色,那它還具有其生命原本的特性嘛?亦或是已被名為「商品」的框架所扭曲其原本的價值呢?

再者,將小雞投影到人類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被社會各種框架所束縛著:同性戀者為滿足社會認知,而違背自我與他人成婚、男孩女孩為符合父母期待,而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當我們今天被父母、師長乃至於社會、文化的價值體係、框架所俘虜,那我們還是「我」嗎?還是只是這個價值體系之下的「傀儡」呢?

裴靈的《高腳椅刑徒》是本次展覽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作品。《高腳椅刑徒》本身高度所帶來的壓迫感,加上鑄鐵的下半部以及石雕的上半部,更加深了「刑徒」一詞所帶來的份量以及他所要表達的那份沈重以及絕望之感。

教育,一直是每對父母、家庭甚至是社會、國家一個很重大的議題。 « Action, Re-action » 是在教育當中很常被用到的一種行為模式,卻也是最常被誤解的異種行為模式。其原意是要,透過行為者(通常為被教育者)與反應者(通常為教育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行為者去模仿、理解反應者所做出的回饋;然而,他卻持常被誤解為:處罰。想想看,當一個家庭的教育只剩下懲罰,是怎樣的一個情景?更何況許多時候,成人往往會忘記小孩的本意以及他們尚未「社會化」的這件事實(至於社會化究竟是好是壞,那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而為適當地拿捏罪與罰(姑且先說是罪與罰)之間的比例。況且,若加上「孩童尚未社會化」這一事實後,他們的Action根本就不應被視為「罪」;倘若沒有罪,何來罰呢?

詹詠幀的作品,反映出了當今社會另一個可悲的事實——「居住權」。在符號學當中,「上」這樣的一個表徵,我們常視其代表的是「天堂」或是「神」,從而可以衍生為「好」的象徵。而在詹詠幀的作品當中,「上」的這個部分,總是被一些「空殼房屋」所佔據著,然而與其相反的「下」的部分,卻可以看到「生命」的表徵;在《理想社區》這件作品中,不難讓人聯想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話,亦可直接投射到當今的社會現象——窮人即使終其一生的努力,也無法負擔的起,高於「天堂」的那些空殼房屋;而當房屋失去其原本的意義時,縱使擁有著虛華的表象,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吳育霈,一位大膽的實驗家。他透過對媒材得不斷的試驗,打破其原本「主」「從」之間的關係,去表達出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到底存不存在著所謂的「主」與「從」,如果存在的話,那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是必然不變的嗎?我想這樣的一個問題,也是普遍新世代的年輕人心中都存有的一個疑問。在這樣的一個資訊爆炸的世代,知識已經不再被掌握在所謂「長者」的手裡了。既然如此,那在社會的權力體系中,年輕人還會是長者的附庸品嗎?亦或是我們應該勇於的去發表自己的聲音呢?

所以,「超?超夢」,究竟要超越怎樣的一個夢呢?
我想這便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要去思考的:我們所希望成就的、實現的道德體系或是普世價值究竟是什麼?而它有其存在的必要嗎?而又我們願意為這樣的期望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

夢境,是人類慾望的投射。

就讓我們超越自己的想像,去期盼跟好的未來。

 

<超超夢>參觀心得

文/范強

我認為藝術是一種經過主觀解釋而誕生想法,激起共鳴的方式,所以我參觀展覽不喜歡聽既有的”他人意象”,因為別人的想法是不能使我有所共鳴的,甚至制約了我看事物的角度,即使是”作者”來解說…

先來說說裴靈的作品:高腳椅徒刑,訴說著一則短短的故事:一個小孩因為一些原因而被罰坐在高腳椅上,本來是覺得沒甚麼大不了的懲罰,卻在小孩體會到”孤獨”和”不自由”後心情風雲變色,潸然淚下,那本來就有些嬰兒肥的面頰顯得更加豐腴,淚痕在臉上的垂直線條和哭的紅腫的臉就像一隻”螃蟹”一樣,小孩哭著體驗著”悲傷”,我笑著觀賞著”悲傷”,而不同於其傳達出的”悲”意,我感覺到了笑意;如同它處於地上毫不顯眼,我也不去在意它叫什麼,一個靜立的砲台被風雨鏽蝕著,無聲矗立的它正守護著什麼,不過恐怕被守護的對象不會察覺吧!因為它是如此不起眼,就像國軍守著防線,守著毫不知情的人民,感受著它所傳達出的”靜”,漸漸的它越看越像個人,或許是因為人是我等最容易想像的形象,不過這都不重要了,不起眼的東西就讓它靜靜存在就好,勉強挖開深究,未免太不識趣

