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 計畫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 大學作為匯聚廣大公共資源及專業菁英的知識社群,不僅引領專門學科領域研究,更肩負著培育未來產業人才及社會菁英的使命。近年來因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問責提高,普遍期待大學師生在運用社會資源時,能夠更關心公共議題,並善用專業反饋社會;而改善學用落差,鼓勵學界走出象牙塔,實際對焦社會議題現象及產業發展需求,更是大學教育亟需面對的課題。
  • 在此趨勢下,英國及歐盟已將社會責任實踐列入大學發展及評核指標,我國教育部也自107 年連結「高教深耕計畫」,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串連114 間大專校院共220 個計畫投入地方場域,期能激發大學師生對在地及當代公共議題的熱忱與創意,與地方居民及企業協力推動社區及產業發展。同時,教育部也成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協助USR 計畫之執行與成果推廣,以落實USR 政策目標。
demo-attachment-101-Ellipse-20
demo-attachment-104-Path-980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社區營造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社區總體營造首見於1994年。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另外,其他的定義像「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讓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這個社區的意象」亦不出申學庸當初的理念。

 

demo-attachment-101-Ellipse-20

社區議題

  • 隨著現代教育環境的改變,對於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領域而言,實際參與社會議題 已成為必然之發展趨勢,如何提供一個學生可在教室中學習、在社會中參與的管道,讓 學生藉此獲得可動手應用教室理論的實務經驗,是未來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領域必須面 對的教學方向。當社會參與及課程整合,進而成為年輕學子生活的一部分,不只可為學 生建構一個有助於融合溝通、決策及問題解決技能的就業場域更能進一步培養下一代公民社會的參與者。
  •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demo-attachment-101-Ellipse-20

成果

demo-attachment-115-Group-11

計畫執行架構

完備「韌性社區」四大能力

推動目標與執行策略 - 智慧防災

【氣候劇烈變遷,提升自主防災能量】

◆  在地防災能量協助與提升
◆  防災深耕教育推動
◆  防災科技應用(監測、情資、風險分析)
◆  在地產業防減災策略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推動目標與執行策略 - 智慧能源

【因應突發性電力孤島,建立智慧微電網】

◆  在地能源資源調查分析
◆  協助打造防災行動通訊平
台之綠能備援電力系統
◆  防災微電網系統評估與規劃
◆  在地能源教育、在地能源轉型

推動目標與執行策略 - 永續水源

【長期輕忽水資源,改善集水區水質】

◆  減少廢食用油直接排入河川,降低污染集水區水質。
◆  減少含磷清潔劑及農業用藥使用,降低河川、水庫優養化。
◆  水庫優養化源頭追蹤。
◆  提升當地居民及外來民眾之環境教育素養。
◆  評估及優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之效能。
◆  評估水庫塑膠微粒監測技術之可行性。

demo-attachment-115-Group-11
demo-attachment-101-Ellipse-20

推動目標與執行策略 - 部落創生

【發展部落農業觀光產業,促進當地創生】

◆ 以跨域教學創新及考量場域永續發展來「培育創生人才」。
◆ 透過務實、長期投入與在地居民互動,開創部落生活、生產、生態的新面貌。
◆ 找出農業產銷流程中潛在的問題,創造新的二級農產品,改善現有的生產形態。
◆ 建立具有國際化、生態、文化與遊憩價值的知性旅遊模式。

註:針對前述目標,以現有學程成果為基礎,延續在復興區之場域經營與夥伴關係,以上圖所規劃之四項構想進行規劃。爺亨部落將為執行原點,次地推廣。相關策略與做法如下:

(一)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師生團隊與在地部落組織將以夥伴關係共同合作投入地域活化發展。同時接續社參學程發展之共學網絡,持續與日本大學、民宿合作,連結國際資源與經驗交流。
(二)教學與實作並進:以學程課程厚植學生對在地的認識及創新執行能力,並以學程發展之課程模式與實作,帶領學生與在地居民互動,讓知識與社會實踐共進之協力與合作模式相互為用。
(三)強化農業產銷:為解決退貨量高,次級品無法銷售,收成人力不足等產銷問題,從下列三點出發:
(1)以媽媽桃產銷平台累積之數據為基礎,擬定適切行銷方案。
(2)以平地市集經驗為基礎,結合網站銷售平台與食農教育導向之「食通信」,創新「農產行銷」。
(3)研發「孤島罐頭」:與居民共同研發農產加工品,並以在地特色強化包裝、行銷,可成為特色產品,災難發生時亦可為居民之維生食品。
(四)協助觀光產業:與爺亨部落民宿合作
(1)協助改造具有在地自然與人文特色的「雅風民宿」。
(2)透過田野調查,發掘在地特質,規劃呈現部落特色的觀光路線,以強化旅客「在地體驗」。
(3)協助業者培訓可接待國際觀光客與體驗活動之導覽人員,並聯合各部落民宿於國際民宿、旅遊平台推廣具備泰雅文化特色的深度旅遊。

demo-attachment-103-Path-979
demo-attachment-101-Ellips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