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訪問交流
- 2024.07.15-31:Birmingham Centre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短期訪問學者
- 2023.08.14-25:Centre for the Study of World Christianit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短期訪問學者
- 2023.08.07-11:Birmingham Centre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短期訪問學者
- 2023.06.24-07.04:美國紐約Saint Vladimir’s Orthodox Theological Seminary短期訪問學者
- 2020.01.13-17:歐盟Erasmus+ Staff Mobility KA107計畫短期訪問人員/訪問機構: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Vorarlberg, Österreich
- 2017.09.11-15:Jubilee Centre for Character and Virtues,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短期訪問人員
- 2016.07.01-08.31: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國內訪問學者
(二)學術團體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讀書會念臺書苑副指導老師(2020. 09-2023. 07)
- 海德堡大學國際暨科際神學研究中心之神學、宗教及基督教研究全球網絡教授團成員(Global Network of Research Centers for Theology, Religious and Christian Studies in “Forschungszentrum Internationale und Interdisziplinare Theologie” [FIIT], Heidelberg University)成員
-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會員暨第一至五屆秘書處資訊組組長(2016. 03. 19-2026. 03.18)
-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會員
- 臺灣宗教學會會員
- 中國哲學會會員
- 台灣哲學會會員
-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AME)會員
- Asia-Pacific Network of Moral Education(APNME)會員
-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AAR)會員(2022. 11. 01-)
(三)學術期刊編審
- 《臺灣教育哲學》執行編輯(2022.03.19迄今)
- 《應用倫理評論》編輯執行委員(自69期起)、第76期執行編輯
- 《當代儒學研究》常務編輯委員(第29期迄今)、執行編輯(第36期迄今)
-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of Australasia, PESA)論文審查委員
- 元亨書院《元亨學刊》常務委員暨英文編輯
- 《基督教文化學刊》(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Culture)繁體中文版審校(2013. 11迄今)
- 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全民詞彙」單元編撰委員(2012.04.23-2012.12.15)
- 《鵝湖月刊》編輯委員暨各期目錄英譯(2006. 08迄今)
(四)研討會
- 2025.06.20-23:由荀子「化性而起偽」思索科技時代中人的圖像的形塑之道。24th ISCP Conference: “Addressing Global Crises and Reimagining Solutions through Chinese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Slovenia.
- 2025.06.11-13:「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明清之際傳教士的理解。第十五屆天主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聖多瑪斯八百週年誕辰紀念會議。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 2025.05.17:「中華新士林哲學」與儒耶會通。《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表、簽書會。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 2025.01.10:神性與天德:基督宗教和儒家對終極真實的理解與回應。「東西方哲學之宗教向度(三) :義理、典範、象徵」論文發表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2024.11.29-30:神性與天德:基督宗教和儒家對終極真實的理解與回應。「第二屆東亞哲學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 2024.10.17-18:陸保祿(Paul A. Rule)《孔子或孔夫子?耶穌會對儒家的詮釋》述評。「2024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XI」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 2024.09.11-13:From the Ritualisation of Sentiment to Ritualised Sentiment: A Xunzian Perspective. “Moral Sentimentalism across East Asian Tradi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2024.08.23-26:方東美對《尚書》「皇極」的詮釋。漢語詮釋學:批評反省‧視野凝聚‧當代發展高層論壇。青島:山東大學。
- 2024.08.01-08:Thinking the Human Formation through Xunzi's Thought of “Transforming Nature by Human Deliberate Effort (Huaxing er qiwei)”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XXV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 across Boundaries. Rome.
- 2024.06.07-08:「情」可教嗎?──荀子「化性而起偽」視野下的思索。「教育政策與教育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年會。屏東: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 2024.06.06-08:沈清松先生對《尚書》「皇極」的理解與詮釋。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會議。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 2023.12.01:性善或性惡?對儒耶人性論的再思考。「東西方哲學宗教向度」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2023.11.17-18:儒家的靈性觀與修養論-以《大學》義理為核心的開展。「教育體質的檢視與再造:教改 30 面向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2023.10.19-20:論利瑪竇《中國札記》的中國宗教觀。「2023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X」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 2022.11.25:從蔡仁厚與周聯華之間的對話重新思索儒耶會通的可能性。2022年第七屆【東西方哲學之宗教向度】圓桌學術研討會:從信仰義理到宗教對話之諸路徑。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 2022.10.20-21:清初天主教徒張星曜對朱子思想的理解-以《歷代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為探討核心。「2022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IX」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 2022.10.01-02:在素養導向的教育趨勢裡思索儒家「六藝」的當代意義。第五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 2022.08.09-11:“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nfucian “Six Arts” in a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Context.” Paper presented at 2022 Summer Seminar of Asian Lin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LPE) (Online, Hosted by Osaka University, Japan).