黃韶瑩的作品展現出了對生命的關懷,<how lovely>和<災難性成長>都在訴說著人類的殘酷,將生命的價值縮小去放大利益,將生命玩弄於股掌之間,正是那”彩色小雞”,自許萬物之靈卻是地球上最不能忍受與它物共存的生物,駕馭其他生命的是那股”傲慢”嗎?還是”貪求”呢?那些噴上的色素在人看得開心的同時,可是在燃燒著小雞的生命;當我們看著籠子裡的鳥禽,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在無辜的狀態下,被判了死刑!看官們可都是那無理的”恐龍”法官,不見他們奮力的在繡化的籠中掙扎,笑著傲視一切,都看到了嗎?那生命最後的火花:那繽紛和?出籠子的羽
吳育霈的作品雖無命名,但是我感覺到”環保”與”自然和諧”的概念,單看外表就如同鏽化或火蝕的相當嚴重的金屬廢棄物,正因為它是垃圾所以才能靜靜地躺在那裏,記錄著自然的每一分變化,那鏽蝕的洞含鹽分或濕氣的風走過的證據,那火蝕的坑是氧氣和可燃物攜手走過的足跡,那表面附著的土記錄著各地的地質特色和風貌,一切的一切竟在不言中,光從其中透過灑落在地上,這就是獨一無二的藝術!那名為自然的雕塑家,將時光刻在這些垃圾上,通過光,讓影訴說出來,使垃圾再一次有了意義,環保與自然和諧表露無遺

<理想社區>是一件4D的作品,經過隱藏其中7分03秒的影片提示,時光將回到過去,描述著現在所看到人去樓空的社區變成這副慘狀的原因:一群士兵各自手持武器在其中站崗,人群四處張望不知所措,緊張和不安瀰漫在空氣中,在這如同一觸即發的狀態下,一隻老鼠竄出在其中悠晃,說明了人類在面對的窘迫對老鼠來說無關痛癢,過度反應的人類和怡然自得的老鼠形成對比;我想這社區可能發生了鼠疫,人類手足無措的對象正是老鼠,恐懼驅散了人群,社區逐漸分崩離析,然而人類要一並帶走這一切的元兇,最後老鼠犧牲了,但是喚不回的人,只留下當初記錄著這一切事件的建築,這一片的死寂,播放著的影片更增添心中的空虛,如同老鼠那找不回的生命,熱鬧社區的昔日也已經逝去了…

總結來說,裴靈觀察並且在乎的是社會中的小人物,因為他們各自的小故事,展現了純真和質樸的一面,將意象聚集在了觀察上;黃韶瑩則展現對生命的關懷,藉著事象向觀者闡述其所聚焦的事件上,使觀者能感同身受生命的衝突和力量,讓我們不要忘記這些被無理犧牲的生命,意象聚集在表現生命的力度上;吳育霈表達出自然的意象,藉著回歸自然的過程帶出和自然調和進而成為藝術的垃圾,凸顯出環保的概念;詹詠幀的作品則是有令人深刻的敘事,帶給觀者的故事中有動物與人之間的互動,個人依照想像力譜出獨特的故事,並在自己的故事中產生共鳴;展品合不合展覽題目和作者到底在想什麼我不太在意,不過這次的展品給我蠻多畫面及想像,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體會展覽跟我世界的共鳴才是最大的收穫

 

超超夢

文/陳盈臻

作夢,已經是離我好遠的事了。亦如我對「超夢」的印象,深刻但模糊。小時候,天馬行空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沒有新知識的侷限,沒有時間壓力的緊迫,有的只是無法測量廣大無際夢想。那時候的我,樂於接受新事物,享受每一天的多采多姿。卡通,是很好的夥伴,激發自己的想像和模仿能力。我快樂地活在每一天,那時候對「超夢」的喜悅,只因可以和哥哥們一起沉浸在超夢的世界裡。

