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時序—李基宏個展
展期:106年3月13日(一) ~ 106年4月1日(六)
開幕茶會:106年3月14日(二)10:30
開放時間:10:00-17:00 (週日休館,週三延長至19:00)


地 點:中央大學藝文中心展覽室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田伊婷

對李基宏而言,藝術是一種回顧的方式。透過藝術創作檢視自身的生命經驗、一路走來的行跡,來釐清自己真正重視與在乎的事物。李基宏對藝術的概念深受台灣前輩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影響,從謝德慶的作品中體會到藝術既無用又無可取代的矛盾。然而,相對於謝德慶作品中的核心價值,以「浪費生命」和「無意義」來強調意義的存在,用自己的身體與生命來反抗與挑戰人為的社會體制,李基宏則是從順於社會體制,在體制中尋找藝術家觀看、創作的位置。

李基宏將錄像作為他藝術觀念的延伸。錄像所具有的時間性,能納入更多資訊,來記錄由身體行為反映出的概念,提供更長時間的觀看,也更容易與觀眾溝通。大部分的作品在播放時,會特意取消影片中的聲音,以避免誤導觀眾的注意力,讓影片成為純粹會動的畫面。畫面中的人物進行著重複的動作,而影片重複地撥放,即便並未從頭看完,也能因為看過動作的過程,了解作品的概念與想法。

李基宏此次展覽的作品多以「月份」、「工作」為題。「月份」是工作的區分單位,以「工作」來當作作品名稱,意味著每天每月做的事。作品裡出現的「人」,多是藝術家本人。藝術家將身體當成測量的儀器,透過身體的感受,去理解時間、空間,並反思藝術創作。這也受到謝德慶的啟發與對其作品的感想,因為身體是最貼近藝術家本身的創作媒介,能最直接的反映藝術家本身的生命歷程與經驗。

不過與謝德慶將重複的動作拍攝後縮時播出相比,李基宏做的是將長時間的動作透過錄影進行疊合處理。在作品後製中,透過調整圖層的透明度,呈現出重疊的動態畫面。在拍攝時講求準確度,讓背景透過疊合越漸清晰,而人物動作則因為誤差而模糊。突顯動作之間的差異性,也反映出李基宏認為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時間的緩衝與落差,而非即時的回應;透過重複動作之間的時間差,來體現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張靜思

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人們對「時間」的經驗與感知已不如從前,李基宏巧妙運用影像的特殊效果,並以自身身體的感受,理解時間的流逝,藉影像帶領觀眾一同體會時序的轉變。本次展出李基宏多件《月份系列》作品、《13次彩排》、以及《上學路上》,呈現藝術家對時序流轉的詮釋。

李基宏的錄像作品,多以疊影、縮時呈現,該創作手法源於棒球投手球路測試影片,藝術家將每日所紀錄的影像刷淡並重複疊合,此表現手法,特殊之處在於,靜止的事物在影片疊加後會越來越清晰,且不會有疊影,反之動態的事物經疊加後會呈現出如幽靈般的模糊疊影。本次展出六件《月份系列》作品,此系列屬李基宏大系列的影像創作。「月份」通常為工作的區分單位,而“work”此字在英文用法中具有雙重含意,其一為作品,其二可做工作解釋,翻譯成中文後,李基宏選擇以「工作」作為作品名稱,意味每天每月所執行的工作。此系列六件作品,其中《五月的工作》,李基宏重疊一個月內每日早晨所拍親身掃地的影像,藉由每日掃樹葉,說明永遠不停的日常瑣事。另外《七月的工作》、《九月的工作》呈現藝術家每日擦玻璃,為期一個月的影像。玻璃於李基宏有另一層特殊意涵,他認為我們感知到玻璃的存在是因為它髒,將之擦乾淨後我們便無法覺察它存在與否,也是藝術家認為擦玻璃的有趣之處。《13次彩排》源於美國駐村的創作邀請,與編舞家林文中共同合作,由他負責發想,並下令請舞者作動作,一次循環三分鐘,最後將十三次的彩排成果疊合,也是本展中唯一有聲音的作品。《上學路上》為李基宏每天帶孩子上學,持續一學期,孩子每日走路速度不一,加上不定點的攝錄,將每日記錄的影像疊合後,產生模糊的效果,此件作品唯一清晰之處為李基宏停下腳步,讓孩子離開的街景。
李基宏的作品沒有片頭片尾,播放時呈現一段動態的畫面,正如會動的繪畫一般,而錄像作品簡介一般標有影片長度,重複播放時,李基宏不期待觀者完整看完整件作品,從中段看,也能瞭解其中的概念和想法。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林婷毅