- 2022.07.20-23:Rethinking the Implications of Xunzi’s “Dispelling Blindness (Jiebi)” for 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ost-truth Era. Paper presented at 48th Annual AME Conference (Hosted by AME, APNME, and JME). Manchester, UK.
- 2022.06.11:全球倫理脈絡下的人格教育:儒家《大學》義理的視角。「全球倫理與生態文明脈絡下的人格教育」線上研討會(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中國教育學會、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合辦)。
- 2021.11.13:「化性起偽」如何可能?──試探荀子「心性論」對推動我國當前品德教育的啟示。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發掘與探究-傳統古典文化與現代教育連結之探討」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
- 2021.10.01-03:王陽明〈大學問〉中的修養工夫論及其對我國當代品德教育之啟示。第四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線上)。
- 2021.08.30:試論張星曜《天儒同異考》裡反映的「儒家」圖像。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概念翻譯與轉化研究群演講。(線上)
- 2020.12.04-05:從沈清松先生對儒家的詮釋思索實踐漢學的可能性。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研究中心「實踐與意義建構:危機轉型中的華人文化主體性:醫療與照顧」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2020.11.13-14:重探先秦儒家的「君子」理想。「培育未來:公民有力學習與創新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2020.10.16:從柏拉圖「洞穴寓言」論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之專業力。108課綱素養導向學習的理念與實踐研討會暨第42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
- 2020.01.13:Teac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n Overview. 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Vorarlberg, Austria.
- 2019.11.07-09:The Insight of Confucian Role Eth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ral Education. Poster presented at 45th Annual AME Conference 2019. Seattle, USA.
- 2019.10.26-27:儒家的靈性觀與修養論──以《大學》義理為核心的開展。第十五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人的靈性」。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2019.10.26-27:從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思考我國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宗教教育的可能性。2019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哲學跨領域:跨領域的對話與發展」。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 2019.09.27-28:華人教育哲學的當代發展、挑戰與前景。第八屆中‧日‧韓三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地球文明的未來-挑戰與應對中的亞洲傳統」。青島,中國。
- 2019.07.10-11: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視域中的「宗教交談 」論述一一以沈清松先生「相互外推」模式為核心的展開。邁向多元他者-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未來展望學術研討會暨沈清松教授七秩冥誕追思紀念會。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
- 2019.06.26-29: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in Xunzi’s Discourse on Ritual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oral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APNME): Moral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Bali: Ganesh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donesia.
- 2019.05.17:華人傳統教育哲學的當代發展:挑戰與前景。2019清華教育論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 2019.04.19-20:當代漢語教育哲學對荀子「禮教」的研究。「哲學省思與臺灣教育研究研討會」暨第三屆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年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 2019.01.25-27:Narratives and Stories of Paradigms in the Classical Confucian Projec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2019 Winter Seminar of Asian Lin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LPE). Chiayi: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Taiwan.
- 2018.12.08:從對比到外推──試論全球化脈絡下的人格教育之實踐與策略。2018年人格教育研究會──人格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臺北市立大學。
- 2018.11.08-10:Xunzi’s Perspective on the Making of the “Junzi”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Poster presented at 44th Annual AME Conference 2018. Barcelona: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Spain.
- 2018.08.13-20:當代漢語教育哲學研究中的荀子「禮教」圖像。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學以成人。北京:北京大學。
- 2018.08.01-02: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Classical Confucian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e-Learning to Be Human for Global Times: Becoming Human and Education for/in Global Times. Taichung: Tunghai University.