他是「超夢」,在午夜夢迴的時候,我想起了還有這麼一隻獨特的玩伴,原來他不僅乘載了童年的回憶,也將我推向超越夢幻的那一方。

那是一名沒有雙眼的小孩。不對,也許有,只是那不是他的雙眼而是螃蟹的。他的臉腫腫的,是被打了嗎?他在那麼高的地方,會怕嗎?這是我的一連串疑問。作者敘述她的構想,那是一名吃海鮮會過敏的頑皮小孩,因為做錯事被懲罰坐在高高的高腳椅上。對於大人來說懲罰只是一件小事,而對於小孩來說,懲罰足以造成世界的顛覆。隨之而來的反思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否也遭遇同樣的處境?當我們看著新聞一幕幕播放著死亡車禍、火災意外、情殺、罷工……等時,心理瞬間產生一些感傷、一些憐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淡忘了,感傷消失了。但那些活在真實發生事件中的人們呢?依然痛苦著,傷痛像枷鎖禁錮著他們一輩子。

我們是不是該換個角度看看這個世界?做一些能力可及的事。

作者認為石頭是世界上神奇的媒材之一,有著最堅硬的內在和最溫潤的外表,而金屬可以無限延展。這些看似冰冷的媒材,擁有著無限的可能與想像空間。

那是一片一片的羽毛鑲嵌在一處,突顯了生命的擁擠和庸碌。聽說,那是古早時期捕捉禽類用的籠子,那它曾經見證過多少驚惶與窒息呢?對我來說,這是一套太過寫實的作品,血淋淋地呈現了人類的貪婪與自私,卻也深刻地敲醒了我心裡重視社會倫理價值之處。

其實我也有想過作者運用真的羽毛當作素材以達成喚醒人們對動物保護的重視是否太過消費那些動物了。解釋了那麼多,我還是懵懵懂懂。我想那便是藝術吧!不應該受限於世人的價值觀。藝術對我來說是自由的代名詞,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創作,因為是藝術,不用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用遷就每一個人,那便是藝術,這是我對生活美好的嚮往。

第一眼,我看見的是地上的剪影。那是雪花的影子,我想。我從未見過真正的雪花,那是我對雪花的幻想。繞著展品走一圈,又出現了一抹中國風味,那是喜氣洋洋的剪紙藝術。將視線移置展品本身,那是一塊塊火山熔岩蛋糕,糖粉晶晶落下,空氣中好似充滿了甜味。我想,這套作品是我寄寓最多幻想的一件。左者解釋的不多,大多是技術手法上的解釋,我喜歡這種感覺。在文學上稱為讀者詮釋,將解釋作品的權力交付給欣賞作品的人,留給作品無限的可能。

你們說這作品是呈現一種反客為主的概念,顛覆以往製作陶器的手法。我也很喜歡這種超脫傳統的感覺,好像掙脫了什麼一般,自由清新。

水泥牆透露著斑駁與淡淡的憂傷,那是都市裡的人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心理無限迴盪的悵然失落吧!少了人情,陽光便照不進來,儘管有無數扇窗。這是一處幽暗陰濕的社區,電視螢幕閃爍著詭異的光,重複撥放著一股異樣,在三角型玻璃櫃的草地上,躺著一隻無助的小白鼠,它緊閉雙眼。我們也是這樣的吧!在這灰黑裡的世界徘迴著,等待救贖。

我爬上階梯窺視那傳說中的天堂,不禁懷疑我真的有那麼想要前往那方樂園嗎?建築在冰冷水泥牆之上,有綠草、有藍天、有光亮。生活在水泥建築之下的動物們難道沒有光亮嗎?人們到底在追逐什麼?是享受,還是那安寧祥和的氛圍?而在他方爭相窺伺的人們呢?又在期待些什麼,成為天堂的一份子嗎?那天堂遲早有一天會擁擠不堪吧!

超超夢以超越現實的手法,展現了對當代社會氛圍的質疑、多角度觀看社會的視野,展現人類對於社會予取予求的不堪,警醒人們是時候該正視自己生活的世界了。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