2001年取得美國紐約長島大學藝術碩士的台灣當代藝術家李基宏,在畢業之後即投身於藝術紀錄片上,而工作後的自己則將工作和創作分開,卻也希望二者之間有所連結。這次在中央大學展出的「透明時序」,表現手法上多是以縮時和疊影的創作方式呈現,使用這種表現手法正是和畢業後的工作與棒球的球路訓練疊合錄像有關。

所有作品中唯一的攝影作品──《20081029-SQUARE》是在「月份」系列作品之前的「一天」作品,劃分出人為的時間概念,以都市的景觀為背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天,以人為控制挑出一天不做工作,只是一直重複繞走在公共廣場,這代表著從日常生活持續重複循環中,找到一個概念或態度,而「走路」是隨時都可以做的行為,不用想任何事只要一直看著目標向前行,且以自身身體進行,身體感較強,也較能夠體會時間。「月份」系列作品以”Work”一單字為題,在中文上可表達為工作或作品的雙重含義,時間單位上以工作發薪「月」為限制,期望透過作品的創作來回看自己,並藉此尋找著工作和創作之間的平衡。李基宏以錄像表現媒材重新省思自我定位,思考我們生活周遭的變與不變,時間的控制與被控制,除此之外,也思考著藝術對於自己的意義。

在展出的作品內容中,李基宏以自身身體重複日常生活中看似單純或無意義的行為,感受身體存在現實生活的位置與意義,將身體與藝術建立連結橋梁。李基宏以身體當作創作媒介的想法,源自於求學時期曾和台灣行為藝術家謝德慶的碰面互動,思考作品的方式與對藝術的概念深受謝德慶的影響,現代社會快速的轉變下,物質性大大超越精神性,人們對身體與時間的經驗與感知被削弱,在謝德慶的作品中呈現出生命與時間的「虛空」,引發李基宏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透明時序」整體作品圍繞著回看自我、時空中的存在感體會以及自身周遭的固定或變動,作品創作融合了日常工作的生活,平常不起眼、瑣碎的事物在李基宏的錄像捕捉與詮釋下,彷彿開啟視覺的另一種觀看方式。掃落葉、擦玻璃、行走、表演前一次次的彩排,這些重複性的行為藉由將平行時空縮時拍攝,垂直疊合在影片的後製剪輯下,呈現出固定清晰與變動模糊的視覺對比。李基宏對於藝術的思考採取反方向,當人們正著走他就以反著走行進,因而在影像的世界中,他觀察、體會、捕捉與紀錄,更用身體去反映出自己的概念。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冷庭蓁

濃縮的時間記錄,不斷的重複循環,在看似無盡且一致的身體動作中探查出日常規範下的差異,即使是一樣方向一樣的前進一樣的轉彎,其角度、速度與力道皆會有不同,更凸顯空間上所發生的變化,並以自身的身體感知時間,透過每次每日的重複,一片片如幽靈般的薄透影像疊合出一段具有厚度的時序。

