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與特色
鼓勵學生關懷與覺察在地社會、促進跨域創意思考及腦力激盪、提出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提案、產生具社會影響力或互惠經濟價值之成果。通過《跨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的培育,進一步推展在學青年參與地方發展的連結、孕育校園與在地社會的連帶、培育青年跨域共創並投入社會創新、發揮人文價值與社會關懷的精神。
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差異性的亮點在於,提供同學們一個跨領域互動的空間與課程設計,並在課程內容中增添同學走進田野、接觸不同社會議題的機會,讓學生從中慢慢培養出發掘問題、與不同領域同學共處討論的能力,最後通過團隊合作、產出具有社會參與精神的作品或實踐作為。
本課程強調跨域與團隊合作學習,學習活動亦在課堂之外進行。

機會
優勢
USR興起
資源多
有潛力跟更多院系合作
快速認識媒合對象跨領域學習模式
跟畢業學長姊典範連結
跟社群或企業合作機會
可以有更多產學合作
跟更多企業或公部門合作

抵免通識學分、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接觸多元資源認識桃園在地環境、體驗生活
👉 如何解決問題
👉 提案獲得資源
👉 跨領域資源整合
👉 師生密切互動、學習
👉 增進企劃撰寫能力
👉 多元技能發展
👉 自學空間、自我探索與實踐
👉 利於生涯發展
👉 同儕間的革命情感
👉 方法論學習
團隊成員

賴守誠

吳忻怡

陳文貞

蔡錫錚

鄭揚宜

林亦謙
課程設計
*出訪地點分為山線及海線,確實地點另行公布。
**時間及地點由各組同學與教學團隊討論後自訂。
另加社參限定期初體驗學習活動,時間為9/25(五),確實名額待訂,需自行負擔部分費用。

跨領域社會參與
學分學程選修辦法
一、本學程目的在導引同學從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透過跨領域與團隊合作學習模式,提出解決社會問題之對策,並結合創意與創業實踐,發展職涯探索的機會,以形成永續社會參與之學習模式。
二、學程修業規定:
1. 申請資格:凡本校學生均可申請本學程。
2. 申請時間:依校曆規定之截止日期前得申請修讀本學分學程。
3. 申請程序:請向所屬學系及通識中心提出學程申請,經「導航課程」任課老師審查後,擇優錄取,審查結果送所屬學系、通識中心與註冊組完成申請程序。
4. 本學程應修最低學分數:17學分。
5. 課程修習:學生須修畢本學程之導航課程、跨域專題課程、深碗課程及成果展示課程等四大主軸課程如下,如已修得相關課程,得於申請時提出抵免申請。
主軸 | 課號 | 學分 | 課程名稱 | 學期 | 內容 |
導航課程 | GS3050 | 2 | 社會參與之導航與探索 | 上 | 理論與實務專題、認識桃園 |
深碗課程 | GS3060 | 3 | 創意、傳播與社會參與 | 下 | 以創意創業與傳播為工具,與社會參與之議題結合 |
GS3051 | 1 | 社會參與議題工 作坊(一) | 提供給進入學程的學生議題設定 | ||
社會參與跨域專題課程 | GS9801 | 3 | 社會參與跨域專題 | 上 | 由學程導師依需要,指定學生修習系所專業或通識課程 |
GS3052 | 1 | 社會參與議題工作坊(二) | 下 | 議題與跨專業結合 | |
GS3061 | 2 | 社會參與議題工作坊(三) | 下 | 議題田野調查 | |
成果展示課程 | GS3054 | 2 | 社會參與議題工作坊(四) | 上 | 議題解決方案 |
GS3066 | 3 | 社會參與實作 | 下 | 抵系選修/專題(總整)課程 |
三、本校學生依本辦法規定修得學程內課程 17學分以上(含)者,將在成績單上加註「修畢跨領域社會參與學分學程」,並頒發學分學程證明書。
四、修畢導航課程、跨域專題課程、深碗課程及 4門社會參與議題工作坊等四大主軸課程者,其所取得學分得抵免通識課程(含核心必修及選修科目)14學分;另取得成果展示課程學分者,得依各系規定採計為畢業學分或專題課程學分。
五、未符合第四條規定者,其所修得課程得列計通識選修學分。
六、修習本校或他校與本學程課程名稱或內容相似之科目,得向通識教育中心提出抵免申請,並依本校學分抵免辦法辦理。
七、本辦法經通識中心及總教學中心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