- 2018.04.20-21:儒家「君子」概念外在化的重製-「異他教學法」所造就的文本詮釋斷裂問題。「解讀中國哲學文本」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共同發表人:蔡士瑋)
- 2018.04.12-13:心通九境與宗教多元──論唐君毅先生的宗教哲學。2018唐君毅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唐先生逝世40周年。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 2017.08-09:儒家「君子」概念外在化的重製-「異他教學法」所造就的文本詮釋斷裂問題。孔子、儒學與儒家經典詮釋:第五屆經典詮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新北:國立臺北大學。(共同發表人:蔡士瑋)
- 2017.12.08-09:荀子的「禮樂」思想及其對當代品德教育的啟示。孔子、儒學與儒家經典詮釋:第五屆經典詮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新北:國立臺北大學。
- 2017.07.29-30: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 Discussion Focused on Prof. Lin An-Wu’s Lectures 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2017 Summer Seminar of Asian Lin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LPE), Hiroshima: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 2017.06.02:華人教育哲學的當代發展:以林安梧教授《教育哲學講論》為例。105學年度第二學期臺灣教育哲學學會中區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 2017.05.19-20:荀子的禮教及其「性善」說。第一屆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年會暨「公義社會中的倫理、民主與教育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2016.11.04-05:從杜威《民主與教育》的教育哲學反思當代讀經教育運動。民主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2016.08.02-03:從海德格的「形式指引」(die formale Anzeige)看《論語》中的「天」。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6年訪問學者歡迎會暨青年學者東亞儒學論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2016.07.10-14:Rethinking the Ince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ohn Hick’s Philosophy of Religion in Terms of His Faith and Knowledge(從《信仰與知識》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2016年第十二屆「神學與人文學」暑期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中文論文,英文報告)
- 2016.07.01-02:從《信仰與知識》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臺灣宗教學會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 2016.06.25-26:從西方教育理論檢視當代讀經教育引言:社會本位,或兒童本位?以及讀經教育的定位。第六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 2016.01.09:人性善向論──對儒家人性論的一種讀解。「後新儒學」與「現代之後」學術研討會──林安梧教授回甲學術會議。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 2014.12.26-27:從「理一分殊」命題的現代詮釋論宗教發現的邏輯。第二屆經典詮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當代儒學與生活實踐。新北: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
- 2014.11.22:道德的宗教、對話的文明與永久和平──試述歐陽教先生的宗教與和平思想。歐陽教老師八十壽誕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
- 2013.10.26-27:約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論及其限制。臺灣哲學學會2013年年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 2013.06.08:約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論,「教育與哲學」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2012.02.15-16:Religious Plural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Proposition of “the Li is One but Its Manifestations Are Many (li-yi-fen-shu), Paper presented at FROM RELIGIOUS DIVERSITY TO RELIGIOUS PLURALISM WHAT IS AT ST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Padua, Italy.
- 2004.09.24:考察康德道德哲學中「道德情感」及其相關概念的可能思想來源,「儒學與康德」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
(五)受邀演講
- 2025.04.17:Insights from the Concept of 技藝 (jiyi, skill and art) in Chinese Philosophy. East-West Forum on Applied Ethics with University of Pisa. (Online)
- 2025.04.10: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4.11.21: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4.09.24:從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思考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宗教教育的可能性。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多元文化教育」課程。
- 2024.05.15:道德教育的道德哲學基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德育原理」課程。
- 2024.05.14:試從荀子「化性起偽」論述反思我國當前品德教育之推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專題討論」課程。
- 2024.04.17:Classical Confucian Junzi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國立臺灣大學「中國哲學導論」課程。
- 2023.12.07: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3.06.21:一個地球,許多宗教。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111-2 學期 「生命倫理議題探究」課程。
- 2023.06.14:死亡與永生。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111-2 學期 「生命倫理議題探究」課程。
- 2023.06.07:表象與真實。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111-2 學期 「生命倫理議題探究」課程。
- 2023.06.01: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3.03.11:荀子禮論與現代生活。112年桃園孔廟第一季大師開講講座。
- 2023.02.03:“Philosophy in Taiwa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ross Culture Research and Study with Korea. 30 January- 3 February 2023. National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 2022.11.10:朱子論讀書的心法與方法。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縱谷學系列講座。
- 2022.05.31:約翰‧希克(John Hick)的宗教多元論及其對佛教的理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東亞漢籍與儒學研究」系列講座。(線上演講)。
- 2022.05.14:潔淨與禁忌。2022 小小書房哲學課:疫情-隔離 健康。
- 2022.05.05: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2.04.16:惡是什麼。2022 小小書房哲學課:疫情-隔離 健康。
- 2021.12.14:轉彎人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週會分享。
- 2021.11.08: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1.07.24:宗教:多元、對話與衝突。2021小小書房哲學課:蛻變與再生。
- 2021.03.13:教育是國家本位還是兒童本位?2021小小書房哲學課:蛻變與再生。
- 2021.06.01: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20.12.11:「化性起偽」如何可能?試探荀子心性論的品德教育涵義。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亞里斯多德主義與品德教育研究」課程。
- 2020.10.30:「化性起偽」如何可能?試探荀子心性論的品德教育涵義。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念臺書院暨極忠文教基金會涵靜書院109年度「定靜工夫實踐與應用」青年學者論壇系列二。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2020.09.12:心通九境與宗教多元──試論唐君毅先生的宗教哲學。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教育哲學研究討論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2020.05.28:倫理學與德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哲學」課程。
- 2019.11.26:教育改革的多元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 2018.11.15: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 2017.05.25:宗教多元論與多元文化教育。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 2017.05.10:宗教改革與西方宗教教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育史」課程。
- 2016.11.17:築夢與圓夢。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校外實習導論專題講座。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 2016.05.16:宗教、現代性與全球化-一個宗教哲學角度的觀察。臺灣師範大學2016全國高中生人文經典閱讀系列講座。臺北: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2015.12.07:和平、愛與多元包容教育。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師資培育中心。