李基宏於1972年出生於澎湖,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而後赴美國紐約長島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在美國唸書時曾擔任謝德慶的電腦老師,思考方式與藝術概念因此深受謝德慶的影響,在他的啟發下,李基宏認為身體是最貼近藝術家本身的創作媒介,身體也是能最直接的反映藝術家本身的生命歷程與經驗,透過身體的行為藝術與影像的結合,記錄所做的重複之事。對他而言,錄像相較於攝影,一段長度的時間比起決定的瞬間,更能訴說他所想談及的作品意涵。

這次的作品中,有以月份作為工作的時間單位的作品,其中的「work」被賦予雙重意義,是作品,也是工作的意涵,如每天每月所做的日常之事。《May’s Work 2013》在公司附近馬路中央分隔島的小公園掃落葉。或是《July’s Work 2013》在固定位置擦玻璃,其畫面中可見固定不動的背景建築物非常清晰,然而擦玻璃的動作和噴灑清潔液的流動卻是模糊的疊影。另以其他時間為單位的有《13次彩排》,這件作品與編舞家林文中合作,一次彩排三分鐘,最後將總共完成了十三次彩排的成果疊合起來,其中聲音是指引台上動作,是別有意義與重要性,疊合起來如回音一般,這也是這系列中唯一有聲音的作品。《20081029-SQUARE》則以人為控制的時間概念,挑出一天不做工作,只是一直重複繞走在公共廣場,這也代表著從日常生活持續重複的循環中,透過走路的動作體會時間的強度。

在李基宏的影像中有許多如薄霧般透明的疊影,跟尋著時間的重複循環,展開身體軌跡的運動,時間與空間之間的敘事關係凝聚成影像,在鏡頭下的視野也拓展了我們對於日常的想像,在這以次以天以月的時間軸上,皆印記在透明的時序中。

 


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江佩諭

透明的疊加的人形,如幽靈般的在影片中遊走,所處在當下的時空中卻又不僅是當下的存在。李基宏,受棒球投手球路測試訓練的方法所啟發,在作品中大量運用疊加和縮時的技巧。把近一個月的龐大圖層,在刷淡、調低影像透明度後,再加以疊合。這種影像手法,把不同的時空中的影像,合成為一個畫面。每個片刻,都是一個月的縮影,四月一號和四月三十號在畫面中,同時存在著。

畫面上,李基宏自身的身影,來自行動藝術家謝德慶對於藝術的觀念。洗禮於謝德慶的作品後,李基宏認為,唯有身體是無法隱瞞的,最能最直接的反映自身的生命歷程與經驗。他藉由身體,去測量時間;透過身體的感受,去呈現心理時間的變化。實質的時間並不會改變,但因著人的感受,心理的時間也隨之變動。憂煩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漫長,開心的時光卻又總覺得短暫。《20081029-SQUARE》,李基宏以「一天」的時間,不間斷的行走,重複繞著工作室附近的公共廣場,一圈又一圈直到一天的結束。以似行動藝術家行為,用自身的身體去知覺、體會時間。

這次於中央的展覽──透明時序,所展出的展見多是李基宏較大的系列作品,為月份系列再加上兩件新作。月份系列的計畫起點源自李基宏在美國剛畢業後,於南海藝廊的第一場創作展,其計畫一直延續至現在。月份系列,其作品命名為「月份加上work」。月份,常用於工作的單位,如:以月來領薪或工作幾個月;”work”則有工作和作品的雙重含義。除了是當月的作品,也代表一個月中每日的藝術工作。

李基宏的作品多重複著日復一日的生活日常,開車、倒著走、掃落葉、擦玻璃……在每日的平凡中,卻又產生些許的誤差。李基宏也在之中探尋著藝術的意義,藝術這個概念對他來說是一種無意義的、沒有實質意義的存在。就像《July’s Work 2013》中李基宏所擦的玻璃,當玻璃髒時,你才會發現它的存在;玻璃被擦得乾淨時,它反而卻又不存在了。佛家說:惹了塵埃才有煩惱,藝術對李基宏來說也是如此。

 

 

-------------------------------------------------------------------------
作者簡歷及自述作品精選專文活動花絮觀點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